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八月外匯占款持續低位的全角度分析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78

八月外匯占款持續低位的全角度分析
作者:孫海琳、朱曉明

8月外匯占款數據

9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8月份金融機構信貸收支表。數據顯示,8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294580.3億元,較7月末凈減少311.46億元。

9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撰文《四因素致M2回落》中披露,今年6-8月,各月外匯占款的新增額分別為-868億元、-2億元和23億元。近3個月來,外匯占款出現恢複性增長。

8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8月末外幣貸款余額8466億美元,同比增長12.7%,當月外幣貸款減少33億美元。8月末外幣存款余額6241億美元,同比增長43.6%,當月外幣存款增加154億美元。

8月份海關貨物進出口貿易數據顯示,8月份貿易順差498.3億美元,同比擴大77.8%。

此外,數據顯示8月份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平均6.1606,環比7月份6.1569有所走貶;而即期匯率平均6.1546,環比7月份6.1993明顯較快地升值,連續兩個月呈現升值走勢,並且8月中旬開始相對中間價呈現升值狀態。

點評

8月份貿易順差再創歷史新高,人民幣即期匯率繼續保持較快升值走勢,呈現資本流入,與7月份的情況一致。中國人民銀行在外匯市場的幹預力度相對較小,商業銀行外匯占款減少,貿易部門企業在部分結匯的同時仍保有較強的持匯意願,外匯存款繼續增加並償還外匯貸款。出口型企業部門的貿易順差增加,對於改善企業資金狀況是有利的;但是註意到在近期貿易順差大幅上升的同時,央行基礎貨幣的外匯占款投放渠道卻呈現枯竭低迷狀態,原因在於匯改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之後,企業部門結匯意願低、持匯意願高,以及央行對整體流動性控制的考量。

中央銀行方面:

8月份央行的外匯占款新增23億元,相比6月份和7月份的-868億元和-2億元,出現了恢複性改善增長;但整體而言仍然處於低位水平,顯示出基礎貨幣投放的外匯占款渠道仍然保持在近乎枯竭的狀態,在邊際上有所改善。

從匯率角度看,今年3月份新一輪匯率改革以來,央行退出了常態化的幹預,增強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加之出現一輪貶值預期,結匯需求減弱而持匯意願增強,相應地使得央行口徑的外匯占款呈現下降;6月份以來人民幣匯率貶值告一段落,即期匯率明顯升值靠攏中間價,自8月中旬以後即期價格相對中間價開始恢複呈現升值狀態,而中間價並未表現出較強的升值,反映出央行不希望步入過快升值的引導意圖,適度增強了幹預力度,其購買美元和投放人民幣也就相應形成了新增外匯占款。

從貿易順差角度看,6月份處在300億美元的較高水平上,7-8月更是連續兩個月創出歷史新高水平,即使保持結匯和持匯的意願比例不變,順差總量的增加,也能帶來結匯數量的增加,相應地改善新增外匯占款。

對貨幣政策而言,一方面,我國的準備金率是對沖外匯占款的技術工具,也是貨幣政策松緊的信號工具。依照傳統的政策框架,在外匯占款持續低迷的情況下,確實存在全面降準、進行對沖的技術條件;但是,鑒於準備金率具有很強的政策宣示信號,進行全面降準很容易引發“中央出臺粗放型全面刺激政策”的誤導預期,因而貨幣政策可能盡量避免使用全面降準;另一方面,匯改後央行減少了外匯市場日常幹預,外匯占款新增規模增長低迷可能成為新常態,基礎貨幣投放方式發生轉變,外匯占款的意義相應發生變化,央行由此可以增強運用自身負債負債表工具的主動性和靈活性,綜合運用包括公開市場操作、準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以及常備借貸便利和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在內的多種政策工具,並不見得非要單一地采用降低準備金率的政策手段。應該看重央行流動性管理的結果,而非動用何種工具。




商業銀行方面:

8月份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減少311億元,簡單扣除央行的新增外匯占款23億元,商業銀行的新增外匯占款為減少334億元,與7月份新增380億元相比,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額則是收窄了。

7月份商業銀行自身結售匯是自身售匯大於自身結匯,出現逆差89億美元(等值548億元人民幣);7月份商業銀行持有外匯,其中可能部分是用於對海外的分紅付息。8月份的銀行結售匯數據尚未發布,但商業銀行外匯占款呈現凈減少,加之外匯存款繼續增加、外匯貸款減少,可能也反映了私人部門的結匯意願不強,同時削減了外匯貸款。



貿易部門企業方面:

從貨物進出口情況看,6月份處在300億美元的較高水平上,7-8月更是連續兩個月創出歷史新高水平;貿易順差連續創出歷史新高值,主要歸因於外需複蘇和外貿穩增長政策帶來的出口向好,而內需低迷(主要是投資低迷)導致進口不振,一增一減,強化了順差。

但是,在貿易順差連創新高和人民幣匯率貶值走勢告一段落、恢複升值的情況下,我們觀察到的是企業的結匯需求依舊不強,沒有相應地帶來新增外匯占款大規模增長;而持匯意願明顯增強,帶動外匯存款增加。同時,進口需求不振導致外匯貸款需求不強,負債“去外幣化”下對外匯貸款進行償還,使得外匯貸款凈減少或新增規模較小。

