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民間借貸有多火,它就有多火;民間借貸有多亂,它就有多亂」 刀口舔蜜P2P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2766

編者按

20%甚至60%的年收益率,你動心嗎?

上百家平台倒閉或者跑路,每個月都可能踩中這樣的「雷」,你害怕嗎?

「大媽小白」、「白領小白」、「團長」、「維權俠客」……且看南方週末記者的P2P網絡借貸江湖素描。

贊成者正為新技術能改善中小企業融資難和人們缺乏投資渠道的難題叫好,批判者則因其中的漏洞、陷阱和越來越多的騙子們而憤怒。監管者既擔心普通投資者受傷,又不願挫傷金融創新,左右為難。

不管爭議何其激烈,刀口舔蜜的故事依然還在慾望與恐懼之巔兀自生長。

20%、30%、40%的年收益率,50元就能起投……P2P這個有些生僻的詞,最近熱得燙手。

Peer to Peer,網絡借貸,是指個人與個人通過網絡平台直接借貸。不過,這個誕生於英美的概念,在中國的土壤裡卻開出了不同的「花」——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使得P2P市場上借款人以中小企業為主。

越來越多人正在湧入這個開始井噴的市場:據網貸之家、網貸天眼兩家業內論壇的數據顯示,全國的P2P平台數量由2012年底的240家飆升到2014年上半年的近1200家,上半年行業成交量達到818億。這個市場如此之熱,連北京知名美食街簋街上的老店籮籮酸湯魚也在店裡賣起了P2P理財產品。

更「重量級」的選手正在加入戰局:2014年以來,已經有二十餘家A股上市公司紛紛涉足P2P;7月,繼招商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之後,民生電商也闖進這裡,「正規軍」陸續到來。

但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跑路」:6月4日,虛擬辦公地點、假借央行旗號的網金寶跑路,被稱為「京城第一跑」;6月27日,恆金貸上午上線、下午失聯,被稱為「最短命平台」;7月13日,開業僅一天的群眾貸被發現註冊地點在菜市場……據不完全統計,6、7兩個月中僅被媒體爆出倒閉的就有近10家平台。

大佬、騙子、精英、草根……人人都玩P2P,到底這個筐裡裝的是什麼?南方週末記者採訪了二十餘家平台,以及數十位投資者和第三方人士,以此描摹這個江湖。

投資者不「踩雷」就「採蜜」

「大媽」:「這跟電視裡演的不一樣」

「大媽」投資人是P2P市場中不可忽視的一群客戶。一家深圳的網貸平台發佈行業報告顯示,該平台的投資人中三成是40-59歲的中年女性。

岫玉(網名)就是這樣一位退休後進入P2P領域的「大媽」投資人。她家住上海,在退休後嘗試了各種理財辦法:銀行存錢、買國債、炒股、買基金。2010年,她逛了上海金融博覽會,通過講座知道了P2P。

然而,她踩中了國內P2P市場最早的一批「雷」。2012年12月,優易貸跑路,她投在裡面的一百多萬可能血本無歸。

當初讓她相信這家平台的,除了好脾氣的客服,還有老闆的家庭和頭像。

「他有家庭,有孩子,應該是有責任心的。你知道他的頭像是什麼嗎?好像上面是有國徽的那種!現在的年輕人哪有用國徽做頭像的?而且他的名字叫『書記』,我覺得這個人蠻好。」岫玉向南方週末記者回憶。

2012年12月21日早上,客服發消息說公司停電,下午三點才能辦公。等到三點,他們就徹底消失了。附近的投資人急急趕到,發現辦公室燈還沒來得及關,平台老闆前一天晚上跑了。

沒經歷過跑路事件的投資人們手足無措,網貸之家的創始人徐紅偉等人帶著他們維權、找媒體、請律師。

直到第二年4月,警方在海南抓獲了犯罪嫌疑人。這家平台共三人經營,老闆就是客服。他們動用了平台的上千萬資金私自炒期貨,虧損後逃逸。

到今天,平台跑路的一年半後,岫玉已經成長為維權群的主力。

他們現在糾結的一個問題,是起不起訴。岫玉說,「我原來也覺得肯定要告啊,後來發現不是這樣的。」

這是因為,平台老闆的資產走法律程序之後很可能會折價,而且司法週期長。岫玉們便想去跟家屬談判,直接拿些資產回來賣。

「你知道嗎,這跟電視裡演的不一樣。」她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投著投著,自己開個平台

王建章接觸網貸之前,在福建一家職業技術學院任教,教汽車檢測維修。2011年,他在網購時偶然發現了拍拍貸,想體驗一下網貸,於是在拍拍貸和人人貸各充了2000元。

投資隨後漸漸活躍起來。到2012年底,王建章前後充值的平台大概三十來個,投入本金已有30萬左右。

他也開始研究各種網貸平台,在論壇裡寫文章,提建議或者髮質疑。他的網名叫「曾經」,贏得了許多粉絲,新的投資者稱他為「曾經老師」。

不過,老師也會踩雷。2013年5月,王建章向一個平台投了10萬,很快發現有問題,但錢已經套進去了。這次只有三人被騙,「我們用『民間手段』追回了資金」。

第二次踩雷是淘金貸,好在有警察介入,投了3500元,追回2000。

這些經歷,讓王建章萌生了自己辦一個網貸平台的想法。他說,「我把這個想法放出去的時候,因為當時小有名氣,就有很多人聯繫我。」

2013年9月,王建章、李宏、溫征三人聯合創辦的國誠金融正式上線。「我們三個合夥人有民間借貸和風控經驗,有一定經濟實力。」王建章說。其中,他和溫征認識三年有餘,後者也是一個投資者,看到帖子走到一起。

國誠金融第一批投資者都是王建章帶來的。圈子裡,他自認資源挺多。

但第三方論壇並不全都買「曾經老師」的賬。自上線以來,國誠金融就面臨來自網貸天眼、網貸之家的網友們的不斷質疑。

比如:平台實際匯給借款人的金額大於標註金額;一借款人抵押房產被查封,但他們仍繼續給對方續貸等等。

但王建章認為是自己得罪了不少人,這些都是故意來罵的。

口水戰之外,國誠金融也確實與P2P網貸所倡導的民間小額信貸理念背道而馳。國誠金融95%以上是房子抵押標和車輛抵押標。抵押標當中,幾乎每標都是大手筆,少則幾十萬,多則幾千萬。借款週期普遍較短,以1到3個月居多,均為到期還本付息。

