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當親戚、同事等強關系人物越來越多進入微信時,人們反而越發不願意自如地在朋友圈發布內容了。

自互聯網誕生以來,社交一直是互聯網上的強需求。盡管QQ、微信、微博等大眾社交平臺已經足夠強勢,但並不意味著社交領域沒有機會。近來,垂直社交,尤其是基於興趣的垂直社交,被認為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個巨大的風口,Instagram(圖片社交應用)、Linkin(職業社交應用)在全球頗受關註並獲得高估值足以證明。

在國內,如果說PC時代的百度貼吧、QQ群、婚戀網站等曾掀起過興趣社交的第一輪高潮的話,那麽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今天,興趣社交正在迎來第二輪高潮。與第一輪高潮中大多數蜂擁而至之後曇花一現的產品不同,這一輪興趣社交產品顯然已更為理性成熟,且具備了持續生存和商業化的可能。代表產品如知乎、QQ興趣部落,以及豆瓣和網易雲音樂。其中,又以社區沈澱深厚的豆瓣和將“社交+”發揮得意外成功的網易雲音樂最值得關註。

興趣社交的大機會

社交是什麽?人與人的連接,只要滿足這一點都可以算是社交產品。社交產品層出不窮,有依照關系強弱分為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有按照人群或主題分為垂直領域社交、興趣社交,也有按照信息承載方式分為文字、圖片、視頻社交等。

目前來看,以QQ、微信為代表的大眾熟人社交已強勢到難以超越。但是,人們越來越發現,大眾社交發展到最後,即時通訊的功能越來越強化,而社區功能則難逃粘性下降的魔咒。比如微信,當親戚、同事等強關系人物越來越多進入時,人們反而越發不願意自如地在朋友圈發布內容了。

陌生人社交趁機而入。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陌生人社交產品發展多年,並沒有發揮人們創造性的本能,而只是激發了荷爾蒙驅動的本能,陌陌、微信搖一搖、漂流瓶等產品最終最脫“約炮神器”的標簽,甚至連一些婚戀網站也成為網友眼中“一夜情的溫床”。

除了“約炮”,陌生人還會因為什麽而相吸相識?好在人與人相識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共同的興趣愛好”。因為共同喜歡的一個明星,共同喜歡的電影、音樂、書籍甚至一張圖片,這種偏於精神層面的需求其實非常巨大,粘性也超乎想象。有人說,興趣正成為新時代下的第一生產力,百度貼吧以及PC時代的豆瓣,早前抓住了興趣社交的第一輪機會。 

資料顯示, 2003年百度貼吧正式上線,憑借獨特的“興趣聚合”方式,在BBS、Blog、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的叠代中獨善其身長盛不衰,成為中國用戶興趣社交的典型代表。據國外知名科技網站Re/Code報道,截至2014年底,Twitter的月度平均活躍用戶數為2.84億人,活躍度下降7%,而被稱為“中國Twitter”的微博則已經持續低迷多年,相比之下,貼吧月活躍用戶超3億的數字非常好看。分析認為,基於興趣聚合的群體互動具有極強的用戶粘性,中國用戶對興趣社交的強需求,凸顯了貼吧平臺的長尾優勢和商業價值,使其能挺過生命周期的考驗。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垂直社區更被認為將成為主流社區形式。有業內人士指出了其中原因:一、從PC的流量概念到移動的用戶概念,每一個人都能夠更加精準地被描述和定義;二、90後、00後新一代互聯網原住民,更加註重個性化和小眾化,更加熟練地在網絡中表達自我;三、移動購物和移動支付的成熟,使垂直社區也具備持續生存和盈利的可能。

這其中,基於書影音的豆瓣、基於音樂的網易雲音樂,以及基於圖片的Instagram、LOFTER成為各垂直興趣領域的代表產品。2014年底,QQ興趣部落的推出,更是把興趣社交推至第二波高潮。近期,騰訊、搜狗投資知乎,騰訊投資B站,以及京東要投資豆瓣的傳聞,巨頭雲集的局面都證明著這個領域已成為新的風口。

豆瓣以及興趣社區的商業化價值

還是從傳統的興趣社交產品百度貼吧說起。百度貼吧發展十多年,其實一度也陷入被唱衰的窘境。好在獨有的長尾優勢和強興趣社交產品特質為貼吧帶來了可觀的商業潛力。除了貼吧企業平臺和“貼吧合夥人”模式,百度貼吧在信息流廣告上的探索也值得借鑒。

douban1

近日,“慢公司”豆瓣發布新版本3.0的消息引起各方關註。其中尤以“豆瓣小事”這個新功能獲得的關註度最高。豆瓣小事內在邏輯脫胎於書影音條目下的即時討論與豆瓣小組,基本上可以理解為,在小組題目,也就是興趣名義下的,脫離書影音的即時討論。也就是說,豆瓣的策略已經從書影音社交轉向到了大眾興趣社交,即百度貼吧化。其中更強化了興趣社交概念。