從企業行為角度看,一般而言,在人民幣貶值走勢情況下,企業可能采取對進口收入延遲結匯、對支付進口提前購匯或更多使用人民幣跨境對外支付等行為;而在人民幣升值走勢的情況下,則相反地進行加快結匯、延遲購匯或更多收取人民幣出口收入。此外,在跨境人民幣結算渠道暢通的條件下,只要境外美元價格低於境內,那麽企業就有動力在境內結匯、境外購匯,這是貿易部門企業境內外的財務運作。

目前,外匯存款余額增速持續加快(2013年末增速7.9%,到2014年8月末增速已經升至43.6%),外匯存款新增規模也明顯較多,7月份和8月份的外匯存款新增額都在150億美元以上,與6月份大致相當。


我們用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減去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得到人民幣計價的外幣存款余額,外幣存款余額占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的比值自年初以來持續明顯上升,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私人部門的持匯意願增強。



匯改步伐加大指引人民幣匯率趨於雙向波動,但上半年更多地呈現貶值走勢,而6月份以來則呈現出升值走勢,實體部門企業的匯率預期和行為調整不會像金融市場那麽迅速,在7-8月份貿易順差創新高和人民幣匯率即期價格明顯升值的情況下,部分結匯行為使得新增外匯占款呈現改善,但較強的持匯意願仍使得外匯存款有所增加。

(源自:宏源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989

中國9月末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11.4億元 資本回流中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530

9月末,中國金融機構外匯占款較8月末小幅增長,這與8月環比大幅減少數百億元形成鮮明對比。這可能意味著國際資本正回流中國。

中國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末,中國金融機構外匯占款29.4592萬億元人民幣,較8月末新增11.4億元人民幣。

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8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減少311.46億元人民幣。

華爾街見聞提及,中國外匯占款自5月開始出現下降趨勢,6月環比出現負增長,7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出現短暫回升,增加378億元人民幣,但8月再次出現負增長。

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表明,有理由相信,此前出現的國際資本流出國內態勢正發生轉變。

本周公布的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中國9月實現貿易順差310億美元,較8月創紀錄的498.3億美元貿易順差明顯下滑。

中國9月外貿強勁。以美元計價,9月出口同比增長15.3%,進口同比增長7.0%,均大超預期。值得一提的是,進口增速大幅攀升並非反映國內需求明顯改善,而是主要體現出加工貿易進口增速大幅加快的效果。

FDI數據也從側面印證了國際資本正回流中國。此前公布的數據還顯示,中國9月實際外商直接投資(FDI)增速探底回升,同比增加1.9%,大超市場預期的減少14%。

人民幣對海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增加。彭博新聞社報道稱,9月,人民幣海外需求同比增長15.3%,漲幅為2013年2月以來最大,且比分析師預期超出了12%。

United Overseas Bank Ltd.經濟學家Suan Teck Kin認為,人民幣仍將穩定升值。

央行公布數據還顯示,中國9月當月外匯儲備減少811億美元。

截至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89萬億美元,較今年6月末減少了0.1萬億美元。

《證券日報》援引一家國有商業銀行的交易員的分析稱:

外匯儲備余額突然結束了連續上漲的勢頭,環比出現下降,再結合8月份外貿順差和外匯占款的背離走勢,進一步印證了央行在跟隨美元上漲加快進行轉移支付,即通過主權基金進行海外投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94

10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小幅增加20億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324

今日中國央行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27.2萬億元人民幣,環比增加20億元人民幣,結束負增長態勢。與早先公布的中國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兩者雙雙回升。後者環比增加約661億元人民幣至約29.5萬億元。

繼9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環比減少134億元後,10月末的外匯占款出現小幅增加。

今年以來,單月外匯占款規模呈現漲跌互現局面,不複此前數年持續大規模增長的趨勢。為此,央行通過新創的中、長期借貸便利工具來補充基礎貨幣供應。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193

【專欄】外匯占款減少打開了央行的“百寶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397

本文作者浦發銀行宏觀分析師曹陽,授權華爾街見聞發布

年初以來,央行和整體金融機構口徑統計下的外匯占款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6月和9月央行口徑的減少金額分別達到867和134億元,8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減少了311億人民幣。市場觀點認為這意味熱錢的持續流出,並帶來國內流動性緊縮壓力。我們的看法與之不同,匯率雙邊波動帶來私人部門本外幣再配置、央行對外匯市場幹預形式的變化是更重要的原因,這也意味著央行政策調控工具使用將由數量型過渡到價格型。

我們對於外匯占款變化分析的結論大致如下:第一,金融機構口徑的外匯占款減少並不意味著資本外逃。從2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來看,證券投資當季的凈流入仍達146億美元,顯示國內風險資產對外資仍較有吸引力,國內非金融機構增持外匯的原因在於多元化資產配置、增加對外直接投資和股權投資等。第二,商業銀行開始分擔央行的外匯儲備壓力,這反映為央行口徑新增外匯占款減少得更多。第三,央行口徑的外匯占款增減將不再有太多的指示意義。導致該指標作用下降的原因至少在以下三方面:人民幣在貿易、金融交易結算中使用增加、私人主體持有外匯意願提高,央行在外匯批發市場的主動幹預等。因此央行口徑的外匯占款將不再簡單等同於資本的跨境流動。

