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的名字叫紅

http://read.bbwc.cn/j0rr31.html
  • 平均每天有兩萬多人來韶山,相當於當地人口的1/6
  • 在韶山的產業鏈裡,政治人物符號是首當其衝的商業賣點

文章概述:韶山是一個12萬人口的小城,2012年全市GDP不到50億元,其中主業旅遊業總收入為21億元。雖鮮有綺麗風光,但平均每日約有當地人口1/6 的遊客前來參觀,一切只為三個字——毛主席。在韶山的產業鏈裡,政治人物符號是最閃亮的賣點,同時似乎也注定其紅色旅遊資源和模式的單薄。畢竟,諸如當地人要思考的「家庭作坊品牌化」、「有文化有品牌」的嚴肅命題一樣,「自己很熱愛毛主席」才是阿克琉斯之踵。

歡迎來到革命聖地

他從這裡出發,改變全中國。如果一份IPO招股書上寫著這麼一句口號,你感興趣買這支股票嗎?一個12萬人口的小城,2012年全市GDP不到50億元,其中主業旅遊業總收入為21億元,從規模和回報來說,似乎並不是一個多大的生意,但因為歷史偶然性和政治紅利,它成為消費和投資的熱點地帶,因為它有「他」和一個特殊日子。

和毛主席的第一個照面是在到達韶山後的第一個早上。電話中和田衛國約好了上午9點採訪。他駕著一輛Minivan停在賓館門口,見面的第一句話是:「來過韶山嗎?沒有?那先去拜拜主席吧。」

10分鐘後,我被卸載在毛澤東銅像廣場的入口處。「看完這個,沿公路往回走5分鐘,就是毛澤東遺物館。」田衛國的口氣不容置辯,「都看完了,給我電話,我們再聊。」於是,我手裡攥著他的名片——上面寫著「韶山市旅遊總公司董事長/韶山市旅遊產品開發研究所所長」——眼睜睜看著他的車消失在公路拐彎處。

廣場位於韶山市區西部,距離市中心約10分鐘的車程。和附近的毛澤東故居、毛澤東紀念館形成韶山核心景區。韶山另一處著名景點、毛澤東1966年匿名回鄉隱居了十多天的山區別墅滴水洞,則還要再向西北驅車10分鐘。

廣場入口處有塊土黃色怪石,上面紅色草書「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石頭背後一條長約200米左右甬路盡頭,就是毛澤東銅像。銅像是毛澤東開國大典時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手持書卷的莊重樣子。站在他腳下,偉人的目光從頭頂掠過,我意識到,這次所謂照面,嚴格地說只是我單方面的拜謁。

這座銅像連底座共10.1米高,寓意建國的10月1日。

銅像落成於1993年,廣場在2008年經過擴建,如今總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銅像廣場已經成為韶山的一個地標。在這裡,不止一個當地人對我提起每年12月26日毛澤東生日時廣場的盛況:「水洩不通,人多得根本看不到地面。」

著名記者凌志軍在《變化:1990年—2002年中國實錄》一書中寫道,「毛澤東熱」曾經流行一時,1990年到韶山的人超過了90萬,平均每天有2500人,比整個1980年代來的人還要多,參觀留言簿上寫著:「毛澤東同志是一心為公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光輝典範」、「偉大的人格,偉大的人品,嚴格要求自己」……新華社記者楊繼繩覺得這耐人尋味,「這是紀念毛澤東還是批評現實啊?」

這一天,是韶山的聖誕。韶山的發展一直都和毛澤東關係緊密。在這裡出生長大,這位世界級的偉人最初是韶山的孩子,後來變成韶山的寄託和信仰,如今又成了韶山的商機和品牌。

韶山是地處湖南省中部、隸屬湘潭市的縣級市,距省會長沙1.5小時車程,地理位置不算便利——位於丘陵地帶,群山環繞,境內也沒有任何河道可以通航。韶山火車站雖然早在1967年就建成通車,但如今每天只有一趟列車往返長沙一次。

火車車次稀少,並不意味著韶山閉塞。事實上,這裡公路交通暢通,多條國道過境,承載了大部分迎來送往。作為一個只有12萬戶籍人口的縣城,韶山如今每年接待遊客超過800萬。也就是說,平均每天有兩萬多人來韶山,相當於當地人口的1/6。作為國家5A級景區,除了在南嶽衡山72峰中高度排名倒數第二的韶峰之外,韶山鮮有其他風光名勝。幾乎所有遊客都為一個理由來到這裡:革命聖地。

