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證監用金曲宣傳夠慳家 李華華


2009-01-22  AppleDaily


 

喺 現金為王嘅今日,坐擁46億盈餘嘅證監會,仲未肯將呢筆「巨資」退還畀市場,仲繼續按佢哋目標將筆錢用喺投資者教育度。噚日,佢哋「第二屆投資智叻闖三關 ─終極爭霸戰」搞咗個頒獎禮,冠亞季軍分別獲現金獎3萬、1萬同5000蚊,

唔單止咁,證監會由今日起仲換過首廣告歌,曲係黎小田32年前作嘅《問我》, 詞就換過晒,大家可以先睹為快:「問我基金價格幾多,問我孖展幾許風波,我如何能夠一一去搞清楚。問我點解會高興,究竟點解要苦楚,要記住投資風險必須要 問過。無論個市有百般對,或者千般錯,投資本來幻變多,面對世界轉變,逆市要如何,投資先要溫功課。明智投資,學『問』為先。」搵首阿媽年代嘅金曲去宣傳 掂唔掂,華華就唔知,但估佢都係因為歌名貼題,唔識投資就問多啲囉。首歌唔係由著名歌星唱,咁唔使得佢幾多錢,證監會傳統一向慳家,按佢哋燒銀紙速度,如 果46億銀用晒嚟做投資者教育計劃,睇怕點都夠用100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5

股歌之王首曝被骗往事 机构承认宣传暴富是忽悠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aritcle/20090423/12006141074.shtml


  被骗系听信机构荐股,机构“坦诚”回应:宣传暴富都是忽悠人的

  “15元买进,最低跌到三四元,亏了70%。”虽事隔多 年,但提起被“黑嘴”忽悠的这段经历,“股歌之王”龚凯杰仍记忆犹新。在本报3·15推出维权壹帮一栏目后, “股歌之王”《死了都不卖》的词作者、启东人龚凯杰跟本报记者独家披露了他被“黑嘴”的糗事。记者针对“黑嘴忽悠”事实随即采访了律师和机构,令人大跌眼 镜的是,机构自己都承认:说暴富那都是忽悠你。

  本报记者 马燕

  首次曝料

  听信机构荐股“股歌之王”亏七成

  龚凯杰1997年开始炒股,前面几年也未能免俗,跟普通股民一样希望有人指点快速致富。他认为,希望有人“带”着的心态,在熊市尤其强烈。

  2000-2001年间,A股从2245点高点跌下来,很多人深套其中,急盼解套;方法不是找“老师”(成为机构会员)就是找股票机。龚凯杰与 几个朋友合买了一台股票机——“看到某媒体上,广告吹得神乎其神”——这台股票机花了他们1400元,此后每月还要交120元月租费。交费后,就会有机构 定期提供股票信息,告诉你什么价位买进、什么价位卖出,稳赚不赔,“可事实证明,都是假的”。

  让“股歌之王”印象深刻的被荐个股是名流置业(4.95,-0.06,-1.20%)(000667)。“建议我买时刚好是最高点,15元左右,说很快会涨到30元。”他深信不疑,15元买入。可不仅期待中的30元遥遥无期,该股还掉头向下,一直跌到3、4元。“当时账面损失高达70%多。”

  2004年,他首只股歌《炒股泪歌》(《单身情歌》重新填词)中的一段歌词,其实能算作这一经历的真实写照:“找一个最好的、实在的、放心的、善良的人来帮忙解套”。

  只有自己真被蛇咬过,才知道蛇的可怕。龚凯杰介绍,反正自此以后他是不再听信任何机构、“黑嘴”忽悠了,由于写股歌,平时接触到不少网友,也听 到不少他们被骗的故事。有一个网友,在“带头大哥”最火的时候,交了8800元的会费,加入了“带头大哥”的QQ群,没想到,一周后“带头大哥”被抓了, 会费自然有去无回。“凯哥”“善解人意”地规劝:不要伤心了,你好歹只交了会费没投本金,想想那些既交了会费又听信“黑嘴”投入几十万却血本无归的,损失 岂不更大?

  律师析案

  被忽悠后能否索赔看两点

  机构有无资质、荐股有无承诺

  龚凯杰介绍,对这段糗事,尽管也萌生过维权念头,但总觉得比较麻烦,而且确实也有自己问题,一直就权当吸取教训了。不过身边类似事件屡禁不止,又恰逢本报推出“维权壹帮一”栏目,他觉得有必要藉此给广大股民再提个醒。

  日前,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江苏涂勇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律师涂勇。涂勇是著名证券维权律师,曾代理过南京股民诉东方电子(4.05,-0.20,-4.71%)等案件。

  他认为,被“黑嘴”“忽悠”后能否起诉索赔关键看两点:一、提供股票机的机构是否具有证监会核准的正规证券咨询资质。二、当时建议龚购买名流置 业时的措词,是“保证”何时涨到30元,还是个人“认为”、“估计”涨到30元、“仅供参考、具体投资风险自负”这样的措词,即是否属保证性条款。

  如果该机构有资质,那么就像律师打官司一样,对他们而言,推荐股票就是种职业,只要没有保证性条款,就算是大跌,风险也得投资者自己承担;如果 机构没有资质推荐股票,即使不是保证性条款,也算违规。如果机构既没有资质又拍胸脯保证收益,问题则最为严重,股民可以提出诉讼进行索赔。

  这些判断的依据来源于1997年的《证券、期货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涂勇介绍,综合来看,法律法规在荐股、代客理财方面认为属违规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没有资质却推荐股票或代客理财。

  第二种:有咨询资质,但收取客户的账户、密码,约定分成,即代客理财,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第三种:有咨询资质,但进行证券咨询业务时对股票收益做出保证和承诺。

  第四种:有咨询资质,但所收取的费用超过证监会核准的标准,比如跟所讲股票业绩挂钩。

  现状调查

  从股票机到QQ群、演播室

  大户炒成散户,散户成破产户

  涂勇介绍,像“股歌之王”被忽悠的损失其实算少的。他只不过听信了荐股,并没有委托理财。更多入会委托理财的,才真是“大户炒成散户,散户炒成破产户”。

  前不久,涂勇接到过一名苏州股民反映,该股民看到电视台有所谓大师、股神忽悠,就听信所言入会,把股票投资账号密码一股脑全给了对方,结果从 2008年至今,90多万元本金亏得还剩20多万。多年以来,“黑嘴”不仅屡禁不止,手段还越发花哨。“早年是股票机,现在是网络、电视‘新技术’”。龚 凯杰告诉记者。

