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達沙替尼的問題 寒武紀

http://xueqiu.com/1727644726/30410567
轉一篇疑夕的文章,比較完整的解釋了達沙替尼的問題,和我以前零零散散說過的那些是一致的,這篇相當完整,至今還不明白雙鷺為啥跌的可以仔細看看,別一路抄底抄在山腰上了。當然,有些人死活無法明白國內一些企業手裡的專利,實際上是一文不值的,可能被雙鷺的董秘洗腦成功了。最近一直在雪球上看到有說什麼雙鷺研發強,銷售強,超越恆瑞只是時間問題之類的怪論,不客氣的說,雙鷺的水平,在中國的化藥企業里根本排不上號。

答網友關於正大天晴、雙鷺藥業達沙替尼仿製藥的相關問題 (2014-07-24 22:04:09)轉載▼


1. 達沙替尼的專利問題

原研廠家在中國申請了四個達沙替尼相關專利,即CN1989969、CN1348370、CN1764454、CN1980909,前三個專利目前都沒有權利,最後一個有授權即我們常說的晶型專利。CN1980909提供了多種晶型的製備方法,包括一水合物、丁醇合物、純形式N-6、純形式T1H1-7,權利聲明只要求保護一水合物,也就是原研藥所用晶型。雙鷺藥業(南京卡文迪許)自己研發了達沙替尼兩種晶型,並申請專利CN101891738進行保護。

2. 正大天晴侵權嗎?

正大天晴的達沙替尼是無水物,可能是直接用CN1980909中的方法製備,也可能是用自己的方法製備的,這要看它的工藝資料(企業秘密)才知道。但無論如何都不夠成侵權,因為原研晶型專利只要求保護一水合物,其他的都沒有寫進權利聲明。權利聲明範圍越小,專利往往越容易授權,原研廠家只報護它用到的晶型,沒有保護太多晶型來阻礙仿製藥的進入。

3. 晶型對藥物療效的影響有多大?

晶型對藥物療效是有影響的,原理如下:晶型影響藥物的穩定性、水溶性和溶出度,溶出度影響藥物的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影響療效,如果兩種晶型生物利用度參數相似,可以認定不影響療效。晶型影響藥物穩定性及整個質量控制,如果廠家能夠證明藥物質量可控,則新晶型可接受。FDA/CFDA不認為晶型對藥物有效性、安全性的影響達到必須通過大規模臨床試驗消除的程度,因此沒有設立改晶型的單獨註冊通道。

3. 正大天晴的產品劣於原研嗎?

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一般情況下仿製藥是比不上原研的,特別是在中國這種國情下。正大天晴採用無水物,而原研廠家沒有保護這種形式,很大可能是某一方面比不上一水合物,但不一定是生物利用度不好,也有可能是工藝成本較高,比如需要高溫除水。CFDA認為正大天晴研發的達沙替尼穩定性好,質量及臨床療效與國外上市的製劑一致,這是官方認定正大天晴的產品合格。雙鷺藥業如果公開宣傳正大天晴的產品劣於原研,正大天晴可以以造謠誹謗起訴。

4. 雙鷺藥業的產品優於原研嗎?

雙鷺藥業雖然也是一水合物,但此一水合物非原研的一水合物,否則也不能拿到專利權,雙方優劣五五開。問題是根據現在的藥品註冊程序,仿製藥相比於原研藥只有劣於、不劣於兩種選擇,如果要證明仿製藥優於原研藥,那不是單純比生物利用度能證明的,必須做隨機雙盲對照試驗,全面對比仿製藥與原研藥的安全性、有效性。我沒見過哪個藥單純靠改晶型就能顯著提升有效性、安全性,也不認為雙鷺會花大力氣去冒險,證明自己的比原研的好。在CFDA沒有認可的情況下,雙鷺藥業不能公開宣稱自己的產品優於原研,現在投資人應該考慮的是雙鷺的達沙替尼是否劣於原研,考慮其他的有些不著邊際。至於患者是否能感受到好晶型帶來的優勢,那簡直比登天還難,再說他們也沒有生命去把各廠家的藥都試一遍。

5. 雙鷺藥業有專利是否意味有優勢?

