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還在瘋存人民幣?小心利息越存越薄


2014-04-07  TCW
 
 

 

人民幣商品開放,終於見識到台灣民間充沛的投資潛力。自去年二月開放人民幣存款以來,僅僅一年多,國內人民幣存款就已累積到人民幣二千四百多億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二千多億元),相當於一個鴻海集團的市值。

始料未及的是,投資人湧進,也造成前所未有的爛頭寸在人民幣存款上蔓延開來。

投資人瘋存人民幣,看準的就是,優於新台幣定存近一倍的利息,以及長期看升的人民幣匯率。但是,當國人搶進人民幣,國內人民幣存款越來越多時,銀行的高利定存方案卻紛紛喊卡,利息越變越薄。

現在部分人民幣優惠存款利率還可達三%,但實際上,這些人民幣存款,銀行目前僅能透過轉存中國銀行台北分行、投資點心債、寶島債及小部分放款消化人民幣資金,去化管道有限。

一年掀三波人民幣定存熱水位達陣,三%優惠利率只給大戶

過去一年多,國內曾掀起三波的人民幣高利定存熱潮。首先是二○一三年二月,央行剛開放人民幣存款業務,各銀行為了建立人民幣資金池,紛紛祭出短期的優惠利率定存方案吸金。

第二波存款熱在二○一三年九月,中國面臨錢荒,擔任人民幣清算行的中國銀行台北分行拉高轉存利率後,國內銀行為了大賺利差,紛紛調高利率吸收人民幣存款,帶動人民幣存款水位激增。

第三波人民幣存款熱,則發生在今年農曆年前,中國錢荒問題再度延燒,中國銀行台北分行祭出四%以上高利率,吸引銀行再度推出人民幣高利定存方案吸收存款,再轉存到中國銀行台北分行賺取利差。

也就是說,兩岸在人民幣商品上市之後,互動與關聯度越來越高,大陸的錢荒吃緊,隔岸影響台灣投資人荷包裡的財富。

然而,當銀行的人民幣資金池累積部位達陣,或者中國銀行台北分行調低轉存利率,銀行就不再祭出優惠利率吸金,三%可說已成為利率的「天花板」。

事實上,最近多家大型行庫如第一銀行、華南銀行等已經下調人民幣存款牌告利率,而且採取「額度越大、利率越高」的做法,要拿到三%的利息,存款部位要人民幣一百萬元起跳。

八成人民幣存款只進不出「消化不良」,得靠三大出路活絡

人民幣定存優惠方案一結束,利息就打回原形,原因就是,人民幣去化管道有限。台灣目前人民幣產品仍少,算一算一個巴掌就數完了,放款需求也不大,僅佔存款額度的六%左右,高達八成的人民幣存款都轉存到中國銀行台北分行。

中國銀行台北分行成為國內人民幣去化的大宗,轉存利率達四%,換言之,台灣各銀行只要把人民幣轉手放在中國銀行台北分行,即便給予國人三%的人民幣定存利率,都能賺到一個百分點的利差。但隨著大陸錢荒紓解,中國銀行台北分行調降轉存利率,連帶國內銀行也跟著調降存款利率到二‧五%至二‧八%間。

人民幣是管制貨幣,回流機制有限,唯有透過擴大寶島債市場、取得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機構)額度,以及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才是未來人民幣去化的三大出路。

首先,擴大寶島債市場的發行額度及廣度,將有助於人民幣去化。台灣目前人民幣存款達到二千四百多億元,對照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的發展,寶島債市場空間約有六百億元,到目前為止才發行了一百二十一億元,仍有很大成長空間。

目前金管會核准大陸企業發行寶島債額度上限僅一百億元,但國內人民幣存款加速累積,未來若能透過擴大信評良好的陸資企業來台發行寶島債,不僅有助於人民幣的去化,也可以活絡台灣的債券市場。

