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央行周二凈回收750億流動性 7天逆回購利率跌10基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758

據彭博新聞社引述一級交易商交易員稱,中國央行將進行350億元人民幣7天期逆回購操作。不過加上周二有110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到期,相當於央行今日回收了750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

中國央行公開市場3月3日和3月5日將分別有110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到期,本周共有2200億元逆回購到期,無正回購和央票到期。 

本周二,中國央行7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3.75%,前次為3.85%。 

此外,中國銀行間市場7天期質押式回購利率開盤報4.65%,下跌約17個基點。1天期質押式回購利率開盤報3.36%,下跌約13個基點。 

QQ圖片20150303093647

隔夜shibor報3.4500%,下跌0.30個基點;7天shibor報4.7470%,下跌0.10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4.8979%,下跌0.01個基點。
QQ圖片20150303094258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053

14天逆回購重啟信號: 短期降準難至

央行副行長易綱的表態加上14天逆回購的重啟之後,對降準翹首以盼的市場人士恐怕要失望了。

近日,央行時隔半年之後,於8月24日重啟了14天期逆回購操作,當天投放量500億元,利率為2.4%,在接下來的兩天,央行繼續進行14天逆回購操作。8月24至26日三天時間,央行14天逆回購規模達到1800億元。如果配合7天期逆回購操作,央行在上周通過公開市場凈投放3100億。

追溯上次14天期逆回購要回到今年2月初。一般而言,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主要是為了滿足金融機構對跨節資金的臨時性需求,在春節及“十一”長假前開展較為多見。如今,央行在一個非節假日的月末重啟14天你回國操作,其背後釋放的信號引人遐想。

易綱回應

春江水暖鴨先知,14天逆回購的重啟,被普遍解讀為近期降準無望。盡管8月24日,央行進行了逆回購操作,但當天從隔夜到1年期Shibor均出現上漲,其中隔夜和7天shibor各上升1BP。

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M2同比增速比上月下降1.6個百分點至10.2%;人民幣貸款新增4636億元,同比少增1.01萬億元,余額同比增長12.9%;社會融資規模增加4879億元,同比少2632億元。

面對7月金融統計數據大幅度的下滑,市場驚呼遠超預料,一時間降準降息的呼聲大增。

對此,央行有關負責人稱,從M2看,去年二、三季度股市波動較大,使當時的基數大幅擡高,導致近幾個月M2同比數據有些“失真”,不代表真實增速。從貸款看,金融機構出於“早投放、早收益”考慮,一般上半年貸款占大頭,今年上半年貸款增加7.53萬億元,同比多增近1萬億元,投放進度較快,雖然7月份貸款季節性回落,但累計來看仍較多。

在此之後,盡管市場情緒有所平複,但預期降準的人依然大有人在。

8月26日,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在2016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稱,央行充分利用公開市場操作保證市場流動性充裕。14天逆回購讓市場多了一個選擇,推出14天逆回購有利於整個市場發展和流動性的充足。

與此同時,易綱還在會議間隙回答媒體提問時稱,7天逆回購會繼續保持。

政策傳導如何有效

對於下一步的貨幣政策,央行相關負責人稱,穩健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靈活適度,適時預調微調,為穩增長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環境。

“下半年不會降息,貨幣政策的核心問題是傳導的有效性。”中金公司在其研究報告中認為,下半年流動性進一步寬松的空間有限。

中金公司認為,貨幣政策的核心問題是傳導的有效性。“中國企業和機關團地繼續囤積流動性,帶來M1增速的持續攀升。囤積的流動性如何有效傳導到實體經濟?繼續註入流動性似乎不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案。”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當前信貸需求結構性問題突出,而市場整體流動性相對充裕。解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背景下企業投資意願不足的問題,或許更應從信貸需求端入手,培育新興產業,刺激新的信貸需求增長點,進而改善資金脫實向虛或是集中流入部分行業、產業催生資產價格泡沫的現象。

中金公司認為,近年來穩增長努力中唯一還缺的可能就是真正有降低企業和家庭稅負是激活民間投資和個人消費、從而疏通貨幣政策傳導的關鍵。

連平預計,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健,進一步向松調整空間和幅度有限。大幅向松可能增加人民幣貶值壓力和催生部分資產價格泡沫,較之可能取得的貨幣政策效果而言,弊大於利。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對第一財經表示,現在的貨幣政策總體上基本適度,但在目前的情況下可以再略有放松。引導市場的預期,一方面通過改革釋放國內市場的需求;同時,又通過投資開放發展國際市場,在加上供給側改革,把低端的供應去掉,發展一些高端的供應,這樣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情況上,讓貨幣政策更匹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260

