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昔日樣板,今朝墊底黑龍江,一座資源大省的艱難救贖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084

大慶油田電力集團油田熱電廠。2014年,大慶油田出現多年來從未有過的增加值負增長,也給了黑龍江經濟致命一擊。 (CFP/圖)

中國版圖最北的黑土地上,計劃經濟最早於此發芽,又相對較晚轉向市場經濟,舊胎記深重難除。

中國重化工業的一路高歌,最先成就了黑龍江,近十年又讓內蒙古、陜西等能源產地迅速崛起;但隨著重化工業進入尾聲、產能過剩凸顯,黑龍江經濟率先撞墻。

能否上收社保教育等事權,給黑龍江等地方減輕負擔?能否下放財權,提高資源稅等地方稅種的比重?自救之外,黑龍江的出路,最終又指向了當前中國最重要的幾項經濟改革之一——財稅改革。

就在人們快要忘掉這塊位於中國東北角的黑土地時,2014年上半年,黑龍江重新回到聚光燈下。時移勢易,這一次,是因為它成為全國GDP增速最慢的省份,不到5%。

時間倒轉六十年,借著資源稟賦和“殖民政府”遺留的工業基礎,黑龍江曾經作為新中國經濟複蘇的“供給地”而大放異彩,誕生了大慶油田、北大倉這樣的全國樣板。GDP總量和增速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最初的二十余年,始終位列前茅。

黑龍江經濟,到底怎麽了?

“歷史憎惡跳躍,大的變化和經濟革命都不是突然來臨的,它們必定是經過了周全的和長期的準備。”美國經濟史學家蘭德斯在《國富國窮》中的論斷,映照著黑龍江的歷史與現實。

中國重化工業的一路高歌,最先成就了黑龍江,近十年又讓內蒙古、陜西等能源產地迅速崛起;但隨著重化工業進入尾聲、產能過剩凸顯,黑龍江經濟率先撞墻。

政府開始行動。2012年推出促進工業經濟增長17條,2014年6月再次出臺穩增長的65條措施,計劃投資3000億元。

但這很可能是一場難言樂觀的自我救贖。在一位不願具名的省政府官員看來,一方面,黑龍江沒能在春風得意之時安排好未來的產業轉型;與此同時,大慶油田等重要央企的利潤沒有更多地留存在地方,也加劇了這座資源型大省的衰竭,“這就好比一頭奶牛,擠幹了奶,卻讓她自謀生路。”

中國版圖最北的黑土地上,計劃經濟最早在這里生根發芽,又相對較晚轉向市場經濟,計劃經濟的舊胎記深重難除。同樣作為老工業區,德國魯爾歷時三十年,引入市場經濟並成功轉型;而在黑龍江,多元、競爭、活躍、法治的市場經濟制度體系建設仍在緩慢前行。

率先撞墻

在過去的十年間,能源工業占到黑龍江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的一半以上,增速均超過6.3%。但在2013年,這一數字降到0.1%。

2014年6月30日,被拖欠工資半年多的三十多名工人站在火車道口,集體討薪。這一幕發生在伊春市,涉事企業是當地最大的民營企業——西林鋼鐵,經濟總量在伊春市所占的比重接近40%,對當地的稅收貢獻超過60%。

2012年,西林鋼鐵虧損超過14億,平均每賣一噸鋼材虧損200元。到了2014年春節,建好不到半年的高爐被迫壓縮產能,即便如此,每個月還要虧損近1億元。最近,西林鋼鐵阿城分公司全面停產。

銀行看到了西鋼的風險,紛紛收回貸款。西林鋼鐵的一名高管透露,上半年,13家債權銀行收走了22億貸款。

能源產業的觸礁,更讓這座資源型大省時日漸艱。黑龍江的資源型產業比重相當大,13個地級市中,7個是資源型城市:油城大慶,林城伊春和大興安嶺,煤城雙鴨山、雞西、鶴崗、七臺河,產業結構高度同質化和單一。

2013年,黑龍江最大的煤礦企業龍煤集團整體虧損23.4億元。昔日輝煌的大慶油田也早已步入老油田之列,每采出100噸油液,只能產出6噸原油。產量從過去年產5000萬噸原油,下降到4000萬噸,預計未來的產量還會更少,到2020年可能剛剛過千萬噸。

“沒有油了,大慶怎麽辦?”比這更棘手的問題應該是,“沒有油了,黑龍江怎麽辦?”

