ZKIZ Archives


世界盃後股市必跌!不是百年魔咒是扯淡 張翼軫

http://xueqiu.com/3559889031/29255292
世界盃後美股必然下跌!這是近日投資圈廣為流傳的新「魔咒」。無論是歷史回顧還是走勢圖,看著都煞有其事。真的是這樣麼?筆者找來了1930年首屆世界盃迄今的美股歷史數據,做了嚴格的量化分析之後發現,原來這不過是扯談!

世界盃後美股有魔咒?世界盃後美股必然下跌!這是近日投資圈廣為流傳的新「魔咒」。

據說這個魔咒來自於倫敦宏觀經濟預測諮詢公司Lombard Street research首席歐元區經濟學家Dario Perkins,他發現:

世界盃也有個「魔咒」,因為從1986-2010年,在世界盃落幕後,全球市場總攤上事。比如1986年的股市崩盤、1990年美國衰退、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2年互聯網泡沫破滅……

為了說明上述魔咒,Dario Perkins還搭配了一張美股VIX指數的走勢圖。VIX指數也被成為美股恐慌指數,指數越高,說明市場恐慌情緒越強。從下圖來看,似乎還真有這麼點味道,世界盃那一天,美股往往會出現VIX的飆升。

查看原图
不過,打心眼我對這個「魔咒」不太相信,所以就蒐集數據,做了一個資料重演。

84年歷史數據後的實證分析

首先,作為一個量化投資者,我覺得必須要對「世界盃魔咒」做一個嚴格的界定。總不能世界盃後不管多久的股市下跌都「歸功」於世界杯,為了反映這種及時性,同時也考慮到世界盃一般在六月中到七月中舉行,所以我以世界盃舉行當年美股七八兩月的表現作為觀察對象。

由於第一屆世界盃舉行於1930年,期間除了1942年和1946年因為二次大戰停辦外,不算2014年已經舉辦了19屆,從1930年到2013年跨度高達84年,所以我選用了去年剛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羅伯特·希勒的美股標普數據作為數據進行分析。

還是先來看魔咒傳聞中說過的那幾年吧

1986年 股災還在一年後是的,1986年後發生了股災,但是這個「後」卻是一年後。希勒的標普指數從1986年6月的245.3點逐步上揚,一直上漲到318.70點,才在1987年10月發生大崩盤——這總不能怪1986年世界盃吧。

1990年 美股的確暴跌1990年世界盃後的七八月,美股的確糟糕,標普指數兩個月下跌8.22%。

1994年 美股不跌反漲看魔咒的報導,你會發現對1994年隻字不提。沒錯,那一年的七八兩月,美股不跌反漲,漲幅為2.07%。

1998年 美股小跌雖然1998年是亞洲金融危機,但是當年七八兩月,美股不過下跌3.05%,雖然緊接著九十兩月繼續下跌,但是11月就收復失地再創新高了。

2002年 暴跌早就開始 無關世界盃2002年的七八兩月,美股標普指數暴跌10.01%,看起來世界盃殺傷力驚人。但是別忘記了,那是科網泡沫破裂的年份,當年1月標普指數還在1140.21點,到了6月底就已經跌到1014.02點,七八乃至之後的下跌,不過是整波科網泡沫破裂的一環又一環,硬要說是世界盃的魔力,真有點硬要臉上貼金了。

2006年 美股小幅上漲2006年,對美股依然是歌舞昇平的年份。當年七八兩月,標普指數上漲2.71%。

2010年 歐債對美股沒影響雖然2010年歐債危機愈演愈烈,但是當年美股卻並未收到衝擊,七八兩月標普指數總體穩定,微漲0.36%。

顯然:1986年到2010年這7屆世界盃盤點下來,也就1990年和1998年世界盃後就是美股下跌的。

為了進一步查看更早的世界盃是否有同類問題,我將整整19屆世界盃當年七八月份的美股表現做了下表,我們可以看到這19年間七八兩月美股出現下跌的只有9次,比率僅為47.37%——也就是說,哪怕你是猜硬幣賭美股在世界盃期間的七八月是上漲還是下跌,正確率都比相信世界盃魔咒來得高!

