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90後手遊創業者張鴻健:手遊市場的“後來者”打法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01/147388.html

i黑馬註:都說做互聯網企業有先發優勢,而90後遊戲創業者張鴻健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打破了這個規律。

\成都有許多的手遊公司,而在這其中有一家名叫九越互動的公司特別引人註目,因為它的CEO張鴻健是一位真正的90後創業者。我們的陀螺將和這位90後的CEO一起聊聊他的經營觀,一個市場的後來者錯過了很多機遇期和風口,再切入到手遊這大浪潮中,該怎麽做,怎麽建立自己的公司形象,品牌,怎麽在這大浪中斬獲更多的市場份額。獲得合作夥伴的認可。

普通家庭的90後 從互聯網到做手遊

從小就喜歡互聯網的張鴻健,早在786電腦的年代就已經在接觸互聯網。在整個創業經歷中,不止是遊戲,O2O、電商甚至在線教育都關註過。而在去年機緣巧合與一幫做遊戲的朋友一起合作開了這家公司。

張鴻健的愛好廣泛,對機械類的事物很著迷,喜歡火車,認為軌道交通是全世界最好的交通工具,還有各種不同型號的火車。這也可能造成了他性格中細致的一面,要求每一件事,每一個細節都做好,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

而在平時,他又是一個隨和的人,喜歡和成都圈子的朋友打打麻將,唱唱歌,外出旅遊。

“後來者”的打法:穩做品牌不急賺錢

雖然是90後,但在做事風格上卻很難看出年輕人的影子。九越現在不僅研發遊戲,還在布局發行,同時投資了4個制作團隊,而最近又簽幾個大的IP。對於僅僅是創業一年的公司來說,真的很難想象。而張鴻健卻有著一套自己的打法。

“因為我們是後來者。不管是端遊,頁遊,還是手遊市場,我們都是後來者。我們缺少一些時機的幫助,那不如回過頭來深入的做一些品牌,做一些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真正的把產品做好,跟CP建立一個良好的關系,我覺得這個比較重要。”

我們自己有一個觀點:一個好的遊戲公司,不止要有好的研發能力還要有好的運營能力。發行其實是一個業務,可以把發行看作是運營,不管是自己做的遊戲,還是投資團隊,再或者是代理的遊戲,怎麽把遊戲運營好?怎麽服務好玩家?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不一樣的想法:未來一年不通過發行掙錢

我們計劃至少在未來一年不通過發行掙錢。我們未來一年最大的目標還是讓更多的CP願意跟我們合作,接受我們的服務。前期會采用提供免費服務的方式,例如提供免費的用戶資源測試、幫他們提供一些修改意見,或是提供一些運營資料。不管是成都的還是國內的其它地方,也不管有沒有合作的可能。我們都會向他們提供服務。

一方面,做發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做服務,現在很多發行公司是以純商人或純交易的態度的合作,而我們不是,我們想服務CP,讓他們覺得跟我們一起能賺到錢,這樣才能把產品更好的推起來,哪怕在分成讓CP多分一點,讓他們願意長期跟我們合作。另一方面,通過一年時間的團隊磨合與鍛煉,培養出一個良好的運營能力。用事例和成績告訴別人,我們能運營好一款遊戲。

依托IP研發 大量囤積

我們對IP的理解比較深,最近的遊戲包括代理和自研,甚至我們投的團隊正在研發的遊戲,都是基於IP。我們手上最近有3個比較火熱的IP。還儲備了一些動漫的IP,像《黑貓警長》《舒克和貝塔》這些IP我們也有部分授權,還有3--5個電影IP也會同步推出。

之前的市場出現過一些IP快餐做法,就是直接IP換皮和套用出手遊,但我們不會這麽做。直接去套或換皮是有可能掙到錢的,但是我們做為後來者要跟其他大的發行或遊戲公司去競爭,要把自己的品牌和壁壘樹立起來,那至少需要一段時間,需要付出錢,或時間或精力把自己的品牌樹立起來。

比如我們現在合作的《巴啦啦小魔仙》手遊,我會讓我們的遊戲策劃去和奧飛動漫的設計師,包括她們對8--18歲女孩的心理理解等,讓我們的策劃去和他們做深入溝通和理解,我們不會簡單的套用IP的美術和劇情,我們都是基於深度的,將IP的內容和文化在立項之初就把這些融入進去,然後把它做出來。

川外比川內好溝通: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麽

最近我去了一趟深圳和廈門,包括像上海,北京,見了不少團隊,他們相對成熟一些,成熟是指什麽呢?他們知道自己團隊需要錢,或者他們不止需要錢,需要運營,或者其他什麽。他們想得很明白了。並且他們很願意聽你的想法,比如我們做為資方或者做為發行方,他不會一股腦的都聽你的,他們會跟你溝通討論,有一個很成熟的溝通和合作機制。他們想得很明白,知道他們要什麽還是不要什麽。而川內的大多數團隊,不管是年齡因素還是創業經驗,再或者綜合因素,考慮問題還沒達到這樣的成熟度。比如一個十人的小團隊,他們想好自己做產品了,我跟他們聊了兩天下來,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對產品的把握有多少,或者這個產品他到底想做什麽,或者是需要錢還是需要什麽,他們都不知道了。在投資團隊方面,川內不好溝通,而川外會容易一些。

越來越好的成都市場但還是欠些火候

成都的CP市場越來越好了。雖然之前和北京上海有差距。從目前接到的測試遊戲包來看。在初評的時候就能看到A-的產品了,在之前二個月的時候連B+的產品都不容易見到。現在的情況好了很多,可能因為最近年底了,出產品的團隊比較多。有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包括我們最近在跟成都的團隊交流,包括我們剛才聊到的封閉的事情,有可能因為經歷了失敗,或者挫折,有可能因為參加的會更多了,接觸的人更多了,他們在改變。我還是覺得差火候,我講的火候不是單純的市場環境的火候,包括他會把成都所有團隊,做產品的人的心理因素囊括進去還欠火候,大家還沒這個底,成都的這個產品,這個創新,我們的市場模式一定會被市場接受 。他跟上海的不一樣,上海的團隊在立項之初就知道他的產品出來後會是什麽樣子,還欠火候。

從發行角度看待產品立項:想清楚、堅持住、不拼湊

我發現最近成都有的CP做了30%或40%了,都不知道產品最終出來會是什麽樣子的,就是我覺得有一些太草率了,有可能就是有一種沖勁,他們的策劃或制作人一定要想得明白一點。比如有的CP拿著他們30%的產品來給我們看,看的過程中,我們跟他們聊著聊著,問著問著,把他帶進去了,最後做成100%的時候他們的產品全變成我們的想法了,他們自己還沒想得太清楚。