大慶貢獻了黑龍江近三分之一的地區生產總值,還有近一半的工業增加值。黑龍江省財政廳曾經測算過,油價每桶波動一美元,就會影響大慶GDP14億元,財政收入3500多萬元,省級財政收入8000萬元左右。

黑龍江並非沒有意識到產業結構單一的隱憂。2006年的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曾寫到,黑龍江省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是體制性和結構性的矛盾,經濟結構問題已嚴重影響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

但這一年,黑龍江GDP仍以12%的速度增長著,中國經濟也邁進“10%時代”。2007年,黑龍江GDP增速的排名也是墊底,不過增速還不錯,維持在12%。

繁榮總是能讓人忘記憂愁,當中國經濟還在快車道上疾馳之時,這些結構性的病癥顯得不足掛齒。

2012年,中國GDP增速降到8%以下,“中速增長”的周期悄然來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隨著重化工業進入尾聲、產能過剩凸顯,黑龍江經濟終於率先撞墻。

在過去的十年間,能源工業占到黑龍江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的一半以上,增速均超過6.3%。但在2013年,這一數字降到0.1%。2014年上半年,增加值已然成了負數。大慶油田,出現多年來從未有過的增加值負增長,也給了黑龍江經濟致命一擊。

哈爾濱北大六道街,大雪天賣煤的老年夫婦。全國平均10名在職人員供養3名退休人員,黑龍江則是10名供養7名。 (CFP/圖)

計劃的胎記

黑龍江進入計劃經濟體制的時間要比新中國成立還要早上十幾年。因為承載了國家很多指令性任務,產品大多被低價調撥,一直缺乏足夠的資金進行自我完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不僅資源型產業的占比過大,長期以來,黑龍江還在原字號、輸出性、奉獻型的低端產業鏈條上徘徊,加工比重不足三分之一,深加工比重不足五分之一。相反,原材料所到之處,加工增值了數萬億元。

“二十粒大米不到幾厘錢,到外省加工成一個脆脆餅,賣回黑龍江就是一塊錢。”黑龍江省國資委的一名官員喜歡用這個比喻來說明黑龍江的這一經濟結構問題。

每天,從黑龍江運往省外的原糧能裝滿16個火車專列,還有原油10萬噸,木材3萬立方米。這恰好是計劃經濟一個重要特征——資源基本上按照行政指令進行分配。

因為承載了國家很多指令性任務,產品大多被低價調撥。前述不願具名的官員抱怨,黑龍江一直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自我完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黑龍江已經在計劃經濟的道路上走得太遠,這也使得市場經濟轉軌的成本更高、過程更複雜。

黑龍江進入計劃經濟體制的時間要比新中國成立還要早上十幾年。日本人盯上了這片富饒地,挖出來的煤用以煉鋼,鋼鐵又制成槍炮。他們采取了一種叫作“統制經濟”的管理模式,與計劃經濟並無二致。

這也給黑龍江遺留下來別的省份難以超越的工業基礎。新中國成立的頭五年,全國56個大型工業項目,黑龍江一個省就占了22個。

1960年,數以萬計的石油工人和轉業官兵湧入“有月亮的地方”(薩爾圖,蒙古語,意為有月亮的地方,50年前大慶石油會戰的主戰場)。由此,黑龍江作為重工業基地的地位再也無法撼動,GDP一直排在前八位。

到了1980年,時代變了,以安徽小崗村的18位農民為首,全國開始推行家庭聯產承包。時任黑龍江第一書記楊易辰極力反對,他甚至在一次規格極高的會議上與支持這一政策的貴州省委第一書記吵得面紅耳赤。在楊看來,黑龍江是個大平原,土地連成片,更適合大型機械化,而不是包產到戶。

就在農業生產承包責任制在其他省份激起巨大改革熱情的時候,黑龍江沒有出現同樣的艷陽天,道理在於當時的黑龍江的農業已經是大農場的機械化生產,農民更接近於農業產業工人。

