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關於比特幣從誕生到現在最詳細的「史記」!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241.html

從誕生到大紅大紫

2008年11月1日,一個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個隱秘的密碼學討論組上貼出了一篇研究報告,報告闡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構想——比特幣就此問世!討論組的老鳥們曾未聽說過他,有關他的信息也寥寥無幾,還都隱晦不明甚至自相矛盾。網上簡介顯示他在日本居住,他的電子郵箱地址來自德國的一個免費服務站點,萬能的谷歌上也沒有他名字的任何相關信息,顯然,「中本聰」是個假名。不過即便中本可能已經成為謎團,他的發明讓一個困擾密碼學十年的難題「灰飛煙滅」。自互聯網誕生以來,電子貨幣因其方便和難以追蹤性,並能脫離政府和銀行的監管,而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上世紀90年代,一個名為「密碼朋克」的密碼破譯組織就致力於創建電子貨幣,但付出的努力沒收到任何成效。同樣在90年代早期,密碼破譯者大衛·喬姆創建了一個匿名系統——「電子現金」,也失敗了,部分原因是依賴於政府和信用卡公司的現有基礎設施。之後各種電子貨幣嘗試者不斷湧現——比特金(bit gold),RPOW,b錢(b-money)……,但無一例外的失敗了。

設計電子貨幣面臨的核心挑戰之一是重複支付問題。倘若電子貨幣僅僅只是信息,擺脫了紙張和金屬有形化的侷限之處,那該怎麼阻止大家像複製文本一樣,輕易地複製粘貼,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呢。傳統解決方案是應用中央票據交換所,所有交易彙總成實時總賬,這樣,如果有人剛用掉一個電子貨幣,他就不能再重複使用了。實時總賬讓騙子無機可乘,但它還需要有信譽的第三方機構進行管理。

比特幣用公開分佈總賬擺脫了第三方機構的制約,中本聰稱之為「區域鏈」。用戶樂於貢獻出CPU的運算能力,運行一個特殊的軟件來做一名「挖礦工」,這會形成一個網絡共同來維持「區域鏈」。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會生成新貨幣。交易也在這個網絡上蔓延,運行這個軟件的電腦爭相破解不可逆密碼難題,這些難題包括好幾個交易數據。第一個解決難題的「礦工」會得到50比特幣獎勵,相關交易區域會加入鏈條。隨著「礦工」數量的增加,每個迷題的困難程度也隨之提高,這使每個交易區的比特幣生產率維持約在10分鐘一枚。此外,每達到21萬個區域,獎勵就減半,從50比特幣減到25,再從25到12.5,一直持續下去。這樣到2140年,比特幣將達到預定的2100萬枚上限。

中本聰的論文於2008年發表,當時政府和銀行管理經濟的能力遭到各方質疑,信用降入谷底。美國政府向華爾街和底特律汽車公司注入大筆資金,美聯儲推出「量化寬鬆」政策,本質上就是大量印美鈔刺激經濟,金價上漲。比特幣不需要政治和金融(就是它們搞垮了經濟)保障——只依據中本聰的巧妙算法。比特幣的公開總賬看起來不僅使欺詐者無處藏身,還靠業已決定的發行量而使比特幣供應處在可控範圍內,這保證了像無限印錢的中央銀行和魏瑪共和國似的通脹悲劇,不會在比特幣身上上演。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成為挖到比特幣的第一人——他從創世區挖到50枚比特幣。約一年左右時間,他的發明只侷限在一小撮嘗鮮者中。但漸漸地,比特幣的名氣超越了密碼界這座孤島。它得到了之前研究電子貨幣「前輩」的賞識。偉戴(Wei Dai)——b錢發明者,稱它「具有劃時代意義」;尼克·薩博——比特金發明者,稱讚它「是對世界的偉大貢獻」;哈爾·芬尼——RPOW幕後的傑出密碼破譯者,認為比特幣有「改變世界的潛力」。數字隱私倡導者電子前沿基金會最終開始接受比特幣的捐贈形式。

初期比特幣使用者小團隊開源軟件工程。新英格蘭編碼員加文·安德烈森花50美元買入10,000比特幣並創建了名為「比特水龍頭」的網站,毫無理由地向人們散發比特幣,純粹為了好玩。佛羅里達程序員拉斯勒·豪涅茨,他是第一個在真實世界使用比特幣的人,他花10,000比特幣在「棒約翰」叫了兩塊匹薩外賣。(他把比特幣發給英格蘭的一個志願者,然後收到一份來自大西洋彼岸的信用卡訂單)。馬薩諸塞州一位叫大衛福斯特的農民在賣羊駝毛襪時開始接受比特幣付款。

當他們不忙著挖礦時,比特黨就試圖揭開中本聰的神秘身份。在一個比特幣聊天頻道里,有人自負地認為「Satoshi」在日語中是「智慧」的意思,其他人則懷疑這是四家科技公司名字的「拼盤」——三星(Samsung)、東芝(TOSHIba)、中道(NAKAmichi)和摩托羅拉(MOTOrola)。甚至連他的國籍也受到質疑,因為他的英語太地道了,簡直毫無瑕疵。

有人暗示,或許中本聰不是一個人,他代表一個有著未知目的的神秘組織——谷歌的一個團隊或是國家安全局。豪涅茨說:「我和自稱松本智的傢伙通過幾封電郵」,豪涅茨曾有一段時間是比特幣核心開發成員。「我總認為他不是真實存在的人,我大概每兩週收一次回信,就像有人偶爾檢查郵箱一樣。比特幣的設計非常棒,不像是靠一個人就能完成的。」

中本聰很少透露自己的信息,他在網上談論的話題只限於源代碼技術討論。2010年12月5日,在比特幣使用者開始要求維基解密接受比特幣捐贈後,原本言談簡潔只聊業務的中本聰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參與到討論中。「不,不要這樣做。」他在比特幣論壇裡發帖說,「這個項目需要逐步成長,這樣軟件才能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增強。我呼籲維基解密不要接受比特幣,它還是一個萌芽階段的小型測試社區。在這個階段,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只會毀了比特幣。

接下來,就像他的神秘出現一樣,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中本聰又消失了。格林威治時間12月12日6點22分,就在他發帖爭辯給維基解密捐贈比特幣7天後,中本聰在論壇發了最後一個帖子,貼中談到軟件最新版本幾個無關緊要的細節,他的電郵回覆也變得更加不穩定,最後完全終止了。曾是核心開發者的安德烈森是少數幾個和中本聰聯繫的人。4月26號,安德烈森告訴編碼員:「今天早上,中本聰建議我們在公開談論比特幣時應淡化『神秘創始人』的話題。」最後,中本聰甚至連安德烈森的郵件也不再回覆了。比特黨對他的離開感到悲傷和不解。但不管怎樣,他的發明已煥發出勃勃生機。

布魯斯·瓦格納說:「比特幣愛好者就像福音傳播者,他們看到了這項技術的魅力,這是一場巨大的運動,或者稱之為一種宗教信仰也不為過。在論壇上,你會看到這種精神,與自我無關,大家都在為改良比特幣而努力。」

 

比特幣的忠實信徒瓦格納

7月的一個清晨,50歲的瓦格納有著與年齡不符的黑髮,像個精力旺盛的小夥。他正坐在自己OnlyOneTV公司辦公室裡,這是一家位於曼哈頓的網絡電視公司。短短幾個月時間,他成為比特幣主要的布道者。他主持了《比特幣秀》這檔節目,宣傳這個新生貨幣並採訪比特幣世界的知名人物。他還負責一個比特幣聚會團體,並打算在8月舉辦第一屆比特幣「世界大會」。瓦格納說:「我被它給迷住了,五天五夜不吃不睡,像打了興奮劑,腦中全是比特幣,比特幣……」