  涂勇也介绍说,比如通过网络上的论坛、股吧、QQ群;以及个别地方电视媒体被广告商买断时段推荐股票、咨询。“表面看正常,也提示风险自负,实际上内部也有代客理财。”还有的跟券商联手频繁交易赚取交易费。

  龚凯杰则举例说,股评家就这样在QQ群上骗人入会炒股:“10点涨停的某只股票,涨停后会马上发个信息来,说看,这只股票我9:50就提醒大家了,实际上发布的时间已经进行修改。”这时如果有人提出异议,会被“一脚踢出群”。

  机构回应

  代客理财是说不清的“是非地”

  赚钱有人捧赔钱遭人骂

  多年以来“黑嘴”忽悠为何屡禁不止?听取了当事人、律师的声音后,记者也采访了机构一方。这是一家曾经因违规被证监会处罚,但现在已经“改邪归 正”的机构。该机构老总一听这个话题就直摇头:一个说不清的“是非之地”。他首先跟记者证实,确如律师所言,不管有无咨询资质,机构代客理财在法律上都是 明令禁止的。但为何实际上机构代客理财却一直存在?他认为,这还是因为市场存在需求,只不过“牛市赚钱皆大欢喜;熊市赔钱就矛盾突出”。

  对头顶的“黑嘴”帽子,他也非常痛苦表示:银行有利差、保险公司有保费,我们真要老老实实光咨询哪够生存?他直言,像现在市场情况,他们也拉不到几个会员,都是靠非金融的关联公司业务维持品牌,希望牛市能再雄起。

  记者手记

  掌握好自己的“钱”权

  从股歌之王到普通小散,被“黑嘴”忽悠的股民在现实生活中屡有发生,很多纠纷最后都以不了了之了之。投资人受损的收益无法追索,可是,上当受骗的故事却仍然每天都在发生,为什么?

  在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到,虽然投资者被“黑嘴”忽悠投资受损,但真正追究“黑嘴”责任时,却难以真正认定。涂勇律师说,从法律层面看,我国对委 托理财,10年来一直没有出司法解释,法律上是滞后的。从监管层面看,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有诸多认定,但对咨询业务监管却模糊不清。实际上咨询业如果出了问 题,影响面可能更大。“上市公司是点的问题,而代客理财问题涉及到一个群体。”

  在涂勇的印象中,湖南省2000年曾有过被证监会处罚的严重事件。当时是好几个有资质的咨询人员联名推荐个股,对具体收益做出承诺,导致很多人 跟风购买,“做托”、收取费用,造成大量损失,引发诉讼。龚凯杰则形容,“如果说炒股是一道菜的话,那股评家、‘黑嘴’的推荐就是调味品。有他们味道会鲜 一点,但过头搞不好出事;没有他们这道菜也能填饱肚子。”因此,他建议股民不要老想着借别人的力去快速致富,炒股还是得靠自己,想避免被忽悠,自己要先清 醒设防。耐人寻味的是,不仅律师涂勇与他想法一致;连咨询机构老总也兜底:股市上哪有神啊?那些说能让你一夜暴富的,都是骗人的。

  所以,要想不被“黑嘴”忽悠减少上当,最重要的还是投资者自己要有清醒的头脑,把握好自己的“钱”权,科学投资,才是避免上当最有力的防火墙。

  <<<链接 何谓“黑嘴”

  从法律意义来讲,“黑嘴”指那些没有正规证券咨询职业资格、却给股民提供证券咨询甚至代客理财业务的。而百姓普遍意义理解的“黑嘴”,除了没有资格证书却给人推荐股票的机构,也指那些尽管有咨询资质,却经常为了种种利益给庄家“做托”、蒙骗小散户的机构和股评家。

  识别“黑嘴”四招

  第一招,看其是否“挂牌经营”。按照证监会《暂行规定》要求,会员制机构在开展会员制业务时,应在相关栏目及业务发生场所,以醒目方式公示或公告机构全称及业务资格证书号码、参与栏目的执业人员姓名及其执业资格证书号码。

  第二招,看其是否招收异地会员。由于异地会员在投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给了“黑嘴咨询”以可乘之机,对此,《暂行规定》有明确的禁止规定。

  第三招,看合同签订情况如何。一是合同的格式要统一印制;二是合同首页应载明投诉电话、收费专用银行账户账号、户名及开户行;三是合同首页有醒 目的风险提示:“本公司承诺提供专业服务,不承诺投资者获取投资收益,也不与投资者约定分享投资收益或分担投资损失”及“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四是 未签书面合同前不向投资者收取咨询服务费用。

  第四招,看其是否“推荐黑马”或自吹自擂。《暂行规定》禁止会员制机构及人员在开展会员制业务时以“黑马推荐”等方式明示或暗示投资者一定获得投资收益,或直接代客操作,或与客户约定分享投资收益及分担投资损失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2

賣點不到位 宣傳也沒用

2011-8-8  TCW




Q:經營東北酸菜鍋三年,今夏在團購網半價促銷,賣出一千份,但只能彌補虧損;前年夏天研發酸白菜涼麵,上電視綜藝節目宣傳,吸引不少客人;但去年夏天少了媒體曝光,卻是貼本的開始。火鍋店遇到夏天,該怎樣促銷?(松花江酸菜鍋於店長提問)

A:火鍋本無罪!夏天是餐飲業旺季,學生放暑假聚餐,一夥人吆喝著去吃火鍋,鼎王麻辣鍋晚上九點多,門口仍有人排隊,更多燒肉店沒預約搶不到位,酷聖石冰淇淋(Cold Stone),冬天仍受到消費者歡迎,都說明做餐飲,生意好壞和季節關連性不大。

好吃大於服務,服務大於衛生,衛生大於價位,價位大於地點,是餐飲業成功五順序。一般人有迷思,以為開店一定要在黃金店面,但地點恰是前述五因素中最不重要的,很多排隊名店證明,東西好吃,就算路途再遠、再難找,消費者都會上門。

裝 潢和媒體宣傳,也非經營餐飲業成功因素。紐約知名牛排館Peter Luger,進門只見簡單木質方桌和復古水晶燈,連像樣桌巾都沒有,還開在布魯克林倉庫區,吃它一頓不容易;台灣鼎泰豐本店,不見什麼高檔裝潢,卻天天大 排長龍。自我宣傳更是沒必要,餐飲絕非開三、五年,就會被淘汰的流行性行業,不存在消費者喜新厭舊的問題,較可能是東西不好吃、服務不到位,最終是被自己 淘汰掉的。

