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石油A股的準確定價 Ares

From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9055.html

2008年,中石油12元.
按理,中石油中石化本來完全是屬於不應上市的公司,因為它壟斷性橫跨在中國產業的上游,作用完全屬於稅務所,到底該贏利多少,是由政府的思路決定的,如果我是人大代表,就建議:為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為了讓最代表生產力的製造業加速發展,讓中石油微利.
所以,中石油長期價值在1--12元振盪.
如果中石油有成長性,如果20元的中石油有投資價值,那是我們的悲哀.

巴非特在2008致投資者的信中說,買入中石油時只想賺三倍,但因為油價上漲與中石油自己在尋找資源上取得一些成果,竟然賺了8倍兌現,最高賣出價12元港幣左右.折人民幣不到11元.
巴非特能在這個價格賣出,那是相當得高興,巴非特忘了對擔心他賣得太低不懂價值的中國股市投資者說聲謝謝,是給投資者的信中唯的的缺陷.

嚴肅的投資家都是好人.
巴非特索羅斯羅傑斯都在譴責美元甚至美國政府.
想到中石油當初如此低價竟去香港賤賣,我們應該誠心誠意聘請巴非特做我們的境外投資顧問,顯然,他更懂得對資產進行定價,基於對人類的愛與自我價值的實現,巴老從一線退休後,可能會考慮進行一些榮譽性的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8

反坑殺戰術 財務長走人、私募定價過低 投資人小心闖蕩股海 務必九大警訊

2010-06-14  今周刊





投資股票,小股東往往因爲沒有與 大股東相對等的資訊,損失應有權益,事實上,小股東並非毫無抵禦能力,散戶們還是可以藉由一些公開資訊透露的危險訊號,來保護自身財產的平安。

撰 文‧劉俞青、周岐原、徐介凡在這個大股東占盡主場優勢的資本市場裏,小股東要如何確保自己的股東權益?看到哪些警訊,話不多說,先閃爲妙,才能在浩瀚股海 裏,進而求投資獲利,退而求安然退場?

以下是︽今周刊︾綜合市場常見的操作手法,並請教專家意見後,爲小股民整理出的﹁紅色訊號守則﹂。

訊 號1

公司做出財務重大決策前,財務長閃電走人以這次大同爲例,前財務長許嘉成在大同宣布減資前夕,閃電 走人,離職原因外界眾說紛紜。雖然大 同以﹁個人生涯規畫﹂爲由作爲解釋,但根據他的身邊人士透露,許嘉成是對這次減資加私募有 不同看法,才掛冠求去。

這種專業經理人與經營階層對於重大決策看法有嚴重歧異,很可能藏有外界難以窺視的目的性,在未能進 一步了解實情之 前,小股東最好小心爲妙。

訊號2

注意私募案 的定價過低

私募價格的訂定多少才合理?八成、 五成還是三成?

怡 和創投總經理楊邦彥對此表示,私募定價過低有幾種指標,一是高於八成,二是低於八成但高 於每股淨值,三是低於八成也低於淨值。前二項可能沒有問題,但如果是最後一項,投資人應該就要特別小心了。

﹁如果定低價是爲了圖利特定人, 代表老闆操守有問題,如果低價是因爲定過高會募不到錢,則代表公司績效一定不好,無論是哪種答案,對投資人都不是好事。﹂元大投顧副總經理鄭宗祺因此建議 投資人,只要看到不合理的私募價格,二話不說,先賣股票爲妙。

訊 號3

虧損減資,似難稱爲好公司﹁虧損嚴重到必須減資來彌補虧損,傳遞出兩個訊 息:一是公司很爛,二是這麽糟的公司,就算不是沒錢,可能也在 技術等其他關鍵因素出了問題。這樣的公司,即使增資進來,問題一樣不會解決。﹂鄭宗祺說。

以這次華映宣布大幅減資六成爲例,過去華映已經有 多次大型聯貸等市場籌資紀錄,資金不斷進來,但依然無法解決本業上長期的問題,就是證明。

訊號4

市場傳言入股 對象與最後結果,有極大落差從常理判斷,一家公司可能的入股對象,除了該公司的經營階層之外,消息不容易從別的管道流出。

因此當該公司最後 宣布的入股對象,與原本市場期待有極大落差時,例如原本市場盛傳是某國際大廠即將入股,對公司股價可能有利多效應,但最後結果揭曉,卻是由老闆有股份的投 資公司吃下。這樣的公司一來可能有哄擡股價之嫌,二來由老闆有股份的公司認股,難免瓜田李下。投資人面對這樣的公司與老闆時,小心謹慎爲上。

訊 號5

注意釋股或私募認 購對象的特殊身分投資人如果學會觀察﹁公開資訊觀測 站﹂上的﹁私募專區﹂,就能從此處 得知私 募認購對象的身分;而如果是上市前的釋股,投資人則可以從上市前的公開說明書獲 知釋股對象。

搞清楚認購或釋股 對象的身分,用 意是在了解公司私募的主要目的,對公司營運是否加分。假如引進領導大廠 的加持,可能讓股 價一飛沖天。例如台積電入股茂迪。又假如引進的對象是市場派色彩較重的資金,投資人則可以視是否認同這位新金主的理念,決定是否出售股票。

訊 號6

掛牌前的釋股,最容易檢視老闆操守按照《證交法》的規範,公司一旦掛牌上市 之後,就必須受到較爲嚴格的法令規範,所有的釋股、減增資等 動作都必須透過重大訊息公告、或在財報中做充分揭露,媒體也會予以較大關注,以確保投資人權益。

但在掛牌前夕,也就是黎明前的黑暗、還沒有 受到太多法律約束的這段時間,卻成爲最容易﹁動手腳﹂的黃金時間。很多老闆在掛牌前,藉口必須達到﹁股權分散﹂的規範,將籌碼分布給對自己有利的特定人身 上,以達到個人某種目的。

此 時,投資人應該詳閱《股票上市公開說明書》,針對釋股一事,檢視老闆是否以具公平合理的方式釋股,作爲是否認同 該老闆經營的投資準則。

訊號7

公司高層邊私 募邊 賣股

公司提出私募申請,背後目的不外乎引進策略投資夥 伴,或充實營運資金等。

只不過,當公司高層如果用七折八扣的低價,大方地認購私募股 權,另外卻又一點一滴地在陸續轉讓持股,這種「左手低價認股,右手釋出籌碼」的態度,就很引人質疑了。

訊號8

大 股東連續申報持股轉讓

通常,大股東在控制經營權的考量下,甚少會出現連續性出脫手中持股;因爲他們的目標是擺在長期而穩定 的經營權,而非短 期獲利。

因 此,當大股東數度、或連續申報持股轉讓時,通常代表公司經營可能已達高點,大股東逢高獲利了結出脫,或是準備先把股價壓低,而後 再用低價私募的方式補足持股。

訊號9

將 獲利子公司出售

當企業獲利不佳,賺錢的轉投資,是業外收益的重要來源,應該特別珍惜才對。但如果企業選擇賣出轉投 資,投資人就要當心了!