外匯占款的減少意味著流動性緊縮嗎?未必如此。我們認同大部分情況下,外匯占款減少會帶來流動性緊縮。第一,企業、個人增持外匯資產行為會減少M2;第二,商業銀行從央行購匯會減少超儲率。但是央行仍有能力在銀行間市場進行較多對沖,比如通過SLF、SLO和減少正回購來調節短期流動性,進而增加商業銀行的超儲率;也可以通過定向降準、PSL等來提高商業銀行的信貸擴張能力。因此僅將外匯占款回落理解為流動性收緊是片面的。

這也將意味著央行貨幣政策調控框架的改變。外匯占款減少可以增加央行貨幣政策獨立性,降低被動使用提高準備金率之類數量型工具控制流動性的必要。從新的貨幣政策框架來看,我們傾向於央行可以同時建立以利率、匯率為代表的合意的價格區間走廊。央行可以在外匯批發市場進行幹預,通過與商業銀行進行外幣交易影響匯率:當央行意圖使人民幣匯率走強,拋售外匯時,會引發銀行超儲率的下降,帶來貨幣市場流動性趨緊,這時通過公開市場的逆回購、SLF等形式的操作可以為銀行提供資金,對沖外匯市場幹預的影響。反之央行試圖引導人民幣匯率走弱,亦只需反向操作。

概而言之,各種從總量到結構的各種貨幣政策操作工具猶如哆啦a夢的百寶箱,央行將有足夠的能力應對短期本外幣市場的流動性變化,過度擔憂美聯儲升息帶來資本外流、基礎貨幣投放失速風險似乎是沒有必要的。

年初以來,央行和整體金融機構口徑統計下的外匯占款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6月和9月央行口徑的減少金額分別達到867和134億元,8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減少了311億人民幣,而9月份的增加亦僅有11.4億元。市場觀點認為這意味著熱錢的持續流出,並帶來國內流動性緊縮壓力。但筆者認為外匯占款新變化反映了匯率市場化的影響,也意味著央行貨幣政策調控框架可能正在發生改變。

從歷史情況來看,2001年中國加入WTO成為世界工廠後,貿易盈余大幅擴張;2005年後,人民幣匯率開始趨勢性升值帶來資本流入,以上兩個方面帶來外匯占款大幅增加。單邊升值預期下私人、商業銀行與央行進行單邊售匯,帶來境內基礎貨幣擴張和流動性增加。在此背景下央行更多通過上調準備金等數量化貨幣政策進行對沖。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國際資本流動更加複雜,美國QE、歐債問題加大了外匯占款的波動。其中11和12年下半年  “歐債危機”加劇引發外國投資者風險偏好回落,進而帶來中國的資本流出壓力,這反映為金融機構口徑的外匯占款環比大幅回落。

今年6月和8月,金融機構口徑的外匯占款環比減少金額再度高達882億和311億人民幣,市場擔心海外資金再度從中國大幅流出。但是今非昔比,筆者不認為這是由資本外流所致,匯率雙邊波動帶來私人部門本外幣再配置、央行對外匯市場幹預形式的變化才是較為重要的原因,這也意味著央行政策調控工具使用將由數量型過渡到價格型。

具體來看,國內外匯占款的產生主要在兩個層面:其一是金融機構(商業銀行和央行)的外匯占款,主要反映企業、私人等非金融機構在外匯零售市場的交易;其二是貨幣當局的外匯占款,主要反映國際儲備頭寸變動,交易大多發生在外匯批發市場。年初以來外匯占款數據主要有兩個特點:第一,央行口徑外匯占款波動大幅增加,在1季度累計增加了7879億,占到金融機構總增量的104%,但6、7月份出現持續減少;第二,2季度後金融機構整體外匯占款環比增長下滑明顯,其中5月僅增加了375億元,在6和8月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負增長。以上現象並非獨立,而是相互關聯的,央行2月在批發外匯市場購入美元的幹預,使央行口徑外匯占款大幅攀升,此後人民幣匯率在隨後3個月的貶值改變了投資者單邊升值預期,他們開始增持外幣資產,從而導致整體金融機構口徑的外匯占款回落。這一結論分別在私人外匯存款和商業銀行的儲備資產數據中得到體現:一方面,個人、企業等私人主體的持匯意願大幅提高,如外匯存款增速大幅攀升,余額同比增速從13年12月的7.9%大幅上升為14年8月的43.6%,同時用銀行代客結匯與涉外收入之比來的結匯率從1月的66%下降至5月最低的52%;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增加了外匯備付,資產負債表中海外資產在3到6月大幅增加了6390億人民幣,遠高於先前年份同期水平。