尤其,當賣點還不到位,任何宣傳最後都將成為負面效果。王品集團旗下新餐廳開幕,從不選在耶誕節前夕或大節日,因為,第一天上現場的服務人員,連桌號都記不得,進出廚房動線也沒摸熟,萬一突然進來很多客人,豈非亂成一團,絕非智舉。

很多名店開張頭幾個月沒見幾桌客人,建立好口碑後,開始天天客滿,媒體聞風而至,是順水推舟的相乘效果,而不是好吃、服務還沒得到消費者肯定,就急著找媒體報導,這樣就算客人因此上門,成為回頭客的機率也不高。

另外,網路上半價促銷也是個險棋,即便一千份都賣出去,消費者覺得好吃,但想到去店裡吃時是原價計算,也會猶豫,結果可能是,「等你打折,再考慮要不要上門消費」,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店長學堂歡迎讀者提問:[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32

從原裝屏到LED電視 三星電子虛假宣傳成癮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8/0NNDE1XzQyOTU0Nw.html

「前年看廣告、聽導購員介紹,為了嘗鮮買的LED電視,多花好幾千塊。今年『五一』到賣場一看,竟然發現全部變成LED液晶電視,這跨國企業怎麼也會炒作概念誤導消費者?實在太過分。」

日前,有來自上海的消費者向《中國企業報》記者抱怨,當時就想著國際大品牌推出的全新技術的電視新品應該值得一試,沒想到這個LED電視還是液晶電視,就是換了一個背光源多掏幾千塊,三星這是炒作技術概念、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

隨後,《中國企業報》記者先後通過蘇寧電器賣場、三星電子官網等多個渠道看到,曾在2010年高調宣傳的三星「LED電視」已不見蹤影,全部改成三星「LED液晶電視」。在賣場導購員透露,「三星LED液晶電視的說法已經改了有段時間,之前一直叫LED電視都順口了,現在向消費者介紹還要加上液晶倆字都不太習慣。」

就在今年年初,三星電子在液晶電視銷售過程中宣傳的「原裝三星屏」被指存在使用台灣外購屏情況,後經媒體披露後三星電子在蘇寧、國美等家電賣場緊急撤換「原裝三星屏」宣傳。此前被三星原裝屏誤導的消費者,大多還被「蒙在鼓裡」,不僅多掏錢,還無處討說法。

杜撰LED電視概念

2010年,隨著三星LED電視在中國市場推出,《中國企業報》記者瞭解到,當時在三星電子對外的宣傳單頁、網站廣告、電視廣告中,LED電視均被賦予「全新的產品類別和技術概念」,對外統一冠名「LED TV」。

上述消費者透露,「當時三星的LED TV一上市,我還以為這是繼CRT電視、LCD電視之後的第三代電視新品,正好碰到家裡要換新電視,我毫不猶豫地花了幾千大洋買了三星LED電視。」

韓國媒體報導稱,在今年三星LED液晶電視多款新品發佈時,三星對外介紹,LED電視就是將原先LCD TV的光源從背光模組,更換為具有「發光半導體」之稱的LED,並將對比度、厚度等進行全面升級的電視。

隨後,《中國企業報》記者致電三星電子客戶服務熱線,工作人員介紹,「LED電視就是背光源採用發光半導體的液晶電視。」

一位從事電視技術標準工作的專家透露,「不論是中國標準,還是國際標準,都沒有LED電視的定義,要麼就是LCD、或者OLED,現在海信等企業正在牽頭制定LED背光源模組國際標準。」早在2009年,英國廣告局便禁止三星電子最新的「LED電視」廣告,是因為對消費者有誤導性。

家電資深觀察家於清教指出,「此前三星電子的LED TV宣傳就是想打一個擦邊球,利用市場各方對產品缺乏瞭解的空檔期。現在,三星突然在中國將LED電視的宣傳全部變為LED液晶電視,應該是受到來自市場監控機構和同行的壓力。」

虛假宣傳只為賺錢

從台灣屏宣稱原裝屏,到LED液晶電視宣稱為LED電視,《中國企業報》記者看到,近年來三星電子為謀求市場份額和商業利益的最大化,欺騙消費者的手段無所不用,可謂是「劣跡斑斑」。

今年初以來,三星電子在韓國本土市場先後因為壟斷洗衣機、電視、筆記本電腦等家電價格,聯合移動運營商操作手機市場價格,最終受到韓國市場監管部門的巨額罰款。此前,三星電子在歐美市場上因為聯手操作液晶面板、芯片等產品的市場價格,遭遇反壟斷調查和巨額處罰。

在於清教看來,無論是概念炒作、虛假宣傳、操縱市場、控制價格,三星電子這些手段直接傷害的是消費者利益,涉嫌不正當獲利,已經完全打破了作為一家跨國企業應當堅守的「商業道德底線」。

早在2010年三星LED電視在中國市場推廣之初,《中國企業報》記者就調查發現,雖然只是液晶電視背光源的變化,但是三星LED液晶電視比普通的液晶電視的市場售價高達數千元,最高上萬元的上漲。正是依靠上述手段,近年來三星電子在全球消費電子市場也是賺得「盆滿缽滿」。

「三星的廣告說是全新的LED技術帶來的LED電視,實際上就是換了背光燈的LCD(液晶)電視。這分明是在誤導消費者。而且,連台灣屏都敢用來宣稱三星原裝屏,這樣的產品、這樣的企業,怎麼會有可信度,又怎麼能獲得市場和消費者的信任呢。」一位三星電子的用戶如是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69

誰在給「洋奶粉」做宣傳?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5/1ONDE4XzQ1NDc1OQ.html

中國乳製品協會近日發佈報告稱,目前國產乳製品,特別是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質量安全狀況是「歷史最好時期」,該協會理事長宋崑岡還振振有詞地稱:「我孫子喝的就是國產奶!」話音未落,伊利嬰幼兒奶粉即爆出「汞超標」。昨日,伊利公告個別全優2、3、4段乳粉參照健康綜合指標,產品汞含量有異常。

「這恐怕又給洋奶粉做了最好的廣告。」一家洋奶粉品牌公司相關人士說道。國產奶屢屢爆出問題,將國內消費者一再推向了洋牛奶一方。

乳業知名專家王丁棉向記者表示,目前,在沿海大城市,洋奶粉儼然佔據了八成以上份額,全國範圍內,嬰幼兒奶粉被「洋奶粉」佔據了六成左右的份額。是什麼讓洋品牌或者傍洋品牌的牛奶企業賺得盆滿缽滿?王丁棉一語道破:「三聚氰胺事件以來國產牛奶行業問題不斷打擊了國內消費者對國產奶的信心。」