專利授權意味著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有顯著進步,但這裡的「進步」是紙面上的,而不意味著在療效上有實質進步,我沒見過哪個專利因為無顯著進步被訴無效。能夠認證藥物有進步的只有藥監部門,但藥物不可能等FDA或CFDA批准了才申請專利,因此在專利局眼裡新的東西一般是有進步的,畢竟以前沒做出來。我國專利藥是有定價優勢的,但有專利不一定就按專利藥定價,比如你把藥品包裝盒申請專利,或者搞個新的藥品生產工藝,這些都是很容易的,想通過這種辦法賣高價卻是很難。雙鷺沒有能力證明自己的達沙替尼優於原研,也就沒有證明自己的達沙替尼優於正大天晴的,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專利就是一張廢紙。

6. 雙鷺藥業和正大天晴誰是首仿?

首仿是指國內廠家上市的第一個非原研藥,後面的仿製藥都要參考它的價格定價,而且必須比它低,很明顯正大天晴是首仿,而且它定出的價格已經出來了。首仿本來與註冊分類的3+3和3+6無關(與註冊分類中的新藥、仿製藥無關),需要說明的是,正大天晴拿到文號靠的是CXHS1200205- CXHS1200208四個受理號,與雙鷺藥業一樣,都是按3+3程序走的。正大天晴是2012年9月申報,到2013年拿到CFDA批准文號,整整耗時一年,雙鷺是2014年4月申報,至少是明年才能批下來,況且現在市面上已經有達沙替尼仿製藥了,CDE也不會太著急審評第二個,雙鷺老老實實排隊吧。

7. 正大天晴定價太低嗎?

正大天晴的達沙替尼定價只有原研的1/8,50 mg的70元/片,20 mg的35元/片,說這個價格低的家裡肯定沒有CML患者。我一直認為仿製藥應當回歸成本價,但由於達沙替尼原研價高、患者少,加上正大天晴是首仿,這個價格還不算太高。正大天晴沒有把價格定太高,原因大概有三點:(1)我國患者普遍沒錢,定到原研的1/2也沒幾個人用得起,最終只能不用或者去地下市場,真正有錢的肯定也不在乎原研貴那麼一點;(2)我國醫保不給天價藥報銷,價格10000元/月的仿製藥想進醫保?你是美國來的吧;(3)價格低有利於市場推廣,CML是個慢性病,患者如果認準了一個牌子一般不換,正大天晴正好有先發優勢。

8. 雙鷺藥業輸在哪裡?

正大天晴與雙鷺藥業的PK中,可以說雙鷺藥業完敗,現在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正大天晴的產品進入各個省市銷售,而自己的還在CDE排隊。兩個廠家幾乎同時申報臨床,同樣都是異於原研的晶型,但最終的產出卻相差了兩年,雙鷺應當深刻反思自己為什麼做得那麼慢?(個人猜測原因,一種可能是研發效率不高,另一種可能是雙鷺的一水合物本身就不如原研的。)雙鷺確實是有想法的,申報晶型專利無非是要吃獨食,但不應該輕視對手的研發能力,你能解決晶型問題,別人也可能會解決。該快的就應該全力去做,對於仿製藥而言,搶先機比吃獨食更加重要,雙鷺以為有專利就萬事無憂,結果馬失前蹄。不少人說正大天晴仿製的伊馬替尼、達沙替尼這不好、那不好,屬於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對於普通癌症患者而言,能早日用上仿製藥,能早日拿醫保報銷,那就是天大的好事了,做得好但吃不到有毛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15

AI新物種,存活or滅絕?戈壁創投徐晨:我們正處於人工智能“寒武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20/165232.shtml

AI新物種,存活or滅絕?戈壁創投徐晨:我們正處於人工智能“寒武紀”
黑智 黑智

AI新物種,存活or滅絕?戈壁創投徐晨:我們正處於人工智能“寒武紀”

新物種的大量爆發,以及之後很多種類生物被自然淘汰,AI正如此。

2017年9月19日,戈壁創投和機器之心舉辦了主題為“爆破”的Gobi AI論壇,在論壇上,戈壁創投管理合夥人徐晨進行了演講,就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現狀和投資風向進行了闡述。會後,戈壁創投管理合夥人徐晨也接受了黑智的采訪。

