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蔡衍明:要買壹傳媒的人 差不多是想犧牲的人

2012-9-17  TCW



《富比世》雜誌,今年五月二十四日,公布台灣富豪排行榜,旺旺中時集團董事長蔡衍明以身價新台幣二千四百億元,擠下去年首富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成為台灣新首富。

沒想到,三個月後,他會成為台灣爭議性最高的首富。九月一日記者節當天,蔡衍明成為台灣媒體產業史上,最大抗議活動的對象,有超過六、七千人上街遊行,反對蔡衍明。人數之多,超乎外界想像,原本的米果、蘋果媒體大戰,中時媒體集團可說完全落居下風。

當蔡衍明為了不滿壹傳媒的抹黑、抹紅動作,準備在九月四日公開宣布向壹傳媒提告之際,沒想到壹傳媒竟在同天公告,預計出售台灣《蘋果日報》、《爽報》及《壹週刊》三大平面媒體事業,米果與蘋果雙方大戰,兇狠與露骨的程度,亦是台灣媒體史上罕見。

在這些媒體風暴之後,九月八日,《商業周刊》採訪團隊來到旺旺集團總部所在地上海,獨家專訪蔡衍明。看他如何回應外界,這起針對他而走上街頭的抗議活動,以及他對壹傳媒求售台灣平面媒體事業的看法。以下為專訪紀要:

回應「反旺中」我以前不知道,媒體力量可以這麼大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九一反旺中遊行可說是台灣媒體業史上最大抗議聲浪,看到那天那麼多人上街頭,你有什麼感想?

旺旺中時集團董事長蔡衍明答(以下簡稱答):本來想差不多三千,後來好像四、五千,我是不知道多少人。(媒體)最多喊到上萬人,最少說三、四千,應該是六、七千。對我個人來說,我最傷心的是想鮭魚返鄉,做學生、年輕一代的偶像,到現在變成學生嘔吐的對象,多兩個字,我哪有必要去搞這個。我以後會找機會多和學生溝通,這點未來我會用心做到這期望。

問: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反你?

答:(停頓三秒)這次我也學了很多,其實我也在看,本來很傷心,後來總算讓我上了一課,我知道媒體的重要性。

問:什麼意思,你以前不知道?

答:我不知道媒體的力量可以這麼大,《蘋果》可以(把我)抹(黑)成這樣。 當然不是說我們一張白紙,我們也有缺點,但是就給我說成紅紅紅、黑黑黑,真的很厲害,每天都說我未來會殺人(指輿論壟斷)。 

有辦法給我操作到變成這樣子,這麼厲害,七千個人罵我,直接寫我幾月幾日幾時,我們報紙寫哪一篇文章、哪一條新聞,不能說你就是都這樣,都是為匪宣傳,哪一條寫到假的,大家來道歉也沒關係。

我也沒去害到台灣人,你說我會害台灣,是說我未來可能害台灣,你說這種「肖話(瘋話)」(語調拉高)。

(蘋果)從那時候(四月中)就開始一直寫,操作到我變成「阿扁第二」,我到底做什麼傷害台灣的事情?

回應放棄中嘉現在退出,證明我不是正人君子

問:大家怕你輿論壟斷?

答:輿論壟斷,會引到你們一萬個人來遊行,幾千個人來遊行?

問:有很多學者質疑你涉入新聞操作太深?

答:誰知道,你看到了嗎?何榮幸(《中國時報》前副總編輯)看到了嗎?看到我操縱了嗎?誰看到。我講過一句最實在的話,我進去裡面三年多,我沒有帶半個人進去,連會計都沒有,那我一半以上時間又不在台灣,到現在我都不知道念不念得出來二十個名字,我知道這個人是我公司的,搞不好都沒有超過四、五十個。

問:別人也會覺得你們操作半天沒效果,搞不好《中時》的戰力就真的沒那麼強? 答:《中國時報》就是文人,文人就是自己想這樣做,單純就是這樣。沒想要跟別人相殺,也沒叫他怎樣去殺人,坦白說整個旺中案,我們報紙我也不敢交代要寫什麼,萬一寫到不好,影響到買賣。

我(大)股東而已,不是通通我的,像今天搞到多了三個停止條款(編按:NCC要求旺中集團須與中天新聞台完全切割、中視數位新聞台須變更為非新聞台及中視應設立獨立編審制度等),這很趣味的事情,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發聲,那天遊行我們(廣告)寫的,旺中案《蘋果》四百則新聞,《中國時報》九十二則,但是你如果常看《中國時報》,都在寫依法行政,他們寫的都包括我一張大頭照,大張的,如果要算版面,不是四比一,誰才是媒體巨獸,誰才可怕?

問:你認為《中時》的新聞戰打輸《蘋果》?

答:我們裡面自由派,所以我們輸。其實我們輸很簡單,代表我根本沒有操作媒體,是不是這樣。

問:你的意思是,你的想法跟原本《中時》內部的人格格不入?

答:縱使說格格不入,每個人有每個人想法,你跟他的想法也格格不入。誰跟誰的想法都不一定一樣,你也不能說這樣,我就不是報人,不是報人都已經買了,不是報人,那要怎樣?那誰是報人?做不動產就是報人,我賣米果就不是報人?

你跟下面(員工)講話,他聽了後有他的想法,可能會受我們影響,不能說我影響就是我要他怎麼做。難道你《自由時報》沒受到你老闆影響?都沒有,叫他出來發誓。反而我跟我報社的人接洽的機會跟時間,跟林榮三、黎智英比起來更少。

問:外界呼籲你要放棄中嘉,你如何回應?

答:如果我現在放棄,是不是承認我五年後我會殺人,你要這麼想,假如有機會讓我拿下,我如果好好做,是不是更能證明說我是一個正人君子。

本來是一個很單純的商業行為,搞到變成政治。蘇貞昌講難聽一點,他在講我什麼(編按:要求旺中集團停止濫用媒體公器),你有沒有找過我談過一次話,你有可能做國家未來領導人,你連找我談一次話都沒有,你就講我那樣,你實在太沒有智慧。寫出來我也沒在怕。

講難聽一點,我也敢嗆蘇貞昌,你如果這麼愛台灣,你來做主持人,你找我、黎智英、林榮三,三個叫出來大家來講,看你對台灣貢獻多少?賺台灣人多少錢?為台灣做多少事情也可以?我絕對報名參加,他們兩個如果看不起你不參加,你家的事。

問:壹電視宣稱,是你不讓他們在中嘉上架?

答:跟我沒關係。我這(中嘉)一百萬戶而已。……要給人上架或下架,採購部經理是NCC,獨立機構,不是我決定。

問:現在旺中案,就卡在那?

答:看大家股東怎麼想。……賣別人,誰敢買,這個惡例下去,外國人敢買嗎?買誰下車、怎麼下車,外國基金會像我們想永續經營嗎?國內要買的人,哪一個沒有在大陸做生意。

訂金給人了,二十幾億,依法來說沒問題才給訂金,台灣依法行政國家,出這事。我如果早知道這會被人罵成這樣,我早就退了,不要了。因為我大股,訂金又給了,變成陷下去不能退了。不然誰願意為了要賺一點錢,沿路被人家打成這樣。

回應公器私用我只交代兩岸要好,旺台灣旺中國人

問:從尼爾森的閱報率數字來看,你接《中時》前,《中時》閱報率本就是第四名,但從二○○七年七%,一路掉到現在的五%?

答:我個人感覺,應該是假設我沒買之前多少,買之後一定有比較好。

問:這會不會是你的立場影響到《中時》?

答:我就沒管你聽不懂(語調上揚)。我只交代幾件事:兩岸要好,旺台灣旺中國人。可以問我們裡面的人我說什麼。我每次在主筆會議講的話,是不是在為台灣人想。你也可以問,我是不是每次都問這樣是不是會對台灣不利?如果是這樣,你們要幫我想一下。大家決定這樣好不好,我也會這樣說。不是說那些有讀書的,才有理想抱負,主要是我們的理想跟抱負有沒有偏差,有哪裡不對。

他們罵我公器私用是為了旺中案在罵,我可以跟你講根本沒有,我怕講錯話影響到股東。第二個,除旺中案外,我有那麼多的生意,我有沒有曾經公器私用,譬如說我業績好,會不會寫趕快來買我股票,還是說哪天黎智英說要賣房產,就報房子漲價,可以賣比較貴,我不曾這樣做。

兩岸好我得到什麼好處?兩岸好,真正好處是林榮三,愛台灣,用民進黨時代價錢(指房價)賣給台灣人就好。表示愛台灣。我得到什麼?

問:不只上街抗議,從一開始就有媒體說你是「中共同路人」,怎麼回應?

答:這很簡單,什麼叫作拿大陸的錢,要嘛你大陸拿錢給我,不然就是特聘一個特種行業給我,就像以前有特別執照;第三,這棟大樓送我、什麼東西給我,是不是。全中國有兩百萬個台商,叫他們去舉報,可以針對哪一條去查清楚。

問:你要大家去打你的小報告?