其次是爭取RQFII額度,擴大發行人民幣計價相關商品。金融界無不引頸期盼服貿協議過關,可運用中國承諾給予的人民幣一千億元RQFII額度。這個額度,相當於國內投信發行近兩兆元基金規模的四分之一,將有助於去化人民幣資金。

然而,服貿協議目前難有進展,造成RQFII卡關。富邦金控經濟研究中心資深協理羅瑋指出,在人民幣回流機制受阻下,銀行龐大人民幣存款將停泊在台灣,無法有效使用,將使人民幣存款利率下降。

不僅如此,若服貿無法順利通過,銀行業無法實質獲得大陸承諾放寬「台資企業定義」,僅能依目前定義,對五%台商提供金融服務,無法擴大貸款給台商企業。

人民幣去化的第三項管道,就是爭取設立人民幣離岸中心。不過,央行總裁彭淮南指出,服貿沒過,貨貿絕對過不了,還有RQFII也卡在這個地方,兩千多億元資金動彈不得,兩岸貨幣互換機制談判也遇阻。金融業者表示,台灣要發展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目標恐將淪為空談,當前激增的人民幣存款,出路堪憂,有些像是吃了太多,消化不良,長久下來,原本報酬率不錯的人民幣商品,也要提防成為雞肋,不再有魅力。

【延伸閱讀】台灣1年存款金額,相當1個鴻海集團市值──台灣近年人民幣存款餘額第1波:人民幣存款業務開放,銀行祭優惠定存吸金第2波:中國錢荒,帶動人民幣存款激增第3波:錢荒延燒,銀行再推人民幣高利定存

註:2014年數據截至2月底資料來源:台灣中央銀行整理:鄧麗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78

為何全球年輕人 都在瘋農業?

2015-05-11  TCW
 
 

 

相較於二○一○年,上海世博以大面積建築抓住全球目光,這一次,以美酒、美食著稱的義大利,則將焦點放在人類最原始的需求:吃。

本屆世博在全球時尚之都米蘭舉行,全球一百六十個國家與組織同場競技,它們環繞「餵養地球,生命的能量」(Feeding the planet, energy for life)主題,從食物生產到廚餘桶,每個環節都能發揮創意。

從產地到餐桌全球最聰明腦袋,解決「吃」的問題

從一八五一年第一屆世博登場以來,它就是各國展示運用新科技、推動人類進步的競技場。例如一百六十四年前收割機的登場,推動農業走向工業化,鋼筋混凝土的技術,迎來了高樓大廈的世界;包括飛機、電影、電腦等,都在世博舞台上,率先嶄露頭角。

這一次,各國展示的,是利用科技,解決食品安全、糧食供給、永續農業等問題。

主題一:防堵黑心食物未來超市,大數據帶你安心挑菜

開幕的第一週,全世界的焦點是一座「未來超市」。

才靠近門邊,兩扇門「咻」的一聲滑開,進門之後兩層樓高的光線流下,右側比人還高、數公尺長的玻璃螢幕,飛來畫去幾種顏色線條,把超市展區、產品分布、線上平台資訊講得一清二楚,上方,還有產地與農夫的照片。

這裡是七千平方公尺的「未來食物區」(Future Food District),展示了人類未來食物消費的各種可能,包括了一座未來超市、垂直農場及讓生產者、消費者、廚師切磋廚藝、互動的廣場。

超市裡面是一片寬廣挑高空間,前前後後、高高低低的螢幕,將大數據(Big data)運算即時顯示,誰來了、什麼產品進貨、哪些活動在進行,就像在傳統市場人與攤販間的互動、交換、搶貨,有了大數據,一目瞭然。

一千五百項產品照類別一一陳列架上,我好奇的想拿起西西里來的橘子,還沒碰到,頭上的螢幕卻動了起來。

一分為二、螢幕劃開,坐標降在世界地圖上的西西里島,橘子的品種、生產者名字、價錢圖表呈現,下一個畫面,橘子的營養素、熱量,從西西里島運過來的方式、碳足跡、栽種方法。我不用摸到它,卻已經了解它。

我帶著橘子,走到了牆邊秤重的地方,正在好奇為什麼要走到這裡,才發現放上橘子的那一刻,關於西西里島農夫的介紹影片已在牆上啟動。

不只是生鮮產品,義大利麵、餅乾、甚至微波產品,手向展區一揮,連餅乾的成分、生產的工廠、熱量、食用建議全都出現了。更甚者,玻璃螢幕還可現場教你烹飪!

