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為了品質,就算老鄰居也沒得通融」拚創意 百年米廠讓農業晉身文創業


2011-8-15  TWM




米食人口減少,讓台灣米價二十年不變,宋鴻琳結合文創,推出高價的米禮盒,帶領百年老字號碾米廠,趕搭時代潮流,不僅走出老店困境,也幫稻農找到新機會。

撰文‧羅弘旭

在 花蓮玉里的御皇米銷售門市,一車車的觀光客絡繹下車,董事長宋鴻琳二話不說,先送上熱騰騰的飯,不少人狐疑地問:「沒有配菜怎麼吃?」但夾起米飯,粒粒透 出晶瑩剔透的光澤,放在鼻下,聞到芋頭般的香味,遊客好奇地說:「這是和芋頭一起煮的嗎?」宋鴻琳大聲回答:「我們沒加任何調味,這是米裡面自然散發的香 味。」遊客一碗接一碗停不下手,嚷著要減肥不吃飯的正妹,最後手上提著最大包的米禮盒離開。

二公斤售價八五○元,有米中LV稱號的御皇米,是一般米價的四倍,不僅科技大廠採購當伴手禮,台塑更直接印好米袋,以千斤為單位採購出貨。

七月初,嘉義縣溪口鄉的老農,才因糧商收購稻穀價格從每台斤九元跌到七元,在家中上吊自殺,以死諫抗議他半年耕種,收穫的二萬斤稻穀,居然只能賣出區區的十四萬元。

一路坎坷 就是要賣好米但在玉里,稻米價格卻逆勢上漲,宋鴻琳說:「不漲價不行,倉庫都已經快見底。」宋鴻琳家族一一一年前就在玉里當地經營碾米廠,他算是第四代,今年他與稻農契作的收購價格每台斤十五元,比西部平原的收購價高出六成。

宋鴻琳不僅收購價格高於一般業者,他推出的「御皇米」品牌,還打進百貨公司通路,朝精品路線發展,大大顛覆外界對米的印象,創造上億元營收的成績。

不 過宋鴻琳今日的風光,也是一路坎坷走過來的。他年輕時候,心高氣傲,與老父對槓,不願守在鄉下看守這個他眼中沒未來的碾米廠,北上獨力經營米行,後來轉往 中國江西景德鎮經營四星級酒店,要不是父親使出殺手鐧,拋下一句:「你不回來,我就把事業賣給別人。」他可能還在大陸當台商。

只是宋鴻琳當初認為「碾米廠吃不飽餓不死,隨便做做就好」的事業,卻重挫了他的人生。

一九九八年他接手時,台灣稻米供過於求,白米要賣出去,得看中盤和大盤商臉色。

宋 鴻琳回憶曾被大盤商刁難,電話中都談好價格,整卡車送到那邊,對方才說:「今年收太多米,我老婆說這批不要。」全車的米就卡在車上沒辦法下貨,明知這是糧 商砍價的手段,但是收來的米不賣不行,他也只好認命說:「那價錢隨便你開。」他的妻子胡玉金描述;「這還算是溫和的,更惡劣的還有等你把米送進倉庫,再來 跟你砍價,你要不同意這價格,就逼你把米從倉庫搬回車上。」即使事情經過多年,但提起被大盤商欺壓的經歷,胡玉金還是忍不住紅了眼睛:「能怎麼辦?米堆在 倉庫要換現金,再怎麼被欺負也是要忍。」接手米廠前幾年,宋鴻琳在大陸景德鎮的旅館事業又因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關係大受影響,他每幾個月 就有二、三百萬元的現金缺口。

為了資金,他去向銀行開口借貸,,經理硬是讓他在門口等了二小時也不願見,宋鴻琳第二天再來,經理索性派打掃 小弟告訴他:「你再來也沒用,不可能借錢給你的。」當時,宋鴻琳真的是拚「命」,把健康都賠進去,他太太回憶:「血壓和肝指數飆到二百多,有一天,他就突 然在辦公室倒下去。」送到醫院一檢查,才驗出是C型肝炎引發的急性昏迷,躺了一星期才清醒。

堅持品質 用御皇米打名號宋鴻琳最艱困時,靠合作幾十年的稻農,幾萬元、幾十萬元的接濟,才讓他度過難關,那時候,宋鴻琳立志,一定要用自己的品牌,擺脫中盤和大盤的箝制。

他痛定思痛,簽下玉里周邊八百公頃的農田契作,要求耕種的農友,依照御皇米的標準來耕作,其中最基本的一條就是不用農藥,其他如建立產銷履歷、開放農田認養,對耕作者有許多要求。

初 期農友質疑:「我種了幾十年的田,都是這樣做,你怎麼規定這麼多。」他因此與許多合作幾十年的老農發生爭執,但宋鴻琳認為:「為了品質,一定得要求,就算 老鄰居也沒得通融。」宋鴻琳提出「以高於市價收購」的承諾,穩住農民的心與品質。有了好米,還需要行銷,轉型初期,他用最笨的方法:「留下每位來門市買米 的客戶資料,持續寄廣告宣傳。」但回客數不多,只得靠著主婦聯盟合作社採購,勉強維持出貨。

一直到二○○八年,旗下契作農友彭鏡興到日本參加國際米食競賽,獲得特別優秀賞大獎,隔年又二度獲得同一競賽的特別優秀賞,宋鴻琳說:「得到日本肯定後,市場才注意到,原來台灣最好的米出自玉里。」御皇米才打響名號。

○九年宋鴻琳再度出擊,,用客家花布的文創素材結合小包米包裝,再加上網路行銷,成功塑造御皇米精品形象,打進百貨公司的禮品通路,搖身成為伴手禮。

轉型五年後,工廠從原本年虧一千萬元,到年營收破億元,獲利超過二千萬元,宋鴻琳自豪地說:「我們產銷班農友,有人一年淨賺就二五○萬元,每個人的快樂指數都比其他地區高。」

比一比

轉型前:年獲利

-1000萬元

轉型後:年獲利

200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61

平板割喉戰 台廠沒虧就算賺

2012-01-16  TCW




二○一○年蘋果(Apple)推 出第一款iPad,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創下一項奇蹟。

這項奇蹟,不是蘋果今年仍將獨霸六成,甚至七成平板電腦市場,也不是短短一年就湧入二十多個大大小小品牌搶市;而是,平板電腦堪稱是資訊業史上降價幅度最 大、陣容最「堅強」的產品。

沒人打得過蘋果!「非蘋陣營」低價求活路

二○一一年曾是「平板元年」,但除了蘋果的iPad2以外,宏?痋B宏達電(HTC)、RIM等的近日售價,幾乎都比一年前推出時的定價打了五至六折。惠 普(HP)去年第三季更是以低於一百美元,幾乎是兩折的賠本價,才在去年底前順利清掉庫存。

前一季才加入戰局的兩大書店體系:亞馬遜(Amazon)與邦諾(Barnes & Noble)更狠,一問世就祭出兩百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元)的超低價,在原本陷入價格混戰的平板電腦市場中,再投下震撼彈。

這都透露出一個重要訊息,拓墣產業分析師李易聰從物料清單(BOM)分析,兩百美元約是平板電腦的價格底線,因此今年不易再出現跨品牌全面大跌。但面對這 樣的價位,不論是對台灣品牌或是代工業者,最好的獲利狀況,可能僅止於「打平」。

今年,面對一個才上市兩年的產品,台商卻意外的走到無利可圖的窘境。

一月六日,台北南港展覽館,仁寶集團尾牙開鑼前夕。

仁寶總經理陳瑞聰在媒體聯訪時語帶沉重的說,今年七千多萬台的平板電腦市場將呈現兩極化,上層是蘋果、囊括約七成市占率;剩下的則是「有內容的」,也就是 亞馬遜、邦諾這類書商,可藉由銷售電子書、音樂、影片等電子商務貼補硬體價格損失。

台廠跟著遭殃!代工被砍單,品牌遭夾擊

若再分析,台灣做蘋果代工的鴻海,去年利潤陷入毛利率保七戰,若做書商的生意,李易聰認為可能在損益平衡邊緣。若走第三條路;如華碩與宏?眥策萓釩~牌, 因為台商既沒有如蘋果的國際強勢品牌,也沒有書商的電子商務可以補貼硬體售價,慘遭上下夾擊,「其實滿辛苦的,」陳瑞聰認為。

在筆記型電腦市場各自排名第四與第五名,合計市占率近一七%的宏?硐P華碩,去年在平板電腦出貨量,估計可能各在一百八十萬台至兩百萬台間,合計全球市占 率僅約五%至八%。