從 經營前提來看,賣出明明仍在獲利的子公司,是相當不合理的狀況。尤其要當心內部人士,讓明明可以認列的投資收益,隱藏在層層轉投資之外,成爲無法監督經營 的單位。當投資人無法確認大股東是否以個人身分持有子公司股票之時,最好對這樣的公司股票敬而遠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97

不同的定價方法 巴比倫人

http://babylonian-investing.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html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篇文章,它精簡地列出市場上現時採用的大部份股票估值方法。原始出處我不清楚,因為國內網上文章會給到處轉貼又轉貼,都不會列明原作者和出處。我就只寫出我找到那文章時所標示的作者好了,至於是否真正作者不得而知。

===========

估值模式漫談
作者:雪兒
“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 ” ,同樣是做官,每個人的評判標準都不一樣,選擇就更不一致了。這就好比市場價格,我認為價值千金的東西,別人很可能不屑一顧,正因為評估標準不同,價格便有了起伏波動。以一顆蘋果樹舉例。

從前,有個農民,想把自己種植多年的蘋果樹賣掉。這顆蘋果樹枝繁葉茂,長勢喜人,碩果累累,大概還能結20年的果子,每年光賣果子就能賺1000元。
第一個顧客出價300元,因為他不懂得經營果樹,在他看來,蘋果樹就是拿來當柴燒的,一棵枝繁葉茂的蘋果樹大概相當於300元的木柴。

第二個顧客出價600元,因為他跟老農打聽到,15年前老農就是花了600元買回來樹苗的。

第三個顧客出價4000元,因為他知道如果不跟老農買,自己重新種一棵同樣的蘋果樹需要4000元。他認為,老農這15年來對蘋果樹的悉心栽培,澆水施肥大概值2500元,而蘋果樹苗現在已經要1500元了。

第四個顧客出價6000元,因為他看到周圍的梨樹、棗子樹都賣6000元。

第五個顧客出價8000元,因為他是個制鞋商,他知道如果他生產鞋子的話,每投資8塊錢一年能收益1塊錢,那麼蘋果樹每年收益1000元,應該值8000元。

第六個顧客出價13000元,因為他是個經濟學家,他估計未來20年的平均通脹為5%,根據未來現金流貼現模型,把未來20年,每年1000元的收益,經過5%的通脹貼現後,大概相當於13000元的現值。

第七個顧客出價15000元,因為他是個股民,他知道現在滬深股市的平均股票的市盈率為15倍,於是他認為每年收益1000元的蘋果樹,應該價值15000元。

第八個顧客出價23000元,因為他是個企業家,他觀察了這個老農幾年,發現他一直兢兢業業,可以用最少的產出獲得最大的回報,他要求老農每年用這棵蘋果樹繁殖一棵新的,蘋果樹一般3年後有產出,於是,企業家10年後就有了7棵能結果的樹,這些樹每年能賺不少錢,企業家認為這個買賣太值了。

第九個顧客出價30000元,因為他是個美學專家,他認為這棵樹長相奇特,拿來做根雕一定不錯,一棵樹至少可以做10個根雕,每個根雕至少賣5000,所以他願意出30000元。

第十個顧客出價60000元,因為他是個生物學家,他發現這棵樹的基因很特別,接的果特大特甜,可能是新物種,他可以拿這棵樹去做雜交實驗。60000元買一個可能的科學突破,實在太值了!

10個顧客的出的價錢各不相同,但又各有各的道理,其實,這代表的是不同市場環境下的不同估值方法。分別是1.清算價值法、2.歷史成本法(帳面價值 法)、3.重置成本法、4.比較估值法、5.收益資本化法、6.未來現金流貼現法、7.股票的市盈率法、8.成長性估值法、9.重組價值法、10.借殼上 市(一廂情願)法。

同一棵蘋果樹,估值方法從清算價值法到借殼上市法,價格竟然相差200倍,可見價格的高低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在市場極為悲觀時,投資者一般只願用清算 法或是歷史成本法計算價值;而當市場平穩上揚時,投資者開始用比較估值法或股票的市盈率法計算價值;而當市場熱火朝天,死了都不賣時,就會有人採用重組價 值法或一廂情願法法來評估價值了。舉個例子,在2005年6月時,上證指數在1000點左右,當時很多股票跌破淨值,股票的市盈率4、5倍的股票不少;而 指數走到4000點時,市場開始消滅10元以下的股票,這時用的是比較估值法;到了6000點,有人開始出書大喊上證10000點時,股民已經在用一廂情 願法了。
不同的市場環境,市場氛圍是不同的,行情在絕望中(1000點)誕生,在半信半疑中(2000點)成長,在憧憬中(4000點)成熟,在希望(6000 點)中毀滅。市場氛圍的變化主導著估值模式的變化,人在絕望時,總是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估值就很保守(對應法一法二);在半信半疑時,就比較理性,估值 就喜歡講所講的價值投資(法三到法七);而人在憧憬時,就比較樂觀,估值就講成長性(法七法八);但當人開始瘋狂時,就會很激進,估值就開始亂來了(法九 法十)。

市場的高低是不可知的,總是創新高後還有新高,創新低後還有新低,所以單從指數來看,是很難知道未來走向的,但是市場的氛圍是可以感受到的,不同的市場氛 圍對應不同的估值方法,讀者可以通過感受市場的氣氛或是觀察是市場的主流估值方法來判斷現在行情所處的階段。舉個例子,現在是08年9月,上證從6000 點跌到2000點,你問我底在哪裡,我不知道,但我可以建議你去證券股票上市公司營業部看看,去感受一下那裡的氣氛,你可以看看報紙股評,是在說反彈在即 還是後市不容樂觀;你也可以看看券商的投資報告,看看他們在用哪種估值方法,如果還在講所講的價值投資,那就是還沒跌夠,如果有人很保守,用歷史成本法或清算法來計算價值,那就是行情就要來了。 (責任編輯:查股島)

==========

其實關於估值的話題,單單市盈率已可寫幾篇文章。但縱使方法很多,都可歸納為三大類,分別是(1)成本法;(2)收益法及(3)比較法。文中所述第九及第 十法,屬於企業特別事件,要待事件細節公佈後,才可依據前面三類方法來估值。這篇文中最有用地方,是從第一到第十法中,依靠未來估計成份越來越重,亦即可 靠性越來越低。若是Graham,應從第八法開始便不樂於採用。

