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須先審批 反壟斷法恐阻收購

2008-09-04 AppleDaily

可口可樂天價收購滙源果汁(1886),獲小股東通過不難,最怕有人要做程咬金,以中國8月1日實施的《反壟斷法》阻撓有關交易。交易通告亦特別提到,交易完成的先決條件是要取得任何政府或監管機構同意或批准,包括反壟斷審批。

中國上月正式實施《反壟斷法》,即有維權律師董正偉建議當局對全球電腦軟件業一哥微軟進行反壟斷調查,指微軟憑70%市場佔有率壟斷產品價格,中國商務部亦已經受理。

觀 乎滙源在中國的果汁市場佔有率達40%,可口可樂又是全球化飲料公司,除了汽水,近年在中國推出非汽水飲料包括果粒橙。市場就擔心,有人利用《反壟斷法》 反對可口可樂收購滙源。若當局一旦受理,審理案件需時,過程可能長達數年,這將為交易增添不明朗因素。市場人士亦指出,這亦解釋為何滙源股價昨日最多見 11.28元,與收購價相差近1元,亦沒有投資者套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

澳延期90天审批中铝注资力拓交易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16/110122147.html


中铝认为延长审批时限在“预期之中”,将继续配合澳洲政府的审批

    【《
财经网》专稿/记者 严江宁】对于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向澳大利亚第二大矿业公司力拓(Rio Tinto)注资的申请,澳方将延期90天公布其审批结果。
    澳大利亚财政部3月16日对中铝注资力拓的交易作出一项临时决定(interim orders),将延期90天后公布是否批准其投资的申请。澳大利亚政府在一则政府公报(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Gazette)中披露了上述决定。
    中铝2月12日宣布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包括通过认购可转债以及在铁矿石、铜和铝资产层面与力拓成立合资公司。交易完成后,中铝可能持有的力拓股份最多上升到18%,并向力拓董事会派出两名董事。
    交易宣布的第二天,即2月13日,中铝就向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核委员会(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Board,下称FIRB)提交了交易申请。2月17日,中铝的代表团向FIRB官员进行了说明。
    澳大利亚的《投资并购法》(Foreign Acquisitions and Takeovers Act 1975)第25条规定,在投资申请递交的30日后会公布是否予以批准。30天后,如果财长认为尚不能作出决定,可将审批时限进一步延长90天。在90天 的延长期内,交易将不能被推进。
    对此,中铝内部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澳洲政府的这一决定是在“预期之中”的。“由于这一交易规模巨大,而力拓又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矿业资产之一,所以在最初对交易进行准备时,我们就预计到澳大利亚政府不会在30天内作出决定。”
    上述人士称,对于延期审批,“中铝会一如既往地配合澳大利亚政府的审批工作”。
    澳方宣布将延期公布对中铝交易审批的当天,澳大利亚基金投资公司(Australian Foundation Investment Co)执行董事Ross Barke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该笔交易的担忧。他说,“中铝并不是一家商业企业,它被主权国家所有,而且既是力拓的竞争者也是消费者”。澳大利亚 基金投资公司是力拓在澳大利亚的第四大股东。
    3月1日,中铝总经理熊维平选择澳大利亚作为上任以来的首个“
海外之旅”,就是为了消除市场上对中铝的不信任感。3月2日,熊维平特地飞赴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与负责审批交易的澳大利亚FIRB官员和其他部分政府官员见面。
“在我们主动澄清了很多问题后,澳大利亚方面对中铝注资力拓这一问题的理解大为改善。”随同熊维平前往澳大利亚的一位中铝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6

港交所将加强审批介绍上市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224/20091224053603486.html


      11月,亚洲果业(00073,HK)以介绍形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却因信息披露问题而引发错价风波。

        12月21日,港交所上市科主管狄勤思在出席立法会有关亚洲果业上市事宜的讨论会时表示将暂停介绍形式上市。不过,随后港交所发言人便对此予以澄清,称港交所并不会对介绍上市绝对叫停,仍将继续接受有关介绍形式上市的申请,但对相关审批将更为严格。

        港交所发言人指出,今后如有公司申请以介绍形式上市,公司及其保荐人必须引入一系列措施,令交易所信服有关公司股份上市后市场上会有足够的股票供应,并有充足的潜在股份卖方。

