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復建居屋動搖根本

2011-6-23  NM




五月十九日,曾蔭權在立法會答涂謹申議員提問,否定復建居屋之議。言猶在耳,他即向澳洲電視台放風將復建居屋。三十日間,香港到底發生了些什麼曾蔭權口中「令人吃驚」(frightening)的事情,以致非要來個政策急轉彎不可?

在曾蔭權語作驚人之先,樓市業已成交萎縮、價格呆滯,足見發展局加推土地、金管局收緊樓按成數,供求雙管齊下,緩和樓價已初見成效。促使曾蔭權打倒昨日之我的唯一原因,看來是這三十天間,香港來了個叫王光亞的口沒遮攔北方來客。

王 光亞不是一般的自由行遊客,而是曾蔭權的「婆婆」—— 主理特區事務的港澳辦主任;這個「婆婆」對港澳兩地的房屋(及其他)政策貶褒一番。此舉明顯違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基本方針國策,曾蔭權非但沒 有直斥其非,反而放棄既定的房屋政策以為逢迎。此番突變的殺傷力超越樓市,危及整體經濟。

復建居屋,曾蔭權原先期期以為不可,他的首要考慮 是「照顧基層市民的需要」——「預留充分土地作公屋發展,保證有資格申請的香港居民三年可以上樓。」礙於地少人多,加以要保護維港不再填海造地,土地供應 大有局限。復建居屋明顯不過的後果,是延長公屋的輪候期。犧牲基層利益助中產置業,此又豈為建設和諧社會的公允之道?

 

較諸 復建居屋,曾蔭權對外資置業的取態將會帶來更為深遠的影響。一個月前他在立法會承認「新的、外地人來香港置業」,推高了樓價。然而他一再重申,限制外地人 置業或轉讓物業,「會把市場扭曲」,是個「很大的改變」,非到「絕境」不會考慮。可是在曾蔭權來說,不到一個月香港便顯然已陷入「絕境」了,因為金管局業 已明文歧視「主要收入來自外地」的人置業,降低其按揭成數。既有忽然轉軚復建居屋之舉在先,進一步歧視甚至禁制外地人置業或作別的投資,又有什麼稀奇?這 麼一來,香港又還是個自由港麼?港英施政最是難能可貴之處,是無畏無懼(without fear or favour)、擇善而固執。

策長期穩定,非但令人有本可依,更大大降低計劃未來、長期部署的風險。人人裝備自己向前看,香港的物業由是有價矣。過渡以 還,嘴巴上特區政府是「強政勵治」,十四年來的施政則是不知擇善固執為何物。董建華一句「八萬五早已不存在了」,即把房屋政策打個稀巴爛。以對抗通脹為辭 不派錢,不旋踵曾俊華即粉碎行之有效的預算程序,派錢六千元以平息民憤。才剛列舉理據不建居屋,「婆婆」一句說話,便即來個180度的巨變。朝令夕改,香 港還有基本價值可言麼?若然以私有產權為基礎的法治、市場自動調節機制皆可拋,那麼曾蔭權及尊貴的議員們可以少擔心樓價會漲升無已,致令香港人吃不消。君 不見北韓從來都無懼外資會搶高樓價的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14

餘額寶動搖你妹個銀行基礎 江南憤青

http://xueqiu.com/5564897980/24437429
半夜又失眠了,沒事幹,上微博看到篇文章說《餘額寶正在動搖傳統銀行基礎和根本》,我本來都不想寫阿里巴巴的文章了,不過看到這種腦殘的文章,就花半個小時批一下,這個博主在自己博客裡介紹說:著名財經金融評論家,知名網評人,著名專欄作家。連續多年榮獲中國《十大網評人》榮譽稱號。真傻逼,我都很想問下,這個著名評論家,知道餘額寶是什麼東西不?

