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反坑殺戰術 財務長走人、私募定價過低 投資人小心闖蕩股海 務必九大警訊

2010-06-14  今周刊





投資股票,小股東往往因爲沒有與 大股東相對等的資訊,損失應有權益,事實上,小股東並非毫無抵禦能力,散戶們還是可以藉由一些公開資訊透露的危險訊號,來保護自身財產的平安。

撰 文‧劉俞青、周岐原、徐介凡在這個大股東占盡主場優勢的資本市場裏,小股東要如何確保自己的股東權益?看到哪些警訊,話不多說,先閃爲妙,才能在浩瀚股海 裏,進而求投資獲利,退而求安然退場?

以下是︽今周刊︾綜合市場常見的操作手法,並請教專家意見後,爲小股民整理出的﹁紅色訊號守則﹂。

訊 號1

公司做出財務重大決策前,財務長閃電走人以這次大同爲例,前財務長許嘉成在大同宣布減資前夕,閃電 走人,離職原因外界眾說紛紜。雖然大 同以﹁個人生涯規畫﹂爲由作爲解釋,但根據他的身邊人士透露,許嘉成是對這次減資加私募有 不同看法,才掛冠求去。

這種專業經理人與經營階層對於重大決策看法有嚴重歧異,很可能藏有外界難以窺視的目的性,在未能進 一步了解實情之 前,小股東最好小心爲妙。

訊號2

注意私募案 的定價過低

私募價格的訂定多少才合理?八成、 五成還是三成?

怡 和創投總經理楊邦彥對此表示,私募定價過低有幾種指標,一是高於八成,二是低於八成但高 於每股淨值,三是低於八成也低於淨值。前二項可能沒有問題,但如果是最後一項,投資人應該就要特別小心了。

﹁如果定低價是爲了圖利特定人, 代表老闆操守有問題,如果低價是因爲定過高會募不到錢,則代表公司績效一定不好,無論是哪種答案,對投資人都不是好事。﹂元大投顧副總經理鄭宗祺因此建議 投資人,只要看到不合理的私募價格,二話不說,先賣股票爲妙。

訊 號3

虧損減資,似難稱爲好公司﹁虧損嚴重到必須減資來彌補虧損,傳遞出兩個訊 息:一是公司很爛,二是這麽糟的公司,就算不是沒錢,可能也在 技術等其他關鍵因素出了問題。這樣的公司,即使增資進來,問題一樣不會解決。﹂鄭宗祺說。

以這次華映宣布大幅減資六成爲例,過去華映已經有 多次大型聯貸等市場籌資紀錄,資金不斷進來,但依然無法解決本業上長期的問題,就是證明。

訊號4

市場傳言入股 對象與最後結果,有極大落差從常理判斷,一家公司可能的入股對象,除了該公司的經營階層之外,消息不容易從別的管道流出。

因此當該公司最後 宣布的入股對象,與原本市場期待有極大落差時,例如原本市場盛傳是某國際大廠即將入股,對公司股價可能有利多效應,但最後結果揭曉,卻是由老闆有股份的投 資公司吃下。這樣的公司一來可能有哄擡股價之嫌,二來由老闆有股份的公司認股,難免瓜田李下。投資人面對這樣的公司與老闆時,小心謹慎爲上。

訊 號5

注意釋股或私募認 購對象的特殊身分投資人如果學會觀察﹁公開資訊觀測 站﹂上的﹁私募專區﹂,就能從此處 得知私 募認購對象的身分;而如果是上市前的釋股,投資人則可以從上市前的公開說明書獲 知釋股對象。

搞清楚認購或釋股 對象的身分,用 意是在了解公司私募的主要目的,對公司營運是否加分。假如引進領導大廠 的加持,可能讓股 價一飛沖天。例如台積電入股茂迪。又假如引進的對象是市場派色彩較重的資金,投資人則可以視是否認同這位新金主的理念,決定是否出售股票。

訊 號6

掛牌前的釋股,最容易檢視老闆操守按照《證交法》的規範,公司一旦掛牌上市 之後,就必須受到較爲嚴格的法令規範,所有的釋股、減增資等 動作都必須透過重大訊息公告、或在財報中做充分揭露,媒體也會予以較大關注,以確保投資人權益。

但在掛牌前夕,也就是黎明前的黑暗、還沒有 受到太多法律約束的這段時間,卻成爲最容易﹁動手腳﹂的黃金時間。很多老闆在掛牌前,藉口必須達到﹁股權分散﹂的規範,將籌碼分布給對自己有利的特定人身 上,以達到個人某種目的。

此 時,投資人應該詳閱《股票上市公開說明書》,針對釋股一事,檢視老闆是否以具公平合理的方式釋股,作爲是否認同 該老闆經營的投資準則。

訊號7

公司高層邊私 募邊 賣股

公司提出私募申請,背後目的不外乎引進策略投資夥 伴,或充實營運資金等。

只不過,當公司高層如果用七折八扣的低價,大方地認購私募股 權,另外卻又一點一滴地在陸續轉讓持股,這種「左手低價認股,右手釋出籌碼」的態度,就很引人質疑了。

訊號8

大 股東連續申報持股轉讓

通常,大股東在控制經營權的考量下,甚少會出現連續性出脫手中持股;因爲他們的目標是擺在長期而穩定 的經營權,而非短 期獲利。

因 此,當大股東數度、或連續申報持股轉讓時,通常代表公司經營可能已達高點,大股東逢高獲利了結出脫,或是準備先把股價壓低,而後 再用低價私募的方式補足持股。

訊號9

將 獲利子公司出售

當企業獲利不佳,賺錢的轉投資,是業外收益的重要來源,應該特別珍惜才對。但如果企業選擇賣出轉投 資,投資人就要當心了!