答:不要緊,哪有要緊,對不對,有沒有這種事情都查得到。我去大陸二十年,我連台商會都沒有參加,要跟大陸政府官員往來,第一步就是台商會,才有辦法接觸到大陸官員。

我就做五角、一塊的(生意),也不可能江澤民或胡錦濤說,大家來吃旺旺,不可能,那我去參加(台商會)做什麼。我歡喜做我自己的就好,這都事實,都可以去查。我沒有這些網路,而且我在台灣都不會這樣子,而且我不炒股票、不炒地皮的人,這樣要我證明什麼?人家要說他沒有,他還講不出我這樣的話。

(中國)中央領導人那麼多,台灣在大陸做生意前一百大,他們握過幾個人的手?我只握過一個賈慶林(編按:中共政治局常委,是中共中央最有權力的九人之一)而已。我碰到省委書記、省長也好,當然今天可能因為有媒體來拜訪我,也不一定,但是因為他是我父母官,他來看我是我的成就感,但他們來看我以後,我有沒有回去找他們做什麼生意?通通沒有。

回應親中立場我親中、偏中哪裡不對,不可以嗎?

問:這麼多大陸官員來台參訪旺旺中時集團,會讓外界感覺《中時》立場偏中?

答:親中、偏中哪裡不對,不可以嗎?台灣是不是自由民主?我有沒有對不起台灣,你說這條就好,譬如說我為匪宣傳,為大陸宣傳,好,《旺報》哪一條寫假的?

你要說我(最早)也是偏綠,從小我老爸被國民黨關過。我也是因為在大陸看很多,很多感觸,我們不是中國人是哪裡人,不然你叫我不要拜媽祖、關公,所有的人都不用去拜,都拜外國人?沒道理。我們哪裡做假,如果今天跟大陸即使有仇恨,你也要了解她的真正狀況。

你說不能寫大陸好,寫壞就可以,這樣對嗎?台灣跟大陸關係難道不夠深,今年說(台灣)GDP(成長)不超過一‧五%,扣掉大陸出口多少minus(負數)?

我不是做大陸的化妝師。我把她哪裡化美?你也說出來,哪篇文章把她化太美?你不能說你就是在替她宣傳,哪篇是假,你也說出來,如果寫到假的我道歉就好,不能每項把我斷章取義。

回應提告壹傳媒說我是中共代言人,我不能忍受

問:為什麼這時候突然決定要告壹傳媒?

答:本來就想要告,你怎麼可以說我是中共代言人,你說我拿大陸的錢這我就不能忍受,你要說我統派我沒意見,中國人我也沒意見,怎麼可以直接這樣寫,我人格都沒有了。我認為,我說的是我內心的意識形態,不是因為我做大陸代言人說的,且我講的都是事實,哪篇做假的?我找寫的人一起去跟你道歉都沒關係。

不要一天到晚說,蔡衍明你要道歉,道歉什麼你也說給我聽,哪一篇?找出來道歉。我們做生意不對就不對,對就對。

問:你對壹傳媒要賣的事,有什麼看法?

答:到底要不要賣,我也搞不清楚。一般如果買的人,差不多就是想要犧牲的人。願意出高價買,可能就是願意為台灣犧牲。

問:你指的犧牲是什麼?

答:賠錢嘛,你一定銷路會越來越差,……如果站在我要賺錢的立場,可能會比較困難,如果他心裡是真正的有人性,而且很正(派)的人,不是邪派的人的話,應該是很難賺。主要是看他買的價錢,但是香港人就是生意人。因為它要賣,不知道要賣多貴,……到時候價格不合不賣也是有可能。

問:檯面上現在傳說幾個人,大家都覺得富邦可能性最高?

答:我想如果富邦的話,他(蔡明忠)也不會去做到像他(黎智英)那樣。

台灣的官,每一個人早上起來是不是要看《蘋果》,跟在瞇牌一樣(眼睛透過掌縫看東西動作),沒他名字很歡喜。

它這個媒體才是真的怪獸,如果要我講,它才是怪獸。我問你,官員還是名人,誰會怕《中國時報》,(都)怕《蘋果日報》。

問:你們現在還在互鬥?

答:現在不是在互鬥,是正與邪跟大是大非(之爭),看是《中國時報》比較危害台灣,還是它比較危害台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45

西安高校回應強迫學生到富士康打工:和軍訓差不多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037

據《東方早報》報導,近日被曝員工集體鬥毆的富士康煙台園區又捲入使用「學生工」風波,此次事件的另一主角是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該學院被指強制安排千餘名在校學生進入富士康實習,不參加實習者將不予發放學位證。

正在富士康實習的多位學生介紹稱,今年8月,該校大一及大二學生被學校以兩個月社會實踐的名義安排進入富士康科技集團(煙台)工業園,入廠後學生被分配到與專業無關的流水線、物流運輸等簡單體力工種。

上述學生稱,他們不被學校允許提前退出,否則將失去6個技能學分,並無法畢業。

還有人在北方信息工程學院官網發文稱,9月1日到9月10日,一個實習帶隊老師所帶的246名學生中有4名同學暈倒在生產線上,另有兩位同學身體不適送往醫院,分別被診斷為心肌炎併發症和淋巴發炎。

該院一名大二學生王一然(化名)描述了她每天的工作日程:早上7點20分到7點半開工,中午11點到11點半有半小時的吃飯時間,然後工作到下午4點半結束「早班」,繼續加班的話則是到7點半結束,「一天8加3共11小時工作,上下午各有10分鐘休息時間。」

校方:文科生也得去富士康體驗企業生活

對此,據人民網報導,西安工業大學副校長、北方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張君安回應稱,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屬於三本學院,近九成學生畢業後去了企業。該學院每年與富士康簽有戰略合作協議。去富士康打工屬於社會實踐,是必修課,和軍訓差不多。

該學院有5000多名學生去了富士康,其中有4000多名屬於頂崗實訓,一般在工廠流水線上打工。文科生和會計專業學生也得去富士康,讓大家認識現代工廠,體驗企業生活。

張君安表示,理論上不去富士康社會實踐,無法拿到學分,也就是無法拿到學位證;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部分學生可以選擇對外交流實踐,極少數學生沒有參加社會實踐也能拿到學位證。

他同時強調說,但和富士康合作4年多來,沒有一個學生因為沒有去富士康實踐而未獲得學位證。

前述《東方早報》報導中有學生稱「富士康贊助學校500萬元設備」,坊間也有對校方與企業有經濟利益關聯的猜測。

張君安說,學生工資學校一分沒拿,也沒有收過任何代理費或中介費。「富士康一般會給我們學校一些獎學金、獎教金,我們開運動會一般也有贊助。」張君安補充說,這些費用平均每年10萬以上,大概幾十萬。

當地政府曾幫助富士康解決「用工荒」

事實上,西安工業大學在去年也曾被指用學位證「逼」學生到富士康打工。此外,富士康被曝使用「學生工」也並非首次,2012年10月,有媒體稱,山東煙台市所有的高職高專院校都有學生被安排在富士康「實習」。

據《華商報》2012年6月16日報導,煙台富士康招募中心的工作人員稱,帶學生做暑期工人數超過50人,可按照每人150元的最高標準給組織者提取代理費。

而張君安也在當時回覆記者稱,「前兩年我們幾個學校和富士康有過學生自願實習的合作,那時300個學生以下,帶一個學生(代理費)是50元,300個學生以上,每個學生(代理費)100元」。張君安說,這筆代理費是在學生實習期滿後,富士康公司按人數支付的。他強調稱,這筆錢是用於貼補學生實習費用,沒有發給個人。

據前述《東方早報》報導,富士康集團表示富士康與北方信息工程學院沒有經濟利益牽連。而就「富士康是否因缺工,才大量招收學生工」該問題,富士康方面回應稱,「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職工就業來去自由,企業依生產需求進行員工招募。」

據悉,富士康煙台園區缺工問題已經延綿數年,山東當地政府甚至動員行政力量幫助富士康解決「用工荒」。

早在2010年,山東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就發出《關於適應產業轉移和就業形勢需要協助富士康(煙台)公司招聘員工的緊急通知》稱,富士康一線員工缺口將達3萬人,「負責招聘的單位,每介紹成功1人,富士康(煙台)公司給予100元補助。」

而該省各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職業院校和社會培訓機構等均在被「動員」之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902

牙膏將納入化妝品範圍 專家:10元、3元牙膏功效其實差不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8649.html

牙膏將納入化妝品範圍 專家:10元、3元牙膏功效其實差不多

一財網 凝雨 2015-07-22 16:43:00

隨著國家有意將牙膏納入化妝品範疇,“防齲”、“抑菌”等醫療術語將得到管制,據專家介紹,牙膏在口內停留的時間並不長,一些所謂有“特效功能”的牙膏,其“特效成分”在短時間內發揮藥效很難。20元、10元、3元的牙膏實際上差不多,主要是商業概念的炒作。

在我國,牙膏等產品一直允許宣稱“防齲”、“抑菌”等醫療術語,有的廠家更是故意誇大牙膏功效,宣稱牙膏能治療牙齒疾病。今年3月份,因構成虛假廣告,佳潔士雙效炫白牙膏就被處罰603萬元。不過隨著國家有意將牙膏納入化妝品範疇,今後這種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也許會得到管制。

7月20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公開征求意見。送審稿明確將口腔護理用品納入化妝品範疇,“牙膏等口腔護理用品的主要使用目的是清潔和美化,符合化妝品定義”,並且規定化妝品廣告應當真實、合法,不得宣稱或者暗示產品具有醫療作用,不得使用他人名義保證或者暗示產品功效誤導消費者。

進口牙膏品牌的價格漲幅不會小

日前記者走訪多家超市發現,日化商品貨架上牙膏品種繁多,達二十余種,在售的大部分為外資品牌,國產品牌約占1/3左右,價格也多在6—20元之間,多以“美白”、“有效防蛀”、“口氣清新”、“固齒健齦”等為主打。同時,牙膏消費逐漸在向天然、多檔次、多功能方向發展,中草藥、藥物或是脫敏牙膏仍占有不小的市場率。

“國內牙膏行業競爭格局為外資強而本土弱,外資品牌約占七成市場份額,而國內牙膏品牌依靠中草藥牙膏、中老年口腔護理占領了部分細分市場。”國信產業研究院零售行業研究員阮百欣,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經這樣描述多年前中外牙膏品牌的競爭格局。

據權威數據顯示,目前本土牙膏企業的市場份額去年提高超過3個百分點,達到42%,而外資牙膏品牌市場份額的下滑速度也達到3%,且呈現出不斷下滑的趨勢。

此規也將對進口電商方面產生一定影響,中國海關對境外化妝品的關稅價格是50%,這意味著進口牙膏的關稅或也將達到50%,國內銷售的牙膏還有30%的消費稅。這樣中國人常用的進口牙膏品牌的價格漲幅不會小。

專家:10元、3元的牙膏功效差不多

現在市場上,10元以上的牙膏成了超市里牙膏的主力軍,20元以上的也越來越多,各類特效牙膏也層出不窮。這些特效牙膏真的有特效媽?