從AlphaGo在國內掀起了關註人工智能的高潮起,人工智能創投領域的熱度持續至今。而在徐晨看來,AI發展還處於早期,而這個領域對於VC的吸引力,不在於其中出現了多少“酷炫”的公司,而是,它帶來的一個時代的改變——一個新興平臺的出現,帶來了大量從前沒有的“新物種”的爆發。這種前所未有的新生時代,被他類比為地球歷史上生物大爆發的“寒武紀”。而這個新的“寒武紀”,也將帶來商業模式和產業結構的改變,誕生更多的商業機會。

而AI領域的創投趨勢,也正從之前的算法等底層技術,向數據和場景應用改變。而徐晨認為,現在比起以前來,更大的變化在於,更多的人不是單純“創造場景”,而是去“創造需求”。

以下為徐晨的觀點總結,經黑智編輯整理:

AI的“寒武紀”時代

 

寒武紀

 

AI雖然紅火了好幾年,但從現在實際看到的發展和應用情況來看,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而且,AI並不是“單獨存在”的,它會和我們現有的場景結合,改變和提升更多現有的行業,產生更多的商業機會。

對於VC而言,類似AI這種每一個新興行業的出現,都會帶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每一個新興的平臺出現,就會伴隨大量的“新物種”爆發。就像地質年代里的寒武紀,在那段特殊時期,物種豐富性增加到難以想象的地步。

當你進入一個所謂的創業和新科技行業,你會發現,每次在時機成熟、到達一定的爆發點的時候,就會出現相當多新的公司,但讓我們興奮的並不是這些公司有多“炫酷”,而是在於,這個階段能創造出盡可能多的新條件和新物種、創造出更多的新機會。

我們把會議的主題定為“爆破”,因為我們也認為,AI並沒有在規劃中的爆發期,你會在突然間發現,大量新的模式和公司就這樣產生了。和寒武紀時代一樣,當那個節點來到,生物界就發生了從簡單物種到本質性物種的改變。

有很多事情,並沒有明確的演進路徑,它就是爆發。比如O2O平臺業務,它並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只是信息流重組,而AI完全不同,它就是新的物種,帶來結構化的變化。當然,這也需要有很大的平臺才有爆發的潛質。而結構性的變化,會讓它在3-5年內,發生巨大的改變。

我們觀察寒武紀時代也會發現,其中大部分物種,也在之後的時間里被自然所淘汰。人工智能也是一樣,在創造出新機會之後,我們會看到,在5-10年的時間里,不符合行業的發展規律的很多現在存在的業務模式、或者新技術,將會淡出市場。因此,在這個時間節點,找到如何“存活”下去的方法,這是創業公司所面臨的挑戰

AI是“創世紀”

多數人認為,AI的到來如同《啟示錄》一般,會破壞和取代現在的時代,建立新的社會秩序。而我覺得AI更像《創世紀》,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產生新的能量的過程。

1

(國外對整個AI生態系統進行的分析圖)這個圖告訴我們AI現在主要作用是增加商業價值、減少不確定性,並不是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取代很多現有的技術和產品。

2

(AI行業熱力圖)從這個圖可以看出,最容易被相關機構、創業者關註的是高毛利、有大量數據沈積、人工被取代可能性巨大的行業,如健康、BI方面。

攻殼

很多人,比如馬斯克,會覺得,AI會把人類單向推向所謂的下行弧線當中。但我在這里推薦一個電影《INNOCENCE:攻殼機動隊》,它就很好的探討了人和機器的關系:AI起初就像一個小孩,它一無所知;受到什麽樣的訓練方式,它就按照什麽樣的方向發展,AI本身的結果取決於訓練。

伊索寓言里背著鹽的驢子偶然跌進了河里,發現這樣會讓背上的負擔減輕,於是日日為之;但是當有一天它背著棉花過河時也故技重施,就再也沒有起來。對於從事AI領域的人來說,現在AI處於快速成長的階段,很多人喜歡拿別的行業的經驗經驗,應用於自己現在做的事情。

