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信老總打太極拳十六 操盤兩千億也hold得住

2011-9-19  TCW




對於一個代操二千二百億元資金的 人來說,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什麼?打開電腦,看歐美股市收盤指數;收看CNN,看有什麼國際大事發生?

都不是,打太極拳!這才是國泰投信總 經理張錫每天的第一件功課。十六年來、將近六千個日子裡,他說,九八%的時間一定起床練拳。家在永和,早上六點鐘,家裡的小小露台,就是他的世界。

也 就在這十六年裡,張錫從一個普通的投信研究員,被挖角成為ING安泰投信最年輕的投資長。更以不到四十歲的年紀,出任國泰投信總經理。今年七月,他更被委 以重任,代操國泰人壽台股投資部位。即使工作越來越忙碌,但每次見到張錫,他卻總是面色紅潤、不疾不徐,這跟他每天的第一課_太極拳的關係密不可分。

張 錫接觸太極拳,其實是始於一個奇妙的經驗。從小,張錫就是個「武功迷」,上了大學,一次少林拳社團集訓,張錫跟同學們比誰能跳上比半個人還要高的講台。結 果沒站穩,從高處跌下,傷到脊椎,眼前當場一片黑。

在眾人都束手無策時,一位公園裡練太極拳的老先生跑來幫張錫按摩穴道。在黑暗裡,他感受 到一股熱氣傳進他身體。等老先生按摩到他頭頂百匯穴時,張錫眼前一亮,視力恢復了。自此他深信太極拳的功用,告訴自己以後一定要學習太極拳。

看 盤心靜!辦公室也能練改良拳法

二十九歲那年,張錫進入了群益投信,還加入了當時群益董事長葉志勇鼎鼎大名的「研究員魔鬼訓練營」,平均招十 個人進來,只有兩個人能留下。五分之四的淘汰率,壓力可想而知。這個時候,太極拳從原本只是一項「興趣」,變成了張錫紓壓的一種方式。「因為,知道工作壓 力大,所以必須找個東西讓你分散注意,或者紓壓也好。」

尤其身處投資圈,每天看盤,「心靜」、不隨市場起舞,是致勝的關鍵。練太極拳,讓張 錫不只能保持身體健康,更練就了能「靜」的心理素質。「太極拳是練『靜』,練身心、練調氣、練呼吸、練安靜,它是由內而外,是自己跟自己。呼吸、緩慢、安 靜。」

「一個東西要能持續,一定要它簡單、有效、限制少。所以我把它(指太極拳)簡化成很基本的功法,」張錫強調。而這正是張錫之所以能夠 持續每天早晨練太極拳而不中斷的秘訣:他打造了一個不斷改善、不斷調整的正向循環過程。

太極拳的門派很多,例如楊氏、陳氏太極,張錫都練 過。但綜觀這些拳法的特色是,他們都需要「走位」,需要一個五、六平方公尺的空地才有辦法練習。一般人家裡很少有這樣的場地,雖然張錫以前都在公寓的頂樓 練習,但總是會碰到下雨、天氣不佳,這些都是他持之以恆的絆腳石。

為了改善這些限制,最後,他想出了一套獨一無二的練法。

在 採訪告一段落的時候,我們要求張錫示範。不同於在公園裡看到的太極拳法,張錫的改良版本只需要在辦公室一個小小空間就能做:以太極拳起手式「捧履擠按」來 說,他做完一次之後,右腳向後方再踩四十五度,重新再做一次。因此,在一個一.五平方公尺的空間裡,他就像個超慢速陀螺一樣,面對不同方向、綿綿不絕的練 習同一個動作。

因為去除了習慣的絆腳石,張錫現在即使出國,也一定會每天早上在飯店房間裡練上四十分鐘,熱身、練拳、站樁,「這東西一定要 方便才能持續;如果不方便就很難持續,持續之後,就成了習慣,不做都覺得怪怪的。」

開會放鬆!隨時腹式呼吸紓壓

享受到這個好 習慣的好處,現在,除了早上四十分鐘練功外,連日常在公司開會,若感到壓力稍大,他也會不動聲色的在位置上,舌頂上顎,用腹式呼吸調息、放鬆,「練功就是 練這種境界,讓自己可以比較平靜。」

