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好耶上市計劃三度流產 資方逼走創始成員

http://news.imeigu.com/a/1323764712192.html

三次上市夢碎,兩次被倒手轉賣,高層核心團隊流失……好耶歷經5年高速發展之後,它所走過的路可謂佈滿荊棘。而此次兩員大將雙雙離職,令好耶的未來更加不樂觀

命運多舛的好耶公司最近再次遭遇人事地震。

11月8日,《IT時代週刊》 從多個渠道獲得消息證實,網絡廣告龍頭企業好耶公司的CEO朱海龍與COO周岱已於7日雙雙離職。銀湖基金董事會總經理陳恂暫代好耶CEO一職。有消息人士告訴本刊記者,兩高管的離職與電商拖欠2億多元廣告費不無關係。

近年來,好耶重點在電子商務客戶中進行業務拓展,其客戶包括凡客、夢芭莎、樂蜂網、拉手網、窩窩團、樂淘等。但其為客戶墊款等簡單、粗放的增長方式,致使電商欠下2億多元的巨額費用。其中,僅凡客誠品的欠款已達1億元左右。

高額欠款帶來資金鏈吃緊,令好耶管理層與最大投資方銀湖基金之間矛盾頻發。由於銀湖基金佔好耶約62%的股份,而朱週二人的股份總共僅佔10%左右。業績欠佳加上話語權和決定權的缺失,最終導致二人被迫離職。

據瞭解,此次離職事件是繼2009年高管楊炯緯、鄭曉東等集體離職後,好耶公司再一次發生的高層人事變故。對此,多位互聯網廣告業人士認為,朱海龍和周岱不僅是廣告界資深人士,而且稱得上是好耶的創始成員。失去兩名愛將,好耶無疑如折雙翼,後續發展堪憂。

離職內幕

隨著採訪的深入,本刊記者發現,朱週二人離職的原因在多年前就已埋下。

一名好耶公司內部員工爆料稱,兩高管離職其實是因與投資方存在矛盾,尤其是在公司戰略發展方面,「就跟楊炯緯等人離職一樣」。他透露,好耶管理層與投資方的矛盾其實由來已久。

好耶自成立以來經過幾年高速發展後,逐漸成為業界老大。從2005年開始,為了求得更豐厚的利益回報,投資方開始催促好耶上市。

「2007年要麼上市,要麼賣掉。」時任好耶COO兼總裁的楊炯緯表示,「我主張賣掉,這樣還可以喘口氣。」為了堅持做好產品和服務,在2006年底就做好上市準備的好耶頂住了投資方的壓力,最終選擇被收購。

2007年3月,分眾傳媒以7000萬美元現金和1.55億美元分眾傳媒普通股出手收購好耶全部股份,借此實現其「網絡廣告帝國」的夢想。被收購後,好耶成為分眾旗下的互聯網廣告業務部門。

但之後的事態沒有向楊炯緯想像的方向發展。按收購協議,只有完成1200萬元的淨利潤,才能拿到分眾傳媒的第四筆收購款,公司管理層開始縮手縮腳。

收購最終完成後,楊炯緯曾明確提出增加技術投入,但由於好耶已經被定為分眾旗下上市的「種子選手」,楊炯偉的要求無法實現。

「收購改變了所有事」好耶前CTO王建崗更是直言,「簽了對賭協議,業績要穩定,不能再冒險。公司要保證股東利益,你看收購之後的公司往往都沒有創新。」

對現實失望的王建崗選擇離開。作為好耶元老,他當時曾不無遺憾地說:「收購前我也有夢想,也有期待。但是現在來看,這家公司沒有動力做新的東西,它也已經不是我的了。」

2008年9月19日,分眾傳媒曾秘密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好耶的上市申請,但因當年爆發的華爾街金融危機,好耶上市夢想再度夭折。此後,伴隨股票的套現,再加上內部調整受阻,好耶高層核心成員開始大量流失。

2009年5月,好耶另一創始人、總裁楊炯緯也確認離職,並創辦與好耶有競爭關係的互聯網營銷解決方案提供商聚勝萬合。楊炯緯離職後,好耶上海、廣州等地的大區總經理紛紛追隨。