也因此,國誠金融業務擴張很快。截止到目前,國誠金融成交額14.01億,待收額3.3億。

2014年3月,國誠金融成立了一個投資者監督委員會。委員由7名投資者組成,不過這7人在國誠金融的投資總額就有1500萬。

「信任貸款金額不能太大,但抵押的思維方式不一樣。」王建章的思路是公司要越做越大。「互聯網的特點是需要擴張,擴張,再擴張。」

「組團」與「踩雷」

丹尼阿維斯(網名),是網貸論壇裡的名人。他在2013年的P2P倒閉潮中,他踩了10個「雷」,躲過10個「雷」,事後寫了篇回顧,起名《雷群中重生》。

出事的P2P平台或者項目叫「雷」。

和許多人相似,他也是從低息平台進入,漸漸轉向高息,月息從1分升至5分——這意味著年收益率高達60%。

他還記得,在論壇評級中看到月息2分的平台時,「像發現了金礦」。但是接著,他又投了27個月息高達三四分的平台。

丹尼阿維斯對投資有一套精準的計算公式,很自信。但出乎意料,他每個月會踩中兩個以上的雷,平台倒閉的速度超出了公式的假設。

2013年國慶,剛入行一個月的他遇到了第一個雷:天力貸。放假期間客服集體消失,平台卻照常發標,憤怒的投資者們砸了辦公室。

第二個雷叫銀實貸,也在「十一」。假期,網站聲稱被黑客攻擊,拖了兩週才讓每人提現30%,只能排號取現。

雖然「雷」不斷出現,但讓丹尼阿維斯興奮的是,他很快發現了更高息的辦法:跟團。

這是一種P2P新玩法,一群投資者跟著「團長」去「團購」,常常能「談」出更高的收益率。

據火鍋、羿飛(均為網名)等資深投資人介紹,團長由網貸名人發展而來,有一群粉絲。帶領粉絲投資,團長有時會向他們收取一定費用,更多的情況下則是從平台那裡收。

參團很簡單:在QQ群裡團長指定的平台註冊,按規定時間投指定的「標」。

「為什麼能組團?因為投資人迷茫。團長跟股評師似的。」羿飛說,團長收平台回扣也是公開的秘密。

組團的特點是同進同出,這兩種行為都會給平台帶來很大影響,尤其是對於小平台,一個團動輒能有上千萬的資金,而當團撤出時,平台甚至會面臨資金鏈斷裂、倒閉的風險。這也是團長要挾平台的籌碼。

在2013年底的P2P倒閉潮中,很多就是因為團撤出。

圈內有名的一次事件是「布丁團」投的力合創投。力合創投的兩個大團到期日是同一天,恰好這一天也是平台的集中回款日。就在這一天,平台發公告稱「轉賬U盾被老闆兒子玩耍時踩壞」,導致平台故障提現困難。被投資人質疑後,平台再發公告,強行五折收購所有投資人的債券。此招一出,投資人集體報警。

團,既帶來誘人的回報,也往往帶來「雷」。丹尼阿維斯後來踩中的雷,多半是跟著團一起淪陷的。

在2013年十一左右第一輪倒閉潮之後,組團之風大盛。他寫道:「第一輪倒閉潮過後,組團平台金身不倒,一標難求,名聲大噪,很快被捧上了天,團長們一個個在群裡如同太上皇般得瑟,團哪個平台哪個平台就火。」

誰也沒想到,災難轉瞬即到。新的一輪倒閉潮到來,組團、團長都被千夫所指,也有一批團長跑路。

「現在『團』仍然存在,只是轉入地下了。」羿飛說。

2014年7月,南方週末記者以投資人的身份見到了一家名為中匯在線的P2P網貸公司的潘姓運營總監。

這位運營總監是2013年「百團大戰」時期的一位知名團長,網名「螞蟻壓猴」,在那輪倒閉潮中脫身而出,現在是一名平台的管理者。在演示了該平台用銀行承兌匯票抵押的一套流程後,他說,「我會告訴你我是騙子嗎?你們要提高自身的能力。」

P2P投資者主要是「大媽小白」和「白領小白」,後者被認為是將來的中堅力量。 (CFP/圖)

種種「中間人」

做排行榜的人:「不能騙白領小白」

羿飛,35歲上下,見著南方週末記者的時候,正戴著一副大耳機。他是網貸天眼論壇裡的名人。

「所有互聯網的新東西我都關注,最早是團購,後來是P2P、眾籌。不行了,就去玩新的。」他是一家網遊公司的創業者之一,現在投資十幾個平台,自稱沒踩過雷,年化利率穩定在20%。

2011年入行,羿飛見證了網貸之家、網貸天眼兩個社區的草創。2012年開始,他開始在論壇每月發佈自己的觀察數據,如今,「羿飛網貸評級」是天眼社區的月報主打產品。

在每月的評級中,他會給三十餘家平台的十項指標打分、排名。

三年來,從最早行業內只有十餘家平台,變為了現在的上千家,他只能挑出一些進行評價。最近他將一家覺得有風險的公司剔除出去,結果該平台私下找過來要求上榜。

常年混跡論壇,他說這個行業的投資人主力是「小白」,有經驗的投資人不到一成。在他看來,「小白」又分為兩種:「大媽小白」和「白領小白」。

「大媽小白就是什麼都不懂的,巴不得網都不上,我把錢給你,你給我利息就完了。她們信啥?信辦公室,辦公室很大很豪華在市區就好了。信人,交給一個理財經理就不管了,這人跳槽,也能帶走一批大媽。」

「白領小白,容易被『高大上』忽悠:主創團隊都是高學歷、有VC(風險投資)投過資……但是他們學習能力特別強,基本上進來半年就懂行了。」

對於跑路公司的受害人,因為盲目追求高息的,他不同情,「追求年化收益40%-50%的這些人就應該受懲罰,不受懲罰他還不成熟。」

但如果白領小白受騙,他就十分氣憤。在他看來,白領小白是以後投資人的中堅力量,要給他們成長機會。

今年6月,網金寶跑路,他發動身邊認識的媒體予以報導。在跑路潮中,這個涉及資金僅600萬的公司原本不值一提,但其詐騙手段十分惡劣。

該平台聲稱團隊成員均有留學經歷,甚至曾在摩根士丹利從業;還有跟央行簽署的合作協議……「它冒充『高大上』,這個特別壞,會導致『小白』上當。」羿飛忿忿不平。

開論壇的與「獨行俠」

在莫測的P2P江湖中,論壇是一個重要的角色,因為無數投資者急切地需要一個鑑別評論的交流空間。

P2P行業最早的論壇出現在紅嶺創投等大平台的網站上,「他們管得比較嚴,說他們平台不好就不行,會被刪帖、封號。」羿飛回憶說。

此後,幾位資深投資者決定自己搞論壇。

2011年中旬,網貸之家的創始人徐紅偉牽頭做出了這個目前知名度最高的平台。論壇不僅提供交流空間,還會牽頭考察P2P平台,包括實地走訪、排查賬目等。

然而,考察裡的貓膩很快就浮出了水面。2013年11月,網貸之家「收黑錢」在論壇中被爆出。

創始人站出來澄清時也承認去平台會被送禮、送紅包,「好生招待」。他甚至講到自己被某平台硬塞10萬元,不過最後沒合作。

事件以部分團隊成員離職而平息。

考察平台的「交易」也被一家網貸俱樂部的創始人火鍋所證實。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我自己的調研也分為主動去的和被新平台邀請的。如果是對方邀請的,就要付路費、住宿費和餐費。主動去的就自己搭錢,現在搭進去萬八千吧。」