為此記者采訪了北京301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生閆黎津,閆黎津表示,20元、10元、3元的牙膏實際上差不多,主要是商業概念的炒作。牙膏的主要成分,比如說摩擦劑、粘合劑、潔凈劑、芳香劑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說牙膏的主體材料成本大致相同,貴出來的就是一些添加劑,例如一些抗過敏、止血、美白的成分。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功效牙膏”,按使用效果分,主要有美白類牙膏、藥物保健類牙膏、防齲牙膏。據專家介紹,牙膏在口內停留的時間並不長,一些所謂有“特效功能”的牙膏,其“特效成分”在短時間內發揮藥效很難。比如加“鈣”牙膏幾乎無法為牙齒補鈣。

閆黎津表示,在選擇牙膏時主要註意四點:首先,不能只盯著價格,覺得價格高的就是好的;第二,不要盲目輕信各類廣告,如果沒有口腔問題,選擇普通清潔型牙膏即可;第三,要選擇正規品牌的牙膏;第四,不同功效的牙膏最好交替使用。

此外,閆黎津強調,現階段牙膏的基本作用是清潔空腔、清新口氣、抗過敏、防腐抗菌等,無論什麽功效牙膏都不能代替口腔治療。一旦有了牙病,還應該積極去醫院治療,而不能依賴於牙膏,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

 

(一財網綜合中國新聞網、前瞻網、雨果網等報道)

 

相關報道:

佳潔士因“PS過度”領天價罰單 面對虛假廣告可得長點心

編輯:丁明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52

美團大眾折騰差不多了,也該傳統餐飲準備逆襲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15/152360.shtml

1、 線下餐飲人已經準備逆襲

互聯網只是一種工具。餐飲O2O被吹得再牛也得回歸到本質。線上的部分就像浮雲,線下的部分才是真的神馬。既然餐飲O2O是一種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傳統餐飲人現在也逐漸看清看透和理解這種模式,積極擁抱的同時還在不斷創造,絕對比野蠻人入侵餐飲時的自負來得底氣十足,勝算更高。

凡是你所見到的聽到的互聯網營銷做得好的餐廳,都是對餐飲O2O有深刻理解的,但他們做得好很多時候可能真與餐飲O2O沒有半毛錢關系,例如海底撈火鍋。對互聯網人來說,談起O2O就是閉環,從下單到支付,不打通整個人就有些不好的感覺;對餐飲人來說,閉環不閉環的沒關系,錢進賬了而且都是我的就好,但是親,你只要讓我知道用戶從哪里來就好。

餐飲人的逆襲絕不是依靠所謂的餐飲O2O,而是口碑創造。所以凡是那些你所見到的聽到的覺得不錯的餐廳,都來源於第三方的口碑。餐飲人的聰明之處就在於理解了餐飲O2O營銷的本質後,直接將焦點對準到了各種有利於口碑傳播的技術、方法及合作之上。

於是乎,你的都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更有甚者,如北京五星級標準服務的高端餐飲品牌北京宴,2014年逆勢大漲,營收翻番,2015年還要進軍食材電商,十分與時俱進!而且北京宴還獲得了大名鼎鼎的Star VC的投資,並且全程操辦了黃曉明與Anglelababy豪華婚禮,足見五星級服務的實力。說完高大上的北京宴,再說說更親民一點的金百萬烤鴨,全新上線了一個“筷好味”的外賣品牌,據說估值由此翻了幾倍,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傳統餐飲人已經逐漸覺醒,開始把自己擅長的部分主動去插上互聯網的翅膀,這是真的自下而上的準備逆襲。

2、 餐飲的轉型要靠模式突破

第一點提到的餐飲人準備逆襲與嘗試模式創新,主要是經過2014年的思想沖擊,他們在思維模式上已經逐漸轉變,跟互聯網人接近了同一軌道。但是客觀來分析,餐飲的轉型跟市場環境和政策背景也有著莫大的關系。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環境變了,經營模式必然發生改變以適應新的形勢。

政策方面,中央出臺了嚴禁公款吃喝的各項規定之後,高端餐飲市場一落千丈。俏江南易主,湘鄂情關店,各大高端餐飲品牌紛紛尋求轉型。市場方面,大眾餐飲市場發展紅火,小而美的品牌獲得年輕消費群體的青睞,基於不同消費群體的市場細分日益明顯,品牌的價值和認同感開始顯現。

我們以知名的外婆家作為案例。外婆家餐廳身上有幾大核心標簽——環境好、價格低,性價比高,要排隊。但是外婆家的菜品口味和餐廳服務跟其他餐廳相比並沒有勝出的地方,當然保證了不差。 另外,外婆家旗下還有另外兩個新晉品牌——爐魚、動手吧。爐魚,聞其名就知道是吃烤魚的地方,幾個月前首度進京,沙水之前的團隊參與了開業營銷策劃,巨大而形似UFO的烤爐很惹眼,絕對的單品為王,絕對的高性價比。

從外婆家的品牌策略我們就能發現,餐廳的管理模式和經營理念是可以快速複制的,這是餐廳管理和服務的前提保障。接下來,針對不同的目標人群,各子品牌的定位是有差異化的,目標顧客是精準的,並且對應的品牌是有調性的,是符合特定目標人群的需求的。外婆家如此,湖南知名餐飲品牌57度湘也是如此。57度湘旗下有中高端餐飲品牌海食上、創新湘菜鐵板燒品牌57度湘、青年餐廳品牌好食上、時尚主題餐廳水貨、主題單品品牌我愛魚頭等,均廣受市場歡迎。如果將57度湘的品牌策略與外婆家相比,你會發現驚人的相似,其他人學不會是因為思維模式學不會,加上餐飲管理與服務跟不上,二者缺一不可。

3、 餐飲轉型成功的三要素

之前沙水談餐飲O2O的時候會反複強調一件事——餐飲企業一定要修煉好口味和服務的內功,最大化保證用戶線下就餐的體驗,這是餐飲O2O的基礎。現在認真琢磨,越來越發現這是一句絕對正確的廢話,因為這是共識,是基礎,做好了是理所應當,做不好是千夫所指。對於餐飲轉型成功而言,做到基礎性共識的要求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做好以下三點:

1) 有調性

調性這詞我們聽過很多次,但未必真能理解清楚,聽起來還有些小清新小朦朧。餐廳的調性基於環境,基於裝修設計,是餐廳給用戶的第一印象,第一感覺。如果說用戶到了你的店里,只需要一眼就對你產生了情感的共鳴,嘿嘿,恭喜你中彩蛋了。這種冥冥之中心有靈犀的一見鐘情就是有調性,即品牌的定位一定要抓住某一類人群的某一個共同偏好或情感共鳴,做足戀愛攻略,做到知己知彼,才會收獲邂逅時駐足的回眸。所以,設計也應該融入餐廳發展戰略中,成為重要的一環。

(2) 營造歸屬感

說調性大家不太懂,談感覺大家都在行,這就是接地氣的好處,一定要現真情。歸屬感也是如此。俗一點來說,歸屬感就是你一見鐘情了一個有感覺的女子,然後有種怦然心動的感覺。各位客觀聽明白了嗎?換個雅一點的表述就是——歸屬感是品牌塑造的最高境界,讓用戶與品牌用情感緊緊連接在一起,水乳交融,難舍難分,猶如熱戀中的情侶,心里想的的嘴里說的都是她的好。

(3) 創造口碑

口碑這東西也有點懸乎,大家都在說口碑,但口碑怎麽創造卻見仁見智,更不得要領。接著上面的泡妞大法來說,當一見鐘情了一個有感覺的女子後,我們便會被吸引,時時惦記。甚至會情不自禁的逢人就說,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她的好,她對你的重要。口碑也是如此,這是內心隱匿的感覺被激發的快樂,是一種情不能自已的釋放。

這個故事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口碑是品牌美譽度的表現,調性和歸屬感都是品牌傳遞給用戶內化的感覺,滿足用戶本質需求的東西,這是品牌存在的價值與根本。但口碑是品牌在滿足用戶需求帶給他們價值後,期待用戶能情不自禁“大聲向世界宣布”的外化表現,也是品牌能夠對外施加影響力,獲得持續發展的最佳方式。

從這三要素層面來說,餐飲業的轉型絕不僅僅只是停留在傳統的口味、環境和價格之上。傳統的三要素只是基礎,而有調性、營造歸屬感與創造口碑才是新趨勢下餐飲企業轉型需要去認真研究與求證的。歸根結底餐飲企業的轉型要落實到品牌上來,而最打動人的品牌都離不開一個詞——情感共鳴!

