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對匯豐失望 東尼

2009-03-12  NextMagazine





實在荒謬!港股已經低得離譜,但不等於不會再跌,亦不代表需要馬上入市,要借錢才能買貨的話更要三思。現時市場正在捕風捉影,只消稍微有風吹草動,僅僅謠言已足以動搖根本,惹來瘋狂沽售。以往公司若宣布低價供股,肯定吸引投資者蜂擁落注,現在卻只會令大家更為恐慌。

用正常的尺度,不論以資產淨值、預測市盈率或息率計算,滙豐二十八元的供股價,都是平得匪夷所思,然而它並非市場上唯一的平股,應該把它和其他股票比較。業績比預期差

截至去年十二月底,滙豐的資產淨值九百三十五億美元;○七年底則是一千二百八十億美元,核數師已確定這數字,已扣除所有實質或預期的虧損。雖然可能還要作進一步的撥備,但以上週五收市價四十三元五角計算,滙豐市值約六百七十億美元,相對資產淨值有三成折讓。

供股無疑攤薄了每股資產淨值,因此市場才如此恐慌,甚至擔心未來要進一步集資,惟我不認為這機會率很高。不過,若美國的情況持續惡化,甚至傳染至歐洲也病入膏肓,便有可能要再供股。

滙 豐去年盈利只有五十七億美元,當中計及了很多非經常性虧損,例如為了買入恨錯難返的滙融,便作出一百億美元的商譽撥備。這些虧損明年不會再現,更希望永遠 也不復見。但即使要計入損益表,我也寧願該筆撥備早一點入賬,而非在去年。此外,儘管去年因出售法國銀行錄得二十五億美元特殊盈利,惟撥備亦由一百七十億 美元,上升至二百四十億美元。

若扣除商譽減值的話,滙豐去年盈利應有一百五十億美元,雖然仍然令人失望,但最少與去年上半年的表現一致。

未決定供股與否

滙豐管理層預期今年首三季,每季派息八美仙,第四季則仍未決定;假若都是八美仙的話,全年派息共三十二美仙,即港幣二元五角。按供股價計算,股息逾八釐半,非常吸引;即使按上週五收市價,息率也有五釐半。我認為今年第四季的派息,很大機會高於八美仙。

滙豐今年的撥備會增加還是減少,要留待投資者自己考慮,畢竟那是預測滙豐盈利的重點。這兩年滙豐總計撥備了四百二十億美元,每年平均二百一十億美元,已然響起警號;甫想到今年可能也要撥備,甚至變本加厲,已足夠嚇壞投資者。

在氣氛比較好的日子,投資者會覺得低價供股有着數,但亦要視乎集資用途而定,只是滙豐的供股目的仍然未明。一些曾準確預測供股集資的分析員,相信集資是為了強化滙豐的資本,滙豐行政總裁紀勤卻表示會用作未來發展的彈藥,惟這說法站不住腳。

而批股恐慌已彌漫至宏利,原因有二:首先是宏利為美國按揭相關投資作出了撥備,今年可能再增;其次是集團會擴張,特別是AIG表達了出售亞洲業務的意願,宏利有興趣買入,不過這計劃現已暫緩。

我現在還未決定行使還是出售滙豐的供股權,下週才可告訴大家。

東尼Tony Measor

在證券界有三十五年經驗,八七年股災及八八年股市冒升時,他所管理的香港基金表現都是香港最出眾的。

他之前是財經網站Quamnet的總編。在此之前,他在嘉洛證券工作,管理客戶二億五千萬元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55

巿場預期、盲目、失望、崩潰 雪明資產管理世界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_28.html

       利用比亞迪正好說明巿場是多麼愚昩的道理,想當初股神巴菲特在約8元水平入巿後,股價一路上升至10元水平橫行一段時間,那麼候歷史巿盈率 差不多16倍,對於一隻毫不起眼的工業股而言理論上已屆行業平均值了。然後經過一段時間後,業績反映了非常亮麗的業績,之後逐漸上升到40元甚至80元的 水平,當到達頂峰時,巿場才傳出有買貴又無買錯的智理名言來,於是乎一直買貴一路錯,由80元回到50元上下10元水平震盪,其後又指巴菲特到廠參觀並宣 言不會沽出持股,股價又再重上60元水平,不幸地這時又有散戶說股神不棄肯定好,於是又在60元水平買進,第三季業績一出,連續兩天每天大跌近10%,又 再度罵聲拆天了。

        真實的故事其實頗為漫長,散戶總是在該買的時候充滿懷疑,然後當一切利好都反映後,股價已經反映了合理價值甚至溢價後也不理會,盲目地追 買,於是乎你又買我又買,唔買就笨,股價於是乎又推升到一個更高水平,這時候連最猶疑的投資者都會叫雪明該買進了,不買更待何時,那時候人人都買,誰沽 呢,沒有人問,但我可以答你,我會沽出給你們。於是這時候日日換手,持股者立場一手不如一手堅定,突然汽球不小心碰撞到一根針,呯一聲炸到散戶粉身碎骨, 於是各位都在失望之餘望長興嘆,悔不當初,但又抱住長期持有心態,死不悔改,不願認錯,然後再進一步下跌時,才會認賠出場,但這時應該買進而不是沽出的, 人人都賣,誰買呢,雪明又會出手了。

        看了吧,其實買進訊號和賣出訊號巿場都會有提示的,或者你認為不明顯,你總得自己到處查找關於汽車銷量,或者比亞迪公司銷售情況吧,這些 都在電視和報章大肆報導過,但巿場就是喜好不喜惡,自古忠言皆逆耳,可是人人都盡殺忠臣,任由佞臣當道。我說公司是好但總不要高追,你會說我唔識貨,有錢 唔敢賺。而某君又言75元買進,目標價100元,嘩,唔使講咁多,同我入一球。

