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令氏叔侄的隱秘財富版圖 :公關廣告、私募與城市安防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9/147285.html

i黑馬:自2001年起,通過化名、龐雜交叉的股權投資,“王誠”、令狐劍叔侄以及他們的前同事,已在公關、廣告、私募、城市安防、網絡信息安全等板塊構築起結構複雜的財富版圖。

\沿雍和宮四米紅墻往東600米,進入航星科技城3號樓, 穿過破舊廣告牌後的幽深小巷進入一座類似體育館的龐大建築,在這棟樓的4層和5層,眼花繚亂的10余家公司在陳舊緊湊的格子間里交叉運轉,涉及公關、廣告、城市安防等多元業務。

工作在這些名字冗長拗口公司里的員工,對外統稱來自於“趨勢中國傳播機構”(以下簡稱“趨勢中國”)。盡管目前這些公司的最大股東、總裁是一名名叫郭磊的男士,但工商信息顯示,這些公司的前身,多是由名為“令狐劍”和“孫淑敏”的兩位自然人創辦經營。而他們則是一位名為“王誠”的富商的侄子與嫂子。履歷顯示,“王誠”與郭磊曾同時在新華社下屬經營公司工作。

皮膚黝黑、身材健碩,偏愛POLO衫。在國內私募界的小圈子里,“王誠”這個名字並不算陌生。數年內,由王誠掌舵的匯金立方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金立方”)在對樂視網、神州泰嶽等多個項目上的投資均獲得了超高額回報。過去一周,匯金立方與“王誠”則因樂視網CEO賈躍亭一番公開言論,再獲關註。賈躍亭表示,如果能重新選擇,“樂視絕不會再選擇類似這樣的公司作為股東”。

多家媒體報道稱,“王誠”實際上只是一個化名。而他的足跡也不止於私募投資,騰訊財經《棱鏡》經過數月的深入調查發現,富商“王誠”起家於公關廣告業務,自2001年起,通過化名、龐雜交叉的股權投資,“王誠”叔侄以及他們的前同事,已在公關、廣告、私募、城市安防、網絡信息安全等板塊構築起結構複雜的商業版圖。
 

\“王誠”叔侄財富版圖:公關廣告、私募與城市安防

起於公關廣告

公開信息顯示,出生於1960年的“王誠”,1983年大學畢業後即進入新華社工作。多位新華社職員告訴《棱鏡》,在新華社下屬《瞭望》雜誌擔任記者期間,“王誠”尚以實名示人。而其采寫過數目龐多的稿件,目前可查閱到的最晚一篇為1991年時寫就。同時,他還勤於做理論研究,曾發表“新聞信息發展趨勢概略”、“中國與西方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比較淺析”等諸多論文。

多位新華社職員向《棱鏡》確認,“王誠”在上世紀90年代擔任過新華社團委副書記和辦公廳副主任的職務。其中一位職員評價稱,“王誠”雖行事低調,但善於搭建小圈子,與其私交不錯的同事會被邀請到其家族中小聚。另一位與其有過直接接觸的老職員稱,“他是個好同誌,但不適合在官場混。”

上述老職員回憶稱,大概在1998年前後,“王誠”開始“棄政從商”,擔任新華社旗下中國廣告聯合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廣聯”)的總經理(另有一說為副總經理),直到2003年左右“出去單幹”。中廣聯是新華社直屬企業,成立於1981年,主要經營新華社部分社辦報刊的廣告業務。

在“王誠”主管中廣聯期間,其侄子與嫂子,也開始涉足廣告公關業務。2001年11月,北京強勢縱橫廣告有限公司、北京強勢縱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兩家公司註冊成立,對外掛名“強勢縱橫集團”。兩家公司的註冊地址極為相近,分別為:北京市密雲縣工業開發區水源路乙176號及20號。第一家公司由令狐劍及孫淑敏共同投資100萬元成立,孫淑敏出資95萬元任執行董事及總經理,令狐劍出資5萬擔任監事;第二家公司由孫淑敏出資190萬元,目前擔任趨勢中國總裁的郭磊出資10萬元擔任監事。

知情人士告訴《棱鏡》,孫淑敏為北京人,也是令狐劍的母親。令狐劍的父親1977年因故去世,隨後孫淑敏回到北京居住。“王誠”的侄子令狐劍,則只是在最近的數月中才被好奇的網民們知曉。有媒體證實他自幼喪父,在北京長大,此後常年在新加坡生活。

此後,孫淑敏的名字作為最大出資人,不斷地出現在強勢縱橫集團陸續創立的多家子公司中。2002年北京品尚廣告有限公司成立,這家公司50萬元的註冊資本金中,25萬元由孫淑敏出資。該公司在一則招聘信息中,自稱是強勢縱橫集團的“姊妹公司”。

2004年,另一家在密雲註冊的公司成立,孫淑敏出資25萬元,擔任這家名為北京環廣廣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環廣廣告”)監事,僅有姓氏之差的“郭淑敏”出資12.5萬元亦為股東之一。

令狐劍則出現在另外一家北京環盟公共關系咨詢有限公司(簡稱“環盟公關”),這家註冊於北京房山的公司成立於2004年,註冊資金50萬元,令狐劍出資17.5萬元擔任監事,郭磊出資7.5萬元,無職務。

2009年11月,強勢縱橫集團更名為“趨勢中國傳播機構”。招聘信息顯示,目前的趨勢中國主體控股公司為趨勢縱橫(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趨勢縱橫文化”),旗下包括北京藍沃公關顧問有限公司、北京新華派銳公關顧問有限公司、北京普潤博時公共關系顧問有限公司、北京強勢合力國際會展有限公司、科瓦希亞(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這些公司多為趨勢縱橫文化出資成立,或由後者的自然人股東出資成立。

