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綠色動力環保:中標北京密雲項目再次彰顯競爭實力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248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5-1-28 10:26 編輯

綠色動力環保:中標北京密雲項目再次彰顯競爭實力
作者:鄭嘉梁

中標北京密雲垃圾綜合處置,首次獲取北京項目:公司於2014年底公布中標北京密雲縣垃圾綜合處理項目,這是其正式獲得的首個北京項目,不僅新增600噸焚燒處理規模,並突破性的開拓了北京市場,有力彰顯了競爭實力。根據北京市招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公告,密雲項目作為綜合處置基地,除焚燒外,還包括糞便處理300噸/日、餐廚垃圾處理30噸/日、汙水處理600噸/日,以及配套的衛生填埋場,總投資為8.53億元。目前具體協議仍在商榷中,按照以往情況,初步預計項目籌備期與建設期分別均為1-2年,因此密雲的建設、運營收入至少分別於2016與2018年後期才有體現,由於項目涉及種類較多,具體模式未定,我們目前盈利預測中暫未包含。

預計試運營項目收益好於此前預期,上調14年盈利預測28.5%公司目前有五個項目仍處於試運營階段,其中平陽、永嘉、武漢項目運營時間較長,且垃圾量充足,運營效率有望高於此前預測,上調其進爐垃圾發電量至350度/噸;泰州與乳山項目均於2013年後期開始試運營,2014上半年暫未滿負荷,其中乳山的垃圾量與利用率相對較低,預計下半年情況將持續改善,上調泰州與乳山項目全年的處理率至95%與85%。總體上調2014年盈利預測28.5%至1.26億元人民幣,同比2013年仍有16.6%的下降,主要由於建設收入同比下降30.6%。


2014新獲項目規模創歷史新高,2015年業績高速增長確定性強:截止2014年底,公司新獲垃圾焚燒項目設計規模4200噸/日(其中一期工程為2900噸/日),創造了其成立以來的歷史新高,也超出我們此前每年約3000噸/日新增規模的預期,為公司整體價值以及未來業績的持續性奠定了良好基礎。2015年預計目前試運營項目均將轉為商業運營,其中平陽、永嘉項目已於2014年11月獲得浙江環保廳的環保設施竣工驗收;建設方面,按照此前規劃,章丘、寧河、紅安以及惠州焚燒預計均有望在2015年開工,屆時建設收入預計將翻倍增長,帶動15年業績實現翻倍。


行業及公司向好趨勢未改,靜待估值修複,重申買入評級:近期由於市場環境影響,公司股價回調較多,現價對應2015年14.50倍PE;我們認為行業與公司向好趨勢並未發生改變,且2014年業績下降幅度將好於此前預期,14-16年凈利潤複合增速預計為34.1%,目前安全邊際較高,靜待估值修複,維持12個月目標價6.37港元,重申買入評級。(第一上海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468

密雲生態立區:從“要我保水”到“我要保水”

“我們那時,村子靠著白河畔,田地算是當地最好的。家家戶戶都能種水稻,還能打魚,是難得的魚米之鄉。收了稻子還能種一茬玉米。還有滿村的栗子樹、棗樹。”今年63歲的鄭懷江,時不時會遙想一下兒時的故鄉,只是再也回不去了。

老鄭時不時會遙想一下兒時的故鄉,只是再也回不去了。攝影記者王曉東

老鄭家住密雲區溪翁莊鎮尖巖村,他口中所述的故鄉,正是那個已經沒入密雲水庫60年的村子。就密雲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條件而言,全村有耕地3000來畝,其中水田300多畝,讓村民們可以吃上自家種的大米,這已經實屬難得。只不過,這一切由於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的正式開工,而成為那一代人的記憶。

密雲水庫動工興建至今,已經過去一個甲子年。這座華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被北京市民親切地稱為“大水缸”,原因在於水庫是首都最重要的水源保護地,保水成為了密雲區的重要政治任務。密雲區委書記夏林茂稱,近年來,密雲區把保護生態作為發展的前提,推進以保水為重點的生態文明建設,逐步形成了“生態立區”的思想共識。

當下,我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新時代需要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指導思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一全新理論發端於2005年的浙江。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發表評論指出,“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麽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日前,在中央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稱,“要自覺把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廣大人民群眾熱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我們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尖巖村的四次“犧牲”

