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足球圈裡的地產玩家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7/3NMDAwMDIzMTA3NA.html

2010年4月2日,中國足球超級聯賽開幕。被號稱是史上最豪華的開幕式,花費5000萬,其投資方是恆大地產(3333.HK)。

2010 年3月1日,在中國足球反賭掃黑的灰色時刻,國內著名地產商恆大集團宣佈斥資一億元,全盤買下因為假球而被勒令降級的廣藥足球俱樂部,隨後豪擲重金引進球 員。國家體育總局年初召開的一次足球工作座談會上,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作為唯一的企業代表應邀出席並進行了發言,外界猜測萬達有可能重返中國足壇。

地產和足球之間的聯繫有越發緊密的趨勢。不唯恆大,細數16支中超球隊,有12家或多或少與房地產有關。

資本晴雨表

地產和足球的結緣始於1994年。1994年4月17日,中國足球聯賽職業化正式開啟,球隊投資人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登上了歷史舞台。球隊的贊助企業中,房地產企業獨佔4席。王健林、河南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都是在1994年成立足球俱樂部。

梳理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歷史,會有這樣的發現,中國足球聯賽的經濟支柱悄然發生著變化,投資方背景幾乎成為中國經濟的晴雨表。

1998 年至2001年的中國聯賽,可謂之煙酒時代。云南紅塔、成都五牛、重慶紅岩、武漢紅金龍、青島海牛以及濟南泰山將軍,這6支球迷耳熟能詳的隊伍,背後投資 均為煙草行業。而到了2001賽季,四川全興、青島啤酒、綿陽豐谷和廈門藍獅的「酒球隊」崛起,宣告「煙酒足球」的時代到來。據相關統計數據顯 示,1998年,中國煙葉產量達3000萬擔,卷煙產量達3349萬箱,實現稅利達997億元,為國家提供稅收823億元,佔當年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成 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2001年後,受政策影響,煙草業開始兼併重組,無奈地選擇離開,堅守足球陣地的「酒企」又遭遇發展瓶頸。醞釀 許久的房地產業找到了入場的好時機。2005年,當時還是足球經紀人身份的許宏濤代表英國謝菲聯收購成都五牛。這家外資企業在入主中國足壇的同時,也正式 進軍成都房地產市場。

隨後,地產足球時代來臨。從數量上進行分析,縱觀2010賽季中超投資人與贊助商,其中房地產開發商、土地供應者和處於房地產產業鏈條之中的企業,共有12支,幾乎佔據了職業聯賽球隊的半壁江山。即使不是傳統的房地產開發商,也或多或少地介入地產業。

其 中,開發商入主的俱樂部包括河南建業、長春亞泰、杭州綠城、遼寧宏運、廣州恆大、成都謝菲聯等,而天津泰達的幕後老闆,則是土地開發商。陝西滻灞的幾任投 資方都和地產有關,這其中有中新地產、中建地產、綠地集團、易居中國的身影閃現。北京國安的投資方中信國安和山東魯能的投資方山東魯能控股都涉及房地產 業,山東魯能控股集團的公司主營業務只有兩項,煤電和房地產。至於大連實德和長沙金德,則與房地產的衍生行業建材、鋼鐵等行業關係密切。

一位萬達集團的高層在與本報記者聊天時表示,地產和足球的結合有一定的必然性。運作一個足球俱樂部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房地產一直以來是平均利潤較高的行業。換言之,地產行業更能玩得起足球。

離開與進入

在職業化初期,企業進入足球領域的動機絕非主動。絕大多數企業是無心而為,或者是受命於當地政府。但也不乏一些狂熱者。王健林就是其中之一。在他投資足球的6個賽季裡,大連萬達曾經4次奪得聯賽冠軍。據萬達人回憶,當時王健林甚至會在比賽中間衝進休息室裡給球員們講戰術。

但2000年,王健林選擇了離開。他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離開的原因是假球和黑哨,並且當時境外賭球勢力已經介入了足球。在離開足球以後,王健林一心專攻商業地產。現如今,萬達已經成為中國境內最大規模的商業地產公司。