        那你們自己說說,該進貨時不進,該出貨時不出,何言勝利。再者大宣目標價者,往往在股災時揚言巿場很波動,風險很高,但你有否想過,8蚊 一支嘉士伯好喝,但減價至4元時,你又曾否聽人說過恐怕是假貨呢,你們都會大力買進吧,可股票巿場就是很奇怪,完全遺反師奶們的常態,越貴越買,越平越 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04

買入賺錢利器中石油A,從沒讓我失望過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qykj.html

   個人投資兩次與中石油A及H擦身而過,不過都是極為短暫的,第一次是抽籤所得,上市首日47元左右拋售(傻子真慷慨),第二次是今年的港股,作為一次短期的投資對沖短線買賣,稍微盈利中,對沖,不多,不考慮長線持有,港股有更多好的投資標的。

 

   中石油A現價比港股貴不到20%,創出歷史溢價新低。為什麼不買H而選擇A,A股的中石油更安全,16元的發行價,套住了幾乎全部二級市場的投資者,10 元的底部堅實得很,甚至可以上升到比價值更重要的政治及穩定程度。而H股發行價低很多,現價仍有大批長線投資獲利者。在A股仍未達到五成的持股比例,個人 要逐步提高至五成的持股比例。中小板及創業板暴跌還不夠,仍是一個定時炸彈。今年回歸A股,一直逢低買進,連旅遊都沒去,五成是理想的倉位。

 

   關於中石油A的基本面,不用多探討,我非常贊同當初高價買入中石油A的很多利好因素及理由,除了價格,這 是一次防守性的投資(持有過多現金也是風險,而且今年失去打新股這種遊戲,傻子不肯接受更高價了)。另外持有寧滬高速,大秦鐵路,金融街,很慶幸,都稍浮 盈,都打算長期持有,她們都是賺錢的機器,傻子都能經營的暴利公司。而且都具有很強的防守性,股息率也很吸引,比放銀行甚至比理財產品更強。跟市場一樣, 我也很擔心經濟會硬著陸,但在恐懼或不安中買進的股票不會差。樂觀或貪婪買進的股票才是悲劇的源泉!!

 

   繼續耐心等待市場禍及池魚的機會,再次強調,遠離中小板及創業板,跌得還遠不夠。即使沒做實業生意的經驗,也要有常識,你家旁邊的小士多生意很好的話,旁邊立馬會有其他人來做,跟你競爭,攤薄你的收益!要做傻子我也不阻礙你,無論是自然資源還是社會資源其實都根本承受不了共同的富裕。

 

閱讀延伸:轉帖一篇,再次認識股票是怎麼一回事。

中石油去年大賺1399億 3年60萬股東割肉離場
  2010年實現淨利1398.7億!

毫無疑問,中國石油(601857,收盤價11.64元)再次憑藉令人瞠目的利潤額成為A股最賺錢上市公司之一。不過,對於經歷了2008年大熊市的
投資者來說,良好的業績依舊不能阻擋他們離開的步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後發現,自中國石油2007年底回歸A股以來,三年時間已有約60萬股東悄然離去,而從中國石油的股價走勢來看,他們賣價均未達到其成本,難逃割肉離場的命運。

淨利同比增35.6%

作為A股市場的一面旗幟,中國石油的2010年年報終於在各方關注下於今日(3月18日)閃亮登場。

年報顯示,中國石油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4654.2億元,同比增長43.8%;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98.7億元,同比增長35.6%; 實現每股收益0.76元;每股淨資產5.13元。在交出漂亮成績單的同時,公司還提出了擬向全體股東每股派發0.18元的分配預案。

中石油表示,2010年勘探與生產板塊實現經營利潤1537億元,同比增長46.4%,仍然是公司最重要的盈利貢獻業務板塊。不過,受全年原油價格上 升和國內成品油價格未完全到位影響,煉油與化工業務板塊盈利空間收窄,實現經營利潤78億元,同比下降54.7%。作為公司新利潤增長點的天然氣與管道業 務,實現經營利潤204億元,同比增長7.2%。

對於2011年,中國石油認為世界經濟有望恢復性增長,並將帶動能源需求順勢增長;與此同時,地緣政治、投機炒作等因素也可能衝擊原油供給和需求,也 將對油價的走勢產生重大不確定性影響。而世界能源利用將進一步向節能、高效、清潔、低碳方向發展,天然氣進入發展黃金時期。

3年股東戶數減少逾60萬

中國石油去年近1400億元的淨利潤讓很多投資者感到驚喜,特別是經歷了2008年和2009年的低谷以後,公司去年的業績又重新回到了歷史較高水平。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漂亮的業績依舊沒有擋住股東離去的步伐。

年報顯示,截至2010年底,公司股東人數已經下滑至122.7萬戶,而在三年前的2007年末,這一數字還高達188.4萬戶。記者在梳理了中國石 油近三年定期報告中的股東數據後發現,過去三年時間公司股東戶數除了在2008年一季度有所增加,達213.83萬戶之外,一直都處於下滑趨勢,累計減少 超過60萬戶。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三年中,作為A股最賺錢公司之一的中國石油的股價走勢並不給力。在經過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的單邊下跌後,雖然公 司股價隨著大盤反彈,也展開了長達數月的上漲,但也僅僅漲至16元一線,根本無法回到上市之初188萬戶股東的持股成本。更令投資者感到失望的是,此後時 間,中國石油股價又陷入了漫長的震盪盤整,就連2009年7月的16元一線也成為了階段高點。

有意思的是,中國石油在去年四季度曾有一波反彈,但這反而加速了股東出逃的步伐,較去年三季度末累計減少逾8萬戶。在中國石油股價走勢疲軟的去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股東戶數的環比減少分別約為3萬戶和4萬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51

中環在線:瑞銀咬住利豐唔放再出報告插一刀指投資者失望 李華華


2011-6-30 AD




 

寃寃相報到底何時了,UBS瑞銀大戰利豐(494)到底幾時完?