對年初以來外匯占款的數據分析,筆者有三點結論:第一,金融機構口徑的外匯占款減少並不意味著資本外逃。從2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來看,證券投資當季的凈流入仍達146億美元,顯示國內風險資產對外資仍較有吸引力,同時國內非金融機構增持外匯的原因在於多元化資產配置、增加對外直接投資和股權投資等。第二,商業銀行開始分擔央行的外匯儲備壓力,這反映為央行口徑新增外匯占款減少得更多。根據筆者測算,商業銀行在2季度增加外幣資產850億美元,這緩沖了央行外儲的增加壓力。我們理解商業銀行增加“緩沖庫存”的原因在於外匯零售市場的管制進一步消除使得企業、個人的外匯交易更加頻繁、規模趨於增加,同時匯率的雙邊波動性降低了商業銀行持匯成本、減少了會計核算時的匯兌損失。第三,央行口徑的外匯占款

增減將不再有太多的指示意義。導致該指標作用下降的原因至少在以下三方面:人民幣在貿易、金融交易結算中使用增加、私人主體持有外匯意願提高,央行在外匯批發市場的主動幹預等。因此央行口徑的外匯占款將不再簡單等同於資本的跨境流動。

外匯占款的減少意味著流動性緊縮嗎?未必如此。筆者認同大部分情況下,外匯占款減少會帶來流動性緊縮。第一,企業、個人增持外匯資產行為會減少M2;第二,商業銀行從央行購匯會減少超儲率,帶來銀行間流動性趨緊。但是央行仍有能力在銀行間市場進行較多對沖,比如通過SLF、SLO和減少正回購來調節短期流動性,進而增加商業銀行的超儲率;也可以通過定向降準、PSL等來提高商業銀行的信貸擴張能力。因此僅將外匯占款回落理解為流動性收緊是片面的。

這也將意味著央行貨幣政策調控框架的改變。外匯占款減少可以增加央行貨幣政策獨立性,降低被動使用提高準備金率之類數量型工具控制流動性的必要。從新的貨幣政策框架來看,我們傾向於央行可以同時建立以利率、匯率為代表的合意的價格區間走廊。央行可以在外匯批發市場進行幹預,通過與商業銀行進行外幣交易影響匯率:當央行意圖使人民幣匯率走強,拋售外匯時,會引發銀行超儲率的下降,帶來貨幣市場流動性趨緊,這時通過公開市場的逆回購、SLF等形式的操作可以為銀行提供資金,對沖外匯市場幹預的影響。反之央行試圖引導人民幣匯率走弱,亦只需反向操作。

在分析框架加入外匯零售市場後可能略微複雜,我們認為銀行和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做市商職能,將成為匯率、利率價格波動的減震器。比如非金融企業增持外匯意願提高時,金融機構可以將自有外幣頭寸出售,並結合對未來匯率走勢判斷、自身外幣頭寸對沖能力來決定是否與央行進行購匯交易。目前以上的交易環境已經具備,如人民幣匯率波動增加,使金融機構持有外幣意願提高,外管局引入了券商、保險、信托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作為新的外匯交易主體,增加了市場的深度和流動性。

近日央行副行長胡曉煉在講話中表示,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貨幣政策要從數量型為主向價格型為主轉變的思想。在新的框架下,僅以數量型工具來判斷貨幣政策的松緊無疑將是失真的,比如未來需要結合央行在外匯批發市場操作來綜合考慮公開市場央行的正逆回購的行為、考慮外部流動性時,需要在貿易盈余基礎上加入資本流動,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本幣結算影響。某種意義上,我們理解央行在本外幣市場的操作構成了一個短期流動性管理的黑箱,利率、回購利率這些價格信號才反映央行最終的貨幣政策意圖。

概而言之,筆者認為各種從總量到結構的各種貨幣政策操作工具猶如哆啦a夢的百寶箱,央行將有足夠的能力應對短期本外幣市場的流動性變化,過度擔憂美聯儲升息帶來資本外流、基礎貨幣投放失速風險似乎是沒有必要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572

中國11月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降至22億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007

根據央行數據,中國11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環比增加22億元,相較上月增加661億元的規模大幅下滑。

近來外匯占款數據多呈上下波動的態勢,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來更加明顯。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中國外匯占款自5月開始出現下降趨勢,6月環比出現負增長,7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出現短暫回升,增加378億,但8月再次出現負增長,環比減少311億元。9、10月再次增長。

浦發銀行宏觀分析師曹陽認為,外匯占款新變化反映了匯率市場化的影響,也意味著央行貨幣政策調控框架可能正在發生改變。

點擊看大圖:

QQ圖片20141215152303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691

中國12月機構口徑外匯占款創逾7年最大降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08

QQ圖片20150119151137

中國央行本周一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全部金融機構口徑外匯占款環比減少1,184億元人民幣,為去年8月以來再度出現負增長,並創下2007年12月以來最大下降值。此外,12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較11月減少1289.09億元,減少金額創2003年12月以來最大。民生宏觀認為外匯占款大幅下降的現象或推遲降準到來的時點。

央行網站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顯示,12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為294,090.46億元;財政性存款余額為35,664.48億元,較上月減少12,706.4億元。路透社點評認為,上述兩項數據表明,12月份市場因此增加了11522.4億元的流動性。

外匯占款是指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有市場人士認為,因中國降息導致人民幣出現貶值壓力,或成外匯占款快速下降的主因之一,後者反過來又會制約進一步寬松政策(如降準)的到來時點。