        港交所还表示,保荐人同时也有责任保持信息透明度,确保相关股份在交易所上市第一天及往后均会在公平及信息流通的市场情况下进行交易。同时,在可行情况下,应促进该股份在香港与其同时上市交易的海外市场之间能出现更有效率的套利活动。

        据了解,港交所之所以加强对介绍上市的审批,是由于近期介绍上市的两只股票——亚洲果业以及心连心化肥(01866,HK)在挂牌上市后股价均出现了异常波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58

发行审批之害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1-15/100217188.html

各方市场主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善莫大焉
简直

  A股市场从成立,长期背负两大先天性缺陷。一是法人股不流通,二是发行审批制。前一问题,伴随着市场已经并仍在承受的巨大代价,正在逐步解决,这使得第二个问题在当下显得更加突出,仅进行局部修补无济于事。

  现行发行审批制度究竟给市场造成了哪些伤害?

  首先,发行审批使监管者置身于市场供求两端的中间,使供方与需方无法通过顺畅沟通达成交易,结果是 “上市”这种在成熟市场司空见惯的企业股权挂牌交易行为,在中国成为少数幸运儿类似黄袍加身的特殊礼遇。同一家企业,经审批上市后,估值会产生10倍甚至更大飙升。

  按理说,股权流动性的提升会使企业总市值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在正常市场这一提升的幅度有限,企业有上市、也有退市。但A股市场的估值飞升,使 企业退市几无可能,因为利益的杀伤过于猛烈:就算基本面没有任何恶化,退市可能使市值缩水为上市时的5%,这不知将使几人跳楼,几人上街,并会将责任归咎 于审批主体——监管机构。

  其次,发行审批使A股失去投资价值。新上市企业价格陡升的部分,在扣除发行募集的资金和正常的市值上升部分,就是审批制的制度成本。

  在A股市场上,假设发行上市后股价不再上涨,消化这次市值暴增,需要企业四到八年的发展。请注意,这是对年均利润增速保持在30%-100%的少数企业而言!如果企业利润增长停滞甚至下滑、亏损,那么,指望利润增长对高股价形成支撑,将遥遥无期。

  因此,从新股上市开始,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就在大多数股价永远得不到利润支撑的上市公司中进行艰难选择,这就不难看出,为什么A股市场的投资者,从基金到散户,亏损是常态。

  其三,上市时的市值飞升,导致投融资环境扭曲恶化、乱象频仍。为了搭上A股上市这个举世罕见的暴富机会,投资人把目光盯在Pre-IPO阶段, 某些人把手插到上市审批环节,谋取非分利益。因为审批上市给监管机构自身带来的巨大压力,监管机构把压力分散到环保、土地、税务等各个环节,给从地方到中 央的各个上市相关部门都营造了伸手的空间。大量无力或不愿支付上市成本的企业,则无缘于A股。

  其四,发行审批制使得中国缺乏直接融资的有效配置渠道,给宏观经济造成深远伤害。这不是发行审批导致的最后一个问题,但这是最严重但最易被忽略 的问题。股票市场定价中枢脱离企业基本面,市场的运行完全听命于资金面也就是信贷政策,从而加剧了A股政策市特征,使广大投资者失去了通过证券市场获得财 产性收入的宝贵机会。

  至于发行审批导致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财富向上市公司上市前股东转移的现象,给社会财富文化造成的扭曲,影响更为深远。

  仅从以上列出的四大害处,细心的读者应已看出,问题的核心是行政权力介入市场交易这个制度根本。一言以蔽之,如果不摈弃发行审批制,中国就不存在真正的、正常的股票市场。

  在阻碍市场正常化言论中,有一种流行观点,即2010年在发行审批制之下,市场融资过万亿,如果不审批,该造成多大的融资压力?对此,我认 为,2010年市场以过万亿的现金,仅支撑了不到300家企业的新上市和100来家企业的再融资。如果放开发行审批,参考国际上“无审批”市场,发行市盈 率将在15倍左右,300多家新上市企业的总融资额将降为2010年实际数的五分之一。换言之,上市的企业数量会大增,而融资总额反而会下降。

  如是,则上市暴富消失,PE腐败消失,突击入股消失,二级市场真正恢复投资价值,监管机构可将其殚精竭虑挑选上市公司的人力物力,全部用于对虚假信息披露、欺诈、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反制,各方主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善莫大焉。这个变革,可能才是真正伟大的博弈。

