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政府走上加杠桿之路 零利率是中國大勢所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616

海通證券發布報告稱,為防止經濟系統性風險,政府加杠桿或成為中國未來幾年的主旋律。從各國經驗來看,伴隨著政府加杠桿,貨幣寬松將是必須選項,國債收益率也將一路下行,零利率或是長期趨勢。

海通在報告中指出,從中國目前各部門的杠桿情況看,非金融企業的杠桿率最高,這與中國企業間接融資為主的結構有關,高杠桿的企業大部分集中在國有企業,國企隱性政府信用擔保優勢令其更受銀行的青睞。

QQ圖片20150226210636

2001 年中國加入WTO,對外開放程度加深,有助於企業擴大投資,因此2001年後,我國非金融企業部門加杠桿顯著。2004 到 2008 年杠桿有所回落,2008 年末在政府政策刺激下,非金融部門再次加杠桿以對抗經濟衰退,雖然拉動了經濟但也造成產能嚴重過剩。

QQ圖片20150226210646

直到 2014 年,我國非金融企業部門的負債仍在上升,制造業去產能才剛開始,這意味著未來私人部門將面臨較大的去杠桿壓力。從 14 年開始,制造業和地產行業加速去杠桿,表現為投資增速開始下降,政府部門為對沖經濟下滑在14年上半年加杠桿,在下半年維持杠桿。從中央和地方項目投資增速看,主要加杠桿的部門是中央部門,而地方部門加杠桿並沒有特別積極。 隨著人口紅利拐點到來,地產行業爆發式增長已經一去不複返,未來若幹年地產投資增速可能維持在較低的水平,而制造業去杠桿才剛剛開始,為防止經濟系統性風險, 政府加杠桿或成為未來幾年我國經濟的主旋律。而從各國經驗來看,伴隨政府加杠桿,貨幣寬松是必須選項,國債收益率也將一路下行。因此從債務負擔的角度來看,零利率或是未來我國利率的長期趨勢。

QQ圖片20150226210659

QQ圖片20150226210708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552

中國軍用衛星迎頭趕上 覆蓋全球大勢所趨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40

中國軍用衛星迎頭趕上 覆蓋全球大勢所趨
作者:陸洲  

基本結論

未來戰爭是“信息戰爭”,衛星越來越成為整個武器系統的信息核心與制高點,發揮不可替代的軍事力量倍增作用。以偵察衛星、預警衛星、通信衛星和導航衛星為代表的一體化信息系統(C4ISR)可實現衛星覆蓋全域,功能包括戰場信息偵察、導彈預警、指揮通信、支持精確作戰等。

偵察——軍用衛星中使用最早,數量最多,用途最廣的就是偵察衛星,用以監視別國的軍事部署和調動情況。美軍軍事情報70%來源於偵察衛星。《簡氏防務周刊》認為,遙感系列是中國偵察衛星的對外稱號,《簡氏》稱中國已組建起一個由二十多顆偵察衛星構成的全球監控網絡,但在數量和分辨率上仍遠落後於美國。

通信——軍事通信衛星的優點是頻帶寬,通信容量大,可傳輸話音、數據、視頻和圖像等各類信息,傳輸速率靈活。美國軍用長途通信70%-80%的信息是由衛星傳送的,並將在太空中打造天基寬帶網絡。《簡氏》認為,由於衛星數量有限且沒有組網,中國的衛星戰略通信系統在某些領域仍是空白。

進攻——衛星導航系統是精確打擊武器的“耳目”。將導航、通信和遙感系統有機結合,可將移動目標的位置信息和其他相關信息傳送至指揮所,完成移動目標的動態可視化顯示和指揮命令的發送。目前,中國北鬥導航系統二期工程已經啟動全球組網,北鬥在軍用領域的應用日益成熟。

防守——預警衛星系統可以防止敵方導彈襲擊和空襲。美軍通過DSP衛星及其地面站系統的預警信息,在伊拉克戰爭中,伊軍向科威特發射了10余枚“薩姆德”導彈,美軍的攔截率幾乎達到100%。《簡氏》認為,中國仍缺乏NMD和TMD預警衛星系統。

相關投資標的

中國衛星

中國軍用衛星主要由中國衛星及其大股東航天五院研制。在2014年3月8日馬航MH370航班失聯後,香港《南華早報》2014年3月30日報道稱,中國正在考慮建造50余顆軌道探測器,這將使中國衛星監視網絡的規模趕上甚至超越美國。文章稱,科學家們認為,搜索馬航失聯客機的過程令人沮喪,衛星項目因此獲得了中央決策者的堅定支持,項目目標宏偉得令人難以置信。

我們認為:①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中國軍用衛星的數量和性能都有很大差距,尤其缺乏全面組網的高分辨率偵察衛星和大容量通信衛星。②如果短期內中國很難在海外建立軍事基地,那麽通過天基系統實現衛星監視網絡的全球覆蓋就是必由之路;③未來軍民用衛星融合是趨勢,通過民用衛星加密算法供軍用或成為主流,軍方只需要購買衛星數據服務;④隨著在軌衛星數量增加,將建設“衛星在軌服務系統”。“在軌服務”亦軍亦民,戰時是破壞敵方衛星的武器,平時可以為商業衛星提供維修運營服務,即“空間4S店”或“衛星後市場”。由此可見,中國衛星擁有廣闊的成長空間。

--------------------------------------------------------------------------------

偵察衛星——察天下

偵察衛星利用所載的光電遙感器、雷達或無線電接收機等偵察設備,從軌道上對目標實施偵察、監視或跟蹤,以獲取地面、海洋或空中目標輻射、反射或發射的電磁波信息,用膠片、磁帶等記錄器存儲於返回艙內,在地面回收或通過無線電傳輸方式發送到地面接收站,經過光學、電子設備和計算機加工處理,從中提取有價值的軍事情報。

美國在軌的偵察衛星性能卓越,使美國處於世界絕對領先的地位。這些系統都是美國國家偵察局(NRO)研制並運行的,主要任務是滿足美國情報界的需求。1960年8月,美國人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照相偵察衛星,使偵察手段發生了質的突變,戰爭變得高度透明。
在各種偵察衛星中,照相偵察衛星發展最早,發射也最多,是空間偵察監視任務的主要承擔者。照相偵察衛星裝有可見光、紅外和微波等遙感器,可晝夜對地面目標進行攝影或探測,以獲取圖像。

按星載遙感器的不同,又可分為光學成像偵察衛星和雷達成像偵察衛星。光學成像偵察衛星的優點是空間分辨率高,但存在不能全天候、全天時偵察的先天不足。雷達成像偵察衛星搭載合成孔徑雷達,不受白天、黑夜及雲霧的影響,具有全天候、全天時偵察能力,而且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可以偵察地下或水下一定深度的目標,從而能識別偽裝,發現地下軍事設施。

圖表:高分辨率衛星拍攝的“遼寧”號

來源:sina,國金證券研究所

海灣戰爭期間,美國在軌成像偵察衛星連續不斷地監視海灣地區的軍事動向,衛星圖像情報除了送給國家有關情報部門外,還被廣泛地傳送給海灣地區的高級到低級軍事指揮官,指揮官只要通過首次在戰場上部署的小型機動式地面終端就可不斷地接收大量衛星圖像情報,圖像傳送的層次之廣,數據量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

實時戰場信息是美軍實施作戰行動的先決條件。在近幾次局部戰爭中,美國衛星偵察技術不斷發展,具備了全天候全天時偵察、偽裝識別和實時傳送等能力。

在20世紀末,美國國家偵察局發展了兼顧軍事應用的“未來成像體系”(FIA)光學雷達混合星座;美國空軍、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和國家偵察局合作開展了軍事專用的天基雷達系統(SBR,現已更名為“空間雷達”(Space Radar,SR)。美國近期發展重點是大力研發FIA和Space Radar系統,保持能力連續提升,並向戰術應用拓展。

電子偵察衛星——太空順風耳

電子偵察衛星主要用於探測雷達信號、通信信號和導彈發射遙測信號。它依靠星上的電磁信號接收機和天線,把敵方輻射的各種頻率的電磁信號記錄並儲存起來,在飛經自己國家上空時回放給地面。也可在偵收到敵方電磁信號的同時,通過中繼衛星或其他手段,迅速把所獲信息轉發給自己的地面站。
圖表:美國歷代電子偵察衛星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現代戰爭是多軍種合成的高技術戰爭,電子設備是作戰裝備中的重要內容。因此,一旦進行戰前準備,電子設備的啟用次數、工作時間等都會出現異常,成為戰場偵察的重要線索。

