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华润系构建金融控股平台 欲全盘接收珠商行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319/18295999768.shtml


  有“超级买家”之称的华润集团,在内地对啤酒、房地产、电力等诸多行业进行一系列疯狂收购后,又开始瞄准内地银行业。

  13日,华润集团一位高层向本报独家透露:“2月底,华润集团已经和珠海市商业银行(下称“珠商行”)签定了意向性收购协议,具体收购事务由华 润投资部CEO吴丁负责。” 随后,记者致电珠商行,办公室汪小姐表示:“目前只是签定了意向协议,具体情况不太清楚。”珠海市国资委、金融办也肯定了这一说法,但称重组的具体事宜如 收购金额等仍处于保密阶段,日后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

  对于此次收购,市场人士估计华润付出的代价将在20亿人民币左右,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华润集团来说,这只是小菜一碟。

  构建金融控股平台

  “去年,华润已开始与珠商行接触,准备全盘收购,在上报国资委审批时遇阻,但目前又有了实质性进展”。前述华润这位高层对记者表示。“华润收购珠海市商业银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一个金融控股集团。”

  “其实除了华润,中石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平安(601318.HK)、中国人寿(601628.HK)、富邦银行(香港)等机构也都向珠商行抛过橄榄枝,没想到最终花落华润”,珠海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

  除珠商行盼嫁外,华润进军证券业遇阻后,也一直在寻找收购银行业的机会,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华润之前的战略是按照前掌门人宁高宁的思路:打造自己的非银行金融平台,他认为产融结合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但在收购内地证券公司受阻后,华润思路有所转变,开始了华润新掌门宋林时代的投资战略,准备进军银行业,打造自己的银行业金融平台。

  “此前,华润曾有意收购兴业证券、北京新世纪租赁公司、做华泰保险的大股东及收购深国投,都是为其打造金融控股平台在做准备。”华润高层对本报记者表示。

  华润最早瞄准的是内地证券业翘楚—海通证券。2002年6月,市场盛传华润欲出资15亿元与上海实业争夺海通证券控股权,但在海通分散的股东结构中,华润拥有的股权不具有明显优势,且海通已有自己成型的企业文化,最终不得不放弃收购。

  华润也曾对中信、光大、国信、招商等证券公司做过考察,但这类券商大股东都是有实力、有背景的大企业集团,短期内难以出让控股权或引入控股股东。并且大多数在品牌、知名度、业务排名方面都不符合华润的要求。

  随后,兴业证券进入华润视野。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搁浅。

  不得已,退而求其次,华润放弃证券业开始进军信托业。

  2006年10月,华润以17.4亿元人民币的总代价获得深国投51%的股份,深圳国资委仍持有49%股权。华润通过一系列业务整合后,深国投 将脱离房地产、零售等非主业业务,主要致力于金融业务发展,成为华润的主要金融平台。2008年12月,深国投更名为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

  华润系在收编信托业的同时,又将并购战车驶向银行业。

  “ 华润的一贯做法是对收购企业全盘控制,收购珠商行也不例外,控股是首要条件。珠商行符合华润的收购要求,经营状况不佳,所以收购成本就不会太高。目前华润 也只能从小打小闹的收购开始,然后再做大,进而达到成立金融控股集团的目的。”华润高层向本报记者表示。华润对收购公司的选择有自己的标准:能够控股是首 要条件;公司高层及团队需认可华润的文化;当然该企业也需具备行业发展潜力。

  而郎咸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润这个思维是非常危险的,实质上华润是想进入金融控股公司领域。我担心会步德隆后尘。类似的做法也存在于海尔、新希望、东方等集团企业。这会影响到国家金融的稳定,因为以我国现况而言,企业产融应彻底分开。”

  欲全盘接收珠商行

  珠海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6年12月,现下辖9家管理支行,51个营业网点,业务覆盖珠海市香洲、金湾和斗门三大行政区。在全国100多家城 市商业银行中,该行属于资产质量最差的“第六类行”。而银监会曾宣布,对于实施政策支持仍无法达标的“第六类”银行将考虑实施关闭措施。因而自2006年 以来,珠海市商业银行为“保牌”展开多轮引资谈判。

  “这次和华润的重组也是珠海市政府的意图,”珠海市经贸局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由珠海市金融办、人民银行珠海市中心支行、珠商行共同组成的股权转让项目组一直在积极物色买家。

  2007年3月,经过多轮谈判商定,中石油(0857.HK)总共出资30亿元控股珠海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后将持有86%的股份,但在2008年8月上报国资委审批时,由于国资委和财政部有异议,该项重组卡壳。

  不可否认的是,珠商行遇到的经营困难,可能让华润的收购成本大幅降低。业内人士揣测,华润的收购价格不会高于中石油当时商洽的收购价,原因是珠商行有约30亿元不良资产。所以可能收购价在20亿元人民币左右。

  “60系”人事布局浮出水面

  华润在开动并购机器的同时,也同时展开了新掌门宋林时代的一系列人事调整。并开始储备高级管理人才。

  原华润万家首席执行官陈朗被委任为华润创业执行董事及新董事总经理,接替陈树林的位置。华润创业主席宋林表示,委任陈朗这样的零售专才担任首席行政职位,对华创转型为领先的消费企业具有明确的策略意义。

  陈朗于2003年1月15日被任命为华润万家首席执行官,距2009年1月16日获委任华创董事总经理正好6年时间。陈朗在任期间,华润万家超市实现了扭亏为盈。

  “目前任三九集团CEO的乔世波将升任集团总经理,管理三家上市公司。三九集团总经理可能将由刘德军接任,但目前还没有宣布。”华润集团高层向 本报记者透露。而华润电力CEO王帅廷将被调任集团副董事长,则被内部解读为明升暗降、变相削权,其实华润电力的经营状况在华润集团中长期保持良好盈利贡 献,是“华润最赚钱的上市公司”。

  据内部人士透露,职位被提升的陈朗等人均属宋林嫡系,都有投资部工作经历。

  “企业文化的整合也是宋林最看重的,因此华润最近召集了31名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华润集团中坚力量进行培训,内部叫60班。由美国最著名培训 机构Hay(合益)集团为华润量身定做了专门的培训计划。”华润高层向本报记者透露。60班的成员均由集团的核心高层、一级利润中心的管理层或二级利润中 心的一把手组成。这些成员将会成为未来华润集团的核心管理层。

  2月27日下午,华润高级人才60班启动会在去年底建成的海南石梅湾艾美度假酒店启动。

  业内人士分析,华润在经历了对超市、啤酒等行业的收购及艰难整合之后,近期略显疲惫,现金流也不会太宽松。所以华润近两年的战略重点是构建相对完整的金融产业链,为金融控股集团做铺垫,以为日后的进一步扩张打造融资平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6

城商行排隊上市變奏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35753&time=2011-03-12&cl=115&page=all

監管當局正在制定內部指引,對城商行資產規模和淨利息收入定下上市門檻,今年城商行密集上市的景象恐難實現
財新《新世紀》 記者 田林 馮哲

 

  「我一打個盹,你們就跑了。北京還不夠你們幹的?」

  這番話是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3月8日參加全國人大貴州代表團審議時所講。據新華網報導,王岐山所指是有些地方銀行總想著跨區域擴展,並以北京銀行(601169.SH)舉例,「該行做得很不錯,但去年發展到哈爾濱去了,還想去上海。我批評了他們」。