4、 線上餐飲互聯網請忘記營銷

做餐飲O2O的互聯網公司很多,但是真正把餐飲O2O這件事做好了,做到餐飲商家心坎里去的真的很少很少,最近很火的人人湘米粉算是少有的一個。互聯網只是一種工具,營銷只是一種手段,同樣的工具和手段在不同的人用起來就是完全不一樣,這個是客觀事實。

所以沙水之前也一直在強調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個學費是餐飲人需要交的,但是學習成本是跟付出時間成反比的,所以餐飲與互聯網的融合只是時間問題。那麽問題來了!互聯網人到底應該為餐飲商家創造什麽價值呢?

具體來說,互聯網人能為餐飲商家提供的服務有:餐飲O2O營銷培訓(此類忽悠的多,例如之前出現過一陣的微信營銷培訓),集成了預訂、點菜、支付、營銷、顧客管理與數據分析的餐飲管理系統(這個比較靠譜,還是人人湘真正實現了這一點),各類團購或代金券營銷(後續再表),餐飲外賣服務(快餐有需求,正餐如火鍋外賣等市場太小,杯水車薪),餐飲品牌營銷推廣(很多時候花的是冤枉錢),還有就是基於微信公眾號或微信連WIFI服務為商家提供的近場服務能力(這個具有輕APP功能,能夠滿足商家大多數餐飲O2O服務的需求,比較看好)等等。

說了這麽多,其實對餐飲商家而言很簡單的一個需求就是:“讓我每天到店的顧客多多的,收入多多的就行了。”很實在。當然對於餐飲管理來說這比較粗獷,所以需要借助一套餐飲管理系統來監控各渠道的用戶來源與消費行為,是團購來的,還是外賣,還是會員,還是預訂的,每周消費幾次,客單價多少等等,幫助更好的維護老客戶,提升長期收入能力。而這個里面是有很多細分市場可以做的,根據不同維度會有不同的切入點,正如餐飲管理公司會根據不同的顧客需求設計不同的餐飲子品牌一樣。

說白了,互聯網人只要做到能幫餐飲商家實現顧客導流與增收的目的你就是好的合作夥伴。如果你還能將互聯網工具融入到商家業務分析系統中去,讓商家切實看到你為他以及他的顧客所提供的優質服務與效率工具,那麽你就是戰略合作夥伴。總的來說,還是需要為餐飲商家考慮更多,不僅要滿足其核心的增收需求,還要在這基礎上為商家和其顧客提供創新的服務模式才能贏得長久的合作關系以及享受到商家為你傳播的口碑紅利。

5、 變革從反“團購”開始

可以說生活服務類O2O的發展就是從餐飲團購開始的,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團購對於餐飲業來說是愛恨交加,恨絕對逐漸多於愛。沙水曾和好幾位餐廳老板聊過,他們現在對於團購的態度是特別謹慎的,能不做盡量不做,要做也是短平快的做,這背後有很多的顧慮與苦衷。

在沙水看來,反對互聯網霸權以“團購”或其他形式對餐飲業的欺壓現象十分有必要。因為餐飲行業目前也遇到了一個發展困境,人力、租金、原材料成本節節高升,消費者對就餐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以致開店成本升高,而且餐飲業競爭十分激烈。當各種成本高企,毛利率卻越來越低的時候,這對餐飲管理與服務的要求十分之高,中小餐飲企業根本無法在管理和服務上占得優勢,所以我們看到餐廳的倒閉率很高。

如果互聯網“團購”模式還要繼續,就意味著餐飲企業的毛利率還得繼續攤薄,這對著整個大眾餐飲業來說是一種痛苦的壓榨,更是商家橫豎都是死路一條的悲愴與無奈。很欣喜的是最近以來,以百度糯米和大眾點評為代表的兩大團購網站都直挺挺的站起來“反團購”了,看得沙水拍手叫好。不過,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並讓我產生了另外一種擔憂,那就是這種近乎壟斷的市場力是否會將互聯網霸權繼續強加於餐飲企業身上,繼續壓榨他們本就少得可憐的利潤空間。

從更深層次的分析來看,這種互聯網霸權對餐飲業的欺壓絕不僅僅反映在商業利益分配上,還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食品安全與產業升級問題。怎麽說呢?大家試想一下,當整個餐飲業整體面臨發展瓶頸與利潤微薄的情況下,餐廳是沒有足夠的利潤去提升食材品質的,以次充好節省成本成為了他們的最優選擇,這就是為什麽餐飲市場上出現很多地溝油、蘇丹紅、僵屍肉的原因。

同時,這種情況的持續發展也將對大廚網、鏈農等致力於提升餐飲供應鏈效率、提升食材品質的互聯網企業造成沖擊,目前來看這種沖擊是挺嚴重的。以互聯網的方式提升餐飲供應鏈效率與質量的模式和理念雖然不錯,但是抵不過餐飲老板對成本壓力的顧忌。也是蠻可悲的一件事。

實際上,除了那些無良的商家外,沙水相信絕大多數的餐飲人是不會這麽做的,但是如果出現生存都沒法保障的時候,逼良為娼的事情未必不會發生,因為服務本就是一分價錢一分貨。現在的互聯網團購模式就是一場對商家的掠奪戰,看起來互聯網公司和顧客是收益的,長期來說整個行業都可能因此受損。反過來說,如果互聯網霸權降低或減少,真正找到對商家、用戶和平臺三者都共贏的模式會更好,在不破壞餐飲原有價格體系的前提下改進服務模式才是更好的出路。

只有當餐廳獲得了正常的利潤,才有優化餐飲管理與服務的動力,也才能輕松支付各種成本,也更有可能使用安全放心的食材,這樣用戶才能吃得更健康,互聯網平臺才能持續地從餐飲商家那里獲得服務傭金,你好我好大家好,而不是竭澤而漁。從經濟學的比較優勢理論來看,當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只要所有人都朝同一方向做出改變,那麽整個市場格局是不會發生任何變化的,但是社會整體福利卻會因此得到提升,何樂而不為呢?所以,變革的時刻到了!

沙水認為互聯網霸權時代將會逐漸過去,傳統的餐飲商家將會拾起互聯網這一工具作為發展壯大的武器。餐飲O2O無論怎麽演變,線下永遠是根本。在保證餐飲口味、環境與價格適度平衡的性價比前提下,面對新環境下的市場需求,商家需要更加關註用戶的情感共鳴,在有情調、營造歸屬感與創造口碑上多花心思,然後借助互聯網的翅膀是能夠成就一個小而美的品牌的。

對於專註餐飲O2O服務的互聯網企業而言,也應該看到餐飲業的發展現實,擯棄互聯網霸權思維,擯棄竭澤而漁的欺壓手段,為餐飲企業提供更深入更貼心的餐飲O2O服務,努力創造一個多贏的發展環境。

作者:沙水,食小伴創始人,一個寫著自媒體研究著產品的運營人。關註移動社交、O2O、智能硬件與電商。個人微信號shashui007,歡迎交流探討。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沙水,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700

為什麽超級富豪的年齡都差不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8454.html

為什麽超級富豪的年齡都差不多?

中國房地產金融 陳雪頻 2015-10-17 14:22:00

大數據鏡頭下的超級富豪群,大多呈現這些規律:創業年齡相近,行業尚未爆發,抓取多波機會等。所謂的命好,不僅是你可以看到底牌,還能把拿到手里的牌打好。

中國有句古話:“小富靠勤,大富靠命”,意思是說如果你想成為有錢人,勤奮工作就是了,但要成為大富翁,就要看你的命好不好。

不過,到底什麽是“命”呢?中國人往往語焉不詳,並由此誕生看命先生這個職業,他們往往把命說得神乎其神,但很少有人真正知道到底是怎麽回事。

現在流行說大數據,如果我們用大數據來分析一下那些超級富豪的年齡,我們會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發現,這些發現和命有關。

年齡紮堆的全球超級富豪群

我們先來看看中國市值在100億美元以上的互聯網公司,就會發現他們幾乎都出生在1964年到1974年這10年間。他們分別是馬雲(1964年)、李彥宏(1968年)、雷軍(1969年)、周鴻祎(1970年)、沈軍(1970年)、丁磊(1971年)、馬化騰(1971年)、賈躍亭(1973年)和劉強東(1974年)。除了沈軍和賈躍亭,其他7個人創辦現在的公司的時間都是在1997年到1999年之間,其中雷軍是1998年成為金山CEO。

我們再來看中國房地產行業這個盛產超級富豪的行業,中國排名靠前的民營房地產公司的創始人大都出生在1950年到1964年之間。他們分別是許榮茂(1950年)、王石(1951年)、黃如論(1951年)、王健林(1954年)、楊國強(1955年)、宋衛平(1958年)、許家印(1958年)、孫宏斌(1963年)、潘石屹(1963年)和吳亞軍(1964年)。他們進軍房地產的時間在1988年和1996年之間,彼此相差不到8年時間。