但是,AI帶給我們的是全新的機會,它意味著不同的商業可能。它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就是它可能創造出和以前不一樣的商業邏輯,來應用於業務。如果沒有對所做的業務有深入、細分的了解,一味沿用舊方法,下場很有可能就是“背著鹽的驢”。

AI需要更多耐心

徐晨

電力從1870年出現到1910年才廣泛地被使用,期間花費了40年,才真正走向歷史舞臺的主流。要歷經如此漫長的過程,正因改變使用者的原始習慣難度很大。AI在這個時間點出現也是一樣,雖被大多數人看好,被認定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但是它的成熟期遠遠要比我們想象的慢得多。

在AI大道上,仿佛早上在北京三環路上開車。整條路況擁堵且緩慢,原因有很多:來自車本身機器老化,來自於客戶對技術的認知程度。在這條賽道上,不管是開蘭博基尼還是保時捷,都不能開出多快速度。但如果開特斯拉,昨晚沒充電的話,可能就要擔心能不能開到四環路以下。

在這條路上,要從優先級考慮燃料的量和節省情況,這要遠遠大於效率和速度,而不能像多數人一樣,只管開足馬力就以為能殺出一條路來。對於AI創業者而言,在這個節點,是否能靜下心來思考,如何能在長而不穩定的時間里,合理地使用能量和客戶資源,以有效的方式來使用這一切才是關鍵。

AI創業,從算法到場景

人工智能創業,經過數年時間的磨練,已相對成熟。從之前一波創業者主要以算法切入,到現在更多地以數據和應用場景為主。而現在比起以前來,更大的變化在於,更多的人學會了,不是單純創造一個場景,而是要去創造一個需求,以這樣的目的切入。

在過去兩年里,AI還是全新的行業,很多人抱著做算法、做基礎的想法來創業。但在更多的巨頭進入之後,他們意識到,基礎設施的投入時間長、資源消耗大,很多人開始尋找不同的節點,做細分領域。特別從去年開始,有數個行業取得了較大突破。

一個是教育。有很多公司成功地把人工數據和原有的數字資源結合,和機器結合,同時產生收益。

對教育而言,更大的場景不是應試性教育,而是人格和性格培養。在這個領域里,資源相對缺乏,而大眾的需求正要被挖掘,這對中小公司來說,是個很好的切入機會。例如說,在美國已經有很多針對兒童閱讀障礙和自閉癥等治療的產品,可以記錄兒童的行為和交互數據,並進行定向分析。

第二個是工業物聯網和工業4.0場景。這個行業本身具有產生數據的特點,但一直沒有太多的人去做收集和分析。如果有人能夠切入行業,把更多的數據累計起來,把算法和更多的企業結合起來,會有可能形成新的品牌。

另一個則是今年大熱的Fintech金融科技。有些領域政策方面的風險雖長期存在,但是同時我們也能看到,其中機遇也是挑戰。

在這些領域,AI切入的思維邏輯,實際上和大數據有些類似。在沒有廣義數據存在的情況下,或者缺乏結構化數據情況下,可以從數據的流量入口,或者從數據本身的清洗來做切入,先占據資源。在這些數據豐富的細分行業內,也很少有所謂的大型企業的壟斷,可以做大的算法或者場景化解決方案。

切入越簡單的業務,包括做中間的所謂流程處理,可能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門檻相對較低,長期維持高毛利可能性也比較小。你會發現,今年很多公司業務收入還不錯,但是它們本身的核心競爭力並不是算法或技術本身,更多的是基於所謂的銷售能力,或者針對不同的企業客戶定制方案的能力。但是這個這個業務維度和AI創業本身是錯位的。這一點也是值得大家考慮的。現在看起來火熱或者很好的東西,可能並不是中小創業者切入的最優點。

戈壁創投主要關註的垂直行業領域,除了前面提到的健康、金融,其次更主要的,我們還是會從用戶本身使用場景來看行業。AI本身來說,擁有大量用戶的使用場景,一個是和“車”相關的;其次,出行領域;第三,家庭;第四則是辦公環境。在這幾個領域內,我們最近在看的幾家公司,有基於大的物聯網,還有環境感知等。

