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利时集团:从“塑料大王”到“三驾马车”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19/4NMDAwMDE4NzM4NA.html


“做人,做企业,你一定要去思考,我的未来是什么,我的未来在哪里?”

即使已经步入亿万富翁的行列,40出头的 李立新仍在“上下而求索”。

性格支配行动。

事实上,回顾李立新的创富史,又何尝不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

1986 年,19岁的李立新高中毕业后即到鄞县卖面桥文化用品厂任供销员,经过4年打拼,有着出色销售能力的他年薪就达到了1万元,并被提升为公司的销售经理;2 年后,李立新带着6年的全部积蓄下海,卖的还是文化用品,靠着自己天生的推销才能和6年在市场上的摸爬滚打经验,他很快就掘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1993 年,看好塑胶行业“钱景”的李立新又转行,成立了立利时塑胶有限公司。10多年后,他毅然将当年的小作坊变成了亚洲最大的家用塑胶制品基地。2009年, 利时集团的销售收入实现55亿元。

如果不是在两会期间兜售宁波模式,人称“日用塑料大王”的李立新恐怕还在“潜水”。

不过, 当他开始活跃在公众视野中的时候,他已经染指两家上市公司,也在给自己不断添加新的身份,比如商业新锐、股权投资者,利时集团也完成了“家用品+商业连 锁+投资”的“三驾马车”布局。

“日用塑料品大王”如何不败?

说到利时的成长史,几个美国人在关键时点上起到了关键作用,而 他们也是利时在国际市场不断进取的见证人。

1994年,李立新从一个叫柯尔的人那里拿到首个海外订单,顺利将产品卖到美国市场;3年后,他 又跟一个美国最大的家庭用品进口商Rick达成合作,把利时产品推入美国主流市场,利时的年销售额也迅速增至数千万美金。

2000年,李立 新将利时约30%的年利润支付给一个叫马文的美国人作年薪,邀请对方担任利时的总裁,负责组建海外销售网络。2004年,利时的销售额突破15亿元。

2005 年,李立新收购了香港主板上市的通达工业(00052.HK)29%的股份,他曾毫不讳言的表示,收购通达主要是看好对方在全球的销售网络。

海 外市场一步步成为利时集团的主要战场,利时90%以上的产品出口到欧美国家。

但坐稳亚洲家用塑胶用品的第一把交椅后,利时的增长速度不比从 前,开始进入平稳期。

而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又导致海外传统塑胶制品市场的需求急剧下滑,价格也大幅萎缩。

虽然通 过为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世界零售巨头做供货商,利时的塑料家用品卖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它始终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 费。

再加上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上涨、外汇损失等因素,利时的塑胶制品出口业务面临一系列不利因素。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利 时先后投入1.2亿元研发经费,做到平均每周有2款以上的新品面世;同时,还与清华大学开展合作,在产品的功能上、外观上和材质上不断提升,因而提高产品 附加值和平均售价。

李立新思考的还不仅仅是如何应对本次经济危机的问题。他希望朝着“微笑曲线”的上端走,做好研发、品牌,加强销售网络。

转 型零售

事实上,早在2004年,李立新已经在转型问题上接受过“高人”指点。

是年6月,著名经济学家 吴敬琏到宁波民企做调研。在利时集团考察时他就告诉李立新,“宁波民营企业只在生产制造这四分之一的领域打主意不行,不应仅满足于为零售巨头做一个排队的 供应商,还要在商业这四分之三的领域想办法,争取那四分之三的利益。”

李立新如梦初醒,开始思考新的方向。

李立新把美国的 富豪榜拿出来研究,求解什么东西是自己的未来,并且是适合自己做的。

他发现,美国的富豪多来自三大行业:软件、能源和零售。

细 数世界的零售巨头,让李立新吃惊的是,沃尔玛家族的资产超过比尔·盖茨;德国首富阿尔布莱希特兄弟是开连锁的“贫民超市”的;瑞典宜家(IKEA)的创始 人英格瓦·坎普拉德个人资产也可与比尔·盖茨相媲美。

另外,李立新发现这样一些数据: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比重达到75%,连印度都有 50%以上,而中国只有40%。中国还缺少本土的零售巨头,无论是百货还是超市。

而他自己又不乏做零售的先天条件:已经有給家乐福、沃尔玛 做供应商的多年经验,关键是自己有商品。做零售于他而言,不过是一种业务延伸。

于是,2005年,他决定将商业零售作为自己未来的一个新方 向。

“进入一个行业,最快的方式是并购”,实业起家的李立新试着使用资本工具。

2005年,李立新竞拍了宁波新江厦股份有限 公司(新江夏)5%的股权,2006年,利时100%拥有这家股份公司。

而彼时,新江夏下面的新江夏百货算得上宁波最好的百货店,关键是,新江夏有一批经营百货、连锁超市的专业人才。

2005 年底,利时又出资4000多万,购入南宁百货(600712)18.49%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李立新又把新江夏分拆成3个公司,即 3个子业:百货店,连锁超市和大型购物中心。

与众不同的是,李立新把目标放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人家不愿意去的地方,我去,并且我搞的 档次最高,规模最大,人气马上就来了”。