在黑龍江省政府參事曲偉看來,這是黑龍江民營經濟始終不夠發達的一個重要基因,“黑龍江的農村改革比全國滯後,個體經營主、鄉鎮企業沒有發展起來,缺少發展民營經濟的土壤”,年過六旬的他,研究黑龍江經濟的時間超過三十年。

央企雙刃劍

大慶油田的企業所得稅全部列為中央財政收入,黑龍江因此損失了近十分之一的財政收入。在黑龍江,像大慶油田這樣的央企,占到國有資產的八成以上。

不發達的民營經濟的另一面,是輝煌了幾十年的在地央企。大慶是黑龍江經濟的命脈,但地方也因中央拿走了絕大部分稅源而憤憤不平。

“十一五”期間,大慶油田年均實現利潤1000億元左右,應交所得稅約250億元。按稅法規定,央企所得稅留給地方的比重應在四成到五成之間,黑龍江省每年應分成100億元以上的稅收。

事實上,大慶油田的企業所得稅全部列為中央財政收入,黑龍江因此損失了近十分之一的財政收入。全國範圍內,只有黑龍江的大慶油田和山東的勝利油田實行這一特殊政策,這對沿海省份山東的影響沒有那麽大,對於黑龍江卻大大不同。

在黑龍江,像大慶油田這樣的央企,占到國有資產的八成以上。

2012年前三季度,中央項目投資出現負增長,2013年前三季度,中央項目有所回升,投資總額達到479.4億元。投資總額僅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7.45%。

“這說明,央企拿走的多,回報黑龍江的少。”黑龍江省科顧委主任陳永昌說。

在黑龍江也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大慶油田開采出的原油要運往遼寧、山東進行加工,黑龍江原油產量占全國20%,但加工量卻只占全國3.6%。

黑龍江也曾爭取和新疆類似的差別化政策,支持自產原油就地加工。但央企有央企的考慮,是黑龍江無法掌控的。“黑龍江經濟活力不足,與央企占比過大有直接的關系。”黑龍江省國資委的人士稱。

在黑龍江經濟結構中,占有較高比例的重化工業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進入的壁壘高,新的所有制成分很難從產業內部獨立成長起來。而單一體制的慣性與畸重產業的結合,更限制了具有活力的市場經濟成分的成長和壯大。

2004年,一場有關國企改制的討論,意外地掀開了一場關於道路與方向的“第三次中國改革大爭論”。

黑龍江也開始全面推進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新一輪國企改革。“靚女先嫁,醜女陪嫁”是時任黑龍江省委書記的一句名言。

“省政府定的調子是,國資委把省內國有企業全賣出去,就算勝利了。外省做大做強國有企業的時候,黑龍江卻要把它們全賣了。”前述黑龍江省國資委人士回憶。

2011年末,全省98%以上的國有企業,完成改革,足足有3500多戶;國有參股、混合所有及國有全部退出了97%;國有經濟的比重從80%以上,瞬間降到了50%。

等到新一輪國企改革,黑龍江已經沒有國企可改。

“省領導想做更大規模的國企改革,把央企也納入其中,強調和央企如何聯合,如何配套。只能說,想法是好的。”上述國資委人士稱。

2014年上半年31省份GDP增速排行榜(單位:%) (李伯根/圖)

留不住人才

黑龍江省曾是新中國成立後移民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省份。前30年凈遷入人口七百余萬,後30年開始凈遷出,達四百余萬人。2013年,黑龍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兩萬元,只比青海略高。

即便如此,在計劃經濟胎記深重難除的黑龍江,幾十年下來沈澱下來的“企業辦社會”負擔依然遠遠高過全國其它地區。

黑龍江是養老壓力最大的省份,全國大約10名在職人員供養3名退休人員,而黑龍江約10名在職人員供養7名退休人員。

沈重的歷史人員負擔、“中速增長”的經濟新常態之下,在職人員的日子也不好過。自2013年年中,龍煤集團雙鴨山分公司就開始拖欠下屬各煤礦工資,停發各項生產、安全獎勵。工資按百分比發放,累計已拖欠近兩年,井下一線生產工人平均每個月工資不足2000元。