去年第二季,宏?眱聽洶@年內要招募一千名軟體工程師,董事長王振堂發下豪語,將成為「非蘋陣營」龍頭。不料幾個月後,宏?痐j降全年平板出貨目標,從五 百至七百萬台降為二百五十萬台到三百萬台,預定今年一月,發表新款平板電腦的宏?眻j調不會退出市場,但「目前的確沒有亮麗成績,」宏?硉o言人汪島雄 說。

至於代工業者,去年第四季,英業達與廣達因為惠普、RIM大砍平板電腦下單量而宣布裁員,在選舉前夕引來特別多的社會關注。因此,即便市調機構拓墣對今年 平板市場規模預估為八千萬台,比去年大增約四成,但仁寶的出貨預估僅為一百五十萬台,比去年還少。

論技術、論成本控制力,台灣確實有理由對平板電腦寄予厚望,但結果卻正好相反。關鍵理由有二:

一:做不出市場區隔。三星電子軟體外包廠仕橙研策技術總監陳俊宏認為,「非蘋陣營」不論產品規格或售價,都只是蘋果的「模仿者」,使用流暢度與內容豐富性 卻不如蘋果,「與其這樣,為什麼不買『正版』iPad?」

反倒是三星利用掌握關鍵零組件的優勢,在五吋與七吋殺出一條生路,與十吋的iPad作出區隔。李易聰認為,三星今年將是第四大平板電腦供應商,落居在蘋 果、亞馬遜、邦諾(前三大合計市占率約八成)之後。

二:不熟悉電信通路運作。另一個不利台廠的事實是,平板電腦正循著手機的模式,走向依賴電信運營商補貼的通路,例如遠傳、歐洲伏得風(Vodafone) 等,這類通路目前是三星、宏達電等手機業者的強項,而「宏?痋B華碩擅長的都是電腦通路,」陳俊宏說,電信通路業者不常更動合作夥伴,這樣的生態不利於後 進者的電腦品牌。

這一仗走至今日,台商確實陷入窘境。

平板電腦在短短兩年間,市場規模從零成長到六千萬台,今年還將成長三成以上,去年出貨量也約為傳統筆電總量的三成,相對的,全球筆電去年成長率僅為二%至 三%,沒抓住平板電腦,台商不僅在高成長市場中缺席,更喪失了3C整合的最佳轉型機會。

只能寄望微軟!Win8上路,待明年放量

眼下唯一能夠期待的,李易聰認為,只有即將發表的Android4.0與微軟今秋推出的Win8。因為Win8是台灣長期熟悉的軟體環境,進入障礙較低。 不過陳瑞聰也說,「(Win8)真正平板的量,明年才會放量。」

去年包括仁寶、鴻海、宏?硉奶j廠不約而同宣布大舉投資軟體,就是預見軟體將成為未來產品勝負的關鍵。

今年,成為決定台灣是否將走向平板末日的關鍵年。如果在今年,台灣沒有趕快把設計與軟體整合做好,把握住年底Win8的契機,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淪為與 新興國家的競爭者殺價搶食代工訂單的底層命運,已可被預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91

美聯儲大鴿派:加息應悠著點 就算達到通脹目標也不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37

美聯儲中一名有影響力的官員稱,美聯儲在加息前可以允許通脹超過2%目標,通脹“超調”可以確定經濟已回到正軌。

芝加哥聯儲主席Charles Evans告訴英國《金融時報》,在決定何時加息時必須“極端耐心”。他傾向於把零利率保持到2016年。

Charles Evans是美聯儲中最知名的鴿派之一,這番講話表明美聯儲內部對於何時加息仍存分歧,美聯儲依然有可能推遲加息。

Charles Evans主張即便通脹超過了美聯儲2%目標,依然有理由支持推遲加息。

“我擔心即便未來平均通脹超過了2%的目標,人們的經濟活動依然不足。對於一個央行家而言,討論通脹超過設定目標的情況是非常困難的。”

他還認為必須確保經濟增長有足夠的動能,從而減小美聯儲未來再回歸零利率的風險。

“我真的認為經濟一直處在零利率環境下非常糟糕。”他認為如果出現小幅度的通脹“超調”可以避免未來付出更大的代價。

Charles Evans對於是否修改利率“前瞻指引”這個近期的熱點看法表示懷疑。

目前FOMC聲明稱,在10月份結束購債計劃後,利率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保持低水平。許多聯儲官員表態應放棄這個時間框架的措辭,轉而與經濟條件相聯系。

Charles Evans說:“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經濟條件非常重要,但是要把它以每一個人都能贊同的方式寫下來非常困難。”

他說如果必須要有一個新的“前瞻指引”,那麽他傾向關註通脹。因為失業率可能將跌至5.5%,這已接近某些聯儲官員認為的充分就業水平。現在通脹和工資水平是確定何時加息的關鍵要素。

Charles Evans主張要確保通脹不僅僅是回升到2%,而是能夠維持在這個水平上,並且通脹不是因為大宗商品上漲或其他暫時的因素推升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05

當記者變身產品經理,傳統媒體就算轉型成功?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13/149169.html

黑馬說:傳統媒體通過人員的內孵模式轉型成功後,是否意味著企業從從此進入了安全期?隨著企業重握話語權,轉型也進入了深水期,三大隱憂提醒創業者,警惕“內部孵化”這柄雙刃劍,不可無內患意識。
 

\文/亂世小書僮 投資總監

編輯/卡西

 

2014年被稱作傳統媒體轉型新媒體的元年,在這一年里全國的各大傳統媒體都進行了大規模的轉型試驗,主要使用的手段包括在資本層面的對外投資並購模式、業務層面的與互聯網公司的合資合作模式以及人員層面的內部孵化模式。其中,在人員層面的內部孵化模式作為最重要的融合轉型的方式被各個傳統媒體所倚重,畢竟人的轉型升級才是最重要的轉型升級。

 

2015年初,部分傳統媒體在轉型升級上均取得一定成效,一眾新媒體項目已經取得了較好的用戶基數及市場認可,一些通過內孵業務產生的新媒體項目已經重新搶奪回了本地化垂直行業的話語權,人員層面的轉型升級同樣取得了階段性實質成功。

然後呢?

   

一、轉型進入深水區

 

隨著轉型進入深水區,可能一些以前沒有被暴露出來問題即將被充分的暴露出來。

 

1、升級後,人員的定位問題

  

在這場內部孵化行動中核心目的即是將傳統的記者編輯升級為新媒體產品經理,而一旦記者編輯完成了新媒體產品經理的升級,其對新媒體的認識及駕馭能力都都將大幅提升,其角色定位將從一個內容生產流水線上的操作工,變成了一個市場化環境中的獨立小分隊小隊長。

  

然後問題就來了,一個小隊長還願意繼續幹操作工的事情領操作工的薪水麽?

 

2、升級後,組織的定位問題

  

隨著內孵行為的進一步成功和深入,被內孵的各個小團隊將從一個內容生產小組逐步升級為垂直領域小工作室直至事業部(過去報刊的專刊部)、子公司,隨著這個小組織掌握了越來越多的資源和能力,並且承擔更大的責任和義務時,就該考慮一下這個小組織的人事權和財務權的問題了。

 

3、升級以後的財富分配問題

  

傳統媒體的商業模式是新聞+廣告,記者編輯負責產生的是內容,因此拿的是死工資+崗位績效+車馬費紅包,而到了新媒體的商業模式是資訊+社區+服務,此時媒體人已經升級成為了自媒體人,其除了參與內容生產還參與到了傳播及直接的流量變現及服務變現中,因此原來的傳統媒體收入分配方式必然要被打破。

 

二、一些更加悲觀的可能性

  

傳媒機構除了標準現代企業應有的行政、財務、法律、後勤等標配部門外(其他中國特色部門不舉例),其主要核心有三個體系組成即內容生產部門、經營廣告部門、技術支撐部門,而這三個部門在長期的演進過程中都形成了其獨特的文化,在我詳細解釋為什麽會出現更加悲觀的可能性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傳統媒體的這三個重要部門的組織結構,因為悲劇往往是因為組織結構造成的。

 

1、技術支撐部門的秩序分工文化

  

技術支撐部門在傳統媒體部門是最弱勢的部門,其長期承擔的是技術支撐和服務保障工作,即使在互聯網企業大行其道、心懷改變世界的極客們滿世界做夢的時代在傳統媒體體系內,技術部門的地位和定位事實上並沒有發生過根本性變化,並且由於工程師程序員們天然的理性及邏輯性驅動以及馬馬虎虎的薪酬待遇和偶爾的接點私活,他們更加傾向於低調的保持秩序與合理分工,當然部分理工男們並不擅長也不喜歡線下社交也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

