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馬雲王健林對掐背後的八個商業邏輯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25/149706.html

黑馬說:去趙大偉寫《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這本書的時候,馬雲王健林就開始賭了。今年書都賣30萬冊了,這兩人還在對掐,還在糾結“傳統企業到底是轉型還是升級”這樣的命題。結合這一年多的研究和咨詢經歷,談談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文| 趙大偉
 
1、未來商業呈現“大平臺+小而美”格局。要麽生態,要麽融入生態。

 

BAT(百度、阿里、騰訊)等互聯網企業,以及小米、樂視、海爾等產業型的互聯網企業,都在試圖打造大互聯時代的基礎設施,構建新商業時代的流量入口和底層生態。
萬達在傳統商業里面已然是一個生態,但在互聯網的流量經濟中,要面臨與新生態阿里系這樣互聯網企業重新劃分用戶場景。如果對抗,兩敗俱傷;如果融合,則有機會建立起圍繞用戶生活場景的完整生態圈。
阿里在投資銀泰,萬達也在搞騰百萬,其實大家心里都清楚。對於傳統企業而言,必然都會嘗試與流量型的平臺進行合作,進而搶占更多的用戶入口。
選擇做內容還是做平臺?將是很多企業商業模式面臨的第一個選擇。

 

2、傳統零售行業轉型邏輯:一切場景皆渠道。

 

未來還需要線下門店嗎?這個問題估計很多人不知道該怎麽回答。即使回答出來,也不見得理由足夠充分。沿著零售產業的本質去看,這個問題就非常簡單。
零售環節,在傳統商業環境之下的核心價值是打破信息不對稱。通過層層分銷和線下門店進行商品流通、展示和交付。互聯網出現之後,進一步打破信息不對稱,重新建立信任規則。使得傳統零售模式一定程度失效。
不是門店不需要了,而是單純展示標準化產品的銷售型門店不需要了,因為這部分職能被更高效的互聯網平臺給替代了。但是體驗型的門店、便捷性的門店可能存在,因為消費者依然有這樣的需求和生活場景。所以百貨大樓可能沒有前途,但是文娛體驗型門店可能存在。其布局邏輯一直都沒變:圍繞用戶生活場景展開。
萬達增加體驗型業態就是這樣的邏輯,樂視布局線下體驗門店也是這樣的邏輯。

 

3、未來產業劃分方式:基於用戶和數據,自定義產業邊界。

 

阿里是一家什麽類型的公司?小米是什麽樣的公司?樂視又是什麽樣公司?
好像我們很難說的清楚。原來對於產業邊界的劃分方式是根據產品,做手機的就是手機公司,做汽車的就是汽車公司。未來不見得是這樣的邏輯。未來會出現很多跨界打劫的企業,其打劫邏輯是什麽?搶占用戶、搶占數據、搶占人才,自定義產業邊界。
比如,未來小米很可能就是一個家經營年輕人的生態公司,順豐有可能就是一家經營社區生活的生態公司。未來你是哪個行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掌握了這個產業的關鍵資源。用戶和數據將成為未來商業至關重要的資產。

 

4、數據化生存:要麽數據化,要麽滅亡。

 

馬雲說:其實互聯網並不僅僅就是上一個網那麽簡單,我覺得未來機會,是共同合作,共同打造未來,互聯網經濟把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聯合一起。只有這兩個結合起來,才是真正的贏。
這兩者結合起來,其實就是數據化。互聯網技術涵蓋物聯網、智能硬件、可穿戴設備、大數據、雲計算、工業4.0等等,眼花繚亂的背後本質,就是數據化。數據化的產品,數據化的營銷,數據化的管理,數據化的供應鏈。未來的制造業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未來的機器會思考,未來的機器會講話,未來的機器會交流,未來的機器會想象,這是我們在未來三十年,這個世界會面臨巨大的變化”。

 

5、生態型公司的商業模式:終端-應用-平臺

 