  作者为投资业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95

審批教科書 左丁山


2011-2-1  AD




 

知名經濟學家王 于漸教授不再擔任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之後,專心於經濟研究工作,有時間寫文章,刊登於佢嘅個人網站(www.wangyujian.com)及《信報》。 現時潮流興用漢語拼音,棄用洋名,即使叫慣叫熟嘅朋友,亦要識趣。王教授素來叫做Richard Wong,依家個人網站就名為wangyujian,算係追上潮流,譬如俞琤就叫俞琤,不是Winnie,陳婉瑩就是Ying Chan,不是Winnie Chan。愛同仔女講英文,一定要仔女讀英文幼稚園、英文小學、英文中學嘅老友記,請注意嘞,名人逐漸棄用Peter、May、Paul、 Johnnie……中文名譯為英文,用漢語拼音更馨香。

閒話少講,王大教授係芝加哥學派傳人,與科大雷鼎鳴教授份屬校友,寫經濟文章一定得罪啲社會派、社工派、左傾文化派與自命先進派。一月廿二日王教授在《信報》發表:「制訂競爭法宜三思」,蘇錦樑副局長大概唔係幾啱聽。王教授提出一個個人實例:

「舉個實例,為確保教材質素,教科書受教育署嚴格監管,正因此,製作成本很高;由於教材呈審費時,得失難料,很少新出版社加入,來來去去只有幾家熟悉官方程序的老字號。

多年前兒子讀小學時,我有一次為他買教科書,翻到一種中文課本,講述中秋節一家大小賞月,除了月亮,竟然還看見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我可以想像,中文課本審批時,大概只攻一點中文,不及其餘。

我把這本書寄給當時的教育局局長。其後從內行人處得悉,由於審批成本高,有些出版商選用作者時削足就履。我相信若教署撤銷監管,教科書不但會較為廉宜,質素可能也較好。現在有網絡提供各種資訊,只要讓市場發揮作用,可以相信,學童很快就會有又好又負擔得來的教科書。」

 

實 際事務往往與官僚規劃管制思維相反,教育局堅決不改、不放棄批審教科書,王教授指出出版社只有幾家老字號,咁目前又唔止幾間嘅,將來幾年可能會。據書商數 字,一九九六年香港有五十八間教科書出版社,到二○○九年只剩番十七間。採用三三四新學制之後,一啲中學禁止中四學生讀七科,只准讀四加二,四科必修,兩 科選科,靚女K嘅姪女在何東女子學校就讀理科,但學校停開物理科,理科生只准修讀化學與生物。出版物理學教科書嘅出版社喺虎年真係苦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20

雀巢銀鷺併購案全程解密:為什麼賣給雀巢?為何能通過審批?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22/3NMDcyXzM4MTk3Ng.html

「銀鷺可以上市,但我們不選擇上市,選擇比我們強的同行。」從一家地處偏僻小山村的罐頭小廠,發展到年銷售收入逾50億的食品飲料集團,陳清淵最終將銀鷺毅然賣給了雀巢。

根據協議,銀鷺、雀巢將通過合資改組原銀鷺食品集團公司,改組後擁有新股東成分的銀鷺食品集團公司,雀巢方持股60%、銀鷺方持股40%,但繼續由銀鷺原經營團隊管理,並沿用「銀鷺」品牌。

2010年,銀鷺食品集團實現銷售收入53.53億元,同比增長52.54%。業績一路高歌猛進的同時,一場關於賣者與買者的博弈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今年11月17日,經過近兩年的洽談和溝通,銀鷺正式「嫁給」了雀巢。

「銀鷺的發展確實是借用外力。」在陳清淵看來,銀鷺正處於需要通過市場迅速擴張來取得地位的關鍵時期,「市場是殘酷的,不進則退,我們最後選擇了進。」

三度引資

1985年,陳清淵與哥哥陳清水以及蔡學彥等6個村民舉債集資3萬元,創辦了同安縣新圩興華罐頭廠,主要生產荔枝、龍眼、蘑菇等罐頭。1990年,為了給產品拓展外銷渠道,陳清淵引入了新加坡華僑黃福華和廈門外貿集團糧油進出口公司,共同組建廈門同茂食品罐頭有限公司。

「我常說銀鷺的第一桶金不是賺來的而是引來的。」陳清淵笑著回憶,在獲得來自合資方20萬美元後,廈門同茂不但開發生產八寶粥,還擴建新廠區,興建碳酸飲料、蛋白飲料和利樂飲料廠。

