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牛股長的是什麼樣?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0ylxb.html

最近一期《理財週刊》刊登了一篇文章,"讓你賺得盆滿缽滿的十大牛股"。這是我多年來讀到的最好的文章。祝賀!謝謝!

這十大牛股是:茅台,張裕,瀘州,中聯重科,雙匯,格力,包鋼稀土,恆瑞醫藥,云南白藥,山西汾酒。在十年裡,它們的股價漲了十倍以上。緊接著的20大" 亞軍"也基本上是品牌很強的食品和醫藥類股票和礦業類。比如西山煤電,宇通,東阿,古井,鹽湖,五糧液,蘭花科創等等。在十年裡,它們的股價漲了六倍以 上。

當然,過去的贏家不等於未來的贏家。但是,我想理解大贏家長的是什麼樣,以便抓住未來的大贏家。

昨天,我跟一位朋友推薦這篇文章。他說,"中國股市就是賭場。大家都不理性。所以沒必要學習基本面。沒必要做長期投資。" 我認為這很錯。即使中國全部股民都是賭徒,都不理性,都炒消息,都做莊,我們自己也必須嚴謹地堅持基本面投資,堅持理性的投資,因為賭徒和不理性的行為只 能在短期影響股價,不能長期影響股價。我從來不聽別人講這個或者那個股票裡面有莊家。我只管基本面和估值。你看看過去十年,好的公司的股票就是好股票,壞 的公司的股票就是壞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69

大牛股的幾個特點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0ypkj.html

希臘有句古訓,"能者干,不能者教,傻瓜評"。由於我傻,所以我想評論最近一期《理財週刊》登出的30個大牛股。前十大牛股在過去十年漲了十倍以上,後面20個亞軍也漲了六倍以上。(十大牛股的名字見本文末尾。)

上回我在博客中提到,在中短期內,不理性的股票市場可能扭曲股價,但是從長期來看,任何不理性的市場行為都會讓位於基本面。好公司的股票就是好股票,壞公司的股票就是壞股票。但是,這種結論太空泛。這幾天,我有點新思考。

這30個大牛股基本上可以歸納為四大類。重組類:比如海通證券。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東西,所以不須討論。

第二類屬於製造業中的特殊情況,比如格力和中聯重科。這個行業只能在非常時期(即,他們的產品需求正旺,並且撞上了傑出的管理者)才能勝出。在香港上市的聯想電腦在某一個階段也給了投資者非凡的回報。但那是歷史。

第三類是醫藥和保健品。雖然這些產品遇到進口商品的競爭,但是畢竟中國的醫藥產品和服務還是有文化特徵的。這就是競爭中的障礙,相當於巴菲特所說的"護城河"。

最後一類是好幾個白酒公司。很多人的評論是,"中國人太愛喝酒,所以把白酒公司變成了大牛股"。可我覺得這也許沒有說到問題的根子上。我們中國人在白酒上花的錢比在房子,衣服,教育,交通, 通訊,食品和蔬菜上花的錢少多了。為什麼偏偏白酒公司在股票市場勝出呢?另外,全國的白酒銷售額比推土機,卡車,發電廠,石油,家電,化工,鋼鐵,造船和建材方面的銷售額相比簡直太小了!為什麼在另外的眾多行業基本上沒有產生十年大牛股呢?

我有幾個假說。首先,白酒是一個本國文化影響很重的行業,不存在外國競爭。而這正是護城河的概念。當然,在這個行業內有上千家公司(多數還沒有上市),為 什麼有些勝出,有些原地踏步呢?那就跟管理層,當地政府,股東結構和其它偶然因素有關係。但是,在所有行業中,白酒是護城河最寬最深的行業。白酒行業是一 個古老的行業,管理相對簡單。而諸多其它的行業對中國人來講還太新,我們還沒有達到熟練的程度。

有人稍加誇張地說,如果你發現了一個企業或者行業,它不需要營銷,那一定是個美妙的投資對象。電訊行業,銀行業,高速公路,機場,港口和發電廠好像都是。但是,它們為什麼沒有產生十年大牛股呢?我覺得有這麼幾個可能性。

(1)國有企業的性質決定了他們有多少收入,就會有多少支出。不管多麼困難,大家一定會想出辦法把多出來的錢用掉。結果是股東回報率永遠高不起來。

(2)這些行業的資本支出太大。相比較而言,雖然白酒企業也基本上都是國有企業,但是,它們不需要太多的資本支出,至少不需要持續的巨額資本支出。這讓我們回想到麥肯錫的一個觀點:亞洲的公司雖然增長很快,但是他們的股票估值基本上被他們的資本支出給摧毀了。這也是全球的工業企業和科技企業的通病。1996年,巴菲特在寫給投資者的信中曾經這樣說,科技是社會進步的基石,但也可以是出資人的惡夢。他還說,"月球之旅雖然讓人興奮,但是我更願意把興奮讓給別人"。我把他的話翻譯如下:"投資的要訣是用小錢賺大錢,而不是用大錢賺大錢。"

 

(我曾經很懷疑白酒企業的投資價值。現在, 我還在琢磨。)

(3)中國的銀行業在過去十年的經營環境很好,不論增長率還是利差,都好到了難以持續。但是,他們的股票表現受到它們不斷增資擴股的壓力,這跟電訊企業和 機場的無窮無盡的資本支出是一回事。另外,絕大多數銀行上市的歷史還不足十年。現在,銀行股正處在一個估值特別低迷的階段。畢竟十年還是一個比較短的時 間,還不足以說明問題。

 

(4) 礦業類企業一般也不需要持續的巨額資本支出。

思考還在繼續....

