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科學的原則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5439


 

投資的範圍包括「道」和「術」兩方面。

 

「道」是心態、心理和理念上的東西。

 

「術」即是技術。例如買入賣出、測市或者評估股票的技術。

 

有人重道而輕術,亦有人重術而輕道。我個人相信中庸之道,術道並重才能不斷精進。

 

點解術道並重,那是因為很多時候兩者的界線並不時常可以清楚劃分。

 

大家看我的 blog,似乎一直以「道」為主,重「道」而輕「術」。

 

「術」其實很 tricky,要做得好,甚至講得好並不容易。而亦有些像網友方東所講,某些「術」一旦被廣泛採用,就會變得不靈。例如 PEG估值法,在香港突然被廣泛採用,結果是信 PEG 者死。

 

我認為即使要鑽研市場技術,也要「術」中有「道」。

 

建立自己的市場技術,也要有根有據,得到 充份證據證明是行得通,而可以較 generally 採用才算成功。術中之道在於科學精神,不能單憑直覺了事。很多人犯了「過份自信」(Overconfidence)、「確認偏 誤」(Confirmation Bias) 或者「後見之明偏誤」(Hindsight Bias),而誤信偏頗之「術」。最常的錯誤是缺乏統計基礎的技術,或者一些不能普遍化的殊例當作普遍性之用。

 

我幾個月前極力推介的 Ken Fisher "The Three Questions That Count",主要精神都是教大家如何正確建立「術」。

 

「術」要稱得上可靠,或者科學化,必先要滿足一些條件:

 

-它是建基於系統化的觀察和量度真實的事件。

 

-它所形容的事情能夠清楚介定,並能被其他研究人士複製從而觀察或量度。

 

-能為所觀察或者量度的事情找出解釋,並成為假設 (hypothesis)。

 

-要不斷測試和挑戰自己所立的假設為錯誤,直至這些測試和挑戰都不成立(不能證明假設為錯誤)。

 

-經以上程序,我們會做出一系列的假設,這些假設連成一起,成為「理論」(theory)。

 

-理論又會刺激我們產生更多的假設。如果所有假設和理論能夠完全適用和符合所有理論主要涵蓋的情況,它就成為「定律」(law)。

 

當然我們一般能應用在股市上的技術,未必能滿足以上所有要求。所以很多技術我們只能稱之為「應用技術」,或者「較為可靠的應用技術」,而不能隨意稱之為科學。主要精神在於,盡量科學化,令自己所用的技術變得可靠,愈可靠愈好。

例如測市,單用大市歷史P/E來計算,是不是可靠的指標呢?可否用 P/B、Price/Cashflow、PSR、dividend yield、yield gap等等呢?或者以上咁多個指標一齊使用,甚至將它們十幾年的歷史值拼在同一張圖看呢?會得出甚麼結果呢?

----------------

特此感謝網友狼人的插畫,太好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94

選擇債券的4大天王原則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1896


巴黎:

這個題目很難令散戶有興趣看下去,不是嗎,債券賺有限,那及得上股票賺無限有吸引力?

不過,我的Blog不是寫給一般散戶,而是給那些有興趣想知道"為什麼"的投資人看。

Graham 說買入"固定入息"證券的四大原則如下,而所謂"固定入息"證券,是包括任何證券發行人以固定利息定期支付給持有人,並在到期日還本金的證券,所以香港政 府的債券、企業的債券、迷債、優先股、甚或銀行定期、人家給你的欠單,通通都可以用這些原則。既然一般人都認為股票比債券的風險高(以後再談這點),那麼 如果你從不真正了解這四大天王,你又怎能控制自已所買的股票的風險呢?

一:固定入息證券的安全性,不是以留置權(coverant)或其它於合同內的權利衡量,而是以發行人履行義務的能力衡量;
二:而這種能力的衡量,不是單以繁榮週期衡量,而是必須考慮到蕭條時期情況時的能力;
三:安全性的不足是不能以非常高的利息作彌補;
四:選擇任何定息證券,應由下而上循排除底線而下的原則,並且以政府限制銀行購那類債券的相同法例規定的程度,具體化的指標來檢驗。

原則看似簡單,我在實行它們時,得到的啟發甚深,連對物業的看法也有些和從前有所分別,.....將續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75

讨论:坚守你的信仰和原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0jl1e.html

渔夫

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自以为是的信念(或者真理)。
信仰与人的一生是不可分割的。人的自我感觉中,就有一个对世界的概括,那便是信仰。有一种对自我及群体的思考,组成对命运的认识。有一种对伦理的判断,是 宗教。有一种对灵魂归宿的想象,神。当然还有对世界本质的追索,哲学思考。以及对道的依靠,中国哲学。
信仰,是指对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信仰是人对人 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如果是普通投资者,有没有投资信仰,没有关系。如果是职业投资者,没有投资信仰,你敢相信他吗?面对复杂的商界与变化莫测的股市,没有坚定的信心,铁一般 的意志,冷静理性的思维,最终会淹没在滚滚滔滔的股海中。
而伟大的投资者,都是因为有了适合他们自己的投资信仰,一生追求,不断完善,最终达到巅峰。信仰不能迷信,信仰不是教条,信仰是明白人在明白之后的坚定追 求,或者信仰是不明白人无法明白时的简单追求。

 

投资僧

信仰,是心到,做到。以心制律。是你信那个,所以做那个;你不信那个,所以不做那个。信仰是一种做你喜欢的事,是一种心信而喜欢。信了就不需要“刻意”去 行。所以坚守,克服人性都是你信的不够的“邪念”。而所谓孤独,寂寞只是一种投资现象,你喜欢自然是好。我仍在为了信仰而努力,这是一生的事情。

 

laoba1

保持理性知易行难,一辈子坚持更是最困难的事情。没有信念很容易被市场的喧嚣所淹没,可以把信仰理解为一种保持理性强化信念的手段,而非与现实割裂的一种 虚幻。信仰是坚守理念的一种极端表达,人性的弱点太多,没有这样极端的信念很难一生中时刻坚守自己的投资原则。

 

常青藤

我觉得是必须要有信仰的,尤其是做价值投资的,当我们面对嘈杂热闹的牛市,凄惨悲凉熊市。当我们面对别人的股票纷纷大涨,而自己的价值股原地踏步。当我们 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和讥笑时。。。。。。
这时我们的内心还能保持那份原有的平静吗?我们还能加持自己当初的选择吗?不能。因为你是一个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有恐惧,有思想,说到底,你最终只是 一个俗人。难以面对世俗的眼光和自己的内心。
所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种思想转嫁自己内心的这些东西,使自己内心保持平静和安宁,坚持那最初的想法。。。。。老子、圣经、佛经。。。。。等等。愿 上帝帮助我们摆脱愚蠢的思想!阿门

 

财富一大步

守寡需要信仰不?
没有朱熹理学的禁锢
谁能守了!
食色性也
谁能灭人欲存天理
守股比守寡还难
你说要信仰不?

