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最後的守望者也要走了 外資電力大撤退

http://www.infzm.com/content/74873

外資電力巨頭的撤退,映照出中國電力市場裡的種種光怪陸離。

「中國電力市場的規律是,幸福的都有各自幸福的理由,因為實在太少,每個都是個例;不幸的原因卻基本相同——煤電定價不合理。」

最後的守望者也要走了

中國電力市場缺電、缺錢、缺技術時,各地給予外資電力公司「超國民待遇」,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前來。

進入2012年4月,國資委在制定一份利好於電力行業的「十二五」央企注資規劃時,全球最大獨立供電商美國愛依斯電力(AES)正悄悄打包其在中國的行囊,準備離開。

一個月前,有報導稱AES已聘請一家投行擔任交易顧問,將出售其全部或部分中國業務,交易價格在3億-4億美元。4月,《能源》雜誌披露,陽城國際發電有限公司是AES在中國控股的最後一家仍在運行的火電廠,且目前正尋求出售。

AES中國公司的網站,目前已經無法打開。2012年4月18日,南方週末記者來到位於北京華貿中心1座的AES中國總部,見其辦公室內員工寥寥,前台接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關於AES目前正在進行的業務調整,全球總部已經通知我們不做任何置評。」

AES美國總部全球媒體協調專員Lucas Bushman沒有回覆南方週末記者的採訪約請。

「AES打算整體出售中國資產,脫離中國市場,這事業內都知道。」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一直關注外資電力公司的在華動向,「和它一起來的基本都走了,AES算是在中國奮鬥最久的外資電企,政府應該給它發枚獎章。」

AES離開後,中國的外資電力企業僅剩法國電力公司。目前,法國電力重點傾向於在華發展核電,其在中國的火電廠僅有廣西來賓B廠等BOT特許專營項目。

火力發電行業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在2001年入世之前,就已對外資開放的行業。1993年,AES成為首家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電力公司。

「齊魯濱(時任AES中國區副總裁、首席代表)曾經來找過我,就坐在你現在坐的位置。」2012年4月17日,中國電力聯合會內部人士康喬(化名)在辦公室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說,「AES剛進入中國市場時,曾把這裡看作重要的戰略據點。」

初進中國時,AES主要以合資建廠的方式在華辦電廠,合作對象為國家或地方電力公司,並與當地用電企業簽訂購電合同,議定最低購電量和電價計算公式。

當時中國電力市場缺電、缺錢、缺技術,電力投資嚴重不足。為了引進外資,山東、福建、廣東等省開風氣之先,給予外資電力公司「三保證」優惠政策:保電量、保電價、保回報,許以外方固定的投資回報率(高達15%-20%)。

穩賺不賠的市場機遇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前來,1998年底,經批准設立的外資電力公司共有39家。據國電動力經濟研究中心數據,到1997年達到14.5%的歷史高點,外資電廠裝機量佔總裝機量的12%。

康喬回憶說,按國家規程規定,60萬千瓦火電機組的建造時間是36個月,但當時很多電廠都只建了20個月就交付使用,「早一天發電就多賺一筆錢」。

「收起紅地毯」

電力過剩後,中國開始對外資企業「收起紅地毯」,多家外資電企撤離中國。

一波外資電企投資中國的熱潮之後,1998年,中國出現嚴重的電力過剩,電力投資政策隨之由鼓勵變為限制。

根據發改委的要求,各地逐漸取消了對外資承諾的固定回報率政策,當初的合資合同中規定的發電小時數和最低購電量也不再得到保證。一些外媒當時稱,「中國開始對外資電力企業收起紅地毯」。

「15%的回報率靠什麼支撐?必須是年允許發電5500小時這樣的硬指標。但電廠發電時間由電網調配,2000年左右很多地方出現了發電時間不足的違約行為,儘管當時有些外資電力訴諸了法律,最後也大多不了了之。」康喬說。

時任AES中國副總裁的吳東明曾在一次採訪中表示:「期望中方合作夥伴和購電方都能像當初歡迎投資一樣,認真執行已有合同。」

對此中國政府反駁說,設定固定回報率有違公平,在世界任何地方也屬十分罕見的超國民待遇。

儘管風雲突變,但AES對中國電力市場的潛力仍有著樂觀預期,相信自己能夠在中國實現盈利,它選擇了收縮戰線,堅守中國。

自陽城三期項目2001年投產後,AES在中國再未染指過火電項目。至2008年2月,AES在中國僅剩陽城、焦作、愛溪、蕪湖四座火力發電站,同年,AES又將其焦作AES萬方電力有限公司的70%股權全部出手。