查看原图
84年的歷史數據看下來你該明白了吧,所謂的「世界盃魔咒」,與其說是魔咒,不如說是無所事事者的扯淡——當真你就輸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219

人民幣匯率必跌無疑嗎?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836

人民幣匯率必跌無疑嗎?
作者:陳光磊


在國泰君安2015年中期策略會上,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林采宜會上表示,從長期的市場來看的話,人民幣貶值只是個時間的問題,但是今年它不會大貶值,只會小波動,或者說有限的貶值。


就其觀點,我們認為,對人民幣匯率的評判分為中長期和短期是合理的,但最好能給出一個具體的時間維度,可以證實或證偽。

我們總結過12種匯率決定的理論和流派。我們以修正的薩繆爾森-巴拉薩效應模型做短期預測,以CPI代表非貿易品部門的物價水平,以PPI代表貿易品部門的物價水平。CPI/PPI代表貿易品部門勞動生產率的改進帶來的貿易品部門的通脹壓力,則人民幣匯率遵循將由“非貿易品部門通脹+升值”和“非貿易品部門通縮+貶值”的兩種組合。從下圖走勢來看,目前看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沒有出現走弱跡象。

另外,我們的《中國資本回報率暨人民幣匯率研究》(2013年5月29日)報告中探討了近來中國資本回報率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和兌美元匯率的持續背離問題。從下圖分析中我們註意到,自 2008 年金融危機開始,無論從中國資本回報率持續下降,中美資本回報率差明顯下滑,外商投資企業凈出口的表現,還是從中國兩部門資本回報率差的縮小來看,匯率的走勢與經濟基本面不符。我們認為,一方面匯率波動可能受金融資產回報率的影響,特別是應當關註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戰略和資本項目開放的影響。制度性變化對匯率的影響可能超過基本面。另推薦文章“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選擇:資本輸出——孫國峰”。

另附 林采宜:人民幣匯率中長期必跌無疑 發言實錄:

我今天為什麽講這四個題目,第一,講人民幣匯率;第二,講國際油價;第三,房地產一帶而過,第四,大類資產配置策略。

我現在在這兒提前講一下我今年年底的時候對大類資產配置的觀點,也就是說從中長期來看的話人民幣匯率必跌無疑。為什麽把年底的結論拿到現在來講?因為你要轉換美元資產的話是需要半年的時間去物色新的資產品種的。為什麽這麽說呢?我們從全球的經濟貨幣政策和重要的宏觀經濟的邏輯來判斷一下未來我們美元和人民比之間的一個匯率走勢。

首先,從全球的貨幣政策走向來看,歐元版的QE已經正式啟動,而且這戰車一旦開出去了,短期剎不下來的。歐元區2015年1月歐洲央行正式宣布主權債購買計劃,並在3月實施;日本在2014年11月將公債購買規模增加到每年80萬億。在這個情況下只有美國,雖然美國經濟速度的變化也使美聯儲調整加息時間出現了一些波動,但是加息是必然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興經濟體面臨兩難,這新興經濟體就包括我們中國。加息吧,經濟不行;降息吧,貨幣外流、資本外流。所以新興經濟體就面臨,要麽外流的資本壓力,要麽就是比較疲弱的國內經濟,這是全球整個貨幣政策可以預期的未來。

從歷史上來看,歷史上短期內美元指數超過20%漲幅的總共發生過4次,分別是1980年、1984年、2008年和2014年,那麽這4次的美元指數大幅上漲,只有一次就是2008年那一次是因為危機產生的避險情緒,其他3次都是由於美國美聯儲的加息引起的。也就是說加息是美元指數上漲最重要的一個動因,而我們現在看到了美元又面臨著一個新的加息周期,所以美元指數的上漲幾乎是沒有懸念的。

從去年以來,美元指數的上升趨勢是非常的強勁,這種強勁跟歐美以及日美之間的利差擴大有關系,因為日美都在降息,和中美之間的利差縮小有關系,因為中國的利率也在下降。

從長期來看,美元的牛市它需要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相對快的生產率;第二,緊縮的貨幣政策,也就是利率的上升;第三,比較高的風險偏好。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美國的美元指數上升,實際上都證明了利率和勞動生產力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我們看一下現在的情況,就是從經濟增長率來看,美國經濟現在在全球是一枝獨秀,它的相對強勢基本上也是沒有異議的;第二,短期利率上漲的預期實際上是非常明確的,而且這個預期是可持續的,至少在一兩年之內;第三,從信貸回升數據我們可以看得出,現在整個美國宏觀經濟的環境風險偏好在上升。那麽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面,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美元的上漲,它既具備短期的客觀條件,也具備長期的一個基礎。所以說目前大家可能看,人民幣上個禮拜好像漲了,美元跌了,我覺得人民幣跟美元之間的波動,這是一種短期的波動,人民幣的強勢其實有很大的因素,是央行的幹預在里邊。如果說從市場的因素來看的話,我個人認為整體的趨勢一直是美元強勢,而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始終是存在的。

