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醫藥代表自曝行業潛規則:醫生回扣最多有50%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3567&PHPSESSID=be635596cea421ec9167a0c39a929800

隨著更多醫療領域行受賄案件的曝光,醫院醫生與銷售代表的關係如何建立、怎樣維持,成為了理解醫療購銷領域案件的核心要素。

  「我們是醫院裡會走路的人民幣 。」 一位張姓的醫藥代表(下稱「醫藥代表張」)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這樣戲稱自己,「很多醫生已經習慣了被醫藥代表圍繞,有時一個醫生會跟十個醫藥代表有聯繫。」 

  張在一所重點高校的藥學院畢業後,選擇 「醫藥銷售」(也就是常說的「醫藥代表」)作為自己的職業,闖入上海--這個華東地區最大的醫藥市場之一。目前,她已經擁有了專屬自己的銷售片區,跟她的客戶(主要是醫生)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我們是怎樣敲開醫生的門

  《21世紀》:你一般是如何跟醫生建立聯繫的?

  醫藥代表張:我們一般是直接敲開醫生辦公室的門,然後遞上名片,說我是某某醫藥公司的,主要做哪些方面的藥物,您如果有什麼需要或者有什麼問 題,可以直接問我。如果藥已經在醫院裡用,醫生會說,我們正在用你們的藥,但是以前沒有見你們的人來過。如果藥還沒進過醫院,醫生也會問一下這個藥的特 點。這樣聊一下,也就算認識了。當然,如果有熟人介紹更好。

  《21世紀》:你有過被醫生拒絕的經歷嗎?

  醫藥代表張:當然有過。我剛入行的時候,有好幾次去敲醫生辦公室的門,還沒說兩句話,裡面的醫生就說不需要,然後把我推出門外。(這種情況怎麼 辦?)如果這個醫生不重要,就直接放棄,要是對你特別重要,就死纏爛打,或者去打聽這個醫生有什麼弱點,醫生也是人,也有他的需求,找準了,可能就攻下來 了。

  《21世紀》:你是怎樣跟醫生維持關係的?

  醫藥代表張:主要是經常去醫院跑跑,請客戶吃飯。但是現在不如以前好做了,我的一位前輩告訴我,2000年左右她做藥的時候,請醫生吃頓飯就已 經有很好的效果了,現在基本上都要談到回扣。一般情況下,越是年資低的醫生,越容易產生這種利益交易,反倒到了專家這個層面,醫生會更看重這個醫藥代表的 人品。這是可以理解的,年資低的醫生就靠那些工資獎金,實在不夠吃的,他們要在這個城市生存,的確要找點其他的收入來源。

  除了經常跑醫院,我們還會請客戶出去開學術會議,或者旅遊。我有一個同事,陪他的客戶出去玩,到了地方之後,那個客戶把所有的東西都扔給他,其間的一切消費都喊他買單。

  《21世紀》:一般給醫生的回扣佔藥採購價的比例是多少?

  醫藥代表張:一般給醫生的回扣是10%-30%,抗生素類的藥物給的更多,能到30%-50%。

  《21世紀》:醫生的回扣以什麼方式給醫生的?

  醫藥代表張:現金,有查得比較嚴的時候,醫生會通知我們最近別去。回扣也不一定是給開藥的醫生,每個醫院和科室的管理制度不同。有的是給科主任,科主任再進行分配,有的是給醫生本人。

  醫藥成本主要還是在銷售

  《21世紀》:在公司內部,醫藥代表要走一個怎樣的工作流程?

  醫藥代表張:我們是每個月報賬的時候會把上月的花費(主要是給醫生的回扣)拿去公司報銷,公司會根據我們的銷售量計算獎金。在報賬之前,這些錢都是由我們自己墊付的,所以有些國企招醫藥代表的時候,面試時就會問你有沒有幾萬塊錢的家底用來墊付。

  《21世紀》:上個月的銷售數據是從哪裡拿到的?

  醫藥代表張:有一種方式是去醫院的計算機室要統方,按照規定,統方本身是不能洩露的,這時候就要打點一下計算機室的人。如果趕不上統方,就要直接問自己負責的醫生這個月開了多少支,醫生會給一個自己記錄的數字。

  《21世紀》:你的日常工作裡,除了要維護跟醫生的關係,還有其他要維護的嗎?