萬 達離開後不久,宋衛平收購了一支甲B球隊。創辦浙江綠城足球俱樂部的綠城中國(3900.HK)董事長宋衛平大學時期就是體育委員。綠城副董事長羅釗明向 本報記者如是評價宋衛平,「他是真心喜歡足球的人。」2010年綠城秋季懇談會上,談到興起之時,宋衛平甚至向股東請求,希望給綠城足球俱樂部追加投資, 引進更多的好球員。

恆大的突然介入,曾引發前所未有的爭議。據透露,恆大俱樂部已將中超首個賽季預算擴大為5億:2億引進外援,1億引進內 援,1億用來發全隊工資,1億用來發獎金。財大氣粗的恆大也被同行譏諷為不懂規律,燒錢,如此高投入無法持續,亦有分析人士擔心恆大不過是另一個「前衛寰 島」。

1995年底聯賽結束的時候,武漢足球隊更名為「前衛寰島」,投資商是公安部下屬寰島集團旗下的海南島寰島集團。寰島集團的政治背景、特殊的地理位置,讓球隊被稱為「神秘之師」。實際上,它是一家以城市開發為主業的房地產企業。

前 衛寰島掀起了中國足壇第一波金元攻勢。它開創了中國足球球員轉會的「簽字費」先河,並相繼花費近500萬元「購買」球員。但前衛寰島的重金投入並沒有換得 好結局。對此,中國足協前專職副主席王俊生還曾經表示:「前衛寰島這種偏離足球規律的『燒錢足球』,為日後困擾中國足球的球員高薪、俱樂部高成本運作導致 嚴重虧損埋下了伏筆。」沒過多久,前衛寰島的金元足球就湮沒在更加兇猛的「煙草足球」之中。

「要做好犧牲的準備」

對於恆大的 重金投入,萬達集團企劃總監、前大連俱樂部總經理石雪清表示了支持的態度。他認為,「低成本運作」把中超運作得超級業餘,惹得贊助商們紛紛上演新的「勝利 大逃亡」;原本望子成球星、長大賺大錢的孩子家長們,看到像陳濤(曾入選國家隊)那樣的球員每月只能賺5000元工資,只好放棄華山一條路般的足球夢想, 讓孩子們改弦易轍。現如今踢球的孩子越來越少,無疑是「低成本運作」種下的禍根。在他看來,足球本來是半公共事業,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能給人們帶來巨大 的歡樂,應支持對足球的投入。

但多年以來的體制問題和「假、賭、黑」,已給中國足球的發展留下了巨大的遺患,並且,從中國足球職業化開展17年以來,沒有一傢俱樂部是賺錢的。據綠城人士透露,養一支中超球隊每年大概需要淨投入六七千萬。建業地產也曾公開表示新賽季將向俱樂部投入8000萬。

「投入與產出絕對是因果關係而不是一對矛盾體。」石雪清說。足球也給地產帶來了知名度。在王健林構建商業地產王國之初,因為足球,大連萬達「聲名遠播」。羅釗明也告訴記者,在新疆談生意時,生意夥伴聽到綠城,脫口而出「綠城足球俱樂部」,毫無陌生感。

在 2011年恆大業績交流會上,有記者向許家印提問,投資足球會不會對恆大股價有影響?許家印回答說,投資足球是營銷策略。中央電視台做廣告一秒鐘大概15 萬元,但如果用一場球至少90分鐘的時間換算,價值不菲。並且,許家印稱只是用收入的零頭來做足球。2010年恆大銷售收入超過700億,但年報顯示恆大 一年的廣告成本達8.88億元,2009年相關成本高達5.74億元。

許家印意圖通過對足球的管理,足球水平的提升,體現企業的管理實力。 他曾在內部會議上說,「說恆大多花錢我們是不承認的,該花錢就會毫不猶豫地花,該省的也要省。」他同時表示,「第一年可以賠錢,第二年也可以賠錢,第三、 第四年要想辦法賺錢,還有很多足球方面衍生的商業產品,球衣、服裝、鞋子、禮品等等,都要考慮到商業運作。」

「要做好犧牲的準備,現在中國的球市正處於低谷,很難通過三兩年的投入實現盈利,眾地產商的投入很可能是『前人栽樹』。」一位懂足球的資深地產界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73