央行14天逆回購常態化 貨幣政策料穩健不轉向

9月7日,央行連續第11天進行14天期逆回購,操作日趨常態化。此前,央行曾在8月24日時隔半年後重啟14天期逆回購,一度引發市場廣泛關註,被部分市場人士解讀為央行有意降低債市杠桿,擠出債市“泡沫”。

對此,瑞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汪濤7日在“中國金融創新論壇”期間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央行連續進行14天期逆回購並不代表貨幣政策出現重大轉向,“未來央行可能更偏重於能夠提高短期流動性的方式,而非降息降準。”

對於年內是否仍有降息降準空間,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發現,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從目前經濟現狀來看,雖然仍面臨降息降準壓力,但不會輕易實施,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在維持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下半年央行還是會面臨著降準的壓力,只不過時機的選擇,節奏的把握十分重要。”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趙揚在野村投資年會期間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降息或降準對於匯率、樓市的影響,都會對央行在貨幣政策操作方面形成一定制約,但是從經濟增長和通脹這兩個最主要的貨幣政策目標來看,貨幣政策還有進一步調整的壓力。

14天逆回購常態化

7日,在公開市場上,央行進行2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率2.25%;開展1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中標率2.40%。此外,公開市場7日有900億元逆回購到期,央行凈回籠資金600億元,連續第六個交易日實現資金凈回籠。

隨著央行14天逆回購的持續進行,9月7日,隔夜SHIBOR報2.0803%,上漲0.33個基點;7天SHIBOR報2.3680%,與昨日持平。此外,14天、1個月及3個月SHIBOR則繼續下跌,分別下跌0.70個、0.50個及0.35個基點。

中信證券認為,隨著近期央行14天逆回購操作的常態化,市場情緒也逐漸穩定,在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的背景下,上周市場資金利率出現明顯回落。

國泰君安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則分析稱,近日銀行間利率波動不大,跨節資金利率繼續上行。“債市維持弱勢震蕩,收益率曲線陡峭化上行,利率債短端微跌,中長端小幅上行1個基點左右,國債期貨下跌,信用債成交仍較為活躍。”

近年來,隨著發達國家央行大開印鈔機,不斷增發貨幣,導致市場流動性過剩;然而,寬松政策並未有效提振經濟,反而將更多國家推向負利率的深淵。隨著全球“資產荒”的升級,以及英國退歐等“黑天鵝事件”的發生,市場避險情緒加重,反而推高了債市的火爆。

“近期經濟數據、市場風險偏好、機構配置行為等都在利好債券市場。加上中國債市相比全球債市來說,本身漲幅偏小,在6月央行全面放松境外機構進入人民幣債市,以及英國退歐後全球市場普遍負利率的情況下,中國債市價值窪地的特征得到凸顯。”徐寒飛此前表示,國內這一輪債市上漲行情仍將持續。

但與此同時,不乏業內觀點認為,債市已存在明顯泡沫,必須進行有效抑制。

對此,汪濤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隨著債市收益率下降,信用債利差的降低,確實可能存在一定泡沫,但這一現象不僅是中國特有,隨著全球流動性的充裕,債市出現流動性過剩跡象也較為正常。

在她看來,我國債市目前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如何打破剛性兌付、隱性擔保,糾正市場對於風險的扭曲判斷,“債券可能存在一定泡沫,但這不意味著要讓債券牛市扭轉,而是要想辦法降低債市杠桿與風險。”

對於目前市場熱議的債務置換、債轉股等可行操作,汪濤認為,債務置換雖然可以降低債務成本和未來的債務負擔,但並未解決根本問題。而對於債轉股的具體實施,更要註意風險防範,因為“壞賬就是壞賬,再多的包裝也不行”。

結構性改革將發揮關鍵作用

趙揚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仍面臨一定增速下滑壓力,這與經濟結構調整或轉型相一致。在轉型過程中,主要的表現之一就是投資增長速度放慢,投資在GDP當中占比下降,因此其很大概率上會導致整體的經濟增速繼續放慢。

盡管如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經濟仍將在長期內維持中高速增長。“我們預計今年三季度經濟增速會比二季度有一定的放緩,但四季度又有一個小幅的回升,基本上全年穩定在6.5%的水平。”趙揚說道。

值得註意的是,在剛剛落下帷幕的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上,各國政要達成統一意見,僅靠貨幣政策不能實現平衡增長,而是要與財政政策、結構性改革相結合。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宏觀調控思路已經發生明顯變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重中之重。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張維烔表示,自2015年中央明確提出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後,今年已經成為供給側改革的元年。