截至目前,利时的百货店已经达到10家,连锁超市也超过40家,商业零售产生的销售业绩已经占到利 时集团整个销售的约60%。接下来,他决定以快取胜,迅速布局。

但目前盯上农村市场的人可能还有更多。

另外,网购的潮起也已 经給众多行业的实体店带来冲击,包括百货,甚至已经有一些百货店也在蠢蠢欲动地尝试“触网”。

李利新并不否认网上购物是发展趋势,但他也仍 认为,百货店是网络所取代不了的,尤其是非标准化的产品,消费者需要去亲自体验。

但百货业的特性使从业者在商品管理,供应商管理、物流配 送、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承受着巨大挑战。而接下来,李立新决定自己要花精力去做的有两大块:商品结构和标准化建设。

试水股权投资

在 利时的官方网站上,“家用品+商业连锁+投资”成为利时的“三驾马车”。

截至目前,利时股权投资方面已经几次出手,先后参与了鄞州银行、财 通证券、宁波首家民间村镇银行、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印刷公司等十几个项目的股权投资。

据李立新说,投资效果还不错。以宁波日报的印刷公司为 例,“投了没几千万,一年利润分红就约有1000万”。

但从这些项目组合上,似乎很难看出李立新在股权投资方面的章法。

“主 要还是找熟悉的,不熟悉的谁让你投啊”,李立新说,他目前投的很多项目都是朋友介绍的。

不过,目前,他主要看好新能源和新媒体、互联网领 域。就在5月11日采访当天,李立新才刚去谈了一个油水分离的项目,他很看好。

虽然“不懂技术”,也可能“看不懂新媒体”,李立新说他有自 己的办法。

其一,他采用分批支付投资款项;其二,参股而非控股;其三,利润对赌,他会跟企业在协议里写清楚,万一利润不达标,他的股权比例 就会相应增加。

但对于投资人而言,最重要的或许不是对赌获赢,一旦项目失败,100%持股又能如何?

“这个就没办法了”,李 立新说,这就是一个判断,谁能够看对未来谁就赢了。

为做股权投资,李立新还专门组建了一个团队,“具体都是由财务总监谈”,最后李立新做一 个判断。

不过,目前股权投资的体量在利时集团的“比例不大”,资金来源也多是利时实业净利润,“也有一些并购项目带过来的资金”。

2010 年4月20日,通达工业(00052.HK)公告称,李立新已经控股公司将利时的部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平台,由此,李在通达工业的股份比例上升至 53.1%,成为控股股东。

李立新告诉记者,注资完成后,通达工业这个上市公司的平台将得到充分利用,未来非金融、非零售类的股权投资业务 将通过这个平台进行。

(本报记者杨杨对此文亦有贡献)






中国联塑 (2128)会议纪要:塑料管件的市场龙头,高速扩张销售网络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764


$中国联塑(hk02128)$


分析师:叶戎


塑料管件的市场龙头 中国联塑是中国最大的塑料管道和管件供应商(市场份额约30%)三个最主要的产品分类(占2014年收入的93%)包括自来水供应(占2014年收入的38.7%),排水管道((占2014年收入的38%)和电力与通讯管道(占2014年收入的17.1%)。公司提过超过10000种的产品,包括塑料管和管配件,卫浴产品,集成厨房,门窗系统,装饰板材,消防器材,卫生材料等。



宽广的销售网络;高速扩张 最近几年,公司背靠在广东(华南)核心市场的龙头地位,逐步进入了新的市场区域。目前公司在14个地区拥有20个塑料管件制造基地。联塑建立起了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并且和2000多家独家独立的一级经销商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公司的总的平均产能从2007年的298.1千吨增长到了目前的2百万吨产能,复合增长率为31%



竞争优势 1)强大的品牌辨识度 公司被中国商务部的商标管理局认定为“中国知名品牌”。 2)全国性的制造基地可以使公司降低运输成本,并且使得产品的运输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3)联塑的产品范围非常广,约有7000种特别的塑料管件产品,可以帮助公司在产品和服务上提高产品附加值,并且从而提高公司产品的平均售价(ASP



互联网+O2O战略 联塑在2015年初在互联网建立起了“联塑商城”,这是一个提供线上和线下销售和配送的(O2O)网络平台,提供一系列广泛产品,包括了硬件,电子设备和安装材料。“联塑商城“提供经销商整合性的服务,包括采购,供应和销售的一体化。公司认为这样的商务平台有种良好的前景,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张,互联网平台能够完成2015年的500百万元人民币的销售目标(占2014年收入的3.4%



价值存在重估潜质 联塑的新O2O战略,是目前在A股市场最火热的主题投资之一,被大陆投资者广泛的认同为新的业务发展模式。公司是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中型股之一,并且目前港股通的标的之一。联塑目前交易在201510倍市盈率和20152PB, 同时,A股的对标企业们大部分交易在28-48倍的2015年市盈率区间,市净率在2.5-6.9倍之间。我们期待更多的大陆投资者加速投资港股的步伐,从而两岸市场之间的估值差距存在逐步缩小的可能。(来源:申万宏源研究)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转载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