 

浴火凤凰

成功的投资都必然包含以下几点:一是这个世界上大的机会永远都是少数,所以需要集中投资;二是财富很大程度是就是攫取大众的那份利益,所以必须是逆势策 略;三是大众的整体思维是简单的而不能复杂,所以投资方法也是要简明的。一句话,索罗斯和巴菲特都是在大幅超越整体财富增长速度的基础上积累个人财富。

 

业余投资者

“没有信仰的投资不可靠,但是只有信仰的投资业靠不住”。
重要的不是要讨论该不该有信仰,这个问题就像该不该赚钱一样是个伪命题。重要的是你有什么样的信仰?以及你的信仰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这才是你在困难时 候还能坚守的源动力。
所以,就价值投资来说你应该关注的是什么东西甚至细节(包括你自己的因素)让你可以信仰价值投资,如果这些东西不能让你对于价值投资做到像那些长跪千里修 行的苦僧们内心的信仰的话,也就是内心的笃信。我建议趁早别把自己当成一个价值投资者来强化、美化自己,因为这些基础太不可靠了,就像沙滩上的大厦一样, 随便一些风吹草动都会让你的投资信仰和人生理念瞬间倾覆。佛陀们确实都念经,但是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也念几天经就把自己当成佛陀,害人害己呀!

 

一枝春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0jl1e.html
) - 讨论:坚守你的信仰和原则_laoba1梁军儒_新浪博客

有如学佛,可以是步步为营的净土,也可以是行云流水的禅宗,有人依赖外力,有人追寻内心,有人从技术趋势分析到价值投资,有人一入道就是价值。我并不反对 信仰,只是担心:1、信仰更容易带来偏执,偏执会远离理性这个价值投资的本源;2、比较外在的信服,负略了内心固有的感悟。正是,价值投资本来就是投资者 内心原来就有的,并不需要向谁---包括巴菲特,去顶礼膜拜,去向外寻求。所谓大师,所谓老师,只是教导我们明了我们本来澄明洁净的内心。正谓:佛在心 中,价值投资也在我们每个投资者的心中。只是各人根器不同,不能感悟自心的,就需要点拨,如拔开云雾见青天一般

 

大道至简1976

其实每个人都有信仰,只是有些人并不自知,或是没有自我深刻的反思。我所理解的“价值投资”不是什么极端的理念,真正的“价值投资”我认为是一种普世价值 观。
有了信仰除了能坚守自己的投资原则外,重要的是我认为有了信仰,人会活得比较积极而快乐。我非常的不认同"守股比守寡还难",如果觉得"守股"是一件很痛 苦,感觉痛苦无疑无益于身心健康,那投资还有什么意义呢?

 

股民老k

也是曾被格雷厄姆指出过的早就存在于80年前的华尔街的戏虐语:投资不过是一次成功的投机。建议去看看格雷厄姆是如何批判这种思想并界定投资和投机的吧, 这正是股市投资的难处之一:投资和投机的界限在许多人看来是很模糊的,从而导致许多人不自觉地迈向投机。


联星投资

信仰当然要,我们把证券市场的信仰权当对企业本质的了解,但斌算个性吧,很执着吧,到现在都还在后悔沽出白药,你能说他没有信仰吗,所以在证券市场里,对 企业的深入了解才是坚定持有的基础,信仰于无形。

昨天在但斌的博客上看到某报介绍他的文章,里面介绍了从07年到08年一轮牛熊下来,再到他的投资思路的转变,从信仰长期持有行业龙头(金融,地产)能带 来长期回报到09年沽出强周期性行业(金融,地产)转投消费品行业,医药行业,再联想到laoba1  08年写过的一篇品评但斌的 文章。我们是说信仰会随时间环境而转变还是说信仰是价值投资体系成熟的表现呢。

 

温润如玉

投资信仰,有一个发展的阶段和过程。开始做价值投资时,应该还是没有什么信仰的。当越来越理解,越来越坚持,就慢慢形成了一个道德上对投资标的选择的限 制: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投资于那些对人类、社会、众生有益的公司。操作冰冷金钱之手后面的,应该是一个有道德、良知、负责任的人。然后,在总结的基 础上,慢慢会逐步再上升和固化,这样信仰就基本确定了下来。
价值投资需要信仰吗?这与“人需要有精神吗?”是同一回事。没有精神的人,就是行尸走肉。价值投资没有信仰,不可想象。

 

一枝春

有如学佛,可以是步步为营的净土,也可以是行云流水的禅宗,有人依赖外力,有人追寻内心,有人从技术趋势分析到价值投资,有人一入道就是价值。我并不反对 信仰,只是担心:1、信仰更容易带来偏执,偏执会远离理性这个价值投资的本源;2、比较外在的信服,负略了内心固有的感悟。正是,价值投资本来就是投资者 内心原来就有的,并不需要向谁---包括巴菲特,去顶礼膜拜,去向外寻求。所谓大师,所谓老师,只是教导我们明了我们本来澄明洁净的内心。正谓:佛在心 中,价值投资也在我们每个投资者的心中。只是各人根器不同,不能感悟自心的,就需要点拨,如拔开云雾见青天一般

 