包括最近有不少的CP錢快用完了,我希望他們有一個自己的堅持,就是產品已經完成了70%了,一定不要忘了他立項的時候產品他的目標是什麽,他對玩法的設計是什麽,不要因為70%的時候,為了迎合無數發行的想法,可能他會找5-6個發行,去迎合他們的想法,但實際他們不一定會真正合作,因為他們還沒談到那一步。我覺得如果產品中期的時候,你想得很清楚自己的產品玩法是什麽樣子,要實現的效果是什麽樣子,就堅持下來,不要去做太大改變。如果只是改一些市場方面或活動,運營方面的無所謂。但是你玩法或操作方面的東西,想明白自己的想法,堅持自己的想法。

畢竟是遊戲,遊戲玩法很重要。你要給玩家一些你自己的東西,如果你只是單純的去做1+1+1的拼湊,我們也能做,而且有可能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我們美術團隊更強,執行能力更高。我們很快就能拼一個積木起來。我覺得這個對於小團隊,創業團隊已經沒有意義了,你要創業的團隊就不要跟大的公司拼資源,去拼美術,包括像《神仙道》就是手遊上很成功的案例,他重要的是策劃的想法,是玩法的想法,它不是一個綜合拼湊的東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543

馬雲和雷軍成功路徑的相通之處:先手覆蓋,後手轉換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0/147847.html

i黑馬:近日,知卓集團董事長、PPTV創始合夥人,陶闖在“2014全球CEO發展大會”上,分享了馬雲和雷軍各自的成功的發展路徑,他認為兩人在戰略布局上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以下是陶闖分享的觀點:
 
\我想談一下互聯網,我從98年開始觸網,自己手下做了3家企業,服務過一家企業,當時的微軟。第一家企業做的三維公司。第二家是PPTV。我現在做的第一家公司是知卓網絡。
 
馬雲上市以後,給我們朋友圈子里面發了一個第一天在紐約敲鐘的照片。我覺得可能世界不太會重演這樣一件事,所以我認為馬雲是我心中要學習的榜樣。從馬雲開始談起。
 
這次上市在華爾街非常大的挑戰,非常大的軒然大波,不是馬雲的市值,而是當天敲鐘的時候,大家找不到馬雲,馬雲派出8個人物,當時8個人敲鐘。馬雲告訴華爾街一件事,企業的成長不是靠個人,靠的是一場人民戰爭。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
 
我們看看馬雲成功的一個歷史,馬雲整個發展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當時我覺得由非主流人群購買非主流商品。
 
當時最早淘寶1998年的時候,馬雲是 1998年成立,中國網絡環境還是比較糟糕,當時也是一幫大學生,能上網的屌絲,到網上找買不到的東西,便宜貨,叫非主流人群,學生主要是這些人,買非主流商品。
 
第二階段,當這些非主流人群成長到5到8年之後,大學畢業以後,開始結婚生子,他們已經形成社會最有力量的一幫白領。這個是馬雲非常大的轉折點,2005年,這個是當時百度和騰訊上市的時間,變成主流人群買非主流商品。
 
當主流人群買非主流商品上淘寶以後,就是主流的商品供應商自己開始要上淘寶了。以前上淘寶都是一幫屌絲,亂七八糟,上去影響我的品牌形象。當主流人群上淘寶之後,主流商品也開始進入淘寶。
 
這個就是在2009年,主流商品開始進入淘寶。主流商品進入以後,非主流人群更希望到淘寶上面購買,價錢更便宜。一直 到2011年,變成主流人群開始進入主流商品,都在淘寶上形成這個平臺。
 
大家看看這個時間軸的發展,實際上走的是一個什麽路線呢?農村包圍城市的一條路線,隨著人群年齡結構的變化。大家知道阿里巴巴什麽時候開始盈利的?2011年才開始第一次盈利。
 
雖然阿里巴巴這兩天(股價)就開始漲了,它盈利歷史目前不超過24個月,前面燒了十幾年的錢。這是阿里巴巴當時發展四個階段。
 
馬雲的成功是80和85後屌絲成為社會主流 以後,才讓阿里巴巴和淘寶占有一線。淘寶市場份額85%,天貓現在56%,都是行業內的NO.1。
 
馬雲上市的時候我買了一些原始股,最後一開盤漲到98 塊,我還是買進去,一開始掉,現在又漲到100多塊。最近業績出來,相當漂亮。
 
我想給大家分享的就是人口經濟一件事。當時我在微軟工作的時候,微軟當時看整個行業布局,主要就是看的人口。任何行業,最後還是大眾的購買。
 
如果再往回推10年,中國就是整體屌絲市場。今天在座的要看清,下一個階段未來5年到10年,中國消費階層到底在哪里,我們一定要順勢而為,抓住這個消費人群。
 
小米董事長雷軍
 
再看第二個例子,那就是雷軍。雷軍上個星期宣布準備進入下一輪融資,小米的估值在100億美金,結果雷軍進行這一輪的內部融資,現在號稱在500億美金,那就是3000億人民幣,雷軍現在還沒有上市呢。
 
小米目前已經成為中國手機市場的NO.2,全球第3名,僅次於三星、蘋果。雷軍目前沒有一家代理,沒有全國分銷,沒有總經銷,沒有一家門店,甚至沒有一個銷售人員,這家公司又是一次屌絲逆襲。
 
學習這幾位屌絲,這就是我們的問題。我們在一個井里面,沒有看到大眾需求是什麽。今天在座的亮手機,要麽三星,要麽蘋果,否則大家覺得沒有面子,拿蘋果 一定得Iphone6,拿三星也得Note幾。
 
但是中國手機人群目前6個億,大量中國手機人群使用山寨手機,中國是山寨手機的天下。雷軍出手首先打的就是山寨手機市場。所以,雷軍走的路和馬雲是完全一樣的路徑,農村包圍城市。
 
剛才提到一條,人口經濟是我們大家要發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為什麽現在大家覺得互聯網思維非常糾結,就是因為我們掉在井里,不知道外面人用什麽。
 
2014年給我們大家都來了一個非常大的機會,而且是移動互聯網的元年。馬化騰在他們的員工大會上說移動互聯網才是真正的互聯網。我們要自己跳出井口,看看大眾消費者需要什麽。
 
移動互聯網是目前PC互聯網10倍以上,未來移動互聯網中國的市場是美國的3到5倍,而且中國真正要出一家全球公司,就在移動互聯網里面。
 
1999年到 2000年,PC投資當時在互聯網領域的投資達到一個波峰,而未來移動互聯網一定會超過PC互聯網的投資規模,雖然現在移動互聯網的浪潮還沒有到浪尖上,但是還有機會。
 
整個互聯網經濟在中國到2013年為止,大家看到前三名中國富豪都被互聯網公司(BAT)拿下。移動互聯網規模到2025年將占中國GDP的近1/4,未來一定是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企業。
 