(過去十年,A股市場的十個大牛股分別是茅台,張裕,瀘州,中聯重科,雙匯,格力,包鋼稀土,恆瑞醫藥,云南白藥,山西汾酒。另外二十個亞軍基本上是品牌很強的食品和醫藥類股票和礦業類。比如西山煤電,宇通,東阿,古井,鹽湖,五糧液,蘭花科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97

股民注意:全球大牛市來了!?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0zbal.html

某記者問索羅斯,"股市裡各種說法都有,你如何把握大市?" 索羅斯聳聳肩,"如果一份研究報告跟我的觀點相似,我只讀一遍。如果跟我的觀點不同,我就讀兩遍"。

昨天2月21號,英國金融時報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我讀了三遍。作者Tim Bond認為全球大牛市就要來了。我先歸納,再做評論。

文章標題:Get set for an equity bull run powered by low valuations。Tim Bond說,英美股市過去12年回到了原地,但是債券年均回報率6%左右。很不錯。這使得很多投資者開始懷疑股票投資的長期價值。九十年代,英國養老基金 總資產的70%是股票。現在呢?只有22%。過去12年,標準普爾500個大股票的每股收益增加了75%,但是股價沒有任何增長。市盈率從2000年的 25到26倍跌到現在的8到12倍。

Tim Bond承認,股市已經跌了很長時間(或跌了很多或便宜),這件事本身並不能說明大牛市即將到來。今天,英國市場的市盈率雖然只有9.5倍,但是那又怎樣?1974年它曾經跌到過3倍。

Tim Bond 不同意市盈率取決於長期利率或者通脹率的說法。他認為,那個理論說不通,而且過去12年的事實也證明市盈率不取決於長期利率。你看,過去12年,利率下降,結果市盈率不僅不升,反而一直往下跌。

那麼市盈率究竟由什麼決定呢?Tim Bond說,它由兩個因素決定:人口結構,和市場對未來企業利潤的預期(而這又取決於宏觀經濟的風險)。

英美兩國的"嬰兒潮"(baby boomers) 指二戰後人口出身高峰期出身的人們,一般認為包括1946年到1964年出身的人們。Tim Bond 指出,1980-2000年,嬰兒潮紛紛進入成年,進入收入頂峰。於是,他們購買股票的需求旺盛,推高了市盈率。從2000年左右開始,他們進入退休,減少股票購買,並且靠出售股票來養老,導致了股票市盈率下降。

他預測,人口結構的這種變化在2013年左右開始緩和,從而減少對股市的壓力。而且,嬰兒潮的下一代開始進入成年,獲得高收入,從而會增加股票的購買。

過去幾年,股市遇到了多面夾擊,包括債務危機和原材料漲價(跟中國崛起有關)。但這兩個宏觀因素都前所未有。而且未來幾年,這兩個因素可能會變弱。現在, 世界上尚未爆發的風險也許是工資大漲。雖然它可能壓低公司的利潤率,但是也可能會降低系統性風險:那些苦苦掙扎的房奴們確實也需要工資的上升來舒緩壓力。

我的評論:
Tim Bond 的分析有些道理。我們通常認為,長期利率(或者通脹率)決定市盈率。但是,過去12年的情況顯然不支持這種觀點。不過,從來沒有人說利率是決定市盈率的唯一因素。也許12年前英美股市估值太高,過度反映了利潤的增長前景,從而導致了12年的股市不振。

他用人口結構的變化和宏觀風險來解釋過去12年英美股市的不振,並預測未來的大牛市。他有可能是對的,但顯得牽強附會。未來會不會出現新的,目前未知的,宏觀風險?也就是美國前國防部長 Donald Rumsfeld 所說的"未知的未知"(unknown unknowns)? 當然可能。什麼都可能。我覺得最有力的理由是現在英美市場債券回報率與股票回報率(即,市盈率的倒數)的差距太大了。但是,那又怎樣?大的可以更大,小的可以更小。均值回歸(reversion to the mean) 當然沒錯,但是何時回歸誰也不知道。

所以,我覺得讓人信服的說法是,現在英美的股票已經足夠便宜了;牛市的可能性大於熊市的可能性。但是,還是我最實在。我認為,最明智的事情是丟掉任何預測,專注好公司,堅持長遠投資。股市的走向究竟如何?J.P.Morgan 先生說,唯一正確的回答是,"我不知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50

大牛市 Consilient_Lollapalooza

http://blog.frankyfan.com/2012/02/blog-post_16.html
自去年2011年10月,我對牛市的感覺越來越大。
1悲觀故事流傳甚廣
2股市相對其他市場回報率較吸引
3股市定價不低
4貨幣政府寬鬆長期化
5財政刺激長期化
6股市信心危機