雪球人物訪談:@大道至簡-榮令睿 在能力圈裡淘寶「希望之鑽」 圈兒

http://xueqiu.com/2310812643/25957403
榮令睿:在能力圈內「守股」
    「這週末去了比亞迪秦直線加速擂台賽現場,親自感受了一把油電混合車的駕駛體驗!」在北京一家咖啡店裡,活躍於雪球財經的榮令睿饒有興趣地談起了前幾天在密雲參加的比亞迪挑戰賽。他不是車手,而是一位比亞迪(002594.SZ,1211.HK)的投資者,儘管去年比亞迪E6深圳被撞引發市場對電動車安全性的質疑,但這絲毫未減少榮令睿對它看好的熱情。  
  「比亞迪是有爭議,包括去年E6被撞以後,股價比較低迷。但是還要看股價低迷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現在公司電動汽車所佔的比例和利潤仍然在增長,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利潤還在下降是因為它投入增多,對一般的投資者來說,股票下跌是風險,對我來說,如果是特別瞭解的好公司,這就是機會。」在股價低迷時期,榮令睿堅守比亞迪並非因為巴菲特和芒格曾經買入比亞迪,他有自己的一套「榮氏邏輯」。
  可能與理工科背景有關,在通信工程師榮令睿的投資中理性如影隨形。譬如說他從來不逛股吧,但是會經常瀏覽股票池裡相關公司的企業論壇、參加相關公司的活動;他也看巴菲特的價值投資,但是床頭放的卻是心理學、物理、歷史以及科普類書籍;他很少聽研究員天花亂墜的業績預測,但是會跑進超市去和銷售人員聊天……甚至到現在,他的電腦、手機上都沒有安裝看盤軟件,因為榮令睿對自己的「榮氏邏輯」倍兒有信心,用他的話來說——「在自己能力圈裡做投資,哪有不放心的道理呢?」  
  查理·芒格有句話說得精妙,即「如果我知道我死在哪裡,我一定不去那裡」。榮令睿知道自己的能力圈邊界在哪裡,他從來不敢跨越雷池半步,比如現在持有的歡聚時代(YY)、奇虎360(QIHU)以及比亞迪都是他所能夠真正理解的公司。所以,在每一次大機會來臨之際,他都毫不猶豫地用筐去接天上掉下的「餡餅」,重倉出擊,收穫滿滿!
  這幾年他投資的複合增長率高達30%!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30%!而且還是在天天不看盤的情況下取得的!真是羨煞諸人也!更讓人羨慕嫉妒恨的是,榮令睿入市才僅僅6年,三十幾歲就已經悟到投資真諦了。他是怎麼做到的呢?和著濃濃的咖啡香味,榮令睿把他投資的經歷娓娓道來。 
  榮令睿從大學時期就開始關注股市,但是真正成為投資者卻是在2007年。當年大盤走勢如虹,把一切空頭都踩扁在腳下,在這種狂熱的氣氛裡榮令睿入市了。他小心翼翼地試探著用很少一點錢買了點黃山旅遊(600054),「其實我剛開始也看k線,但總覺得不靠譜,不到半年時間就轉向了基本面投資。當時我簡單地計算了一下黃山旅遊的門票、索道的運營情況,覺得5年之內公司的收益比較穩定。」按照這個思路,榮令睿把能力圈慢慢地拓展到了身邊的消費品,開始關注貴州茅台、張裕、云南白藥等公司。
  「這幾年連續獲得正收益,也有運氣的成分吧!」榮令睿把自己漂亮的成績單歸功於運氣,但是我們從投資先輩那裡得知,股市並非樂善好施的仙女,不會永遠讓你有好運氣的,榮令睿的成功記者把它歸功於理性。雖然有時候他理性得也未免過了頭,比如說受到格雷厄姆「撿煙蒂」理論的影響,他曾經買過金利來、粵電力B等一堆估值非常便宜、不受市場待見的深宮冷股票。雖然也能小賺,但終究離高收益相去甚遠。那時候他還不知道,格雷厄姆是分散買了很多「煙蒂」,而且這些「煙蒂」還是投資大眾所追捧的,一如當前中國投資者所追捧的「王亞偉概念股」。 
  現在榮令睿不撿「煙蒂」吸了,因為他沒有格雷厄姆那樣點燃「煙蒂」的號召力。「買什麼,花多少錢買,這才是投資的核心。」喜詩糖果給伯克希爾·哈撒韋創造出異乎尋常的收益,讓巴菲特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選擇什麼樣的船比怎麼划船更重要。這也是榮令睿心裡所想的——「這就好比即使擁有『希望之鑽』的一小部分權益也勝過擁有一整顆水鑽萊茵石。」從此,榮令睿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研究公司和估值上,「尋找具備條件的有護城河的優秀公司,以合適的價格買入並長期持有,是一個不錯的思路。」
  查理芒格的投資有三個框:「不理解不投資的」、「理解不投資的」、「理解並投資的」,在以後的投資實踐中,榮令睿也開始有意識地縮小自己的關注範圍,只在自己的能力圈裡買股並守股。按照這樣的思路,他找到了老鳳祥B(900905)、譚木匠(0837.HK)、張裕B(200869)、東阿阿膠(000423)等好幾隻「希望之鑽」,並不像傳說中的那樣,這些「希望之鑽」給榮令睿帶來的是不斷增長的持倉收益,而他惟一要做的就是:守股。