「簡單、有效、限制少」的七字心法,幫助他每天早晨自處,練就了他隨時可以放鬆的好本領,成為他征戰投 資圈的最佳本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56

太極拳老師 三招式擁抱長線財每 周花一小時讀總經新聞 基金獲利四成

2013-07-22 TCW  
 

 

一個在大學教授心理學的財經門外漢,過去三年來,竟能靠基金賺到四○%的報酬率。

這要歸功於他周末期間持續不輟的投資功課,而且每周只花一個小時。

撰文‧謝富旭

十多年來,在大學教心理學的林福魁(化名),習慣在周休二日一大清早打太極拳養生。現在的他除了太極拳外,周休時多了一項活動安排——研讀國內外財經新聞,為自己日後的退休生活預作財務準備。

星期六早上六點,林老師數十年如一日地早起打太極拳,這種毅力也充分發揮在周休二日的理財功課上。周六打完拳,吃完早餐後,原本是他閱報看書的時間,三年多前,他開始特地挪出一個小時,研讀過去一周來的重大國際財經新聞。

林老師的作法是,先上「Yahoo!」首頁,點入「股市」,再點入「新聞」頁面。左邊欄的「國際財經」就可看到過去一周的所有財經重要新聞。或者,上彭博(Bloomberg)英文網站,點進「news」,再點進「economy」,這裡的新聞更詳實深入,但缺點是只能看過去三天的新聞。

篩選「過期 」新聞 謀定而後動「一開始會覺得新聞太多、太雜,但我只投資基金,故鎖定國際財經新聞。」林老師說,「過了一段時間後,我認為總經新聞如GDP(國內生產毛額)、利率、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失業率、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等,對我的長期投資風格而言最重要,篩選起來就更快了。」篩選後,這些資訊就成為他判斷投資策略的參考。

剛開始第一個月,做這項假日投資功課之時,林老師總要花近三個小時,現在他只要每周花一個小時就搞定。「反正看的是『過期』新聞,沒時效性,也不一定要周六上午完成,周休二日如有安排出遊或其他活動,就利用星期日就寢前一個小時,時間安排很有彈性!」林老師說,透過每周一小時的投資功課,不僅讓他對原本陌生的財經世界更關心,在理財投資上也更有自己的主見與想法。「年輕時買股票、買基金,只會被專家或媒體牽著鼻子走,現在每一次投資之前,都懂得『謀定而後動』,更有信心,同時也更有長期投資的耐心!」事實上,今年五十二歲的林老師並不是投資新手,早在一九九○年台股第一次上萬點時,他也一度禁不住全台瘋股市的熱潮而投入,「股市起落不定,有賺有賠,但我一直摸索不出一套方法,總的下來,不僅白忙一場浪費時間,還賠了錢。」把自己當「白老鼠 」 試驗出賺錢邏輯○八年時,林老師參與了一件針對青少年設計的理財教育課程研究計畫,這項計畫是把每周發生的重大財經事件,找出最重要數則,向青少年學子解釋經濟與市場運作的原理與邏輯。

這套稱之為「全球動態資產配置」(GDAA)研究計畫把財經新聞分為五大類:心理面、經濟面、策略面(指資金流向)、政治面與自然面(指天災)。新聞進行分類後,再向青少年學子進一步解釋,各種新聞對五大市場(股市、債市、匯市、房市、原物料)會造成何種程度的正、反影響。

為了能更深刻的理解這套系統,設計出更好的教材,林老師把自己當成白老鼠進行試驗,「透過這項研究計畫的訓練,我逐漸理出一個心得,在眾多的經濟數據中,只要掌握住三個指標:PMI、企業整體獲利及失業率,大體就可判斷這個經濟體的趨勢走向。」林老師的邏輯是這樣的:PMI可視為是經濟的領先指標,企業獲利可當同步指標,失業率則是落後指標。PMI指數先行走強之後,再觀察企業整體獲利有沒有跟上來;如果企業獲利跟著成長,大老闆們就會有更多意願增聘員工,進而引導失業率下降。三個指標依序連動,就代表經濟體是往正向成長的趨勢前進。