在打擊效果評估方面,電子偵察衛星能夠彌補照相偵察衛星的不足。通過比較打擊前後同一雷達的持續工作時間,能夠判定該雷達及其相關系統的受損程度。電子偵察衛星在現代戰爭中的應用,並不局限於上述幾個方面。

通信衛星——指揮中樞

軍事通信衛星的主要任務是:傳輸和分發戰略戰術和戰場信息(包括聲音、圖像、數據和數字);擔負著指揮、偵察、通信、定位等各種信息的傳遞;傳遞兵力部署、支援、協同作戰、情報保障等信息;向用戶傳遞地面綜合處理管理中心信息產品。

目前,美、俄、英等都擁有自己相對獨立的軍事衛星通信系統,法、日等國家通信衛星的某些技術已達到世界領先地位。為保障獲取的信息能及時有效地傳遞給各級用戶,各國都在不斷升級、改進自己的軍用通信衛星技術,大力發展大容量、傳輸速率高的通信及轉發系統。

現代防禦技術指揮控制與通信中,通信衛星成了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收集的重要工具,是滿足決策部門、軍事指揮部門、軍政領導通信需要,應付突發事件的一種有效手段。

美國建立了世界上最龐大的軍用通信衛星系統,包“艦隊衛星通信”系統、“特高頻後繼星”系統、“衛星數據系統”、“國防衛星通信系統”、“軍事星”通信衛星系統和“跟蹤與數據中繼衛星系統”等等。這些衛星通信系統所承擔的主要任務各不相同,有的用於為某一軍種或三軍提供戰術通信,有的用於為國防部和國家指揮當局提供戰略通信。

衛星戰術數據鏈系統利用衛星傳輸媒介,采用衛星通信協議或特殊協議、標準消息與網系結構,提供面向全域和全球範圍的指揮所、作戰部隊、武器平臺和傳感器網絡等的交鏈。軍事通信衛星可為陸、海、空三軍提供服務,從而建立快捷高效的三軍指揮通信網絡,因此可廣泛應用陸、空、海立體化現代戰爭的各個環節。

圖表:美軍數據鏈示意圖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衛星戰術數據鏈系統能提供帶寬顯著擴展了衛星信息服務能力;基於IP 的一體化、多軍種指揮協同及行動任務協同能力。衛星數據鏈是全球( 域) 戰場一體化戰術數據鏈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揮信息系統延伸“末端通”的重要支撐點; 是縮短寬域戰場OODA( 觀察-引導-決策-攻擊) 環路的重要突破口。

圖表:衛星數據鏈的獨特作用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精確制導——外科手術刀

衛星導航系統作為現代軍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國防現代化發展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在信息化時代,衛星導航系統已成為高技術戰爭的重要支持系統,可以有效提高對作戰部隊的指揮控制、軍兵種協同作戰和快速反應能力。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軍事應用的重要性,並不亞於殺傷性武器,它已成為精確打擊武器的“耳目”,導彈、飛機、軍艦,離開它便“有力無處使”,美軍稱其為“神奇向導”。

圖表:美國B-2轟炸機發射精確制導武器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2003年,GPS系統在第二次海灣戰爭中,美軍演練了以GPS和各種精確制導手段相結合的精準戰爭,在實戰中展示了若幹典型實例與精準效果。由於激光制導炸彈易受戰場煙霧、雲層和沙塵的影響,在戰爭初期出現沙塵暴天氣時,美軍的GPS制導或GPS複合制導彈藥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功能精確制導彈藥相結合,發揮各自優勢。

GPS/INS組合制導技術,是目前最先進的、全天候、自主式制導技術,有廣泛應用前景,是國外正在發展的第四代中/遠距精確制導空地武器、尤其是第四代精確制導炸彈普遍采用的一項關鍵技術。

GPS衛星導航系統和衛星通信系統及衛星遙感系統有機結合,將移動目標的位置信息和其他相關信息傳送至指揮所,完成移動目標的動態可視化顯示和指揮命令的發送,實現戰區移動目標的指揮監控,提高不同軍兵種協同作戰和機動能力。

預警衛星——拒敵於千里之外

防止敵方導彈襲擊和空襲是戰區作戰和本土防禦的重要作戰任務,也是目前世界各國關註的重點之一。面對戰術彈道導彈的實質性威脅,一些國家為確保本國的安全,盡可能地提高攔截TBM 的成功概率,探索並發展了天基預警衛星系統。

圖表:反導系統工作示意圖

來源:AFP,國金證券研究所

美國的天基預警衛星始於20 世紀60 年代的“國防支援計劃”,從1960 年發射首顆試驗型導彈預警衛星以來,先後經歷了“導彈防禦預警系統”、“彈道導彈預警系統”和“綜合導彈預警系統”3 個預警衛星研制計劃,已經建立了一整套導彈預警衛星星體群。在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由於導彈技術的發展( 如誘餌、中段機動、多目標等技術) ,以及原有的DSP 系統存在的諸多問題( 如不能跟蹤中段飛行的導彈、對國外設站的依賴性以及虛警問題始終未得到根本解決) ,美國國防部最終決定采用“天基紅外系統”( SBIRS) 逐步取代DSP 系統。

“天基紅外系統”將是一個包括多個空間星座和地面設施的綜合系統,它是由高軌道衛星、低軌道衛星、地面設施這三大部分組成。高軌道部分將為美國最高指揮當局和作戰部門提供全球戰區的有關戰略和戰區導彈發射,關於助推飛行階段和落點區域的紅外數據。

圖表:“天基紅外系統”的四大功能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從對彈道導彈發射的監視與跟蹤角度來看,SBIRS由於星座布局更加合理,探測能力更強,不僅能夠提供粗略的預警信息,而且可以從助推段、中段到再入段實現精確跟蹤,在中段,SBIRS 甚至可以直接引導攔截彈。

衛星武器——一擊致命

隨著太空應用的逐步展開,特別是在戰爭中逐漸發揮出無法替代的決定性作用,美國軍方認為未來的戰爭將是“信息戰爭”,而且還認為奪取制信息權和制天權是未來戰爭取勝的關鍵。以偵察衛星、預警衛星、通信衛星和導航衛星為代表的航天系統是奪取信息優勢的重要武器,因此,奪取制天權是奪取制信息權的重要保障。

天基助推段防禦系統由部署在低地球軌道上的天基攔截器組成。這些攔截器將運行在軌道上,在探測到導彈發射後,靠近導彈發射陣地的天基攔截器將利用裝載的推進系統加速,飛出軌道並向導彈方向機動。

圖表:美國近地紅外試驗衛星(NFIRE)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同時,天基攔截器可以用於攻擊衛星(包括地球靜止軌道上的衛星)。如果天基攔截器的探測器可以探測在軌衛星,那麽設計用於攔截助推段導彈的天基攔截器就具有足夠的能力攔截在軌衛星。而且,這種天基攔截器能夠加速脫離軌道,這能使其攻擊與自己軌道不同的衛星。

圖表:美國天基攔截器的發展概況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中國衛星


在2014年3月8日馬航MH370航班失聯後,香港《南華早報》2014年3月30日報道稱,中國正在考慮建造50余顆軌道探測器,以大幅提升地球監視與觀測衛星網絡的能力。參與相關項目的科學家表示,這將使中國衛星監視網絡的規模趕上甚至超越美國。文章稱,科學家們認為,搜索馬航失聯客機的過程令人沮喪,衛星項目因此獲得了中央決策者的堅定支持。下文是《南華早報》的報道:

中國現在的地球監視與觀測衛星主要關註本國及周邊區域,其具體數量屬於國家機密。據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池天河估計,美國類似衛星的數量在50顆左右。

按照池天河的說法,中國的衛星項目將在何時啟動尚不得而知。一旦獲得政府批準,衛星會在約兩年後發射升空。據知情人透露,在馬航客機失聯之後,有資深科學家通過中國工程院向國家領導人遞交了一封信,希望開始建設全球性衛星監視網絡。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專家劉瑜認為,該項目的目標“宏偉得幾乎令人難以置信”,假如獲得批準就會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實施觀測的能力。 劉瑜說:“現在的國際性地球觀測服務都由歐美國家主導,但假如中國以此為目標發射50多顆衛星,整個行業的情況都會發生變化。”

