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心法分享》運用聯想與推理 找出財報上看不到的優勢祕密 避開地雷 專挑有機會衝刺的長跑股

2014-09-22  TWM
 
 

 

在雅雯的選股哲學中,挑中好股票不是重點,重點是能不能在好股票漲勢發動前,漂亮地卡位進場。牛市可能是好股票上漲的重要原因,其次,則在於好股票本身有沒有衝刺的動力。

撰文‧謝富旭

自認數學不好的雅雯說:「數學好絕對不是投資能贏的關鍵。」「投資股票最重要的是聯想、推理與形成看法。」「有看法,還要堅持不動、有耐心。」她分享了一則從《一個投機者告白》一書中讀來的故事:在一個西班牙小鎮裡,一個夜班警衛在市場的崗哨值夜班,漫漫長夜讓他不禁打起盹來。突然,有一道刺眼光線使他醒來,睡意仍濃的警衛,仍捨不得睜開眼睛,心裡開始想著……。

是街燈的光線嗎?警衛直覺這樣想。想想不太可能,因為街燈光線不太可能強到照進屋子。警衛接著猜測會是月光嗎?但這時還只是新月,月光應不可能那麼刺眼。接著警衛把手伸出窗外,外面正下著雨,所以星光也不可能讓他醒來。他腦中一直過濾這些想法,想著想著,突然蹦出一個字:火。發生火災了!

雅雯說,面對詭譎多變的市場,絕大部分投資人的「能見度」,就像那名西班牙警衛一樣是有極限的。「一件事發生時,我總是在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推理正確時,很有成就感。」即使如此,數字分析對雅雯而言,也不能說不重要,因為透過財報數字選股,可以大大降低踩到地雷股的機率。就像一個成績一向優秀穩定的好學生,因某些內、外在因素,偶爾會考差,但最差就是從九十幾分,變成六、七十分,突然考不及格或抱鴨蛋的機率就小得多。

好學生股:獲利要維持、配息率六成以上雅雯挑「好學生股」的數學原則很簡單:獲利維持一定水準,即每年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稅後純益÷公司淨值)過去五年平均值能維持在一五%以上,可以有波動,比如有時候一○%、有時候二○%,但不宜過於劇烈。其次,在賺錢之餘,對股東也不能太小氣,配息率要能在六成以上。她對產業沒有偏好,只要財報數字符合上述兩原則,當過老師的她都會給予「好學生股」的評價。

判斷是不是「好學生股」只是最基本的功課,而且這項功課也不困難。如同她在演講所言:「有些投資人喜歡短跑衝刺型的股票,有些則偏好長跑毅力型的股票,而我專挑有機會衝刺的長跑型股票!」準備衝刺的長跑型股票正是雅雯挑選股票的核心所在,挑這種股票,單看財報數字是選不出來的,而是需要上述所提到的聯想力與推理力。而財經新聞與資訊就是發揮聯想力與推理力的最重要素材來源。

雅雯舉二○一二年曾經投資過的信義房屋指出,中古屋房市因受到一一年政府推出的奢侈稅嚴重衝擊,加上歐債危機風風雨雨,即使ROE一向表現優秀且配息大方的信義房屋,股價在一一年與一二年亦大幅走軟。

然而,當她讀到奢侈稅閉鎖期(一一年推出奢侈稅,購入須持有二年以上,賣出才不用課徵奢侈稅)將在一三年六月到期,房屋供給將大量釋出,可能令房價雪上加霜的新聞時,她反而認為這是長跑型股票信義房屋,獲利在一三年有機會衝刺的好消息。

她的推理是這樣的:奢侈稅閉鎖期一到,或許兩年前購入的房屋大量釋出會導致房價進一步下跌,但是,信義房屋獲利是以中古屋買賣仲介費為主,房價漲跌並不是其獲利消長重點,重點在於中古屋的成交量能不能放大。因此應該這樣推理:閉鎖期二年到期↓房屋釋出↓房價可能會跌↓但成交量會增↓信義房屋獲利會提高。

從推理獲得結論的雅雯,正好遇到信義房屋股價最疲軟的時候,一二年以僅三十八至三十九元的成本,抱到隔年五十元以上,因奢侈稅出現閉鎖期可能從二年延長至三年的雜音而獲利了結。進行了一次成功的推理式投資。