此時,儘管這個市場中有少數看好中國電力市場的逆勢新入者,比如由美國聯合能源公司、世界銀行等聯合組建的太平洋頂峰電力公司。2002年它正式進 入中國,至2004年在中國設立了7家熱電廠,殺進外資電力企業排名前五。更多的企業卻「用腳投票」,離開了中國市場。如法國阿爾斯通轉讓了廣西來賓電廠 B廠項目40%的股份,全球第三大能源巨頭美國邁朗公司出售了它在山東國電和廣東沙角一電廠的股份。

從1998年至2002年短短4年間,我國外資佔我國電力固定資產投資比例由14.3%驟降至7.5%。

被煤價趕跑的巨頭們

從2003年開始,外資企業就成批地放棄在華經營約10年的電廠股份而離開。

2002年之後,煤價開始持續上漲,而電價受政府控制,發電企業無法將上漲的燃料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以2004年為例,佔發電總成本50%的煤價從年初的100元/噸飆升至冬季的300多元/噸,但電價僅在年中上調了7釐錢/千瓦。

2004年,太平洋頂峰的7家電廠中有4家虧損,其他3家因為毗鄰煤礦,勉強維持微利,在華營業收入比上年減少了20%。其外資股東質疑CEO羅伯特,「為什麼其他企業已經撤出了中國,你們還不撤出?」最終,太平洋頂峰也決定退出中國市場。

事實上從2003年開始,外資企業就成批地放棄在華經營約10年的電廠股份而離開。2003年3月,美國賽德能源公司將溫州特魯萊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40%的股份轉讓,並陸續出售廣東東莞厚街電廠、河北唐山熱電和湖北蒲圻賽德公司的股份。2004年3月,美國電力公司出售了河南南陽浦山電廠70%的股 份。

2005年1月5日,西門子宣佈與德國漢堡電力公司(HAW)一起出售河北邯峰電廠共達40%的股份,並進一步出售在中國另外16座發電廠的股份。3月,美國聯合能源公司對其在華經營的資產進行剝離。

「當年轟轟烈烈進來的幾十家外資電力企業基本都走了。」康喬對南方週末記者感嘆,「中國電力市場的規律是幸福的都有各自幸福的理由,因為實在太少,每個都是個例;不幸的原因卻基本相同——煤電定價不合理。」

2004年,外資佔我國電力固定資產投資比例已下降到5%時,發改委曾試圖第二次開啟煤電價格聯動機制,規定「半年內電煤價格上漲5%或超過5%,則相應半年後的上網電價也會做出調整」,但其附件條件是:實行煤電價格聯動時,電力企業消化30%的煤價上漲因素。

但外資電企對於承擔30%的原材料上漲成本感到難以接受。「我們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沒看到過這種情形。」羅伯特曾憤怒地表示。實際上,上網電價的浮動幅度也大大落後於煤價漲幅。

並非所有的電力公司都是煤電價格機制的犧牲品。

我國實行煤價雙軌制——市場煤和計劃煤並存,由於計劃煤和運力掛鉤,基本只有國有電廠才能分到,且煤礦很難全部履約,民營或外資電力企業只能購買高價市場煤。

因此,外資電力哀鴻遍野的同時,國有電力公司卻憑藉國家控制的煤炭合同價格,在煤價狂漲時期表現出獨有的抵抗力,這些合同價格比現貨價格低17%至50%。

「中國電力行業的價格畸形不是只針對外資企業,中國電企也一樣。只不過中國電廠大多都是國企,虧得起。」康喬認為。

「如果民營、地方還有外資電力企業能像國有五大電力公司那樣,搖一搖身體就能剝離不良資產獲得注資,那麼他們一定馬上行動。」林伯強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79

那些嚷嚷中國銀行亂收費的人,應該到美國來體驗體驗 夜空守望者

http://xueqiu.com/1596564712/22175443
這幾天開了一張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卡。只用了幾天,就開始懷念起俺們的銀行了。國內的同胞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來告訴你們美國銀行是怎麼收費的。