但由於食品飲料行業的門檻低,上世紀90年代市場已經出現惡性競爭的苗頭。1999年,廈門同茂再次遭遇發展瓶頸,資金出現緊張。於是,進行了第二次引資。

2000年6月,廈門同茂與台商合資成立廈門銀鷺食品有限公司,同年11月,組建了廈門銀鷺集團。「與第一次引資不一樣,經過了15年的時間,銀鷺在第二次引資的時候已經有一定的資本積累和經濟實力,接下來就是打造品牌的問題了。」陳清淵說。

此後,銀鷺進入了飛速發展期,除了先後投資建設PET無菌冷灌裝生產線以及每分鐘1000罐的八寶粥生產線以外,集團還進軍房地產、電子、裝備製造、國際貿易等行業。

在陳清淵看來,「前兩次引資是缺乏資金,而與雀巢合資則主要是因為兩個企業的文化雷同。」

事實上,銀鷺與雀巢的合作已長達六年。收購前,銀鷺一直在為雀巢公司中國市場代加工即溶咖啡。「雀巢自己沒有PET無菌冷灌裝生產線,銀鷺在這一塊無論是技術、設備甚至是成本管控方面都做得比雀巢好。」陳清淵不無自豪地說。

今 年4月,陳清淵親赴雀巢瑞士總部,就有關合資合作細節達成框架協議。當時,雀巢公司首席執行官保羅·薄凱告訴陳清淵,雀巢最大的股東是中國,「我問為什 麼?」陳清淵被告知,雀巢是完全市場化的上市公司,最大的股東是中投,佔比2.7%。這讓陳清淵多了一份放心,也多了一份信心。

博弈與談判

儘管4月已與雀巢達成最終協議,但收購仍需通過商務部的反壟斷審查。在這期間,陳清淵如坐針氈。

4 月25日,陳清淵給廈門市委、市政府發函報告合資情況,當中提到:為了實現「十二五」期間突破250億的發展目標。銀鷺計劃在近5年內新建5個生產基地, 新增年產能360萬噸,其中包括:總投資10億元的廈門年產60萬噸食品飲料新廠;投資15億元在安徽建設年產120萬噸食品飲料生產項目;投資12億元 在西南地區建設年產70萬噸食品飲料生產項目。

「以上三個項目將分別於今年、最遲明年上半年啟動建設。此外,計劃於2013年啟動東北、華北或西北年產50萬噸生產基地1-2個,預計總投資20億元。」根據計劃,未來5年,銀鷺的總投資達50億元以上。

一旦沒有通過反壟斷審查,這一系列宏大目標就難以實現,更甚者,就像可口可樂收購匯源被否後一樣,陳清淵不僅要面對如何收拾殘局的問題,甚至需要重新調整企業的發展方向。

即便收購方是雀巢這般熟悉中國遊戲規則的企業,即便銀鷺的影響力與匯源、娃哈哈等尚存一定差距,但每次涉及到「民族品牌」,大家的神經都難免變得敏感。

「合同中有約定,銀鷺所有的產品沿用銀鷺的商標,而雀巢的即溶咖啡飲料,則要放到合資公司裡面。」陳清淵透露,未來雀巢的即溶咖啡營銷隊伍將融進合資公司,銀鷺旗下將設立銀鷺事業部和雀巢事業部。

「策劃分開做,然後由總部負責,共享銷售渠道。」在陳清淵看來,「這個是合資中非常成功的談判」。

2010年,銀鷺食品集團在廈門本部實繳國家各類稅收2.48億元,同比增長34.90%。因此,將雀巢即溶咖啡飲料撥歸銀鷺,不僅兌現了當初把總部繼續留在廈門的承諾,還將增加銀鷺食品集團在廈門當地的稅收。

銀鷺在上述給廈門市委、市政府的報告中就提到,「預計『十二五』規劃的5年期間,銀鷺食品集團將累計實現營業收入800億元,累計上繳國家稅收超過50億元,其中歸屬於我市(廈門市)的稅收不低於40億元。」