王健林說:萬達O2O主要做三件事。1)智慧廣場,增加線下消費者的體驗感和黏性。2)做大會員。3)做大數據。最後通過互聯網金融變現。可廣泛吸引投資者,甚至眾籌的方式,一起經營萬達廣場。萬達每年有近5億的活躍用戶,可向他們放貸。發放“萬達萬能卡”,可以在萬達店里消費,不繳年費,可參與積分返現。
萬達通過智慧廣場方式采集用戶數據,通過大會員打通和大數據的積澱,很自然就會過渡到用戶數據運營的商業模式。這個邏輯是很典型的互聯網生態模式。阿里巴巴提出的“平臺-數據-金融”就是這樣邏輯,小米、樂視、京東這些生態公司也都是這樣的邏輯。
終端,作為入口,搶占更多用戶規模;應用,增加交互,持續沈澱粘性;平臺,沈澱數據,衍生更多商業模式,比如金融。
劉強東說:未來十年京東70%的利潤來自金融。就是很典型的邏輯。

 

6、互聯網轉型最難的不是技術,是組織基因,是思維慣性。

 

如果你是一個90後創業者,你壓根不用考慮轉型的問題。因為,你根本還沒成型。
如果你是一個浸淫商業多年且小有成就的60後企業家,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基本成型,那麽意味著你接受新的變革就沒那麽容易。特別是轉型之後的商業模式變化會帶來既得利益調整的時候,有些人真的不太容易轉身。萬科郁亮說:轉型路上最大的阻礙不是無知,而是傲慢。我們去年給幾個大型傳統企業操刀互聯網轉型業務的時候,深刻地感知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常說: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必然是一把手工程。老板不來聽課不能認識到互聯網的價值就指著組織轉型成功的概率幾乎為零。
當馬雲問王健林互聯網轉型準備付出多大代價的時候,我想起了“來往”這款產品,馬雲布局移動端攻堅來往的時候,也曾經信誓旦旦要不惜一切代價挑戰微信,最後還是不了了之。即使強大如阿里,同樣也面臨組織基因和組織慣性的問題。

 

7、人才將成為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唯一引擎。

 

馬雲說:15年來,像我們這樣的互聯網企業,所付出的巨大的代價和錯誤是沒人想象的。我見過很多工廠,晚上10點鐘除了機器在轉,沒有人在轉。而互聯網公司,過了12點,都是人在挑燈夜戰。
我們經常說互聯網企業的作息制度是996(早九點到晚九點,從周一到周六),更有甚至是007(自己意會吧)。一個朝九晚五的企業與一個每周工作80小時的企業PK,哪個更有競爭力?
萬科強調:人才將是萬科唯一的資產。最近發文鼓勵內部員工辭職創業。不難看出其對人才戰略的重視。和君董事長王明夫也經常講到企業互聯網轉型的關鍵動作:重倉年輕人。
在不確定的時代,要解決不確定的問題,靠什麽?只有聚合最優秀的人才,才有事業的未來。

 

8、互聯網不是一個行業,而是一個時代!

 

“互聯網+”的本質是什麽?是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模式、互聯網思維對傳統產業的綜合影響。馬雲說:O2O是一個偽命題,互聯網要把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結合。我一直也是這樣認為,所謂O2O,即線上線下的結合,其本質就是數據打通。互聯網技術最重要的價值是作為基礎設施改造各類傳統產業。
我們看到的新浪、搜狐、網易這類企業,其更像是互聯網化的媒體公司,京東、一號店、唯品會更像是互聯網化的零售公司,去哪、途牛更像是互聯網化的旅行社。這些行業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傳遞環節以信息流為主,所以他們成為了第一批互聯網公司。現在互聯網已經成為各類產業的底層架構,就不會再有純粹的互聯網行業、互聯網企業存在了。因為所有的行業、所有的企業都將互聯網化。
我非常慶幸生在這樣的一個偉大的時代,能夠見證時代的波瀾壯闊。我們也會繼續與傳統企業攜手,助力其轉型升級,順勢而為,乘勢而起。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趙大偉,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697

綿石投資對掐萬達發酵:賣殼繼續 買殼承壓?

綿石投資(000609.SZ)一紙讓殼萬達商業未果的公告,引發的風波正在持續發酵,雙方一來二去,隔空對掐,“羅生門”戲碼正在上演。

雖然萬達商業明確表示,綿石投資擅自發布“終止萬達商業重組”公告系單方炒作行為,但後者在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最新回複中卻稱公司系“據實說明”。

雙方這麽一鬧騰,均未有所損傷,似乎反倒是更加向市場表明了“心思”。綿石投資的殼股身份自是已經昭然天下,萬達商業也向外界傳遞了回歸A股的決心和策略。而多位投行人士表示,目前中概股回歸總體處於停滯狀態,萬達商業A股上市或面臨壓力。

隔空互掐 誰在說謊?