中國12月單月貿易順差3045億人民幣,FDI為133億美元,但12月當月金融口徑外匯占款仍然下降1184億元,且新增外匯存款也少增186億元,民生宏觀認為,這種現象說明中國確實遭遇了資本外流, 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年底企業購匯需求強勁的季節性因素。

二、金融危機後國內企業或個人通過虛假貿易或對外負債借入了低息美元流動性,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下降和美元強勢相結合會導致這部分美元流動性外流。

三、中國正積極加快資本輸出,為企業“走出去”提供長期外匯支持,未來或將外匯儲備用於抵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基建投資上的資金缺口,以緩解國內產能過剩和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壓力。

民生宏觀認為,央行如果短期內繼續加大貨幣寬松力度,可能會陷入“資本流出 → 抵補基礎貨幣缺口 → 貶值預期增強 →  資本加劇流出 → 更大的基礎貨幣缺口”的惡性循環,所以在這樣的壓力下央行降準時點可能被推遲。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999

7月外匯占款降幅創歷史之最 央行或提前“降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0281.html

7月外匯占款降幅創歷史之最 央行或提前“降準”

一財網 凝雨 2015-08-14 20:58:00

央行周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外匯占款降幅均創歷史最大單月紀錄。分析認為,人民幣匯率稍顯穩定後,央行降準就會大概率出現。

昨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在接受采訪時稱,如果市場上流動性收緊,不排除央行通過降準以補充流動性。

今日,大盤一度上摸4000點整數關,但由於資金追高意願不足,金融股走勢較弱,使得股指難以形成突破,只得在4000點下方震蕩。盤面上,最明顯的熱點便是地產股集體上漲,盤面上近20只地產股集體漲停。

分析認為,地產股的狂歡,和市場預期央行降準不無關系。不過市場對於消息面還處於預期階段,從短線的節奏來說一旦周末消息面沒有變化,下周一早盤沖高減倉的概率就大增。

7月外匯占款降幅創歷史之最

外匯占款此前經常被視作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的主要渠道。如果增加,則意味著註入流動性,減少則相反。對沖外匯占款和下調存準率是基礎貨幣投放的兩個主要渠道。

央行周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外匯占款降幅均創歷史最大單月紀錄。數據顯示,7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下降3080億元,至26.4萬億元人民幣;7月末金融機構口徑外匯占款下降2491億元,至28.9萬億元人民幣。數據還顯示,7月末金融機構口徑外匯占款環比減少2491億元,降至約28.9萬元,7月減少規模創年內新高,6月減少937億元,為4月以來首次減少;7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環比減少3080億元,降至26.4萬億元,6月減少172.51億元。

按照央行公布的上述兩項數據,7月份市場因此減少了7640.89億元的流動性。

此外,7月末黃金儲備由5332萬盎司增至5393萬盎司。

機構:央行或在8月下旬“降準”

民生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李奇霖分析認為,7月貿易順差430億美元,較6月僅收縮35億美元,僅從貿易項無法解釋外匯占款大幅收縮,而人民幣貶值預期較6月明顯增強,資本外流可能是外匯占款大幅收縮的主要原因。他認為,外匯占款的缺口需要央行主動貨幣投放抵補,匯率端稍顯穩定後,中國央行降準會大概率出現。

招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也表示,為了對沖人民幣貶值帶來的資本外流壓力,進一步降準不會太遠。

國信證券分析師董德誌等也在日內報告中指出,考慮到中國截止7月超額準備金率或降至年內新低,且7月外匯占款可能出現巨量負增長、經濟形勢不樂觀,以降準為代表的流動性投放措施理應箭在弦上,最快將於8月祭出。

匯豐分析師更是在研報中表示,預計中國央行三季度再次降息25個基點;預計中國央行三季度下調存準率100個基點。

 

一財網綜合和訊網、中國經濟網、鳳凰財經、光明網、華爾街見聞等報道

編輯:丁明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861

流動性驟緊:外匯占款大幅下降 央行降準博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5388.html

流動性驟緊:外匯占款大幅下降 央行降準博弈

華夏時報 2015-08-22 11:14:00

央行此次掏出解決流動性的“牌”為中短期性,開始惜打降準這張長期性的“牌”。“降準時點或會推遲,三季度還會見到一次。”招商銀行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告訴記者,除非市場極度悲觀,周末(22、23日)才有降準可能。

整個資本市場正在側耳傾聽,央行在周末(22、23日)是否會宣布降準。“最近有的大行減少了資金拆出量,甚至不再‘出錢’了。”8月20日,某上市銀行資金部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

流動性預期趨緊,資本市場率先反應,A股上證指數4000點魔咒再現,21日收盤再次大跌至3500點底部區間。

市場降準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各種數據也都在倒逼央行降準釋放流動性。7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下降3080億元,刷新了單月最大降幅;7月末銀行超額準備金率從上月的2.5%快速下降至2%,創下年內新低;資金面緊張已迫使利率上升,上海銀行間拆借利率連續幾日出現上漲,8月20日,隔夜利率再上漲4.2個基點至1.83%;7天期利率上漲4個基點至2.586%。