股民老k

有些具备商业头脑的人可能会怀疑我撰写本文的动机:更多人皈依价值投资法,将会缩小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差距。我只能够如此告诉各位,自从本杰明.格雷厄姆与 大卫.多德出版《证券分析》,这个秘密已经流传了50年,在我奉行这项投资理论的35年中,我不曾目睹价值投资法蔚然成风。人的天性中似乎存在着偏执的特 色,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弄得更复杂。最近30年来,学术界如果有任何作为的话,乃完全背离了价值投资的教训。它很可能继续如此。船只将环绕地球而行。但地平 之说仍会畅行无阻。在市场上,价格与价值之间还会存在着宽广的差值,而奉行格雷厄姆与多德理论的人也会繁荣不绝。——摘自巴菲特在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的经典演讲。(投资就是投资,价值投资就是投资,如果不是按价值来投资,那就不是投资)
另外巴菲特还有句话,原话忘记了,大概是这个意思:如果你不能马上教会一个人以4毛钱的价格买入值1元钱的东西,那么别指望10年之后可以同样教会他。

 

浴火凤凰

信仰是绝对需要的,否则很难坚持。但是我不太认同价值投资可以睡好觉,而趋势投资者就睡不好觉。两者都是在辛苦寻找少数持续性好的东西,一个是好公司,一 个好趋势。巴菲特伟大的地方在于他能在本金庞大的同时维持高复利。如果百万以下起家,而做不到高复利,那基本算不得什么高手!最后我想说的一点就是财富任 何时代永远都是少数人的专利,不要指望去寻找一种多数人都可以用来致富的方法。世界上没有什么圣杯,一切都看天时地利人和!

 

两粒米

人活一辈子,总该相信点什么。---段永平
还是要从什么是信仰开始理解,信仰是一种准则和态度,做什么与不做什么。
信仰是信念的集中体现,是对某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极度崇拜。
放到投资上面,我觉得有信仰就是有学习的榜样。
因此价值投资还是需要信仰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03

選美原則 陸羽仁

http://blogcity.me/blog/reply_blog_express.asp?f=5YTPBH5B812303&id=262026&catID=&keyword=&searchtype=

投資者憂慮全球經濟復蘇步伐放緩,杜指上日大跌141點,拖累全球股市向下。到歐洲股市昨日開市時才定番啲。杜指開市不久再次跌穿10000點,低見9942點,中午回升,但尾市再度回落。值得慶幸嘅係收市仍能企於10000點這個重大心理關口之上。杜指收10015點,微升5點,標普500指數升不足半點,報1049點,納指跌6點至2114點。杜指期貨最新報10029點,比現貨樣高水14點。大市交投較上日活躍,紐約證券所成交逾14億股,比上日多出55%

港股美國預託證券造好,ADR港比指數收報20629點,比香港收市高93點或0.5%。匯控收76.56元,比香港高1%。中移動收79.86元,比香港高0.9%

美股終於渡過一個惡夢般嘅八月。杜指全月下跌4.3%;標普500指跌4.7%;納指跌6.2%。係近10年以來最差嘅八月。踏入九月,淡友應該會好興奮,因為九月係美股傳統嘅淡月,32年以來有21年係下跌嘅。不過,惡劣形勢又唔完全一面倒,因為杜指企得好硬,仍能收於10000點上方。

依家市場最大嘅憂慮係呢架經濟復蘇列車,越行越慢,係唔係已經唔夠「無油」呢?呢個憂慮除咗反映喺股市交投淡靜上,亦可以從金價同債券大升睇得到。黃金昨日收報每安士1250.3美元,喺八月份已升咗5.8%,全年漲幅更超過14%!債券價格亦不斷向上,美國10年期債券孳息率跌至2.477厘。反映投資者將資金由較高風險嘅股市搬去買金同債券避險。

市場氣氛悲觀,投資者普遍認為美股昨日應該無運行,誰知又頂得下。主要原因係公佈嘅8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為53.5點,好過市場預期;標普公司發布的Case-Shiller房價指數顯示,美國20個主要城市的房價,7月份較去年升咗4.2%,部份原因係稅務優惠推動房屋的銷售,據Case-Shiller指數設計人之一嘅 Karl Case表示,美國房地産市場的狀況已好過去年。這些利好消息一定程度上紓緩投資者嘅憂慮。「恐慌指標」VIX指數亦跌番近半成。

 

網友大笨袋鼠提到一個好有趣的意見,經濟學實驗有「選美遊戲」,「因為這遊戲設計源自凱恩斯的巨著《通論》(Keynes,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1936)之中,一段有關於他對投資市場的評論中,用上一則報紙美女貼圖選美之讀者比賽為比喻:報紙刊登了六張美女面貌照片,要求讀者投票選出心目中認為是最漂亮的面孔,若果讀者所選的面孔是最多人選擇的,該批讀者便可參加抽獎贏取獎品。於是乎,有心想得到抽獎機會的讀者,他們投票時,要考慮的並不是自己認為最漂亮的面孔,而是要估算那一張是最多人選的面孔。

       大笨袋鼠話:「芬佬群每個月要交數,可沒有時間去等醜小鴨變白天鵝,而是很多時侯,要估那一隻鴨會被其他芬佬會追捧出來。」

       基金有月結、季結、半年結、一年結,你做芬佬,揸咗一堆醜小鴨,隻隻不單無變天鵝,過得幾個月,仲變成更醜的中鴨、大鴨的話,就如股神巴菲特所講,真想躲到辦公桌下面,有電話都不想接,怕是投資者打到問何日投資才可以見家鄉,這是芬佬的噩夢。

       所以實情係咁:第一,芬佬當然會做基本分析,但不會盲信自己的基本分析。他們會信自己有能力選出美女,但也會顧及芬佬社群的口味,他們相中一個美女,也會 留意佢有無市場接受的概念,估吓自己買完,其他人會不會買,若認為口味太冷,其他人未必會買,買都唔會買多。所以他們雖有慧眼,但不一定識英雄,皆因有短 線交數的壓力也,一些購買行為變得即食。

        第 二,結果出現一個「趨熱傾向」,例如市場流行新能源,流行風電,就一窩蜂走去炒,以風電設備為例,過去一年由於投資市場太熱,好多生產線上馬,供過於求, 到國家話要限制無效益的風電項目上馬,設施產能過剩的問題馬上浮現出來。但玩這個遊戲的方法是入得快,走得早,有時唔一定要睇基本因素睇得好準,而係估市 場好快會熱起來,所以入得夠狼夠快,入得比人早,到其他人跟入,一有風吹草動就閃,反而較易有好業績。但反過來看,如果你避熱就冷,人地買熱馬好好表現, 你買冷嘢無表現一年半載,就更易被人淘汱。