聽到伊利牛奶出問題,西部乳業發展協作會秘書長魏榮祿感嘆道,這顯然再次給洋奶粉做了最好的宣傳,讓洋奶粉可以乘機而入。

近幾年,洋奶粉不僅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其價格也是一路高歌。2008年9月至今,洋奶粉在中國市場的總體價格漲幅已達50%,被稱為「全球最貴洋奶粉」。給中國媽媽們帶來了壓力的同時,也給「洋奶粉」廠家及經銷商帶來了高額利潤。王丁棉表示,即使加上運費等費用,一罐重量為850克~900克的進口成品奶粉,增加的成本也僅為80元~90元。廠商與經銷商賺取了高額利潤。

魏榮祿告訴記者,表面上看,是中國奶業屢出問題給了洋奶粉機會,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缺乏信任造成洋奶粉再怎麼漲價也不愁銷量。而深層次原因是,中國奶粉管理上出了問題。雖然宋崑岡稱,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標準世界最嚴。但是在魏榮祿看來,事實遠非如此。我國牛奶屢出問題背後恰恰是標準不完善。

魏榮祿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牛奶行業只有產品標準,這部分標準本身就不夠完善。而國際上,完善的牛奶行業標準包括三個方面,除了產品標準外,還有專業術語標準以及產品生產工藝標準,這兩塊標準在我國都沒有。「這也導致了我國牛奶行業『三亂』:亂添加、亂運營、亂廣告。」魏榮祿感嘆,中國「先搞市場、後搞工廠、再搞農場」的做法在國際上沒有先例。「或許,只有當洋奶粉完全佔據了國內市場,國產奶才能醒悟。」一位奶業人士感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93

天價宣傳片案中案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7-27/100416020_all.html

進入7月,鐵道部落馬官員榜單上再添新面孔。

  財新記者近日從接近鐵道部的多位消息人士處獲悉,7月10日,上任不到半年的鐵道部運輸局車輛部副主任劉瑞揚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同一天,劉瑞揚的妻子、現任鐵道部文聯副秘書長的陳宜涵亦被帶走。

  自2011年2月前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劉志軍被「雙規」後,鐵道部一直處於反腐風暴中心。過去的一年多里,鐵路系統多位司局級幹部先後落馬。

  「最近又進入陰雨天氣,各部門領導都帶隊下去進行安全大檢查,很多熟人好長時間沒見到,誰也沒在意,突然聽到他出事的消息,大家都感到很意外。但聽說到場宣佈的是鐵道部紀委的負責人。」鐵道部一位人士說。

  7月11日,劉陳夫妻被查的消息在鐵道部傳開。多位消息人士透露,劉瑞揚今年4月才從北京鐵路局副局長任上調回鐵道部,出任運輸局車輛部副主任一職。他的東窗事發是被妻子牽出。有鐵道部內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陳宜涵原來是鐵道部宣傳處處長,因審計揭出鐵道部「天價宣傳片」一事而被調查。

  調查人員在其家中查獲超過1000萬元的巨額現金和至少九張房產證。陳宜涵的職務級別較低,調查人員隨即又將調查方向指向劉瑞揚,同日在其辦公室發現大量存摺和購物卡。這次事件令很多熟悉劉的人士大跌眼鏡,因為劉瑞揚平時給人的感覺「非常低調謹慎」,為何在家裡和辦公室放那麼多現金,他們也感到難以理解。

事發鐵路宣傳片

  事發前,陳宜涵擔任鐵道部文聯副秘書長。鐵道部文聯為鐵道部下屬事業單位,是由國內以鐵路為主要寫作領域的作家組成的行業性組織。在此之前,陳曾任鐵道部宣傳部宣傳處處長一職。

  據一位接近陳宜涵的人士介紹,陳在鐵道部宣傳處任職時,負責分管審核列車上的雜誌。以北京鐵路局為例,該局下屬的列車上主要有五本雜誌——《青年時訊》(中國青年報發行)、《和諧之旅》(賽迪傳媒發行)、《旅伴》(中國鐵道出版社發行)、《報林》(人民鐵道報發行)、《旅遊地理》(鐵道部文聯發行)。此外,廣東、上海、南昌等地鐵路系統也有當地出版的一些雜誌。

  「動車開通時,鐵道部給各鐵路局發文,通知路局哪些媒體可以上車。陳宜涵分管每期雜誌的審稿,不通過就不能上車。劉志軍出事後,鐵道部宣傳方面也曾有意重新招標,但後來考慮到哪家都不能去掉,最後招標沒了下文。」前述消息人士透露。

  據悉,陳宜涵被查的起因,即是所謂「天價宣傳片」事件。今年6月27日,國家審計署發佈《鐵道部2011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審計結果》報告(下稱審計報告)。報告中顯示,2009年-2010年,鐵道部在未按規定公開招標的情況下,投資1850萬元製作《中國鐵路》宣傳片,未達到預期效果。國家審計署在審計報告中表示,針對未公開招標拍攝鐵路宣傳片問題,將要求鐵道部進一步調查處理。

  審計報告中提及的宣傳片,全長5分鐘,為2010年年底在京召開的第七屆世界高鐵大會開幕式影片,片頭署名顯示導演為張藝謀。7月2日,張藝謀的助理通過《新京報》回應稱,2010年鐵道部委託的一家製作公司曾邀請張藝謀拍攝鐵路宣傳片,但是,最終張只是提供了一些意見,並沒有參與拍攝過程,也未同意署名。

  不過,他拒絕透露張藝謀收取的費用情況。根據審計署報告,全長5分鐘的《中國鐵路》宣傳片花費1850萬元,因此被輿論稱為「天價宣傳片」。

  7月6日,新華社報導稱,今年3月,鐵道部審計中心接到國家審計署辦公廳轉送的《關於鐵道部投入巨資拍攝<中國鐵路>宣傳片未達預期效果》的函後,鐵道部立即組織專人對2009年至2010年間投資1850萬元製作《中國鐵路》宣傳片的問題進行調查處理,「目前調查正在進行之中」。

  不久,鐵路系統內部即傳出陳宜涵被帶走調查的消息。目前還不知道陳宜涵在這部宣傳片的製作和推廣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在一位鐵道部內部人士看來,此事可能牽涉到她,但這麼大的一個宣傳片不是她這個級別能說了算的,應該還有內情。至今,這家製作公司的名字仍不為人知。一位接近鐵道部的人士質疑稱:「鐵道部有自己的影視中心,如果要拍攝宣傳片,為什麼不交給自己的影視中心來做?即使外包,為何不招標?張藝謀沒全程參與,為什麼還花了這麼多錢?」