餘額寶,在目前為止,為什麼說在目前為止,後面會說,又名「增利寶」,只是天弘基金發行的一隻貨幣基金,千萬弄明白了,他只是一隻貨幣基金,市場上有一百多只貨幣基金,餘額寶目前的這只貨幣基金,只是一百多只裡其中的一隻,目前的收益排名大概在35名左右。這麼說,你弄明白麼。

第一他獲得的不是你說的高於銀行利息的利率,是投資收益,投資收益是帶風險的同時還不確定的,也就是可能高於存款收益,也可能低於,當然也有可能虧損,拜託請把這點弄明白了,在來當你的知名金融評論人吧。

第二,餘額寶只是用支付寶賬戶來進行購買貨幣基金的行為,這種行為,早在09年就已經有了,匯添富的現金寶都早於餘額寶,甚至杭州的「銅板街」「數米網」都比餘額寶要早,只是因為他們沒有支付寶這麼大的客戶沉澱,當然更主要的是沒有阿里巴巴這麼不要臉的和深厚的背景,不敢也不好意思把帶風險的收益說成是利息,然後來廣為宣傳,當然更重要的是付不起提高的公關費用,讓博主這樣的知名評論人睜眼說瞎話。

第三,餘額寶的本質我說了目前只是貨幣基金,而貨幣基金在我國已經快十年了吧。從貨幣基金出現的時候,就被給予眾望認為可以替代存款,來動搖銀行的根基,現在的貨幣基金大概還有五千億左右吧。你餘額寶現在是多少?一百億?兩百億?全給你拿去好了,五千億?又如何?事實上在美國貨幣基金都已經3萬多億美元,估計都超過存款了,但是動搖了銀行根基沒有?!

第四,貨幣基金因為配置的流動性較好,安全性極高的標的物,所以才使得他風險較低,當然收益長期來看,也只是跟一年期定期存款持平,餘額寶的宣傳說,十萬一年有四千的收益,是活期存款的八倍。這裡有兩個問題,第一前面說了十萬一年四千,只是個預測數,實際數字很難說,第二,要比也別跟活期存款比啊,跟別的貨幣基金去比麼。這才有意義啊。實際上,因為很少有人真的把錢存滿一年,都是來來回回的取的,估摸著下有個千把塊錢就很好了,這還是取決於天弘基金的管理能力不能太差。

事實上,貨幣基金的收益跟管理能力很相關,事實上,一百多只貨幣基金裡面,高收益和低收益的極差值都有過相差七八個點的時候。分化還是很嚴重的。你餘額寶憑啥保證一定就能在一百多只裡面表現的很好?

因為買餘額寶都屬於支付寶裡有餘額的人,順手打醬油的時候買張彩票的行為,稍微有點賺也到無所謂,真虧了的話,我看十月圍城估計也會再來一次,誰叫你宣傳的時候鋪天蓋地要跟利息做比較呢?

第五,貨幣基金能做到T+0,就是可以讓你即時贖回,事實上是基金公司在裡面墊資的結果,如果基金規模做大了,就如同我剛說的你餘額寶做到五千億了,你自己由於註冊資本金不夠,無法墊資了,怎麼辦?通行辦法都是向銀行借款進行抵押,弄來弄去,你還不得銀行來墊資?另外,貨幣基金的投資標的物,回到最後其實是非常有限的,來來回回弄成最後,存款其實還是到了銀行手裡,很多人說,不管怎麼說,總比銀行的活期存款成本要高了吧。其實目前銀行的存款大多數都是創造出來的,真正散戶的存款佔比也很小了,一百多萬億的存款,你以為都是支付寶上的人的錢啊。現在存款超過五萬以上的人,誰看得上貨幣基金啊?還充值支付寶?!現在市面上貨幣基金總共也就五千多億的規模,不少還是機構大戶的資金,真正散戶形成貨幣基金的規模估計一千億都不到。你餘額寶能做多少?做到了又如何?這個數字對銀行的衝擊幾乎是微乎其微的。動搖個你妹啊。動搖。

第六,說餘額寶的創新太前沿,太超前,前沿你個妹啊,不就是個代銷行為麼,無非銷售對象是支付寶的客戶,對於支付寶的客戶而言,買個餘額寶,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不虧就行。現在很多人也把錢衝到支付寶裡去買,一部分是因為真的相信這個是利息,不是收益。覺得安全有保障,沒風險去買的,屬於典型被阿里的高調公關給忽悠的,一部分則是因為並不知道其實任何一個銀行卡本身就可以購買貨幣基金,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地方可以購買貨幣基金,而且除了淘寶購物以外,所有的功能跟餘額寶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有些還功能更多,對於真正理財的人來說,優勢也更明顯,最簡單的說餘額寶只支持天弘基金一隻,你壓根沒得挑,如果天弘基金好了,還好,差了,你也沒辦法。但是在匯添富、數米網,天天基金網,甚至在銀行的網上銀行,你都可以根據業績排名自己挑,選擇更多,而且方式也很便捷,信息也更透明。

