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兩會前瞻:尋找調結構與保增長的契合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739

本文作者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俞平康,分析師孫崢,授權華爾街見聞發布,亦發表於微信號“hthgyj”

 

 

兩會召開在即,立足於短期保增長與長期經濟調結構的矛盾和人民日報對於兩會看點的前瞻,從供給角度入手,我們認為“新常態”經濟描繪了一個新的增長圖景,圍繞全要素生產率的改革將對傳統增長要素進行滲透。

第一,我們認為短期保增長與長期調結構的契合點大概率將被關註,具體來看區域協同化發展、戶籍制度改革、環保以及三農等問題將成為重點討論對象。調結構與保增長的契合點將是短期經濟的新動力,以應對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和經濟轉型的需要。

第二,關乎到生產效率和投融資效率提升的國企改革、財稅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相關政策也有可能在兩會期間被提及,即使不被提及但在會議之後也會以獨立的重大政策逐漸落地,這些政策將重構中國經濟的增長效率。

第三,近期宏觀經濟方面,面對國際經濟的紛繁複雜形勢,短期經濟在下跌的壓力中逐漸推進寬松,降準和降息操作均已在2月份實現,為應對通縮壓力房地產投資下滑和流動性缺口的壓力,未來貨幣政策仍有寬松的空間,預計三月末仍有降準的需要;同時財政政策將會逐漸發力,力度值得期待。

第一、兩會主要看點:調結構與保增長的契合點

國際比較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經濟體的動態增長中階段性面對著增長速度下臺階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矛盾,增長速度的下臺階是多數經濟體的共性,從生產函數角 度來看這多源自於人口老齡化或資本投入邊際產出遞減的規律,然而並非所有的國家都成功的跨越了中等收入的陷阱,這十分依賴相對平和的國際環境,更依賴於合 理的對內政策。

我們預計兩會中政府經濟增長目標將下調至7%。我們認為這是一種 十分積極的轉變,冠絕全球的高投資率支撐經濟增長的模式給企業部門積累了大量的債務,傳統制造業部門在這一過程中的杠桿率持續攀升,目前來看這一模式的基 礎在動搖,投資率在持續下滑。供需的失衡一方面使得經濟體出現了失速的風險,另一方面催生出經濟體進行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需求。GDP增長目標的下調有 兩重意義,一是可以給調結構留出更多的空間,二是短期內增長的壓力確實很大,我們在去年三季度時就做出今年一季度經濟下行壓力會較大的判斷,因此引導增長 預期的改變有利益穩定增長的信心,這也符合短期內保增長的要求。

 

目前短期經濟的下行壓力較大,保增長的措施在近期也已經跟進,政策上已經降準和降息,基建項目的審批自去年四季度以來也明顯提速。而作為綱領性指導的兩會的主旨仍然會十分關註經濟和社會的長期發展,既然提到了長期增長的問題,我們有必要看一看生產函數能給我們什麽啟示。

目前生產函數揭示的不利因素在於三點,一是勞動力數量的下滑,我 國人口結構中15-64歲人口占比在2012年前後已經經歷拐點,未來意味著會出現更少的勞動力人口來支撐起整個經濟的局面,雖然在生產函數中相對於全要 素生產率和資本投入而言勞動力投入的貢獻率不高,但其邊際影響卻十分巨大,突出的老齡化問題意味著總需求的萎縮,這在很多國家均得到了印證;二是資本積累的下滑,高儲蓄率支撐的高投資率是中國增長的老模式,目前企業債務和人口周期見頂也是得短期內供需出現失衡,投資繼續高增長的態勢將成為過去,這也給增長帶來了壓力;三是能源結構面臨轉型,可持續增長要求倒逼傳統能源消費結構轉型,新型可利用資源亟待開發,經濟承壓。

然而在全要素生產率方面的改進我們卻有十足的空間,並且這些制度的或是技術的改進會滲透到傳統的生產要素中,使經濟重獲增長的動力。我們認為為迎合經濟體短期增長壓力下的保增長需求和長期增長的規劃,兩會將會著重關註“調結構與保增長的契合點”,通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新的增長點來起到短期保增長,長期調結構的目的。具體來看應當包含三個部分的內容:

