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日本新任“中國通”駐華大使橫井裕:我的半生與中國相重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560.html

日本駐華大使館的“大使專欄”終於刷新了,這意味著有“中國通”美譽的日本駐華大使橫井裕(Yokoi Yutaka)正式履新。

新任日本駐華大使橫井裕

橫井裕23日通過中國的社交媒體賬號向中國問好,表示“我是剛剛上任的日本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橫井裕。”他提到,“為推動日中關系的齒輪向前轉動,我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那麽,對於這位“中國通”,中方對他任職有何期待?

日前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記者會時表示,當前中日關系總體改善,但仍敏感脆弱。我們期待日本新任駐華大使為推動兩國關系進一步改善發揮積極作用。

知華派第五次赴任中國

“我第一次訪問中國,是在改革開放剛開始的1980年,當時我作為外務省的研修生被派到北京大學學習漢語和中國相關事務。” 橫井裕表示,“此後,我前後4次赴任中國,每次在中國工作、生活,我都會對中國的快速發展感到驚訝,同時也為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中,日本所做出的一些貢獻感到高興。”

“可以說,我作為外交官,迄今為止的半生,是與中國改革開放的30多年相重合的。本次,我作為日本國駐華特命全權大使,第5次赴任中國。” 橫井裕表示,“我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也決心為進一步加深日本與中國之間的友好與合作,竭盡全力。”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在1978 年通過了日本難度極高的外務公務員錄用高級考試並在1979 年 4 月進入外務省之後,橫井裕選擇了中文作為他的外語種類,並在1980 年 9 月 到北京大學進修。隨後,他第一次派駐中國是在1983 年 6 月,職位是日本國駐華大使館 二秘;在1996 年 6 月 ,他第二次被派駐中國任日本國駐華大使館參贊。 隨後,橫井裕在2000 年 8 月升為亞洲局中國課課長,在2008 年 6 月第三次被派駐中國,任日本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在2010年第四次被派駐中國時,他已經擔任了日本駐中華大使館公使一職。2016 年 3 月,他再次被派往中國,成為新一屆的日本駐華大使。

中日經濟相互依存

橫井裕此次表示,伴隨著中國的發展,日中關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如今中國和日本分別成為世界第二、第三的經濟大國。期待兩國在維護地區及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單看兩國關系,目前雙邊貿易總額達到了2700億美元。

“而且最近訪日的中國遊客連續刷新史上最高紀錄,達到1年約500萬人次。”他表示,很多日本企業積極到中國開拓事業,對中國各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也創造了很多就業的機會。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到日本的投資最近也受到較大的關註。

此前,在4月底,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訪華期間提出,給予特定範圍中國人最長10年簽證,並放寬了中國教育部直屬的75所院校學生簽證要求。

據新華社報道,赴日10年簽證主要面向商務人士和文化學術人士,不再單以收入劃紅線,在校學生和剛走入社會的畢業生赴日也會更加方便。新規預計最晚今年年底前開始實施。

在中日外長會晤的4月30日,日本外務省網站刊登的“放寬對中國人簽證發放條件”公告顯示,此次調整主要針對兩類人,一是商務人士和文化學術人士,申請多次簽證的有效期從5年延長至10年,發放條件進一步放松;二是中國教育部直屬75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畢業3年以內的往屆生,申請單次簽證的手續簡化。

不過近日也傳出中國赴日“爆買”降溫 ,日本百貨店免稅品銷售下滑的消息。根據日本百貨店協會5月20日發布數據顯示,4月全國百貨店免稅商品的銷售額較上年同期減少9.3%,近3年零3個月來首次同比下滑。日本方面認為,這可能是受到了中國對在境外購買的商品上調關稅和近期日元升值導致中國遊客“爆買”降溫的影響。尤其是珠寶和手表等高價商品銷勢低迷。

“日中經濟方面的相互依存關系日益深化,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橫井裕表示,“在新的形勢下,日中兩國需要協力構建符合新時代要求、對雙方都有益處的新型關系。”此外,橫井裕認為,為進一步加深兩國民眾的相互理解,促進彼此間的交流,兩國各界人士需要進一步付出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11

出走前半生,歸去已成人


天下間最愚蠢的事,就是對年輕人腰心腰肺講道理。

沒有一個人會覺得自己蠢、自己廢,個個都覺得自己是人生的腦細,能吃苦,能成功,次次能買中「天下為攻」,至少當你第一次踩屎時,你仍然不會改變這種樂觀的假設。

相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點相遇,結局完全不同。沒有人天生懂事,懂事都是社會教出來的。然而,經過職場3-5年的消磨,你會發現,困難比你想的要大,社會比你想的要殘酷,生活比你想得更難,但同時,只要你堅持下去,你仍然會發現,其實自己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變得更強。

「成人」是一個很重的話題。

人生最大的悲痛,莫過於辜負青春。如果自己的青春放不出什麼光彩,其他東西都會失去魅力。趁還年輕,在沒有束縛的情況下,應該勇於挑戰自己,嘗試各種的可能性。等到中年,拖家帶口小一派位就不便放開手腳行動了。

很多人也許會說年輕的時候,沒有錢,去哪都寸步難行。年輕時,有錢才不正常,畢竟官二代富二代還是少數,沒錢才正常。你可以有各種方法去賺錢,去實現一個小小的願望,比如去日本見一個心儀的偶像,去緬甸上注香,這樣的經歷才值得令人稱讚,不論結果如何,也會令自己難忘終生。人最怕的不是死,而是後悔。年輕時,就要有該擁有的生活,譬如交友、戀愛、旅行等等。現實束縛,思前顧後,錯失良機。外面的年輕人,有想法膽又大,不受限的去追夢。有一種大不了一切從頭開始的領悟。





26歲的小鮮肉Jack  Morris來自英國,24歲的小仙女 Lauren  Bullen來自澳洲,20163月份Lauren  Jack 在斐濟旅行時候相識,兩人都熱愛旅遊,有共同的興趣及愛好,迅速墜入愛河,就相約一同環遊世界。

 Jack 卻沒上過大學,只是個曼徹斯特的地氈清潔工人,除咗睇波,唯一讓他跟其他廢青不一樣的就是經常拿一台小破傻瓜機拍照,除了業餘時間刻苦學習影相,剩下的時間,幾乎都日日洗地氈,清潔工作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是不斷重複動作直至老去,的確十分恐怖,正如你日日坐寫字樓坐到生痔瘡腰椎移位水腫腳腫。

風平浪靜無趣的生活狀態無法平靜 Jack 心中的波瀾,他當了5年清潔工,蓄了3000英鎊後,21歲時果斷辭職,買了一張去曼谷的單程機票,從此再沒回頭,由於沒有收入,經費越來越少,他一邊自學攝影,一邊打零工賺錢,到處窮遊,並分享給網友。

Jack 邊玩邊分享著他任性的旅行,完成了許多人想做不敢做的事,很快他的IG一下火了從幾千漲到100多萬粉絲,越來越多人關注這個不太廢的廢青,也正因為這種傻勁的堅持,不僅引來了路人圍觀、各地旅遊局和廣告商紛紛拋出合作橄欖枝、越來越多人找上門,Jack 終於再也不用窮遊了。

英國青年的成人禮,會被安排面朝祖輩的墓碑聆聽他的家族史;而愛斯基摩族的少女,要以馴一頭鹿獨自跨越冰原來向族人宣告成人。可這些成人禮其實成不了人,它需要你與世界發生一點更深刻的接觸,和一連串的瓜葛。

每個年輕人第一次走進職場的時候,幾乎都是意氣風發,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古代君王對王子們的成人禮,往往是一場狩獵,或一場戰爭;像砌牆的過程,每一次人生的起承轉合都是磚塊,不斷加固它直到頂天立地。我給我助手的成人禮,是去殺一隻雞。