  北京銀行、南京銀行(601009.SH)和寧波銀行(002142.SZ)三家城商行「擴張—上市—跨區擴張」的發展模式,如一名城商行高管 所說,已在業內產生了強烈的刺激作用。特別是去年9月,財政部及「一行三會」共同下發了《關於規範金融企業內部職工持股的通知》(財金(2010)97 號,下稱97號文)後,此類銀行上市面對的歷史遺留問題有瞭解決的途徑,特別是銀監會已和證監會達成共識:以新《公司法》實施為界,2006年以前城商行 上市股東超過200人的可申報上市材料。

  此後,江蘇銀行、東莞銀行、杭州銀行、上海銀行、重慶銀行等向監管部門申報了上市材料,有十幾家銀行早聘請了保薦團隊。

  無論是近期上海市金融辦主任方星海在講話中提及的一句「2011年力爭讓上海銀行上市」,抑或是業界傳出中國太保(601601.SH)擬投資天津銀行股份的消息,都迅速在市場掀起了對城商行準備上市的一些預期和更多想像空間。

  儘管同業熱情高漲,但上市的機會未見得樂觀。來自監管層、銀行及投行的多位受訪者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城商行上市的進度很可能並不如市場預期的快,從城商行自身條件上看,主要的障礙依然是員工持股比例,另一方面,監管層對於是否讓城商行加速拓展也保持了一定節制。

  從資本市場的維度也可發現,若短期內讓幾十家城商行排隊上市,再加上已上市銀行紛紛醞釀的發行可轉債等再融資行動,在目前銀行股估值不見起色的情況下,A股壓力不小。

  「上海銀行的上市申請仍未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 一位接近上海銀行的知情人士透露。在他看來,上海銀行上市之路是否順利,將成為衡量今天城商行上市潮能否實現的風向標。

  接近監管部門和城商行高管的知情人士同時透露,證監會正在制定內部指引,對擬上市城商行財務指標提出新的要求,包括資產規模大於800億元,淨利息收入超20億元等。此舉會將80%以上的城商行擋在上市的門外。

老問題掣肘

  「上海銀行上市方案遲遲未通過銀監會審批的主要原因,是上海銀行個人持股超過50萬股的問題還沒有解決。」

  儘管上市股東人數超標問題可以「新老劃斷」,但前述接近上海銀行知情人士表示,員工持股比例超標依然難以解決,「若能解決幾個刺頭剩下的就好辦,而辦法就是按照97號文裡,回收或者轉讓給機構投資者。」

  他認為,儘管97號文對員工持股比例、歷史遺留問題以及上市和流通等問題做出了詳細規定,但讓近20家城商行如數排隊上市,並且快速掃除這一障 礙卻並不容易。根據97號文要求,由原來合作制金融組織改制形成的存在內部職工持股的金融企業,如提出公開發行新股申請,應採取回購內部職工持股、向其他 法人股東和機構投資者轉讓等方式,進一步降低內部職工持股的數量和比例,回購或轉讓價格由雙方協定確定,公開發行新股後內部職工持股比例不得超過總股本的 10%,單一職工持股數量不得超過總股本的1‰或50萬股(按孰低原則確定),否則不予核准公開發行新股。

  上海銀行2008年就已將股東所持股權在上海股權託管登記中心進行託管及登記。而通過2010年2月的發債融資,上海銀行內部員工持股比例已下降到7%,但單一員工股東持股超標問題仍難以解決。

  一位投行部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儘管97號文已經交代瞭解決員工持股問題的辦法,比如回購和轉讓,但具體執行起來,其實還沒有真正解決。」

  上海銀行上市方案於2010年5月28日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該行擬發行不超過12億股的A股。而募集資金的主要用途為補充資本金。該 行稱,根據測算,2010年至2012年該行面臨的資金缺口將超過350億元,而在2009年4月,上海銀行董事會決議,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分期並公開發 行不少於10年期總額不超過150億元的次級債券。按此推算,上海銀行上市籌資的資金缺口在200億元。上市知情人士稱,形勢所逼,員工持股比例問題料能 很快解決。

  已遞交上市申請的江蘇銀行,同樣面臨員工持股比例過高、尚難解決的問題。杭州銀行原本比寧波銀行更早提出上市申請,兩家銀行的規模和資質也不相上下,但杭州因個人持股比例過高問題,不得不撤回了上市申請,此後一直在清理有關問題,積極爭取再次上市。

  自2007年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三家城商行上市後,監管部門便將城商行上市申請從此懸擱,其主要原因就是城商行上市過程中的員工持股 問題時間長、情況複雜,如北京銀行上市中曝出多名「娃娃股東」事件等,讓外界擔心城商行容易存在假員工持股實現原始股利益輸送、行腐敗之實的問題。

新門檻

  一家城商行董事長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按照監管部門的新精神,城商行上市的基本標準有可能再加上「資產規模大於800億元,淨利息收入超 20億元」兩項指標。按現在銀行業息差水平在2.5%計,這要求銀行的生息資產不少於800億元,則實際總資產的規模要求將比800億元還要高。

  按業內不完全統計,截至2009年底,全國143家城商行裡,資產規模超過800億元的不少於18家。2010年底資產過800億的數量更大幅增加。山東濟南的齊魯銀行在2011年1月也宣佈資產規模超過800億元。

  但資產規模卻不等同於盈利能力。從擬上市的江蘇銀行、杭州銀行、上海銀行和重慶銀行的2009年年報中可以看出,從2008年到2009年,這四家銀行的資產規模都達到了雙位數的增長,而淨利潤的增幅卻略顯掉隊,顯示出規模越大,資產收益率越低的趨勢。

  根據2009年年報業績情況,資產超過800億元的重慶銀行ROA在1.08%,資產約1500億元的杭州銀行ROA在0.91%,資產3306億元的江蘇銀行ROA在0.79%,資產4660億元的上海銀行ROA在0.77%,

  從城商行依然不變的攻城略地的衝動看,2010年,城商行全年新增分行116家,12月新開分行就達23家。從2005年上海銀行獲批成立全國城商行的第一家異地分行到現在,異地分行新增將近300個,其中僅2010年新增數量就超30%。

  「涉及上市門檻的內部指引主要是由證監會制定,當然也會報有關部委。但能否上市,什麼時候上市,主要取決於證監會。」監管當局有關人士表示。 「不過有關銀行在赴證監會申請上市前,需要取得銀監會的監管意見書,主要涉及銀行的合規情況、風險評級等內容,有效期為半年到一年,屆時沒能上市就失效 了。」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監會主席助理閻慶民3月9日也證實,城商行上市要綜合考慮城商行公司治理是否健全、相關監管指標是否達標等因素。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近日強調,城市商業銀行不要盲目追求規模、速度和排名,要完善公司治理。去年底爆出的齊魯銀行偽造金融票證案至今司法尚未結案,但折射出的公司治理和內控機制薄弱已再度敲響了警鐘。

  「從已經上市的幾家上市銀行來看,用人機制上,依然沿用組織任命的方式。」一位銀行業分析師一言指出金融機構高管任命問題上的痼疾。

取捨之間

  今年1月,由於四大商業銀行新增信貸受到嚴控,以城商行為主的中小商業銀行成為投放主力,佔比達七成。一位受訪的城商行高管介紹,存貸比不高,動態差別準備金率僅針對全國性商業銀行,城商行仍有「空子可鑽」。而在春節後,央行對部分中小商業銀行實施了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控措施。這些銀行主要是城市商業銀行。

  投放過猛加上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控措施,加大了城商行對於外部融資的需求。根據全國城市商業銀行發展論壇披露的數據,截至2009年末,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平均資本充足率達到12.96%,不良貸款率1.30%,撥備覆蓋率達到了182.23%。

  這一資本充足率在經過2010年勢必被進一步攤薄。按照銀監會的要求,中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達到10%,核心資本充足率達到8%。