素有“京師鎖鑰”之稱的密雲區,地處北京市東北部,屬燕山山地與華北平原交接地。潮白河流經北京東部,其上遊是潮河和白河,由於兩河上遊的山勢陡峭,導致河水落差大,水流湍急。兩河在密雲匯成潮白河後,由於河道平淺,又無堤防,常常泛濫成災。老鄭所在的溪翁莊鎮,位於白河主壩附近,其得名的直接原因就是水患。

中央高度重視密雲水庫的建設,多位領導親臨視察

根治潮白河水患是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緩解京津兩市的用水緊張狀況。1954年官廳水庫已經竣工,仍無法滿足京津兩地的工農業和城市發展需要。於是,在時任國務院秘書長習仲勛等人的陪同下,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赴密雲,為水庫勘選壩址。隨後,中央果斷拍板,決定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比原計劃提前了近10年。彼時,全國正在掀起興修農田水利的熱潮。1958年初,十三陵水庫開工;當年3月,懷柔水庫開工。

據統計,密雲水庫155米水位高程以下的65個村、55309人要遷走,5萬多間房屋要拆除,還有1000多萬棵樹要砍伐,這些任務都要在1959年入汛之前完成。當年負責移民安置工作的一位領導感慨道:也就是那時候人覺悟高,思想單純。移民搬遷的時候,老鄭還只是3歲的小小鄭,還不太記事,很多記憶都源於長輩的念叨。在失去原有村落的同時,小小鄭也成為了水庫搬遷移民的後代。

舉村搬離故土,縱有不舍,也只能服從大局。

1962年,尖巖村水庫移民新村建成。但在新村,人均只有兩分多地,且多為荒坡野地。於是,村里就開始修建水渠、平整土地。水渠修在新村的北山上,綿延4公里,一頭連著密雲水庫,一頭連著山上平整出來的土地。老鄭自豪地說,這條水渠是尖巖村老一輩人的驕傲,“在那個年代,這就是尖巖村人的‘紅旗渠’”。

雖然無法種水稻了,但有了水渠,還可以種麥子。在當時,提供農業灌溉,也是密雲水庫承擔的主要功能之一。經過連續幾年的土地平整,尖巖村一共開辟出了400畝地。老鄭提到,土地可以種兩茬,種麥子的同時還可以間種玉米,第二茬還能接著種大豆,一年一畝地收1500斤左右糧食不成問題。

由於連續幹旱,從上世紀80年代起,密雲水庫逐漸停止農業灌溉,轉而改向保證北京生活用水供應。種了將近20年的小麥,到1985年前後,引水渠也徹底停用。要知道,這水渠可都是村民們靠著大錘、鋼釬一寸寸地鑿出來的。雖有不忍,但也只能接受。

密雲水庫是北京市水源飲用基地 攝影記者 王曉東

無法指望從土地養家糊口,尖巖村集體開始考慮靠水吃水,在距離水庫大壩出水口的地方,發展網箱養魚。現在的密雲特色美食侉燉魚,也正是從當時的網箱養魚開始火起來的。1989年左右,集體的養魚場由村民承包下來,由於不愁賣,承包戶一年下來就能賺好幾萬元。雖然網箱養魚的經濟效益不小,但投餵的魚飼料以及魚的排泄物,對水源卻造成了汙染。1995年,按照“飲用水源基地不從事人工漁業生產”的國際慣例,北京市要求限期取消密雲水庫網箱養魚,2003年,網箱養魚在密雲徹底退出。

不讓養魚,就有村民考慮搞養殖業。當時,密雲水庫蓄水量很低,庫區有不少土地裸露出來,成為一塊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

好景不長,2014年12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補充密雲水庫。水面上漲,牧場不複存在。與此同時,為了確保水庫水質清潔,密雲實行了更加嚴格的保水措施,不僅要保護庫區里的水,還要保護庫邊的自然環境,建立一道優良的生態屏障。2016年,密雲決定在一級保護區內清退全部中小規模養殖戶,包括尖巖村在內的密雲水庫周邊43個村全面禁養畜禽。

為保護“大水缸”密雲在所不惜

才一個甲子年,從生存到發展,尖巖村就經歷了四次“犧牲”。其實,這只是密雲區為了保護密雲水庫這個“大水缸”所做出巨大貢獻的一個縮影。

上世紀六十年代,密雲水庫建設工地場景。(密雲區委宣傳部供圖)