圖表上,2008年不少人在19000-24000間套牢了。2009年大反彈的動力也被這股蟹貨所消耗。其反向動力造成2011的跌幅。然而,其跌幅之淺,相對其背景問題-國家債務危機,顯然不太相稱。我在去年8月的沽空,最後也要賠錢離場。

極積極的貨幣及財政刺激對資產價格是有效果的,而且我絶不低估這反彈力及以帶來的後果。貨幣濫發始終會帶來通脹,只是時間上需要由源頭至市民手上,需要一 個周期去推動。物價升了,工資升了,通脹的循環周期就要始動。通脹初始化,對債券不利,對股市極有利。大量資金放於零息零上升空間的債市,何不到股市,參 與上升的狂熱?至於,企業盈利呢?那既是因,又是果啊~

萬事俱備,只欠信心。這將是溫水煮蛙式的上升,兩至三年吧~是時候在悲觀時迎接下一個大泡沫了!

後記:
以前我會諗一個問題:如果通脹升溫,央行便需要加息,這樣會對市盈率不利,何來牛市?這是對的,如果央行可以及市因應通脤而提升利率。然而,這假設了央行 真的會這樣做。在過去也試過負利率的情況出現,我相信這很有可能發生。當然,也不排除政府會造假通脹數字之嫌。中國資金&中國通脹,將會很影響未來數年的 金融市場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00

越來越多的大牛CEO們奮鬥在創新第一線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lingdaoli/232210.html

有一天,也許微軟、IBM、寶潔、埃克森、通用汽車、通用電氣、新聞集團、蘋果都將被新的科技公司代替,這些領導人都將被人遺忘,但這就是創新的本質,也是不可避免的。

而相對於年輕創業者來說,年輕意味著他們創造的東西會延續越久,我們看好年輕創業者的勇氣、冒險精神;睡著破舊床板、喝著一罐罐的紅牛——似乎一切改變世界的業務都在召喚著年輕人。

但問題是,事實跟這些假設是相悖的,考夫曼基金會導師Dane Stangler表示:「美國的創業熱潮主要是非年輕人主導的,科技公司創始人平均年齡39歲,50歲以上的創始人是29歲以下創始人的兩倍」。

為什麼有經驗的年長CEO才是奮鬥在創新第一線的主力呢?商業上長期的成功需要的是整個花季而不是幾朵盛開的鮮花,MIT教授Deborah Ancona認為成為一個成功的CEO需要具備4個能力:意會、關聯、願景、發明能力。

「意會」 意味著你能意會世界動向、瞭解公司處在一個什麼位置;「關聯」,意味著你可以和團隊其他成員、行政人員、和合夥人處理好社會關係;「願景」 是指一個CEO為公司勾勒未來的能力;「發明」 是CEO把抽象觀念具體實施到這個世界的能力。

細細領悟,你會發現一個沒經驗的、年輕的CEO很有可能擁有其中兩種能力:「關聯」、「願景」,這讓你成功形成周邊關係和敢於夢想;但是剩下的 意會、發明——要求來自過去觀察和失敗中汲取的大量經驗,來預測接下來整個世界會發生什麼,然後製定出實際的對策;換句話說,只有經驗豐富的企業家,才是 構造一所新房子的好木匠,別人才敢放心僱用他。

Facebook目前的境遇就能很好地解釋,扎克伯格有「意會」能力嗎?有,但顯然他做得不夠,他現在正在掙紮著Facebook到底應該擺在世界 的什麼地方。他有關聯能力嗎,也許如他自己所寫,不是很好。願景和發明能力卻是有的,但現在願景和發明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素,當然還有很多年輕CEO 失敗的例子,包括1996年離職的蘋果CEO Gilbert Amelio

許多改變了世界的企業家,是在40歲以後大有作為的,亨利·福特、本·富蘭克林、本田宗一郎、李·艾柯卡,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相比年輕人,年長的CEO也許活力不足,但是他們有他們的智慧,風投會把這看做附加值, 在作戰效能上會比年輕人得分高。

而目前商業世界可能會經歷一場有經驗CEO的改革,風投會重新認識到有經驗的CEO的力量,然後這些有經驗的CEO會更加活躍在各個創新第一線。年輕創業者們,你們打算如何應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93

林園:未來的大牛股在「大眾消費」 價值投資客

http://xueqiu.com/8826808735/22374012
@價值投資客: 對@林園 說:林總,您對今年白酒行業放量增長如何看待?針對高端市場,您覺得五糧液與茅台除了在香型上有區別外,五糧液與茅台針對消費者如何進行差異化競爭?就目前階段,您更看好哪一個?誰的確定性更高一些?謝謝!
@林園:放量增長是因為國人收入增長所致,沒錢喝啥酒呢?