瓦格納毫不掩飾他對比特幣的痴迷,他認為比特幣是既因特網後最激動人心的發明,「eBay是一隻巨型吸血公司」,言論自由是「當代神話」。他預測比特幣的未來時一臉興奮:「我知道這不是股票,它不會有跌漲,它會一直漲下去的」。

有一段時間,他是對的。2009到2010年初,比特幣毫無價值,2010年4月開始交易的頭半年,1比特幣的價值低於14美分,2010年夏天比特幣交易開始進入黃金時期,由於供遠小於需,網上交易價值開始上升。到11月初,比特幣在29美分處沉寂多日後竄升至36美分。2011年2月,繼續升值,和美元的兌換率達到了1:1,此後比特幣穩定在87美分上下,也曾漲到過1.06美元。

今年春天,比特幣價格實現「大爆炸」式增長,《福布斯》報導的《加密貨幣》是刺激因素之一。4月初到5月末,從86美分升到8.89美元。接著,在6月1號,一週內竄至3倍,達到1比特幣兌換27美元。整個比特王國市值約為1.3億美元。一個自稱MB騎士(KnightMB)的田納西州人,持有371,000個比特幣,價值超過1000萬美元,是比特王國最富有的人。豪涅茨買匹薩花的10000個比特幣,如今價值272,329美元。「我覺得沒啥,那些匹薩的確好吃。」,豪涅茨說。

比特幣獲得了通常只有硅谷IPO和蘋果新品發佈會時才有的關注。在自己的網絡脫口秀上,記者兼企業家賈森卡拉坎尼斯稱之為「一次根本轉變」和「近20年在科技商業史上見到最有趣的事。」知名風險投資家弗雷德·威爾森認為互聯網下一項大事件是「社會劇變」,他舉了四個例子——維基解密,破解PS,阿拉伯之春和比特幣。編碼員安德烈森接受CIA的邀請來到弗吉尼亞州蘭利總部,介紹比特幣相關情況。瑞典海盜灣創始人裡克·洛克文奇表示要把全部積蓄換成比特幣。

比特幣的未來看起來充滿希望。馬克·薩普斯,這位能從ebay購買零件在布魯克林閣樓組裝一台熱核反應堆的主兒,在弄到一台舊ATM機後將它改裝成用於現金兌換比特幣的設備。在秘密互聯網上(必須使用Tor匿名軟件才能訪問),灰色市場「絲綢之路」允許比特幣參與交易;在這裡,從止痛藥到機關槍,都可以買到。一個年輕比特幣使用者——現代柏拉圖,用攝影博客的形式記錄了自駕車跨國旅行,他在旅途中只用比特幣。比特黨中的錢幣愛好者開始憧憬可回收比特幣,想知道罕見的「創世區」比特幣到底價值幾何。

由於價格躥升,挖礦變得越來越流行,競爭者也隨之增多,效益開始減少。電腦配置的「軍備競賽」開始了,礦工紛紛為計算機尋找更先進的顯卡。第一批挖礦者使用的是自己現有的電腦,新一波礦工則購買配有高速GPU的廉價電腦,製冷用吵鬧的風扇,24小時開機挖礦。這波浪潮掀起了曬裝備熱潮。就像之前淘金熱潮一樣,人們爭相傳頌一個個匪夷所思的故事。阿拉斯加一個名叫達倫(Darrin)的「礦工」稱一隻熊闖進了他的車庫,但謝天謝地沒有毀壞他的設備。另一個「礦工」則據說因電費飆升,警察突襲了他的屋子,懷疑他在種大麻。

從頂峰走下神壇

一派欣欣向榮的氣氛中,災難的種子開始孕育。比特幣始於開源P2P軟件和自由主義政治哲學的公共利益精神,還借鑑了奧地利經濟學派的思想。但由於真實貨幣危在旦夕,比特幣價值的戲劇性上升帶來了不同的反應,人們視比特幣為投機商品。中本聰之前擔心媒體的過度關注會帶來嚴重後果,如今終於逐漸變成現實。美國參議員查爾斯·舒默舉行記者招待會,呼籲毒品管理局和司法部關閉「絲綢之路」,他稱其為「我們所見過最明目張膽的網上販毒行為」,並形容比特幣是「一種網上洗錢形式」。

與此同時,對中本聰的個人崇拜開始萌芽,一些人開始銷售「我是中本聰」的T恤。比特黨要求將比特幣的最小單位命名為「聰」,還推出了中本聰的同人小說和漫畫。有人推測他已經死了,一些則認為他的真實身份是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更多的人認定他就是加文·安德烈森。還有一些人認為,他一定是「老一輩」加密貨幣的倡導者——芬尼、薩博或是戴中的一個。薩博自己認為中本聰可能是芬尼或戴中的一個。斯蒂芬·托馬斯(StefanThomas)——瑞士編碼員和社區活躍成員,他研究了中本聰在比特幣論壇發的500多個帖子,根據發帖時間繪製出一張圖表,數據顯示,在格林威治時間早上5點至11點之間中本聰很少發帖,週六週日也是如此,由此可以斷定中本聰這段時間是在休息,而不是在工作。(5點到11點是東部時間的午夜12點到早晨6點)。其他線索則推出中本聰是英國人:他在創世區編碼用的報紙標題來自英國倫敦的《泰晤士報》,他在論壇發的帖子和對編碼的評論用的都是「optimize」和「colour」這類的英式拼法。

即便是最純潔的技術也不得不在骯髒的世界生存。比特幣的編碼和理念可能已經牢不可摧,但比特幣本身——這個由獨一無二數字組成的貨幣單位——必須儲存在某處。默認是把比特幣存在用戶電腦的「電子錢包」裡,當比特幣不那麼值錢,很容易挖到並僅限於技術人員使用時,這也就足夠了。而一旦它們開始變得值錢,一台PC就有些力不從心了。一些用戶通過創建多重備份、加密、U盤、不聯網的「安全」電腦,云儲存和保險櫃等方式來保護他們的比特幣。但就算是一些有經驗的比特幣老鳥也會在保護上遇到麻煩。斯蒂芬·托馬斯有三個比特幣備份,但不小心刪掉了兩個,悲催的是他忘掉了第三個備份的密碼,這使他損失了7000比特幣,當時價值約14萬美元。他說:「我花了一週時間試圖修復,真是太痛苦了。」大多數人存現金時首選銀行,這是一個遭到比特幣使用者懷疑的機構。為此,一種針對這種新型貨幣的原始、無管制金融服務產業開始發展。不可靠的網上「存儲服務」承諾保障客戶的數字資產,支持把比特幣兌換成美元或其他貨幣。比特幣本身已十分分散,但使用者仍盲目的將更多的比特幣交給第三方託管,最激進的自由主義者宣稱這比聯邦保險機構更安全。這些第三方機構大多是網絡店面,大家互相都不瞭解。

果不其然,隨著比特幣價值一路攀升,令人不安的事件開始折磨比特幣使用者。六月中旬,自稱Allinvain的人稱自己的2.5萬比特幣被人從電腦偷走了(時至今日,沒人能證實事情是否屬實)。大概一週後,一名黑客成功地策劃了一起巧妙入侵,對象是位於東京的交易站點Mt. Gox,這個站點掌控著全世界90%的比特幣交易。於是Mt. Gox限制用戶每天只能提取價值1000美元的比特幣(約35比特幣)。入侵Mt. Gox's系統後,黑客進行了大規模拋售,把比特幣兌換比率拉低到接近零,使自己有機會大量提取其他用戶的比特幣。