 

2、經營廣告部門的半軍事化管理

  

經營廣告部門在傳統媒體部門屬於第二序列的部門,他們承擔經營指標,享受努力完成指標後的獎勵,基本上是只要肯幹就能多賺,因此這個團隊一般采用半軍事化管理方式,上級部門下達明確的業務指示,執行單元努力完成自己領域的任務然後領賞,當然偶爾也會有互相搶業務的事情發生,但總的來說是相對簡單而粗暴的生活方式,大家遵守契約分享利潤。

 

3、內容生產部門的天然領袖氣質

  

毋容置疑,與互聯網企業不同,在傳統媒體組織內內容部門就是一線部門,這是不可動搖的,因此每個記者編輯都具有一定的意見領袖夢想,他們守望著新聞理想從事著一份有追求的工作。但近十年來的TMT行業高速發展,使得信息的傳播方式、玩法和渠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媒體人的收入及地位被一群心懷改變世界夢想的產品經理超越。

  

隨著互聯網思維及技術發展路徑的基本定型,媒體人有機會再次成為大眾意見領袖,而當他們再次成為領袖的時候,或許除了意見領袖以外他們還成為了財務自由的資本家,二千年來的中國統治者通過儒家思想使得文人集團不懂經濟不會賺錢不屑賺錢,除了貪腐基本上無法獲得巨額財富,因此古往今來一直有句話叫做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可是在互聯網時代,當文人集團在天然擅長掌握影響力的前提下同時有能力通過智慧和正能量掌握財富時,他們或許就真正崛起了。

  

然後:實體組織的解構與虛體組織的重構

  

原來的文人都被圈養在一個個官辦傳統媒體內,領著一份還算體面的薪水,在新聞理想和現實生活之間很有分寸的玩著平衡木遊戲,由於他們本身缺少獨立大規模創造財富的能力,這種包養關系微妙的持續著。

  

然後隨著內孵模式的大規模展開以及第三方技術服務的標準化,使得傳統媒體人轉型升級為了有理想有能力能獨立賺錢的新媒體產品經理,但此事配套新型人才的新型體制及新型財富分配方案卻貌似一時半會兒無法出臺,結果會怎麽樣呢?看看風起雲湧的自媒體聯盟和以及已經下海並成功轉型的那些媒體出身的創業者們就一清二楚了。

  

一個小八卦:

  

據說S報業集團由於是個特別有新聞理想的集體因此實際上這些年一直被特別關照,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傳統媒體轉型的大潮中主管部門希望以轉型失敗的方式使其由於迅速萎縮的收入而被消弱。

  

但是如果我們深一度想想,機構可以轉型失敗,但是優秀的人才也一定會轉型失敗麽?或許轉型成功的概率會更高,然後本來那群還需要偶爾為五鬥米折腰的新聞理想者被迫脫離了原來的組織,被迫獨立創業或者加入互聯網企業。

  

或許計劃中解決該實體組織的問題確實達到了,但是組織的價值觀卻可能如火種一般四散各地,然後一個有著共同理想及價值觀的虛體組織或許就該誕生了。這個組織既有優勢內容生產能力又脫離了圈養模式,甚至組織中一部分人轉型成了資本家開始供養或贊助其他一部分擁有共同的強烈新聞理想的原來的同事們去完成他們共同價值觀的事業,可能某些被特別關註的事情就因為一個意想不到的錯誤決定反而奇葩的成功了,並且類似的虛體組織或許會走上合作化、聯盟化、組織化、社團化、宗教化的發展路徑。

 

三、或許可以嘗試的傳統媒體轉型方法

 

1、與互聯網公司的合資與合作

  

互聯網公司本質上還是一個比較純粹的商業機構,因此與其結合形成新的媒體平臺及股權合作是一種路徑,通過合資公司的方式來解決財富分配的問題。

 

2、資本層面的對外投資並購

  

對於更多優秀的媒體人,通過對外投資以及未來的並購,將他們從員工升級成合夥人,在他們有創業沖動的時候就為其提供資金與系統服務,與其共同成長,使其不至於脫離組織。

 

然後,或許還有然後。

 

本文作者亂世小書僮,為某投資機構投資總監。本文2015年2月11日寫於CA1730旅程中。

本文不代表本刊觀點和立場。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354

李崗 就算賠錢也要說出台灣人的故事 燒六千萬 《阿罩霧風雲》重現霧峰林家傳奇

2015-09-28  TWM

二年前《阿罩霧風雲》第一集讓李崗燒掉三千萬元, 第二集還是如期上檔,他挑戰台灣無人敢嘗試的大河劇。 「一個地方若連自己的故事都說不出來,是最大的悲哀!」 這是李安曾說過的一句話,李崗擱在心底,就算是賠錢,也要實踐。

「在台灣生活我也過得不耐煩了,電視連續劇每天嗆聲,好像台灣人的生活都是歸卵趴火(台語),看這些節目心不淨哪!」飆著台式俗俚鏗鏘有力,定睛一看,坐在桌子對面的是穿著polo衫、一臉斯文的李崗,他是導演、是監製,是奧斯卡國際導演「李安」的弟弟。

與李安內斂靦腆的性格相反,李崗熱情外向,即使對台灣影視產業失望,「這是我的家鄉我的根」,為了讓台灣歷史不淪為政治角力,還原歷史樣貌,二○一三年他籌資三千萬元拍攝《阿罩霧風雲Ⅰ抉擇》全台戲院票房成績兩百萬元。

「你問我上集已經虧這麼慘了,下集還要拍嗎?」李崗皺著眉說:「我壓力大到每天都想放棄。」他堅持要有始有終論述台灣在清朝時期到一九五六年逾兩百年的故事,籌備兩年的下集《阿罩霧風雲Ⅱ落子》也將於九月十八日上映,斥資約三千萬元。

還原兩百年的現場

「霧峰林家,是台灣史的觀察站」台灣的五大家族(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與高雄陳家),李崗為何會挑霧峰林家?「林獻堂的故事讓人耳熟能詳,霧峰林家不只是富商,還曾參與平定太平天國、中法戰爭,經歷日治、國民政府來台、國共內戰等進程,牽扯勢力爭奪。」李崗說,「比較其他四大家族的後代仍活躍在台灣政商界中,已淡出台灣近代史的霧峰林家,反倒是台灣史最清楚的觀察站。」或許和父親李昇曾經為台南一中校長的背景有關,李崗從小看《三國演義》、《水滸傳》,三十年前,他在基隆念台灣海洋學院航海系(現為台灣海洋大學),在獅球嶺炮台附近看到一大片法國公墓,他是台南小孩,只知道荷蘭人曾占台,不知道台灣還曾捲入中法戰爭,「在各國政權殖民過程中,台灣,到底發生什麼事?」有一回在文化總會上認識霧峰林家第九代的林光輝先生,聊起林家曾擁有軍隊,協助清朝平定戴潮春叛亂,再帶著鄉勇參與中法戰爭,「我很surprise!霧峰林家真的有這麼厲害?」李崗一頭栽進,從二○○八年迄今耗時逾七年,研究員上集找了五位,下集二位,從歷史事實、故事背景,道具槍枝、文書、服裝都研究精準。

合作逾五年、《阿罩霧風雲》上下兩集編劇葉乃菁認為在解讀歷史上,李崗會要求全面性觀點,要多為各方人馬想一想,這樣的思考邏輯,是她從前修習歷史專業時不會用到的,也因此,本片不計參考書目,光是採用的文獻、論文就逾兩百項。

「台灣沒有拍過大河劇(指長篇歷史電視連續劇),而且是真人實事,這對電影圈是從未有的挑戰。」除了還原歷史人物性格與縱橫二百年的現場之外,最重要的是這齣戲的歷史話語權。從研究霧峰林家的資料裡,李崗反思,「我們會對台灣歷史這麼陌生,是因為我們都從政黨觀念去接收,都是以偏概全,都是政治人物要講的那塊放大,其他不給你看。」

兄弟兩人的電影夢

「李安很會講故事,我常挑他毛病」前陣子課綱問題甚囂塵上,李崗新片又牽扯到歷史命題,他說「日治、日據有這麼重要嗎?」爭議在於時空解釋出了問題,政府與人民的對話沒有好好溝通,沒有了解過去,只用政治力解決會更粗暴,「台灣不要綠化、不要藍化,是要淨化。」台灣鄉土作家黃春明看完新片後也跟李崗說,「沒有顏色,也是另一種顏色。」《阿罩霧風雲》即使票房成績有限,但相較於快節奏且俗濫的電視連續劇,它在李崗心中就像是白開水。「我真的年紀大了,對台灣生活我也不耐煩了,那都是飲料沒有水,但生命不可能沒有水,最後身體一定會給你反擊。」「原本要做上下兩集的三千萬元,在第一集就花光了,加上票房成績不盡理想,劇組成員都在猜可能不會拍下集,沒想到上映後(第一集)三個月,又看到崗哥風塵僕僕地出去拉贊助。」葉乃菁說。