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任務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重點推動“三去一降一補”的五大重點任務,使中國經濟發展更加可持續。兼顧經濟穩定增長和結構調整,通過增加居民消費、提高服務業占GDP的比例、確保高質量並由民間資本驅動的投資以擴大國內需求。中國將繼續簡政放權和轉變政府職能,繼續推進金融領域改革,使市場在信貸配置過程中進一步發揮決定性作用,進一步放開服務業競爭,強化社會安全保障。

“供給側改革意義重大,但難度也很大。金融改革作為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與‘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其實都有著密切關系。”張維烔說道,“例如去產能、去杠桿本質就是打破僵屍企業預算軟約束,要求產業根據市場經濟原則配置資源。國務院調查表明,金融融資難、融資貴是導致民間投資增速放緩主要原因,顯然要降低融資成本,就必須要通過改革提升金融體系的效率和有效配置,來改變這個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911

14天逆回購操作常態化 央行連續六日資金凈回籠

公開市場上,央行今日進行2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率2.25%;1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率2.40%。另外,公開市場今日有900億元逆回購到期。央行今日凈回籠600億元,央行已連續十一天操作14天逆回購,日趨常態化,連續第六個交易日實現資金凈回籠。

隨著央行14天逆回購的持續進行,9月7日,隔夜SHIBOR報2.0803%,漲0.33個基點;7天SHIBOR報2.3680%,與昨日持平;14天SHIBOR繼續下跌,報2.5290%,跌0.70個基點。1個月SHIBOR報2.6770%,跌0.50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2.7810%,跌0.35個基點。

中信證券認為,隨著近期央行14天逆回購操作的常態化,市場情緒也逐漸穩定,在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的背景下,上周市場資金利率出現明顯回落。而目前經濟短期平穩,也意味著央行近期降準降息的必要性降低。不過值得註意的是,本周逆回購到期高達3900億。其中,此外,今日還有1232億元3個月期MLF到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922

央行重啟28天逆回購 去杠桿政策意圖明顯

繼重啟14天逆回購以後,央行公開市場今日(9月12日)為明日的28天期逆回購操作詢量。

在分析人士看來,重啟28天逆回購操作短期是為了緩解即將到來的中秋和國慶長假流動性需求。同時,也反映出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日趨“縮短放長”,適當擡高市場的資金成本,去杠桿的政策意圖明顯。

央行上次連續開展28天逆回購操作實在今年年初春節假期之前,1月19日至2月5日連續開展28天逆回購操作共計13450億元,操作利率2.6%。

華創證券表示,2013年以來,28天逆回購一般都在臨近春節期間發行,用於平緩跨節資金波動;今年再次在年中詢量,體現央行以長換短,綜合擡高市場杠桿成本,倒逼機構主動去杠桿的指導意圖。近期央行在公開市場的組合操作,以及三會在產品端的監管新政,都傳遞明確的去杠桿意圖,並可能導致未來資金面波動加劇。

中信固收團隊表示,今年兩個假期雖然不連接,但相隔較近,中秋前投放的現金短期內難以回籠,所以導致9月後半月的流動性需求加大。參照此前,去年9月份M0增加對應減少流動性2000億元。與此同時,今日公開市場重回凈投放,“央行仍將保持節前資金面平穩運行。”

除了短期的節假日因素,中信固收認為,此舉反映出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日趨“縮短放長”。

實際上,央行此前在重啟14天期逆回購當周召開的商業銀行會議上就明確表示,要求商業銀行註意控制期限錯配風險,如果14天操作的效果不明顯,未來可能重啟28天操作。

中信固收表示,央行近期的態度已經愈發明顯,從到8月末重啟14天逆回購,到9月初以6個月和1年期的MLF投放換取3個月MLF、7天和14天的逆回購回籠,維穩資金面之余,貨幣政策“縮短放長”意圖明顯,目的就是適當擡高市場的資金成本。對金融機構而言,將面對流動性量價壓力,依靠隔夜加杠桿博利差的交易策略也將再度受到沖擊。在央行為了控制杠桿和資產泡沫而逐步拉長操作期的背景下,債券收益率將持續面臨調整壓力。

另一方面,8月以來市場對於美聯儲加息預期不斷升溫,外儲承壓。央行日前公布的8月外匯儲備余額為3.19萬億美元,再創新低。業內人士認為,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仍然存在。周一早間,人民幣中間價報6.6908,較上日下調224點,連續三日下降。

中信固收表示,在人民幣匯率承壓的背景下,央行通過“縮短放長”策略可以從量、價兩方面減小匯率的壓力,一是在量上減少短期流動性投放,二是在價上擡升短期資金成本,這兩點都有助於穩定匯率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6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