希望短期內能有時間和心情,去把這幾年下來思考過有關價值的材料,寫下來並整理一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68

我选股最看重企业定价力而非管理--巴菲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pw4p.html

  新浪财经讯北京时间2月18日晚上消息,据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FCIC)发布的谈话录影带,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与FCIC对话时指出,他评估一家企业时主要看重企业提高产品价格的能力,有时他甚至不会考虑谁掌管这家公司或管理的水平如何。

  巴菲特表示:“评估一家企业时唯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是定价能力。如果你有能力提价而业务又不会流向竞争对手,你拥有的就是一家很好的企业。如果你在提价10%前还要祈祷,你拥有的就是一家糟糕的企业。”

  现年80岁的巴菲特是世界第三号富豪,他的个人财富源自辉煌的股票投资和企业 收购生涯。巴菲特曾收购过铁路和发电商等诸多企业,这些企业的定价力源自其客户几乎找不到其他选择。巴菲特还增持了可口可乐和卡夫食品等公司的股份,这类 企业的品牌具有吸引力,能够吸引和留住客户。

  巴菲特在录影带中还称:“出色的企业并不必然需要良好的管理。”FCIC对巴 菲特的调查集中在他对穆迪公司的投资上。一些国会议员曾批评道,这家债券评级机构在房地产泡沫期向客户提供了虚夸的信用评级。巴菲特的回答是,他持有穆迪 的股票是因为穆迪的市场份额领先,它与主要对手标普的强强组合使两家公司具有很大的定价灵活度。

  巴菲特指出:“我对穆迪的管理层一无所知。如果你拥有一个城镇上唯一的一家报纸,这种状况持续了约五年时间,你就拥有了定价能力,你不用到办公室施加太多的管理。”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的经济学教授赫马林(Benjamin E. Hermalin)则认为,具有市场统治地位并不能阻止恶劣的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毁掉一家企业。

  去年巴菲特以265亿美元收购了伯灵顿北圣达菲公司,该公司拥有美国西部地区 连接煤炭、谷类和消费者产品生产商及销售商的总计超过3万英里的铁路。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麾下的电力公司:中美能源控股也拥有定价能力,它 向美国大平原地区的家庭出售电力,还负责从怀俄明州向加州输送天然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71

鞍鋼系列 - 銷售成本定價時間差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806479

解第二個原因之前,必須先解釋一個概念,我不清楚會否有一個正式的學名,我們先叫它做Sales - purchase pricing lead time(銷售成本定價時間差),即是買料先還是接單先。正數的就是銷售價格比成本價格遲定價。一個誇張的例子是房地產,先要買地,付利息,大概完成建築結構這些大成本的價格都定了,才能預售 (定下銷售價格),再完成其餘小部份成本。在通漲期中,這類生意會比較有利。

 

大部份輕工業的 SP lead time 都是接近零,因為它們是先收Purchase order (定下銷售價格),然後立即買料(定下成本價格),而PO quotation 都是按即時外間價格而定,所以雖然purchase pricing time  sales pricing time 遲一點,但基本上如果不是quote 錯價的話,那少量的時間差應對價格無分別的。

SP lead time 的例子,就是一些雖要很長時間才可交貨的行業,或一些已經收了幾年後訂單的行業。訂單已收到幾年後,銷售價格已定,但總不能一次過買下之後幾年所用的原料。當原料升價便要硬食,減少當初預定的利潤。由於這些行業通常都較旺,如果可以準確估計之後的成本升幅,預先獅子開大口quote高價便可解決問題,但這樣難度較高。

大部份鋼鐵股的Sales Purchase lead time 都是接近零或輕微正數。因為它們會在一兩個月前買下鐵礦石,留一點存貨,運到時再加工運出,而收到PO都是在一個月或更短時間以後交貨,所以會有少於一個月的lead time. 鐵礦石一年漲一次,由談判決定;現在計及海運費,基本上價格月月不同,所以假設成本和售價同以相同速度上升,便會有少許得益。

鞍鋼和全國的鋼企都不同,它的鐵礦石來自母公司,定價是以半年來的全國到岸平均價加陸運費再減10%折扣再加品位調整。即是說,如果鋼企A所買的礦在41日到岸,它會以41日的到岸價格結賬;鞍鋼在41日向母公司取礦的話,是按1月1日(假設漲幅平均)結賬的,它比其他鋼企的purchasing pricing time 早了3個月,但當其他鋼企成本上升加價時,佢當然是加埋一份(它是每月出新價單的)。所以說,原材料上升對鞍鋼來說是比同業有利的,亦可幫助提高毛利率。3個月的SP pricing lead time advantage,亦是它的原材料佔總成本比其他鋼企低的原因之一。

拉遠一點,也講一下品位調整。礦石品位(純度)越高,收費也會貴一點,但它也不是按實際品位的,也是按之前半年的平均品位來收費。在母公司的網頁可見鞍山鐵礦的品位只有28%-32%,但經過十年的技改,交到鞍鋼手中的礦石平均品位已有67%,在不斷的品位提升之下,價格上其實是「隻眼開隻眼閉」益上市公司的,當然這個金額不會多,但較高品位的礦石可以節省平均成本,這筆賬還沒有計算在內。

 

講回成功控制成本的第三個原因,就是折舊及其他。這是很容易明白的,因為當一件固定資產買下之後,折舊不會上漲,這是最容易控制的成本。所以在通漲期高折舊行業、高固定成本行業會比較有利。

繼續講sales purchase pricing lead time,跟據這個概念,先付成本再賣出的商業模式(先苦後甜)會最有利,及早固定成本的模式(買固定資產)也可為。有一樣先極苦後極甜的行為是不可不提的,就是R&D研發。基本上研發就是在有成果之前只有支出沒有收入,在有成果(如有)之後賺個較好的毛利率。這是一個先極苦後極甜的行為,基本上成功之前有支出無收入,成功後增加收入沒有增加支出,而且lead time 往往有幾年。鞍鋼是全國R&D最出色的鋼企,R&D投入相信也不會小。跟據這個觀察,本來也應留意藥業股,但R&D首重成效、能力,國家藥監局原局長鄭筱萸今年因嚴重貪污被判死刑,各藥股之前的R&D成果究竟是真的還是花錢得來,非行內人實難分辨,還是作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56

中信H股定價承壓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9-16/100306055.html

  黯淡市況下,中信證券放低身段,以「中國資本市場代理人」的定位進入香港市場

財新《新世紀》 記者 沈乎

 