到底怎麽面對互聯網思維的重構?傳統企業以前拼的是自己非常辛苦的勁兒,比如說外灘上拿了地,地產絕對真實。我還開了一個店,外灘上人流很多,賣什麽都賺錢。
 
但是今天不一樣,那個店大家進去以後,可能看看東西,拍個照片,回來以後就淘寶上面買了。所以,你本來的優勢反倒變成最大的障礙,因為以前的引流模式,現在不存在了。以前打渠道,現在互聯網渠道是透明的。
 
我們看看重構的模式,移動互聯網催生出兩個模式:
第一是O2O,就是線下企業往線上走。大家看到蘇寧大規模轉型,包括萬達的轉型都開始提供O2O模式。這個模式大家基本上都了解。
 
第二個模式,可能更讓我們睡不著覺。互聯網催生了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這種商業模式可能顛覆了大家的思維。10年以後,到底你還有沒有機會坐在這個房間參加這次會議,可能就要打一個問號了。
 
傳統模式是供應商、品牌商,找分銷商、找一級代理、二級代理,然後給到渠道,這是傳統線性模式的打法。
 
很多人把互聯網理解是一個工具,它當然是一個工 具,但是這種工具的穿透力產生了一種新的模式。如果是一種工具的話,只是上微信,上網做一個網站,做個App,你的轉型一定是失敗的。
 
到底怎麽理解互聯網?應該是一種新的營銷模式。在互聯網里面,不再有甲方乙方的概念,我們把傳統的上下遊鏈條模式打平,變成一個環狀模式。
 
以前我把上遊控制住,下遊忽悠住,上遊價格壓低,賺中間一個差價,這是傳統的商業模式。但是互聯網把它打平了,沒有甲方乙方的概念,而核心就是真正把最後消費端,真正 把大眾作為商業模式最核心,最高端的重點。理解用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最核心的任務。
 
你的產品,所有的服務不以欺騙為原則,否則移動互聯網公司會把你沖擊掉。
 
我舉兩個例子,一個是傳統企業的轉型案例順豐快遞。快遞是一個苦活,把東西給你扛上去,就是這種傳統的模式。順豐做了一件事,現在行業引起非常大的爭論。我個人非常看好這種模式,這種理念太正確了。
 
順豐發現最後把東西送到你家里,從一樓拿到6樓太耗時、耗力,就把東西放在你小區門口的門店(嘿店),你下班以後順帶把東西拿一下。
 
我拿東西的時候,順 帶看看小區里面誰買了什麽東西,小門店告訴大家,本小區,本周,本日最暢銷的是什麽商品,用戶有趨同性,喜歡去購買。
 
現在順豐小門店放了大量虛擬商品,可以掃二維碼,可以直接購買,可以直接給你送過來。
 
順豐不僅賣商品,電影票、飛機票、理發、洗衣服全上來了,如果你有非常資深的上下遊管理,思考一下有沒有一種方式,讓你的企業直接抓住入口,形成更有核心的競爭力。
 
順豐最後不是PK物流公司,所以它有辦法打掉所有其他的物流公司,因為它抓住了入口。
 
再看一家,今天如果不轉型,你們就被其他屌絲逆襲掉。屌絲成立的一家公司“餓了麽”,基本上跟小米的用戶差不多,最近今日資本投資它3億美金。
 
“餓了 麽”就是一個上海交大的大學生出來辦的外賣公司,上海閔行校區商業不發達,一般餐廳不願意送,那麽老遠,還找不到,所以他們去搞定,一下子交大學生們都變 成主流客戶人群,然後一個一個校園打市場。
 
目前已經進入了200多個城市,每日訂單30萬,去年交易額達到100億規模。
 
一家外賣公司100億規模,現在它已經不是外賣公司了,“餓了麽”開始壟斷各個商店,包括銷售的食品價格,不好的不送,性價比不好的不送。
 
這就是互聯網典型的打法, 叫做先把綁定用戶,然後再倒逼商家。現在商家和物流,這些餐廳的供應渠道完全靠“餓了麽”,你來幫我找一找。這個是在我們眼皮底下發生的事,就是上海兩年 的企業,現在的估值10億美金。
 
它沒有一家餐廳,它不做一頓飯,它也沒有店面,也不交租金,這個就是“餓了麽”。
 
“餓了麽”送東西, 這個玩意兒有點累,每家去送,它目前打低端市場。如果打高端人群,在論壇宴會時擺一桌,請到北京烤鴨店最牛的廚師,這個就是雲餐廳的概念。
 
公司訂盒飯1千 份,免費。盒飯一打開,上面好多美容、理發的廣告,錢是誰給的?廣告主給的。如果你想成為一個企業的客戶,你恨不得給每個員工送10個盒飯,多好的生意。
 
因為它已經抓住了人口經濟。這種公司為什麽能融資3億美金?它的模式不再是傳統模式,甲方給我一筆,乙方給我一筆,中間賺一筆辛苦錢。所以互聯網是一種很顛覆性的模式。
 
轉型不要去看,一定要參與
 
最後說一下我們到底怎麽辦?我們看著急呀。這就是我自己成立的第三家公司叫知卓,知卓資本幫助企業做互聯網轉型。轉型不要去看,一定要參與。你不參與坐在這偷偷樂,說不定哪一天屌絲已經在挖你墻角了。
 
第一條,必須自我參與
 
參與的方法我們現在看到大中小企業各有不同,企業當然有自己轉型非常成功的。如果企業比較大,或者現有的業務非常好,給大家建議 你還是保持現有團隊,按部就班地做,不需要洗腦,但領導人必須洗腦,你可以投資註冊另外一家公司做這件事情。
 
我自己有一個知卓天使基金,就投這種企業,投了這些企業你才知道“餓了麽”,讓你真金白銀投給它的時候,你才能理解它的模式存在。
 
第二,模式的重構
 
這不是那麽簡單,所以我還是認為要兩條腿走路,現有的腿還是邁實,邁穩,但是第二腿一定要起步,這個是模式重購的辦法。
 
第三,當第二條起步的時候,文化跟以前不一樣,所以領導人一定要做兩面派,或者說你是一個跨界的英雄,能夠與時俱進,知道什麽東西是對,什麽東西在另外一個時代可能並不實用。
 
所以文化的塑造對於一個輕的團隊非常重要。如果他是屌絲來的,跟你高富帥來的人是不一樣的。
 
最後一條,一定要借力資本
 
像“餓了麽”再打下去,大量屌絲使用的時候,它真的可以反手顛覆任何一家公司。作為一家有一定資本實力的企業,一定要用好自己這張牌,要麽收購,不能手軟。要麽投入,要大膽。
 
只有時代的企業,並沒有成功的企業。願我們一起挑戰突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54

內容產業 BAT均已到齊,大家各有什麽後手? | 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0903/158550.shtml

內容產業 BAT均已到齊,大家各有什麽後手? | 黑馬薦文
羅超 羅超

內容產業 BAT均已到齊,大家各有什麽後手? | 黑馬薦文

內容產業最終或許依然會無可避免地再次落入BAT的勢力範圍,內容生產者為內容平臺打工,而平臺則將為BAT打工。

推薦人:常皓靖

推薦星級:★★★★

閱讀時長:4分鐘

推薦理由:近年來,BAT紛紛押註內容產業。他們雖然在內容產業上看上去業務大同小異,實際上因業務特性的天壤之別。BAT在內容產業方面到底有著怎樣完全不同的思路?又想如何瓜分這塊大蛋糕?