“限塑令”實施7年名存實亡 中國每年消費塑料6000萬噸以上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2-15/983929.html

節假日期間是塑料袋使用的高峰期,而“限塑令”在我國實施七年多以來,效果並不明顯。在很多消費者看來,相比便攜的需求,塑料袋幾毛錢的成本感受不明顯,在不少超市,每年僅出售塑料袋就能賺上千萬元,“限塑令”甚至淪為了“賣塑令”。

Pbu241058_05.thumb_head

據報道,節假日期間是塑料袋使用的高峰期,而“限塑令”在我國實施七年多以來,效果並不明顯。為減少使用塑料袋產生的汙染,多地提倡使用“環保袋”“菜籃子”,甚至推行“禁塑令”,試圖破解塑料袋的難題。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遺憾的是,這一規定一直難以嚴格落實。

有統計顯示,全球每年塑料總消費量4億噸,中國消費6000萬噸以上。“限塑令”規定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價格的杠桿調節機制來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引導、鼓勵公眾合理使用塑料購物袋,促進資源綜合利用,保護生態環境。但在很多消費者看來,相比便攜的需求,塑料袋幾毛錢的成本感受不明顯,在不少超市,每年僅出售塑料袋就能賺上千萬元,“限塑令”甚至淪為了“賣塑令”。

“限塑令”令行不止,反而讓賣塑料袋的賺得盆滿缽滿,這樣的尷尬不能不引起社會各方深刻反思。從表面上看,“限塑令”名存實亡,甚至淪為“賣塑令”,主要歸因於法令執行無力,執法部門失職,違規生產廠家猖獗等因素,但如果深入思考,卻會發現一些深層次的原因。

通過收費限制使用,有兩個因素不能不考慮,一是需求價格彈性,彈性大的話,確實有可能大幅度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量,但彈性小的話,則只能為消費者增加負擔,卻無法減少塑料袋用量。二是消費者付費以後,會產生代償心理,使用起塑料袋來反而會更理直氣壯,從本質上講,是與禁塑令的環保目的背道而馳的。同時,“限塑令”之所以在執行中有困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配套措施的缺席。目前,“限塑令”在執行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是替代品環保購物袋價格太高,消費者難以承受。多數替代品平均售價3到5元,有的檔次更高,定價也更貴。可以想見,這樣的價位很難讓普通人接受。

方向錯了,就不可能收到預期之效。“限塑令”的生效有賴於公民自律,而公民的自律有賴於政府的引導和善意的政策。但事實是,“限塑令”頒布七年多來,我們只是在每年特定的時間才會因為媒體的回顧想起這條法令。筆者以為,要解決目前“限塑令”所面臨的困境,政府除了要做好相關宣傳引導外,還應嚴格控制生產環節,打擊違規生產超薄塑料袋的黑作坊,嚴格監控批發、零售、消費等環節。唯有在嚴格執行罰則、政府承擔責任等多種合力下,才能讓“限塑令”令行禁止,深入民心,不再我行我“塑”。

  • 人民法院報
  • 趙慶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期貨市場收盤 塑料領漲 鄭棉大幅回調

期貨市場收盤,塑料漲4.8%,滬銀漲3.86%,鐵礦石漲3.28%,螺紋鋼漲3.12%,鄭煤漲2.72%,焦煤漲2.46%,滬鋁漲2.11%,熱卷、滬鎳、滬金、焦炭漲超1%;鄭棉收跌4.55%,玉米、滬鉛、玻璃、滬鋅、白糖跌超1%。

黑色系品種是本輪行情的重中之重,是商品市場風向標。從螺紋鋼期價走勢看,今年的上漲征程並非一帆風順,其中伴隨著很多幅度顯著的調整。整體看來,目前螺紋鋼基本面向好,供需錯配繼續主導當前市場,因此螺紋鋼期價上漲基礎仍在。

近期,上百企業聯名上書建言加大儲備棉投放,大地期貨研發部總監周文科對和訊期貨表示,如果實現,國內紡企的用棉將得到保障,有利行業在全球競爭力的維持,但目前能加大投放的量有限,可以考慮將已檢未出庫部分投放市場,從7月21日行業協調會相關部門發言分析,他表示,內地纖檢能力有限,加大日投放量很困難,儲備棉拋儲延期或是一個比較好銜接棉花新舊年度供應的選項。

周文科表示,短期來看,外棉供應偏緊,推漲持續,內棉如有儲備棉拋儲增加供應或拋儲延期,壓力後移,今年三季度震蕩上漲後,四季度新年度供應上量後將迎來理性震蕩回調,年後將繼續走牛。


商品期貨早上收市 PP與塑料領漲

商品期貨早上收市,PP與塑料領漲。PP上漲2.14%,塑料上漲1.86%。

今年9月4日,第十一屆G20峰會將在杭州舉行。G20峰會無疑需要嚴格的環境保障措施,杭州及周邊省市將更大力度地對印染、塑料企業進行停限產管控,力求實現“西湖藍”。隨著G20峰會的臨近,停限產的熱度有增無減。此外,8月是PP淡旺季交接時段,加之7、8月停車檢修較為集中,下遊市場提前備貨的可能性增大,現貨需求或回暖。上述因素共振,又助於推升塑料期貨價格。