1.       櫃檯辦理業務

櫃 檯辦理業務是要收費的。具體看你辦理業務的難度而定。幫我辦理業務的客戶經理說貌似一筆要5美元左右。想想吧同學們,你如果像在國內那樣,存一筆錢取一筆 錢轉一個帳都要跑櫃檯的話,很快就被銀行榨乾了。另外還有一種高級卡,要求資產在5000美元以上,手續費打折。注意是打折,不是免費。只有最NB的私人 銀行客戶(資產100W美元以上)手續費是全免的。也就是說你如果想去買什麼理財產品或者投資產品之類的,銀行都要扒一層皮。

2.       ATM取錢

本 行的ATM取錢是不要錢的,跨行的是收費的。這點跟國內的銀行一樣。但是不一樣的是,這裡的ATM除了銀行網點的以外,其他地方遍地的ATM都是由三方公 司開立的。所以如果想要在ATM取錢,要麼跑網點,要麼就乖乖給人家手續費。一筆在1-3美元(我見過最黑的是小唐人街的一個ATM,3.75美元)左 右。而且一筆最多取200美元。這倒是也符合資本主義的精神——我給你提供服務,讓你少走路,你就得給我交錢。而且,他們銀行的網點非常之少。在紐約網點 最多的銀行是chase銀行(摩根大通),密度大概和國內交行網點密度差不多。我的美國銀行網點比招行網點都少。像國內那樣走幾條街就看到一家工行的情 景,在美國是不可能的。道理很簡單,這裡的銀行都是為了賺錢而生的。既然一個地方開一家網點就能賺那麼多錢,何必開兩三家?

對了,還有一個特別髮指的經歷——一個同學是美國銀行的卡,跑到花旗銀行ATM取了100美元,不但花旗收他3美元,連美國銀行也要收他1美元。真是有種店大欺客的感覺。

3.       賬戶管理收錢

國 內的卡一般都是10塊錢年費。這裡的高級卡,如果資產達不到標準,要收錢。普通的卡,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的情況,也要收管理費。我開戶的時候,一個人名下掛 了兩個賬戶(不是兩張卡),一個是支票賬戶(checking account),另一個是儲蓄賬戶(saving account)。要求saving account最低存25美元。我就存了25美元。後來ATM機取200美元,是從支票賬戶上扣的,但是1.5美元的手續費是從儲蓄賬戶裡扣的,我也不清 楚。後來因為儲蓄賬戶餘額達不到要求,只能眼睜睜看人家繼續扣賬戶管理費。

4.       轉賬的問題

有很多朋友喜歡 倒騰,弄百八十萬在各種銀行間來回倒騰。有時候跨行轉賬晚了一個小時都不爽。但是在美國的跨行轉賬需要多久呢?最短一天。如果是現金轉賬的話,是即時到帳 的。但是他們規定現金交易每天不能超過1萬美元。超過的話因為有洗錢的嫌疑,要申報,很麻煩。所以只能用支票轉賬。雖然方便,但是最快也要一天才能到賬。 慢的話拖個兩個星期都是可能的。拿錢在各種銀行間閃轉騰挪的絕技,在這裡是玩不了了。

5.       存款利息

走在街 上看到一家小銀行,外面貼著存款利息很高,猜猜這個「很高」是多高?年化是1%!在國內遍地4%的理財產品,在美國是不可想像的。不過他們貸款利息也很 低,15年的房貸利息年化是2.5%;如果要貸款的話,銀行是需要查看信用記錄的。信用記錄如果不好的話,很難拿到貸款。這就意味著——你這一輩子不能犯 大錯誤。犯了就完蛋了。

先寫到這裡。總之下次再碰到嚷嚷國內銀行亂收費的,就應該把他扔到美國來,讓他見識見識什麼叫做「合理收費」。我們的銀行真是太仁慈了啊。

最後再說一句,剛寫完這篇文章,打開自己的賬戶查了一下流水,發現在ATM機上查餘額都被收了2美元手續費。真心要瘋啊啊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50