其中讓我覺得比較興奮的是,大的辦公場景一直是被忽略的對象。多數人是把企業看成一個客戶,從來沒有把企業內部看成是所謂的場景。最近,很多人已經慢慢開始意識到,商業主體本身來說也是一個消費的終端,對AI更是這樣。很大程度上,你服務企業客戶本身可以為你產生收入,而其實它內部產生的需求量更大。

其次,在“車”這個領域來講,這幾年是爆發點,包括像無人駕駛,人車交互,都創造了非常多的場景。但在這塊,中國和美國還有非常大的技術性的差異。交互和識別領域中美的技術發展路徑差別非常大。從中國下一步無人駕駛大的發展路徑來看,因為中國基礎設施的情況和美國差異非常大,不管是交通路況也好,駕駛習慣也好,還有包括整體城市的狀況也好,中國都有非常多的機會。

AI“泡沫”並不重要

在AI領域里,有關於“泡沫”的說法,以及投資熱度也帶來了部分公司的高估值。但我認為,AI的“投資熱”其實對市場影響是很小的。

技術類領域和零售行業不同,即使再補貼,用戶也不會因為這個來使用,他們對價格敏感性其實並不高。但是,對於資本而言,仍然是願意對其投入的。對於AI的長期發展,業內多數人的共識是,在5-10年內,AI將面臨井噴的機會。而從以前科技領域領先型公司的發展周期來看,無論是Facebook,還是Google,都是高估值公司。這是一個巨大的賭註,很多人願意去下註在這個領域,產生新的巨頭的機會。

技術類投資,不管這項技術最終是否成功,都會給市場帶來正向的教育。這是市場走向成熟的必然過程。而且,AI的“泡沫”對市場實際上影響並不大,它是技術的變革,而對商業終端不會帶來大的影響。它的投入影響是有邊界的。而在AI公司內部,盡管有人說它們投入成本高、燒錢,但在這個階段,做這個投入並不是浪費。正因為反複試錯,才使得產品走向成熟期,讓更多人看到其中存在的機會。

而大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在現在的AI投資中,大公司的可投入的資金更多,它在數據、場景等方面擁有的資源也更多,如果它選擇封閉心態,對市場將產生負面的影響。但現在,部分大公司的觀念也走向開放。至少在現在,AI的整體發展是有利於市場、有利於創業者的。

目前多數AI公司業務還是以2B為主。因為目前看起來,還是技術為主的公司,跑的比平臺更快;或者說,多數技術類公司,還沒有辦法利用平臺做更多的商業應用。多數企業采用的,還是以服務企業客戶為主的方式。而C端業務,更多要到大平臺出現以後。這和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演進的路徑差不多。當競爭到達一定程度以後,2C的業務會發展得更快,更多的企業處於商業模式創新期,包括對於客戶的抓取性,可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對用戶的感知上。同時,很多企業可能會成為真正意義上B2B2C的合作商。AI行業到了後期,也會能夠在更廣泛意義上服務用戶。

已經有一部分勇敢的公司開始做SaaS類的服務。SaaS目前看挑戰非常大,做第一個搭建業務平臺的,或者把數據對第三方開放,都有比較大的難度。但是從人工智能長期發展來看,我覺得基於所謂平臺的服務、SaaS的服務,應該是主流的趨勢。哪怕企業現在需求是封閉的,但多數企業,最終都會選擇SaaS的方式。

因為只有這樣,才會真正意義上給AI帶來更廣義的優勢,形成來自於整個行業、各個不同公司的更大的數據池,同時對這個行業和你的業務產生影響。

談到中美的科技創業領域的對比,很多人說美國AI人才的儲備比中國大很多,但從人才質量而言,兩國的中間差異越來越小;其次,從企業客戶采用新技術意願來看,國內比國外更強,在大的政府型采購的方向上,中國比美國政府更加勇敢,從這一點來看,中國某種程度來說,在為AI創造更大的市場。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現在從底層技術來看,很多企業已經采取多種技術做融合性的開發,很多國外企業也在中國做了很多業務,在技術上,國家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

黑智簽名檔

 