瑞銀分析員梁裕昌Spencer早排出報告,插利豐兼叫人沽利豐,罕有地令向來低調嘅利豐即刻還手兼還口,喺聯交所出通告反駁兼搞壇大龍鳳策略日同分析員解話。

股價應聲跌3%

策略日上利豐仲號稱有5單收購嚟緊,真情剖白打動咗好多大行分析員輪流出報告「挺豐」,但似乎瑞銀同Spencer真係不為所動,噚日竟然再出招突擊!

噚日嗰份新鮮熱辣嘅報告話,「部份大型供應商考慮離開會拖累產品質素」,去到最後附錄嘅Q&A,再插多一刀「投資者對管理層冇直接回答問題感到失望……」,而佢哋畀利豐嘅目標價繼續係得9蚊!

相比起瑞銀第一次狠插利豐嗰份報告,話「併購表現如果唔達標,反而可帶來豐厚嘅非現金賬面收益」同「併購模式無法持續……」,呢份報告嘅殺傷力都唔輕。

噚日,利豐股價就應聲跌咗3%,收$15.78!

「瑞豐鬥」唔知幾時完

雙方拳來腳往到底發生咩事,相信只有佢哋自己至知,而照o依家最新嘅發展嚟睇,瑞銀應該係咬住利豐唔放,而利豐又應該諗緊計還手,咁搞落去,呢單「瑞豐鬥」分分鐘長命過娛樂版嘅「鋒芝變」都唔定呢!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4

對How to Trade in Stocks一書有點失望 山頂洞人投資手記

http://sddr2010.blogspot.com/2011/07/how-to-trade-in-stocks.html

看了該書中譯本的大半時,還保持興緻,看完後段後,不免興趣索然。

維基百科對李佛摩(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的生平介紹,比從該書中可閱知的個人資料更全面清楚,李氏在書內甚少提及其個人生活。他有數度婚姻、多名情婦,天性好花費享樂,當中 只有後者在書中花一小點筆墨談及過。書內談的主要是其投機生涯的演變,對股市期貨對投機行為和心理的經驗心得。

失望,有幾個原因:
1.      看 不到水銀瀉地式的精湛思路,像隨筆多於論著。大概跟李氏讀書不多有關,其投機方略談不上有何理論體系,或許他自己不覺得有這樣的東西,乃至不認同有這樣的 東西吧。但由嚴整的思路和豐富的識見鑄練出來的言辭,即使無理論框架可言,也不至於如此的,老巴的一系列致股東信內的言辭就總予人(至少予我)難以挑剔的 感覺。
2.      比對一般投資者或都看過聽過的如林治的口述作品、格拉咸的兩本著作、老巴的致股東信、費雪論不普通的普通股等,知識含量偏低。這一點大概跟第一點互為因果,是一個銀幣的兩面。
3.      自己很想從中領略到一些個人過去十幾年股票投資道路中沒碰到、沒想過、忽略了的一些有用律則或思路,但結果該書所能帶來的刺激並不多。

這本書是李氏上世紀三十年代末經歷人生最後一次慘敗後寫的。不知是我上述的幾點,還是因為當時人們對失敗者的自述沒興趣,這本書當時賣得不好。也許,兩者兼而有之吧。

這 本書讓我最驚訝的一點是,從頭到尾,李氏居然從來沒提及如何保存(或說以較安全的方式滾存)其不僅一次賺得的龐大盈利,甚至體察不到他有這樣的「意識」! 他在書中解釋了數次破產的因由,也有非戰之罪的托辭,然而成交「狼狠」、堅執個人判定的「趨勢」、過份使用他根本沒提及的炒作槓桿、忽略風險,未嘗不是多 番慘敗、最後一敗塗地的自身緣由。

他深明,自己之所以如此着迷於投機,就是要那種「證明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感覺。依我看,這就是所有「賭仔」的共性。他並非不懂有長線持有、尋求較穩定回報這一條路,但他似乎天生本性就要排斥之!

當然,他數次狂賺,名震金融界,不僅一次彷彿成為整個金融界的「國王」,卻又比億億萬萬的凡俗人生精彩得多。

他是一個冷靜的、精明的、自信的、緊隨趨勢、出手狼狠的超級賭徒。他最突出的才華,大概是研判短(中)線行情(即價格走勢)的能力,當他確定了趨勢,經常就會大手買入(或沽出),以至於「有風使盡艃」。所以,可以數天內勁賺逾百萬美金(當時一輛嬰兒推車好像是4美元),也可以在數天之內破產!

能夠叱吒風雲,就算其書顯得散漫無歸,內裏肯定也有一些值得一般投資者投機者參酌學習的經驗和理路,尤其對於十分計較短線炒賣成績的投機者,他的一些心得甚至可成為金科玉律。

書中有不少精警的話語,譬如:

1.      要是有人想在這遊戲裏生存,他必須相信自己,想信自己的判斷,這也是我不相信種種所謂內幕消息的原因。
2.      我 看,那些分時圖迷,走入了誤區,這就像過於專業化往往導致鑽牛角尖一樣,缺乏靈活性就會付出沉重代價。投資是一種藝術,股票投機儘管遵循一些主要的法則, 但不僅僅只依賴數學或定理,甚至在我研讀行情的時候,我所做的也不僅僅是計算,我更關心股票的行為舉止,換句話說,我關注的是那些能使你判斷市場是否與先 例表現一致的證據,如果股票表現不妙,就不要碰它。如果找不出股票表現不妙的原因,當然你無法預知市場的方向。無法診斷,何以預測?不能預測,自然賺不到 錢。
3.      賺大錢不能靠個別股價波動而在於股市大的走勢,換句話說,不能靠讀行情報價機而在於估價整個股市行情和走勢。
4.      看對市場而且緊握頭寸不動的人難得一見,我發現這也是最難學的事。股票交易者只有牢牢把握了這一本領他才能賺大錢。
5.      不 顧行大的走勢,試圖搶進搶出是我失敗的關鍵,沒有誰能抓住所有的股價波動,呈牛市時,你的遊戲就是買進股票,一直等到漲勢快要結束。你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 研究整體狀況,而不是內部情報和影響個別股票的因素。然後全部拋出你的股票,統統地拋出!一直等到股市行情倒轉,一輪新的行情出現了。
6.      我沒相信經驗,卻聽信小道消息而受到了什麼懲罰;我僅僅由於某個朋友無私和清醒,就相信他的疑慮,放棄自己的原則。
7.      關鍵不在於能否買到最便宜的股票或在最高價上做空頭,而在於是否能在恰當的時機買入或拋出。
8.      股票永遠不會太高而不能買入,也永遠不會太低而不能拋出。
9.      我不允許我的資產,或先入為主的觀念,來替我思考,這就是我之所以反覆強調我永遠不和行情記錄爭論的原因,由於股市出乎意料或不合邏輯就對它火冒三丈就如同得了肺炎跟自己的肺嘔氣一樣,是不可取的。
10.  我總是不得不,或者說我覺得我不得不,靠投資於股市來賺生活費。這事實上對我的交易產生了干擾。
11.  我學會了熊市剛開始,你看空後市,除非能確定沒有反覆的危險,否則最好不要立刻大量地拋出。
12.  如果你想平倉,就趕快,別猶豫。
13.  期 貨的確要正統一些。但期貨比股票更具冒險性。用虛構的理由來對抗期貨市場的價格趨勢,成功只會是短暫的。因為最終獲勝的還會是事實。因而,就像做平常的生 意一樣,交易商總會在研究、觀察中得到回報。他可以觀察並權衡形勢,他同別人知道的一樣多,他用不着抵禦內幕集團。在棉花期貨市場或是小麥、玉米市場,沒 有分配紅利這回事,長期以來,期貨價格就不是被壟斷着的,而是由供求法則決定的。做期貨的人只需要瞭解供求情況、現況與前景。他用不着像做股票那樣要對許 多事進行猜測。因而期貨總是更吸引我。
14.  所 有的投機市場都有相同之處。行情走勢的分析技巧是相同的。對任何樂於思考的人來講,其實是相當明確的。如果他多問自己幾個問題,考慮一下條件,答案自己就 出來了。但人們總是懶得問問題,更別說找答案了。在所有遊戲中,唯一真正需要在行動前做的就是做好準備,有些人在用他一半的財產冒險時,思考的時間還不如 買一輛平價汽車的考慮的久。
15.  分 析行情,並不像看起來那麼難。當然還是需要經驗,比在頭腦中有一定的基本原則來得更重要。分析行情並不在於得知運氣好壞。行情走勢可不會告訴你下星期四下 午一點三十五分你肯定會值多少。分析行情的目的在於探知,首先是如何,其次是在什麼時候交易,也就是說,應該買入還是拋出,這對股票、棉花、小麥、玉米、 燕麥同樣奏效。你觀察着市場,當然是通過行情記錄機記錄的價格走勢,只有一個目的:確定方向,也就是價格趨勢。我們知道,價格會根據遇到的阻力上升或下 跌。為了簡潔的解釋一下,我們可以說價格,像其他所有的東西一樣,沿最小阻力線運動。
16.  對一個頭腦敏捷、眼光犀利的人來說,趨勢是很明顯的。總想用理論套事實的交易商是非常不明智的。知道市場到底是牛市還是熊市,他就知道到底應該買入還是拋出。一個人如果在市場起行之初,你就應判斷出方向來。
17.  有 可能當它跌到支撐位附近時顯得非常虛弱。而在上升階段,上漲了八點十點後,它可能看起來非常強勢。一個人不該由於某種跡象就被吸引去交易,他應該等行情記 錄告訴他時機是否成熟。事實上,人們看股票便宜就買,看股票貴就拋,已損失了成百上千萬美元。投機者不是投資者,他的目的並非追求穩定的回報,而是從價格 的起落中獲利。因而需要決定的是在交易時最小阻力的位置,他需要等待市場自己確定自身的支撐和阻力位。因為這是他的交易指南。
18.  而那些聰明又耐心的交易商等待着趨勢成立,他們會得益於對基本條件的分析,也會得益於那些斬倉客對市場的推動作用。斬倉客的買賣指令常推動市價沿最小阻力點波動。
19.  聽起來似乎挺容易的,你只需觀察行情走勢,確立限力位,一旦確定了最小阻力線就立刻順着它做交易。但在實際操作中,一個人卻必須警剔許多事情,而且大部分都是與他相對立的,也就是說,與人性的弱點對抗。
20.  我總結出以下規則:在窄幅波動的市場上,如果價格只在小範圍內波動的話,想預測下一次大的波動是向上還是向下是沒有意義的,需要做的只是觀察市場,分析走勢以確定上下阻力及支持位,下定決心除非價格向任何一方突破界限,否則絕不介入。
21.  交 易商必須專注於從市場上賺錢,而不是堅持要求走勢與他的判斷一致。永遠別與行情爭執,永遠也別問原因由或要求解釋。「馬後炮」是得不到報酬的。我所說的一 切說明了我交易體系的精髓就在於研究行情走勢。我只不過認識到了價格最有可能以何種方式運動,我會多實驗幾次來檢測我的判斷。我是開始交易以後就觀察價格 對我交易指令的反映。當我買股票時我願意以較高的價格買入,拋出時我必須低價拋出時,許多有經驗的交易商都表示懷疑,這實在叫我感到驚訝。如果一個交易商 堅持投機之道的話想賺錢不是難事,也就是說,等着最小阻力線確定後,一定等行情走勢說上漲時再買,行情走勢說下跌時再拋。他可以在上漲的過程中積累自己的 頭寸,先買入總量的五分之一,如果沒有利潤的話,他就必須停止增加持股,因為顯然他從一開始就錯了,他至少暫時錯了,而犯錯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帶來利 潤。我做棉花期貨一直很成功(洞人注:他有一次就在棉花期貨中慘敗破產^-^)。我有我的一套理論,交易中我以它 為準則。假如我決定做四萬到五萬包,那麼,我就會像我告訴你那樣去研究行情走勢,看看到底該買還是該拋。假如最小阻力線顯示出上升趨勢。那我會先買入一萬 包,我買了以後,如果市場又上升,我會再買一萬包,是同樣的道理,然後,如果我能得到二十點的利潤,或者一包賺一塊錢,我會再買兩萬包,這樣我就滿倉了, 這就是我做交易的方法。但如果買了一萬或兩萬包以後,出現浮動虧損,那麼就平倉,因為我錯了,可能只是暫時的錯,但我說過無論什麼錯,都無利潤可言。我一 直堅持自己的系統,並由此一次大行情也沒錯過,在建倉的過程中,總會先虧掉五六萬美元去測試市場。這看起來像是個過於奢侈的測試,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當 真正的行情開始時,這點虧損立即就賺回來了,只有抓住機會正確行動才賺得着錢。我已講述了我做交易的系統方法。只在贏的時候才下大注,而錯的時候只虧一點 探測性的賭注非常英明。
22.  我 發現一般投機商都趨於違背自己的本性。所有的人都有一種弱點,這弱點對於投機成功非常致命,而正是這種些弱點才使得他受同行歡迎。投機商最主要的敵人往往 是內心產生的,它與人性的希望與恐懼是不可分割的。在交易中,當市場對你不利時,你每天都在希望這是最後一天,但你失去的總比你估計的多,當市場不按你的 方向走,你就怕了,也許第二天你的利潤就沒了,你就撤了,太快了。恐懼使你不敢去賺你本該賺的錢,一個成功的交易商必須同這兩種根深蒂固的本能作鬥爭,他 必須推翻這你可能會稱之為本能的衝動。別人充滿希望的地方他該害怕,而別人怕的地方他該充滿希望,他必須害怕他的虧損會發展成無法承受的虧損,他必須希望 他的利潤能增長成巨大的利潤。像平常人那樣在股票上賭博是十分錯誤的。
23.  縱 然他列出萬般理由,我都沒有動心。我坦率地告訴他,我不可能和別人合作,也不願學着這麼做。但他堅持認為這將是最佳搭檔,直到我直截了當地聲明,要是對別 人做交易指手畫腳,我就什麼事都幹不了時,他才作罷。我告訴他,「如果虧了,我自己承受着,而且立刻償還,不存在什麼莫名的煩惱。我自由自在地單槍匹馬地 幹,因為這是最明智和最容易採取的交易方式。我在同別的交易商進行智力較量的過程中獲得樂趣,這些商人我從未謀面,從未交談過,從未建議過他們怎麼買賣, 也不希望會晤和相識。我掙錢的時候,我就以此為觀點。我不出賣我的觀點,也不使這些觀點變成金錢。如果我是通過另一種方式賺錢,我會想我並沒有真正賺到 錢,你的建議引不起我的興趣,因為我只對為了我自己和用自己的方式玩的遊戲感興趣。」
24.  一九一六年,我通過牛市持續做多和熊市開始就做空賺得了三百多萬美元。我以前說過,如果不到死亡來臨,一個人不必死守着股市的一面(牛市或熊市)做交易。
25.  從搖籃到墳墓的生命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賭博,一種經歷。
26.  我並不認為自己的投資活動是衝突和爭鬥。我從未向個人和投資小集團宣戰過。我只是持不同觀點而已,我對基本情況的看法不同。劇作家們所謂的商戰並不是人類之間的戰爭,而只是對於商業觀念的考核。我堅信事實,而且僅限於事實,因此控制自己的行動。這就是貝拉德.M巴拉克獲利成功的訣竅。
27.  我找到一種捷徑,我就堅持住。我簡直控制不住要去賺錢。如果你願意,我就告訴你秘訣。是這麼回事:我從不在低谷時買進。
28.  經驗告訴我同那種我稱之為明明白白的群體傾向相違背是不明智的。
29.  經驗告訴我要提防買那種拒絕跟隨同類領頭股的股票。
30.  股票投機成功的基礎,是假設大家未來會繼續犯以前所犯的錯誤。
31.  告訴你說,「你可以把一匹馬牽到水邊,卻不能強迫它喝水」,多麼有創意的傢伙!事實上,炒作的一條規定你最好記牢,這條規定吉恩和一些能幹的前輩很清楚。就是股票要儘量炒到最高價,然後一路壓低,散給大眾。
32.  我在炒作股票時,從來沒有忘了基本的交易原則。或許你會很奇怪,為什麼我重複說這一點,或者是為什麼反覆地說明我從來不跟大盤理論,也不會因為市場的行為對大盤生氣。