《棱鏡》未能聯系到孫淑敏及令狐劍本人對以上信息置評。

消失的股東

在集團更名的過程中,強勢縱橫旗下的公司完成了一個更為重要的改變:“王誠”的家人逐漸從股東名單中消失,而以郭磊為首的“王誠”和令狐劍的前同事、老部下們則從原本的小股東,轉為大股東和主要管理者。

2005年到2008年期間,令狐劍和孫淑敏位列股東的多家公司陸續被註銷。2007年開始,強勢縱橫集團對外聲稱旗下擁有三家公司,分別為北京強勢領航國際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強勢領航”)、北京強勢合力國際會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強勢合力”)和北京強勢領域廣告有限公司。與此同時,孫淑敏和令狐劍的名字,從股東名單中消失了。2011年,除強勢合力,上述的另外兩家公司被註銷。

由孫淑敏參與的其他一些公司,例如環廣廣告,也在2010年進行股東變更,此後,孫淑敏和“郭淑敏”均從股東名單中消失。唯一的例外,是北京品尚廣告有限公司,目前仍有孫淑敏的股份。

工商資料顯示,趨勢中國的控股公司趨勢縱橫文化成立於2010年12月6日,最早由郭磊和石磊分別出資950萬元和50萬元成立,隨後在2011年到2014年股東幾經變化,現由郭磊、石磊、張蕾、沈勁松等10人持股。

雖然趨勢中國旗下的現有公司均成立於2007年之後,但是,包括其官網在內的各種公開資料中,該機構卻並不避諱地將自己的歷史追溯到2002年,即孫淑敏、令狐劍等身為股東的年代。亦有消息人士對《棱鏡》稱,郭磊、石磊等人只是“王誠”、令狐劍、孫淑敏叔侄一家紙面上的“代理人”,這一說法未獲郭磊、石磊及“王誠”一家的置評。目前尚不清楚孫淑敏、令狐劍在趨勢中國是否仍有相關利益。

郭磊與“王誠”的交集在新華社期間。郭磊1997年大學畢業後進入新華社旗下的中國環球公共關系公司(以下簡稱“環球公關”)工作,一年後“王誠”開始擔任新華社旗下另一家公司中廣聯的總經理。這兩家公司的辦公地址均為北京宣武門西大街甲97號新華社發行樓,據多位新華社職員稱,兩家公司業務多有交集,人員也不是分得很清楚。

2001年11月,郭磊與“王誠”的嫂子孫淑敏,共同註冊了北京強勢縱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並擔任監事。2005年,當令狐劍成立環盟公關時,50萬元總出資額中,郭磊出資7.5萬元,並無擔任具體職務。

然而,2007年前後,當“強勢縱橫集團”開始向“趨勢中國傳播機構”轉變,孫淑敏及令狐劍擔任股東的公司陸續註銷時,郭磊轉身成為該集團最大的出資人並出任總裁。在趨勢縱橫文化的1000萬元資本金中,郭磊起初出資950萬元,在引入諸多股東之後,目前郭磊依然擁有72%的股權。

不過,在公司更名後,“王誠”一家與郭磊們的互動並未終止。

2009年,由趨勢中國旗下的強勢合力出資3840萬元,與一個名為張寧的自然人,一起投資創立北京中寧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寧建”),郭磊和石磊分別出任副董事長和董事。2011年,強勢合力將中寧建的全部股權轉讓給環廣廣告,這家公司正是由孫淑敏出資成立。交易發生前,孫淑敏已於2010年從這家公司股東名單中消失,她的股權出讓給了名為關皓和羅茵兩個自然人,而關皓正是郭磊擔任總裁的趨勢中國的股東和高管。

交易結束後,在未直接持有任何股權的情況下,石磊成為了中寧建的董事長。2012年5月,自然人張寧從中寧建退出,中寧建變成了環廣廣告的獨資子公司,石磊繼續擔任中寧建的法人代表,同時擔任執行董事、經理的職位,關皓則擔任監事。趨勢中國的職員向《棱鏡》證實,中寧建與趨勢中國是“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兩家公司的辦公地址皆為:北京市東城區和平里東街11號102號樓三層北側。

在郭磊之外,趨勢中國的另一個重要股東石磊曾是令狐劍以及郭磊的老部下。石磊同時也是信諾達(430239)控股股東、董事和實際控制人,後者在“新三板”上市交易。據該公司披露的信息顯示,2004年石磊就職於令狐劍與郭磊創辦的環盟公關,直到2008年一直擔任項目經理。

在環盟公關任職期間,2007年,石磊分別與郭磊、關皓一起創辦了強勢合力、強勢領航兩家“強勢”系公司。2008年離開環盟公關後,石磊與他人一起註冊成立了信諾達,並在2009年回歸趨勢中國系,一躍成為中寧建的法人代表、董事長,2010年又和郭磊一起註冊了趨勢縱橫文化。

關皓也是在一系列公司股東中頻繁出現的人名。他於2007年參與註冊成立強勢領航,2010年承接了孫淑敏在環廣廣告的部分股份,並出任中寧建監事,2011年成為了趨勢縱橫文化的股東。

《棱鏡》曾向郭磊發送多封郵件請其置評,但均未獲回應;對於《棱鏡》的兩度登門咨詢,該公司的工作人員亦以領導不在婉拒。

大客戶

趨勢中國在業務的開展中常以背景深厚示人。

2011年,在一篇由趨勢中國首席戰略顧問易廣濤發表在該公司內部的征文中寫道:2007年公司獲得中國移動總部和北京移動公司兩個市場公關項目後,其曾問總裁郭磊一個問題:這次中標成功多少因為關系、多少因為方案專業?而郭磊的回答是:各50%。