(a)生產力(A)與資本(K)的結合:區域協同發展


區域協同化發展在目前隱含由有國際到國內,由國內到地區的兩個層次,具體就是指圍繞走向國際市場的“一帶一路”戰略以及圍繞區域經濟增長的京津冀一體化戰略 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區域協同化發展利用了區域經濟的協同化效應,在生產端通過產業集群的塑造使得技術的進步的溢出效應可以被充分利用。三大戰略中,一帶一 路戰略有益於資本輸出,短期內消化過剩產能,長期內支持國際型企業的做大做強,並提升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一帶一路是中國新的全球化戰略,是在全球 化戰略中的主動作為,意義非凡。一帶一路作為一個閉環,涵蓋沿線53個國家、94個城市,覆蓋44億人口、21萬億GDP,占全球的比重分別接近65%和 30%。一帶一路戰略打開外部世界的需求以及提高對外資源獲取力,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進一步打開內需和完善內需布局。長江經濟帶沿線地區GDP占中國經濟 總量的50%以上,涵蓋成渝城市群、武漢城市群和長三角城市群,既包含沿海發達地區也包含中西部不發達地區。京津冀一體化戰略是目標最明確、方案最具體、 後續看點極多的頂級區域協同發展戰略,是新型城鎮化最重要的戰略規劃。京津冀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戰略有益於促進區內經濟的互聯互通,從而增加產出和需求, 推升城鎮化水平。

 

(b)生產力(A)與勞動力(L)的結合:戶籍制度改革

戶籍制度改革將帶來城鎮勞動力數量的提升,推升城鎮化水平。從世界範圍內來看,城鎮化水平在50%-70%區間內有加速的跡象,超過70%後會顯著放緩,目 前我國城鎮化水平約為53%,尚有較大提升空間。另一方面,勞動力供給結構在近年來出現了顯著的分化,大學生就業難伴隨著低端勞動力用工需求出現短缺,低 端勞動力成本顯著上升。因此低端勞動力入城存在動力,目前人戶脫離的現象很普遍,但目前有數據表明農民工入城購置房產的比例甚至不足1%,這與收入提升和 就業機會的提升並不匹配,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戶籍制度的阻礙。

 

 

(c)勞動力(A)與自然資源(N)的結合:環保與新能源、三農

 

資 源稟賦作為經濟增長的源動力衡量了經濟的比較優勢。過去經濟粗放式的增長方式使得增長的質量大打折扣,雖然這些年來一直在強調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但目前來 看環境還是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霧霾天、水體汙染、固體廢物汙染,對於傳統能源的過度依賴造成了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河北一個省甚至就消耗了全世界6%的燃 煤。我們認為環保產業一方面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一個載體,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將會在兩會中被高度關註並迎來黃金發展期。事實上這一過程與 日本經濟在70年代初經濟下臺階過程中轉型發展的路徑如出一轍,經濟在下臺階的過程中實現了由傳統重化學工業向新型制造業的轉移,環保產業得到了迅速的發 展,能源結構也開始了向核能等方面的轉移。

農 業生產效率的繼續提高也有望被關註。作為農業生產的核心要素,土地資源舉足輕重,我國土地改革在近年有明顯的加速跡象,近期又發布了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 設用地入市的試點方案,允許土地更大規模的自由流轉有益於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遠低於美國和人均土地面積相近的日本,這其中在良種 化、化肥化、尤其是機械化方面尚有廣闊空間,農村改革機制的捋順有益於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

通過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制度建設與技術進步),全要素生產率會使得資本、勞動力和自然資源實現內生的增長。對於資本市場而言,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在政策主導下,關註長期調結構和短期保增長的契合點,因此區域協同化發展和環保等相關產業鏈將有機會。

第二、需要持續跟蹤的與經濟效率的再提升相關政策

除了保增長與調結構的契合點等增長的要點外,我們認為兩會中或兩會後國企改革、資本市場改革和財稅改革等相關政策也有望加速出臺,有必要對其進行緊密的跟蹤。

(a)國企改革帶動生產效率的全面提升

國 企改革至今尚在引而未發的狀態,地方指導意見的相繼出臺還處在先行先試的階段,但即使是這方面走得較快的江蘇和廣東,國有企業改革也尚未實質性的展開,主 要還是缺少中央層面的綱領性文件的出臺,目前國資國企改革方案已經上報中央,最終有望以“1+N”的形式出臺,即“1個指導意見+多個配套方案”,屆時包 括放開混改門檻、重啟員工持股等方案將一一試行,市場預計將撬動24萬億市值。經濟處於調整期的國企改革應當說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其釋放的增長動力 將會十分驚人,通過混合所有制引入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將提升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率,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b)資本市場改革助力投融資體制的完善和效率的提升