  閻慶民提到城商行上市應考慮到資本市場的容量因素。

  東方證券高級分析師認為,上一輪銀行板塊IPO和再融資規模達到5400億元,扣除可轉債、H股融資、定向增發和大股東認購,已對二級市場的融 資壓力在1564億元。他估算,今年若有20家城商行一併上市,按每家城商行融資50億元計算,又構成了1000多億元的銀行股供給,將給A股市場帶來不 小的壓力。

  而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不少已上市銀行正在醞釀新一輪再融資,比如民生銀行節後宣佈將定向增發計劃改成在A股市場發行200億元的可轉債;中行也在醞釀再度發行幾百億元的可轉債,且重頭在A股市場。

  「不過,若城商行只讓上幾家,規模不大,就不會對A股銀行板塊帶來什麼壓力了。」這種說法,得到了熟悉城商行上市業務的投行人士的認可。他透 露,目前上海銀行擬募資200億元,江蘇銀行為100億元,杭州銀行為50億元,重慶銀行為50億元,都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一位資深市場人士透露,現在主力投資者已籌足了「糧草」,準備在城商行上市時炒一把,但鑑於城商行的隱患重重,「並不打算長線持有」。

  財新《新世紀》記者沈乎、實習記者楊娜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92

城商行跨區降溫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templates/inc/chargecontent2.jsp?id=110701021&time=2011-04-24&cl=106&page=all

《財經》記者 明了 董欲曉
 

  自2006年以來的城商行跨區擴張熱潮,今年漸漸冷卻。

  《財經》記者從多處獲悉,銀監會已暫緩審批城商行開設異地分行申請。「估計兩三個月都不可能解凍,下半年才有可能逐步開始恢覆審批。」一位接近監管層人士稱。

  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參加貴州代表團會議時曾批評北京銀行,「我一打個盹,你們就跑了。北京還不夠你們幹的?」口吻嚴厲異於往常。此舉被諸多人士解讀為限制城商行異地擴張的信號。

  在隨後4月1日召開的城商行聯席會議上,中國銀監會主席助理閻慶民明確表示,今後將審慎推進城商行跨區域經營,把城商行內控機製作為重點檢查項目,對於內控不健全的城商行的新設網點申請,「暫停審批」。

  摸底跨區經營

  去年底,銀監會對城商行進行調研。評估方式採納定量和定性兩套指標,定量指標包含:資本充足率、資產利潤率等財報指標;定性指標則分為城商行戰略科學性、競爭充分性、經驗可複製性、風險可管控性、發展可持續性等。

  調研報告已上報國務院。接近監管層人士稱,報告獲批覆前,城商行異地分行設立將暫緩審批;報告獲得批覆後,城商行異地擴張的門檻將有所提高。

  目前,商業銀行實現跨區經營須在資產指標及監管評級上達標。

  銀監會2006年頒佈的《城市商業銀行異地分支機構管理辦法》規定的資產指標為:省內分行資產總額不少於150億元人民幣,資本充足率不低於 8%,核心資本充足率不低於4%,不良貸款率連續兩年不高於6%,在申請之日前連續兩年盈利,扣除全部貸款損失準備缺口後資產利潤率不低於0.35%等。

  同時,跨區經營的城商行須達到監管評級二級(含二級)以上水平,但在省內實行聯合重組後,其監管評級達到三級的,可在省內尚未設立城商行的城市設立異地分行。監管評級依據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管理、盈利、流動性和市場風險狀況這六個單項要素進行綜合評價。

  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在地方政府的大力遊說下,上述指標並未得到嚴格執行。前述人士透露,此次調研後,「可能只有二類監管評級以上的城商行可獲得更多跨區發展機會。」

  目前,在全國147家城商行中,達到監管評級二類的城商行僅50多家。

  此次調研中,定性指標中的戰略科學性即強調城商行定位是否清晰合理。

  「不能僅以『規模論英雄』。」接近監管層人士表示,目前國內不缺少大銀行,而是缺少真正填補金融服務空白的區域性銀行。「要摒棄跟風式、同質的 跨區域經營,定位科學性是跨區域評估首要考慮的因素。」另外,監管層的態度是為北京、上海等城商行競爭較為激烈的一線城市降溫。「要考慮在本地市場和想去 的市場競爭是否充分。」上述人士說。

  記者對照銀監會城商行機構名單粗略統計,截至2010年底,異地開設分行的城商行已逾百家。其中多為非省會城市城商行在省會城市開設分行,而更多總部設在省會城市的城商行,則把目光放到了北上廣深等經濟發達地區。

  進入2011年,城商行跨區經營勢頭依然不減,丹東銀行、廈門銀行、綿陽銀行、珠海華潤銀行、大同銀行等十幾家城商行,均在籌備新的異地分行。

  城商行規模迅速擴張的同時,風險不時暴露。今年年初以來,城商行被曝多起案件,其中齊魯銀行特大金融票據詐騙案更是拉響了城商行風控警報。

  該人士表示:「這次調研更重要的是評估(銀行)內部決策能力,評估公司治理和風險管控能力。」

  規模擴張弊症

  早在四年前,監管層還在鼓勵城商行跨區經營。

  2007年城商行開始接受同質同類監管,這使得城商行得以與其他金融機構一樣,享有異地設立分支機構的權利,城商行開始走向異地擴張道路。

  2009年,銀監會頒佈《中小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市場准入政策的調整意見(試行)》,進一步放鬆中小商業銀行在中國西部和東北等地設立分支機構的限制,取消運營資金的限制,以促使其全面發展地方金融、服務中小企業。

  此後,城商行跨區域發展迎來新高潮,不僅大型城商行紛紛設立分行,中型城商行亦紛紛搶灘縣級及省外市場。

  有業內人士指出,近幾年金融業改革和發展速度明顯加快,是由於處在經濟下行週期,金融管制和市場准入相對前幾年有所放鬆。

  2010年,城商行全年新增分行116家,佔自2006年全國第一家城商行異地分行設立以來總數的30%。

  然而伴隨規模擴張而來的是收益率的下降。江蘇銀行、上海銀行和杭州銀行,已實現跨區經營,並在籌備上市。從這三家銀行的年報看,2008年至2009年資產規模增速頗高,分別達到47%、26.7%和50.6%, 但淨利潤增長卻遜色許多,分別為16%、17.5%和7%。

  城商行做大做強的背後,是地方政府強有力的推手。

  「城商行的擴張應由市場主導,但過去幾年的發展摻雜了太多行政因素。」某城商行人士反思,「大舉擴張很大程度上是大股東——地方政府的想法。」

  城商行多是城市信用社重組而成,初期產權不明晰,帶有地方政府濃郁的行政色彩。上世紀90年代,地方政府在解決城商行歷史壞賬等問題上給予了資金支持,從而坐穩了大股東的位置。

  「地方政府把金融機構的發展作為政績,不僅做大本地金融機構上市發展,還想辦法引進外地金融機構。」 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目前已有諸多城市將推動該地城商行跨區經營、上市融資列入「十二五」規劃。城商行擴張過快,已導致其經營超過風險管控能力。

  華北地區某城商行人士就表示了自己的擔憂,如果自身實力不行,走得越遠越會暴露出自身的缺陷。

  閻慶民在4月初的城商行發展論壇上表示,城商行不要一味地追求資產規模擴張,「發生一個案子,可能將城商行十年苦心經營的利潤全部吃掉。挑不起100斤的擔子,不妨挑50斤的。」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則在近期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上重申,對銀行設立分行申請進行嚴格審批,每兩年對其執照進行重新評估。