火鍋原本是一家家族企業的負責人,現在主要精力都放在網貸俱樂部上。他已經考察過上百家平台,因為擔心團隊會難以避免「黑幕」問題,他堅持做「獨行俠」。

P2P行業裡另一個知名論壇,叫做網貸天眼。創始人侯濱,曾經是網貸之家的創業成員之一,負責IT技術。2013年,他自己單飛。

這兩個論壇看上去結構和內容非常相似,兩家平台也經常「互黑」。

徐紅偉和侯濱這批最早的投資者,普遍是1980年代左右出生的IT或金融從業者。

在他們看來,最早出來做第三方論壇、第三方數據觀察的,都是早期進入領域的資深投資者,兼職做論壇。

在論壇裡,網友熱絡地稱呼他們為「老周」、「老侯」等,好像是隔壁穿背心的鄰居。

對於官方機構,侯濱們並沒有多少接觸。銀監會調研是否徵集過這些論壇的意見,答案是否定的。

對他們來說,P2P的廟堂與江湖,像是兩塊互不相擾的世界。

P2P維權律師

在跑路潮最盛的時候,大成律所的律師肖颯辦了自己的微信公號,研究P2P網貸帶來的法律問題。2014年6月10日,她寫的兩篇網金寶案的分析,還引來了監管部門的關注。

肖颯關注到P2P,是在去年底倒閉潮的時候。

她記得那是週一值班,在網貸之家負責人的聯絡下,一大批受害人來到律所,哭訴種種被騙經歷。他們只好按踩一雷和踩多雷的情況分組瞭解。

跑路平台涉及的基本上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罪」兩種。

前者刑期在10年以下,集資詐騙罪沒有刑期上限,衡量標準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P2P網貸涉及的這些案子,都是在幾百萬、上千萬的,按詐騙判都是10年以上的重刑。」她說。

一起跑路案件,要經過公安、檢察院和法院三道流程。

2013年底起,因為P2P跑路事件頻發,公安機關的經濟偵查部門很忙。肖颯說去看守所會見的時候,代理人都要排很長的隊。公安局門口貼了許多受害人維權方法的紙條,例如有一張是中歐溫頓案,請受害人帶齊數種材料前來報案;旁邊另一張紙條,則是融信寶案。

像這樣的案件,偵查期最長可以達到7個月,而且資金追索比較難。這常常會引起受害投資者群體的分裂,甚至「窩裡鬥」。他們往往並不關心刑事處罰,也不關心怎麼處置出事的平台,只關心自己能拿回多少錢。

「出事以後,受害人會分為兩撥意見。一邊認為要報警處理;另一邊力挺老總,認為只要他在,就還有拿錢的可能性,後者通常會在剛出事的時候佔上風。」肖颯說。這種心理的存在,使得「大戶」保護出事平台老總成了一種現象,甚至不惜為其請辯護律師、雇保鏢。

有一個案件中,主張起訴的受害人給了一方律師團隊每人200元費用,而主張力保的受害人卻找來了另一方辯護律師團隊,每人給2000元。

2014年3月,一家平台董事長因涉嫌經濟犯罪被立案調查,平台代收餘額逾4億。但投資者卻不願意配合警方,也排斥媒體,這是因為平台賬戶裡還有1.7億,已經可以追回不少損失,他們也希望董事長「在外面」。

「通常我們看到的情況是,人進去以後,家屬反而願意掏出錢來,只要能趕緊把人贖出來。」肖颯說,刑法有一個叫「被害人諒解」,如果受害人諒解對方,刑期就會降。

這一年間,她明顯感受到了投資者群體的變化:現在基本上都只選有國資背景的大平台了,對踩雷也有了心理準備。最明顯的是,他們越來越懂金融和法律知識了。

投資者現在都很像「偵探」:在網貸之家和網貸天眼的論壇裡,爆料帖多是投資人發的,他們會去查平台負責人的公安記錄,也能找出PS照片的源頭在哪。

肖颯舉例說,對於借款人的項目,看合同他們就能發現很多問題。例如10張借款合同,公司蓋章都壓在一個字的同一個地方,「這就是假標,複製粘貼的。這些辦法都是投資人教給我們的。」

在大成律所的接待室,肖颯向南方週末記者講述了許多她經歷的P2P故事。最後,她說起前些天和一位香港券商朋友談論P2P,「他說內地的P2P太火了,這個來錢比我們上市快啊。現在香港看著這個市場,也蠢蠢欲動了」。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P2P平台出現問題,其中惡意詐騙的比例飆升,控制人往往捲款跑路。 (CFP/圖)

平台瘋長

《新聞聯播》裡的「高大上」

兩個月後,王思聰仍能清晰地記得被《新聞聯播》報導後的瞬間:「5月11號,那天是個禮拜六,我剛上高鐵,還沒坐穩,『嘩嘩嘩』手機就被打爆了,然後我們網站就打不開了,剛播完不到一分鐘。」

王思聰是翼龍貸的董事長。2012年,這家公司成為溫州金融改革試點項目,2013年,被央視《新聞聯播》當做「小微金融」範例進行報導。

這些都賦予了翼龍貸看上去可信的江湖地位。

在搜索引擎鍵入「P2P」,各種平台的廣告鏈接擠在前面,普遍貼著「透明、保障、高收益」的標籤,行業內沒有官方統計和排名。這種情況下,媒體報導就成了投資人們考核可信度的重要依靠。

王思聰常常出現在各種媒體上。對於政策,他同樣很敏感。目前翼龍貸的九成業務都集中在農民小額貸款,他堅持不跟銀行「搶生意」。

打開網站,每個項目的圖片都是借款農民的全家合影,用途集中在購買藥材、裝修新房、買大貨車等這類項目上。

沒有抵押,翼龍貸做的是信用貸款。農民們在項目說明中寫了家庭地址、收入來源和夫妻感情,一般都是「家庭和睦」。

在翼龍貸後台,工作人員向南方週末記者展示了每個項目的合同、該農戶的房產證明、身份證等資料,甚至還有視頻,農民拿著身份證自我介紹。

這些情況,翼龍貸是通過全國各地的加盟商來監管的。借款由加盟商審批,萬一農戶不還錢了,也由加盟商兜底。沒有抵押,沒有第三方擔保。

7月的一個中午,南方週末記者參與了一次翼龍貸加盟商們的午餐。來自唐山、福州、濟寧十餘位大小老闆聚在一起和董事長吃飯,這是總部的常態。席間,王思聰會鼓勵業務量大的地區,提醒業務量小的地區。

一位加盟商在朋友圈裡寫,「會不會做先放到一邊,關鍵是:敢不敢做!」

第二天,翼龍貸召集在北京的100萬元以上投資人聚會,地點北京飯店,人均消費400元。

一些投資人正在猶豫與觀望。

翼龍貸多為半年或一年的長期項目,按月付息,到期還本,年化收益20%。王思聰說這種模式對於農民來說壓力很小。然而在論壇中,有投資人質疑這種模式將農民的壓力轉嫁成了投資人的風險。

翼龍貸官網顯示,成交總額已經高達9億,平均每筆6萬元左右的小額貸款遍佈全國鄉鎮。當大批項目集中到期時,各地加盟商和平台將面臨巨大的收回本金壓力,這是部分投資人選擇觀望的理由。

「小清新」創業者

「作為一個創業者,碰見這麼一個領域,你一定是打破頭、死也要進去做一把!」剛創立半年的花果金融CEO惠軼在7月9日的媒體見面會上這樣說。他列舉了P2P行業的三個特點:市場大、商業模式可行;可以賺錢;現在處於「特別早的早期」。