報道稱,即使獲得政府批準,衛星項目還要面對各種技術難題。如果希望像預想的那樣迅速建立全球性衛星網絡,中國每年的發射數量就必須增加近一倍。這將挑戰酒泉、太原、西昌等現有發射中心的負荷極限。這些地方還要完成中國其他太空任務。

不過,位於海南文昌的發射中心的升級工作已經完工。航天業內專家認為,這將極大增強中國的火箭發射能力,使監視衛星項目成為可能。劉瑜表示,雖然之前取得了部分進展,科學家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衛星成像設備的技術水平。

中國海洋大學一位專家認為,中國還需要在國內外建設更多地面站,盡可能提高數據傳回速度。他說,“許多中國衛星只能在飛越國內的時候回傳數據,所以有時候我們接收的數據僅僅是衛星收集量的一個零頭。為建設一個像美國那樣高效的全球性監視網絡,我們必須同時擴建海外地面站”。

中國軍用衛星主要由中國衛星及其大股東航天五院研制。我們認為:①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中國軍用衛星的數量和性能都有很大差距,尤其缺乏全面組網的高分辨率偵察衛星和大容量通信衛星。②如果短期內中國很難在海外建立軍事基地,那麽通過天基系統實現衛星監視網絡的全球覆蓋就是必由之路;③未來軍民用衛星融合是趨勢,通過民用衛星加密算法供軍用或成為主流,軍方只需要購買衛星數據服務;④隨著在軌衛星數量增加,將建設“衛星在軌服務系統”。“在軌服務”亦軍亦民,戰時是破壞敵方衛星的武器,平時可以為商業衛星提供維修運營服務,即“空間4S店”或“衛星後市場”。由此可見,中國衛星擁有廣闊的成長空間。

(來自國金軍工)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011

為何說社區O2O是大勢所趨?市場創新已沒有太多選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21/152450.shtml

導讀 : 在社區O2O行業屢屢碰壁之後,有很多人問社長,這條路到底對不對?我的回答是對與不對,看項目的方向,自身項目方向都選錯了,就不能怪市場不好了。

在社區O2O行業屢屢碰壁之後,有很多人問社長,這條路到底對不對?我的回答是對與不對,看項目的方向,自身項目方向都選錯了,就不能怪市場不好了。社區O2O機會很多,經濟價值毋庸置疑,這個市場真正有問題的是貪得無厭、坐地收費、以逸待勞、急於求成的運營心態。

『O2凹凸社』提醒,要挖掘社區O2O市場價值,首先要認清現實,在現階段可以預見的未來當中,這一市場不可能出現一位新馬雲,也不可能造就一家新阿里,那些有富豪夢的人可以歇歇了。做社區O2O之前,需要擺正心態,耐得住寂寞,這個市場無法創造一家企業航母,但可以出現許多稱霸一方的中等公司。從大環境上來看,社區O2O已是大勢所趨。

第一,市場預熱期已然完成,目前的環境比三年前更好

雖然有不少社區O2O項目倒下了,但也有不少項目拿到新一輪融資,說句實在的,目前社區O2O市場環境再壞,再不被看好,也要比三年前的無人問津強太多了。更何況三年前大家都很茫然不知該如何行事,但如今有諸多失敗案例擺在眼前,至少可以讓新進入者少走些很多彎路。另外,現在很多大公司都在嘗試社區O2O,他們創造了積極的市場環境,吸引了更多人的關註,有他們再前面頂著開路,中小公司只需借勢而為就有機會。

時勢造英雄,有些時候,環境的重要性要遠遠強過項目本身,例如大眾點評的前六年一直不溫不火,到了09年突然火了,近期又要與美團合並了,大眾點評的遭遇很直觀的訴說的了O2O市場環境的重要性。現在,社區O2O的環境雖然不具備爆發態勢,但此時正是創業公司的溫床,因為到了爆發階段比的是公司速度和戰鬥力,而創業公司缺少這些。

第二,純互聯網經濟以到極限,商圈O2O已被瓜分殆盡

從機會主義角度來看,當一個市場趨於飽和之後,也就沒有什麽機會了,而那些尋找機會和等待機會的人會將目光投放到下一個市場。現在互聯網和O2O市場的情況已經非常明晰,純線上互聯網市場早已趨於飽和,現在就連BAT都在積極的搶占O2O市場,所以那些此前混跡於互聯網行業的人也在將目光轉移到O2O市場尋找機會。但如今吃喝玩樂的的商圈O2O經濟,也已經被美團、點評、糯米、口碑等巨頭,以及諸多垂直領域的新星瓜分殆盡。

也就是說,那些容易做的,市場大的互聯網項目和商圈O2O項目已經被瓜分的差不多了,尚待開墾的社區O2O市場將會成為下一波被重點瓜分的對象。道理很簡單,在其他市場幾乎沒有機會的情況下,很多人會不約而同的將目光鎖定到社區O2O市場,不然他們還能做些什麽呢?做社區O2O的人多了,自然不愁這個市場的熱度。

第三,房產、物業、IT互聯網是社區O2O最大助推動力

社區O2O市場這條路沒有錯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房產、物業、IT、互聯網等諸多大公司在背後推動,大公司對某一市場感興趣,往往能夠吸引資本市場也跟進,資本跟進就能為創業公司帶來更多的機會。在『O2凹凸社』前面的幾篇文章中社長簡單提到過諸多房產、物業、IT、互聯網等公司對於社區O2O和智慧社區重視的態度,相比創業公司在這里找機會,那些巨頭則更需要抓住社區O2O的契機,不然他們很快就會被貼上傳統、過時、沒有競爭力等唱衰標簽。

無論那些大公司都是出於什麽樣的目的才做社區O2O的,但只要有他們在,社區O2O市場就會被持續關註,即便現階段資本市場在此遭遇投資滑鐵盧,這也屬於正常現象,每一個新興市場都會有資方下錯註,這只能怪他們眼光不好,對行業的認知不深,再有投資想法不妨到『O2凹凸社』找找合適項目或者咨詢一下。

第四,上門O2O都能異軍突起,社區O2O值得深挖

廣義上講,上門O2O是社區O2O中的一種垂直形態,而且現階段上門O2O比社區O2O還要火,因為上門O2O提供的是垂直的標準化服務,比較容易規模化,所以更受資本市場認可,洗衣O2O、按摩O2O、大廚O2O、美業O2O、家政O2O、維修O2O、商超O2O、洗車O2O等都是資本市場的寵兒,雖然近期熱度在降溫,但仍比綜合性質的社區O2O項目要更受資本青睞。

換個視角看問題,上門O2O受到追捧其實是變向的肯定了社區O2O的市場價值,只是這些上門O2O項目的切入點更符合互聯網的“快狠準”市場規則,若將這些上門O2O綜合到一個平臺上,其實也就是社區O2O平臺了。如今的這些上門O2O項目只是挖掘出了社區市場的一部分價值,社區當中還有很多值得深挖的地方,例如金融、汽車、房產、醫療、養老等等,這些都是機會。

第五,經濟原始積累完成,懶人增多,家庭服務是剛需

為什麽有那麽多上門O2O的項目受到資本的青睞?所謂的懶人經濟只是表面原因,實際是因為民眾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有能力去享受更多的消費服務,這也是國家大力倡導發展服務業的重要原因,因為民眾有錢不花,資產就不流動,經濟發展就會遲緩。對於個人來說也是,不差錢之後總會願意享受各種服務,有錢是懶的資本,沒錢的才要早出晚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目前中國很多家庭都完成了資產的原始積累,已經具備享受生活服務的經濟條件了。

什麽樣的人才算樂於享受更多的生活服務呢?至少得居有定所,雖然很多是貸款買房,但首付已經付了剩下的貸款慢慢還就是了。有了房子就有了家,有了家就會出現各種生活需求,有需求就得有消費,空調壞了得修,家里亂了得掃,衣服臟了得洗,如果自己做不了就得花錢請人來做,說到底,家庭服務是剛需。既然有市場需求,還愁沒有機會麽?

