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考察公司的四個「角度」 塔奇奧

來源: http://xueqiu.com/2784272900/35210953

      寫在前面:首先要聲明,好公司和好股票不劃等號。好股票的定義是散戶買進就漲。好公司的股票往往不能滿足該要求,因為大家都知道好,確定性大,長線資金久駐不出,除非大災大跌,很難出現黃金賣點。
      判斷一家公司,要看一下五點:
     (1)領導者的人品和能力。一家公司好與不好,看的不是短期業績,看的是人。首先,須知人是企業最大的最核心的資產,只有靠人,才能將企業的各項資源調動起來,產生效益,如果這個“人”沒本事,給他金山也餓死。其次,能力的顯現需要時間的錘煉,喬布斯的蘋果公司初創時,業績很難看,當初賣個人電腦根本賣不動,如果看短時的利潤,那蘋果在當時就是敗類公司,然而了解喬布斯能耐的人知道這塊金子遲早會發光,在他們眼中,蘋果公司從創立到如今,一直都是偉大企業,相比之下只盯著財報大呼小叫的分析師和股民,只是一群朝秦暮楚的“妓女型”投資者而已。投資於公司,歸根結底是投資於人,不了解領導人的人品,怎麽能沈得住氣長線持有呢?所以將人的因素,放在最前面。
     (2)企業轉嫁成本的能力。也可以說成“護城河”,或者壟斷能力、提價能力。成本和售價之間的差價,是企業拿到手的利潤,隨著成本的擡高(在通脹和競爭環境下是必然的),如果不能隨之擡高售價,那只有坐以待斃,企業在越來越小的利潤空間里窒息而死。所以有些企業毛利率高,沒什麽神氣的,有本事一直保持下去嗎?新興行業的公司,初入者都是暴利,但是缺乏捍衛利潤空間的能力,競爭者一多就不行,差價馬上被抹平。有的公司毛利率低,但它能捍衛自己的領地,所以存活了很久,細水長流。雖然說競爭有助於降低成本,促進創新,但那是對消費者、對全社會而言的。對大家有利的事情對個體不一定有利。企業為什麽要創新?被逼得活不下去了才不得不創新,像國有銀行以前那樣,能躺著賺錢,誰還操心去創新。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費者多花一塊錢,企業就多賺一塊錢。
     (3)再融資的頻率。上市就是融資,一開始已經融過了,如果還一而再、再而三的要錢,至少說明一點:貴公司的造血能力缺乏,前面投下去的項目都不能產生足夠的現金流去支持後面的項目,而要一再伸手向股民要錢,要麽是融資的項目不靠譜,要麽是貴公司預算混亂,到底要多少錢都算不清。或許吧,或許是做大事,厚積薄發,幾年以後忽然鈔票滾滾而來,但我不奢望那麽烏托邦的願景,我又不是企業家,我哪有能力辨別出那麽多再融資項目哪一個是有長遠效益,還是站遠點看看,讓有錢的施主上吧。
    (4)分紅大方嗎?處於成長期的企業,迫切需要留存收益進行再投資,因此分紅少,這無可厚非。考察企業分紅大方不大方,要從較長一段時期開看,看該公司的分紅和融資額哪個多,看股民光是吃分紅能不能跑贏通脹,跑贏銀行存款。要知道企業回報投資者的唯一方式,是分紅(乍看不明白的話,請細想想其中道理),投資者用自己的錢去支持公司,容忍你多年不分紅和少分紅,是為了換來以後更大的回報,投到公司的錢,最後要連本帶利,加倍地回報給投資者。很奇怪的一件事是,二級市場上股價的長期走勢和企業的分紅回報力度高度相關,長期、大幅跑贏市場的股票,其中大多數目前的分紅,就等於幾年前的股價,甚至是數倍於股價。投資於這樣的公司,賺了紅利又賺了股價,一舉兩得。
       通過以上四個粗略的標準挑選出來的公司,是我眼中的“三好”公司,即領導好、賺錢能力強而且善待投資者,換句話說,又能賺又懂得孝敬股民。這樣的角度選公司,不符合散戶翻雲覆雨、恨不得每天抓漲停,一夜暴富的口味,也不符合機構投資、公募私募口口聲聲十倍股、百倍股的風格,然而我是個人投資者,既不代客理財,也沒有業績考核的壓力,沒必要跟人比,也不想賺給誰看,只求能枕著股票睡安穩覺。都說投資理財是為了改善生活,如果反被股市整的焦頭爛額、生活惡化,豈不是本末倒置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1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