其它品種,滬鋁上漲1.45%,滬鋅上漲1.59%,滬鉛上漲1.51%,棕櫚油上漲1.12%,豆油上漲0.97%,菜油上漲0.77%;螺紋下跌0.7%,熱卷下跌0.89%,滬錫下跌1.16%。


英國發行首款塑料鈔票 頭像是丘吉爾

據新華社14日報道,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13日宣布,當天開始發行面值為5英鎊的塑料鈔票,首批發行量為4.4億張。這是英國央行首次推出塑料鈔。

這款塑料鈔以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的頭像為主要圖案,並包含他獲得的諾貝爾文學獎獎牌、他的出生地布倫海姆宮以及議會大廈的標誌大本鐘等細節,以呈現丘吉爾作為政治家的成就。

英國此次發行的5英鎊塑料鈔以丘吉爾的頭像為主要圖案

丘吉爾是首位頭像出現在鈔票上的英國政治家。英國央行行長卡尼在當天的聲明中說,鈔票是英國集體記憶的寶庫,他希望通過這款鈔票的流通,讓人們更好地記住丘吉爾這位偉大的政治家作出的巨大貢獻。

新款塑料鈔的材質為一種較薄的柔性塑料,使用新一代防偽技術,包括在女王頭像處有一塊透明區域,區域邊緣顏色會呈現紫色到綠色漸變;當鈔票傾斜時,可以發現包含在一些數字和圖案中的全息圖會發生相應變化等。

英國還將繼續發行塑料鈔 300多年紙幣流通史將改變

原有的5英鎊紙幣將在2017年5月前逐漸退出流通。這意味著英國300多年的紙幣流通歷史正式發生改變。

英國13日發行的5英鎊塑料鈔

據悉,2015年3月23日,英國蘇格蘭克萊茲代爾銀行宣布發行英國首批塑料鈔票,蘇格蘭地區比英國其他地區提前一年,首批發行5英鎊面值的塑料鈔票。

英國央行還宣布,明年夏季將發行帶有英國小說家簡·奧斯汀頭像的10英鎊塑料鈔,2020年前將發行帶有英國畫家威廉·特納頭像的20英鎊塑料鈔。

多國已發行塑料鈔 澳大利亞為首個有整套塑料鈔的國家

英國並不是唯一發行塑料鈔的國家,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國家使用塑料鈔票。

據悉,從1992年開始,澳大利亞每年會發行一枚塑料鈔票來代替現行紙鈔,到了1996年,所有塑料流通鈔全部發行完畢,澳大利亞也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一整套塑料流通鈔的國家。

10澳元塑料鈔票

此外,在新加坡,塑料鈔票的使用同樣非常普遍。在流通中使用最為頻繁的2元、5元、10元新元,都是塑料鈔票。50元的鈔票因使用率不高,目前仍使用的是紙幣。

10新元塑料鈔票

加拿大也是流通塑料鈔的國家之一,2012年11月14日加拿大央行宣布首次開始發行新型塑料100加元鈔票。2012年3月26日,發行了新版50加元塑料鈔。2014年4月30日公布了5元及10元塑料鈔。

加拿大發行的100元塑料鈔

塑料鈔因其抗汙、防水、防偽、不易破損等特性使用起來更幹凈、安全、強韌而備受青睞,其使用壽命至少相當於紙幣的2.5倍,約為5年。能夠減少印刷和運輸相關成本,也有利於降低能源消耗。當塑料鈔達到其使用壽命後還可以回收再造。


王久良與紀錄片《塑料王國》世界的塑料在中國再生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1335

彭的兒子在塑料垃圾中翻滾。王久良後來在微信朋友圈感謝坤和彭兩家:“是你們真實而感人的故事最終打動了評委和觀眾。”(王久良供圖/圖)

哪些塑料可以進,哪些不可以進,有明確的規定。但實際上進口到中國的廢舊塑料太雜了;進口渠道也雜:走私瞞報、夾帶……這是個公開的秘密。——王久良

2016年11月24日,《塑料王國》在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上獲新人單元評委會特別獎。王久良的獲獎感言只有一句話:“希望這部片子能拉近你我的距離。”

從2012年到2014年,王久良生活在兩家人的世界里——坤是中國山東沿海地區一家廢舊塑料回收作坊的作坊主,彭是他的四川籍雇工。兩家人靠“幹塑料”謀生:把廢舊塑料分揀、清洗、磨漿、造粒,然後賣出去。他們在作坊里工作也在作坊里生活。

包裝袋、海報、快遞單、腐爛發黴的牛奶盒……垃圾堆積在他們的院子里,上邊印著日文、韓文、英文、德文……

“如果你就盯著腳下那一塊地方,你完全不知道你在中國。”王久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收集過一沓快遞包裝袋。地址、姓名、電話俱在,可以按圖索驥找上門去問:你知道你扔的垃圾去了哪里嗎?