@價值投資客: 對@林園 說:知道您平時很多事都喜歡親力親為(比如買菜、買機票),而且要買打折的;我理解這是一種「習慣」的力量。請問您是一直如此還是做投資後養成的習慣?
@林園:一直如此。買股和買東西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從比較中來發現的。

@價值投資客: 對@林園 說:「十二五」規劃人均工資翻倍,您認為國人收入增長後,未來的消費熱點在哪裡?
@林園:大眾消費。

@德州巴黎_lx:對@林園 說:洽洽食品的薯片我吃過,評價也一般,你是否看好它的未來?你認為洽洽會成為未來中國的食品業巨頭嗎
@林園:有這樣的潛力。

@靜思:對@林園 說:知道您持有$同仁堂科技(01666)$,請從對比的角度談談您對A股的$同仁堂(SH600085)$和港股的$同仁堂科技(01666)$的看法。謝謝!
@林園:一家公司。同仁堂科技估值更低。

@陳斌文v博:對@林園 說:我想知道林總對倉位配比的理由,金融行業是壟斷,估值也超低,以往經驗業績增長也快,為什麼只有7.5%的倉位配置呢
@林園:我是滿倉嘴巴的。我認為他們的確定性更高。

@Stanley168:對@林園 說:怎麼才能長期持有呢?老拿不住,支招丫?
@林園:沒有招,你就把電腦砸了,變成聾子啞巴。

@森林木豐:對@林園 說:放眼三五年,以目前這麼低的估值滿倉金融股幾乎沒什麼風險。您認同嗎?
@林園:認同。

@mickyhan:對@林園 說:套林總的大牛股都有啥特徵啊?
@林園:消費的人群多,產品壟斷,沒有競爭門檻。

@月印萬川2012:對@林園 說:怎麼看中國的經濟轉型?方向是什麼?
@林園:看不懂。我只知道嘴巴多。

@陳福力2012:對@林園 說:目前的資產配置怎麼考慮,你配了幾成的銀行,如果銀行大幅價值回歸,會如何操作
@林園:只有7.5%。繼續持有。

@朱奇才:對@林園 說:目前這個點位百分之八十的銀行保險股,百分之二十的消費股,這樣 配置合理嗎?
@林園:我和你正好相反。

@偏見讓我無知:對@林園 說:當您被套,虧損百分之四五十時,您怎樣保持自己心態的平衡?我是個急性子,也經歷過好多次虧損,但是一旦虧損自己就忍受不住,謝謝。
@林園:股數又沒變少。

@大尾巴狼A4L:對@林園 說:我想問一個另類的問題,「寶鋼」最近出了50億回購,而且確實在做了。 在上海謝百三老師也說,寶鋼不好,什麼都不好。這樣一個事件,在這樣一個點位,這符合無風險套利的一個基本概念嗎?或者這麼些年,你對這樣的事情是怎麼看的。
@林園:很多股票當下都很便宜。

@大尾巴狼A4L:對@林園 說:這次去了美國做交流,有什麼新的發現可以分享的嗎?
@林園:美國的基金都很關注中國的公司。

@唐納德:對@林園 說:請教一下,國外的酒類產品稅都很重,我擔心中國也會朝這個方向發展,這樣會影響茅台和五糧液的投資價值,大俠如何看?
@林園:我只知道酒鬼們都會喝酒。

@雨落芭蕉:對@林園 說:五糧液、茅台是你的厚愛,現在的三線白酒也很熱,報表業績非常靚麗,請問,你怎麼看呢?
@林園:只投資龍頭。

@山路行者:對@林園 說:林總,馬應龍經營前景您怎麼看?目前消費股增長乏力,是否應轉向週期股?
@林園:在牛市裡面投資週期股。

@潘暉:對@林園 說:林總 對黃酒有關注嗎。如何看待黃酒行業趨勢。
@林園:沒有關注。我們只關注白酒。

@朱奇才:對@林園 說:最雙匯發展怎麼看,
@林園:看好。

@投資長跑者:對@林園 說:林總好,投資的目的就是賺錢。由此我們不應該僅僅追求標的的安全邊際,而更要考慮她的成長帶來的收益,不知對否?請指教,謝謝!
@林園:首先考慮安全邊際最重要。好的結果是不用想的,該來的時候它就來了。

@吳留歡:對@林園 說:請問您預計現在買貴州茅台三年後能有多少收益~謝謝
@林園:我考慮是三年持有的風險,那就是三年不賠錢。

@孟德:對@林園 說:請問您對於正在高速成長的企業(股價已經有一定的表現了,將來三到五年保持增速沒有問題),應該如何操作?這個時候買入該企業的股份可行嗎?賣出一個公司股份的條件是什麼?謝謝
@林園:針對現在來說,您老是想著賣的話,就不要買這家公司。

@小蛋:對@林園 說:您認為茅台比招行的市值高出20%合理嗎,它們兩者間的市值有可比性嗎,我最近一直糾結於此以至於不知應當如何分配倉位。
@林園:存在就是合理的。現在沒有高估的股票,茅台也沒有高估。

@股海小兵-:對@林園 說:請教林總,如何對待持有的品種出現階段性高估的問題?
@林園:只要好,公司基本面沒問題,繼續持有。

@城市邊緣:對@林園 說:怎麼學習一套選股的理論。
@林園:從6歲開始積累你的人生閱歷。

@sylvieluk:對@林園 說:請問您用多長時間來規劃自己的投資?半年、1年、5年?
@林園:現在是五年以上。如果是牛市的話,那就有可能是半年或者更短時間,它是根據市場來做規劃的,不能教條。