“一地衰敗的鐵西區過去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難關過去了,2000萬下崗工人的人生也都過去了。現在,只有很小很小的一點憂傷,留在一部叫做《鋼的琴》的小成本電影里。”

電影的主人公是幾乎快要被這個社會遺忘的人群。“他們沒有犯過任何錯誤,卻承擔了完全不可能承受的改革代價。”財經作家吳曉波寫道。他這篇影評的標題,叫做《中國工人階級的憂傷》。

56歲的劉華,已經在家待了十六年。在她四十歲的時候,劉華所在的齊齊哈爾市第一制粉廠幾經改制,打那之後劉沒能從單位拿到一分錢。那幾年,一起下崗的還有劉華的大妹和妹夫,大弟媳,二弟和弟媳。

從劉華的外婆那輩人算起,三代人親歷了黑龍江老工業基地的輝煌與衰敗。她時常感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下崗後,劉的大妹和妹夫去了齊齊哈爾周邊的村里務農。多年來,兩口子一直住在10平方米的平房里,除了一臺14英寸黑白電視,幾乎沒有值錢的東西。

二弟則是到處打短工,換了不下三十個工作,沒過幾年,老婆也離家出走。母親的退休金成了二弟和兒子主要的生活來源。

母親和二弟一家住的平房還是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遺留的馬棚。去年,這里被認定為棚改區要進行改造。眼看就要搬上樓房,但補交的三萬元的購房款,卻讓一家人捉襟見肘。

劉華一家正是這個城市最低收的一群人。2013年,黑龍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兩萬元,不及發達地區的一半,僅高於青海,排名倒數第二。這一年,黑龍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降到了2010年以來的最低值。

黑龍江省曾是新中國成立後移民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省份。三十年後,黑龍江人口遷移和人口流動發生了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前30年為凈遷入,凈遷入人口七百余萬;後30年為凈遷出,凈遷出人口為四百余萬人。”黑龍江省社科院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

這種凈遷出情況恰巧始於改革開放,2010年戶籍登記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0年間,凈遷出的人數是前20年的2倍多,呈現出加速流出態勢。

最讓政府心驚的,是高端人才的流出。劉華女兒高中班級有60個人,最後只有不到10個人留在了黑龍江。劉華拿著勤苦攢下的40萬元,給女兒在廣州買了套房。

“一個人從成家到立業,至少要消費200萬,如果一年凈流出十萬人,就是2000億的消費被帶走了。”曲偉說。

黑龍江的人口紅利也在消失,“2011年總人口僅比上年增加0.6萬人,2012年總人口為零增長。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兩項指標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孫啟文說。

2004-2014年黑龍江GDP增速對比 (李伯根/圖)

尋找出路

在老路不通之時,新路如何打通,成為黑龍江這個資源大省的大考。

這一年,中國最年輕的省長,46歲的陸昊過得並不輕松。

5月15日,陸昊主持召開會議,就龍煤集團當前遇到的困難、問題以及下一步改革發展措施進行專題研究,39天之後,黑龍江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黑龍江省促進經濟穩增長若幹措施》,明確提出江省政府多渠道安排30億元緩解龍煤集團流動資金困難,同時還將推進龍煤集團深化改革,支持雞西、雙鴨山、鶴崗、七臺河四煤城轉型發展。

被輸血的不止是龍煤。西鋼討薪事件發生後,無論是伊春市政府還是黑龍江省政府都在第一時間出手相救。討薪事件一周後,省政府組織召開了專題會議,各部門紛紛表態,省工信委、省發改委就許諾,協調省內重點工程同等條件下優先使用西鋼鋼材。

伊春市政府甚至讓西鋼列出需要司法保全的銀行賬戶清單,市、區兩級法院對指定賬戶資金進行封閉保全,為的就是不讓銀行再收貸。

另一方面,政府也在向銀行施壓,最終,由最大的貸款銀行建設銀行牽頭,組成銀團,為西鋼發放貸款。同時,市政府還承諾,由市財政拆借4000萬,以解燃眉之急。

只是,這筆資金最終沒能到賬。“市里把能用的辦法都用上了,但要給真金白銀,還真拿不出來。”西林鋼鐵的一名高管說。

以龍煤為例,一位黑龍江學者表示:“雖然依靠高煤價過了幾年不錯的日子,但龍煤集團許多‘根’上的問題沒有解決,因此也難以走出政府輸血、再輸血的怪圈。”