  據知情人士透露,不論是陳宜涵事發前任職的鐵道部文聯,還是之前的鐵道部宣傳處,相比鐵道部其他實權部門,「油水沒那麼大」,有關部門在其家中發現大量現金和房產證後判斷,純粹是陳一人受賄所得可能性不大,隨即將調查矛頭指向職務更高的劉瑞揚。

  「本來是想抓個小蝦米的,沒想到意外撈到條大魚。」上述人士稱。

  據該人士透露,根據初步統計,劉瑞揚夫婦涉案金額已經超過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張曙光,「有關部門對張曙光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張涉案金額4250萬元,劉瑞揚夫婦的金額加上北京的房產價值,已經超過張曙光。」

高鐵傳媒被質疑

  據財新記者瞭解,檢察機關的調查也涉及到2010年底召開的第七屆世界高鐵大會的資金運用。這是世界高鐵大會首次在歐洲以外的國家舉辦,由中國鐵道部與國際鐵路聯盟(UIC)共同主辦,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承辦。據悉,原鐵道部運輸局長張曙光當時召開專門會議,把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南車、中國北車、通號院、中鐵物資等鐵路系統的大企業找去,要求每家贊助500萬元,確定由鐵道部科學研究院的信息所牽頭承辦。但第二次開會就把鐵科院信息所排除在外,高鐵傳媒廣告有限公司(下稱高鐵傳媒)成為實際上的主要承辦方——它由山西商人丁書苗的博宥集團全資持有,2011年初,丁書苗被查後劉志軍突然落馬。

  消息人士稱,當時各鐵路局及路內大企業聯合出資約2億元上交到鐵道部,鐵道部還以財政資金等出資,而高鐵傳媒卻從大會承辦中拿走1.2億元。

  「天價宣傳片」和高鐵大會意外打開鐵路廣告宣傳領域隱藏的一角,這種情況並非孤例。鐵路廣告收入是路局多種經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包括車站大屏幕廣告、燈箱廣告、車上刊物、座套廣告等等。和鐵路系統其他產品一樣,外人要想打入這個市場並不容易。

  在業內人士看來,鐵路廣告代理領域也是收入豐厚的沃土,極易滋生關聯交易。高鐵傳媒在鐵路領域涉獵極廣,如北京南站的大型LED顯示屏即由其運營。該公司2008年成立,在2010年初,博宥集團增資至1億元,壟斷了很多新建動車站的LED顯示屏廣告代理。

  2006年11月,濟南鐵路局下屬的青島火車站進行封閉改造,2008年2月改造完畢。負責廣告業務的是濟南鐵路局下屬的山東中鐵旅遊廣告集團(下稱中鐵旅廣),中鐵旅廣青島分公司希望自己能做青島站的業務,投資建了一些平面廣告平台,並已找到客戶,簽訂了廣告合同。

  據接近高鐵傳媒人士透露,2008年,高鐵傳媒相關人員前往青島,在鐵道部某一在職副司長的陪同下,拿著已擬好的合同要求拿走青島站的全部廣告(包括平面和視頻)業務,合同價格為一年100萬拿走青島站的廣告代理權,簽約20年,合同期從2011年8月開始。

  上述消息人士稱,中鐵旅廣當時已和客戶簽訂合同,2011年8月才到期。在這三年代理期間,青島站僅平面媒體一年的廣告收入就500萬元。

  拿到廣告代理權後,高鐵傳媒在青島站建了36個刷屏機,對外徵詢客戶的價碼是一個畫面一年200萬元。但當地一些廣告公司注意到,刷屏機上並沒有廣告。顯然,高鐵傳媒意在壟斷全國優秀火車站的廣告代理權,但廣告業務還沒跟上,據該公司內部人士稱,目前還處於投資虧損期。

  在京滬高鐵路段,濟南局負責了五個站的建立,最大的是濟南西站。2009年,和青島類似的方式,同樣是在鐵道部官員的陪同下,高鐵傳媒人員想拿下濟南西站全部廣告業務,並因此和中鐵旅廣的人員發生了衝突。而當時,濟南西站尚無平面和視頻媒體的任何規劃。

  按照常規,火車站的修建過程中需要制定媒體投放規劃,此規劃要經當地鐵道局的審核,高鐵站則需要鐵道部審核。高鐵傳媒在濟南西站沒有媒體規劃的情況下就擬好了合同。如無意外,2011年春節後將正式簽署合同。

  但2011年10月,丁書苗出事中斷了這一進程。據當事人稱,當時,高鐵傳媒曾致電中鐵旅廣,稱公司老闆出事不會影響公司正常運作。隨即原鐵道部長劉志軍東窗事發。

  據濟南當地一位廣告公司老總透露,濟南鐵路局方面並未正式與高鐵傳媒簽訂合同,而青島車站的合同未來也會中止。「鐵道系統第一講的就是政治。在所有鐵道系統和公司簽訂的合同中都有一條,如有合作方這方面出了問題,鐵路系統可無條件終止合同。」上述廣告公司老總說。

權力集中地

  對劉瑞揚的意外東窗事發,目前官方並未公佈其涉案的具體情況。業內人士分析,劉瑞揚今年4月才從北京鐵路局副局長任上調回鐵道部,在運輸局車輛部副主任任上時間尚短,其巨資財產可能是來源於其之前的任職期間。

  劉瑞揚1984年畢業於大連鐵道學院(現大連交通大學)車輛系,曾任鐵道部運輸局貨車處副處長、驗收處處長等職務。據一位曾和他打過交道的高鐵供貨商透露,劉之前在運輸局管驗處負責,與當時負責運輸局貨車處的領導關係不和。「管驗處負責貨車零部件產品資質審核,但產品上車使用還要經過貨車處批准,領導覺得兩人關係不好擺,就把劉瑞揚調到北京鐵路局當副局長,主管北京動車段建設。」

  北京動車段是劉志軍在任時鐵道部規劃的全國四大動車檢修基地之一,總投資74億元,主要負責京津城際、京滬高鐵北段、京哈、京廣線的動車檢修任務。2007年8月開工建設,2009年3月北京動車段檢修庫首次投入使用。業內人士稱,無論是建設期以及建成檢修期間,動車段的採購量都很大。

  「劉瑞揚做事思路清晰,能幹事,有才能,但也得罪了很多人,和劉志軍比較像。」上述高鐵供貨商稱。業內猜測劉瑞揚任貨車處副處長時主要負責鐵道部各鐵路局貨車處的設備採購。當時貨車處經常直接給下面車輛段貨車處發電報,要求採購某家公司的特定設備,下面鐵路局車輛段敢怒不敢言。