第六,社區O2O的創業門檻並不高,只要有心就有機會

如今的社區O2O市場創業門檻越來越低,只要有心想做就有機會,當然這個機會不會成為馬雲,也造就不了阿里,但至少在一個城市可以有立足之地。表面上看起來社區O2O創業很難,其實那只是一些經過包裝的大項目遇到的難題,社區O2O在很多細節地方都有機會,一些小的項目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因為他們的目標更貼合實際。

這部分內容將會在下一篇的《社區O2O市場是公平的,只要有心就有機會》詳細分析,不要危言聳聽的以為社區O2O有多難,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現在這麽多人都在走社區O2O這條路,還愁這條路走不通?別人搶大頭,一般的創業者搶個小頭就夠了,切莫貪大求全,心太急連熱豆腐都沒的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46

關於數據分析軟件市場,這八大苗頭才是真正的大勢所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12/153741.shtml

導讀 : 由於大多數公司客戶終身價值對客戶流失的敏感度,2016年看起來會是數據分析軟件公司需要系好安全帶準備迎接大風浪的時間。

緊張精彩的2015年已經結束了,現在是時候回過頭來看一看數據分析軟件市場的潮流。 已經有幾個趨勢繼續變得壯大(比如開源,雲托管,基於Hadoop的SQL解決方案),同時AWS上的Redshift開始成為數據倉庫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SQL解決方案繼續在Hadoop的生態系統里大行其道

除了Spark,大部分Hadoop的生態系統里的新聞都來自Presto, Impala and Drill。 關於MapReduce繼任者的鬥爭還在持續,而在列表中的所有候選者的一個主要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提供SQL界面。這個趨勢從2010年Hive開始逐漸取代Pig就一直如此。 

因為太多的Hadoop生態系統提供的價值圍繞在分析和商業智能上,而過去數十年整個分析世界已經運行在SQL的基礎之上,並且圍繞它建立了很多無法替代的公司競爭力,所以在經過了很多關於NoSQL和Hadoop的憧憬以後,大家發現還是要回過頭來面對這個事實。

Druid看起來要火

在主流的大規模基於內存的OLAP數據庫中,LinkedIn的Pinot和Metamarkets的Druid是兩個主流選擇。 Druid似乎從Yahoo得到了不少關註,而且不少最前沿的高科技公司也開始越來越多地使用它來驅動實時商業智能(BI)。

十月份,Druid一些主要貢獻者宣布了Imply.io,一家為Druid提供商業支持及打造出圍繞Druid的生態系統的公司。總體而言,很多聰明人開始用Druid來做內存數據庫,以便對海量數據集進行交互式分析。

開源機器學習庫Galore

十一月, 谷歌開源Tensor Flow ,一個利用數據流圖譜進行計算的廣義庫。 它被大量用於機器學習,特別是深度神經網絡。 它還在加盟了十一月微軟發布的Theano,Torch,DMLT。

雖然上面提到的這些庫不是可以把人工智能添加到任何產品的簡單插件,但是以他們為基石任何有足夠多的數據的人都可以來訓練他們的系統來制造最先進的算法。 當大家都開始在基石上建造,產品的整體複雜性,無論是分析相關還是其他方面,都會不斷提高。

IBM在Spark上發力

6月,IBM 宣布把3500研發人員放在Spark相關項目上。 Spark是在許多方面是Hadoop的生態系統里的MapReduce的繼承人。 它為開發人員提供了四大法寶(低級別數據處理語言,機器學習庫,圖形算法和SQL-on-Hadoop數據庫)來進行數據的混合及匹配。

雖然仍然在用戶實踐的最初階段,Spark已經得到了背後龐大的開發者的支持。十月份,IBM宣布了基於Bluemix的Spark-as-a-service ,並且把其數據工程產品移植到Spark上。這件事情對以開發Apache Spark為主業的Databricks 公司的影響十分值得關註。

商業智能開源軟件開始興起的一年

從歷史上看,開源軟件的創新基本上在軟件堆棧的較底層。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對開源軟件企業可行的商業模式的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面向最終用戶的軟件正在以開源的方式進行開放。

去年,兩個古董的開源BI公司之一的JasperSoft被Tibco以$ 1.85億美元收購。另一個公司,Pentaho,則在前年2月就被日立數據系統公司以超過$ 5億美元收購。

同時,在2015年還湧現出了多家輕量級的開源項目。AirPal和Re:Dash把重點放在使用戶能夠快速,輕松地在Redshift上進行SQL查詢(詳見下文),而Metabase還提供了一個非常易於安裝的工具,允許非技術用戶對多種數據庫進行數據查詢和分享數據報表。

專有事件分析公司繼續湧現

雖然Google Analytics仍然是大家默認的首選,仍然有很多人致力於開發以收集並分析在網站和移動應用上的用戶行為為中心的,集所有功能於一身的分析系統。

與此同時,作為Google Analytics的主要競爭對手,Mixpanel(截止去年已募集$ 6.5億美金),於去年7月跟隨Heap公司的腳步,發布了Codeless Analytics。它主要是通過添加SDK到您的移動應用里,自動對移動應用進行數據埋點,並同時獲得對用戶行為事件的分析,而無需手動對特定事件進行埋點。 十一月,該公司發布了Predict,它可以讓你使用輕量級的機器學習來預測用戶是否會執行一個動作(如轉換付費)。

與此同時 - Heap已經因為它在移動和網絡事件的數據分析上的簡單易用性而獲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Amplitude在八月融資$ 9百萬美元;而以增快數據分析速度為核心業務的Interana也在一月份A系列融資$ 2000萬美元。

同時,廉價和簡單地運行一個數據倉庫的方案的出現(如AWS的Redshift)也對傳統的使用專有事件分析軟件的理念帶來了沖擊。

正在興起的建立於雲端的分析架構

在2015年,一個用於處理商業智能的新的標準正在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以及願意保持創業心態的中型公司)中形成: 上世紀90年代的統一數據倉庫的概念正在回歸。允許這樣做的關鍵因素是AWS Redshit作為分析數據倉庫的廣泛采用。

因為Redshitshift相對於老一輩的數據庫(如Aster,Vertica, Teradata等)比較容易維護,它很快成為科技創業公司里數據倉庫的首選。

有兩組初創企業乘著這股浪潮:那些幫助把你的數據轉移到Redshift上的和那些讓你對在Redshift上的數據進行分析的。

第一組包括一些公司講業務完全圍繞在將數據加載到Redshift(如Alooma,Etleap,Textur)。此外, Segment去年正式宣布了將數據送到Redshift上的能力。 同時,RJMetrics,一個電子商務分析的供應商,推出了他們的系統里關於數據攝取的部分幫助您將數據送到Redshift。

總而言之,許多公司都把自己的賭註押在AWS上,絕大部分在去年秋天QuickSight發布前。隨著AWS的數據管道等攝入服務不斷完善,他們的業務模式是否仍然存在還有待觀察。鑒於AWS的移動分析SDK和數據攝入管道的存在,可能留給這些公司的生存空間會逐漸消失。

鑒於QuickSight的預覽版目前只能提供很基本的功能,一些BI軟件供應商在2015年從在Redshift上投入巨資的客戶上獲得了很多業務。 Looker, Mode Analytics, Periscope and Metabase是在Redshift被用來做分析數據的產品里比較突出的。 然而,這個領域會怎樣發展很大程度上要看AWS來年會帶來怎樣的新產品。

總而言之,2016年正在成為一個非常值得紀念的一年,尤其在融資放緩的影響更加明顯的情況下。

偉大的回火(公司估值壓縮)

雖然在事件形成的過程中很難感覺到,但回過頭來看,股票市場里股價對營收比的壓縮對私募市場的影響很明顯,特別是當Fidelity公開將它手中一大批其後期投資降低估值的時候。

在做分析軟件的公司中,Cloudera的估值變化不大,而Dataminr的估值下降了35%。 在一般情況下,分析創業公司的獲取資本的成本,無論是早期或晚期,都變高了很多。雖然大量的風投公司扔在獲得新的資金,並有足夠的錢去投資,總的感覺是,對初創企業的估值已經緩慢開始下調。

今年會有一些動蕩,無論是在募資上,還有更重要的是,在很多分析公司的客戶群的相關預算上。由於大多數公司的客戶終身價值對客戶流失的敏感度,2016年看起來會是一個需要系好安全帶準備迎接大風浪的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731

牛文文:去中心化的群組學習是大勢所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326/154892.shtml

導讀 : 我們接下來的任務是,這些來自全國30個城市分會的黑馬兄弟們,要盡快把學霸搶回家,搶到分會去,在一年時間里,讓學霸幫助我們快速成長。

i黑馬訊(吳丹)3月26日消息,由創業黑馬舉辦的第三屆黑馬運動會今日在京舉行,創業黑馬董事長牛文文出席活動並發表主題演講。

牛文文在演講中表示,黑馬“學霸”是社群中一股重要力量,接下來各地黑馬要圍繞“學霸”進行自組織式學習,跟著學霸一起成長。牛文文稱,過去對社群的管理方式主要是線下,現在要把整個學習社區搬到線上,全面滿足黑馬會員的線上學習和人脈需求。

以下為經i黑馬編輯過的演講節選:

黑馬社群是中國一個最活躍的學習社群。有學習的地方就有學霸,所以我們這次主題叫“學霸來了”。我們剛剛做了一個學霸TOP 100排行榜,上榜的黑馬市值加起來超過2000多億。不出意外的話,這兩三年就是這批學霸集中變成主流公司的年份。

所以,學霸來了!我們要跟著學霸一起成長!