急著把台灣歷史的話語權從政黨手上拿回,李崗的另一個焦慮,就是「自己的歷史,自己救」。中國早於○四年就製作出霧峰林家的故事──電視劇《滄海百年》,「如果我沒有做,沒有人會做,將來無論依附到誰那邊去,都會喪失主體性,所以要讓台灣人講台灣的故事。」除了自己的危機意識,聽哥哥的話也給他堅持的力量。

「我上國中之前,都跟李安睡一張床,那時沒有電視、電腦或娛樂,睡前就會叫哥哥講故事。」兄弟倆的電影夢,就從一張床開始發夢。「李安很會講故事,我常常在故事中挑他毛病。」有一次李安講到空軍飛官的男主角,設定三十歲,「怎麼可能是三十歲?太老了。」李崗跟哥哥討價還價,降到十六歲。而這一段童年往事,四十年後,竟也成為李崗○八年籌畫《想飛》的雛形。「我聽到一位IDF戰機的帥氣飛官,因太太意外眼盲,想登機感受藍天白雲,冒著軍紀與圓夢之間,面臨抉擇。」「人生參透,抉擇兩字而已,沒有對錯,只能找出適合自己的路。」李崗說。

直到三十二歲之後,看到李安一九九○年以《推手》和《囍宴》獲得優良劇本首獎及二獎,兄弟兩人躺在床板上編故事的童年記憶回來了。「其實也不難嘛!」相隔四年,李崗也以《新老殘遊記》獲優良劇本獎肯定;九六年以其劇本《上岸》製作成的電影《今天不回家》,由張艾嘉執導,讓李崗榮獲亞太影展最佳編劇。

人生道路上的抉擇

「四十歲當導演,才算找到自己」一九九五年,三十八歲到四十歲的兩年,李崗在電視上主持談話節目,那是有線電視崛起的年代,談話性節目正夯,同期還有吳淡如、蔡康永、于美人,月收入十幾萬元。

李崗卻想回頭當導演,「李安與我爸爸兩人都反對,但兩人理由不同。我爸是不了解電影狀況擔憂,李安因為太了解電影,認為電影是把夢做出來的行業,但夢有兩種,美夢與惡夢。」「我是一直到四十歲當導演,才算找到自己。」一九九八年的《條子阿不拉》,不僅得到優良劇本的肯定,還獲得國片一千萬元輔導金補助,他乾脆自己來拍,一舉成為第四十四屆亞太影展參賽片 。

李崗終究走上與哥哥相同的道路,當上了導演,這幾年來,為了提攜後進,他專心投入監製。○六年,李崗辦了一個推手計畫,做監製扶植台灣新秀導演,《阿罩霧風雲》的導演許明淳也在其中,鄭有傑、沈可尚、侯季然等新星也入列。

許明淳說合作《阿罩霧風雲》時常覺得李崗是傻子,不計商業效用,還自掏腰包來拍。而或許也是李崗熱情的性格累積人脈,加上曾擔任導演,他的思考全面,且不會出爾反爾。

「當導演只要專注在拍攝與劇情,像李安只要管好劇本與演員,但當監製很辛苦啊,要協調、要找錢,還要應酬當酒家女……。」李崗有點心理不平衡,但是。李安告訴他,「你不要這樣想,導演是個很專心的工作,你二○○%要活在那個世界,就像賽馬一樣,你眼睛一遮,從頭跑到尾,而監製是騎馬的人,是騎士,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李安好像有說服我,導演是馬,監製是騎士,這樣聽起來有比較神氣。」李崗抬起下巴,雙手比起上馬鞍的架式,自嘲地揮了一下手中不存在的馬鞭。

在霧峰古宅拍攝下集,當時四個颱風侵台,卻沒有影響到拍攝工作。

李崗說,感覺霧峰林家的祖先有保佑,「這幾年年紀也大了,位置也變得比較高,有時候會變成一個『導體』,有些東西會自己來找你,就像李安拍《色戒》時覺得張愛玲一直來找他。」談起《阿罩霧風雲》的靈魂人物林獻堂,後來離台,在日本抑鬱終老,人在歷史洪流中的無奈與掙扎。李崗說,即使台灣大環境很悶,人民心裡也悶,「我還是想做台灣的東西。」他深深嘆了口氣,就像《阿罩霧風雲》裡的林獻堂,大環境無法改變的,還是得透過體制內的爭取,再拚拚看。

Profile李崗

出生:1957年

現職:監製、導演、製片人

經歷:船員、經商

學歷: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海系畢業代表作品:《想飛》、《星光傳奇》、《陽陽》、 《茱麗葉》、《阿罩霧風雲Ⅰ抉擇》一部立體的歷史書《阿罩霧風雲Ⅱ落子》「拍了這部電影,我才知道自己的家世背景。」劇中飾演林祖密的日籍演員西村大地,另一個台灣名字叫作「林睦宸」,他是霧峰林家第10代,由林祖密率領的「下厝」系統,在台灣近代史,是一個禁忌的家族。

林獻堂是霧峰林家的「頂厝」系統,他在日治殖民時代,設法推動台灣自治,較廣為人知。但另一支以林祖密為主的「下厝」,將事業移往中國,出資扶植孫文成立中華民國,但兒子林正亨卻對國民黨失望,1950年投身共產黨,遭國民黨在馬場町刑場槍決。「下厝」系統在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的陰影下,陸續轉往日本與中國發展,幾乎與台灣斷了根,直到《阿罩霧風雲》下集,林祖密祖孫三代的臉孔才慢慢浮現。

李崗說,下集「落子」從日本占領台灣講起,除了林獻堂的故事我們比較熟悉,另一支系「下厝」則藏在歷史重霧中。其中還有敏感的國共互動,李崗自己都說,解釋得不恰當,「都有人要拿命跟你拚」。導演許明淳說:「一個家族,每個人都在追求心中的烏托邦,立場看似衝突,但都有不同的國家想像與認同,《阿罩霧風雲》就像是一部立體的歷史書,讀者可以從多元的角度去看,那是台灣近代的縮影,每個人都為心中的願景拚鬥著。」

(林惟鈴)

撰文 / 林惟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20

網路鬼才張啟元:就算考不好 也別覺得自己笨 獨家告白》他,曾被同學視為怪胎 卻抓出臉書資安漏洞

2016-05-16  TWM

一個從小就能用廢電器做機器人的孩子,因為不適應學習環境,險些被教育制度徹底淘汰; 但張啟元沒有被挫折打敗,用自己的方式考上國立大學,繼續朝成為發明家的夢想前進。

我國二成績很差,又不太和同學說話,導師懷疑我精神有問題,幫我找了一個心理輔導師。

我感覺被當白痴不太高興,所以當他用哄小孩的語氣問我:「以後的夢想是什麼?」我故意回答:「當海賊王」。

他還笑笑地問:「為什麼想當海賊王?」我說:「因為我和魯夫一樣能伸縮自如。」(當場表演將兩隻細瘦的手臂往腦後交叉,再從頸部兩側繞回面前,最後在下巴前交握。)閒聊了四、五十分鐘,他突然問我,「記不記得剛才講過什麼?」這時我真的生氣了,我的短期記憶很強,馬上從見面第一句話開始完整重複了一遍,最後還告訴他:「我只是不愛講話,不代表我有精神病!」輔導師聽了好像有點嚇到,只說:「好,我會跟班導說。」三角窗外的街道上光線充足,路過的行人紛紛撐起陽傘。坐在室內回憶求學經歷的張啟元,皮膚卻白皙得像是從未踏出戶外享受陽光:「我以前很沒自信,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盡量不和外界接觸。」他修長的右手手指一直按著左前臂,像在紓緩深藏於肌膚下的疼痛不適。

他很窮。沒錢繳房租常轉學成績跟不上 越脫節越不想念書因刪除臉書創辦人祖克柏的貼文而聲名大噪,隨後協助已故藝人楊又穎家屬解開手機密碼,近期又獲臉書致贈的一千美元舉報漏洞獎金,張啟元屢屢被冠上「電腦天才」、「天才駭客」等封號。但學生時代的張啟元,卻因課業表現極差、個性孤僻,經常遭受「白痴」、「笨蛋」這類的言語霸凌。