事情發生後,市場力量合力阻止黑客的陰謀。比特幣價值暴跌,但大批投機者抓住了這次甩賣機會,他們很快驅動價格回升,讓那個比特賊僅拿到2000比特幣。Mt.Gox停止交易一週並撤銷了不合法交易,但損失已不可避免。比特幣的價值再未回到過17美元以上。一個月內,由於智利交易所TradeHill的異軍突起,Mt.Gox損失了10%的市場份額。更重要的是,這個事件動搖了比特幣社區的信心,並引發了一連串負面報導。

在大家眼裡,比特幣一夜間從未來貨幣變成了反烏托邦的笑話。電子前沿基金會悄然停止接受比特幣捐贈。兩名愛爾蘭網絡分析專家論證說,比特幣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樣能保證隱私:他們能找出那些向維基解密捐款人的蛛絲馬跡(該組織於2011年6月宣佈接受比特幣捐贈)。新來的技術菜鳥覺得比特幣易於上手,但失望地發現在獲取、保存和使用比特幣時需要花費額外的精力。有一段時間,購買比特幣較方便的方法是先用貝寶(Paypal)購入林登幣(《第二人生》的虛擬貨幣),再通過交易林登幣進入比特幣的虛擬世界。由於媒體報導基調由先前的吹捧轉為質疑,人們也由興奮轉為憤恨。

更多的災難接踵而至,波蘭的Bitomat是世界第三大交易所,意外地發現自己竟改寫了整個比特幣存儲記錄程序。安全研究人員發現針對比特幣用戶的病毒正在擴散:有些用來竊取用戶現有全部比特幣;另一些則抓肉雞用來免費挖礦。到夏天,老字號比特幣存儲服務站點MyBitcoin停止回覆郵件。這個網站由一個叫湯姆·威廉姆斯的人創建,註冊在西印度群島,湯姆曾未在論壇發過貼,所以網站一直受到質疑。保持了一個月沉默後,紐約的比特幣布道家瓦格納終於承認:運營MyBitcoin的人顯然將大家的錢席捲一空後開溜了。瓦格納本人透露他將全部2.5萬比特幣存在MyBitcoin上,還動員親戚朋友使用MyBitcoin,他還幫助指認過幾個嫌疑人。MyBitcoin的擁有者卻再度現身,聲稱他的網站遭到黑客入侵。瓦格納成為反擊運動的目標,被起訴抵押詐騙,這讓他在社區名譽掃地。比特幣核心開發者傑夫加吉克說:「人們有一種錯誤觀念,覺得虛擬貨幣意味著可以相信網上隨機遇到的人。」

在比特王國裡,沒有人比中本聰更值得信賴,但即便他創建的世界處在崩潰邊緣,中本聰本人仍保持沉默。一些比特幣使用者開始懷疑他可能為中情局或美聯儲工作。還有人擔心比特幣是又一個龐氏騙局,中本聰就是麥道夫——在比特幣一文不值時大量囤積,坐等它們升值。只有死忠的比特黨還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僅對中本聰,還有對他創建的系統。但毫無疑問的,偏執和明爭暗鬥背後的事物更加脆弱,幾近絕望。比特黨們最想問的是:為什麼中本聰創建了這個世界卻又拋棄了它?

即便中本聰已經拋棄了他的擁躉,他們也不打算讓他的發明消亡。儘管比特幣價值在不斷下跌,他們仍在向這個脆弱的經濟體注資。瓦格納鼓動那些佔領華爾街的人使用比特幣。隨著挖礦熱潮的結束,一些礦工開始甩賣他們攢的高端設備。「人們厭倦了高電費,高熱量和高噪音。Mt.Gox轉型為開發POS硬件,其他企業也開始做類似貝寶的線上商家服務。科羅拉多州的兩個傢伙推出比特幣交易服務,提供「超過1百萬個項目」。比特幣在灰色市場的應用也日漸成熟:「絲綢之路」成為交易集中地,像Black Market Reloaded等交易站點都彙集於此。

倫敦核心開發員埃米爾·塔基說「你可以說比特幣遵循加德納的『光環曲線』」,這是一種技術從採納到成熟的理論曲線,分為「技術萌芽期」、「膨脹高峰期」、「理想破滅低谷期」、「復甦期」和「生產穩定期」。通過這一理論,比特幣正在走出低谷期,因為人們認識到了這個可靠代碼的價值並放棄了投機心理。

但這種對比是不靠譜的。比特幣的致命弱點,是它依賴於無監管、集中的交易和網絡儲存業務。事實上,大部分礦工集中在少數幾個大礦場裡,理論上,如果他們聯合起來就可以劫持整個比特幣網絡。

除了比特幣的死忠,對比特幣的質疑日漸增多。諾貝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撰文稱比特幣的波動趨勢是在鼓勵囤積。前電子現金系統顧問和數字貨幣先驅斯蒂芬·布蘭斯稱比特幣「聰明」,不願對其窮追猛打,但他認為其基礎結構就像「金字塔式傳銷」他說:「我認為最大的難題是信任問題,它沒有任何支撐,這不是法定貨幣,而信任是通過法律機制確立的。」

很好奇中本聰會怎麼看待比特幣的現狀,但他再未說過話。他不回電郵,那些被認為是中本聰的人都否認了這一點。安德列斯就斷然否定他是中本聰。「我不知道他的真實名字,我期待有一天他不再躲在幕後,隱匿姓名,但我估計不會發生的。」薩博和戴也都否認自己是中本聰。而善辯的芬尼,在被診斷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後,也通過電郵予以否認:「鑑於我目前的身體狀況,面對有限的生命,褪去匿名偽裝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損失,但我的確不是中本聰。」《紐約客》和《快速公司》都曾對此展開調查但又都無疾而終。

模糊不清的線索指出,中本聰是一個受過老式訓練的大學教師。(中本聰的標記風格在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很流行,他可能在50歲左右,上下浮動不超過10歲)一個數字貨幣專家說:「很明顯他是比特幣開發者之一。或許中本聰就是加文,只需看看他的背景資料便可知道。」

白帽黑客丹·卡明斯基說:「我懷疑中本聰是一個金融機構小團隊,我有這種感覺,他可能和一些朋友一起工作。」

但加吉克認為,就連最死忠的比特黨也停止了對中本聰的「追逐」,他說:「我們真的不在乎,」寫代碼的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代碼本身。就算有人竊取、欺騙、放棄了比特幣使用者,代碼就在那兒,真實地存在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55

網遊大史記 trustno1

http://xueqiu.com/7730004385/24569376
網遊大史記

想到用大史記作題,就已經說明我是真的老了。作為一個在遊戲公司任職5年,但是卻干的跟遊戲完全不相關工作,玩PC遊戲10多年,從來沒碰過一款網遊的人來說,談論這樣一個題目,恐怕也只能從一個長時間旁觀者的角度來嚼一嚼舌頭根子了。

網絡遊戲,整個發展,大致的路徑很簡單,就是,pc端游->PC頁游->手游.

pc端游,誕生了很多重量級的企業和成功的故事,從最開始的盛大,九城,到後來的巨人,完美,網易。這裡就說說最典型的盛大,盛大的成功,其實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說天時,是因為當時是70-80年代這波生育高潮的孩子正在讀大學,他們是第一波恐怕也是最後一波,具有高度消費能力的龐大年輕群體,隨著中國人口的老化,如此之大的年輕消費群體恐怕是再也見不到了;說地利,是因為當時無論從PC的性能還是網絡帶寬,技術指標都已經能很順利的跑動大型PC端游;說人和,則是陳天橋的眼光獨到迅速拿下傳奇代理權,然後通過空手套白狼的賒賬方式問浪潮租借服務器和機房,搶在這個節點上最先推出服務。

然而好景不長,盛大,在2008年之後開始走下坡路,這也標誌著整個端游市場開始萎靡不振。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70-80後大多已經脫離了校園,進入工作崗位。

校園和上班族最大的不同在於,大學校園裡有著幾乎用不完的時間,沒有人監督,大學老師除了點名等於是擺設,於是大學生可以逃課熬夜,沉迷於端游;上班族則會被老闆時刻嚴格監督,在嚴格監督之下就會出現,員工和老闆之間上演警察抓小偷的遊戲。你想在幹活的時候偷懶玩遊戲,我老闆就要想辦法抓住你扣你工資。

在這種警察抓小偷的遊戲下面,70-80後所熟悉的PC端游顯然是不利於跟老闆們博弈的武器。你開一個3D滿屏的端游在公司機器上,老闆背後瞄一眼就被發現了。這幫在大學裡打慣遊戲的宅男,在上班的時候不能盡興的打遊戲,怎麼辦呢?