近日在一年一度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公布了內容生態戰略,將以百家號為基礎,打通內容生產、分發、變現三個環節。這是繼李彥宏在Q1財報中首提內容戰略、6月百度聯盟峰會上發布內容戰略之後,百度在進軍內容產業中的又一個大動作。事實上,自2015年馬化騰首提“內容”以來,內容產業就已經從O2O中接棒領跑移動互聯網,不論是直播網紅的風靡,還是今日頭條這只百億美金級獨角獸浮出水面,以及各大App紛紛“內容化”均表明,內容將是互聯網的下一個焦點戰場。

29.pic_hd 

BAT押註的內容產業究竟是什麽?

我們所說的“內容產業”,實際上是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業務,理論上來說內容與工具、平臺、服務並列。移動互聯網最先普及的是安全、搜索、IM、支付、瀏覽器等工具;接著是電商、社交、廣告、O2O之類的平臺;再接著就是基於這些工具和平臺,為用戶源源不斷提供的數字內容。

這些數字內容與渠道顯著區分、源源不斷地供給、消耗用戶註意力,最典型的業務有圖片、文學、動漫、音樂、視頻、新聞、遊戲、資訊等等都算是內容產業。數字化內容需要被存儲在雲端,其傳輸還會占用用戶的流量和時間,正是因為此,衡量一個內容平臺的實力,關鍵指標將不再是UV、PV等PC時代的核心指標,而是MAU(活躍用戶數)、用戶使用次數、使用時長。

PC時代互聯網同樣走過“工具-平臺-內容”的三部曲,只不過移動互聯網時代內容更加發達才成為“產業”。而之所以更加發達這與這些原因息息相關:

1、移動互聯網碎片化的特征,帶來隨時隨地消費內容的需求。互聯網用戶在線時間有限的,然而移動互聯網卻可以做到實時在線,基於推送和信息流機制,人們隨時隨地尤其是在碎片化場景下消費內容,不論是數字音樂還是網絡視頻還是移動資訊,用戶耗在上門的時間都越來越長,需求強勁。

2、飽暖思淫欲,主管百度內容生態業務的百度副總裁陸複斌在百度世界的會後專訪上提出:“內容行業的根本是老百姓精神需求的升級”,用戶精神消費需求日趨強烈進而消費內容。這幾年中國迎來消費升級,電影票房高歌猛進之類的現象均表明,精神消費變得日益重要。“吃穿住行用”已得到很好的解決,讓人們更快樂更充實的精神消費日趨重要,而精神需求的滿足則十分依賴於內容,這進一步加強了用戶的內容消費需求。

3、共享經濟時代到來,去中心化的生產機制讓內容更豐盛。移動互聯網這幾年還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共享經濟爆發,Uber解放了出租車司機、AirBnb解放了房東,內容平臺解放了創作者。內容生產門檻更低,進而有更多人加入到內容生產大軍,豐富了內容,同時降低了內容成本。

4、正版時代全面來臨,內容產業的商業化環境前所未有的健康。PC時代不是沒有內容產業,只是內容產業太小了,一個例子是,幾大門戶的價值加起來不如BAT中任何一家,今日頭條的市值已超過搜狐近十倍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知識產權環境給視頻、音樂、圖書等版權類內容提供了健康的土壤,而網紅、贊賞、付費、廣告、電商等豐富的內容變現模式,讓內容更容易賣出個好價錢。

正是因為此,移動互聯網實現了對內容產業的重新定義,進而讓這個市場壯大數十倍,今天成為風口,明天的基礎產業,BAT亦在內容產業埋下重兵,誌在必得。

BAT如何瓜分內容這塊大蛋糕?

BAT在內容產業上看上去業務大同小異,實際上因業務特性的天壤之別,在對待內容產業這件事情上,有著完全不同的思路。

百度:內容化將徹底重構搜索引擎

百度入局內容產業並不是從0到1,而是從1.0到2.0,在PC時代,百度本質就是在做“內容分發”,一邊分發第三方網站和應用的內容,如百度音樂、百度新聞等,一邊構建自己的內容,如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度貼吧等自有UGC內容平臺。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在內容上的想法是,希望能夠扶持原創內容,讓更多內容創作者通過百家號去生產內容,再通過百度技術分發到其內容矩陣。

在內容開放上,百家號承擔著內容聚合的角色,聚合來自於第三方內容創作者、百度系垂直內容平臺的內容,百家號對應到騰訊的“企鵝號”和阿里的“UC號”。

在內容類型上,百度重點布局三大類內容,分別是:知識內容(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度文庫)、娛樂內容(百度貼吧、愛奇藝、百度視頻、PPS、百度音樂、百度遊戲、百度文學、百度好看、縱橫文學、熊貓閱讀)、資訊內容(百度新聞、百家號)三大布局,百度還投資了了華策影視、星美集團發力泛娛樂,進入影視內容的上下遊。其中,知識類內容是百度最具優勢的板塊,資訊板塊上暫時落後於網易、騰訊等門戶和頭條、一點等個性化資訊平臺,泛娛樂則與阿里和騰訊相比不分伯仲。

在分發出口上,百度擁有手機百度為核心,包括百度新聞、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App在內的多個內容消費客戶端,其中手機百度MAU超過5億,DAU超過1億,不缺用戶基礎。除此之外,由於百度聯盟生態還有許多第三方App,因而可將內容分發到第三方App,囊括更多註意力。

在內容分發上,百度最大優勢是擁有海量用戶大數據,尤其是與內容消費密切相關的大數據,再結合百度人工智能技術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和圖像識別技術的優勢,可以更好地理解內容,進而通過機器將內容分發給適合的讀者,實現個性化內容分發,分發效率在內容大爆炸的今天十分關鍵。

在內容變現上,百度的基礎廣告,而廣告基於百度聯盟,百度2015年實現了663.82億元營收,其中95%的收入為廣告,百度是最大的廣告平臺,且與阿里巴巴的廣告收入有較強電商特性不同,百度的廣告收入相當一部分是“註意力相關”,前面提到的百度聯盟內容分發,可以幫助百度內容生態有更多外部註意力,進一步釋放內容價值,因此在內容廣告變現上優勢明顯。對此,陸複斌表示:“百度在整個變現系統里的累積,絕對不是任何一家公司能夠在短期內抓上來的。”除此之外,百度還將拿出更多資源支持,並配套IP變現矩陣,幫助內容生產者在愛奇藝等平臺實現更高級的變現。

