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传媒大亨覃辉再战资本市场 星美重组启幕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108/20100108045512894.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发自深圳

        在淡出公众视线长达五年后,曾有“民营传媒富豪第一人”之称的覃辉又重新回到了资本市场,他旗下星美传媒集团的重组大计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星美传媒集团总裁胡宜东昨日(1月7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星美集团将对旗下业务进行一次大规模的重组和整合,将旗下优质资产装入上市公司的动作才刚刚开始。

今年发力下游业务

        覃辉持股59.41%的香港上市公司星美国际(00198,HK)日前公告表示,公司向实际控制人覃辉发行本金额1亿港元的可换股票据,其中9900万港元的集资净额将全部为该公司未来投资提供资金及用作公司的营运资金。

        据了解,此次星美国际发行的可换股票据的每股行使价为0.295港元,可悉数换股为3.39亿股,占星美国际扩大后股本约11.86%。若覃辉将该部分换股票据全部兑成股份的话,他对于星美国际的持股比例将增加至64.23%。

        而覃辉此次对于星美国际的资金注入,只是星美传媒集团今年重组整合计划的一部分。胡宜东表示,2010年星美集团将对旗下业务进行一次大规模的重组和整合,而将旗下优质资产装入上市公司的动作也才是刚刚开始。

        胡宜东告诉记者,去年10月,覃辉在北京召开了一个高层会议,覃辉定下了星美集团2010年的发展方向、战略规划及主要发展目标,在完成历史债务解决的同时,今年集团的工作重点将是大力发展下游业务。

        事实上,2009年12月29日星美国际公告称,公司已与覃辉订立了收购意向合约,并以此对上市公司进行重组。在重组完成后,一项不少于10家电影院及电影制作相关设施的资产,将被注入星美国际。

        据了解,拟注入上市公司的这部分资产2010年纯利有望达到8000万港元以上。在完成这项收购后,星美国际也将成为在内地拥有影院数量最多的上市公司。

        胡宜东表示,日后还将有更多的优质资产被注入到上市公司,星美集团的目标就是将旗下传媒行业的上中下游各个产业链,都注入到上市公司,以此实现整体上市。

与汉传媒整合在即

        事实上,在集团整体上市的道路上,星美传媒掌握的也并非星美传媒这一资本平台。

        2009 年12月10日,汉传媒(00491,HK)原股东陈国强,以溢价1.7倍的价格,将其持有的3.478亿股汉传媒股份出售,而接盘者正是覃辉。在收购这 部分股份的同时,覃辉还将汉传媒其他股东所持有的1.76亿股股份收入囊中,持股比例增至22.6%,成为该公司的单一大股东。

        在完成股权收购后,来自星美的高管便入驻汉传媒。12月21日汉传媒宣布,委任王钜成为公司董事总经理兼执行董事。王钜成正是星美国际的主席兼执行董事。1月6日,王钜成已经由星美国际执行董事变更为非执行董事,继续担任公司主席职务。

        记者了解到,公司高管职位的变化,也映射出未来汉传媒及星美国际这两家上市公司的一些变化。星美传媒集团总裁胡宜东表示,未来在业务方面,星美国际和汉传媒之间也将进行相应的整合与分离,这两家公司的业务将不会重合。

        据 了解,星美国际和汉传媒均为在香港上市的传媒公司,主要从事娱乐及媒体业务,二者之间目前的业务有很多重合的部分,其中包括电影及电视节目制作等。对于二 者公司未来如何整合及分离,胡宜东表示,集团已经有了较清晰的发展目标及计划。但是,他同时表示,对于业务整合的具体细节内容,在香港联交所的正式公告出 来之前,不便向记者透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3

體檢連鎖上市啟幕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5-18/100391522_all.html

上市的申請尚未通過,慈銘體檢集團(下稱慈銘體檢)本計劃通過上市募資投建的項目,已接近正式運營。

  5月9日晚10點,慈銘體檢總裁韓小紅還在辦公室裡忙碌。電話中,她用飛快的語速告訴財新記者,慈銘體檢旗下首家高端會所奧亞體檢中心,將在今年7月正式投入運營。「已經有三分之二的團隊到崗,現在在試運營期。」

  此前的3月下旬,慈銘體檢通過證監會公佈首次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下稱招股書),申請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擬發行4000萬股,募集資金1.75億元,用於興建三家體檢中心及一項管理信息系統項目。其中,逾1.1億元都將用於奧亞體檢中心。

  作為第一家在A股市場申請上市的民營體檢服務機構,業界高度關注。成立於2002年的慈銘體檢早已受到眾多PE的追捧,其股權結構可見創投云集。

  其實,民營醫療機構早在2009年便掀起過一波上市熱潮。當年,民營專科連鎖醫院愛爾眼科(300015.SZ)在創業板上市成功。民營連鎖體 檢機構愛康國賓健康管理集團(下稱愛康國賓)當年亦醞釀在美上市,北京佳美醫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等民營醫療機構也躍躍欲試,但終因金融危機爆發而紛紛止 步。