這一怪圈,對應著金融危機之後宏觀經濟的驟起驟落。四萬億政策出爐之後,各地重化工產能不退反進。2010年之後,四萬億政策宣告退出,留下過剩產能一片,地方債危局漸成。在結構調整見效緩慢的背景之下,地方政府不得不通過平臺公司借新還舊、輸血維持僵屍企業來飲鴆止渴。

在老路不通之時,新路如何打通,成為黑龍江這個資源大省的大考。陸昊身體力行,扮演招商引資大使,把黑龍江的綠色食品推介給香港的投資者。他們還在香港開了首家綠色食品旗艦店,未來還要開上100家。政府拿出八億補貼,其中兩億投在營銷渠道上。

年輕的省長跟省內的57家央企座談,爭取大項目落戶黑龍江。同時,也讓民營企業參與到央企的產業鏈中。他在今年6月舉行的“民企龍江行”投資說明會上表示,黑龍江的央企有很多技術水平極強,但是一個車間連一項技術都不去找合作,這樣不好。

為黑龍江把脈的還有中央,2014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頻繁調研東北三省,開出國務院《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幹重大政策舉措意見》的35條藥方。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重新為東北發展註入新動力。

這讓宋魁感覺到,黑龍江機遇要來了。宋是黑龍江當代中俄研究院院長。他每年都要給省里打報告,包括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意見,建立中俄航空航天產業園的建議,以及與俄羅斯合作建設石油化工跨境產業鏈的建議等等。

他還為大慶策劃了一個項目,與俄羅斯合資建設油氣石化產業鏈上下遊一體化項目,宋魁認為這可以為黑龍江省增加至少幾百億的GDP。

但是,也有學者擔心,中央在政策上能否“一碗水端平”。

“東三省一個政策,本身就不公平。”黑龍江省發改委的一位官員稱,遼寧的經濟體量是黑龍江的兩倍,政策來了,遼寧總會比黑龍江多得。況且遼寧有沿海經濟帶、沈陽經濟區、裝備制造振興的政策;內蒙古有能源開發的政策、少數民族政策以及西部大開發的政策;吉林也有延邊自治州;黑龍江卻沒有這些政策紅利。

資源稅率長期偏低,資源型央企利潤多數流向中央,是這一資源大省敢於大呼“不公平”的底氣。

在資源型大國俄羅斯,石油開采稅率為15%以上,並且是從價計征(以石油價格為基數);在中國,直到2010年,新疆才成為國內首個試點油氣資源稅從價計征政策的地區,稅率5%。

新疆因此每年可增收40億到50億的財政收入,資源稅一躍成為地方稅收的第二大稅種。政策的春風一年後才吹到黑龍江,相比新疆,至少少征了80億的石油資源稅。相比俄羅斯,這一數字更為驚人。

能否上收社保教育等事權,給黑龍江等地方減輕負擔?能否下放財權,提高資源稅等地方稅種的比重?自救之外,黑龍江的出路,最終又指向了當前中國最重要的幾項經濟改革之一——財稅改革。

應采訪對象要求,劉華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35

財政部首提建地方債續發機制 鼓勵債務大省先行先試

經過近兩年龐大的地方政府置換債券和新增債券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地方債)存量余額已達10萬多億元,成為債券市場中僅次於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的第三大債券品種。而且今年地方債發行規模有望超過6萬億元。

提高地方債市場化水平變得迫切。2月21日的財政部印發的《關於做好2017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不斷提高地方債發行市場化水平,積極探索建立續發行機制。

這是財政部首次提出鼓勵建立地方債續發行機制。

《通知》稱,地方財政部門應當按年度、項目實際統籌設計債券期限結構,可適當減少每次發行的期限品種。鼓勵發行規模較大、次數較多的地區,研究建立地方債續發行機制,合理設計地方債續發行期限品種、規模,每期債券可續發1-2次,以適當增大單期債券規模,同時避免出現單次兌付規模過大。