        第三是熱得快冷得也快,睇基本分析不如睇走勢。正如我早前在專欄講起內地消費股係天使股,按道理這些股會一直升,直至到基本因素有變為止,例如季度盈利增 長開始顯著放緩。當然,出現這種情況,股價必將大跌,問題是出現基本因素轉變時,可能已經太遲,股價早已回落,因為市場太多知情者,他們可能是公司的相關 人等,也可能是競爭對手,清楚知道競爭加劇,市場轉壞,業績未反映出來,他們已率先沽貨;更有甚者是這些股份升得太誇,升到過哂籠,升到40、50倍市盈 率,未等業績轉壞,就自行踏入一個爆泡過程。

        所以即使你唔係炒股,只想投資,買了這些基金愛股,也要小心,因為你唔炒,基金也在炒,佢持貨體積大,會走得比你早,當你見到一段時間(例如一個月)這些好股都係應升唔升打橫行時,可能已是大戶出貨的訊號。騰訊(700)股價及相關新聞 3月不能升穿高位後,有三個月橫行上落,估計有一批基金已退場,現時有少少反覆一級級落的形態,若佢季度純利不能維持60%的高增速,小心已見高位。

陸羽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2

原則與信仰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wq9.html


[转载]原则与信仰

[转载]原则与信仰    最近對艾爾帕西諾比較著迷,下載了好幾部他的高清片子在機器裡面,準備慢慢看。這個人估計不用介紹了,他演得著名的片子也不用介紹了,我想說的是一部不是那麼有名的片子。
 
    這個片子叫《白夜追兇》,也有翻譯做《失眠》的,因為這個故事講述的一個洛城警探到阿拉斯加辦案的故事,而且正逢阿拉斯加處於太陽永不落下去的夏季,使得 這個警探好幾天不能入眠。介紹故事內容之前,大家應該認識一下這個片子的導演,他就是導演《盜夢空間》的大導演諾蘭。《盜夢空間》估計是無人不知,如果是 電影愛好者的話,對於他的另一個影片《記憶碎片》應該也是如雷貫耳吧,看過這兩部影片,對於諾蘭的敘事風格有一些瞭解,好在《白夜追兇》對於觀眾來說,敘 事結構還顯得比較正常。但是天才導演畢竟是有過人之處的,一個簡單的偵破故事,加進了警察之間的矛盾,而且兩對矛盾都尖銳無比,張力十足,再加上艾爾帕西 諾和羅賓威廉姆斯兩個老戲骨的驚豔對決,使得一個普通的偵破片完全超越了偵破片固有的趣味。這是一個精彩的影片,如果不想知道故事情節的話,可以跳過下面 三段,因為我下面說的事情和故事情節有關,但又不得不說,請大家見諒。
 
   故事講述的是艾爾帕西諾——一個洛城警探,和他的搭檔一起到阿拉斯加辦理一起兇殺案。艾爾帕西諾是個嫉惡如仇的警探,有一次由於證據不充分, 兇犯可能會被釋放,他於是偽造證據,將兇手送進了監獄。但是此事引起了警察內部調查科的注意,而且說服了艾爾帕西諾的搭檔出來作證,而正是這個時候,兩人 被派到了阿拉斯加公幹。
 
   在阿拉斯加,艾爾帕西諾在一次追捕兇犯的過程時,無意中殺死了自己的搭檔,由於和搭檔之間的微妙關係,他不想被人誤解是故意殺死了搭檔,於是 做了假證據污衊是兇手殺害了自己的搭檔。由羅賓威廉姆斯飾演的兇手也不是等閒之輩,首先他在被追捕過程中看到了誤傷那一幕,又很快發現了艾爾帕西諾和搭檔 之間的微妙關係,於是兩者之間的博弈開始了。
 
   兇手由於掌握了艾爾帕西諾的把柄,使得艾爾帕西諾投鼠忌器,而兇手乘機編造假證據將一個無辜者被警方確定為兇手。當然最後艾爾帕西諾良心發現,冒著所有真相都會大白於天下的風險,和兇手展開了正面交鋒,不過結局是兩個人都中槍斃命。
 
   其實上面說的都不是重點,關鍵使艾爾帕西諾良心發現的是和酒店老闆娘的一番對話。艾爾帕西諾將所有真相告訴了酒店老闆娘。老闆娘說:阿拉斯加 有兩種人,一種是本地人,一種是來逃避什麼的人。我不是本地人。艾爾帕西諾問老闆娘,如果是她,會怎樣做。老闆娘說:如果你第一次違反了原則,那麼今後你 的信仰是什麼呢?我想這也許也是老闆娘多年的悔悟。
 
   原則和信仰,在投資事業上不也是這樣嗎!信仰支持著我們走很遠的路,而原則讓我們始終保持在信仰能夠支持我們的範圍之內。現在市場上除了價值 投資者,技術投資者以外,還有一類人聲稱可以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創立出了價值趨勢投資者。我一直對一些價值趨勢投資者的做法感到懷疑,價值和趨勢完全是不 同的兩條路線,兩條船,一個人怎麼能同時站在兩條船上走很遠的路呢?比如一個企業,你的估值是5億,現價只有3億,但是趨勢不好,你是買還是不買呢?如果價格已經8億了,但是趨勢很好,你是賣還是不賣呢?是的,如果第一次你違反了原則,那麼今後你的信仰是什麼呢?對於那些趨勢價值投資者,這是一個多麼嚴酷的拷問。
 