  此番慈銘體檢的上市申請被看作民營體檢機構新一波上市融資潮的序幕。「我們也在觀望,」另一家民營體檢集團的一位高層私下對財新記者說。

  慈銘體檢如能成功通過證監會審批,上市最快也要到招股書公佈三個月後。發行新股的時間很可能與奧亞體檢中心正式營業同期,甚至可能在其營業之 後。慈銘體檢董事長、韓小紅之夫胡波解釋稱,證監會的審批時間不定,而奧亞體檢中心項目已經展開,慈銘體檢的現金流又較為充裕,所以先行一步,一邊繼續發 展,一邊等待審批。

跑馬圈地

  慈銘體檢近幾年自稱「亞洲規模最大、體檢量世界第一」。招股書稱,2002年成立以來,慈銘的體檢量超559萬人次。2011年,年檢量近160萬人次,佔同類體檢機構年體檢總量30%。

  「儘管就全國來看,體檢業務主要還是被(公立)醫院壟斷,但這個行業的潛在需求大,慈銘(體檢)這種企業正處在快速擴張期。」日信證券醫藥分析師謝寧寧說。

  體檢作為一個專門的行業,在中國還十分年輕。據《科技日報》報導稱,在北京等15個城市中,2000年以前總共只有15家體檢機構,多數以醫院 門診或療養度假分支機構形式存在,並沒有獨立的專業體檢機構,消費者選擇單一。當時普通百姓體檢的主要目的是就業、參軍或者上學,項目簡單。學校或單位的 例行體檢也往往流於形式。

  2000年後,體檢行業開始快速發展。彼時回國不久的留德醫學博士韓小紅,看準了這個機會。「在國外,大家把體檢看作跟吃飯一樣;國內卻一片空 白。」韓小紅告訴財新記者,2002年冬天,她辭去301醫院的工作,和丈夫胡波在北京潘家園開起慈銘體檢的第一家門店,當時的名稱為北京慈濟門診部。

  2003年「非典」過後,體檢機構開始明顯增多。一方面,人們開始意識到體檢和預防的重要,另一方面,企業也意識到員工的健康與工作效率息息相 關。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體檢作為一項福利提供給員工。而政府部門遲遲未能出台體檢機構管理辦法,又拉低了行業的門檻,體檢機構開始爆炸式增長。

  2005年,北京鼎暉創業投資中心(下稱北京鼎暉)首次向慈銘體檢前身北京慈濟醫院管理有限公司增資980萬元;在上海,時任愛康網CEO的張 黎剛開始張羅愛康國賓的第一次海外融資。之後,資本市場對體檢機構的幾次注資,都被業內人士視為幾家體檢巨頭在之後的幾年得以快速擴張的重要原因。

  據衛生部統計,2010年全國體檢市場健康體檢人數約為2.87億人次,其中醫院約為1.19億人次,再除去在街道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的體檢人數,專業體檢機構體檢量約為542萬人次,僅佔整個市場1.89%的份額。

  希望上市融資的體檢機構,遠不止慈銘體檢一家。專業人士分析稱,如果慈銘體檢率先上市,將融得更充裕的資金。而擁有資金支持,就可以增加連鎖門店的形式快速擴張,可複製性極強。

不差錢的行業

  據招股書,至2011年12月31日慈銘體檢賬面現金餘額達1.52億元,並無短期借款和流動負債。

  「這個行業本身的特點就是利潤率高,投資回報快。」一位證券機構分析人士說,體檢機構是輕資產行業,成本主要是房租、設備以及人員工資,由於技術含量不高,人員整體工資也相對較低,壓低了一部分成本。在既定成本下,客流量越大,利潤率就越高。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證券機構分析人士指出,慈銘體檢拉開新一波民營醫療機構上市的序幕後,大型體檢集團間的競爭或將改變此前錯位競爭的局面。

  此前,體檢業兩大巨頭慈銘體檢與愛康國賓,目標人群的定位不盡相同。愛康國賓更注重發展中高端客戶,除北京、上海外,網點主要集中在各省會城市,而慈銘體檢的發展路線顯得更為「親民」,更多針對中低端人群,包括在浙江金華等城市都設有網點。

  然而,近年來,隨著體檢業的火爆,公立醫院也加入競爭,目標客戶正與慈銘體檢相重合。慈銘體檢的招股書中也坦言醫療機構帶來的市場風險:由於不少公立醫院近年來紛紛開展體檢業務,將會給慈銘體檢帶來一定的挑戰以及競爭,進而可能會對其經營和盈利水平帶來不利影響。

