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唐太宗怎樣「高薪養廉」 吳曉波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718

 不管怎樣,唐太宗用「公廨錢」的辦法確實起到了高薪養廉的作用,唐初吏治為歷代最好。


  在中國歷史上,只要是戎馬出身的皇帝、總統或主席,一般都非常看不起商人,在他們看來,財富當然應從槍桿子裡獵取,斤斤計較的辦法太囉嗦了。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雄主,他當然也很看不起商人。有一回,他曾對重臣房玄齡囑咐說:「朝廷的各種官位,都是為賢人們準備的,那些工商雜流,即便人才出 眾,也只可以讓他們多多發財,一定不能授以官職,使得他們能夠與賢人君子並肩而立,同席而食。」這段話在後世非常出名,被歷代治國者奉為圭臬。此外,唐太 宗還在服飾上對各種身份的國民進行特別的標識,五品以上的官員可以穿紫袍,六品以下的穿緋綠的官服,胥吏的衣服是青色的,一般百姓是白色的,軍士是黃色 的,而商賈則必須是黑色的。


  儘管如此,唐太宗還是有用得著商人的地方。


  任何統治者要名垂青史,都得幹好兩件事,一是輕賦薄徭,二是官員清廉,李世民明白這個理。唐代的稅賦很輕,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當月就頒佈詔令,下令把潼關以東的關卡全部停廢,以讓貨物自由交易。同時,唐朝嚴禁官員經商。


  輕賦薄徭和官員清廉當然可以起到休養民間的作用,但是也引發了另外的一個問題:稅賦收得少了,行政性費用也就捉襟見肘了,政府哪裡有錢來養活這些官 吏,以保證他們不貪污、不受賄、不以權謀私?於是,唐太宗就想出了一個十分古怪的主意—「公廨錢」制度,就是對富豪家庭定向徵收一筆「特別財產稅」,以此 來養活政府的官員。


  早在高祖時期,朝廷就對天下的富商進行了一次資產清查,並規定「每歲一造冊,三年一造籍」。在把人數基本摸清楚的前提下,到了公元637年(貞觀十一 年),唐太宗下達詔書,容許長安70多所衙門,每所可選「身能估販、家足資財」的商人九名,號稱「捉錢令史」,每人貸予「公廨錢」5萬錢,用於商業活動, 每月納利息4000錢,一年4.8萬錢,以單利計算,年利率約為100%。這一政策很快在全國各州普遍實行。


  當時被徵收特別稅的商人家庭約為7000戶。唐朝初期,官員人數非常之少,貞觀年間,中央政權機構中的文武官員最少時只有643人,也就是長安城的700來位「捉錢令史」,每人養活一個官員。


  公廨錢制度在唐代執行了很久,玄宗初年,年利率降低為70%,繼而再降到50%,每筆強迫貸款金額也有降低。被選中的商人所獲權益,早期是當官吏,後 來則改為免除徭役。唐太宗發明的這個制度,在後世的學術界引起過很大的爭議。褒之者認為,這一制度雖然「粗糙」卻很直接,政府養活了官員又巧妙地避免了廣 徵稅賦。貶之者則認為,這是對富有家庭的一次強制性的制度盤剝,它雖然比漢武帝的算緡令溫和一些,不過本質卻是一致的。另外,100%的高利率亦是對全國 金融市場的破壞,富戶很可能以類似利率放貸給一般平民,從而導致全社會資金流通成本的抬高。


  不管怎樣,唐太宗用「公廨錢」的辦法確實起到了高薪養廉的作用,唐初吏治為歷代最好。


  專欄讀到這裡,你也許會傻乎乎地冒出一個念頭—不瞞你說,我當年也冒出過這個念頭—我們現在能不能也試一下「公廨錢」制度,在北京城裡選一批「優質商人」出來,比如潘石屹、任志強他們,也每人每年出一筆錢養活城裡的那些官員?


  再一想,好像比較難。唐太宗時,長安城裡只有600多個官員。現在,北京城裡可有多少官呢?若普及到全國,唐代養官1.8萬人,而現在的公務員總數據說已經超過5000萬人,天下的商人好像真還沒有這個數。


  於是,算了吧,高薪養廉的事,咱們得另想辦法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38

雨僑男友變唐太宗

1 : GS(14)@2016-09-02 05:49:48

雨僑、胡定欣及童愛玲等昨日在中環四季酒店出席韓國護膚品牌的宣傳活動。同樣經營護膚品生意的雨僑特意來取經,她表示近日在維基百科發現惡作劇:「維基寫我男友係創作歌手林則徐,古代燒鴉片人物,好搞笑,而家改到連唐太宗都有,多咗好多古代男友。」同場胡定欣被問到黎耀祥看好她今年再奪視后,胡定欣說:「多謝祥仔,首先都要對自己有信心,希望到時唔會分散數字,因為我今年四套劇存貨都會出晒街,四套都係我BB,我唔會偏袒。」日前胡定欣和一班好姊妹胡杏兒、黃智雯、姚子羚等在杏兒家聚會,飲到醉醺醺,胡定欣說:「嗰晚佢哋慶祝我劇集收視,同埋杏兒搬新屋,飲得好開心,我同智雯仲玩摔角。」採訪:卓寶花攝影:葉君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02/197569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2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