林老師是在○八年參與這項研究計畫,歷經金融海嘯、全球經濟衰退的階段,一直到一○年第一季時,透過每周瀏覽財經新聞,他逐漸發現,美國的PMI指數在○八年十二月觸及三三.一的最低點後,不但已長達一年呈擴張增長趨勢,更在一○年三月創下五年來最高紀錄。

於此同時,新聞訊息也顯示,標準普爾五百指數成分股的總體獲利,亦屢創新猷。當時,失業率仍高達九%以上,不少新聞指向這是「無就業的復甦」。但林老師認為,美國政府為了挽救失業率,推出製造業回流及QE雙管齊下政策,失業率下降的機會應很大。

相較歐元區、中國與台灣,當時美國的經濟成長率與失業率表現雖不突出,但PMI與企業獲利表現,卻有過之而無不及。更重要的是,一○年第一季時,美股道瓊工業指數從海嘯最低點反彈約五○%,德國約六○%,台股則強彈約一○○%,巴西約一一○%,「當時我的直覺是美股不僅可能落後補漲,經濟面訊息顯示,趨勢會穩定向上。」看好長線趨勢 短、中期波動加碼一○年三月,林老師開始每月一萬元定期定額買富達美國成長基金,另五千元買富蘭克林全球債基金。買進沒多久,就遇上全球股市漲多修正,道瓊工業指數從萬點退回至九千多點。

「一○年五月時,美國PMI指數仍高達五七.八,是很強勁的數字,失業率則以極緩的速度在下降之中,第一季的企業獲利屢傳高出市場預期的捷報,我很清楚,我是站在經濟面的邏輯在投資,而且是長期投資。只要我認定長期趨勢的條件仍存在,短、中期波動(消息面)反而為我帶來加碼機會!」林老師運用定期定額與單筆靈活搭配的策略,並靠著每周一小時瀏覽新聞,只把屬於經濟面的新聞追蹤建檔,解讀新聞資料,研判該加碼、持續投資,還是改變投資策略,過去三年多來,累計在美股獲得約四○%的報酬。「我原本期望每年能賺個七%至八%就心滿意足了,沒想到能有此成績,讓我相當滿意。」林老師每年只要獲利超過八%,就會贖回部分基金,陸續贖回之後,目前美股基金帳上獲利二○%。

林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即使他在大學任教,收入比一般人高一些,但孩子還小,對於未來沉重的教育負擔及目前的房貸負擔,也對自己退休後能否達到財富自由,都沒什麼信心。

「如果找到年報酬率七%至八%的投資方法,將能解決未來教養與退休的財務缺口問題。我是將近五十歲後,才逐漸摸索出方法,我相信,腦筋更靈活,資訊吸收能力比我強的年輕人,一定能更快找到財富累積的安身立命之道!」林老師如是說。

林老師

出生:1961年

現職: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學歷:心理學博士

投資資歷:3年

林老師的周休投資煉金3招

◎ 星期六、日行程

06:00AM

到住家附近公園打太極拳。

08:00AM

與家人共進早餐。

09:00AM

瀏覽Yahoo!股市及彭博網站的國際財經新聞。

09:40AM

整理過去一周最重要的五則財經新聞,並建檔。

10:00AM

與兒子下棋。

11:00AM

讀報或閱讀。

12:00AM

午餐。

招式1.以慢制快

即使是落後資訊,只要跟對趨勢也能獲利豐碩。

招式2.退步穿掌

在上漲趨勢中的拉回,勇於單筆買進。

招式3.如封似閉

設定合理報酬率目標(年獲利8%),不能貪心。貪心不僅傷腎損肝,也會使你失去理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78

論藝150622太極拳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6/22/%e8%ab%96%e8%97%9d150622%e5%a4%aa%e6%a5%b5%e6%8b%b3/

論藝150622

太極拳

Tony執筆:中國武術七大拳系(五)

 

〈太極拳系〉

「太極」一詞意指 原始混沌之氣。太極動而生陰陽,由此推衍,包涵萬象。  拳道強調「天機自然運行,陰陽自然開合,一絲不假強為。」 時無可名,名之曰「太極」。

在中國武術中,最能體現出國人思維和行為方式的,莫過於太極拳了。

 