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遊戲藏在工作環境裡,而且不需要端游那麼高的實時在線性。因為玩家需要應付老闆的監督,需要將原來幾小時的連續在線時間進行碎片化。最合適的遊戲體檢就是,操作一下然後關掉,等會再打開還能繼續玩。這種能夠藏遊戲於工作中的碎片化網遊,就是頁游了。最早的開心網的,種菜,偷菜,便就是頁游的最早也是最終的形態。

然而,在這種碎片化的遊戲模式下,頁游無法避免兩個非常致命的缺陷。

第一,頁游的開發及其簡單。前端就是網頁開發,後端由於不需要實時在線,實際上就是WEB服務器,因此頁游的開發大軍,實際上就是當年網站建設大潮中篩汰下來的程序員和美工所組成的。這種人力資源要求,遠比端游的3D開發要便宜的多,簡單的多。

第二,頁遊玩家其實仍然是當年端游的同一批玩家,只是從大學校園換成了公司。這個轉換最大的問題是,終端的機器,從私人的變成公司的。私人可以儘量配置好設備,但是公司電腦為了成本一般都比較差。因此頁游在遊戲品質上就不能使用太耗資源的技術來提升遊戲效果。

這就導致了,遊戲行業裡的一次分裂。因為你開發便宜質量又不用太好,那麼小的遊戲團隊開發頁游,就遠比盛大這些大公司更有效率,成本也更低。傳統的端游公司,就面臨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一方面端游的人數在下滑,另一方面頁游又做不過幾十個人的小團隊。

但是,小團隊的日子其實也不好過,因為開發遊戲的都是小團隊,那麼相對於接入用戶的渠道商來說,你就是小螞蟻。幾千萬的流水,扣掉研發和推廣成本,最大的費用就是渠道費用,很多團隊到手只有幾百萬,他們的利潤大部分都給渠道商刮走了。頁游的小團隊,根本無法複製,盛大,九城,當年在端游市場的上從屌絲變逆襲成高帥富的奇蹟。


頁游這幾年,火的大公司,只有兩家,一個騰訊一個暢遊他們火,其實就是火在渠道上,騰訊不用說了,暢遊,就是第七大道這個渠道。現在360 由於抓住了PC入口,也在慢慢的上來。在頁游市場上,看上去紅紅火火,但是就整個遊戲業內部來來說,就是一個lose lose的遊戲,大公司做不起來,小公司做了又不賺錢。整個頁游就是渠道商的遊戲,整個遊戲行業實際上都是在為渠道商打工。

隨著iphone和andorid 手機的普及,傳統只能坐在公司或者家裡玩網遊的人,現在移動中也有了玩遊戲的可能。手游和頁游,有比較相似的地方。第一都是在線時間碎片化,頁游是基於為了與公司的監督博弈,而手游由於移動性,天然是用來打發碎片化的boring time。第二,由於3G網絡的限制,所以一般手游公司都不敢把遊戲客戶端做的特別的大,都希望輕量小巧,可以讓用戶快速下載。比如目前最火的MT,現在也不過是50M左右。這樣一來既然是小規模的遊戲,那麼依然是小團隊有效率,而大公司無效率。

因此,原先做頁游的小團隊,也在紛紛轉向手機遊戲,期望在手機上重複,頁游的輝煌。當然同樣的渠道商的話語權也依然強大。

然而儘管手游和頁游有著高度的相似性,但是他們還是有一個本質的差別。手游跟頁游,的最大不同,就是終端的歸屬,頁游大部分是公司機器,配置差,沒有改善空間;而手游的手機是自己的,這跟端游類似,只要有錢客戶總是會配置更好的機器。這一差別,未來極可能會使得手游和頁游的往兩個截然不同方向發展。

想像一下,你花了3000塊買的大屏幕三星galaxy,64G的存儲,雙核CPU,視網膜屏,但是手游商給你的遊戲就是一個幾十兆的小客戶端,畫面質量又不好,音樂音效就那麼重複幾個, 消費者顯然有巨大的心理落差。李博士說要提升信息消費,今年或者明年開放4G拍照,那麼網絡帶寬就不會成為問題。一旦帶寬不成為問題,那麼手遊客戶必然需要,精細製作高畫質量的遊戲來填補性能的浪費。

遊戲精細製作,則不是小團隊可以應付的了的,必然是大公司的的天下。一旦,大遊戲公司,推出精細製作的手游,一方面麼他們和渠道商之間的談判就會更加對等,渠道商在手游上的利潤就不會如頁游那麼暴利;另外一方面,像盛大這些傳統端游商,本身仍然游巨大的端游用戶沉澱,一旦他們成功開發出手游,那麼繞開渠道商,自己導入用戶是非常容易的。現在盛大的MA 就是自己導入用戶,而不用渠道,因此這種精細模式下,遊戲商在手游上的利潤率遠高於頁游。

具體在回過來說說盛大,為何這幾年業績一路下滑的遊戲業務,會在百萬亞瑟王(MA)上一炮走紅?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重要的只有一個。遊戲的製作,1/3是程序,2/3是多媒體。多媒體的精細化必然是要有相關方面的人才,這不是你能從市面上找幾個月薪幾萬塊美工搞的定的。動畫,視頻,音效,這些高端多媒體人才,中國其實都沒有,好的人才都在國外。頁游,可以成功是因為國內這些低素質的多媒體勞工,可以勝任比較低階的視覺聽覺需求,但是你再往上做,這幫人就不行了。

2009年,陳天橋從GAME上融了一筆錢,想在國內碰運氣,搞了一個創新院,想孵化項目,搞成騰訊那種平台商,可惜證明不成功。最後還是認識到自己是一個內容商,而不是騰訊那種平台商,平台商一個市場就那麼1-2家,人家抓住機會能做起來就做起來了。人家做起來,你再做完全沒有機會。

後來,他就一股腦的踢掉國內的這些投資,就把資源重心轉到了海外。因為,最好的內容永遠是在海外,而不是國內。因此,盛大這幾年,雖然國內的幾個業務風波不斷,但是在海外卻在不斷的累積內容資源。然後靜靜的等待國內的遊戲業的形勢有利於自己而不是騰訊這種傳統平台渠道時,就把累積的海外資源扔回來填補空缺。MA的路徑就是這樣,用日本的漫畫家,聲優,提供內容素材然後現在國外運營成熟了,然後打到國內一炮打紅。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1-2年,4G拍照的放開和普及,現時低迷的傳統端游類遊戲公司,將會因手游而進行一次價值重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262

互聯網遊戲(看trustno的網遊大史記想到的) 很不錯嘛

http://xueqiu.com/1133508180/24580001

PC端游,玩家用的是整段的時間(意味著玩家的願意投入的成本是較高的),因此在投入的高成本(硬件、網絡、時間),自然對遊戲的品質(創意、畫面、音質等)也會產生高要求,也自然願意為這個高品質而付費。