超市中央的玻璃桌面,有如珠寶展示一樣放著料理模型,喜歡嗎?點選之後從桌子的側面看,一般西式廚房微波爐或者烤箱的位置,玻璃成了螢幕,說明、圖示、動畫,配合著後面的模型示範烹煮步驟,有如皮影戲般的效果。

「我們想呈現的是無縫的模擬實境,但是又不想要像Google Glass那樣笨重的設備,」負責未來超市策展的義大利設計師、麻省理工學院感應科技實驗室主任卡羅.拉帝(Carlo Ratti)說,用的所有技術,其實目的只有一個:說食物的故事。

「我們的靈感,來自一本書,《帕洛瑪先生》(Mr.Palomar),」拉帝帶著我們走訪未來超市,「書裡面形容走進傳統乳酪鋪的感覺,就像走進了羅浮宮。」

「一塊起司,對書裡的主角來說跟展覽品一樣,每一塊都在獨特的草地、不同的天空下發酵,」拉帝說,「每一種食物都有自己的故事要說。」

他把手伸向葡萄酒區,螢幕動了起來,從產區、葡萄種、到酒莊的故事,彷彿欣賞一幅作品般,他看著那支酒, 「消費者為何不能知道這些故事呢?」

創新通路,支持友善土地的生產者

用科技說故事雖然炫,但,為什麼人類需要這樣的超市?

翻開台灣報紙,食安問題占據重要版面,這就是它要解決的問題:一、不透明的生產鏈正在傷害消費者,二,不透明之下,價格成為唯一的競爭優勢,這使得占世界糧食生產近八成的小型生產者居於弱勢。

並且,未來超市並非夢想,它正在發生。

未來超市的共同策展者,正是義大利最大連鎖超市品牌Coop,它市占率近兩成,年營收達一百三十億歐元,約合新台幣四千四百億元。

消費者合作社起家的Coop,擁有與小農直接聯繫的供應網,並在一九八二年就設立食品實驗室,引入精良配備與專家,每年投入七百萬歐元(約合新台幣二億四千萬元)把關食安。早在一九七九年,它的產品就標示營養成分,二○○一年導入生產履歷標籤,領先全球;連超市的熟食,也都在網路上公布生產履歷,力求透明。

對上游供應商的直接掌握,讓Coop好幾次領先歐盟,揪出食品安全問題;透明的產品資訊、生產鏈,讓消費者的付出與生產者的所得,都更為合理。其結果是,它的商品不但不比競爭者貴,自有品牌甚至更便宜,在全球品牌威脅下,穩坐該國最大超市通路的地位。

未來超市展示一個正循環──透過科技,生產端與消費端能直接對話,少了不透明,少掉中間多層轉手的成本,就能支持友善土地的生產者,即使是小農,也能在市場競爭中生存。

根據聯合國二○一四年的糧食報告,占了全球糧食生產近八成的小農,亟需靠著科技創新提升效率,而消費者的直接支持給了他們資本,也鼓勵更多善用科技的青年入農。

「未來超市就是一場實驗,希望在生產者、消費者、食物之間,形塑新的關係,」拉帝說,就像回到義大利傳統市場中人們尊重食物,進而彼此信賴、了解、互助的文化,讓小型生產者得以實行永續農法,消費者安心飲食。

在其他的國家館,也能看見科技創新如何改變人們「吃」的問題。

主題二:解決耕地銳減問題牆面垂直利用,大樓也能變良田

法國館天花板上,一格一格有如田埂劃出的田地,啤酒花從天花板上發芽。

以色列館「站著」的田,來自新創團隊GreenWall之手,他們的技術,讓耕種成為辦公室與城市的選項;在可耕地下降的趨勢中,他們生出耕地,此技術在美國攻進臉書、蘋果及公共建築。