中國武術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由簡到繁、由約到博,又由繁而簡、由博而約的漫長歷史過程。 明末清初之際,拳派林立,爭奇鬥豔,形成了繁富博大的武學體系。當時,內家拳迅速崛起,最先是武當,而後是 形意、八卦、太極,標示著新時代的猛然來臨。

內家拳的特點是技擊與內功緊密結合,練拳與養生融為一體。 在技擊原則上,內家拳多以逸待勞,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弱勝強。

 

「太極拳」是內家拳中最富智慧之拳種。然而,關於它的起源,武術界一直存在著爭論。 多數意見認為太極拳起源於河南溫縣 陳家溝,為 陳王廷所創。王廷之前,陳家溝武功是從山西傳來的,當屬少林拳範疇。

 

陳王廷,字奏庭,明末清初人,約生於明萬歷二十八年,卒於清康熙十九年(即1600-1680年) ,曾為秀才 ,一生坎坷失意。明末考武舉,騎射俱上乘,但竟落第。又曾在山東一帶掃蕩群盜,頗有名氣。 清兵入關,他投奔登封玉帶山舉兵反清的 李際遇,事敗回歸故里,隱居三十餘年,潛心探研武學。他以《周易》為基礎,在技擊上博採眾長,創編出獨具匠心、風格別緻的太極拳。

太極拳一直在陳氏族人中代代相傳,人稱「陳氏太極拳」。晚清鹹豐、同治年間(1851-1874年) 才逐漸外傳,並以北京為中心,衍化出 楊、武、孫、吳四大流派。

 

楊氏太極拳始於 楊福魁(字露禪,1799-1871年)。他是河北永年人,早年家貧,被陳家溝大戶購為僮僕,有幸師從陳氏拳第十四代 陳長興(1771-1853年),由於悟性聰穎,學藝十餘年臻大成。後在北京屢挫名手,人稱「楊無敵」,被薦到王府授拳。當時府中學拳的多是貴族子弟,體質嫩弱,福魁便將陳氏太極拳修改,使之不縱不跳,趨於簡單柔和。再經三子 健侯、健侯之子兆清(字澄甫)修訂,成了目前流行很廣的「楊氏太極拳」。楊氏拳特點是動作舒展,柔和勻緩,行拳時要求周身放鬆,意念集中於腹部,以鬆、沈為上乘。

 

武氏太極拳始於 武河清(字禹襄,1812-1880年)。他也是河北永年人,出身書香門第。楊福魁從陳家溝藝成回鄉,武禹襄從他學得 太極大架。不久,慕名到溫縣 趙堡鎮,拜陳氏第十五代 陳青萍為師,學陳氏小架(即「趙堡架」)。其後,他把楊氏大架和陳氏小架結合起來,形成了「武氏太極拳」。  其特點是出手不過腳尖,身體挺直,動作輕靈,步法敏捷,綿密緊湊。

 

孫氏太極拳始於 孫祿堂(1861-1932年)。他是河北完縣人,早年為形意、八卦名家,在北京有「活猴」之稱。 孫祿堂五十歲那年,拜 武禹襄的再傳弟子 郝為真為師,融形意、八卦、太極為一體,創編了架高步活、開合鼓蕩的「孫氏太極拳」。

 

吳氏太極拳始於 吳鑒泉(1870-1942年)。吳鑒泉是北京人,滿族,後改漢姓吳。其父 全佑曾先後從楊福魁、班侯父子學拳,鑒泉得其父傳。吳鑒泉在楊氏拳架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修潤,使之更趨柔化,形成了「吳氏太極拳」。 其特點是架子大小適中,柔和自然,緊湊而不顯拘謹。

 

此外,在趙堡鎮還流傳著一種「和式太極拳」,始創人為 和兆元(1811-1891年) ,至今已傳六世。根據和氏後人的說法,和兆元為 陳青萍的大弟子,也是趙堡鎮人,同治元年(1862年)護送廣東學政 李棠階入京供職。  李氏後來官至軍機大臣、禮部尚書,為一代理學名臣 ,甚得慈禧太後重用 。李氏將和兆元薦入大內,和屢敗高手 ,被任命為大內侍衛班領 。  和氏太極拳端莊自然,輕靈圓活,註重實戰技擊 。