「天才或白痴」兩種極端的評價,在今年九月才將滿二十三歲、夢想是當發明家的張啟元看來,同樣荒謬,「我只是想證明我能做自己喜歡的事,能有自己的夢想和未來。」他說話的聲音很小、語調很慢,即使在網路世界戰力十足,骨子裡的他,仍舊是個不愛說話的內向男孩。

這天賦特殊的年輕人,依台灣教育的標準,卻是個不折不扣的「魯蛇」(Loser)。

張啟元從小家境窮困,父母原本在同一家銀行擔任司機與總機,卻因銀行被購併遭裁員,只有國中學歷的他們,從此再也找不到穩定工作。失業後,父親改行學腳底按摩,母親則打零工貼補家計,但一家人經常入不敷出,連房租都繳不出來。張啟元從小隨著父母不斷搬家,讀過五所國小、四所國中。

在「一綱多本」政策下,張啟元每轉一次學,就得買一套新課本,課業當然跟不上進度。

其中,最吃力的科目非英語莫屬。在國小三年級前,張啟元連英文字母都沒看過,比起在幼兒園或補習班學過英語的同學,程度遠遠落後一截;偏偏上英語課時,老師喜歡讓同學分組比賽回答,「沒人想和我一組,因為我一定答不出來,同學覺得被拖累。我不想惹人討厭,所以也不主動找人說話。」張啟元說。

他寡言。常被同學霸凌自我隔絕 用紙繩圈住座位上了國中,張啟元成績依舊是最後幾名,除了英文,他連數學、社會都開始落後,「我不能理解數學題目為什麼要直接套公式,段考數學考過零分。我也沒辦法把歷史年代硬背下來,就算很快記得,過一陣子就忘了。」「我小時候會把鬧鐘、電扇拆開,想知道裡面的結構原理;也會拿舅舅不要的廢電器材料組機器人。」從有印象開始,張啟元就習慣問「為什麼」,但在教室裡,老師永遠只告訴你「是什麼」,讓他無所適從。

不適應填鴨教育的張啟元,每次小考考卷總是滿江紅,必須照老師要求「訂正考卷」:罰抄題目與正確答案五遍;沒按時寫完就要打手心、跑操場。張啟元為了不受體罰,連上課時間也拿來罰寫;但手寫得再痠,對考題還是一樣摸不著頭腦,無止境的罰寫,是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

自覺無法融入同學,張啟元還曾用剪刀將白紙剪成細長的繩索,在座位周圍繞起一道城牆,結果,當然是換來老師一頓斥責、同學一陣訕笑。

行為古怪、成績爛、又不愛和人說話,讓張啟元經常被同學視為怪胎,甚至還有人拿紙屑、橡皮筋攻擊他取樂;但他知道反抗只會換來更多羞辱,因此總是不為所動,將同學的嘲笑當耳邊風。但他看似遲鈍的反應,更被同學認為智能不足,國二導師還因此找來心理諮商師,評估他的精神狀態。

張啟元國中三年只記得一件有成就感的事:「國一校慶園遊會,我用紙箱剪出海賊王角色,幫班上攤位布置。有同學告訴我做得很棒,但也只是偷偷講,因為他怕討厭我的人知道了,會連他一起排擠。」至於學業,除了挫敗,還是挫敗。

他聰明。摸透出題邏輯基測靠小技巧作答 「猜」上高中「我看到啟元的成績單,只會罵他:『怎麼這麼不認真,你明明是個聰明的孩子啊!』但我書念得不高,沒辦法教他功課,更沒錢讓他補習。」母親廖庭瑋神情有些虧欠,在那段艱困的日子,沒人幫得上這家人的忙。

雖然功課不好,但張啟元不是不懂變通。國中基測時,他分析大考答案選項一定平均分布,所以拿到考卷只寫確定會的題目,接著計算已答題目中,ABCD的出現次數,最後全押寶在出現最少的選項上。

這項戰略,讓他猜到了超水準的一一六分,錄取台中市私立慈明高中,選了他認為最接近發明家夢想的廣告設計科。

他自信。創意天馬行空遇上肯定他的老師 尋回學習熱情上了高中,張啟元對課業依舊消極,一年後,就因成績墊底被轉到「非升學班」。但在教室外,他精研魔術方塊解法,成為魔術方塊社社長,還創下只用十四秒就破解成功的驚人紀錄,讓同學紛紛向他請教。在校外,他玩線上遊戲時,對程式語言產生興趣,開始鑽研修改遊戲,並將「密技」放上部落格分享,也頗受好評。從未嘗過掌聲滋味的張啟元,這時才開始相信,自己並非一無是處。

也許是上天的安排,逐漸找回自信的張啟元,也遇見能夠欣賞他優點的老師:業界出身、負責設計概論的王溢川。在設計概論這門課上,王溢川為鼓勵學生創意,安排一個叫「腦力激盪」的小遊戲,遊戲中,任何人只要說出「不可能」、「做不到」,就要接受懲罰。從小就有一堆天馬行空發明夢的張啟元,終於有機會恣意揮灑他的想像力,在課堂上如魚得水。

「啟元高中時比較陰沉,但講起自己的點子,眼睛像是會發光。」張啟元在課堂上提出的「筷子結合湯匙」、「全3D環景顯示裝置」等構想,至今仍讓王溢川印象深刻。「只要學生有想法,我一定鼓勵他們勇敢執行,因為我知道這群孩子需要先被肯定,才能找到學習熱情。」第一次感覺學習並不痛苦的張啟元,先輕鬆考回升學班,「我意識到這個社會是現實的,成績代表一切,我一定要考上國立大學,才能讓家庭經濟狀況改變。」高三那年,祖父臨終前流著淚說:「因為我做工出身,讓子孫生活這麼苦,我很不捨。」更堅定張啟元藉由考上國立大學翻身的決心。

他發憤。要考上國立大學上網找答案自修 自創口訣背歷史下定決心後,他每天只睡兩小時,其他時間都拿來念書。這一次,他不理會學校老師的指導,決定用自己的方式與考試搏鬥。

他照樣參加學校的小考,但再也不乖乖照老師的指令罰寫,只是把自己錯的題目圈起來,上網找答案。網路上找不到解答的,例如數學,他就跟著朋友到補習班,要朋友趁解題時間幫他向補習班老師請教,最後數學成了他最拿手的科目。

考量成本效益,他每天至少花三小時複習最弱的英文。有一天,學校找了英文補習班老師來代課,張啟元才發現,英文單字原來是由「字首」、「字根」組成,從此他不再死背每個字母,只記關鍵字根再往外延伸,一天強迫自己背兩百個單字;面對陌生的單字他只用很快的速度掃過,寧可多看幾次,也不要在同一個字上糾結太久,這樣的速記法,讓他在四技二專統測英文考了將近八十分。

面對非背不可的科目,他也自創口訣。例如設計史裡的超現實主義代表人物吉馬德、達利、夏卡爾、米羅,在他筆記本裡是:「超(現實主義)級瑪(吉馬德)莉(達利)下(夏卡爾)樓(米羅)梯。」高三的張啟元,像台接上插頭的電腦,持續高速運轉。他的模擬考分數從高二時的兩百分往上狂飆,參加統測時,更以破母校紀錄的五五八.五分錄取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儘管沒上第一志願台科大,但曾經在張啟元幼小心裡留下傷痕的考試制度,已被他徹底征服。

考上大學後,張啟元想起,在升學系統中痛苦掙扎的絕不只自己,因此主動回母校借閒置教室,替學弟妹複習功課,「很多人告訴我,找不到念書的方法和興趣。

我會先問:『你有試過不同的方法嗎?』我的經驗告訴我,不要因為莫名的恐懼,放棄嘗試的機會。」他說。

剛畢業的學生,竟高調回學校「開班授課」,引來部分老師反彈與奚落,但張啟元不以為意,「我被嘲笑慣了,你越覺得我不可能辦到,我就是要做給你看。我也告訴學弟妹,『如果你有決心,就試試我的方法,但要做好被老師盯的準備。』」從學習中找到自信的張啟元,連脾氣都長了出來。

考進大學後,張啟元雖無法適應環境,只完成一年學業,就因太多科目不及格與家庭因素休學。不過發現自己能耐的他,靠著自學的程式語言,揪出許多網站的資安漏洞,也在校外參加創意競賽、發明獎、替企業繪製模型賺取收入,慢慢朝心目中的發明家夢想邁進。

他想說……分數真的不重要!