愛沙尼亞場館四座盪鞦韆連著發電系統,一旁的螢幕顯示你的運動產生多少電力,這些電力能夠直接換成廚房烹飪的能源。

而在地主國義大利館內,在未來半年的世博展期內,更將邀集一千五百個新創公司,在此輪番上陣。

過去一年平均每天有十五家農業食品相關新創公司誕生義大利,其中,又以Ag-tech(農業科技企業),最亮眼。

被稱為「農地版Airbnb」的terraXchange,利用共享經濟的概念,讓網路平台銜接供需,讓擁有城鄉荒廢地者,有耕作需求者,找到彼此;就像利用Airbnb尋找旅行住宿一樣,在這裡也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田地,並且用作物回饋租金。

Grow the Planet線上植栽社交平台,被稱為「真實版的開心農場」,幫助全球二十萬個耕種者交換經驗,尋找即時當地栽種建議,測試版剛上線,就得到八萬五千美元投資基金。

主題三:解決過剩問題冠軍團隊用橘子纖維做衣服

從近六百個團隊中脫穎而出被選為「世博變革者」(Changemakers)的Orange Fiber,利用南義大利盛產的橘子纖維做為布料,希望透過義大利的設計實力成立時尚品牌,瞄準全國七十多萬噸廢棄的橘子纖維,去年九月商品出爐,已有兩位天使投資人支持。

另一組入選團隊Smart Ground,利用大數據隨時監控溫室中的各項資訊,花了兩年時間設計、製造晶片以及硬體,同時開發軟體介面,提供從偵測器到雲端處理、介面操作的完整服務,農夫從此可以進行遙控,並得到根據大數據分析而給的耕種建議。

義大利為這些新創團隊搭起的舞台不只在世博場館內。世博子活動、在米蘭舉辦的農食科技論壇中,一位二十六歲草莓農吸引眾人目光,結合智慧管控系統跟太陽能板,他的草莓溫室不但自給自足,五萬平方公尺的溫室也只靠著機器控制溫度、濕度以及施肥,創業兩年,年營收已超過百萬歐元。

這些新創公司都在食物的價值鏈上進行創新,也獲得回報。根據義大利農業協會統計,用創新科技以及電子設備進行管理的農企,其中,年齡在四十歲以下的經營管理者,更懂得蒐集資料、帶來改變,他們比年長的同業,收入平均多了一五%。

「這些創新團隊解決了很多農業的問題,例如,過去耕種主要仰賴經驗,排擠了青年加入的可能,現在有數據幫忙判斷,或者網路社群也能幫忙解決問題,」米蘭大學農業科技學系教授古德(Riccardo Guidetti)解釋,善用數據、彼此串聯,發揮互聯網概念的農創團隊,讓農業走向了3.0的時代。

這些農創者,從不同環節切入食物生產鏈,在世博展示他們如何提供解方。

主題四:改善糧食分配不均一款App,蒐集剩餘麵包分給窮人

根據聯合國統計,隨著人口上升,二○五○年以前,糧食生產量需要提升七○%。而這七○%的缺口,成了他們發揮的舞台。有的從提高供給下手,有的則致力減少浪費。

以世博WE-Women女性創業家競賽的冠軍OrtiAlti為例,綠色屋頂的技術將大樓屋頂轉化為耕地,同時也省下了一五%以上的能源。另一團隊Breading,則用App將各個酒吧、麵包店沒吃完的麵包,分送給貧窮線以下的居民,義大利政府則為參與的店家提供營業稅的優惠。美國館則有新創競賽得主Mint Scraps使用 大數據運算,替餐廳省下一五%的廚餘。

這些社會問題改革者,吸引各國投資者的目光,「我們知道很多投資者藉著世博到義大利看新創團隊,」社會創新育成中心FabriQ主任畢納(Matteo Bina)表示,因為義大利人對食物的挑剔跟在意,發展出許多相關創新,「那是我們文化的根,用好的農作,去保護我們的土地,幾乎是共識了。」