基本面分析是散戶最有利的武器 價值守望者600036

http://xueqiu.com/1596564712/37766587
剛看了一下股價排序,前10名的高價股基本都是網絡股。第一名全通教育都已經超過茅台了,現在200多塊錢。我還記得2014年初的時候全通教育申購,有幾個朋友中了簽,開盤賺了幾千塊錢都跑掉了。如果一簽拿到現在,值15萬。全通教育的估值是多少?54倍市淨率。注意是市淨率啊!市盈率就更是400多倍。而且這還不是那種微利的ST股,是完全正常經營的公司。而且整體創業板也基本都是這樣一個情況。
那麼,基本面分析+估值這種東西在A股有用嗎?沒用。因為無論是A股還是美股港股,都是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是一個最接近自然的市場——優勝劣汰,弱肉強食,大魚吃小魚。在這個市場上,股價是誰決定的?有的是大股東,有的是抱團的基金,有的是抱團的QFII社保什麼的,有的是抱團的券商,反正不是散戶。而且前面這些大魚們還經常聯合起來對付散戶。他們有資金優勢,信息優勢,政策優勢,小到公司的經營大到宏觀政策的決定,他們都能影響到。這樣的一個群體,基本面分析和估值什麼的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塊遮羞布而已。文明一點的,還跟你展望一下美好的未來給個七八十倍市盈率的估值;吃相難看的,直接裸奔了。管你什麼基本面,老子就漲,漲得你臉紅心跳的看你跟不跟。這就應了巴菲特的那句話,短期的股價是投票機。一個股,大股東+各種機構佔70%,散戶佔30%,然後投票決定股價。70%的大股東加機構投給了200元,散戶裡也有10%跟風投200元,剩下20%的投20元,那不管怎麼說這個股價就應該是200元吧,事實上也確實是200元。
但是我想說,基本面分析和估值這一套,是散戶最有用的武器。巴菲特還有後半句,股價長期是稱重儀。大魚想要吃小魚,要麼把小魚吸引過來,要麼找個小魚扎堆的地方。同樣,機構要吃散戶,也得想辦法抓住散戶的弱點把散戶吸引過來才行。散戶什麼弱點?追漲殺跌,沒有判斷力,羊群效應,心理弱勢,愛佔小便宜,喜歡賺快錢等等,意思都差不多。那麼創造一個連續快速漲的股價,就能吸引散戶過來。這一點在創業板上特別有效。而且對於什麼都懂一點還都一知半解的散戶最有殺傷力。最早的時候人們就不看好創業板,嫌它估值高。漲起來了,估值更高了,更沒人買了。直到連續漲連續漲到現在,人們按耐不住都殺進去了。這個讓我想起了07年一個特別流行的笑話。
拍賣會上,政府:3000點, 券商:4000點, 基金:5000點。 這下散戶憋不住了,怒吼:6000點! 咣!機構落槌:歸你了! 散戶覺得被忽悠了,要求重拍。 機構同意:這回散戶先拍。 散戶:3000點。 機構:咣,歸你了!
這就是典型的利用散戶心理來吃掉散戶的方式。基本面分析,恰好是散戶克服自身弱點最好的工具。
各行各業的人,想要成功,總是要克服自己的一些弱點。學生想要考好大學,就要克服懶惰+不愛思考的毛病;創業者想要成功,就要克服好面子的毛病。基本面分析搞清楚了,就根本不會上大魚們的當了。底部你想要籌碼,連續陰跌,對不起我不上當。估值夠低了,基本面也很好,我不會交出自己手裡的籌碼的。同樣,創業板連續快速上漲想要騙我去接盤,也沒門。不要扯什麼M頭什麼死叉金叉什麼空頭排列的,對我沒有用。這樣的話,大魚們控制的股價無論怎麼嚇唬我,我都不上當,我自然也就成了一隻不會被大魚吃掉的茁壯成長的小魚。而且在克服弱點的同時,還要發揚自己的優點。散戶的優點是什麼?自己的錢沒有資金成本,而且資金量小可以隨意挑選股票快進快出。散戶的優點,恰恰是機構們的弱項。於是,在機構們不擅長的地方,我們就可以發揮自己的優點。比方說茅台,這麼些年高價股換了一批又一批,茅台始終沒有跌落第一梯隊,靠的就是最高的每股淨資產和最高的每股業績。而且對於基本面好的藍籌股,你只要買在估值的較低點,長期下來根本不會虧錢。只不過是沒有人家那樣一年十倍的暴利罷了。但是請摸著自己的良心好好想想,你一個沒錢沒信息沒技術的三無散戶,憑什麼來了股市就能賺取暴利?憑什麼?想不明白這個問題的人,祝你們在莊家的口袋裡撈錢愉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227