找到自己的方法就能成功

與臉書的一番交手,讓張啟元一夕成名,也讓他遭受來自專業資安人士的質疑,「開始有人在網路上用專有名詞試探我,如果我答不出來,就說我是假冒的。有些名詞我真的不知道,但我知道怎麼做,其他就交給大家評論。」對於來自「主流」的批評,張啟元早已學會淡然處之。

「我一直不覺得自己笨,只有國中時候有點懷疑,可能……真的太多人說我笨了吧。」談起對教育環境的感受,張啟元微微揚起頭,單眼皮下的眼珠往上轉一圈,「如果不是因為一些事找到信心,我可能永遠覺得自己很失敗、做什麼事都不會成功。」如果有時光機器,今天的張啟元會怎麼鼓勵十年前那個無助的自己?「就算你花很多時間,成績還是沒進步,也不要覺得自己很笨,可能只是你沒找到自己的方法,或還沒發現自己的天分。但只要有自信,做什麼東西都會很順利。」內向的男孩又靈活地轉了轉眼珠。

義務教育,是條所有人都必須挑戰的賽道,曾經,張啟元只因在某個階段不適應,就差點被淘汰出局。成年後,他幸運找到屬於自己的競技場,努力朝人生目標邁進,「學習是為了超越自己,分數並不重要。但每個人擅長的事情不同,大家要互補,才能一起進步。」曾經跌跌撞撞的他,如今對未來的人生,滿懷憧憬。

撰文 / 鄭閔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83

華爾街明星基金經理:就算脫歐,歐洲也比美國更有吸引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584.html

英國周四是否退出歐盟的公投舉世矚目,對英國、歐盟乃至全球市場都影響深遠。那麽投資者怎麽衡量這一事件,未來的歐洲還是否具有投資的吸引力。華爾街的明星基金經理羅格(Edwin Lugo) 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退歐的具體影響很難衡量, 對於歐洲的未來還是很有信心, 並且認為從投資的角度看,歐洲的公司要比美國更有吸引力。

羅格是全球最大的上市基金管理公司富蘭科林鄧普頓基金集團(Franklin Templeton Investments)的高級副總裁和基金經理。管理著Franklin European Small Mid-Cap 以及Franklin International Small Cap Growth Fund和Global Small Mid Cap總值53億美元的基金。其中European Small Mid-Cap 已關閉,不再接受新投資。羅格掌管的基金在歐洲非常活躍,在2011年歐債危機最甚時大舉投資其中。

第一財經:您覺得英國退歐的幾率大嗎?會不會對英國和歐洲造成巨大沖擊?

羅格:如果退歐將會對歐盟市場和英國市場乃至全球金融市場造成重大打擊。很難具體去衡量這個後果。這里有些數據可以簡單說明問題的嚴重:上周市場開始擔憂脫歐,股票開始下跌,而上周英國一位議員不幸被刺身亡後,脫歐聲勢下滑,市場開始反彈。今天英鎊對美元漲幅擴大至2%。這基本上就是目前的情況。

我們看了不同的民調,最近的一個民調顯示,44%的人支持退歐,44%支持留下。在英國你可以就任何事情下賭註,如果你去看這些博彩公司的數據,67%的可能性會留下,33%的可能性英國會退出歐盟。這些數據相比民意調查或許更具參考價值。

一財:如果英國退歐,你認為會對英鎊造成什麽影響?

羅格:如果英國退歐勢必會對英鎊造成很大影響。美元會變得更強,人們會傾向於投靠更安全的資產。結果是資金會從英國流出,繼而給英鎊施加壓力。你也知道,在過去幾天里英鎊浮動得很劇烈。美元會變得更強,英鎊在短時間內會變弱,大家可能會紛紛拋售持有的歐盟股票。還有一個原因是,英國退出歐盟,對於歐盟的其他國家來說這就變成了一個先例,這就是為什麽我們對於英國退歐持消極的態度。

一財:喬治·索羅斯說,如果英國退歐,將可能觸發黑色星期五,英國經濟會陷入衰退。

羅格:很難說他是如何得出的這個結論。英國退歐肯定不會是在一夜之間發生的。即便周四公投退歐,也需要一個大概3年的過程,到2019年完成退歐。現在市場出現了各種擔心,我想索羅斯指的是這種衰退的趨勢。如果英國退歐,一開始肯定會受到沖擊,但過幾個月後,一切都將變得正常。因為最終英國會和歐盟其他成員國在貿易、移民及其他規則上達成協議。

至於貿易,(脫歐)是會給英國與歐盟之間的進出口造成一定影響。受影響最大的會是愛爾蘭,它出口英國的貿易量占總出口的比重很大,我記得是50%左右。荷蘭也會受到很大影響。但過一段時間英國會和歐盟簽署新的貿易協定。有很多國家不是歐盟成員國,比如挪威他們和歐盟就有特殊的貿易協定。

很多我們看中的公司在英國經營得非常好,這也是為何我們選擇繼續持有的原因。如果英國退歐,短期內他們肯定會受到沖擊,但從長期來看這些公司應該都會沒事。

一財:即使英國可以和其他歐盟的國家協商制定協議,但是和歐盟成員相比,簽署的貿易協定層次肯定是不一樣的。

羅格:像你所說,他們可能不會像現在這樣擁有相同的準入條件,而且他們要和每一個國家去談貿易協議,這個過程會持續很長,也更艱難。但是現在還很難說英國退歐將直接且馬上產生什麽影響。

一財:作為一個基金經理,你的基金投資大量的歐洲公司。那麽英國退歐的行為是否會對你的投資增加風險?

羅格:很有可能會受到影響。我們以基準參照的指數小基金指數(Small Fund Index)也會受到影響。英國和歐洲市場的股票下跌,意味著參照指數也會下跌,我們很有可能會在短期內受挫得比指數更嚴重。

一財:不論結果如何,這場公投將改變歐盟。因為我們並不知道還會有多少個國家也采取類似的行動。所以當你以後再投資歐盟的企業時,會不會有一些別的考慮?這個事件會否增加投資的不確定性?

羅格:的確會考慮這方面的問題,事實上我們早已經歷過類似的事了。在2010和2011年的時候我們是很激進的。那時候歐元債務危機日益嚴重,人們在討論歐元區要解體,當時的導火索是希臘。隨後人們開始質疑西班牙和意大利。我們曾陷於非常艱難的情況之中,最後也都順利度過了。每次危機出現時,歐洲央行都承諾去盡其所能來解決。歐洲中央銀行昨天和今天都發表了聲明,說他們會竭力為市場提供流動性。

一財:很多人認為歐洲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歐洲面臨著恐怖襲擊和移民危機等問題。作為投資者,你覺得歐洲的未來是怎樣的?

羅格:有些人是在議論這些,但是事實上很多歐洲國家和公司都在從中慢慢恢複。我們看到了愛爾蘭的經濟在強勢反彈,已經達到了歷史巔峰,愛爾蘭現在已經是歐洲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了。在去年,愛爾蘭實現7%的GDP增長,這非常振奮人心。西班牙經濟也在提升中。現在希臘也終於穩定下來了,我們也希望希臘能夠通過與歐盟的協定。意大利的經濟也在緩慢提升,荷蘭的經濟雖然沒有戲劇化的好轉,但是也在緩慢回升。我們看到了歐洲國家的經濟改善。不單單是國家,而且我們投資的一些歐洲公司的表現也都不錯。以Page Group為例,這家英國最大的人力資源公司有26%的銷售額在英國,有40%的銷售額在歐洲,很長時間以來第一次出現了季度盈利。

歐洲的市場正在慢慢複蘇。現在歐洲部分地區的經濟在慢慢好轉,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我們看到全球經濟都在緩步回升。我們還處在歐洲經濟複蘇的早期,總是被其他事情分散註意力,因為現在的經濟複蘇還是有一些拖沓,每次在剛開始複蘇的時候就有一些事情發生,例如希臘總是在糾結是否退出歐元區。這就是為什麽歐洲總是看起來很糟糕。

一財:看起來你對於歐洲和歐盟的前景還是非常樂觀的?

羅格:我主要從估值的角度來看。歐洲有非常具有誘惑力的價格。還有亞洲,尤其是日本和中國,非常有吸引力。我們正在向亞太地區的發展投入資金,例如日本、香港(地區)、新加坡。投資要考慮公司的估值,要有很好的回報又必須要有低廉的成本。歐洲還是有很多投資機會的,不像美國,很多公司都被估值過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60

從非法屠宰變大廠最愛 全靠一紙關鍵認證 嘉一香》就算貴一成 也讓新東陽、麥當勞買單

2016-07-25  TWM

一年殺二十萬頭豬、二千多家客戶,電宰豬肉龍頭嘉一香,即使價錢比市場多一成, 也無懼美豬來襲,更將養豬模式複製到對岸去,它如何拚出年收三十億元的養豬王國?