@新老宋:對@林園 說:林總,你在當年深套時為啥對這些股票那麼有信心?後來贏利了幾倍也沒兌現?沒有想過這些企業存在的各種風險嗎?你怎樣看待國企內部的管理問題和行業的良好前景之間的背離?
@林園:深套的時候還有超過28倍的盈利,我急啥。沒有背離,國企的管理最嚴謹,有婆婆幫你看著,不會出大問題。

@舒顏:對@林園 說:林總,我是你的粉絲,在07年你很高調的那陣子,我剛好也著迷於價值投資。在你、李馳和朱平中,我至今還是最喜歡你哈。李馳似乎有些迂了,近幾年博客 就嘮叨月有陰晴圓缺,大海潮起潮落了;朱平則明顯是滑頭,博客看上去輕鬆睿智,但仔細看,其實,除了總結最近發生的,和預測極遙遠的,並沒有說啥,也不知 道他在做什麼,電視訪談裡預測的又都是錯的。你則直率而又有勇氣,真實又有擔當。從你這二年業績和今天訪談的題目看,你今年又高調了,我想問的是:你覺得 你的投資下一個劫可能是怎麼樣的?經過08年後的浮沉,有過這方面的憂慮麼?
@林園:我一直沒有憂慮。樂觀,向前看。

@老苗:對@林園 說:老大,我也在學投資,您有什麼投資方面書籍推薦麼? 謝謝;
@林園:大學本科的會計學。

@浪漫盧梭:對@林園 說:林總, 以五年到十年的時間往後看,其實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是,從現在來做起點,以五到十年的時間往錢看,事情還是那麼清楚嗎?是哪些已經牛,正在牛的股票繼續牛下去,還是可以發現新的大牛股呢?您是怎麼發現他們的?這是需要運氣呢?還是100%確定的?
@林園:對我來說是100%,我們只需要判斷中國人的收入在增長,今後五到十年,相對於目前,不會減少。

@漢尼拔:對@林園 說:有點不明白,為何你當時比較認同五糧液的多元化?
@林園:因為我們到目前沒有看到五糧液有失敗的記錄。

@城南李二:對@林園 說:現在能當金項鏈的有哪些?
@林園:挺多的。重點圍繞著與嘴有關係的產品。都可能成為長期的大牛股。去看看麥當勞,可口可樂,一切都明白了

@xianhuawei:對@林園 說:林老師好,為啥套住您的都是大牛股,而套住別人的大部分是垃圾股呢,怎麼判斷套住的是大牛股還是垃圾股?
@林園:套住的時候說不清楚它是不是大牛股,過後才知道,重要的一點是,我能夠提前三五年判斷人們消費的熱點。提前買入了這些股份。但買入時又不是熱點,所以多被深套,這個沒辦法判斷的,和每個人的生活經歷有關係,收入到什麼水平,人們才會消費什麼東西。

@閱思2012:對@林園 說:現在該買房還是買股?
@林園:除了買股以外都不好。

@草根_追求複合增長:對@林園 說:林總,您 好!如何看待管理層的素質?如果出現像茅台做啤酒這種事情該怎麼辦?您認為 那些和嘴和關的公司最重要的幾個指標有哪些,平時裡調研的時候我們應該重點關注哪些地方,跟蹤時需要注意哪些變化?哪方面的風險是我們重點防範的,謝謝!
@林園: 管理層,他有自己的想法,作為一個相對的外行,我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你很難判斷結果是對錯。企業做大了,總要培養新的利潤增長點,茅台啤酒不是上市公司 做的,是集團的產品。和嘴關係嘴重要的指標就是產品有足夠大的消費群體,平時調研不是很重要,如果要那麼小心的話就不要買了。

@蝴蝶結:對@林園 說:都在學習巴菲特,巴菲特買的唯一一隻比亞迪卻沒人買,你怎麼看?
@林園:他的佔比很小。

@潘暉:對@林園 說:林總  對醫藥行業裡看好哪些細分行業
@林園:我只看中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204

林園:那些套住我的大牛股 雪球匯

http://xueqiu.com/2552920054/23701015
以下為林園投資董事長@林園 在雪球2013投資策略會深圳專場(4月13日)的演講實錄,題目為《那些套住我的大牛股》,未經林園審閱

我的思想是有錢就買,對套住沒有那麼害怕。我始終對投資充滿熱情,我不怕,敢買,有錢就買,可能這種習慣造成我老是被套住,買了就是被套住,被套住就買,越買越多。作為投資者,你的資產要買得多能上台階,你買一點沒用,這是我的體會。

當然,我們套住的是什麼東西,這個很重要。醫藥和酒,這兩項投資佔我的總比重超過8成,醫藥我選擇的是中國傳統的中醫藥,酒是中國兩千多年就有的,我們就在這兩塊重點投資。

關於白酒,很多人說喝白酒的人越來越少了,但是我們看到白酒的產量並沒有減少,再一個中國人的壽命在增加,有這麼多嘴沒變,壽命增加的話,他會喝得越多。過去中國人的壽命是60歲,現在中國人的平均壽命70歲,多喝10年,所以這10年我們還在裡面繼續持有,沒有問題。