從 經營前提來看,賣出明明仍在獲利的子公司,是相當不合理的狀況。尤其要當心內部人士,讓明明可以認列的投資收益,隱藏在層層轉投資之外,成爲無法監督經營 的單位。當投資人無法確認大股東是否以個人身分持有子公司股票之時,最好對這樣的公司股票敬而遠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97

政府基金操盤手謝青良坐擁4億豪宅 全民血汗錢 坑殺內幕

2012-11-12  TWM
 
 

 

他不是知名企業的大老闆,也不是富二代他只是一個月領十多萬元薪水的基金操盤手,但如今,他坐擁4億元的頂級豪宅「勤美璞真」,享受極為優渥的頂級生活,他就是近日的新聞主角——買入「盈正」股票、坑殺政府勞退、勞保基金的基金經理人——謝青良。

一個兩年前的舊案,但是金管會與檢調機關卻怠忽職守,遲遲未做出懲處,任由政府基金與投資人的血汗錢大失血。

撰文.劉俞青、歐陽善玲 研究員.辛曉昀狠撈一票人民的血汗錢之後,要做什麼?答案是:住頂級豪宅。

日前,勞退、勞保與退撫等政府基金,因為大買「盈正」股票,不僅因此大虧一.四四億元,也讓許多正在苦苦等待領取退休金的勞工、公務員們,因此擔心到睡不著覺,深怕退休後領不到半毛錢。

但同一時間,導致這場慘劇的罪魁禍首—— 安泰投信前基金操盤人謝青良,人在哪裡?東窗事發後,有如人間蒸發的他,根據︽今周刊︾追蹤調查,原來這個大賺一票走人的謝青良,此刻正坐擁台北市信義路三段的頂級豪宅「勤美璞真」,資產雄厚。

捧現金買「勤美璞真」 謝青良財力驚人「勤美璞真」就位在燙金的台北市信義路三段,因為面對約八萬坪的大安森林公園,是台北市中心絕無僅有的無價景觀,社區裡有溫水游泳池、健身房、酒吧等設施,因此在豪宅市場裡價格始終屹立不搖,日前甚至傳出有人以每坪三百萬元的天價成交,雖然無從查證,但也確立「勤美璞真」在有錢人眼中的地位。

「勤美璞真」裡的住戶,當然也個個大有來頭,包括永豐餘何壽川家族、自然美創辦人蔡燕萍家族等,都在這裡擁有多筆房產。

然而,這個今年年僅四十三歲的謝青良,從研究所畢業至今,工作經歷全數都在投信業。他從月薪三萬元的小研究員做起,到基金經理人、代操帳戶操盤人。根據業內人士估計,如果不含獎金,台灣的基金經理人目前月薪大約在十萬元上下,即使是明星級的操盤人,月薪也不超過二十萬元;若加上績效分紅,年薪最多是在三百萬到五百萬元之間,除非有特別的「收入」,否則以這樣的收入水平,雖然比起一般上班族要好許多,但距離住進二億元以上的頂級豪宅,恐怕是難上加難。

根據︽今周刊︾深入追蹤,謝青良以太太之名所擁有的這一戶,有一七七坪,就位在這座豪宅的中間樓層,還外加三個車位,俯瞰大安森林公園的美景相當宜人;如果以買進的價位來看,每坪保守地以當時市場成交價一四○萬元計算,當時謝青良購入的價格,至少要二.五億元。以目前市價計算,該豪宅總價應該已經上看四億元以上。

對此,本刊去電詢問謝青良夫妻,謝青良的手機不通,而他太太推說正在忙,對一切問題不願多做回應。

謝青良的財力驚人,目前他所擁有的這戶豪宅,完全沒有向銀行設定質押貸款,換句話說,他是捧著白花花的二億多元現金來買屋。

此外,時間上的巧合點,也令人驚訝。

根據資料顯示,謝青良夫妻是在去年三、四月間購入,而就在購屋之前不到半年,也就是前年的九、十月間,正是「盈正案」爆發的時間,謝青良因此被查出利用職務之便,開設人頭戶賺取暴利,卻讓自己操盤的政府基金慘賠。事情發生才短短不到半年,他就出手闊綽,不用貸款就買下頂級豪宅,作風之大膽,令人咋舌。

謝青良夫妻的出手不僅於此,因為就在「盈正案」剛剛發生之際,前年的十一月,他先在「勤美璞真」附近一棟同樣位在信義路上的大樓裡,買下一戶二十八坪的房產,根據當地房仲業估計,市價約二千三百萬元,同樣沒有任何貸款。謝青良究竟何許人也?能有如此「雄厚實力」?

﹁敢賭﹂ 自己賺飽卻讓全民血汗錢大虧據了解,謝青良從小在台北市大同區的哈密街長大,一路學業成績都不錯。念台北市立中正高中的時候,外表看起來有點臭屁,穿訂做的制服、戴兩邊不同顏色的眼鏡。在同學眼中,他腦筋十分聰明,打橋牌時是一把手。不過,因為有點散散的,功課普通,後來考上政大銀行系、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是班上成績出色的黑馬。有一次,畢業後同學聚會,他的同學問他為何操盤績效可以這麼好?他回答說:「我就是敢賭,看準之後,放膽買就對了!」然而,這名住豪宅、自言「敢賭」的年輕操盤手,這一次,賭上的,不僅是個人在金融業的信譽,還把所有人民的血汗錢,也一併賭上了。雖然安泰投信在十一月六日決定賠償政府基金與三檔共同基金共二.五六億元損失,並同時向謝青良採取法律行動,卻也讓人民捏了一把冷汗,更讓人對基金操盤人的操守打上問號,擔心日後是否還有類似坑殺手法再現!

究竟,謝青良透過如何巧妙的五鬼搬運手法,讓自己賺足荷包,從此過著優渥的奢華生活,而卻讓全體人民的血汗錢大虧?