衝刺機會:找出營收增加或成本下降的線頭過去幾年來,雅雯能成功投資,聯想力與推理力扮演重要角色。如一○年以六十幾元投資的正新輪胎,當時她住上海,看到新聞上對中國汽車年產量衝破一千萬輛,以及中國汽車銷售量超越美國等報導,據此判斷汽車產業將有幾年不錯的光景。經研究後,發現正新輪胎是深耕中國市場最久的台灣輪胎公司,其ROE與配股也是屬好學生股等級,而決定大力買進,並持有至一一年的八十幾元,基於大勢可能轉空原因獲利了結。

導致長跑型股票有衝刺機會,有兩大原因:第一是新市場或新產品,上述的信義房屋與正新輪胎是屬於這一類。第二個原因則是,或許營收表現平平,但因某種原因導致成本下降,獲利提升上來,○九年投資的大統益則屬後者。

○九年雅雯從保單質借出來的現金,押寶的第一檔股票即是沙拉油大廠大統益。大統益除了具有ROE穩定與配息大方的好學生股特質外,當時外資大舉湧入台股,新台幣兌美元匯價由貶轉升的趨勢明朗,是讓大統益有機會進行衝刺的重要原因。

大統益的主力產品是沙拉油與黃豆粉,黃豆占了總成本九成以上,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從國外進口。如果新台幣兌美元升值,代表大統益可以用一樣的金額,買進更多的黃豆製成沙拉油與黃豆粉,成本得以降低,公司利潤就會提高。

○九年新台幣兌美元從三十四元一路升至三十二元出頭,大統益獲利明顯提升的同時,股價亦水漲船高,從雅雯買進的二十五元一路漲至隔年的五十幾元(目前已來到七十幾元),雖然賣在四十幾元,錯失後面漲幅,但這是靠自己挑股、聯想、推理而成功的第一檔股票,對雅雯而言別具意義。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聯想與推理都會成功,過去五年來,她曾因看好經濟復甦,推動鋼價回升而投資中鋼;推論石化原物料下跌有助成本下降,而投資南帝化工;推論中國租賃前景佳而投資中租,但均以虧損認賠收場。不過因秉持挑好學生股的原則,又堅持在多頭走勢中操作,即使誤判情勢,虧損也有限。「我總是把虧損視為成本,而且相信下次會贏!」正面思考的性格讓雅雯得以從容面對虧損。

目前雅雯投資重心轉移至上海A股,除了大勢多空原則,更順著以往投資推理脈絡,押寶中國汽車市場大躍進概念的福耀玻璃與寧滬高速、預期煤價跌深後可能止穩而受惠的中國神華,以及打貪導致中小型白酒廠出現倒閉潮,未來可望受惠的貴州茅台等股。一位國文女老師,證明只要有聯想力、推理力、邏輯思考清晰,即使數學不好,也能在股市創造獲利。

如何挑選與操作「衝刺」績優長跑股?

步驟1.兩大標準判斷是否為長跑股1.獲利好:過去5年股東權益報酬率維持在15%且表現穩定的個股2.配息好:配息率6成以上,以現金為主步驟2.兩大面向觀察獲利短期上

是否有「衝刺」跡象

1.成本因某種原因大幅降低(可能是原物料價格、匯率、製程改善等)例如:大統益因2009年新台幣升值,進口黃豆成本大幅降低2.業績因某種原因可以顯著增加(可能是新市場或新需求、競爭對手

退出、政策等)

例如:正新輪胎因中國車市需求大躍進,業績獲利跟著起飛步驟3.不往下攤平,而是採用60%、20%、20%向上加碼法★即使因上述兩項原因鎖定的個股,買進價格仍須嚴守低於過去3年平均EPS的12倍以下原則★先拿計畫買進金額的60%做第一波買進後,股價如預期上漲5%~10%,再加碼20%資金;如再上漲,再加碼20% 發現衝刺跡象,大膽押寶——雅雯目前所投資的長跑股

股票

名稱股東權益

報酬率(ROE)

過去5年平均

(%)2014年股息

殖利率

(%)投資理由

(衝刺跡象)股價

(9/16)