  中國最大的券商已經站在港交所的門口。據接近中信證券(600030.SH)的人士預計,其有望於10月第一週在港交所主板掛牌。

融資不是目的

  3月下旬,中信證券宣佈了H股發行計劃;8月30日,中信證券宣佈獲得中國證監會核准H股上市的批覆;9月1日,中信證券通過了香港聯交所的上市聆訊,計劃發行不超過11.45億股H股。

  發行方式為香港公開發行及國際配售,國際配售包括美國、日本等地區。本次發行募得的資金將全部通過補充資本金,用於海外業務平台的構建。

  中信證券將成為首家發行H股的內地券商,而海通證券(600837.SH)有望成為第二家。此前國泰君安香港公司在港上市,但不包括境內資產。

  接近中信證券的人士曾對財新《新世紀》表示,早在2007年中信證券就有H股發行計劃,計劃籌資30億美元,但因當時證監會對A股公司發行H股持謹慎態度,因此在保險、銀行等金融機構發行H股之後,券商股一直沒有登陸香港。

  中信證券赴港發行H股,最終得到了中國證監會的首肯。監管層希望通過中信證券的這次H股發行,讓境內券商「走出去」,加快推進國際化戰略。

  誠然,坐擁近400億元淨資本的中信證券並不差錢,刨除客戶資金存款,其賬上現金近200億元。

  2010年,中信證券實現營收277.9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3.1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比上升26.3%和20.3%。截至 2010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為1531.78億元,淨資產為708.48億元。基本每股收益1.14元,每股淨資產7.08元,加權平均淨資產收 益率達17.28%,較全行業14.83%的淨資產收益率高2.45個百分點。

  2010年,中國證券行業總資產1.97萬億元,淨資產5664億元,淨資本4319億元,證券營業部4644個。中信證券在這四項指標上,分別佔全行業的7.8%、12.5%、9.5%和5.8%。

  2010年,中國證券行業總收入1911億元,行業淨利潤776億元,其中中信佔全行業的比例為14.55%和14.56%。

  融資不是目的,而包含國際化的進一步考量。接近中信證券的人士曾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目前中信證券的淨資本水平在國內遙遙領先,業務承接 能力短期內不受淨資本的限制;中信證券希望的是通過發行H股獲得更高的國際市場認知度,為開拓國際業務鋪路。而中國證監會的態度,也由原來的謹慎轉為支 持。

市況慘淡

  中信證券此次發行面臨著較為慘淡的市場環境,定價承受一定壓力。

  證監會此前的要求是,先A後H的公司H股發行價不能低於A股此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九折,即中信證券的發行價不能低於8月30日至9月27日之間20個交易日A股收盤價的均值。

  接近中信證券的人士表示,這一要求已非強制,但中信證券希望獲得溢價。與此同時,由於兩地資本市場通過QDII和QFII有所接通,也不可能溢價太高,「不可能出現七八年前H股發行PB值很高的情況」,因此懸念不大。

  9月以來,中信證券的價格一直圍繞12元作小幅波動,粗略計算,中信證券的融資額將會在130億元左右。

  「這是底線。」上述人士說。此價格對應的PB值是1.3倍左右。

  但另一位接近承銷商的人士表示,目前與投資者的接觸都是在九折甚至更低的基礎上談的。

  「以往先A後H的公司中,H股發行價沒有低於A股股價的先例。」一位接近承銷商的人士表示,中信證券的心理預期在150億元,對應的PB值為1.5倍。

  「發低了中信不高興。」他說,「本來投行在其中應該是有一定還價餘地的,因為畢竟市況不好,而且華夏基金部分股權今年肯定要解決,變成趴在賬上 沒處花的一堆現金,明年中信證券的盈利能力可能要下降。但是,中信集團上市近在眼前,前任中信集團董事長孔丹去年就說到境外可以再拿100億美元(參見本 刊2010年第26期『中信再出發』),因此這次投行都唯恐報低了出局。」在這種心態驅動下,一家承銷商甚至報出了220億元的高上限。

圈定基石投資者

  9月的第二周,中信證券啟動了全球路演。

  中信證券位於香港的投行子公司中信證券國際,在此次發行中擔綱。承銷商隊伍土洋結合,工銀國際、農銀國際、中銀國際、建銀國際和交銀國際等銀行 系海外投行全部進入簿記人隊伍,里昂證券、匯豐銀行、美銀美林和摩根士丹利則擔任全球協調人。其中,里昂證券和匯豐銀行將負責亞歐的銷售,美國方面則有美 銀美林和摩根士丹利。

  接近承銷的人士說,因為在香港的渠道並未實質鋪開,銀行系海外投行出力有限,而各家協調人擁有承銷商的權限。在中資海外投行中,中信證券國際在 香港本身較強,加上合作夥伴里昂證券,可以搞定香港市場。今年6月9日,中信證券宣佈中信證券國際出資3.74億美元收購法國東方匯理銀行旗下里昂證券和 盛富證券各19.9%股權。這一方案較2010年雙方商談的深入合作計劃有所倒退,但方向未變,意在全力保證今年H股的順利發行,避免重大交易在程序上帶 來的不可控因素。

  截至上週,中信證券至少已經敲定六家基石投資者,並錨定了20多家機構投資者。其中既有知名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科威特投資局,又有中信證券新的合作夥伴巴西百達(BTG Pactual),此外還有中國社保基金、台灣富邦金控旗下的兩家美國公司富邦人壽(Fubon Life Insurance)和Och-Ziff資產管理集團(下稱Och-Ziff Capital)。

  此次基石投資者入股比例較高,可能與市況不佳有關。承銷方面人士透露,這些基石投資者都是中信證券自己找的,將包攬中信證券H股的30%-40%,「大約9億美元」。基石投資者按發行價定價,鎖定期半年。

  Och-Ziff Capital成立於1994年,自稱全球最大的另類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大約管理著294億美元的資產。

  百達是巴西知名證券公司之一,也是南美最大的獨立投資銀行公司。

  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兼投資銀行委員會主任、中信證券國際董事長德地立人8月初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專訪時表示,雙方的合作起始於中信證券國 際對巴西市場的興趣,在多次會面之後,2011年初雙方開始實質性的業務交流。初始階段,雙方將以介紹業務的方式進行合作。巴西百達首席經濟學家、巴西央 行前任副行長艾德瓦多·羅約(Eduardo Loyo)則表示將受益於與中信建立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上述接近承銷的人士表示,在剩餘股份的銷售中,對中信證券感興趣的資金,高比例來自QDII。