百度內容生態其實始於十多年前發布的百度貼吧、百度百科等一系列UGC內容產品。如今發力內容生態的構建,更像是瓜熟蒂落的優勢打通和資源整合,把積累已久的分發能力共享給內容創業者。這將讓百度走上與Google截然不同的道路:Google堅持只導流給第三方,而百度內容戰略意味著其將更多內容截流在自家平臺,過去是百度去“爬”別人的內容,現在是內容生產者去百度號生產內容,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公布2016年底將會有2%的搜索結果來自於原創內容,2017年這個數字是10%,未來將達到50%,就是說,百度正在實現內容從生產到消費的閉環,而這將重新定義搜索引擎的價值。

內容戰略可讓百度聚合更多優質內容進而提升搜索體驗,同時App孤島問題迎刃而解,搜索引擎搜不到App內容沒關系,你的內容我有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基於百度號、百度聯盟等平臺,百度如果在內容產業占有一席之地,將改變其過去依賴給第三方導流的商業模式,除了基於內容平臺的廣告模式之外,還可向IP、付費、電商、增值等模式進化。百度還有另一條主線是服務生態,即O2O為基礎的服務轉型,服務與內容也有結合空間,比如糯米電影與影評內容的結合,實現內容與服務之間的貫通。

阿里:大文娛迎合馬雲的Happy戰略

阿里多年以來芝芝不倦地在補足內容的短板,並且效果顯著。阿里巴巴一度希望從0到1建立自己的內容型業務,還曾高價去騰訊挖來劉春寧這樣的大拿,不過事後表明,快速幫助阿里巴巴完成內容布局的還是收購舉措。2013年入股微博算是里程碑事件,之後又拿下優酷土豆、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還入股了光線華誼這兩大傳統影視巨頭,收購UC則帶來了瀏覽器、遊戲、文學等業務。

這些舉措讓阿里巴巴擁有了移動流量入口,同時為今天的內容產業奠定了基礎,UC俞永福成為落地馬雲內容野心的悍將,阿里巴巴今年將阿里影業、優酷土豆、阿里音樂、阿里體育、UC、阿里遊戲、阿里文學、數字娛樂事業部合並成立大文娛板塊,俞永福掌舵,表明馬雲對其寄予厚望。

在內容開放上,一年前發布的UC頭條號是阿里巴巴內容的核心樞紐,如同阿里口碑之於阿里O2O戰略一樣,UC頭條號與百度百家號、騰訊企鵝號對應。

在內容類型上,從大文娛板塊就能看出,阿里巴巴押註在影視、音樂、體育、資訊、遊戲、文學六大類內容上,其中5個與泛娛樂有關系,UC頭條號與資訊有關系,在知識類內容上並無布局。這意味著阿里與騰訊直接碰撞將更多一些。因為有優酷土豆阿里巴巴優勢明顯;阿里音樂正在奮起直追,是QQ音樂與酷狗酷我合並公司的最大挑戰者;阿里體育與騰訊體育都還在早期階段,尚難言勝負,遊戲和文學遜色與騰訊卻是不爭事實,至於資訊這類內容,阿里巴巴應該是BAT中相對沒優勢的,因此之前有傳言說今日頭條被阿里巴巴收購,在我看來可能性還是有的。

在分發出口上,UC瀏覽器已於近日更名UC,從瀏覽器升級為資訊內容消費平臺,將是阿里巴巴內容的核心輸出窗口,UC年底MAU將突破5億,躋身App第一陣營,為阿里內容提供了最大的用戶基礎。其外阿里有優酷土豆、微博等入口級平臺,微博已徹底轉型為內容平臺在短視頻和直播上發力,還有阿里音樂、阿里星球等垂直App,阿里電商類App如手機淘寶也已啟動內容化戰略,引入大量導購生活類內容,包括視頻和直播。

在內容變現上,阿里巴巴的業務距離錢很近,在很早之前就給導購網站分成不少,現在這些內容都會截流在平臺自己做,即淘寶內容戰略。相對於百度和騰訊而言,阿里內容最大優勢就是與電商結合,比如視頻的邊看邊買,做內容導購的“淘寶頭條”等等,京東已聞風而動,即將推出類似的內容平臺,加強內容。在大文娛內容上,阿里巴巴變現策略則因業務而已,但整體來說,基於阿里媽媽的電商變現將占很大比重,優酷土豆、微博等平臺就有相當一部分收入來自於阿里巴巴。

內容對於阿里巴巴來說,實際上有兩層涵義,一個是電商流量閉環,另一個則是文化娛樂產業。阿里巴巴是最沒有內容基因的巨頭,不過事在人為,馬雲一直有做強做大內容的夙願,一方面,阿里巴巴一直希望能形成流量閉環不依賴搜索、導購、社交,移動互聯網時代是註意力閉環,社交、內容均是為了實現這一點;另一方面,馬雲本人十分看好文化娛樂產業,其曾說過阿里巴巴未來十年只做兩件事情:Happiness和Health,即阿里的Double-H戰略,而要實現Happiness就得靠內容。

在未來,阿里巴巴在電商與內容結合上將會走得更快,比如直播+電商、邊看邊買、導購內容,都是走在前面的,然而在大文娛板塊上,由於缺乏騰訊的娛樂基因,整體還是要遜色一些,不過,阿里巴巴擁有微博、優土、UC這三張王牌,以及阿里音樂、阿里體育等差異化業務,最終還是會在文娛板塊與騰訊進行大決戰,現在好戲才剛剛開始。

騰訊:泛娛樂內容充實社交帝國

騰訊是做內容最激進的巨頭,也是BAT三巨頭中最早入局的巨頭。馬化騰早在去年就已明確騰訊未來只做兩件事情,“連接器+內容產業”,並且“內容戰略”,馬化騰也是幾個大佬中提得最早、提得最多的。早在QQ時代,騰訊基於QQ將遊戲和門戶業務先後做起來,就已經嘗到向已有內容疊加內容的甜頭,之後在音樂、動漫等業務上又取得成功,現在文學等領域正在發力。

在內容生態上,騰訊與阿里和百度最大不同是采取雙線作戰,一面是傳統門戶體系,以騰訊新聞客戶端為主,這與網易的門戶業務對應;另一方面則是開放式內容平臺,主要有微信公眾平臺、企鵝媒體平臺、騰訊視頻平臺等等。還投資了Bilibili、直播App、知乎,這些平臺匯聚大量的第三方內容。

