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大年初一】歡迎來影院看電視 《爸爸去哪兒》是怎麼賺到六億的

http://www.infzm.com/content/98080

接到《爸爸去哪兒》大電影的監製邀請時,滕華濤想的是:「不在大年初一上,這電影就沒意義了。」

緊掐著倒數時間表,2013年12月8日,《爸爸去哪兒》大電影正式在廣州開拍。2013年12月31日,大年初一,影片公映。

「這還是電影嗎?」映後,影評人怒髮衝冠。

這也是電影局審片時的困擾:這顯然不是故事片,但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紀錄片,更不是科教片。最終,《爸爸去哪兒》拿到的許可證是「電審紀字2014年第15號」——劃到了紀錄片裡。

這部「不是電影」的「紀錄片」,頻頻刷新中國電影的票房紀錄:首日票房9167萬,刷新《私人訂製》8000萬2D首日票房紀錄;7天內過4.6億,刷新中國2D電影首週票房紀錄。

和《西遊記之大鬧天宮》一起,兩部影片拉著馬年春節票房一路狂奔,內地影市連續十幾日票房過億,單周票房首破10億。相比「大鬧天宮」籌備3年多、拍攝6個月、後期剪輯15個月,耗資5億人民幣,上映11天後迎來8億多票房;《爸爸去哪兒》2013年11月才立項,拍攝不到5天,預算成本5000萬,12天後入賬6億,難怪嚇著了電影圈。

「電影,作為一種最早的長視頻,來到了重新定義的時刻……都是變化的終端惹的禍。這一切都只是開始。」湖南廣播電視台副台長、總編輯、湖南衛視總監張華立在「爸爸」公映後第三天,在微博上表態。

張華立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票房5億,「完全符合湖南廣電要拍『爸爸』大電影時的預期」。

「我們對電影的命名方式和經驗已經落後了。」一位參與審片的業內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中國越來越大的電影市場,已經具有容納特殊個案的能力。」

幹嘛要看爸爸們演劇情片?

把綜藝節目改裝成電視劇或電影,這是湖南衛視的老傳統。2006年,天娛傳媒製作了「超級女聲」電視劇;2009年,把「快樂男生」改裝成電影《樂火男孩》;2012年,把「快樂大本營」改裝成電影《快樂到家》,都是這個路數。

2013年10月18日,電視版《爸爸去哪兒》第二集收視份額「破十」,飆至11.45%——「快樂男生」收視份額最高時也不過10.1%,「快樂大本營」近年收視份額則一直徘徊在6%~9%。登上大銀幕,成了「爸爸去哪兒」的必然宿命。

天娛傳媒總裁龍丹妮和團隊詳細研究了前兩期節目的收視數據。發現《爸爸去哪兒》的確有別於其他娛樂節目:除了覆蓋到「湖南衛視粉」的中堅力量——20~30歲的年輕人外,還分佈到了小朋友和老年人。這意味著,《爸爸去哪兒》可能是一部能讓一家人一起看的「約會電影」——要讓一家人約會,「最合適的檔期一定是春節」。

但此時距春節只剩三個多月了。

團隊是匆忙間拉扯起來的,核心成員是導演謝滌葵的第一季節目製作班底。考慮到大電影的質感,片方找來滕華濤做監製:拍過《蝸居》、《失戀33天》,「跨界」電視、電影,自然加分;《失戀33天》3.4億的票房,也讓龍丹妮看到了「以小博大」的可能性。

滕華濤進組時已是11月,這時大家還在討論要做一部怎樣的電影。「一部完整的劇情片」是設想之一,謝滌葵和滕華濤聽他們講那些還在肚子裡的故事,有親子的、有穿越的,越聽越覺得不對勁兒:「我要是觀眾,幹嘛要進電影院看這些故事?」

滕華濤去扒粉絲評論,越扒越堅定:「大夥兒喜歡看的,是在誰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的時候,小孩子突然用他們的思維爆出的那些表現。那不是說幾個特別天才的人坐在一塊兒,編上幾天就能編出來的。」劇組決定,就拍電影版真人秀。

不講故事,也是天娛傳媒總裁龍丹妮從《樂火男孩》中得到的教訓。「它給我的兩個啟示是:這個故事本身是不是成熟的?這些演員是不是能夠達標的?」龍丹妮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我們當時也許只考慮到了品牌效應,沒能考慮到電影市場本身的規律。」

以張傑、魏晨等二十多名「快男」為班底打造的這部3D電影,據報導當年上映五天票房不足300萬元。影片最受詬病的就是「極其山寨的3D效果」和「演員0演技」。拍攝前,預料到選秀出身的這些男生們可能不太會演,導演林華全還特意把電影做成歌舞片,用近一半的時間唱唱跳跳。但「快男們」本身不夠家喻戶曉、粉絲偏低齡,也是一大軟肋。

「快樂大本營」15週年時,湖南廣電花八個月時間拍了《快樂到家》。「快樂家族」的演技也沒比「快男」高出多少,但好歹臉熟,湊在2013的賀歲檔裡,能拿到1.6億票房也不奇怪。

《爸爸去哪兒》的明星基礎和群眾基礎比前顯然有優勢。

不用演戲,也讓五對父子大鬆一口氣。「要真的拍戲,Kimi(林志穎兒子)可能就要學會控制自己的喜怒哀樂。」林志穎對南方週末記者說,顯然這件事很難。

電影不能太煽情

方案確定,距離大年初一隻剩下不到兩個半月,真正的挑戰這時才來:怎麼能保證電影如期拍完?怎麼保證足夠火力的宣傳?怎麼保證電影在規定時間內過審?

龍丹妮和謝滌葵把各個部門聚在一起開動員會,整整吵了一天。最後拿出一個辦法:按照電影局規定的審批手續倒推時間表。這也就意味著,影片至少要在12月中旬拍攝完畢。

2013年12月8日,《爸爸去哪兒》大電影開拍。此時,距離電視版最後一集拍攝結束,已過去兩個禮拜。

為了同時捕捉十個主演的動作表情,攝製組最多時出動了23台KINERAW S35攝影機。以至廣州、北京攝影器材租賃中心的S35幾乎全被劇組租光。

謝滌葵團隊拍慣了電視,對電影攝影機不熟。可機器運到長隆,還沒用熱乎,就上了陣。

電影要求多:攝影師不能再跟著小朋友奔跑,以免畫面晃動;不能拍穿幫鏡頭,把別的攝影機攬入畫面;要保證電影收音效果,就不能用耳麥,得用往天上舉的大話筒。為了這堆大話筒,又不得不出動十組收音師。

後期的音效、剪輯也各分十組進行。「要搶時間,就得人海戰術。謝滌葵和滕華濤達成共識。

除了鳥槍換炮,整個拍攝和電視版毫無二致:搶房子、找食材、做任務、做晚飯。剪輯只做了兩個變化:把任務節奏調節得「更電影」一點,在一些段落中,使用了蒙太奇。

電影中,王岳倫做飯,卻一直點火點不著。這時,鏡頭開始在王岳倫與Angela(王岳倫與李湘女兒)間有節奏地來回跳切:爸爸點火不著、Angela去睡覺;爸爸點火不著,Angela醒來了;爸爸還是點火不著,Angela去串門……

滕華濤希望儘可能保持電視節目裡那種「非常溫暖、非常正能量」的感覺。他也像節目裡那樣,為每個爸爸錄製了類似於「寫給孩子的信」式的催淚片段,但最終決定棄之不用:「電影不適宜太過煽情。」留在電影中起著催淚彈作用的橋段,後來只留下了天天(張亮之子)給爸爸洗腳。

12集90分鐘、收視率首位的預告片

張華立一直很清楚,《爸爸去哪兒》票房一旦大賣,勢必會招來批評:「這算什麼電影?」

他決定從前期宣傳,就直面這個問題:「我們就堅持這不是一部傳統的電影,我們得明確地告訴觀眾,這甚至算不上一部電影。」

電影有的常規探班、影片花絮,《爸爸去哪兒》都沒有。宣傳團隊從2013年11月中旬啟動後,做得最多的事兒是數據分析。

分析得到的一個重要信息是:80%的節目粉絲都是女性。這直接決定了大部分宣傳片的風格——音樂總是溫柔輕緩,畫面不是溫情款款,就是夢幻童話的。

小朋友各自的特點,也被精確放大。「哪些人喜歡Angela?哪些人喜歡Kimi?喜歡的點又是什麼?」天娛傳媒品牌中心總經理趙暉說,這些都被仔細分析過。

網友們喜歡Angela經常冒金句,宣傳片為她設計了這樣的對話:「爸爸,你給我講個故事吧。」王岳倫:「春秋時期……」「到底是春還是秋啊?」王岳倫:「有一個諸侯……」「到底是豬還是猴啊?」「這個文案就肯定不適合石頭(郭濤兒子),石頭不是賣萌路線。」趙暉解釋。這段視頻僅在優酷上的點擊量就有50萬。

湖南廣電幾乎整台出動。在湖南衛視常務副總監李浩的協調下,從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小年夜春晚,到湖衛系兄弟頻道,乃至CCTV少兒頻道,都助了「爸爸」一臂之力;考慮到年輕人刷手機的習慣,宣傳方特意找了包括Camera 360、手機QQ在內的18個App合作;同名手機遊戲、圖書也在宣傳期上線……

所有宣傳已有的基礎,是熱播了12集的電視版《爸爸去哪兒》。「相當於給電影版做了整整12集預告片。」滕華濤說。

為了確保大年初一各院線對《爸爸去哪兒》的排片,劇組和發行公司光線傳媒特意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50多位院線經理到拍攝現場。90%以上的院線經理表示看過「爸爸去哪兒」。