美國館對新點子最積極,在世博開幕前一個月就開始搶人。

農業+科技=農創空前蓬勃被預言「物聯網化最快產業」

三月底,美國在米蘭首次舉辦了討論科技、農業、釀酒如何結合運用的論壇,邀請義大利各個農食新創團隊,從草莓農到小農電子商務服務皆有。並在世博中首開先例,由微軟、美國國務院、NPO組織合作,為了世博成立餵養育成計畫,讓農食領域資源與新創團隊接軌,並提供系列訓練課程。

「農業加上科技的新創,將比雲端服務、大數據的市場還要大!」U.S.Venture創辦人麥圖奇(Paul Matteucci)說,連科技媒體Venture Beast也稱,「農業將是物聯網化最快的產業」。

二○○九年起,美國對農業科技新創平均投資額,每年成長逾六成。去年,對農業科技新創的投資超過清淨能源、金融科技,比一三年成長了近兩倍。

比爾.蓋茲、Google施密特、巴菲特等各大矽谷與金融巨擘,紛紛以買農地、成立培育商、新基金等方式插旗,看準的無非是農業市場潛力,「整個食物的生產鏈正在等待革新,」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智庫之一考夫曼基金會點出,食物價格在二○三○年前將成長一半以上,「各國必須建立農業科技創業的支持系統才能吸引人才,他們能夠解決國家的糧食危機。」

一條與最多人相關的產業鏈正在革新,米蘭世博凸顯食物的問題,也找到商機。

除了政府補貼、簽貿易協定之外,與義大利同樣具有科技、小農、領先農業技術的台灣,為農業創新提供什麼支持系統?我們的眼光跟上世界了嗎?這或許是比國家館的有無之外,此次世博我們最該思考的問題。

【延伸閱讀】米蘭世博,非懂不可的8理由——全球農業危機與商機

迫切的糧食危機

●食物需求增加70%:2050年前,食物供給要成長70%,人類面臨史上最高食物生產壓力

●耕地減少50%:人均可耕地面積, 2030年將降至2000年一半

●6,500萬人因食物而死:每年因缺乏食物3,600萬人死亡。每年因過量飲食2900萬人死亡

●1/3食物被丟棄:每年約1/3食物被丟棄,是全球飢餓人口所需糧食的4倍

崛起的農業商機

●矽谷瘋農創:2009年起對農業科技新創投資,平均每年成長63%,去年投資金額超越金融科技、清淨能源科技,金額較2013年多約2倍。

●市場規模大:農業市場規模龐大,全球農場每年淨收入1,200億美元,全球農場資產2兆美元。

●科技獲利高:用創新科技以及電子設備進行管理的年輕農企比年長的農企收入平均多15%

●就業機會增:小農工作機會增加,金融危機時義大利務農人口成長10.1%,提供20萬個就業機會

資料來源:The 2050 Criteria,World Wildlife Fund UN FAO整理:劉致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201

《星戰7》老梗淘金學 衝五千億商機 隔32年再拍,從歐巴馬到佐伯格都在瘋

2015-12-21  TCW

授權商品、改編卡通,開闢專屬遊樂園區,就是不讓影迷忘了它,每年舉辦星戰迷Cosplay見面會,話題熱度延燒三十多年不滅。

一部隔了三十二年後,才開拍完成的《星際大戰》第七集,電影還沒上映,竟然未演先轟動,已被視為將成為史上吸金力最強的影片。

據摩根大通證券預估,「《星際大戰7》(以下簡稱《星戰7》)將創電影史上另一個爆炸性的奇蹟。」堪稱含金量最高的電影,甚至激勵出「星戰概念股」,與相關商機包括玩具、遊戲機等面向,預估金額高達一百五十億美元!