“我們有著良好的政府關系背景以及雄厚的媒體資源,有著同行業中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趨勢中國傳播機構大部分的高級管理層來自新華社”、“我們與中央電視臺各主要頻道和中央電視臺廣告代理公司保持著長期的合作,由此,我們協助客戶通過央視獲得更多的媒體報道和關註。”這些表述出現在趨勢中國的各種宣傳材料中。

趨勢中國官網列出了公司的一些主要客戶,其中包括鐵道部、國家氣象局、首都精神文明辦、山西宿州市政府、北京旅遊局、山西旅遊局等;也包括中移動、中聯通、中糧、中央電視臺等央企;還有中國紅十字會等政府公益機構。

一家頗具規模的國際公關公司的一位高管告訴《棱鏡》,在數年前的一次汽車企業的公關項目競標上,當他們得知趨勢中國也參與其中後不得不早早主動退出,“我們也知道他們的背景,爭不過。”易廣濤在公司內部征文曾自述道:“我拼命拿奧美公關出氣:搶他們的單子,一次又一次讓他們在方案上滿地找牙。”奧美是全球最大的公關集團之一。

2009年11月,尚未更名的強勢縱橫集團與英國新洲公司組成新洲國際傳播集團(簡稱NICG),由郭磊擔任總裁。NICG官網顯示,該公司目前的主營業務包括為企業客戶提供所在國“政策遊說”,為進入中國的跨國企業提供“深度分析監管政策”、“基於精準的政策分析深刻把握決策層思維”。

《棱鏡》尚不能確定“王誠”及其家人在趨勢中國的這些項目和客戶的取得上是否發揮了作用。

業務多元化

在公關、廣告生意之外,趨勢中國還通過股權投資和交易,進行多元化擴張,涉足安防工程、網絡信息安全等業務,客戶仍然主要是國有企事業單位。

與趨勢中國傳播機構“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中寧建公司,主營業務即是城市安防工程,產品包括城市井蓋防盜鎖、防盜井蓋及普通井蓋。其官網信息顯示,已完成的重點項目則包括國家體育館鳥巢防盜裝、國家博物館、首都機場T3及T2航站樓以及天安門井蓋及防盜裝置、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廣州亞運會主場館、國家電網山西公司等項目安防裝置。

此外,通過旗下的強勢合力,趨勢中國在2002年與浙江廣廈集團董事長樓忠福合資成立了一家北京中青紅艦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青紅艦網絡”),該公司1018萬元的註冊資金中,樓忠福以自然人身份出資1000萬元,強勢合力以企業法人身份出資18萬元。

《棱鏡》尋覓公開信息未能發現中青紅艦網絡在經營期間開展任何業務,在一些黃頁網站中,它被歸類為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公司在2007年被註銷。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工商信息顯示,以“中青紅艦”命名的,還有另外兩家公司:北京中青紅艦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中青紅艦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均隸屬於中國青少年宮協會,註冊地址均為北京市西城區複興門內大街49號民族文化宮,法人代表也為同一名谷姓女子。這兩家公司分別於2007年和2009年被註銷。

雖然名稱中均包含“中青紅艦”,但趨勢中國間接持股的中青紅艦網絡,與另外兩家公司沒有股權交叉關系。

通過另一家冠以“中青”之名的公司,“王誠”叔侄一家還涉足了網絡信息安全業務。2008年,孫淑敏以1元錢的價格獲得了一家名為中青聯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青聯迪”)30%的股權。

該公司是由中青實業發展中心與佛山市南海聯迪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組建,主營業務為安防產品及網絡信息安全產品。該公司的宣傳資料顯示其定位為“專註於中國政府部門及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自稱“幾年來,中青聯迪承擔了許多大型項目的設計、集成、運營和服務,在政法、軍隊、金融、能源、交通等領域都有許多堪稱典範的成功案例。”

2001年,一名名叫余建潮的美籍男子回國擔任中青聯迪總經理。2008年,孫淑敏以1元的價格取得了中青聯迪30%股份,同時一名叫陳霞的自然人也取得15%股份。孫淑敏何以幾乎無償取得此巨量股權不得而知。

然而,一年後,一位名為於慶林的人士開始舉報余建潮諸多經濟問題。《棱鏡》獲得的被告人庭審辯護詞顯示,於慶林系陳霞的丈夫。隨後孫淑敏及陳霞作為原告向法庭提起訴訟,2010年7月,余建潮被以職務侵占罪判刑12年,後改為6年。中青聯迪在2010年被吊銷。

此案的審判歷時4年,對於此案件的諸多疑點,余建潮的妹妹余小樂曾在法院宣判後通過網絡論壇多次發帖鳴冤。多年後,她卻對《棱鏡》三箴其口。

高球高手與私募大腕

在公關、廣告,乃至安防、網絡信息安全等領域,“王誠”的侄子與嫂子是更為活躍的生意人。而“王誠”這個名字,則是於2004年始,崛起於業余高爾夫球界和私募投資領域。

“王誠”鐘愛高爾夫運動,並達到了專業級水準。有球友撰文稱,做事超級認真的“王誠”自創了高球“數字量化推桿法”,並且愛好一邊揮桿一邊唱“一條大河……”。他甚至以此化名,成為了央視高球頻道的副總監。