大年初一上映頭一天,《爸爸去哪兒》排片量26.18%。這沒能滿足「合家歡」觀眾們的需求,他們在電影院裡排起的長龍,甚至嚇走了部分原本打算觀看《澳門風雲》和《前任攻略》的「非合家歡觀眾」——初七「合家歡檔」一結束,後兩者排片量穩步提升,《澳門風雲》從13.02%的排片量一路升至20.58%,《爸爸去哪兒》則從最高時的36.17%回落至21.68%,《大鬧天宮》落幅稍小,但也從33.7%降至24.83%。

是中國老百姓飢渴

首日票房落幕前,龍丹妮對這部電影的票房預估,是1.5億到2億。

這個數字一方面來自《快樂到家》1.6億票房的經驗。另一方面來自一筆「粉絲賬」:電影上映前,「爸爸去哪兒」同名手機遊戲下載量是1億——這是節目的核心粉絲群。考慮到從免費到收費是個難以邁過的坎兒,天娛將粉絲轉換率假定為3%。即便平均票價50元,票房收入也可達到1.5億。

台長呂煥斌和副台長張華立卻一直跟龍丹妮強調:「肯定票房5億以上。」5億的信心,很大程度上來自第二季《爸爸去哪兒》的招商。就在電影開拍前五天,第二季節目的冠名權被伊利以3.11億的價格買下。

「電影又不是一個火星媒介,本質上和電視沒什麼區別。這個節目這麼火,排在好檔期的電影有什麼道理不火?一個餐廳裝修不管如何豪華,吃到嘴裡的美味才是硬道理。」張華立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至於為什麼是5億?「那是拍腦袋想的」。

張華立也拿5億的數字跟很多電影圈的人打賭。得到的反饋卻總是「也就八千萬吧」。

張華立賭贏了。可不論是他,還是龍丹妮,也都承認《爸爸去哪兒》只是個案,多少要感謝「中國這個奇特的市場」。「中國的文化消費市場現在很複雜。觀眾買單、消費有著很大的趨同性,票房大賣,並不代表這個作品有多完美,只是能說明現在的中國老百姓對文化產品有多飢渴。」龍丹妮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爸爸去哪兒》上映前一個多月,《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先行一步上了大銀幕,這部號稱要「過十億」的劇情片,首日票房僅80萬。

湖南廣電暫時也沒能發現第二個「爸爸」。「首先,它有沒有這麼高的粉絲轉換率?其次,它的故事單獨拿出來夠不夠吸引人?是不是有賣點?」龍丹妮想了想補充,「第三,堅決不能演。也許每個火的節目、品牌,都能找到一個附加的表現方式,只是這個表現方式,我們現在還沒能找到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50

銀行國企改革大年,股價估值或向國際水平靠攏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180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21 15:21 編輯

銀行國企改革大年,股價估值或向國際水平靠攏
來源:申萬研究

受到媒體關於阿里欲入股新華保險的催化,市場對於金融板塊國企改革以及混改的預期進一步集聚。

正如我們前期強調的,2015年是銀行國企改革的大年,隨著各家銀行國企改革,民營資本(或包括互聯網金融)、海外資本的引入,將持續催化股價修複至1.5倍pb。

短期的催化劑:財政部員工持股管理辦法有望年前推出,交行、中行、興業、浦發等銀行積極推出員工持股,其中有望參照新華保險引入更加有活力的互聯網企業提升互聯網渠道的協同效應、混業經營(監管逐步放開控股子公司券商牌照的資格)等。

國企改革當中重要投資組合:首推交行、興業、浦發和中行

作為國家國企改革的重要試點對象—交通銀行:混業經營(有望獲得券商牌照提升公司業務優勢,並在互聯網領域創新)、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等)

作為福建省金融改革的重要標的--興業銀行:在混業經營(加入券商等全牌照經營提升投行優勢)、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新的投資者以及員工持股等)都有望持續推進、福建自貿區(受益於未來幾年福建經濟的快速發展)

作為上海國企改革的重要標的--浦發銀行:上海國資下金融資源整合以及員工持股等
  
今天發表了銀行2014年年報前瞻。預計14、15年上海銀行業績增速將放緩至8.4%和3.9%;ROE平均為18.9%,17.1%。


盈利能力高於海外銀行,估值水平低於全球平均的1.7倍PB以及發達國家1.5倍PB的水平。

經過近期調整,銀行股平均估值為1.06倍pb。國企改革和混業經營催化下,市場對於銀行不良資產的預期將更加理性。估值將逐漸向國際水平靠攏,對應未來兩年40%以上的估值修複空間。

撥備維持高位,業績增速小幅放緩



——銀行業2014年年報前瞻

預計上市銀行2014年業績增速小幅放緩,累計同比增長8.4%,環比前3季度增速下降1.3%,4季度單季同比增速下降至3.3%。主要由於信貸需求疲弱疊加央行4季度降息對息差造成一定負面沖擊,不良壓力下撥備力度有所上升。國有大型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長6.9%。其中,中行和農行領先可比同業,同比增速達8.4%和9.1%;股份制銀行同比增12.2%。其中,平安、華夏、浦發和興業業績領先同業,分別為27.3%、16.6%、15.0%、和14.3%;城商行平均利潤增速為15.2%。

負債增速放緩,優先股融資獲得突破,預計上市銀行規模貢獻利潤約9.5%。上市銀行總資產規模增速由13年的10.8%小幅上升至14年的11.6%。其中,貸款保持穩健增長,增速為11.7%;同業資產同比上升7.4%;證券投資同比增15.3%,占比提高0.7%至21.1%;負債端金融脫媒加速,監管機構在存貸比考核上有所松動。疊加存款偏離度考核,存款僅增8.8%,增速下降1.2%;上市銀行已公告計劃發行優先股共計4700億元,其中已發行1750億優先股補充一級資本。負債增速放緩,優先股融資獲得突破,銀行杠桿倍數進一步下降,由13年的15.6倍下降至14年的14.8倍。

有效需求不足,息差環比小幅下降,貢獻利潤負增長0.8%。經濟疲弱,4季度信貸有效需求不足。銀行減少高風險高收益資產的配置,考慮到降息的影響,預計單季度息差環比下降6bps至2.50%。全年上市銀行累計凈息差為2.57%,較前三季度累計小幅下降1bp。受14年非對稱降息影響,預計15年息差下降10bps至2.47%。

中間業務增速放緩,貢獻利潤增長3.5%。受同業監管政策以及控制風險等因素影響,上市銀行主動壓縮了非標資產占比。導致非標相關的理財、托管、投行等手續費收入增速下降。預計全年凈手續費收入將與前3季度14%的同比增速持平,增速較13年下降8%.

2014年風險加速暴露,不良雙升,銀行加大撥備力度,貢獻利潤負增長8.6%。實體經濟仍然在底部徘徊,需求低迷,風險加速暴露。預計14年不良貸款生成率同比大幅上升28bps至0.72%。不良率環比上升6bps至1.18%,同比上升20bps。不良貸款余額環比上升7.8%,同比上升35.5%。不良壓力下,銀行加大撥備核銷力度。信用成本同比提高0.24%至0.81%的高位。預計2015年信貸成本維持高位,但增幅將放緩,小幅上升3bps至0.84%。

不良壓力較大,上調14、15年信貸成本的預測,小幅下調盈利預測0.9%和1.2%至8.4%和3.9%。銀行股14/15年PB估值為1.2X/1.06X。短期面臨一定調整壓力。但國企改革和混業經營催化下,市場對於銀行不良資產的預期將更加理性。考慮到高於國際大行的ROE水平,估值將逐漸向國際水平靠攏,對應未來兩年40%以上的估值修複空間。首推受益於國企改革且低估值的興業、浦發、中行和交行。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329

彩生活年報點評: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15 年步入並購合作大年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25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3-4 10:51 編輯

彩生活(1778):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15 年步入並購合作大年
作者:蔡浩

14 財年業績符合預期,15 年步入並購合作大年,買入評級
年報業績符合預期,盈利能力顯著提升:14 年公司收入同比提升 67%至 3.89 億元人民幣;年度凈利潤規模同比提升230.8%至 1.5 億元人民幣,剔除上市及期權費用等一次性費用後核心凈利潤達到 1.97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187.7%;每股盈利 16.66 分人民幣,每股派末期息 9 港仙,派息率為50%。14 年全年公司總體管理面積達到 2.05 億平米,覆蓋住宅社區數量超過 1260 個,以規模而言已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物業管理服務提供商。14 年公司收入結構得到優化,盈利能力較高的酬金制物業管理貢獻較大比例收入,工程服務業務結構變化提升了盈利水平,而市場關註焦點增值服務總體規模也獲得了 46.3%的同比增長,全年毛利率同比提升18 個百分點至 79.6%,核心凈利潤率同比提升 21 個百分點至 50.5%。

擴大規模打造垂直應用,15 年公司將進入並購合作大年:15 年 2 月公司完成物業管理行業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並購—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物管服務公司開元國際被公司以 3.3 億元人民幣收購,這一並購使得公司線下社區平臺規模優勢進一步擴大,同時也拉開了彩生活通過互聯網模式改造傳統物管行業的序幕;另一方面,公司線上社區平臺孵化而出的垂直應用如“E 理財”“E 維修”及“E 租房”獲得了用戶認可,其中社區金融應用“E 理財”在上線短短 1 個月內就已募資過億,證明了線下社區對於用戶粘性及需求吸附力毫不遜色於傳統互聯網企業。總體而言,我們相信 15 年公司將正式進入線下擴張及線上合作大年,而“規模+極強的用戶粘性”一直是彩生活社區拓展 O2O 事業的最大優勢。

提升目標價至 10.5 港元,買入評級:參考 14 年公司業績表現及 15 年預期,我們認為公司商業模式獨樹一幟,核心優勢有所加強,發展 O2O 戰略正確。因此,為目標價 10.5 港元不變,買入評級。