︽今周刊︾獨家獲知謝青良全盤的操作手法與內幕,從中卻也見到人性的貪婪,與血淋淋的試煉。

整起故事要從「盈正」還沒上櫃、仍在興櫃掛牌時談起。

當時安泰投信手上共有三個政府基金帳戶,包括退撫基金、勞退與勞保三大基金的帳戶管理。

而這次出事的謝青良,一人就獨攬勞退與勞保兩大基金帳戶的管理,另外,退撫基金則是由他與安泰投信投資長黃媺芸相互代理管理。

利用「人頭戶」 個人先上車買進盈正二○一○年六月三日、八日這兩天,當時盈正在興櫃的股價只有八十多元左右,謝青良在永豐金證券位於台北市博愛路上的分公司,開立一名呂姓人頭戶的帳戶,並在這個帳戶下單,買進五十張盈正,成本約五百萬元。

過沒多久,盈正這檔股票就在興櫃開始狂飆,一路飆上三百多元的高價,當時市場上各式的傳聞四起,其中傳得最盛的耳語,就是多名基金經理人都在盈正一百元以下就已經自己先上車;如今回頭來看,這些耳語顯然不是空穴來風。

緊接著九月九日,盈正以每股一八五元的承銷價從興櫃轉上櫃,當天九點鐘一開盤,盈正股價一飛沖天,直接衝上五百元的高價,當天收盤在五○五元,成為上櫃股王,更是全市場的焦點。

之後,盈正股價更是一路攀高,謝青良所操盤的政府基金,也在九月十七日到十九日,進場大買六百張盈正。九月十七日當天的盈正收盤價是五四六元,從此之後,盈正再也沒有見到這個價格。

而如果和謝青良自己人頭戶的持有成本不到一百元相比,他所操盤的政府基金持股盈正成本,每股整整多出四百多元。

股價炒到最高點 個人人頭戶卻悄悄下車然而,就在謝青良等不少基金經理人,結合公司所放出的利多消息,利用眾人資金,把盈正股價炒到最高點之際,卻也是他個人的人頭戶悄悄下車的時點。根據資料顯示,謝青良透過呂姓人頭戶所買進的五十張盈正,全部在十月一日賣出,當天盈正均價約三五五元,換算下來,他個人在這個人頭戶的獲利約一四○○萬元。

在他個人已經安全下車的二個交易日後,謝青良所負責操盤的政府基金才開始出脫股票,在十月五、六日全部出清完畢。這兩天盈正的交易張數加起來不到三千張,其中就有六百張的賣盤來自謝青良的政府基金,而盈正也因為政府基金大倒貨,股價直直落,十月六日收盤只剩三百元,政府基金因此大虧一.四四億元。

待獲利入袋 再低點賣出公眾操盤股票一切幾乎都按照完美的劇本演出,謝青良個人先上車買進股票,等著股價上漲;緊接著利用人民的血汗錢大舉進場,把股價炒到最高點,然後再趁機出脫自己事先買進的股票,等到獲利安全入袋之後,再賣出為公眾操盤的股票。

統領法律事務所所長林明正表示,被告如果執行職務,造成受託基金受損,謀取個人利益,其行為即與背信罪的構成要件相當。

事成之後,呂姓人頭戶果真「盡忠職守」,在十月四日到十二日期間,這個人頭戶透過國泰世華銀行館前路分行的交割戶頭,總共匯出四千萬元的資金到謝青良的帳戶。

也因為這筆關鍵性的資金流向曝光,讓監理單位認定呂姓人士,就是謝青良的人頭戶無誤,讓謝青良想賴也賴不掉。

此外,永豐金證券每個月寄給呂姓人頭戶的對帳單地址,上面寫的正巧就是謝青良夫妻的戶籍地址,更讓整起事件,有了水落石出的結果。

不過,弔詭的是,如果按照資料顯示,謝青良透過這個人頭戶總共只買進五十張的盈正,賣出後的交割款也不到二千萬元;但人頭戶卻匯出高達四千萬元的金額給謝青良,究竟是謝青良買賣盈正不只五十張?還是兩人之間的「合作」,不只盈正這檔股票?值得檢調單位深入追查。

不過,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盈正案」幾乎是近年來台灣資本市場上最具爭議的案件,因此就在這事件爆發後,金管會與檢調都介入調查,金管會調查完畢,結果也具體確實,認為案情重大,將整起案件移送法院。但根據最新消息顯示,今年十月初,該案已經做出「因為證據不足,依職務簽結」的結論,其中檢察官根據什麼理由做出這樣的結論?令人高度不解。

盈正舊案 為何遲遲不懲處?

所幸近日由於退撫基金等政府基金「受害人」,對於謝青良買賣盈正造成的巨額虧損,一狀告進法院,才讓這個案子重新進入司法程序。據了解,謝青良被列為背信罪的被告,並對他發出境管通知。

事實上,整起「盈正案」的來龍去脈,至今已是兩年前的「舊案」。早在案發之際,︽今周刊︾就率先在二○一○年十月的第七二一期,以︿上櫃就腰斬,股王盈正炒作黑幕﹀為文,披露盈正邪惡的炒風;其後更在去年十月第七七三期的﹁封面故事﹂,再以︿獨家揭露投信、中資、主力炒股內幕﹀為主題,將投信經理人如何炒作盈正的始末,做了詳實完整的報導。一個兩年前的舊案,為何遲遲不做懲處,也沒有任何動作去遏止投信界利用公眾資金中飽私囊,炒作股價的歪風,讓投資人的權益持續流血受損,顯然是政府部門怠惰。

直到今年六月底,才看到金管會一張姍姍來遲的懲處新聞稿,對此,調查此案時任職金管會證期局局長、現已轉任櫃買中心總經理的李啟賢表示,金管會其實早就結案,但為了配合檢調辦案,才會延後發布懲處。

此外,其中只對安泰投信、德盛安聯投信與凱基投信給予警告,另外對於謝青良、彭國星與陸宗賢三名經理人的姓名均未透露,金管會表示,這是保護當事人為由的必要處置,而事後也證實彭、陸兩人對案情均坦承不諱。但試問,在這些經理人以惡質的手法操盤政府基金與共同基金,導致全民、投資人的權益受損,要由誰來保護?