  上述人士認為,「劉瑞揚的問題說明,鐵路系統不止動車存在腐敗。」在他看來,鐵道部運輸局之所以成為腐敗的重災區,是因為權力過於集中。

  2000年鐵道部部屬機構改革之前,裝備部的前身車輛局只負責制定鐵路設備技術和產品設計標準,而設備採購由計劃司負責。2000年改革之後,裝備採購引進招投標體制,裝備部從一個原先只負責技術的單位,變成整個裝備製造流程的超級管理者。

  「2000年之後,鐵道部在各設備生產商派駐驗收室,人員編制屬於裝備部。通過控制設備驗收系統和鐵路產品認證制度,裝備部既插手制定鐵路產品技術標準和鐵路市場准入,還負責制定鐵路設備招投標辦法。可以說裝備部掌握著設備從生產到使用、維修的所有環節。」這位供貨商點評說:「又管理標準,又管准入,還管市場份額,你說權力有多大?放在這個位置上,好人也變壞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59

「晉善晉美」遇紛爭 億元宣傳引企業搶搭順風車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2-17/3ONDIwXzU4NTY3OA.html

21世紀網 一個宣傳投入過億元的口號,它的宣傳人仍沒有取得商標權。

從2012年元旦開始,山西旅遊局在中央電視台等媒體推出了「晉善晉美」的廣告片。經過近一年的播放,「晉善晉美」成了山西旅遊的標誌。

不過21世紀網調查發現,目前已有不少企業搶先申請註冊了「晉善晉美」的商標。在中國商標網上,共有148條申請註冊信息,山西旅遊局僅佔有42條。其中最早的申請註冊日期為晉善晉美廣告片登陸央視後第五天,而「晉善晉美」口號的「主人」山西旅遊局於今年5月中旬才開始申請註冊。

\

圖為中國商標網查詢「晉善晉美」結果,共查到148條記錄。

宣傳費過億元

2011年12月14日,經過4個多月的海選、初選和複選以及網絡投票等步驟,山西旅遊主題宣傳口號和形象標識公開徵集活動落幕,最終「晉善晉美」成為山西旅遊主題宣傳口號。

據瞭解, 2003年以來,山西省曾一直使用「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的旅遊宣傳口號。2011年7月,為了進一步提升山西旅遊整體形象,山西省旅遊局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山西旅遊主題宣傳口號及形象標識。

徵集活動共收到旅遊主題宣傳口號13018個,旅遊形象標識1216個。經廣泛徵求專家學者和政府相關單位的意見,通過海選、初選和複選以及網絡投票等步驟,篩選產生了複選入圍作品,並由省內外專家學者組成的專家評審委員會,投票評選產生了最終的獲獎作品。

山西省旅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晉善晉美」作為山西旅遊宣傳新口號,主題鮮明、文字簡練、韻味傳神、朗朗上口、方便傳播,將成為宣傳山西省旅遊的一張「金名片」。

為更好地推廣這一品牌,提高山西旅遊的知名度,山西省旅遊部門與省內主要旅遊城市聯合,在中央電視台CCTV-1《新聞30分》、CCTV-4《中國新聞》、CCTV-4《海峽兩岸》、CCTV-13《朝聞天下》等欄目播出時段全面亮相山西旅遊形象宣傳片,進行山西旅遊和城市形象宣傳,形成山西省的旅遊宣傳品牌體系。這一宣傳活動將持續3年時間,總投資超過億元。

據山西省旅遊局國內旅遊抽樣調查顯示,截至9月底,「晉善晉美」旅遊主題口號的認知度已達51.5%。有旅遊專家認為,該口號有望成為繼「好客山東」之後在全國叫得最響的省級旅遊宣傳口號。

遭遇搶注

就在山西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宣傳旅遊產業,「晉善晉美」口號響遍全國之時,已有精明之人已經開始謀劃從中獲利。

21世紀網在中國商標網的商標綜合查詢一欄中輸入晉善晉美四個字後,得到148條記錄。

其中,最早申請註冊的公司名為山西大峽谷旅遊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申請日期為2012年1月6日。這也意味著,山西於2012年1月1日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欄目推出「晉善晉美」宣傳口號5天後,精明的山西大峽谷旅遊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就嗅到了這一商機。

這家旅遊公司申請的「晉善晉美」商標對應的商品服務類別包括住所(旅館、供膳寄宿處)、餐廳、酒吧服務、櫃檯出租、養老院、服裝製作、印刷、藝術品裝框等。而這些都屬於旅遊產業的範圍內。

在眾多的搶注者中,汾陽市鑫源亨汽貿有限責任公司雖然動作比山西大峽谷旅遊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慢了一點,但是動作的幅度卻要大得多。

該公司於1月9日、10日、11日、12日、4月10日共申請註冊42條晉善晉美商標。涵蓋酒類、養老院、會議出租、飯店、茶館、安保、保薦、療養院、美容院、娛樂、健身、出版、快遞等,幾乎涵蓋了旅遊的各種下游服務業。其申請註冊商標的數量等同於投入巨資宣傳的山西旅遊局申請註冊數量。

除了山西本省的一些企業外,北京、湖北、江蘇等區域外的企業也來「慕名而來」。

21世紀網在中國商標網看到,北京市榮程鋼鐵有限公司於1月11日申請註冊了3條「晉善晉美」商標,石首市低碳電子經營部、曲靖市麒麟區銀利達商貿有限公司、鹽城悠尚廣告有限公司也都在申請註冊「晉善晉美」的商標。甚至連隸屬國家煙草專賣局(中國煙草總公司),中國500強企業的湖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也選擇湊下熱鬧。該公司於1月11日,申請了「晉善晉美」商標,商品服務類別包括香煙、雪茄煙、煙草、煙絲、打火機、卷煙紙等。

在眾多企業第一波搶注告一段落後,山西旅遊局才姍姍來遲。

從5月11日到5月23日,山西旅遊局共申請註冊了42條晉善晉美的商標,而在此之前有62條關於晉善晉美的商標。

一位熟悉內情的人士向21世紀網表示,如果其他企業的商標註冊申請獲得通過,那也就意味著山西旅遊局的天價宣傳是在給他人做嫁衣,存在國有資產流失的風險。

為什麼山西旅遊局在推出宣傳片之前沒有註冊「晉善晉美」的商標;面對如此多的競爭對手,山西旅遊局又將如何應對?