  醫藥代表張:還有藥劑科的,要好好維護。有的時候一種新藥進入醫院時,藥劑科的會開口要走一筆錢。還有,有的時候因為公司的獎勵機制,需要藥劑科那邊壓貨,也就是多放貨到藥房,然後把量報到公司,這樣的情況,也要給藥劑科錢,一支一塊錢。

  《21世紀》:藥的生產銷售中,還有哪些費用?這些費用所佔的比例是多少?

  醫藥代表張:藥物的物料成本一般不是很高,在生產環節,研發費用會佔比較大。有的藥物賣得好,研發成本收回後,也會有相應的調價。藥主要的成本 還是在銷售環節。醫院進藥後,會加15%,我們自己能提3%。刨去其他銷售、物流上的成本、給醫生的回扣,剩下的就是公司利潤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93

百萬人口城市達89個 沿海省份多有 “雙子星”

目前中國已有89座城市的城區人口規模達到或突破百萬大關。其中,除了北上廣深外,天津和重慶也正在邁向超大城市行列。

城市發展的本質是人口的集聚。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加快,人口也在加速向大都市圈轉移。與此同時,為了做大做強城市實力,增強自身輻射能力,從去年開始,各大城市紛紛發起人才爭奪戰,這其中,規模大的城市吸引力往往更強。

而如何判斷哪些城市是大城市,人口規模的大小就是最直觀的一個參照指標。

城市人口的三個層次

目前,判斷一座城市的人口規模至少有三個標準,全域人口、市轄區人口和城區人口。

全域人口是指全市範圍內的人口,但以全域人口來判斷城市人口規模是最不準確的。因為在市管縣的體制下,全域人口多的城市,並不一定就是大城市。比如山東臨沂和河北保定的全市總人口都超過了1000萬,可是這兩個城市卻只是三線城市,因為大量的人口都在其轄下的縣市。

第二個層次是市轄區人口。但因為很多市轄區內,仍有大量的農村地區,有大量的農業人口,此外一些剛剛撤縣(市)改區的地方,農村和農業人口占比更高。所以用這個指標來衡量城市人口規模也是不準確的。

所以第三個層次“城區人口”才是衡量城市人口規模最準確的標準。

根據2014年11月國務院發布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城區常住人口 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以上包括本數,以下不包括本數)。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住建部公布的《2016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結合公開資料,統計梳理發現,目前有接近90座城市的城區人口規模達到或突破百萬大關。其中,除了北上廣深外,天津和重慶也正在邁向超大城市行列,杭州和鄭州則已經邁入了特大城市行列。

27座城市突破300萬人大關

根據《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城區常住人口達到1000萬、500萬、300萬和100萬是劃分城市規模的四個重要數據。

根據上述整理所得的數據,城區常住人口達到或突破100萬大關的有89個城市,比上一年度增加4個,分別是遵義、泰安、張家口和赤峰。

有27個城市的城區人口超過了300萬。值得註意的是,300萬有著重要的意義。比如以修建地鐵的標準來說,2003年下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管理的通知》中,對申建地鐵城市的要求就包括城區人口在300萬人以上。因為只有一定的客流量,城市軌道交通才有修建的必要以及持續運營的可能。

南方一位地鐵系統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一座城市是否修建地鐵,以及地鐵線路的長度,最主要的是取決於該城市中心區人口的規模和客流量的大小。客流量越大,修地鐵就越有必要,基於客流量基礎上的土地增值和廣告收益也越大,地鐵也更能發揮打通城市“血管”的作用,獲得的社會效益也更大。

另一方面,城區人口300萬也基本成了目前劃分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的一個重要門檻。

上述數據顯示,27個城區人口超過300萬的城市均為我國目前的一二線城市,主要是直轄市、省會城市以及蘇州這樣的計劃單列市。

此外,寧波、石家莊、南昌等二線城市雖然城區人口尚未達到300萬,但也已十分接近,在近幾年內很有希望達到這一門檻。

500萬則是劃分特大城市與大城市的標準,目前城區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有12座,除了北上廣深外,還有天津、重慶、武漢、成都、南京、鄭州、杭州和沈陽。在大區中心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的陣營中,除了西安外,其他城市的城區人口都超過了500萬。