但央行仍在與市場博弈,上周央行通過逆回購、MLF向市場投放了3500億元巨量資金,創下了單周新高。央行此次掏出解決流動性的“牌”為中短期性,開始惜打降準這張長期性的“牌”。“降準時點或會推遲,三季度還會見到一次。”招商銀行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除非市場極度悲觀,周末(22、23日)才有降準可能。

博弈降準時間點

“央行近日釋放了3500億流動性,但是資金利率卻繼續攀升,因為金融機構預計央行降準推遲,形成了流動性偏緊預期。”上述上市銀行資金部人士稱,現在有的大行都不願意借錢了,握住流動性才是真理。

資金面預期偏緊正在影響A股等資本市場以及貨幣市場價格。上海銀行間拆借利率連續多日攀升,中短期出現較大漲幅。8月20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顯示,除3月期利率出現下跌之外,其余各品種利率均上漲,隔夜利率上漲4.2個基點至1.83%;7天期利率上漲4個基點至2.586%;14天期利率上漲3.8個基點至2.69%;1月期利率上漲5.2個基點至2.759%。

市場聲聲催促央行降準。民生證券稱,目前大銀行融出資金意願收斂,在銀行間層面已導致流動性偏緊,壓力有從短期限向中長期限傳導的趨勢。未來在人民幣匯率壓力穩定後,央行將有充足動力通過降準對沖資本外流壓力。中金公司稱,從穩經濟以及避免流動性引發資金利率上升的角度考慮,預計未來一個月內央行可能再度主動註入流動性。國信證券預計,以降準為代表的流動性投放措施最快將在8月推出。

“央行貨幣政策的魔法口袋里,掏出的不是降準的大糖果,而是幾塊曲奇餅幹而已。”深圳某證券公司總裁認為,央行希望通過逆回購、MLF註入中短期流動性,降準大牌準備留以後再用。

市場資金面偏緊,央行不遺余力地釋放流動性,8月18日,央行發布公開市場交易公告稱,以利率招標方式進行了1200億元人民幣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繼續持平於2.5%。央行8月19日再宣布,對14家金融機構開展了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共1100億元,期限6個月,利率3.35%。8月20日,央行在公開市場再次展開1200億元逆回購操作,期限為7天,中標利率繼續持平於2.5%的水平。一周時間內,央行總計向市場註入了3500億流動性,單周釋放如此巨量資金,央行稱“為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結合金融機構流動性需求”。

市場為何仍是不滿足,對流動性預期仍是偏緊,並呼喚央行降準呢?劉東亮分析,人民幣貶值引發了市場對未來流動性預期的不明朗。“逆回購、MLF等釋放流動性終歸是要收回去的,而且是有資金成本的,金融機構不可能拿這些短期資金去配長期資產,所以唯有降準釋放的流動性,央行不會再收回去,也無需付息,才能扭轉市場的流動性預期。”

M2假性觸頂

央行遲遲不降準,資本市場躁動不安。

自上次股市暴跌央行采取了緊急措施啟動“雙降”之後便悄無聲息。如今8月份已經接近尾聲,市場等來的是央行逆回購、MLF大量中短期釋放流動性的手段,降準的信號遲遲缺席。央行近日降準的可能性還有多少,未來降準的次數會減少嗎?

央行最新公布數據顯示,7月末我國廣義貨幣M2余額為135.32萬億元,同比增長13.3%,增速比上月末高1.5個百分點。M2增速已經高於了全年12%的預期目標。7月社會融資規模為7188億元,比上月少增1.1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5327億元,余額同比增速從11.6%升至12.0%。市場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央行降準次數及時點推遲。

劉東亮認為,7月M2超過了全年目標,主要原因是央行向證金公司註資數千億,所以依然維持下半年兩次降準和一次降息的預期,“7月股災央行給證金公司借了很多錢,給出大量融資,從而將M2、社融兩個數據推至新高,如果剔除這部分註資的話,實際上社融和M2增速都並不多。”

盡管資金出現了大幅度流出,但依然不能打動央行降準之心。央行數據顯示,7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26.41萬億元人民幣,下降3080億元;金融機構口徑外匯占款28.9萬億元人民幣,下降2491億元。央行口徑與金融機構口徑外匯占款雙雙刷新單月最大降幅紀錄。對於接下來8月外匯占款,市場認為人民幣此次貶值繼續下降已成定局,可是央行為何仍不為所動?

“央行要備有多次降準的‘後手’,才能應對未來各種局面變化。人民幣此次大貶之後,8月外匯占款數字如何?資金是持續大幅流出,還是趨於平穩?這都尚待觀察以定奪降準的步伐和節奏。同時美國加息的時點,從此前6月推至9月預期,又有機構說要到明年才成行,那麽央行降準時間和步伐也相應延後。美國進入貨幣收緊期會進行多次加息,那麽央行也要備有足夠次數的降準,以防止資金流出用於對沖。”上述深圳證券公司總裁認為,央行降準並非只看國內資金面和資本市場臉色,而今更多因素需要考慮。

央行一面采取短期和中期的流動性調控手段,一面安撫市場寬松政策還在。8月10日,央行發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近期貨幣擴張動力有所增強,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已接近全年預期目標,預計未來一段時間M2增速可能還會加快。