在科技創投領域,“王誠”的化名可以追溯到2004年,出任天天在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天在線”)董事長、總裁。在他帶領下,天天在線快速發展並在幾年內成長壯大。2005年,作為天天在線總裁,“王誠”還被選為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第九屆特邀副會長。2007年前後,王誠淡出該公司。該公司於2011年註銷。

2008年,“王誠”開始進入私募圈,成為私募機構匯金立方的董事長,管理超過20億元規模的資金。匯金立方在私募圈並不算體量龐大,但僅有的幾次投資都帶來了超高額回報。

匯金立方投資的第一個項目為向樂視網(300104.SZ)前身樂視傳媒,公司成立3個月後,即向樂視傳媒增資2000萬元,持股6.06%位列第三大股東。兩年後,樂視上市,匯金立方在2011年8月到2011年12月,曾減持樂視網300多萬股。而樂視網最新的表態稱,目前匯金立方已經全部清空該公司股票。以其持股時間內的最低股價做保守計算,匯金立方的收益超過2.2億元。

在大筆投資樂視後的13天,匯金立方再度出資2000萬元註資東方日升(300118.SZ),占股2%,次年4月26日,匯金立方持股增至3.167%,2010年9月,東方日升上市。最新的半年報顯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匯金立方仍持有909.73萬股流通A股,持股比例1.62%,位於十大股東的第四位。僅僅目前仍持有的股份,賬面價值已經達到9000萬元,而減持1.5%的股份的收益,若選擇在股價高點(最高達到60元)拋售,收益將數倍於目前仍持有的股份價值。

匯金立方最為神秘的一次精準投資,是入股神州泰嶽(300002.SZ)。2009年5月18日,匯金立方以3564萬元認購神州泰嶽270萬股,成為第11大股東。5個月後,神州泰嶽登陸創業板,當天收盤價102.9元。2010年,神州泰嶽股價一度超過230元。僅僅5個月,這筆投資給匯金立方帶來的賬面收益超過5億元。由於匯金立方未能進入神州泰嶽的前十大股東,最新的財報未有其持股數據,無法估算可能存在的減持收益。

2009年12月,匯金立方以2000萬元認購500萬股海南瑞澤(002596.SZ),占增資後海南瑞澤總股本的5%,2011年7月,海南瑞澤上市,匯金立方當時獲得3.04倍的賬面投資回報。匯金立方也未能進入十大股東,無法估算實際減持收益。

有跡可循的匯金立方最後的一次大手筆投資是在2010年11月。匯金立方出資2500萬元投資騰信股份(300392.SZ),持股6.25%。2014年9月10日,騰信股份上市,尚處於禁售期的300萬股股份,價值已經達到3.9億元,這筆投資的賬面收益近15倍。

《棱鏡》在近期實地探訪了匯金立方位於北京海澱區的辦公室,該公司大門緊閉,室內幽暗,僅有少數幾位職員。工作人員表示,在此前“王總有時候會來公司”。

原本,“王誠”和他的匯金立方可以繼續低調地維持這樣的投資回報故事。但2014年10月23日,因為樂視網CEO賈躍亭的回應,“王誠”的名字一下跳出了科技創投圈,被更大範圍熟悉。第二天,好奇的網友為其真名更新了百科詞條,采用了一張他以央視高球頻道副總監的身份出席一場高爾夫球錦標賽的照片,這下,人人知道“王誠”熱愛高爾夫了。

而就在同一天,10月24日,那個曾讓奧美“滿地找牙”的趨勢中國首席戰略顧問易廣濤,卻去了一趟工商局,清空了自己在趨勢縱橫文化的全部股份。


“黑飛”無人機的夢魘:西安創業團隊研發反無人機安防系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1118/159871.shtml

“黑飛”無人機的夢魘:西安創業團隊研發反無人機安防系統
黑馬哥黑馬哥

“黑飛”無人機的夢魘:西安創業團隊研發反無人機安防系統

創業道路漫長堅信,但有一幫誌同道合的同行者尤為重要。

“明年上半年,我們的成品就能上市!”11月1日,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來自西安的創業團隊羚控電子負責人鄧修濤邊給圍觀人群散發宣傳頁,邊忙不叠地地給意向采購商代表們回應詢問。這家以主攻“反無人機安防系統”研發整合的團隊,甫一亮相便成了當天展會的聚焦點。

回憶起當時的熱鬧場景,這位年輕的80後團隊負責人心情至今難以平複。“參展是西安航天基地邀請的,我們原本也是抱著支持政府活動的目的去展出的,想不到會有那麽大的關註度。”最令鄧修濤引以為豪的是,當天很多國外的參展人員也專門跑到展位前來取經。“我一直堅信我們的技術和產品是國內領先,那天看到外國專家也對我們的水平表示贊譽,更加堅定了我們要打造成為世界最高水準的決心。”

據了解,鄧修濤團隊研發的系統由光電搜索跟蹤識別子系統、定向電子幹擾子系統、預警雷達子系統、捕獲無人機子系統、顯控終端設備、監控中心、指揮中心等部分構成,將通過電磁幹擾和無人機捕獲等形式,對禁飛空間中的無人機進行有力檢測、防禦和打擊,整個工作過程還實現了全自動人工智能模式。

“創業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辭去近百萬年薪,軍事迷投身創業圈

近年來,無人機技術發展迅速,被廣泛使用於人類生產生活的多個領域。然而據美國聯邦航空局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自 2015 年 8 月至 2016 年 1 月,半年時間全世界總計發生了583起無人機事故。雖然絕大多數都是小事故,但依然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美國、荷蘭、日本等國紛紛針對無人機研發了防禦系統。