  戰略重新定位

  從鼓勵跨區經營,到現在的從嚴審批。監管層著力於城商行戰略經營的重新定位。

  此次調研背後,監管層對於城商行戰略科學性的強調,突出了差異化定位的要求:規模較大、管理較佳的銀行可全國發展;小規模城商行則側重區域內發展,定位特色銀行和社區銀行。

  此前,銀監會二部主任肖遠企曾發表公開講話,提出城商行發展的四條路徑,即大型銀行、特色銀行、社區銀行、及戰略性退出市場。

  目前我國147家城商行總資產規模達到7.8萬億元,佔銀行業金融總資產的8.24%。城商行之間發展差別很大。前十大城商行資產總和超過3.2萬億元,佔城商行總資產40%。

  銀監會人士表示,這類銀行可以在保障風控的前提下異地擴張。「即使在美國它也算是大銀行,如果管理得好,怎麼不能夠跨出去呢?」

  現實中,部分城商行在異地擴張中首先考慮的也是自身定位。去年底開設合肥分行的杭州銀行將重點服務對象鎖定浙商。目前,50多萬浙商在安徽經 商,僅合肥就有10多萬人,企業超過1500家。在流入安徽的省外資金中,浙資佔比50%。「以此為基礎,足夠我們成長及開展業務。」杭州銀行管理人士表 示。

  重慶銀行則因跨區經營策略審慎,實現了規模與收益增長基本同步。該行2009年僅在成都和貴陽設立兩家分行,2010年僅設立西安分行;2008年至2009年資產規模增長43.4%,同期淨利潤增長33.7%。

  小規模的城商行則可定位社區銀行和特色銀行。監管層一直鼓勵其深耕本地業務或特色業務,服務中小企業。

  社區銀行的範例主要來自美國。美國目前有約8000家社區銀行,每家資產規模低於10億美元,但其資產總計佔全國銀行的22%。

  國內中小城商行已不乏深耕本地的實驗者。遵循「以較少資本博取較大收益」的路子,將客戶定位中小企業,泰隆銀行和台州銀行2009年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ROE)分別高達33%和35.19%,遠高於20%左右的行業水平。

  據瞭解,目前銀監會正在制定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差異化監管指引,隨著相關文件的發布,中小城商行此類業務將獲得更大商業空間。

  監管層的引導是一方面,但「城商行乃至商業銀行規模越做越大的重要原因是,沒有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某銀行業專家分析,「很多城商行的大 股東是當地政府,並不關心經濟上的回報率,只在意政績。如果銀行有真正意義上的大股東,比如民營資本,他們不會願意做大規模,因為這要不斷燒錢補充資本, 不然股份就會被稀釋。」

  「引入民營資本是公司治理一個很好的方向,這樣可以淡化行政色彩,形成新的公司治理架構。」銀監會人士說,「這也是我們近年來一直抓的重點。」 近年來,城商行陸續上市,通過資本市場的外部監督完善銀行治理結構。目前籌備上市的城商行多達40餘家,但業內人士分析,這並不能帶來行業性的解決方案。 資本市場容量有限,「城商行上市也只可能滿足幾家有代表性的銀行。」一位城商行人士對此並不樂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00

重農商行(3618)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156587

昨天快收市的時候,看見一眾內銀行股勁力抽升,其中最觸目的是重農商行(3618),收市升7.47%!今天升勢持續,再升6.19%!一般我們不會在客戶面前高談勁升的股份,因為怕他們高追!不過我坦白在今次反彈市之中,我貓王忽略了重農商行(3618),我並未持有這股票,且本文亦並非特別推介,我只以重農商行作為一個案例,闡述消息與股價如何互動!

昨天市場傳出兩個消息,但我貓王相信若言行情不就,有消息也是陶然,意思即謂,縱然重農商行(3618)有彈,亦有限!

......首先香港文匯報訊今天的報導:面對今、明兩年約4.6萬億元人民幣的地方債務進入償還高峰,國家財政部昨日「拆彈」,指地方債務收支將納入預算管理,總體風險可控。內地媒體則引述消息指,約2.8萬億元的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將轉為一般公司類貸款,佔全部平台貸款三成,減輕銀行補充資本壓力。受惠有關消息,A股及港股市場上的內銀股同日全線向上。
......重農商行(3618)行長兼執行董事譚遠勝業表示,該行目前不良貸款比率1.79%,在同業中較高,今年底比率目標降至1.51.7%,明年會繼續改善,兩年內達到同業正常水平。下降不良貸款比率措施包括加強新增貸款審批、加大力度追回不良貸款等。

 

回想今年328日收市後宣佈業,重農商行(3618)於去年12月結的純利30.6億元人民幣,按年升62.1%,這略高於市場預期。但是,由於當時剛加息的關係,預期這會對重農商行在存貸的業務有一定的影響,股價未有即時反映。直至管理層昨向分析員透露,將今年貸款增長預測由30%降至17%,觸發券商下調盈利預期,引爆股價急瀉。

故事峰迴路轉,今年519日高盛首予重農商行(3618)評級「買入」目標價6.6元。不過,當時大部份國企股已轉入弱勢,股價的反彈仍然是蕓花一現!這是弱市反彈的一種形態,今時雖有上述消息護航,且很多零售券商對它推介,但看其升勢成交量不足,且股價尚處於短期平均線之下,升勢尚未確立,相信它尚有試底及回調的機會,但待內銀股壓價的情況改善後,我想這股又成為散戶愛股了!
Pictur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49

最難過的還是年關——城商行開出「紅色警報單」

http://www.infzm.com/content/64324

「我當行長這麼多年了,今年是第一次經營指標完成不了。」在最近上海銀監局組織的一次15家中小銀行行長座談會上,一位行長如是說。現場隨之一片躁動,其他幾位行長也大倒苦水。

對銀行來說,壞消息真是接二連三,中小企業們的經營危局讓銀行們備受壓力,忙於查證各路信息,信貸員和行長們過得戰戰兢兢,到處是雷區和黑洞。

「年初我們就進行了全面風險排查,實地走訪,一個不漏。這不同於普通的貸款管理,目的一是摸清小企業經營這麼多年,風險程度到底有多大,我們該怎麼 應對。二是瞭解小企業還有哪些金融需求,從行長到信貸員,我們每家企業一個個走訪,和企業主交流,和企業競爭對手、上下游交流,和主管機構交流。」寧波銀 行上海分行行長施道明告訴記者。這家銀行擁有52000戶小企業客戶。

即便是進行了如此周密的風險排查,在情況危急的今日,這位15年行齡的行長也絲毫不敢大意。「現在我們是輿情監控一道,風險人員檢查一道,一線的客戶經理再密切觀察,三個渠道緊盯著。」

擔心的不止寧波銀行。2011年10月19日-23日,記者走訪了江浙的數家城商行、小額信貸公司,發現銀行員工們一湊到辦公室裡,最熱的話題就是 「跑路」老闆們的種種細節,比如溫州洞頭縣一位老闆前所未有地請300名員工去雁蕩山過中秋,趁機將工廠設備變賣一空後跑路了。