還有就是傳統醫藥和保健品,就更加給我們信心。人老了,用藥的比例不是簡單增加,是成倍的增加的,所以我們的大方向不會錯的,就是因為壽命的增加帶來產業繁榮。

現在人活的時間長了,很多病是需要藥物去維持,這個增加量是非常大的,我們只需要選擇一些品牌的公司就行了,投資非常簡單。

前天貴州一個醫藥公司老闆和我聊,他說現在競爭很厲害,就是進醫院的這些藥能不能銷出去都取決於醫生。他們觀察有這個現象,一般沒有品牌的公司的藥醫生不開了,就喜歡開大品牌的,因為在哪個藥上面都能賺錢,為什麼搞沒名氣的藥?品牌藥的效果的和沒有品牌藥的是完全兩回事。

關於股價和公司,到底是價格重要還是公司好壞重要,我覺得公司好壞比價格更重要,公司前景是最關鍵的因素。脫離了這個我也不會想著去套住,套住也是很痛苦的事。

就比如說現在的醫藥股,貴不貴?貴,但我現在還在買一些有成長性的公司,肯定現在買入不是時機,我也知道不是時機,但是我為什麼還要去買?因為股市波動我們沒有辦法掌控價格,我是看牛的,沒有持有我就心慌。

有兩家公司,伊利股份和青島啤酒,我一直沒有持有,沒有持有我就整天惦記,但又不敢買,覺得貴,這是很苦惱的事。中國的這些好東西,我沒有持有是最痛苦的。

我現在上下兩難,老是想著去買一點,大眾消費品前些年這些方面配置的很輕,現在中國人收入的增加,對品牌日常消費品會逐步增加,消費人群增多了。我們想著在這上面配,但是這些股票都是在天上,我也很苦惱。但斌說的上海家化,我也在看,但是不敢買,覺得太高。

觀眾:林總,您說你們團隊就你一個人,你也不看券商的研究報告,然後你自己一個人能看得過來那麼多公司嗎?

林園:因為我的投資範圍很小,前些年我們主要是看一些有品牌的東西,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要去看。

我現在也在總結我自己,人要發展,我不能老是給套住。我發現就不要去追,太熱的東西我就乾脆不看,知道它好我也不看了,我買的時候是一定沒有成交量的時候。我現在也在總結,我發現沒有成交量的時候買,或者大家都不要的時候我買,最後都要賺大錢,凡是頭腦加熱,一追就是套好多年。

就像我們當年買同仁堂科技一樣, 18塊左右配股我全部買過來了,金融危機沒有多長時間就到了,18塊左右就跌到4塊左右,最後我看了下,我拿了同仁堂總股本的10%,也頭疼,一下子損失很多錢。

觀眾:林總你好,第一個問題在您的體系裡面有沒有對時間投資的規劃,第二個是您有沒有定量分析,比如公司盈利的估值,盈利的測算、籌碼的分佈等等?

林園:我對風險是有控制的,首先我不借錢。第二個就是我在全世界比如說8個股市都有投資,如果不發生戰爭我都是有錢人,隨便哪個市場,最後都夠我吃喝了,所以我把我的風險已經鎖死,你說的那些我好像考慮的很少。

你說的定量就是高低的問題,是考慮了。我買入的時候是按照全世界的同類公司在幾十年範圍內平均估值在什麼位置,以平均數的高低決定我們該不該買。

觀眾:林總,最終您去買茅台,對這個企業做了哪些調研?

林園:我記得我是31塊開始買,後來最低跌到不到20塊錢,我持續買入是一年多時間,因為我資金多。

我開始是買的五糧液, 04年、05年的五糧液,10大股東我在裡面佔了3個,後來大家說應該看一下茅台,我還不知道茅台上市,我讓人看一下茅台的報表,他說茅台的指標比五糧液好,我說你趕快打出來我看,我看了第二天就去了茅台跑了一趟,我就把五糧液停了開始買茅台。

當時上證指數平均PE是四五十倍,但是白酒類的平均PE是二十幾倍,我覺得這個公司應該沒什麼問題,隨著大盤的下跌它也套住好長時間。

觀眾:林總,您好,是什麼因素決定了這個行業估值的不同?

林園:那就是產品的價格,產品的價格不能確定,就沒法給它估值。產品是投資的基本的東西,價格要穩定。投資核心問題就是一個壟斷,壟斷就是毛利率不會下降,持續幾十年的毛利率很穩定才能給它估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15

我們為什麼丟掉大牛股? 侯文寬

http://xueqiu.com/2164253488/24307967
很多投資者常常碰到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我買了某某股票,現在翻倍了後面一句話多半是,」如果我沒怎麼樣,現在應該怎麼樣「,為什麼總響起」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後「?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相同的經歷。

牛股為什麼難拿
1、不瞭解公司所處行業,對標的知之甚少,行業發展不清晰,市場有分歧
例如現在的遊戲股,很多人拿著心裡也沒底,沒有的還想買,我的態度是樂觀謹慎。未來移動互聯市場空間巨大,遊戲是最成熟的商業模式。與網遊相比手游空間更大(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年齡、碎片化),盯準遊戲本身,不要讓股價牽著鼻子走
2、負面新聞過多,導致信心下降
例如前段時間的上海家化,更早的三聚氰胺伊利。當然也有些股票真的有問題了。
3、漲幅過大
漲幅過大,是最多丟失牛股的原因,如果在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你盯著股價意義不大,除非異常瘋狂;