那麽我們看中短期趨勢,如果說你的配置相對來說期限比較短的話,下半年會怎麽樣呢?從短期來看,我們的央行仍然有控制人民幣匯率的走勢這種能力。他主要的控制手段就三個:第一,通過中間價。大家也知道,中國的人民幣匯率的報價不完全是市場化的,也就是說工農中建基本上聽從央行指導的,人民幣中間價處處滲透著“行媽”的旨意在里面,那四個大兒子是看著“行媽”來報價的。這樣的話,我們市場化定價基礎實際上是不完全的。第二,可以通過人民幣的波動區間來控制人民幣的波幅。我們從波幅1%,到2%,到3%,這個波幅還是非常有限的。第三,資本項目開放的程度。之前說過今年要實現資本項目的開放,實際上資本項目的開放它的維度和它的程度是非常有彈性,而且靈活的。這個彈性誰來控制的?還是央行。資本的可流動開的門有多大,意味著你可能受到的匯率沖擊有多大,那麽門如果開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那匯率的波動短期內也是可以控制的。

總體來說,今年在各位領導這樣的一種強烈的預期,一是中國希望加強自己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話語權,比如說希望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成為他的籃子貨幣,那麽這個時候大幅貶值是很難接受的;二是如果人民幣要進一步國際化,走向海外,國際投資者願意持有你的貨幣,首先你是堅挺的貨幣,如果你不斷簡貶值的,人民幣國際化,成為清算貨幣,如果人民幣進入貶值通道,那對它進入國際化是不利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敢斷定央行他一定會用他所有的辦法來控制人民幣的匯率保持它相對的穩定。但是保持相對的穩定,不等於它就貶值的壓力和趨勢會被改變。貶值的壓力仍然存在,為什麽呢?因為一個國家它的長期匯率是取決於它的生產力,就是它經濟的生產力水平;第二是取決於它的物價水平。其實從2000年到現在,支持人民幣升值的很多因素它已經消失了,就是資本回報率、生產力水平的要素回報在下降,工資水平在上漲。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的升值動力它其實已經失去了,我們的出口部可能再大幅的回升,大家也看到了,貨幣流入FDI這一塊逐年在遞減,這就是全球市場對人民幣供求環境大的變化。在這樣的變化下面,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實際上就已經產生,那麽再加上剛才各位也都提到了,就是今年利率下行是個大趨勢,利率下行,而美元呢,利率是上升的。這樣一種背離的利率走勢,必然加深了人民幣本身貶值的一種可能性。所以從長期的市場來看的話,人民幣貶值只是個時間的問題,但是今年它不會大貶值,只會小波動,或者說有限的貶值。這是我們的一個基本判斷。

(來自宏源宏觀)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234

“久盤必跌”析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qjh.html

    首先,衷心祝願朋友們:中秋節快樂!

   股諺有雲:久盤必跌。股市在3000點一帶盤了將近一個月,算是久盤了吧?重倉或滿倉的朋友呢唯恐它“必跌”,致使損失加重;而輕倉或空倉的朋友呢期待它“必跌”,急於想要進場;反正大家都忐忑不安。

    今有一位朋友問:如何看待當前這個久盤走勢?

   如果3000點不是底部,那麽不管久盤之後是漲還是跌,都會再次“必跌”而創新低;如果這是底部,那麽不管盤得多久,一定“必漲”而反彈或反轉。是不是?可能你會誤以為我這話說了等於沒說吧?呵呵!