  公立醫院入局享有天時地利之便,尤其一些地方還實行將體檢費用納入醫保的政策,對公立醫院而言,優勢更為明顯。民營體檢機構只能力求提供差異化的服務, 包括針對不同的健康問題設置不同的體檢項目,預警可能會發生的疾病等。能否將體檢與治療、管理銜接,亦是未來體檢業面臨的考驗。

  定位中低端客戶的慈銘體檢,還力求控制成本,降低價格。據韓小紅介紹,慈銘體檢的價格早已低於公立醫院的定價,2009年至2011年三年間,慈銘體檢的平均體檢單價大致穩定在每次350元上下。「你現在去協和醫院,已經找不到一千塊錢以下的(體檢)套餐了。」她說。

質量考驗

  慈銘體檢申請上市也引發了另外一個問題:體檢機構如何保證其質量?包括慈銘體檢在內的民營機構,能否真的做好健康的「守門人」?

  根據招股書,近年來,慈銘體檢一共出現重大服務糾紛13起,醫療事故一起,每年投訴約200餘人次。其中,一位客戶認為慈銘體檢為其體檢過程中 發生漏檢,導致延誤治療,以醫療損害賠償為由要求慈銘體檢予以賠償。經北京市西城區醫學會鑑定,該病例被認為構成四級醫療事故。

  消息傳出後,負面聲音迭起。目前中國還沒有針對體檢行業漏檢、誤檢的明確法律規定,前述糾紛與事故,都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處理,但這仍無法避免體檢機構漏、誤檢不時發生。「三甲醫院也不過如此,不可能做到零誤差。」一位體檢機構高層私下對財新記者表示。

  但他並不否認當前體檢行業的良莠不齊,「可以靠行業協會加強監管來解決一部分問題,如確定明晰的行業標準。」

  據一些體檢機構人士反映,在現有政策環境下,體檢機構其實很難提供完美的服務。畢竟除了人為管理外,體檢機構的體檢服務質量,也跟其醫生素質及設備水平息息相關。

  人員方面,民營體檢機構很難招聘到高素質的醫生,就算是高薪聘請,也不可能提供和公立醫院一樣的職稱評定機會,只能去挖公立醫院的退休醫生,但退休醫生並不能完全滿足需要。

  設備方面,近期有業內人士揭露慈銘體檢使用大醫院淘汰後翻新的檢驗儀器,事實上這種做法是民營體檢行業的「潛規則」。對於設備和材料的管控,慈 銘體檢招股書披露,集團公司僅集中採購醫用耗材和大部分的體檢試劑,醫療設備的添置僅進行「審批和監控」,採購流程由子公司負責。而對於目前大規模以加盟 店形式進行的擴張,公司並未公佈明確的設備管控標準。上述問題亦引來質疑紛紛。

  此外,民營體檢機構使用核磁共振等大型設備,需要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指標。一般來說,很少有民營體檢機構申請成功。在北京,僅有慈銘體檢一家機構被允許使用核磁共振,其申請獲批的過程長達四年。

  據財新記者瞭解,相關部門對體檢機構使用大型設備的態度一直十分謹慎。北京市體檢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主任孫力光就曾公開表示,體檢機構使用CT等設備,一方面浪費個人的經費,另一方面,還可能對人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因此建議消費者出現健康問題後再做高端體檢。

  對於近期針對慈銘體檢的種種懷疑,一位商業健康險人士認為,如果慈銘體檢得以成功上市,倒不失為一種有效的監管。「上市以後的違規成本更高。商業保險作為體檢機構未來的主要合作夥伴,希望體檢機構上市,讓他們受到更嚴格的監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27

交行深改方案获批银行业混改启幕 机构怎么看?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821

交行深改方案获批银行业混改启幕  机构怎么看?

616日晚间,交通银行发 布公告称,该公司收到中国人民银行通知告知,交通银行深化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交通银行表示,公司将坚持国有控股地位,优化股权结构,探索引入民 营资本,积极发挥战略投资者作用,探索高管层和员工持股制度;完善授权经营制度,激发体制机制活力,更好发挥董事会、高管层和监事会作用;深化用人、薪酬 和考核机制改革,落实风险责任制,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推进事业部制等内部配套改革。

银行混改早已经不是新鲜的概念了,此前银行混改最大的问题是,国有控股的比例无法下降。此前汇金减持是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启动的信号,受此影响市场管广泛认为交行和中行混改将在近期通过,受此信息影响,从528日至今,交行股价(601328)应声上涨33点,最高涨幅达40%

对于该事件,机构是如何看待的呢?

