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讀書札記140328 基礎符號學:皮爾斯的學說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3/28/%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40328-%E5%9F%BA%E7%A4%8E%E7%AC%A6%E8%99%9F%E5%AD%B8%EF%BC%9A%E7%9A%AE%E7%88%BE%E6%96%AF%E7%9A%84%E7%AC%A6%E8%99%9F%E5%AD%B8/

讀書札記140328
基礎符號學:皮爾斯的學說
執筆人:蟬

筆者在閱讀《索諸爾》一書時,曾因找不到結構主義和符號學的中文入門書籍而感到無奈。 有份量的學者如 李幼蒸的著作,其篇幅及內容對門外漢而言過於冗長艱深。 近期較多閱讀英文書,發現一本行內評為最佳符號學入門書:
《Semiotics: The Basics》(2007) Daniel Chandler
作者是 威爾斯Aberystwyth大學的兼職講師,本書原為教材,成書後被納入眾多大學的參考書目。 作為一本抽象學門的入門書,本書行文流暢,篇幅短,適合初階讀者。

〈符號學是甚麼?〉
若要下最簡短的定義,便是一門 “研究符號Sign的學問”。 但這只帶來同義反覆,問題仍在:甚麼是符號? 若請教一個符號學家,他可能會這樣回答:
Def. 符號學研究 意義如何被建立meaning-making。****
透過研究 符號系統sign system的各部份,如媒介medium等,去了解符號如何表述represent不同的意義,和如何表達現實reality。

符號學中常用到 「文本text」一詞,一般指 “信息message”透過 “媒介” ,如文字、語音和影像等, 去表達和建構construct意義。 文本是由符號集合而成,用來表述意義的載體。*** 所以,符號學也可以看作是研究文本的學問,

由於符號學指涉範圍相當廣泛,幾乎所有社會和人文學科皆可以從符號學切入,令它難以成為一個傳統學科。 符號學在過去數十年在語言學linguistics、哲學、人類學和文學等方面均起著相當大的影響。

一般認為符號學幾乎同時被兩位學者分別於歐洲和美國創立,即瑞士語言學家 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 和 美國哲學家 皮爾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 (1839-1914)。 昔日符號學的兩種名稱semiology和semiotics分別指索氏和皮氏的兩個分支,而今日似乎多稱作semiotics。

索氏認為符號學的目的是研究符號在社會生活的角色***, 而他所專長的語言學只是符號學的一個分支。 皮氏則認為符號學是為了建立正式的符號理論,即以邏輯的方法去定義符號。 兩者在研究過程中並無交集,結果卻有不少相似之處。
本文專注介紹皮氏的符號學,關於索氏學說請參看《讀書札記130628索緒爾》

〈皮爾斯的三元論〉
索氏認為符號系統由「signifier能指」和「signified所指」的二元系統所組成,兩者不能分割,即所謂的“一體兩面性”。

而皮氏的符號系統則有3種原素:
1. 表徵representament:符號表現的形式form;
2. 對象/客體object:符號指涉之對象;
3. 詮釋interpretant:從符號中所能理解的意義。
而符號系統正是三者間的互動。
washroom-sign-posting-stick-people-have-to-pee

舉例:洗手間的性別標誌是最為廣泛使用的圖像符號。 標誌本身是表徵,指涉的對象是男人和女人,其詮釋則是“標誌指示的地方是洗手間”。

符號作用於接收者身上時,會在其思想中建立一個對應的 “內在符號”,而該內在符號代表一種特有的意義。***** 故此不同接收者對相同的符號所理解的意義不盡相同。 由此推論,符號系統本身並無客觀意義,接收者必須憑藉自身的背景、經驗和價值去詮釋、建立,甚至發展其獨有的意義。***** 該內在的符號,皮氏稱為“首符號的詮釋interpretant of the first sign”。
peirce_interpretant

當詮釋者與時空脈絡變動時,符號的意義便成為另一個符號,而詮釋亦可被 “再詮釋”。
著名符號學家Umberto Eco把這種符號的無限指向性稱之為「無限的符號學infinite semiosis」。*** 若以索氏的術語說明,即 “所指”在某些情況下會成為 “能指”。*** 圖中的三角型可以表達三者的關係,留意當中對象與表徵的連線是虛線,因為兩者未必有關聯。
peirce-semiosis