合資後進退

8月底,雀巢收購銀鷺60%股權案闖關成功,陳清淵終於鬆了一口氣。

「組 織架構在合資前一年基本已經跟雀巢接軌,只是在一些市場的管理層面,比如原來的沉痾太多的,現在進行梳理,希望能夠更扁平一點。」陳清淵表示,儘管自己的 頭銜已變成「銀鷺首席執行官」,但銀鷺原管理層基本沒有變動,雀巢僅派駐了財務官等進入新銀鷺,日後也不會隨便干預銀鷺的日常經營。

11月17日,銀鷺廈門總部「年產60萬噸食品飲料新廠」正式開工,同時銀鷺還將總部遷至廈門市湖裡區五緣灣。

「十多年來,銀鷺在廈門既是生產基地又是運營中心,但合資後銀鷺將實行『總部+基地』的發展戰略。」陳清淵表示,在總部運營模式下,銀鷺食品今後將把運營和生產進行分離,總部將主要發揮統籌、規劃、決策、指揮等功能以及擔負行政、財務、研發等職能。

目 前,雀巢公司在大中華區經營著23家工廠,產品覆蓋嬰兒食品、飲用水、巧克力和糖果、咖啡、奶製品、飲料等多個領域,其中98%以上在中國銷售的產品是在 中國境內生產製造。而銀鷺的主要產品,如花生牛奶、八寶粥等屬於「中餐類飲料」,正好填補了雀巢在罐頭和復合蛋白飲料市場領域的空白。

而對於銀鷺目前與雀巢重複的產品,例如純淨水等,雀巢大中華區總裁狄可表示,暫時無縮減的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67

兩級審批制:揭秘肯德基選址的秘密

http://www.chuangyeji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57&id=5822

 肯德基作為全球快餐連鎖企業巨頭,對選址是非常重視的。選址決策一般是兩級審批制,通過兩個委員會的同意,一個是地方公司,另一個是總部。其選址成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是肯德基的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通常肯德基選址按以下幾步驟進行:

  一、商圈的劃分與選擇。

  1、劃分商圈。肯德基計劃進入某城市,就先通過有關部門或專業調查公司收集這個地區的資料。把資料收集齊了,才開始規劃商圈。商圈規劃採取的是記分的 方法,例如,這個地區有一個大型商場,商場營業額在1000萬元算一分,5000萬元算5分,有一條公交線路加多少分,有一條地鐵線路加多少分。這些分值 標準是多年平均下來的一個較準確經驗值。通過打分把商圈分成好幾大類,以北京為例,有市級商業型、區級商業型、定點消費型,還有社區型、社、商務兩用型、 旅遊型等等。

  2、選擇商圈。即確定目前重點在哪個商圈開店,主要目標是哪些。在商圈選擇的標準上,一方面要考慮餐館自身的市場定位;另一方面要考慮商圈的穩定度和 成熟度。餐館的市場定位不同,吸引的顧客群不一樣,商圈的選擇也就不同。例如馬蘭拉麵和肯德基的市場定位不同,顧客群不一樣,是兩個「相交」的圓,有人吃 肯德基也吃馬蘭拉麵。而肯德基與麥當勞市場定位相似,顧客群基本上重合,所以在商圈選擇方面也是一樣的。可以看到,有些地方同一條街的兩邊,一邊是麥當勞 另一邊是肯德基。

  二、聚客點的測算與選擇。

  1、要確定這個商圈內,最主要的聚客點在哪。例如,北京西單是很成熟的商圈,但不可能西單任何位置都是聚客點。肯德基開店的原則是:努力爭取在最聚客 的地方和其附近開店。過去古語說「一步差三市」。這跟人流活動的線路有關,可能有人走到這,該拐彎,則這個地方就是客人到不了的地方,生意就差很多。這些 在選址時都要考慮進去。人流動線是怎麼樣的,在這個區域裡,人從地鐵出來後是往哪個方向走等等。這些都派人去掐表,去測量,有一套完整的數據之後才能據此 確定地址。肯德基選址人員將採集來的人流數據輸入專用的計算機軟件,就可以測算出,在此地投資額不能超過多少,超過多少這家店就不能開。

  2、選址時一定要考慮人流的主要動線會不會被競爭對手截住。人流是有一個主要動線的,如果競爭對手的聚客點比肯德基選址更好的情況下那就有影響。如果是兩個一樣,就無所謂。