从美国互联网泡沫看创业板的未来 价值守望者600036

http://xueqiu.com/1596564712/46203413

最近市场最大的看点当属创业板了。创业板指从2012年底的585点启动,到最近3600点的位置,2年半时间涨幅超过6倍,并且还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具 体到个股,更是精彩纷呈。乐视网从底部涨了接近30倍,最高市值1700多亿;刷新最高股价的全通教育尽管业务开始萎缩,利润不到5000万,市值最高却 接近了400亿。其他的公司,有的收购个互联网公司直接股价翻三倍,有的重组一下连着七八个涨停板。主板受到感染,“匹凸匹”,”中科云网“”二三四五 “这样的故事层出不穷。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资本市场的历史上,随着人们贪婪恐 惧的人性充分暴露出来,这样的泡沫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从大英帝国南海泡沫,到荷兰郁金香泡沫,到美国互联网泡沫,最后是A股互联网泡沫,这样的事情从来 都是换汤不换药。
现在的科技股网络股,在A股和美国上市的,待遇很不一样。比如刚上市的暴风科技市值最高超过350亿人民币,而营业收入是暴风两 倍的迅雷市值只有6.5亿美元(40亿人民币)。同样朗玛信息动态市盈率600倍,而主业相同且更有知名度的YY在股价大涨了5倍之后现在的市盈率只有 23倍。
为什么美国的投资者这么理性?为什么我们管美国叫“成熟的资本市场”?因为很简单,当年他们也玩脱过。被骗过被坑过之后,面对同样的东西 人们会淡定很多,这就是所谓的“成熟”。国内人们经常提起那场15年前大洋彼岸惊心动魄的资本市场泡沫,很多人却对这个知之甚少。我因为人在美国,经常能 接触到类似的东西,所以给大家还原一些当年的故事来供大家参考。

当年纳斯达克总体情况
纳斯达 克就是美国的创业板。里面大量的都是新兴技术型的公司。在1994年,Mosaic浏览器和万维网(也就是我们每次输网址前面的www)的出现,让互联网 进入公众视野。1996年的时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将网站视作公司的必需品。互联网的开放性,及时性和免费性,让好多技术出身的年轻人看到了机会。于 是,大量围绕互联网的新技术公司开始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与此同时,市场上的投资者和投机者们也看到了商机,纷纷大批量涌入这个行业,形成了一个正反馈。股 价涨,更多的投资者进来,推动股价继续涨,继续吸引投资者们。


就 如上图纳斯达克综指走势一样,纳斯达克综指于1994年的500点左右起步,到1999-2000年之间泡沫达到癫狂状态,纳指于2000年3月10日创 下最高点5048之后,一路下跌到最低1114点,跌幅近80%。这个最高点直到15年后的今天才突破。在泡沫的癫狂阶段,资本市场上的各种难以想象的事 情层出不穷。下面我来挑选一些当年的例子,读者们可以看看有没有今天市场的影子在里面。

龙头的代价——cisco
Cisco 中文名叫思科。也许有一些朋友听说过这个公司。简单地说,华为就是中国版的思科。这是一个工程师云集的公司。专门设计各种各样的软硬件系统。比方说好多美 国大学的网上选课系统都是思科的。比方说好多公司的服务器和网络搭建都是思科搞的。小到家用路由器,大到企业级别的通讯网络搭建都有着思科的身影。这样的 技术公司,自然逃不掉那场泡沫。
1990年,思科上市,之后经历过多次分红扩股,算下来当时的发行价只有5美分左右。而2000年,思科的股价最 高达到了近80美元。特别是从1997年5美元左右启动,用3年不到的时间涨了15倍。市值顶峰的时候达到了5554亿美元,一举超过微软成为当时全球最 值钱的公司。要知道现在的苹果牛了半天也刚到7500亿美元的市值,而15年前的5000亿换到今天估计有1万亿了吧。与此同时,思科的利润也在飞速增长 着。到2000年利润达到27亿美元,最高点市盈率接近200倍。
接下来,就是网络泡沫的破裂了。2001年思科录得首个亏损年份,净亏10亿美元。股价也从最高点的80大幅下跌至13美元附近,跌幅超过80%。
作 为科技公司的龙头老大之一,思科想要恢复元气还是比较容易的。在接下来的15年里,思科确实恢复了元气。2014财年,思科净利润是78亿美元,是 2000年的4倍,然而直到今天的这15年里,思科的股价始终在15-30美元的区间里徘徊。最近的市盈率是17倍。早已不复当年的风采。