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美豬進口,以取得台灣進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門票」再次成為關注焦點,部分豬農擔憂低價美豬將衝擊國內市場而群起抗議,有一家豬肉供應商價格比市場多出一成,卻仍無所畏懼,憑什麼?

國內電宰豬肉業龍頭嘉一香,每年殺二十萬頭豬,在台灣共有兩千多家客戶,一年營業額超過三十億元,占全台豬肉冷藏及冷凍市場達三成。國小畢業的嘉一香董事長陳國訓,雖然講不出高深的經營策略,卻能讓鼎泰豐、麥當勞等高規格廠商買單,背後沒有祕密,只是一個供應商為了達到客戶的嚴苛要求,提升自我品質管理後,獲得的果實。

陳國訓把在台灣累積的品管經驗,複製到中國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去年五月,嘉一香在中國已投產營運,陳國訓預估今年中國子公司的營業額將達三十億元新台幣,直逼嘉一香在台灣的成績。

堅持溯源

契作的牧場 逾七成有產銷履歷「兩年前食安問題爆發後,大廠都繃緊神經,對生產流程要求越來越高,所以生意也都往我們這邊跑!」陳國訓驕傲地說,但他也坦承,與其說大廠都找上嘉一香,不如說是大廠在鞭策嘉一香,他舉例:「新東陽向我們進黑豬肉二十多年,現在也要求來源牧場必須獲得產銷履歷認證才行,我們也為此找了兩家牧場。」一批豬隻剛從牧場運進嘉一香屏東廠,經過消毒和獸醫檢查後,七十頭豬隻被暫放在標有「隆豐牧場」告示板的柵欄中;傍晚屠宰後,每隻吊掛的屠體都標示著豬隻編號,這是產銷履歷的基本流程。其實,嘉一香早在二○○八年,就已經是獲得產銷履歷認證的屠宰及分切工廠。

陳國訓表示,雖然多數客戶未要求嘉一香的契作(契約合作)牧場必須獲得產銷履歷認證,他仍要求牧農提供完整生產流程批次紀錄,包含飼料或用藥紀錄等以供追溯。原因在於,一一年嘉一香開始出貨加熱豬肉製品,到比台灣更早重視產銷履歷的日本,當時日本客戶就已要求完整溯源制度。

目前,嘉一香契作牧場三十家,就有二十三家通過產銷履歷認證。「我們與嘉一香合作四、五年了,他們一開始就要求我們做產銷履歷認證,對我們的生產流程紀錄要求嚴謹。」登豐畜牧場負責人、同時也是中華民國養豬理事會會長許益銘說。

講究衛生

不只區隔生熟食廠房 餐廳也分開嘉一香還進一步管理源頭「飼料」,陳國訓要求三十多家畜牧場得統一向嘉一香購買添加天然海藻、活菌、備長炭,不但代替抗生素、磺胺劑的飼料,也增加豬隻免疫力,他說:「我必須從源頭控管,為了讓豬農願意用我的飼料,我向他們購買豬隻的價格,一公斤比外面多四塊半。」陳國訓最自豪的,不僅是獲得產銷履歷認證,而是獲得台灣優良農產品認證(CAS),因為這是他從原本非法屠宰豬商走上模範生的第一步。

走進嘉一香廠區,生食與熟食的生產工廠、運送路線都嚴格區分開來,連生產熟食和生食的工人吃飯餐廳也得分開,為的就是防交叉感染。

另外,像是屠宰完成的豬肉必須放在五度C以下的預冷室、分切時人員必須在十五度C以下的工作環境作業,以防止細菌孳生,這些都是遵守CAS、ISO22000、HACCP(食品安全管制系統)等認證的規範。

一切的開始,來自嘉一香的第一張大單。一九九五年,為了得到專門提供國軍豬肉罐頭的斗南欣欣食品(現改為欣欣生技)青睞,對方提出的要求,就是擁有CAS認證。

嘉一香大手筆將屠宰廠從不合規範的果菜市場地下室,搬到新北市樹林區設廠。為了達到CAS所要求的低溫分切、屠體低溫冷藏,以及環境衛生改良等,光設備投資就高達近二億元。終於如期拿到訂單,也讓陳國訓體悟到,爭取大廠商下訂單的祕訣其實很簡單,重視品質管理就能勝出。

「他的衛生管理符合規範、空間格局區分明確,比較不會有汙染。」日前到嘉一香屏東工廠參觀的桂冠總經理王正明說。

人道電宰

砸七倍錢買設備,讓麥當勞買單另一項讓陳國訓驕傲的品質提升,是嘉一香獲得「人道屠宰」認證,也因這項改革拿到麥當勞訂單。

下午六點,走進嘉一香電宰場,豬隻正排隊走上全自動人道電昏機,機器按照豬隻重量釋放電量,豬隻瞬間昏厥。

「這一台機器就要八百萬元新台幣!」陳國訓解釋,傳統使用的手動電昏機只要一百萬元,但人工調動電量,如果電量太高,豬的骨髓會爆裂,太低則豬隻會驚恐掙扎,不但不人道,而且豬隻緊張也會造成微血管破裂,使肉質乾硬,甚至營養流失。嘉一香只好重金採買人道電昏機,也因此於一二年獲得人道屠宰認證。

「因為我們有人道屠宰,麥當勞才會找上我們。」陳國訓回憶:「麥當勞第一次來查廠,我們沒通過,因為有一隻豬在走去電昏機前滑倒,對方覺得這樣代表豬隻緊張,品質會不好。後來我們就把地面改成止滑,過半年才通過。」嘉一香至今仍是麥當勞的豬肉供應商。

「義美、黑橋牌……,都是我們的客戶。」陳國訓細數自己在台灣累積的兩千多家客戶,似乎已經將台灣市場做到飽和,於是轉戰中國市場。

看準俄羅斯市場豬價是台灣四倍,去年陳國訓和友人合資投入五億人民幣,在鄰近俄羅斯的中國黑龍江齊齊哈爾市設廠,並複製了在台灣累積二十年的品質管控經驗,除了申請ISO22000、HACCP等認證,也將他最自豪的人道屠宰技術置入。

嘉一香董事長特助譚茂松強調,未來中國廠還將注入人道飼養的方式養豬,讓豬隻品質更上一層樓。

當國內還在為開不開放美豬入台吵得沸沸揚揚,陳國訓已擴展版圖到對岸,他自信地說:「預估今年中國廠營業額,可達三十億元新台幣!」

陳國訓

出生:1954年

現職:嘉一香董事長

經歷:家族養鴨事業、豬肉攤販

電宰豬龍頭銷售密碼

>> 一年殺20萬頭豬

>>2000多家客戶,包含鼎泰豐、麥當勞、黑橋牌等>> 一年營收30億元,市占三成不斷升級把關品質 讓大廠搶合作

設備升級

投資兩億元升級生產流程設備,取得CAS認證,受到大廠青睞的機會高。

工法升級

突破傳統採「人道屠宰」,電宰出來的豬肉肉質較鮮嫩。

豬農如何突圍》

台灣豬的最大麻煩,不是美豬叩關「其實台灣早就開放美豬了,只是沒有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豬肉!而且,台灣進口的歐洲豬肉,比美國豬肉還便宜,所以民眾要便宜也是買歐洲豬肉啊!」嘉一香董事長陳國訓表示,開放美豬換取TPP門票,其實對內銷影響不大。

其實,不管美國、丹麥或加拿大,豬肉價格都遠低於台灣,本土豬肉雖然成本高,但是只要能提升自家豬肉附加價值,消費者願意買單,就能站穩內銷市場。

台灣養豬青年聯盟發起人之一盧建男提出,台灣應該仿效先進國家,由活體拍賣改「屠體評級」,部分取代以往僅由豬隻外型決定價格,而是根據屠體內部肌肉、油花等分布,再由承購商拍賣價格;另外社團法人台灣農業標準學會祕書長廖震元也建議,還得配合加入「肉品分級」制度,根據肉質色澤、脂肪肥瘦等做評比、定價。讓好的豬肉在市場上能賣出好的價格,也才能鼓勵豬農為了賣到好價錢,更重視飼養流程等。

台大食安中心執行長許輔則建議,豬農還可以藉由建立透明完善的「產銷履歷」機制,取得民眾青睞。

豬農真正的最大困境是外銷。1997年,台灣爆發豬隻口蹄疫,至今仍被列為口蹄疫疫區,外銷停擺近20年。台灣曾是僅次於丹麥的第二大豬肉出口國,一年出口總值高達16億美元,2015年卻只剩990萬美元,養豬場數也只剩20年前的三分之一不到。