當前,中國的無人機產品也已迅速商業化和消費化,而國內的無人機管控法律法規並不完善,與之相應的防控技術也呼之欲出。相對與目前國內各種手持式電子幹擾槍等反制無人機手段,鄧修濤團隊研發的系統是我國第一個集雷達、光電、電子對抗、捕獲無人機為一體的體系化高端反無人機安防系統。未來將廣泛應用於軍工領域,同時涵蓋核電站、機場、邊防哨站、大型文體活動場所等要害區域周邊。

“大概兩年前,我在軍事新聞上看到國外團隊研發的這種系統,而我們中國卻幾乎空白,並且國外對這種技術是禁運的!”這種尷尬的現狀對於鄧修濤的沖擊很大,而當時中國的無人機也正處在爆發狀態,鄧修濤也同時敏銳地意識到市場的剛需。

2014年,鄧修濤將自己的創業想法和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進行了交流,並開始著手籌劃研發無人機防禦系統的事。來自華為和中興的兩名高薪人才,以及多位國內飛控領域的專家和教授都被鄧修濤整合到了創業團隊里。他們還聯合了多家研究所和評估機構,對項目進行論證和考評,“當時我們的資源整合能力還很缺乏,但大家擰成一股繩要做好這件事,因此推動起來都是傾全員之力。”2015年8月,在團隊組建工作就緒的時候,鄧修濤毅然遞交了辭呈。“說白了就是軍事和愛國情結,我們是做技術研發的‘傻瓜’,但都想做點對國家硬科技實力提升有用的事。”

“這個系統是由很多終端設配配合完成的,我們掌握的是數據資源和核心算法。”說到團隊的產品競爭優勢,鄧修濤毫不避諱。他同時還透露說,團隊當前正在研發二代產品,二代產品將具有更多創新的探測、定位、幹擾、打擊手段,各項參數值均是國內外最高水平,將於2017年正式推出。

“首先把事做好,掙錢是其次”  硬科技創業者,踏實做好一件事

鄧修濤是重慶人,從小便喜歡鉆研軍工方面的書籍,是個十足的軍事迷。大學期間,他獲得了西北工業大學自動控制和軟件工程雙學位,畢業後先在北京一家軍工企業從事仿真測試相關的工作。2006年,鄧修濤就職到華為做技術工程師,當時年薪已近百萬。放棄安逸的生活開始創業這是很難做出的決定,但鄧修濤認為:“創業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鄧修濤說自己曾設想過這樣一個場景:“幾十年以後,當我們說到自己當年滿懷激情做過的這件有意義的事,我們的努力曾經給社會帶來過多少變化和財富,相信每個人都不會後悔自己當時犧牲了多麽優越的物質環境。”

創業道路漫長堅信,但有一幫誌同道合的同行者尤為重要。鄧修濤多次提到了團隊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我們是硬科技創業者,是個掙慢錢的團隊,但掙錢絕對不是最終目的。能把科研成果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生產力,產品被社會認可了,回報也是自然而然的。”對於這樣的表述,該團隊里負責行政的薛緋是這樣理解的,“我們團隊只有三個管理人員,其余員工全部是研發崗位,團隊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幾乎占了支出的全部,我們非常註重修煉內功。”

帶團隊就是解決人的效率問題,而華為9年的從業經歷對於鄧修濤的影響很大,作為團隊帶頭人,鄧修濤特別提到了華為的分享精神。鄧修濤介紹說,團隊創始人和研發人員的利益劃分都是絕對公平的,同時通過股權激勵政策,免除了科研人員的後顧之憂,讓他們能夠最高效率地貢獻技術專長。

然而,在薪酬管理上,鄧修濤有時又顯得極為苛刻。2016年8月,因為銀行系統的緣故,遲發了大家一天工資,團隊管理層專門寫郵件給全員發了道歉信,並給大家適度進行了補償。正是這種對創業者“過分死板”的負責態度,收獲了全體研發人員極高的創新創造熱情。“當前很多被國外壟斷的技術壁壘,我們的團隊如今都一一攻破了!”鄧修濤興奮地說。

謹慎且不膽怯,自信但不焦躁。”這種科技工匠的精神堅守在鄧修濤的團隊文化中也表現的極為深刻。

我們從來不給別人承諾說未來一兩年我們就會成為世界頂尖,因為技術鉆研始終都是個慢功夫的活兒。”鄧修濤介紹說,他們團隊的發展規劃都是按年來計算的,這也是出於對硬科技研發規律的遵從。因此,面對社會上投資基金的風投意向,鄧修濤的態度分明:“那些想要獲得短期收益回報的天使投資,我們都是拒絕的。”相反,鄧修濤對於中科創星西科天使基金尤為看好,“他們孵化企業,但不辦企業,不僅提供資金支持,還配備了創業培訓、科研成果、孵化器等資源,這種模式對於科研人員來說都是尤為寶貴的。”

對物質回報的過分釋然,對科研創新的極端熱情”,有著十年銷售經驗的李娟入職團隊不久,對於同事們這種踏實做研發的態度,李娟極其認可並充滿信心,“從銷售角度看,我們的市場預期和跟蹤首先是樂觀的。再者我看到這麽多專業的技術人才願意潛身在研發層面,不斷突破高精尖,盡管要經歷漫長的研發期,但我們一定是有技術實力自信的。”

後期,我們團隊將進一步優化系統,拓展產品的可應用範圍,向更加複雜的環境中進行延伸。”對於未來的預期,鄧修濤顯得信心滿滿,“不過,就算有一絲bug,哪怕再等更久,我們也不會首先投放市場的,因為這關乎著整個行業,乃至硬科技創業者的責任和榮辱!”