同年12月,當時接任楊炯偉總裁職位的姚曉潔離開,加盟激動網。此外,好耶原廣告副總裁李偉也確認離職。好耶不僅力量被大大削弱,還增加了幾個競爭對手。

2010年初,分眾和好耶高管以MBO(管理層收購)方式,斥資1330萬美元收購好耶38%的股份,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為上市鋪路。在尋求上市未果後,同年7月底,分眾將好耶拋售給銀湖基金。

「如今依然是與投資方在發展戰略上出現矛盾,朱週二位元老黯然離去。」一位廣告界資深人士總結說,如果沒有良好而健全的公司管理機制,管理和技術通常讓位於資金,而相應的,高管與投資方的對弈,顯然是高管被淘汰出局。

難孵的「金蛋」

過去數年,網絡廣告市場被視為互聯網最有投資價值的金礦之一,好耶則是這個高速增長行業中耀眼的明星。但不論是分眾還是銀湖,始終未能如願孵化這顆「金蛋」。

據瞭解,好耶成立於1998年10月,2000年初獲得IDG的投資,進入了商業化運作的飛速發展期。

2004年,好耶實現營業收入2億多元,利潤則超過了2000萬元,被稱為運行最健康的一年,幾乎佔到了互聯網廣告的半邊天。但到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三年,其毛利率卻不斷下滑,分別為31.4%、22.3%和28.5%。

對此,楊炯緯在《點評好耶蹉跎三年留下的最大教訓》一文中特意指出:好耶的失意不僅與高管和投資方的矛盾相關,主要還在於整合網絡廣告各個環節的難度大。他認為好耶之前的戰略是基於產品提供服務,但最終產品化沒有體現出來,「這和技術無關,和整個網絡廣告業的環境有關」。

但有關人士表示,好耶的失意故事正是典型的技術團隊創業坎坷經歷的寫照,這不僅體現出技術路線與市場路線的碰撞,還表現了投資商一味追求上市圈錢的短暫利益與高管對公司的長遠規劃之間的尖銳矛盾。「正是因為長期缺乏明確規劃及發展戰略,好耶這顆金蛋才流產於市。」

今年10月19日,好耶廣告副總裁姚俊介紹,儘管目前經濟環境比較低迷,但互聯網作為高性價比的營銷載體,依然保持著每年30%以上的增長速度。

對於好耶廣告,姚俊表示,公司除了保持原有的發展模式之外,目前也在積極開拓新的領域,比如無線領域。

不過,姚俊也坦言,大家都在摸索中前進,紛紛試圖尋找一些行之有效的無線營銷方案,希望能夠實現多屏統一。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85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18億。易觀國際預計,2012年移動互聯網用戶有望突破6億,超過互聯網用戶數。

一邊是可觀的市場前景,一邊是新媒體的崛起,尤其是移動互聯網進入高速發展時期,這對傳統的互聯網廣告商好耶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好耶不僅要面對無線領域廣告商的挑戰,還要面對日趨混亂的網絡水軍所帶來的負面效應。