【民生证券】银行业混改取得阶段性成果,银行板块迎重大利好

点评:

1、 交行方案获批表明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早在4月初,交行便已上报深改方案至国务院,此次获批表明交行改革获得了监管层各方面的授权,未来具体措施的跟进将是必然之事。

2、股权结构方面坚持国有控股地位。截至151季度末,交行股权结构为:财政部26.53%,汇丰银行18.7% ,社保基金2.53%,其他股东持股均未超2%,未来探索引入民营资本,优化股权结构,但仍将会坚持国有控股地位。

 2、 用人、薪酬和考核机制改革将提升员工积极性。交行内部成立的深改工作小组设在总行人力资源部,而新任高管层自上任以来一直在努力推动薪酬制度改革,期望改 变以往国有行员工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通过全员工全产品计价的方式进行绩效考核,实现多干多得,激发员工积极性。自1月起,交行已在全行范围内推行薪酬制度改革,预计将对交行未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3、员工持股有利于提升员工积极性。员工持股制度将助力交行留住骨干员工,将员工利益与银行利益捆绑起来,提升员工的稳定性,利于未来发展。

4、 后续银行业混改有望逐步展开,关注银行股补涨机会。交行一直是国有银行改革的先锋,预计后续其他国有大行也将陆续上报深化改革方案。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已 公告实施员工持股制度。面对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资产不良三座大山,银行业改革大幕已然揭开。目前银行业整体估值较低,在国企改革和基本面预期改善催 化下,银行板块有望迎来补涨机会。

国金银行马鲲鹏点评如下:

1. 交行616日晚间公告,深改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重点内容包括:1)高管和员工持股,2)坚持国有控股的同时引入民资战投,3)完善授权经营制度,更好发挥董、监、高作用,4)深化用人、薪酬和考核机制改革,5)推进事业部制。

2. 方案内容印证了此前市场对银行混改的所有猜测(员工持股、民资战投、董监高机制、薪酬考核),回想6月初,深改组会议要求国企经营需要对党委负责后,市场对混改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释放体制机制活力的预期有所消退,在这样的基础上,交行的公告内容可谓大超预期、力度空前。

3. 从公告措辞行文来看,顶层设计的意味明显,所有内容均可直接复制到其他银行。这意味着,交行的混改试点是一个开端,银行业混改大幕自此拉开,有明确混改预期的中行、建行(董事长近期已开始吹风)也是混改逻辑下的好标的。

4. 国金证券528日的报告《汇金减持是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启动的重要信号》中即明确指出,汇金减持意义重大,预示着银行混改的启动,并将交行重新纳入A股银行业首推组合。今日交行的公告印证了我们的判断,自我们重新纳入首推之后,交行的股价表现亦十分抢眼,528日至616日,交行A股累计上涨34%,高居16家银行榜首且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的光大银行累计上涨15%16家银行平均上涨8%

5. 重申强烈看好银行板块:交行混改落地是今年银行业真正实现的第一个催化剂,后续催化剂仍十分充足,重申看好银行业在体制机制变革推动下的直接提估值机会,616日收盘A股银行板块交易在1.215PB,重申今年之内板块向上空间50%,对应1.815PB

6. 标的:交行,528日至今,交行15PB0.9倍提升到了1.2倍,但仅仅是从板块折价回归到了平价,作为银行业混改的首家试点,相对板块应该有明显溢价。混改落地之后,混业经营、金控牌照和业务分拆将是银行业迎来的新一轮催化剂,此逻辑下的核心标的招行、兴业、平安、光大均可重点关注。此外,我们68日提示过中信银行的弹性价值,短线交易性投资者可重点关注。

【华泰银行组】交行混改初揭晓 银行故事始落地

交行发布公告,深化改革方案获国务院批准;

1、银行板块改革拉开序幕,民营资本引入、员工持股计划、事业部改革等股权和治理结构层面改革利好可以预期;

2、坚持国有控股背景下,国有股权权利如何行使决定改革未来,需观察后续配套政策;部分中小银行股权合理,更多亮点在于员工持股计划、事业部改革、金控平台搭建等。

3、维持前期电话会议判断,建议关注低估值银行股,重点关注北京、华夏、光大和兴业。

(格隆汇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888

兩大新規征求意見 基金子公司大變局啟幕

8月12日,證監會就《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風控指標暫行規定》”)公開征求意見。

前期發布的“新八條底線”明確了子公司機構從事私募資管業務的業務底線,在基金子公司內部治理和風險控制方面,證監會同步啟動了兩項規則的修訂和制定工作。

一是對《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暫行規定》進行了修訂,更名為《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以下簡稱“《子公司管理規定》”),二是起草了《風險指標暫行規定》。

證監會發言人表示,本次兩份法規文件的修訂、起草工作,主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加強監管、防控風險;二是扶優限劣、規範發展;三是循序漸進、平穩過渡。

以凈資本為核心

本報記者註意到,《子公司管理規定》的修改內容共涉及條款20余條,總條款由39條增加至42條,體例結構上將原第三章按照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控制要求、子公司的治理和內控要求予以分立,明確了母子公司各自的義務和責任。