經濟低迷“剛需”

經濟仍在底部苦苦掙紮,“從我們接觸的企業來看,實體經濟還是非常困難,銀行壞賬接下來還會進一步暴露。”華南某股份制銀行行長認為,原來預期三季度經濟觸底回升,但現在恐推遲至明年,所以寬松的貨幣政策也需要維持更長時間。

6月經濟數據初現穩定跡象,但7月經濟數據全面滑落,給下半年經濟走勢帶來了擔憂。近日公布的7月經濟數據顯示,7月份出口同比下滑8.3%,為4個月來最大降幅;7月份進口同比下降8.1%,為連續第九個月下滑。7月工業增加值遠不如預期增速回落至 6%,為金融危機以來第三低的月份。發電量由上月同比增長0.5%轉為同比下跌2.0%。前7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從前6個月的11.4%回落至11.2%,創2001年以來最低。

除了對沖外匯占款下降、資金流出的需求,實體經濟仍處於低迷尋底階段,所以保持寬松貨幣政策以幫助實體經濟複蘇,成為未來降準、降息的核心理由。“未來降準還會繼續,8月份外匯占款還會減少,出口增加速度很慢。”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認為,央行降準不會缺席。

8月13日,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黃益平表示,中國經濟面臨很大下行壓力,還要兩到三年才能看是否到底。只要中國經濟不崩盤,就不會出現大規模資本外逃。如果市場上流動性收緊,不排除央行將降準以補充流動性。

此外7月PPI同比增長-5.4%,自2012年3月份以來,PPI已是連續41個月負增長。“PPI 連續41個月為負,可以看出企業銷售困難,所以沒有貸款意願。” 曹遠征認為,實體經濟困難,並非貨幣政策能夠解決,降準、降息的資金並非流到實體經濟,而是脫實向虛,流入了股市等投資領域;同時寬松的貨幣政策不可或缺,達到穩定流動性以及經濟的作用。

8月21日,財新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47.1,低於上月終值0.7個百分點,跌至2009年3月以來低點。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預期2015年下半年將出臺新一輪降息和兩輪降準,並輔以定向量化措施。澳新銀行在報告中稱,經濟增長動能還沒完全回升,央行可能會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澳新仍維持早前的預測,認為央行將下調利率25個基點,並在第三和第四季度分別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

機構普遍預計年內兩次降準,但是降息的預期由於人民幣貶值生變。劉東亮預計,年內人民幣貶值幅度在“5%-10%”區間,在前期貶值3%之後接下來還將進一步貶值,資金流出壓力仍存,降準對沖外匯占款下降必要性存在。“人民幣貶值令短期降息可能性下降,但是目前離市場預期利率價格仍有差距,年內降息一次的預期仍存在。”

8月21日,A股上證指數收盤暴跌4.27%,收盤於3507點;而且近日拆借市場利率不斷攀升,這算不算市場對資金面極度悲觀的表現呢,還是處於央行的容忍範圍內?央行的貨幣政策魔法口袋里,何時會掏出降準的大糖果?資本市場仍在側耳傾聽,央行周末是否會發出降準的“聲響”。

編輯:羅懿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596

監管者嚴懲新三板企業大股東占款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7259.html

周一,海格物流(430377.OC)公告受到深圳證監局行政處罰,這是去年底各地監管者集中核查新三板企業大股東占款和關聯交易以來首例行政處罰,也是新三板市場監管從嚴趨勢的最新表現,給接觸資本市場不久的掛牌企業敲響了警鐘。

深圳證監局在處罰決定書中稱,從2014年初至2015年底,海格物流與控股股東深圳市奧世邁實業有限公司之間共發生113筆關聯資金交易,一度占用掛牌企業資金2700多萬元,並且既未通過內部審議也沒有進行公告披露。

掛牌企業實際控制人、董秘和財務負責人均受到警告和罰款。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長朱為繹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新三板是很理性的市場,掛牌企業數量多,投資者數量少,一旦企業出現誠信問題就可能出局,未來定增時將不被投資者歡迎。

本月,已有25家掛牌企業集中公告因大股東占款問題被當地證監局采取行政監管措施,不少企業在回應監管時稱,控股股東占款及關聯方占款是因為管理層不理解法規和業務規則,不存在占用公司資金的主觀故意。隨著年報披露,越來越多的大股東占用公司資金的情形浮出水面。今年以來,新三板企業披露關聯交易的公告已經超過1萬份。

國信證券場外市場部總經理魯先德表示,他更願意相信企業的動機不是惡意,但這反映了新三板企業接觸資本市場的時間較短,同時處於早期的成長階段,雖然經過了一定的規範,但相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對資本市場的規則理解和認識仍然比較薄弱。

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希望掛牌公司能夠看到問題的嚴重性。券商中介機構也要在後續持續督導工作中加強對企業的輔導和相關知識的教育,否則這些問題還會出現。”

去年底以來,新三板市場監管開始逐步收緊。今年1月,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布評論稱,新三板市場擴大至全國初期,掛牌公司的違規行為多數是“無知犯錯”,但時至今日,各類市場主體的諸多違法違規行為已帶有明顯的“主觀故意”,監管者應當高度警惕,對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堅持“零容忍”。