目前地方債的發行方式是每一期債券均為全新招標,導致單只債券規模較小;而借鑒國債的續發方式,每年各期限首次發行采用利率招標,後續發行時起息日、兌付安排、票面利率、交易及托管方式等保持不變,對價格進行招標。

中債資信地方政府及城投行業研究團隊認為,采用續發行機制將適當減少發行的期限品種,這樣一方面保證可以增加發行頻率,分散發行規模,同時又使得單支債券存量規模較大,有利於提高流動性。

根據上述《通知》,地方債續發機制主要是鼓勵規模較大、次數較多的地方。根據wind資訊,江蘇、山東、浙江、廣東、湖南五省2016年地方債發行規模均超過3200億元。其中,江蘇為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最大的省份,全年發行規模達4511.75億元。這些地方將被鼓勵探索續發機制。

不過,中債資信上述團隊認為,後續財政部將繼續研究制定相關制度對地方債續發行進行細化規定,預計在此之前,各地方政府實行地方債續發行的可能性不大,相關機制規定仍需進一步完善。

除了鼓勵建立地方債續發行機制外,此次《通知》要求地方財政部門不得以任何非市場化方式幹擾債券發行工作。地方財政部門提前償還以後年度到期債務,必須與債權人協商一致、公平合理置換。

其中,公開發行置換債券提前置換以後年度到期債務的,在債券發行前應當由承擔償債責任的政府財政部門出具債權人同意提前置換的書面憑證,由省級財政部門組織核實後報財政部駐當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備案。

目前市場對於提前置換,特別是城投債券的提前置換問題高度關註,《通知》規定的書面憑證範圍囊括了公開置換的城投債券,中債資信預計一、二季度各地方政府將著手啟動公開債券提前置換相關手續,下半年置換案例將逐漸增多。

中債資信梳理認為,對於估價凈價低於面值、主體確認有政府性債務且處於具備一定風險區域的14連普灣PPN002等債券提前置換的可能性較大。對於估價凈價略高於面值、主體確認有政府性債務、主體自身信用資質較弱或處於較高風險區域的14營口沿海MTN001、10綿陽投控債、13潯富和債等債券,存在提前置換的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503

粵浙蘇,這幾個經濟大省提出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包括廣東、江蘇、浙江在內的沿海經濟大省,正加快打造世界級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日前,江蘇省決定,將加快培育13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產業、企業、技術、人才和品牌集聚協同融合發展,讓產業特色更鮮明、創新要素更豐富、企業競爭力更強、空間布局更合理、分工協作水平更高,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

江蘇省制造業規模居全國首位,產業門類齊全,不少已具備集群化發展基礎,迫切需要整體提升。該省綜合考慮產業影響力、集群化特征、發展基礎與潛力,兼顧傳統行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遴選出新型電力(新能源)裝備、工程機械、物聯網、前沿新材料、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紡織服裝、集成電路、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高端裝備、節能環保、核心信息技術、汽車及零部件、新型顯示等13個產業集群。

目前,這13個產業集群規模總量達4.9萬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30%,新型電力(新能源)裝備、工程機械、物聯網、紡織服裝、集成電路、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節能環保、汽車及零部件等8個行業規模均位居全國首位。

2016年12月1日,中國制造的大型客車集結在江蘇連雲港港散貨碼頭等待裝船外運。

6月7日,在第二十屆中國浙江投資貿易洽談會主論壇浙江國際投資論壇上,浙江省發改委主任孟剛介紹,浙江將著力建設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聚焦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在人工智能、物聯網、柔性電子、量子通信等領域前瞻布局,建設國家數字經濟示範區;在集成電路材料、高端磁性材料、合成新材料、高性能金屬材料、增材制造等領域推進產學研合作,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材料研發制造中心;在生物藥物創制、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領域率先突破,打造全球新興的生命健康產業創新中心。