這個秘密,藏在電影票房排行裡。據Box Office Mojo電影票房網站統計,若以通貨膨脹回推計算美加地區史上最賣座電影票房排行,一九七七年的《星際大戰》第一集票房位居史上第二,僅次於比其早三十八年上映的《亂世佳人》;更驚人的是,據估計,該片觀影人次超過一億七千八百萬,是目前史上票房冠軍《阿凡達》的一倍。

《星際大戰》創造的熱潮,影響所及至今,你可以看見美國總統歐巴馬拿劇中武器光劍比畫的報導、臉書創辦人佐伯格、有「鋼鐵人」之稱的馬斯克、《阿凡達》導演卡麥隆,甚至演活福爾摩斯的英國影星康柏拜區都是星戰迷。

39年前就玩授權行銷製作人變粉絲經濟學始祖

《星際大戰》等於是全球科幻電影的祖師爺,只是祖師爺要「長青」,三十二年不推出新作品,還能不被時代淘汰,仍得有「方法」。

今日,大家認為迪士尼從電影火車頭帶出衍生商機的成功,勝過其他五大片商;但其實早在三十九年前,《星際大戰》製作人盧卡斯就已是授權商品行銷的濫觴。他拿著劇本跟其他片商合作,但授權則掌握在他自己手上,讓他成了好萊塢粉絲經濟的始祖。

在盧卡斯的操盤下,沒電影時,可以在電視看見《星戰》改編的卡通,可以在遊樂園中看見專屬的遊戲區,甚至每年星戰迷還會固定舉辦Cosplay(角色扮演)的粉絲見面會。儘管暌違三十二年,但溫度卻仍持續延燒。

進一步加溫《星戰》吸金力,在於角色多元且精細。在《星戰玩具的故事》紀錄片中:《星戰》系列開發出的周邊商品,有一大優勢:「『角色』太多了,(從主角、飛船到武器)可以生產出一個『玩具宇宙』。」簡單說,對比《蝙蝠俠》集中在主角一人開發出授權商品,但《星戰》卻能開出多個產品線的授權。

政大創新中心主任溫肇東分析,若以國內一個原創角色為例,熱賣與不賣之間,授權商品乘數約八倍,(好萊塢片商)角色多,乘數效應更大。

對比一三年大賣的《冰雪奇緣》,你可能只會記住艾莎公主和雪寶,但在《星戰》中,光是有記憶點的「角色」,從主角船長、絕地武士到武器光劍,都是含金量高的強勢角色。每個角色的轉化,就是吸金綿延動能。

這也是三十二年沒推出新電影,但溫度卻沒有消逝的競爭力;光憑前六集累積下的粉絲購買力,就替迪士尼還未開拍第七集前,先進帳十億美元。

只是,續集電影被批評不夠創新,原因出在不夠與時俱進。「老是玩老梗,總會踢到鐵板,」與奸萊塢片商合作的台灣製片蔡元隆表示,大家看到《玩命關頭7》賣座,但兩年平均近三十部續集電影,拉出一:四的授權商品長尾效應,成功比率也就那麼一成。

更何況要喚醒觀眾記憶點,僅站在商品授權模式上打滾,若不能與時俱進跟著觀眾一起成長,勢必也將遭淘汰。

迪士尼執行長艾格(Bob Iger)找來曾執導《不可能任務3》導演亞伯拉罕(Abrams)執導《星戰7》。「他具備電視劇、電影和小說跨界經驗,期待帶來不同視角體驗,」在迪士尼粉絲大會D23上,艾格表示。

加入「女力」精神吸引女性觀眾走入影院

儘管盧卡斯對最新電影有所批評,但亞伯拉罕還是勇於顛覆。他坦言,受到女兒詢問:「《星戰》僅是男孩的電影嗎?」靈感一動,深諳如果僅是照舊模式走,那麼永遠僅停留在星戰迷的小圈圈中打轉。

點閱最新預告片,他仍維持原來大場面轟炸刺激感和反抗鬥爭的一貫情節;但他加入時代感。你可以看見女主角外表柔弱、內心強悍,其在沙漠險境與動盪政局中,發揮「女力」精神。這跟當代女性意識抬頭不謀而合。自然也擴大了新觀眾市場可能性,將原本埋單一張票,轉化成兩張票的動能。