在內容類型上,騰訊希望能夠引入足夠多的泛娛樂和泛資訊內容來滿足用戶碎片化的消費需求,基本所有內容維度均有涉及,覆蓋甚廣,最核心的優勢內容是泛娛樂類,按照其能力排序為:遊戲、音樂、動漫、文學、影視等。在“IP的IP環節”收購了盛大文學,成立閱文集團已位居行業第一,這為影視、動漫、遊戲等輸出原始IP。騰訊還成立了企鵝影業和企鵝影業,投資華誼、微票兒,進入影視上下遊環節;在視頻上騰訊正在與微信、天天快報等協同發力,並與影業、動漫等協作。

在分發出口上,騰訊最核心的出口毫無疑問是微信和QQ雙子(QQ主要是QQ空間),兩者不論是單算還是合並計算均用戶中國最多的用戶。除此之外還有騰訊新聞、天天快報、騰訊視頻、騰訊動漫、QQ閱讀、QQ瀏覽器等大量獨立App,以及搜狗等騰訊系分發出口。與百度、頭條強調技術分發不同,騰訊最獨特的優勢是社交關系,比如微信的“朋友圈熱文”,再比如微信公眾賬號、天天快報均十分註重消費者與生產者之前的“訂閱關系”,這些均體現了騰訊的分發邏輯:基於人與人關系的分發。

在內容變現上,騰訊廣點通是最核心的變現體系,不論是天天快報還是微信均是基於此實現廣告分成模式,不過,這部分收入對於大多數內容創作者而言,均不是大頭。微信首創的贊賞模式反而被一些內容創作者親睞,且還有傳言稱微信正在內測付費訂閱。還有許多內容生產者已通過類似於內容植入廣告的方式賺得缽滿盆滿。為了扶持內容生產,騰訊還啟動了芒種計劃,拿出2億人民幣進行原創補貼,在內容生產群中快速形成了影響力。

不難發現,將內容當做核心戰略的騰訊在內容上的優勢還是十分明顯的,一則有微信等強勢出口,以及社交關系這一內容分發的利器;二則在遊戲、音樂、文學、資訊等內容上已取得優勢,且視頻、影業、動漫等來勢洶洶,真正實現了IP的多環節轉化;三則已形成一個比較繁榮健康的內容生態,微信公眾賬號已穩定運轉,企鵝媒體平臺、騰訊視頻平臺正在發力,反觀百家號、UC號才剛剛起步。不過,騰訊內容戰略的一個風險是,需要在“開放”與“封閉”之間尋求一種平衡,百度和阿里主要是走開放路線,不主張自己生產內容,然而騰訊卻有不少類型的內容都是自己做,比如門戶業務,其必然會與第三方內容創作者發生沖突,頭條、百家、UC則沒有這樣的擔憂。

內容產業可謂如日中天,玩家如雲。既有微博、頭條、一點、知乎這樣的已成型巨頭,還有直播等細分領域的群雄逐鹿。然而,從以上分析能夠看出,BAT在內容生態、分發出口、變現體系上是最為完善的,且覆蓋的內容遠遠不只是資訊,還涉及到視頻、影視、文學、知識、動漫、遊戲等領域,可以實現更高層次的競爭,即不同內容的融合、IP的轉化、內容與服務或電商的協作,這些是一般創業者做不到的,這意味著,內容產業最終或許依然會無可避免地再次落入BAT的勢力範圍,內容生產者為內容平臺打工,而平臺則將為BAT打工。

微博@互聯網阿超  微信  羅超(luochaotmt)

內容產業 騰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220

內容產業 BAT均已到齊,大家各有什麽後手? | 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0903/158550.shtml

內容產業 BAT均已到齊,大家各有什麽後手? | 黑馬薦文
羅超 羅超

內容產業 BAT均已到齊,大家各有什麽後手? | 黑馬薦文

內容產業最終或許依然會無可避免地再次落入BAT的勢力範圍,內容生產者為內容平臺打工,而平臺則將為BAT打工。

推薦人:常皓靖

推薦星級:★★★★

閱讀時長:4分鐘

推薦理由:近年來,BAT紛紛押註內容產業。他們雖然在內容產業上看上去業務大同小異,實際上因業務特性的天壤之別。BAT在內容產業方面到底有著怎樣完全不同的思路?又想如何瓜分這塊大蛋糕?

近日在一年一度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公布了內容生態戰略,將以百家號為基礎,打通內容生產、分發、變現三個環節。這是繼李彥宏在Q1財報中首提內容戰略、6月百度聯盟峰會上發布內容戰略之後,百度在進軍內容產業中的又一個大動作。事實上,自2015年馬化騰首提“內容”以來,內容產業就已經從O2O中接棒領跑移動互聯網,不論是直播網紅的風靡,還是今日頭條這只百億美金級獨角獸浮出水面,以及各大App紛紛“內容化”均表明,內容將是互聯網的下一個焦點戰場。

29.pic_hd 

BAT押註的內容產業究竟是什麽?

我們所說的“內容產業”,實際上是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業務,理論上來說內容與工具、平臺、服務並列。移動互聯網最先普及的是安全、搜索、IM、支付、瀏覽器等工具;接著是電商、社交、廣告、O2O之類的平臺;再接著就是基於這些工具和平臺,為用戶源源不斷提供的數字內容。

這些數字內容與渠道顯著區分、源源不斷地供給、消耗用戶註意力,最典型的業務有圖片、文學、動漫、音樂、視頻、新聞、遊戲、資訊等等都算是內容產業。數字化內容需要被存儲在雲端,其傳輸還會占用用戶的流量和時間,正是因為此,衡量一個內容平臺的實力,關鍵指標將不再是UV、PV等PC時代的核心指標,而是MAU(活躍用戶數)、用戶使用次數、使用時長。

PC時代互聯網同樣走過“工具-平臺-內容”的三部曲,只不過移動互聯網時代內容更加發達才成為“產業”。而之所以更加發達這與這些原因息息相關:

1、移動互聯網碎片化的特征,帶來隨時隨地消費內容的需求。互聯網用戶在線時間有限的,然而移動互聯網卻可以做到實時在線,基於推送和信息流機制,人們隨時隨地尤其是在碎片化場景下消費內容,不論是數字音樂還是網絡視頻還是移動資訊,用戶耗在上門的時間都越來越長,需求強勁。

2、飽暖思淫欲,主管百度內容生態業務的百度副總裁陸複斌在百度世界的會後專訪上提出:“內容行業的根本是老百姓精神需求的升級”,用戶精神消費需求日趨強烈進而消費內容。這幾年中國迎來消費升級,電影票房高歌猛進之類的現象均表明,精神消費變得日益重要。“吃穿住行用”已得到很好的解決,讓人們更快樂更充實的精神消費日趨重要,而精神需求的滿足則十分依賴於內容,這進一步加強了用戶的內容消費需求。

3、共享經濟時代到來,去中心化的生產機制讓內容更豐盛。移動互聯網這幾年還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共享經濟爆發,Uber解放了出租車司機、AirBnb解放了房東,內容平臺解放了創作者。內容生產門檻更低,進而有更多人加入到內容生產大軍,豐富了內容,同時降低了內容成本。

4、正版時代全面來臨,內容產業的商業化環境前所未有的健康。PC時代不是沒有內容產業,只是內容產業太小了,一個例子是,幾大門戶的價值加起來不如BAT中任何一家,今日頭條的市值已超過搜狐近十倍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知識產權環境給視頻、音樂、圖書等版權類內容提供了健康的土壤,而網紅、贊賞、付費、廣告、電商等豐富的內容變現模式,讓內容更容易賣出個好價錢。

正是因為此,移動互聯網實現了對內容產業的重新定義,進而讓這個市場壯大數十倍,今天成為風口,明天的基礎產業,BAT亦在內容產業埋下重兵,誌在必得。

BAT如何瓜分內容這塊大蛋糕?