====每個因素都能導致你過早的賣掉手中的籌碼,然後回家唱一句」可惜不是你「,我們看到成功的投資大師沒有短線高手,頻繁的換股,只會搞壞了自己的心情和思路。


牛股出沒的地方
來看一下1953---2007美國牛市的領軍行業
1953-1954   航空航天、鋁業、建築、造紙、鋼鐵
1958  保齡、電子、出版。
1959 自動售賣機
1960 食品、信貸、煙草
1963 航空公司
1965 航空航天、彩色電視機、半導體
1967 計算機、跨行業企業集團、酒店
1968 移動房屋
1970 建築、煤炭、石油服務、餐廳、零售
1971 移動房屋
1973 黃金、白銀
1974 煤炭
1975 商品目錄展售店、石油
1976 酒店、污染治理、私人療養院、石油
1978 電子、石油、小型計算機
1979 石油、石油服務、小型計算機
1980 小型計算機
1982 服裝、汽車、建築、折扣超級市場、軍用電子、移動房屋、服飾零售、玩具
1984---1987  非專利製藥、食品、糖果及烘烤食品、超市、有限電視、電腦軟件
1988--1990  製鞋、製糖、有限電視、電腦軟件、珠寶商行、電信、保健門診
1990--1994  醫藥製造、生物工程、保健組織、電腦配件/局域網、餐廳、博彩、銀行、油氣開採、半導體、電信、非專利製藥、有限電視
1995--1998 電腦配件/局域網、電腦軟件、互聯網、銀行/金融、計算機----個人電腦./工作站、石油天然氣勘探、零售--折扣店/多樣化經營門店。
1999--2000  互聯網、製藥--生物醫學藥品/基因藥品、計算機---存儲設備、電信設備、半導體製造、計算機--網絡構建、被動式光纖組件、電腦軟件企業
2003---2007 化肥、石油和天然氣、服裝、鋼鐵、媒體、太陽能、互聯網、房屋建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809

以史為鑑, 預測下一個大牛股 - 統一企業中國 油尖旺區insight

http://xueqiu.com/3651683638/24588607
Tingyi的過去20年
階段 1:1992年到1998年,發展方便麵業務,大舉投廣告打品牌,成功打出單品;
階段 2:1998 年到2004年,渠道精細化改革,下沉渠道推動銷售;
階段 3: 2005年到2012年,憑藉建立的品牌和精細化後的渠道推新利潤上升,股價從2005年開始上漲10倍。

UPC的過去20年
階段 1: 1992年-2007年: 產品追隨康師傅, 與不同廠商合作開發市場, 但渠道過於粗放;
階段 2: 2008年-2011年:渠道精細化改革,品牌開始成熟;
階段 3: 2012年- 未來:推動產品結構升級搶佔市場份額。

歷史不斷的被重複1: 今天的Tingyi相當於1992年的UPC

2012年:Tingyi的產品屢次複製UPC的產品;
1992年:UPC不斷複製Tingyi產品的情況。

2012年:Tingyi 收購百事可樂以求擴張;
1992年: UPC收購今麥郎,日清,健力寶。

2012年:Tingyi受制過去20年傳統, 注重市場為主產品為輔的文化,繼續走價格競爭;
1992年:UPC受制於過去20年傳統, 依賴大經銷商,少投廣告。

歷史不斷的被重複2: 今天的UPC相當於2005年的Tingyi

2005年,Tingyi收入151億;
2011年,UPC收入169億。

2005年,Tingyi完成歷時6年的渠道精細化改革;
2011年, UPC完成歷時5年的渠道精細化改;

結論:
20年前, UPC陷入台灣的成熟的經營經驗,在大陸這個陌生的市場落敗於新手Tingyi。

2012年,Tingyi陷入過去以營銷為主的經驗,仍希望以低價競爭,或許無法適應消費升級的時代。

而UPC, 經歷過台灣的消費升級週期,瞭解如何推動產品結構升級,在完成渠道精細化改革的基礎上,將更有可能在這一輪競爭中勝出。

(短期的競爭會使兩家不分勝負,但企業的文化,猶如人的性格與經歷,則會很大影響未來的運作。當我們看清他們的性格,也許可以判斷他們的未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784

暌違13年 美網路股大牛市又來了

2013-11-11  TCW
 
 

 

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曾說:「歷史並不會重複,但它會押韻。」用這句話來形容今年以來美國網路股大牛市,一點也不為過,因為這是繼二○○○年的網路科技泡沫後,又一次,投資人砸下重金追捧網路股,亞洲《華爾街日報》形容為「網路狂熱(Mania)」浪潮再起!

指標股正熱Google、臉書,股價創新高

到底有多熱?今年以來,那斯達克指數漲幅為三二.五%,標準普爾為二五.六%,但那斯達克指數中的網路類股指數漲幅竟高達五四.七%。這樣的表現,還是在那斯達克指數創二○○○年九月以來新高,以及標準普爾五百指數創下歷史新高的比較基期下。

夯的理由在哪?可以從幾檔指標股來觀察!