黑馬社群是一個學習社群,今天我想給大家推薦一種新的學習方式,過去我們是用黑馬成長營這種成長方式,五六年來幫助了很多黑馬,但“很多”也只有兩三千家。而現在,黑馬社群已經變成一個兩萬多人的龐大社群,非註冊會員還有100多萬,我已經沒法按照一個中心化的創業營方式,來幫我們的新黑馬成長學習。所以,我們希望推出一種去中心化的群組學習。

那是一種什麽樣的學習呢?跟著學霸一起學,讓學霸幫我們“擼BP”,幫我們背書,陪伴我們成長。我們每個學霸,都帶著十幾、二十位黑馬兄弟,一起來搞定自己、搞定模式、搞定資本,兩萬多黑馬要圍繞學霸“自組織”起來,在短時間里像他們一樣,用一種好的方式實現快速成長。

我們接下來的任務是,這些來自全國30個城市分會的黑馬兄弟們,要盡快把學霸搶回家,搶到分會去,在一年時間里,讓學霸幫助我們快速成長。我們的目標是,經過一個季度的努力,打造一個線上學習場景,最終圍繞這種場景進行線上線下的互動。

過去大家常跟我說,老牛,我能不能串到其它分會去?我們有19個行業分會,過去我們的管理主要是線下,現在所有黑馬都在線上了,可以在線上約學霸,形成學習場景,然後延伸到線下去。下面請創業黑馬CTO唐昕為我們介紹一下,這個新的APP是怎樣的。

創業黑馬CTO唐昕:

“學吧”APP這個名字取的諧音就是學霸,主要給大家提供五大功能模塊:萬馬在線,小組學習,學院課程的花名冊和人脈,黑馬花名冊。可以看到,我們把整個學習社區搬到了線上。

我們以後還會加入更多好玩的東西。比如在“萬馬在線”里實現連續的語音播放,打賞機制,以20人為限的群組學習,發布學習筆記等;另外還有搞定人脈的“黑馬花名冊”,我們希望把它打造成中國最活躍的創業者數據庫,在這里每位創業者都可以發布需求,給自己貼標簽。最後希望每個人都成為學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510

家裝O2O從1.0到3.0的進化:生態平臺化是大勢所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2/156804.shtml

家裝O2O從1.0到3.0的進化:生態平臺化是大勢所趨
舍予兄舍予兄

家裝O2O從1.0到3.0的進化:生態平臺化是大勢所趨

“生態平臺化”是家裝o2o大勢所趨。

文 | 舍予兄

200年前,當第一艘蒸汽動力輪船出現時,大家認為這是一個全新的事物,對於當時的海運公司來說,它沒有什麽意義,因為它看上去太弱小了,還不怎麽靠譜,但人們很快發現蒸汽船有一個優勢,就是可以逆流而上,改變了人們幾千年來只能借助風力順流而下的現實。沒幾年,它就讓所有的風帆運輸公司都消失了,這是《必然》中揭示的一個給我們啟發的技術顛覆的例子。

工業時代的技術發展是機械性的,但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卻是生物性的,在互聯網的環境下,無數行業就像某個生命體為了適應環境,生存壯大,不斷優化進化自身一樣,這種特征在家裝行業近幾年的發展中也有所體現。所以我們今天要梳理的就是從Version 1.0 到Version 3.0,家裝行業是如何在互聯網的環境下進行自我進化的。

貫穿家裝O2O行業的三個演變階段

家裝1.0時代,信息鴻溝與撮合交易時代

從大趨勢上來說,包括BAT在內,十多年前的時候都沒有線下業務,你會發現BAT最初的主流業務也都是只做線上信息的整合。其中阿里要解決資金擔保的問題,所以它的出現和發展比百度和騰訊慢上一些。

家裝的1.0時代一般指的就是十年前這個階段,1.0時代最大的特征是跨越信息鴻溝,看誰能解決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性。無論是線上流量的對接,還是線上報名、線下團購的組織,主打一塊就能夠快速擴張自己的模式。在家裝領域,業內比較老牌的家裝O2O平臺,都在這個時代相繼誕生。

1.0時代里,傳統家裝行業活的還算滋潤,因為長期以來用戶流量的分散,大多的裝飾企業認為在做口碑上的成本遠大於做營銷的成本,傳統家裝在1.0時代里依然遵循著以往的轉包業務,用戶雖然有所不滿,但也無可奈何;而同時代的互聯網家裝雛形已經開始出現,但對於行業的改變,還停留在信息服務上。

所以這就顯露出家裝1.0時代的遺留問題,用戶的決策痛點沒有被解決,在1.0時代里,用戶並不滿足於信息服務,而1.0時代的互聯網家裝,能提供的往往是信息,除了信息中介的作用,一些更深入的互聯網家裝項目可能會為用戶提供家裝公司的口碑信息,此時的互聯網家裝正在逐漸發展壯大,通過積蓄規模成為最早的家裝行業線上流量入口。但是在1.0時代,互聯網對家裝行業對用戶痛點的改變還處於表面階段,由於信息鴻溝的存在,家裝1.0時代里,早期選手們都在追求獲取流量的能力,並且希望能對行業有更深入的改變。

家裝2.0時代,擔保服務與產業能力時代

從2012年到2015年初,屬於家裝2.0時代,由於用戶對家裝行業的決策痛點一直存在,驅使各種家裝O2O模式開始走向了擔保服務模式。2.0時代的互聯網家裝開始通過各種技術和手段,提升自身的服務標準化程度和擔保能力。

由於家裝行業,屬於O2O中的超重決策,所以用戶會在搜集大量信息後,在各家平臺和裝修公司間進行比較,這時候,誰能給出更多的擔保服務,往往就可以成為用戶最終的選擇。在家裝2.0時代,由於各大互聯網家裝平臺已經逐漸形成了規模效應,對於線下的服務鏈把控能力也有了大量上升。通過對服務鏈和供應鏈的改造,能有效地給予工地質量一定的保證,在2.0時代,我們列舉了一些互聯網家裝對行業服務改造的四種模式。

1. 獨立監理服務——土巴兔、有住網

設置平臺的第三方監理團隊,通過環節驗收檢驗裝修工地質量。

2. 裝修款托管服務——土巴兔

推出“裝修保”的類支付寶裝修款托管服務,配合節點驗收,通過後裝修公司才能收到節點款項,嚴格把控工地質量。

3. 標準化套餐模式——愛空間、有住網

愛空間推出699元/㎡裝修套餐,帶動了整個互聯網家裝的套餐風潮。

4. F2C模式與供應鏈建設——土巴兔

通過互聯網家裝的入口優勢,連接業主與上遊建材家居廠家,實現了從工廠直接到業主家工地的建材家居輸送,免去了中間環節。

產業能力是2.0時代最重要的能力,產業能力包含了服務鏈和供應鏈的能力,由於家裝行業涉及的產業鏈極其複雜和專業,對很多創業者來說,產業能力是一個非常難過的坎。這也是2015年出現的很多小型互聯網家裝公司沒有度過下半年寒冬的原因。因為這些小公司大多做的其實只是營銷層面的創新,所以這也是為什麽當新美大宣稱要進軍家裝,並不被業內看好的原因,因為新美大試圖在2.0的時代,複制家裝1.0的業務,模式上已經落後了。