時間來到頁游時代,玩家用的是碎片時間,隨便一台pc都可以跑瀏覽器,也能夠玩頁游,因此投入的時間成本很低。很自然的,遊戲供應商的思路主要有兩個,一是將端游直接移植到頁游或者用端游的開發思路來開發頁游,這個不用多說了,端游時代經典的RPG遊戲及其衍生出來的遊戲一堆一堆的;二是換個思路結合頁遊玩家的消費特點來重新考慮全新的頁游設計思路,因此看到了像連連看、開心農場等這種休閒類型的頁游的火爆。因為玩家投入的成本低,因此對遊戲的獲得成本和使用成本要求也相應的低。獲得成本體現在頁游無需安裝,只要有個瀏覽器有個網絡就可以玩,且因為qq大家都裝了,因此只要qq提供了遊戲入口,那甚至連上網找遊戲的時間都省了,qq裡面提供哪個遊戲好玩,就玩哪個(這裡也可以看到流量入口,或者trustno兄所說的渠道的力量)。使用成本低體現在可能願意為頁游付遊戲費的傾向降低了,因此開發商的盈利模式便轉向靠廣告等間接收費的途徑。trustno兄的解釋當然更深一步,試圖用70~80後人群走向工作崗位來解釋為什麼頁遊玩家的時間是碎片化的,為什麼頁遊玩家不願意投入較高的成本來升級硬件以便於玩更高質量的頁游,09的家電下鄉帶來了一大群遊戲成本低的增量玩家等。回頭看,這樣的邏輯當然是說的通的,但是如果我們真的想像自己回到09年,是否能夠站在那個節點做出這樣確定的判斷呢?恐怕很難。先說70~80後人群走向工作崗位,這個有的球友認為這是個逐步的過程,其實是無法解釋為什麼08年成為頁游元年;再說家電下鄉帶來的廉價pc效應,這個解釋對敏感的人來說,是可以在當時做出這樣的分析的,因此可以作為我們未來判斷行業趨勢的一個好的範例。

繼續談今年開始火爆的手游。我們一定要歸納一下目前手游面對的侷限條件。在手游之前,已經存在著端游和頁游的成功;手遊興起的硬件基礎是智能機的普及;手游的玩家目前用的也是碎片時間居多,並且難以想像手遊玩家會用整段時間來玩手機遊戲,為啥不直接玩端游呢(當然也不能否認遊戲本身的粘性,如玩家喜歡的遊戲只有手游版本,而沒有端游的版本);四屏互動隨著google chromecast推出漸入高潮,四塊屏的藩籬漸漸被打破。因此我不是很認同trustno兄對手機是自己的因此玩家會投資高配置手機來玩高品質手游的判斷,自然也不認同可以在手機市場淘到低價高性能手機而帶來的對高品質手游需求的判斷。我覺得手游的邏輯更多的是先有了手機,然後選擇適合的手游;而不是為了玩某一款手游,而去買相應配置的手機。後者的邏輯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在端游市場是成立的,而在手游市場並不普遍成立。玩家現在的選擇相當的廣泛,從玩家願意投入的時間成本依次降低來看,如果想玩付費的高品質遊戲,可以玩端游;次一點可以玩pad上的端游或者頁游,且可以將畫面投射到電視上靠著沙發平視著舒服的玩;碎片化的時間可以選擇一款自己的手機可以流暢的玩的手游來打發(隨著手機的成本的迅速降低,這個硬件的約束會迅速的降低)。那麼這個市場我認為會分化,至少像電視內容一樣分化為直接付費的和間接付費(廣告)的兩大塊。付費的高品質遊戲的市場我認為還是以端游為主,不排除供應商可以借助各種機頂盒來提供可以在電視上玩的高品質遊戲。頁游的獲得成本低的優勢在手游和機頂盒遊戲(使用手機作為操控設備)的衝擊下會萎縮(機頂盒遊戲和頁游一樣沒有移動性,但是只要買了看電視的機頂盒,就能順便玩玩遊戲,獲得成本也相當低)。於是,成功的頁游或者死掉或者向手游或者機頂盒移植。其實優秀的遊戲創意是永遠不會死掉的,死掉的只是形式而已。

綜上,硬件成本和獲得成本的大幅降低引爆頁游;智能機的快速普及引爆手游;而目前我能預見到的劇烈的侷限轉變應該發生在電視這個領域,一款能夠大幅改善用戶操作電視體驗的硬件產品的出現必然引爆電視遊戲的市場(目前供應商的思路是機頂盒+手機作為操控設備)。且目前成功的各類遊戲都可以向這塊最大的屏幕移植。像盛大這樣精耕高品質遊戲市場我覺得應該是可以走得通的,;而像憤怒的小鳥那樣靠創意取勝的公司自然也能走得很好,靠廣告和衍生商品收費也是當然的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274

比特幣從誕生到現在最詳細的「史記」!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5/56565.html
從誕生到大紅大紫

2008年11月1日,一個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個隱秘的密碼學討論組上貼出了一篇研究報告,報告闡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構想——比特幣就此問世!討論組的老鳥們曾未聽說過他,有關他的信息也寥寥無幾,還都隱晦不明甚至自相矛盾。網上簡介顯示他在日本居住,他的電子郵箱地址來自德國的一個免費服務站點,萬能的谷歌上也沒有他名字的任何相關信息,顯然,「中本聰」是個假名。不過即便中本可能已經成為謎團,他的發明讓一個困擾密碼學十年的難題「灰飛煙滅」。自互聯網誕生以來,電子貨幣因其方便和難以追蹤性,並能脫離政府和銀行的監管,而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上世紀90年代,一個名為「密碼朋克」的密碼破譯組織就致力於創建電子貨幣,但付出的努力沒收到任何成效。同樣在90年代早期,密碼破譯者大衛·喬姆創建了一個匿名系統——「電子現金」,也失敗了,部分原因是依賴於政府和信用卡公司的現有基礎設施。之後各種電子貨幣嘗試者不斷湧現——比特金(bit gold),RPOW,b錢(b-money)……,但無一例外的失敗了。

設計電子貨幣面臨的核心挑戰之一是重複支付問題。倘若電子貨幣僅僅只是信息,擺脫了紙張和金屬有形化的侷限之處,那該怎麼阻止大家像複製文本一樣,輕易地複製粘貼,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呢。傳統解決方案是應用中央票據交換所,所有交易彙總成實時總賬,這樣,如果有人剛用掉一個電子貨幣,他就不能再重複使用了。實時總賬讓騙子無機可乘,但它還需要有信譽的第三方機構進行管理。

比特幣用公開分佈總賬擺脫了第三方機構的制約,中本聰稱之為「區域鏈」。用戶樂於貢獻出CPU的運算能力,運行一個特殊的軟件來做一名「挖礦工」,這會形成一個網絡共同來維持「區域鏈」。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會生成新貨幣。交易也在這個網絡上蔓延,運行這個軟件的電腦爭相破解不可逆密碼難題,這些難題包括好幾個交易數據。第一個解決難題的「礦工」會得到50比特幣獎勵,相關交易區域會加入鏈條。隨著「礦工」數量的增加,每個迷題的困難程度也隨之提高,這使每個交易區的比特幣生產率維持約在10分鐘一枚。此外,每達到21萬個區域,獎勵就減半,從50比特幣減到25,再從25到12.5,一直持續下去。這樣到2140年,比特幣將達到預定的2100萬枚上限。

