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大S準婆婆 百億中國餐飲天后的拚命生存學 俏江南張蘭 不留半點退路才能成第一

2010-11-8 TWM




「俏江南」最近成為台灣最紅的餐 廳名字,它的女老板張蘭,即將成為台灣藝人大S的婆婆,她尊貴且霸氣。很難相信十九年前,張蘭還是一貧如洗的單親媽媽,偷渡到加拿大打黑工。一個弱女子是 靠著什麼樣的精神在異鄉生存下來? 最後回鄉赤手空拳創造她的餐飲帝國,成為中國的餐飲女王?

撰文‧林孟儀、林宸誼

一樁兩岸聯姻的婚事,讓中國最大中式餐飲集團俏江南,在短短幾天內瞬間暴紅成為台灣人盡皆知的品牌。

大 家都在問,大S(徐熙媛)的準婆婆、俏江南董事長張蘭,究竟是何方神聖?與準婆婆第一次見面,大S就趕緊送上價值不菲的愛馬仕柏金包作為見面禮;而原定明 年二月十八日結婚的消息,也在準婆婆出面踩煞車後,立刻延到了三月,這位一臉貴氣的中年女富豪,一句話就可以改變一切,她為何如此霸氣?

張 蘭,這位自稱是慈禧後人的中國餐飲界「天后」,可不是一號簡單的人物。白手起家的她,擁有中國五十二家時尚川菜餐廳「俏江南」、「蒸STEAM」和高檔俱 樂部「蘭Club」,以估計人民幣二十五億元(約合新台幣一一七億元)的身價,在《二○○九胡潤餐飲富豪榜》中位居第二,僅次於味千拉麵董事長潘慰。《華 爾街日報》還曾將她列為亞洲十大最具影響力的女企業家之一。

「在我的事業中,任何事情都百分之百由我決定!」隻手創造一個餐飲王國的張蘭自認「武斷」,向來一切都是她說了算,自稱是慈禧後人的張蘭,敢說、敢做、敢賭的「悍、狠、絕」性格,是與她交手過的人,腦海中印象最鮮明的標記。

夠悍更霸氣

有 得也有失 卻從來不後悔「我要在台灣開十家店,倫敦最高樓(Canary Wharf)的餐廳明年也即將開幕,接著還要在美國紐約、法國香榭麗舍大道開店……,我要打造一個世界第一的中國餐飲集團!」張蘭接受《今周刊》專訪,毫 不掩飾一出手就要插旗世界大城市地標的野心,並透露明年俏江南即將在上海A股上市。

她的悍,透過媒體可以感受得到幾分;但是台灣業界早在一年前,就已領教這位餐飲天后的悍勁!

事 事追求第一的張蘭,其實早就想在台灣最高樓台北一○一開店。張蘭去年底曾來台考察一○一場地,並拜會董事長林鴻明,原本看中挑高二層樓的八十六樓八百多坪 空間,也是一○一最氣派、景觀最佳的樓層。但是據了解,當時張蘭態度相當強悍,甫見面就大砍租金毫不手軟,讓一○一商務部門頗感吃驚,在彼此都堅持不肯讓 步下,談判終至破局。

洽談過程中,張蘭一邊接受台灣媒體專訪,對一○一招租團隊喊話,希望給予租金優惠;一邊又嫌棄一○一觀光客多,人潮雜亂、租金太貴,不斷釋出訊息。「別人都是開幕前保持低調,她卻高調宣傳,行銷手法實在很厲害。」一位地產商指出。

雖然砍價不成,讓張蘭錯失在台灣地標開店的機會,目前一○一該樓層已確定由台南擔仔麵承租;但是張蘭的高調宣傳,讓俏江南未開幕就已在台打開知名度。

張蘭算盤打得精,十一月十日將帶著兩位大陸設計師再度來台,和ATT董事長戴春發敲定雙方合資新台幣五千萬元,讓俏江南台灣第一家餐廳落腳ATT Square(原紐約紐約購物中心)六樓、約九百坪場地的開店事宜。張蘭揮軍台灣餐飲市場的第一家店,最快明年五月開幕。

談到與一○一失之交臂,張蘭卻絲毫不見後悔,語氣堅定地表示:「台灣以後肯定會有超越一○一的地方,俏江南鎖定的不是觀光客,而是台灣在地客,所以沒有必要靠一○一,自己的品牌知名度才是最重要的!」語氣中聽得出她一點都不願意認輸。