第一商業賣點

在韶山的產業鏈裡,政治人物符號是首當其衝的商業賣點。早晨的銅像廣場逐漸熱鬧起來。散客們在銅像前擠著合影;導遊揮著小旗,亮著嗓門叮囑大家「朝聖」要點:「請向主席三鞠躬,然後雙手合十許願,再順時針繞銅像三圈。」

整點時,廣場廣播中響起了軍樂聲,隨後是肅穆的男聲:「向主席銅像敬獻花籃儀式開始。」

在銅像前台階下,已經有三四組人排隊等著。排在第一的是一個家庭,兩個不到20歲的小夥子左右護著花籃,父親模樣的中年男人站在一邊。

伴著樂聲,兩位武警戰士接過花籃,以標準的軍姿、誇張的步伐,將它抬到主席銅像前。

這裡已經擺放的七八個花籃上都掛著兩條紅綢,一條寫著諸如「加拿大溫哥華湖南商會胡澤軍一行敬獻」、「湖南郴州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全體敬獻」或者「新娘胡蝶新郎羅燦敬獻」;另一條上則是一水的「永遠懷念毛主席」。

銅像右側的一處小房間是申請舉辦儀式的地方。門外立著展板明碼標價,「儀式價格:每場1000元」。花籃也可以在這兒購買,按大小分99元、299元、399元不等。所有相關費用,收歸韶山管理局下設的銅像廣場管理處。

韶山管理局是1963年設立的湖南省直屬的事業單位,毛澤東故居、銅像廣場、滴水洞、紀念館、韶山賓館等多個主要景點都由它、而非韶山市政府管轄。管理局的行政級別是正廳級,而韶山市政府是官低一級的正處級。

管理局的建立,最初是為國事和外事接待的規格和標準考慮,在如今這個講求效率和效益的商品經濟時代,卻因為景點管理、收益問題,它和韶山市政府的並存顯得有些尷尬。

觀摩了獻花儀式,我準備離開。一隊七八歲的小學生此時正在銅像前列隊合影,笑鬧不停。

他們穿著「湘潭云龍學校」的校服,戴著紅領巾,前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我粗粗一算,1976年毛澤東逝世時,他們的父母也許還沒出生。

幾步之外的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遺物館)免費對遊客開放。

在這個現代感十足的青灰建築中,陳列著由中南海轉交的800多件毛澤東遺物:稀罕的1960年代美國進口燕麥片罐子、裝著腳氣粉的藥箱、為防止領袖沒時間沐浴更衣而可拆換的衣領袖口、熏煙絲的匣子,甚至鍋碗瓢盆。

它們共同構成一個頗為有趣的展覽。只是主辦方似乎並不在意這種趣味,而過分急於將展覽歸入一個安全的話語系統——每一張展覽說明,彷彿都透出幾個大字盯著你:「革命情懷,艱苦樸素」。我被盯得有些毛躁,決定還是盡快到「人民群眾中去」,看看鮮活的韶山。

撥通田衛國的電話,20分鐘後,我坐在了「韶山人家」裡。這是一處在韶山不少見的、提供餐飲和住宿的農家樂。

大廳供著主席像,窗口白色的捲簾上,印著血紅的關於毛澤東的文字,比如「毛澤東就屬於那種把人格的魅力和思想的魅力集於一身的超凡魅力的人民領袖。——伯恩斯:《領袖論》」。

田衛國是這裡的老闆。「我琢磨著遊客到韶山,如果能到主席家吃一頓飯,也算了卻一樁心願吧。」他這樣描述自己的創業動機。「韶山人家」地處毛澤東故居、銅像廣場等核心景區旁的黃金位置,距廣場只有五六分鐘車程。建築仿照毛澤東故居的樣子,採用韶山傳統的「一擔柴」式結構,成「凹」字形。這個43歲的韶山人第一次對毛主席有印象是6歲,主席逝世的消息透過廣播傳遍韶山,「全村上下所有人都在哭」。

紅色旅遊業務

當毛澤東遇到商業時代,田衛國和這片鄉土的命運都被同步改變了。紅色旅遊業及其衍生商品成為韶山的主打業務。

1990年,田衛國從新疆當兵復員回鄉,入職韶山市公安局,兩年後又調到旅遊局。那時正值毛澤東誕辰100週年前後,來韶山的遊客明顯增多。雖然毛澤東故居從1950年代開始就作為革命紀念地,供遊人參訪。但由於大環境和觀念的禁錮,韶山當地居民的商業啟蒙,從此時才真正開始。