……

以 上引語,個人觀感是,有些是牢不可破的硬道理,有些是片面的真理,有些東西跟巴菲特、林治、費雪、格拉咸等人所公開堅信和執着的投資理路是恰恰相反的。而 且,主要針對或適用於李氏所稱的「投機」行為。一個投資者時刻要搞明白的是:自己是在投資還是投機。所謂投資、投機,有分別嗎?區別在哪裏?適用於自己的 性情、智力、經驗嗎?自己認同了,又能躬身履行嗎?……

多說一句,其實,若一個人時常緊密地注視價格行情的話,總能或多或少自悟到李佛摩所歸納出的那些思路,問題是得其兩成?三成?還是九成九……這就是我個人看了該書後並不太震動,並不覺得得到了很多東西的原因……

再多說一句,李佛摩是看價格走勢的,不過他似乎從來沒談到甚麼線甚麼線,是因為當時還沒有可資參照的好理論,還是因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1

新觀點》未來學大師約翰.奈思比:市場恐慌來自對「國家治理」的失望

2011-8-29  TWM




約翰‧奈思比訪台演講,各界都好 奇這位未來學大師,究竟如何看目前深陷泥淖的全球經濟,還有中國何時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經濟霸主?面對這些提問,奈思比提出耐人尋味的長線解答。

撰 文‧林讓均、莊 芳

「這次股災是因為歐美經濟打了大噴嚏,但這不代表全球經濟會跟著重感冒,更沒有『全球經濟危機』這回事!」曾被英國《金 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推崇為「預測沒有失準過」的未來學大師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八月十八日偕同妻子桃樂絲.奈思比(Doris Naisbitt)來台演講;在接受本刊專訪時,特別評論了近來引發全球投資人恐慌的股災事件。

「誰說全球經濟在衰退中?是媒體的過度渲 染,讓大家對全球經濟都失去信心!」奈思比的說法,簡直是八月股災發生以來市場所能聽到最樂觀的言論;難免令人擔心,八十二歲的奈思比,是不是已經和這個 世界的脈動完全脫鉤了?