足跡踏遍了二十幾個國家,你以為Jack的人生已經夠完美了吧?而這一切才剛剛開始。他在旅行中不僅邂逅了美景良辰,還遇到了一見鍾情的女人,於是一個人變成了兩個人,旅行的美好也變成雙倍。





邂逅Jack之前,Lauren只是個擁有6萬粉絲的小網紅,倆人在一起後,Lauren暴漲了170萬粉絲而 Jack 也多了50萬,現在有250萬粉絲,粉絲多了以後,兩人賺的美金也越來越多,一張照片的最高收入竟達到9000美元。

他們在夏威夷一起潛水、在Santorini 等日落、斯里蘭卡看大象、在巴厘島的瀑布下擁吻、一起在浪漫的法國享受美景、在長城漫步,在天壇祈福、在土耳其看熱氣球、在沙漠奔跑,他們把兩人的照片放上了IG,張張都有10Likes

他們也曾被各大媒體報導,但每一張照片都不是隨便拍,每張的構圖和創意,都花盡心思。他們95%的時間用來拍攝,很少有時間停下來玩。有時5天時間才拍出一兩張滿意的照片。

一個清潔工人,因為愛好攝影和旅遊辭職去窮遊,又因為旅行中的堅持才遇到心愛的女人,後來兩人還在巴厘島買了房子定居下來。如果 Jack 因為清潔工人的身份而自怨自艾,若放下了攝影,就不會有現在,如果因為經費問題,就停滯不前,回去做清潔工,也許這輩子孤獨終老,更不會遇到現在的女友。

這些普通人,他們不一定拿到人生的好牌,但也必須經歷「成人」的破繭成蝶,一再破,一再成。它不是靠某一個特定年齡的特定儀式就能一蹴而就,閱歷和時間都是斷箭,總有一半留在體內長成骨血,去應對平凡的生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354

夜讀丨《我的前半生》暴露的職場潛規則,比離婚好看10000倍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22/1130873.html

來源:一讀微信公眾號(ID:iiiread)

不管你是職場小白還是人生贏家,看看《我的前半生》這部劇里暴露的職場潛規則,總是讓人受益匪淺。

職場沒有捷徑 好走的路都不是坦途

劇情:

做全職太太10年養尊處優的羅子君,早就和職場脫節,但為了與前夫爭奪兒子的撫養權,羅子君咬牙開始找工作。然而作為一個30+的職場新人,子君自然到處碰壁,這讓閨蜜唐晶十分擔心,賀涵卻如此安慰唐晶:

“路要自己一步一步走,苦要自己一口一口吃,抽筋扒皮才能脫胎換骨。除此之外,沒有捷徑。”

分析:

很多人求之不得的捷徑,其實不過是投機取巧,在苦難和挑戰面前繞道而行,以求得百發百中的圓滿。

但別忘了,挫折,往往是成長的加速器。

失敗的人之所以倒地不起,就是因為他們一擊即潰,而成功的人之所以無往不勝,恰恰是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脫胎換骨,看似節節敗退,實則以退為進,因此再度上陣後必將強者愈強。

與其削尖了腦袋耍小聰明,不如先煉就無堅不摧的真本事,在職場上能逢兇化吉,才是屹立不倒的盔甲。

交友才能交心 交心才能交易

劇情:

離婚官司開庭前,子君所有的面試都被拒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便利店售貨員的工作,因為和顧客發生沖突,被領導開除了。

此時的子君急需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來增加兒子的撫養權爭奪的籌碼,關鍵時刻,賀涵給她介紹了一份工作——高端商場里的奢侈品銷售,對羅子君這種毫無經驗的人,連便利店的打雜都幹不好,轉而做高端銷售簡直是天方夜譚。

賀函知道子君對這個offer勢在必得,幹脆面授了自己的經驗之談:

“每一個買過東西的客戶,你都要記住他們的特點喜好,留下電話和電子郵箱,然後根據他們的特點給予他們精確的咨詢,而不是無差別的群發對待。這樣他們就有一種被奉為上賓,被重視差別對待的良好感受。”

分析:

三百六十行,各自有門路,但本質上銷售的都是服務。

贏得客戶的信任和依賴,就成功了大半。因為交友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無論是以客流取勝的鬧市商鋪,還是靠聲名立腳的高端品牌,做好與顧客的關系維護,保證老客戶陣營不流失,才是最高明的選擇。

先做可以取代所有人的利器 再做誰都不可替代的神器

劇情:

臨面試前賀涵還對羅子君說了一句至關重要的話:

“你一定要做到可以取代任何人,然後再考慮做到任何人都不可以取代你。”

分析:

培養所向無敵的能力是職場的核心競爭力法則。

初入新環境,你必須盡快熟悉各個環節,打造自己360度無死角的技能,才能在長江後浪拍前浪的競爭中穩如泰山,然而從唐晶到賀涵,隔著100個職場精英的距離,當然不能就此止步,你仍需挖掘出自己的核心優勢所在,並無限化擴大它,直到他們成為你的爪牙和鋒芒,你終於可以無可替代。

先做可以取代所有人的利器,再做誰都不可替代的神器,等到你真正強大,你會發現這個世界都好運連連。

沒有未蔔先知的能力 就做好萬無一失的準備

劇情:

子君搬家後第一次上班在地鐵里被擠掉了高跟鞋,孤立無援地站在地鐵站門口打電話求助賀涵,卻被賀涵拒絕了,賀涵晚上吃飯的時候給子君講了為什麽不去幫他:

“實戰之前,必須預演,以排除一切意外的可能,沒有人在乎你所謂的特殊情況,更沒有人有心情有時間去聽你解釋,如果出了問題,那麽就一定是你有什麽地方沒有做好。”

分析:

沒有未蔔先知的能力,就做好萬無一失的準備。

知道地鐵會擠掉鞋子,就換一雙結實不掉的鞋,知道上班高峰會遲到,就預估出堵車的時間早早出門。擔心領導對方案A不滿意,那就再做一套方案B做備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領導看來,任何意外都是給自己無能的擋箭牌,要學會反省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職場上是一個只看結果不看過程的地方,來去匆匆,時間寶貴,沒有人會體諒你的辛苦。

職場就像進入自己的戰場,一個人也要活成一支隊伍。不能指望所有人對你伸出援手,不要到最絕望的境地才幡然悔悟,原來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化別人的軟肋為你的盔甲 無往不勝

劇情:

羅子君在奢侈品鞋店做銷售的時候,碰上之前的同學來店里買東西,同學不僅冷嘲熱諷,還跟其他店員八卦子君過去富太太生活和現在打工生活的反差等著看她笑話。

子君在倉庫聽到同事對她的奚落怒氣沖天,恨不得一個箭步沖過去幹一架,但她想起賀涵叮囑她的話,瞬間雲淡風輕:

“你來工作是來賺錢的,不是來交朋友的,如果能交到朋友那是驚喜,交不到朋友那才是正常的。現在做到韜光養晦很重要,做好自己的業績,任人評說,你自己的業績做好了,自然會有人來成為你的合夥夥伴。”

分析:

職場上不是講感情的地方,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你最困難的時候,只有你能幫到自己。虎落平陽被犬欺,沒有人會理解你,自己強大了,自然會得到別人的尊敬。

把時間花在磨練自己的能力上面,朋友之間講價值交換的,如果你的價值低,你再維系的關系最終也會慢慢消散,只有價值對等,才會有交換的價值。

冷靜了片刻的子君,放下了自己的驕傲,利用自己曾經的富太太心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一擊即中抓住了同學炫富的軟肋,讓對方礙於臉面不得不買下店里最難銷售的限量鞋。

