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醫藥一哥姜廣策:撐起一家盈利可觀的私募公司只需一個人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17/144186.html

「我沒有花過一分錢營銷費用,沒做過一場路演,連個PPT也沒有,公司網站也沒有。」姜廣策說,自己是把分散投研精力的所有事情都省去了。因為他深知,「賺取超額收益才是私募基金的靈魂。」
 
僅靠微博的「粉絲」和過硬的業績,德傳基金成立第一年管理規模便增長了三倍。就在眾多新公司扎堆地價昂貴的金融中心、80%的私募在為如何做大規模絞盡腦汁的時候,姜廣策早已輕裝上陣,奔忙在調研「黑馬」的路上。
 
紮根醫藥園區的醫療基金
 
驅車趕赴德傳基金所在的張江園區路上,會途經很多大大小小的中外資藥企。德傳基金就紮根在眾多醫藥大樓中的一幢——醫藥促進中心裡。樓道里不時穿梭的白大褂、醫學設備發出的嗡嗡聲響,讓前來採訪的記者有種「穿越」到醫學院校之感。
 
「我平時跟金融圈的人交集不多,主要都是跟醫藥行業的人在一起。」姜廣策開門見山,我尋找個股不依賴賣方報告,都是一手調研的結果,和行業的人交流能更好地幫助我挖掘獨家品種。
 
德傳醫療基金首戰告捷也得益於獨家「黑馬」——東北製藥的挖掘。這是只地地道道的黑馬。2009年到2014年,東北製藥股價從29塊,一路跌到最低只有五六塊錢。五年裡,沒有一篇行業報告,也沒有一個行業研究員覆蓋。
 
姜廣策從業內觀察瞭解到,這家在K線圖底部沉睡多年的「老國企」基本面正在好轉:產品結構有所改善,虧損幅度日漸收窄,而管理層更換後大刀闊斧的改革更讓他堅信企業「拐點」的到來。一切悄然間轉變的跡象讓他大膽加倉,至今獲利頗豐。
 
這正是典型的姜廣策模式——關注長期無人關注的企業,率先把握企業拐點信號,先人一步重倉。2009年,還服務於券商賣方的姜廣策就曾挖掘到「三寶」——昆明製藥、星湖科技以及現代製藥,他投資昆明製藥的邏輯至今還在醫藥行業廣泛流傳。
 
「你需要知道這些企業的狀態,正在發生什麼,而不是停留在冷冰冰的數字上。」正是基於對精準判斷基本面的執著,姜廣策一年有將近二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外調研。200多家醫藥企業中,超過一半的企業留下了他的足跡。
 
姜廣策坦言,在全流通時代到來之後,最能掌握企業動向的就是公司大股東,瞭解他們對資本市場的訴求也是姜廣策最重要的調研目的之一。「這些都是私人關係,別人取代不了的。」做過十幾年「行內」人的他,與大股東交流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此外,德傳基金還有一個更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對於股指期貨的運用。曾經在2010、2011年短短兩年時間裡經歷過「牛熊」市的姜廣策,深知做單一行業基金面臨的系統性風險,2011年就開始用自己的錢試水股指期貨。
 
從最初「一天虧損30萬的痛苦」,到三四年間積累了2000多張交割單之後的遊刃有餘,姜廣策逐漸獲得了的利用期指穩定獲利的盤感。在目前的醫療基金中,姜廣策十分在意對沖操作,總會保留十分之一左右的倉位在股指期貨中。盤感漸入佳境的他,「期指貢獻的利潤有時比股票還要多。」
 
「兩頭」不靠的輕資產模式
 
眾所周知,私募基金發展過程中,渠道費用是很大的一塊支出,在20%的業績提成中,接近7%左右是付給渠道的。姜廣策的基金,除了不靠賣方研究員,還不靠渠道銷售。這為公司節約了大量的成本。
 