不是債務,是國家治理問題不過,在他稍事整理思緒後,果然還是對自己的樂觀態度提出完整解釋。趨勢大師並非譁眾取 寵,而是從獨特角度觀察這場股災,因此也看到了不一樣的解讀和結論。

最近歐美股市動輒狂瀉,許多人將之歸咎於「美債信評調降」、「歐洲債台 高築」等原因,但在祖籍美國、近年長住奧地利的奈思比看來,這些不過反映了歐美長期以來「治理不當」的問題。

「嚴格說來,這是治理 (governance)問題,而不是債務(debt)問題!」習慣把國家比喻為企業的奈思比說,「美國」這家公司就像是一位CEO在領導,卻有兩個對立 的董事會(指民主、共和兩黨惡鬥),CEO根本沒辦法做事,公司只能勉強運作;而歐洲更慘,根本沒有CEO,歐盟的二十七個會員國就像是各行其是的董事 會,沒有共識不打緊,還爭相躲在「歐盟」保護傘下、奪取最佳利益,根本到了分崩離析的階段。

而以債務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看來,歐 豬五國動輒飆破百分之百,甚至希臘債務占比超過一四○%;對比之下,奈思比認為目前債務占比約九五%的美國,還算將債務控制在合理範圍內,而且美國還有龐 大的資產可以當避風港,所以真正病入膏肓的經濟體是歐洲。困局何時解套?他說,觀察重點在於歐盟如何透過「治理」,解決會員國之間的矛盾。

觀 察國家,不如觀察產業儘管歐美國家的「治理」出了大問題,但奈思比認為,「企業治理」的表現卻能讓他維持樂觀態度。他舉例,美國的整體景氣表現令人失望, 但奢侈品產業仍然值得期待;另一方面,科技製造業或許面臨了嚴峻挑戰,但餵飽龐大新興市場人口的食品業卻爆發力十足,比方說中國泡麵大王「康師傅」上半年 營收比去年同期成長二八%。

市場的恐慌來自於對「國家治理」的失望,但若從「企業治理」的角度看,世界經濟絕不危險。「所以我會建議投資 人,不要只是觀察『國家』,而應該更有『產業別』的概念。從產業出發,你會找到有價值的投資機會。」在奈思比的解讀中,全球股市之所以出現恐慌,原因之 一,就是在於投資人太習慣「從國家看問題」。

去年,在中國以五.九兆美元的國內生產毛額,正式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我就一 直被問到這個問題──中國何時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他苦笑著說,基本上「世界第一」、「超級強權」這種用詞,是當年美蘇對峙時老掉牙的政治 字彙,「時至今日,世人卻仍關心哪個國家是世界第一、是強權。於是,當強國出問題,大家就會感到極度恐慌。」他進一步分析,「其實,世界各個經濟體已經趨 向整合,未來世界只會有一個經濟體,所謂『超級強權』、『第一名』,這些都是過去式的見解。」他再次強調,觀察重點必須放在產業,在「地球」這個經濟體當 中,哪些產業正在茁壯、哪些產業則正面臨困境?「就像看美國,你很少會去在意哪一個『州』的經濟正在衰退,甚至擔心它對整個美國會造成多大傷害。」

中 國仍是全球最亮點

而當奈思比把經濟問題切割為國家治理與企業治理兩大面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他每回談及趨勢時,總不忘提到中國。

「當 歐美國家面臨『一堆董事會』的治理問題時,中國的『CEO和董事會』已經一聲令下,定出明確的『十二五』發展方向,全國跟著動起來。」另一方面,在金磚四 國之中,中國的產業發展機會也最受奈思比看好。

「中國是金磚四國中唯一有能力持續發展的國家,巴西、俄羅斯不成氣候,至於印度則只有IT單 一產業在支撐,而且印度政府對基礎建設不夠積極,至今只有兩個國際機場,這就是為什麼去年印度的外人直接投資金額(FDI)甚至衰退六七%的原因。」儘管 中國仍有環保、人權,以及經濟是否硬著陸的爭議,但奈思比仍想對目前深陷經濟泥淖的歐美國家、特別是美國說一句話:「不要只透過媒體的眼睛看中國,親身來 看看它如何處理經濟議題,畢竟中國已是美國最重要的經濟夥伴與對手!」至於他對一般投資人的最終建議,是「別被壞消息嚇呆了」,「在氣氛悲觀時,你聽到的 通常都是壞消息,但如果你只是隨消息起舞,那你才是自找麻煩。」他認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就能找出別人看不到的機會與方向。

奈思比 (John Naisbitt)