無人機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878

一財點睛丨信息化安防再獲推動 概念股有望受益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要深化平安中國建設,健全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活動,依法懲治黑惡勢力犯罪和盜竊、搶劫、電信網絡詐騙等多發性犯罪,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信息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國內外網絡攻擊、信息數據泄露等安全事件不斷,信息安全問題一直頗受我國政府重視,政策支持力度將不斷加強。

2016年12月,作為我國網絡安全最高級文件,《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的發布正式確立了網絡安全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國家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健全完善,核心技術裝備安全可控,網絡和信息系統運行穩定可靠的發展目標,並從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加強網站安全防護、建立實施網絡安全審查制度、夯實網絡安全基礎等重點領域進行了部署。

然而,目前我國對網絡信息安全的投入顯著低於國際水平。2011年以前,我國對信息安全市場的投入增速較低,都在個位數水平,而從2011年開始,顯著加大了對信息安全方面的投入。從2011年至2014年,每年的市場規模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但整體看,我國網絡安全投資占IT總體投資比例依然較低。根據IDC數據,中國目前水平只有1.04%,遠低於同期美國的3.65%和日本的5.96%。我國相關市場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在我國加速建設健全立體化信息化安防體系下,我國安防需求將大幅增加。A股市場上,綠盟科技(300369.SZ)、啟明星辰(002439.SZ)、拓爾思(300229.SZ)、中科曙光(603019.SH)等相關概念股有望受益。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415

格靈深瞳趙勇:智能數據挖掘,將是安防領域接下來的主戰場 | AI創新50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12/162547.shtml

格靈深瞳趙勇:智能數據挖掘,將是安防領域接下來的主戰場 | AI創新50
黑智黑智

格靈深瞳趙勇:智能數據挖掘,將是安防領域接下來的主戰場 | AI創新50

未來十年,人工智能在不同行業的機遇,我個人比較看好的有四個,分別是:安全、汽車、醫療和機器人。

本文系i黑馬原創 首發黑智(ID:VR-2014)。

隨著底層技術的突破和國家政策的扶持,人工智能領域正在成為創投界新的風口。而對於其中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創業公司而言,目前可商用的落地應用場景,還主要集中在金融支付、安全等領域。而安防,則是其中已然得到驗證,並且被多數公司選擇首先切入的領域。

格靈深瞳就是其中之一。這家成立於2013年的公司,同時具備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以及嵌入式硬件研發能力。作為一家視頻大數據產品和方案提供商,格靈深瞳在公共安全、智能交通、金融安防等領域進行了商業化落地,同時在無人駕駛、機器人和智能醫療方面也進行了深入布局。

格靈深瞳已經推出威目視圖大數據分析平臺,以及威目車輛特征識別系統、威目視頻結構化系統、威目人臉識別系統,能夠辨識超過4000種車輛,支持車輛和人體的細分特征識別,同時具備人臉識別功能。此外,格靈深瞳還推出了皓目人體行為分析系統;在去年下半年,格靈深瞳人眼攝像機研發成功,它采用獨創的像素動態瞬時分配技術,在距離人體50米外,可以達到數億級等效像素,展現清晰人臉。

對於格靈深瞳創始人、CEO趙勇而言,安防,是人工智能商業化最快的領域。但是,對於安防,趙勇顯然有著更深刻的思索。創業公司切入安防領域,往往需要與公安系統或者安防產業鏈的公司合作;而在業內,也有海康、大華等龍頭公司,也正在研發自己的智能產品。那麽,對於人工智能創業公司而言,真正的切入點和機遇又在哪里?

格靈深瞳給出的答案是,安防行業,正亟待把普通視頻數據變為有意義的“情報”。除了硬件和算法,大數據平臺也是目前安防領域走向智能化必需的環節,但同時也是它的瓶頸所在。“我們的眼界也正在改變。”趙勇說。

在接受黑智(ID:VR-2014)的獨家專訪時,趙勇談論了他對安防行業理解的轉變,公司的產品和技術路線,以及如何實現商業化的思考。他認為,未來十年,人工智能在不同行業的機遇有四個:安全、汽車、醫療、機器人。而安防領域,必須依靠智能硬件、算法、大數據三大支柱,在應用層面對多模態數據做深入的挖掘,才能實現智能化。

1

口述 | 格靈深瞳創始人 趙勇

整理 | 黑智(ID:VR-2014)

人工智能的四個機遇:安全、汽車、醫療、機器人

未來十年,人工智能在不同行業的機遇,我個人比較看好的有四個,分別是:安全、汽車、醫療和機器人。這些領域都是萬億級的市場,尤其是汽車和醫療。對於安防,不同的國家投入是不同的,但中國顯然對之投入很大,美國同樣。

這些領域非常重要,但不是每個領域發展成熟的時間都一樣。在我看來,安防會是最先成熟的領域。安防也是格靈深瞳現在主要的業務,這個市場已經存在,而且我預計,在未來兩三年內,這個領域的部分創業公司會變成上市公司。

汽車從現在來看很有可能是下一個成熟的領域,再過兩三年量會上來。至於醫療,我把它排在第三。醫療的難點在於,這不僅是大數據的問題,還涉及到小數據問題。對於小數據問題,它在數據的規模上限制是比較大的。比如說某種腫瘤的病例,每年就只有這麽多,想訓練個好的模型出來不容易。但是它又不是僅僅擴大數據量就可以了,機器學習最重要的是要跟最優秀、最有經驗的醫生來學習,不像自動駕駛或者安防,只要找一個會用電腦的人,都可以標註數據。它是一個需要優秀的專業人士參與數據標註、數據采集的過程,是小數據問題。