我能看懂的只有3類公司
《紅週刊》:您B股、港股、美股都買,不同市場如何配置?
  榮令睿:其實我沒有刻意去配置,買美股最主要的是因為這家公司不在A股上市,並沒有所謂的全球資產配置一說,就是買公司。買好的公司,既可以買A股也可以買B股,或者H股,誰便宜就買誰,僅此而已。
  《紅週刊》:還說比亞迪,2012年各種「門」導致公司股價大幅下跌,當時公司利潤只有上千萬,市盈率特別高,在當時情況下對於比亞迪是否可以放寬買入要求?
  榮令睿:衡量一家公司不是市盈率(PE)高低那麼簡單,成長性好的公司給予30倍市盈率和一般成長性公司15倍市盈率都在合理區間。市盈率指標只有在公司發展比較穩定的時候才有意義。我買入比亞迪當時考慮的是市淨率,如果能按照正常預期的發展,公司市值遠不止當時的300億元,這對於一家汽車公司來說,實在太小。
  投資中很多因素是交叉的,我們要看主流趨勢。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這兩年優勢越來越明顯,電動出租車E6、電動大巴K9開始走出國門,公司擁有電池、IT、汽車等產業群,通過垂直整合將擁有低成本的優勢。在汽車電子化、電動化的發展趨勢下,這幾個核心技術創新令傳統車企短期內很難企及。而比如品牌管理、質量管理等問題是可以慢慢解決的。特別是現在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已經出來了,這讓我更加覺得比較確定了。
  《紅週刊》:談談您的投資體系吧。
  榮令睿:首先,本著買股權的心態買股票,買的是股權,不是賭博的籌碼;第二就是行業、能力圈,我只買我能理解的並且接近我真實能力的公司;第三是安全邊際,找到好的公司後,要以合理的估值和價格買入。其他的諸如怎麼止損、怎麼加倉、考慮市場情緒等都是策略上的事情。
  《紅週刊》:行業和能力圈應該怎麼理解?
  榮令睿:投資是一道選擇題,而非判斷題,要通過學習,努力讓自己認為自己知道的無限接近於自己真實知道的。在我看來,能力圈一是行業的選擇,另一個是方法的選擇。通過我「不能理解不能投資」的框,一下就排除了70%~80%的公司,看不懂的行業實在是太多了,比如仿製藥、高科技都看不懂。我主要關注產品和服務面向個人消費者的公司;「能理解不能投資」的行業是指「兩頭受氣」的公司,前端受氣是指:一,原材料價格不受自己控制,並且變化很大;二,勞動力價格不斷上漲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三,必須不斷進行大額再投入的資金密集型企業;後端受氣是指:一,政府對企業的產品或服務進行管制;二,產品或服務無差異,競爭激烈;三,受經濟週期影響巨大,比如火電、航空、鋼鐵冶煉、紡織類、造紙類等行業。
  經過這麼篩選,我能懂也能投資的行業就很少了,目前關注三類行業,第一是品牌消費,只要我國經濟發展沒有倒退,品牌消費就是主基調;第二類是中高端製造業,我國中高端製造業一直在發展,最早的是家電,出現格力電器這樣的家電企業,後來就是三一重工、中國船舶這樣的企業,以後還會出現製造機器人等的中高端企業,我看好高鐵、城市間軌道等建設,正在關注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它們屬於中高端製造業;第三是互聯網。互聯網公司賺錢有三種形態,一是電商這種類型,二是靠廣告盈利,三是做平台,靠後期的遊戲等增值服務盈利,我最看好的就是平台公司,產品能夠深入到廣大消費者中,比如百度、奇虎360、阿里、YY、優酷都是在做平台,雖然有些產品還不賺錢,這其中關鍵的一點還是要看用戶規模。