“其實我也吃了”

2014年,王久良做過《塑料王國》的“媒體版”。26分鐘的短片大致勾勒出廢舊塑料回收的產業鏈。產業遍布大半個中國,廢舊塑料通過各種通路入境:“廣西的是通過越南的內陸河進來的。甘肅的是通過內陸,就是所謂的陸上絲綢之路到新疆,再到甘肅。”2014年,王久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在2016年的長紀錄片《塑料王國》中,產業變成了淡淡的背景,“幹塑料”的坤和彭成為主人公。

不到三十歲、自稱“老農民”的坤,會把壓制成型的塑料粒放進嘴里,用牙輕輕地咬,以品鑒其成色,如同農民品嘗新打下來的麥粒。坤勤勉、能吃苦,腰里長了瘤子也不去醫院,卻興致勃勃去看車展。他看不起彭,因為彭喝酒,不能讓孩子上學。彭一家住在作坊里,用廢舊塑料生火做飯,把那只鋁鍋熏得里外漆黑。撿來的塑料布糊墻糊頂棚,消費社會的訊息布滿他們的四壁。孩子在廢舊塑料堆成的小山里嬉戲。彭妻在與作坊一墻之隔的菜地露天生產,誕下家中第五個孩子。

找到他們,王久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2012年,《塑料王國》實拍前兩個月,王久良“根本見不到人”,只能遠遠拍拍貨場和小作坊的“風景空鏡頭”:一集裝箱一集裝箱廢舊塑料傾卸到貨場,被南來北往的卡車拉走,再卸到小作坊。小作坊上空騰起白煙或紅色、紫色的霧靄,遠遠可以聞到刺鼻氣味。

在華北一家回收作坊,吸毒的彜族工人說:你拍我可以,拍一次兩百塊。王久良前後還花了兩萬塊買廢舊塑料,買最便宜的,借挑貨之機進入工廠,“雖然不能拍,起碼看到了工作狀態。”終於有家小廠允許王久良入內,後來被當地有關部門發現,所有素材作廢。

瀕臨絕望的時候,彭的大女兒依姐出現了。依姐背著妹妹,扯著弟弟,玩垃圾堆里扒出來的玩具。王久良團隊的姑娘跟他們聊天,給他們買籃球、零食和《新華字典》。被歧視的彭一家幾乎不設防,但進了彭家,還必須過坤的關。王久良對坤說:我不是記者,我不想揭黑,我只想知道你們怎麽幹這活;第二,我對彭一家感興趣,他四個孩子都不上學,我想拍個教育題材。

王久良讓坤抄了自己的身份證號,在小作坊附近租住了一年半。全天候蹲守,以備有突發情況時第一時間趕到。彭的妻子生產,就是這樣拍到的。

必要時,王久良跟彭和坤一起幹活。王久良右邊眉頭的眉心處有個疤,那是氯中毒留下的痕跡。

有一次,彭帶孩子在汙染的河溝里撈十公分長的死魚,坤的母親拿去把魚炸出來,分給彭家一碗。兩家大人孩子在昏黃的白熾燈下大快朵頤。在阿姆斯特丹放映時,引來疑問:“你有沒有告訴他們:這魚不能吃?”

“如果孩子撈魚,我會制止。但他們父親跟著。坤的母親做的魚。我不能說‘這魚可能有毒’——你說‘有毒’或‘汙染’,他們認為你看不起他們。我當時說,這魚可能不幹凈。他們說沒事,洗幹凈就可以了,還讓我吃。其實我也吃了。”王久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11月30日,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王久良時,坤還不知道《塑料王國》得獎。

坤在2015年上半年關閉了工廠,成了一名貨車司機。全球經濟不景氣,不得不壓縮產能。產業末梢的廢舊塑料回收業——它既是產品消費的終點,也是原材料再生的起點——已無法支撐坤一家的生活和他的致富夢。彭一家也在王久良的幫助下回到了四川老家,重新過起青山綠水但與世隔絕的生活。

彭的兒子在辨認廢舊塑料上的德國國旗。(王久良供圖/圖)

他什麽都不認就認錢

南方周末:坤和妻子能上網查他們從廢舊塑料里撿的藥膏有沒有過期。他們應該很清楚這個職業對健康的危害吧?

王久良:是。坤高中畢業,如果不是貧困,他再複習一年也許能考上大學。他對貧困的仇恨、貧困帶給他的自卑都是刻骨的。他把物質看得至高無上,什麽都不認,就認錢。但他幹的這個賺不了什麽錢。2012年—2014年,我認識他的時候,他一年就賺十萬八萬,而且老婆、老媽都跟著一起幹。

這行業很多人被產業綁架。一個地區只有單一產業,他沒別的選擇。

依姐9歲時,分揀塑料已經很熟練了。我看到他們在垃圾廠瘋狂奔跑,在腐臭的垃圾堆幫大人幹活,在陽光下歡聲笑語,像野草一樣瘋狂成長,我的眼淚在眼眶里打轉。

南方周末:所以你幫他們回老家?

王久良:彭的女兒和兒子非常聰明。這種孩子不去上學,看不見就罷了,但朝夕相處一兩年,你能不允許這種事情繼續下去。我們想把他們送回去,但一直礙於老板坤的情面。2014年4月,正好他家來消息說姥姥病重,我們就把他們送回去,又湊了點錢,幫他貼補了點修房子和小孩上學的費用。

南方周末:回到老家,他們習慣嗎?