「一種是死忠星戰迷,另一種是將加入的新一代星戰迷。」 《Star wars:星際大戰如何以原力征服全世界》一書點出:《星戰7》背後成功,其實是新舊揉雜下,吸金又吸睛大爆發關鍵。

一波波加溫潮,喚醒星戰迷記憶,也召喚出非星戰迷好奇心,這也難怪外資報告在電影未上映,就看好全球票房將創三十億美元,這是今年大賣續集電影《玩命關頭7》的兩倍。

不被三十二年的時間洪流沖刷掉影響力,重點就在於不忘記滿足原有群眾原始初衷,「經典」電影才能具備創造票房歷史新紀錄的能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35

全世界都在瘋VR 任天堂為何先推出AR? 讓老遊戲廠翻身的技術 阿里巴巴、谷歌都在布局

2016-07-25  TWM

二兆四千億日圓!這是任天堂推出「精靈寶可夢Go」(以下簡稱寶可夢)遊戲以來,任天堂在十三天內增加的市值規模。讓任天堂鹹魚翻生的關鍵之一,是被稱為擴增實境(AR)的技術,任天堂因此能讓寶可夢出現在海邊、池塘邊,從虛擬世界進入真實世界。

二兆四千億日圓!這是任天堂推出「精靈寶可夢Go」(以下簡稱寶可夢)遊戲以來,任天堂在十三天內增加的市值規模。

如果你在這款遊戲上市時砸一百萬元投資任天堂,十三天後,這筆錢會變成二百二十萬元!七月十九日,任天堂股價已創下五年來最高紀錄,漲勢還沒有停止的跡象……讓任天堂鹹魚翻生的關鍵之一,是被稱為擴增實境(AR)的技術,任天堂因此能讓寶可夢出現在海邊、池塘邊,從虛擬世界進入真實世界。

全世界都在瘋虛擬實境(VR),但任天堂卻選擇先推出擴增實境遊戲,成為全世界第一家因為AR而市值暴增的公司。

應用更廣 走到哪用到哪

今年一月,高盛針對AR和VR發表報告指出,AR和VR「將是下一代的運算平台」,高盛估計,到二○二五年時,AR和VR技術一年能創造八百億美元的新市場,超越平板電腦一年六三○億美元的產值,其中光是AR相關軟體,一年就有九十億美元的市場。

AR和VR究竟有何不同?高盛在報告中如此定義,AR擴增實境是在真實世界裡疊上一層數位影像,就像把電影投射到真實世界裡;VR虛擬實境則是讓你所見之處都是虛擬影像,彷彿置身在虛擬世界中。

「擴增實境的應用範圍,比虛擬實境更廣。」元大投顧分析師蒲得宇說。因為,虛擬實境的特點,是讓你和外界隔絕,多在固定的地方使用;但擴增實境卻是把你看到的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合一,走到哪用到哪。

看畫浮現導覽 開車投射導航如果你使用擴增實境裝置,當逛博物館時,看到每一幅畫作,旁邊就會自動投射說明文字;你也可以把想買的沙發影像,投射在要裝潢的客廳裡,先感受一下放置沙發後的客廳是什麼模樣,若想換顏色、大小,動動手指,就能辦到;汽車品牌Mini甚至開發出一款擴增實境概念眼鏡,戴上這款眼鏡開車時,眼鏡上不只會投射導航路線,找停車場時,眼鏡就會在停車場大樓影像旁,投射標誌提醒。