資 本市場改革將是今年的重頭戲之一,這其中十分重要的就是市場寄予厚望的註冊制改革,市場預期註冊制改革將在年中落地。從去年以來的貨幣寬松與實體經濟融資 不暢並行,我們當時強調貨幣存在堰塞湖的狀況,在經濟下行期銀行的惜貸行為本身是一種市場化的行為,這在中美都是一樣,不同的是美國有一個更加發達的直接 融資市場體系,企業有望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註冊制的實施將會使得我國的投融資結構逐漸向更市場化的方向邁進,政府的審核權將下放市場,有市場決定融資 的方向甚至產業機構的增長方向,無疑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舉措。

 

另 一方面,網貸監管的相關政策有望被提及。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速崛起,以P2P為代表的網貸行業迅速增長,但也帶來了相應的問題。互聯網金融的本質在於節約 了成本,促進了金融交易的發生,使得更多的資金有了用武之地。然而互聯網並不始終透明,交易成本的結束意味著信息不對稱的加劇,這給投融資帶來了較大的風 險。網貸監管將有益於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需要一個更健康的環境。

(c)財稅改革短期內致力於解決財政資金缺口問題

隨 著經濟增速的下滑,公共財政收入相應下滑,今年土地使用權轉讓收入很可能負增長,但民生和社會保障支出以及保持基建高速增長對沖地產下滑的資金需求存在, 這就造成財政資金的缺口問題。351號文和43號文對地方政府債務的發展做出了指引,融資平臺將被剝離融資功能,市政債將是地方政府唯一的融資來源。 2015年也是《新預算法》實施後的過度年,全口徑和跨年度預算將被實施,這對中央和地方財政也是一個重要的挑戰。在打破剛兌的目標下短期內市政債可能很 難銜接城投債,因此相應的,財稅體制改革的綜合政策有望加速推進以緩解短期資金矛盾,全口徑預算管理有利於約束地方政府債務的盲目擴張,包括創新融資渠道 的PPP模式、加速地方債厘清和發行試點、提高預算體制靈活性等政策都有望加速落地。此外,由於不同省份債務負擔不同,欠發達省份的債務比率普遍高於發達 省份,局部爆發債務的危機的可能性還是存在。2015年作為一個過度年,財政如何化解債務危機,繼續深入推進財稅改革,將會是政策上十分重要的關註點。

 

 

第三、關註國際經濟與房地產市場走勢,政策後續仍有寬松空間

 

    除了兩會的相關看點,我們認為對於短期宏觀經濟,還有以下幾個看點會對於經濟和資本市場的走勢起到重要影響。

(a)國際因素

以 歐洲為代表的全球性的寬松和美國加息是今年國際經濟的主要旋律,目前各經濟體均存在拐點特質。美國在今年加息是大概率事件,主因勞動力市場穩健複蘇,短期 通脹預期因油價雖偏低,但中長期通脹預期相對穩定,加息時點上我們認為9月份概率大於6月份,目前沒有04年類似的房地產泡沫,維持低利率的收益要大於風 險;歐洲方面目前還很難判斷歐洲量寬的具體效果,但我們傾向於認為短期會出現提振增長預期的效果,長期則因歐元區內部結構的分化和無統一的財政聯盟而無 效;日本經濟近期的通脹數據有所下滑,配合全球性的寬松,安倍可能可能會進一步實行寬松政策。以上幾個經濟體的拐點將對中國經濟的出口和資本外流產生較大 影響,目前判斷資本外流的壓力可能持續存在,因此政策上降準的會有持續的降準要求。

(b)房地產市場

房 地產市場在去年930政策和11月21日降息政策的配合下,從去年10月份開始出現了企穩的跡象,近期銷售數據再次出現下滑,市場對於銷售數據下滑的體現 出了擔憂,主要觀點是認為去年的刺激政策釋放了一波剛性需求,需求後續難以維持,我們認為這有一些道理。但近期銷售數據的下滑還可能因為市場集中度的提 高,也就是大型房企的銷售占比有所提高,由於大型房企在經營節奏上一季度尚不處於發力的階段,而主要還是在消化去年四季度的銷售數據,因此今年年初銷售出 現了階段性的疲軟。