故儘管皮索二氏的符號系統有其相似之處:表徵和能指甚為接近;而詮釋與所指也很相似,但兩人對於符號系統的整體觀點有相當大的分歧。
索氏認為 “能指”與 “所指”的劃分與它們之間的關係皆是任意的,*** 但能指與所指始終維持著一對一的呼應關係。 意義只能透過事物間的相對關係產生,而非由其本質所確立,而意義是包含在符號當中的。****

皮氏則認為符號系統是 “過程process”而非結構structure。**** 他認為人思考是以對話形式進行的,符號中的意義是非內在的,必須透過詮釋者interpreter接收符號並作出其特有的詮釋,才能完成符號系統的進程,否則便不能視為符號。

〈符號的模式〉
皮爾斯為了更周詳地整理符號系統,把符號元素歸為3個類別,分類仔細而複雜。 為了易於表達,Chandler將分類結合為三種 “關係模式mode of relationship”,去表達「表徵-詮釋」的形式。

1. 象徵 Symbol:表徵與詮釋並無任何相似之處,兩者的關係是任意的arbitrary或習慣性的。必須透過學習才能掌握指標的意義。
舉例:語言、數字、交通燈、國旗等。
2. 肖像 Icon:表徵程度上與詮釋相似,一般擁有詮釋物的某些特徵
舉例:肖像、卡通、模擬自然的音效等。
3. 索引Index:表徵與詮釋擁有物理上或邏輯上的直接連結,而連結是能被觀察和推論的。
舉例:腳印、病徵、量尺、錄像等。

Chandler指出當一個符號的象徵愈受詮釋限制(如腳印的外觀必需與腳掌相似),則該符號愈富有理據motivation。 而相反不具理據的符號,則需要透過學習才能掌握其意義。 而在三個模式之中,索引是最富理據的。

皮氏指出三種模式並不互相排除,而現實中亦難以找到只擁有單純一種模式特質的符號。 符號的模式並不固定而隨年月變化,而且都是朝著象徵的方向“演化”的。***

皮氏相信人只能透過符號認識現實reality, 所以符號的「真確性modality」相當重要。 在三種模式之中,以象徵的真確性最低,因為它與現實之間的關係最模糊。
但皮氏亦得承認,符號結構上只能表達部份真相truth,如有符號能完整表達真相,則符號自身便逞現為透明,或者根本並不存在。**** (編按:如佛學追求的 “觀照”,希冀超越 “名相=符號”,看到 “實相”。)

與之比較,索氏相反地認為現實世界是由語言所決定的,他甚至認為由於 “所指”是社會建構物social construction,其真確性以至存在與否並不重要。***

參考:
《Semiotics: The Basics》(2007) Daniel Chandler
《符號學是甚麼?從藝術作品談起》李建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618

Oct 26 【週末雜談】快樂學說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26.html
老生常談:「有錢未必開心」、「開唔開心全乎點睇」。十分老土,但放眼觀察,很真實。

快樂與否取決於做人態度。

幾個平凡小故事。不談極端富裕或貧窮,而是不愁衣食,溫飽有餘的中產。



(1) 小夫妻

我向來欣賞這對夫婦。女的性格樂天,爽直開朗。健談不囉嗦,會為人設想,對朋友兩脅插刀,不會斤斤計較。而金錢觀念是賺得來花得去。愛名牌手袋,逛Baby Kingdom & 淘寶,玩手機遊戲,但毫不港女 - 不挑剔不貪錢不難伺候,容易相處,凡事看得開,無嘢大件事。男的脾氣好,隨和不造作,會為人設想,齊整不少爺,凡事無乜所謂。兩人都是專業人士,用情專一感情好,生活美滿。

上述都是我欣賞的性格優點,當中最值得學習(我認為大部份人做不到),是「無嘢大件事」。

所謂「無嘢大件事」,是真正看得開,凡事不執著。例如:(1) 父親患癌並於確診後數月內逝世,不會天昏地暗頹廢生活。半年後一班朋友外遊,告知朋友這件傷心事,語調心情平和,了解「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2)幾年後母親患癌,等報告期間,她不慌張。聽醫生建議後,母親接受治療兼康復。整段期間,不會過分擔心。(3) 懷孕時不過分著緊。會戒口,也會偷飲凍飲,照常行出行入,生活不受影響。嬰兒出世後,不會精神緊張。她餵哺母乳,但白天外出或半夜不想起床,就少泵一次以奶粉代替。