香港的超級富豪出生年份更接近一些,比如說鄭裕彤出生於1925年,李嘉誠和李兆基都出生在1928年,呂誌和出生在1929年,在馬來西亞出生但主要生活在香港的郭鶴年出生於1923年。他們都出生於1920年代,並在1950年代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其中鄭裕彤是1956年成為周大福總經理。這些人創辦的公司都是從制造和貿易業起家的,但在1960年代前後進入房地產行業,並在這個行業賺取了巨額財富。

美國也存在超級富豪年齡紮堆的現象。比如說美國19世紀的三大超級富豪安德魯·卡耐基(1835年)、J.P.摩根(1837年)和約翰·D.洛克菲勒(1839年)出生年份相差不到4歲,他們都於19世紀60年代創辦了自己的公司。蘋果的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都出生於1955年,其中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1975年創辦了微軟,1年以後,史蒂夫·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創辦了蘋果。

超級富豪們的三個共性

從這些數據中,能發現三個現象: 第一,這些超級富豪開始創業的年齡大都在20-40歲之間,其中科技行業創業的年齡大都在20-30歲之間,房地產和金融行業大都在30-40歲之間。第二,這些人創業的時候這個行業還沒有完全爆發,他們進入這個行業或是出於運氣,或是出於遠見,在行業爆發之前已經進入這個行業了。第三,這些人之所以能成為超級富豪,不僅在於他們抓住了一波機會,而是持續地抓住了多波機會,他們第一次成功可能是出於運氣,但持續成功絕不僅僅只是運氣那麽簡單。

創業的時間節點非常非常重要。中國現在最大的幾家互聯網公司大都創辦於1997年至1999年這三年,這絕不是一個偶然現象。那三年正好是中國互聯網處於爆發式增長的年份,而創始人大都在30歲左右,這是一個絕佳的數字組合。如果他們太年輕的話,他們可能看到了這波機會,但沒有能力把握這波機會,而如果他們年紀太大的話,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敏感度會下降,導致他們看不到這波機會。

房地產行業也是如此。中國房地產行業真正開始啟動是在1992年,並在1998年以後迎來了一個爆發式增長。現在最成功的房地產企業都是在爆發性增長之前成立的,其中最有遠見的甚至在房地產行業啟動之前就已經卡好位置了,比如萬科是在1988年就進入了房地產行業,而且是第二個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王石之所以能成為商業領袖絕不是偶然的,不僅僅因為萬科做得最大,而且因為他是這個行業最早的玩家。

前面說的都是“時勢造英雄”,似乎他們的成功都是因為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情,似乎都是因為他們運氣好。的確,這些人的第一次成功往往是因為運氣足夠好,但他們之所以能成為頂尖企業家或者超級富豪,絕不僅僅是因為運氣號。一次運氣可以讓一個人成為富豪,但如果要成為超級企業家,需要具備連續把握多次機會的能力,而這種把握多次機會的能力,主要來源於看清未來趨勢的能力。

以李嘉誠為例。他創業於1950年,那個時候正好是朝鮮戰爭爆發的前夜。幾年之後,香港成為連接中國內地和世界市場唯一的出口,香港經濟也將迎來經濟騰飛。李嘉誠最早做塑料花,並很快成為“塑料花大王”,但他不滿足於此,他在1958年就開始介入房地產市場,並利用後來香港房價飆升大發其財,然後開始涉足公共事業和零售行業,讓整個香港成為“李家城”。

多維度解密超級富豪

中國內地改革開放以後,李嘉誠是第一批在中國內地投資的香港企業家,他有一次抓住了中國經濟騰飛的機會,這一波機會讓他成為“華人首富”。他還是最早進入3G電信行業的香港企業家,如今他則布局全球市場,並引來了很多非議。從這一連串的舉措看來,李嘉誠之所以成為超級富豪,不僅僅是因為他抓住了一波機會,而是連續抓住了多次機會。

如何能持續地抓住市場機會呢?這需要企業家有很好的戰略思維能力,這些思維能力可以分成四個維度,分別是高度、深度、寬度和跨度,也可以稱之為四維戰略思維能力。

第一維度是高度。企業家要有能預見到事物的發展趨勢的能力,比如說預見到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以及中國經濟和房地產未來的走勢,就能利用這種趨勢判斷能力去提前布局。這種能力的培養往往需要企業家有高屋建瓴的思辨能力,並具有寬廣的視野,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第二維度是深度。企業家要有能一針見血地發現事物本質和關鍵成功要素,這需要有很好的洞見。比如說你能一下子看到房地產的核心能力在於資金能力,而不是設計和制造能力,這就是洞見。這需要企業家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以及從錯綜複雜的現象中發現關鍵成功要素的能力。

第三維度是寬度。企業家要對事物發展的周期有清晰的認識,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以房地產為例,就是能夠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拿地建房和並購,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賣房和融資。這需要企業家有對外部環境敏感的感知能力,而且具備逆勢操作的投資能力,以及面對不確定性時的勇氣和自律能力。

第四維度是跨度。企業家要能在不同的行業和專業之間進行整合,善於發現不同事物之間的創新點。比如房地產金融就是一個跨界創新的產物,現在的很多互聯網+也都是跨界創新的產物。這需要企業家有比較寬的知識面,具有高超的整合不同行業的能力,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和溝通協調能力。

企業家要把握自己的命運,就要錘煉自己的這四種戰略思維能力,而這需要三種學習能力:第一步是具備完整的知識體系和廣闊的知識面,能夠發現問題的本質和未來的趨勢,尤其要多讀有關歷史和哲學方面的書籍。第二步是要善於向各行業的頂尖高手學習,通過對話和探討方式快速學習,而且善於利用各種專業人士的能力,並具有跨界整合的想象力。第三步則是要在每天的實踐中不斷複盤和反思,每一天都有進步,這需要企業家具有持續學習的能力,以及虛懷若谷的胸懷。

上帝負責發牌,你負責打牌。所謂的命好,不僅是你可以看到底牌,而且能把拿到手里的牌打好。

(作者陳雪頻為智慧雲領導力發展機構創始人兼CEO)

編輯:明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83

【電子】分析師挖出了蘋果不想讓外界知道的信息:蘋果已將3D結構光零組件公司差不多買光了!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574&summary=

【電子】分析師挖出了蘋果不想讓外界知道的信息:蘋果已將3D結構光零組件公司差不多買光了!

3D成像,交互實現向三維的飛躍

1.1光學的升級一直停留在二維的像素提升

拍照一直是智能手機的重要賣點,像素和拍照性能是換機的主驅動力之一,以iPhone為例,後置相機從單顆2M升級到雙12M,前置相機從無到8M,其性能提升幅度遠超其他任何零組件。


雖然光學性能提升幅度巨大,但是仍然沿用著最傳統的原理:二維成像,即把現實三維世界的圖像信息映射到二維的CMOS感光元件上實現成像。


1.23D成像包含像素景深信息的疊加

普通攝像頭都是2D平面成像的,丟失了物理世界中的第三維信息(尺寸和距離等幾何數據),計算機只能實現影像記錄和平面圖像特征識別,分析算法難度極大,目前能夠實現的智能分析功能十分有限。

3D成像能夠識別視野內空間每個點位的三維坐標信息,從而使得計算機得到空間的3D數據並能夠複原完整的三維世界並實現各種智能的三維定位。

1.3目前主流的3D成像包括結構光、TOF和雙目主流的3D成像技術有三種:

1)結構光(StructureLight)。結構光投射特定的光信息到物體表面後,由攝像頭采集。根據物體造成的光信號的變化來計算物體的位置和深度等信息,進而複原整個三維空間

2)TOF(TimeOfFlight,飛行時間)。通過專有傳感器,捕捉近紅外光從發射到接收的飛行時間,判斷物體距離。

3)雙目測距(StereoSystem)。利用雙攝拍攝物體,再通過三角形原理計算物體距離。


1.3.1結構光的原理及實現

1)結構光的原理

結構光顧名思義就是有特殊結構的光,比如離散光斑、條紋光、編碼結構光等。將這樣的一維或二維的圖像投影至被測物上,根據圖像的大小畸變,就能判斷被測物的表面形狀即深度信息。舉個例子,拿一個手電照射墻壁,站近或站遠,墻上的光斑是不同大小的,從不同角度照射墻,光斑也會呈現不同的橢圓。這就是結構光的基礎。而深度計算的方式也有多種,如我們這里重點說一下被蘋果公司收購的以色列PrimeSense公司LightCoding方案。


LightCoding的光源稱為“激光散斑”,根據PrimeSense在專利中的描述,紅外激光生成器射出準直後的激光束,通過光學衍射元件DOE(DiffractiveOpticalElements,如擴散片和光柵)進行衍射,進而得到所需的散斑圖案。這些散斑具有高度的隨機性,而且會隨著距離的不同而變換圖案。也就是說空間中任意兩處的散斑圖案都是不同的。只要在空間中打上這樣的結構光,整個空間就都被做了標記,把一個物體放進這個空間,只要看看物體上面的散斑圖案,就可以知道這個物體在什麽位置了。當然,在這之前要把整個空間的散斑圖案都記錄下來,所以要先做一次光源基準標定(pattern)。LightCoding發射940nm波長的近紅外激光,透過diffuser(光柵、擴散片)將激光均勻分布投射在測量空間中,再透過紅外線攝影機記錄下空間中每個參考面上的每個散斑,形成基準標定。標定時取的參考面越密,則測量越精確。獲取原始數據後,IR傳感器捕捉經過被測物體畸變(調制)後的激光散斑pattern。通過芯片計算,可以得到已知pattern與接收pattern在空間(x,y,z)上的偏移量,求解出被測物體的深度信息。

