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劉世錦: 中國經濟成功觸底後會有反複

在拋出了“我國經濟有很大可能性在今後一兩年成功觸底”的判斷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又表示,觸底過程可能是有反複的。

8月16日,劉世錦在“2016世紀中國論壇”上表示,觸底很可能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多次驗證。“觸底不會出現大的V型或U型反轉,可能將是大L型加上若幹小的W型。”

今年初,關於中國經濟不可能通過短期刺激實現V型反彈,而可能會經歷一個L型增長階段的判斷,成為共識。但是,中國經濟何時觸底,進入到L型的築底階段,還沒有明確的判斷和數據支撐。

三指標判斷中國經濟觸底

在經歷了長期的高速增長之後,我國的經濟增速在2011年進入個位數增長,從2011年的9.5%,逐漸放緩到2015年的6.3%。同時,2016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6.5%-7%,這也是1995年以來中國首次將GDP目標設在一個區間。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為6.7%。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期,轉向了中速增長期。

劉世錦15日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稱,如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取得實質性進展,我國經濟有很大可能性在今後一兩年成功觸底。

對於近年來的經濟增速回落,劉世錦解釋稱,從國際經驗上看,成功追趕型經濟體,在人均GDP達到11000國際元的時候,無一例外出現回落。其中的原因,包括了勞動力結構的變化、“劉易斯拐點”的出現。但是,對中國而言,不僅要解釋高速增長回落時的拐點,更重要的,是要解釋中速增長的均衡點如何出現。

事實上,劉世錦表示,既有理論主要解釋了後起經濟體的“起飛”,但是對“起飛”後的可持續性,何時並以何種方式“降落”,“降落”後的前景等缺少關註,沒有形成有較好解釋力的理論,這也是近年來宏觀政策分歧較大的重要原因。

劉世錦表示,經濟增速回落是一個轉型再平衡的過程,評估是否觸底,需要形成兩個底部(需求底、效益底),關註三個指標(投資、PPI、工業企業盈利率)。具體來說,在需求底的層面上,要實現高投資觸底,主要是房地產投資穩下來;而在效益底的層面上,PPI和工業企業盈利率要能夠止跌回升。

“構成高投資的主要是過去的三大需求——基礎設施、房地產和出口,簡稱三只靴子。這三只靴子基本上都快落地了,特別是房地產這只靴子如果落地了以後,高投資基本上也就觸底了,或者從需求側來看,中國經濟基本上已經觸底了。”劉世錦說。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名義增長8.1%,增速比1-6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也下降為61.4%,比去年同期降低3.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雖然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放緩,但民間投資增速回落幅度收窄。1-7月份民間投資增長2.1%,回落了0.7個百分點,比1-6月回落幅度收窄0.4個百分點。“從這個角度來看,各地加大民間投資的工作還是有成效的。”

另外,作為一個先行指標,固定資產投資的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1-7月增長24%,這也為以後的投資企穩打了很好的基礎。

與此同時,今年7月的數據中出現了一個比較積極的變化,就是PPI降幅收窄。7月份PPI下降了1.7%,比6月收窄0.9個百分點。PPI的大幅收窄不僅有利於市場環境的改善,也有利於企業加大制造業的投資,企業的利潤在回升。“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去產能,只有去產能以後,PPI才能回升,工業企業的利潤才能夠好轉。”劉世錦說。

觸底會有反複

但是,劉世錦表示,接近底部與實現觸底是兩回事。未來一兩年是成功觸底時間,也是不確定性增加的時間。在這段時間有一些因素需要特別的關註,比如金融風險可能會加大,國際上不確定因素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也因此,觸底的過程可能不會那麽順利,可能有一個曲折的甚至有反複的過程。

“今年一季度一線城市房價上升,拉動了房地產投資的回升,進而拉動了重化工業價格和產量的回升,但是我判斷,其實它並沒有改變房地產需求已經達到歷史高位這樣一個基本的格局。並且這樣一個波動對去產能帶來了影響,有些準備去產能的地方不僅不去產能,還在增加產能,所以這個觸底的過程可能是個反複。”他稱。

經過多次驗證和反複後形成的中速增長平臺,劉世錦表示,根據國際經驗,可能持續5~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從而為實現2020年和更長一個時期的發展目標打下穩定基礎。

所謂的中速增長期,劉世錦說,大體上處於高速增長期結束後與成熟增長期到來之前,也就是人均生產總值在8000美元~50000美元。“目前我國的人均生產總值是8000美元,美國是5萬美元。這期間就是我們的中速增長期。”這個中速增長期,依然是追趕期,只是要從過去更多是數量追趕,轉變為未來更多是質量追趕。

註重基層試驗

在這個期間,劉世錦表示,中國經濟對發展條件、體制和政策環境的要求有很大不同。

首先要糾正資源錯配,特別突出的問題就是行政性壟斷行業的開放競爭,城鄉之間土地、人員、資金等要素的雙向流動、優化配置等。

劉世錦表示,新的增長動力不僅僅要關註新的增長領域,還要關註老的增長領域,通過改革改變很多低效率的地方。包括基礎設施、房地產投資,還存在增長潛力,這種潛力主要是提升效率的投資。同時要激勵產業升級,穩定預期,減少泡沫經濟的幹擾,全面提升人力資本質量,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最重要的,是給企業家群體創造條件,讓他們有長遠的眼光。

最後,劉世錦說,還需要營造創新環境,保護並運用知識產權,推動創新要素的流動和聚集,形成更多的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增強社會橫向特別是縱向流動性,鼓勵自由探索導向的基礎研究。

就供給側改革,劉世錦表示,中速增長期的速度怎麽樣,效率怎麽樣,可持續性怎麽樣,和供給側改革能不能深入有很大關系。具體而言,供給側改革目前最需要做的是兩件事,一是行政性壟斷行業比如電訊行業的放開,二是農村集體土地的流轉和交易改革需要加快推進。“要防止泛化,聚焦於要素市場的改革,通過生產要素的流動、重組、優化、配置,全面提升要素生產率。”他稱。

從推動改革的角度來說,劉世錦表示,應該繼續堅持頂層設計和基層試驗相結合。頂層設計用於指方向、劃底線,其余的就讓地方基層、企業、個人去充分地試驗、試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6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