當時︽今周刊︾的報導,已經清楚羅列在前年盈正案爆發下,當年九月底持有盈正股票的共同基金,共有十一家投信、二十一檔基金(見一二○頁表)。除了謝青良之外,當時甚至還傳出某家大型投信經理人住「帝寶」、持股狀況比基金更隱晦的自營商操盤人,也因買進盈正,如今住在中山區某豪宅等等情事。如今這些投信、經理人對於當時為何持有盈正?研究報告與持股明細,都有對外詳細說明的必要。

而這次被揪出來的三家投信全部上榜,可見︽今周刊︾的報導領先正確,甚至當時︽今周刊︾就為文寫道:「有一名已經離職的明星基金經理人,就住在台北市信義路上、大安森林公園對面的豪宅『勤美璞真』……」,如今一一證實。

整起「盈正案」,其實只是台灣資本市場上惡質炒風的冰山一角,暴露出人性最貪婪的一面。當這些年輕的經理人站在龐大的利益面前,人性的善良被狠狠踐踏,人民的血汗錢、投資人想要從投資市場獲取些微報酬的心意,完全被丟棄不顧,經理人們卻住豪宅、享受豪奢的生活。如果,這次監理單位金管會與司法機關,再不嚴懲這些惡形惡狀的炒作者,恐怕第二樁、第三樁「盈正案」,此刻仍在資本市場某個角落持續上演,而人民辛苦的血汗錢,仍會繼續血流不止。

謝青良

出生:1968年

現職:自組投資公司

經歷:

國際投信國際台灣祥龍基金經理人日盛投信日盛上選基金經理人日盛投信日盛精選五虎基金經理人安泰投信政府基金代操經理人

學歷:政治大學EMBA

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

政治大學銀行系(現改為金融系)

婚姻:已婚

領先揭露

兩年前,本刊即獨家揭露投信基金經理人涉入「盈正案」炒股內幕,牟取暴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46

獨家追蹤》盈正案坑殺全民退休金另一基金操盤人 彭國星 住安和路億元豪宅、開名車

2012-11-19  TWM
 
 

 

謝青良坑殺人民血汗錢,自己卻大賺一票住豪宅,行徑之惡劣引起公憤;但謝青良不是個案,如果檢調不徹查,盈正案也不會是最後一件坑殺案。︽今周刊︾近日接獲許多檢舉,為了保護所有人民的資產,本刊持續追追追,繼續揭發這些住豪宅的「謝青良們」。

撰文‧劉俞青

自從︽今周刊︾第八二九期揭發政府基金代操經理人謝青良坑殺人民血汗錢、自己卻坐擁豪宅後,謝青良的作法引發各界撻伐;究竟還有哪些基金經理人和謝青良一樣住豪宅、開名車?

謝青良其實不是個案,這些投信業界的「謝青良們」,以家人之名坐擁億元豪宅的所在多有,和其收入比例明顯不符。檢調如果再坐視不管,恐怕將是台灣資本市場亂源的幫凶。

凱基投信前經理人彭國星

坐享頂級生活

這次盈正案的起頭,金管會共懲罰三家投信、三位基金經理人,其中除了安泰投信的謝青良已經曝光之外,另外一位凱基投信股票投管部協理兼「凱基台灣精五門基金」經理人彭國星,也在這次金管會懲處名單中。

彭國星的住家,就買在台北市富人聚集的安和路上,是遠雄建設在三年前推出的「遠雄安禾」。如果以目前市價每坪約一四○萬元計算,彭國星家裡共七十坪,外加兩個車位,總價大約一億一千萬元。

這棟豪宅的市場知名度雖然不高,但以具備隱私、低調的特質,頗受有錢人喜愛,而且社區只有五十戶,住戶單純,地點在安和路靜謐的巷內,環境很清幽。推出之時,遠雄建設強調這是一座具備制震、制音等設備的新一代五感住宅,前一陣子因為宣明智外遇生子案而聲名大噪的李珍妮,在此也有一戶;社區共有十三樓,彭國星的豪宅就買在中間樓層。

此外,投信圈也盛傳,彭國星很喜歡汽車,曾經看過他開著保時捷、BMW等名車,馳騁在台北街頭。

當時金管會清查彭國星的戶頭發現,他的手法和謝青良如出一轍,在盈正上櫃前用徐姓人頭戶買進,並在上櫃後股價五百多元的高點賣出,大賺一票;但他操盤的凱基投信基金卻在上櫃第一天大買,等到人頭戶下車後,他的基金才賣出。對於金管會的調查,彭國星在去年九月去函金管會,對自己的行為坦承不諱,並在去年底自凱基投信離職。

不過,該檔基金當年度仍然有正報酬,因此凱基投信表示,並未因為盈正股票導致該檔基金交易虧損,而對投資人做出任何賠償。

日前,財政部長張盛和才宣示要徹查公股行庫旗下的證券營業員,是否有開名車、住豪宅等異常不明財產所得的現象,但金管會對繼謝青良之後,類似彭國星這樣的「不明所得」,不知究竟看見了沒有?

第一金證券前操盤人陳伯俞

買進盈正時機很敏感

此外,近期市場盛傳有官股行庫旗下的自營商也介入盈正案,根據本刊抽絲剝繭調查,這位行庫操盤人,就是曾任職第一金證券自營部門的「陳伯俞」無誤。

陳伯俞比謝青良年輕,今年只有四十一歲,而且家境很好,他的家族是有名的「雙葉冰淇淋」食品公司,但據說陳伯俞在外面常自稱,自己從來不用靠家裡,他的錢都是自己賺來的。

陳伯俞在第一金證券自營部前後任職約三年,卻在盈正案爆發前的敏感時刻突然離職,根據第一金證券表示,陳伯俞在二○一○年七月底正式離開第一金證券,第一金證券高層還表示,陳伯俞是因為前一年度操作「表現不好,有瑕疵」,才因此走人。

不過就在陳伯俞離職後一個多月,第一金證券自營部就在市場上買進盈正股票,當時的操盤人是經理莊炎霖,目前還在職。但以第一金半官方的色彩,卻異常地買進「盈正」這種股價大起大落、爭議性又高的股票,背後的投資決策過程,恐怕必須對外界好好解釋清楚。

而第一金證券也向本刊證實,二○一○年九月,盈正掛牌上櫃後,確實有從市場買進三十、四十張的盈正,「持有一個禮拜到十天左右就賣掉」。

市場傳言離職後的陳伯俞,在盈正這檔股票上大賺一票,雖然聰明地選擇在敏感時刻離職,切斷他個人與第一金證券之間的關聯,但他自己是否與公司派、其他經理人有所聯繫,而他自己、以及第一金證券前後都有買進盈正的紀錄,時間上的巧合,也引人遐想。