讓殼萬達商業,到底是綿石投資有意炒作,還是萬達一方狠心回避?是前者認為的“曾經擁有”,還是後者所說的“擦肩而過”?無論事實究竟如何,綿石投資都已收獲兩個漲停,而萬達商業也借此事賺足了市場眼球。

“該說明的我們都已經據實充分說明了,不想再繼續重複了。”對於外界一再追問公司到底是否曾與萬達洽談借殼一事,綿石投資顯然因為回答太多次,而有些怨氣了。

11月23日下午,綿石投資證券投資部相關人士再度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萬達方面的確就借殼一事主動聯系公司,最終因雙方在時間安排上沒能達成一致,終止了繼續洽談。

綿石投資的上述回答,實際上在隔空回應前一日萬達商業的“借殼系炒作一說”。

11月22日,在綿石投資公告與萬達重組談判失敗後,萬達“怒”而發聲,稱綿石投資是通過中介機構主動推薦給萬達集團的,雙方只進行初步接觸,未就萬達商業重組進行正式協議談判,也未達成任何一致意向。綿石投資公司擅自發布“終止萬達商業重組”公告完全屬於單方炒作行為,與萬達集團無關。

不過,綿石投資顯然不認可萬達一方口中雙方“蜻蜓點水”的關系,更不願意戴上“炒作”的帽子。

“2016年9月中,萬達集團主管負責人主動聯系綿石投資,提議就萬達商業重組上市進行協商,過程中未見任何中介機構參與。包括萬達集團三名副總裁在內的雙方多名高管,多次直接談判,就重組方案的核心條款達成初步共識,並形成文件草案。“綿石投資上述人士這樣向《第一財經日報》證實道。該人士並稱,相關說明,公司已通過媒體回複渠道進行了發布,不再累述。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綿石投資聲稱曾就借殼“形成文件草案“,但從此前的停牌公告中,並未尋得相關草案蹤跡。

對此,一資深投行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一般重組開始會停牌一周左右,接下來雙方達成意向協議或者備忘錄會公告,若沒有,或重組失敗,則上市公司不會選擇公告交易對手。在該人士看來,綿石投資確有搭萬達“便車”的嫌疑。“雙方應該是談了,但沒到具體借殼的份上。”他認為,綿石投資借此事向市場明確了公司想要賣殼的意向。

對於這樣的炒作質疑,綿石投資的回答則是,公司因重組方案進行商洽的事項,屬於複牌公告應披露的範圍。

實際上,在外界看來,此次綿石投資和萬達的借殼“羅生門”,重點不是誰在說謊,而是雙方各有訴求。

一位券商投行高管認為,雙方出現互掐或可能是因為價格沒談攏鬧掰了。“綿石並不想放棄這一機會,借此把自己的殼價值先在市場上兌現出來,越掐越漲。”上述券商投行高管表示。

從股價來看,綿石投資已收獲兩個漲停。而另一方萬達商業,則借此事向外界傳遞了公司回歸A股的決心和策略。

賣殼繼續 買殼承壓?

於涉事雙方而言,這麽一鬧騰似乎更將二者的“心思”傳遞給了市場。一廂綿石投資亮明殼資源身份;另一廂萬達商業緊鑼密鼓籌備回歸A股,只是這次的“牽手失敗”是否也有中概股回歸受限原因,備受市場關註的萬達商業又將會如何上市?

經歷此次“互掐”事件,綿石投資站在了市場的聚光燈之下。上市20余載的綿石投資主營業務經過多次變更,由此前的以生產、銷售石油化工催化劑、精細化工產品和氧、氮氣等空氣制品為主營業務,到2005年開始向房地產綜合開發方向轉型,而如今主營業務以直接投資業務為主,為此該公司在今年7月份由綿世股份更名為綿石投資。

在業內看來,目前的綿石投資已成為一個徹底的殼資源,並沒有打算做實業,賣殼之心昭然天下。綿石投資目前總股本為2.98億元,最新市值為51.60億元(截至11月23日收市);股權結構上,該公司股權結構分散,今年三季度第一大股東僅持股10.34%,其實際控制人直接和間接持股合計不足20%。

對此,有市場人士認為,綿石投資此次與萬達商業失之交臂可能也有受其體量不夠大影響,另外實際控制人持股較少,無法無法轉讓給借殼方太多。不過,上述資深投行人士則認為,體量大小並無大礙,此前也有小體量裝大資產的案例。