★ 1 港元=0.8 人民幣


業績亮點:管理面積增速超預期,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1、擴張速度快,規模優勢顯著:14 年公司通過自有擴張及收購,總物業管理覆蓋面積達到 2.05 億平米,其中合約管理面積達到 1.37 億平米,酬金制管理面積占其中 78.7%,就管理社區數量及覆蓋面積而言公司已居於國內首位。15 年公司成功並購著名物業管理公司開元國際,根據我們的初步評估,截止於 15 年年初公司覆蓋管理面積以達 2.4 億平米,15 年年末預期該面積將進一步擴大至 3.2 億平米。屆時公司線下規模優勢將得到加強,為打造線上社區平臺創造了良好基礎。

2、收入結構優化,盈利能力得到提升:14 年公司酬金制服務收入占比繼續維持高位,工程服務收入結構改善,增值服務高速增長,總體毛利率提升 18 個百分點至79.6%,核心凈利潤率提升至 50.5%。

3、顧問服務面積將於未來轉化為管理服務面積:由於 14 年大量新進入社區以顧問服務為主,15 年存量顧問服務將轉化為酬金制或包幹制收入,再考慮到 15 年所並購的社區將會以非顧問服務形式存在,公司物業管理服務收入增長動能十分充足。



15 年展望:線下優勢正在加強,線上平臺穩步發展

1、增值服務是市場長期衡量公司 O2O 戰略成敗的關鍵數據:14 年公司總覆蓋社區數量為 796 個,社區覆蓋人口 250 萬戶家庭,約 40%的家庭被轉化為線上用戶;而應用彩生活增值服務的社區總量達到 792 個,其收入來源除部分線下服務以外皆體現了公司線上平臺運營收益,公司正通過對旗下“彩之雲”服務端口升級以提升用戶使用滿意度,使得越來越多的住戶從單純線下轉化為線上用戶。14 年公司增值服務收入占比 16.8%,規模同比增長 46.3%至 6531.7 萬元人民幣,由於該年許多新並入的社區並未真正納入彩生活線上服務體系,因此成長速度略低於公司總體收入增長。我們認為線上社區服務的基礎是線下規模優勢,其次是線上所提供的服務內容,隨著公司進一步線下擴張,並導入更多類似於“E 維修”及“E 理財”等具有高頻性質的垂直應用,增值服務的持續、高速及穩健增長將可以期待。

2、“規模+用戶粘性”不僅能夠孵化垂直應用,更有利於與互聯網企業進行合作:O2O 服務的前提在於所提供服務可以解決用戶痛點,同時又具備低成本擴張的特質,其形式大部分是通過信息技術重構行業資源,擯除一切中介直達用戶。要做到直達用戶必須首先擁有具有高度粘性的平臺,而線下社區就是其中一個非常具有粘性的平臺,具有高度活躍的用戶需求(吃喝玩樂理財醫療教育等)以及構築各種相關支付場景的可能性。14 年 11 月公司通過推出“E 理財”線上金融應用,僅在 1 個月內便籌資過億,充分體現了線下社區對於線上應用推廣的重要性。我們認為:彩生活社區平臺具有“規模+用戶粘性”優勢,未來除了孵化具有熱度的垂直應用以外,對於急於在 O2O 浪潮中落地的互聯網企業也具有相當大的合作意義。



結論:看好公司長遠發展,維持目標價 10.5 港元,買入評級

綜上所述,公司年度財務表現符合預期,長期而言,核心優勢進一步增強,商業模式與國內互聯網服務及傳統物管行業相比都具有高度的獨特性。中短期內,公司將會繼續構建線下規模優勢,通過對端口升級及孵化垂直應用提高用戶粘性,更不排除 15 年將會有與互聯網企業具體合作的可能性。因此,我們維持公司目標價 10.5港元不變,相當於 2015、2016 及 2017 財年每股盈利的 27、20 及 15 倍,評級買入。

(來自第一上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166

WiFi萬能鑰匙陳大年:最愛投資高科技與醫療

在旗下孵化出的最成功的一款移動App Wi-Fi萬能鑰匙對外宣布其全球用戶量突破9億當天,所屬公司連尚網絡創始人兼CEO陳大年接受了媒體采訪。當年“盛大時代”一直低調隱藏在幕後的他,現在正以更被外界熟悉的形象忙著在移動互聯網和投資領域布局。

這款移動產品最初是陳大年想出的點子,以分享經濟理念讓更多用戶實現免費上網。已闖蕩互聯網圈20年、但年齡不過38歲的陳大年對自己的投資人身份感到快樂。“我前兩天剛投了一家做智能口罩的創業公司,可以跑步時戴的口罩,我試戴了一次就投了。”他對記者說。眼下,他投資的興趣點鎖定在高科技和醫療,VR是他非常看好的一個領域。

程序+舉報防Wi-Fi風險

“分享經濟就像是舊瓶裝新酒,很多是以前就有的問題。”陳大年說。他拿打車軟件舉例,誇張的說,你不知道上來的乘客或開車的司機是不是一個通緝犯,安全是共享經濟的通病。Wi-Fi萬能鑰匙同樣面臨這個問題,但後臺的技術程序檢測為用戶將風險擋在門外。

用Wi-Fi萬能鑰匙免費上網所倚靠的是海量用戶對自身Wi-Fi的共享,但對於家庭用戶而言,普遍不願意分享網絡讓別人“蹭網”。Wi-Fi萬能鑰匙後臺數據顯示,其平臺上的Wi-Fi熱點超過80%是商戶分享所得。

一位知名白帽黑客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講述,他有一次到新加坡開會,周圍都是行業內頂尖的白帽黑客,他在會場時突然發現自己的手機被自動連上了一個陌生的Wi-Fi。出於職業敏感他迅速關機,回酒店更改了網銀密碼。公共區域Wi-Fi的安全性正受到更廣泛關註,有不少業內人士建議盡量不要在連接公共Wi-Fi時登陸網銀等涉及金融的敏感賬戶。

據陳大年介紹,公司後臺有一組技術程序對Wi-Fi熱點進行實時掃描,如果機器檢測不出來的就依靠用戶舉報。今年12月將有一次較大規模的和路由器廠商的合作,也是涉及Wi-Fi安全保護。

廣告平臺價值將釋放

任何一個平臺當它具備了吸引1億用戶的能力時,廣告價值釋放就是最順理成章的變現方式。據Wi-Fi最新6月29日公布的最新數字,其在全球已擁有超過9億用戶。越南、泰國、馬來西亞、俄羅斯、印尼是海外活躍用戶數排名前5的市場;廣東、山東、江蘇是國內排名前三省份。

如此規模的用戶量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廣告平臺,本著誰分享誰受益的理念,商戶主動分享Wi-Fi熱點的背後邏輯就能理順。商戶分享熱點,可以進一步享有品牌曝光、優惠券推送、周圍5公里更精準信息送達等衍生服務,這也解釋了商戶主動分享的動機。比如一家酒吧在歐洲杯看球期間推出啤酒買一贈一服務,將廣告打給周圍5公里的消費者是最能提升轉化率的,但傳統的街頭人肉傳單方式顯然已落後於時代。

陳大年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Wi-Fi萬能鑰匙最大的價值在實時場景下的位置定位。所以民間救援組織藍天救援隊與Wi-Fi萬能鑰匙合作,看中的就是其能更精準地將救災信息發布給離事發地最近的救援隊員,節省了救援中最寶貴的一個因素——時間。

BAT三巨頭分別在人與信息、人與商品、人與人的領域深耕。在這之外,“人與場景”背後積累的用戶大數據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加速釋放價值。阿里巴巴大數據專家車品覺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基於LBS的服務讓用戶大數據的量級幾何倍數放大,這背後的價值是PC時代不可比的。

投資“兄弟連”

20年來,盛大網絡真正意義上的融資只有兩次,一次是在上市前,一次就是去年Wi-Fi萬能鑰匙的5200萬美元A輪融資(後者脫胎於盛大創新院,陳大年將Wi-Fi萬能鑰匙、果殼電子等幾個移動互聯網產品獨立成立公司,歸入掌門科技集團)。以眼下資本火爆的互聯網圈去回顧審視,這已屬於比較罕見的情況。陳大年感慨說,“當年我們(盛大遊戲)忙著賺錢,其他公司不賺錢;現在BAT開始賺錢了,我們把錢投給別人。”

“我真投了,我覺得跑步也能戴的口罩實在是擊中核心,通氣量是核心。”幾天前,陳大年在朋友圈里說。他對記者袒露心聲,他投資的興趣點有兩個,一個是超越IT以外的高科技,比如VR;另一個是健康醫療,這將像當年IBM等上一個IT時代大爆發一樣,成為未來十年發展的新機遇。

與陳大年住在上海不同,其兄陳天橋更多時間生活在新加坡,並已將盛大集團轉型為一家投資控股公司。在盛大集團公司內部有一面“投資墻”,上面密密麻麻地羅列著盛大集團投過的PE和VC項目。VC項目中不乏墨跡天氣、微貸網、E家潔等移動互聯網和O2O產品。

近日,又傳出陳天橋正在入股世界著名拍賣行蘇富比,有望成為其二股東。第一財經向盛大方面確認確有此事。不久前,陳天橋也曾投資美國知名P2P公司LendingClub,投資方向更國際化。

盡管兄弟兩人的投資風格和方向不盡相同,但血緣背後還是隱藏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與默契。陳大年回憶說,當年他看起點中文網這個項目不錯,就推薦給他哥,陳天橋看完也覺得好,就買了下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746

證監會“監管大年”:齊抓股債連發三箭

創新與監管,往往是資本市場“蹺蹺板”的兩極。在經歷了去年的股市危機之後,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監管層在鼓勵創新方面更為謹慎,對於A股、新三板、債市三大領域的監管寬度和深度則層層加碼。