夠拚無所懼

打工、創業 走上餐飲品牌之路一位弱女子,二十年間能白手起家創造一個餐飲帝國,靠的就是過人的拚勁!「女性要想在餐飲業生存,需要具備堅強的意志。我能堅持到現在,得益於過去生活和勞力。」她堅定地說。

從一個下放湖北和四川邊界山區勞改的孩子歷練到今天,張蘭正是從一次次大膽放手一搏的成果,累積出自信與霸氣,也賭出不一樣的人生。

畢業於北京工商大學企管系的張蘭,一九八九年將六歲的獨子汪小菲留在中國,隨舅舅偷渡加拿大當黑工,領著一小時二.五美元的低薪,任老闆剝削,在餐廳洗碗、扛豬肉、當洗頭妹,最高紀錄一天曾兼六份差。

「冬 天每天早晨都要搬豬肉,一片就十幾公斤,人家一片都沒讓你少搬!」一位嬌弱的女孩與其他男性工人一起搬豬肉,就為了存夠二萬美元回中國創業。赴加三年期 間,她隨身帶著獨子汪小菲的照片,但卻是壓在床頭櫃上,思念時才翻過來看一眼,隨即立刻扣上,「我怕啊!怕看到兒子呼喚媽媽的眼睛,會動搖我對夢想的追 求!」她對大陸媒體感性地回憶指出。

人生的第一把賭注,讓她賺到二萬美元的第一桶金。九一年她返回北京,陸續開設阿蘭酒家、百鳥園海鮮酒樓等,因為重視用餐環境和裝潢,吸引許多商務人士上門消費。

十 年後,餐廳生意正好時,據說每日可進帳人民幣五十萬元,張蘭卻再次豪賭,冒險賣掉手邊三家「金雞母」餐廳,換得人民幣六千萬元。看準中國經濟改革,都會白 領崛起,她將這前半生的所有積蓄,全數壓寶在北京當時最高檔的寫字樓:國貿大樓,開設了第一家平價中帶奢華的「俏江南」,走上自創餐飲品牌之路。

獨 子汪小菲後來出國也體驗到母親在異鄉時的辛苦,在法國念書時,張蘭經濟狀況已經比較好,但是汪小菲還是自己打工,不向家裡要錢。「這些都是母親從小的嚴格 教育,還有爺爺的影響。」他對大陸媒體指出,其實爺爺是滿族正黃旗人,外公據說是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傳統教育的影響比其他人都來得多,「有人說我們是沒落 的貴族,可是我寧願做一個沒落的貴族,也不願做一個自大的暴發戶!」

夠狠展實力

讓對手敬畏 管理與製作尊重專業來勢洶洶登台的俏江南,正是南僑集團董事長陳飛龍最擔心的潛在對手。他曾對媒體透露,大陸的包子、烤鴨還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被形容為 「中國的LV頂級餐廳」的俏江南集團。光是北京第一家蘭Club,當年張蘭就狠砸新台幣十四億元,大手筆找來法國設計鬼才菲利浦.史塔克 (Philippe Starck),動輒一張十八萬人民幣的椅子、一盞四十萬人民幣的水晶燈,奢華破表,挑戰中國市場對頂級餐廳的想像。

之後,她不斷以藝術品加持,營造頂級餐飲形象,二○○六年更在北京保利秋拍會上,以人民幣二千二百萬元,標下藝術家友人劉小東的畫作〈三峽新移民〉,創下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拍賣新紀錄,可說是精於創造話題的行銷女王。

論實力,「大型中餐連鎖,張蘭是中國第一人!」去年底邀請她來台的中華兩岸連鎖加盟協會理事長王國安指出,味千拉麵還可以靠中央工廠協助,但是俏江南卻每家店都得有廚房、廚師,現點現做,能做到標準化、甚至國際化,真是不簡單。

幾 年前,張蘭就從麥當勞、可口可樂引進了專業經理人,現任俏江南集團總裁的魏蔚,更曾是麥肯錫公司全球的董事合夥人,協助俏江南推行中餐管理與製作上的複製 與標準化。光是魚香肉絲這道菜,精確到主、輔料各有幾兩?用多少克鹽?多少毫升的醬油?幾撮蔥花?就連用多大的火候,都有科學計量和規定,減少人為操作的 差異。

夠絕卻有情

剛中帶柔 逼到絕境方能迸發力量張蘭雖然在商場上與男人拚霸氣、鬥狠勁,但是內心仍是充滿感性的女強人。「我一年只給自己一次哭的機會,有壓力也不需要別人分擔!」她有一次對媒體透露。