這年頭反正誰都說自己是個金融專家,甚至前幾天看到建行研究部的副總經理,也在說餘額寶對銀行的影響,我看了報告,也覺得挺傻逼的。脫離一線業務太遠的領導,其實不是智商有問題,只是喜歡坐而論道罷了,每天務虛罷了。一點也不知道一線從業人員的心酸也就罷了,看問題的方式都脫離基層太久。

第七,順帶提一下,餘額寶短期內是貨幣基金,這個時期對銀行的影響,其實只要去分析貨幣基金對銀行的衝擊就可以了。下一步餘額寶還會推出非貨幣基金的服務,因為餘額寶其實是一個針對支付寶餘額更好的應用管理服務的統稱,就是要想盡辦法讓支付寶的客戶的餘額能得到更好的管理,幫助客戶提高增值,從而實現粘度,這個是餘額寶的意義。從這個角度看,餘額寶是馬云服務自身生態圈的一項很有意義的措施,就如同你到一個網吧裡去上網,然後網吧裡給配備了附加服務,餓了給你叫外賣,渴了給你買可樂,讓你得到服務的同時,順帶著賺點小費,是深度挖掘客戶的行為。人家可能壓根也沒想過要動搖你銀行的根基,就是偏有那麼一幫傻逼非要如同天龍八部裡的丁春秋教裡的那些人一樣,在邊上搖旗吶喊,整一個神經弱智加腦殘。

事實上,支付寶的最終命脈其實還是掌握在銀行手裡,現在你們充值其實都是需要支付費用的,無非這個費用是支付寶在支付罷了,這也是為什麼超過一定限額支付寶充值就要向你收費,因為成本也不低,支付寶沒有自身的存款入口,都必須經過銀行的一道門,支付寶跟銀行之間其實是相互依賴的關係,相對而言,支付寶的整體發展空間是受到兩方面限制的,銀行這端的限制,主要體現在銀行對於充值其實也是有限額的,不讓你太大額度的充值。

另外一端的限制就是體現在支付寶的背後還是跟著淘寶和天貓走,電商領域競爭越來越激烈,淘寶和天貓小賣家日益生存艱難,尤其淘寶面臨著假貨和稅負兩個未知門檻,要說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很難說。但是反過來說,消費流通行業的整體規模有限,他的資金更多還是靠高頻率的周轉實現的,比的是資金的使用效率,而不是資金的總量,收益整體的規模要做大到動搖銀行根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銀行目前存款破了一百萬億,支付寶能做到多少?離開了消費流通行業,支付寶又能做啥?

至於餘額寶下一步要推出的非貨幣基金,很多人說這個出來,殺傷力更大。我覺得更扯淡。貨幣基金還算好的,畢竟風險還是極度小的,對廣大客戶而言,安全性都在,但是如果推出其他的投資產品,那個所面臨的問題就大了,我一直說金融產品的銷售不是隨著規模的增大而邊際成本降低的,除非餘額寶能對自己的產品有極為嚴格的審核能力,否則規模就很難做的起來,尤其是對小額的散戶群體,本來就沒多少錢,誰願意去承擔這些風險。做起規模當然容易,拚命的賣唄,好的壞的,都賣,但是死起來也容易,等哪天業績一出來,大面積虧損,餘額寶以後就別想在賣任何東西了。因為口碑砸了。基金的銷售回到最後,還是考驗的還是產品篩選的能力,除非你純做平台,不提供任何附加服務,但是如果那樣,人家幹什麼放你這裡來賣?就當個地攤而已,有一單賣一單,你價值也沒了。渠道最大的價值是能賣出去,而不是做展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15

【產業深度】視頻網站自制內容將動搖傳統電視最後的根基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487.html

2013年以來,各視頻網站紛紛曬出自己自制節目的預算,有的竟高達幾千萬美元,可這並沒引起廣電人士的重視。本來嘛,製播分離這麼多年,社會上已經有了成千上萬家節目製作公司,再多幾個網站做內容有什麼可怕呢?何況他們未必能做得好,隨他們便吧。

其實很多電視人沒有意識到,在傳統電視與新媒體的博弈中,這才是最可怕的,這將動搖傳統電視最後的根基。

一、播控不再是廣播電視的根基

(一)「播出核心說」——現實版的刻舟求劍

我實在不明白是什麼樣的專家給管理部門提出用播控平台管理視頻市場的決策參考,我也實在不明白為什麼我們廣電人士就這麼容易輕信這種錯誤觀念。可能大家都是基於傳統電視產業鏈分析才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吧。