  3、聚客點選擇影響商圈選擇。聚客點的選擇也影響到商圈的選擇。因為一個商圈有沒有主要聚客點是這個商圈成熟度的重要標誌。為了規劃好商圈,肯德基開 發部門投入了巨大的努力。以北京肯德基公司而言,其開發部人員常年跑遍北京各個角落,對這個每年建築和道路變化極大,當地人都易迷路的地方瞭如指掌。在北 京,肯德基已經根據自己的調查劃分出的商圈,成功開出了56家餐廳。

  有了店址的評估標準,快餐連鎖企業就可以開發出一套店址的評估工具,它主要由下面幾個表格組成:租賃條件表、商圈及競爭條件表、現場情況表、綜合評估表。它們就成為了進行連鎖經營店址評估的標準化管理工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41

也算巨獻-A股IPO審批制度改革時間點和影響分析 takeout

http://space.wolun.com.cn/2589/blog/41319.html

 近來很多人在探討A股IPO是否需要審批。下到@簡直 @學經濟家 上到郭樹清都在探討這問題。


我無意過於深入參與探討行不行的問題。我想略微探討下IPO不審批的時間點和其後對市場的影響。
這裡不探討是否需要審核,文章假設的IPO不審批將是一個趨勢,類似05年的股權分置和早期的認購證改革。所有其後的思考和探討都是基於這個趨勢。假設不認同這個趨勢請不必閱讀一下文字。

這裡分兩部分探討
1.假設不審批或者假設在審批制度上放鬆管制會在什麼時間點上?

2.如果放鬆後對那些公司是利多對那些公司利空


1.假設不審批或者假設在審批制度上放鬆管制會在什麼時間點上?
(以下文字很多基於記憶時間可能差錯就不一一google請見諒大致邏輯不會錯)

探討時間點我們不得不回顧一下中國近20年證券史上每次變革的歷程,這裡推薦@學經濟家 的文章。他的倒逼邏輯我是非常認同。話說中國近20年證券史就是一部股價見底倒逼體制進步的歷程。從老八股開始到05年的股權分置。每次矛盾的焦點經歷若干年都會被小小的推動。如果用倒序描述
05年股權分置
市值配售
327
配售
深圳認購證
認購證
老八股
應該還有一些我就不一一詳述。這一切都是驗證@學經濟家 說的倒逼機制。

從最近的05年股權分置改革看,矛盾到最高點應該04年的國有股減持和德隆案。然後經過一年的輿論準備最後開弓沒有回頭箭。
但是這時候也有一個時代背景即2003年的所謂「胡溫新政」開始

換句話說按照歷史看需要1年的輿論準備+政策背景

那麼現在的所謂發審改革無論大改小改大約不會在2012年實施。

可預見的最早日子會是2013年年初。大局初定,然後新官上任三把火。現在沒人會為發審改革拍板的,畢竟這個時刻老大門的心思肯定不在這些小事上。沒人拍板我是不相信會有重大變動,一切按部就班多多探討方案才是正道。大家對於發審改革的短期幻想可以放一下。

2.如果放鬆後對那些公司是利多對那些公司利空

放鬆管制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就是無限供應。

於是很簡單可以推導出原來以來管制的所有公司都會減值。
1.殼公司價值減小
2.PE Pre-IPO公司價值減小(原來通過突擊入股用上市審核權RS的玩法會玩完)
3.因為管制導致的高P/E為特徵的中國特色會降低,早前的矛盾是過剩的國內資金和有限的投資標的之間的(這裡不探討外匯管制)因為這個矛盾導致A股P/E偏高。

那麼會對什麼公司有利呢?

1.被逼遠走海外的中概,這裡公司特徵是A.IT/互聯網 B.外資的VC/PE參股 C.虧本上市.這些公司都有願望和衝動回歸A股。簡單的例子是台灣大部分電子企業都是本土上市極少遠走美國。

2.民營中小企業。原本有機會上市因為上市管制而無法上市。無法利用資本市場的溢價。

3.證券公司。這樣大規模的供應一定會導致交易活躍。這和05年中信漲20倍差不多意思。

綜上所述 二個重要結論1.2013年年初才會有改革實施可能性。2.買入中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90