  不惟海通證券和光大銀行希望在四季度完成H股發行,徐工機械和三一重工的H股發行也恰好與中信證券撞車,港股市場資金壓力頗大。但接近中信證券的人士表示,投資者對中信證券的反饋要好於前二者。

  不過,與香港本地市場相比,歐美市場對中信證券的反響並不熱烈。這並不難理解:經歷近期多輪淒風慘雨,歐美市場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難以走出大行情,人人翹首以盼的惟有QE3。

「中國資本市場代理人」

  與以往的大型IPO相比,這家中國最大證券公司的赴港之路無波無折,略顯平淡。

  「路演中很多投資者問,中信證券到底亮點何在?」接近承銷的人士說,「就算它是一個最最平庸的中國證券公司,境外投資者也可憑此獲得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機會,何況它並不平庸。小QFII首批入圍,也是它的最新亮點。」

  一些承銷商主推的正是「中國資本市場代理人」這一概念,將中信證券打扮成境外投資者分享中國資本市場壯大的渠道,如直接融資比例的提升和股基交易的興旺。

  2010年,中信證券在經紀業務規模、股票及債券承銷規模、資產管理業務受託資產規模、債券銷售交易等多項指標上業內排行第一,直投業務來勢洶洶,入賬頗豐。

  但去年年中,因違反「一參一控」轉讓中信建投53%股權,中信證券的營業部資源折損慘重,這在2010年報表上並未完全體現出來。2011年,隨著華夏基金51%的股權轉讓即將完成,料將削弱2012年的盈利能力。

  截至2010年,中信證券28%的營收來自經紀業務。中短期內,A股出現大行情的可能性並不大,成交量預計將持續低迷。

  雖然中信證券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券商之一,其在國際業務上的佈局仍處於相當初步的階段,短期內難以對盈利產生大的貢獻。「長期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短期有壓力。」淡馬錫控股中國區總裁丁瑋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89

投資傻瓜定價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cbb15b0102duwi.html

  一、拍賣時,同一古董有人估50萬,有人估500萬,價格最終是由頭腦最發熱的人決定的。同理,股市底部時,流動性萎縮,任何拋盤都能打壓股價,因此,股價能跌多深往往是由最恐慌的人決定的。換言之,市場的極端價格常常是由最大的傻瓜決定的,所以股價總是在上漲時的超漲,下跌時的超跌。

  二、常有人感嘆股市的非理性行為。其實,價值投資者對這些非理性行為應該感激涕零--沒有超跌,哪來價值低估,哪來超額收益?理解市場的非理性行為,淡然處之,並加以利用,這是逆向投資的第一步。

  三、99年納斯達克泡沫時,我碰到某行為金融學教授,他自己有個對沖基金,那年賣空網絡股虧了很多錢。他感嘆說,「我知道他們傻,只是我沒想到他們會這麼傻!」 聰明人(包括那些自作聰明的人)的悲劇在於,他們往往低估了傻瓜的傻。

 

  四、《拯救華爾街》的英文原名直譯是《當天才失敗時》,講的就是一群世界頂尖的操盤手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管理的對沖基金如何在98年俄羅斯危機中被市場的極端行為「亂拳打死老師傅」的。其實他們的持倉在被清盤後的數月內迅速飈漲,只可惜他們的高槓桿注定了他們倒在黎明前的黑暗裡。

 

  五、「聰明人」常希望傻瓜們傻得「剛剛好」:傻到願意把價值1元的東西以5毛錢的價格賣給他,但不至於傻到繼續把價格砸到4毛錢。其實,低估傻瓜的傻也是一種傻,能使股價低估50%的非理性行為同樣能使其低估60%。正如凱恩斯所說,市場持續非理性行為的時間可能長過你持續不破產的時間。

  六、對市場敬畏但不屈服,逆市場而動但懂得自我保護。抄底時注意安全邊際(不用槓桿也是其中之一),避開價值陷阱,遠離反身性(會惡性循環、不能越跌越買),精挑細選低估值、高品質(特別是高端品牌或寡頭壟斷)的股票,然後分期分批加倉,確保判斷錯誤時也不致於粉身碎骨。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73

銀行股實證(1):風險資產定價 基本面通訊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91f079010107uh.html

這是一篇不合時宜的博文。因為許多博友已經建立「銀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低資金成本」這樣的概念,詳細可參看熊熊博文什麼是銀行的核心競爭力、老木頭博文讀《巴菲特談富國銀行》有感。長遠來說,他們的觀點不可挑剔。巴老也說過:「只要不做蠢事,銀行業是一個很好的行業…富國銀行的資金來源比其他銀行更低廉…此外,他們在資產規模方面很明智,沒有介入會帶來麻煩的領域。」股神的話經常被奉為圭臬,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呢?股神說他喜歡輕資產但後來買了鐵路公司、股神說不喜歡高科技公司後來買了IBM讓很多國內眾多「價值投資者」不知所措。典型的原教旨主義,呵呵~
眾所周知,銀行為貸款客戶提供同質的產品——資金,然後收取利息,銀行收取的利息即為資金需求方的財務成本。直觀的看,風險程度相同客戶的利率完全相等。 如果一個客戶願意支付更高的利率,則意味著他的風險更高。有一種觀點認為,較高的利率最終會受壞賬的拖累,最終高利率會被壓到正常利率水平,甚至低於這一 水平。壞賬在損益表上體現為貸款減值損失(即信貸成本)。實際情況是否真的如此呢?存不存在經濟學上的所謂「帕累托改進」,即保持貸款質量的前提下提升貸 款收益率呢?
招商銀行的馬蔚華先生認為存在這種可能。一次採訪中他這樣說:一個是風險理念的問題,就是不良率在不斷降低,但是定價能力也在下降。這意味著我們還是習慣 於找低風險的大企業做貸款,同時忍受他們下浮利率的要求。過去看客戶強調「雙優」,不論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要優質的。但是現在優質企業都會讓你價格下 浮,你如果犧牲了定價,你可以得到一個非常低的不良率。但是一個企業不光是要保持非常優的質量,還要盈利。為了保持過低的不良率,犧牲了盈利,也不是一個 好銀行。就比如說風險的觀念,銀行業本身就是把雙刃劍,沒有風險也就沒有收益。關鍵是怎麼樣能夠在風險和收益之間取得一個最佳的平衡。如何實現在一定風險 容忍度內,收益能夠最好。這些對中國銀行業來說都是新的挑戰。
大段引用馬行長的話很乏味,幸虧全是口語化的短句,意思也很清楚。同樣是貸款,能以更高的利率賣出去當然也算是一種能力。當然,前提是風險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下表一為2010年a股各上市銀行貸款平均收益率。數值由計算所得,與年報披露數據有細微差別。比如工行收益率為5.05%,年報披露值為4.99%。寧波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居前三位。中國銀行以4.47%位居末尾,是唯一一家低於5%的銀行。四大行排名分別是農行(5.30%)、建行(5.09%)、工行(5.05%)和中行(4.47%)。如果風險低則利率低、風險高則利率高的邏輯,簡單認為中行的資產風險比建行、工行要低,肯定有許多人會笑。那種認為銀行不需要找客戶、可以坐等客戶上門是一種「偷懶」的想法。中行4.47%的貸款平均收益率證明他們很懶?
表一:2010年貸款平均收益率
 