修訂《子公司管理規定》的第一個原則,便是要提高子公司的風險管理水平和風險抵禦能力,根據行業發展態勢和風險狀況,對專戶子公司初步構建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控制指標體系。

並且,強化母公司管控,引導機構回歸“子”公司本位,明確子公司業務定位是對基金管理公司業務的專業化補充和協同,不能“另起爐竈”搞同業競爭。

強化風險管控方面,證監會促使子公司業務發展規模與風險管控能力相匹配提出的思路有四點:

一是提出全面風險管理的總體性要求,確保業務發展規模與其風險承受能力、風險控制水平及經營實力相匹配;二是比照公募基金建立風險準備金制度,要求專戶子公司建立風險準備金制度;三是借鑒證券、信托等機構的監管經驗,建立風險控制指標監管體系;四是構建子公司風險處置機制,如陷入經營困境應采取有效措施穩妥有序處置相關業務。

2012年發布子公司暫行規定以來,基金子公司業務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證監會新出的子公司管理規定,旨在加強監管及防範風險,引導基金子公司穩健合規開展業務。

按照新規,子公司業務範圍拓寬至“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基金銷售、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以及中國證監會許可或認可的其他業務”,在避免同業競爭、實現一類業務在一個平臺運作的前提下,為基金管理公司進一步專設子公司經營養老金管理、指數化投資、私募股權基金業務等細分領域預留政策空間。

未來,將會建立常態化的子公司現場檢查機制和風險監測會商機制,明確基金業協會應當定期報告子公司產品備案情況及風險監測情況,為開展以風險和問題為導向的日常監管奠定基礎。同時也會取消事前備案事項,完善重大變更信息報送方式。

引導去通道

隨著基金子公司行業規模高速擴張、業務模式不斷創新,以及資本市場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建立一個能夠綜合反映並有效防範各項業務風險的風險控制指標體系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鑒於此,證監會起草了《風險指標暫行規定》。據悉,起草工作遵循四個原則:一是全面覆蓋、二是公平統一、三是回歸本源、四是落實責任。

總體就是,將專戶子公司開展的私募資管業務統一納入風控指標體系,保證各項

業務規模均有相應的凈資本相匹配;同時為引導子公司回歸資管本業,從風險屬性和監管導向兩個維度差別化設定風險系數。

“監管層的思路是明確的,就是去通道、去杠桿,讓子公司回歸到資產管理的本源來。”有基金子公司人士指出。

而對通道業務要“消亡”的觀點,業內也早有共識。《第一財經日報》了解到,目前已經有很多基金子公司向ABS來作為一個主攻方向。

按照《風險指標暫行規定》的要求,專戶子公司應當符合四項風險控制指標:一是凈資本絕對指標,即“凈資本不低於1億元”,保證專戶子公司具有基本的展業實力。二是凈資本相對指標,即“凈資本不得低於各項業務風險資本之和的 100%”,三是凈資本流動性指標,即“凈資本不得低於凈資產的 40%”,旨在防範流動性風險、保證專戶子公司能夠及時變現相關資產履行到期債務;四是杠桿率指標即“凈資產不得低於負債的20%”,旨在控制和防範公司負債風險。

同時,為進一步提高應對風險能力,《風控指標暫行規定》規定專戶子公司應當按照專戶業務收入的10%計提風險準備金,達到其管理的資產規模凈值的1%時,可不再計提。

另外,《風控指標暫行規定》的日常監管安排基本與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的成熟做法基本一致:一是落實風控管理的主體責任,專戶子公司的董事長承擔風險控制管理的最終責任,總經理全面負責風險控制管理的實施工作。二是明確監管報表的編制和報送要求,基金管理公司承擔監管報表報送義務,除應當定期報送月度和年度監管報表,一定情形下還須報送臨時監管報表。

截至2016年7月底基金管理公司共成立79 家專戶子公司和6家銷售子公司。其中,專戶子公司管理規模已突破 11 萬億元,存續產品超 1.7 萬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054

萬達牽手IBM成雲計算新玩家 中國公有雲“搶位賽”啟幕

雲計算市場來了新玩家,他是王健林。3月19日,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與IBM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羅睿蘭(Ginni Rometty)在北京見面、握手。當日,萬達集團旗下的萬達網絡科技集團與IBM(NYSE: IBM)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前者宣布進軍公有雲業務,提供針對企業的雲服務。

通過此次合作,中國企業萬達網絡科技集團將獲得相關的IBM雲基礎架構即服務、平臺即服務(IaaS 與 PaaS)、區塊鏈及物聯網等技術。不僅如此,萬達網絡科技集團還透露,該公司將在中國市場推“商業人工智能系統”IBM Watson。其中,能在應用設計中加入自然語言交互功能的Watson對話服務將被首先引入。