杰出创业青年的代表——theglobe.com
这个网站人们没有听说过,那是因为它已经倒闭了。当年,这个公司一度是那些青年创业成功人士的代表。
1994 年,在康奈尔大学就读的学生Paternot和Krizelman在学校创立了一个在线聊天室。两人从这里面嗅到了商机,并且迅速创办了一个面向全球的聊 天网站 theglobe.com。当时第一个月就吸引了44000访问量。后面就是融资扩张的路线,用户越来越多,融资越来越大。直到1998年的IPO。
1998 年,这个网站IPO的价格定在了9美元,但是在第一天交易的时候就涨了606%到63美元,盘中最高冲到了97美元一股。要知道在美国一直是发行价市场化 的节奏。开盘能涨30%就已经算很厉害了。而这个公司606%的涨幅直接创下了历史记录。按照当时收盘价算,公司市值8.4亿美元,两位创始人都身家过 亿。但是那时候他们才25岁。1999年,CNN电视台录制了一个Paternot的纪录片,当时作为青年才俊的他在夜店里说了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现 在我有了女人,有了钱,接下来就要度过一个恶心又无意义的人生了。”
这样的行为,在当时很常见。新兴公司创始人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在一夜暴富之 后,剩下的除了嘚瑟就没别的了。有的买游艇,有的买豪宅,有的买飞机,有的开几千人的淫乱party。Theglobe.com这个公司虽然看起来很牛, 但是它从来就没有盈利过。后来Paternot尝试过收购电脑杂志,游戏网站等等,可惜都没有盈利。这个事情在网络泡沫时期投资者还是可以接受,一单泡沫 破裂就原形毕露了。
2001年,theglobe.com从最高价90多美元直接跌到每股10美分。后来这个公司还卷入了一场官司,维持了几年之 后宣布破产。有意思的是,当初夸下海口的创始人Paternot最终只把自己上亿美元的股票变现了150万。其他的部分,就都变成了泡泡化作一场空。这种 感受,可能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吧。

砸钱营销的破产——pets.com
“消费者导 向”,“砸钱营销”这样的模式在现在互联网公司中并不少见。然而,这样的概念早在15年前的pets.com上面就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了。这个公司顾名思 义,是做网上宠物用品销售的。1998年成立,2000年IPO,上市之后的仅仅268天后就解散了。股价从IPO的11美元跌到最后0.19美元,然后 退市。3亿美元的财富随之蒸发。
Pets.com就是典型的消费者导向的公司。成立之初,公司就没有做过市场调查。只是拍脑袋认为这个是个好点 子,然后掐指一算未来美国的网民有多少亿,然后只要百分之几的来我们网站上购物就能盈利。于是乎,公司拿到了投资以后就开始大笔烧钱。先是各大城市雇佣营 销团队去满街做广告,然后又到当年的super bowl(超级杯,美国最大的活动,堪比春晚)上花了120万美元买了30秒的广告。它的广告词”Because pets can`t drive”成为了当年热门广告排行榜上的第一名。聘请硅谷知名设计团队设计的吉祥物也成为了当年美国家喻户晓的形象。第一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只有62万美 元,但是广告费就砸下去1200万美元。同时,这公司还在美国各地大肆投资建设自己的仓储配售中心。


这 样铺天盖地的营销当然有效果。第二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就大幅增加。但是人们发现这是一个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平均每卖出10块钱的货物,公司要承担12.7美 元的成本,净亏损2.7美元。公司预计需要5年时间,销售额达到3亿美元时才能盈利。然而,投资者等不了那么久了。在后来,网络泡沫破裂了,公司融不到资 了,这样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也就走到了尽头。一开始Pets.com转向它的竞争对手寻求收购,竞争对手给出的价格是公司当时账面上净现金的一半。当时的 CEO不接受这个价格,公司只好自行解散。