股票代碼
 
公司名稱
收益率
不良率
002142.SZ
寧波銀行
6.14%
0.69%
600016.SH
民生銀行
5.79%
0.63%
600015.SH
華夏銀行
5.64%
0.98%
601009.SH
南京銀行
5.77%
0.85%
601288.SH
農業銀行
5.30%
1.67%
601939.SH
建設銀行
5.09%
1.03%
601328.SH
交通銀行
5.20%
0.98%
601169.SH
北京銀行
5.31%
0.59%
601166.SH
興業銀行
6.08%
0.35%
601998.SH
中信銀行
5.05%
0.62%
601398.SH
工商銀行
5.05%
0.95%
600036.SH
招商銀行
5.11%
0.61%
600000.SH
浦發銀行
5.19%
0.42%
000001.SZ
深發展
5.06%
0.44%
601818.SH
光大銀行
5.11%
0.67%
601988.SH
中國銀行
4.47%
1.00%
       
註:中國銀行根據國內數據計算
某個年度的貸款平均利率的影響因素比較多,首要的是貸款的期限結構。期限長貸款利率高於期限短的。先不討論這一點。從議價能力看,零售個人客戶最弱,小微企業次之,大中企業談判能力強。從民生銀行針對個體工商戶的「商貸通」利率通常溢價20%可窺一斑。上表還列出了各銀行貸款不良率(不良貸款/貸款總額)。回歸分析顯示,貸款收益率與不良率不存在線性的關聯關係,去掉歷史負擔比較重的5大行也是如此。
我原計劃用貸款平均利率與信貸成本相比較以考察風險定價,考慮到利息產生於全部貸款餘額,但信貸成本涉及新增貸款計提的準備、到期貸款準備轉回、貸款五級 分類之間的遷徙等等,這種比較存在邏輯漏洞。故而分析過去幾年貸款平均利率和不良率的關係。仍以招行為例。貸款平均利率不是用絕對值,而是用相對基準利率 之間的相對值(這意味著假定國家調整基準利率所有貸款立即重新定價,重新定價是一個新概念,分析銀行時不得不面對概念很多這一困難)。見下表2。從表中可以看出,整體上,招行貸款利率提升的同時,資產質量在提升,不良率下降。
表二:招行歷年貸款利率與不良率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貸款平均收益率
5.18%
6.30%
7.25%
5.05%
5.11%
1年期基準利率
5.86%
6.71%
7.18%
5.31%
5.36%
差額
-0.68%
-0.41%
0.07%
-0.26%
-0.26%
不良率
2.12%
1.54%
1.11%
0.82%
0.68%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現有分析的背景是過去幾年中國經濟保持了較好的發展,那些高利率貸款的風險還沒有顯露出來。如果一旦出現經濟困難,那些高利率的小企業 違約的概率要遠大於大型企業。這種說法或許正確,或許錯誤,我還沒有研究過這個問題。尋找議價能力更弱的個人和小企業客戶,比如說民生銀行,算不算是巴老 所說的蠢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41

誰在給熊膽定價?

http://www.infzm.com/content/71734

活熊取膽,但普通熊膽粉賣不了高價,因為下游的巨頭企業——業已登陸創業板的上海凱寶掌控著行業的話語權。為整合產業鏈資源、大規模建造高端熊膽粉專賣店,歸真堂急於上市,未曾料到陷入的輿論漩渦一輪大過一輪,而上海凱寶的命運似乎也好不到哪裡去。

隨著「活熊取膽」及歸真堂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產業鏈上的另一家企業、已經在創業板上市的上海凱寶藥業股份公司(下稱「上海凱寶」,300039.SZ)也進入了人們視野。

從2008年至今,中國每年熊膽粉產量的一半左右都由上海凱寶改採購。2011年,在全國不到30噸的熊膽粉產量中,上海凱寶採購量為13.4噸。

寡頭壟斷

上海凱寶幾乎在每一次的報告中都提到:「作為熊膽粉最主要的採購商,公司具備較強的議價能力,通過與主要供應商簽訂長期供貨合同等方法保證熊膽粉的穩定供給。」

上海凱寶買來的熊膽粉用於其主打產品「痰熱清注射液」的生產——熊膽粉在這種注射液的原材料中所佔比例是45%-50%。

痰熱清的功效是「可用於急性支氣管炎、急性肺炎(早期)出現的發熱、咳嗽等」。2007年8月,痰熱清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列入「有嚴重不良反應報告的注射劑品種名單」和「中藥注射劑高風險品種名單」。

儘管如此,每次出現大規模流行疾病時,都少不了痰熱清注射液的出現:2003年5月取得生產批文後,馬上就入選上海市「抗非典」重點新產 品;2005年進入衛生部的「人禽流感用藥目錄」;2006年被國家發改委列為「防止流感儲備藥品」;2009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列入防治手足口病臨床 治療藥物。

而且根據國家藥監局2008年6月頒佈的《含瀕危藥材中藥品處理原則》,除了上海凱寶自己申請改劑型之外,其他廠商的改劑型和仿製都不會被批准——這意味著為痰熱清設置了「准入壁壘」,別的廠商都不能仿製生產這種產品。

同時,得益於近期控制抗生素濫用的政策,以「中藥抗生素」面目出現的痰熱清注射液繼續受到醫院的青睞。

目前,上海凱寶的痰熱清在全國約3000家醫院銷售使用,在這些醫院中約五成的供應缺口,甚至連在2009年被列為防治甲流儲備用藥後,上海凱寶卻沒有足夠的產品供應國家和地方省市的收儲計劃。

面臨供不應求的情況,上海凱寶自2010年以來就以擴大痰熱清的產能為首要任務,目標是2012年生產4500萬支痰熱清,對應的是18噸熊膽粉的需求量——這較三年前的需求翻了一番。