三十多歲,休閒白襯衫、牛仔褲、運動鞋,惠軼看上去是典型的互聯網創業。他曾經在IBM研究院和微軟工作。

打開花果金融網站,粉紅色的頁面,「小清新」氣息撲面而來。四條廣告圖,分別是投資人拿到回報後的場景,「送自己一次旅行;為妞妞買教育基金;裝修了我的新家;帶媳婦去血拼」。對都市白領「小而美」、「小確幸(意即微小而確定的幸福)」心理的把握很像當年餘額寶的廣告。

像這樣的公司,是P2P「雨後春筍」中非常典型的一群。

長期跟蹤P2P行業的大成律所肖颯律師總結,這個行業的創業者分為兩類:搞IT的人創業,注重用戶體驗和推廣,線上來錢多,但找線下貸款的項目能力有限;搞民間借貸的人創業,項目很旺、人脈多,但線上吸引力不行,頁面差。

花果金融選擇了與第三方擔保公司合作的平台模式,這是當下的主流——P2P平台負責展示資源,資金風險和考核由擔保公司負責,負100%連帶責任。

擔保模式最初是在2010年出現的。當時,紅嶺創投首次承諾平台對本金進行擔保,讓投資者有了「安全感」,一舉激活市場,使中國的P2P市場由此開始狂飆突進。後來,平台們又漸漸引進了第三方擔保公司。

因為個人投資者們並不知道、也往往沒有能力考查自己的錢究竟投給了誰,項目好不好,到期能不能還款,因此他們往往只在意P2P平台本身。

「我不管項目好不好,我關心的只是你平台賠不賠得起,因為你承諾墊付了。」資深網貸投資人羿飛說。他是這個市場上最早的投資者之一,已經投資了三年多。

不過,擔保公司漸漸也不再願意「接棒」。花果金融的合作方中鴻聯合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的法務部經理趙大鵬就公開說:「我個人認為這個行業『去擔保化』是早晚的過程。」

不少監管者、學者也如此認為。6月29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在一次會議上表示,通過第三方擔保公司讓P2P平台發展業務,是難以為繼的。

7月8日,銀監會創新部主任王岩岫也在一次論壇中指出,「對P2P機構,應對明確定位其為民間借貸的信息中介而不是信用中介。」

但如果沒有了擔保,投資者還會不會選擇相信這樣的「小清新」網站平台?

還不了錢,還大蒜行嗎

眾多資本湧入P2P平台創業,很多時候,看中的並不是中介費收入,而是流經手頭的大筆資金。

7月15日,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法院對東方創投一案作出一審判決,該P2P平台合夥人鄧亮(1980年生)和李澤明(1985年生)被判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和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

這家平台從成立至東窗事發僅4個月,依靠高達3-4分的月息,吸引到了1.3億元投資。實際上,他們把這些錢拿來買了房子、豪車和名表。

在2013年年底的跑路潮中,平台管理者挪用資金,也是比較常見的倒閉原因。例如樂網貸,有投資者去調查時發現平台資金被管理者拿去囤大蒜。在兌付困難時,平台聲稱拿出450萬斤大蒜抵押欠款。

還有一些公司,是專門為了給自己融資而開始做P2P。這被稱為自融。

2014年4月,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劉張軍說出了P2P監管的「四條紅線」,一是明確平台的中介性質,二是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擔保,三是不得歸集資金搞資金池運作,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毫無疑問,平台自融是「觸線」行為,但投資者卻並不那麼介意。

例如一家名為鑫隆創投的平台,用公開信表明總經理的主營業務是港口、輕軌、高速公路、市政建設等政府項目,接下來又介紹了他們自己的房地產項目,以讓投資人「放心」。

當有投資者受邀去考察這家平台所推薦項目時,公司老總背誦並且講述了自己對於《心經》的理解。投資者對考察結果非常滿意,他們在論壇中寫道,「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周總是一個有信仰,有覺悟,積極向善,願意做一番事業的男人。」

單純從風險來說,如果平台自己的項目可靠,風險並不一定高於純粹的P2P。但它們會涉嫌觸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從事多年網貸數據研究的火鍋說,「我們做過大致統計,純中介平台所佔比例不超過5%,中介並有部分自融平台佔60%以上,純粹自融平台20%左右。」

「老賴」「及時雨」

更多的P2P平台,從來不曾進入公眾的視野,他們暗自在「江湖」狂歡。一旦出事,要麼「跑路」,要麼「老賴」。

湖南懷化,一家名為「及時雨」的平台,就一直在「賴」著。

「及時雨」首頁,有一段董事長姚曉蘭的講話視頻,題為「云開與月明」,慶祝新平台開張,那是2011年6月。但從去年底開始,提現就變得困難起來。

2013年11月底至12月初,是網站的集中兌付期。恰在此時,「及時雨」發佈公告說網站被黑客攻擊,解決辦法是投資人續投75%,把投資截圖給客服,就能優先提現。

此後,網站的種種提現「獎勵」活動持續至今。

與此同時,「及時雨」又開了兩個平台:天標貸和懷民貸。這三家網站絲毫不隱藏彼此之間的「姻親」關係:網站設計極其相似,管理團隊完全一樣,彼此之間互相擔保、互發通知。

天標貸開業,及時雨公告說:急需用款的客戶如果去那裡註冊,可以「享受」當天35%的提現。

除了註冊,被套牢的投資人寫軟文也可以拿回一點錢。在網站論壇的一個帖子裡,平台獎勵了兩名投資人發表了力挺及時雨的文章,「給予提現500元及獎勵50元。」

為了拿回自己的錢,甚至有投資者跑到湖南懷化去考察。一位曾經於2013年11月去懷化「討錢」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當時他們報了警,但未被受理,去公司現場討債,發現門口就坐著兩個警察模樣的人,他們也不敢去了。

如此半年,一部分注入資金難以取出的投資人變成了及時雨的「同盟」。

「就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當一個人被挾持的時候,你反倒產生了一種幫助害你的人的這種心理。特別瘋狂,幫著老闆往里拉人。」一位投資人如此向南方週末記者形容。

「老賴」,是投資人給的標籤。

像這樣拖著不倒也不還錢的「老賴」,有不少。2013年12月,在P2P第一批倒閉潮來臨時,江蘇省無錫市法院把一組「老賴」的名單和照片放在了市中心商業廣場的LED大屏幕上,每天滾動12次。有一位跑路平台的老闆因此火速還款,求除名。

直到現在,「及時雨」依然還在賴著。值得一提的是,在「及時雨」三個平台公佈的管理團隊中,列出了三個人的名字。其中,營銷總監是現任《懷化都市報》營運總監,監管負責人曾任銀監會懷化分局副局長。

2014年6月5日,懷化市中級人民法院公佈了限制出境人員名單,這三家網站的法定代表人姚曉蘭的名字赫然在列。

騙子產業鏈

去年末至今上百家倒閉的平台中,惡意詐騙的比例大幅提高。

據網貸天眼數據統計:2013年出現問題的平台為75家,共涉及資金21億左右,其中詐騙平台2家;2014年截止到6月出現問題平台40家,共涉及資金13億以上,其中詐騙跑路平台15家。