别以为大了就不倒——AOL, Geocities
AOL 全名america online。这个是当年美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一如当年中国的新浪网。注册用户曾经一度达到了2600万人。这个数字估计占了美国当时网民总数的一半以 上。在2000年1月,AOL和美国第二大的网络服务商time warner合并,催生出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就好像现在联通宣布和腾讯合并一样梦幻,二级市场十几个涨停是必须的。
然而,泡沫破裂AOL也陷入 了困境。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当年的老大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公司注册用户从2000年的2600万,下降到2009年的600万。公司曾经 几度变换主营方向,却都不理想。股票也是经历了退市又上市的风波。到现在,AOL变成了一个在线购物的网站,靠着每年1亿美元的利润勉强经营着。


Geocities 是2000年美国访问量第三的网站,仅次于AOL和Yahoo。这个据说是一个个人主页那种模式的网站,跟今天的facebook和人人网比较像。在 1999年,公司被雅虎以36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但是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盈利过。在2009年,雅虎宣布关闭GeoCities美国网站,只保留日本分 部。不过跟前面几个不一样的是,GeoCities的创始人Bohnett在高点能够全身而退。后来靠着当时拿到的大笔钱成立了一个风投,据说效益还不 错。

失败的成功——亚马逊
亚马逊,这个美国的淘宝京东组合体,最大的购物网站,是人们津津乐 道的成功案例之一。当年的亚马逊也是赔本赚吆喝的典型。销售额飞速增长,净亏损年年增加。在网络泡沫最高点,股价达到了100美元。但是它活下来了,并且 一直发展壮大到今天。销售额从2000年的27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近9000亿美元。14年时间增长300多倍。股价也自然是创了历史新高,达到 了400美元一股。
看起来似乎当年泡沫期的投资者没有亏损,实际上它是一个看似成功的失败。因为如果你如果在泡沫顶峰的100美元买入亚马逊,到 2015年也只是有300%的收益而已。公司300多倍的增长跟你没有太大的关系。而在泡沫破裂后的2001年,亚马逊股价最低跌到8美元附近。如果你在 泡沫破裂后决定买入,拿到今天是50倍的收益。这也是将来创业板要走的路。垃圾公司直接破产,龙头公司实现了N倍的增长,但是股价已经回不去了。

后记
泡 沫是怎么破裂的?具体的解释有很多。在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综指创下了最高点5048.62之后,第二个交易日刚开盘,科技股领头羊如思科,微 软,戴尔等股票就涌现出了巨大的卖盘。使得纳指在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里持续走低。但是当时冲昏头脑的分析师们都认为,这个只是短期的调整,接下来还会再创 新高。
后来公认的刺破泡沫的针,是2000年4月3日联邦政府宣布确认微软为垄断公司并且要处罚的决定。接下来就是瀑布般地狂泻。这让我想起了国内控诉四大行两桶油垄断,同时追捧新经济的人们了。淘宝,QQ,微信,微博,哪个不垄断?
Companies underwent a similar phenomenon to the one that gripped Seventeenth century England and America in the early eighties: investors wanted big ideas more than a solid business plan. Buzzwords like networking, new paradigm,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ternet, consumer-driven navigation, tailored web experience, and many more examples of empty double-speak filled the media and investors with a rabid hunger for more
上面这段话是我在找资料时找到的。翻译一下:
各 公司在网络泡沫中表现出来的现象跟17世纪英国南海泡沫头很类似:投资者只是想要一个大的愿景而忽视了脚踏实地的商业计划。爆炸性的词汇层出不穷。像人际 网,新思维,信息技术,互联网,消费者导向,定制互联网体验等等。这些空洞的词汇充斥着媒体,也充斥在疯狂的投资者中间。
亲爱的A股投资者们,看 到了吧。你们玩的新概念,是别人十几年前就玩剩下的渣滓。你们炒的新公司,也是别人不要的尾货。中国的科技巨头从腾讯阿里百度,到京东微博网易迅雷,没有 一个是在A股上市的。有人说,创业板指数必将超越上证指数,成为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信,而且我还相信如果这个事情真的发生了的话,那一定会是像当年纳指 5048点的里程碑一样,值得人们铭记十多年。纳斯达克指数,囊括了美国最赚钱的科技公司苹果,最牛逼的科技公司google,最新的社交媒体 facebook和twitter,以及从中国到全世界的科技巨头们,用了15年的时间,才超越了2000年的最高点。那么中国的创业板,未来打算用多少 年还债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5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