在家裝2.0時代,誰率先整合了產業能力,誰就有機會成為獨角獸公司。2015年初開始,土巴兔通過 去中介化對社會化的設計師、工長、工人的直接調度管理,實現了信息流、現金流、供應鏈產品流的完整閉環交易,並且獲得了由58同城、經緯、紅杉聯合投資的2億美元C輪融資,是距今為止行業內最大的一筆融資。

2.0時代對家裝行業來說,就像是工業時代,但家裝產業很快就不再滿足於傳統的服務供給模式,在解決了擔保問題之後,行業開始自我進化邁入一個新的階段。

家裝3.0時代,生態平臺與科技創新時代

隨著消費升級潮的出現,用戶開始渴望更具體驗的家裝服務,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過去的建材家居團購展銷會的模式逐漸走不通了,85後、90後的用戶變得越來越懶,且更多地希望服務流程能夠線上解決。

同時,用戶也不再滿足於舊有的服務與品質,城市里新中產階層並不缺乏購買力,他們更為關註整個家裝過程中的體驗,而消費升級帶來的影響不僅僅在C端,也存在於B端,作為家裝上遊產業的家居建材行業,以及家裝公司和裝修工人,都需要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如何在存量市場中切入,然後進入增量市場,解決產業信息不對稱的方法主要是基於存量市場的供給轉移。比如UBER最開始在美國啟動的時候,供給始終比需求重要。原來就在美國開專車的人,是 UBER 最重要的供給。

這樣的現象同時也適用於龐大的家裝市場,行業內一方面需要淘汰落後的病態的裝修供給,同時用戶需求上又呼喚更多的高效優秀裝修服務供給出現供選擇。同時,用戶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的特征。

家裝3.0時代的四個必然

1.家裝“內容”開始受到歡迎,IP化開始顯現

2.共享經濟到來,手藝人解放勢不可擋

3.殊途同歸,大部分家裝O2O未來必然是“生態平臺化”

4.未來家裝平臺必然是全面落地F2C和智能家居的唯一入口

1.家裝“內容”開始受到歡迎,未來必然會逐漸IP化

《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怎樣花最少的錢提升出租屋的格調”收獲了全國數千條答案,其中有一條一位女生改造了一個帶露臺的小房間,把它變成高大上的閣樓別墅的過程的答案收獲了高達37K的“贊同”,這還僅僅是關註“租房裝修”這一小眾需求的人群在一個社群上的體現。事實上,即使是蝸居在北上廣出租房里的80、90人群也非常註重的概念,但是目前業內的普遍情況是描繪家的好的UGC(用戶原創內容)非常稀缺,從好的UGC最終會發展為達人裝修的家裝IP,在3.0時代,家裝的IP和內容將迎來一次大的爆發。而內容的進化也會逐漸深入,順序分別是,1.裝修問答 2.裝修口碑 3.裝修日記 4.達人案例 的形式逐漸拓展。這也是很多大型家裝O2O平臺很早都在做的。

2. 共享經濟到來,唯有手藝人解放才能提升產業效率

Uber和Airbnb是共享經濟的典型代表,兩大企業分別給出租車行業和酒店行業帶來巨大革命,也讓“共享經濟”一詞迅速火熱。從這兩家公司的概念和例子中不難看出,共享經濟的本質是產能的效率重置。而類似工長平臺的重度垂直服務的效率永遠高於傳統裝修公司的中介模式,這也是為什麽舍予兄在這里判斷愛空間未來也有很大可能會成為“工長平臺”的原因。因為無論是自有工人還是裝修公司模式,都不是最終的效率重置。

發生共享行為的另一個前提是平臺需要做好的就是第三方做擔保,除了我們前面提到的資金擔保,還有口碑體系, 比如Airbnb 利用用戶的實名制社交賬號來判斷個人的信譽度,支付寶推出的芝麻信用分是普及大眾的一個信用評價指標,而在家裝行業,土巴兔目前正在打造一條全國包含設計師、裝修公司、工長、工人等家裝服務者和單位的身份管理和口碑體系,未來行業服務者將會有自己的“誠信身份證”。一旦這條身份口碑體系打通,毫無疑問,可以極大地解放國內家裝行業的服務者,完成家裝服務鏈的生態建設。

3.殊途同歸,大部分家裝O2O未來必然是“生態平臺化”

長久以來,關於家裝O2O,存在一個較為明顯的認知誤區,比如家裝O2O分為“家裝平臺型公司”和“垂直型互聯網家裝公司”,事實上,提出這個觀點的人對於家裝整體的服務鏈缺乏深入的了解。

家裝服務的主體是人,無論是平臺還是垂直公司,其實都是同樣的一批服務者,區別只在於對服務鏈深入的把控力有所不同。舉個例子,比如過去,外界普遍認為土巴兔是“平臺”,而近期土巴兔推出的工長模式,已經開始涉及“垂直”的裝修業務,這就是家裝3.0時代特征之一,而過去作為垂直小而美代表的愛空間,也在擴張壓力下積極尋求連接上下遊產業鏈,向“平臺化”靠攏,未來不排除成為工長裝修平臺的可能,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最具產業效率的肯定是Uber式的手藝人模式。

所以家裝O2O的各種模式的最終型態,肯定是殊途同歸的,“生態平臺化”是大勢所趨,最終會生長出一家匯集了全國最優質的裝修公司、優質工長、優質工人,多層次優質供給的家裝巨頭。

4.未來家裝平臺必然是全面落地F2C和智能家居的唯一入口

智能家居系統和自動控制系統在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其實早在90年代末就開始啟用了。但進入中國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中國是公寓房,而美國都是獨棟別墅。獨棟別墅自然會考慮到安防系統、門禁系統,包括里面的一些選擇自然都會配套,而且技術也比較成熟。國內智能家居目前發展還在早期階段,隨著智能手機漸漸出現,09年中國正式提出感知物聯網的概念後,才漸漸得到了重視。

而2014年被稱為中國的智能家居元年。目前智能家居的發展也在逐漸深入,未來不會僅滿足於安防,門禁,電器管控系統,那麽這里就遇到了一個矛盾,那就是,智能家居的安裝和布局,必須從硬裝階段開始,這也是國內像京東的JD+平臺,海爾的U-home系統、小米的整個智能家居的生態等,都急切地尋求互聯網家裝合作的原因,未來只有互聯網家裝才能實現智能家居和物聯網的全面落地。

就像凱文凱利所說,要成長為新的物種,就要經歷所有你不會再扮演的角色。我想這句話能給現在的家裝行業做一個最好的定義,十年之後,家裝O2O將不再是泥腿子行業,而會誕生出真正的科技巨頭。

家裝o20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452

    藍港互動王峰:泛娛樂和全球化是遊戲市場大勢所趨

    隨著各個細分市場的成熟及新市場開拓速度放緩,中國遊戲產業已經進入穩步增長的狀態。新增用戶變少、用戶的付費挖掘潛力也將進入瓶頸,市場未來增長難度上升,競爭也隨之加劇。

    根據易觀智庫數據顯示,中國移動遊戲市場規模在2016年第二季度達到157億元,環比增長3.2%,市場增幅較上季度有所下滑。

    “今後的遊戲市場,只做本土化機會渺茫,全球化是大勢所趨,而對於大部分公司來說,明年的情勢或許會更加困難。”提及遊戲行業的未來趨勢,藍港互動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王峰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海外市場差異化打法

    當一位玩家在暢玩一款遊戲的時候,他也許不知道,自己所玩的這款遊戲,IP源自好萊塢,策劃由美國人操刀,美工是韓國人負責,而遊戲的銷售策略則是中國人在制定,這就是遊戲行業的全球化浪潮。

    根據2016年1月-6月《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2016年1月-6月,中國自主研發網絡遊戲國內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570.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5%。而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25.3億美元,同比增長43.7%。

    從制作到市場推廣,遊戲產業出現全球整合趨勢。具體到中國市場而言,在王峰看來,新一代的消費群體,已經深受海外文化的影響,全球化優勢甚至壓倒本土化。無論是《我的世界》還是《Pokemon Go》都在未進入中國市場前就贏得國內年輕用戶的追捧。