王久良:2014年秋我去過他們家,那地方真的很貧困。從西昌到縣上,再到鎮上,二百公里,開了20個小時。到處塌方,路況坑窪不平。即使這樣的路,到鎮上也斷了。我跟依姐上了一次學,把我嚇慘了。她表哥用摩托車送我們,一米寬的碎石路,這邊是山,那邊是萬丈深淵,底下就是金沙江。一路走下來,我真是大腿根發麻。

唯一的經濟作物是花椒,依姐媽媽有時候帶著她摘花椒掙點錢。她爸爸就到附近鎮子上修房子。大人認為賺錢永遠第一位,但孩子覺得,在老家,沒人歧視他們,他們能上學,你可以看到她拔節生長的那種快樂。

南方周末:坤和彭只是這個行業里的小螞蟻,是誰把那麽多廢舊塑料用集裝箱運來,再生的塑料後來又賣給了誰?

王久良:有過硬的關系和資本才能做這種生意。中國的廢棄物進口分三個級別:自然允許;限制進口;禁止進口。廢舊塑料是屬於限制進口級的:哪些塑料可以進,哪些塑料不可以進,有明確的規定。比如工廠的下腳料是允許的,經過分揀的可回收物也可以。但實際上進口到中國的廢舊塑料太雜了;進口渠道也雜:走私瞞報、夾帶……這是個公開的秘密。

大多數再生塑料還是被中國生產商買走了。我拍過一個大型代工廠,生產高檔玩具,德國品牌,銷往歐洲。它的核心構件當然是原材料做的,但其中也有些再生料。我還看見過再生塑料的出貨單,去美國、日本、新西蘭、意大利、法國的都有。要強調的是,廢舊塑料再生後危害已經不大了,但再生過程會產生大量環境問題。

“他們看了會立刻指責我們”

南方周末:拍《垃圾圍城》時,你用谷歌地圖搜索北京周邊垃圾場。拍《塑料王國》,你怎麽決定你的行走路線?

王久良:搜索廢舊塑料,可以搜出很多信息,大部分是廣告:我賣PP顆粒,我賣PET顆粒。生產顆粒的工廠在哪?如果很多家工廠都在同一個地方,你會發現那是比較集中的產業基地。還有零星的媒體報道,比如河北文安、山東章丘、江蘇連雲港。

南方周末:產業分布主要在東部沿海地區?

王久良:從遼寧到廣西,只有北京沒有。兩湖、甘肅、新疆這樣的腹地也有。分布廣,生產量也大。據我觀察,每天要進不下五十個集裝箱。像天津塘沽,2012年前後,我拍到過一望無際的廢舊塑料市場。沒有一塊塑料是中國自己的,而且90%都是生活垃圾里的廢舊塑料,根本不是下腳料。每天早晨,全國各地貨商都去,在那挑貨。一個箱子二十噸,一噸五千塊,五個箱子五十萬。幹這買賣,都不是小打小鬧。

南方周末:你在“媒體版”里,還采訪過一個美國的廢品回收商丹尼爾。

王久良:丹尼爾的工廠是市政項目,享受政府補貼,而且他不負責回收,只負責分揀。他告訴我,金屬和玻璃比較重,運輸成本太高,只能留在了國內,紙張和塑料就全部出口,而且幾乎全部出口中國,沒有第二家。

我後來把片段給丹尼爾看,只給他看分揀、粉碎、造粒三個環節。丹尼爾看完半天回不過神來。他說,如果你這個電影給伯克利的市民看了,他們會憤怒,會立刻指責我們。

南方周末:丹尼爾還提供了一個關鍵信息,中國商人會跟他的公司競爭,願出兩倍高的價錢把東西拉走。

王久良:前幾年,美國把沒分揀的廢舊塑料賣給中國,9美元一噸。這錢連把塑料裝上船都不夠,所以是象征性的。但賣9美元,就屬於國際貿易,一分不要,那叫傾卸。後來中國胃口越來越大,美國人價格也慢慢升高,並開始初步分揀,但僅僅分牛奶瓶、礦泉水瓶,食品級的塑料100美元一噸,剩下沒分類的亂七八糟在一起,非常便宜。所以對中國商人來說有利可圖。

歐洲一些塑料焚燒廠一直抱怨中國商人不按套路出牌:中國商人給的價格太高,他們第一沒法回收垃圾,第二,垃圾焚燒發電廠原料短缺。

日本2012年做過一個節目,一個當地的廢舊物資回收企業主說,中國商人不但不需要我們政府的補貼,還會花錢把廢舊物資拉走,弄得當地企業無法生存。韓國垃圾基本被中國包了,黑社會還會為搶地盤打架:這片兒的垃圾我包了,你不能來……

南方周末:你的兩個紀錄片作品《垃圾圍城》和《塑料王國》都與環境有關,因為你在農村長大,對土地有感情?