由於傳統廣播電視產業鏈是由製作、播出、傳輸、廣告、終端五大環節構成,其中,製作可以外包給製作公司;傳輸有地面無線、有線、衛星、互聯網等多種管道;廣告是媒體衍生品;而終端的研發、生產從來就不是廣播電視的事兒,於是得出結論:唯獨「播出」是產業鏈的核心,播什麼,不播什麼,體現了媒體平台的價值與品牌,其公信力、權威性、差異性都在於播出的控制。只要能控制播出平台,則千秋萬代,基業永駐了!

我必須承認,若把自己鎖定在傳統電視這方小天地,這種結論是正確的。如果電視還處於鼎盛時期,這種「播出核心說」也一定有其指導意義。然而今天的電視業就如同千年前水源枯竭,胡楊絕跡,沙漠逼近的樓蘭古城。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生態性巨變,城池都快被沙漠掩埋了,我們還在討論「電視城」究竟哪個部位重要,這不但沒有意義,而且若用對它的分析結果來指導工作,那簡直是現實版的刻舟求劍,會產生致命的誤導,誤導我們去堅守那形同虛設的播控平台,最後把自己曬成城門下的木乃伊。

(二)互聯網是沒有「門」的

我們必須看到,互聯網帶來的是信息革命,不是小打小鬧的革新,它不僅把人類生活中一切跟信息有關的部分搬到互聯網上,甚至還會將許多過去不屬於信息範疇的東西也變成信息搬到互聯網上。並且這些信息的傳播有著極強的通透性,任何一段信息(當然包括視頻),只需一串代碼鏈接,就能在全球飛揚。

互聯網就像一塊覆蓋全球的大海綿,有無數的孔洞、無數的角度彼此相連,從任何一個小孔吹口氣都可以傳到其它任何一點(除非你把網斷掉,那海綿也沒了),沒有人可以給海綿的小窟窿眼裝上門。此時,播控平台這扇門還有什麼意義呢?

這就如過去的北京城,由城牆和城門圍起來,守住城門就固若金湯。而現代北京城早已變成了通透性極強的沒有圍牆的一大片空間,無數大大小小的道路和胡同都可以讓人隨時進出,快被拆光了的城牆和城門都已成了懷古的風景,就算有了九門提督,又能擋住誰進出北京呢?又有多少人會去走你設定的門呢?

也許有人立刻會想到互聯網上的「門戶」。其實它們根本不具備「門」的屬性,新浪、優酷、騰訊、百度都是一個能夠滿足人類對某種信息需求的信息獲取空間,更多的是信息交易市場的屬性。只是IT科學家為了強調它的重要給它取了這樣的名字,我們千萬別被「門戶」這個名字誤導。如果你非要在互聯網上找到門的話,那麼網民用於登錄的,分佈於各地的節點,那才是真正的門。

(三)互聯網上無法安裝視頻的「門」

在視頻製作技術含量高、傳輸成本高的過去,我們廣電是可以牢牢控制播控平台的,但今天已經不行了。首先,我們既沒有電信運營商的底層物理傳輸通道,也沒有在此基礎上的騰訊、優酷等視頻網站的技術傳輸通道,我們卻要在別人的通道上安裝一個門,這可行嗎?我們能否要求各視頻網站把所有的內容都傳到我們的播控平台上審查後,再傳回他們的技術通道里?如此龐大的內容(YOUTUBE每分鐘要產生48小時的內容,要跟上這個速度,理論上要15000人24小時分三班不間斷工作。這還僅僅是一個視頻網站!)我們是否審查得過來?技術上我們有能力對接嗎?其次,從意識形態管理上看,視頻製作門檻已經很低,我們已經無力擋住像新華社、人民日報這樣的大型國有媒體參與節目的生產。他們的內容是否也要經過我們的審查才能播出?這不是簡單的面子、權力問題,這還是利益問題,更是意識形態管理問題。就連廣電總局與工信部就三網融合的主導權都要掰扯十幾年,我們跟同級媒體機構能把視頻管理的播控權很快掰扯清楚?