 

到了民國初年,陳、楊、武、孫、吳五花競放,大名鼎鼎的太極拳系才算真正形成。 它是中國諸大拳系中形成最晚的一支,但正因如此,它又是最富活力的一支。

 

太極拳合技擊與導引吐納為一體,是一種意氣運動。它要求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意動形動,意到氣到,氣到勁到,勁由內換。 在技​​擊時,講究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小力打大力,從不以拙力取勝。

太極拳由一系列螺旋纏繞動作組成,每個動作都呈圓形。 從外觀看,太極拳全部是劃圓的動作,與其他拳派迥異其趣。

 

太極拳要求以腰為軸,節節貫穿,以內氣催動外形,寓剛於柔,剛柔相濟 。蓄則為柔,發則為剛;合則為柔,開則為剛;曲則為柔,直則為剛;起則為柔,落則為剛 ;隱則為柔,顯則為剛,以此體現出避實擊虛、蓄而後發、引進落空、鬆活彈抖的獨特技擊風格。陳氏太極拳尤其要求立身中正,八面支撐,形成一身備五弓的蓄發之勢。 若遇勁敵,則內勁可猝然擊出。

 

太極拳十分重視中樞神經的反應能力和觸覺的感受能力,在對敵時講究「聽勁」,即以皮膚觸覺來感知對方勁力的消長 追求「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神祕境界 。

另外,太極拳堅持防範周嚴,後發制人,即所謂「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先等對方進攻,一搭上手,即粘住不放,順對方進擊的方向,以弧形動作化開來勁,借力打力,發揮「四兩撥千斤」的特長

太極拳利用離心力原理,以腰脊為中軸,自己的一切動作皆走內圈,而始終置敵於外圈。這樣,即便內圈的動作慢些,仍可勝過外圈的「快」,易使對方失重心。行拳者在舒緩瀟灑的旋轉之中,隨時可以驟然發勁。

 

太極拳的發力多是彈抖之勁,稱為「寸勁」,即在極短距離內,無須大幅度作勢,即可發出。這是由意氣引導,身體諸大關節高度諧調,於剎那間爆發出來的一種合力,其勁甚短,其發極速,其力冷脆,具大殺傷力。

 

從陳王廷開始,陳家溝不僅歷代均有技擊高手,也出現過傑出的理論家。 十六世 陳鑫(字品三,1849-1929年)撰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至今仍是行內權威著作 。十八世 陳照丕(1893-1972年)和十九世 陳小旺、陳正雷等都有拳論專著傳世 。

陳氏太極拳這一傳統影響到其他四派太極 。 目前諸大拳系中,太極拳始終具有文化層次上的優勢。研究著作不僅數量最多,而且有理論深度,在功法和技擊方面較少保守性,顯得襟懷坦蕩。   加上太極拳融技擊與養生為一體,老少鹹宜,在短短幾十年間,由北而南,風靡全國,成為發展勢頭最快的一個拳系。

 

 

資料來源: 《功夫中國武術文化》(2013) 王廣西

出版社    :知書房出版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885

陳家太極拳 2


陳家太極拳 2

參加了兩星期的陳家太極密集研習班,共20小時,今日畢業了。

導師洪允和師傅,是潘詠周師公的弟子,亦即陳發科宗師的再傳弟子。他特別從台灣來澳洲開的班。


洪師傅武功純粹,和藹可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親身示範,循循善誘。他讀大學時是唸應用科學,但畢業不久便全職教拳,至今三十多年,能夠以科學解釋拳術的理論,是不可多得的武林高手。


同班的師兄師姐之中藏龍伏虎,本身學過其他功夫或太極拳,已經是師傅級人馬,有一大堆徒弟,現在帶技尋師的也不少。學陳家太極的機會寶貴,都很尊敬洪師傅,潛心學習。

我以前都學過楊家和陳家太極,也從今次的課程得到好處。


我的功夫以詠春為主,但是練任何門派功夫,到了比較深入的地步,就會發覺其實不同的功夫的拳理有相通之處,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圓化直,直破圓,沒有絕對無敵的招式涉獵其他門派,可以互相補足,提升自己的功力。