2)技術實現

結構光的實現難度有如下幾個方面:1)首先是經濟成本,深度攝像頭遠高於一般的攝像頭;2)攝像頭需要的空間和功率限制,手機攝像頭已經可以做到很小的體積和很小的功率,但是深度攝像頭還很難,特別是如果希望能達到比較高的精度;3)很多深度攝像頭是需要額外光源的,因此還要專門的散熱設備。4)後端的軟件匹配。

1.3.2TOF原理及技術實現

1)TOF原理

TimeofFlight是一種主動式深度感應技術,在每個像素點,除了記錄光線強度信息之外,也記錄下來光線從光源到該像素點的時間(即TimeofFlight)。首先讓裝置發出脈沖光,同時接收目標物的反射光,藉由測量時間差算出目標物的距離。


如上圖所示,假設脈沖波形的頻率為f,接收與發送脈沖波形的相位偏移是?φ,則?φ/2πf為脈沖波形往返所經歷的時間。用光速c乘以時間則可以得到往返距離。

2)TOF技術實現

TOF的硬件實現方式和結構光類似,區別只是在於算法上,結構光采用編碼過的光pattern進行投射,而TOF直接計算光往返各像素點的相位差。

1.3.3雙目測距,傳統的3D感知方法

雙目測距原理類似人的雙眼,在自然光下通過兩個攝像頭抓取圖像,通過三角形原理來計算並獲得深度信息。目前的雙攝就是雙目測距的典型應用。


1.43D成像是開啟AI和和AR時代的感知鑰匙

以AI的機器視覺為例,目前主流在2D圖像上通過算法實現智能識別,但是由於2D圖像本身包含的信息有限,即使算法再先進,輸入信息將成為智能化的短板,如果能夠有全面的三維信息,每個對象的三維輪廓、物理特征將更為充分識別,提升導航、軌跡、識別等AI應用能力。同樣的,AR應用中3D成像也是必不可少。


3D成像即將帶動下一輪光學創新浪潮

2.1交互向三維升級,想象空間巨大

縱觀人機交互的歷史,打孔指令帶、DOS系統+鍵盤形成了早期一維人機交互;Windows+鼠標的二維交互方式開啟了互聯網/PC時代,觸摸屏和攝像頭的二維交互方式則開啟了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時代,而到了以AR為代表的下一代計算平臺,則需要三維的交互方式。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觸摸屏和攝像頭成為主要的人機交互媒介。

觸摸屏可以方便地實現各種操作,相比鍵盤和鼠標更為自然和順暢。

攝像頭實現了大量的內容輸入,也是一種重要的人機交互媒介。


但觸摸屏和攝像頭仍屬於2D的交互方式。在觸摸屏上,我們只能實現平面範圍內的感應和觸控,即使出現了3DTouch等新的觸控方式,人機交互也依然只局限在一個平面上。而現有的攝像頭則只能實現2D圖片的拍攝,無法實現3D圖像的交互。


而到了以AR為代表的下一代計算平臺,則需要3D的交互方式,這是由AR設備的定義所要求的。AR技術是指借助計算機視覺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產生物理世界中不存在的虛擬對象,並將虛擬對象準確“放置”在現實世界中。通過更自然的交互,呈現給用戶一個感知效果更豐富的新環境。


由於現實環境是3D的,所以AR技術為了實現逼真的效果,也需要產生3D的虛擬對象,並把3D的虛擬對象疊加顯示在現實的物理環境中,這就要求AR設備可以實現3D的輸入和輸出。


由於AR所需要的是3D的交互,所以現有的觸摸屏和攝像頭等2D的交互方式並不滿足AR的要求,需要新的交互技術。

三維交互的應用廣泛:精確的臉部識別可以用於解鎖、支付;精確的手勢及動作識別可以用於家庭遊戲娛樂;精確的人形建模可以讓網購更有效率,讓移動社交更真實。而全球生物識別(2015年年130億美金)、遊戲(2016年年996億美金)、B2C電商(2015年年2.2萬億美金)加在一起粗略統計是一個超過2萬億美金級別的市場。哪怕三維成像應用滲透率只有10%,,都將造就一個萬億人民幣級別的市場規模。3D成像的未來想象空間巨大!


2.2已實現商用,預計成為2017年頂級品牌手機殺手鐧

從技術角度來說,3D成像並不是近年才新出現的。自2009年微軟發布基於3D成像的遊戲體感交互設備Kinect已經有8年時間,而Google的ProjectTango也提出了4年。隨著圖像處理芯片技術的更新換代,AR需求的不斷湧現以及AI大數據技術的風起雲湧,進一步坐實了一個事實:3D成像已經過了技術基礎期,即將進入長達5年以上的高速成長期。

2.2.1微軟Kinect,體感識別遊戲終端

2009年6月2日,微軟在東京電玩展上首次發布針對XBOX360的體感周邊外圍設備Kinect,當時的代號為ProjectNatal(初生計劃)。首日便超過了WII主機的發售數據,之後再以光速超越遊戲市場上的所有記錄,讓微軟在北美乃至全球市場都可以揚眉吐氣。不僅如此,這樣具備著強大潛在實力的技術吸引了多達世界上8成左右的遊戲廠商加盟,為後續的遊戲產業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Kinect徹底顛覆了以往遊戲的人機交互方式,相比對手任天堂Wii依靠遊戲桿上的傳感器WiiRemote識別用戶動作的限制,Kinect不需任何手持設備,能捕捉玩家全身上下的動作,直接用身體來進行遊戲,帶給玩家“免控制器的遊戲與娛樂體驗”,也讓遊戲類型更加豐富。


KinectV1采用PrimeSense(2013年被蘋果收購)結構光方案,硬件上由三個鏡頭組成,中間的鏡頭是RGB彩色攝像頭,用來采集彩色圖像。左右兩邊鏡頭則分別為紅外激光發射器和紅外CMOS攝像頭所構成的3D結構光深度感應器,用來采集深度數據(場景中物體到攝像頭的距離)。彩色攝像頭最大支持640*480分辨率成像,紅外攝像頭最大支持320*240成像。同時,KinectV1還搭配了追焦技術,底座馬達會隨著對焦物體移動跟著轉動。KinectV1也內建陣列式麥克風,由四個麥克風同時收音,比對後消除雜音,並通過其采集聲音進行語音識別和聲源定位。


PrimeSense的結構光方案,通過Infraredprojector發射一副具有三維縱深的“立體”編碼近紅外激光(光源通過準直鏡頭和DOE器件形成衍射光斑),再通過接收端的Infraredcamera收集經人體反射回來的紅外光線。這種光斑具有高度的隨機性,而且隨著距離的不同會出現不同的圖案,也就是說在同一空間中任何兩個地方的散斑圖案都不相同。只要在空間中打上這樣的結構光然後加以記憶就讓整個空間都像是被做了標記,然後把一個物體放入這個空間後只需要從物體的散斑圖案變化就可以知道這個物體的具體位置。


當然,首先後臺需要保存空間標定數據,假設Kinect規定的用戶空間是距離電視機的1米到4米範圍,每個10cm取一個參考平面,那麽標定下來我們就保存了30幅散斑圖像,需要進行測量的時候,拍攝一副待測量的散斑圖像,作為基準數據信息。將這幅圖像和我們保存下來的基準數據信息依次做互相關運算,這樣我們會得到30幅相關度圖像,而空間中的物體存在的位置,在相關圖像上會顯示出峰值,把這些縫制一層層疊加在一起,在經過插值運算就會得到整個場景的三維形狀了。

2.2.2GoogleProjectTango,全球首款AR智能手機

Tango在谷歌已存在4年時間,2013年初谷歌的ATAP(先進科技與計劃)團隊就已開始著手相關的研發。ProjectTango的技術主要是使用傳感器和攝像頭來對室內建築進行3D建模,同時還具備無限寬廣的應用場景,包括繪制3D地圖,幫助盲人在陌生的地方導航,讓人們能利用家中的環境玩擬真的3D遊戲等。


2014年2月,ProjectTango的原型機亮相,只面對開發者提供首批200臺原型機。根據拆機圖片,前置攝像頭已省去,後置包含4顆鏡頭,分別是普通的400萬像素RGB攝像頭,用於3D成像的紅外發射器和紅外接收器,以及一顆魚眼鏡頭用於動作捕捉。這三顆攝像頭模組均由大陸模組廠商舜宇光學提供。

另值得一提的是,矽谷初創公司Movidius(2016年9月被Intel收購)的處理器用於輔助CPU進行圖像的運算處理。整機配有一顆容量3000mAh容量的鋰電池。


搭載Tango的首款商用機型聯想Phab2Pro於2016年TechWorld大會正式發布,價格為499美元,Phab2Pro尺寸達到了6.4"。同時,配有全金屬機身和2.5D蓋板玻璃。