1958年10月,在正式修建密雲水庫的次月,密雲縣就由河北省劃歸北京市管轄。在“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的目標要求下,1960年9月,面積188平方公里、蓄水量43.75億立方米的密雲水庫全部完工並投入使用。但是,庫區淹沒耕地16.9萬畝,加上築路、修渠、移民建房和料場取土,共占用耕地24萬畝,相當於全縣耕地的三分之一。昔日,密雲縣的三大平原,一下被占掉兩個。這才有了數萬個“老鄭”開荒平整土地。

值得關註的是,隨著水庫的建成,在不同階段,中央對水庫的定位也有所不同。設計時主要承擔四大功能——防洪、供水、發電、養魚。在1960年至1981年,水庫擔負著為京、津、冀地區全面供水的任務。1982年以後,為了緩解北京市用水緊缺的局面,經國務院批準,停止向河北、天津供水,主要擔負北京市城市生活用水及工業用水。在此期間,密雲區用於農業灌溉的“紅旗渠”也戛然而止。1999年以來,北京市經歷連年幹旱,設計庫容43億立方米的密雲水庫長期維持低水位運行,自2002年起,北京削減了工業供水,密雲水庫主要負責北京市的城市生活用水。

到了2004年,密雲水庫迎來最“幹渴”的一年,蓄水量僅有6.8億立方米。直到2014年底,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南水進京緩解了密雲水庫向城區供水的壓力,自來水廠使用南水供應城區。

此外,通過京密引水渠,反向輸送南水至密雲水庫存蓄。出庫量的巨減,入庫量的增加,再加上近兩年的汛期降雨、上遊來水,才共同保證了密雲水庫蓄水量穩步增加、水面不斷擴大。截至5月1日,水庫水位達到145.59米,總蓄水量21.05億立方米,為本世紀以來的最高水位和最大蓄水量。

同時,為了保護首都用水安全和生態環境,密雲縣也要求停止對水庫旅遊資源的開發,停辦當時全國首家最大的遊樂場——密雲國際遊樂場,拆除水庫壩上的商業、餐飲、娛樂等設施,撤出網箱養魚,並先後關閉鉻礦、小型鐵礦、造紙、有色金屬冶煉等200多個對水源有汙染的工業企業,以及為密雲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水泥廠和化工廠。

密雲縣坐擁鐵礦儲量達9.5億噸,占北京地區總儲量的96.4%,在全國2000多個縣中居19位。由於采礦“嚴重破壞密雲水庫的水源和生態環境”,自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密雲縣就陸續關閉境內私人開設的選礦廠和采礦點,並對盜采行為實施嚴厲打擊。從今年開始,密雲又陸續關停區內幾家合法的鐵礦開采企業。

作為北京市所轄區縣中面積最大的縣,為了給全市人民保護好生態環境,密雲縣的區域經濟也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多年排名靠後。2015年11月,密雲縣與延慶縣攜手共同撤縣改區,北京市實現完全城區化管理。

護水23年的“龍王”

撤縣改區那一年,段小龍已經在密雲水庫工作了20年。1974年出生的他,21歲時就進入到當時的密雲水產局(後更名為密雲區漁政監督管理站)工作,負責巡查密雲水庫違法捕魚情況。

段小龍說,“我願意做那個用一生的時間欣賞水庫一年四季美景的人。”攝影記者 王曉東

2014年12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千里進京的長江水調蓄至密雲水庫。為了避免“九龍治水”的亂象,解決密雲水庫涉及的管理部門較多、監管責任不明、執法效率不高等問題,更有效地肩負起保水的職責,2016年8月,密雲區從水庫管理處、生態辦、農業局、環保局等7個部門抽調90名執法人員,組建密雲水庫聯合執法大隊。

如今,在水庫工作23年的段小龍已經就任密雲區漁政監督管理站副站長、密雲水庫聯合執法大隊水上分隊分隊長。有人戲稱,他是守衛密雲水庫的“龍王”。段小龍也笑著回應,他願意做那個用一生的時間欣賞水庫一年四季美景的人。

密雲水庫生態環境的保護,離不開“龍王”們的嚴格執法,段小龍是眾多沖鋒在一線的執法工作人員的一個代表。

段小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漁政管理部門過去主要是對漁民在禁漁期偷捕進行執法,相對比較單一。2016年9月,北京發布通告嚴厲打擊破壞庫區生態環境資源的違法行為,執法大隊的工作還包括,打擊非法垂釣、非法捕魚(電魚、炸魚、毒魚等)、捕魚期漁船私自掛發動機等行為,這就不僅針對漁民,而是來自四面八方的各色人等。他說:“老鼠明顯比貓多,而且還經常打遊擊,有些讓人疲於應對。”