「原定行程只要一天就夠了,他硬是安排住一個晚上,連保安都安排去了。」一位副行長邊說邊搖頭。

這些議論並非是止於閒談。南方週末記者發現,有的銀行在蒐集了大量新聞報導和各方情況後,根據案例,為信貸人員的貸後管理羅列了更為周密的「排雷」警報。

「我們要求信貸員查看這些情況,一旦發現就要提高警惕,甚至直接凍結貸款。」一位不願具名的城商行行長告訴記者。他們反覆總結出了一套紅色警報單。

比如老闆行為反常,與日常性格常態表現不符。前兆之一就是出國、外出考察變得頻繁,常常見不到人,打不通手機。

再比如忙著轉移貨物。往往很多企業主在出逃之前會將大批值錢的原材料外轉。

拖欠貸款自然是最明顯的標示。如果以前企業月結利息都很正常,卻突然出現不理睬或故意推諉不償還銀行到期本金和按規定付息,往往是出現了問題。

「我們的客戶經理幾乎全在外面,一是拉存款,另外就是盯著企業貸後管理,以前一個月排查一次,現在頻率大大增加。」這位行長透露說,「有的同行甚至雇了農民工潛伏在貸款企業門口盯梢,每天發幾次短信,查看企業的貨物出入是否正常。」

 

紅色警報單

出現以下現象,則拉響警報

1.無償加班,拖欠工資,背離行業傳統。加班不給補償、拖欠工資超出了行業中一般企業的慣例,企業可能處於崩盤前夕,這時候企業主惡意出逃的幾率較大。

2.老闆行為反常,與日常性格常態表現不符。平時穩重謹慎的企業領導人,突然變得焦躁不安;平時從來不向別人伸手借錢的,突然四處奔走,張口大筆借錢融資;企業領導人出國、外出考察變得頻繁,常常見不到人,手機接打無效。

3.貨物忙轉移,呈現虛假繁忙。往往很多企業主在出逃之前會將大批值錢的原材料外轉,他們白天正常工作,夜間將有價值的原材料外轉(當然外轉地點只有公司 高層才知),外表上看起來該企業日夜繁忙。銀行信貸員可以從企業的熟人中瞭解到這些事項,進而查看企業財務報表,運輸費用是否有不正常增長來判斷。

4.產品市場表現異常火爆,超過理性程度。事物發展都有自己的階段和週期,異常的火爆,一般說來,要麼是透支廣告費,要麼是透支促銷費。

5.企業賬戶資金異動頻繁,或大額資金調動。目前銀行貸後管理日漸完善,一般要求貸款企業在本行開立結算賬戶,企業主出逃前必然會存在轉移資金的做法。不 過,現在企業多通過非正常的相關交易來掩蓋抽逃資金、轉移財產的實質,因此,銀行需關注企業賬戶資金異動頻繁,或大額資金調動,尤其是跨行資金調動。

6.拒絕貸款人檢查和向貸款人提供虛假財務資料。

7.拖欠貸款是最明顯的標示。

8.其他可能跡象。如廠房租賃快到期卻不及時續約、變賣重要資產美其名曰資金周轉(甚至拿出一部分來還貸款以迷惑商業銀行高層)、以明顯低於市場的價格甩存貨等,需要各銀行通過歷史經驗甄別。

(舒眉整理)

最難過的將是年關

雖然令人不安的信號接踵而至,但不少受訪銀行表示,「眼下還不到最困難的時候。」他們普遍的判斷是,到年底情況會更加糟糕。

長期觀察浙江民間融資的浙江大學教授史晉川對記者說,「這次出問題的企業在浙江的企業中間屬於金字塔的中上層,塔基的大量中小企業並沒有發現異動。」

他介紹,浙江目前有20多萬家企業,最頂尖的是240家大企業,第二部分是4700多家中型企業,再接下來是2.7萬家規模以上小型企業,這些企業 的年銷售收入2000萬以上;剩下的是規模以下的企業有17萬多家。「出問題的是4700家,年產值都在上億或者幾個億不等的。」

這個判斷也得到了阿里巴巴金融的印證。阿里巴巴金融的信貸總監楊潤江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從7月份開始,他們聯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分別對長三 角、珠三角的2313、2989家企業進行了走訪、網絡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小企業未出現傳說中的倒閉潮。2011年以來中小企業面臨多重壓力,但相比生產 成本上升,訂單萎縮等現實困境,融資難問題並非中小企業最為迫切的問題。

「我們現在比較擔心的是大企業拖欠小企業的賬款,現在已經發現這樣的苗頭。」無錫的一位城商行副行長擔憂地說。

一個日益明顯的信號是,大企業應付賬款增多,小企業應收賬款變多。以小企業集中的印刷行業為例,目前應付賬款/應收賬款為1:2.5。

由於大企業的融資出現困難——貸款收緊、發債審批趨嚴、上市公司再融資也遇阻——有些大企業資金鏈緊張,開始延緩支付。而小企業在面對大企業時,議價能力很低,這樣使得企業之間正常的資金流動出現斷流,很多企業便是被這種債務拖死。

10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公佈了9條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改變措施,各地方出台了相應的執行細則,金融政策主要明確了兩方面內容,一是確保貸款餘額的穩定,即在企業還款後,同樣額度的貸款要盡快審批發放。二是原則上不催貸,給予企業一定信心。

看起來,繃緊的資金鏈條將得到一些舒緩。不過,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的銀行人士普遍預測,現在不是最壞的時候。

最困難的時候將是年關。因為企業必須結清工人工資與上游貨款,資金鏈壓力達到最大。而政府的這些新措施沒有增加新的貸款額度,銀行存貸比考核依然嚴格,企業獲得資金的難度依然較大。

「如果明年1月沒有針對性的措施出台,部分企業的資金鏈斷裂將是大概率事件。」這位行長說。

逆向擴張的哲學

「問題企業恰恰都是規模擴張過快的大型民企集團。這些企業投資過大,多方舉貸,而且多數涉足房地產。」

雖然多數銀行在應對目前危機時出現收縮,觀望,但也有銀行和小額信貸公司沒有成為驚弓之鳥,他們反而在小心翼翼地進行擴張。

「阿里金融下一年的客戶目標數是40萬,現在是10萬。」阿里金融的信貸總監楊潤江告訴記者。

楊潤江來阿里金融前,在傳統銀行工作了16年,過去戶均10萬到5億的企業都曾是他的客戶,這位面孔白淨,態度溫和的信貸總監,說起話來慢條斯理,邏輯清晰。

楊潤江介紹,阿里金融不做100萬以上的貸款,他們的管理有很多細緻的指標,精確到客戶接電話的頻率,如果幾次打電話找不到客戶,或者網絡上顧客對於客戶的評價趨於冷淡,這些細微的變化都會引起他們的注意。「我們的不良率現在控制在0.88,而且全部是信用貸款。」

至於未來增長,他說,「接下來的一兩年之內,我們跟經濟週期可能是作為一個反向的運動,經濟不好的時候,企業更需要錢,但是我們通過自己更小心的篩選,給需要幫助的人提供資金幫助。」

想要在這波危機中擴張的,並不只有阿里金融。火中取栗的銀行們,小心翼翼地總結著教訓:

2009年,時任寧波銀行副行長羅孟波就已經開始總結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出問題企業的一些共同點,「華聯三鑫、江龍控股、飛躍集團、金烏集團都是規模擴張過快的大型民企集團。這些企業投資過大,多方舉貸,而且多數涉足房地產。」他說。

部分民營企業正在經歷轉型的彎道,要想幸運地躲過企業多元化帶來的風險並不容易。「作為銀行一定要更冷靜,要比企業冷靜,要比政府冷靜。」施道明加 重了語氣。「對轉型跨度特別大的企業,我們會非常謹慎,我們做銀行這麼多年下來有一個體會,越是在一個專業領域做的越長,越專業,越較少接觸其他行業的 話,對他的支持力度銀行是越大的。那些跨區域,跨產業的所謂多元化,類似於投機性的,我們認為遲早可能會出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33

城商行財富之路 心悅向日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64b5010102dykm.html