後來的子君,步步進階,悟性驚人,在前夫陳俊生帶著小三淩玲偶然進店買鞋的時候,不僅沒有情緒失控,反而更加熱情地給淩玲跪地穿鞋,充分利用兩人對她的愧疚之心,成功賣出兩雙價格不菲的鞋。

同事得知對方是子君前夫時問她到底是怎麽做到的,子君說:

“抱著沖業績穩沖第一的信念啊。如果給他們擺臉色,什麽都得不到,笑臉相迎反而還能賣出去兩雙鞋。”

殘酷的生意場上,最怕感情用事,學會厘清理智和情感,將生活和工作完全剝離,做自己情緒的主宰,換位思考,化別人的刺刀為鋒芒,換他們的軟肋為盔甲,你終將無往不勝。

年輕的時候你需要的是平臺 年長的時候你要成長為平臺

劇情:

賀涵走馬上任子君前夫陳俊生公司的合夥人,陳對賀涵離開大公司到小公司來表示不解,賀涵如是說:

“我不管什麽大公司,小公司,給我錢多的就是好公司。”

分析:

被多家公司爭搶的大客戶Adam承諾,無論賀涵到了哪家公司,都要跟著他,不管到了哪個公司,賀涵都能讓全公司以他為中心。

對於職場小白來說,找一個大平臺的確能給自己更廣闊的發展,而賀涵這種階層的人來說,已經有著很豐富的職場經驗,他自己就是一個平臺。此時的賀涵已經別無所求,他的判斷標準就是金錢和是否能夠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利益。

只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你的善良要有點鋒芒

劇情:

賀涵從唐晶公司離職後,新來的合夥人羅平是個狡猾又沒有能力的人,唐晶擔心自己被賀涵帶走被羅平落井下石,賀涵告訴她:

“就他那點人品,他手下的聰明人遲早會走光的,然後等他再招幾個對他頂禮膜拜的傻帽兒,那他就等於是自掘墳墓,你什麽都不需要做,他自己就會灰飛煙滅的。”

分析:

賀涵是個既能讓小人畏,又能讓君子敬的人,出於對唐晶的保護,他知道像羅平那樣的小人肯定會對唐晶使出陰損的手段,就先下手為強帶走了公司的幾個有能力的顧問。

對出手講究的君子要以君子之禮相待,反之,對無所不用其極的小人唯有用比他更惡劣的手段才能不走進他的圈套。只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用最少的時間賺最多的錢 這就是高效

劇情:

唐晶曾經因為賀涵改了他給客戶的數據勃然大怒,認為他是捏造數據,欺騙客戶,但賀涵告訴唐晶:

“你應該以你多年所學的各種方法,計算出一個人家想要的數據結果,數據是死的,拿數據怎麽排列組合導出結論這是活的,拿人錢財,與人消災嘛!我們要時刻心系客戶,體驗他們的悲觀和快樂情緒,並且與他們站在同一條戰線上。”

唐晶之所以沒有一直坐上賀涵的位置,就是她一直都堅持自己一成不變的態度,而賀涵的工作原則都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也正因為如此,賀涵還說過一句:

“用最少的時間賺最多的錢,這就是高效。”

分析:

無論是客戶還是老板,看的是最終的結果,過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給到他想要的東西,利益與共,情感同生,為客戶設身處地著想,力排萬難地賣力,是成功的不二法則。

本來看著羅子君坎坷的婚姻義憤填膺,可是卻一不小心幹了賀涵的雞湯,還有人說《我的前半生》就像是《歡樂頌》里老譚的戀愛版本,他的話每一句都說到里心坎上。

無論是小白還是大拿,無論身在哪個階層,這些職場“潛規則”都終身受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002

《我的前半生》今晚落幕 現實題材話題如何討巧?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26/1132419.html

原標題:“前半生”今晚落幕 話題還在沸騰……

暑期檔一直以來都是古裝劇、玄幻劇的天下。今年,在《楚喬傳》《軍師聯盟》《醉玲瓏》 等多部古裝大劇的夾擊之下,一部現代都市題材電視劇卻殺出了一條血路——截至7月24日,《我的前半生》在東方衛視的csm52城收視率已破2.64%,北京衛視也破了1.98%,最終收視雙雙破二幾無懸念。

今晚,這部引發“婚戀大討論”的話題劇將迎來大結局,隨著收視的節節攀升,爭議也愈演愈烈,從一開始的“亦舒小說大整形”到“移情狗血大吐槽”,豆瓣評分自8.2分一路跌至6.8分。在年輕觀眾當道的暑期檔,一部講述“離婚女性逆襲之路”的電視劇為何會引發如此熱烈的社會反響?當下的電視觀眾,到底需要什麽樣的現實題材作品?

劇情驟變,主角人設崩塌

開播後,關於這到底是不是一部合格的“亦舒小說改編劇”的爭論好不容易偃旗息鼓,本以為大部分“非死忠原著黨”觀眾,已經接受了這部“大整形電視劇”,但主創團隊卻沒想到,該劇的口碑卻隨著劇情的發展而急轉直下。尤其是賀涵在剛剛向唐晶求婚後不久,就坦白自己愛上了羅子君的設定,令觀眾難以接受。“相戀十年的男友愛上了我的好閨蜜”,這樣的狗血劇情,毫不意外地引起軒然大波,說好的“失婚”女性獨立成長記,最後還是不能免俗地落入“霸道總裁愛上我”的老套戲碼。

其中,男主角賀涵人設的崩塌尤甚。那個曾經說過“我不允許任何人詆毀唐晶”的男人,恰恰傷害唐晶最深。原本是個“精英男”的他,在遇上羅子君之後,徹底淪為“老娘舅”,每天周旋在她複雜而又混亂的各種家事之中,從神壇上拉了下來。甚至有觀眾吐槽稱:“說好的現實題材大劇,最後仍是一部瑪麗蘇中年女子童話劇。”

究竟是“愛字擺中間,道義放兩邊”還是“閨蜜如手足,男人如衣服”?盡管編劇在全劇的最後,也沒有給賀涵和羅子君一個明確的感情歸屬,但仍有不少觀眾不能接受這樣的設定。對此,編劇秦雯認為,爭論也是這部戲有意思的地方,“賀涵和羅子君也沒在一起,羅子君同時失去了最好的閨蜜,也沒有跟她愛的人在一起,其實站在不同人的角度看這個事情,他們都背負了各自的十字架。”

配角出彩,觀眾入戲太深

除了觀眾熱議的羅子君、賀涵、唐晶,一群出色的演員,更讓劇中的配角光弧無限放大。

相比於羅子君與唐晶精致的妝容以及換不完的光鮮時髦大衣,淩玲樸素的服裝配上有些憔悴的面容,僅僅在造型上就“輸”了一大截,更別提“小三”和“繼母”這樣吃虧的人設了,而吳越入木三分的表演、教科書式的心機,刷新了不少人對於第三者的認知。也正因此,網友忍不住產生代入感,將對角色的負面情緒發泄到演員身上,開播僅僅幾天,出道22年的吳越就被突如其來的“攻擊”包圍,她無奈關閉了微博評論。

烈焰紅唇、拜金市儈,時而又仗義真情,護女技能爆棚的“丈母娘”薛甄珠在幾次出場之後,圈粉無數。承包了劇中無數淚點和笑點的她,在劇情後期,因為女兒和賀涵的感情,去找了唐晶,受到不少觀眾的指責,直到39集,這個看起來永遠精力充沛、永遠可以為兩個女兒擋風遮雨的媽媽一夜之間倒下,讓人不禁唏噓。她的扮演者許娣,用鮮活的演技,成功塑造了一個“自私而又無私”的母親。