相對於需求的旺盛,熊膽粉的市場供應一樣快速增長。中國中藥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範化養熊場就有68家,黑熊總存欄量已超過1萬頭,其中有6000-8000頭黑熊可取熊膽。2012年全國熊膽粉的供應量是35噸,足以滿足上海凱寶的需求。

上海凱寶幾乎在每一次的報告中都提到:「作為熊膽粉最主要的採購商,公司具備較強的議價能力,通過與主要供應商簽訂長期供貨合同等方法保證熊膽粉的穩定供給。」

一位證券分析人士稱,上游的養熊企業過於分散,規模偏小,而下游的需求方是「一家獨大」,形成了寡頭壟斷,從而掌握了熊膽的定價權。

從2006年至2009年6月,熊膽粉的市場價格持續上漲,上海凱寶採購均價從2674元/公斤上漲至3174元/公斤,而近兩三年上海凱寶採購的價格基本穩定3850元/公斤左右。

六年間漲了近50%,熊膽粉價格的漲幅相對於其它動物原材料類藥材,其實是「小巫見大巫」:使用天然麝香的片仔癀產品在過去六年裡價格翻了一番,而使用驢皮的東阿阿膠更在最近八年價格漲了近六倍。

天價「金膽」

歸真堂每年「金膽級」熊膽粉的產量超過2噸,其市場價是每克118元,即11.8萬元/公斤——這是上海凱寶對普通原料熊膽粉採購均價的三十多倍。

歸真堂等顯然對上海凱寶「綁架」上游同行的做法頗為不爽,一場關於熊膽粉定價權的較量和新地盤的爭搶開始了。

業內根據品質將熊膽分為四類:金膽、鐵膽、菜花膽和油膽。其中,品質較差的「菜花膽」一般不作為中藥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銷售,而是作為原料生產中成藥,習慣上稱為「原料熊膽粉」——主要提供給了上海凱寶作為原材料。

相比之下,「金膽級」的熊膽粉質量最高,被製成熊膽粉、熊膽粉膠囊等單方中藥,直接銷售給客戶,這類產品習慣上被稱為「中藥熊膽粉」。

由國家林業局主辦、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承辦的中國林業網上,刊發有東北林業大學副教授楊淑慧一篇題為《中國熊膽粉的生產和利用現狀》的文章。文章 稱,菜花膽多作為原料用熊膽粉,由於其有效成分含量相對較低,作為中藥銷售無法得到消費者認可,只能向藥廠批發銷售,而且各家黑熊養殖企業均能提供,屬於 充分競爭的市場,價格較低,目前市場價格在3-5元/克,與現在上海凱寶3700元/千克的採購均價相當。

「由於其附加值較低,難以為黑熊養殖企業帶來足夠好的回報,這也成為很多黑熊養殖企業退出養殖行業的重要原因。」楊淑慧在文中表示。

相對應的是高端的「金膽級」熊膽粉:年總供給量在2.6噸左右,總銷售額約為2.6億元。「國內能夠提供金膽級熊膽粉的廠家為數極少,其中能夠批量提供的僅黑龍江黑寶藥業、福建歸真堂藥業等少數幾家。」

楊淑慧這篇文章曾經被質疑是為歸真堂上市「正名」的背書。但遵循這個思路,歸真堂圖謀上市的「小算盤」也一目瞭然:它想掌控熊膽粉——尤其是高端熊膽粉的定價權。

歸真堂總經理陳志鴻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目前歸真堂採用凍干技術,生產出來的是最高級別「金膽級」的熊膽粉,每年熊膽粉的產量超過2噸。其市場價是每克118元,即11.8萬元/公斤——這是上海凱寶對普通熊膽粉採購價的三十多倍。

根據楊淑慧文中的數據,2009年,按照熊膽粉系列產品市場終端售價計算,歸真堂的熊膽粉市場份額為24.5%,排在行業首位。

陳志鴻說,歸真堂的熊膽粉沒有作為原料出售,都是加工成熊膽粉出售,走專賣店、醫院和藥店渠道。

圖謀高端市場即想打造「禮品」概念,這從歸真堂官方網站上的宣傳語即可見一斑:關于歸真堂「熊膽館」專賣店的加盟業務的介紹,標題是「熊膽粉養生——送禮送健康,送禮新潮流」,結語是「歸真堂熊膽粉作為高品位、真品質的名貴養生好禮,讓送的人臉上有光,用的人面上紅光」。

「包裝成禮品出售是一種順應市場發展的營銷策略。」陳志鴻解釋。

「上海凱寶已經上市並進行產業鏈整合。」歸真堂副董事長蔡資團說,歸真堂一旦上市成功,將來也一定會整合行業資源,特別是收編很多小規模的養熊場。

雙輸的賽跑

一位銀行業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歸真堂主要從中小銀行獲得貸款,每筆貸款只有幾百萬到一千萬之間。

上海凱寶和歸真堂等在兩條平行線上展開了賽跑和競爭。

就上海凱寶來說,資金的優勢讓它有機會收編上游的養熊場。2010年1月,擬募資2.87億擴大產能的上海凱寶,作為創業板成立後的第三批企業「光榮上市」。而中國股民打新股的熱情,讓上海凱寶實際獲得了9.74億的融資,超募了6.87億。

「財大氣粗」的上海凱寶將手伸向了上游。一方面,利用全資子公司四川凱寶動植物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四川凱寶」)所擁有人工飼養黑熊的資質, 開始「嘗試性」地飼養93頭黑熊,以圖逐步實現自供自給;另一方面,打算使用超募資金的1.5億來購入大規模養熊場的50%股份,以資本換資源,以對抗歸 真堂等「心頭大患」。

然而,這兩項的推進都未獲成功。2010年8月,上海凱寶意欲收購養熊場的消息一傳出,即遭遇廣泛反對,最終不了了之;2011年1月,上海凱寶公 告稱,四川凱寶規模較小,處於累計虧損狀態,故將其全部股權出售轉讓。看來,會賣藥的並不代表就會養熊。此外,上海凱寶銷售費用率過高、市場推廣放緩等問 題也成為了其向上游延伸的障礙。

資本市場也開始冷落上海凱寶。在2010年末,該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全部都是公募型基金。而到了2011年第三季度,這個名單上只剩下匯添富旗下的兩隻基金了。股價在2010年末見頂後一路下瀉,如今已遭腰斬。

此時的歸真堂也希望借助上市,後來者居上,在高端熊膽粉市場上闖出一片天地。然而,沒想到遇到了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民間反對IPO的力量。

現實的經營情況可能讓歸真堂創始人邱淑花騎虎難下——因為歸真堂的戰線已經全面拉開。2007年開始,歸真堂在全國各地大面積地開設「熊膽館」連鎖門店。邱淑花當時放言,這類終端門店要達到3000-4000家,除了極少部分讓當地經銷商加盟之外,幾乎均由歸真堂獨資。