總之,信息革命環境下,播控平台已經無法作為我們電視行業的根基,對電視(視頻)市場管理,也不能再用播控平台的落後思維。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按習總書記要求的從頂層設計入手,通過管理創新、觀念創新和方法創新來實現。你想啊,老北京的城牆拆了,城上的守兵也撤了,若按守舊的思想推斷,那還不強盜橫行,兵荒馬亂?可事實上北京比那時更安寧祥和,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用了現代城市的管理方法、思路:我們有了公安局、派出所、居委會;有了法律、法規、條例;有了110、119報警平台……

這些現代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更細緻,更有效。

說到這兒,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常規,我們應該討論互聯網條件下的視頻市場應該怎樣管理了,但由於這是一個複雜而深刻的大問題,鑑於本文篇幅所限,我們將另文探討。

二、內容是傳統電視最後的根基

面對不可避免將被吞噬的樓蘭古城,最好的辦法就是收拾有用的家當趕緊遷徙走人。這時候,「路上帶什麼?」就顯得格外關鍵。否則,我們會因路上累贅太多被累死,或沒有乾糧被餓死。那麼我們最有價值、最根本的東西是什麼呢?

答案:內容

這從表象上我們就能發現,互聯網大面積普及以來,我們傳統電視在構成媒體的四個要素中,「渠道」在轉移,電視機「介質」被多屏取代,「觀眾」在大量遷徙,唯獨「內容」還控制在我們手中。其實,要證明內容為我所控並不難,我們的電視節目內容早已在騰訊、優酷、土豆這些視頻網站上播放,但你會發現,觀眾們能夠清晰地知道到底是誰在發聲,即使他根本沒有看電視,而是在優酷上首次看到了我們的節目,他也能很清晰地說出這是央視的新聞說了什麼;那是央視的白岩松談了什麼觀點;還有湖南衛視的謝娜、何炅又在說什麼……可見,儘管它吸引了大量觀眾,但網站還只是一個內容分發渠道,觀眾們並沒有把我們的內容看成是優酷、騰訊的內容,觀眾的心理認知依然屬於我們,他們並沒有真的流失。

這就是說,內容是我們十分牢固的根基,它以思想力、權威性、引導力,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文化品牌沉澱,把我們和觀眾緊緊聯繫在一起。同時,即使沒有當今政策的保護,也由於內容把握的困難、製作的難度、較高的成本等因素,別人短期內也很難從我們手中將它奪走。

然而,有一利則必有一弊,藏獒固然兇猛且忠誠,但若對手家裡也養了藏獒可就是我們的噩夢啦。視頻網站沒有自制內容時,它只是一個渠道,而一旦它們也開始做自己的內容,通過自己的思想力、引導力來吸引和抓取觀眾,把他們俘獲成擁躉和粉絲,那麼我們電視與這些受眾間的紐帶就徹底被斬斷了。

我們不妨想像一下,如果有那麼一天,觀眾們在視頻網站看完內容不再想起我們,而是說騰訊又報導了什麼,優酷的「張岩松」、「李岩松」又發表了什麼觀點……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這個視頻網站已經完成了從傳輸渠道,到有號召力的視頻媒體的完美轉型。而與此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徹底失去了這些觀眾,在這些觀眾心中宣佈著我們作為媒體的死亡,而且還是腦死亡。

從這個意義上看,完成自制內容的品牌化建設,是各視頻網站實現媒體化、平台化的最後一戰,而守住內容的優勢,是保住我們傳統電視的最後根基。

三、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內容為王」

有人會笑,「內容為王」這是廣電圈兒裡連老一點的蒼蠅都明白的道理,還用你在此長篇累牘地囉嗦?

其實,這也正是我所擔心的。人類在某種環境中生存久了,往往就會忘記自己來時的路,電視媒體環境長達幾十年的穩定發展,也讓我們許多電視人教條僵化地理解內容為王。而且這種近乎原教旨主義色彩的對內容的理解,導致了很多電視人的集體性麻木,甚至是傳媒界的知名教授也高舉著「內容為王」的大旗,帶領著一群儼然口唸咒符的義和團式的電視人在悲壯地堅守廝殺。這裡,我無意間因為看穿了皇帝的新衣而對同一戰壕的兄弟們施以嘲弄,因為不解開這個「心結」我們就不可能義無反顧地向新綠洲挺近。為此,我們必須先搞清內容是怎樣當上「王」的?

報紙、雜誌、廣播和電視等大眾媒體都必須由內容、介質、渠道、受眾四個要素構成,每個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因此,衡量一個媒體的價值就是這四者的乘積,其中任何一個為0,則整個媒體價值為0。

如此看來,各要素之間同等重要,怎麼內容就稀里糊塗稱上 「王」了呢?