更為不利的還有,目前強勢垂直網站的話語權正與日俱增,像騰訊、人人網和開心網等擁有龐大流量的網站,廣告主願意直接和它們談網絡營銷策劃。

該人士表示:「在這一非常時期,好耶遭遇核心成員流失,面對華揚聯眾、世紀華美、盛世長城等勁敵,能不能保持當前在業界的地位,非常難說。」

(責任編輯:劉瑞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30

好耶故事

1 : GS(14)@2010-10-24 17:48:50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25/0MMDAwMDIwMjU0MA.html
   好耶并入分众的2007年,是个好年头。
那年4月,Google出价31亿美元收购网络广告公司DoubleClick。5月,微软宣布以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网络广告公司aQuantive。这些抛出的大手笔,无一例外都在透出对互联网广告价值的肯定。
分众比这些大手笔还要早一步。这一年3月,分众宣布以700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1.55亿美元的分众普通股收购好耶的全部股份。在接下来一年,如果好耶达到特定的收益目标,分众将再支付价值7500万美元的普通股。
分众掌舵人江南春赶在好耶上市前的最后关头将其收入囊中。其意图很简单,通过这一交易,分众将切入高速增长的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好耶,也至此成为其数字广告王国战略的一部分。
时过境迁。三年后,从高峰时60多美元股价一直掉到不足20美元的分众,宣布采取收缩战略。江南春宣布分众将专注于楼宇、卖场、框架三大核心业务,并剥离利润相对较低的非核心业务。
这几年对分众的收入贡献率长期徘徊在两成,毛利率大大低于其他业务的好耶,就是被剥离的部分之一。
好耶CEO朱海龙认识江南春逾十年,好耶并入分众逾三年,此次转手银湖,究竟谁得谁失?
并入分众的日子
好耶并入分众,其实并非一时仓促之举。
2004年的好耶已经实现营业收入2亿多元,利润则超过了2000万元。这一年,朱海龙和熟识多年的江南春曾经计划过两家公司以换股的方式合并。
“我们2004年就谈过要合并,2004年的时候我也做过半年分众的CEO,那个时候都快定了。后来觉得他们要上,我们历史比他们长,尽管规模没有他们大,我们审计的时间会比他们要长,在这种情况下,江南春为了不影响上市的进程,还是先把我们放外面,就没有并。”朱海龙告诉本报记者。
放弃合并的朱海龙,在2005年5月争取到了IDG和橡树投资总计3000万美元的第二轮投资。橡树投资同时也是aQuantive的投资人,加快了公司快速扩张其经营规模的步伐,同时谋划在美上市。
就在聘请了主承销商,并且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文件之后,好耶在最后关头突然宣布放弃上市,转而选择和分众达成收购协议。
朱海龙回忆,2006年底,好耶准备自己上市时,已经先上市一年多的分众,正在踌躇满志地实施自己的数字广告王国战略,希望布局数字电视、户外广告、互联网广告和无线业务。
好耶在江南春眼中成为了分众进入互联网广告领域的旗手。
按照其资本布局,其数字王国首先是分众无线上市,然后好耶上市,后者可能改为分众在线。如果都能实现,江南春的旗下有数字户外广告、无线广告以及在线广告三种。
所以江南春在收购好耶之后,还网罗了其他业内公司如创世奇迹、科思世通等。前内部员工认为,这些公司“捏在一块”,背后有一个设想,最终将好耶拆分上市。所以“很多东西都是围绕上市做的,实际上基础不扎实,老想上市,老差一口气”。
反而,分众最后的收购让这些为上市绷紧神经的高层松了一口气,可以在未来有一段从容的时间“夯实基础”。
朱海龙三年后他回顾和江南春的合并,他始终认为“合并是对的”。合并解决了两个问题,其一,IDG从2000年做第一笔投资,2005年IDG和橡树资本再次投资之后,投资人有退出的欲望,“而且较强烈”。朱海龙认为投资人赚钱无可厚非,与分众合并是一个机会。其二,分众给好耶又会带来客户资源,这是其所乐见的。
投资人确实找到了退出渠道,但第二个问题却实现得并不算好。
分众带给好耶的资源协同效应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几乎每次开财报会议,分析师指着分众利润率提问时,连朱海龙也觉得如坐针毡,“被挑战的总是我这一边”。
相比分众其他业务40%以上的利润率,好耶近3年的毛利率却一直下滑。2007年为31.4%,2008年为22.3%,2009年为8.5%。好耶对分众总收入的贡献在两成左右,拖累分众整体利润率不少。
朱海龙解释,毛利率一直下降是因为其对财务的要求更严格,作为坏账预提。不过有行业人士非常惊讶,在他印象中,好耶的坏账率一直不高,其利润率不应该那么低。
还有一个不好的数字,2009年,好耶应收账款近乎占分众的30%。
银湖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陈恂表示,相比下滑的毛利率,他更关心现金流。“有一些企业,现金流、毛利、销售额之间关系非常直接,但有的企业其关系不见得直接,我们做投资永远最关心的是现金流。”陈恂说。