換句話說,現在玩家透過擴增實境看到的是寶可夢怪獸,未來透過同樣技術,可以看見需要的所有資訊。

但為何擴增實境過去較少被討論?「因為AR裝置技術上更難。」蒲得宇解釋。

今年市場上才出現高階的VR頭戴式裝置,擴增實境裝置更還在研發階段,現在有能力設計AR裝置的公司,幾乎都是美、日廠商的天下。

目前,從微軟、谷歌,到迪士尼旗下公司,全都在研發擴增實境技術,爭當下一個贏家。

下一個你可能在真實世界裡看到的虛擬角色,包括《星際大戰》裡的3PO機器人,去年,迪士尼在盧卡斯影業下成立ILMxLAB實驗室,研究如何用AR和VR技術,改變你看電影的體驗。

今年六月,這個實驗室在網路公布初步成果,在這段影片中,你可以清楚看到,在一般美國家庭客廳裡,竟能看到《星際大戰》裡的3PO和R2D2機器人,逼真地走來走去。下一幕,一旁的普通餐桌上出現帝國士兵搜索部落的立體畫面。《Wired》雜誌分析,他們要用新技術,把電影變成你能夠體驗的新服務,你能夠像觀看舞台劇一樣地看《星際大戰》,「這是你從沒見過的體驗」,《Wired》雜誌描述,這個實驗室甚至可以讓你看見《星際大戰》裡的X戰機,飛過你家的屋頂!

在AR遊戲之後,新的裝置也將出現。今年七月,美國新創公司Magic Leap宣布,他們設計的新裝置已進入試產階段,心元資本創辦人鄭博仁觀察,「這是目前在AR╱VR領域估值最高的公司。」他們的技術,能讓投射在真實場景裡的影像,變得更加立體,如果用Magic Leap的裝置玩「寶可夢」遊戲,裝置會依據現場的光線、位置,調整寶可夢身上的細節,看起來更像一隻活生生的怪獸。

Magic Leap的投資者都是全球科技產業的領導者,除了高盛、谷歌、阿里巴巴等公司投資七.九億美元,讓這家新創公司市值攀上四十五億美元,阿里巴巴副主席蔡崇信更擔任這家公司的董事。

今年,谷歌也將和聯想推出全世界第一款擴增實境手機。在西雅圖遊戲設計展中,谷歌員工用配有擴增實境功能的平板電腦,向本刊記者展示擴增實境遊戲功能,普普通通的展場牆壁、地板上,突然鑽出各種太空怪獸,無聊的展場,變成異形入侵的刺激戰場。這款產品精確感測外在環境的大小,讓投影出的影像更逼真。

奇景光電 已參與這波商機部分台灣廠商開始參與這波商機,瑞信證券報告曾指出,台灣的奇景光電,是微軟HoloLens二項關鍵零組件LCoS(微投影器)和晶圓級光學鏡片的提供者,今年第一季,AR和VR產品占奇景營收比率已達五%。光寶也參與谷歌計畫,研發新型擴增實境手機。hTC、華碩、宏碁、微星也都加入微軟的新平台,加入微軟的AR、VR生態系。

但是,拓墣產業研究所分析師蔡卓邵觀察,擴增實境商機會先從手機開始,「現在行動裝置硬體效能,已經很適合AR。」他觀察,但穿戴式擴增實境裝置,還要再三年才會普及。

資策會MIC所長詹文男觀察,要找出擴增實境的價值,須軟硬整合才能成功。像蘋果購併擴增實境軟體公司Metaio,讓手機具備擴增實境的功能;高通也收購擴增實境新創公司Blipper,就像「寶可夢」遊戲一樣,只是遊戲畫面跳出的是怪獸,這家公司的軟體跳出的卻是你感興趣的廣告。

微軟和谷歌則都想打造一個橫跨AR和VR的平台,微軟就曾和日本航空公司合作,展示如何用擴增實境技術,叫出虛擬的飛機引擎模型,這個虛擬的飛機引擎可以隨手轉動,甚至可以檢視關鍵零件,其他想學習修引擎的學員,只要戴上裝置,就能從遠端參與維修課程。

AR與VR將打破幻覺和真實的界限,會是下一個能創造百億、千億元商機的破壞式創新,只要下一個好應用出現,就會再出現下一個如任天堂市值快速翻倍的公司,這是你不能不知道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5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