    在藍港互動集團總裁廖明香觀察來看,中美日韓是全球占比較高的四大遊戲市場,英國、巴西、法國、印度、俄羅斯、印尼也都占有重要的市場份額。在海外設立分公司,尋求與國際IP的合作,另一方面,北美團隊吸納歐美高端人才,進行產品落地全球的本地化、差異化的研發設計。

    這是藍港在全球化方面采取的打法,類似的打法不止藍港互動一家,完美世界、遊族網絡、中國手遊都在做相應的布局。在國外,市場環境、用戶行為及生態圈的不同,遊戲的設計出發點也會做相應的調整。

    以《植物大戰僵屍》遊戲開發商寶開公司為例,公司會通過爆款遊戲進行產品的叠代,並從中尋找下一個核心玩法,這些遊戲不僅具備核心玩法,支付系統也很完善。但在國內遊戲開發者複制該類產品的時候往往遭遇“水土不服”的問題,主要原因在於美術風格及文化沖突問題。

    針對海外市場研發的遊戲,藍港互動吸納當地遊戲開發者,選題主要定位於迪士尼、夢工廠等公司,這些公司的產品風格成熟且擁有較為廣泛和深厚的用戶基礎,對於產品走向全球化過程將擁有一定優勢。

    據王峰介紹,目前藍港互動在韓國做到了一個月1500萬流水的成績,同時今年藍港互動美國分公司首款獨立產品《獨立日:卷土重來》在海外上線,並獲得Google Play的推薦。

    遊戲開發中的大數據挖掘

    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出現,使得文化產品的連接融合愈加明顯,遊戲、文學、動漫、影視、音樂等不再孤立發展,而是可以協同打造同款IP,由此構建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知識產權新生態。

    以IP為核心的泛娛樂布局,正成為文化產業的趨勢,在這盤泛娛樂大棋中,企業到底依靠什麽決勝全球市場?“如何甄選和經營IP,將成為企業在泛娛樂市場中的決勝關鍵。”廖明香回答道。

    如果說過去的IP還是單線授權、零星開發,現在的IP已滲透至泛娛樂全產業鏈。廖明香表示,企業若要獲取最大的IP衍生紅利,必須挖掘和深耕好的IP。“一直以來,手遊被認為是生命線很短的文化產品,但直到找到IP化路徑後,它漸漸在打破產品生命周期過短的魔咒。”廖明香表示。

    以藍港互動的手遊產品《蒼穹之劍》為例,經過三年的運營周期,產品已經積累了超過2000萬用戶,在此基礎上,藍港互動將進一步推出同名電視劇,並同步推出新版手遊,未來還將輸出相關的電影、動漫、網劇、舞臺劇、周邊衍生品等泛娛樂產品。“要長線運營,在IP長周期中,開發更多的合作和衍生領域。”廖明香如此闡釋藍港互動的IP戰略。

    大數據時代,玩家的消費特征和遊戲習慣也在影響遊戲的制作和分發,在“遊戲找人”替代“人找遊戲”的過程中,用戶多元需求在施壓優化遊戲供給,而遊戲開發商也可以借此細分遊戲玩法,提供更為多元的用戶場景支持。

    以藍港互動的另一款產品《黎明之光》為例。在產品立項初始,產品負責人觀察用戶行為時發現,將近30%的用戶在PC端啟動過模擬器,因此藍港互動決定在移動端之余,開發主機端、VR端產品。

    “遊戲行業再也不是人傻錢多的時候。”廖明香表示,在新用戶增量乏力、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出海”和泛娛樂業務的延伸,在拓寬新用戶獲取渠道的同時,也將催生潛在業務增長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27

    中國杭州G20聚集“數字普惠金融”:大勢所趨!

    中國首次主辦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將於9月4~5日在杭州召開。在過去的一年間,“數字普惠金融”被屢屢提及,中國為了在G20峰會上推動普惠金融議題,制定了《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升級了《G20普惠金融指標體系》(下稱“《指標體系》”),並制訂《G20中小企業融資行動計劃落實框架》(下稱“《落實框架》”)。

    值得註意的是,在“數字普惠金融”這看似簡單的六個字背後,究竟蘊含了何種深意?

    網信集團CEO盛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發展普惠金融,不僅要關註G20成員國,也要重視非G20國家的普惠金融發展,尤其是幫助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發展普惠金融。”他認為,落實到國內,就是要讓小微企業、偏遠地區居民、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多種群體享受到普惠金融的陽光。未來,必須借助數字化手段來提升金融的服務效率和服務範圍,數字技術涉及的領域包括智能手機的使用、支付手段、網絡和通信服務、移動數據、雲計算等,這些將為普惠金融發展插上翅膀。

    第三方支付企業拉卡拉負責人則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中小微企業是推動整個普惠金融發展的重點領域。“中小企業融資難一直是傳統金融的痛點。據公開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數量達到7000多萬,占全國企業總數99%以上,據廣發銀行的調研數據顯示,平均每家小微企業的資金缺口約為70.5萬元。”

    普惠金融的昨日與未來

    其實,普惠金融的概念誕生得非常早。在過去的幾百年,普惠金融跟隨時代發展經歷了什麽?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報告(下稱“報告”)指出,15世紀,意大利修道士展開信貸業務來遏制高利貸,被認為是普惠金融的萌芽。20世紀以來,小額貸款先後在孟加拉、巴西等國家出現,國際上掀起一股減貧熱潮,人們意識到,單一提供貸款是不夠的。

    2005年, 聯合國提出“普惠金融體系”(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的概念。它的含義是:以有效的方式使金融服務惠及每一個人,尤其是那些通過傳統金融體系難以獲得金融服務的弱勢群體。

    從2005年至今,發展中國家的公司、機構在普惠金融方面表現突出,賦予了這個概念以新的含義。近年來,國際社會逐漸認識到普惠金融對於增強金融包容性,支持經濟增長,促進就業,消除貧困,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意義。

    根據世界銀行的估算,在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到2014年的3年內全球共有7億成年人首次獲得了賬戶,獲取的金融服務在逐步擴展,但2014年仍有約20億成年人無法享受到最基礎的金融服務。這部分人群如果能夠被納入金融體系,無疑將釋放出巨大的經濟潛力,也能夠極大地促進在全球實現逐步消除貧困的發展目標。

    今年,G20準備在杭州峰會上推出升級版的《指標體系》,舊版主要聚焦於傳統金融服務。為更好地反映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新進展,2016年G20選擇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指標,形成了升級版《指標體系》,涵蓋3個維度(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使用情況和質量),包含19大類35項指標,分別從供給(金融機構)和需求(金融消費者)兩側反映普惠金融發展水平。

    根據世行的最新數據,中國的大部分指標均排在發展中國家前列,特別是賬戶普及率和儲蓄普及率等指標表現較好,顯著優於G20國家的平均值。

    “在普惠金融道路上,中國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數字技術將助力普惠金融發展,我也希望中國將這些寶貴經驗輸出到各國,讓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分享到數字普惠金融所帶來的便捷,從而推動全球經濟高效增長。”盛佳說。

    盛佳帶領的網信集團是中國普惠金融最早的踐行企業之一。據盛佳介紹,網信集團旗下的眾籌網、網信理財等平臺均有專門為農戶、農村留守兒童、邊遠地區支教人員、中小微企業等各個細分群體而設立的金融服務,包括為企業集團服務的“1+N”產融模式以及小額貸款、融資、投資、眾籌和公益等。

    中小微企業是重中之重

    在普惠金融的服務對象之中,除了個體以外,中小微企業則是重中之重,且涉及體量巨大。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普惠金融的服務對象為中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而中小企業是經濟活動中最具活力和創新力的群體,對實體經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中小微企業一旦獲得發展機會,其對民生、經濟的促進作用將得到凸顯,同時盤活整個實體經濟。

    拉卡拉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中小企業、小微商戶融資難成為痛點,需求遠沒有被滿足,是普惠金融服務領域亟需突破的重點。據廣發銀行的調研數據顯示,平均每家小微企業的資金缺口約為70.5萬元。若把尚未註冊的小微商戶計算在內,數量更多。但由於中小企業存續時間不確定,缺少可抵押資產,銀行獲取中小企業信息成本比較大,加之中小企業貸款具有少、頻、急、短等特點導致其市場交易成本比較大,使得中小企業很難獲得銀行的貸款,即使獲取銀行貸款,其成本要比大企業高很多。