這是因為相對於內容而言,現代傳媒中的介質、渠道、受眾一旦形成,它們在短時間內的穩定性比較高(比如介質,北京有四百萬電視機,短時間內不可能一天、一個月就變成八百萬,或二百萬台),可以說這三個要素在一定時間內(半年、一年)的趨勢是可以預見的。而內容就完全不同了,由於內容的複雜性,受眾對不同信息接收的複雜性,導致內容和觀眾對接出火花的概率很低,或者說優質內容的「成品率」很低,這就使內容成為四個要素中最不穩定的要素,同時段不同內容的收視率可在一週、一個月內發生幾倍的大幅波動。這樣我們就會發現,其實介質、渠道、受眾是三個相對的常量,是可知可控的,而內容是很難把握的變量,於是,它就變成了媒體價值公式中決定乘積大小的最重要的因素。這樣,內容就毋庸置疑地登基加冕了。被視為傳媒圭臬的「內容為王」也正是基於這種認知被大家掛在嘴邊的。

以上是多數人對現代媒體的常態認知,如果沒有重大的變故,我們還可以這樣認知下去。然而,互聯網的興起,每年幾千萬的移動終端介質的普及和幾千萬的受眾向互聯網的轉移,正在快速地把介質、渠道、受眾由過去的常量變成難以駕馭的變量,它們的劇烈變化也開始對媒體短時間內的價值產生影響,而內容整體上沒有大的突破,內容的王位已經開始動搖,完全可能出現天下皇帝輪流做,介質為王,渠道為王,甚至受眾為王的局面。

當然,從長遠角度看,內容遲早會再次奪回王位,但那要到技術的進步趨緩,介質、渠道、受眾再次穩定以後,那是很多年以後的事兒了。但如果我們電視人在這場新媒體的爭奪戰中失敗了,即使內容若干年後重新奪回王位,執掌王權的也不會是我們,而是視頻網站自己培養的視頻精英。

四、把內容揉開掰碎,看看我們需要帶什麼

既然「內容為王」是一個動態的概念,當今媒體環境已將它的「王權」大大削弱,而且它也不能適應未來環境的需要(對此我們會在下一節詳述),我們實在沒有必要背著龍鍾老邁的它艱辛跋涉,而應選擇其中最有價值的元素,去著眼於未來環境下「內容之王」的重塑。

為此,我們先對現在的電視節目內容進行解剖:

(1)思想層:就像報紙的價值從來不在紙上,電視的價值也從來不在電視機裡,而是隱藏在影像背後的思想裡。電視內容的內核是我們電視人對思想的發現和解讀能力;對有效信息的挖掘、篩選、分析和評價能力。

(2)工具層:如果說思想是節目內容的內核,那麼所謂節目內容其實就是通過視頻符號對思想加以解讀詮釋的結果。因此,我們電視人對視頻符號的駕馭力,就構成了電視內容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它也是電視媒體區別於紙媒和廣播媒體的本質特徵。

(3)邏輯層:在此基礎上,我們為不同內容找到的不同表達方式;策劃的內容展開的各種環節;設計的節目運行的機理、模式等屬於節目較外層,是易於被觀眾理解、解讀到的東西。

(4)包裝層:節目內容最外層是服裝、化妝、道具、燈光、舞美、音效等等觀眾憑感官直接感受到的東西。

從上述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我們現在幾乎所有的電視節目都是由思想層、工具層、邏輯層、包裝層,由內而外,層層包裹起來的。其中,較外層的邏輯層和包裝層屬於內容的輜重,不宜攜帶,屬應當逐漸放棄的對象,原因如下:

(1)現有節目的邏輯層,如環節、模式等都是首先要適合電視台現有傳播渠道,而這種落後的渠道所要求的必然是只適合單向線性播出的節目形態,不可能適合未來視頻市場的需要。

(2)不僅不適合未來,由於電視已經發展了七八十年,這種適合線性播出的節目在邏輯層已發展到了極致,創新空間極小,創新成本高漲。通過自主創新和模式引進,偶爾冒出幾串火花是可能的,但根本無法將行業重新拉回到上行通道。任何文化形態都有它的生命週期,網絡技術的興起,使傳統電視這種文化形態由生命週期的平台期快速轉入衰退期。