在歸真堂的招商表上,一家省級館的首批進貨標準為50萬元,年度銷售目標為500萬元;市級館首批進貨標準20萬-30萬,年度銷售目標200萬-300萬;縣級館則是10萬元,年度銷售目標100萬。

目前,歸真堂一年的營業額大概在1億-2億元,包含了醫院、藥店和熊膽館等渠道。按此算來,全國上百家熊膽館專賣店,平均每家的年營業額不到100萬。

歸真堂的一位銷售人員向記者介紹,熊膽館專賣店大多數開設在各個城市的黃金地段,部分門店租金極高。

歸真堂渴求資金,而一位銀行業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從銀行系統看到的數據,歸真堂主要從中小銀行獲得貸款,每筆貸款只有幾百萬到一千萬之間。「這樣單筆的貸款金額都不算高,期限也不會很長。」

來自機構投資者的資金可能是維持歸真堂存活的來源。據媒體報導,2009年,江蘇澄輝創投和江蘇鑫澳創投共投資7650萬到歸真堂——但是投資方代表、鼎橋創投合夥人張志鋆稱該數字並不準確。「只有等IPO預審通過後才能公告。」

但「燒錢」也總有個盡頭,而且風投是一把雙刃劍。何況歸真堂闖關上市已經失敗過一次。「一般而言,風投會跟企業簽訂類似對賭協議的合同,要求企業在某個時間點之前上市,否則就得賠錢給風投。」投行人士稱。

歸真堂和風投在表態上已經出現分歧。邱淑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哭訴,早知道這麼苦,就不搞上市了。「我們民營企業不上市,大家自由自在;要上市的話,左也不行,右也不行。」

「如果動物保護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即便其最後上市了,股民不去申購,也等於上市失敗。」投資方的張志鋆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63

【商業追問】二手設備應該由誰定價

http://www.infzm.com/content/73259

二手機械設備產業被發達國家稱為「黃金產業」,但其在中國的發展一直比較溫吞,直到最近兩年才火了起來。實際上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機械流轉中心,市場容量原本就不可小覷。統計數據稱現在中國二手工程機械設備的年交易額在1500億元左右,且年均增速超過20%。在我看來實際情形遠超過這一數字,因為大部分的民間交易都沒有被統計進來。

我以前是做房地產業的,作為一個「80後」非富二代的地產商,我的一個理想是做真正針對年輕族群的樂活和分享式社區。但整個行業大勢不佳,2010年之後,我的疲憊感與日俱增,並伺機考慮向實業轉型。一年後的一天與工程機械設備行業的一位資深人士聊天,使得我對二手機械設備(包括一次或多次轉手的、銷售失敗的、拼裝的以及租賃轉出的)行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歐美和日本等國,平均每有一台新設備交易的同時,都有1.6到2台二手設備參與流轉,也就是說在這些發達國家,新機銷售基本都是通過以舊換新的方式進行的。但在中國,這個比例基本是1︰0.6,也就是說大家都偏愛新設備。可是,一台設備五六年後就要大修,新品會變成舊貨。「喜新厭舊」的結果便是大量二手設備的誕生,但它們可能大都被放置於落滿了灰塵的角落而沒有進入流轉市場。或者是進入了市場,但由於信息的不對稱,使得買賣雙方的機會成本和交易費用大增。

如何在這個市場掘金?商業模式大體有三種。

第一種是再製造。國內像三一、徐工、中聯重科和柳工等大型設備製造商,他們長期以來把重心放在新機研發、製造和銷售上,而不像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製造商卡特彼勒公司一樣,二手機及零部件再製造業務一樣發展得如火如荼並早早佔領了市場高地。日本企業如小松有優秀的二手機評估團隊和拍賣體系,加上良好信譽,早早搶佔了二手機市場高地。相比而言,國內「再製造」行業才剛起步,中國的製造商們現在普遍對「再製造」業務重視起來。2011年柳工、三一和中聯重科都先後投入重金建設了再製造工廠。

第二種是普通的中間商的角色。問題如上述所言,一是買賣雙方信任度缺乏,二是中間商往往缺乏專業水平和職業精神。設備上的一個瑕疵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可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但沒有哪個賣家不希望賣出的二手設備的價格越高越好。這樣便導致以次充好以及零件被拆換等問題時有發生,經濟學上「劣幣驅逐良幣」的情形便出現了。

這兩年又出現了許多家二手工程機械網站。他們主要是做信息平台。對待售設備的信息以及買賣雙方的身份進行簡單的核實。其主要贏利方式是吸納會員、收取會費和線上廣告,如果牽線成功,再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2011年我創業的時候,選擇第三種模式,即做一個集評估、拍賣和服務於一體的二手設備平台。簡單來說,就是「一對多」:一台二手設備到底值多少錢,我們儘管有一個專業的評估委員會,公平、公正地給出估值範圍,但設備參與拍賣後,價格最終由市場需求說了算。這才是我認為目前二手設備最合理的定價方式。此外我們還提供售後服務,這也是場革命,因為這個行當之前都是一手交線、一手交貨「一錘子買賣」。

我們的贏利模式主要是向完成交易的賣家收取佣金。我們做了市場調研後,覺得10%的佣金比例相對適中,遂在形成產業集群的河北拿下一塊地著手創辦這一平台,並預計第一年交易額在5億元左右,即首年營收為5000萬元。

但我也是有擔心的。一是我們的評估團隊是否真正具備這種能力。儘管這些人都是我出高薪聘請的業界精英,但我們畢竟在摸著石頭過河。二是我們在拜會工程機械行業的大製造商或代理商時,他們對我們做的事業持保留態度。譬如一聽說我們的佣金比例是10%,張三家說,如果能拍出很高的價格,我出15%的佣金也沒問題啊;李四家則說,如果競拍最後的價格遠遠低於我預計的價格,你還收我10%的佣金,還讓不讓我吃飯啦。

我理解他們的這種姿態——一個市場野蠻生長慣了,你突然讓各路綠林豪傑和明裡暗裡的江湖掮客坐到桌子前競爭,他們顯然很不適應。但我覺得一個透明和規範市場的形成是早晚的事。像光大銀行等國內最大的工程機械按揭商們,現在一樣在二手機械設備市場深耕,提供融資租賃,共建監督、評估和風險分擔機制。其實我更關心的是,買家們鍾情買新設備的習慣,是否會伴隨經濟形勢的變化、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市場秩序的完善而儘早發生改變,轉而開始試探和青睞二手設備市場。

(作者係易極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