在 外是四處征戰的東北虎,回到家張蘭卻能變成溫柔的小女人,現任老公田益賓是自由攝影師,平常忘情於創作,不插手俏江南任何事務,也不掛頭銜,「我、老六 (田益賓暱稱)、小菲,我們三個人在一起時,是我內心最充實的時候,老六就是有把人心底最深的快樂和感動,全都勾出來的本事!」她充滿柔情地說。

出生東北大慶的「老六」,有著北方男人的大器,並不在乎光芒被張蘭掩蓋,「我對成功者向來是欽佩的,我自己不求功名,我們一起生活了這麼多年,我們現在的感情,像親情,帶著暖味兒,互相包容。」他對大陸媒體坦白地指出。

五十二歲的張蘭可剛可柔、霸氣中又帶著尊貴氣質,她成功祕訣就是不斷鞭策自己,﹁我是挺絕的人,做事情不給自己留半點退路!﹂張蘭透露,她與老公、兒子都不保險,口袋裡錢不超過二百元,她認為把自己逼到絕境,才能創造人生及事業巔峰。

遇到如此霸氣、見識過大風大浪的婆婆,大S與汪小菲明年正式結婚後,兩岸的兩女人,互動將成為眾所關注的焦點,未來相處也將考驗雙方的智慧。

張 蘭

出生:1958年

現職:俏江南集團董事長

學歷:北京工商大學

經歷:阿蘭酒家負責人

餐飲天后—張蘭

1958年出生於北京

1968 年跟著被下放的母親從北京到湖北1987年北京工商大學企管系畢業1989年到加拿大打工1991年 帶2萬美元回中國,創業開設「阿蘭酒家」1994年認識現任老公田益賓2000年俏江南第一家店於北京開幕2006年 投資人民幣3億元打造北京蘭Club

長江商學院EMBA畢業

2008年12月15日俏江南餐飲釋出不足10%股份給中金、鼎暉2009年《2009胡潤餐飲富豪榜》排名第二,身價人民幣25億元

製表:林宸誼

張蘭的餐飲帝國

俏江南集團

(張蘭)

蘭 Club(負責人:汪小菲)定位:高收入者,北京、上海共2家俏江南餐飲公司(負責人:張蘭) 定位:商務人士-直營、加盟共52家蒸STEAM(負責人:張蘭) 定位:白領、年輕族群,蘇州1家、北京1家、上海3家※(已併入蘇布SUBU,中金投資人民幣1億元、鼎暉投資人民幣2億元,共持股不足10%)

製表:林宸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89

吳軍:從0到1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它可能和產業沒有半點關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finance/2016/0624/156919.shtml

吳軍:從0到1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它可能和產業沒有半點關系
吳軍吳軍

吳軍:從0到1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它可能和產業沒有半點關系

我們需要的是連接,不光是中國的連接,是全世界的連接。

i黑馬訊(張曉軍)6月24日消息,2016成都全球創業創新交易會在成都舉行,在本次大會創新資本分論壇中豐元資本創始合夥人吳軍做了主題演講。

吳軍認為,未來你想像英國人引導工業革命一樣,我們需要的是連接,不光是中國的連接,是全世界的連接。

而要把世界連接起來,並不是做到從零到一就可以了。“實際上從零到一只是完成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而已,有時和我們的創新,和我們的產業甚至沒有半點關系。

同時他指出,最重要的不是預測未來發生什麽事,而是要做反映,因為世界不確定性,你要做最適合當下環境的事情

vbox3598__SEN4785_174640_small

以下為現場演講實錄:(經i黑馬編輯刪減)

|吳軍  整理|張曉軍

我非常榮幸在這里跟大家分享關於資本創新方面的想法。人類在工業革命前2000多年的平均壽命都是30-40歲,到工業革命以後就變成了70歲。

為什麽工業革命能如此大的延續我們的生命?關鍵是思維方式的變化。剛才主持人說成都能不能成為一個矽谷?我覺得關鍵看思維。

工業革命改變人類思維

工業革命帶來什麽思維?要講兩個人:一個是瓦特,一個是牛頓。在工業革命以前,人類作為的工匠做事情是比較緩慢的。瓦特是怎麽做的呢?有一個科學思想在指導他,那就是牛頓的力學。牛頓在西方人看來是世界歷史上影響第二大的人,第一是穆罕默德。為什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凡是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規律可尋,這個規律可以用很簡單的幾條規則概括出來。