可預見的是,除了這12個城市,未來還將有更多城市加入到特大城市的隊伍中。這其中,目前城區人口超過400萬的哈爾濱、青島、西安距離特大城市的門檻最近。

1000萬又是劃分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標準。截至目前,我國中心城區人口超過1000萬大關的仍然只有北上廣深四座一線城市。但從目前的態勢來看,天津和重慶是最接近超大城市門檻的。

隨著我國人口加速向大都市圈流動,未來城區人口超過千萬的超大城市將越來越多。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認為,中國是一個總人口接近14億的大國,未來超大城市的數量將達到10個或以上。

城區人口規模受行政資源影響

盡管城市人口規模與經濟規模有著較大的聯系,經濟越發達的城市往往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但與此同時,城市人口尤其是城區人口規模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行政資源的影響。

例如,在直轄市以外的27個省區中,包括廣東、福建、江蘇、山東、河北、遼寧和內蒙古在內的7個省份的省會或首府,不是所在省份GDP總量最大的城市,這7個省份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其中有2個省的第一大城市不是省會城市,即福建的第一大城市是廈門,省會福州位居第二,山東的第一大城市是青島,省會濟南位居第二。

這其中的一大原因在於,省會城市作為所在省份的政治、文化、科教、醫療、交通等中心,吸收了全省最好的人才、資金、技術、信息等資源,第三產業更為發達,而三產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的城區內,因此省會的城區人口規模也更大。

相比之下,一些非省會城市,經濟總量很大,主要是得益於快速發展的制造業,從地理空間分布上,很多是來自轄下的縣市和鄉鎮的制造業,因此城區人口規模相對省會城市要小。

從各省份的第一大城市來看,有18個省份的第一大城市突破了城區人口300萬大關,只有5個省份的第一大城市城區人口少於200萬,主要位於西部地廣人稀的地區和人口總量較小的海南。

從27個省份的第二大城市來看,有20個城市城區人口超過了100萬大關,其中有7個城市超過了200萬大關,分別是深圳、大連、濟南、蘇州、寧波、福州和洛陽。這些城市主要是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和經濟大市。除了洛陽之外,其他城市全部來自沿海地區,這也說明沿海省份大多具有“雙子星”或“多子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578

偶然之中多有“巧合”,贛能股份監事會主席墜樓身亡成謎

又一家上市公司的董監高墜樓身亡,背後的原因再次引發市場關註。

5月7日,贛能股份(000899.SZ)發布公告稱,當日上午,該公司第七屆監事會監事、監事會主席李忠清墜樓身亡,有關部門已介入調查;目前,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一切正常。

李忠清同時任職於贛能股份控股股東江西省投資集團公司(下稱“江投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而3月7日至5月7日期間,江西省委第三巡視組對江投集團黨委開展巡視工作;4月19日,江投集團原黨委書記、總經理姚迪明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在贛能股份“11.24”事故中,李忠清也曾被問責;此外,李忠清在3家公司擔任法人代表,其中一家公司2016年以來卷入了4起訴訟案。

那麽,李忠清身亡是與江投集團有關,還是與上市公司有關,抑或是與他個人事宜有關?“我們也不清楚相關情況。”贛能股份董秘曹宇回應李忠清墜樓原因時稱,一切以公告為主。

李忠清墜亡之謎

李忠清墜亡的具體原因尚為謎,但從江投集團、贛能股份以及他個人名下公司等方面情況或許有跡可循。

根據公開資料,李忠清自2009年11月起擔任贛能股份監事,並於2016年3月28日當選為贛能股份第七屆監事會監事主席。

與此同時,李忠清還是江投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江投集團為贛能股份控股股東,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江投集團持有贛能股份38.73%股權。

而根據江投集團官網3月7日消息,江西省委第三巡視組對江投集團黨委開展巡視工作,時間為2018年3月7日至5月7日。時間上有些巧合,就在巡視結束的當天上午,李忠清墜樓身亡。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關聯,目前不得而知。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4月19日,江西省紀委省監委網站發布消息稱,“江西省投資集團公司原黨委書記、總經理姚迪明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姚迪明是於2010年1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擔任江投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2017年12月,因對“11·24豐城電廠冷卻塔坍塌事故”負主要領導責任被撤銷上述職務。姚迪明此前的另一個身份則是贛能股份董事長。但是今年3月20日,贛能股份公告稱,姚迪明不再擔任該公司董事長、董事、法定代表人及專門委員會所任職務。