     
對於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價值的衡量是有絕對的標準的,雖然也許不是一個很精確的數據,但是絕對不會隨著市場趨勢的改變而改變。但是所謂的趨勢 價值投資者,自以為能夠將兩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自以為能夠取得比「價值者」和「趨勢者」都更勝出一籌的成績,但是當你第一次違反了某項原則的時候,其實 你已經不那麼相信價值原則或者趨勢原則了。當你對某項事情失去了最終的信仰的時候,你又怎麼能夠在這條路上堅定地走下去呢。投資有時候真的不是比誰賺得 多,而是比誰活得久。所以我覺得這些價值趨勢投資者,與其兩者都相信,還不如只相信其中一項,即使你是一個純粹的趨勢投資者,可能也會比現在活得更好,起 碼內心的掙扎更少一些。葛洛夫說過,在充分競爭的市場,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投資市場無疑是競爭最充分的市場,當每一次你想要踏出邊線一小步的時候,都捫 心自問一下:如果沒有了原則,我將來的信仰是什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28

唐英年有原則 左丁山

2011-12-08  AD

唐英年與葉劉淑儀、梁振英出席公務員論壇,蘋果日報大字標題:唐英年敗走。敗走有好多重意思,譬如講錯嘢,觀點不受公務員歡迎,飲醉酒亂咁噏等等,照睇報 道,原來葉劉問唐會唔會保證以後不因短期經濟波動而削減公務員人工,唐答不會保證,引起在場公務員喝倒采!而葉劉及梁振英就好精乖,聲明:以後唔會因短期 波動而減公務員人工,葉梁兩人因此博得全場掌聲,而唐則遭葉太及其支持者圍攻。
唐英年究竟點講?據蘋果記者報導:「我唔可以咁承諾,因為政府做事一定要同市民相約,例如全港喺沙士期間,基本上所有人都減薪,如果公務員好超然,完全同市民脫節,市民對政府印象同支持會大大削弱。」記者又寫,部份在場人士鼓掌。
其 實如果左丁山在場,都會就此對答向唐生拍掌,欣賞佢夠 guts講真話,葉太與梁生兩人精靈到極,知道公務員鍾意乜嘢答案,就照背答案,討好公務員,自然獲得大量掌聲。葉梁兩人如做咗特首,好危險,香港容乜易 步上希臘西班牙後塵?為何公務員不能減人工?總體經濟困難時期,香港因有聯繫匯率,動彈不得,要調低成本嘅話,必須削減人工或失業率上升,回歸頭七年,情 況正是如此。葉太與梁生唔好話佢地唔知、唔識。要記住,因聯繫匯率之神聖不可侵犯,任何本港之總體成本下調,以恢復競爭力,一定係透過失業率上升與削減工 資來達成嘅,公務員萬萬不能睇住別人減薪而自己不減,邊一位仁兄仁姐做特首,都要明白呢個經濟及政治道理。
個個話唐英年唔識講嘢,佢講真話就俾公 務員圍攻,報紙話佢「敗走公務員論壇」,啲公務員與起標題嘅編輯,都係反智。我地在 2012年冇投票權選特首,到 2017年就可以,但如果「民智不開」,一味政治八卦化,有投票權都冇用啦。唐英年唔知出自真情還是公關教路,拒絕保證公僕不減薪,總之係有原則,有立 場,與佢相比,葉太與梁生未免太過精甩辮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33

全球最偉大投資人之一——圖拉.澤豪森的操盤人生堅持原則、忍受批評 成就女股神傳奇

2012-4-2  TWM




 

在美國幾乎以男性為主導的投資界,很少見到女性基金經理人特別活躍。

今年六十五歲的圖拉‧澤豪森,對投資具有無比熱誠,不斷挑戰自己與世俗眼光,成功獲取業界尊崇與肯定,得到﹁女巴菲特﹂的封號。

撰文‧莊 芳

星期五上午,芝加哥的天氣晴朗,令人感到涼爽舒適,圖拉.澤豪森︵Thyra Zerhusen)決定踩著腳踏車到公司上班。她刻意避開壅塞的交通,沿著一條人少、車少的路線前進,一邊活動筋骨,一邊享受微風迎面吹來的樂趣。

雖然同事曾經試圖勸阻,提醒市區內騎車的危險性,她卻表示,做任何事都可能有風險、也有報酬,「就像管理金錢一樣,我一直很謹慎小心。」她今年六十五歲,旗下管理資產達三十四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一千億元)。

不做沒把握的事

積極充實自我 蓄積能量今年三月,她首次到訪台灣,第一次見到圖拉,很難相信這位和藹可親,舉止優雅,口氣輕聲細語的女士,竟然就是在市場上征戰數十年,並和巴菲特一同被美國《SmartMoney》雜誌選為「全球最偉大投資人」之一,在基金界有著「女巴菲特」響亮稱號的投資高手。

圖拉外表有些靦腆,但行事作風頗為大膽。選擇的投資策略,同樣是找一條人少的路走:以十億至一二○億美元市值,較不受歡迎的「中型股票」為主。在一九九七年,她接下績效不佳、甚至面臨清算的基金,從當時資產規模二千萬美元一路「拉拔」到現在為二十七億美元。去年,這檔名為Aston/Fairpointe Mid Cap的美國中型股票基金,更獲得理柏評選為五年、十年最佳基金獎,表現遠遠超越其他同類型基金。

不走人多的路

勇於挑戰市場 忍受孤單事實上,比起多數老牌基金經理人的投資生涯,圖拉的操盤期間不算很長,但她卻能在短時間內掌握機會,耐心等待爆發的瞬間。四十六歲正式開始資產管理職務以前,她花了整整十六年,擔任股票分析師的研究工作。「現在回想起來,這份工作對我非常重要,更是踏入基金界前的絕佳訓練。」擁有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文憑以及伊利諾大學經濟學碩士的圖拉,原本一心想做經濟學家,前往銀行投遞履歷不成,反而得到一個股票分析師的面試機會。但,「其實我當時根本不知道股票分析師在做什麼,」圖拉笑著回憶,「只好趕緊和商學院教授借幾本書回家猛K,從股票分析的基本知識讀起,搞懂了才敢去面試。」進入銀行的投資研究部門,她負責媒體出版與電信科技等產業研究。每次撰寫報告前,必定仔細研究公司財報,親自拜訪公司管理階層。從那時起,她就十分在意「價值」的重要性。也就是這份分析師工作,她發現自己具有選股能力,為未來的操盤生涯奠下基礎。