另一個原本人設並不討巧卻意外走紅的角色,要數“前夫”陳俊生了。這個從頭至尾被貼上“婚內出軌”標簽的角色,一路頂著“渣男”的名頭,卻收獲不少觀眾的同情和理解,特別是在前任丈母娘面前的一跪,賺走無數觀眾的眼淚。80後的雷佳音,在和馬伊琍、吳越、袁泉這些70後的演技派“師姐”的對手戲中,絲毫不落下風,將一個老實、糾結的“出軌男”刻畫得可恨又可憐。

此外,白光、子群、老卓、密斯吳,甚至平兒,這些角色的飾演者,也個個演技在線。在《我的前半生》里,沒有單純的好人和壞人,每個人物都有優缺點,站在不同人物的立場上,會有不同的選擇和看法,觀眾不自覺“入戲太深”,跟著角色一起委屈,一起失戀,一起爭吵,一起憤怒……

現實題材,話題如何討巧

無論收視、口碑如何,《我的前半生》在這個夏天掀起的話題熱度毋庸置疑。

從一開始的“嫁得好”還是“幹得好”,到“遭遇小三,到底是不是全職的錯”,再到“二婚等真愛還是和經濟適用男先湊合”,直至最後的“和閨蜜男友相愛,理智與情感到底站哪邊”,《我的前半生》 幾乎囊括了一個中年女性可能遇到的各種人生命題。劇中,對於愛情、婚姻、職場、家庭等不同側面的涉獵,讓很多在事業與家庭中左右難顧的都市女性開始審視自己現有的生活。

其實,只要切中要害,觸及足夠多人的痛癢,再私人的話題,也能變成沸騰的公眾話題。盡管劇情難免落入狗血和俗套,但“灰姑娘”的故事依然能夠會受到老百性的追捧,因為生活永遠比電視劇要來得殘酷。更何況,現實題材的都市劇給予觀眾的代入感和話題性,是“四海八荒”的仙俠劇與“時空流轉”的古裝玄幻劇所無法比擬的。

正如編劇秦雯所說:“人無完人,嬉笑怒罵都是一場聚會,照見其中每一個心有不甘的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75

吳京們的前半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11/164561.shtml

吳京們的前半生
老道消息 老道消息

吳京們的前半生

在國內一年四五百個億票房的今天,中國動作演員的出路,已經不再是去好萊塢演一張會打架的中國臉了。

 來源|老道消息(ID:laodaoxx)  
文| 木村拓周 

大概在 2002 年,李連傑不想演純武打片了。

李連傑

這個時候他已經演了 30 多部電影。從 98 年和梅爾吉布森合作《致命武器4》開始,他成為了好萊塢第三張代表中國功夫的臉。他紮紮實實主演了不少戲,但大多是 B 級片,角色則是清一色打來打去。再這樣下去,他在好萊塢的影響力不可能突破成龍,只會淪為又一個能打架的中國演員。

於是他又跟呂克貝松搭上了,希望能出點新東西。倆人之前合作的《龍之吻》就被視為李連傑在國外拍的最好作品之一。這次老呂給他的本子,講的是一個被黑幫當狼狗養大、智商只有 10 歲的殺手,被家庭溫情感化找回人性的故事,片名叫《狼犬丹尼》。

李連傑很喜歡,覺得故事體現了“暴力無能”的東方哲學,除了主演,還當了這部電影的制片人。

但好萊塢不喜歡啊。在投資方眼里,李連傑就是一個動作演員,演文戲,甚至要升華到人性層面,風險太大了。於是項目在美國融資碰壁之後,到歐洲找到些錢,拍攝地點也定到蘇格蘭去。

李連傑很珍惜這個轉型的機會。他讓自己真過上了一段狼狗般的日子,連著很多個晚上都把自己鎖在攝影棚里一個人過夜,渴了只喝水,餓了只吃面包,每天不停觀察動物的姿勢和表情。戲殺青之後,李連傑精神繃到了極致,整整一年沒有工作,跑到印度、西藏閉關打坐,跟著聖嚴法師修煉佛學。

這部電影最早 04 年在法國上映,票房口碑都很好。團隊滿懷期望開始鋪宣傳,沒想到海報剛發出來,國內觀眾不樂意了:在前期一張海報里,李連傑帶著狼狗項圈,頭被一只腳踩著。

堂堂華人功夫皇帝李連傑,竟然戴著項圈被洋人踩在腳下,可以說非常辱華了。一時間,評論全在罵李連傑給中國人丟臉,我見過最難聽的文章標題,是這樣的:《李連傑,你怎麽成了老外的狗》。

於是,這部可能是李連傑演藝生涯最大突破的電影,沒有被引進中國。

222

十年後,比他小十一歲的武術隊小師弟吳京,那個一直被認為在動作片領域沒走出成龍、李連傑時代陰影的吳京,拍了一部也帶“狼”字的電影——《戰狼》,輕松拿走 5 個多億票房。又過三年,《戰狼2》上映,上映剛過十天,狂卷 30 多個億。

01

誰能想到李連傑也會有被貼上辱華標簽的一天呢。

在那之前他犯過最政治敏感的錯誤,大概得追溯到 11 歲的時候了。那是 1974 年,李連傑跟著四十多人的中國武術代表團去美國白宮表演。在乒乓球外交之後,武術被視為另一個帶著外交屬性的項目。

當時北京沒有直飛航班,一群人得途徑香港、墨西哥才能入境美國。在夏威夷機場,李連傑瞅見停機坪上一輛“中華航空”的客機,激動得大喊,“快看!中國來的飛機!”

坐隔壁的領導往窗外看了一眼,趕緊把李連傑嘴巴捂住:那是臺灣的華航客機。而70 年代的兩岸關系,你們是知道的。

但這件事並沒有被秋後算賬,因為沒過兩天,李連傑就在美國總統面前立了大功。

那天他和武術隊的小隊友呂燕、崔亞輝在白宮玫瑰園草坪上表演了一套對手拳,舞槍弄劍的,看得尼克松和基辛格眼花繚亂。表演完尼克松問李連傑,小朋友,功夫這麽好,長大了當叔叔的保鏢好不好?

“不。我不要保護一個人,我要保護十億中國人。”

中方的領導都驚到了。雖然來之前已經給武術隊員們做過培訓,但誰也沒想到 11 歲的李連傑能說出這麽一句。現場頓時一片死寂,基辛格趕緊打了打圓場,誇他年紀小小說話就像個外交官了。

這之後,李連傑開始了他的“國寶人生”。

從 9 歲拿到全國冠軍、被周恩來接見開始,李連傑在 5 年里拿了 5 次全國武術冠軍,被北京體委授予過一等功。他的工資在 17 歲的時候漲到了 88 快,是當時一名中學教師的 3 倍。

到 1982 年上映的《少林寺》,在一張電影票 5 分錢到 2 毛錢之間的年代,硬生生幹下來 1 個多億票房和 5 個億的觀影人次之後,李連傑的影響力達到了全民級。

22

但他那部戲的片酬,只有 700 元。電影拍了兩年,所以日薪差不多是 1 塊錢。

敏銳的商人很快找上門來。據說當時有個香港老板,拍了張 600 萬的支票,要簽他演兩部電影。李連傑家 5 個小孩,從小靠母親一點工資拉扯大,哪里見過這麽多錢,興高采烈回去向領導通報。結果領導說,拍可以,錢得交給國家,因為你是體制培養的運動員。

李連傑開始對體制失望。他提出退役,但體委拒不放人。王晶在自傳里提過,體委讓李連傑去拍戲之前,曾經說過回來就不用再參加武術比賽了;但拍完《少林寺》回來,領導又讓他繼續參賽。

然後,在一次常規訓練里,李連傑突然摔斷了腿。

右腿內側韌帶、兩根十字韌帶和外側半月板全部斷裂,光手術就做了七個小時。這次傷讓他領到了國家三級殘疾證,此後就不用再參加武術比賽了。

王晶還寫過這麽一句:“你猜是意外還是什麽?我想如果不是意外的話,那真是好痛……好痛……好痛的感覺。”