王久良:我現在做的項目,我就想直接把它叫做《土地》。

我在濰坊農村長大。整個夏天我們捉螞蚱、捉魚。村北邊有個叫石人溝的地方,小時候,石人溝是我的樂園。

2008年我回去,石人溝完全變樣了,一個比我們村子還大的印刷廠,把惡臭的臟水排到石人溝,排到附近的水庫。高效農業帶來的汙染也極其可怕。農田不停打藥,田間地頭上到處農藥袋。農民普遍使用薄膜,地里白花花一片,風一刮掛到樹枝上。

我特別想以農村垃圾為材料做一個裝置作品。後來攝影評論家鮑昆老師告訴我,北京周邊到處都是垃圾場,你有心可以去看看。

我騎著摩托,在北京周邊拍了一個月。我們去拍片的時候,人家說:你們再來,我把你推坑里埋了。

 


尼日利亞食藥局稱“塑料大米”報道失實 媒體矛頭曾指向中國

12月30日消息,據新華社報道,尼日利亞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NAFDAC)在首都阿布賈舉行新聞發布會,證實尼海關一周前送檢的大米中沒有塑料成份,相關媒體關於“塑料大米”的報道不實。

本月21日至23日,英國廣播公司(BBC)連續三天對尼海關查扣的一批“塑料大米”進行跟蹤報道,稱“目前還不清楚這些大米來自何處,但去年在中國發現有用塑料顆粒制造的大米”,將矛頭指向中國。

尼日利亞一些媒體跟風炒作,“警惕來自中國的毒大米泛濫尼市場”、“如何識別塑料大米”等報道紛紛出籠,在尼日利亞引發熱議。為此,尼日利亞衛生部部長阿德瓦勒在社交網絡上進行公開澄清,表示還沒有證據能夠證明這些大米是塑料制成,呼籲民眾不要恐慌。

尼日利亞藥監局代理局長奧尼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此次海關查扣的大米沒有藥監局頒發的批次號,也沒有標註生產廠家和保質期等必要信息。實驗檢測結果顯示,海關報送的該批次大米中沒有塑料成份,但大腸桿菌嚴重超標,不宜食用,建議海關銷毀。

同日,尼日利亞海關負責人表示,近期海關查扣了4萬袋走私大米,已有部分被送往流離失所者營地。該機構掌握的情報顯示,一些不法商人正準備將周邊國家存儲的大量過期大米通過陸路運往尼國,尼海關將加強監控和在邊境地區的執法檢查力度,確保尼食品安全。


人民日報:外賣每天消耗六千萬塑料盒 摞起339座珠峰高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1034

近年來,我國在線外賣餐飲市場快速增長,帶來的外賣垃圾與日俱增,須妥善處理。翟桂溪作(新華社發)

“您有新的外賣訂單,請及時處理!”正值用餐高峰期,北京市朝陽區朝陽路上一家麻辣燙店內,外賣的訂單提示音此起彼伏。服務員用各式各樣的餐盒將餐食打包,忙得不可開交,等待取餐的外賣小哥往往連聲催促。

麻辣燙店紅火生意背後是網絡訂餐的迅猛發展。餐飲外賣導致一次性餐具使用量激增,對生態環境造成威脅。前不久,環保組織重慶市綠色誌願者聯合會,以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為由,將餓了麽、美團外賣、百度外賣三大外賣平臺訴至法院。如何破解外賣垃圾環保困局,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註。

三大外賣平臺日訂單量在2000萬單左右,產生的垃圾大多被填埋或焚燒

周末不想做飯又想改善夥食,北京市民劉科以前經常點外賣。

“一開始還不覺得,後來發現包裝等真是太浪費了。主菜有大盒,小菜有小盒,調料有密封袋,燒烤有鋁箔密封紙,為了防止漏湯,餐盒層層裹上保鮮膜,還有塑料湯匙、一次性筷子、牙簽、紙巾、塑料袋、訂單條……我這心里直犯嘀咕,這麽多包裝,多數是塑料制品,很難降解。比自己做飯,要多多少垃圾啊!意識到這一點,我就很少點外賣了。”劉科說。

外賣層層包裝,商家也有苦衷。麻辣燙店的王老板對記者說,中餐和西餐不同,湯多、油多,不適合用紙盒包裝。考慮到成本因素,可降解餐盒也不合適,目前只能用好用又便宜的塑料餐盒。“包裝不嚴實導致湯灑出來,很容易被投訴。所以店里是能包多嚴實就包多嚴實,省得被投訴,有這麽多垃圾也就不奇怪了。”

從2011年起,我國在線外賣餐飲市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艾媒咨詢發布的《2017中國在線外賣餐飲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在線餐飲外賣用戶規模達到2.56億人,市場規模達到1662.4億元, 2017年在線餐飲外賣用戶規模預計將達到3.01億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045.6億元。

根據公開數據保守估算,餓了麽、美團外賣、百度外賣三大外賣平臺日訂單量總和在2000萬單左右。以每單外賣用1個塑料袋、每個塑料袋0.06平方米計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能覆蓋120萬平方米的面積,鋪滿168個足球場。

有環保組織調研發現,每單外賣平均會消耗3.27個一次性塑料餐盒/杯,這意味著外賣每天消耗的餐盒超過6000萬個。以每個餐盒5厘米高計算,摞起來高度相當於339座珠穆朗瑪峰。