信義房屋

(9940)26.08.9(含配股2.2元)布局中國房仲市場積極,配息好,股價便宜38.55元

新台幣

貴州茅台

(600519)39.02.8中國打貪政策導致中國中小白酒廠出現倒閉潮,有利大廠後市157.46元

人民幣

寧滬高速(600377)13.46.3中國車輛增長快速,高速公路使用更趨頻繁6.05元

人民幣

福耀玻璃(600660)27.65.0中國車輛增長快速,福耀的擋風玻璃業績後市看好9.98元

人民幣

中國神華(601088)19.45.9煤炭價格重挫走勢後,跌深反彈有利獲利提升15.21元

人民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77

聚美優品到底有沒有造假?財報上寫著呢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7/148419.html

i黑馬:半年前還是中概股嬌子,現在卻遭萬人圍攻,聚美啊優品,它有沒有反思過,自己做錯了什麽?
\12月9日,一美國事務所說,正調查聚美是否發布虛假、誤導性信息,包括當前業務、業務前景、供應商數據行為。4天後,又一幫律師發聲明,說要代表股票投資者起訴聚美,觀點濃縮成3句話:

■聚美優品改變其營收模式,即從市場服務轉型為商品銷售;

■這一轉型對聚美優品此前的成功財務業績構成巨大風險;

■而且,聚美優品並未像其承諾的那樣擴大市場服務。

現在數數,起訴聚美的律師事務所有5家了,其中有一家國內公司參與——郝俊波事務所。

郝俊波告訴黑馬哥,現在起訴的理由還太籠統,律師獲得的信息並不比投資者多。懷疑的依據是聚美最近的第三季度財報,總凈營收為1.57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33億美元增長28.0%。業績比預期太差,引起多家事務所懷疑。

但他也表示,這說明不了什麽。美國跟中國不同,即便沒有充足的證據,只要是合理懷疑,都可以立案,也許聚美並沒財務造假。

現在還是尋找原告階段,接下來才是搜集證據。郝俊波稱自己可能會向被告索要證據,比如會議記錄、與高管談話等。

財務是否造假?業績太差 應當合理懷疑

先把律師起訴的焦點用白話翻譯一下:聚美,你為毛要轉型做自營?做自營後,就維持不了之前招股書里的業績,你這不是騙人嗎?況且你當時也沒說自己要做自營啊?

從這一點看,聚美是有錯的,在招股書中,他是堅定要走開放路線的。

好,來看看聚美當時是怎麽描述的。

\此前的優勢描述中,他說聚美已成為國內第一大化妝品電商,為此第一項策略就是不斷擴張商品品類。這給投資者無限想象空間,擴張品類的大多做法是走開放平臺路線。

\繼續往下看,這就是重點了。聚美說,要繼續擴大與第三方商家數量。到這兒基本能理解律師說的,你為毛沒告訴我你要做自營?這里明明說是要擴大嘛。

\在業務介紹中,黑馬哥還找到這樣一句話。截至去年9月30日,我們已擁有1400家供應商和第三方商家,又給投資者無限想象。

\他說,如果聚美不擴大與第三方商家數量,公司增長的業務、規模增長會受到影響。言外之意,就是要狠狠發力開放業務了。同時,他又時不時透露出對開放業務的擔心。這讓投資人非常惱火。

\在風險因素里,他說隨著第三方商家數量增多,很難確保它們提供的服務是否能滿足用戶,如果它們賣次品、賣假貨或是非授權商品,公司可能面臨索賠。

針對第三方商家,後面還有幾個專門描述的。

\這是說,要是第三方商家賣非授權商品怎麽辦?

\這是說,要是第三方商家賣假貨怎麽辦?

由此可見,聚美是非常糾結的,第三方商家入駐,能給他帶來更多的sku、更大的流量、更多的收入,但同時又可能造成體驗降低、假貨增多,供應鏈管理難度增大。

果然,賣假貨的事兒就發生了。今年騰訊科技報道,聚美涉嫌銷售偽劣名表。一經證實,是一家小第三方商家幹的,規模50個人,屬於開放業務。事後CEO陳歐一怒,把整條業務全砍掉了。

\陳歐有點偏激。當時聚美已經大擴品類,但主要是服裝,表中多是女裝、鞋類、內褲、手提袋等,手表是邊緣性中的邊緣業務。當然,越邊緣也就越容易忽略,所以假貨出現了。

這一點從陳歐的文章中也提到,對於這些業務,他只需商家提供授權書+在其他平臺上運營規模即可。信中他提到,已經把所有奢侈品第三方業務全部砍掉,有授權的也停了。

他解釋稱,一條業務沒了,業績自然就會差。但黑馬哥與律師們心情一樣,是不是至於差到這個地步呢?