可以看到,純詐騙的平台急劇增加。

許多滑稽的事情由此上演。

比如,2014年5月17日開張的仁信貸,連官網上的前台照片都是PS的:投資者們發現,這張一模一樣的照片上,卻標記著不同公司的名字,有蘭博文體育用品,還有快印網。

這家公司的風險控制總監王文凱,號稱從事金融工作多年,官網上的他穿著白襯衫的照片,被扒出實際上是一位作家的照片。

五天後,該平台宣佈停業整頓。

再比如,5月底關了網站跑路的一家深圳公司,自稱「中信創投」,但實際上跟中信沒有任何關係,公司的名稱其實叫「中信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這些平台,很多都是在名字上打擦邊球。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以前是做證券期貨的,2008年開始做P2P。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他回憶說,因為深交所旁邊的路叫紅嶺路,他便給自己的公司起名紅嶺創投。後來,取名「某某創投」的P2P公司一時蜂擁而起,深圳尤其多。

對於很多騙子公司來說,深圳是一塊「創業福地」,因為有人可以提供全產業鏈服務。

6月中旬,深圳一家名為「科訊網」的公司跑路,捲款金額超過五千萬。

南方週末記者來到科訊網的註冊地址——深圳市南山區科發路8號,看到這裡位於一個金融創新基地中。原本應是科訊網的辦公場所,實際上是一家掛著各種論壇照片的電子商務公司。前台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裡代辦註冊公司的業務。

一位工作人員向南方週末記者介紹,只要交身份證和兩千多塊錢,他們保證最晚兩週之內辦好註冊手續。如果再交一點錢,可以使用他們的公司地址,以後每個月繳稅業務也可以代辦。至於業務範圍、繳稅金額,「按客戶要求,怎麼寫都行」。

當問及目前有多少公司掛著他們公司的地址時,這位工作人員四下一看,低聲說,「大概有七千多家吧。」不過,南方週末記者未能對此進行核對。

項目審核員:「我不投」

「地球人都知道,擔保公司都是殼,」王超(化名)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對於每個企業,我們都要求擔保公司作擔保。」

王超曾經在銀行工作,2013年轉行參與一家P2P網貸公司創業。在整個團隊中,他負責線下項目審核,到現在已經審核過一百多個項目。

他所在的公司選擇的是與第三方擔保公司合作的模式。

「除了一些國有的擔保公司有資金實力,民營的擔保公司很多是抽逃了註冊資本金的,幾個人、擺台電腦就是一間擔保公司了。」

在王超看來,很多P2P平台的擔保公司都是自己成立的,只需要在法律關係上撇清,「其實是左手倒右手」。

羿飛也承認這樣的情況普遍存在,但他認為仍然有作用,因為擔保公司的成立要走國家標準,比那些完全沒有的總要好點。

P2P的擔保公司究竟是什麼樣的狀況?南方週末記者選擇了五家總部位於北京的P2P平台進行隨機調查。

這五家P2P的擔保公司情況是:愛投資(合作的第三方擔保公司31家)、積木盒子(8家)、愛錢幫(11家)、花果金融(6家)和有利網(5家)。

在他們合作的這61家擔保公司中,幾乎沒有重合,等於是每個平台都有一支自己的擔保「隊伍」。

在這個隨機的樣本池中,與兩家以上公司合作的擔保公司僅有兩家,其中金達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與愛投資、愛錢幫和花果金融三家公司都有合作。南方週末記者致電詢問時,該公司總經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拒絕了採訪。

對於P2P投資者來說,在追逐高收益率的同時,風險卻往往被忽略。

以王超所在的平台為例,一家擔保公司做的項目收益率8%左右,但該公司有國資背景;另一家擔保公司則是平台買來的「殼」公司,所做的項目收益率為12%左右。

結果卻是,絕大多數投資者選擇了後一種項目。王超說,「他們如果知道里面的情況,估計晚上都睡不著覺,就是刀口舔蜜。」

在審核項目的這一年多里,王超發現,真靠自身經營能還得起高額本息的公司並不算多。

「能想辦法左手倒右手,輾轉騰挪過了還款這個節骨眼的企業,還算好。」他說。擔保公司和P2P平台,都會想辦法幫客戶找錢,甚至有把自己的錢借給對方的情況,這種做法叫「過橋」。拿到錢還了投資人,過橋欠的錢怎麼辦?再在平台上發借款項目。「投資人一看,這個企業不錯啊,還款及時,再買它!」

只要能有「搭橋」的項目,還款風險就可以不斷後移、不斷轉嫁。

花果金融CEO惠軼屢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對於P2P行業來說,眼下的跑路潮只是暫時現象,真正的風險在於「大平台」的資產安全度。

對借款企業來說,P2P融資一來時間和規模都很靈活,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互聯網貸款記錄還未納入銀行的徵信系統。不給銀行還錢,會上黑名單。但不給互聯網平台還錢,跑了就跑了。

「每個P2P平台真正的夢想,就是『大而不倒』。我一定要往前衝,衝到足夠大的時候,我倒了就是群體性事件,國家管不管?」王超說。

南方週末記者問他,你會買P2P嗎?他說,「我不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767

我國企業海外並購有多火:前7個月交易金額已超去年全年

1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例行發布會上披露的數據顯示,1-7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的5465 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投資額6732.4億元人民幣(折合1027.5億美元),同比增長61.8%;7月當月對外直接投資910.1 億元人民幣(折合138.9億美元),截至7月底,我國累計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6.3萬億元人民幣(折合9657.9億美元)。

1-7月我國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對外投資持續快速增長,增速趨於穩定。

今年以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一直保持較快增長,對外投資額已超利用外資額,成為資本凈輸出國。同 時,對外投資增速趨於穩定,7月當月對外直接投資額138.9億美元,環比下降9.5%,這是今年4月單月對外投資額達到199.9億美元的峰值後,連續 第三個月單月投資額相對4月峰值走低。

二是投資區域相對集中,發達國家和地區增長迅速。

1-7月,我國內地對中國香港、東盟、歐盟、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和日本七個主要經濟體的投資達750.9億美元,占同期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73.1%。對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的投資流量增長迅速,增幅分別達到210%、200.6%和74.3%。

三是並購成為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方式,大型並購項目多。

1-7月,我國企業共實施海外並購項目459個,涉及63個國家和地區,涵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服務及制造業等15個行業,實際交易金額543億 美元,占同期對外投資總額的52.8%。1-7月並購實際交易金額已超過2015年全年總額,實際並購金額在10億美元以上的項目達12個,主要有收購巴 西朱比亞水電站和伊利亞水電站30年經營權等。

四是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投資合作穩步推進,增長潛力大。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年7月,我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投資累計已達 511億美元,占同期我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12%;與沿線國家新簽承包工程合同1.25萬份,累計合同額2790億美元;我國企業在相關國家建設的經貿合 作區達52個,累計投資156億美元,為東道國創造了9億美元的稅收和近7萬個就業崗位。

但數據也顯示,7月我國對外投資額繼續下降。7月當月對外直接投資額為138.9億美元,環比下降9.5%,這是今年4月單月對外投資額達到199.9億美元的峰值後,連續第三個月單月投資額相對4月峰值走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97

資本寒冬下 VR內容創業有多火?

VR創業有多火?