截至今年9月20日萬達商業(03699.HK)退市之時,其總市值為2376.86億港元,總股本為45.27億股。萬達商業2015年凈利潤為299.71億元。

綿石投資的“出嫁”之旅或許還將繼續。擺在萬達商業面前也仍舊是A股上市之路,只是這條路該如何走成為關註點。

“目前中概股回歸總體處於一種暫停的狀態。”一位深耕IPO領域的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自此前證監會表態研究中概股回歸相關方案之後,似乎只有一家上市已成既定事實的公司獲批之外,其他項目均被按下暫停鍵。

今年5月6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例會上表示,正對這類企業通過IPO、並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引起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對此,業內認為,萬達商業回歸A股或許也與監管政策限制有關。“目前對於萬達來說,借殼回歸A股面臨較大壓力。”上述資深投行人士表示。

根據此前萬達私有化項目書顯示,萬達商業計劃在2018年8月31日前完成上市。如果公司在退市滿兩年或2018年8月31日之前未能在內地主板市場上市,大連萬達集團將回購全部股份,並向海外及境內投資者分別支付12%和10%的利息。

不過,上述深耕IPO領域的券商投行人士認為,IPO提速將是中共十九大召開之前的一個重點內容,萬達商業排隊上市也可能問題不大,排隊需要2年左右時間,但排隊過程中的情形可能要具體分析。

“萬達商業回歸A股是肯定的,目前采取的策略也是IPO和重組上市一起操作,IPO已經在排隊了,排得還挺靠前,最後是哪個合適用哪個。”22日,萬達內部人士接受媒體采訪如是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433

“掌門對掐”風波驟起 上海家化困局誰之過?

就在中國本土最大日化集團上海家化(600315.SH)即將迎來第一位女掌門人之際,一場兩大舊掌門人“對掐”卻意外上演,奪走了市場的關註。

一方是曾經執掌上海家化28年的“教父”葛文耀,一方是大股東平安曾力挺的“外援”職業經理人謝文堅。前者28日淩晨在其個人微博上發長文,痛斥謝文堅僅用三年時間掏空上海家化,並列舉多項“罪狀”,稱將以個人名字向有關部門舉報。而對於葛文耀的指責,謝文堅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則回應對方“誹謗”、“胡說八道”,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相比兩大舊人紮眼的“對掐”,同樣讓外界矚目的還有上海家化目前面臨的困局。平安入主上海家化五年來,日化行業競爭日益激烈,但這家本土日化集團卻先後經歷了兩年內鬥,元老敗走,而後開啟了備受爭議的職業經理人三年執掌之路。而就在近三年,上海家化業績逐年下滑,股價也一路走低,目前已與平安入股成本接近。此番新掌門履新,市場在抱有期待的同時亦更多擔憂,上海家化或已錯過最佳發展期,重回往日光彩已然困難。

舊人互撕

作為曾經的元老,雖已離開公司多時,葛文耀卻始終對上海家化保持關註,尤其針對後繼掌門人謝文堅在任時的種種作為,多次發聲。

11月25日晚間,上海家化公告稱,謝文堅因個人原因辭去包括公司董事、董事長等在內的所有職務。同時公司將聘任張東方為公司首席執行官兼總經理,並由劉東擔任公司代理董事長代為履行董事長職責,直至選舉產生新任董事長為止。

而在這一消息公布兩日後,葛文耀於28日淩晨在其個人微博突發長文,“嗆聲”謝文堅。

“謝文堅僅用三年時間掏空了家化這個極優秀的市場和財務的企業。”葛文耀在微博中列舉謝文堅渠道塞貨、費用超標、“任人唯親”等致親信高某獨攬采購大全多條“罪狀”。並稱其將以個人名義就相關內容向證監會、公安局、嘉華董事會等舉報。

當日上午,葛文耀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進一步表示,微博文中所講均有事實根據,不少家化老員工向其反應謝文堅以“洪荒之力”花錢。所以其呼籲,有相關方對謝文堅進行離任審計和調查。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追問其是已向有關部門提交舉報信,葛文耀稱就以微博長文舉報。“很多人幫我轉發,有人已幫我轉到相關部門,謝文堅非中國公民,我希望平安、家化董事會能盡快對謝進行合規的審計和調查,阻止其離境,我說的許多問題自然就會被證實。”葛文耀稱。