對此,本刊去電求證陳伯俞,他表示自己買進盈正股票,都是在離職之後,為數也不多,至於第一金證券買進盈正時,他已經離職,與他沒有任何關係。

這位自稱「錢都是靠自己賺」的陳伯俞,如今就住在台北市中山區龍江路上,著名的「元大花園廣場」豪宅內,他在三年前買下這戶權狀七十七坪、外加兩個車位的豪宅,目前市價每坪以一二○萬元計算,總價也上億元。買進當時他年僅三十八歲,市場傳言許多基金經理人都來過他家。

而陳伯俞任職第一金證券期間,第一金董事長剛好就是現在的金管會主委陳裕璋,日前財長張盛和才信誓旦旦地表示,只要查出不法,「督導的董事長、總經理都要負責」,但截至目前為止,所有出事的公司,沒有一位負責人因此有所異動。

買豪宅不會輕易找人頭戶

成回溯金流重點

事實上,這波從盈正案延燒出的「經理人住豪宅風」,是因為這幾年豪宅興盛,許多從股市賺取暴利、不法所得的基金經理人,都會興起住豪宅的念頭,因此不約而同紛紛買進豪宅。

相對證券市場的人頭戶盛行,在金檢中不易被查出,但投資不動產,尤其是買進上億豪宅,一般人若無充分信任,不會輕易找毫無關聯的人頭戶頂替持有。因此這次本刊揭發從「豪宅」回溯查金流,成了這些基金經理人百口莫辯的鐵證。相對過去偵辦炒股案,這是最大不同,也是案情最有可能突破之處。

除了這條逆向的金流,熟悉台股的市場資深人士還表示,這些經理人的行為會如此猖獗,背後隱約有一個無形組織長期在支持,而這個組織的主導者,就是市場上傳言的「金主」。

這些所謂的金主,事前找好人頭戶,墊款的年利率二成,基金經理人只要負責繳二成的保證金、然後在指定的帳戶下單買股票即可;這種「金主加基金經理人」的「營業模式」,最大好處是金流就此斷掉,和經理人幾乎是毫無關係,這也是過去金管會或檢調在調查類似盈正炒股案時,經常以「查無實據」結案的原因。

除此之外,包括公司董監事在內的公司派相關帳戶,也是檢調單位最不該放過的查緝方向。由於公司內部人士最清楚公司的營運狀況,因此利用上市櫃時機上下其手,坑殺外部股東,也是常見的手法 。

以盈正案為例,二○一○年九月上櫃時的董事長陳友安,已經因為涉及內線交易案下台,由此可見這種被基金經理人或市場主力提前鎖定的標的,事後證明公司派都可能涉入其中。

從正面思考,如果檢調具備足夠的專業辦案能力,這次盈正案不啻為一次整頓台灣資本市場的絕佳機會。這場牽連甚大的炒股案,從金主、基金經理人、自營商操盤人,到公司經營者,幾乎都涉入其中,如果能夠整串粽子一舉擒獲,正能收殺雞儆猴之效,一清股市風氣。

檢調與金管會調查盈正案三管道管道一這次盈正案最大不同之處豪宅金流曝光基金經理人管道二過去的檢查方式,經常查無實據結案基金經理人金流斷流,不易曝光金主的人頭戶下單市場金主

管道三公司派

盈正上櫃時任董監事的金流,也是檢調清查方向

董事長陳友安

董事法人漢唐集成

法人代表王燕群

董事法人漢唐集成

法人代表陳朝水

董事許文

董事蕭宗哲

獨立董事丁予嘉

獨立董事林詮盛

監察人陳世浩

監察人陳淑華

監察人何俊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71

操盤手坑殺勞退金 離職就沒事?

2013-10-28  TCW
 
 

 

投信代操出包又一例!十月十六日,特偵組以背信罪及違反證券交易法等罪名,起訴日盛投信前投資長陳平、寶來投信前協理瞿乃正兩名政府基金代操經理人,違法獲利約七千萬元,卻造成委託他們代操的勞保與勞退基金因此虧損逾八億元。

若以勞退月領平均五千元估算,投信代操造成勞退基金等逾八億的虧損,等於吃掉十六萬名退休勞工的一個月退休金。這個虧損數字,還不包括去年底安泰ING投信前基金經理人謝青良涉嫌炒作盈正豫順股票,竟讓勞保、勞退基金在短短一個月內慘賠超過兩億元。

過去一年,投信代操政府基金接二連三爆發炒股弊案,經理人透過炒股與收受回扣方式中飽私囊,卻導致政府退休基金賠錢,財務困境雪上加霜,更引發民眾擔憂退休金不保。

「寧願少領也要先領」,自去年十月勞保基金傳財務危機來,許多民眾寧可減額,也要提早請領勞保年金,截至七月底最新數據,減額請領人數十個月內暴增一倍,明顯對政府管理退休基金投出不信任票。

荒謬一:炒股定罪難一拖三年,仍在偵查中

目前國內投信替政府基金代操資金部位,約四千七百六十億元,然而一旦發生炒股弊案,造成勞工權益大受影響,基金經理人卻往往只被解職,無須負起司法責任,更無須賠償等三大荒謬現象。

炒股案第一個荒謬現象是,在現行法規下,涉案的基金經理人往往難以起訴或定罪。以盈正案主角謝青良為例,炒股案在二○一○年九月就發生,二○一二年被列為被告,但遲遲未偵結或起訴,一拖就三年。

至於陳平等人的案子,竟出動了最高偵查單位的特偵組來偵辦,起訴書洋洋灑灑五百多頁,罪名為背信罪及違反證券交易法,但投信界卻認為,從起訴書來看,違反證交法等罪名恐難以定罪。

事實上,昔日投信界天王級人物、群益投信前董事長葉志勇,在一九九七年曾被查出他母親的帳戶裡,持有與群益基金相同的股票,形成利益輸送疑案,最終葉志勇辭掉所有職務,當時的證期會對葉志勇祭出最嚴厲處分,也僅是禁止執行證券相關業務五年。

按現有規定,主管機關的金管會只能透過行政處分,勒令基金經理人解職,三年內不准任職投信業,對基金經理人約束有限。至於涉及投信,也僅罰款約六十萬至一百二十萬元了事,相較於造成政府基金或投資人的虧損,顯然不成比例。