沒法打比賽,單位就把他租給了電影公司。每拍一部電影,單位就入賬幾萬塊,但給李連傑的片酬依舊少得可憐。拍《少林小子》是日薪 2 元,拍《南北少林》是日薪 3 元。而同劇組里的香港特技演員,月薪是 15000 元。

幾年後體委終於同意放人了,李連傑逃一般地去了美國。一開始他開了個武館謀生,到第二年,就簽了一家香港電影公司,嘉禾。李連傑當時大概還覺得,從體制內逃出來,到一家完全市場化的電影公司里,會自由不少。

他有點低估了資本主義世界里企業家的精明。

89 年李連傑和嘉禾簽的是兩年 4 部電影,共 600 萬港幣的合約,還說好了哪怕電影拍不滿 4 部,錢也照付。合同到期之後,電影只拍了兩部,嘉禾又反口,提出只付一半的錢,即 300 萬。

李連傑當然不願意,讓他的經紀人去談判,但他的經紀人羅大衛本身就是嘉禾的員工,從來沒有真正代表過他的利益。雙方弄到上法庭,最後判決是嘉禾不需要支付李連傑剩余的 300 萬。

後來雙方協商延期半年,每個月支付給李連傑 5 萬傭金,羅大衛還會從中抽掉兩萬。而半年後嘉禾又使詐,在合約到期前的最後一天,開機了一部新戲。李連傑沒辦法,又耗了 4 個月,和徐克把電影趕完了。

這次事情之後他想換個經紀人,他碰到了蔡子明。

蔡子明是個很神秘的家夥,從荷蘭經商歸來,是個電影行業的野路子。他的電影公司合夥人包括胡須勇,是香港 14K 幫派的教父級人物。當年轟動一時的劉嘉玲被綁事件,據說背後就是蔡子明的指令,這件事香港電影人文雋寫過。

90 年代初正是香港黑社會大力介入娛樂產業的時候,電影公司多多少少都有黑幫背景,最著名就是向華強。92 - 93 年警方接到關於娛樂圈的暴力案件超過二十多件,徐克的工作室曾經被投扔過燃燒彈,《家有喜事》的膠片在發行前被入室搶走。新義安幫派骨幹黃維朗,在掌摑梅艷芳的第二天被人連砍帶打,第三天在醫院被人一槍斃命。

這位蔡子明見了李連傑,說簽約可以先不談,我先幫你擺平嘉禾的事情。於是有了後來李連傑拍著拍著《男兒當自強》突然罷演的逼宮事件。這件事情在當年鬧得很大,最後香港導演協會主席吳思遠親自出面,替嘉禾給李連傑賠了 50 萬,再加上徐克等人努力調解,事情才平息。

解決完嘉禾的事情,蔡子明就開始和李連傑聊拍電影的事情了。有一天晚上他們商量《新龍門客棧》的拍攝計劃,相談甚歡,聊完兩人分別。

十個小時後,蔡子明被槍斃身亡。作案手法是 9 槍爆頭。

蔡子明的死到底是嘉禾事件牽連所致,還是和他在荷蘭的黑道生意有關,沒有人敢下論斷。案件發生後第二天,有記者接到過一個自稱是殺手的人的電話,說自己受聘於某位香港電影監制,以一百萬買蔡子明的命,但事後只給了一半。

這件事情對李連傑影響非常大。從體制內,到香港電影公司,他只是在不同形態的牢籠里適應規則,從來沒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33333

所以後來他決定自己做老板,創辦了“正東”。那時候武俠片開始退潮,公司做了幾部時裝片比如《精武英雄》,票房還不錯,但影響力無法突破《黃飛鴻》時期。

於是他又一次尋找突破,這次目標是好萊塢。

當時正好《致命武器4》的有片約,能和梅爾吉布森搭戲。這似乎是一個很不錯的起點。李連傑本來答應了王晶拍一部時裝僵屍片,在開機前兩周,他向王晶道歉,然後飛到了美國。

後來的故事就如文章開頭所說的,他拍了不少片子,但一方面無法達到成龍那樣的影響力,一方面又做不了自己想表達的東西。

在《狼犬丹尼》受挫之後,李連傑回到了國內,老老實實留起了長辮,拍古裝片。他花了兩年多時間做了部《霍元甲》,企圖在精彩的打鬥之外再多說點什麽,賦予電影更多的意義,然而作品出來被批評說教意味太濃。

“在這之後,我就沒有再想過要用電影來說教了。”幾年後李連傑接受采訪說。

02

單看 35 歲之前的演藝生涯,吳京像是一個縮水版李連傑。

他們倆師出同門,都是什剎海體校出來的,都是吳彬老先生選的苗子;李連傑連續 5 年拿到過全國冠軍,吳京則是 6 年;兩人都是被張鑫炎導演從武術隊挑去拍電影的,一開始都是古裝武打片;兩人都在演了一段時間後決定去香港,浸淫在更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里。

問題在於,吳京比他的大師哥李連傑小了 11 歲。所以當李連傑的每一步都踩中歷史進程的時候,他每一步幾乎都踏空。

李連傑學武術,趕上體校組建北京武術隊,趕上“乒乓球外交”後國家意識到體育項目是有外交價值的,還能到處去給各國領導人表演。到吳京學武術的時候,80 年代武術熱,全國一腔熱血學武術的孩子已經多不勝數。

李連傑拍《少林寺》的時候,文革後電影剛剛解禁,被壓抑了十年觀影需求集中爆發,《大眾電影》複刊後發行量曾飆到 965 萬份,至今都是銷量記錄。而吳京第一部電影是 95 年上的,那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尾聲,那一年的影壇屬於王家衛和周星馳,不屬於吳京這個“功夫小子”。

李連傑給香港公司拍電影是 89 年和嘉禾簽約之後,香港電影黃金十年,武俠片正當大熱,他的臉有全國過億票房的加持,被香港電影公司搶著要。吳京去香港拍戲是 03 年,那年內地和香港簽了 CEPA,合拍片時代開啟,連香港導演和演員都紛紛跑到北京拍戲了。

於是吳京再怎麽拼命,也只是一個來自內地的武打演員,正好填補了成龍、李連傑之後香港動作演員的缺失而已。2010 年吳京給高群書拍的《西風烈》上映,里面有一句臺詞:

“只有我哥死了,我才能當警察,還是他媽的輔警。我他媽不服!”

那年吳京在博客上寫,二十多歲人們叫他功夫小子,現在他快四十了,人們還叫他功夫小子。成龍有《警察故事》,李連傑有《黃飛鴻》,吳京沒有代表作。他覺得自己正在迷失方向,“我不想怪時運不濟,也不想怪天意弄人,但到了這個歲數,真的時不我待”。

他嘗試做導演,拍了《狼牙》,還找來成家班出身的李忠誌幫自己,結果狼牙第一周票房只有 500 萬。

不過《狼牙》之後,吳京開始迎來了轉折點。

吳京是滿族人,據他奶奶的說法,是多爾袞的後代,祖上曾經出過幾屆武狀元,硬漢鐵血是流淌他們家基因里的。吳京從小喜歡軍旅題材的東西,當演員之後,也還讀了不少軍旅小說。其中一本,也叫《狼牙》,是電視劇《我是特種兵》的導演劉猛在 2005 年出版的一本軍旅小說。

321

拍完《狼牙》之後,偶然的機會,吳京認識了劉猛。後來吳京提著兩瓶 30 年的二鍋頭,從北京跑到南京,探班正在剪《我是特種兵》的劉猛。兩人一見面就自來熟,邊喝邊聊,從下午六點一直折騰到淩晨四點,第二天還在機房里互相試探了功底。