目前3月1日央行再次降息,降息將顯著利好房地產市場,由於房地產市場在中國經濟中舉足輕重的作 用,房地產市場從而將會助力經濟的企穩。房地產抵押貸款合同是長期合同,貸款利率隨基準利率浮動,降息降低存量貸款的融資成本,利好房產銷售,同時,房產 投資對利率非常敏感,降息有利於緩解房地產投資下行趨勢,穩定經濟增長,考慮到政策上後續還有繼續寬松的可能,因此維持房地產市場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企穩 的判斷。

(c)政策展望

目前經濟的兩大隱患就在於已經浮上臺面的通縮問題和可能出現的就業問題。我們認為就業是政策的底線,目前經濟的先行指標中就業指數在持續的下滑,因此保就業 並非完全沒有壓力,政策上對於吸納就業能力較強的中小企業的持續扶持必不可少,在之前的降準中我們就已經看到了對於中小型銀行的定向降準,而中小型銀行往 往是中小企業貸款的來源。另一方面,通縮的問題已經比較實際,供需失衡已經體現在了食品及生產資料的各個方面,之前的降準和降息也都有圍繞對抗通縮而進行 操作的初衷。

對於未來的後續政策展望方面,在春節前後的降準和降息操作後,目前從先行指標出現了一些積極信號,但我 們預計實體經濟數據仍然不會很好看,經濟整體依然會表現的相對低迷。由於降息後需要繼續釋放流動性來保證新增信貸對於新增投資的有效傳導,資本外流也需要 繼續釋放流動性以彌補流動性缺口,因此我們預計一季度末仍然有降準的可能。

除了貨幣政策外,在經歷過冬季基建項目難 以展開的季節性影響後,我們預計財政政策將逐漸發力,力度十分值得期待。2015年基建仍然有望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長,仍然是穩經濟的重要力量,但財 政資金缺口的問題仍然存在,這就十分有賴於PPP、PSL等創新投融資方式以保證財政支出的有力增長。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825

華泰宏觀:調結構與穩增長的契合點—李克強總理報告的經濟解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69

本文作者為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俞平康、研究員薛鶴翔、孫崢、王宇鵬、侯勁羽,授權華爾街見聞發布,亦發表於微信號“hthgyj” 

3月5日上午全國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中李克強總理報告中對於2015年工作部署的主旨,我們認為可歸納為“調結構與穩增長的契合”。大力推進結構化改革,同時穩增長力度不減。

第一、2015年GDP增長目標下調至7%左右。為調結構留出足夠的空間,也減少了保增長的壓力。

第二、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繼續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赤字小幅擴大,貨幣政策將采取多元靈活的政策工具並且M2增速可以略微提高,總體將維持穩中偏松的局面,

第三、報告重點在於有效確定了調結構與穩增長的契合點: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穩中偏松,財稅改革穩步推進,將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新興支柱產業,農業現代化將持續推進,區域發展重點圍繞“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展開,國企改革繼續深化有望落地,鼓勵科技領域創新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大力推進資本市場中股票發行註冊制和民營小型金融機構等改革。

具體看點如下:

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全年安排財政赤字1.62萬億,比2014年增加2700億元,赤字率從2014年的2.1%提高2.3%。赤字率安排低於社會預期的2.5%,這並不意味著基建投資會減速。根據2013年基建的資金來源構成,預算內資金只占13%左右,而自籌資金占到58%左右。PPP模式有望成為支撐2015年基建投資新的增長點。目前各個地方公布的PPP項目總額度已達1.3萬億左右。2014年年底國家發改委密集審批基建項目,也為2015年基建的高速增長奠定了很好的基礎。財稅改革按部就班穩步推進,啟動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項目值得期待。棚戶區和危房改造、城市地下管網、中西部鐵路和公路、內河航道、水利和農田、信息、電力、油氣、清潔能源、油氣礦產資源、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等項目兼具穩增長與調結構的特性,鐵路投資保持在8000億元以上,與2014年全年8088億元的投資額基本持平,在建重大水利工程規模超過8000億,值得期待。

貨幣政策穩中偏松,將為調結構和穩增長保駕護航。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在15年GDP目標7%、CPI目標3%的經濟新常態下,12%的M2目標符合經濟金融客觀需要。當前經濟面臨強烈的通縮局面,面對美聯儲加息預期以及歐元區、日本、新興市場紛紛寬松的錯綜複雜的局面,央行自14年11月至今2次降息、1次降準,一定程度上適時改善了通縮預期,提升了企業信心。央行將繼續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增長。我們認為,面對美元升值、外匯占款下降的局面,這些政策措施將保持國內貨幣環境相對穩定、社會融資的實際成本有望趨於下降。