醫療領域可以容納大量的公司,去研究各種不同類型的疾病診斷;而缺點就是,解決醫療問題需要很長時間。在經濟較發達的國家,醫療是最大的行業。比如美國,它17%的GDP是跟醫療有關的,越富有的國家,人們對健康投入越多,這是一個成熟國家的標誌。中國再過20年,和現在比還會發生更大的改變,人們一定會在自己的健康上面投入非常多,所以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市場潛力是最大的。

機器人也會是一個很大的領域,但它卻是充滿了最大的不確定性。首先它目前還不是一個已經存在的行業,現在市面上還基本沒有成熟商用的機器人,還在摸索階段。我們都向往以後的生活和工作能夠被機器人幫助,但要實現它,到達消費者期待的那一階段,還是很困難的,也需要很長時間。

安防三大支柱:智能硬件、算法、大數據

在當前階段,行業對人工智能技術切入安防領域,最大的期待就是,可以把這個行業從以視頻為核心,轉變為以情報為核心。人們看視頻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得到情報嗎?但是以前從海量數據中獲得情報的過程,類似於海底撈針。我們希望,人工智能讓“海底撈針”變成“自動化”。

現在安防監控領域之所以還有機會,是因為人工智能使得一個新的潮流、新的轉型在這個領域發生了。潮流推動著變化,變化給創業公司提供了機會。

也有人會問,在安防行業中,已經有了一批龍頭廠商,那麽,人工智能創業公司的機會在哪里?而在我看來,這是一個未知的過程,也是最有趣的過程。

在當年,索尼、三星、博世等海外公司占據了安防市場大部分比例時,數字化趨勢帶給了海康切入這個市場並成功的機遇。而在今天,安防監控之所以還有機會,我認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工智能帶來了這個領域一個新的轉型機會

如果現在有公司去做高清攝像頭,我覺得是找死,因為從技術到供應鏈,海康、大華等公司已經做得非常好了。而在智能攝像頭領域,格靈深瞳的產品,每張臉從左耳到右耳,150像素,我可以監控40米寬度的通道。在這個品類里,我們會做得更好。而事實上,我認為,當人工智能進入安防,10年之後,所有的攝像頭都會變成智能攝像頭。而在這個領域,我們是有機會的。

一個行業必須要轉型才有新機會,如果沒有這個轉型的機會,根本不會出現一個創業公司變成巨頭的機會,沒有的。

其次,在安防領域里,有一個常見的誤區,那就是迷信算法,認為算法可以解決一切。這顯然是不正確的。就拿人臉識別來說,今天的算法不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只能夠解決一部分問題。有些人工智能公司會對外宣稱,其人臉識別算法錯誤率能達到億分之一,這是能夠做到的,但它往往是在特定條件下得到的。比如說擺拍的靜態識別。如果放在監控環境下,一個人低著頭打著電話,只有100×100像素的時候,那麽現在還遠遠做不到這樣的精準度。

今天很多人在說人臉識別,那種看到一張臉、算出來一個特征,跟黑名單比對一下看誰比較像,這是很淺很淺的挖掘。你知道壞人是誰,把他給找出來,只能解決這種問題。但是我們的客戶都希望說,我不知道壞人是誰,你給我找出來,這絕對要靠很深度的挖掘。

如果人工智能只是停留在算法的層次,那還是遠遠不夠的。而安防是全世界最大的物聯網。這是什麽概念?像因特網,大家都很熟悉了,在互聯網上,有很多人在用它,有內容的創造方,有觀看者。你早晨起來出門,發了一個微信,你的朋友看了並點贊,你們就是內容的生產者和觀看者。每天有多少人發這樣的帖子,所以互聯網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數據。但安防呢?你出門走出小區,被門口的攝像頭拍了下來,它識別出你的穿著,你的表情和面部特征,這個數據量已經遠超過了網上的發帖。而每隔20米,可能就會被新的攝像頭拍下,識別一遍。以北京為例,它安裝的攝像頭總數已經超過 200 萬個,它們每分每秒都在錄像,每天就會產生長達 200 多萬天的錄像。安防物聯網產生的數據量,已經遠遠大於過去的互聯網。

針對這樣龐大的數據量,你的識別精度有多高?你怎麽處理大量的錯誤?我們真的做好這個準備了嗎?我覺得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如果要走通這條路,需要連通各種多模態的數據,需要把數據挖掘做得很深厚,需要人工智能的硬件進一步改善。

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安防有三個支柱:智能硬件、算法、大數據。

首先,是硬件。你想象一下,北京的200萬攝像頭,如果把這些數據全部傳到數據中心的話,帶寬的概念是什麽?一路高清視頻的碼流一般在2-4兆bps。今天一個千兆以太網,從理論上也只能傳250路,但是千兆以太網指的還是它的基帶層的帶寬,高清視頻根本傳不到250路,能傳100路就可以了,那麽200萬路需要多少帶寬?今天國內地級市的安防網絡基本上就是千兆以太網,一些較發達城市可以達到萬兆,萬兆也只能傳2000路。如果硬件不能夠智能前端化,數據都傳不到數據中心。所以第一步,硬件的智能前端化,可以對目標做現場的檢測、跟蹤和去重,能捕捉關鍵數據,並且在前端做初步加工,只把關鍵數據匯聚到數據中心處理,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大數據系統。