BAT在內容產業上看上去業務大同小異,實際上因業務特性的天壤之別,在對待內容產業這件事情上,有著完全不同的思路。

百度:內容化將徹底重構搜索引擎

百度入局內容產業並不是從0到1,而是從1.0到2.0,在PC時代,百度本質就是在做“內容分發”,一邊分發第三方網站和應用的內容,如百度音樂、百度新聞等,一邊構建自己的內容,如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度貼吧等自有UGC內容平臺。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在內容上的想法是,希望能夠扶持原創內容,讓更多內容創作者通過百家號去生產內容,再通過百度技術分發到其內容矩陣。

在內容開放上,百家號承擔著內容聚合的角色,聚合來自於第三方內容創作者、百度系垂直內容平臺的內容,百家號對應到騰訊的“企鵝號”和阿里的“UC號”。

在內容類型上,百度重點布局三大類內容,分別是:知識內容(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度文庫)、娛樂內容(百度貼吧、愛奇藝、百度視頻、PPS、百度音樂、百度遊戲、百度文學、百度好看、縱橫文學、熊貓閱讀)、資訊內容(百度新聞、百家號)三大布局,百度還投資了了華策影視、星美集團發力泛娛樂,進入影視內容的上下遊。其中,知識類內容是百度最具優勢的板塊,資訊板塊上暫時落後於網易、騰訊等門戶和頭條、一點等個性化資訊平臺,泛娛樂則與阿里和騰訊相比不分伯仲。

在分發出口上,百度擁有手機百度為核心,包括百度新聞、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App在內的多個內容消費客戶端,其中手機百度MAU超過5億,DAU超過1億,不缺用戶基礎。除此之外,由於百度聯盟生態還有許多第三方App,因而可將內容分發到第三方App,囊括更多註意力。

在內容分發上,百度最大優勢是擁有海量用戶大數據,尤其是與內容消費密切相關的大數據,再結合百度人工智能技術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和圖像識別技術的優勢,可以更好地理解內容,進而通過機器將內容分發給適合的讀者,實現個性化內容分發,分發效率在內容大爆炸的今天十分關鍵。

在內容變現上,百度的基礎廣告,而廣告基於百度聯盟,百度2015年實現了663.82億元營收,其中95%的收入為廣告,百度是最大的廣告平臺,且與阿里巴巴的廣告收入有較強電商特性不同,百度的廣告收入相當一部分是“註意力相關”,前面提到的百度聯盟內容分發,可以幫助百度內容生態有更多外部註意力,進一步釋放內容價值,因此在內容廣告變現上優勢明顯。對此,陸複斌表示:“百度在整個變現系統里的累積,絕對不是任何一家公司能夠在短期內抓上來的。”除此之外,百度還將拿出更多資源支持,並配套IP變現矩陣,幫助內容生產者在愛奇藝等平臺實現更高級的變現。

百度內容生態其實始於十多年前發布的百度貼吧、百度百科等一系列UGC內容產品。如今發力內容生態的構建,更像是瓜熟蒂落的優勢打通和資源整合,把積累已久的分發能力共享給內容創業者。這將讓百度走上與Google截然不同的道路:Google堅持只導流給第三方,而百度內容戰略意味著其將更多內容截流在自家平臺,過去是百度去“爬”別人的內容,現在是內容生產者去百度號生產內容,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公布2016年底將會有2%的搜索結果來自於原創內容,2017年這個數字是10%,未來將達到50%,就是說,百度正在實現內容從生產到消費的閉環,而這將重新定義搜索引擎的價值。

內容戰略可讓百度聚合更多優質內容進而提升搜索體驗,同時App孤島問題迎刃而解,搜索引擎搜不到App內容沒關系,你的內容我有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基於百度號、百度聯盟等平臺,百度如果在內容產業占有一席之地,將改變其過去依賴給第三方導流的商業模式,除了基於內容平臺的廣告模式之外,還可向IP、付費、電商、增值等模式進化。百度還有另一條主線是服務生態,即O2O為基礎的服務轉型,服務與內容也有結合空間,比如糯米電影與影評內容的結合,實現內容與服務之間的貫通。

阿里:大文娛迎合馬雲的Happy戰略

阿里多年以來芝芝不倦地在補足內容的短板,並且效果顯著。阿里巴巴一度希望從0到1建立自己的內容型業務,還曾高價去騰訊挖來劉春寧這樣的大拿,不過事後表明,快速幫助阿里巴巴完成內容布局的還是收購舉措。2013年入股微博算是里程碑事件,之後又拿下優酷土豆、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還入股了光線華誼這兩大傳統影視巨頭,收購UC則帶來了瀏覽器、遊戲、文學等業務。

這些舉措讓阿里巴巴擁有了移動流量入口,同時為今天的內容產業奠定了基礎,UC俞永福成為落地馬雲內容野心的悍將,阿里巴巴今年將阿里影業、優酷土豆、阿里音樂、阿里體育、UC、阿里遊戲、阿里文學、數字娛樂事業部合並成立大文娛板塊,俞永福掌舵,表明馬雲對其寄予厚望。

在內容開放上,一年前發布的UC頭條號是阿里巴巴內容的核心樞紐,如同阿里口碑之於阿里O2O戰略一樣,UC頭條號與百度百家號、騰訊企鵝號對應。

在內容類型上,從大文娛板塊就能看出,阿里巴巴押註在影視、音樂、體育、資訊、遊戲、文學六大類內容上,其中5個與泛娛樂有關系,UC頭條號與資訊有關系,在知識類內容上並無布局。這意味著阿里與騰訊直接碰撞將更多一些。因為有優酷土豆阿里巴巴優勢明顯;阿里音樂正在奮起直追,是QQ音樂與酷狗酷我合並公司的最大挑戰者;阿里體育與騰訊體育都還在早期階段,尚難言勝負,遊戲和文學遜色與騰訊卻是不爭事實,至於資訊這類內容,阿里巴巴應該是BAT中相對沒優勢的,因此之前有傳言說今日頭條被阿里巴巴收購,在我看來可能性還是有的。