荒謬二:全民埋單代操賠錢,國庫補足缺口

投信炒股弊案帶來的第二個荒謬現象是,投信出包,全民埋單。退撫基金監理會前委員吳忠泰指出,投信代操的資金部位,一旦賠錢,政府基金也只能摸摸鼻子認了,收回並交由其他投信操作,未來基金若出現財務缺口,則由國庫撥補。

即使發生炒股弊案,政府基金只能禁止涉及投信在五年內不得再爭取代操業務,向投信求償的機率也不高,因為代操經理人雖違法被起訴,但要等三審定讞、賠償損失,也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雖然投信業者對旗下經理人設下層層防弊關卡,但每次弊案爆發,投信只能逼迫出事經理人離職,然後發表聲明,指涉案經理人的違法行為屬於「個人行為、與公司無關」。金管會除了罰錢,頂多是禁止投信在一或兩年不得發行新基金。

相較下,花旗集團台灣分析師張凱偉在出具研究報告前,先將內容透露給客戶,結果花旗遭美國麻州政府重罰三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九億元),事後張凱偉遭花旗開除,無論個人或金融機構,都付出慘痛代價。

荒謬三:劣幣逐良幣虧不得賺要多,人才求去

投信炒股弊案衍生的第三個怪象,就是引發優秀的代操經理人離職,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代操基金的操盤人,幾乎就是明星基金經理人,因為投信要爭取政府基金委託案,必須端出過往的投資績效。然而,受到弊案打擊,許多經理人士氣低落,加上政府委外代操或私募代操等金額變少,基金經理人收入和風險不成正比,造成許多優秀經理人紛紛離職。

此外,政府基金委外代操的制度設計不良,也讓優秀經理人寧可放棄代操工作。曾在一年多時間就替政府基金賺到二八%報酬率的經理人指出,代操既要達到政府基金規定約八%至九%報酬率,又要超越其他代操經理人的績效,「壓力太大了!」

從成績單來看,勞保基金委託投信代操績效大部分優於大盤,以去年七月發放的一百億元委託案為例,至今年八月底的報酬率約一四%,同期大盤漲幅為九.二一%。

代操基金經理人無奈的透露,政府基金由公務員監督績效,對於虧損不能容忍,賺少也不能接受,然而,每當行情不好或發生股災時,代操經理人又銜命護盤,一旦被套牢,卻面臨部位被收回的窘境,讓經理人大嘆難為,寧可求去。

「就算把『謝青良們』都抓光了,最後只會出現很多平庸的操盤人。」吳忠泰指出,主管機關為了防弊,設下更多操盤限制,卻也壓縮了經理人的操作空間。

而這三大現象不改善,無法遏止代操基金經理人藉由老鼠倉牟利,一個基金經理人為了圖求他一家的財富,侵蝕了十六萬個勞工家庭的生計與幸福,類似的案例還會再發生。

【延伸閱讀】代操弊案偵辦進度慢、索賠難

時間/事件:2012/11盈正案虧損金額:逾2億元涉案經理人:安泰ING投信前副總謝青良、德盛安聯投信前經理人、凱基投信前經理人司法進度:台北地檢署將謝青良列為背信罪的他字案被告,目前仍在偵查中

時間/事件:2013/3普格案虧損金額:約2,000萬元涉案經理人:第一金投信前經理人喬仁傑、許弘政、許訓誠司法進度:台北地檢署依違反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等罪起訴

時間/事件:2013/10代操弊案虧損金額:逾8億元涉案經理人:日盛投信前投資長陳平、寶來投信前協理瞿乃正司法進度:特偵組依違反證券交易法以及背信罪起訴

註:*為共同基金,其餘為政府基金資料來源:金管會、特偵組、台北地檢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34

審有罪仍上節目解盤 再涉坑殺散戶被查 名嘴炒股亂象不息 金管會沒轍

2015-04-06  TWM  
 

 

一審被判刑的股市名嘴,繼續上電視節目推薦個股,主管機關卻無法遏止亂象;當證券監理單位還在狀況外,投資人就必須永遠提高警覺,才能自保。

撰文‧歐陽善玲、黃瑋瑜

又見股市名嘴遭控坑殺散戶!三月二十七日,檢調傳喚顧德投顧分析師余世欽、啟發投顧前分析師楊昇忠,及網路名嘴鄭光育、方翔立,針對涉嫌炒作銘異、晉倫股票進行約談。除楊昇忠外,其他三人都有炒股被起訴審判的紀錄。

二○○六年,鄭光育等三人涉嫌與金主炒作吉祥全、佳必琪長達五年,而遭特偵組起訴。一四年八月一審終於宣判,鄭光育、方翔立等人分別被判刑十四年至四年不等刑期,全案尚未定讞。

而在此案審理的三年期間,甚至一審宣判後,余世欽等三人還在第四台的運通財經台《深潛戰略》、網路上持續吹捧銘異、晉倫,使銘異股價在四年間最高飆漲達三倍,因而成為這次檢調單位調查重點。

離譜的是,即使這四人在三月二十七日被交保候傳,顧德投顧仍宣稱,四月七日起,余世欽就會重新回到節目。

金管會證期局回應,涉及操縱股價的刑事案件,全案未定讞前,並無具體事證可為裁罰依據。國家通訊與傳播委員會(NCC)也指出,依《衛星廣播電視法》,乃針對妨害兒少身心健康、違反社會善良風俗的內容處分,「炒股、推薦個股等專業事項,會移請金管會認定。」主管單位等於無計可施。

投保中心處長趙順生指出,自一四年五月起,投保中心即接獲約三、四十件與銘異有關的申訴檢舉案件。「在法律認定上,操縱股價行為須具備很強的事證,一旦檢方正式起訴,就代表相關事證符合一定程度的主客觀要件。此時,投保中心就會留意、釐清受償資格。」換言之,光是檢察官起訴動作,某程度就代表已掌握一定事證,或能證明意圖炒股。站在金融監理角度,主管機關不但沒有及時反應,加強取締,還讓同一批人在財經節目上「重操舊業」;對已判刑的投顧老師,更是搞不清楚是否還在上電視節目,無異監管失靈。

名嘴吹捧標的 對作易受傷資深投資人劉友威建議,不論投顧老師如何吹捧個股,都應回歸基本面,當個股本益比高得離譜,或超出同類股票太多,就應保持距離。

另外,部分投資人會留意被股市名嘴看中的標的,趁股價被哄抬時伺機放空。這次銘異炒股案,也不乏被軋空、受傷慘重的案例。

「像這種相互勾結的炒股集團,籌碼已經吸納乾淨,投資人千萬不要『看不順眼』就輕易對作,這樣絕對會受傷。」劉友威提醒,股本大且籌碼凌亂的標的才適合放空,不論作多或放空,投資人都要有一套進退依據,才不至於血本無歸。

前案未了,後案又來!