中本聰的論文於2008年發表,當時政府和銀行管理經濟的能力遭到各方質疑,信用降入谷底。美國政府向華爾街和底特律汽車公司注入大筆資金,美聯儲推出「量化寬鬆」政策,本質上就是大量印美鈔刺激經濟,金價上漲。比特幣不需要政治和金融(就是它們搞垮了經濟)保障——只依據中本聰的巧妙算法。比特幣的公開總賬看起來不僅使欺詐者無處藏身,還靠業已決定的發行量而使比特幣供應處在可控範圍內,這保證了像無限印錢的中央銀行和魏瑪共和國似的通脹悲劇,不會在比特幣身上上演。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成為挖到比特幣的第一人——他從創世區挖到50枚比特幣。約一年左右時間,他的發明只侷限在一小撮嘗鮮者中。但漸漸地,比特幣的名氣超越了密碼界這座孤島。它得到了之前研究電子貨幣「前輩」的賞識。偉戴(Wei Dai)——b錢發明者,稱它「具有劃時代意義」;尼克·薩博——比特金發明者,稱讚它「是對世界的偉大貢獻」;哈爾·芬尼——RPOW幕後的傑出密碼破譯者,認為比特幣有「改變世界的潛力」。數字隱私倡導者電子前沿基金會最終開始接受比特幣的捐贈形式。

初期比特幣使用者小團隊開源軟件工程。新英格蘭編碼員加文·安德烈森花50美元買入10,000比特幣並創建了名為「比特水龍頭」的網站,毫無理由地向人們散發比特幣,純粹為了好玩。佛羅里達程序員拉斯勒·豪涅茨,他是第一個在真實世界使用比特幣的人,他花10,000比特幣在「棒約翰」叫了兩塊匹薩外賣。(他把比特幣發給英格蘭的一個志願者,然後收到一份來自大西洋彼岸的信用卡訂單)。馬薩諸塞州一位叫大衛福斯特的農民在賣羊駝毛襪時開始接受比特幣付款。

當他們不忙著挖礦時,比特黨就試圖揭開中本聰的神秘身份。在一個比特幣聊天頻道里,有人自負地認為「Satoshi」在日語中是「智慧」的意思,其他人則懷疑這是四家科技公司名字的「拼盤」——三星(Samsung)、東芝(TOSHIba)、中道(NAKAmichi)和摩托羅拉(MOTOrola)。甚至連他的國籍也受到質疑,因為他的英語太地道了,簡直毫無瑕疵。

有人暗示,或許中本聰不是一個人,他代表一個有著未知目的的神秘組織——谷歌的一個團隊或是國家安全局。豪涅茨說:「我和自稱松本智的傢伙通過幾封電郵」,豪涅茨曾有一段時間是比特幣核心開發成員。「我總認為他不是真實存在的人,我大概每兩週收一次回信,就像有人偶爾檢查郵箱一樣。比特幣的設計非常棒,不像是靠一個人就能完成的。」

中本聰很少透露自己的信息,他在網上談論的話題只限於源代碼技術討論。2010年12月5日,在比特幣使用者開始要求維基解密接受比特幣捐贈後,原本言談簡潔只聊業務的中本聰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參與到討論中。「不,不要這樣做。」他在比特幣論壇裡發帖說,「這個項目需要逐步成長,這樣軟件才能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增強。我呼籲維基解密不要接受比特幣,它還是一個萌芽階段的小型測試社區。在這個階段,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只會毀了比特幣。

接下來,就像他的神秘出現一樣,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中本聰又消失了。格林威治時間12月12日6點22分,就在他發帖爭辯給維基解密捐贈比特幣7天後,中本聰在論壇發了最後一個帖子,貼中談到軟件最新版本幾個無關緊要的細節,他的電郵回覆也變得更加不穩定,最後完全終止了。曾是核心開發者的安德烈森是少數幾個和中本聰聯繫的人。4月26號,安德烈森告訴編碼員:「今天早上,中本聰建議我們在公開談論比特幣時應淡化『神秘創始人』的話題。」最後,中本聰甚至連安德烈森的郵件也不再回覆了。比特黨對他的離開感到悲傷和不解。但不管怎樣,他的發明已煥發出勃勃生機。

布魯斯·瓦格納說:「比特幣愛好者就像福音傳播者,他們看到了這項技術的魅力,這是一場巨大的運動,或者稱之為一種宗教信仰也不為過。在論壇上,你會看到這種精神,與自我無關,大家都在為改良比特幣而努力。」

 

比特幣的忠實信徒瓦格納

7月的一個清晨,50歲的瓦格納有著與年齡不符的黑髮,像個精力旺盛的小夥。他正坐在自己OnlyOneTV公司辦公室裡,這是一家位於曼哈頓的網絡電視公司。短短幾個月時間,他成為比特幣主要的布道者。他主持了《比特幣秀》這檔節目,宣傳這個新生貨幣並採訪比特幣世界的知名人物。他還負責一個比特幣聚會團體,並打算在8月舉辦第一屆比特幣「世界大會」。瓦格納說:「我被它給迷住了,五天五夜不吃不睡,像打了興奮劑,腦中全是比特幣,比特幣……」

瓦格納毫不掩飾他對比特幣的痴迷,他認為比特幣是既因特網後最激動人心的發明,「eBay是一隻巨型吸血公司」,言論自由是「當代神話」。他預測比特幣的未來時一臉興奮:「我知道這不是股票,它不會有跌漲,它會一直漲下去的」。

有一段時間,他是對的。2009到2010年初,比特幣毫無價值,2010年4月開始交易的頭半年,1比特幣的價值低於14美分,2010年夏天比特幣交易開始進入黃金時期,由於供遠小於需,網上交易價值開始上升。到11月初,比特幣在29美分處沉寂多日後竄升至36美分。2011年2月,繼續升值,和美元的兌換率達到了1:1,此後比特幣穩定在87美分上下,也曾漲到過1.06美元。

今年春天,比特幣價格實現「大爆炸」式增長,《福布斯》報導的《加密貨幣》是刺激因素之一。4月初到5月末,從86美分升到8.89美元。接著,在6月1號,一週內竄至3倍,達到1比特幣兌換27美元。整個比特王國市值約為1.3億美元。一個自稱MB騎士(KnightMB)的田納西州人,持有371,000個比特幣,價值超過1000萬美元,是比特王國最富有的人。豪涅茨買匹薩花的10000個比特幣,如今價值272,329美元。「我覺得沒啥,那些匹薩的確好吃。」,豪涅茨說。

比特幣獲得了通常只有硅谷IPO和蘋果新品發佈會時才有的關注。在自己的網絡脫口秀上,記者兼企業家賈森卡拉坎尼斯稱之為「一次根本轉變」和「近20年在科技商業史上見到最有趣的事。」知名風險投資家弗雷德·威爾森認為互聯網下一項大事件是「社會劇變」,他舉了四個例子——維基解密,破解PS,阿拉伯之春和比特幣。編碼員安德烈森接受CIA的邀請來到弗吉尼亞州蘭利總部,介紹比特幣相關情況。瑞典海盜灣創始人裡克·洛克文奇表示要把全部積蓄換成比特幣。

比特幣的未來看起來充滿希望。馬克·薩普斯,這位能從ebay購買零件在布魯克林閣樓組裝一台熱核反應堆的主兒,在弄到一台舊ATM機後將它改裝成用於現金兌換比特幣的設備。在秘密互聯網上(必須使用Tor匿名軟件才能訪問),灰色市場「絲綢之路」允許比特幣參與交易;在這裡,從止痛藥到機關槍,都可以買到。一個年輕比特幣使用者——現代柏拉圖,用攝影博客的形式記錄了自駕車跨國旅行,他在旅途中只用比特幣。比特黨中的錢幣愛好者開始憧憬可回收比特幣,想知道罕見的「創世區」比特幣到底價值幾何。