上述事故具體為,2016年11月24日,贛能股份下屬分公司江西贛能股份有限公司豐城三期發電廠在建項目(下稱“豐電三期”) 在施工過程中發生施工平臺倒塌特別重大事故,造成73人死亡、2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0197.2萬元。

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出具的調查報告中,作為江投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的李忠清,分管安全生產部,因“疏於管理,對安全生產部監管豐城發電廠三期擴建工程項目建設不力問題失察”而被追責,要求進行誡勉談話。

除了上述身份之外,李忠清還與多家公司存在關聯。天眼查信息顯示,與李忠清存在關聯的公司共有12家,目前處於存續狀態的有8家,其中由李忠清擔任法定代表的公司有3家,分別為江西省投資集團公司經營開發分公司、江西省投資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江西富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曾認繳13.125萬元成為江西華益貿易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在其余的公司則擔任董事長、董事等職務。

根據天眼查信息,江西省投資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2016年以來累計卷入了4起訴訟案,涉及民間借貸、買賣合同糾紛、追償權糾紛、離婚糾紛等。

對於李忠清墜亡與上述事件是否存在關聯,贛能股份證券事務部人士回應稱,“不清楚。”

李忠清墜亡是否與上市公司有關,第一財經記者將持續關註。

業績連年下滑

繼2016年度業績下滑逾3成之後,贛能股份2017年度業績再度重挫,同比下滑95.65%,凈利潤金額也由2016年的3.78億元大幅縮水至1645.01萬元。而該公司過去幾年的2012年度至2016年度的凈利潤均在億元級別。

曹宇表示,該公司近年來業績下滑主要是因為屬於周期性行業,“跟煤炭有很大關系”。

再到今年一季度,贛能股份的業績仍舊處於同比下滑狀態。該公司一季報顯示,凈利潤為2261.2萬元,同比下降68.90%。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該公司此前在業績預告中表示,該公司2018年一季度發電量較去年同期下降,公司營業收入減少,同時所屬火力發電燃煤成本同比增長幅度較大,導致凈利潤出現較大幅度減少。

公開信息顯示,贛能股份為江西省目前唯一的電力上市企業,主營業務為火力、水力發電。2017年度報告顯示,當時該公司所屬已投產運營火電廠一家、水電廠兩家,總裝機容量為150萬千瓦。

該公司尚有的豐城三期發電廠項目,設計裝機容量為 2×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發電機組,但目前該項目受“11.24”事故影響處於停工狀態。

贛能股份曾對豐電三期寄予較大期望,“投產後將增加公司核心業務收入和盈利能力”。按照贛能股份2015年4月份披露的定增預案,豐電三期項目建成達產後,預計正常生產年份發電量100億kwh,年銷售收入可達到37.4億元,年均凈利潤6.64億元,所得稅後財務內部收益率為8.62%,投資回收期為11.76年。

然而,豐電三期項目的停工,對贛能股份的生產經營也帶來一定的影響。根據贛能股份在2017年度報告中的表述,一方面該公司目前主要營收來源於下屬單一火電廠,經營業績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另一方面,豐電三期擴建項目工程複工時間仍存在不確定性,目前已無法按照既定計劃竣工投產,也極大的影響了公司及時擴充產能,還增加了公司在項目停工期間內廠址保護等費用成本。

根據2017年度報告,當期贛能股份管理費用為7112.21萬元,同比增加31.98%,原因為豐電三期項目暫停期間支出不能資本化,計入了管理費用。

豐電三期項目於2015年9月正式開工建設,2016年因“11.24特別重大安全事故”停工至今。贛能股份2017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該公司募集資金承諾用於豐城三期發電廠擴建項目已陸續投入資金6.62億元。此前計劃將定增募集資金中不超15.91億元用於豐城電廠三期擴建項目。

“目前正在準備項目複工相關的材料。”曹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後續有確切的消息會及時發布公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6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