將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新興支柱產業,我們認為環保產業一方面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一個載體,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將迎來黃金發展期。圍繞節能減排、環境治理和能源替代的相關產業將迎來歷史性的增長機遇。事實上這一過程與日本經濟在70年代初經濟下臺階過程中轉型發展的路徑如出一轍,經濟在下臺階的過程中實現了由傳統重化學工業向新型制造業的轉移,環保產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能源結構也開始了向核能等新能源領域的轉移。

農業現代化將持續推進,政府工作報告中大篇幅關註“三農”相關問題,圍繞農業現代化、農村體制改革和農民增收,提出“無論財政多困難,惠農政策只能加強不能削弱,支農資金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在農業生產方面強調引導農民瞄準市場調整種養結構,而對於一直廣受關註的農村土地改革問題仍持審慎推進的態度。

區域發展重點圍繞“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展開,重點強調實施“四大板塊”和“三個支撐”戰略組合,“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將氣頭並進,“東北老工業基地、中西部沿長江區域、西南中南腹地”三大新的經濟支撐帶將在支撐經濟增長、促進經濟轉型中繼續發揮作用。強調將“一帶一路”與區域開發開放相結合,加強新亞歐大陸橋、陸海口岸支點建設。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升級轉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實質性突破。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有序開工黃金水道治理。預計在原有的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成熟經濟圈之後,長江經濟帶上的成渝城市群、武漢城市群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一帶一路”肩負對外開放和區域發展的雙重任務:“一帶一路”作為國家頂層戰略將為中國在國際上擴展戰略空間、國內協同區域發展中發揮至關重要作用。在一帶一路大框架下,對外開放將在三方面著重施力:一是加快互聯互通、大通關和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預計廣西、雲南、新疆等沿海、沿邊口岸將直接受益;二是構建中巴、孟中印緬等經濟走廊;三是積極推動上海、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

國企改革繼續深化,有望落地。主要體現在四方面:15年將是國企改革深化、落地的全新一年。一是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分類推進改革。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促使經濟形態正發生深刻變化,合意的國家控股程度、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也在發生變化。國企功能的合理準確界定,有利於國企改革推進。二是加快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試點,打造市場化運作平臺,從而保證從國企到國資的轉變中的專業性和高效性。三、有序實施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預計15年混合所有制改革將成為國企改革的重要方式。四、提出重點改革的領域,加快電力、油氣等體制改革。重點領域權重行業的體制改革突破必將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鼓勵科技領域創新,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首先,政策將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從而實現以體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的目的,政策上將實施產權戰略行動計劃創立良好知識產權保護氛圍,推動以企業和“眾創”為主體的科技創新載體,推動“草根”創新的崛起;產業升級方面,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齊頭並進,將實施“中國制造2025計劃”,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新興產業方面推動高端設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努力培育新的主導產業,另一方面,推動“互聯網+”計劃,促使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與現代制造業迅速融合,以新興產業向傳統制造業滲透,推動傳統產業結構的升級,從而實現整體產業結構的重構。

大力推進資本市場改革,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加快推進,鼓勵民營資本發起設立小型金融機構。去年以來貨幣寬松與實體經濟融資不暢並行,出現了貨幣堰塞湖的狀況。在經濟下行期銀行惜貸是國際經驗,註冊制改革為中小型企業從股市中取水提供了渠道,也是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的一大措施。審批權下放後,市場重獲定價權有利於實現股市的資源優化配置功能;另一方面,政策將繼續推動民間資本建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這類機構將是銀行系統的有效補充,民間資本建立的小型金融機構能更好地把握當地情況,較靈活地調整貸款政策,也承接來自央行的定向優惠政策,創造和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tail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454

愛爾蘭駐華大使:愛中經濟發展優先事項完美契合

“西方媒體對中國經濟的評價太負面了。我經常對愛爾蘭企業說,不要被這種到處都是的負面評價蒙蔽了。”愛爾蘭駐華大使康寶樂(Paul Kavanagh)在亞太-愛爾蘭商業論壇期間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

亞太-愛爾蘭商業論壇(APIBF)於11月4日在上海舉行。今年的論壇主題為《追尋新機遇:愛爾蘭企業在亞洲》,特別聚焦英國脫歐對愛爾蘭的影響,以及如何加深愛爾蘭與中國和亞洲等關鍵市場的政治、經濟關系,拓寬貿易往來。