年齡:82歲

現職:奈思比大趨勢研究所所長經歷:美國甘迺迪總統教育部副部長、詹森總統特別 助理

學歷:哈佛大學政治系

著作:《中國大趨勢》、《11個未來定見》、《大趨勢》等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14

iphone5和ios6,失望與希望 marsiceman

http://xueqiu.com/4174506993/22229220
1.發佈會最大的亮點:A6
消費者是一個奇怪的群體,他們通常只會關注一兩個關鍵詞或營銷G點,不會去關注背後的技術、綜合性能、缺陷。
在PC時代,是CPU主頻和內存數量;在手機時代,是跑分結果。
iphone5最後一個能在硬件上統治對手的只剩下了A6了。(想想iphone4發佈的時候,高分屏亮瞎所有人的眼,A4統治跑分榜,攝像頭秒殺一切,製造工藝甩開所有對手N年)
消費者買最貴的手機目的之一就是顯擺用的,「你看我的屏幕,細膩柔和不反光,能看1080p」,「你看我的cpu,四核怪獸,2G內存,跑分所向無敵」,「你看我的攝像頭,2.0光圈,2000萬像素,銳利無比」,「你看我的屏幕,5.5吋,比你那寒磣的4吋NB多了」
Iphone4是從內到外的全部細節都統治了世界,iphone5從內到外,除了手機製造工藝,再也沒有笑傲對手的G點。
A6有可能挽回一些損失,它是1.2GA9架構的A5雙倍性能,據傳是業內第一個雙核A15架構,可以肯定的是32nm製造工藝,內存未知。如果不是領跑跑分榜,至少也是前幾的位置。自從收購Intrinsity後,apple每年3月發佈新CPU,並將CPU應用在新iphone上,今年雖然推遲到了9月發佈,但是Intrinsity依然沒讓人失望,每次拿出的都是業內領先製作,這算是Apple最精明的一筆收購了。

2.早已失望過的ios6
每年iphone的發布都會有軟件、硬件的雙重亮點,但是這次真沒有。
個人認為早在6月份的jellybean、google glasses發佈會就已經是一個未來十年看都清晰無比的業界轉折點。

3.16:9的屏幕
戰略失誤!
升級4吋寬屏好處是啥?一,新機器,大屏幕,新賣點;二,據說會增強部分apps的操控(但是這是個偽命題,在發佈會上展示16:9屏幕優點的時候多數app都是橫屏操作,但是我很少看見有人橫著用iphone)
壞處是啥?資深粉絲口裡的最佳的單手握持感(類似於當年thinkpad粉絲抵制16:9寬屏一樣);16:9,4吋,與競爭對手高端產品相比,這是個過時的配置,業界領先者不應該的表現(其實改成16:10也不錯啊,總的優點差異化,不讓兩個產品產生直接對比)。
我更希望iphone6的時候會有3:2普屏的復刻版或者明年3月的時候,出一個4吋3:2比例的iphone5s。

4.其他:
更輕更薄,玻璃+鋁合金,新接口;不值一提了吧
LTE早已不是業內第一款,但是搭載的MDM9615基帶芯片確實有亮點
發佈會在配件上花費了很長的時間,這個在以前任何一次發佈會上是罕見的,也反證了主要產品的空洞無物

5.吐槽完了之後,再說點好事。
外觀設計和製造工藝依然還是夢幻的!
系統依然是最流暢的!
黏性越來越強,市佔率越來越漂亮!
Tim Cook的核心戰略到底是什麼?已經很清楚了!是用無與倫比的供應鏈控制能力,在每條中高端細分市場上佔據最大的利潤份額。
尤其是蘋果的供應鏈控制能力:
最近看了一系列德賽電池的文章,iphone為了能在電池領域佔據最佳位置,一上來就使用成本超高的聚合物鋰電池而不是液體鋰電池;同時深度跟進各種鋰電池的材料進展和工藝進展,iphone5搭載的4.3V聚合物鋰電池已經將材料潛力挖掘到90%,工藝潛力挖掘到100%;再往後提升至4.5V基本不可能,未來只能依賴別的正極材料。蘋果並不在乎聚合物電池的高生產成本,選定兩到三家核心供應商壟斷他們的製造線後,並要求持續降價。德賽的單只電池封裝價格是其他家的5倍左右,但是是以成品1.5ppm的極BT的工藝標準和質控標準作為代價的。業內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推動電池工業將比能量和製造工藝的潛力發揮到如此極致的程度。蘋果並不是像Dell、Toyota那樣去壓榨供應鏈的成本極限和JIT極限,而是通過自身的研發團隊和供應鏈管理團隊,將技術、工藝、質控同時推向極致;如果沒有這個供應鏈團隊,就沒有Jobs和Apple的成功和翻身。
同樣的策略比比皆是,從顯示屏,到硬盤,到晶圓加工(三星也借助40nm和32nm廠彎道超越)。屢試不爽,樹立業內標竿,觸到消費者G點,高成本但高利潤。比如ipod的超大容量硬盤,macbook的鋁合金一體造型,iphone4石破天驚的視網膜屏以及玻璃金屬機身,MBA的超薄和SSD硬盤,ipad聚合物電池帶來的超強電力,ipad3和MBPR的retina屏幕升級,這次的in-cell屏幕,都是一個路子。
反映到產品上就是業內領先3-5年的工藝製造水平,領先1年左右的Soc工藝和屏幕等等。S3,NOTE2,GalaxyNexus,Lumia920不是不想做成奢華的金屬機身,使用最先進的Soc加工生產線和最優質的屏幕生產線以及最好的電池,但是他們無力承擔背後高昂的供應鏈定製和批量生產成本。
同時,為什麼iphone每一年只有一款新品而不是走機海路線?也跟apple獨特的供應鏈戰略有關。所有的生產線都是為Apple專門定製的,從新品引入的時候的高研發成本、高製造成本;再到大規模供貨的時候的工藝提升、技術進步、成本大幅下降、採購價格逐步下降;再到新品推出,老產品轉為中低端生產,整個生產線還能繼續維持訂單,或者將多餘產能留給微軟、Acer、聯想、小米這種廠家發揮餘熱。這是Apple對供應商最大的吸引力。如果同時開賣N個新品,每個新品的銷量無法預測,也沒有穩定的技術提升、成本下降的路徑,哪有供應廠商願意為你定製生產線?等著用apple淘汰的生產線或者業內公版的產品吧!
但是Apple這次差的是什麼?Jobs挑剔的品味和超人的洞察力;TimCook是能把Jobs審美品位發揮到極致的工程師,但無法繼承那個品味和sense。
所以,iPhone5的平庸出世是可以預料的;但是,Apple還會站在整個行業最好的位置,因為TimCook最大程度發揮了自己的特長,將蘋果的產品線延伸到了每一個可以延伸的市場角落,牢牢把持住中高端市場的競爭力,始終讓全世界最優秀的電子產業公司與製造者100%圍繞著蘋果,甘願任其差遣。壞消息就是,iphone的各類跑分成績和營銷G點都顯平庸,Android硬件怪獸們終將獲得劃江而治的地位;好消息就是,apple供應鏈的優勢還在不斷擴大,高毛利依然可以維持,至少三年內牢不可破。