中國證監會上周五公布了首批IPO(首次公開募股)專項檢查成果,同時發布了公司債現場檢查工作的指引文件。全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隨後又推出了新三板的“退市規則”。上述三項舉措皆是市場監管常態化的體現,也是激活市場優勝劣汰功能的嘗試。

“監管大年”,這是許多業內人士對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上任第一年的評價。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劉士余近期赴天津、山東、上海等地調研時都在強調市場監管。有機構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劉士余日前赴中信證券調研時明確強調,要加強對A股及新三板市場的監管。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

IPO“打假”

欺詐發行與信息披露違法是A股市場中的“頑疾”,又是註冊制改革要求下,每一任證監會主席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今年上半年,欣泰電氣欺詐發行被強制退市,隨後證監會又於6月份專門部署了“IPO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執法行動”。

經過4個月的稽查,首批“打假”成果上周五公布。據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介紹,證監會稽查部門近日決定對IPO申報企業龍寶參茸及粵傳媒、*ST烯碳、*ST盈方、匹凸匹、美麗生態等6家上市公司正式啟動立案調查的行政執法程序。這是專項執法行動以來,進入正式立案程序的首批案件。

“從核查掌握的線索情況來看,相關發行人、上市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不真實、不準確、不完整的重大嫌疑。”張曉軍表示,問題主要集中在八個方面,包括招股說明書涉嫌虛假陳述、重組標的企業涉嫌欺詐發行、有關收購的披露文件涉嫌未披露重大債務和對外擔保事項、涉嫌虛構境外子公司業務等沖銷母公司巨額財務虧損、涉嫌通過虛構應付款項或虛增其他應收款項抵銷業績下滑、涉嫌在對外投資等業務活動中隱瞞重要財務信息、涉嫌未及時披露公司相關信息發生的重大變化、涉嫌迎合市場炒作熱點等。

信息披露是證券市場運行規則的核心,監管層已經發現,違規披露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不法關聯交易、違規資金占用、惡性利益輸送等嚴重違法犯罪線索,違規披露的根源是公司治理存在缺陷、內部管理流程混亂、風險內控流於形式、合規披露意識淡薄。

值得註意的是,按照“追責全面”的調查思路,證監會接下來除了對上述6家公司進行檢查,相關的保薦、審計評估和法律服務等中介機構也將面臨全面核查。

從近期的監管動作來看,證監會在總結個案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常態化監管制度的思路越來越明確。本輪執法行動正是在前期集中查處6家審計評估機構、嚴查欣泰電氣及其中介機構、終止審查17家首發企業等一系列凈化IPO市場環境的舉措之後,形成的常態化專項執法工作。

債市防風險

先抓個案,再形成規則,凈化IPO的思路也體現在了公司債的監管上。

證監會上周五發布《公司債券發行人現場檢查工作指引》(下稱《指引》),對公司債發行人的現場檢查工作進行規範,統一檢查及處理標準,提高現場檢查效率,防範和化解市場風險。

《指引》明確了檢查對象的選取方式,確立了以問題和風險為導向的專項檢查及“雙隨機”抽查(檢查人員和被檢查公司均為隨機抽取)等機制;結合公司債券的特點和風險因素,確定了現場檢查的內容與方法,列明了現場檢查中應關註的重點方面及可采取的具體檢查手段。

證監會還明確了進場準備、實施檢查、結束檢查三個階段應開展的具體工作事項和工作要求;框定了針對檢查發現問題應采取針對性措施的相關原則和分工安排。

據張曉軍介紹,這是在總結前期現場檢查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一步規範文件。有機構人士今年9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監管層正在組織現場檢查,該消息也得到監管層內部人士的確認。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

該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證監會收緊交易所債市監管不是偶然,而是今年以來“監管組合拳”的一個部分。從IPO專項檢查到債市檢查,監管都在控制風險、收緊約束。“最近山東、安徽、江蘇、天津等多地證監局都在進行債券市場的檢查。”他表示,監管人員不是走過場,進場檢查還要查底稿,如果一家機構本身沒什麽問題的話,也至少要一周左右的時間。

“市場上看到一些檢查的消息爆出來,往往容易認為是突發的檢查,但實際上都是布局很久的工作。”上述內部人士還告訴記者,從去年底開始,對債券市場的全面檢查就在進行,由於當前的檢查對專業性要求都很高,除了稽查人員,證監會內部的財務專業人員等也會配合進行檢查。

證監會2015年9月部署各證監局對轄區內部分公司債券發行人開展了首次現場檢查工作,31家證監局檢查105家公司。用了7個月的首次檢查發現了很多問題,涉及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等方面。特別是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證監會發現存在募集資金挪用、轉借他人的情形,以及募集資金購買理財、外匯、結構性存款或暫時轉存至其他銀行等問題。最終11家公司被證監部門作出處罰。

《指引》的下發正是為了形成較為完善的日常監管體系,特別是形成常態化的現場檢查制度。

新三板提質

從擴容開始,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就呈爆發式增長。截至2016年10月20日,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司數量已達9216家,且仍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不過,目前監管層的態度正從鼓勵掛牌向提升存量質量轉變。

有券商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劉士余近期到中信證券調研時,表達了要加強新三板監管的態度。對新三板而言,市場各方最為關註的問題是提高流動性。但是完善基礎制度、激活優勝劣汰制度,是更需要提前做好的工作。一端是理順入口,另一端就是通暢出口。

上周五晚間,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新三板推出了“退市規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股票終止掛牌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下稱《實施細則》)。

股轉公司表示,出臺《實施細則》的背景,是自全國股轉系統擴大試點至全國以來掛牌公司數量快速上升,海量市場規模已經形成。所以,股轉公司將允許掛牌公司主動申請終止掛牌,同時為健全市場自凈功能,實現市場優勝劣汰,對於不符合掛牌維持條件,以及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的掛牌公司“強制摘牌”。

《實施細則》的中的退市規劃,與A股市場在制度設計理念上非常接近。“強制摘牌”主要覆蓋五大類企業,即信息披露嚴重失信、欺詐掛牌、公司治理機制不健全、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存在重大違法的掛牌公司。

借鑒A股欺詐發行設立先行賠付基金的制度經驗,新三板還鼓勵市場自願選擇設立“補償基金”。對實行強制終止掛牌的,股轉系統探索建立了責任主體賠償機制,規定掛牌公司或者掛牌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以及主辦券商可以設立專門基金,對相關股東進行補償。

由於新三板掛牌門檻較低,對財務指標要求不高,有業內人士稱之為先行“註冊制”。不過,隨著掛牌企業即將破萬,股轉系統也提出了財務指標要求。

股轉系統今年9月9日發布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業務問答——關於掛牌條件適用若幹問題的解答(二)》,明確掛牌準入涉及的負面清單管理、國有股權批複形式、資金占用、軍工涉密、失信被執行人申請掛牌問題。

其中的負面清單包括,科技創新類公司最近兩年及一期營業收入累計少於1000萬元,但因新產品研發或新服務培育原因而營業收入少於1000萬元,且最近一期末凈資產不少於3000萬元的除外;非科技創新類公司最近兩年累計營業收入低於行業同期平均水平;非科技創新類公司最近兩年及一期連續虧損,但最近兩年營業收入連續增長,且年均複合增長率不低於50%的除外;公司最近一年及一期的主營業務中存在國家淘汰落後及過剩產能類產業等。

“有了這個解答之後,新三板就有了財務門檻。”一位券商新三板高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未來虧損企業、傳統產業掛牌的要求可能會越來越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996

陳大年:一個偉大的企業,應該是員工的企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14/160338.shtml

陳大年:一個偉大的企業,應該是員工的企業
周路平周路平

陳大年:一個偉大的企業,應該是員工的企業

一個偉大的產品,應該是員工推動和設計出來的產品,而不是企業家推動和設計出來的產品。

i黑馬訊 12月14日消息,由創業黑馬主辦、摩比神奇冠名的2016年創業黑馬社群大會今日在京舉行。連尚網絡(Wi-Fi萬能鑰匙)創始人陳大年獲得“年度十大創業家”,並發表了5分鐘的極速演講。

陳大年說,一個偉大的企業,應該是員工的企業,而不是創業家的企業,也不是企業領導者的企業。一個偉大的產品,應該是員工推動和設計出來的產品,而不是企業家推動和設計出來的產品。

陳大年的獲獎理由:他早已功成名就,但依然充滿創業精神。他通過打造一款免費上網工具,4年時間俘獲9億用戶,月活躍用戶突破5億,在國內用戶量僅次於微信和QQ。在他的帶領下,公司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獨角獸。

以下為經i黑馬編輯的演講節選:

大家好!我是連尚網絡的陳大年,大家可能更熟悉的名字是我們的產品WiFi萬能鑰匙,很榮幸我們能獲得2016年創業黑馬的年度創業家獎。

我跟老牛(牛文文)已經認識了十年,但這十年里面他從來沒有給我頒過任何一個獎項。我知道,這是因為創業家的評選過程是非常非常嚴謹的,要求非常高。

我也知道,我們今年能拿到這個獎的主要原因是,WiFi萬能鑰匙今年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有很好的進步。

但是,作為連尚網絡企業的領導者,我個人還是有點忐忑,因為我覺得,今年取得這麽好的成績,主要原因不在我,而在於我們每個員工。過去20年的從業經歷,給了我一個最大的經驗:一個偉大的企業,應該是員工的企業,而不是創業家的企業,也不是企業領導者的企業。一個偉大的產品,應該是員工推動和設計出來的產品,而不是企業家推動和設計出來的產品。

所以,在2016年連尚網絡取得的所有成績,基本都是來自我們員工自發的努力和自發的創造而達成。我本人作為這個企業領導者,在去年一年,基本上沒有加過班,而且每天工作時間也只有6小時這麽短。

所以在今天,我覺得我是比較慚愧的,我特別想把這個獎轉給我們每個員工。盡管他們不在現場,但在我心目當中,他們才是2016年最好的創業家。我也想借這個機會,向我們的每個員工致敬,你們都是最棒的!