由於PrimeSense被蘋果收購,Google在Phab2Pro改用TOF技術進行3D成像,設有三種攝像頭:最上方一顆是三星的1600萬像素RGBCMOS攝像頭,用於常規拍照;最下方是OV魚眼鏡頭,用於動作捕捉;兩者之間則是TOF系統構成,有上方的Princeton提供的IRVCSEL,和下方英飛淩及pmd共同提供的IRDepthsensor。這三顆攝像頭模組均由大陸模組廠商舜宇光學提供。


為了提供三維場景,三種攝像頭各司其職,並與其它傳感器“合作”,以實現以下功能:

(1)運動追蹤(MotionTracking):通過移動設備自帶的多種傳感器,在不通過外界信號的情況下,實時獲取設備的姿態與位置,追蹤設備在三維空間中的運動軌跡。Tango創新性地采用了攝像頭與慣性測量單位(IMU)結合的方法來實現精確的運動追蹤功能。

(2)環境學習(AreaLearning):利用視覺信息記錄與索引外界環境,自動矯正環境構建與運動追蹤中積累的誤差,識別重複環境。該功能描述起來很容易,但實施起來則相當的困難,首先設備會對其拍攝的每一幀照片提取特征,然後對出現的特征進行保存和引索,再利用一些高效的儲存和搜索算法,實時地判斷新的一幀是否跟過去曾經拍攝的環境有相似之處,如果匹配準確的話,設備可以立即利用之前已經收集的環境信息。

(3)深度感知(DepthPerception):利用自帶的三維飛行時間攝像頭掃描外界三維環境,構築三維模型,再配合運動追蹤,即可告訴設備在空間中的位置,與四周障礙物的距離。

2.3成本:有望實現對傳統生物識別的替代,性價比極高

正如我們上文所述,如果將3D成像搭載在手機前置攝像機,可以通過利用人臉識別完成屏幕解鎖,同時可以利用虹膜識別完成密碼支付,其安全性將強於目前的指紋識別。

2.3.1成本增加較少,安全性更強

經過我們的成本推算,以頂級客戶方案為例,目前其BOM成本不超過15美元,而前置3D成像完全可以實現對TouchID模組的替代,而後者目前BOM成本約在6-7美元,所以3D成像實際增加成本在5-10美元,成本增加並不明顯。

2.3.2手機可以做到屏幕占比很高

3D成像除了更安全,實現更多功能以外,也符合蘋果持續追求的外觀目標:增加屏幕在手機中的占比。從iPhone4開始,通過窄邊框提升屏幕在手機正面占比,而OLED顯示的成熟更可以充分利用正面有效面積,而這時龐大的TouchID區域已經顯的非常礙眼了,所以從我們產業了解到信息,手機廠一直有強烈的意願取消掉前置的TouchID模組,而3D成像正好完美解決這一痛點。


2.4廠商意願:產業鏈調研發現國產大廠跟進意願極強

結構光方案最主要的玩家PrimeSense被蘋果收購後,部分客戶轉向了TOF方案,但是仍然有方案公司繼續在結構光領域探索。深圳的奧比中光便是其中的代表,目前其結構光方案已經較為成熟,可以商用在機器人、無人機導航等領域,同時手機微型化的方案也正是推出。

經過我們的產業調研,目前國產手機大廠對於3D成像需求非常迫切,跟進意願極強,已經開始尋找PrimeSense以外的結構光方案合作商,而奧比中光正好彌補了這一缺口。


3D成像將是下一個爆發式的創新

3.1回顧觸控和雙攝,真正的革命滲透速度極快,享受估值溢價

3.1.1觸摸屏曾經的輝煌,大陸電子產業的啟蒙

大陸電子產業,尤其是上市公司,在2010年以切入蘋果產業為標誌,享受下遊需求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實現了對臺灣供應鏈的節節勝利。其中觸摸屏可謂是行業的啟蒙者:1)自iPhone帶動以後,觸摸屏在2010年以後實現爆發式成長;2)以萊寶高科為例切入蘋果產業鏈以後業績的突飛猛進也讓市場記憶深刻;3)隨後國產手機的跟進,造就了一批歐菲、合力泰、信利等觸控的大牛股。


蘋果產業開始推動大陸資本市場對於電子的研究範式大為革新,市場認識到電子行業也是成長股的搖籃。7年以後的今天,雖然市場擔心創新放緩,但是任何快速滲透的技術都不應該忽視,真正的革命能夠享受估值溢價。

3.1.2雙攝帶動攝像頭空間翻倍,微創新也有大能量

最近一個快速滲透的例子就是雙攝像頭,自iPhone7推出以後,雙攝已經成為高端手機的標配,其滲透速度也經歷快速爆發,即使在手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舜宇、大立光、丘鈦等相關公司也實現了戴維斯雙擊。

舜宇等公司不是個例,我們認為其股價持續創新高,體現了光學傑出的行業屬性,即使是雙攝像頭個數的創新就能帶動行業持續成長。


3.2預期差極大,產業和資本認識不足

3.2.1大陸臺灣產業鏈參與少,3D成像預期差大

iPhone剛上市的時候保密性極佳,尤其是iPhone4的上市給市場極大震撼,但隨著銷量規模的飛速成長和大陸臺灣公司越來越多的參與,iPhone創新提前走漏的案例比比皆是,大部分iPhone8的創新在2016年就已經提前被產業鏈所獲知,所以資本市場提前會有預期,但是這次3D成像保密性可謂前所未有,消息源是來自於美股的公司業績說明會透露的細節。

到目前為止,市場對於3D成像究竟用結構光還是TOF尚未認識完全,至於具體的產業鏈細節和工作原理更是知之甚少,所以這次光學變革預期差充足。市場一度有人猜測為蘋果將采用TOF的成像方案,也側面說明了此次3D成像保密的成功。


3.2.2方正觀點:預計蘋果將采用前置結構光方案,融合虹膜識別

蘋果早在多年前已經開始3D成像的布局,2013年收購結構光主要方案是PrimeSense,同時也公布了US9519396B2(利用三維信息完成合成)、US8933876B2(三維空間手勢識別)專利,諸多線索指向蘋果未來的3D成像意圖。


從原理上來看,結構光只需要拍兩次照即可實現3D距離的探測,而TOF成像延時較長,圖像分辨率偏低;同時由於結構光光斑較多,衍射範圍大,如果探測距離較遠容易影響精度,所以探測距離是結構光的劣勢。

蘋果2013年斥資3.45億美元收購PrimeSense,而PrimeSense正是結構光方案最主要的專利持有者。我們推斷蘋果的3D成像將會以前置的方式配置,考慮到在前置方案需要高精度、低延時,同時對於探測距離要求並不高,所以我們認為蘋果的3D成像將會是前置結構光的方式呈現。

同時,我們判斷在該方案中除了傳統的前置RGB攝像頭以外,會在兩側增加發射和接收端用於探測景深信息,其中接收端是特殊制程的CMOS,用於接收窄帶紅外光,同時該CMOS也會結合虹膜識別的功能。


3.2.3從從iPhone7的的TOF傳感器窺探蘋果的3D成像布局

iPhone5開始,蘋果已經在距離傳感器上面小試牛刀,最早是將AMS的距離傳感器放置在聽筒附近,當接電話的時候利用紅外光飛行時間(timeofflight)探測到臉部距離以後控制屏幕的亮度,實現更省電的方案。


這一設計沿用到iPhone6S,直到iPhone7開始,蘋果將原來沿用的環境距離傳感器升級為更精確的TOF傳感器。在新的TOF方案中,利用高效率的VCSEL激光器和光子接收點陣SPAD作為發射和接收端,VCSEL發射出16個點陣激光,然後利用SPAD能夠探測到比單點距離傳感器更豐富的距離、臉型等特征信息。


從這一變化可以看出,蘋果雖然前置3D成像不會使用TOF,但是對於TOF蘋果的態度也是開放的,考慮到TOF在遠距離景深探測的優勢,我們判斷在2018年以後TOF大概率將以後置攝像頭的形式出現。蘋果在3D成像的雄心絕對不容小覷:前置實現手勢控制、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等短距精確的功能,後置實現AI、AR等長距的功能。

3D成像產業鏈潛在受益環節分析

4.1關鍵器件被鎖定,嚴重供不應求,核心零組件擁有充分定價權

這次蘋果不僅領先了資本,還領先了產業,在蘋果精心的布局慢慢浮出水面後,產業發現蘋果早已將結構光產業的關鍵零組件進行了深度綁定,其他品牌廠難以完全複制。

所以,現在產業面臨的問題的快速爆發的需求和上遊稀缺的產能,所以也不難理解國產品牌對此的深深憂慮,所以我們判斷現在的3D成像和去年的雙攝格局非常像,品牌廠為了追求新功能,只有不惜血本尋找有效產能,核心零組件公司將擁有充分定價權,坐擁數年的黃金成長期!