由於價格躥升,挖礦變得越來越流行,競爭者也隨之增多,效益開始減少。電腦配置的「軍備競賽」開始了,礦工紛紛為計算機尋找更先進的顯卡。第一批挖礦者使用的是自己現有的電腦,新一波礦工則購買配有高速GPU的廉價電腦,製冷用吵鬧的風扇,24小時開機挖礦。這波浪潮掀起了曬裝備熱潮。就像之前淘金熱潮一樣,人們爭相傳頌一個個匪夷所思的故事。阿拉斯加一個名叫達倫(Darrin)的「礦工」稱一隻熊闖進了他的車庫,但謝天謝地沒有毀壞他的設備。另一個「礦工」則據說因電費飆升,警察突襲了他的屋子,懷疑他在種大麻。

從頂峰走下神壇

一派欣欣向榮的氣氛中,災難的種子開始孕育。比特幣始於開源P2P軟件和自由主義政治哲學的公共利益精神,還借鑑了奧地利經濟學派的思想。但由於真實貨幣危在旦夕,比特幣價值的戲劇性上升帶來了不同的反應,人們視比特幣為投機商品。中本聰之前擔心媒體的過度關注會帶來嚴重後果,如今終於逐漸變成現實。美國參議員查爾斯·舒默舉行記者招待會,呼籲毒品管理局和司法部關閉「絲綢之路」,他稱其為「我們所見過最明目張膽的網上販毒行為」,並形容比特幣是「一種網上洗錢形式」。

與此同時,對中本聰的個人崇拜開始萌芽,一些人開始銷售「我是中本聰」的T恤。比特黨要求將比特幣的最小單位命名為「聰」,還推出了中本聰的同人小說和漫畫。有人推測他已經死了,一些則認為他的真實身份是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更多的人認定他就是加文·安德烈森。還有一些人認為,他一定是「老一輩」加密貨幣的倡導者——芬尼、薩博或是戴中的一個。薩博自己認為中本聰可能是芬尼或戴中的一個。斯蒂芬·托馬斯(StefanThomas)——瑞士編碼員和社區活躍成員,他研究了中本聰在比特幣論壇發的500多個帖子,根據發帖時間繪製出一張圖表,數據顯示,在格林威治時間早上5點至11點之間中本聰很少發帖,週六週日也是如此,由此可以斷定中本聰這段時間是在休息,而不是在工作。(5點到11點是東部時間的午夜12點到早晨6點)。其他線索則推出中本聰是英國人:他在創世區編碼用的報紙標題來自英國倫敦的《泰晤士報》,他在論壇發的帖子和對編碼的評論用的都是「optimize」和「colour」這類的英式拼法。

即便是最純潔的技術也不得不在骯髒的世界生存。比特幣的編碼和理念可能已經牢不可摧,但比特幣本身——這個由獨一無二數字組成的貨幣單位——必須儲存在某處。默認是把比特幣存在用戶電腦的「電子錢包」裡,當比特幣不那麼值錢,很容易挖到並僅限於技術人員使用時,這也就足夠了。而一旦它們開始變得值錢,一台PC就有些力不從心了。一些用戶通過創建多重備份、加密、U盤、不聯網的「安全」電腦,云儲存和保險櫃等方式來保護他們的比特幣。但就算是一些有經驗的比特幣老鳥也會在保護上遇到麻煩。斯蒂芬·托馬斯有三個比特幣備份,但不小心刪掉了兩個,悲催的是他忘掉了第三個備份的密碼,這使他損失了7000比特幣,當時價值約14萬美元。他說:「我花了一週時間試圖修復,真是太痛苦了。」大多數人存現金時首選銀行,這是一個遭到比特幣使用者懷疑的機構。為此,一種針對這種新型貨幣的原始、無管制金融服務產業開始發展。不可靠的網上「存儲服務」承諾保障客戶的數字資產,支持把比特幣兌換成美元或其他貨幣。比特幣本身已十分分散,但使用者仍盲目的將更多的比特幣交給第三方託管,最激進的自由主義者宣稱這比聯邦保險機構更安全。這些第三方機構大多是網絡店面,大家互相都不瞭解。

果不其然,隨著比特幣價值一路攀升,令人不安的事件開始折磨比特幣使用者。六月中旬,自稱Allinvain的人稱自己的2.5萬比特幣被人從電腦偷走了(時至今日,沒人能證實事情是否屬實)。大概一週後,一名黑客成功地策劃了一起巧妙入侵,對象是位於東京的交易站點Mt. Gox,這個站點掌控著全世界90%的比特幣交易。於是Mt. Gox限制用戶每天只能提取價值1000美元的比特幣(約35比特幣)。入侵Mt. Gox's系統後,黑客進行了大規模拋售,把比特幣兌換比率拉低到接近零,使自己有機會大量提取其他用戶的比特幣。

事情發生後,市場力量合力阻止黑客的陰謀。比特幣價值暴跌,但大批投機者抓住了這次甩賣機會,他們很快驅動價格回升,讓那個比特賊僅拿到2000比特幣。Mt.Gox停止交易一週並撤銷了不合法交易,但損失已不可避免。比特幣的價值再未回到過17美元以上。一個月內,由於智利交易所TradeHill的異軍突起,Mt.Gox損失了10%的市場份額。更重要的是,這個事件動搖了比特幣社區的信心,並引發了一連串負面報導。

在大家眼裡,比特幣一夜間從未來貨幣變成了反烏托邦的笑話。電子前沿基金會悄然停止接受比特幣捐贈。兩名愛爾蘭網絡分析專家論證說,比特幣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樣能保證隱私:他們能找出那些向維基解密捐款人的蛛絲馬跡(該組織於2011年6月宣佈接受比特幣捐贈)。新來的技術菜鳥覺得比特幣易於上手,但失望地發現在獲取、保存和使用比特幣時需要花費額外的精力。有一段時間,購買比特幣較方便的方法是先用貝寶(Paypal)購入林登幣(《第二人生》的虛擬貨幣),再通過交易林登幣進入比特幣的虛擬世界。由於媒體報導基調由先前的吹捧轉為質疑,人們也由興奮轉為憤恨。

更多的災難接踵而至,波蘭的Bitomat是世界第三大交易所,意外地發現自己竟改寫了整個比特幣存儲記錄程序。安全研究人員發現針對比特幣用戶的病毒正在擴散:有些用來竊取用戶現有全部比特幣;另一些則抓肉雞用來免費挖礦。到夏天,老字號比特幣存儲服務站點MyBitcoin停止回覆郵件。這個網站由一個叫湯姆·威廉姆斯的人創建,註冊在西印度群島,湯姆曾未在論壇發過貼,所以網站一直受到質疑。保持了一個月沉默後,紐約的比特幣布道家瓦格納終於承認:運營MyBitcoin的人顯然將大家的錢席捲一空後開溜了。瓦格納本人透露他將全部2.5萬比特幣存在MyBitcoin上,還動員親戚朋友使用MyBitcoin,他還幫助指認過幾個嫌疑人。MyBitcoin的擁有者卻再度現身,聲稱他的網站遭到黑客入侵。瓦格納成為反擊運動的目標,被起訴抵押詐騙,這讓他在社區名譽掃地。比特幣核心開發者傑夫加吉克說:「人們有一種錯誤觀念,覺得虛擬貨幣意味著可以相信網上隨機遇到的人。」

在比特王國裡,沒有人比中本聰更值得信賴,但即便他創建的世界處在崩潰邊緣,中本聰本人仍保持沉默。一些比特幣使用者開始懷疑他可能為中情局或美聯儲工作。還有人擔心比特幣是又一個龐氏騙局,中本聰就是麥道夫——在比特幣一文不值時大量囤積,坐等它們升值。只有死忠的比特黨還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僅對中本聰,還有對他創建的系統。但毫無疑問的,偏執和明爭暗鬥背後的事物更加脆弱,幾近絕望。比特黨們最想問的是:為什麼中本聰創建了這個世界卻又拋棄了它?