於是11月底,聚美發布第三季度財報,凈成交額約2.73億美元,同比增長31.4%;凈營收為1.577億美元,同比增長28%,遠低於預期。

回顧今年第二季度,凈成交額約2.89億美元,同比增長64.3%;凈營收為1.54億美元,同比增41.9%。差距是不是有點遠?

再從環比看,就會發現幾個問題:

■凈成交額反而下降了0.16億美元。

■凈營收微增約370萬美元。

聚美上市前的業績是怎麽樣?2011年營業收入為2180萬美元,2012年為2.332億美元,同比增長900%;2013年為4.83億美元,同比增長107%。

盡管隨著盤子的增大,增速放緩是理所當然。但上市後的兩份季報,確實與預期相差太遠,尤其是第二份財報。正如陳歐所說,奢侈品業務線砍掉了,對業績有所影響,這影響究竟有多大?

\表中Marketplace services指的是開放業務帶來的收入,奢侈品歸在其中。2011年開放業務在總收入中的比重達84.8%,自營收入很少。到2012年就迅速降低到10.4%,2013年又回升至14.5%。也就是說去年4.83億收入中,僅7000萬美元是開放業務。

問題來了,即便這7000萬美元全砍掉,對聚美業績影響也不過如此。況且開放業務中,奢侈品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核心品類服裝並未砍掉,業績怎麽會變成這樣?

這些確實值得那幫事務所律師懷疑,聚美應該主動站出來解釋。

自營路線有沒有錯?策略正確 但溝通有問題

為了避免別人說黑馬哥寫軟文,還是要幫陳歐說幾句好話。撇開財務造假嫌疑,砍掉開放業務,全面轉向B2C自營,這是正確的策略。

不論是中國還是美國,既做B2C自營又做開放業務的電商,贏家基本上沒有,亞馬遜也在探索。為何?若把自營業務當成一個商家,開放業務當成許多商家,中間會產生許多悖論。

1、成本悖論。聚美自營體量4億美元,哪一個第三方商家能拼得過它?它可以靠規模拿到最低的采購價,若是同類sku,誰拼價格都拼不過他。其次,它可以依靠規模攤薄各項費用。為公平起見,以下用招股書數據舉例。

■隨著規模增大,聚美的履約成本是下降的,去年占凈成交額的12.3%,包含倉儲、物流費用;

■市場費用也在下降,為10.4%。而2012年同期為15.6%,包含營銷、廣告費用;

■技術研發、行政管理費用分別為1.9%、1.8%,微增,主要是人員增加,福利薪資提升。

■綜上,聚美的費用一共才26.4%,毛利率達到這個數就能盈利,而聚美自營毛利達40.8%。

因此,聚美自己賣的貨永遠是最便宜,永遠最賺錢,哪個第三方商家都競爭不過。

2、利潤悖論。上面也提到了,自營業務毛利潤能達到40%以上,不再贅述。

3、質量悖論。聚美的自營品類商品是要入公司庫存的,他可以自己抽檢,控制商品質量。今年第三季度財報中,聚美透露已在10月份自建光譜實驗室。

\如圖中所述,該實驗室每個月能檢查300個sku。

但第三方商家就不行了,他們自己有庫存,自己發貨,質量無法保證。聚美只能查看授權書,讓他繳納保證金,做一些事前預警,但並不能杜絕問題,因此假貨頻現。

以上三點說明,沒有一個第三方商家能比自營更賺錢、商品質量更好、成本更低。既然如此,何不專心B2C自營業務呢?

有人說,純自營規模怎麽上去呢?黑馬哥說,運動員裁判只能當一種,要選擇規模你就去學阿里,不做自營全部是開放業務。

策略上看,聚美走自營路線並沒有錯,錯在溝通問題上。為何不及時跟投資者披露,為何不及時向媒體公開?這一點聚美應當反思。

文| i黑馬 王方

看完文章後,如果你是電商領域的創業者(或感興趣者),請加微信wangfangnews。這是個美男紙的個人微信號。後續,我會拉你拉入相關創業者群。驗證時,不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這個美男紙不會搭理你。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