4.2發射(LDM):高端光源被鎖定,準直鏡頭heptagon擁有專利

發射端主要由點光源VCSEL、準直鏡頭和擴散片DOE構成。大致原理是VCSEL發出940nm點激光之後通過準直鏡頭矯準為線性激光,線性激光照射在DOE上發生衍射,形成近千個具備調制信息的光斑(lightingcode)。由於擴散片對於光束進行散射的角度(FOV)有限,所以需要光柵(見下圖)將散斑圖案進行衍射“複制”後,擴大其投射角度。這種“複制”效果被稱為光學卷積,能得到所需透射角度的散斑。


4.2.1VCSEL光源:小型化、轉換效率高

紅外光常被用於3D成像,發射紅外線的光源可以是LED或激光。VCSEL(VerticalCavitySurfaceEmittingLaser,垂直腔體表面發射激光器),具備體積小、光電轉換效率高、精度高、低成本、窄波瓣等特性,成為最適合消費電子使用的光源。波長一般選取940nm。


目前主流的VCSEL供應商是Lumentum、II-VI和Finisar,不排除都已經被頂級客戶深度綁定的可能,我們估計,單個VCSEL的成本在1.5-2美金。


4.2.2準直鏡頭:WLO工藝,大部分專利被heptagon掌握

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將波瓣較寬的衍射圖案校準匯聚為窄波瓣的近似平行光。目前大部分專利都掌握在heptagon收購的mesa手上。該鏡頭是利用WLO的工藝制程,我們判斷是4P的結構。其分為上下兩片的結構,其中每片中間是濾光片,由類似於水晶光電的鍍膜廠在白玻璃上鍍完AR膜以後交給heptagon,後者在玻璃上利用晶圓級工藝上下生長出replicationmaterial,並加工成透鏡的形狀,最後將兩片濾光片粘合並切割,完成WLO工藝的制作。


不同於普通的lens,一片8寸的白玻璃可以切割成數千顆準直鏡頭,而利用WLO工藝可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相對普通的手機攝像頭lens,其缺點在於不能調焦,但是LDM本身只需要將定點的點光源轉換成線光源即可。經過我們調研,單顆準直鏡頭成本在2-3美金。


4.2.3DOE擴散片:門檻高,供應商較多

DOE是利用光的衍射原理,將點光源轉換為散斑圖案(pattern)。先制作3維的母模,其3維圖像具備調制信息,然後母模再制作鏡頭。制作出的鏡頭擁有3維的圖案,同時間隔都在微米級別,線性激光通過的時候發射衍射,同時衍射的角度和個數是受pattern影響的,衍射出來的光斑具備lightingcode的信息。

我們估計,目前DOE擴散片主要有德國的CDA公司制作,ASP約2-3美金。


4.3接收端:融合虹膜識別,lowpassfilter是主要瓶頸

4.3.1Lowpassfilter只有兩家供應商,充分享受行業爆發

相對於LDM,接收端相對要簡單很多,主要是lens、passfilter和特制CMOS構成。由於接收端主要是接收反射回來的lightingcode來生成對象景深信息,所以只需要通過940nm的紅外光即可,在lens下面的passfilter需要過濾掉其他多余的光線,而該窄帶passfilter制作工藝遠大於傳統的濾光片(需要鍍50層以上的膜實現窄帶帶通,同時為保證透光性,不能使用蒸鍍工藝),目前基本只有美國的VIAV和中國東部某濾光片大廠擁有。而從VIAV的業績說明會來看,也驗證其獲得國際頂級手機客戶的訂單意向,考慮到該行業僅有兩家供應商,該客戶巨大的出貨量,將為VIAV帶來充足的業績彈性。

根據我們的測算,接收端lens不超過1美金,passfilter約0.6美金。

4.3.2特制紅外CMOS,融合虹膜識別功能

該CMOS和普通的RGB不一樣,因為主要是接收反射回來的lightingcode,發射光在通過Lowpassfilter之後,本身就是窄帶光,所以不需要其他波長的感光點。而由於LDM的光斑本身不超過千個,接收反射光也不需要太高的像素,每幅圖像素不會超過2056*1024,所以2M像素的CMOS即可。

另外,該CMOS也融合了虹膜識別功能,我們判斷在前置模組中還包含一顆類似波段的紅外LED,用於照射虹膜,反射光照射在特制CMOS上實現虹膜識別。

經過我們的產業調研,我們判斷該CMOS的ASP不超過2美金。

4.4模組廠:ASP接近雙攝,攝像頭模組廠受益

從我們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LDM單價在7美金左右,接收端在3美金左右,整個發射、接收和前置RGB攝像頭做成一個模組,目前主要是LG和sharp在配合前期開發,我們認為普通的攝像頭模組廠如舜宇、歐菲、丘鈦等也有能力進行配合,所以攝像頭模組廠也會受益於前置攝像頭單價的提升。

投資建議

我們認為3D成像未來兩年將實現快速普及,目前存在強烈的預期差,強烈看好產業鏈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公司,首推濾光片龍頭水晶光電,看好核心器件:

VCSEL:LITE.O、II-VI.O、FNSR.O

VCSEL晶圓:Winsemi

準直鏡頭:AMS.SIX

CMOS芯片:STM.N

CMOSwafer:TongHsing

模組公司:LGI、Sharp,另外舜宇、歐菲光、丘鈦等大概率受益。

風險提示

客戶推進不及時;耗電量過大影響待機;手機銷量不及預期。


(完)




掃描下載新財富APP,深度投研,大咖講座,盡在新財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219

與曾太差不多時間提存35萬元捲案 李國寶:被拉落水好upset

1 : GS(14)@2017-02-18 09:47:37

■李國寶昨出席東亞業績發佈會後,拒回應傳媒追問他對曾蔭權涉貪案的看法。李潤芳攝



【曾蔭權涉貪案】【本報訊】前特首曾蔭權涉貪案,因與曾太同日在差不多時間分別提存35萬元現金而捲入案情的東亞銀行主席兼行政總裁李國寶接受訪問時坦言,覺得自己「完全係無辜」,「拉埋我落水」,故此感到「好upset(難過)」。 記者:劉美儀 楊思雅 黃幗慧



李國寶明言,「今次ICAC(廉署)真係好唔啱(拖佢落水)」,但對於被告曾蔭權,則重申兩人「梗係仲係好朋友」。李國寶在案中並無被起訴,法官引導時也提醒陪審團,控罪沒提及任何關於35萬元的指控,強調陪審員不可將該筆錢與利益輸送扯上關係。記者問李是否覺得聲譽受損?他指其名聲沒受影響,至於對曾蔭權整個控訴是否涉政治動機?他則拒絕評論:「我唔知道。」身兼多個公職,包括港大副校監、行政會議前成員、立法會前議員等的李國寶,在本港歷來兩宗涉最高級官員的官商勾結案、即前特首曾蔭權涉貪及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與新地貪污案中,他都直接或間接牽涉其中。在曾蔭權案中,控方聲稱曾太從李戶口收到35萬元現金後,與其他資金一同換成人民幣,用來繳交深圳大宅租金。但廉署沒找李國寶錄口供,廉署執行處處長余振昌曾在庭上解釋,原考慮過應否接見李,但想到要在警誡下接見他,根據以往經驗「相信李生不會同我哋合作」,故索性不找他。控方多次質疑曾太收取李這筆35萬元,但控罪竟沒提及這筆錢。控方指這宗貪污案有多人參與,最後只有曾蔭權一人被控。至於許仕仁案,在開審前一年,東亞銀行於2013年入稟向許仕仁追債,有指欠款高達6,000萬元,而且是無抵押,最終許未能還債,東亞成功申請許破產。東亞在沒有說明原因下向高官批出無抵押貸款,還要在2012年已全數作撥備,是否早已預備許仕仁不會還錢,當時惹起公眾質疑,但公職王李國寶最終能置身事外。


大律師:廉署不找李是策略


有大律師估計廉署在曾蔭權案中不找李國寶是一項策略,廉署計算過後認為李國寶的口供會對曾蔭權有利,即使控方最終選擇不採用,辯方可能也會傳召李國寶上庭,最終或打擊針對曾蔭權的案情,故權衡過後,還是不找李國寶錄口供。辯方指曾太當日是自行帶35萬現金到銀行存款,跟李的35萬並非同一筆錢。控方開宗明義講明,本案是曾蔭權與雄濤廣播股東黃楚標之間的貪污勾當,案情提及鄭經翰,鄭錄取了證人供詞,但沒被捕。至於被指向曾行賄的黃楚標,據悉,廉署到過黃楚標的家及辦公室搜查,亦跟黃錄了警誡供詞。廉署前調查主任林卓廷指「貪污係一鏡兩面」,質疑「無理由唔搵佢」,他並強調除黃外,李國寶在案中亦被指有嫌疑,對於廉署執行處處長余振昌以「相信對方不合作」為由,故沒召見李而感到震驚,質疑廉署選擇性執法或存有政治考慮。林卓廷指貪污是雙向,有接受利益者便有提供利益者,根據控方指控,除了黃向曾提供300萬元的裝修工程外,李亦被指將35萬元現金交予曾太鮑笑薇。林指李同是雄濤的股東之一,控方指他曾經與曾一同從澳門返港,再加上他與曾太之間的35萬元現金往來指控,已構成「合理理由去拉佢(李國寶)」。對於廉署執行處處長余振昌在庭上供稱:「相信李生唔會同我哋合作提供有關資料。」故最後決定不召見對方,林直言對此解釋感到震驚,強調該準則簡直聞所未聞,「如果因為唔合作就唔搵佢,咁九成幾嘅案都唔使查!」庭上證供透露是李的秘書依吩咐指示銀行職員,將涉案35萬元支票兌換為現金,但廉署卻沒向李的秘書錄取口供、或要求對方提供資料。林質疑廉署「做漏嘢」,令案件留下太多空白,認為廉署大可根據《防止賄賂條例》第14條獲得資料的權力,要求相關秘書提交文件及回應提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18/199323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8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