(3)現有節目的包裝層,本來就是為節目添彩兒的外在附屬,在節目競爭不激烈時,它的作用不大,只有節目面臨嚴重的同質化競爭時,它才能派上用場,且成本很高。另外,未來視頻市場由於技術、帶寬等還沒有完全成熟,暫時它對新領域的作用不是很大。

而較內層的(思想層、工具層)思想力和對視頻符號的駕馭力則完全不同了,它們是現在以及未來視頻內容的關鍵。沒有思想,就無所謂節目,沒有視頻符號,就不是電視節目。無論未來視頻市場如何變化,這二者是我們未來遷徙路上必須隨身攜帶的東西。擁有此二者我們就能夠創造以視頻符號為主體的、適合互聯網傳播環境下的全新互動節目形態。

以上是對現有節目結構的解剖,以及其中每個部分在未來視頻市場的價值、作用的分析,當然,這不意味著我們明天就要把現在的節目內容停掉。向新媒體遷徙要走很遠的路,我們必須用「騎驢找馬」的心態,但你必須真心地、用心地去找那匹馬,而不是賴在驢背上不下來。

五、全新互動的節目形態是突破方向

互聯網技術實現了低成本、大容量、點對點、多點對多點的信息高效雙向傳輸,這就必然要改變我們在傳統單向電視基礎上形成的節目形態,最大的變化就是視頻節目的互動化。

為什麼是互動,而不是別的呢?

這是由人類對信息需求的五大本能決定的:(1)人類需要全面綜合的信息。越是全面、真實,越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而傳統媒體提供的信息是片段性的,網絡提供的是一個集合。(2)人類對信息的獲得是一個認知、求證、確認、決策、再認知的螺旋上升循環過程。而傳統媒體沒有求證的機會,或者說求證起來非常麻煩。(3)不同的人對不同的信息的敏感度不同。而傳統媒體沒有給人們同一時間的選擇權利,無法實現同一時間的個性化。(4)為了判斷自己對信息決策的正確與否和彰顯自我的存在,人類有著表達觀點的慾望。而傳統媒體是單向的。(5)人類需要隨時、隨地、隨意獲得信息。而傳統媒體,特別是電視不僅無法「三隨」,甚至還是時間強盜。

從上面人類的本能我們可以發現,人類對信息的需求幾乎都跟互動有關,這其實很好理解,因為人類獲得信息的目的就是為了對信息做出動作,做出反應,才能保證自己的生存。人類當初選擇了傳統媒體是因為技術條件的限制,是不得已的過渡性手段。今天,互聯網正好滿足了人類的這些本能,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更是干柴遇烈火般地把人類社會推進到信息互動傳播的時代。互動成了今天信息傳播的本質特性,它符合人的天性,也符合網的天性。不能互動的信息傳播要麼發展不起來,要麼將式微,甚至消亡。

不信,你把微博的轉發、評論、私信這些互動功能都關掉,它還能有今天四億之眾的用戶嗎?那不就成了中國移動曾推廣的《手機報》嗎?你把淘寶的訂貨、評價、支付等互動功能都關掉,它不就成了一本電子的廣告DM雜誌嗎?還會有今天馬云的春風得意嗎?

互動,互動,還是互動。

今天在人類的四種主流記錄再現符號中,文字,圖片,語音建成的網站或應用都走向了互動,視頻這種符號沒理由不走向互動。現在我們還處於視頻內容的簡單搬運階段,不是人們不需要互動,而是視頻的信息量大,傳輸不便。其實恰恰是這道技術門檻為我們電視人暫時延緩了競爭對手的全面勝利,為我們積蓄自身能力發動反攻創造了機會。

(一)互動的三個階段

大體上互動將以技術為先導圍繞三個階段展開。首先實現簡單的觀眾與手機、pad等機器互動,既人機互動;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用戶系統後,實現觀眾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即人人互動;最後實現觀眾與節目及其主創人員的互動,即人與內容互動。

(二)互動的兩類手段

伴隨著上述三個階段的逐漸實現,人們可使用的互動工具會越來越多,歸納起來可分為兩大類手段。

一是各種記錄再現符號的互動運用,即人們把文字、圖片、語音、視頻四種主流的記錄再現符號當成互動工具實現彼此的互動。另外,大家一定不要把「」、「」這樣的小表情當成90後們叛逆的旁門左道加以簡單粗暴鞭撻,各種圖片或動畫的「表情」將隨著運用的廣泛和含義的固化,極有可能成為人類的第五種記錄再現符號。