第二,算法。前端的算法進行物體的檢測跟蹤,後端的算法就是識別物體,對圖像做一個精確的結構化或者特征化分析。

最後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要在後面做非常好、深入的大數據分析,不光是基於視覺圖像,而是要把多模態、大規模的數據放進來,比如通信記錄、電子郵件、微信微博、車輛軌跡、消費記錄等等都結合起來,在應用層面做非常深入的挖掘。

而在這三個方面中,硬件也面臨很多挑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是一定會解決的。單純的算法,我覺得已經比較接近於極限了。深度學習進展很快,今天算法的主要瓶頸,就在數據上。我們發現,拍攝清晰的照片,基於同步算法,效果立刻變得很好;拍攝效果很糟的照片,算法很難提升照片的效果。所以,我覺得這部分進展的空間越來越小,除非有大規模理論上的突破。而大數據,今天則是還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

而這三個領域,都不是傳統的安防廠商所擅長的。這些問題不可能被一家都公司解決,甚至我可以下定論,不可能被一家創業公司解決。應該是很多公司在不同的地方發力,一起去解決。這里面有很多機遇,這也是為什麽我們集中力量主攻安防領域的原因。

2

格靈深瞳皓目行為分析儀

數據挖掘將是接下來的主戰場

關於格靈深瞳,在硬件方面,去年10月,我們推出了“深瞳人眼攝像機”。它采用公司獨創的像素動態瞬時分配技術,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局部畫面的有效像素提升百倍以上,整體畫面可以達到數億等效像素。現在我們面臨的挑戰主要是成本、穩定性、可靠性、出貨能力等幾個方面,但是要解決這些,對我們來說只是時間的問題。

算法我們也已經有了,現在格靈深瞳要做的,是向下切軟件、向上切大數據。我們如果要把大數據做好的話,就要密切切進用戶場景里去,而不能只把自己當成一個標準產品的提供商

在其中,存儲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很多人覺得儲存簡單,但當智能化在安防領域發生後,視頻數據的內容,轉化成了大量的結構化數據,但你不能把結構化的數據推給客戶,數據仍然是海量的。以前是海底撈針,現在把海里所有的針撈出來,但只有一根針是用戶想要的,你放了一車皮的針,也是很難找。結構化儲存的行為跟視頻完全不一樣,這對文件系統和數據系統都提出了新的挑戰。

直到現在,業內都找不到一個很靠譜的方案,處理超過1000路人臉識別產生的數據和檢索。這是個新的挑戰,必須跟大數據公司合作,去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安防領域跟醫療領域,都是比較窄的領域,它們的核心問題就是人。而解決人的問題,首先就需要更多的數據。要把人看清楚,對傳感器要求很高,我們就去解決智能硬件的問題,前端做智能硬件,然後是人臉識別的算法、人體比對的算法,我覺得進步都很快。但當我往未來看的時候,我反而覺得它們進步的空間越來越小。主要還是大數據,我覺得這個領域在安防行業幾乎還是一個空白。如果把格靈深瞳的威目當成一個車輛大數據,那麽“人”的大數據,就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東西。

我們今年會出新的成果,會做更多試點,這是一個平臺誕生的過程。我預想過10年後這個平臺的樣子,現在來看可能和科幻一樣,但它今天還只是剛剛開始。

我感覺,我們和一年前相比,眼界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去年的時候我們在討論算法、算法、算法,相機、相機、相機,但到了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們的討論重點已經集中在平臺、大數據挖掘上了,要具體幫客戶解決問題。

數據挖掘,將是接下來安防領域的主戰場。

3

格靈深瞳人眼攝像機

格靈深瞳人眼攝像機原理

格靈深瞳的人眼攝像機在去年10月已經發布了。它是基於仿生學原理,把運算和光學結合在一起,50米距離範圍內可以展現出更為清晰可識別的人臉,100米範圍內可以保證看清楚全身的主要特征。

關於它的原理,其實非常簡單。攝像頭要麽看遠,像望遠鏡,要麽看廣,像魚眼,但是沒有辦法兩個角度兼得。但是人眼,卻能從某個程度上實現兼得。人的眼球單眼角度是160度,很廣,雙眼是190度,就超過一個平面,你是可以略微看到你眼睛後面的東西,那麽作為一個廣角相機,它最大的缺點,就是它的分辨率散開,但事實上,我們來看一下視網膜上的像素分辨率,它有一個地方叫黃斑,它很小,但是我們大量的像素都是集中在那個小地方。

視網膜是一個160度的半球,把眼球的中心跟黃斑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圓錐,這個圓錐只有2.5b,但是我們視網膜上75%的像素都在這兒了。簡單地說,如果沒有黃斑,我們看到畫面全是模糊的,但是雖然是模糊,它卻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出哪些地方可能是有興趣的,這個時候我們轉動眼球,去用很清晰的那塊掃描到你想看的東西。這就是我們了解世界、用肉眼看東西的過程。我們的眼睛看似是個廣角,其實是廣角加窄角的結合,廣角的被大腦迅速識別出來,引導眼球迅速旋轉,看清楚細節,不停反饋。

我們為什麽叫人眼相機,就是這樣的原理。我們的算法能夠從廣角的畫面里面,看清楚你的目標在哪兒。

我從2015年的秋天開始有了這個想法,於是我們的團隊去進行實驗。初步的實驗被證明了之後,產品立項,直到去年10月正式對外發布。我們已經實現了小規模產量,現在正在努力實現量產。而從量產到規模化生產,還是個較長的周期。

但是我覺得,我們不能因此,而怕去做這個事。智能化時代會有新的機遇,也會有新的坑出現。但在這個新的階段,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創業公司,都在探索,一定更會有新的公司,在這個階段獲得成功。

640.webp

人工智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1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