銀河證券新三板部負責人孫建波告訴記者,“嚴格監管能讓好的公司凸顯出來,規範監管恰恰是為了大浪淘沙,讓好的企業為大家發現。如果沒有監管,騙子就可以不惜成本包裝自己。”

朱為繹認為,新三板創新層推出後門檻高於創業板,如果監管也能達到創業板的水平,那麽按照權利義務對等原則,有利於新三板政策紅利落實。

盡管監管者多次重申創新層將在5月初推出,但是正式的分層方案至今沒有發布,創新層企業究竟能獲得哪些差異化政策尚不明確。市場預計掛牌即定增放開35人限制最值得期待,而實行競價交易和降低投資者門檻仍將遙遙無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56

外匯占款連續9個月下降 降準可能性增大

8月14日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顯示,7月末人民幣外匯占款為23.44萬億元,較上月減少0.19萬億,連續第九個月下滑。

7月人民幣貶值壓力和外匯儲備減少的壓力持續放緩,人民幣匯率指數較6月末升值0.34%,保持基本穩定;央行7日公布數據顯示,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較上月下降0.1%,仍守住3.2萬億美元關口。

繼3月1日降準後,央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通過“逆回購+MLF”對沖外匯占款減少,確保了市場流動性穩定。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下一階段外匯占款持續減少,降準的概率將進一步增加。

7月降幅擴大

7月末人民幣外匯占款234402.45億元,較上月減少1905.08億,降幅較此前數月有所放寬。

今年6月外匯占款較5月減少了977.27億元。在此之前,5月外匯占款環比減少337億元,降幅連續5個月收窄。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不必過分擔心一個月的數據表現,7月受到季節性因素的影響比較大,但當月的外匯儲備情況來看,外部流動性正在改善。今年以來,外匯占款的降幅已經在持續收窄。

外匯占款是指受資國中央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以人民幣為單位。其行程的過程是商業銀行向央行結匯,央行以外匯占款作為資產,被動向市場投放人民幣所形成的基礎貨幣。

“從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來看,外匯儲備是央行的資產,它對應的是外匯占款,就是貨幣的投放,所以當外匯儲備連續減少的過程中,就對應著外匯占款中持續的收窄。”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7日央行公布的外儲數據顯示,7月份小降41億美元。自今年3月份開始,我國外匯儲備連續兩個月增加,5月掉頭下降後,6月再度回到外儲增加的軌道,並重返3.2萬億美元關口。

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說法,影響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二是外匯儲備投資資產的價格波動;三是由於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計量貨幣,其他各種貨幣相對美元的匯率變動可能導致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四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於外匯儲備的定義,外匯儲備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資金運用記賬時會從外匯儲備規模內調整至規模外,反之亦然。

對於7月末外匯儲備規模下降41億美元,外匯局方面表示,從7月份的情況看,央行向市場提供外匯資金以調節外匯供需平衡,貨幣、資產價格重估出現上升,外匯儲備規模的小幅下降是上述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溫彬對本報記者表示,從春節以後,美聯儲加息預期漸弱,之後人民幣對美元有一定的反彈,但是持續到6月英國脫歐之後,因為金融不確定性因素增加,所以帶來人民幣的小幅貶值,外儲減少部分反映了美元在加息的背景下,企業和經營部門資產負債表的重新配置過程。企業和居民持有的美元資產增加,央行資產負債表收縮,外匯儲備的收縮也引起了外匯占款的下降。

有分析人士認為,7月歷來是外匯流出比較明顯的月份,跨國企業結算旺季、海外派發紅利乃至暑期旅遊等因素,都會推動7月成為外資流出比較明顯的月份。然而,7月外匯儲備本身保持穩定,說明目前的外部流動性正在邊際改善之中。

降準可能性增加

存款準備金率的變化跟外匯占款高度相關。今年3月央行最近一次降準以來,二季度開始,加大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采用逆回購加MLF(中期借貸便利)對沖外匯占款減少。

那麽,下一階段的貨幣政策將何去何從?

溫彬認為,如果下一階段外匯占款持續減少,降準有一定的空間,且有必要性。“降準是一次性到位,但公開市場操作是短期性的行為。此外,兩者成本不同,對於商業銀行來說要通過MLF獲得流動性支持,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他說。

申萬宏源宏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亦對本報表示,從目前來看,降準概率可能大一些。

不過,近日,發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發布《更好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一文,指出“堅定不移降低各種企業成本。擇機進一步實施降息、降準政策。”但隨後,上述字句已被刪除。

一些觀點認為,刪文舉動可能隱含了一個信息:到目前為止,降準、降息不在政府和央行的考慮範圍。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此前對本報表示,除了降準,目前央行有很多可替代的調控工具未滿足短期、中期的流動性安排。而降準對多各方面的影響可能會比較大。

央行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專門指出,降準引起的負債減少需要通過資產方的調整來平衡。若頻繁降準會大量投放流動性,促使市場利率下行,加上其信號意義較強,容易強化對政策放松的預期,導致本幣貶值壓力加大,外匯儲備下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2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