劉猛是吳京的貴人。他給吳京的幫助有兩方面,一是邀請他出演電視劇《我是特種兵2》。這是吳京第一次飾演軍人,他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跟隨特種兵部隊訓練、生活和采訪,奠定了他後來鐵血軍人的熒幕定位。

第二,是作為前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影視部導演的劉猛,幫吳京搭上了南京軍區這條線。

一般電影想要軍隊支持,要走非常複雜的批示程序,最後頂死找到某軍區分區下屬某個小營小連,借點槍支、用下場地。而《戰狼》第一部里頭消耗了 3 萬多發子彈,最多有 32 輛坦克同屏出現,還用了殲-10、武直-10 等好幾款現役軍用飛機,和五顆真實的導彈。很多裝備都是第一次被搬上大熒幕。

要不是南京軍區文工團《戰狼》是出品方之一,沒人能調度這種級別的資源。

在《戰狼》之前,中國還沒有過一部能賣的軍旅大片。從投資到發行,沒有人看好這個題材的類型片。於是有了吳京找了 20 多個演員被拒、抵押房子投資的事情。直到談發行時,大多數人仍覺得這就是部“院線一日遊”的電影。有業內人問其中出品人預計票房多少,答曰 1 個億,對方回了四個字,癡人說夢。

只能說這些發行方還是不夠互聯網啊。如果他們善用“大數據”,就會知道,這些年的互聯網上,軍事是除了娛樂明星之外流量最大的題材。

於是 2015 年《戰狼》砍下 5 個多億票房,讓所有人跌了眼鏡。這件事對電影圈和吳京來說,有兩層不同的意義。電影圈發現,主旋律商業電影原來能賣的,這才有了後來《戰狼2》還沒開機先拿下 8 億保底的事情。

對吳京來說,他印證了自己的想法:在國內一年四五百個億票房的今天,中國動作演員的出路,已經不再是去好萊塢演一張會打架的中國臉了。

03

李連傑畢竟比吳京大差不多一輪了。真正和吳京同期出道、經常被拿來對比的武打演員,是趙文卓。

趙文卓只比吳京大兩歲,也是學武術、然後給香港導演拍戲出的道。

92 年元奎在北京拍方世玉,要找一個真能打的人演大反派九門提督,跟李連傑對手,於是跑到北京體育學院找苗子。哈爾濱武術隊出身的趙文卓睡著午覺,被同學拉到選角,迷迷糊糊打了兩套拳。晚上元奎就找到他的老師,說,就要趙文卓了。

九門提督還演著呢,又被大導演徐克盯上了。當時因為李連傑和嘉禾的事情,早就定下要往下繼續拍的黃飛鴻沒法找李連傑了。趙文卓身形氣質都有點像李連傑,嘉禾就定下要用他。

兩部黃飛鴻之後,趙文卓算是從李連傑手上接棒了黃飛鴻這個角色。那些年給嘉禾拍戲的徐克經常用他,從 92 - 95 年,他有 5 部作品都是趙文卓主演的,其中黃飛鴻和青蛇的口碑還不錯。

於是趙文卓人氣開始高漲,甚至還和梅艷芳開始了戀愛。這個時候吳京才剛被張鑫炎相中,開始拍第一部電影。

但 95 年之後,一切都變了。

1993 年香港本地票房榜,前十里面有五部是古裝武俠片,其中三部是李連傑主演的。到了 94 年,前十里面只有一部古裝片,是星爺的《九品芝麻官》。到了 95 年,如果《大話西遊》系列不算的話,前十里面一部正經古裝片都沒有了。

從張徹 1966 年的《獨臂刀》開始,香港人看了 30 年的古裝武俠片,實在膩得不行,要看刺激的東西,不如去看好萊塢的科幻大片。

沒有有明星可以一己之力阻擋觀眾口味的變化。武俠片沒落之後,就連李連傑也開始拍時裝片,然後出走好萊塢尋求自己的突破。

而趙文卓索性選擇回內地,拍電視劇去了。他出道前三年拍的電影數量,等於之後十三年拍的電影總量。比起電影,電視劇虧本風險小多了,集數多容錯率高,遇到低質量的片子,演員交交“行活兒”就行,多快好省。

所以這些年我們再也記不得他演過什麽角色了。大多數人上一次聽到他的新聞,可能還是他和甄子丹撕逼那事。

說到甄子丹,他其實也是吳京的師兄。因為他媽媽是一位太極武術家,甄子丹 16 歲被媽媽送到北京武術隊練了兩年,隨後又被媽媽介紹給“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跟他拍動作片、學做動作指導。

甄子丹 84 年就開始主演電影了,但長期活在李連傑和成龍的陰影之下。98 年他和李連傑一樣,想去好萊塢尋求自己的演藝生涯突破。然而他在好萊塢比李連傑混得還差,沒有太多演戲的機會。

但他沒有拍電視劇去,也沒有轉別的戲路,而是重操舊業,做了一段時間武術指導,還拿下過幾個最佳動作指導獎。

一直熬到後來,李連傑和成龍不怎麽演了,吳京還沒起來,趙文卓拍電視劇拍已經油了,武俠人設的市場出現斷檔。剛好《葉問》塑造的是一個講禮貌、怕老婆的儒俠形象,迎合了互聯網上的女權潮流;詠春的小拳拳捶的也是日本人,很符合當時民族情緒的整體走向。甄子丹這才登堂成為真正的巨星。

一個動作演員最大的追求,就是開創屬於自己個人風格的動作時代。但這不是拼命打就可以的。就連李小龍,當年在國際上聲名鵲起,也是因為在那個信息閉塞的年代,他剛好作為黃色皮膚的武術家形象,打破了外國人對中國人東亞病夫的刻板印象。

但這樣的機會不是每時每刻都有的。在沒輪到你之前,就是一個字,熬。

吳京今年已經出道第 22 年了。八九年前他最迷茫的時候,每天想著個人方向到底在哪,市場在哪。拍《狼牙》的時候,他自己想著想著,突然放聲大哭起來。

如果他當時和李連傑、甄子丹一樣,選擇去好萊塢,可能會鍍點金,拍幾個 B 級片,成為好萊塢里第四張會打架的中國臉。如果他選擇拍電視劇,可能前幾年會賺得多些,或者至少安穩一些。

但他決定繼續在國內拍電影,拍軍旅題材。然後他碰上了 08 奧運後社交網絡上民族自豪情緒的快速蔓延,又碰上了 2015 年開始逆天的電影市場增長,再加上他之前動作片的積累和南軍軍區的資源勢能得以釋放……戰狼系列就這麽出來了。

哎,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一個武打演員的一生不能只靠自我奮鬥,還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李連傑這種 9 歲被總理接見,11 給尼克松表演,從里“紅”到外的小孩,最後卻成了好萊塢里的中國臉。而吳京可從來沒被帶到領導人面前舞槍弄棍,但到頭來,是他主導了最成功的主旋律電影。

要知道,當年中國武術代表團在白宮表演完之後,美國記者問三個小孩長大之後想做幹什麽,呂燕說想當醫生,崔亞輝說要當工廠工人。

只有李連傑說,長大要當解放軍,保衛祖國。

武俠片 吳京 李連傑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349

【張德江訪港】龍蝦媽半生熟look迎賓 飛虎隊護送大人

1 : GS(14)@2016-05-21 13:00:33

主管港澳事務的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昨晚到禮賓府出席晚宴,除特區政府主要官員、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及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林煥光外,特首梁振英妻子梁唐青儀亦有出席。曾因穿着一身紅衣而被嘲如一尾熟「龍蝦」的梁唐青儀,今日以紅色連身裙,再配以上身黑色透視襯衣,儼如「半生熟」龍蝦。出席晚宴的中央政府官員除張德江外,亦有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王光亞、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張曉明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兼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等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8/196170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480