在这三年中,好耶一直在媒体上爆出上市的消息,香港、美国都有被提及。给人一种错觉,似乎好耶一直在上市的焦虑中。
   2008年9月19日,分众就曾宣布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上市申请。
不过,就在3个月后,分众与新浪达成协议,欲把旗下与传统的楼宇电视、框架广告以及卖场广告等业务相关的资产出售给新浪,保留互联网广告、影院广告以及户外广告牌业务。
对于这样的安排,江南春当时曾表示,“过去几个月,我们一直想让好耶单独在美国上市,但目前资本市场面临着非常困难的形势”。因而,在与新浪网的交易中,“我们留下了互联网广告业务,基本相当于让好耶单独上市了”。
但随着分众和新浪协议的放弃,好耶的上市梦又破碎了。
2009年成为好耶内部最动荡的一年。多年呆在好耶的部将纷纷出走。
这一年5月,好耶前总裁杨炯纬离职并创办与好耶有竞争关系的聚胜万合,好耶上海、广州等地的大区总经理纷纷离职追随。而除了杨炯纬外,好耶原CTO王建岗也分别离职。
银湖接盘
2010年初的消息,分众和好耶高管还以MBO方式获得好耶38%股权,作又一次的上市铺路。
不过,好耶最终还是没有上市。7月底,分众对外宣布,以1.24亿美元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银湖出售好耶62%股权,并在四天之后完成交易。交易完成后,银湖拥有好耶控股权。
银湖接盘不算是一场意外。
“2008年后来分众定了收缩战略之后,风声出去,一堆人来找他、找我,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朱海龙说。
朱海龙一直认为在寻找谈得来的人,关键在技术上和管理上能不能给其帮助。“因为钱不是给我的,这一点我和老江谈,钱是给您的,人是我的,如果这样的话,两边一定要达成一个折衷,你拿走了嫁妆,我留下来这个人,这个人我得合适。”
为了找个合适的人,朱海龙已经接触了六七个基金。
之前跟江南春聊天,朱海龙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好耶发展十多年,与分众在一起三年,但长期以来其基因已经变为广告代理为主,如果不在技术上有突破的话,“这个公司难有大作为,这时候需要外力”。
外力可能是国内一些大的公司,成为好耶的战略投资人。另外一种可能,好耶找一个其独立发展的外力。如果团队都不想干了,朱海龙会考虑找一个战略投资人,让它把公司管起来。
事实上,朱海龙还是想自己干,将好耶做大,他要找的外力,是能让好耶独立运营,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带来帮助,其余时候“更像个财务投资人”。
银湖适时地出现了。
银湖之前对互联网广告领域已经比较感兴趣,近一年来接触了多家互联网营销公司。在得知好耶可能出售的消息时,立即进行接触。
在财务上,因为好耶一直在上市公司旗下,审计比较规范,花了两个月就完成了尽职调查。
2009年公司高管的大规模出走,朱海龙也和银湖讨论过。朱海龙也有过自省。“为什么没能把这些人留住,可能我对他们太严苛了。他们想做一些东西,由于我短期利润的要求,没让他去投资发展他想做的那一块,没给他们太多试验梦想的机会。”
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上市公司之内,好耶想戴着镣铐跳舞本身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江南春虽然一直对朱海龙说,要为好耶的长期发展做准备,但每个季度“还是拿着一张报表来,因为投资人是要以季度来看上市公司的数字”。
2009年,一批在好耶呆了好几年的高管要走。朱海龙也劝过。也曾想过可能会有更好的做法。他的性格,劝了一次之后,不劝第二次。
当记者问朱海龙如何总结包括离职潮在内的这三年时,朱海龙说:“这个变化应该主动,主动变化比被动变化要强,我这个主动应该要发生在2008年初就好了。”
银湖的加入,某种程度上将朱海龙从资本市场的煎熬中解放出来。现在他和陈恂讨论最多的是好耶未来五年到十年的战略,并且进行排序,在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上达成一个共识。
甚至,这种紧迫感也在影响着团队。甚至坊间有传闻,好耶内部正让员工交文章,论题为“如果我是CEO,我会怎么做五年规划”。
朱海龙也暗示说,不久以后,“一些走的人将回来”。据记者多方了解,之前离开的高管前好耶总裁姚晓洁将回到团队。
陈恂认为,好耶走了12年,中间有一些变革,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能够像比尔·盖茨这样,自己从创业人到小公司,到巨大无比的公司,都能够来管理的,这样的例子其实是不多的。我想我们宣布这个投资,就是给了答案。”陈恂说。
在采访的当日,朱海龙和陈恂在采访结束后将继续开会,研究未来的策略。
   陈恂透露,未来双方能在几个方向上有所探索。其一,技术加强的方向。其二,国际视野内可以借鉴的经验。其三,完成交易后,长期和短期利益的平衡。其四,公司管理文化上的准备。
“这个时候战略的制定可能比去年走几个人会让我觉得费脑筋,这一点我必须要认真的对待。”朱海龙对记者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281