近日,多家VR創業公司最近入圍高通創投、紅杉資本2016前沿科技創業大賽決賽,“資本寒冬”下VR創業依然受到風險投資關註。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高通創投、紅杉資本近日在杭州舉行了上述活動,在183家報名參賽企業中,雖然報名的VR、AR創業公司只占23%,但VR、AR公司卻占到入圍決賽11家公司的一半比例。其中,一家VR音頻技術公司因擁有解決VR硬件痛點問題的核心技術入選,而其他主要的入圍企業,則集中在VR內容創業和行業應用。

高通副總裁兼高通創投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沈勁在高通“2016前沿科技創業大賽”現場

“VR現在勢頭非常旺盛,有一些硬件都已經陸續的上市,也有很多創業公司在做VR內容和VR應用,這是當下創業創新一個熱點。”高通副總裁兼高通創投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沈勁說。

硬件方面,據Gartner預測,VR和AR頭盔在2016年出貨量將達到140萬臺,相較於2015年的14萬臺成長10倍,而在2017年的出貨量則將增長至631萬臺。不過,也有部分投資人認為,VR硬件投資的機遇期可能已經過去,除了抓住VR硬件中的核心技術創新。

硬件創業以外,內容和行業應用成為創業者當前關註的熱點,

此次入圍高通上述創業大賽決賽中,一家有暴風影音團隊背景的創業公司,以VR影視內容運營為核心,通過自制、合作、孵化、引進等方式,面向線下院線和線上視頻網站打造VR影視IP內容。而一家杭州本土VR內容制作公司,其主要業務是為浙江民營企業拍攝企業VR宣傳片。

此外,面向房地產及家裝行業,一家創業公司旨在幫助房地產商和家裝公司使用VR設備展示自己的樓盤與裝修樣板間,可實現一鍵建模。

和君資本VR產業基金合夥人安樂此前表示,內容制作和行業應用是今年VR投資一個重要熱點。其中內容制作包括遊戲、直播和影視,遊戲是內容重要的熱點,“直播有帶寬技術限制,VR視頻有視頻制作的門檻,大家還在觀望,但已經有好的內容出來。”而在行業應用方面,在HTC Vive出貨刺激下,包括娛樂、旅遊、房產在內行業應用,今年都得到了較快發展。

對於VR內容創業者而言,要長久保持快速增長,還需要硬件的進一步提升體驗和普及。2015年,VR在科技圈升溫,但人們很快發現,VR頭盔過於笨重,長久佩戴可能產生眩暈感,此外,體驗相對不錯的VR終端一臺價格也近萬元,並不利於VR規模出貨。

不過沈勁認為,VR最終會和手機一樣實用和便宜,“VR各個部件的成本,加起來似乎比現在的手機要高一些,但是我們相信摩爾定律,只要有推動力,有創新,最後總能把這些部件做到性能非常好,並且把成本壓到一定程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589

22小時融資2000萬 虛擬貨幣“上市”融資有多火?

一邊是比特幣的火爆招來了勒索病毒的“綁架”,另一邊是市場上名目繁多的虛擬貨幣源源不斷湧現。而最近一種與資本市場IPO非常相似的虛擬貨幣融資——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正如火如荼地蔓延著。

“前不久一家區塊鏈企業印鏈(Inchain)通過ICO僅用22小時就完成了2000萬人民幣融資,而另一家叫Gnosis的區塊鏈初創公司只用了9分鐘就售出了所有代幣,”區塊鏈鉛筆、ICOAGE創始人龔鳴在萬象區塊鏈萬雲開放日活動演講中的這一舉例,讓在場所有區塊鏈圈人士發出了驚嘆的聲音。

ICO有多火

ICO是以初始產生的數字加密貨幣作為投資回報的一種籌措資金的方式。ICO的概念源自證券界的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首次公開發行),目前還沒有官方定義。就本質上而言,ICO也是一種“公開發行”,只是把所發行的標的物由證券變成了數字加密貨幣。

直到2016年上半年,區塊鏈ICO還是一個並不太熱門的項目,但是幣創網小企鏈項目橫空出世,在短短4個小時內便完成2000個比特幣的融資目標。2017年量子鏈的ICO項目,花了117個小時累計籌集比特幣11156.766個和78081.013個以太坊(以太幣,ETH),是迄今為止融資金額最大的國產ICO項目。這些案例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點燃了投資者在ICO項目上的熱情。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基礎區塊鏈技術應用通過虛擬貨幣來進行資本眾籌,上述國產項目量子鏈ICO融資並非全球首例,目前可查的最早的ICO項目是2013年7月,Mastercoin(現更名為Omni),通過meta-protocol(目標協議)拓展比特幣功能,募集了5000個比特幣。在2015年,美國區塊鏈項目DAO實現比特幣融資金額高達1.5億美元,但是該項目因為受到黑客攻擊而最終失敗。

從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全球主要ICO項目有91個,合計融資金額約33747萬美元。其中融資金額集中在0~25萬美元和100萬美元以上兩個區間段,分別占26個。龔鳴表示,最近兩個月,全球ICO融資額又出現了大幅攀升。

根據ICOAGE調查數據顯示,投資者和企業目前均認為ICO在籌資和投資方面具有很強的吸引力。83%熟悉數字貨幣的投資者同樣熟悉ICO,76%的調查者表示他們參與ICO的主要動機是投資和投機,91%的調查者表示已經參與過ICO並且未來還會參與。

龔鳴表示,目前已經有很多人包括區塊鏈行業的人,都在認真思考ICO融資的可能性,有許多公司也已經在著手做這件事情。

ICO為什麽這麽火

“市場火爆”,龔鳴用這四個字向記者描述了ICO的現況。而相較於傳統意義上的IPO,ICO目前尚不需要經過證監會的監管審查,具有可以縮短投融資鏈、降低投融資門檻、流動性佳、全球性投資等優勢。

龔鳴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道:“ICO的優點很多,它可以讓項目在最開始階段就面對投資者,極大降低投融資雙方的投資門檻;其次是開源軟件盈利,這能讓更多人參與到開源軟件的開發當中;再者,數字貨幣在每一分鐘都可以進行交易,這會讓投資者持有的份額具有良好的流動性;最主要的,基於數字貨幣特性,ICO可以匯集全球投資者的資金。”

同時,為了保證該區塊鏈系統的可靠程度,必須將超過50%以上數字貨幣發布出去,並證明不是由創始團隊所持有。

有區塊鏈行業內人士指出,在數字貨幣和區塊鏈世界,投資方式早已與傳統金融領域大有不同,無國界、無門檻、無監管的全球性群體參與某一項目成為了新常態。

“今年最短的一次,8分鐘有人籌了一千多萬美元,比跟VC談判融資簡單多了,”通聯數據創始人兼董事長肖風在上月的一次演講中表示。

肖風稱,一般情況下有兩類公司,即兩種組織形態ICO比較多,或者比較合適ICO,一個是公有區塊鏈,第二種是去中心化的自治性的商業組織。而如果是中心化的商業應用,肖風認為並不太適合用ICO來融資。

“投資者從ICO獲取的既不是債權也不是股權,就是使用權、分享權。例如,量子鏈本身是一個社區,是一個註冊的基金會,不可能給股權的融資和債權的融資,而只能給你一個使用權、分享權。如果項目成功,你將擁有使用權、分享權,而如果失敗了,你會什麽也不能追溯,傳統投資活動中的債權人、股權人、股東以及股東大會等都是不存在的。”肖風表示。