「我有個夢想,我希望台灣豬肉能重新外銷至日本。」盧建男說出台灣所有豬農的心聲。如何重新讓台灣從口蹄疫區除名、重回外銷市場,才是當務之急。

撰文 / 黃家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93

業內人士:英國就算脫歐,也還有這些行業值得投資

脫歐公投和後續的發酵給英國和歐盟的政治、經貿關系帶來了不確定性,也讓不少赴英投資者駐足觀望,但是,專業人士認為,來自中國的投資者仍然對英國抱有濃厚的興趣和信心。

脫歐變數仍存

英國高等法院3日裁定英國政府需經議會批準才能正式啟動“脫歐”程序,而一個月前,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宣布,英國將在明年3月底之前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即開啟脫歐談判程序。目前,英國政府已經就高等法院的裁決展開上訴,並有信心贏得上訴。

但現階段來講,主要問題基本還是圍繞於英國政府和歐盟之間如何進行脫歐談判,尤其是對“硬脫歐”的擔憂,一是英國將無法繼續擁有歐盟單一市場準入,二是英國可能丟掉其“歐盟金融市場護照”。那麽,在脫歐公投之後以及未來脫歐談判的過程中,如何在種種不穩定因素中抽絲剝繭,找到機遇並真正保障自己在海外市場的利益,成為那些已經在英國擁有業務和對英國市場感興趣的中方投資主體非常關心的問題。

倫敦發展促進署亞太區總監曹傑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英國脫歐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和成本,是企業最擔心的問題。但在脫歐公投之後、甚至是在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之後,只要英國和歐盟談判結果沒有達成以致英國沒有正式脫歐之前,目前的一切狀態還是保持不變的。所有談判預期會在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之後兩年內完成。

《里斯本條約》第50條規定“任何成員國可以根據本身的制憲要求,決定退出聯盟”。

倫敦發展促進署亞太區總監曹傑

“中國企業的利益如何得到最好的保障,甚至在脫歐談判當中能夠獲得一些新的利益,這實際上是要求中國企業要參與當中。因為脫歐談判不只是英國或者說英國和歐盟之間的事情,實際上它是全世界的一個事情,只要跟英國、歐盟發生聯系的每一個人都會受到影響。”曹傑稱。

投資者熱情未減

2015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英國期間,中英雙方同意提升兩國貿易水平,力爭實現雙邊貿易額1000億美元的目標,還把欣克利角C核電站項目確認為中英務實合作的旗艦項目。9月底,該項目最終落實,中國廣核集團與法國電力集團同英國政府簽下最終投資協議。

11月3日在上海舉行的第四屆英中貿易協會中國境外投資大會上,英中貿易協會主席沙遜勛爵表示,中國投資者對英國的興趣空前高漲,而且英國脫歐並沒有影響中國投資者的熱情。

“在談判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怎麽樣能最小化,這是英國政府的第一個工作要務;在談判當中,商業利益一定要得到最好的保護,英國市場經濟的主體——中小企業能否得到保障,這是政府的第二個要務;公投的結果是離開歐洲,但並不意味著以後跟歐洲一拍兩散,跟歐盟的合作夥伴,以及和包括中國在內的關鍵市場如何發展聯系,這是第三個工作要務。”曹傑認為,中國企業可以從這些變化和未來的趨勢中找到一些新機會。

房地產有剛需支撐

經過6月24日和10月7日的兩次暴跌,英鎊對歐元的匯率從脫歐公投之前到10月7日下探的最低點,跌幅將近18%,對人民幣的匯率也創造了相近的跌幅。伴隨著英鎊大幅貶值,很多人卻覺得這是抄底英國資產的大好時機。

脫歐公投以來的英鎊對歐元走勢 來源:新浪財經

曹傑認為,在旅遊、零售和餐飲業這些領域,盡管英國脫歐公投帶來不確定性,但大家還是要“歌照唱、舞照跳”,英鎊的疲軟反而帶來了行業的增長。

“一個是英鎊的貶值,再一個是一些資產持有人有更強的願望跟國際投資人進行一些合作,如果只看資產價格的話,現在的確有優勢,但是我從來不認為便宜的東西一定是你需要買的東西,而是你需要什麽東西,不管便不便宜你都需要去買它,我們很多中國的公司,包括很多中產階級,他們都在考慮一些資產的國際配置。”曹傑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另外一個中國增加海外資產配置的表現是房產行業,其中尤以倫敦的房地產市場最為突出。當然,中國房地產企業大舉進入倫敦也是近年一直持續的態勢。比如,萬科收購了位於倫敦科技城中心的The Stage項目20%股份;萬達在倫敦市中心興建超五星級的萬達酒店和高檔公寓住宅;綠地集團在泰晤士河南岸建設集公寓、住房和商業設施於一體的大型住宅社區。

The Stage項目效果圖

但是,倫敦房地產市場的缺口依舊很大。

“長期來看,房地產市場是由市場供需來決定的,拿倫敦的住宅來講,住宅需求的剛性是沒有改變的,倫敦人口840萬,但是到2030年,每年移民以外的新增人口所需要的房產在5萬套左右,但是所有開發商的能力加起來,每年只能蓋2.7萬套,也就是說每年的缺口有2.3萬套,這是不受脫歐和貨幣匯率影響的。因為需求是剛性的,供給又受到一定限制,這對價格有很強一個支撐。”曹傑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對中資銀行影響不大

此外,上文提到,對金融業來說,脫歐意味著英國有可能丟掉“歐盟金融市場護照”,這也是金融業仍有大量留歐派在為阻止脫歐做努力的原因。但曹傑表示,在金融服務領域,中國企業不用擔心脫歐的影響。“在金融這塊,中國的投資原來主要集中在商業銀行,現在更多的是在資產管理、保險方面,而我們的銀行沒有任何一家是用‘歐盟金融市場護照’進入英國的,或者說利用英國的‘歐盟金融市場護照’來覆蓋其他歐盟市場。”

曹傑所在的倫敦發展促進署是倫敦市政府下屬的一個非盈利機構,以促進中英投資項目對接為工作重點,免費為中國投資者提供服務。目前在英國投資的中國企業有500家,其中有300家在倫敦,在這300家企業中,有240家是通過倫敦投資促進署進入倫敦。該機構希望能夠搜集到更多中方投資者的訴求,並把它們呈現在脫歐談判的考慮清單當中。

曹傑認為,在文化創意、科技、教育、醫療和生命科學領域,中英之間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間,而這也是由中國經濟發展的需求所決定的。“從經濟結構來講,英國應該代表了中國經濟下一步發展的方向,‘十三五’規劃中提到的很多新興戰略行業,英國在這次不同領域里都有自己很強的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372

就算失望 不要絕望


明天就是選委會選舉的日子。

今時今日,投票了,當選了,也可以被「DQ」。眾志成城,凌晨打蛇餅,令立法會暫且保住關鍵1/3。然而,數百萬民意敵不過一男子打茅波。講真,很灰。票投了,等於白投,投來幹麼?或許你和我都曾經這樣自問。

老實說,我沒有答案。但是,阿Q地想,如果我們真心相信,「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時局太順利,沒戲可唱,衰到貼地,才有機會好好發揮,不是嗎?

以往「無人吼」的選委會選舉,今次各路英雄摩拳擦掌,名單大晒冷。如果不是遇上大時代,我們才不知道,這些平日默默耕耘的人,仍未放棄香港。

小圈子選舉,很多人都無票。包括我,或許也包括你。以往,我們不滿,但無行動。但九月一役,不少功能組別團體票,不勝團員的壓力,竟把投票意向開放予團員公投。多得熾熱的社會氣氛,逼使選民變得更聰明,也更積極。原來,一人一把聲,能夠成功爭取「間接選票」。

以前,我們說,不要低估自己的力量,要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現在,要改口說,不要高估自己的力量,所以我們更加要同心合力,推動每個微小改變。

早前寫了人生首個劇本,過程中思考了很多問題,感受很深。如果要在數萬字當中,抽出最想說的,應該是這一句:「寧願做了白做,也不要後悔無做。」

投票,不怕白投。等待,不怕白頭。搞抗爭,鬥長命。能夠興致勃勃地做一些看來徒勞無功的事的人,內心才是最強大的。感謝一個艱難的時代,提供了可遇不可求的特訓場,讓我們磨練更持久的耐性,更強大的心志。

就算失望,不要絕望。明天,有票者,拜託,請走出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3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