6.有人推測此次的大規模洩漏是apple有意為之,個人不讚同這種說法。說實話,供應鏈研發、採購、壓價能力這麼強的Tim Cook,也該管管供應鏈上的信息洩漏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13

陽光紙業(2002):業績令人失望、繼續招兵買馬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3/04/08/sunshine_poor_2012_results/

業績令人失望
陽光紙業
(2002)2012年業績令人失望。2012年股東應佔溢利為43,983,000元(人民幣•下同),較2011年跌46.6%,每股基本賺5分。 但若扣除非經營性收入(32,706,000元 投資物業公允價值變動 + 20,373,000元 重估投資物業收益),公司實際虧損約為九百萬元。若扣除政府補助,虧損更大!

陽光紙業最大的死穴為高額的負債融資成本。在2012年,融資成本升約23%,達335,439,000元 。

自公布業績後,管理層共增持340,000股。看來,陽光紙業管理層除了勞力改善公司的財務狀況/競爭力之餘,還要勞力出來增持股份,不然股價難有起色。股價今天下挫8.2%

招兵買馬
今天,陽光紙業招聘十多個職位(詳情:http://company.zhaopin.com)。其中,最so的應是董事會秘書,年薪80(萬)以上,不過要財務、證券、法律、銀行等工作年資十年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39

美國零售數據令人失望的3個理由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078

美國6月零售同比增長6%, 然而經濟學家和投資者卻感到失望。事實上,國債價格因此上揚——這是經濟疲軟的一個標誌。

華爾街見聞7月15日的報導中提到:

美國6月零售環比增長為0.4%, 預期增長0.8%, 前值增長0.5%。美國6月零售數據大幅不及預期,令投資者對美聯儲可能快速收縮QE的預期減小。

圖:10年期國債期貨(來源:Investing.com)

 

soberlook總結,零售數據令人失望的原因有三:

1、鑑於近期消費者信心指數的高企(美國6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為84.1 , 接近6年高點),經濟學家曾預期零售月率增幅會超過0.8%,而實際只到達了一半,月漲幅僅0.4%。消費者信心不再與之相匹配,其在經濟模型中的份量在發生改變。樂觀的消費者也不再總是揮金如土。

 

  • 2、最近汽車銷量相當不錯,汽車經銷商6月銷售增長1.8%。 若剔除汽車銷量,6月的美國零售額數據實際上與上月持平。

圖:總零售額與剔除了汽車的零售額比較

  • 3、最後,如果同時剔除汽車和汽油的銷售,美國6月零售數據其實是下降了0.1%。

 

 

消費佔美國GDP的70%以上(見上圖),這就是為什麼6月零售數據發佈後國債大漲。畢竟,GDP的增長不能光靠汽車和汽油的銷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22

令人失望的盈利 艾薩Isaac Sofaer

2013-08-22  NM  
 

 

如果港交所及中移動今年上半年業績,令你感到多少困頓,這不是你的錯!港交所睇長遠

港交所收入增加一成八,但每股盈利卻倒跌百分之二,十分「浪費」;對於香港上市的公司而言,這不是一個美好的榜樣。顯然,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短期內不會見到成效,但話說回頭,大家從來沒有如此期望過!只是不禁要問,LME何時開始能「自力更生」?另外,若果大市成交再縮水,對港交所的服務需求減少,會如何?我對於LME所知無多,但我估計,LME至少需要五年,才能作出貢獻。第二個問題則容易解答得多,每股盈利及派息會跌得比以往急。現時,港交所將九成的盈利用作派息,因此,派息多少取決於盈利前景,假如息率未能維持三釐,股價有可能跌破每股一百元。不過,正如我以前說過,長遠睇好香港市場的投資者不能放過港交所,因其正正是香港股票投資的核心。

中移動「回水」

至於中移動,營業額上升一成,我感到滿意;不過,經營利潤只有二十億元人民幣,較一二年同期少,令我錯愕。雖然中移動交代了原因,但希望它不要想像投資者是愚昧的。我們知道,管理層並無做好「呢份工」,未能控制好成本。作為香港最大的上市公司,投資者不期然會預期,中移動率先樹立起好榜樣。不過,看回公司基調,三千億元營業額,兩成一毛利率,接近四成的股東回報率(不計手上現金),現金流是淨利潤的兩倍,中移動是一間遠比其半年業績所顯示為好的公司。我只是不明白,為何中移動堅持要持有這麼多現金?金額足足是五千億港元,令人咋舌!佔市值三分一,卻幾乎毫無回報。當任何一間公司的現金佔了市值的三分一時,我感到不舒服。依愚見,中移動的管理層未有履行其職務,為股東的權益增值。中移動根本無須要更多現金,現金太多,遲早「浸親」!何不做些有益的事,例如還清負債、增加派息比率、派發特別股息又或回購股份?現時股價絕對是便宜貨,管理層為何拒絕回購,註銷部分股份?難道他們不想股價上升,增加股東價值?他們是否假定,小股東不值得更佳的對待?一如部分孤寒的中國公司般對待小股東?難怪上證指數較○七年十月高位仍低七成,與政府、投資者或普羅市民無關,只是企業管治差劣,沒有以股東利益為先。不諱言,我很反對買入與政府有太多瓜葛或規模過大的公司。他們猶如搖尾的小狗,老是看着主人面色,而非公平對待股東。不幸地,現時,我養了上述兩隻可憐的品種,我會小心翼翼地監察事情的發展!祝君好運!艾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9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