21世紀網就此撥打了山西旅遊局相關負責人的電話,但一直未有人接聽。

而在此之前,山西省旅遊局副局長王文保曾對媒體表示:「對於一個行政單位來說,政府並未賦予創收的權利。再說,我們是做公益宣傳,所以不會從商業角度去考慮這些問題。」但是當這一口號得到全社會的認可,我們意識到,如果管不好這一品牌,今後影響的是整個山西的形象,損害的是山西名譽。

王文保說:「企業搶注本來無可厚非,但不能為了蠅頭小利而損害山西形象。」王文保舉例,假如某家企業搶注商標成功,一旦生產出偽劣或者危害消費者健康的產品,外界可能會譏笑說這就是『晉善晉美』?那我們的宣傳就會前功盡棄。」基於這樣的擔心,山西省旅遊局開始準備資料,著手申請註冊「晉善晉美」商標。王文保說,這樣做,目的是起到保護作用,把它管好、用好。(21世紀網 陸曉輝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74

周星馳專橫 文章不滿杯葛宣傳

2013-02-14  NM
 
 

 

周星馳拍片多年,一直得罪人多、稱呼人少,昔日老拍檔通通拍枱反面。親自執導的賀歲片《西遊‧降魔篇》亦無例外,開機不久,已跟聯合執導的郭子健鬧翻,就連男主角文章,同樣頂唔順星爺,藉詞要到美國拍戲,缺席《西遊》宣傳活動,周星馳都冇面俾。

遠走美國

周星馳落場為新作《西遊‧降魔篇》宣傳,由廣州到香港,獨沽一味攬錫舒淇製造話題;至於戲中兩位國內一線男演員文章及黃渤,不單香港站無影,男主角文章,去年十二月底亮相過在北京舉行的大型宣傳活動後,連北京站首映禮都冇到,文章向外辯稱要往美國拍攝他首次自導自演的電視劇,無暇出席所有宣傳活動。「最初文章接呢部戲都好興奮,話可以同喜劇之王合作!點知拍咗冇耐已經有拗撬,星爺做導演,對演員點樣演繹角色都好有意見,文章做唐僧,佢亦係個鍾意做定功課嘅演員,一定袋定五、六款表情同演繹方法俾導演揀,但星爺全部唔收貨,喺文章面前做一次,叫佢跟住做。次次都係咁,演員冇晒自己,點可能冇拗撬?」知情者說。中央戲劇學院出身的文章,也是編劇能手,在國內被稱才子演員,前年主演的電影《失戀33天》票房大賣,更為他帶來金雞百花影帝獎項。過去他拍劇為主,大熱劇包括港人較熟悉的《蝸居》,現時拍劇酬勞過百萬人民幣一集,是國內最高薪小生其中一個。

雙生不及女角

周星馳用文章,也考慮到對方的號召力,但文章無法接受導演霸道作風之餘,更發現自己的男主角戲份,再加埋演孫悟空的黃渤,也不及舒淇一個;一肚氣的他,索性借赴美拍劇,「係咁意」做一次,缺席其他宣傳活動。「其實部《小爸爸》係文章自導自演,佢自己仲係主要投資者,拍攝日期時間都可以話晒事,放得一日期嚟宣傳,大家都知發生咩事。」知情人士透露。事實上,不歡而散的何止文章,本來跟他一起執導的郭子健,由鏡頭擺位到演員演戲,星爺一人話事,有指最後郭子健更被踢出局,結果電影海報上只列明「周星馳作品」,郭子健三個字,提都無提。

仇口多

自恃有料到的周星馳,圈中仇口不少,曾經合作過的王晶李力持洪金寶,通通試過反枱,甚至公開數臭惡行。

向太陳嵐

「中國星」向太形容跟周星馳合作,只有「痛苦」兩個字。向太公開當年用一千萬請周星馳拍《千王之王2000》拍十日戲,但對方唔單止遲到早退,更因為常在片場做指揮,留難劇組人員,甚至要製片跪地求,他才答應出席首映。自此,向太發誓以後不會再合作。

洪金寶

兩人恩怨始於合作電影《功夫》,身為動作導演的洪金寶和周星馳意見不合,幾乎在片場動手;電影未拍完,洪金寶便劈炮唔撈,此後提起周星馳,例必爆火:「唔可以當自己係人,其他人都係狗。」

羅家英

周星馳電影中的正牌唐僧羅家英,自《西遊記之月光寶盒》後便絕迹星爺電影,反面原因是當年拍《西遊記》,星爺分上下集推出,卻諗縮數只俾一份片酬,羅家英更力數對方為人刻薄。

梁思浩

當年拍《國產零零漆》一場槍斃戲被星爺糟質,由朝早十點喊到凌晨五點,拍足十七次,原來除了第一take外,其他全部無開機;被人明玩的梁思浩事後誓言「乞食都唔會再拍周星馳電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030

殼王撐腰吳啟華《On Call II》宣傳扭計


2013-10-31  NM  
 

 

同無線關係本來極之一般的吳啟華,在無線新主陳國強拉攏下,事隔七年回歸接拍台慶劇《On Call 36小時II》。擔正做男主角,幫手宣傳責無旁貸,但有「殼王」背後撐腰,即使監製潘嘉德親自開聲,吳啟華依然有本事企硬,拒度期返港,甚至講明會隨時甩底,缺席本週四(十月三十一日)的首播記者會,劇集播映宣傳期間,亦未必會配合現身,令一早度曬穀劇策略的《On Call II》大失預算,又投訴無門。一味拖住

無線慣性收視不再,作為台慶劇的《On Call 36小時II》為保優勢,早在個多月前,已逐一跟劇中演員度期出席宣傳活動。身為男主角的吳啟華,一直以忙於拍新劇《M Club》無暇處理,一味拖拒配合。直到上週一(十月二十一日),吳啟華與《On Call II》部分演員上《超級無敵獎門人終極篇》,劇集監製潘嘉德把握機會,親自踩落化妝間,面對面搵吳啟華講數,可惜一樣無功而還。「德哥(監製)親自落去搵啟華confirm 三十一號去QE(伊利莎伯醫院)宣傳,點知佢話大陸劇組未必肯放人,隨時唔到,仲話明套劇上緊都要喺大陸開工,唔會有時間做宣傳。」一名《On CallII》的幕後人員說。

主角無影,監製唯有將宣傳重心放回馬國明同楊怡身上,而聲稱內地劇組唔放人,無法配合宣傳的吳啟華,最終因為《M Club》要補戲,才肯落實回港,出席本週四的首播宣傳活動。