=====目前雖然一些城商行業績不俗,但不容否認的是,這些城商行中還是存在發展參差不齊的情況,除了個別業績、資產規模、風控完善後的城商行才存在登陸A股 的條件保障。同時,城商行還普遍存在著同質化嚴重的情況。而除了差異化經營需要加大擴展外,未上市城商行的員工持股問題則是另一道無法繞過的檻。此前上市 的城商行屢屢曝出的員工持股問題,正是城商行上市第二梯隊遲遲未能成行的主要障礙。由於歷史原因,許多城商行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紅線以上。直至2010年9月, 隨著《關於規範金融企業內部職工持股的通知》的頒佈,這一難題才有瞭解決的途徑。而近年來,眾多城商行的增資擴股,也是為了達到降低員工持股比例的目地。 對於銀監會對城商行上市的正面表態,這對於苦苦等待上市大門開啟的城商行來說,是一個利好,對於他們股權轉讓及拍賣價格也將起到很大的提升做用。=====


城商行财富之路    《證券日報》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城商行隊伍運作已趨規範,業績穩定增長。近年來,產權交易所、拍賣公司與各城商銀行的關係愈發緊密,城商行股權轉讓、拍案公告頻現。

 

據銀監會的統計數據,截至201111月底,全國140多家城商行的資產總規模為91822億元,比2010年同期增長26.1%,佔全部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規模的比例為8.5%;城商行的總負債為854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3%,佔銀行業金融機構負債的比例為8.5%

 

目前城商行的利潤總額接近900億元,這是2003年的16倍。資本利潤率21.88%,有10多家資本利潤率超過了40%,其中有五六家城商行資本利潤率超過了50%。從資產利潤率看,城商行總體資產利潤率為1.42%,總體上高出四大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其中有30多家城商行總資產利潤率超過2%,有五六家城商行超過3%,最高的城商行甚至達到了3.8%。如此優良的業績增長,確實不容忽視。

 

從數量上看,全部城商行的資產規模尚不抵一家國有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但是,在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紛紛完成改制和上市的故事後,中國銀行業改革的主角便由這些充滿向上生長力量的城商行來扮演了。

 

這將吸引更多資金加入到爭搶城商行股權的行動中來,特別是那些已進入上市實質操作階段的城商行,其股權會更受青睞。

 

與此同時,數據顯示全國城市商業銀行系統對於小企業貸款的餘額1.38萬億,佔全部城商行企業貸款的46.8%,城商行今年的小企業的貸款增速比年初增長了21.82%,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5.66%。城商行的小企業貸款佔整個銀行業系統小企業貸款的15%,而城商行整個的貸款份額佔銀行業貸款份額8.4%,這表明城商行對於小企業的投入遠遠高於對於其他企業的投入。

 

而據深交所綜合研究所發佈的一份《關於城商行發行上市問題的調研報告》顯示,當前部分城商行已經在支持中小和小微企業方面形成了核心競爭力,發展空間較 大。當前形勢下,城商行發行上市有利於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對中小和小微企業的支持作用。為當地小微企業身服務正是城商行的強項所在,隨著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升 溫,支持城商行上市融資,從而更好的為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已成為市場各方的共識,而這將是城商行上市的鑰匙。

 

隨著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艱難,那些主要服務對象為當地中小企業的城商行們也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而2011年底銀監會官員公開表示對城商行上市的支持,也令徘徊在A股市場外已久的多家城商行看到了希望,2012年也有望成為城商行上市破題之年。

 

在以往,在各地頻頻上演的城商行股權交易一次次傳遞著這樣的訊息:買下城商行!當年,城商行求人買股票。那是怎樣的光景。當時有的投資者基於各種各樣的顧慮,未能出手。在看到與自己擦身而過的城商行股票發行上市後,只能感慨。

 

2011年下半年以來,股權轉讓或增資擴股頻頻,城商行股東變化趨於頻繁。總體看,近年來城商行的股票行情看漲,有上市預期的城商行股權轉讓價格更高。但是,也有的城商行股票由於上市預期不明朗等原因,在經受市場的考驗。

  

2007年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和北京銀行上市前後,城商行股權變動曾熱極一時。在那個記憶中的牛市年代,這三家城商行的眾多股東們第一次體驗了一夜暴漲的財富神話。這種財富效應也感召著後來的想成為城商行股東的投資者。

  

經過三年時間的沉寂,20109月,《關於規範金融企業內部職工持股的通知》確立了城商行上市的內部職工持股規範標準。城商行IPO重燃希望之火。此後,城商行股權交易頻頻,轉讓價格也超乎想像,股東也隨之轉換。

  

2011年年初,城商行的跨區域經營開始受限,上市也基本處於停滯狀態。但情況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據報導,在201112月召開的第九屆中小企業融資論壇上,銀監會監管二處有關負責人稱,城商行上市符合各方利益,只要符合標準銀監會就放行。

  

監管部門的這種表態,讓一些籌備上市的城商行看到了希望,也重新點燃了民間資本進入城商行的熱情,無疑會讓城商行的股權流動及股權價格也水漲船高。

 

儘管2011年也曾受上市銀行估值屢創新低影響,城商行股權價格一度出現下滑。但眾多城商行股權的流動再度變得較為密集,且股權價格也已走出低位逐步走高。以2011年底掛牌的福建海峽銀行為例,儘管該銀行並非處於籌備上市城商行的第一梯隊,但由於轉讓方對於此筆5445萬股權僅報出了每股2.71元的掛牌價,因此還是受到了了熱捧,最終的總成交金額較掛牌金額溢價5000萬元。

    

由於歷史的原因,城商行的股權結構中往往含有較多的地方財政或具有地方財政背景的國有股權。在某種程度上,地方財政背景能給銀行帶來諸如低息財政性存款等 優惠業務,但從長遠發展看,減少這種地方財政背景的股權佔比,優化公司治理結構則是未來的變革方向。一般認為,地方國有背景的股權穩定有餘,活力不足,其 持股比例不宜過高。目前中、農、工、建四大行國有控股比例基本在70%左右,地方政府對一些城市商業銀行也多有控股權。  

 

財務指標當然是投資者投資參股城商行的重要考量。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因素值得關注。

  

處於城商行第一團隊的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平安銀行、徽商銀行、杭州銀行、大連銀行等銀行的股權結構中,地方財政性質的股東已經弱化。在上市前,發生大幅度股權變化的可能性存在,但比較小。

  

而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地方財政背景仍較為濃厚的一些城商行,隨著地方財政性質股權比例的逐步減小,民營資本獲得或增持這些城商行股權的機會比較大。這些城商行大都處於二線甚至三線城市。比如,廈門銀行的股東中廈門市財政局持股比例為28.90%;九江銀行股東中九江市財政局持股比例為21.06%;鄭州銀行的股東中鄭州市財政局持股比例為34.23%;晉商銀行的股東中,山西省財政廳持股比例為19.45%,太原市財政局持股比例為12.97%

  

除了地方財政的持股比例這一指標可以參考外,城商行的業務特色也是值得投資者關注的。雖然城商行一般都以中小企業或小微企業為自己的服務對象,但業務發展的同質化現象也很嚴重。投資城商行當然要投資真正具有業務特色和發展前景的城商行。

  

「立足本地、服務小微、打牢基礎、形成特色、錯位競爭」,是監管部門給城商行提出的發展要求。投資者對差異化、特色化、社區化特色比較突出的城商行可以不斷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改善績效考核,加強董事會建設,進一步優化股權結構,強化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140多家城商行股東情況的梳理認為,民營企業正成為城商行的重要股東力量。民營性質股東也必將成為城商行未來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量。比如,通過增資擴股或股權轉讓的途徑,一些民營性質的上市公司成為城商行的股東,在公司治理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城商行的業務發展還需要另一類股東——管理經驗和發展思路都超前的戰略投資者的參與。實際上,一些城商行在出讓國有性質股權的同時,還想達到另一個目的:通過股權轉讓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戰略投資者。