與她相處,舒服自在,因為『無嘢大陣仗』。所謂不大件事,並非不處理。每一個問題,該做和可以做的,都做了。只是心態平和,對人對事寬容,不會太著緊擔心。

兩夫妻『對人對事寬容』,是真正寬容,給予自由度,不會強迫誰跟隨誰的標準。例如:兩位親家奶奶不咬弦,見面不瞅不睬,或者離場抗議,都不會影響兩夫婦感情。夫妻二人明白兩位師奶各有缺點和麻煩之處,不會指責對方,亦不會要求自家人改變。反正就由得兩位奶奶按自身性格脾氣待人接物,不強迫任何人,未來盡量避免兩位奶奶同場。

我萬二分欣賞他們凡事處之泰然、無嘢大件事的做人態度。我估大部份人做不到 - 很多人都會緊張執著、提前擔心、強逼改變等。

而小夫妻相處融洽,感情深厚,除了年資,是價值觀相近,同樣懂得為人設想,不小氣不記仇,金錢觀一致,不斤斤計較,凡事看得開。兩人都容易相處,生活舒服自然。

的確,收入安穩不愁衣食能免卻不少煩惱。但,到底是否關錢事?我見過同樣生活溫飽,開店當老闆的夫妻。二人同樣用情專一,一心一意為小家庭打拼。無奈二人工作繁忙影響脾氣,著眼細節致神經緊張,對人對事有要求,需要他人跟隨自身標準,著緊錢財較少享受生活。遇到問題,同樣是逐件處理解決,但抱持的態度不一樣 - 緊張、執著、擔心。未必是自尋煩惱,卻苦了自己和身邊人。而另一種苦了自己苦了別人的生活習慣,是潔癖(這個很普遍)。搬屋之後,每一件傢俱如椅子飯桌,需要先徹底抹乾凈,再用保鮮紙包好,隨後再鋪桌布坐墊。外遊時很多活動不參與,就是怕不乾淨。他們對衞生的標準高,自有其道理,不是錯。只是神經緊張,令自身太累,少了享受生命的時光。

(2) 退休夫婦

夫妻二人感情深厚,健康不俗。兩老與仔女向來有傾有講,仔大女大事業有成,兼且可享兒孫福。兩老本來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移居外國住獨立大屋,弄孫為樂。也許照顧孫兒太累人,導致身心俱疲,加上語言不通,失去香港社交圈,又沒有機動性(被孫兒困身或去商場要駕車),不習慣外國食物,致使凡事看不順眼。每每日常生活瑣事,看在眼裡都變得負面,不再常常感恩,或欣賞世界萬物。

人生中不如意十常八九,難以事事稱心如意,本屬正常。至此,自身態度就成為快樂關鍵。要抱怨還是從容面對?

我相信各人有各自的苦衷,生命中有高有低。儘管衣食豐足,依然有大小問題。這時候,小夫妻的『凡事看得開,無嘢大件事』就大派用場(當然,他們其它的個性特質都是榜樣)。我看他們滿有福氣,生活愉快。

小夫妻的處世態度,就是快樂學說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769

【雜談】快樂學說 (續篇)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4/11/blog-post.html
一個人生活愉快,是有原因的。

先前在《快樂學說》說到態度的重要性,並說了一對小夫妻的故事。我真的很欣賞那位新任媽媽。

懷孕期間,她辭職了。生完仔坐完月,開始找工作。過往在professional firm 工時長壓力大,想轉去commercial firm,很快就有大行的offer。由於overqualified 職位低了,待遇與professional firm 相差接近4成,但勝在夠hea 安穩福利好,而且公司名譽好。之後,另一間大行邀約面試,蠻喜歡她的。職位高,工種較有趣,待遇應該較第一間行高2-3成,但依然未及professional firm 的待遇。

她如何選擇?


她說:「我賺多賺少(professional firm vs commercial firm,即相差4成) 都是這樣生活,無影響㗎~ 賺多些便買多些嘢,賺少些咪買少D 嘢囉~ (你現在有個仔喎~)  就算我賺多些,都不會捨得比個仔上幾千元4堂的playgroup。賺多了的錢,也不會全部花在他身上。第二間行,我怕無乜自己時間。」

雖然要等第二間行的offer,未選擇到。我非常欣賞她的態度:不太著緊幾成薪金的差距、賺多賺少都照日常水平生活、不會過度溺愛兒子或為(他的)將來太擔憂。

的確,她對工作的選擇權,建基於不缺錢。但她不太著緊錢財、不奢侈兼凡事看得開(十分明白時間和薪酬的取捨,所以少4成都處之泰然)的態度,和財富多寡無關。我相信很多有錢富豪看重錢財,賺極不夠,甚至要榨盡一分一毫。

我真心欣賞 - 她的性格和態度會生活得很快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4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