ICO不適合非專業人士

然而,在ICO眾多優點中被提及最多的還是它相對於其他傳統融資方式,監管規則尚未建立。多位區塊鏈圈和幣圈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股權眾籌的監管程度還較低,而ICO由於受眾範圍大多局限在區塊鏈圈內,而且發展的時間還不長,因此更加被“忽略”。

但是區塊鏈ICO在監管方面的空白,無疑會讓投資者擔憂其風險問題。ICO項目主要由區塊鏈初創企業主導,幾乎所有的ICO項目都必須依靠對ICO發起人的信任才能獲得收益,不但具有很高法律風險,也具有很高的投資風險。

“ICO各方面風險非常大,一般投資者不具備判斷能力,也沒有任何機制保障團隊履約,目前來說不適合非專業人士參與。”中國區塊鏈研究中心理事長鄧迪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龔鳴告訴記者,ICO的投資與其他投資一樣,一定是存在風險的,投資者在挑選項目時需要註意風險控制,不僅要明確分辨白皮書中項目內容的真偽,還需要通過多方咨詢以充分了解項目的真實情況,另外還要註意分散資產,不要把所有的投資集中在一個項目上。

“ICO的風險都是需要投資人自己承擔的,但是由於ICO本身對投資的額度沒有限制,即使湧現出大量的投資者,在他們的投資額度不高的情況下,風險是可控的。”一位區塊鏈雲架構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Outlier Ventures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ICO領域最糟糕的狀況莫過於:騙子用代幣預售的方式卷走大量金錢,並引發媒體廣泛報道後,代幣會被視作證券來進行監管。

今年4月末,中國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出席在澳大利亞舉辦的“人民幣全球城市對話”時已明確表示要加強對民間數字貨幣的觀察及監管。他認為,法定數字貨幣可能對金額穩定和金融安全帶來潛在負面影響,因此對其推廣工作還需進一步研究和觀察。

今年1月11日,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與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等單位組成聯合檢查組,進駐“火幣網”、“幣行”等比特幣、萊特幣交易平臺,就交易平臺執行外匯管理、反洗錢等相關金融法律法規、交易場所管理相關規定等情況開展現場檢查。

據悉,央行擬於近日向OKCoin幣行、火幣網和比特幣中國三家比特幣交易平臺下發行政處罰意見書。而關於比特幣交易平臺管理辦法、比特幣平臺反洗錢規範的兩個文件也正在推進當中,或於6月出臺。

第一財經記者還了解到,在國外已經有監管部門開始對ICO進行關註並且進行嚴格的監管。今年3月初,加拿大證券監管機構就向使用區塊鏈技術ICO的企業發出警告,警告其所進行的ICO有可能觸犯法律。加拿大證監機構在聲明中指出,ICO這種模式的支持者認為ICO代表了企業家獲得資本的一種全新機制,而批評者則認為它刺激了過度投機和欺詐行為,未來ICO將歸屬加拿大證監會管轄,其中包括登記或提交招股說明書的需要。

鄧迪稱,ICO本身可以發生在全球任何角落,沒有網站都可以進行,因此很難監管。對於ICO,一方面要加強風險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強規範和引導。就監管方而言,新加坡、英國等國的“沙盒監管”機制值得借鑒。同時,創新者一邊自己申報、報備,制定風控措施,另一邊監管者可在試點中調整監管政策,兩者由對抗式創新向合作式創新轉變。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332

中國外賣有多火?2017年預計將吃掉2000億元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7127

8月22日,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艾媒咨詢日前發布2017上半年中國在線餐飲外賣市場研究報告。報告預測,2017年外賣市場整體交易額將達2045.6億元,增速為23.1%。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數據顯示,中國在線餐飲外賣市場自2011年一直保持較高速增長,但整體市場正趨於穩定。2017年,外賣市場整體交易額預計突破2000億元,與打車並列成為O2O行業交易規模最大的兩個領域。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用戶規模方面,2017年外賣市場用戶將突破3億,環比增長17.6%。分析師認為,在用戶規模趨於穩定的情況下,在線外賣平臺將主要從用戶存量著手,提升服務質量,發掘已有用戶多方位需求,提升用戶粘性,維持用戶群體。

從用戶習慣看,艾媒調研結果表明,外賣已確立成為人們繼做飯、堂食後的第三種常規就餐方式。點餐時間偏好方面,在有空做飯的周末,超過3成用戶仍然表示周末經常點外賣;點餐頻率方面,逾4成用戶表示每周點外賣3次以上,這超過了多數一二線城市白領每周做飯的次數。

此外,外賣市場消費多元化趨勢也繼續加強,非正餐時段的外賣消費增長明顯,接近6成受訪用戶使用外賣軟件訂早餐、下午茶和宵夜。分析認為,下午茶、宵夜等非正餐時段客單價較高,消費用戶的購買力較強,這將成為用戶價值挖掘的重點領域。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042

分期消費市場多火?大學生:周圍90%以上同學都用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0213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在這方面,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是一項重要內容。近些年,消費已經取代投資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這背後,技術手段帶來的支付方式革新功不可沒,分期消費就是其中之一。“花明天的錢,享受今天的資源”,無論是數碼電子、家電家具等生活消費,還是培訓、旅遊、娛樂等服務消費,分期消費的觸角已經延伸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分期消費真的能讓人們輕松超前享受生活嗎?面對井噴式增長的網絡分期平臺,消費者該如何理性分期、用好分期?

市場有多火?

“不誇張地說,我周圍90%以上的大學同學都用過分期消費,衣食住行、休閑娛樂都可以通過分期消費解決”

“家里有了小孩,對環境衛生要求比較高。我家的英國戴森吸塵器,就是用京東白條搞定的。我經常在京東購物,用優惠券可以免付分期利息,這一年分期下來,比使用銀行信用卡要經濟得多。”北京某大型國企員工郝逸航是京東白條的擁躉,用他的話說,“分期消費,讓青春不留白”的宣傳口號很吸引年輕人,“先購物,後付款”“30天免息,隨心分期”的服務讓生活消費零障礙,“分期消費太爽了!”

減少了一次性付款的壓力,“分期消費”這種輕松的購物體驗讓人身心愉悅。郝逸航說,蘋果公司即將推出的iPhone X,他也打算分期買,既不會造成經濟壓力,還能跟上潮流。分期消費能讓每個月工資多元化使用,滿足了更多消費新需求。

申請方式靈活、申請手續便捷、無需抵押擔保、審批核準速度快,分期消費憑借這些特點迅速贏得年輕人青睞。以“90後”為代表的群體,成長於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對新技術、新事物、新產品的接受程度較高,追逐高效、享受當下是他們的主要消費觀,這一群體是分期消費的主力軍。

“不誇張地說,我周圍90%以上的大學同學都用過分期消費,衣食住行、休閑娛樂都可以通過分期消費解決。”王鵬是北京某大學的大三學生,早在剛入學的時候,他便開始使用分期消費,感覺很方便。

“今年,我報名托福培訓班的錢就是用分期解決的。一個托福班要3萬多元,直接向父母要,我有點張不開口。用了分期平臺後,每個月我會從生活費中拿出一部分錢按期還款。雖然有一些利息,但我認為很值得。”王鵬說,分期消費在大學生中很普遍,大到購買電腦手機、教育培訓,小到話費充值、電影購票,他們都喜歡選擇分期。

這兩年,分期消費平臺發展火爆,特別是“互聯網+分期消費”平臺彌補了傳統金融行業的不足,服務其原來未能覆蓋的群體。最近,行業迎來“正規軍”,銀行重新回歸校園分期消費信貸領域,市場正在逐漸規範。據相關機構預測,過去5年,分期消費借款規模年均增速超過20%。

誘惑有多大?