  

城商行上市的財富效應值得期待。但是,城商行的股東們或希望成為城商行股東的投資者,不能僅僅憧憬一時的財富效應。諸多案例已經說明,城商行的風險控制水平仍需提高。

  

同時,城商行在自身股東的引進和轉換中也應保持理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41

肖建華插手平安收購案 資金來自國內城商行

http://finance.caixin.com/2012-12-22/100475607.html
【財新網】(記者 凌華薇 楊璐 特派香港記者 王端)12月初,交易金額超過700億港元的匯豐出讓平安股權案,在意向發出後迅速完成,令市場頗為震動。據最新出版的財新《新世紀》封面報導「誰買平安」一文調查,在名義買家泰國正大集團的背後,「明天系」掌舵人肖建華為重要推手,而收購資金則主要來源於其掌握的三家地方城市商業銀行。

  12月5日,匯豐控股有限公司(00005.HK,下稱匯豐)簽訂協議,出售所持全部15.57%中國平安(601318.SH/2318.HK,下稱平安)的H股股權。交易規模高達93.85億美元,折合727.36億港元。交易分兩步。12月7日,交易第一步完成,約3.5%股權易手,152億港元現金交割已然完成。

  匯豐於2002年進入平安,在退出前為平安第一大單一股東。今年11月中,匯豐剛向媒體透露出其退出意向,不料時過半月交易即告完成。平安自成立以來,其股權結構屢經變化,但創始人及管理層對平安的實際控制權從未旁落。今年5月,平安的職工持股機構套現,兼之此次匯豐退出,均意味著平安股權結構的重大調整,因而誰來接盤對於公司控制權的變化至關重要。

  據平安此次公告稱,接盤匯豐股份的是四家公司:同盈貿易、隆福集團、商發控股以及易盛發展。這四家公司均成立不久,尚未從事任何經營活動,註冊地是在英屬維京群島,均是泰國正大集團的附屬子公司。

  泰國正大集團的掌門人謝國民為福布斯雜誌新近評出的泰國首富。該公司2011年淨資產達90億美元,但要一次性吃下這筆作價93.85億美元的平安股權,顯然並非易事。資金哪裡來?

  財新調查獲知,此次交易第一筆152億港元資金中,有三分之一左右來自泰國國內,其餘部分來自由肖建華領銜的中國內地投資者。而肖氏的資金,主要來自其操控的國內城市商業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據正大公告稱,第二筆交易因所涉股份超過5%(約12%),還需等待保監會的合規性審批,期限是2013年2月1日晚11點59分。

  肖建華,1971年出生,山東肥城人,15歲考入北大法律系,曾任北大學生會主席。1993年在北京創立公司,1999年成立明天控股有限公司,通過「明天控股」先後以購買法人股或發起設立方式參股了多家上市公司,以「明天系」在資本市場風聲水起。「德隆系」崩盤後「明天系」一度低調,但在2006年後再度活躍,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及銀行、證券、信託等金融機構。

  肖建華從不接受任何媒體採訪,很少公開曝光,但近年活躍在多起跨國金融機構收購案中,有時為中介,有時為投資。

  2006年魯能集團違規私有化未果,「明天系」旗下的新世紀信託等參與其中;2006年深發展股改,「明天系」旗下三家證券公司入股並投反對票;2007年末,太平洋證券(601099.SH)借股改捷徑上市,「明天系」是其主要股東;2009年AIG出售台灣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明天系」參與收購戰。今年6月,內蒙古兩家上市公司ST明科(600091.SH)與西水股份(600291.SH)發佈公告,明天控股收購第一大股東股權,成為實際控制人。

  業內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此次涉及股權收購出資的三家城市商業銀行都在肖建華勢力範圍內。值得關注的是,這些收購資金在20天後又回到了這三家銀行帳上。

  按照交易完成的進展,在股權完成轉移後,即可以股權抵押向商業銀行貸款,抵押率一般為50%左右。目前上海交易所和港交所均未顯示有超過5%的股權在質押中。誰提供了下一步的資金騰挪?有人懷疑資金來源於平安集團的管理層。截至發稿,未取得證據支持這一懷疑。

  「未來肖建華和馬明哲之間還會有很多故事。」一位市場人士這樣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46

南昌銀行:城商行「涅槃 三步曲」

http://www.infzm.com/content/30814

作為地方融資的重要支持者,城市商業銀行及其前身城市信用社們既對地方建設作出過難以忽視的貢獻,也因此而墜入不良資產的重重黑洞。

在監管層的鐵律要求,以及新一輪經濟建設高潮帶來的融資需求下,地方政府開始拯救城商行。但是拯救能否成功,依然要等待市場考驗。

剝離不良資產、增資擴股、謀求上市,成為不少城市商業銀行的鳳凰涅槃「三步曲」。

南昌銀行,則是這一三步曲的最新演出者。

土地難換不良資產

「是現在花小錢買藥,還是將來花大錢買棺材?」這個反問,出現在2003年前後一份「要不要救南昌銀行」的調研報告中。

江西南昌銀行成立於1997年12月,脫胎於當地40家城市信用社。直到2000年初,全行仍背負著28.9億不良資產,不良率高達58.65%。

「當時城信社留下來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現任南昌銀行董事長徐榮生向南方週末記者介紹,彼時,銀行軟硬件素質都非常低:整個銀行加起來都沒有幾台電腦,2300多員工中大學生不超過10人。而且上千樁官司纏身,是全國掛了號的高風險金融機構。

被人民銀行列為「有嚴重支付風險」的城商行被重點監管時,南昌銀行每天都向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借錢度日,甚至不得不動用法定存款準備金來維持生計——熟悉銀行業的人都知道,法定存款準備金相當於「棺材本」。

雖然通過清收近10億的不良資產等,南昌銀行逐漸擺脫支付困難的窘境,並在2002年首度實現盈利,但沉重的歷史包袱依然壓得它喘不過氣來:當時銀監會已放出風聲,如果資本充足率不能達到8%,就將面臨退市危機。這意味著南昌銀行必須再處理掉1.5億的不良資產,否則就面臨退市,而一旦退市,處理成本將高達上百億。

關鍵時刻,南昌市政府出手,專門成立了南昌洪銀資產管理公司(簡稱「洪銀公司」)來承接和處理南昌銀行的不良資產,規定公司存續期限是8年。

儘管洪銀公司在2004年底才對外宣佈掛牌成立,但早在2003年就已經開始處理南昌銀行的不良資產。事實上,除了洪銀的董事長是由市政府派來的之外,洪銀公司與南昌銀行福山支行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而早在2000年底,原為一級支行的福山支行就已被改建為專業清貸支行,專門處置不良資產。

洪銀公司處理不良資產的秘密,是當地一塊500畝的地塊。

通過這些土地,南昌銀行的部分不良資產被「消化」了,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洪銀公司與南昌銀行簽訂協議,前者從南昌銀行獲得一筆貸款;接著,當政府拍賣位於當地金牛經濟開發區的500畝土地時,洪銀公司就拿著那筆貸款將土地買下來;然後,南昌銀行以1.5億元的不良資產與洪銀公司交換那塊500畝土地;最後,剩下的事情就是洪銀公司逐步償還南昌銀行的貸款本息。