    據世界銀行測算,大、中、小企業獲取銀行貸款成本為1:1.4:1.6,可見,越小的企業,融資的成本越高,難度越大。

    《落實框架》的核心目標是營造有利的監管環境促進競爭,以提高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其中列為優先的三項改革措施包括:改善中小企業征信體系;鼓勵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接受動產作為抵押物貸款給中小企業;改革中小企業破產制度。這三個領域都可廣泛運用數字技術,在《高級原則》中均有所體現。

    (資料來自:拉卡拉)

    數字技術驅動普惠金融發展

    在數字化時代,盛佳認為,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數字科技的不斷創新,普惠金融發展必須借助數字化的手段進行提升。而在過去,傳統金融體系服務成本高,覆蓋範圍不夠,使得中小微企業、偏遠地區居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往往被正規金融排斥、享受不到金融服務。

    這些年來,普惠金融發生了四個變化:從公益到建立了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從局部地區到世界;從小微貸款到更為豐富的整個普惠金融體系(包括小微貸款、儲蓄、支付、理財、保險等);從人工實現到了數字技術實現。數字技術的發展實際上讓普惠金融躍升到了“數字普惠時代”。

    在這一方面,例如螞蟻金服、網信集團、拉卡拉等都是新型金融服務企業的代表。

    從2010年的“阿里小貸”到後來的網商銀行,螞蟻金服主導的小額貸款,采用在線放款的模式,在5年多時間里累計為400多萬小微企業提供了近7000億元貸款。

    此外,拉卡拉用征信+大數據+雲平臺+風控系統+產品+服務完整輸出的模式,提供收單機具、金融、經營、行業應用等綜合服務。該模式讓中小企業、小微商戶在數據、平臺、風控、和受理端都保證競爭優勢,低成本、高效率地解決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經營等發展難題。

    (資料來自:拉卡拉)

    未來,普惠金融的發展是需要高性能、大並發的實時交易系統,“未來在交易確認的速度應該是毫秒級別的,每秒的吞吐量應該達到幾千甚至幾萬筆。”盛佳表示。網信集團在2016年年初成立了區塊鏈實驗室,致力於區塊鏈技術的產業化實踐工作,並嘗試與網信旗下的諸多業務進行融合,比如第三方支付業務、產融、電子合同、眾籌等,都在嘗試推進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行業解決方案,現在已有一定的成果在應用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925

    城鄉居民醫保整合塵埃落定 人社部統管大勢所趨

    經過長達三年半的“拉鋸”之後,城鄉居民醫保的管理歸屬權之爭基本塵埃落定——在20個已經出臺整合方案的省份中,絕大多數省份將之劃歸人社部門管理。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歸口人社部統一管理是大勢所趨,雖然居民醫保歸衛計委或是人社部管理各有利弊,但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整合只是中國醫療保險系統整合的第一步,未來還要進行城鄉居民醫保和城鎮職工醫保的整合,顯然歸口人社部管理更加有利於推進更深層次的整合。

    人社部的數據顯示,截止9月30日,全國已有2/3的省份(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上海、浙江、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雲南、陜西、青海、寧夏、新疆、兵團)對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進行了總體規劃部署或已全面實現整合。在這些省份中,只有陜西省在出臺的醫改文件中提出將整合後的城鄉居民醫保劃歸衛生計生部門統一管理。

    此前,我國通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居保和新農合三種制度實現了醫療保險制度的全覆蓋,前兩項制度由人社部管理,新農合由衛生部農村衛生管理司合作醫療處來管理。

    我國於2003年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即新農合),截至2015年底,全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數達6.7億人,參合率為98.8%。2007年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即城居保),到2015年末,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3.76億

    楊燕綏表示,這兩種醫療保險制度形成的城鄉分割的狀況導致兩者之間存在籌資標準、經辦流程、保險待遇等多方面的差別。從全國範圍來看,新農合的醫療報銷待遇低於城鎮居民,醫保制度的公平性受到質疑,並且在一些地區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重複參保和重複補貼的問題。

    城鄉居民醫保整合在今年初被提上了政府的議事日程。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財政補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

    今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下稱《意見》),就整合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政策明確提出了“六統一”的要求:統一覆蓋範圍、統一籌資政策、統一保障待遇、統一醫保目錄、統一定點管理、統一基金管理。

    實現“六統一”最大的障礙是城鄉醫保管理權的分立。早在2013年3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審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就明確提出整合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職責等,由一個部門承擔。但由於相關部門之間存在著不同的意見分歧,難以達成共識,從而導致到底是由衛生計生部門還是人社部門來承擔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職能一直不能確定。

    城鄉醫保管理權長期難以統一給地方的保險經辦工作帶來很多困擾。一位廣東省從事醫保經辦工作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07年開展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試點之後,廣東省開始探索將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合並,將歸口人社部門管理,但由於在中央層面新農合仍然是歸衛生計生部門管理,一些中央關於新農合管理的管理文件下達到地方衛生部門之後就與經辦機構“失聯”了,部門之間的溝通成本非常高。

    人社部門和衛生計生部門的僵持狀況在今年年初國務院《意見》發布之後得以改變,在制定城鄉醫保的整合方案中越來越多的省份選擇將管理權歸與人社部門,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4個直轄市明確將整合後的城鄉居民醫保劃歸人社部門統一管理。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 人社部已將“加快推動城鄉基本醫保整合”列為近期醫保工作的首要任務,要求各地努力實現年底前所有省(區、市)出臺整合方案,2017年開始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

    人社部社會保險研究所所長金維剛公開表示,目前全國大多數地區都將整合之後城鄉居民醫保劃歸人社部門統一管理,城鄉居民醫保整合後管理體制的大格局已經基本確定。

    根據人社部調查所了解的情況,在一些還在研究制定整合方案的地區中,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地區將整合後的城鄉居民醫保劃歸人社部門統一管理。預計年底前各地全部出臺整合方案之後,全國絕大多數地區城鄉居民醫保都將由人社部門統一管理。

    金維剛也表示,在多數地區整合後劃歸人社部門統一管理的主流趨勢已經形成的同時,在局部地區也出現一些波折,除了陜西省將城鄉醫保管理歸口衛生計生部門之外,福建省決定成立醫保管理委員會,下設醫保辦,掛靠財政部門。這種狀況導致出現“三分天下”的苗頭,有少數地方政府在研究制定整合方案及確定歸口管理部門方面還處於猶豫或觀望狀態,城鄉居民醫保整合面臨的形勢錯綜複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048

    菜鳥“門店發貨”拓至30余城 分鐘級配送時代“前置倉”成大勢所趨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15/1199555.html

    每經記者王星平 每經編輯 梁秋月

    分鐘級配送時代越來越近。3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菜鳥網絡了解到,菜鳥“門店發貨”物流模式開始升級,覆蓋城市從早期的國內一線城市擴展到目前全國30多個大小城市。

    “門店發貨”,意味著線下門店不只是購物的場所,也是一個距離消費者較近的倉庫。這種“前置倉”模式,此前在物流界也被認為是大勢所趨,但與零售結合落地,似乎還處於前期。如今接入菜鳥“門店發貨”的門店數量增加,這也從側面印證了這種“前置倉”模式逐漸被市場認可。

    記者了解到,今年1月,天貓、菜鳥與屈臣氏已經在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地試運行“門店發貨”,最快2小時即可送達。根據菜鳥提供的最新數據,試運行兩個月來,門店發貨的訂單增長已超10倍。

    此次菜鳥新增上線的城市包括了北京、石家莊、太原、西安、沈陽、大連等,總計開通城市已超過30個,累計門店數量近400個,業務拓展到第三方品牌商家。

    自2016年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以來,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領域布局的步伐加快,這也對物流領域頗有影響。2017年9月,阿里和菜鳥網絡宣布未來五年將投入1000億元升級全球智慧物流網絡,加快實現“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日前,菜鳥總裁萬霖也表示,新零售將推動物流進入分鐘級配送時代。

    值得關註的是,作為企業為提升配送服務而選擇的“前置倉”模式,此前在行業內也備受爭議,爭議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對這一模式實際意義的未知。

    對此,菜鳥相關負責人表示,門店“前置倉”關鍵需要打通庫存系統,線上線下打通後,就可以同時管理兩端庫存。工作人員只需一鍵操作,線上訂單就能自動流轉至最近的線下門店,由即時物流的配送員上門取貨,包裹可以像外賣一樣送達,大大節省了消費者購買商品的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5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