   由於底部就一個,在股市走熊或回調過程中,我們看到的總是“久盤必跌”現象,於是“久盤必跌”股諺由此而生。然而,當股市一旦走到底部,盡管走勢看似也呈久盤形態,但殊不知這是最後一次久盤走勢,而且“久盤必跌”隨之徹底失效,代之而起的將是根本性轉變的發生,又因底部盤整的時間一般是最長的,結果物極必反而變成“久久盤必漲”!是不是?可見,股市1000天的歷史不會告訴你1001天發生的事情。所以說,底部之前,哪怕“久盤必跌”讓你全部說中也都沒用,即使你預測準確率再高,也並不代表你就是正確的。

   不同意?那我現在問:你說當前到底是下跌前的“久盤”呢,還是正在築底的“久久盤”呢?這你真能確切知道?若你確知,那你肯定是鬼神;若你不知道,那你拿“久盤必跌”股諺來做判斷又有何用?其實,“久盤必跌”是個事後才可知曉的結果,而在股市行進過程中,你身在其中是難以預料到底是“久盤”還是“久久盤”的。換句話說,底部在哪是無法確知的。所以說,“久盤必跌”完全是個似是而非的東西。

   鑒於上述道理,老是糾纏於現在的3000點究竟是底部與否這個問題,你說有何意義與必要?投資可不是猜底或撈底比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08

日本松下社長 能否打破「津賀法則」魔咒 一發布營運計畫 股價必跌

2016-05-09  TWM

Panasonic社長津賀一宏五年前上任之初,就大刀闊斧改革,提前達到中期計畫的目標;這次他再提新的中期目標,外界都在等著看結果。

日本Panasonic歷任社長都

把「營業額達到十兆日

圓」當作首要目標,但社長津賀一宏日前提出的中期計畫,並未執著於這個數字,反而先預告本會計年度獲利會減少。

究竟是失去自信?還是對經營越來越上手,漸入佳境?

津賀二0一二年六月上任

後,就大刀闊斧推動改革,例如退出電漿電視市場等,主導的結構改造計畫,總計造成虧損達七五四二億日圓。三年前他發表中期計畫,結果第二天股價下跌五十日圓(約合新台幣十五元,跌幅為七%);今年三月三十一日,他第二次發表中期計畫,四月一日股價再度以下跌回應,這次跌了一二五日圓(跌幅一二%)。有人把這種提出中期計畫,股價就暴跌的現象稱為「津賀法則」。

割捨虧損部門改善獲利

事實上,津賀一二年割捨虧損部門的同時,還把經營資源集中在車載事業、住宅和B2B(企業對企業的經營型態)這三個領域。

這些改革讓他提前一年達

成中期計畫的目標,也就是利益達到三千五百億日圓,讓當初不看好他的股市跌破眼鏡。

將來若津賀用優異成績單來回應不看好他的股市,就會形成「新津賀法則」。

問題是,津賀能再度成功嗎?津賀這次中期計畫的內容是,在創業一百年的一八年會計年度(一八年四月到一九年三月),營業額目標向下調整為八兆八干億日圓,營業利益目標則設定為五千億日圓。

津賀指出,之前設定十兆日圓,是因為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和時間,活絡成長策略。

他接受《東洋經濟週刊》專訪時說:「當時我要重新明確設定事業範疇,好讓新事業能成長,再加上也希望公司跳脫以日本為發展主體,才訂十兆日圓為營收目標,它的過程或意義都和過去的社長不同。」

不再承諾「漂亮營收」

而且之前講的「營收十兆

日圓」中期目標,包括購併在內。「但由於購併要有對象才能成案,(由管理團隊來)承諾並不恰當,這也是現在撤回十兆日圓目標的背景之一。承諾會變成非達成不可,可能導致連不夠好的購併對象都買下來,絕非好事。」「不要再承諾有多少營收」,是津賀的反省。