——名嘴炒股事件簿

2006年4月至2010年9月:鄭光育等十餘人先後炒作吉祥全、佳必琪股價。

2011年6月:高檢署特偵組偵結全案,起訴鄭光育等多名被告。

2014年8月:吉祥全、佳必琪案一審判決,鄭光育等分別被判14年至4年不等。

2015年3月:鄭光育等四人涉嫌炒作銘異、晉倫,被檢調約談搜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384

人民幣急貶 董娘、貴婦、台商慘被坑殺


2015-09-07  TCW

「人民幣貶值超過預期,市場上至少超過八成的TRF(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為一種匯率選擇權)被斷頭??。」

「某某銀行財富管理部門跟客戶對賭TRF,平均一個客戶賠三千萬到五千萬…?。」

今年八月十一日人民幣意外暴跌,一口氣從不到六.二元兌換一美元,暴貶到六.四美元,創下中國匯率改革以來最陡峭跌勢。高槓桿、高風險的人民幣衍生性金融商品TRF成為金融圈檯面下討論焦點,客戶大虧傳聞不斷。

其實,人民幣TRF斷頭潮不是第一次。去年三月,人民幣終結連九年的持續升值走勢,出現暴跌,導致透過TRF壓寶人民幣升值的企業、投資大戶紛紛中箭,粗估國內企業與個人合計遭受上百億元損失,投資虧損有數百人。

當時金管會清查發現,銀行在銷售專供外銷企業避險用的高風險產品時,卻出現賣給非專業散戶、未評估客戶風險承受力、只提供英文合約等缺失,祭出重罰整頓亂象。包括永豐、國泰世華、北富銀、新光銀等十家銀行合計被處分高達三千八百萬元罰鍰,永豐更受到一年禁賣處分。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由於TRF利潤高,且因商品多來自海外,本國銀行多為批入商品轉賣給客戶,風險由客戶承擔,銀行可說是穩賺不賠,因此銀行理專還是持續販售,又以小型銀行與外銀最積極。在兩岸三地設有公司的中小企業主、老闆娘與家人,因為相信人民幣會持續升值,更成為最佳銷售對象。

以下是一名中小企業老闆娘的真實故事,當事人擔心曝光後,銀行帳戶會遭到凍結,因此化名A小姐陳述。

A小姐攤開與銀行的往來合約,眼眶泛紅的還原銀行「養、套、殺」手法,先勸說她以公司存款戶頭做無本金投資,並引用首席分析師、專家對人民幣的預測,讓她相信投資方向無誤,但事與願違,不但沒賺,反倒虧損三千多萬元。

更嚴重的是,若人民幣如市場預期,明年底貶至一美元兌七元,A小姐的未到期合約損失將達四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三千萬元)!老公的貿易事業,眼看就要被她拖累。以下為她的血淚告白:

《養》 邀VIP吃喝玩樂他們送我東西、跟我感情好,告訴我做TRF可以賺錢

我平常用的是自家公司的銀行帳號,裡面有公司生意往來資金,也有我存進去的家用錢,總維持在上千萬元。銀行RM(Relationship Manager,企金業務)每年都會邀我們這些VIP出去玩,到五星級飯店吃喝玩樂,遊覽車一開出去就是十幾輛。他們做業務跟拉保險一樣,送妳東西、跟妳感情很好,送完禮告訴妳:做TRF可以賺錢喔!

銀行RM告訴我,人民幣長期看升,投資TRF不用交任何本錢,簽約時現領權利金,只要合約期間人民幣沒有貶破目標價,權利金就是現賺。

剛開始,人民幣果然一直升值,我覺得這比投資股票好賺多了。但去年三月人民幣突然暴貶,我損失好幾萬美元。RM打電話來說:「我幫妳再做一個約,讓妳用新合約的權利金收入,把虧損補回來。」他說,再簽一個約就沒事了。

他們銀行分析師說人民幣會一直、一直升值,外面訊息也都這麼講,我只是一般人,想說追隨專家準沒錯,RM也說這個約條件看起來是安全的。當時我在國外接到電話,就說好好好,新合約生效好幾天後,回國才在合約上補簽名。

今年初人民幣又意外大貶,我再度虧損。銀行RM還是說不用擔心,要我再簽一個新約就能補回來,我再度加碼。

《套》 好心幫忙補虧損他說簽新約就沒事,卻叫我補錢,我帳戶不是還有上千萬嗎?

整個過程我都不用繳錢、不須本金也不用賠錢。RM一直讓我覺得:補了新約就沒事。後來人民幣升值回來,開始獲利,我還覺得他們是對的。但現在才發現,用新約補洞,讓我的曝險再倍增,變成一開始的四倍;對他們而言,可以賣更多產品、抽更多佣金。

今年八月人民幣大貶,我第一次接到補繳保證金通知。我帳戶不是有上千萬元嗎?問RM保證金是怎麼算的,他們到現在都沒讓我搞清楚。

我一直不敢跟老公講,但真的沒錢補,前幾天終於鼓起勇氣跟他坦白。他公司的貿易往來都在這家銀行,如果我不履約,銀行會扣住買主付的貨款,公司營運就會出現危機。

老公幫我估計,如果人民幣沒辦法從六.四元兌一美元回到升值軌道,我的損失將近一百萬美元;如果人民幣未來貶到七元,我的損失更將超過四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三千萬元)。我剛開始的十幾萬美元獲利,根本不夠賠!