韶山市下轄4個鄉,毛澤東故居所在的韶山鄉韶山村最為近水樓台。村支書毛雨時介紹說:「(上個世紀)90年代,韶山開始全民經商,而且是黨員帶頭,帶領老百姓經商。

許多村民借勢做起小本生意:開飯店,或者在毛巾、汗衫上印上『韶山留念』出售。」韶山市旅遊局也在此時成立了韶山市旅遊總公司,售賣紀念商品。

田衛國的家就在韶山鄉。1997年,他向旅遊局領導諫言成立韶山市旅遊紀念品開發研究所,並採用承包方式,自己當了所長。研究所經營像章等小紀念品和韶山土特產,「辣椒、蕨菜,銷量很好。」2003年,趁韶山市旅遊總公司改制,他又買下公司51%的股權,借此開發貴金屬的毛澤東像、湘繡、毛瓷等高端旅遊商品。2008年,他創辦「韶山人家」,終於把旅遊產業的另一個重頭——餐飲和住宿也納入自己的生意範圍。

不過,「現在生意並不好做。」田衛國有一張嚴肅的臉、矮胖的身材和洪亮的湖南口音,即便說到困境,語氣裡也少有挫敗的意味。

他避而不談自己的營業收入,只說:「研究所、公司加農家樂,一年總共納稅30多萬元吧。」

根據韶山市官方的統計數據,2012年,韶山旅遊業總收入21億元,同期全市GDP也不過49.6億元。然而,旅遊業收入未必帶來相應規模的財稅貢獻。「在韶山,家庭式的旅館、飯館很多,這類小微企業在稅收上享受國家優惠政策。」韶山市旅遊局副局長李耀華解釋。企業規模難做大,一定程度源自韶山旅遊資源和模式的單薄——這裡主打的只有與毛澤東相關的三五個景點,遊人可以在半天內就參觀完畢。據毛雨時介紹,毛澤東故居所在的韶山村共有居民465戶,1438人,目前村中開小飯店的就有80多家,經營紀念品的有200多戶。

蘇妙功是韶山做旅遊紀念品生意中起步較早的一位。《韶山市志》記載,1991年,韶山旅遊紀念品較少;1992年,市委、市政府確定「以旅遊經濟為龍頭」的發展戰略,促進了旅遊紀念品的開發。是年,楊林鄉善扶村村民蘇妙功創辦韶山工藝精品廠,生產毛澤東銅像。1993年,毛澤東銅像廣場落成後,蘇妙功找來銅像設計者、時任中國美術館館長劉開渠,以及雕塑者程允賢,獲得了廣場銅像的版權授權。

蘇妙功的工廠幾經擴張更名,如今稱作韶山豐圓工貿實業有限公司。公司位於距銅像廣場約十分鐘車程的地方,依舊生產經營主席銅像。廠院去年剛剛進行了翻修,生產車間外有一條參觀長廊,豐圓的銷售經理肖曉說,這是新型的「參觀型工業」,計劃年底正式開放,吸引遊客前來觀摩毛主席銅像的生產過程。當然,參觀是收費的。

走進生產車間,濃郁的異味十分刺鼻,90後的豐圓展廳講解員郭丹告訴我,這是製作主席銅像模型所需工業蠟的味道,「對人體完全無害的。」她說,「每尊銅像都要先製作出一個蠟質模型。」幾名年輕女工面無表情地用金融工具在蠟像臉上熟練地「扣扣挖挖」。車間一角,上百個成型的主席蠟像擺在地上,大小造型整齊劃一,規模和氣勢讓人想起中國另一個開國者那位於地下的軍隊。

下一個車間裡,經過打磨的模型被掛漿,隨後送到澆鑄車間灌銅、燒鑄、敲掉內膽、清洗、打磨、塗抹保護蠟,成為銅像成品。體積較大的銅像,會先把身體各部位分別做好,再逐一銲接起來。據肖曉說,目前豐圓每年生產銅像10萬尊左右。

豐圓展廳裡,還掛著劉開渠、程允賢的授權書,可是在韶山逛一圈,各個紀念品商店售賣的主席銅像廠家各異,肖曉也承認:「豐圓產品只能佔韶山銅像市場的一半左右。」遍佈韶山的主席銅像,造型和規格不外乎有限的幾種,而且價格不菲,一個半人高的銅像售價達到12800元。撰文/樊夏、王璞 編輯/張婭、張田小 攝影/錢東昇

(《我的名字叫紅(上)》完,後續內容詳見《我的名字叫紅(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1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