前文:陳家太極拳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186

陳家太極拳

陳家太極拳

25年前我曾經學過陳家太極,後來疏於練習,已經忘掉大半,愧對賢師。

陳家太極拳,原名「十三勢」或「長拳」,屬於北派拳種;本來就是軍人和鏢師的實用拳術,正是睇得又打得,是現在所有太極門派的祖宗。發源自明朝河南陳家溝陳卜,到了第十四世陳長興,卓然成家


現在世界上最流行的楊家太極拳的祖師楊露禪,是從陳長興學得之後演化而成。吳家太極祖師滿洲人(吳)全佑,就是楊露禪的徒弟。

太極拳其他小支派如武家、郝家、孫家,都是出於這個系統。

台灣的洪允和師傅,是陳家第十七代陳發科宗師的徒孫、潘詠周老師的徒弟,今次特別來澳洲授拳。

機會難逢,我會參加今日開課,為期兩星期、每日早上兩小時的密集班。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192

太極拳VS綜合格鬥邊個廿秒被打爆缸?

1 : GS(14)@2017-04-30 15:20:45

當太極拳師遇上格鬥之王,究竟誰勝誰負?欲知結局如何,毋須等下回,20秒鐘,就知結果!周四(27日)晚在四川省成都市一武館內舉行武藝比試,太極拳師與格鬥之王,正式比試20多秒,就分出勝負了。參與這場比試的39歲格鬥之王徐曉冬,早年在北京學散打,後來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個MMA(綜合格鬥)組織,被圈內人稱為格鬥狂人。從拳壇上退役後,他開始玩直播、搞培訓,對於傳統武術,他在言語上不留情面,甚至在自己微博上回覆網友稱:「傳統(武術),太極為首,都是騙子。」據悉,徐曉冬與邯鄲一名70多歲的太極習武者不和,隨後又與另一太極習武者雷雷(43歲)在網上「互片」。本月18日,徐曉冬下戰書,相約在27日比試武藝。翌日,雷雷用自己微博帳號「雷公太極」回應:「接受了!不見不散!」據悉,雷雷與徐曉冬同為北京人,他習的是楊氏太極拳,但一直沒有將太極運用到實戰中。不過,對於太極的奧秘,他深信不疑。 收下挑戰書後,雷雷開始在自己場館內練習搏擊技能,有武術愛好者在看他的影片時也頻頻提出意見。有網友留言:「兄弟,人說知己知彼方能有勝數,我也是練搏擊十幾年了,我勸你比賽時間可改延期一年,對綜合搏擊研究一番再戰,否則你必敗無疑。」27日下午5時許,兩人坐到擂台下,開始回答前來圍觀的武術愛好者疑問,甚至有人專程從福建廈門和澳洲趕來觀戰。裁判表示,比試10分鐘,應兩人要求,全開放、無禁忌,可以擊打任何部位,兩人在免責協議書上簽字。主持人趕緊提議,「插眼、踢襠部就不要了哦。」比試正式開始,雷雷邁出弓步,舉起雙手拉開架勢。徐曉冬則放低雙手,移動步伐,步步緊逼。兩人繞了兩圈之後,徐曉冬連續出拳,朝雷雷頭部打去。雷雷招架不住,失去重心,連退幾步。徐曉冬掄起拳頭,劈頭蓋臉砸過去,最終將雷雷按倒在地,騎在胯部,一陣猛捶。沸騰的現場安靜下來,擂台上已經濺起血花,裁判趕緊喊停,兩人這才收手。徐曉冬退到一邊,和場邊觀眾打招呼,雷雷爬了起來,工作人員趕緊止血。短短20多秒,一場角逐勝負已分。雷雷被打敗後表示,自己是反面教材,「我的師傅和朋友都不贊成我打這場比賽。」他表示,自己只是代表個人參戰,應戰只是想讓大家知道,即使太極不能打,但他不怕被打。而裁判則表示,這場比賽,並不能證明傳統武術就不如現代搏擊,「這只是兩個人之間的較量,並不能代表傳統武術就不行。」《成都商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30/200067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0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