在商業化上,熟悉豆瓣的用戶都清楚豆瓣曾經在圖書導購(向當當、亞馬遜、京東等平臺導購比價)、豆瓣閱讀(推出電子書)、電影購票、逼格廣告、豆瓣東西等商業化上做過嘗試,但表現平平。改版後的豆瓣,似乎透出了更大的商業化價值,它已不僅是一個匯集文藝青年的產品,而是擁有過億用戶的興趣社區,倘若與興趣掛鉤,不論是走營銷還是電商模式都有更大空間。近期豆瓣投資藝術品電商平臺藝客,未來會精準地幫助藝客導流,瞄準藝術品以及家居興趣用戶群。與生活掛鉤,未來可能還與資本熱捧的O2O結合起來。

有業內人士腦洞到,基於興趣社交,豆瓣未來還可以做興趣營銷平臺,生活點評平臺,生活電商導購平臺……做興趣社交,豆瓣將擁有更廣闊的商業化未來,想象空間還是很大的。

近期,傳聞京東1.5億美元投資控股豆瓣,雖然被雙方否認,但是相信這並非空穴來風——已發展到一定瓶頸的京東,試圖借助豆瓣的社區屬性獲得新的增長動力,不失為一個好的方向。

網易雲音樂及“社交+”的長尾優勢

曾有人分析,知乎、豆瓣、網易雲音樂、B 站有什麽共同點?為什麽他們都擁有一致的高用戶粘性?答案是,他們都是擁有社交基因和UGC 屬性的產品,具有長尾優勢。

對於任何一款互聯網產品來說,社交基因都是增強產品活躍度和用戶粘性的關鍵因素。由此,“社交+”成為“互聯網+”浪潮里最具潛力的一個分支。網易雲音樂在音樂+社交上的成功,就是一個有力例證。

wangyiyun

比達咨詢(BigData-Research)2015年8月發布的《2015年上半年中國手機音樂APP市場研究報告》顯示,網易雲音樂人均日均打開3.8次排名第一,緊隨其後的才是酷我音樂、QQ音樂排名、百度音樂等。在近期知微發布的《移動音樂應用品牌影響力報告》中,網易雲音樂在用戶評論、分享等互動方面亦表現突出。

與豆瓣某些方面相似,都有著過億忠實優質用戶的網易雲音樂,也是近兩年興起的興趣社交的典型代表。不過與豆瓣稍有不同的是,網易雲音樂本質上是一個移動音樂應用,它的興趣社交是基於音樂上的社交。成立較晚的網易雲音樂近兩年通過“音樂+社交”的差異化定位,建立了自己的競爭門檻,成為業界不可小覷的新銳產品。

優秀的科技產品會改變人們做事的方式,iPhone和iPad就是這幾年來最好的例子,Twitter也是,這些產品都創造了新的用戶體驗或者改變了人們原有的一些習慣。在音樂產品中,網易雲音樂的優秀之處即是,通過社交元素的加入,改變了人們聽歌的固有習慣。在網易雲音樂出現前的音樂播放器時代,用戶聽歌都是打開後放口袋里,然後去幹別的事,而網易雲音樂培育了人們“聽歌看評論”的習慣和氛圍,掀起了“無評論不音樂”的潮流。

除了評論區,網易雲音樂上的社交屬性還體現在“朋友動態”和“附近人”上,以及可以連接人與人的UGC歌單制作和分享上。這些功能都增加了用戶目光停留在應用上的時間,這才是網易雲音樂最大的商業化價值所在。試想,如果用戶聽歌時都把你放在口袋,除了向用戶付費,你還有多少商業化可能,你總不能在每首歌前都加個前貼片廣告吧?而活躍的評論區和朋友圈,恰似百度貼吧和微信朋友圈,可嫁接信息流廣告等各種商業模式。事實上,已有業內人指出,網易雲音樂每首歌的評論區都相當於一個小貼吧,聚集起了同喜歡這首歌的一群用戶,“刷網易雲音樂評論”已成為用戶新興的社交行為。

除了網易雲音樂的社交+音樂,其實在各個興趣細分領域都可複制“社交+”模式,比如社交+圖片,社交+運動,社交+電商。以跟商業最接近的社交+電商為例。分析認為,社交型電商對於長尾產品有著較強的掃射能力。通過口碑傳播和眾包的挖掘機制,能夠將一些小眾商品的銷售渠道迅速通過亞文化和社群的連接,鋪到潛在的消費者面前。

長尾理論說到,在富足經濟(economics of abundance) 下,科技發展使得商品生產、庫存和銷售的邊際成本大幅下降,出現範圍經濟,從而為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可能;能夠規模性地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聚合大量利基市場(niche market)的公司,其占據的市場份額能夠與傳統的大公司相匹敵,甚至更大 。可見,“社交+”充滿機會。但是依然要說,機會很大,而能做好尤其做持久並不容易。殘酷的是,很多圖片社交App僅僅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