連尚網絡陳大年Wi-Fi萬能鑰匙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664

得益於IPO提速 券商投行業務偶遇“大年”

又到歲末,2016年對於各大券商來說,日子並不好過。受制交投低迷,市場交易量萎縮,主力創收的經紀、自營等業務大受打擊。而與此相比,投行業務卻迎來“大年”,“意外”成為券商今年的收成亮點。

受益於IPO提速等市場變化,各大券商在投行業務上力求突破和轉型,收入貢獻在整體業務占比中不斷提升。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止今年三季度末,券商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達到382.12億元,已幾乎追平2015全年的體量,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合計104.11億元,亦有望追超上年水平。

在不少專業人士看來,投行業務對於券商的重要性正在不斷提升,不僅表現在收入占比的提升,更多的是投行業務正在給券商帶來更多的資源反哺,“大投行模式”成為業內認可的方向。正因如此,在並購定增、IPO發行監管日漸趨嚴之下,券商投行的混戰將越發激烈,行業分化日趨明顯,大型券商繼續占優,而中小型則更多被迫以“特色投行”模式彎道超車。

投行業務“大年”

“券商的各項業務都有’大年’、‘小年’,今年算得上投行業務的‘大年’,以往都是賺品牌不賺錢,今年倒是賺錢反哺了公司。”正如一投行董事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所說,2016年的投行業務表現成為券商整體業務的一個亮點。

來自東方財富choice的數據顯示,截止今年三季度末,券商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達到382.12億元,已幾乎追平2015全年的體量;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合計104.11億元,也有望超過去年的水平。

具體公司方面,截止三季度末,根據上市券商財務報告信息,中信證券以39.31億元的收入一馬當先,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和廣發證券今年累計投行業務凈收入也均超過20億元。

分業務來看,《第一財經》日報獲得的來自彭博的數據顯示,權益類的股票、股票掛鉤和配股方面。中信證券、廣發證券、國信證券分屬前三位,市場份額分別為9.51%、5.94%和5.75%。廣發證券相關業務發力,由去年的16名進入前三,市場份額增長近4個百分點。

備受關註的股票IPO業務上,華泰證券前三季度以55.48億元的3筆承銷,占據上市券商中的排行榜首。緊隨其後的則是中信證券、招商證券以及廣發證券。

就IPO的市場份額來看,以前三季度數據作為參考,華泰占比6.44%,中信證券、招商證券、廣發證券則分別占比6.22%、4.94%以及4.79%。相比上一年度來看,之前IPO排行第一的光大證券滑跌出前十,而去年排行分別為14、15位的招商證券、廣發證券則進入前茅。

而和“風雲變幻”的權益類業務相比,2016年投行固定類業務則格局相對保持穩定。在企業債和公司債方面,排行前三的上市券商是國泰君安、中信證券以及海通證券。三家券商的市場份額分別為5.67%、5.14%和4.38%。對應的量分別為902.78億元、819.04億元以及697.1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企業債和公司債總量超過500億元的券商還有廣發證券、招商證券、申萬宏源。

“混戰”或更為激烈

與慘淡的經紀、自營相比,券商投行業務之所以能在2016遇上“大年”,與IPO提速關系緊密。

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由於市場低迷,僅有70家公司獲得IPO批文,61家企業完成上市並募得資金284億元人民幣,同比去年同期減少了八成左右。

而下半年以來,IPO發行明顯提速。7月到10月,證監會每月核發IPO批文26—28家,與上半年相比核發速度明顯增加。《第一財經日報》不完全統計發現,僅從11月來看,共有50余家公司獲得IPO批文,而這一數據接近1月—5月的IPO批文總和。

“IPO放行提速是今年投行業務最大的一個變化。監管鼓勵做IPO,企業申報會變多。這對券商投行來說是一個好的風向引導。”興業證券一資深投行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IPO提速對於重心業務在IPO發行的券商來說,投行業務主動性將會變強,主要受益的仍將是大型券商。

德勤日前發布A股IPO市場2016年回顧及2017年展望預計,2017年A股將有380家至420家企業完成IPO,全年融資額在2500億元至2800億元,即明年新股發行數量和融資額較今年均增長6成至8成。但就上市數量來說,大部分還是來自於中小型的制造業以及科技行業。

上述投行董事亦對本報記者提到,雖然IPO放行提速,但總的來說,主要參與發行的仍然是小個頭公司。且從監管開看,無論IPO還是並購重組,總體監管趨嚴,尤其並購重組,市場活力有所下降。而債券市場違約增多,國海證券“蘿蔔章”事件無疑也將對投行債券業務造成拖累。

近日,新時代證券、國信證券、國泰君安證券、中泰證券和東莞證券5家證券公司,在投行業務專項檢後被監管層出具警示函。早前,興業證券、西南證券已因旗下投行業務“爆雷”被立案調查,而直接後果則是兩家公司所有投行業務暫遭連坐,均被叫停。並購重組方面,如上述人士所說,監管在借殼、重組、再融資等方面都大面積收緊。

在此背景下,券商投行業務競爭在外界看來將更加激烈,掌握業務優勢的的龍頭券商不斷力求轉型和創新,而中小券商在“混戰”中處於被動,則將不得不打出“特色投行”的招牌才有可能彎道超車。

“中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這些大型機構,目前在投行業務上掌握較大的主動權,都在發揮所長,華泰的並購重組突出,廣發對準小型客戶、招商則是找準大型機構。”在深圳一券商行業分析師看來,相對大型券商,中小券商未來欲在投行市場分一杯羹,則不得不打出自身特色,在某一項業務上發揮所長。

一個行業共識是,無論大小券商,投行業務的重要性將不斷提升,收入貢獻增大,更為重要的是將為券商其他業務帶來更多資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54

“監管大年”問計:金融風險在哪里?

防控風險是2017年金融監管的主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並表示“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那麽,金融風險到底在哪里?是房地產泡沫、影子銀行、潛在不良貸款,還是政府融資平臺、企業高負債?答案既是,又不是。

“中國今天的金融風險大家查各種文件,無非超不出這五個範圍,”中投公司副總經理祁斌最新觀點認為,上述問題背後是金融結構的扭曲與失衡。而失衡的表現就是所謂“鼓包論”,在股市、商品、樓市等不同領域不斷出現資產泡沫。

據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吳曉求最新研究,自1995年以來二十年間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已經悄然改變,特別是近五年,證券化金融資產占比快速提升,預示著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已經從過去基於銀行資產為主的“資本不足”風險,轉變為資本不足風險與透明度不足風險並重的局面。相應地,金融監管改革也需要做出改變。

“透明度不足”危機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6日重申,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摸清風險隱患,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勇於擔當,加強監管協調,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

回顧去年夏天的股市危機,風險是一步一步擴大的,最終的“救市”也是各相關部門一步一步出手的。隨著市場的暴漲暴跌,監管層對危機的認識也是一步一步加深的。當然,這不僅局限於股市,交易行為只是對經濟風險的集中反映。

事實證明,中國金融風險已經出現新的特點,既有的風控和監管方式亟待跟上。市場各方對此爭議激烈,特別是在混業經營、分業監管方面做了許多討論。那麽風險到底發生了什麽變化?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認為,金融風險的背後是金融資產結構的變化。通過研究1995年至2015年期間中國資產結構的變化,他發現證券化金融資產占比在快速提升。

過去中國銀行資產占比達到80%甚至90%,那時候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主要是資本不足的風險,因此“資本充足率”成為基礎性監管指標。但是,隨著全社會金融資產當中證券化金融資產比重的上升,金融結構在發生變化。

即使在銀行內部,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表外業務比重迅速上升。“因為表外資產相當多的部分表現為理財產品,理財和其他證券化產品最重要的是信息集合是一種信息交易,也就是說它的風險來自於透明度。”吳曉求分析,資本不足風險依然存在,但不能忽視的是,透明度風險正在上升。回顧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可以發現,很大程度上是透明度的危機。

這一點對新興金融業態更加明顯。以互聯網平臺為依托的新金融,更多的表現為透明度風險。換言之,對其監管也不應把重點放在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而更應該放在對透明度的監管。

“原來的監管模式設計,實際上並沒有把透明度風險的監管放在特別重要的位置上,未來中國的金融體系的風險,將會由資本不足的風險過渡到資本不足和透明度不足風險並重的時代。”吳曉求建議,基於上述變化監管模式要實現微觀審慎監管與宏觀審慎政策功能上的相互協調,監管的重點也應逐步轉為資本監管與透明度監管並重,監管方式應該走向智能監管,重視包括雲計算及區塊鏈等在內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監管架構上,他建議保留一行三會,同時建立“雙峰”模式,一峰由金融監管委員會負責,進行前置監管,管理資本不足和透明度不足風險;一峰由央行負責,保證金融體系的整體穩定。

“結構失衡”兩條出路

監管手段可以防治風險,但不能從源頭上避免風險。本質上還是要解決金融資產結構失衡,以及經濟供需結構失衡的問題。

“防範資產泡沫短期可以進行防控和疏導,中長期只能依靠改革金融體系、調整金融結構、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疏堵結合以疏為本。”作為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的“大副”,祁斌認為結構失衡的出路有兩條,一是依靠創新、自我升級,二是“拿來主義”、海外並購。其中,自我升級依靠體制、機制供給來保障,最重要的就是資本市場發展。