康寶樂對記者表示,之所以選擇在上海舉辦論壇,是因為上海不僅是中國的商業中心,也是全球領先的商業中心。許多愛爾蘭公司,包括愛爾蘭旅遊局,都在上海設立了辦公室或代表處,另外還有研究實驗室、市場營銷機構等。

上海也擁有中國內地最大的愛爾蘭人社區。上海政府對愛爾蘭也非常友好,去年,上海地鐵內以雙語版本張貼了愛爾蘭詩人葉芝的詩歌。“這是非常善意的表示。” 康寶樂對記者說,“我們非常感謝上海給予愛爾蘭的這種歡迎。”

“500年來全球最傑出的成就之一”

康寶樂表示,他第一次來中國是在1979年,那時候的中國和現在大為不同。“中國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巨變帶來了巨大的紅利,數千萬人脫貧,整體產業都實現了增長,教育行業為人們提供升級產業所必需的知識。”他說,“中國所經歷的巨變是過去500年來最傑出的成就之一,這一點毫無疑問。”

康寶樂表示,中國領導人所推行的改革方案,判斷十分準確,做出了非常好的選擇。中國經濟正在再平衡,從重工業轉型到服務,從進口轉型為出口,註重各個地區的均衡發展。這種情況下,經濟增速放緩是必然的結果,但這也正是中國和西方國家不同的地方,後者往往追求盡可能高的增速。中國已經不這麽做了,而是非常明智地選擇了向可持續發展型經濟增長模式轉型。

康寶樂對記者表示:“許多曾經預言中國經濟將崩潰的人都錯了。我對愛爾蘭人的建議是,密切關註你所在行業在中國的情況,愛爾蘭和中國經濟發展的優先事項是完美契合的。”

愛爾蘭和中國怎麽合作?

中愛經貿合作近年來發展迅速。1999年雙邊貿易額僅4.19億美元,2008年雙邊貿易額已增至70.7億美元。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中愛兩國貿易往來受到沖擊下滑。2015年,中愛雙邊貿易額回升至71.1億美元,同比增長8.8%。

康寶樂認為,愛爾蘭和中國的合作是一種“完美契合”。首先,愛爾蘭和中國的經濟發展有相似之處,都曾犯過錯誤,也為錯誤付出過代價,不過兩國都從錯誤中吸取了教訓。

其次,中國的“十三五”規劃將經濟的進一步轉型升級放在首要位置,這一點與愛爾蘭不謀而合。過去3年中愛爾蘭是歐洲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愛爾蘭的經濟發展依靠的正是創新、科技、高等教育等。

再次,中國投資者正密切關註英國脫歐的後續事宜,作為英國脫歐後歐盟內唯一一個英語國家,愛爾蘭可以為投資者提供進入歐盟的一條通道。

據康寶樂介紹,中國對愛爾蘭的投資每年都在增長,投資領域包括信息、通訊和技術、金融服務等。愛爾蘭則在中國大量投資建築材料、供應鏈、科技、金融服務等。

截至2015年底,愛累計在華投資項目324個,實際投入16.52億美元,中國累計對愛投資2.61億美元。目前,110多家愛公司在華開展業務,中國也有多家公司在愛開展業務。

2014年,中國和愛爾蘭共同設立了總值1億美元的中國愛爾蘭科技發展資本基金, 投資兩國快速成長的科技企業,特別是有興趣或已在對方國家市場開展業務的企業,涉及網絡、軟件、半導體、清潔技術等方面,還包括農業、食品、醫藥和金融服務等領域。

教育領域的合作上,中國和愛爾蘭的大學院校之間的合作項目已經有150多個。去年在愛爾蘭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國學生數量增長了22%,預計今年也將有兩位數增長。

食品領域中,過去3年,愛爾蘭向中國的食品出口增長了兩倍,海鮮出口增長了4倍,而且這種強勁增長的勢頭仍在持續。

愛爾蘭政府積極為兩國間的合作交流提供行政上的支持。康寶樂對記者表示,今年愛爾蘭北京大使館的工作人員人數增加了一倍, 接下來幾個月中,愛爾蘭將有5名部長級官員到訪中國。

“接下來的數十年中,對於愛爾蘭來說,中國是一個充滿了希望的市場。”他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