不過,在“龍王”的帶領下,執法大隊成立快兩年來,困擾庫區多年的各種非法行為明顯減少。2017年3月北京開始將“電魚”入刑,當年即開庭審理了一起非法電捕魚案件,兩人分獲有期徒刑6個月、8個月。這起北京首例因非法捕魚而判處刑事處罰的案件,也強力震懾了違法分子。

綠水青山的經濟轉化邏輯

2017年8月,北京市委主要領導到密雲區調研,再次強調“要把保水作為首要政治責任,作為密雲立區之基”。為此,密雲區也提出“構建保水工作大格局”,“要將生態文明建設推向新境界,嚴守生態控制線,做強生態優勢,在生態環境保護的標準上領先,在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改革上領先,在規劃引領綠色發展上領先,擦亮生態密雲這張金名片”。

中央提出“兩山論”,在北京市委為密雲區提出的“五個保水”中,“政策保水”探索的正是如何推進保水、富民的和諧統一,這正是綠水青山背後的經濟轉化邏輯。密雲區生態建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宇興評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要是在保水的過程中,農民能夠得到實實在在的效益,就會很自然地實現“要我保水”到“我要保水”的轉變。

庫區里碧波蕩漾、水質清澈。為守護這盆首都生命之水,保護好綠水青山的生態環境,密雲區人民做出了不懈努力。攝影記者 王曉東

比如,探索生態補償機制,明確鎮村汙水處理、垃圾處理、養殖退出、化肥農藥使用等考核內容與標準,依據考核結果落實生態補償資金;再比如,在密雲水庫一級保護區及河道設立600~800個“水源保護協管員”崗位,促進農民綠崗就業;尤其是研究制定密雲水庫一級保護區綠色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支持庫區周邊鎮、村調整農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大力發展養蜂、食用菌、有機小雜糧,實施低效果園改造,發展有機果品。

從全區層面來看,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密雲區將休閑旅遊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通過“招大引強”,古北水鎮、張裕愛斐堡國際酒莊、港中旅房車小鎮等一批高端重大項目紛紛落戶密雲。以古北水鎮為例,這個總投資數十億元、2014年10月才正式對外營業的旅遊項目,現已成為北京市新的旅遊目的地和文化旅遊新地標,輻射帶動了全區休閑旅遊產業發展壯大。2017年,接待遊客量達到300萬人。依托古北水鎮景區,周邊的古北口鎮、太師屯鎮、新城子鎮“三鎮九村”的旅遊收入大幅增長。

在密雲區溪翁莊鎮的漁街,受民宿旅遊業的帶動而異常紅火。攝影記者 王曉東

密雲區民宿旅遊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溪翁莊鎮漁街的紅火。正如前述所講,為保水,密雲區狠心拆除了水庫庫壩上的餐飲等設施,這些經營者在走馬莊村擇址重新開飯店,2006年,鎮政府對已初步成型的漁街進行整體打造,對外招攬商戶在漁街投資特色飯店,形成了美食一條街。

溪翁莊鎮蕎麥峪村村民萬明芝曾經有一段時間就在漁街打工,後來在政府的引導下,開始打造農家樂,以“蕎麥文化”為主題,打造蕎麥宴、水庫魚,發展民俗旅遊。她說:“自家做農家樂,每年有40萬~50萬的收入,比種地、打魚掙錢多多了。”

優良的生態環境也為密雲區引來“甜蜜”事業。位於太師屯鎮龍潭溝村的“蜜蜂大世界”是一個為遊客提供蜜蜂知識的展覽館,它依托的正是密雲目前最大的養蜂合作社——北京京純養蜂專業合作社。在該合作社理事長王東生看來,“兩山論”對養蜂業來說,再合適不過了。

他表示,蜜蜂對生存環境本就敏感,密雲區的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4/5,林木覆蓋率達72.5%,由於各種林木、果樹、農作物和野生花卉花期相互交錯,基本上是一年四季中三季有花,這為養蜂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反過來,由於養蜂業的存在,蜂農也格外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依托密雲良好的生態環境,農民也紛紛選擇有機農業種植,基本上沒有人再使用農藥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5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