資本市場配置效率低、金融結構不合理,社會各個領域不斷出現資產泡沫,包括去年的股市異常波動、今年的債市震蕩和大宗商品市場波動,以及長期處於高位的房地產市場。

“資產泡沫一波未平又起一波,背後的原因是非常清晰的。”祁斌分析,首先是財富的大量積累,過去30年中國人均GDP增長178倍、人均儲蓄增長1619倍,財富積累是非常難得的寶貴資源,但不幸的是資本市場不夠有效、金融結構不夠合理,所以出現“鼓包論”。

為推進資本市場改革,中國證監會也在不斷努力,特別是穩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一直堅持“循序漸進、堅定不移”的原則。

據證監會主席助理宣昌能7日介紹,2016年IPO、再融資(現金部分)合計1.33萬億元,同比增長59%,IPO家數和融資額創近五年來新高,再融資規模創歷史新高。新三板掛牌公司接近翻番,突破1萬家,全年融資1405億元。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涉及交易金額2.39萬億元,滬深交易所非金融企業全年累計發行債券2.87萬億元,同比增長1.7倍。

但是這樣的要素配置效率,依然遠不能滿足金融市場的需求。“中國近年來有大規模的海外並購發生,積累到這個階段,有這麽大的財富,進行全球投資是歷史的必然,”祁斌認為,理解經濟問題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歷史方位感和非常好的方向感。

在他看來,海外並購是解決經濟失衡的一個重要出路,但是需要註意正確的戰略。對中國而言,核心是要將海外投資的目標與中國13億的消費市場去集合,走出去是為了引進來,因為“在這麽一個不確定的世界中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有13億消費者他們追求幸福、前進的步伐、消費升級和財富積累的步伐不會停止”。

他預計,未來海外並購的模式叫“航母戰鬥群”的模式,跟產業界、PE、地方產業基金、科技園區等共同組成航母戰鬥群,各司其職發揮戰鬥優勢、協同取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259

【大盤·落寞】告別爛片賺錢時代 2017迎戰爭片大年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1-04/1067247.html

每經影視記者 牟璇

每經編輯 陳旭

剛剛揮別2016,這一年你看了多少印象深刻、感人肺腑的好電影?

“我喜歡《美人魚》,一來是星爺腦殘粉,二來故事好看情節好笑。”

“《羅曼蒂克消亡史》,很難那麽有熱情地去扒一部影片背後的故事”……

當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廣泛向各種類型群體的觀眾征詢心目中的好電影時,有些觀眾很爽快地舉出某一部或某幾部影片,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的觀眾稱選不出來,“看完就忘記了,沒有印象深刻的。”但觀眾對2016中國國產電影有一個整體的觀感——爛片也賺錢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而從2017年即將上映的影片情況來看,很多大體量的片子都集中在戰爭片這一類型:包括《建軍大業》《紅海行動》,空軍題材的《霸天狼》和《戰爭啟示錄之八百壯士》也在制造中。“印象中還有兩三個投資巨大的戰爭片,2017就看這個類型能不能‘贏’了。”卓然影業CEO張進表示。

根據藝恩電影智庫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影院共上映了507部電影,其中國產片417部。2015年的國產電影則為395部。如此看來,2016年國產片數量較上一年上升5.57%。

在這些國產電影里,超過10億元票房有7部,分別為《美人魚》《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湄公河行動》《澳門風雲3》《盜墓筆記》《功夫熊貓3》和《長城》(該片票房突破10億元已過2016年,是在2017年1月1日),而2015年超過10億元票房的國產電影只有5部。不過盡管2016年國產電影數量增加,且超過10億元的超級大片也有所增長,但電影總體質量卻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以豆瓣電影7分以上的電影被認為是質量居前列的電影來看,每經影視記者統計發現,2015年在豆瓣評分超過7分的電影有27部,而2016年只有14部,差距較大。其中,評分前三分別為《舌尖上的新年》《驢得水》《湄公河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前幾年被瘋狂熱炒的IP、奇幻以及青春等“風口”電影在2016年的表現幾乎可用慘敗來形容。《封神傳奇》打破神話大片向來盈利的先例,遭遇觀眾集體“吐槽”;《爵跡》未續寫郭敬明《小時代》系列神話,口碑和票房雙雙“撲街”;反倒是那些現實主義、關註人性或者小眾的文藝片大受好評,例如《路邊野餐》《七月與安生》《黑處有什麽》。

有業內人士說:“觀眾在經受了幾年泛娛樂洗腦後開始變得清醒,2016年會給這些想賺快錢的人深刻教訓,回歸理性的市場會告訴他們爛片也可以賺錢的時代過去了。”

每經影視結合票房、口碑、藝術水平以及觀眾廣泛意見,選出了2016年佳片TOP3以及爛片TOP3,以供大家參考。

/ 佳片TOP3 /


商業與藝術性兼具的成人童話

每經影視記者向普通觀眾、制片方、院線方、影評人等多方征詢2016 年的好電影時,《美人魚》依然是大家提到最多的三個字。

“好的電影是娛樂性特別強的,並且獲得大眾認可的,比如《美人魚》,它不僅創造了票房奇跡,並且在故事結構和人物塑造方面也是完全合格的產品,這樣的電影你能說不是好電影嗎?”上海聯合院線副總經理吳鶴滬這樣說道。

為什麽《美人魚》會獲得巨大的成功?一是打上了“周星馳”標簽的情懷,但好看的故事更是制勝法寶。《美人魚》有別於周星馳以往聚焦小人物命運悲喜的主題,開始探討人與自然、海洋保護等宏大主旨。“當這個世界連最後一滴幹凈的水、一口幹凈的空氣都沒有了,錢還有什麽意義呢?”這一句臺詞反映出周星馳所要傳達的人文關懷,很簡單也很尖銳。

一位叫“王小扁死於江湖”的網友在豆瓣電影中這樣評價《美人魚》:“如果不是周星馳,我很難想象一部題材主旨如此嚴肅殘酷的影片,能被推到如此商業的高度,能獲得這麽高的票房,能讓這麽多人觀看、歡笑、悲傷,甚至哭泣。”

或許周星馳的盛名確實能吸引觀眾走進影院,但更重要的還是因為電影能讓觀眾深刻地思考。盡管連周星馳自己也說《美人魚》並不完美,但這部電影無疑是2016 年的閃光好作品。

黑馬為主旋律電影找到突破口

今年國慶檔的廝殺格外激烈且殘酷,誰也沒有想到,一部主旋律電影《湄公河行動》竟然殺出重圍,以大黑馬姿態收獲11.84 億元票房。

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專家、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劉嘉向每經影視記者表示:“這部電影最開始並不被看好,一是主旋律,二是真實案件大家都知道結局,因此上映前預測它不會大熱。但最後收獲11 億元的票房遠遠超出預期。”

在如此發達的互聯網時代,一部電影的賣座背後往往是口口相傳的好評和認可。在豆瓣電影上,《湄公河行動》在23萬人的打分中,獲得了8.1 分的高分。

有影評人說:“《湄公河行動》的出現,本身就是中國主旋律電影的一種進步、一大突破。”

“大家覺得主旋律落伍,我覺得主要是因為對主旋律的理解還停留在過去。事實上,主旋律也是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更新的,不同年代自有不同的主旋律。”主演張涵予此前接受每經影視記者采訪時表示,“現下的主旋律是什麽?正三觀,反霸淩,相信正義,打擊犯罪,你說這落伍嗎?所以,我覺得‘主旋律’題材和商業賣座融合,無非就是兩個字:走心;四個字:情感共融。”

走心+情感共融,或許是《湄公河行動》能夠勝出的最大武器,可惜也是很多電影人已經忘卻了的最重要的初衷。

用個性方式講動人的情感故事

社會學家李銀河看過《七月與安生》後表示:“人們絕對需要現實主義的影片,需要看到那些自己可能經歷到的事,自己在生活中能遇到的人,看到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看到那些感人至深發人深省的愛情、親情和友情。”

在2016 年的國產電影里,《七月與安生》無疑是非常出彩的一部。連一向以“眼光毒辣”著稱的金馬獎2016年都前所未有地開了個雙黃蛋,將最佳女主角獎項同時頒給“七月”馬思純和“安生”周冬雨。這部沒有大制作、大投資,甚至連題材都不那麽討喜的電影,為何能既守住藝術品質,又獲取不差的票房?

每經影視記者此前專訪《七月與安生》導演曾國祥時他表示:“其實我是不懂市場的,對內地觀眾的口味也不熟悉。不過,我不會去猜大家喜歡什麽。每一個故事最打動觀眾的都是人物之間的關系、情感,你在看一個劇本的時候,里面的人物、情感能否打動你,那才是最重要的。”

知名編劇汪海林也盛贊此片,他向每經影視記者表示,《七月與安生》是很優秀的作品。過去有很多優秀的導演或者編劇都沒能寫好情感故事,但現在隨著年輕編劇和導演不斷湧現,他們開始有這一代人自己的心靈史。而《七月與安生》這部電影已經有了“用自己的敘述方式講故事”這個意識了。

/ 爛片TOP3 /

票房口碑齊失利讓IP淪陷

號稱“國內首部全真人CG 電影”、中國版“阿凡達”的《爵跡》,並未複制導演郭敬明小時代系列電影的票房神話,最終票房失利。按照此前媒體報道的該片總投資在1.5 億~2 億元之間,正常情況下,票房需4 億到5 億元才能回本,但最終《爵跡》只取得3.83 億元票房。

一位不願具名的影評人說:“這部電影的失敗會成為一大警鐘,並高高懸掛在每個電影人頭上,所謂的大IP、名氣作家、清一色的大牌演員和當紅鮮肉、投資額不低的魔幻題材,最終慘敗,這是我國電影這些年盲目追求大制作、大IP、大明星,卻不講好故事的沈痛代價。”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這樣評價《爵跡》:二次元世界也離不開人類的普遍情感和世俗經驗,而這恰是郭敬明的軟肋。如果說《小時代》因為取材當代,對一些現實話題還有一些回應,相比之下,《爵跡》更像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