《殺》 勸拿房子抵押如果我檢舉,就讓我帳戶爆、清算財產,我等於被挾持了

人生後悔藥沒得買,白紙黑字都是我簽的約,電話也都錄了音,RM會一口氣念一串投資風險無上限的警告內容。但如果當初知道會危及公司生意,說什麼我也不會做這種投資。如果去年三月第一次發生TRF風暴時,RM能誠實告訴我損失狀況、警告我風險已經太大,我根本不會加碼。

這個帳戶每年外匯資金往來不超過一千萬美元,銀行卻讓我承做曝險達四千萬美元的外匯部位,把風險放給我這個無力承擔的人,這樣對嗎?(編按:指TRF原為企業避險工具,但銀行銷售金額卻是該企業避險部位的數倍)

不只我,光是賣我TRF那組RM團隊,就有五、六個案子快爆了,正在跟客戶協商,我的曝險部位在裡面還算小的。我也有台商太太朋友,在單一外商銀行曝險超過五千萬美元,簽的合約只有英文,沒有中文,她根本一行只看得懂三個字。

我想問:金管會是不是沒嚴格監督?去年出了事,口頭警告、罰罰款就算,之後銀行照樣亂賣TRF!

我跟那位台商太太現在完全不敢告訴親朋好友,也不敢問當初一起去五星級飯店的VIP們,怕一問,以後想借錢都借不到了,而且,他們如果「中獎」,一定也不敢說出來……。

銀行業務說,現在先不讓我帳戶斷頭,要我拿房子抵押借款,說好聽是幫我延遲幾個月補保證金,實際上怕我鬧大讓金管會上門查,想掩蓋他們違規行銷的事實,等我繳不出錢就拍賣房子。但如果我現在具名檢舉,銀行馬上就會讓我的帳戶爆、清算財產,魚死網破,我等於被挾持了。

如果銀行現在叫我補保證金,我就說那我死給你看!我一個人死不足惜,但因為我,讓不知情的人(指老公)事業做不下去怎麼辦?

我已經十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要不是捨不得留先生一個人,我真的想就這樣(指窗外)從樓頂跳下去??。能不能請你告訴我:該怎麼做?

政府介入,成效有限小型銀行、外商銀行依然狂賣

A小姐是少數個案、還是冰山一角?從金管會公布的整體數字來看,儘管去年的TRF亂象獲得改善,但A小姐的案例卻點出兩大問題。

根據金管會的銀行銷售衍生性金融商品統計,TRF隸屬的店頭市場賣出選擇權契約餘額顯示,富邦、中信、台新等本土大型銀行明顯衰退,本土小型銀行如安泰、大眾,以及外商銀行如澳盛、渣打,卻大幅成長,雖然此餘額數字包含了TRF以外的賣出選擇權產品,卻也與市場上盛傳小型銀行、外商銀行依然狂賣TRF的說法,若干符節。

A小姐的經歷也顯示,銀行對客戶的風控不佳、只給英文合約、事後補約等光怪陸離不當行銷情節,依然存在。

換句話說,總數額雖改善,但部分銀行或新開出TRF業務、或「特別熱愛」銷售TRF,卻是不爭的事實。銷售時是否合規、有沒有幫客戶控制風險?值得金管會留意。

同時,外界以為去年TRF風暴已到一個段落,其實不然,像A小姐這樣簽新約延後風險的案例還不少。

前香港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師黃薰輝觀察,前兩次人民幣突發性大貶,導致客戶鉅額虧損,許多銀行金融商品行銷(TMU)部門為留住台商客戶,用締結新約的方式展延虧損,讓客戶的曝險倉位更進一步加大。「我看,如果這些台商撐不住、倒閉,銀行端勢必會有一場風暴。」

金管會如何讓銀行落實合規行銷、如何讓風暴衝擊減到最小,考驗監理智慧。

【延伸閱讀】加碼!賠錢不停損,業務還鼓吹再賭—人民幣走勢與A小姐TRF操作

●2013/11看好升值進場出現升值趨勢,A小姐首度投資TRF,賭人民幣兌1美元不會貶破6.2元

●2014/3加碼補虧損貶破6.2元,A小姐為補虧損加碼,投資部位增為2倍,賭人民幣不會貶破6.25元

●2015/2再加碼搏翻身貶破6.25元,A小姐為補虧損再加碼,投資部位增為4倍,賭人民幣不會貶破6.4元

●2015/8再貶下去恐賠上億.11日貶破6.4元,未來若維持在6.4元以上,A小姐將有約新台幣3,000萬虧損.若如市場預期2016年底貶破7元,損失將超過1.3億

資料來源:Yahoo! Finance 整理:蔡靚萱

【延伸閱讀】投資TRF起糾紛,自保三解方

民眾遇到TRF投資糾紛怎麼辦?要跟哪個單位投訴,或是走司法途徑?以下是金管會銀行局局長詹庭禎及相關業務負責人的說法。

問:銀行如果只提供英文合約、讓客戶曝險超過能力範圍,是否涉及違規?

答:銀行銷售TRF時,除了銷售給專業投資機構(也就是金融機構)時,可以只提供英文合約,對一般公司戶、個人都必須提供中文合約,否則違規。投資TRF曝險超過負擔能力,往往是簽約當時沒預期匯率反轉這麼快、這麼大,這部分建議投資人與銀行協商,看看如何補救。銀行本身是否做好風險控管,則是金管會金檢的範圍。

問:萬一與銀行發生TRF投資糾紛,該如何解決?

答:投資人第一步驟要先與銀行協商,若協商不成,當投資TRF的銀行帳戶登記為總資產大於五千萬元的專業客戶時,不適用《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只能走民事訴訟。如果投資TRF的帳戶為避險一般客戶(例如中小企業),則可依《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向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申請評議。

問:銀行如果在銷售過程中明顯違規,該如何檢舉?

答:投資人能舉證銀行確實違反相關規定,可向金管會銀行局檢舉。銀行局將在釐清事實後,判定銀行是否有不當銷售、沒做好風控等疏失,進行應有處分。金管會身為監理機關,希望能對高風險商品做好管理,但也不希望嚴管讓衍生性商品交易轉移到境外去。我們正盡量在消費者保護與商品上市活絡之間追求最大的平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1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