「我很清楚,證明自己的能力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當時銀行內部電腦系統會自動追蹤分析師的選股績效長達六個月,每個月發布一次「成績單」,表現優劣幾乎是立見分曉。而她專注研究公司現在與未來預估本益比,找出價值型股票,因此經常在十多位分析師中勝出,待了六年就被其他研究團隊挖角,又做了十年的資深分析師工作。

圖拉累積十多年的研究經歷後,甚至願意減薪、甘冒風險,跳槽到Burridge集團,擔任法人部門中型基金投資組合經理人,展開她的基金管理生涯,挑戰新的人生階段。「操盤工作從不無聊,我到現在還是不停地學習。」圖拉說。

除了買進相對便宜的股票,圖拉選股的偏好可說是「特立獨行」。常常連前往拜訪的公司都納悶,「都告訴妳我們現在情況很慘,怎麼還要投資我們公司呢?」例如有間製藥公司生產線出了問價跌至相對低點,但她親自拜訪管理階層一趟,發現公司體質沒有問題,但產能的確減少,只需等待半年時間,產量就能滿足市場需求。「當公司情況漸漸轉好,股票價格又便宜,哪有道理不買?」只是,要做出不受人們歡迎的選擇,往往需要很大勇氣。

她以多年前投資知名的生物科技公司孟山都(Monsanto)的經驗為例,該公司主要生產基因改造作物,圖拉表示,她知道很多人擔心基因改造食物對身體有害,不喜歡這家公司,但她卻對該公司的創新技術感到印象深刻,並且朝健康食品的概念在做研發,有未來性。

她以每股約十九美元的價格買進,一路上漲至二十五美元,這時,美國財經雜誌︽霸榮︾周刊卻對這家公司刊出一篇負面報導,當時立刻有客戶打電話質疑,「你知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公司?這家公司負面報導滿天飛呢!」圖拉不以為意,股價不久又爬升至三十五美元,就連原本極力唱衰的華爾街金融機構如美林證券,也開始跳出來大力推薦。

隨後又有分析師、基金經理人發出負面評價:現在買進為時已晚、股價難有進一步表現……等等。「結果,股價衝上六十美元!」當然,鎖定中型股票的圖拉早在股價飆升、市值逐漸逼近大型股票之前獲利了結。「再一次證明我的策略正確。」就像她個人面對的質疑聲浪一樣,很多股票不斷被外界貶低、誤解之中,慢慢證明實力。隨著名聲愈大、股價愈漲,最後終於從中型股票跨出,成長為大型股票。

不害怕遭遇挫折

堅持投資原則 相信自己對於不受外界認同與肯定,圖拉的經驗非常豐富,特別是在遇上經濟風暴或金融危機造成基金績效急跌時,「你知道嗎?明明全市場的基金都在大跌,但女性操盤手好像就特別容易被人拿來放大檢驗,因為刻板印象裡女人比較不懂投資……。」○八年十月,金融海嘯狂掃全球股市,她在參與一場金融業會議時,被當眾質疑她的策略。當她說明現在仍然不改價值投資方向,很有信心逢低進場增持股票,卻有許多人強烈懷疑,公開批評,「你早該改變策略了吧?現在是買進大型股票的時機才對!」「你應該買的是GE︵奇異公司︶,懂嗎?」「我覺得自己好像做錯事一樣,沒人願意支持我。」一個人默默回家的圖拉,正感到心情低落不已之時,看到她所操盤的基金單日績效上漲八%。過沒幾天,一位先前指責她的分析師打電話來道歉。一○年圖拉管理的基金報酬近七○%,上次參與的金融會議主席則告訴她,「我很後悔,當初沒有把錢交給你投資。」圖拉憑著堅持原則、勇於接受孤獨與批評,突破了框架,在一直以男性為主導的美國投資界,證明自己可以占有一席地位。她說,從不認為投資只是男性擅長的事,「女性天生抱持懷疑的特質,總是懂得觀察細節再做判斷,應該才是真正厲害的角色!」

圖拉.澤豪森

(Thyra Zerhusen)

出生:1947年

現職:Fairpointe Capital資產管理公司執行長兼投資長、Aston/Fairpointe Mid Cap、百利達美國中型股票基金經理人經歷:Optimum投資顧問公司投資長、Talon資產管理公司資深副總裁、Burridge 集團法人部門中型基金投資組合經理人學歷:美國伊利諾大學經濟學碩士

圖拉.澤豪森勝女心法

努力累積專業知識,蓄勢待發。

勇於挑戰自己,突破舊有框架。

不理會外界雜音,堅持自己投資的原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52

優秀人力資源經理應堅持的12個關鍵原則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HR/225952.html

1 、人力資源管理必須關注三個標準

三個標準簡單地說,一是利潤;二是成本;三是時間。人力資源管理者必須把自己看作是經營者,所以在規劃或實施人力資源管理項目時必須關注項目的財務指標 ,必須能為企業創造利潤,必須能為企業降低成本或控制成本,必須注意時間,講求時效。

2 、任何事都應當先規劃再執行

人力資源同 其他企業的經營行為一樣,需要人力資源經理投入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規劃。只有詳細而系統的由人力資源項目有關成員參與的規劃才是人力資源管 理成功的唯一基礎。當實際情況發生變化時,人力資源管理者應能制定一個新的計划來反映環境的變化。規劃、規劃、再規劃應該成為人力資源經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

3 、人力資源經理必須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企業管理折合決策者傳遞一種緊迫感

由於企業的人力資源是有限的,而且是可以流動的。企業的經營目標是否能夠實現,是由企業人力資源狀況決定的。所以,人力資源管理者必須時時向決策者和直 線經理們提醒企業人力資源中存在的問題,和有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並向他們提出職業建議和解決方案。

4 、成功的人力資源管理應使用一種可以度量能被證實目標

企業的經營者和決策者是數字驅動的,他們關係的企業的利潤、成本、市場份額、銷售額等,所以和他們交流,人力資源必須學會運用他們的語言。比如,如果員 工滿意度提高一個百分點,企業的效率就會提高幾個百分點,成本就會將第幾個百分點,每年能給企業創造的利潤是多少灣等諸如此類的語言。這些數字語言應該經常出現在你的規劃 和計劃中,經常從你的嘴裡流出來。