與此同時,該片背後投資和制作方也因此受到牽連,投資方樂視影業此前欲註入樂視網的業績承諾是2016 年凈利潤不低於5.2 億元,而在票房上被寄予厚望的《爵跡》失利給樂視影業潑了一盆冷水,隨後不久樂視網宣布樂視影業年內無法註入。在《爵跡》之後,相信不少電影人對於大IP 粉絲電影的投資會多一分清醒。

打破神話大片皆盈利“神話”

2016年,有多部大制作、大明星的電影遭到觀眾“用腳投票”,爛片也能圈錢的天真想法在2016年行不通了。在這當中,《封神傳奇》是被“噴”得最厲害的一部電影,一公映便遭遇網絡上一片罵聲。豆瓣評分2.9分,幾乎是2016年電影的最低平分。

事實上,罵聲一片的背後,《封神傳奇》並不是小公司粗制濫造的影片,反而是匯聚了大牌制作團隊和大牌演員。按照此前《封神傳奇》號稱的5億元投資,以最後2.84億元的票房,上述幾大投資方要從票房上回本幾乎沒有可能。

從演員來看,李連傑、範冰冰、古天樂等也是一線演員。然而,這樣一部花了“血本”的電影卻淪為“炮灰”,不得不說靠觀眾崇拜明星來賺取票房的套路已經行不通了。知名編劇汪海林向記者表示:“以前我們的神話大片都是可以盈利的,例如鐘馗、畫皮系列、西遊記系列等,但這部電影創造了一個歷史,出現了虧損,打破了神話大片一貫能夠賺錢的市場預測。”

影評人毒Sir表示:“電影不是排列組合的生意。即使是一部純商業片,也需要創作者發自內心地尊重他創作的人物,賦予他們真實的行為邏輯,營造一個可信的感情世界。這些都是用錢砸不出來的。”

套路青春片遭遇窮途末路

2016年影市,前幾年大行其道的青春片“啞火”,觀眾在受所謂青春題材轟炸了多年後,開始抗拒披著“青春片”外衣的劣質作品。

《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里》,找來了粉絲號召力極強的吳亦凡以及劉亦菲主演,在上映後卻遭遇口碑危機,被指劇情尷尬、邏輯混亂。除了粉絲的消費,其他觀眾對這部電影並不太買賬。甚至不少媒體質疑《致青春2》涉嫌票房註水,豆瓣的評分也是粉絲刷起來的,並不代表大眾對影片質量的真實觀感。

資深電影人高軍曾對每經影視記者表示:這部影片更大的問題是註重講金融故事,而忽略了講電影故事。“(片方)就顧著去做IP,就是為了融資,為了找人接盤給電影做票房保底。金融故事講得不錯,但是電影故事講得一塌糊塗。”

青春片是什麽?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錦華曾在她撰寫的教材《電影批評》中說,所謂青春片的基本特征,在於表達了青春的痛苦和其中諸多的尷尬和匱乏、挫敗和傷痛。

但如今拍出的類似《致青春2》般的青春片往往用一種固定類型出場,以迎合大眾對於理想自我的渴求,很多觀眾都認為“國產青春片越來越像了”。“一拍青春片就是學生打架,然後懷舊主題,都是一種路數。”吳鶴滬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565

陳大年:創業16年來,我深深意識到,「拼命創業就能成功」是錯誤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4/161195.shtml

陳大年:創業16年來,我深深意識到,「拼命創業就能成功」是錯誤的
投資人說投資人說

陳大年:創業16年來,我深深意識到,「拼命創業就能成功」是錯誤的

余生很長,何必驚慌。

本文由投資人說(微信 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陳大年。

1、創辦盛大

十多年前,我和晶(註:著名投資人,哈佛中心負責人)剛認識,盛大也剛起步,那時候我們平均每天工作時間近15個小時,一年大概只休息七天。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是傳統的成功學教育,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勤勞致富」,「我成功的原因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拿來學習」,還有「領導必須身先士卒」等等,而我們也一直是以這樣的心態在工作。

後來,盛大成功了。

大家知道,盛大這家公司對中國互聯網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因為盛大不僅曾是中國最賺錢的互聯網公司和中國用戶量最大的互聯網公司,而且它在2000年左右互聯網第一次泡沫破碎時,還重建了資本對中國互聯網產業的信心。

當時,資本相信眼球經濟,但很多投資人在中國投了好多年仍然看不到盈利的希望,而美國網絡公司已經靠賣廣告活得很好了。這時候,我們盛大做了一個網絡遊戲(註:盛大在2000年推出MMORPG遊戲《熱血傳奇》),一下子把市場打開了,並且開始賺錢,還賺了很多錢。然後投資人說:「喲!原來中國是能賺到錢的,只是中國賺錢的方法和美國不一樣」。

然而,當這件事做成功以後似乎給我們以及整個行業很大的暗示,那就是「創業要拼命」的邏輯是對的。除此之外,我們拼命的另一個動力是因為恐慌,覺得不努力,錯過一個機會也許就會滿盤皆輸。因此,我們繼續這麽拼命。但是,事情後來發生了變化。

大概在2006年的時候,我們兩兄弟去醫院的次數變得越來越多。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有一種很極端的病理反應叫「瀕死體驗」。我第一次經歷的時候,是在浦東的一座立交橋下面,晚上十點,立交橋上的路燈清冷冷地照著。我躺在地上,仰面望著天,等著救護車,而我內心已經確認,過幾分鐘我就會死去。不過,後來被救過來了,但身體垮掉了,休養到今天也無法承受正常的工作強度。

2、反思

後來我心想,這個事情不科學啊!因為我從小看電視劇都是相似的情節:一個人創業成功了,每天喝個小酒、開開車、下下棋。為什麽在我這就變成了每天如此拼命,最後把自己都拼到醫院里去了呢?

於是,我便開始反思——「創業要拼命才能成功」的邏輯,究竟對不對?我讀了很多書,也想了很久。後來我發現,拼命創業是個偽命題,其實拼命對創業沒什麽幫助。

大部分人都認為,和先行者競爭時最重要的一條是要比他們拼命。我也做投資,很多創業者在跟我講商業計劃書時都會說:「年總你相信我,我一定會沒日沒夜地幹活,一定會對得起你的投資。」其實這個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可以做個簡單的數學題:一個創業公司有50個人,一個人一天工作8小時算一個人天,如果這50個人拼命幹活,拼到不睡覺,那麽每日擁有的工作能力是150人天;但他的競爭對手呢?比如騰訊,2014年就有2萬5千人。50人天和2.5萬人天之間的競爭,和150人天與2.5萬人天競爭有什麽區別嗎?完全沒有區別。所以這麽一算,你就發現玩命沒什麽意義。

創始人為什麽更認同拼命創業?是因為拼命創業能夠帶給你肉眼可見的成就感。比如說你今天有一個項目,正常需要10天完成,老板挽著袖子拼命上,5天就做完了,這就特別有成就感。但我覺得,「拼命創業」這件事遠比你想象的要糟糕得多,拼命不但沒有意義,反而會有致命的害處,這里不僅指對身體的傷害,更多的是對於企業本身的傷害:

第一,員工被壓榨掉了學習時間。若幹年之後,你會發現我們的同事從行業最前沿的人變成了落伍的人,不知道最新的趨勢是什麽,因為他們沒時間學習。

第二,員工被壓榨掉了思考時間。員工為了趕進度,越來越失去思考的習慣。越做,前置考慮的時間越短;越做,停下思考的時間越短。然後失敗概率逐步增加,每一次失敗都會使許多員工士氣低落,於是事情變得越來越糟。

第三,當公司走得越來越差時,很可能會因為一些突發事件脫離正軌。以前,我可能經常在半夜一點的時候說開會,然後所有員工跟著我進會議室。但在這種狀態下,如果遇到了計劃外的事情,該怎麽辦呢?通宵不睡?其實這時,公司已經變得越來越脆弱了,很可能因為一兩件突發事件讓公司脫離正軌。

所以溫和地做事情,這個理念本身就代表的是你行有余力,有足夠的備份可以幫你處理一切意料之內和意料之外的事情。

另外,我在練太極拳時也思考到了許多東西。太極拳是以弱勝強的東西,它的核心就是:完全不是一個體量級的人,通過一種技巧,讓體量級小的人可以贏,比如一個老頭可以打過一個壯漢,比如一個小公司能夠跟一個大公司對抗與競爭。

大眾對太極拳普遍有一種誤解,以為他是很慢的拳法,其實慢只是太極拳訓練的一種方法,而太極拳真正戰鬥時節奏是不慢的。那為什麽它平時這麽慢?因為放慢速度以後就可以真正地理解細節,並慢慢變成一個本能。太極拳的邏輯是「你打我躲,你不打我也不打」,就這樣慢慢看你不停地攻擊,然後等待一個機會,找到你一個致命的弱點,一下擊倒你。因此,太極拳一直不怎麽出手,但一旦出手,啪的一聲對手就倒了。

那為什麽它能夠讓一個比較弱小的機體戰勝強壯的機體呢?第一,平時沒有用的戰鬥他是不打的,所以他節約下了很多的體力用來閃躲和備戰;第二,真出拳的時候,他是全身撲上的,所以他把所有的機體運動得很好,而不是像一個沒有經過訓練的人用蠻力。

其實太極拳的這套理論,同樣適用於創業公司與大公司競爭。

3、複盤成功企業路徑

反思過後,我便開始複盤那些成功企業的發展路徑,包括盛大,也包括阿里、騰訊。我發現決定這些公司成就的往往就是其中的幾件事,其他大部分工作都是錦上添花。只要做對了這幾件事、又不太在意短期利益的話,這些公司一樣能夠達到今天的成就。