“小好耶”聚胜万合:技术派路线行业“杀手”

1 : GS(14)@2010-11-10 00:04:15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108/163884.html

三个老“好耶”因为执着地相信技术成立了聚胜万合,他们能通过技术创造出互联网广告业的“杀手级”商业模式吗?

  三个老“好耶”因为执着地相信技术成立了聚胜万合,他们能通过技术创造出互联网广告业的“杀手级”商业模式吗?

  杨炯纬、郑晓东、郭海,互联网广告界的任何一个人都知道,三个名字加在一起就等于一亿元的广告收入。

  他们都来自好耶广告网络公司,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广告代理公司。在好耶他们合作密切,杨炯纬任总裁,郑晓东任副总裁,郭海是好耶北京公司总经理。现在他们又聚在一起,琢磨做点儿不一样的事,他们的职位都没变,只是公司名称由好耶变成了聚胜万合。

  行业自然还是选择互联网广告代理,因为他们在业内的资源简直太资深了。但广告代理这个“搬砖头”的行业的确让人乏味,买来的是广告,卖出的还是广告。由于没什么技术含量,最后比拼的无非是人脉,大家竞相杀价,互联网广告尤其如此。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账面上的收入比较风光,但实际上谁也赚不到大钱。

  一个更要命的问题是,公司销售收入过亿后,增长只能靠人海战术,但好的销售人员不是随便就能找到的。好耶CEO朱海龙也表示,公司基因以广告代理为主,如果不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很难有大作为”。

  “人不能复制,但我用技术复制技术应该很容易吧。加一台服务器,多算一算不就出来了吗?”杨炯纬为自己的想法激动。他如此相信技术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好耶,他尝试过无数方法,“别的路都行不通,看来只有技术这条路能走通。”

  杨炯纬说,他只是稍微挣扎了一下,就做了决定,但他知道做这件事儿,必须得有钱。他们打算找一两家VC,而且行动必须低调;要不以他的身份,公司还没做起来,就得在行业内弄得传闻四起。他找到了老朋友、光速创投董事总经理宓群,宓群曾任谷歌大中华区投资并购总监,为人低调但行业经验资源非常丰富的牛人。

  双方谈判过程简洁明快。宓群听了他们的想法说,“不错,你做我就投。”杨说:“你投我就做。”宓群略微想了几秒说,“行,你就做。”杨炯纬就回去筹备。

  当时,由于并入分众后毛利率逐年下降,好耶高管纷纷出走。郭海早在2008年末已离开好耶,成立了自己的互联网广告公司。听说杨炯纬和郑晓东要出来创业,他立即加入,将自己的公司并入新公司聚胜万合。

  这和那些在电梯里随便就能遇到投资人的创业故事背后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中国在互联网营销领域仍存在巨大商机,这样的创业团队在业内十分难得;而且宓群能看到聚胜万合的未来:经过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广告投放优化,谷歌的一个页面一天能获得1亿美元的广告收入。

  2009年10月,聚胜万合成立,定位于互联网营销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创立了一个叫MediaV的智能营销平台。MediaV以对海量用户的行为挖掘、广告效果评估及优化技术作为核心,为广告主提供个性化的营销管理及优化执行支持系统。他们说,聚胜万合首先是一家拥有技术背景的互联网公司,其次才是为客户做专业化的营销传播服务。

  在广告行业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我知道有50%以上的钱浪费了,但我不知道他们浪费在哪里。传统的广告投放方式按天计算,广告主会按照目标人群的大致分布买下若干网页广告位,可登录这些网页的并非都是目标人群。MediaV的100台服务器就是用来寻找被浪费掉的部分,通过精准投放,让一个广告位能承载更多的广告主。

  说白了,他们做的就是互联网精准营销,但精准营销在互联网广告界已经是个“用烂了”的概念,打着技术旗号的公司不计其数,广告投放却还按照原来的方式进行。郭海经常解释得不厌其烦,干脆用数字对比,“你见过有哪家广告公司有用于计算的100台服务器吗?中国服务器最多的公司是淘宝,有1000台服务器,参照一下淘宝的交易量,就知道我们的数据处理量。”