5 、人力資源目標和計劃必須生動形象地得以交流和溝通

企業的各個部門都是忙忙碌碌的,都有著自己的壓力,往往會使他們忽視人力資源的管理,再加上他們很可能並沒有接受過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訓練,所以他們常 常無法理解你的思想、你的觀念和你的工作,以及你的要求,所以你必須使你的目標合計化非常生動具體和形象。比如財務數據、圖表等等。

6 、採用漸進的方式逐步實現目標

一個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可能會發現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狀況一塌糊塗,沒有一點章法。論資排輩、沾親帶故、沒有計劃、人員離職率高居不下等等。俗話說,一 口吃不成個胖子。目標只能一點一點地去實現,並且每實現一個目標就進行一次評估,確保所有參與人力資源項目管理的人都能從逐步進步中得到鼓勵。

7 、人力資源管理應該得到決策層和經營者的支持

不涉及利益和權力調整的人力資源方案是沒有價值的人力資源方案,除了浪費公司人力和財力之外,沒什麼用處。然而涉及利益和權力調整的工作,如果不能得到 公司的決策層和經營者的支持,那就是人力資源管理者在自討沒趣了。

8 、要想獲得成功必須對目標進行透徹的分析

人力資源管理的方法多姿多彩,成就也各有不同。同樣的工作在不同的企業可能取得截然不用的結果,所以人力資源必須注意進行人力資源項目的需求分析,並根 據需要來制定人力資源目標。設定人力資源目標和進行人力資源需求分析的過程中,一定要與其他部門和公司的經營者和決策層進行良好和充分的溝通。

9 、人力資源經理應當責權對等

人力資源經理應當對人員管理的結果負責,這一點並不過分。但與此相對應,人力資源經理也應被授予足夠的權利以承擔相應的責任。在某些時候,權利顯得特別 重要,如獲取或協調資源,要求得到有關的部門的配合。

10 、所有人都應該主動介入,不能被動地坐享其成

人力資源管理是整個企業的工作,人力資源在其中只能使一個推動者或一個指導者,上場踢球是各個直線經理和全體員工。所以,如果球場上的球員不積極主動, 教練除了大喊大叫或下課外,別無出路,俱樂部的老闆更是無能為力了。

11 、所有員工都是你的客戶,客戶管理很重要

人力資源管理這應該由市場的觀念,你的經營業務是你的客戶給的。公司的所有員工就是你的客戶,包括你的老闆。所以你的工作的終極目標是使你的客戶滿意。 不同的客戶需求是不同的,客戶友好客戶也有壞客戶。所以除了全力創造客戶滿意之外,進行必要的客戶管理也非常重要。你必須對客戶進行分類,你必須對客戶進行培訓,反正所有 銷售和市場人員對他們的客戶做的一切,你都應該做到。

12 、人力資源經理應該是公司業務的專家

你可能不是技術專家,你也可能不是銷售能手,規劃市場你肯能更不善長,但你必須成為公司業務的專家。所謂公司業務專家是指你必須深刻理解公司業務的運行 方式和流程,你知道哪些地方是公司業務的關鍵點,你也知道哪些地方可能存在問題,最重要的是你知道人力資源和這些地方的關係是怎樣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49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值得管理者學習的七大創業原則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lingdaoli/230139.html

北京時間7月24日消息,密歇根大學商學院企業研究教授詹姆斯·普萊斯(James D. Price)撰文稱保守的正規大企業的管理者應該放下成見,向那些充滿激情的創業者們學習能夠帶來成功的七大原則。以下為原文:

大公司的經理們都很保守,這是因為企業股東相信管理者們不應像創業者一樣魯莽,否則只會有害無益。畢竟,企業管理者需要對他們的股東、消費者以及僱員負責。首先保證企業的穩定運營,接下來才需要考慮如何進一步發展和提升企業價值。

然而,我們依然可以從創業者身上學到使大型公司也能受益的智慧。採用某些成功創業者的思考方式,能使大型企業的溫室裡栽培出美豔的創新花朵。

本文作者提供一些可借鑑的成功創業者行為模式,旨在提升企業經理的運營智慧。作者稱之為「創業者成功七法則」:

「屈膝滑雪原則」

「重塑下滑技巧」

「不苛求完美決策」

「學會接受有條件的Yes」

「牢記商業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一樣重要」

「像小公司一樣思考」

「時刻定位並消除風險」.

接下來讓我們細看創業七大原則:

屈膝滑雪原則(Ski with your knees bent)

喜歡高山滑雪的人都知道,滑雪守則之一就是在滑雪時屈膝以下壓重心。這樣可以確保你可以隨時適應坡度變化,應對地表可能出現的障礙物或其他滑雪者,從而能優雅自如地在山坡穿梭。相反地,如果你膝蓋僵硬,四肢緊繃,雙目直勾勾地盯著一個方向,那麼等待你的必然是一頓痛摔。

在大企業工作時,單調重複的事務處理方法很容易使人思維僵化。為什麼呢?因為企業必須發展處一套標準操作程序,減少一半事務處理所要耗費的時間成本,因此在日常事務處理中都不需要改變什麼。然而正是這種穩定性卻會將你牢牢束縛。單一性和可預見性讓人舒適的原因是這樣帶來的風險最低。也正是人類的天性讓我們無法逃脫標準化行為所帶來的安全感

而創業者和這些墨守陳規的高管們截然相反,他們就好比被蒙上眼睛的瘋狂高山滑雪高手。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你就必須彎曲雙膝,放鬆心態。因為你已經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了心理準備,你也意識到你將面臨的有可能是災難性的挫折,這是在創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你要經歷許多毀滅性的打擊,而你根本就不知道這些挫折到底是什麼,也無法推測出他們在什麼時候以什麼形式到來。

心態放鬆,重心下移,有助於企業管理者接受隨時可能出現的改變,同時維護企業的穩定發展。創業者已經為可能出現的挫折和改變做好了各種準備。這種對待挫折和挑戰的靈活性和高度適應能力,無論是用於適應市場轉變,還是用於開闢新市場都大有益處。

練習滑降技巧(Refine the skill of falling down.)