審批阻新人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20528/16373335
資深教育記者來電講教科書,佢話每年暑假都係報導消委會指責教科書價格、教育局批評書商壟斷,已經有十幾年,甚感厭倦。講得耐,寫得多,佢發覺書商數目日漸減少,舊人愈來愈少,不見新人入行,於是知道呢行唔係咁易食茶飯,起碼組織團隊寫書,送往教育局審批呢樣嘢,已經令不少人卻步,因為計唔掂數,萬一唔批,便血本無歸,風險極大。如此審批制度,當然有利舊人,有利背景雄厚、資本充足嘅書商,愈舊愈大愈着數。資深記者經多年採訪而了解嘅道理,大富翁施永青一早就識,所以佢從來唔大力反對政府加強監管地產代理政策,佢嘅金句就係:「監管愈多,中原愈壯大。」唔信?以前代理多到數唔晒,大廈看更都可以叫熟人睇樓,自從有咗地產代理考試及發牌制度,地產代理監管局監控代理,可隨時檢控違規代理之後,代理公司逐漸為兩大集團控制,就係中原利嘉閣與美聯香港置業,連到中原創辦人王文彥自己出去搞長安地產、怡居地產,都冇乜氣勢,叫做有幾間舖而已。
監管愈多,市場參與者愈少,此乃不易道理,不過官僚稱之為市場扭曲,市場壟斷,殊不知官僚自己就係市場壟斷之源,官員隻手負責扭曲市場,其中道理好簡單啫,監管規矩愈來愈多,大大推高交易費用,中小企難以應付,賺唔到錢,咪索性離場,俾大企業玩晒囉,好似地產代理業咁,剩番中原美聯兩大集團,試問競爭法於佢地有何傷害?
教育局干預書價多年不果,又話引入電子書,首先撥款五千萬元引誘 NGO開發電子書,但以配對方式進行, NGO要有四百萬先至可以向政府申請四百萬,合共八百萬元用嚟開發電子書,他日賣電子書要以限定價格發售,賺錢毫無把握,如果你係 NGO董事,你制唔制?據左丁山所知,一間機構嘅管理人員已拒絕邀請。「電子學習聯盟」呢個專業團體發現,逾七成五學校無 WiFi上網,只得17%學生一人一電腦,55%學校電腦已安裝超過五年, out晒咯,點搞電子書教學呀?點解教育局唔撥款改善學校電腦設施?唉,已經要撥五億三千萬去搞國民教育,孫公搵到五千萬搞電子書,已算政府俾面佢老人家㗎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6

廢除 IPO 審批應克服恐懼症

 
2013-02-25  NCW
 
 

 

作者 劉勝軍

IPO審批制的危害大致可以羅列如下:1.扭曲了IPO供求關係,導致市盈率長期處於高位的堰塞湖,破壞了證券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2.高市盈率創造了巨大套利空間,也刺激了上市公司造假衝動;3.IPO審批制把上市融資變成了少數人的特權,成為腐敗的溫床;4.證監會把審批作為主業,導致監管職能嚴重邊緣化,可謂本末倒置。

從IPO審批制到註冊制的轉變,需要面對一個阻力、一個恐懼。所謂阻力,當然是指既得利益集團。所謂恐懼,即所謂“審批之下還這麼多公司造假,如果不審批豈非更亂?”這種論調其實在邏輯上是講不通的:1.審批制導致IPO供求關係扭曲,進而創造了造假激勵,因此審批制不是解決問題 的方法,而是問題的製造者;2.證監會在審批制下,既無能力也無動力去識別造假者。回顧中國證券市場歷史,造假者被識破的情況主要包括:自我暴露、媒體發掘、公泷舉報。

而靠證監會發審委識別造假,是幾乎不可能的任務;3.在審批制下,尋租的巨大誘惑,使得審批制往往成為造假者的保護傘和遮羞布;4.註冊制,並非縱容造假者。只要信息披露充分,保障媒體的報道權利,鼓勵公泷舉報,相信那些造假者將無處遁形。這才是打擊造假的正途。5.廢除審批制,證監會才能回歸其監管主業,嚴懲那些造假者,通過強大的震懾作用嚇阻造假者。中國股市的問題看似複雜,其實簡單,只要八個字就可以使中國股市獲得新生:放棄審批、嚴厲監管。

這樣的改革,當然會有陣痛。放棄審批制,上市企業數量增加,短期內股市下跌在所難免。但是要記住兩點:第一,這種下跌只是回歸合理價值而已。第二,只有供求關係合理化,中國股市才能逐漸擺脫低水平重複,走上價值創造的正軌。因此,放棄審批制,短期利空,長則利好。

劉勝軍為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財新網專欄作家,本文有刪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