有牙齒印

過去吳啟華於無線拍過不少叫好叫座劇集,《妙手仁心》系列中的程至美一角,更助他開創事業高峰,直至○四年,吳啟華因為接拍同樣以醫生為題材、由恩師鄧特希為亞視包拍製作的劇集《上海灘之俠醫傳奇》,因而觸動了無線的神經,雙方關係不再。「因為趕完呢套劇(《俠醫傳奇》)之後先返去無線拍《妙手仁心III》,結果公司就將我嘅戲份減到好少!」吳啟華說。去年王維基的香港電視展開挖角潮,承認「有傾過」的吳啟華,亦句句有骨,表明無意返無線拍劇。「唔會返TVB喇!大家都知,外人返去唔會有特別角色做,時間又唔好、又長,酬勞又唔係特別好。」問他如果波友「殼王」陳國強開口會否有轉機?吳啟華立刻變調:「咁如果佢開聲又唔同!」

老細波友

十多年前開始轉打高爾夫球的吳啟華,與洪金寶分屬波友,亦因此與「殼王」陳國強結緣。「殼王」入主無線加上親自斟洽傾回巢,吳啟華才答應返無線拍台慶劇《On CallII》,更令在首輯憑「一件頭」角色彈出的馬國明要坐歪,戲份被大幅削減。有老細好友關照,年近五十的吳啟華,除獲安排港姐季軍朱千雪做拍檔,據瞭解,為遷就新年要搵錢的吳啟華,《On CallII》要由一月改後到二月底才開工。簽部頭約的吳啟華,雖然緊接再拍無線另一新劇《M Club》,卻可以分身到內蒙拍另一部大陸劇,純粹朝中有人好辦事!「殼王」賣賬,事隔一年,吳啟華已改口,表示有意同無線簽經理人合約,做親生仔!

自己友

陳國強接手TVB後,「殼王」身邊好友個個受惠,就連四大唱片公司的恩怨,亦由他親身出馬,令事件得以化解。

左麟右李

克勤與無線關係一直良好,但在四大唱片和無線交惡事件上,卻是第一個受害者!如今正式破冰,加上與老闆陳國強是好友,形勢立即大轉。「殼王」為力谷阿倫克勤12月舉行的演唱會,早前在《星夢》一連兩晚的決賽,安排「左麟右李」獻唱娛賓,更為他們拍攝演唱會特輯。

謝賢

波友之一的謝賢,獲安排同胡楓、Joe Junior,拍新旅遊節目《三個小生去旅行》,免費遊埠。

曾志偉

同TVB關係友好的曾志偉,是無線大騷司儀必選,自「殼王」上任後,志偉連幕後都做埋,親自埋班兼監製重頭劇《M Club》。

陳百祥

「殼王」坐正,阿叻旗下藝人如狄易達、蔚雨芯、楊焉等均不停亮相無線。由阿叻公司包拍的《叻哥遊世界》節目,無線亦花錢買下轉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253

金融機構亂批貸款宣傳失實(2014/06/12) 林本利

2014-06-12  NM
 
 

 

相信不少讀者都嘗試過收到銀行或財務機構來電,推銷「低息」貸款,幫助解決短期資金周轉問題。一些手緊的人若一不留神,便很容易誤墮陷阱,每年支付高達30多釐,甚至60釐的息率。

翻開報章雜誌,或者收看電視、收聽電台節目,便會發覺到大量貸款廣告湧現在眼前。有些廣告鼓勵市民貸款前往世界各地購買奢侈品和名牌物品,有些鼓勵小業主把居屋和私樓加按,套現用作大肆享樂,有些甚至說隨時隨地、足不出戶也可以貸款消費。

看到上述現象,不知讀者有何感想。有人以為這是正常的經濟活動,若果銀行或財務機構「拍烏蠅」,消費市場疲弱,經濟缺乏動力,投資者和小股東又如何賺取合理回報?況且借貸市場有助資金流動,促進經濟發展,若果沒有人向銀行借錢,小存戶肯定要向銀行支付更高的費用,才可以得到服務。

筆者三年前向理大申請提早退休,退休後花了不少時間在報章上撰文,以及開辦課程,教導小市民要管好錢財,不要借錢用作消費。過去認識不少人,抵受不住誘惑向銀行或財務機構借錢消費和炒股,結果泥足深陷,不能自拔。有人要和太太離婚收場,有人要破產、債務重整,有人甚至虧空公款,最終成為階下囚。

銀行和財務機構樂於向小市民貸款,純粹因為「利錢厚」,絕非和「債仔」稱兄道弟。一般信用卡年息30多釐,金融機構貸出1,100億元,一年利息收入便接近400多億元,這相對於近萬億元的按揭貸款,每年收息不到240億元(以年息2.5釐計算),利錢豐厚十多倍。

財務機構的貸款息率更驚人,可以收取法例上限的60釐。多年前筆者家中的菲傭向兩間財務機構借錢,每間借10,000元,分12個月償還,每月還1,065元,合共每月要還2,130元給兩間財務機構,佔她當時的月薪六成。後來因無力還款而突然人間蒸發。這名菲傭以為每月還1,065元,一年合共12,780元,較貸款額10,000元多出2,780元,年息不過20多釐。但事實是她並非一年後才一次過清還12,780元,而是要每月分期還款。第一期的1,065元在一個月後償還,這筆款項只借了一個月,而非一年。最後一期的1,065元才是借足一年。平均而言,她不過借了半年,便要付出2,780元利息,實際年息是60釐!銀行及財務機構向「債仔」收取高息,即使十個「債仔」有一、兩個走數,依然有利可圖,不會蝕本。由於信用卡墊款和其他私人貸款的利錢豐厚,吸引銀行及財務機構大力推廣和拓展市場,過去一年貸款額錄得可觀升幅,為這些機構帶來巨額利潤。

然而,一個經濟體系若依靠貸款消費和炒賣,而非把資金投放在有益及有建設的生產活動上,最終亦無法推動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看看歐美及日本等超級大國,政府及金融機構濫發債券,整個國家的政府和人民負債纍纍,一旦爆發債務危機,對經濟自然產生負面影響,連一些與工商業生產相關的正常融資活動也受到牽連。試看看過去一年,銀行向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追討8,000多萬元,向前行會成員張震遠及其公司追討數以億元計的貸款,便知道銀行是否審慎貸出款項。金管局與其提醒銀行避免貸款增長過快,不如做好把關工作,審查銀行及相關財務機構的貸款宣傳是否失實,審批貸款是否太過馬虎,以防止一旦利率回升或者經濟逆轉,出現大量未能償還的貸款。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初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0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