邵美琪半生經歷情傷「奪麵雙琪」最轟動

1 : GS(14)@2016-10-13 08:09:36

邵美琪(Maggie),當年被譽為無綫最索花旦之一,由於五官「鬼鬼哋」,曾經俾劉德華讚過似希臘小仙女。事業上,Maggie雖未至大紅大紫,但當年喺劇中,女一女二絕對走唔甩。事實上,對演藝事業稱唔上好大野心嘅Maggie,多年嚟,尋尋覓覓只係想搵命中注定Mr Right,可惜遇親嘅,唔係劈腿男就係花心漢,今時今日,感情都未見有着落。戚其義 初戀男友
Maggie第一任男友,二人喺1985年相戀,拍拖6年後,因鄭伊健嘅出現而分手。分手後二人仍保持友好關係,戚其義所監製嘅電視劇,不時會搵Maggie演出。鄭伊健 相戀8年90年,已經係花旦級數嘅Maggie,喺劇集《燃燒歲月》夥拍細自己兩年、當時仍然係寂寂無名嘅鄭伊健,二人相識一年後熱戀。93年Maggie同伊健傳婚訊,伊健否認之餘,笑言預算喺97年娶Maggie,亦承諾會照顧女方一生一世。可惜到99年,鄭伊健同梁詠琪(GiGi)合作演音樂劇《仲夏夜狂想曲》,擦出愛火,伊健32歲生日,GiGi被影到到西貢伊健屋企慶祝,引發「奪麵雙琪」事件。如今鄭伊健同梁詠琪都各自搵到另一半,但當年輸家Maggie,至今依舊係單身。鄭倫光 同遊北京同鄭伊健分手後兩年,Maggie被影到同圍村已婚大地主鄭倫光,雙雙到北京旅遊。有指二人喺機艙內,蓋上同一張被,相倚入睡,關係微妙。Maggie當時回應承認曾到北京旅遊,其他問題全部唔答。黃德斌 拍劇撻着06年,Maggie同黃德斌合作《火舞黃沙》而傳出緋聞,有指兩個經常喺眾目睽睽下,打情罵俏咬耳仔,但最終都係冇米粥。施祖男 相距10年08年,Maggie拍攝電影《機動部隊-同袍》時,認識喺法國長大嘅施祖男(Vinz),雖然男方細女方10年,而且施祖男知名度同女友相差一大截,但二人依舊相戀6年,直至舊年年初,有指施祖男背Maggie四圍識女仔,又洗女人錢,最終Maggie狠飛偷食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013/197990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854

【專題籽】花園街地膽 夕陽排檔半生緣

1 : GS(14)@2016-10-22 22:29:23

花園街地膽Brian,小時候會於小販檔口幫爸爸睇檔,近年重回舊地,把觀察與研究結集成書!



【專題籽:胚芽故事】放工時間,偶然會在人來人往的行人天橋上停下腳步,看看泛起黃燈的花園街,「欣賞花園街,黃昏來最靚,因為剛亮燈的排檔,燈光柔和,如同兩排燈籠。」,在花園街長大的郭斯恆(Brian),七十年代跟隨母親在花園街看檔,二○一一年的花園街火災,街道變天,令他的起心肝重回舊地,在兩年間觀察街道物件,用心聆聽小販故事,以圖文、數據分析所見所聞,紀錄火災後的變化,原本只是來做畢業論文,今年終出版成為實體書《我是街道觀察員》,讓我們重新認識這條褪色老街。

二百三十三檔 乾濕貨舖齊集

今天走進花園街,只覺放眼是時裝店,時光倒流五十年,這裏是另一個世界。在花園街住了二十多年的Brian,回想兒時的花園街,徹頭徹尾是賣乾濕貨的街市,根據他在二○一四年的統計,由太子道西至旺角道的花園街地段,排檔總數有二百三十三檔,地舖有一百三十九間,種類包括生果、家居雜貨、手機用品、美容、玩具,但以時裝店數目最多,「花園街地段本是種花的農地,六十年代開始有小販出現,乾濕貨都是放在木頭車、木箱上擺賣,只有十餘檔。」政府為方便管理,七十年代將散落深水埗及附近街道的小販遷移至花園街,形成人流暢旺的光景,九十年代起,又因為環境衞生問題,濕貨檔販遷移至附近的花園街市政大廈,「以前有雞檔魚檔菜檔,返學必經一排排深綠色排檔,有時還會見到雞隻躲藏在檔口底,時有鮮魚彈跳到後巷。禮拜六日最多動物睇,有蛇、田雞、鵪鶉,整條街好旺好熱鬧。」除了濕貨排檔,從前街內還有茶餐廳、銀行、米舖、雜貨舖、中藥房,小販及店舖提供價廉物美的物品,形成自給自足的小社區。花園街地膽Brian,回到人生的起點,最初只為尋找自己的身份,「九七年回歸後,很多人思考香港人身份的問題,其實香港人身份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而街道就是緊貼日常生活的地方,例如返工、放工會同茶餐廳老闆聊天,讓我實實在在感覺自己是香港人。」現職理大設計學院助理教授的他,今天帶我們站在高處鳥瞰花園街景色,穿梭過去與現在。
Brian的爸爸,六十年代已在花園街當小販,曾租住花園街內的三樓單位,方便從窗口睇水,「細個覺得小販的工作好低微,在社會階層中屬低層次,幫屋企人開檔,好怕撞到同學。」,當上童工小販,難受之餘,最面懵是與街坊講價,「其實講價好尷尬,但在街道生存就要與不同的人講價。」人大了,懂得職業無分貴賤,回溯童年在花園街的往事,始終是快樂的,「以前細個沒有太多娛樂,香燭舖平日會丟棄竹枝,中秋節後會掉舊燈籠,一班細路執回家重新砌模型或做手工交功課。」對於小朋友而言,花園街就是一個大遊樂場。Brian指大部份老店已結業,全條街只餘下傳統中式餅店「奇趣餅家」、雞檔、菜檔及香燭舖四間老店,仍保留八十年代風味,「奇趣餅家舖後有師傅整餅,即搓即焗,街坊知道甚麼鐘數來買老婆餅。」在街內流傳的三十多年手工餅香,更列入米芝蓮名單,揚威國際。在香港當小販,絕對是夕陽工業。六、七十年代只要交一張相及五蚊牌費,就可以申請小販牌,無門檻可言,不少偷渡來港的內地人,為求餬口當上小販,「母親當年來港時不足二十歲,在花園街內賣鹹魚,不斷轉賣不同的物品,一賣就幾十年,她不想退休,返工其實是想見老街坊。」在花園街賣衫褲三十年的超哥,大火後極力幫檔主們爭取權益,與Brian媽媽及街內的大部份小販一樣,唔開檔唔聚財,「以前大陸物資缺乏,香港人供應物資給他們,現在倒轉頭由十三億人民供應給香港人,競爭大、利潤少,加上有網購,後生一代好少幫襯小販。」排檔敵過火災,卻敵不過時代巨輪,「好多人做唔住退下來,無後生仔入行,因為收入已不足以養一頭家,我們年紀大,有檔開好過入劍橋啦。」一九七○年市政局停發小販牌,牌照數目由八十年代的二萬個,直至二○一四年全港只有約有六千多個,老一輩的牌主大部份七八十歲,Brian慨嘆見證花園街小販歷史的人買少見少,「他們的遭遇正正見證香港的轉變,他們的故事,也是香港人的故事。」



大火後花園街的排檔必須保持3呎乘4呎,中間可保留寬闊的通道讓救護車進入。

七、八十年代的花園街,還有走鬼小販檔在中間通道擺賣。圖片由伍妙敏提供



不願出鏡的Brian媽媽又稱「大家姐」,近年在花園街賣平價化妝品。

奇趣餅家自1984年在花園街開業,招牌老婆餅吸引不少人慕名而來。

記者:王佩兒攝影:周芝瑩編輯:劉曉丹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22/198081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184