一些商戶故意弱化中介費用,打著“低門檻,零利息,零首付”的噱頭誘導消費者,而產品背後的手續費、服務費實際上比利息還高

“明明就買了一個5799元的手機,可最後還款卻多了1700多元,等於這手機我花了近8000元買的。雖然提前一年多用上了手機,但也付出了代價。”說起分期消費,安徽合肥某餐廳廚師趙曉賢頗感無奈,“像我這樣沒有穩定收入的打工人員,辦理銀行信用卡很難,網上商家忽悠我說分期消費門檻低,手續便捷,利息低。可是最後一算,各項手續費比利息還高。”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渺認為,分期消費市場發展速度很快,但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很多服務存在虛假宣傳的現象。消費平臺開展分期業務的主要目的在於拓展用戶進行分期消費,但是拓展客戶的方式主要來自線下,業務員為了業績的需要,容易對消費者進行欺詐和誘導。一些商戶故意弱化中介費用,基本上都會打著“低門檻,零利息,零首付”的噱頭誘導消費者,而產品背後的手續費、服務費實際上比利息還高,讓消費者如鯁在喉,有苦難言。

“銀行信用卡業務發展相對成熟,不論是銀行自身的風控系統還是監管法規都已比較完善。但分期市場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虛假宣傳、誘導推銷等問題突出。”董希渺說。

傳統商業銀行的分期消費業務較規範,主要面對收入穩定的消費群體,消費者使用起來風險較低,也可有效保證自身權益。傳統商業銀行覆蓋不到的市場空白激發了互聯網分期平臺崛起,這些平臺門檻低,瞄準學生、打工者等社會群體。再加上監管政策滯後,分期消費的一些弊病也在不斷顯現。

比如,分期平臺不可避免地出現不合格消費者逾期違約現象。銷售人員一般都會“先禮後兵”,但“催收”成效會與績效掛鉤,由於目前尚未出臺規範化法治化的催收監管政策,使得現實中分期市場存在花樣各異的暴力催收行為。

個人信息的泄露風險,讓分期消費存在安全隱患。“沒有貸款卻收到催收短信”“沒有註冊卻被冒名註冊”是不少人遇到過的困擾。多數人會選擇置之不理,但這樣做可能會影響到消費者的征信,給生活和工作帶來不便。

另外,從消費者自身角度來看,分期消費讓非理性消費行為增多。分期消費時付款數額減小,令人有一種花費較少的錯覺。不少平臺的風險監控措施不到位,也容易導致不合格消費者逾期違約等信用問題。

選擇有多難?

通過數字化的管理與信息共享手段,加強信用體系建設,防止多頭借貸。消費者應當摒棄虛榮、攀比、盲從心理

在分期消費火爆的背後,如何才能理性用好分期消費、管好分期消費?

董希渺認為,從監管者的角度看,應繼續深入開展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加大對各類分期消費平臺的清理和整頓。對於經營失序、管理混亂的平臺,未能按照規定通過備案的,要采取措施堅決予以關閉。

“目前我國征信市場仍需要進一步完善,行業多頭借貸問題還沒有完全得到解決,相信未來實現國家級層面的征信數據共享之後,整個行業將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董希渺說。

征信數據是分期消費平臺風險控制的重要環節。像淘寶、京東、攜程等掌握億量級用戶消費場景的公司,用戶基數大,數據資源多,可以敏銳捕捉到用戶征信程度,風控成本較低。而其他金融平臺很難精準判斷消費者的征信“臉譜”。

“現在對於分期消費,我們很大的精力要放在風險防控上,可以說,風控做得好,運營成本就會降低,平臺分期消費利率也就相應降低,從而吸引更多的優質客戶。”分期樂商城公關總監高聖說,“比如,我們現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研發的‘鷹眼’智能風控引擎擁有6000多個風控模型數據變量,可以大幅提高風控審核效率。”

董希渺建議,加強信用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數字化的管理與信息共享手段,夯實和豐富征信體系,提高分期消費業務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防範效率,使機構和客戶享受到普惠金融的更多便利。

銀行和互聯網平臺應進一步完善或建立自己的風險測評和監控體系,客觀評估用戶的消費水平,合理設置授信額度;分期消費業務機構和平臺應正確進行營銷宣傳,杜絕虛假宣傳、誘導宣傳,並設立必要的懲罰機制。

對消費者來說,要在銀行信用卡和魚龍混雜的分期付款平臺之間謹慎選擇,盡量選管理體制比較正規完善的銀行信用卡消費。如果選擇互聯網分期消費平臺,應仔細核對分期消費利息、手續費、服務費等如何計算等情況,防止被收取高利息、高服務費。

“分期消費是一種預支付形式,如果逾期還款,不但會增加滯納利息,影響自己的征信度,甚至有些金融機構會終止分期業務。”董希渺說,消費者應摒棄虛榮、攀比、盲從的不良心態,仔細權衡物品購買是否合理,制定合理的消費和還款計劃,避免超前消費和過度消費。

業內人士認為,對於經營相對規範的平臺,要采取“同一業務,同一監管”的原則,實施穿透式監管,維護好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同時,對其提供的分期業務,在借貸用途、資金流向等方面加強監測。消費者還應增強風險意識,加強金融消費和網絡安全知識的學習,不隨意泄露個人信息,提高甄別和防範不良商家的能力。

分期消費平臺有哪些?

這兩年分期消費平臺如雨後春筍般迅速興起,應用場景不同且特點各異。

京東白條:業內第一款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在京東網站使用白條進行付款,可以享有最長30天的延後付款期或最長24期的分期付款方式。近年來,京東白條融入了更多消費場景,逐步覆蓋了租房、旅遊、裝修、教育、婚慶等領域,從賒購服務延伸到提供信用消費貸款,為更多消費者提供信用消費服務。

螞蟻花唄:出身電商系,主要支持多場景購物使用。其主要應用場景是淘寶和天貓,近來也入駐了大部分電商購物平臺,比如亞馬遜、蘇寧以及本地生活服務類網站,比如口碑、美團、大眾點評等,還涉及了部分海外購物網站。

分期樂:樂信集團旗下的分期購物商城分期樂是“電商+金融”的新型消費平臺。商城消費場景涉及3C數碼、運動戶外、洗護美妝、吃喝玩樂等多個領域,是蘋果手機的官方授權經銷商。平臺針對年輕人、白領等主流消費群體,提供分期消費服務。

消費金融公司:是提供無擔保、無抵押消費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據蘇寧金融研究院《2017年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報告及展望》顯示,目前我國有22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其中銀行系占九成以上。消費金融公司有線下渠道,線下網點鋪著基本上涉及全國,很多持牌金融消費公司展開了駐店消費業務,拓展金融消費市場。隨著這幾年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不少消費金融公司也開始與電商平臺合作,發展線上消費信貸業務。

(來源:人民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4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