上任五年來,津賀透露,「當社長的時間越久,越能找到『手感』。」津賀指的手感是,「直覺會漸漸管用」。

例如直覺地發現「這個好

像開始不對勁了?」「好像往這個方向調整比較好?」而且連他在擔任社長前不懂的住宅、一般性的B2B,乃至於感測器等領域,直覺也都能漸漸發揮效用。

例如上一次設定在一八會

計年度實現營收十兆日圓、一五會計年度中營收要有八兆日圓,都是在公布數字目標之後,才能知道做不做得到。

「從中學到什麼,知道該怎麼改變,才是重要的。就算沒有達成,收穫還是很大。反之,公告目標後就達成,得到的收穫反而比較少。」

他笑著說:「我是那種就

算跌倒了、摔倒了,都還是會積極思考的人,有點像是『摔愈多愈好』的感覺吧。」

目標太低致失望性賣壓

這回股市以大跌來回應他

的中期計畫,其實不是因為撤下一八會計年度十兆日圓的營業額目標,而是證券分析師認為「五千億日圓的營業利益」目標太低,才出現失望性的賣壓。津賀解釋:「那是(管理

團隊的)承

諾,所以是

最低(限度

的數)值。」

在二月

時,Panasonic

下修一五年

度的業績預

估,營業額

比年度初期

的預估少了

四千五百億

日圓,成為

七兆五干五

百億日圓,有人懷疑「第一線就算硬擠,也要把數字擠出來」的那種文化,是否慢慢消失了?

針對這個問題,津賀認為,若訂出某種目標,大家會為了達成它而疲於奔命,還不如先積蓄力量,因為最優先期盼的是實現一八年度的願景。

「第一線一直以來都很注

重利潤,但惟有提升營收,才能創造利潤。要生產商品、賣給顧客後,才能實現利潤,不賣就沒利潤。有時候銷售狀況不如預期,這時候又要如何創造利潤?我們的營運部門很擅長處理這樣的問題來確保利潤。前一年度、也就是一五年度中,我們並未設法非達成營業利益(的目標)不可,因為我們把重點放在中長期的成長,以及營收與利潤的提升上.因此我們不在這時候硬要達成預計的利益,否則將對之後的年度造成影響。」

「新津賀法則」是否會成

立?外界正在密切觀察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02

趣BLOG BLOG:十年一跌 2018樓價必跌?

1 : GS(14)@2018-01-07 16:26:48

■當市況逆轉,SSD將成為加劇樓市下跌的元凶。資料圖片


上期講明年加息三厘的可能,引起不少意見,當然網友絕大部份傾向相信樓價只升不跌,甚至覺得股榮唱衰,背後總有目的。千禧年畢業後,大約工作五年(頭三年打兩份工),儲到兩成首期,以270萬買入一個荃灣屋苑單位,當時正值美國加息、港息超加的周期,每月供款驟增數千元,這是買樓前沒有預計的事,單位今年供甩,留作父母居所。四年前於同區以400多萬買入另一單位,自住至今。單位就算升值又如何,見估值升、毗鄰單位屢創新高,只是潛意識的感覺良好,沒有實際得益,銀行游說加按套現,難道不用還嗎?樓市絕大部份,都是低買低賣、高買高賣,能夠低買高賣,成功率極低。唱衰樓市的,不一定是租奴或者落錯車的人,就算是有自置物業,亦不能否認樓市位高勢危的事實。新盤開癲價,其實是計入未來三年的溢價,真的有實際需求、且做完加三厘壓力測試仍然過到,不介意樓價稍為遇上大調整,隨時可以入市。股榮提醒的,是很多盲目崇拜「樓價只升不跌教」,發展商提供所謂呼吸Plan免壓測免審查,造就更多人入教,風險零意識,額外供款零準備,因為他們堅信零加息。如果是昔日沒有三年辣招稅鎖綁期,肯止蝕仍能走到,但市況逆轉,SSD將成為加劇跌市的元凶。今年初的股市魔咒「十年一跌,逢七必跌」幾可肯定失效,過去兩次樓市大跌,適逢都是8字尾,包括1998年金融風暴及2008年金融海嘯,絕不希望「十年一次,逢八必跌」在樓市重演,事關金管局多輪逆周期措施,對銀行已經有妥善保護,但是對採用發展商高成數的買家卻是零保護,樓市不升,他們已面對未能上會風險。金管局有一個圖,不妨可借用供大家參考。該局根據差估處及統計處收集數據,以一個約500多呎單位的置業成本及租賃成本計算出買租價差比率,今年上半年比率達到176%,反映樓宇買家置業成本較租樓多出76%,1998年有關比率於300%以上見頂,然後急跌。2008年有關比率升至150%水平後,亦見頂急回。過去兩年一直提示樓市有下跌風險,最終樓價指數反而升逾兩成。2018年預測,香港跟美國加息,樓價估計調整兩成,如明年底CCL最終不低於135(現為165),此欄及fb再不會再談任何樓市的相關資訊。股榮
http://fb.com/stockwing1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24/202542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2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