「洪銀公司相當於一個平台,可以實現南昌銀行的不良資產與其他資產的置換。」當地金融業人士如此評價。

可以比較的是,不少城商行都曾在地方政府力推下,利用企業或實物資產置換方式處理不良資產,比如杭州市政府曾以賬面價值約18億元的杭州市排水總公司優質資產置換杭州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分析人士說,「與南昌市用土地換不良資產的做法所不同,用產權明晰的實物資產來置換,程序上會順利很多。」

不過,所有這些做法都有一個繞不開的政策限制,就是現行商業銀行法不允許銀行投資經營實業。但相當多城商行的資產置換都得到了中國銀監會的特批,南昌銀行也同樣如此。

在第一次置換500畝土地後,南昌市政府如法照辦,總共以4000畝土地資產作價20.84億元等額置換該行剩下的所有歷史不良資產。

但實際上,這種「土地換不良資產」的做法只成功操作了最初那500畝土地,其餘的3500畝至今都沒有操作。主要的原因包括:由於需要經過土地招拍掛和轉讓等程序,土地流轉中產生的各種稅費導致資產損耗;市政府每年的用地指標和計劃未必與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同步;土地使用權的過戶遇到障礙;國家對土地管理政策收緊,如此寬闊的連片土地報批成功幾無可能。

據悉,餘下的3500畝連片土地屬於未來成立的南昌鐵路西客站一帶區域,儘管具有較大升值潛力,但很明顯申報困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72

三商行老三 讓壽險版圖連賺七年

2013-07-15  TCW
 
 

 

「可不可以,照片放小一點,像郵票這樣大,或者,不要放最好。」說這話的,是三商美邦人壽副董事長陳翔玠。

這是三商美邦人壽低調上市六個月後,首度接受《商業周刊》專訪,陳翔玠卻在拍照時,提出這樣的要求。

根據中華徵信所二○一二年「台灣地區大型集團企業研究」調查,三商集團在傳統產業總資產排名第六,在統一、裕隆、長榮等集團之前,這個家族低調到鮮少在媒體曝光,卻能在總資產上贏過許多知名大型企業集團,靠的就是資產高達六千三百億元的三商美邦人壽。

為三商集團操盤三商美邦的,正是三商陳家四兄弟中,排行老三、現年四十二歲的陳翔玠。

他最大的戰功,就是在二○○八年,當國內七家上市壽險公司合計大虧六百五十四億元時,三商美邦卻逆勢賺進二十億七千三百萬元,是國內極少數躲過金融風暴的金融業。

他低調老成不碰包裝過度的產品

畢業於美國紐約大學史登(Stern)商學院,曾待過高盛香港資產管理公司的陳翔玠,是陳家四兄弟中,唯一一個金融背景出身。因此當他父親,三商行創辦人陳河東成立三商美邦後,陳翔玠就注定成為三商集團金融事業的主角。

走進他的辦公室,沒有任何奢華擺飾,只有他的雙胞胎弟弟陳翔玢送的一組音響,二十七歲就進入三商美邦,從投資長做起,陳翔玠負責三商美邦的資產配置和投資,他能讓三商美邦在金融海嘯時逆勢獲利,關鍵在他低調、老成的個性。

二○○四年後,開始出現許多複雜的結構型金融商品。當時國內曾有一位大型壽險投資長的名言是:「沒有一二%報酬率的商品不要來找我。」出身高盛的陳翔玠回憶,相當熟悉投資銀行做法的他,卻決定對這些金融商品說「不」。

當時的結構型金融商品,報酬率動輒兩位數起跳,「當時也有人質疑我,為什麼這麼好的東西不投資?」不到三十歲就管理上千億資產,理當血氣方剛、追求高報酬率的陳翔玠說:「那些經過層層財務包裝的金融商品,還是少碰為妙。」

沒被報酬率沖昏頭的他說,投資銀行兜售的短期結構型商品,與保險公司長期穩健獲利的目標不符。而且學財務的他,直覺那些提供高報酬的結構型商品「看來不合理」。

事後證明,年紀輕輕,卻作風保守,陳翔玠的決定是對的。當時國內上市的大型壽險公司,○八年全部栽在這些結構型金融商品上,過去完全不碰這些包著糖衣的毒藥,讓三商美邦倖免於次貸風暴的大禍,更創下連續七年獲利紀錄。

他不亂衝刺續約優於新約,壓低風險

三商美邦人壽總經理孟嘉仁指出,陳翔玠進三商美邦時,還不到三十歲,副總每個年紀都比他大。壽險的營運細節相當複雜,許多家族企業第二代通常教育背景好、學財務,往往對營運不感興趣,但陳翔玠卻不同,他一路從投資長,到出任策略長、風控長及財務長等職務,是國內壽險公司中歷練最完整的第二代接班人。

這種穩紮穩打的經營風格,也體現在三商美邦的業務發展上。當壽險龍頭紛紛衝刺新契約保費收入(FYP),陳翔玠卻堅持三商美邦不以衝高新契約保費收入為目標,而是更看重「續年度保費」的表現。

陳翔玠形容,新契約保費收入「就像口香糖,泡泡吹很大,但吐出來一小片。」

衝刺保費,只是數字漂亮,反而會造成資金運用上的負擔。

這種作風,就像陳翔玠的個性,低調、不在乎外界的看法,不買看不懂的商品,也不像同業為了搶市占,一窩蜂的衝刺最容易讓壽險公司陷入虧損困境的新契約保費競賽中。

隨著三商美邦搶先南山人壽,成為台股過去十五年來,唯一一家上市的壽險公司,未來三商集團在國內傳產集團的總資產排名中,能從第六名再往前推進多少名次?就看陳翔玠能將三商集團的旗艦企業,三商美邦做到多大。

【延伸閱讀】再娶三商美邦,陳家大賺三十億

金融海嘯之後,外資壽險紛紛撤離台灣,把公司低價賣給本地金控。原本和美國萬通金融集團(MassMutual)合資的三商集團,則順勢從美國萬通金融手中買回三商美邦股權,結果反而大賺三十億元。

三商人壽在二○○一年三月,與萬通金融集團策略聯盟,以新台幣四十四億二千萬元讓出三八%股權予萬通金融。九年以後,也就是二○一○年,萬通金融決定退出台灣市場,三商集團接手萬通金融所持有的三九.○一%股權,以每股約七.五四元買回,總交易金額約新台幣三十億元。

如今,以三商美邦股價十五.四五元來看,當初三商陳家買回的近四成股權,已增值一○四%,帳面獲利約三十億元,投資報酬率優異。不僅如此,透過與萬通金融的策略聯盟,也讓三商美邦的體質變得更好,如今總資產躋身台灣第六大壽險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81

證監會:百度未取得基金銷售牌照 城商行可自主提出境外上市申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2047

中國證監會發言人11月1日下午表示,百度未取得基金銷售牌照,與華夏基金合作過程中不涉及基金銷售,資金清算、客戶服務等全由華夏基金負責。

發言人稱,媒體報導中有稱百度保本保收益的說法,百度已予以澄清,百度報送證監會材料中確實並未涉及8%保本保收益等違規內容。

問及中原證券赴H股上市問題,發言人否認收到中原證券境外上市申請,稱證監會支持城市商業銀行(城商行)等符合條件的境內金融機構赴境外上市。

在符合合境外上市地的上市條件,並取得行業監管部門同意的前提下,城商行等境內機構均可自主向證監會提出境外上市申請。

證監會將為促進相關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金融支持。

目前,證監會已核准重慶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兩家城商行境外首發及上市的申請。

關於退市制度改革,發言人稱證監會一方面要嚴格執行現有退市制度,一方面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形成完整的退市制度體系,實現退市的市場化、法制化和常態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3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