滑雪教練教給我們第一個技巧就是學會如何滑降。這是因為滑降是滑雪運動的精華,也是導致大部分人受傷的動作。但是,矯健的滑雪高手總是可以優雅的著陸並繼續滑行。

同樣的,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也需要能夠適應空中飛翔的感覺,並且穩健著陸。創業就是不斷的預測可能出現的情況,優雅地調整心態並繼續。畢竟,無論你想的多麼周全,也有五成的可能發現原始計劃是不可行的。更糟的是,只有在問題發生的時候你才知道是哪部分出了問題。

這麼一來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風險投資者更願意給曾經失敗過的創業者投資了。也解釋了為什麼大部分的創業團隊更願意僱傭那些有過創業經驗的人(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作為團隊的核心管理者。過去的一兩次失敗並不是個人職業生涯中不可抹去的疤痕,相反,它標誌著這個人足夠成熟,並能夠坦然面對危機。

要想通過創新成長,大企業就必須嘗試一些未知卻充滿挑戰性的領域。因此,企業管理者不應當被失敗的恐懼所束縛,而須承當更多的預期風險。我們需要不斷的練習滑降的技巧。

不苛求完美決策(Get comfortable with 「close enough.)

絕大部分的創新項目都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因為公司委員會早在黎明前就將它們扼殺在搖籃之中了。為什麼這些創新項目總是早夭?這是因為革新所帶來的未知和風險讓大部分人感到不安。企業委員會的職責之一就是為公司抹殺「不確定性」。就好像以前,IT界的高管永遠不擔心他們會因為採購IBM電腦而被炒魷魚。對待創新,說「不」總是更保險。

然而所有成功的創業都孵化自充滿未知的惡劣環境,就好比解一個有七個變量和六個未知數的代數方程,從技術上看,根本不可能算出來。因此,「正確」答案就是「我們不可能解出來」,除非我們有機會嘗試作足夠多的嘗試。

然而,「至善者善之敵」。在創業者的心中,最優的決策就是最完美的決策(但是你永遠沒有足夠的信息和時間去解)。而次優的決策就是不完美卻有效,而且充滿靈活性的決策(就好比之前說的「滑雪屈膝原則」)。最糟糕的決策,就是原地踏步,或是組建一個決策委員會(最終所有的決策都會被否決,你一事無成)。創業者要學會接受次優決策,挽起袖子和近在眼前的客戶合作。

學會接受有條件的Yes(Be happy with a 「conditional yes.」)

在真正的大公司裡,管理人員在啟動前大項目之前往往已經把資金準備萬全。畢竟,沒人希望看到價值2億美元的建築項目只籌得區區3000萬美元的工地準備資金。

然而在險象環生的創投圈中,沒有明白人會指望一次性融得百分百的資金。這個世界的規矩不同!對獨立風投來說,他們希望做的是回合制的「里程碑式」投資——給予創業者們九至十八個月的運營資金,看看他們能不能取得下一個有價值的成就。只有讓風投家們看到了你的戰利品,未來他們才會對你說」Yes」。

大公司的內部創業項目(我們這裡指的是那些風險巨大的,發明和開闢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或新的市場處女地的項目)也應該追求「里程碑式」的融資。請牢記:50%的新生項目終究會在冒險中擱淺,但你就是不知道自己的項目是否屬於那不幸的50%。母公司(它們在此扮演風投家的角色)應該同內部項目組好好商討融資方案,謹慎地設定好融資階段的各個里程碑。這樣做的結果是:那些終究會擱淺的項目將不會浪費公司太多資本,而真正能取得成功的項目依然能得到資金的持續助推。

牢記商業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一樣重要(Remember that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s often as important as tech innovation. ).

從來沒有統計數據或是實證研究證明過這一點,但是我們都看得到: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那些將股東價值最大化的公司大多是商業模式的創新者,而不是技術的創新者。Ebay成為了世界最大的網上拍賣池;亞馬遜取代了零售業的中間人角色;戴爾根據消費者的需求組裝PC;MySpace和Facebook定義了社交網絡;HMO和PPO為醫保帶來全新的模式…雖然上述例子中不乏新科技的身影,但是技術絕不是驅動股東價值幾何增長的戰略性因素。相反,是被技術支持著的新商業模式讓一切變得不同。創業家和職場人士都應該明白這一點。

像小公司一樣思考(Think small.).

某位《財富》500強企業經理被挖到一家初創立的小科技公司,很不幸地,他把「大公司」思維也打包進了行李箱裡。富有大企業管理者責任心的他在目睹約50人的公司以每年50%的速度飛速增長的時候,彷彿感到了使命在召喚——公司需要更緊湊的項目管理!他的解決方案?打電話給老東家的供應商,向對方購買一套與老東家相似的軟件服務解決方案。他的結局?50萬美元的購買費用,買來了一套帶有云計算的複雜項目管理系統。更糟糕的是,這套昂貴的「解決方案」從未奏效過。這名經理被解僱了,其價值50萬美元的系統也被更簡單便宜的解決方案所取代。

學習創業家小巧、求便宜以及求靈活的思維方式。「像小公司一樣思考」並非意味著放棄野心和夢想被擱置(其實我覺得初創型冒險企業絕非「小公司」,而是尚未成熟的世界級大公司)。通過一次次嘗試,你會驚訝地發現看似寒酸的資金量能夠解決多少棘手的問題。

「時刻定位並消除風險」 (Strive to understand and mitigate risk.).

與大眾流行的觀念相反,創業家和風投家並不是一味追逐風險的傻瓜。事實上,最棒的創業者是非常厭惡風險的,並擅於識別與消滅創業中的風險。不論是依靠直覺還是清晰的思維,最出色的創業者總是無時無刻地在腦海裡與風險做鬥爭——我們的產品有風險嗎?市場有風險嗎?財務有風險嗎?管理有風險嗎?這種近乎瘋狂的執念值得很多大公司經理學習。

我把「創業七大原則」列舉在此供公司經理們思考。在很多例子中,儘管創業者們的一些行為看上去有些魯莽冒失,但事後卻證明它們是完全值得效仿的。尤其是在公司啟動新項目,或是進入新市場的時候,效仿創業家們的做法吧,它們能夠幫助你更上一層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