有接近合作人士對第一財經透露,外資在中國運營數據中心面臨政策壁壘,IBM想要進入中國公有雲市場,需要與國內公司合作。而萬達而言作為雲計算領域的“新手”,得到IBM公有雲技術在中國市場的授權,相當於獲得技術武裝。目前,中國的公有雲市場已吸引了包括華為、騰訊在內的巨頭入場。隨著萬達的加入,一場中國公有雲搶位賽,大幕拉開。

一方出技術一方運營

針對此次與IBM的合作,萬達方面稱,這是萬達網絡科技集團首次在中國提供如此廣泛的雲科技服務,旨在借助IBM的雲技術和萬達網絡科技集團的產業資源,面向中國企業提供雲服務。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在中國運營數據中心需要獲得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而出於信息安全的考慮,純外資企業難以獲得該項許可。因此,國際巨頭IBM與微軟為了將雲業務落地中國,都選擇與國內IDC(互聯網數據中心)服務商合作。

針對萬達與IBM合作的原因,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中國公有雲市場競爭很激烈,完全從頭做起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他說,在全球雲市場,領先的是亞馬遜公司旗下雲計算服務平臺AWS,目前在國內已經落地,其次是微軟,在國內已與世紀互聯合作,隨後則是谷歌和IBM。而IBM也有進軍公有雲市場規劃,因此它成為萬達聯姻對象,並不令人意外。

似是伏筆,本月2日,萬達與中國銀聯在北京舉行戰略合作啟動儀式,宣布聯手打造消費場景全渠道“實體雲服務”。萬達方面20日上午對第一財經表示,目前萬達已經建有多個雲數據中心。根據雲服務業務的發展,未來將在全國廣泛布局。這些雲數據中心內均將部署基於IBM的雲平臺技術。

萬達網絡科技集團與IBM簽約後,雙方如何分工?對此,上述接近合作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IBM僅從技術上提供支持,運營管理則由萬達來負責。至於此番與萬達的合作是否排他,是否影響IBM與世紀互聯的後續合作,截至本報記者發稿,IBM尚未表態。

萬達集團於2014年初實施第四次轉型,即從房地產為主的企業轉向辦事業為主的企業,試圖構建起商業、文化、網絡、金融四大支柱產業。該公司今年1月發布的2016年財報顯示,去年其服務業收入占比達到55%,歷史上首次超過房地產,未經審計的凈利潤也超過房地產。王健林由此宣布萬達轉型基本成功,萬達集團不再是地產企業。網絡與科技方面,去年10月剛成立的萬達網絡科技集團去年的營收為41.9億元,連通線上線下的平臺公司飛凡活躍用戶為1.5億,帶有支付功能的飛凡通會員為8284萬。按照王健林的要求,2017年萬達網絡集團將實現營業收入65億元。

公有雲搶位賽

種種跡象表明,政府購買政務雲、企業加速IT雲化的障礙,基本被掃清,雲計算的賽道已經鋪就。艾瑞咨詢的最新報告指出,繼前期在社交、電商、遊戲、視頻等領域的應用後,當前雲計算正朝著政務、教育、醫療、金融以及工業等縱深行業挺進。

其中,公有雲的蛋糕有多大?來自市場調研機構IDC的數據稱,2014年中國公有雲市場規模為9.38億美元,到2020年將達到52.4億美元,平均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3.2%。盡管絕對總量不及歐美,誘人的增長率還是吸引了中外巨頭聞風而來。3月10日,華為宣布,將成立專門負責公有雲的事業部,今年將增加投入2000人。百度雲等從去年開始招兵買馬,意圖在2017年搶占市場。3月17日,騰訊雲則以0.01元中標廈門政務雲項目。據媒體報道,該預算達495萬元的政府采購項目早前還吸引了其他四家企業參與招標,他們是中移動福建分公司、中國電信廈門分公司、聯通雲數據和廈門縱橫。

“國內的公有雲市場還沒有完全爆發。”上述分析人士稱,中國公有雲市場水平落後成熟市場3~5年,未來空間巨大。同時國內市場上的主要用戶集中在中小企業和創業公司,相對大的企業客戶尚待開拓。但他同時提醒,對於進入這一市場的“玩家”而言,需要在基礎設施、網絡、存儲設備上投入高昂成本,資金與技術是這場賽跑中的核心競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942

高科技冷戰啟幕,中美博弈進入核心領域

4月17日淩晨,一則震驚半導體行業的消息從彼岸傳來: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稱,因中興曾向美國官員作虛假陳述,美國政府禁止中興向美國企業購買敏感產品,期限為7年。這給此前已經多輪交鋒的中美經貿博弈,再添一把烈火。