郭海经常给客户做现场演示,“你们看到的广告是不一样的。”女客户的电脑上会出现兰蔻等品牌的广告,男客户的电脑上更容易出现京东商城等适合男性消费者的品牌。MediaV的投放甚至可以精准到类别,同样是京东商城的广告页面,有的人看到的是3C产品,有的人看到的是家电。

  做到这些十分不易,此前很多公司尝试过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精准投放,但都因为太难中途放弃了。首先,MediaV要根据cookie的访问习惯将用户分类,分类指标不仅包括性别、年龄、地域还包括使用习惯。MediaV将网页内容分成400个门类,淘宝上有8000种产品分类,客户和产品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cookie访问明星页面,不经过复杂匹配你能知道他是否需要硬盘吗?”郑晓东说。其次,用户打开网页的时间很短,网页一打开就得将最适合的广告推送给用户,所需要的时间不能超过30毫秒。三位创始人非常执着,“要不惜一切代价迈过这条技术门槛儿。”

  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能帮他们迈过技术门槛的人,现任CTO胡宁。胡宁在美国读博士的方向就是机器学习、大规模的数据挖掘和信息检索,毕业就去了谷歌,离职前任谷歌技术总监。她知道技术可以把一个产品开发到什么程度,也见过谷歌一个页面一天卖1亿美元广告。

  拉胡宁加入聚胜万合一点儿都不容易,许多大公司都对胡宁抛出橄榄枝,有的甚至开出百万美元的年薪。相比之下,杨炯纬他们除了能给胡宁一个通过技术改造产业的梦想之外,什么都给不了。胡宁知道技术可以实现MediaV的理念,但创业团队必须经验丰富又非常坚持。杨炯纬、郑晓东、郭海“被面试”了四个月,每个人都和胡宁面谈过好几次,最终胡宁被打动了。

  2010年9月,成立一年的聚胜万合年销售收入超过一亿元。对新公司来说,这是个了不起的数字,但他们更愿意为MediaV惊人的效率骄傲。聚胜万合的一个客户此前在某门户买了某一广告位的50%做投放,投资回报率为0.5%,通过 MediaV的精准投放,同一网页更差位置的投资回报率却达到了3%,效率是原有的6倍,MediaV却只用了该广告位不到10%的资源,也就是说,如果数据库运算能力更强,这个位置还能再卖给9个客户。

  “中国的互联网广告增长主要依靠涨价,但广告位价格涨了广告主真的就得到更多利益了吗?”杨炯纬说,聚胜万合要为互联网广告行业提供一种新的模式——按广告效果付费。

  郭海毫不客气,“成立聚胜万合之前我一个人开家公司半年就有几千万收入,我们三个人一起开足马力第一年收入就超过2亿元没问题。”但他们不仅没有争夺客户,还不断拒绝客户,因为剩下的资源要留下为MediaV平台做投放实验,公司的利润也几乎都投入到进一步的研发中。”2010年8月,他们进行了第二轮融资,由光速创投和纪源资本联合注资。

  MediaV要改变行业的付费习惯。他们更愿意主动选择的客户多是电子商务网站。因为电子商务网站投放广告的目的就是销售,销售额可以直观地呈现广告效果,客户再按照一定比例将销售额付给聚胜万合。由于缺乏被广泛应用的投放效率指标,他们目前只能采取传统模式为品牌广告主进行投放。

  显然,即便“三剑客”再厉害,改变市场也不是一家公司就能轻易完成的。杨炯纬说,自己做梦都盼着中国互联广告界市场内能出现一家像AC尼尔森那样权威的第三方机构。

  2011年度聚胜万合的收入将达到4亿元(行业老大好耶公司目前年收入约10亿元人民币),他们一点也不觉得激动。因为以他们的行业经验和资源,每年完成100%的增长直至进入行业前五不是什么难事。

  杨炯纬说,聚胜万合的目标不是过安稳日子,而是希望能成为行业内的“杀手级”公司。

  “如果有一天坚持不下去了,会考虑回归传统模式吗?”

  “不行,我们必须坚持,否则对不起胡宁,也对不起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5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