清華大學循環經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溫宗國表示,外賣使用的塑料制品材質多為聚丙烯、聚乙烯,很難降解。外賣垃圾除了餐盒、餐杯、塑料袋等,還摻雜著食物殘渣。目前,外賣垃圾進入處理生活垃圾的環衛系統後,一部分被填埋,一部分被焚燒,只有少量被回收利用。

“大量的外賣垃圾對大氣、水、土壤直接或間接地增加汙染。對於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填埋會使垃圾長時間保留在土壤中;焚燒的話,其中可能含有的氯元素會使煙氣處理難度加大,增加有毒有害物質的生成幾率。外賣食物殘渣如果處理不及時,容易影響環境衛生,加重末端垃圾處理的壓力。”溫宗國說。

可降解餐盒還不具備完全替代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條件

目前,外賣垃圾回收利用率很低。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固體廢物處理與環境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劉建國表示,外賣垃圾相對比較零散,回收價值低,而且大部分黏附油汙、湯汁、食物殘渣,回收利用的經濟成本和環境成本都比較高,無利可圖,自然沒有人回收了。

那麽,如何解決外賣垃圾導致的環境問題?

有人主張大力推廣使用可降解餐盒,但目前這並非完美無缺的解決方案。“可降解餐盒通常要比一次性塑料餐盒重不少,如果只是部分可降解,就沒有太大意義;即使是完全可降解,也需要在特定條件下經歷半年到兩年才能降解,並不是馬上就會‘消失’,廢棄後一樣需要作為垃圾收集運輸處理。”劉建國說,如果可降解餐盒的終端處理設施是堆肥廠或填埋場,還有一定意義,如果終端是焚燒廠,那基本上沒有意義。而且可降解餐盒生產制造過程和處理利用過程,同樣有資源能源消耗和汙染物排放,應當從全生命周期角度審視其環境友好性。

溫宗國表示,要從全生命周期分析出發,系統科學評估外賣物流、廢棄物排放、處理處置等環節,避免單一環節采取措施,出現環境影響在不同環節之間的“隱性”轉移。例如,有的地方政府要求外賣用紙質餐盒,而事實上紙質餐盒生產過程同樣會有水汙染等環境影響,而且盛放食品後難以回收利用,需要從全生命周期評估其環境影響是否真的比塑料餐盒小。

有人主張用“共享思維”解決問題,比如使用厚的可回收快餐盒、不銹鋼保溫盒等,劉建國等專家對此並不看好。“餐盒是用來盛裝食品的,安全衛生是第一位的。‘共享’了,誰來保證、如何保證安全衛生呢?有多少消費者能夠接受餐盒‘共享’?”劉建國說。

劉建國表示,可降解餐盒、共享餐盒可以作為有益補充,但這些產品目前還不具備替代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條件。

要從全供應鏈角度解決,有關各方需要共同承擔責任

外賣垃圾導致的環境問題,已經引起有關部門和相關行業重視。

11月2日,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發改委將會同相關部門研究調整“限塑令”,研究制定在外賣等行業率先限制一系列不可降解塑料包裝使用的相關實施方案。

今年6月份,美團外賣聯合中國烹飪協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與百家餐飲外賣企業,成立“綠色外賣聯盟”,並共同發布了“綠色外賣行業公約”,推動使用綠色餐具。美團外賣還設立了首席環保官,啟動“青山計劃”,推動解決外賣行業環保問題。

溫宗國表示,要從全供應鏈出發系統解決外賣垃圾帶來的環境問題,外賣平臺、供應鏈上的商家和消費者各方需要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環境責任。

外賣平臺作為供應鏈上核心的環節,責無旁貸。劉建國表示,應在外賣企業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由外賣企業承擔一定的外賣垃圾回收和處理成本,而不是完全由政府買單、全民買單。還有專家認為,外賣平臺和商家可以成立回收處理基金,按照銷售額撥付給餐盒回收或處理企業。

政府要肩負起引導和監管責任。劉建國認為,應在國家層面上制定包裝廢物管理條例,界定包括外賣垃圾在內的各類包裝設計、生產、流通、回收、處理、利用鏈條上各相關方的責任,並規範個人、企業和政府行為。

專家還建議,加快建立起有效的垃圾分類回收處理體系,加強外賣垃圾分類回收、資源化利用,通過給予補貼等方式,讓企業主動地參與到外賣垃圾回收體系中來,讓更多垃圾變廢為寶。與此同時,加大科技研發力度,研發成本低、更合適的環保材料,來代替傳統包裝材料。

前不久,美團外賣和餓了麽在APP下單頁面上,添加了“無需餐具”選項,以減少筷子、餐巾紙等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餓了麽還為選擇“無需餐具”的用戶提供積分獎勵,可以在積分商城兌換物品。對於“無需餐具”選項,目前選擇的消費者並不多。有時候消費者即使選擇了該選項,有些商家或圖省事或擔心差評,仍然會配送餐具。

劉建國等專家呼籲,個人需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外賣消費,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踐行綠色生活、綠色消費。各方都要承擔起責任來,別讓環保行動成為擺設,把各類可行措施落到實處,推動破解外賣垃圾環保困局。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