在廣東,6月9日通過的中國共產黨廣東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決議指出,廣東要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重點,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築牢實體經濟發展的根基,打造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推進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做優做強高端現代服務業,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強化人力資源支撐作用,建設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作為省域經濟體,粵蘇浙這些經濟大省的區域範圍較大,人口也較多,因此產業結構也要比京滬豐富得多,這其中,先進制造業是也是立省的基礎和根本。

以廣東為例,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教授林江說,多年來廣東以外向型經濟、出口導向帶動全省經濟發展,其主要的基礎還是制造業。如果廣東不抓好這個基礎,那麽廣東經濟增長就缺乏向上的動力和來源,其生產性服務業也就缺乏了服務的對象。

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從全國的範圍來看,長三角、珠三角的制造業根基最為堅實、產業集群更為豐富,選擇面更大。從參與世界競爭、成為世界級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來講,長三角、珠三角是最有條件的。未來長三角和珠三角都需要往更高的先進制造業集群上去走,比如在芯片領域,在發動機領域、高級船舶等方面,或取得標誌性突破,或做精做細,做大做強,

另一方面,伴隨著人口向灣區流動的趨勢,目前長三角和珠三角都在大力打造灣區經濟,灣區將是粵浙蘇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的重要平臺。

以浙江為例,隨著高鐵網絡的構建,近年來該省人口、技術創新要素等進一步向杭州灣沿岸集聚。目前杭州灣經濟區擁有浙江省68%的經濟總量、55%的人口、78%的發明專利申請量、76%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78%的境內上市公司、75%的中國民營500強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664

這些制造業大市快遞業務量大 經濟大省加快推進電商發展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制造業大市的快遞業務也高速增長。

國家郵政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61.6億件,同比增長27.5%。1-7月,東、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分別為80.3%、12%和7.7%,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80.3%、11.1%和8.6%。與去年同期相比,東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與快遞業務收入比重均下降了0.7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和快遞業務收入比重均上升了0.3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和快遞業務收入比重均上升了0.4個百分點。

分城市來看,有6個城市今年前7月的快遞量超過了10億件,包括廣州、上海、金華(義烏)、深圳、杭州和北京。這其中,位居榜首的廣州快遞業務量從2014年超過上海高居全國第一後,近幾年繼續快速發展,領先優勢不斷擴大。

作為“千年商都”,廣州有大量的專業批發市場,而這些批發市場恰恰就是電商拿貨的地方。廣州所在的珠三角城市群,是全國最大的消費品生產中心,廣州又是珠三角最大的物流中心,從這里發貨、收貨的成本都非常低。

廣州之外,今年金華(義烏)的表現頗為引人關註。相比去年同期,今年前7月,金華(義烏)快遞業務量達到了17.67億件,一舉超過了深圳,升至第三位。與第二名上海之間的差距也大幅縮小。

近年來,金華不斷引進、布局和建設菜鳥電商園區和物流園區,同時通過強化基礎設施、加強產業引導、組織人員培訓和提供公共服務等方式,加快推進電商專業村建設,全市上半年共培育電商專業村(萌芽村)238個,新建(提升)農村電商服務點178個。

金華之外,包括東莞、蘇州、泉州等制造業大市的快遞業務量也高居前十名。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對第一財經分析,在外貿出口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內需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日益凸顯。東南沿海的廣東、江浙等地輕工制造產業發達,這些產品最容易在網絡銷售。電子商務的發展突破了地理空間的制約和地方貿易壁壘,有利於這些地方發揮制造業的優勢。

近期以來,包括廣東、江蘇、浙江等地紛紛出臺措施,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業發展。

廣東省日前印發《廣東省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電子商務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網絡平臺和園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創新能力逐步增強。快遞物流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基礎設施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電商物流末端服務能力明顯提高,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更加高效協同,全省快遞業務量達到170億件,年業務收入達到2000億元,基本實現電商快遞在全省各地級以上市及港澳地區間24小時內送達。

江蘇省日前也發布了關於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督促多部門協同規範管理快遞服務車輛,鼓勵無人機加入“最後一公里”派送,鼓勵“共享快遞盒”發展“綠色快遞”。根據意見,智能信報箱將成江蘇新建小區“標配”。

 

表:2018年前七月城市快遞業務量累計前20名(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劉展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