雖然這是一個官方蓋章歷時2年多的舊案激活,但美國商務部此前長時間隱而不發,卻在此微妙時機引爆,其時點和影響仍被各方反複咀嚼。

“此次事件已超越商業規則,事態的發展並不是公司能夠左右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興員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公司已經第一時間成立了危機應對工作組,各個領域都在分析並制定應對舉措。

一方面,一些觀察中興在美遭遇罰單的通信產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憂心不已,“如果禁令真的執行,那麽中興要完”;另一方面,接近中美談判的多位人士卻相當鎮定。

其中一位人士稱,此事和之前幾輪中美貿易糾紛升級並無關系,只是個案,這背後,反映出中國企業國際化之路還很長。而另外幾位資深觀察人士則稱,雖然“無風不起浪”,該行為即便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華組合拳中的一招,但“天塌不下來”,最終企業和市場會有解決之道。

中美經貿博弈虛實之間

如何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來看待中興被罰事件,是考驗各方應對的首要大事。在前述多位接近中美談判的人士看來,對待中興的舉措,這是虛實兼備,“點射之前的亂射”,年輕的特朗普團隊的真正意圖,“還需觀察”。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從個案角度,大公司一定要關註政治風險,不可掉以輕心。

聯合國貿發組織官員梁國勇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在國際投資和運營中,法務合規極其重要,一旦出問題後果很嚴重。大公司、敏感行業和市場尤須謹慎。

從此次案件來看,禁運算是一個近幾年來的新問題,容易忽視,但後果嚴重。美國仍有很多禁運、禁售規定,但一直沒有抓到實際案例。

從中美經貿博弈的宏觀層面來看,中方政府也將此事納入虛實博弈的考量。北京時間3月23日淩晨,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宣布將對中國進口商品大規模加征關稅,限制中企對美投資並購。隨後,中美雙方開始多輪隔空博弈。

前述中美談判資深觀察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恐怕應當看作美國要阻止“中國制造2025”實施的重要信號。美國加嚴高新技術出口管制和限制中國企業在美投資並購都是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第一時間對此回應稱:中方註意到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興采取出口管制的措施。商務部將密切關註事態進展,隨時準備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該發言人稱,中方一貫要求中國企業在海外經營過程中,遵守東道國的法律政策,合法合規開展經營。中興與數百家美國企業開展了廣泛的貿易投資合作,為美國貢獻了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希望美方依法依規,妥善處理,並為企業創造公正、公平、穩定的法律和政策環境。

4月17日下午,商務部發布2018年第38號公告,公布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反傾銷調查的初步裁定。根據裁定,自4月18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於美國的高粱時,應依據裁定所確定的各公司保證金比率(178.6%)向中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稱,初裁後,商務部將繼續對本案進行調查並作出最終裁定。

隨後,《華爾街日報》於美國股市 4 月 16 日盤後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考慮依據 1974 年貿易法 301 條款,反制中國在雲端運算與其他高科技服務領域的不公平限制。美國財政部正在研擬對中國投資案設定限制條款。例如,美國可能禁止阿里巴巴在美國提供雲端運算服務或在中國解除限制之前禁止阿里巴巴擴大美國營運規模。

而根據接近阿里人士的說法,這有可能是對中國政府相關要求的“回擊”。根據國內相關監管要求,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在中國境內運營時收集和產生的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應當在境內存儲。以蘋果為例,從2月28日起,雲上貴州公司將作為蘋果在中國iCloud業務的“唯一合作夥伴”,在中國境內運營iCloud服務。屆時,iCloud服務將在中國境內使用蘋果和雲上貴州公司雙品牌向用戶提供服務,蘋果方面將提供技術支持。也就是說,蘋果公司想獨自在中國建設並運營數據中心,這幾乎沒有可能。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跟國內有IDC經營許可證的企業進行合作。

敲響半導體行業警鐘

一名通信設備供應鏈公司員工王青(化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興事件)是否對行業有影響需要再觀察最終落地情況。如果靜態分析,就是最壞結果,7年禁運的話,對中興影響巨大。

王青稱,龐大的國內市場推動了中國通信產業的巨大發展,但我們基礎層和物理層技術的積累還是太薄弱了,最核心的就是芯片和終端濾波器。一些國產芯片產品出貨量大了,但不代表技術先進,中國手機制造能力強和國產品牌的崛起導致的,但基礎層的積累太少。

他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目前基站三大塊:基帶處理、射頻拉遠和天線,中國企業都很強,但前兩塊的最頂端部分都是美國和日本企業的天線,而且目前國內通信企業的技術領先都還在6.0GHz以下的中低頻,高頻部分的核心器件能力也並不強。