比如盛大。我們在盛大運營過的遊戲有60~70個,做過的領域也很多,但盛大之所以能夠達到最高點,其實是因為做對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我們做的第一款遊戲,叫《熱血傳奇》。這款遊戲是我們代理的,運營成功就能達到我們的第一個目標,即「我們公司活著,我們公司賺錢了,我們有了很多用戶」。

第二件事是我們成功自主研發並推出了《傳奇世界》這款遊戲。《傳奇世界》成功推出,使得盛大再也不用被之前代理遊戲的公司要挾了。原來他們說「我不跟你玩了」,我們就沒辦法,只能跑去和他們商量,並且答應很多不應該答應的條件。但是當我們自己開發遊戲後,我們就有底氣了,因為自主技術握在手里總是硬氣的,如果代理公司撤了,我們仍然能夠正常運行。

第三件事是我們的起點中文網成功了。起點的成功意味著我們不僅能在遊戲領域做成功,而且還可以開辟其他既能賺錢、又有用戶量、又能夠對行業產生巨大影響的全新方向和領域。因此,假如有一天所有人都不玩遊戲了,那麽盛大這家企業也是健康的。

而其他許多事情,當時看起來重要,比如說盛大上市時和Google被評為同一年全球表現最佳科技股,但今天回頭看這件事意義並不大。因為你被評為最佳全球科技股對企業沒有太多幫助,它最大的作用是讓我們很「high」。

因此從這個角度看的話就會發現,我們所做的所有事情中,最有價值的事非常少。如果你不追求短期利益的話,也許就可以把70%~80%的工作全部拋掉。拋棄掉,公司就能夠非常從容。我認為,一種從容的管理公司的思路和想法,能夠推動公司更從容地獲得成功,也能夠讓我們的生活過得從容一些。

所以,創業最重要的是兩個字——「節奏」,即你要在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情。你選擇的時間的正確性,才決定了你能否贏。

有時候一件事情你想的是對的,但如果推出得過早,也得不到好結果;有時候你推出的早,但是你沒有準備好,最後勝利的不是你;有時候你可能看到的時候很晚,但是你準備充分,最後依然贏了,這就是節奏。曾經,有一個韓國人寫了一本書叫《藍海》,他一直在強調,如果找到差異化你就能贏,但實際上這不是絕對的。因為你選擇的時間的正確性,才決定了你能否贏。

互聯網行業是一個奇怪的行業,本來應該鮮衣怒馬,但現實卻總是血淋淋的。很多人說,互聯網行業是一個光速發展的行業,日新月異,人的生活節奏都變快了。最後的結果就是,所有人都在拼命地跑。

我覺得,過去互聯網創業者拼命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因為過去這行業什麽東西都是新的,所以要趕快跑,只有這樣才能贏;但今天這個時代,互聯網已經逐漸發展得相對成熟。用一個說法就是「都是套路」,當互聯網各種模式慢慢成熟的時候,我們就應該開始拋棄這種靠拼命取得勝利的方式。

從我20年前進入這個行業開始,每年都能聽到有人過勞死,其中很大比例的人群都是企業創始人或高管。其實這背後往往是創始人搶走了本應屬於員工的活兒,不但累了自己,也拖累了員工。

一個好的企業應該是值得長期投資的企業,短期投資是無法真正獲利的,這點巴菲特早就強調過了。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認為唯一的方法,是把員工的工作、責任和權利都交還給他們。企業的經營本應該是員工的,所以應該把活兒還給員工,讓員工去做。而同時,你也要遏制住他們錦上添花的欲望,讓他們也從容起來。

以前,我常常不能理解為什麽一些美國人會因為感恩節而拒絕工作,而我們中國人會說感恩節怎麽能不幹活?我們的春節、中秋節都是賺錢的好時機,這是最應該加班的時候呀,但他們不幹活,甚者有時候說他要休兩個禮拜假,回來之後再工作。

當時我認為這群人肯定以後做不過我們的,因為他們這麽懶,我們這麽努力。但過了十年以後,我發現世界上最牛的互聯網公司依然大部分在美國。我就在想,美國人取得成功的秘密是什麽?我們是不是應該選擇美國式的創新節奏?

其實,之所以美國互聯網公司比中國互聯網公司輕松很多,是因為他們最大的特點是專註。比如Facebook只做社交,它不會因為在社交領域做成了老大就要來做汽車領域。然而,中國的公司往往是做完手機,就一定會去做特斯拉。

但從結果上來看,盡管美國公司做的業務少,但發展得依然很快。而中國公司則很容易被誘惑,比如「看到騰訊的生意很好,我也去做做,說不定也能賺很多」。所以,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總和自己說「或多或少,總有好處,幹嘛不做」,然而只有我們停止做所有不必要的事情,才是正確的做公司的方法。

4、CEO工作重心是解決三個問題

想清楚這些以後,我的理念也從原來的「拼命創業」轉變為「Be lazy, be success」。熟悉我的人知道,在盛大創業時我和現在的狀態完全不同。

Be lazy是一種怎樣的狀態?連尚網絡是我在2013年9月成立的,到現在大約三年半的時間。這三年半里,我每天工作時間差不多是六小時——每天早上十點半到公司,中午有兩小時的吃飯和健身時間,晚上六點鐘雷打不動回家,禮拜六禮拜天絕對不幹活。

2016年我在上海工作的時間加起來大概兩個月,其他時間都在新加坡。我回上海時,我的一個投資人跑來見我說:「年總,我們投了那麽多的公司,其他我不敢說,但我敢說你是我見過的CEO里最懶的一個。」因為他說,你看,A公司的L總和B公司的J總,每天只睡6個小時,其他時間都在幹活。而你每天只幹6個小時,其他時間都在休息。

但是我對他說,當你看到一個企業的老板不上班,公司卻保持了高速增長,其實你不應該焦慮,而應該感到高興。因為這是一個沒有明星企業家的企業,它的成就來自於員工的努力,而且這種結果是有機制保障的。即使有一天,這個公司的老板離開了,公司依然不會受到影響,這不就是一個值得長期投資的企業麽?

我跟他分享了我這些年做CEO的工作重心,主要解決了四個問題:

第一個是裁決問題。我一直相信:老板的主要工作是要做好裁決,而且老板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給每個員工正確的評價,並且給他應得的、正確的收益,只要做好這一點就OK了。

你看,馬化騰多久沒做業務了?馬雲多久沒做業務了?你看過丁磊做什麽業務?所以我現在正在努力的學習不做業務。我現在只做兩件事情,第一是設立制度,讓每個人可以被公正地對待。第二是防止對公司造成不可逆的摧毀性的傷害。

第二個是授權問題。要把業務的管理決策權還給員工,唯一的方法是授權。但一講授權,不可避免地要考慮員工個人能力不夠怎麽辦?有職業道德問題、貪汙怎麽辦?在這些問題上,我們可以學習一下華為。

比如,在員工個人能力方面,華為用集體決策來代替個人決策。因此華為內部建emt、建技術團隊、建安全專家團隊、建投資專家團隊,他們構建一個個委員會性質的機構來做所有的決策。我也跟華為學,建立了我們的EMT(企業管理委員會)團隊、技術專家組等,並且這個機制不僅放在我們技術高層管理中,還把它下沈至每個事業部。

在職業道德方面,華為靠的是審計。我總結成兩句話,第一句是「先授權後審計」,也就是先把權力交出去,你先做,做完後有審計,因此一定要自律,否則一定會被抓;第二句是「多審計,多授權」,當一個人通過審計,不斷證明了他的操守時,就一定要給他更多授權,讓他做更多的事情。

第三是激勵問題。當授權解決了員工能不能自主後,接下來,就要解決員工願不願意自主的問題,這就需要依靠「激勵」。有句話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因此老板只要在後面給大家做公正的評價,並且根據評價做出公正的獎勵,公司就會越變越好。

黃光裕曾提過他的激勵方式是「快快獎快快罰」,而我的經驗是「獎得出乎意料,罰得毫不手軟」。比如2014年時,我們公司業務發展得不錯,於是我給每個人發了一部特斯拉當年終獎。當我剛開始宣布這個消息的時候,開始15秒沒人說話,連點掌聲都沒有,我的內心還有點受傷,後來大家反應過來後說「是真的嗎?」直到有人拿到了自己車鑰匙後,這種質疑聲才消失了。

所以,這種獎勵就是讓員工明白,公司不會虧待任何一個努力的人,只有這樣員工才會加倍熱愛這個公司。與此同時,不論高低貴賤,「罰得毫不手軟」也是重要的一環,只有這樣才能消滅辦公室政治的土壤。

第四是時間問題。連尚畢竟是個非著名互聯網企業,能幹有經驗的人往往會選擇BAT,所以雖然我們的員工基本素質很好,但經驗往往不足。因此,當能力(授權)和動力(激勵)問題被解決後,最重要的是給他們成長的時間,讓他們去試錯。我最多的工作是旁觀,看他們做對事的時候不去幹涉;而且,只要不對公司造成致命傷害,就算是他們做錯的時候也不要去幹涉。

有時候真是這樣,一個人什麽事情你都幫他想好,那這個人進步就很慢;你讓他自己出來闖,他進步就很快。所以我現在一直在塑造這個環境,讓我們的員工有大量的試錯的機會,去驗證自己的想法,老板的話講得再多都不如自己走一遍來得深刻。這樣,員工能力就越強,公司業務就越好,而我的生活就越輕松。

這是我最深的體會,我也想借一個段子手假冒特朗普寫的一句話來表達我的觀點,那就是「余生很長,何必驚慌」。我們還有大把的時間去從容,希望大家也能夠擁有一個從容的生活,和一個從容的公司。

陳大年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3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