德傳基金發行靠什麼?頗令人匪夷所思——姜廣策的微博「粉絲」。
 
「2013年1月,公司註冊了以後就在微博上說了一句,德傳基金公司成立了。本來也沒抱太大希望。結果很多客戶就冒出來了,幾百萬幾百萬的打過來了。」姜廣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基金最初的份額竟然來自這些素未謀面的粉絲。
 
無心插柳柳成蔭。姜廣策新浪微博有個實名註冊的賬號,過去幾年,每天都會和網友交流一些投資思考、心得。沒成想倒成了最有效率的營銷平台。他的粉絲中很多都是對股票、醫藥行業投資有興趣,看他的微博看了兩三年的人。現在想來,「這些人可能是看久了,覺得姜博值得信任,不忽悠。就把錢打過來了。」
 
姜廣策沒有讓這些信任他的粉絲失望。從2013年4月基金成立之間,德傳醫療行業基金錄得50%以上的淨值增長,完勝所有公私募同類基金。
 
姜廣策認為,自己的基金有兩個特色:總結起來叫「兩不靠」。一不靠賣方分析師提供服務。所有的投資品種,尤其是重倉股都靠自己挖掘。另外就是不靠渠道,不需要券商、銀行、基金幫忙找客戶。客戶都是姜廣策自己找的。與機構的合作只停留在提供交易通道、資金結算等後台業務上。
 
「我這個基金成立沒有一分錢營銷費用,沒有一場路演,連個PPT也沒有,公司網站也沒有,簡介也沒有。」姜廣策說,自己是把所有這些可能影響集中在投研上的東西省去了。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基本面研究、調研上。
 
今年,德傳基金與中國醫藥信息中心共同編著了《中國重點醫藥上市公司及產品線點評》。「你看有哪傢俬募基金會這麼做。這是我們自己對於基本面的獨家研究,同時我也願意和市場分享。」
 
在姜廣策看來,這種「兩頭不靠」的私募基金,才能真正走得更長遠。「公募的醫藥基金業績都差不多,你知道為什麼嗎?他們接受的都是同一波賣方的服務。他們沒有超額的東西。我們現在一年的業績遠遠超過所有的公募基金。憑什麼?我們有獨家的東西。」
 
二不靠銀行、信託幫忙找客戶。這些渠道帶來的客戶很多其實並不成熟,承受不了波動,牽涉很多精力,也是姜廣策不歡迎的。
 
「找過來的這些客戶是認同我的,我和客戶之間平時交流溝通不多。他們也不來煩我,我也不需要應付他們。他們只要享受淨值上漲就行了。幫我節省時間也就是幫他們賺錢了。」
 
產品不靠「吆喝」靠實力,省去了大量營銷費用;又是單一行業基金,不需要雇其他行業研究員;資金清算等後台工作也都外包給鵬華基金公司,姜廣策的公司大部分時間只有他一個人。就在私募界很多公司還在為生計發愁時,姜廣策已經用這種「兩頭不靠」的輕資產模式創造著行業最高毛利。
 
不過,姜廣策表示,這種「一個人」的輕資產模式只符合創業前期,隨著未來管理規模逐步增加,也會適當增加人手,帶出一個團隊。「但這都是在業績做上去的前提下,規模增長之後要考慮的問題。」
 