一個是機器思維,它是確定性的。在他那個年代還有另外一個偉大科學家叫哈雷,他用這個理論預測出一顆彗星73年後會回來。當時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概括成機械的運動,我們知道瑞士的手表可以做出音樂來,可以把今後幾百年時間各種細微的變化做得很準,這種機械的東西是一個思維方式。

到今天,這個思維方式導致了西方兩百年的發展。這顯得非常重要,因為如果你認為這個東西不確定,就很難得到發展。我不說中醫不好,可是陰和陽解釋不清楚的時候,這個東西就沒辦法發展了。什麽東西都要確定,這是第一條。

科學發展到今天我們發現在信息時代很多東西是不可確定的,思維方式正在發生著新的變化。我們說要趕上新的潮流,首先是我們要承認很多事不可確定。

剛才幾位嘉賓是大公司出來的,看看過去幾十年里這些公司的財報,他們預測第二年的收入有一半是不準的,因為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發生,我們現在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

那我們應該怎麽辦?很重要的一個辦法是有一個好的團隊。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預測未來發生什麽事兒,而是要做反映,因為世界不確定性,你要做最適合當下環境的團隊。你最後生存下來,不是說把團隊架子搭得特別大就能活下來,而是要做一個適應的團隊。

vbox3598__SEN4786_174643_small

從01是萬里長征第一 

現在更需要的是自組織,而不是頂層設計的團隊,為什麽現在叫雙創——大眾和萬眾,不是從上往下是指派的組織,而是比較有活力的自組織。

今天很多人講到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它們的本質是什麽?我覺得連接比實體更重要。剛才說到優步和滴滴,還有租房子,優步和滴滴不擁有一輛出租汽車,但是比任何一家租車公司都大。

實體經濟很重要,未來你想像英國人引導工業革命一樣,我們需要的是連接,不光是中國的連接,是全世界的連接,這是思維方式的變化。

第二個是機器智能,今天所有的產業有60%在工業革命以前已經存在了。但是在工業革命時代,現有的產業加上蒸汽機形成了新的產業。在電氣的時代也是同樣的,現有的產業加上了電就成了新的產業。

而在電氣時代美國只有兩家發電公司,已有的產業加上電就成了一個新的產業;同樣的道理在IT時代,生產芯片的公司只是少數,但實際上在過去的50年,大部分的經濟進步就是因為已有的產業加上芯片,加上IT形成新的產業。中國過去30年發展這麽快是由於這個原因,在未來也是一樣。

第三個是過去30年我們好像一直在模仿,但是今天我們能不能有一個從零到一的過程。很多人對創新的認識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膚淺或簡單,認為有了技術就完成創新。

其實不是這樣的,給從零到一的這些人潑一些冷水,實際上從零到一只是完成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而已,從零到一有時和我們的創新,和我們的產業甚至沒有半點關系。

創新有時是一群人的發明傑作

目前為止發明的最偉大藥是什麽,我想90%的人會同意是青黴素,不但治愈了細菌感染,還讓我們的生命延長10歲。

我們聽到的青黴素發明的故事是什麽?中學課本是說有一個英國醫生做實驗當中,無意看到了黴菌把培養皿的細菌殺死了,從中他發明了青黴素,這是一個非常的完整從零到一。

但青黴素並不是因此就服務人類了,為什麽呢?因為當時發明青黴素生命十年時間,他的研究沒有任何的進展,有很多原因。比如當時的濃度太低,一升的培養基溶液只有兩個單位青黴素,可能還有很多因素解決不了。這時候一群人加入進來,所以說可能最後是一群人發明了這個產品。

第一個加入進來的是弗洛里,之後是錢恩、哈特利、亞伯拉罕,哈特利分離出這種藥。弗洛里有很強的組織能力,他把牛津大學的大學生組織起來,養這些菌,把整個牛津大學做成了黴的學校。弗洛里找葛珞素,發現找不到,他又跑去找美國和歐盟幫忙,美國一方面找著藥廠做,一方面幫著研究新的菌種。

經過了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最後濃度提高了一千多倍,藥廠解決了無數的工程問題,投入了幾千個科學家、工程師和幾萬名工人,這件事才做成。

到此還沒有結束,後來英國人接著研究,到底如何才能最管用?今天我們去青黴素藥廠發現它們是不用養黴菌的,而是通過國際間合作發明生產青黴素。

這里面起到最大作用的是弗洛里,他把全世界上萬人組織在一起把這件事做起來了,同時還要配合政府的支持,加上我們的創新和活力都要加入進來。

吳軍創新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7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