  《紅週刊》:這幾年收益最大的是哪股票?當時賣出的依據是什麼?
  榮令睿:在老鳳祥B這只股票上我賺了6、7倍,2008年底的時候它叫中國鉛筆,一看這名字就沒有太多人關注,我在公告裡看到中國鉛筆持有老鳳祥約70%的股份,而且經過市場大跌後當時中國鉛筆市值下跌到十幾億元,而我知道當時老鳳祥在上海的幾個樓,價格都不止這個數,就是覺得虧的概率很小才買入的。後來沒想到黃金價格漲那麼多,兩年時間從600美元/盎司漲到1900美元/盎司,但從長遠來看,比如20年,黃金價格每年上漲可能不會超過5%,我覺得太恐怖了,所以考慮賣出了,還有一個原因是股價短期漲得太多了。
  《紅週刊》:基於公司基本面發生變化賣出的還有沒有案例?
  榮令睿:張裕B,買入時紅酒行業裡面沒有幾個競爭者,而張裕的管理層、品牌、產品的毛利率等各項指標都不錯。但是隨著國內放開了紅酒銷售,國外紅酒產品開始大量入侵,整個市場的競爭格局就發生了變化,我在2011、2012年分批賣出張裕B,沒有刻意去做波段,就是因為基本面發生了變化。東阿阿膠的發展也低於預期,而且提價是不可持續的,兩翼產品沒有快速發展起來。我認為買入好公司後,因公司價值一直在發生變化,市場一直在發生改變,投資者需要不斷跟蹤。
  《紅週刊》:您做過的最失敗的是什麼?分享一個您失手的案例吧。
  榮令睿:我曾經在市盈率60倍左右加倉過東阿阿膠。當時我是賣掉其他公司之後,覺得是用賺來的錢買好公司,估值可以放寬。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心理,這只股票是用工資買的時候就比較苛刻,如果是中彩票的錢買高一點也沒有關係,其實呢?不管用什麼錢買都應該同等對待。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心理賬戶,人的心理是把錢分成好多類,工資的錢,中彩票的錢,不同類別風險承受能力是不同的,但對於投資來說,應該都是一樣的。公司要選好的,但是要保守估值,這樣的機會不多。
  《紅週刊》:有些公司估值合理,但3年不漲,守著不急麼?
  榮令睿:如果你買的股票幾年都不漲,那可能是你買錯了。投資者有這樣一種心理,一家公司你沒買,你不覺得它好,一旦你買了,你會覺得它非常不錯。曾經有一個實驗,一組每人發一個杯子,不歸自己所有,另一組是每人送一個杯子,分別評估這個杯子值多少錢,結果顯示,杯子歸屬於自己的一組評價會高於另一組。很多人買的股票長時間不漲,可能是你缺少動態的跟蹤,你會一直守著覺得公司非常好。除了估值,還要跟蹤行業發展的趨勢以及消費發展的趨勢,雖然估值很便宜,但不是產業發展的方向,它也會不漲。
  《紅週刊》:您定性分析的居多,有無定量分析?
  榮令睿:也有一些定量,主要分析公司收入來源、成本、利潤增長、自由現金流以及自由現金流和利潤的關係等。不過,我只分析現在,不定量預測未來。比如一家公司利潤很高,但收入中有很多應收賬款或者存貨,這就會減少公司自由現金流。另外,公司有利潤沒現金的情況也要特別注意,此時必須去考察盈利增長的質量。如果公司拿利潤的一部分去做帶來更高利潤的產品或者投資去了,那麼結果就不同了,可以提高ROE。但是很多人分析到上一步就完了,今年利潤怎麼樣,未來預期怎麼樣。其實,真正要做的是需要考慮數據背後的問題,透徹地瞭解企業,這樣的話,才能及時地把握公司基本面發生的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