打造綜合醫藥基金平台
 
「要麼唯一,要麼第一。」姜廣策的這句博客標語,不僅體現在他現在的管理模式上,也烙在了對公司的未來規劃上。
 
近期PE界與醫療產業合作「風起云湧」。兩者合作成立併購基金,幫助醫療企業進行產業收購、市值管理管理成為時下最「火」的事情。
 
「中國醫藥工業分散度太低,前100強佔醫藥總份額不超過三成,市場還是很分散。醫藥會出現外延式併購的發展模式很正常,醫藥行業出現大浪淘沙的階段,機會特別多。」
 
然而,在為上述做法「點贊」的同時,擁有廣泛業界資源的姜廣策卻把目光放到了更遠的地方。他希望能夠介入PE的上游VC(風險投資)行業,在醫藥行業「兩頭」賺錢。
 
「我覺得醫藥投資這個鏈條裡面,最值得做的就是兩端。最早的就是VC,以及二級市場投資。」
 
姜廣策認為,投資醫療行業的早期項目,代價很低,但一旦成功收益最豐厚,但只能業界的人來做。二就是二級市場基金,如果做到得好收益會比較穩定,同時因為股票交易,流動性很好。而中間PE併購這一段最難做,因為競爭最激烈,項目都搶得很貴。好的醫藥企業,很難投進去。而那些現金流不好的企業多數不值得投資。
 
姜廣策謀劃的棋局是:在業界發掘有潛力的醫藥藥品、項目、技術,用VC基金投下來,培育數年,再賣個二級市場的上市公司,打通整個產業鏈條。
 
「我的目標就是把德傳打造成一個國內醫藥的綜合性平台。所有這些根本宗旨,還是要圍繞為醫藥企業服務這個角度。醫藥行業基金做醫藥行業和資本市場的橋樑。服務於行業,分享成長。」
 
國內基金公司貫穿一二級市場的不少,但想做單一行業產業鏈基金平台,姜廣策還是第一人。
 
「市場忽略了細分行業基金的能量了。」姜廣策說,「現在經常會有公司主動聯繫到我,讓我為公司發展出謀劃策,賺錢機會會自己主動找上門來。這就是專注行業的力量。」
 
談及未來的目標,姜廣策說,是要做全亞洲最優秀的醫藥行業基金。他的夢想不是「天馬行空」,而有著堅實的現實土壤,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醫藥消費市場。
 
「在美國、歐洲都有非常優秀的行業基金,作為醫藥業最大的市場,我們沒有理由缺席。」姜廣策慶幸,自己此前在這個行業沉澱這麼多年,又曾是第一個在國內成立行業基金的人,已經奪人先機做了一件正確的事。
 
服務好一個客戶等於贏得十個客戶
 
姜廣策的辦公室有著濃濃的書卷氣息:兩面牆都是人文、歷史、投資等各類書籍,與外表斯文的主人十分搭調。德傳基金的名字也來自這位醫學博士後讀過的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句子。
 
「正而不譎,其德傳稱。」意思是,一個人光明磊落,美名就能自然流傳下去。
 
與姜廣策交談,「做人」是他經常提及的詞彙。「我現在做基金和以前"賣藥"沒有什麼區別,都是要讓別人接受你這個人。」
 
姜廣策坦言,之所有能夠在微博「粉絲」中獲得如此之大的支持,也是源於自己「愛分享,不忽悠」的為人,「有些人看你微博兩三年下來,自然就會對你有所瞭解,沒有人能裝兩三年這麼久。」
 
同樣,目前去調研、跟公司大股東、董事長交流,也只能靠自己去。他說,要讓別人認同你這個人,覺得你姜博士,我們相信你,覺得你可以給我們帶來資源。而不僅僅是因為你這一點點基金。
 
「我們這點規模跟公募比起來算什麼?只是他們的九牛一毛。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做人。」
 
此外,著眼於基金長遠發展,德傳基金還在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設立了「德傳獎學金」,每年獎勵品學兼優的十名藥學博士。「這在私募基金中也是少有的,雖然我們還只是個小私募,但也不忘回饋社會,並為基金發展做長遠的人才佈局。」
 
與此理念如出一轍,德傳基金也不急於擴大產品規模,而是先集中精力把業績做好,讓每一個進來的客戶都賺到錢。
 
「到現在為止,每一次打開申贖,德傳醫療基金都是淨申購的,沒有一個客戶贖回。每個客戶也都是賺到錢的。」姜廣策說,未來三年也不會發新產品,而是專注把這個產品做好,給每個客戶都帶來絕對回報。
 
因為,「服務好一個客戶就等於是服務好了十個客戶。」「讓業績走在規模的前面,而不是相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6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