葛文耀微博長文中所說的上海家化設立新工廠以及辦公樓搬遷,確有相關事宜可查。2014年前五月底,上海家化公告,為配合政府的搬遷工作新,投資13.5億元在上海青浦工業園區建立新工廠,其中6.7億元資金來自政府補助。另據本報了解,今年7月,上海家化辦公樓正式搬至上海江灣。

“家化是上市公司,一切公開透明,所有的事都是按照公司程序來的。”對於上述被葛文耀所指責的相關事項,正在進行離任交接的謝文堅則這樣回應《第一財經日報》。

對於葛文耀列舉的系列罪狀,謝文堅則堅稱為“胡說八道”、“人生誹謗”,並稱自己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而對於離任是否將接受審計,謝文堅的回答則是:“一切程序公開透明,該走的程序都會走,也會有相關公告。”

而對於自己接下里的去向,是否會離境,謝文堅則並未給出相關回應。

家化困局

資料顯示,張東方曾任維達國際(03331.HK)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來自上海家化的信息顯示,在張東方其任職的六年間,領導公司管理團隊,成功使維達銷售收入增長數倍,市值增長超過數倍。雖然張東方履歷靚麗,但新人履新,首先擺在其面前的或就是上海家化的業績和股價雙困局。

在上海家化發布三季報後,曾有不止一位機構投資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上海家化連續兩年業績下挫,謝文堅領導的職業經理人團隊,不懂快消,攻堅兩年,成效仍難服眾,或面臨被替換的威脅,而今一語成讖。

回顧上海家化的業績來看,2014年上海家化實現凈利潤8.98億元,同比增長12.22%。2015年雖然凈利潤高達22.09億元,但剔除出售天江藥業的投資收益,扣非後凈利潤僅為8.17億元,與上一年同期相比降幅6.38%。這是上海家化11年來凈利潤首次下滑,因為這一業績,以謝文堅為首的管理層股權激勵當年未能兌現,但從年報披露來看,當年上海家化關鍵管理人員薪酬從上一年的994.28萬元增長至1686.68 萬元,漲幅達69.63%。

在此之後,上海家化業績下滑並未剎車。2016年前三季度其實現營業收入42.87億元,同比下降7.14%;凈利潤4.33億元,同比大降45.17%。同時,上海家化還預計,2016年度的凈利將的降幅將在80%—90%。

從最新的報表中可見更多讓市場擔憂的數據,例如,前三季度銷售費用增加4.7%至38.7%,管理費用增加1.8%至10.5%,。此外,收賬款較年初增加0.56億元至8.18億元,存貨也較年初增加0.06億至6.83億元。

“2016年難堪的業績,將成為謝文堅離任後留給張東方第一個要應付的問題。”上海一私募高管對本報分析認為,謝文堅領導的職業經理人團隊或應為上海家化如今的困局承擔諸多責任,其上任之初許諾的“五年計劃”目前看已無法實現。

在入主之初,謝文堅團隊曾為上海家化制定到2018年實現120億元銷售規模的總目標。對比行業數據來看,5年實現120億元,這意味著,上海家化每年的複合增長率要達到23%,幾乎超過整個市場增長率一倍。

和業績一起下滑的還有上海家化的股價。即使在任掌門上任的第一個周一,上海家化的股價也表現欠佳,28日收跌28.33元/股,對應市值約190億元,相應去年6月360億元的市值,縮水近一半。

指針撥回到2011年12月31日,平安正式以51.09億元的金額實現了對上海家化集團的全資收購,獲得上海家化27.72%的股權。而2011年最後一個交易日,上海家化的股價為28.11元/股,也就是說,再跌下去,平安最初的籌碼或進入浮虧。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1月,平安曾試圖通過平安信托旗下太富祥爾基金以邀約收購的方式,使持股比例上升至58.87%,以實現對上海家化的絕對控股。但原本計劃以40元/股邀約不超過2.09億股,最終僅成交1022.66萬股,占比上海家化總股本1.52%。彼時,上海家化的股價持續徘徊在40元左右。由此看,平安的這部分籌碼目前已浮虧近三成。

“之前平安與葛文耀的內鬥已經讓家化元氣大傷,謝文堅在任三年也未讓公司回複元氣,接下里想要迎頭趕上是有困難的。”在上述私募高管看來,對於新掌門人張東方而言,接下來在上海家化的路或“並不好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1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