戈壁創投 徐晨 人工智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634

寒武紀發布雲端AI芯片,進軍服務器市場

智能芯片設計公司寒武紀科技(下稱“寒武紀” )正式進軍服務器市場。

寒武紀5月3日在上海發布了Cambricon MLU100雲端智能芯片和板卡產品、寒武紀1M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並將於近期向客戶提供這款產品。

寒武紀雲端AI芯片的合作夥伴包括聯想、曙光和科大訊飛。聯想集團在發布會上推出了基於Cambricon MLU100的智能處理卡;曙光也同步推出了基於寒武紀雲端AI芯片智能處理卡的服務器產品系列。

寒武紀創始人CEO陳天石表示:“我們希望讓全世界都能用上智能處理器。通過使用寒武紀的芯片,客戶能花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事。世界上將不再有難看的財務報表。”

與寒武紀系列終端處理器一樣,MLU100雲端芯片仍然延續了寒武紀產品一貫出色的通用性,可支持各類深度學習和經典機器學習算法,能滿足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經典數據挖掘等領域複雜場景下的雲端智能處理需求。

寒武紀在2016年推出的第一代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寒武紀1A是全球第一款商用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目前已經應用於包括華為Mate10、P20和榮耀10等千萬級智能終端中。

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胡郁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寒武紀的芯片我們一直在測試,還有待市場驗證。”胡郁還透露,目前測試寒武紀的終端芯片更多一些。

科大訊飛早在2014年就開始與寒武紀的早期研究團隊開始溝通相關語音算法在處理器上的實現。據介紹,一小時的語音數據在一個傳統處理器上進行智能應用處理,需要一萬小時才能完成,因此科大訊飛一直在跟蹤人工智能專用芯片的前沿進展。

此次寒武紀發布主打服務器的雲端AI芯片,意味著公司正在努力實施“端雲協作”的戰略——讓終端和雲端在統一的智能生態基礎上協同完成複雜的智能處理任務。“雲端產品的意義在於能夠更加集中地將數據打通。”中科院計算所陳雲霽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更值得關註的是,寒武紀還在加大力度布局開發自己的編程語言。陳雲霽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編程語言是我們未來一定要做的,我現在把很多精力投入在編程語言方面。”

編程語言是國際科技巨頭競爭的下一個重要戰場,谷歌和Facebook也都在開發自己的編程語言。研究機構Gartner研究副總裁盛陵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寒武紀很可能會選擇與國內的互聯網巨頭合作開發生態。”

對此,陳雲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已經與阿里有雲端方面的合作,目前產品尚未公布,未來也不排除會與其它國內和國際巨頭展開合作。”

阿里巴巴近期也剛剛全資收購了芯片公司中天微,全面布局人工智能領域,構建全新的生態系統。胡郁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的互聯網更傾向於開發自己的芯片,當然也不排除未來有新的收購舉措。”

從端到雲,再到未來的編程語言,寒武紀正在打造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盛陵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雲端AI芯片是寒武紀目前的主要任務,但是要替代英偉達並不容易。”

目前英偉達是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當仁不讓的第一名。去年,英偉達就已經與中國互聯網巨頭BAT宣布戰略合作,並將目標客戶鎖定為國內的聯想、浪潮等OEM廠商,同時,英偉達也與國內的科研院所以及高校建立起緊密的生態圈。

一名接近英偉達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要做服務器芯片並不容易,硬件軟件和後期的維護升級都非常重要。”

胡郁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做芯片一定要開發周邊,英偉達的周邊非常強。我們通過測試,雖然寒武紀在一些定制化的功能方面可能優於英偉達,但英偉達的特點是比較全面。比如現在在英偉達的平臺上開發任何一個應用都非常容易,新的公司可能還做不到。”

科大訊飛在寒武紀估值還只有幾億人民幣的時候就進行了投資,目前寒武紀估值已達20億美元。不過,胡郁認為這還不夠。“市場化的競爭需要大資本投入,現在估值20億美元,但這還遠遠不夠。”胡郁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他們既做端又做雲,這種策略非常聰明,端先做授權,雲先滿足國家層面的需求。但挑戰也很大,因為芯片的巨頭很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4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