在分發出口上,UC瀏覽器已於近日更名UC,從瀏覽器升級為資訊內容消費平臺,將是阿里巴巴內容的核心輸出窗口,UC年底MAU將突破5億,躋身App第一陣營,為阿里內容提供了最大的用戶基礎。其外阿里有優酷土豆、微博等入口級平臺,微博已徹底轉型為內容平臺在短視頻和直播上發力,還有阿里音樂、阿里星球等垂直App,阿里電商類App如手機淘寶也已啟動內容化戰略,引入大量導購生活類內容,包括視頻和直播。

在內容變現上,阿里巴巴的業務距離錢很近,在很早之前就給導購網站分成不少,現在這些內容都會截流在平臺自己做,即淘寶內容戰略。相對於百度和騰訊而言,阿里內容最大優勢就是與電商結合,比如視頻的邊看邊買,做內容導購的“淘寶頭條”等等,京東已聞風而動,即將推出類似的內容平臺,加強內容。在大文娛內容上,阿里巴巴變現策略則因業務而已,但整體來說,基於阿里媽媽的電商變現將占很大比重,優酷土豆、微博等平臺就有相當一部分收入來自於阿里巴巴。

內容對於阿里巴巴來說,實際上有兩層涵義,一個是電商流量閉環,另一個則是文化娛樂產業。阿里巴巴是最沒有內容基因的巨頭,不過事在人為,馬雲一直有做強做大內容的夙願,一方面,阿里巴巴一直希望能形成流量閉環不依賴搜索、導購、社交,移動互聯網時代是註意力閉環,社交、內容均是為了實現這一點;另一方面,馬雲本人十分看好文化娛樂產業,其曾說過阿里巴巴未來十年只做兩件事情:Happiness和Health,即阿里的Double-H戰略,而要實現Happiness就得靠內容。

在未來,阿里巴巴在電商與內容結合上將會走得更快,比如直播+電商、邊看邊買、導購內容,都是走在前面的,然而在大文娛板塊上,由於缺乏騰訊的娛樂基因,整體還是要遜色一些,不過,阿里巴巴擁有微博、優土、UC這三張王牌,以及阿里音樂、阿里體育等差異化業務,最終還是會在文娛板塊與騰訊進行大決戰,現在好戲才剛剛開始。

騰訊:泛娛樂內容充實社交帝國

騰訊是做內容最激進的巨頭,也是BAT三巨頭中最早入局的巨頭。馬化騰早在去年就已明確騰訊未來只做兩件事情,“連接器+內容產業”,並且“內容戰略”,馬化騰也是幾個大佬中提得最早、提得最多的。早在QQ時代,騰訊基於QQ將遊戲和門戶業務先後做起來,就已經嘗到向已有內容疊加內容的甜頭,之後在音樂、動漫等業務上又取得成功,現在文學等領域正在發力。

在內容生態上,騰訊與阿里和百度最大不同是采取雙線作戰,一面是傳統門戶體系,以騰訊新聞客戶端為主,這與網易的門戶業務對應;另一方面則是開放式內容平臺,主要有微信公眾平臺、企鵝媒體平臺、騰訊視頻平臺等等。還投資了Bilibili、直播App、知乎,這些平臺匯聚大量的第三方內容。

在內容類型上,騰訊希望能夠引入足夠多的泛娛樂和泛資訊內容來滿足用戶碎片化的消費需求,基本所有內容維度均有涉及,覆蓋甚廣,最核心的優勢內容是泛娛樂類,按照其能力排序為:遊戲、音樂、動漫、文學、影視等。在“IP的IP環節”收購了盛大文學,成立閱文集團已位居行業第一,這為影視、動漫、遊戲等輸出原始IP。騰訊還成立了企鵝影業和企鵝影業,投資華誼、微票兒,進入影視上下遊環節;在視頻上騰訊正在與微信、天天快報等協同發力,並與影業、動漫等協作。

在分發出口上,騰訊最核心的出口毫無疑問是微信和QQ雙子(QQ主要是QQ空間),兩者不論是單算還是合並計算均用戶中國最多的用戶。除此之外還有騰訊新聞、天天快報、騰訊視頻、騰訊動漫、QQ閱讀、QQ瀏覽器等大量獨立App,以及搜狗等騰訊系分發出口。與百度、頭條強調技術分發不同,騰訊最獨特的優勢是社交關系,比如微信的“朋友圈熱文”,再比如微信公眾賬號、天天快報均十分註重消費者與生產者之前的“訂閱關系”,這些均體現了騰訊的分發邏輯:基於人與人關系的分發。

在內容變現上,騰訊廣點通是最核心的變現體系,不論是天天快報還是微信均是基於此實現廣告分成模式,不過,這部分收入對於大多數內容創作者而言,均不是大頭。微信首創的贊賞模式反而被一些內容創作者親睞,且還有傳言稱微信正在內測付費訂閱。還有許多內容生產者已通過類似於內容植入廣告的方式賺得缽滿盆滿。為了扶持內容生產,騰訊還啟動了芒種計劃,拿出2億人民幣進行原創補貼,在內容生產群中快速形成了影響力。

不難發現,將內容當做核心戰略的騰訊在內容上的優勢還是十分明顯的,一則有微信等強勢出口,以及社交關系這一內容分發的利器;二則在遊戲、音樂、文學、資訊等內容上已取得優勢,且視頻、影業、動漫等來勢洶洶,真正實現了IP的多環節轉化;三則已形成一個比較繁榮健康的內容生態,微信公眾賬號已穩定運轉,企鵝媒體平臺、騰訊視頻平臺正在發力,反觀百家號、UC號才剛剛起步。不過,騰訊內容戰略的一個風險是,需要在“開放”與“封閉”之間尋求一種平衡,百度和阿里主要是走開放路線,不主張自己生產內容,然而騰訊卻有不少類型的內容都是自己做,比如門戶業務,其必然會與第三方內容創作者發生沖突,頭條、百家、UC則沒有這樣的擔憂。

內容產業可謂如日中天,玩家如雲。既有微博、頭條、一點、知乎這樣的已成型巨頭,還有直播等細分領域的群雄逐鹿。然而,從以上分析能夠看出,BAT在內容生態、分發出口、變現體系上是最為完善的,且覆蓋的內容遠遠不只是資訊,還涉及到視頻、影視、文學、知識、動漫、遊戲等領域,可以實現更高層次的競爭,即不同內容的融合、IP的轉化、內容與服務或電商的協作,這些是一般創業者做不到的,這意味著,內容產業最終或許依然會無可避免地再次落入BAT的勢力範圍,內容生產者為內容平臺打工,而平臺則將為BAT打工。

微博@互聯網阿超  微信  羅超(luochaotmt)

內容產業 騰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5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