八方人物:半生從未見面 姊弟60年後重逢

1 : GS(14)@2016-11-12 05:38:33

■賴婆婆常與妹妹們視像通話。

一家人能聚首一堂享天倫之樂並非必然。麥先生與七姊64年來從未見面,今年才透過紅十字會成功姊弟重逢,圓了母親遺願。雖然和姊姊陳玉珍素未謀面,但他稱相見第一眼,「我就知道係佢」,歲晚臨近,麥先生終於能和姊姊一同過冬過新年。麥先生於家中排行第8,有7名姊姊。他稱二戰後50年代因家窮,加上重男輕女,七姊出生僅10日就被父母送走,當時他還未出世。直至母親臨終前提及七姊,他才知道原來自己還有一位姊姊,「阿媽有時會話,如果搵番個女就好。雖然冇講到明叫我哋搵,但我知佢有呢個心願。」


花八年尋親圓母願


為達成母親的遺願,麥先生四出查探,一找便是8年,「我去搵咗育嬰院,但係已經冇咗,之後又去搵修女,先知佢(姊姊)俾人領養咗,又去查生死註冊處,都搵唔到」。麥先生去年9月將收集到的資料交給香港紅十字會代為登報尋人,直到今年10月終於和姊姊陳玉珍相逢。麥先生說,初次與姊姊見面時,第一眼便知對方是他的親生姊姊,「膚色、對眼都好似我,有七成似,未驗DNA我都知係佢」。雖然錯過彼此的前半生,但二人如今經常約見面吃飯,他期望能和姊姊及其他家人一同過冬做節。同樣幸運的還有75歲、生於柬埔寨的賴婆婆。她為逃避戰亂1970年隨丈夫來港,與家人失去聯絡超過40年。她在8姊妹中排行第三,一直惦記最年幼的七妹和八妹。2011年經紅十字會協助,用了3個月時間便找回了兩名妹妹,「聽到消息忍唔住即刻流淚,好感動,嗰晚我瞓唔着覺,因為太開心」。後來她回到柬埔寨與兩名妹妹見面,大家在機場重逢時已忍不住相擁而哭,現雖和親人分隔兩地,但賴婆婆不時和妹妹們視像通話,訴說思念之情。香港紅十字會尋人服務今年踏入65周年,主要協助因天災或戰禍而失去聯絡的人尋親。至今累積求助個案超過3.1萬宗,每年約有220宗新個案,平均成功率為35%。■記者李詠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2/198313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152

【專題籽】提琴妙韻洞簫清音 匠人心血沉澱半生

1 : GS(14)@2016-12-24 10:56:30

Ray一年最多做四把小提琴,認為工業革命後追求大量生產,令很多提琴學問流失。



【專題籽:胚芽故事】在香港玩音樂難,「做」音樂更難。小提琴家李智朗(Ray),自小與小提琴打交道,遠赴美國深造,重現百年妙音。年過四十才學習洞簫的周裕強,毅然放棄工作全職自學做簫,2003年,兩人不約而同各自走上製作樂器之路,成為本地少有的專業音樂匠人,以工藝開始另一種人生,他們都說,願意以一生的時間琢琴做簫。

研究數學公式 重現百年名琴樂章

工廈是音樂人重地,Ray的工作室也隱身在新蒲崗工廈。習慣夜間工作的Ray,在不足二百呎的淡黃燈光下雕琢提琴,工作桌堆滿木材及工具,卻沒有一個完成的小提琴,「因為所有琴都是訂做的,暫時沒有完成品,最快試過三星期完成,但也有客人等了三年。」一把小提琴由五十多個組件鑲嵌而成,做琴的速度,取決於靈感與想法,動手切割木材之前,做琴師心裏早有藍圖,「我會幻想整個琴的圖畫,琴的形狀、弧度、set up、聲音,需要有甚麼效果。」很多做琴師因為需要調整樂器,不想假手於人,索性學習做琴,Ray自小學習小提琴,也曾有這種想法,「小提琴老師認為我的耳朵好,鼓勵我去做琴,當時我認為好無厘頭,沒有付諸實行。」Ray曾從事唱片公司錄音,後來經營專業音響器材,2003年遇上沙士,風雨飄搖,生意捱不下去,重燃做琴的念頭。當今很多價值連城的古董小提琴,令人趨之若鶩,大多也是來自十六、十七世紀意大利小提琴之鄉克雷莫納(Cremona),而Ray醉心研究的,便是來自當地三大著名小提琴工匠世家Amati、Stradivari及Guarneri的名琴,「1750年之前的名琴,受文藝復興時期影響,有獨特迷人的聲音,全世界的人都正在研究。」普遍人也認為,要學習當今最好的提琴工藝,必然往意大利,他卻選擇前往美國芝加哥,跟隨著名做琴師Michael Darnton深造琴藝,「手做小提琴是一個古老行業,有很多真正的傳統做琴學問只存在於某些家族、名琴店,而我的老師是在全世界頂尖的芝加哥名琴店Bein& Fushi做學徒,接觸過無數幾百年歷史的名琴。」學藝五年,從此對小提琴另眼相看,「2008年前我自學做琴,以為自己熟悉琴上每一個瘡疤,每一個細節,對小提琴的概念、外形有新看法後,回頭再觀察同一把琴,原來它是立體的,自己曾經遺漏太多細節。」



Ray的做琴工具也購自日本的名廠。

根據意大利1743年出品的小提琴「Il Cannone」製造的作品。

工作室牆上掛在美國跟隨Michael Darnton學習做提琴的證書。


製作小提琴的木材從意大利及歐洲購入。


芝加哥學藝五年琴的弧度是靈魂


二百多年前的做琴師,沒有精準的科學計算,名琴的DNA,傳說受材料、外形及厚薄影響,不少人照辦煮碗複製名琴,但無功而回,「即使現今科技進步,可以用3D打印技術複製名琴,也不可以複製原本的聲音,也做不到琴的靈魂。」研究十多年名琴的Ray,認為迷人琴聲取決於琴的弧度,「小提琴由曲線組成,它的弧度是很複雜的,無論是直弧或者橫弧,當中包括一套數學公式,古典大師的提琴弧度,是根據某些數學公式製造,也就是小提琴世家所收藏的學問。」他參考Stradivari及Guarneri的琴模,選用意大利北部山區的杉木、歐洲的楓木,以古法煮製油漆,加上自家研發的提琴弧度,為小提琴注入靈魂,「一個有靈魂的琴,是有很多層次的聲音,可以反映不同演奏家心裏所想,在不同人手上,發出不同的聲音。」他續說,「做琴並不是要創造未來的聲音,古典小提琴的最好時光已經在幾百年前出現,即使在今時今日的音樂廳,我們陶醉的,依然是幾百年前的聲音。」琴聲的神秘魔力,令他願意花一生時間研究琴藝,重現歷史樂章,「很多人想學做琴,經常問需要用多少錢、多少時間去學,其實是沒有一個時間限制,我仍然在學習,希望每一日都在提琴上有新的考古發現。」價值廿萬的小提琴,不乏英美專業演奏家捧場,Ray自覺最大的滿足感,還是遇上知音音樂學生,「因為一個琴在學生手上有好多可能性。他們用我的琴去考試、考樂團,好似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提琴的弧度是保持音色水準的秘密。

削磨琴板的弧度最考功夫。

小提琴的底面板弧度不是一樣,要經過數學公式計算。

Ray Leighton Lee Violins facebook:RayLeightonLeeViolins



記者:王佩兒攝影:潘志恆、徐振國編輯:謝慧珊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24/198749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0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