而對於國內的影響,他表示將會傳導至中興的供應商。“中興都沒辦法持續經營了,供應商肯定會受影響,而且影響很大。中興是做系統集成的,現在系統中核心部件不供應,整套設備就沒法賣,長期來說,對5G進程會有影響。”王青表示,國內5G進程中,政府推動作用明顯。但這麽大的投入,對於國外運營商和設備商來說,根本撐不起,所以它們一方面在想辦法加快5G研發;一方面用基礎層和物理層的原始積累,特別是專利積累來限制中國企業。從長遠來看,諾西和愛立信也並不會從事件中得益,他判斷,(中興)這事緩沖余地還很大。

招商電子分析師方競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次事件真的勒住了中興的咽喉,在基站側,芯片想要實現自主,除了華為把主處理器搞定了,其他公司根本沒有自主研發的可能性。

“本次中興禁運事件對通信產業沖擊較大,也敲響了半導體產業的警鐘,自主可控不僅僅是口號,而是涉及到國家安全、國計民生的要務。目前,中興的三大應用領域里,芯片門檻最高的板塊是RRU基站,這一領域要想實現國產替代,需要較長時間。光通信和手機產業鏈門檻相對較低,一些細分領域的國產芯片方案甚至成為了國際龍頭,但整體來看,還是偏低端應用。”方競說。

他在一份分析報告中指出,基站芯片的成熟度、高可靠性和消費級芯片不可同日而語,從開始試用到批量使用起碼需要兩年以上。目前在中頻領域,主要玩家有TI、ADI、IDT等廠商;而射頻領域,主要是Qorvo等。單芯片Transceiver方案進一步提升了基站芯片的門檻,使得國產廠商更加難以切入。基站芯片的自給率幾乎為零,成為了中興本次禁運事件里最為棘手的問題。

美國對中興開刀,也會傷害自身

多位中美半導體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如果真的嚴格執行制裁,對中興的影響將會是巨大的,但是對美國企業的影響也不容小視。

有知情人士稱,中興通訊占據全球最大移動芯片制造商美國高通公司大約6%~10%的出貨量,制裁一旦執行,將對高通自身業務產生較大影響。“除了幾家巨頭之外,美國很多軟件和芯片的廠商都是中興的供應商。搞制裁必然讓這些美國企業的利益受到影響。”

而中國企業的市場應對,也可能產生意料之外的效果。前述經歷多次中美談判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中國企業神通廣大,如果沒有更好渠道或者供貨商提供核心零部件,也會促進自身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突破,當然可能會需要更長的時間。

一位市場人士則稱,將來中國的相關行業肯定會發展成全產業鏈的,有的技術門檻高一些,就熬幾年。國內這麽多人創業,現成的機會必定有人撲上去。

美國亞太法學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大學訪問教授孫遠釗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這段時間會看到中美雙方各種小動作、放話、試探等,不一而足。這種形勢下,市場也會形同驚弓之鳥。

受到中興禁運事件的影響,中興主要的美國供應商股價已經出現大幅下跌。截至4月16日美國股市收盤,高通下跌1.72%、美光下跌1.11%。中興采購量占自身出貨量30%的ACIA暴跌35.97%,此外,Oclaro下跌15.18%、Lumentum下跌9.06%。

高科技“封鎖戰”

目前,美國半導體生產已多年占全球市場48%的份額,僅英特爾一家的研發開支就已經達到整個中國芯片業的4倍之多。

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的統計,整個中國市場每年半導體銷售額約1000億美元(中國自給率不到10%),其中美國公司市占率接近60%,美國公司出口到中國的金額在500億美元以上。

但美國在半導體領域對中國的“封鎖戰”從沒放松過。一位在美國半導體公司工作的技術人員對記者表示,美國企業對中國半導體的發展有著強烈的“抵觸”情緒,有部分公司已經下了相關通知,核心科研人員回國需要經過複雜的審批手續。

而自特朗普上臺以來,對於外來投資的審查已呈現趨嚴的態勢,具體表現為被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叫停的外來投資日益增多,觸發審查的敏感領域也由最關鍵的基礎設施和出口限制技術擴展到廣泛涉及個人、商業數據的領域。據彭博社統計,自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被CFIUS阻攔或因相關原因遭到終止的外資並購交易有10宗,中國占了8宗,其中2宗為半導體行業標的。

《紐約時報》曾如此稱,貿易戰會讓全球最先進的行業加速進入新冷戰時代,中國在爭奪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和下一代無線互聯網等前沿領域時,擁有強大的科技實力和資金。

隨著貿易戰的升級,中美科技企業之間的關系變得極為微妙。

不久前回應中美貿易戰時,英特爾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還不清楚哪些產品會受到影響,但通常情況下,關稅對擁有全球供應鏈的美國公司是個難題。我們希望美國政府提供意見征詢期。當我們有更多信息時,將評估潛在影響。”

而在《華爾街日報》引述的一封聯名信中,谷歌、蘋果、沃爾瑪等企業聯合上書特朗普,稱實施嚴厲的關稅政策將引來報複,重創美國出口業,從而對美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