首先,搜尋引擎公司Google的股價在十月十八日突破每股一千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同時公司總市值一舉升到三千四百億美元,全球排名僅次於蘋果公司(Apple)與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e)石油,換算成新台幣也超過十兆,等於是,一家美國網路搜尋公司竟創造出相當於台股一半的總市值。

如果以二○○四年掛牌價八十五美元來計算,不到十年,Google竟然飆漲超過十倍,被不少投資人戲稱「Google打敗了地心引力」。但才剛過成立十五週年生日的Google,在網路上已經被當作是老公司,後起之秀更驚人。

例如被許多人形容,一天沒用就活不下去的臉書(Facebook),十月份也創下掛牌來新高,同時今年來漲幅高達九二%,最主要就是反映剛出爐的第三季淨利和營收雙雙大增,淨利達四億二千五百萬美元,優於去年同期淨損五千九百萬美元。

臉書和Google,從財報上來看,主要營收來自於廣告收入,尤其是來自手機與行動裝置的比率,甚至都已經將近五成,也就是說,消費者並沒有直接付費給網路服務供應商。

「使用者付費」題材看俏奈飛思靠三低,創長尾市場

但這不是這波網路股大漲的唯一題材,另一個叫作「使用者付費」(pay for service)。

這個老掉牙的概念,在這波網路牛市中終於得到驗證。例如美國網路旅遊服務巨頭「價格線上」(PriceLine),其最新財報公布淨利達四億三千七百萬美元,年成長二四%,優於市場預期,在九月份成為首檔股價突破千美元大關的標普五百成分股。

價格線上的業務,說穿了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它就是利用與國際飯店、航空公司間,進行團購和推銷,等於一方面幫忙業者推銷,一方面也可以把整個額度包下來再轉頭分賣給消費者。團購模式使其可從營業額中獲得佣金五成,比起單一推銷能抽的佣金(為一三%)高了好幾倍。今年以來,它的股價漲幅已約七三%,而且包括高盛和瑞信在內的多家機構分析師都將目標股價調升至一千二百美元。

此外,線上影片租賃網站業者奈飛思(Netflix)也是一家靠使用者付費機制崛起的新網路概念股。據市調機構Needham分析,奈飛思的美國付費用戶數量,九月底已達三千萬,超出HBO的二千八百七十萬。彭博社也估計,其最新一季的美國訂閱用戶很可能到達三千一百萬戶。

由於個人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普及,凸顯了它的競爭思維:「在未來的幾十年內,網際網路上的電視將取代傳統的有線電視。」奈飛思在財報指出,「App將取代電視頻道,遙控器將會消失,螢幕將無所不在。」

網路知名美股投資專家畢德歐夫分析,除了線上收看外,奈飛思打破原先的單片出租模式,改成月租服務,沒有到期日也沒有延遲罰款,更不用擔心還片的問題。只要在線上挑選好目標,奈飛思馬上將影片寄出。以前小眾市場比較不受重視,但是網路時代來臨後,透過技術與網路傳遞,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潛在的客戶,同時成本大量降低,成為「利基商品」。

簡單來說,「眾多的小市場結合,就可與主流大市場相抗衡。」換言之,它利用「三低」:低儲存成本、低通路成本、低宣傳成本,打造出專有的「長尾市場」。

此外,畢德歐夫特別點出,新網路概念股還有一項與二○○○年.dot熱潮不同之處,就是「大資料庫」(Big data)運用能力。

新概念股崛起數據分析,更貼近使用者

以奈飛思為例,它會利用訂購數據做分析,根據消費者過去的影片評價,預測使用者接下來想看怎樣的影片,而根據測試,這樣的分析服務,達到七成五的接受度。同時它也利用這些數據自製影集,等於先客製化大部分民眾的喜好,例如近期推出叫好又叫座的《紙牌屋》(House of Cards),更入選美國電影艾美獎多項提名,也讓奈飛思今年來股價是大漲二.六八倍,穩穩站上三百美元大關。

不僅奈飛思,臉書、Google等也針對使用者做數據分析,貼近消費者,藉此吸引更多廣告商,這跟過去無法精準掌握消費者動向、最後只能殺價競爭的結局大不相同,也和過去以大廠商如微軟、思科、IBM等製造商大相逕庭,畢竟這已經是一個雲端時代了。

【延伸閱讀】網路股漲勢凶凶,壓過傳統科技大廠——網路股及傳統科技股今年來漲幅

網路股:

公司名稱:線上影片租賃網站Netflix 今年來漲幅(%):268.5

公司名稱:社群網站龍頭Facebook 今年來漲幅(%):92

公司名稱:網路旅遊服務業者PriceLine 今年來漲幅(%):72.8─股價破1千美元

公司名稱:搜尋引擎龍頭Google 今年來漲幅(%):46.7─股價破1千美元

傳統科技大型股:

公司名稱:軟體巨頭 微軟 今年來漲幅(%):33.79

公司名稱:網路設備巨頭 思科 今年來漲幅(%):16

公司名稱:資訊服務龍頭 IBM 今年來漲幅(%):-5.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