即便中本聰已經拋棄了他的擁躉,他們也不打算讓他的發明消亡。儘管比特幣價值在不斷下跌,他們仍在向這個脆弱的經濟體注資。瓦格納鼓動那些佔領華爾街的人使用比特幣。隨著挖礦熱潮的結束,一些礦工開始甩賣他們攢的高端設備。「人們厭倦了高電費,高熱量和高噪音。Mt.Gox轉型為開發POS硬件,其他企業也開始做類似貝寶的線上商家服務。科羅拉多州的兩個傢伙推出比特幣交易服務,提供「超過1百萬個項目」。比特幣在灰色市場的應用也日漸成熟:「絲綢之路」成為交易集中地,像Black Market Reloaded等交易站點都彙集於此。

倫敦核心開發員埃米爾·塔基說「你可以說比特幣遵循加德納的『光環曲線』」,這是一種技術從採納到成熟的理論曲線,分為「技術萌芽期」、「膨脹高峰期」、「理想破滅低谷期」、「復甦期」和「生產穩定期」。通過這一理論,比特幣正在走出低谷期,因為人們認識到了這個可靠代碼的價值並放棄了投機心理。

但這種對比是不靠譜的。比特幣的致命弱點,是它依賴於無監管、集中的交易和網絡儲存業務。事實上,大部分礦工集中在少數幾個大礦場裡,理論上,如果他們聯合起來就可以劫持整個比特幣網絡。

除了比特幣的死忠,對比特幣的質疑日漸增多。諾貝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撰文稱比特幣的波動趨勢是在鼓勵囤積。前電子現金系統顧問和數字貨幣先驅斯蒂芬·布蘭斯稱比特幣「聰明」,不願對其窮追猛打,但他認為其基礎結構就像「金字塔式傳銷」他說:「我認為最大的難題是信任問題,它沒有任何支撐,這不是法定貨幣,而信任是通過法律機制確立的。」

很好奇中本聰會怎麼看待比特幣的現狀,但他再未說過話。他不回電郵,那些被認為是中本聰的人都否認了這一點。安德列斯就斷然否定他是中本聰。「我不知道他的真實名字,我期待有一天他不再躲在幕後,隱匿姓名,但我估計不會發生的。」薩博和戴也都否認自己是中本聰。而善辯的芬尼,在被診斷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後,也通過電郵予以否認:「鑑於我目前的身體狀況,面對有限的生命,褪去匿名偽裝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損失,但我的確不是中本聰。」《紐約客》和《快速公司》都曾對此展開調查但又都無疾而終。

模糊不清的線索指出,中本聰是一個受過老式訓練的大學教師。(中本聰的標記風格在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很流行,他可能在50歲左右,上下浮動不超過10歲)一個數字貨幣專家說:「很明顯他是比特幣開發者之一。或許中本聰就是加文,只需看看他的背景資料便可知道。」

白帽黑客丹·卡明斯基說:「我懷疑中本聰是一個金融機構小團隊,我有這種感覺,他可能和一些朋友一起工作。」

但加吉克認為,就連最死忠的比特黨也停止了對中本聰的「追逐」,他說:「我們真的不在乎,」寫代碼的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代碼本身。就算有人竊取、欺騙、放棄了比特幣使用者,代碼就在那兒,真實地存在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820

好文:《史记•陈道明传》



道明者,天津卫人,祖绍兴。乙未年生(1955),长本山两岁,然青春胜之。

其父乃学士,燕大生也,精于重文。其壮年坎壈,逢乱,朝夕不得安,日有恶少抄家,常遇辱,阖家惴惴。

每日,闻门外履声,道明母惶惶曰:来矣。道明时为少年,见父母之惧,深志之。

辛亥年(1971年),道明始学优伶,就学天津人艺,其间无所事,无所闻。

戊辰年(1988),道明饰清献帝,颇有帝格。献帝溥仪之懦而躁,道明举止皆得其神。有司乃重之,曰此子可成。

娶妻杜氏,贤淑有仪,且多才,中原一套播音。长道明一岁。道明时在津,曰:吾欲与杜氏恩爱,当朝夕伴。乃如京,得所愿。其重家如此。

己巳年(1989),有司曰:道明,有综艺曰正大者,以君主持,其有意乎?

时,有《围城》剧,亦寻道明。道明踌躇。乃至钱大学士府,三访之,见钱大学士风范,乃太息曰:吾于文化,甚卑也,能仰止,何不从也?遂定。

正大,则赵公、杨氏主之,杨氏得而闻名。

明年,《围城》见,道明饰鸿渐,观者许之,皆曰:道明也者,为鸿渐生也。

夫鸿渐者,民国落魄骚客,亦清高,亦龌龊,亦迂阔,亦诙谐,亦怯懦,亦狂躁,亦随流,亦不屑,亦知耻,亦麻木,种种性情,杂糅而有,所谓有学而边缘者也。

此乃钱学士平生得意人物,道明演绎,竟如自书中流出。钱学士闻于天下,道明有力焉。
道明以鸿渐名,遂有青云迹,优伶之中所谓最者。乃为康熙,为汉高,为勾践,为蒋公,莫不皆得众人之妙之微之曲,如其重生。有司赞叹,颁奖如闲常事。

甲午年,老谋要之演《归来》,主角陆,乱时落魄文士,道明演绎,入其神髓。盖其幼时所历,其父之惊恐、苍凉、落拓,其闻履声而股战之状,入其心,今演绎之,如拈来也。
然,自太史刘观之,道明演技,未脱鸿渐。

其为康熙,则为鸿渐之康熙;其为勾践,则为鸿渐之勾践;其为汉高,则为鸿渐之汉高;其为蒋公,则为鸿渐之蒋公。所饰诸人,自帝王至走卒,皆有鄙夷冷高态,鸿渐挥不去。

道明为人,长七尺,形神皆如修竹。其眉目,有冷清鄙夷意在,又好清静,不好观剧,居京畿斋,朝夕奉母,故其逼格高,久,乃升而神格。

自甲午年起,道明神格见,诸处皆为宣告:道明者,吾国之好男子,至神至圣,睿智从容,以学士而优伶也。

一时靡于天下,以为煲鸡汤料。

乙未年(2015),道明以贤者入京师议国事。众优昏昏,无所建言,道明则否,有铮论,其论曰:
呜呼,审查,文艺之仇寇也,斵风伤雅,人多束手。他国文艺,皆问上线;吾国文艺,皆问底线。

其辞南都、心花社记之。

明日,心花社女记箕踞集贤殿角,改其稿,忽闻天乐,复见祥云至,四围人皆注目,女记仰视,见男神,自集贤殿顶踩云,翩跹至。

女记无语,窃曰:男神阅妾稿乎?

男神含笑,阅其文,发仙音曰:此题易如此,可乎?此文易如此,可乎?汝之文曰,削名人效应,易为莫矜,可乎?

心花女记怒放,且晕眩,闻仙音,但颔首而已。又窃曰:男神幸,吾稿任其所为,亦可。
文成,诸贤欢喜赞叹,合掌恭敬,天女撒花,虚空闻乐,诚幸事也。

然,新闻界闻此事,多不为然,曰:神则神矣,丧格也。记与优伶,各有所司,越庖代俎,舔履逢迎,专业失矣。

太史刘曰:道明淡泊,不以优伶居,由高逼格而神格,众生膜拜,盛矣哉,甚矣哉。

周星帝有言:吾,实乃演员也。

道明为国所重,人多膜拜,虽如此,莫忘星帝言,或可免高处不胜寒,高明逼神恶之谶。道明必不如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8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