二是IT人開發的各種互動功能的運用,比如,基於用戶系統的社交互動、在此基礎上的節目評價系統(評價、打分、送花、扔雞蛋)、基於地理位置技術的互動、基於視頻即時通訊技術的互動、基於重力感應技術的體感互動,等等,數不勝數。

(三)內容的形態隨之改變

大量互動手段的運用,將使我們今天僅適合線性播出的節目形態產生根本的變化:

(1)適合觀眾互動的長節目將被打碎;把資訊和板塊通過主持人串聯起來的欄目將解體。這些打碎後的內容,將成為拋磚引玉的磚,由主創人員根據互動的進程擇機拋出,引導互動進程。

(2)互動過程本身成為節目播出的組成部分,也是節目內容的組成部分。此時的節目長短,不取決於媒體提供的視頻內容的長短,而是取決於互動過程的長短。

(3)節目的進程將由主創人員引導,但並不由主創人員決定,而是由互動過程決定節目進程和走向,比如,《中國好聲音》中劉歡什麼時候轉他那把80萬的椅子,並不全由劉歡說了算,而是由觀眾粉絲和劉歡共同來決定(當然劉歡的權重高點是可以的)。同樣,選手選擇誰做導師也可以是各方博弈的結果。我們今天的很多節目流程、環節、模式都將被徹底顛覆。

(4)利用邏輯上的不同樹狀結構,製作不同段落的內容,鑲嵌在可選擇的邏輯節點上,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選擇,來觀看符合自己心願的故事情節,或符合自己需要的不同知識。

(5)微博、微信、SNS等網絡應用不再是節目之外的宣傳手段,而是從策劃製作時就把它們當成節目組成部分,我們不僅會使用新浪、騰訊的這些應用功能,我們的視頻媒體本身也會開發接入自己的類似功能。

(6)基於語音識別技術和視頻識別技術加上鏈接技術構成了節目與觀眾互動的窗口,而手機的觸屏技術將捅破這扇窗戶的最後一層窗紙,形成受眾與節目主創人員間的即時互動。觀眾與觀眾之間,觀眾與節目之間的深度互動全面展開,一個馬戲團式的「收視場」得以形成。全球各地的觀眾將如同在馬戲團的大棚裡,彼此之間,與台上的演員之間,可以交流,叫好,起鬨。在這個互動過程中,不僅上述第(2)條的各種互動工具將被廣泛使用,連小動畫、小遊戲、鏈接地址等都會成為互動工具。

這樣的形態變化會很多,我不一一列舉,事實上連我自己也沒想清楚還會出現怎樣的新形態,當然,傳統的適合線性播出的節目不會就此謝幕,一些敘事性強、闡述思想觀點的內容還是需要這種節目形態的,只是這種節目的比例會大幅下降,並且也會加入很多互動要素。

六、這是最後的戰鬥

目前的電視圈裡充斥著兩種極端心態,一種是高舉「內容為王」,老子天下第一的妄自尊大派,另一種是看見介質、渠道、觀眾大量流失,頓覺大勢已去的妄自菲薄派。其實,到目前為止,我們電視人跟新興視頻網站的競爭還處於各執優勢,比分為1比1的平局。戰爭還沒結束,最後的決戰就在於誰先掌握互聯網環境下互動視頻節目的形態和運營。

這場競爭將是21世紀初年人類媒體界的一場極限運動,雙方分別在珠穆朗瑪峰的兩側向上攀登。誰先到達頂峰,誰就能快速形成穩定、大量的觀眾群,並將這種先機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但現在雙方誰也沒有絕對的獲勝把握,雙方彼此競爭著,也彼此羨慕著對方的優勢。視頻網站IT人士的優勢在於掌握技術、渠道、互動經驗,但對媒體的思想性、視頻符號的駕馭力等方面嚴重不足。而電視人雖有內容優勢,但技術和網絡環境下的技能嚴重欠缺,歸納起來包括:(1)同時具備駕馭文字、圖片、聲音、視頻這四種記錄符號的能力;(2)適當的網絡技術知識; (3)在雙向傳輸條件下與受眾互動溝通能力;(4)瞭解雙向互動條件下受眾的收視需求與心理 ;(5)在線駕馭引導大眾思維取向的能力。

鹿死誰手,誰也不知道。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我們電視人在新的節目形態之爭中再次失利,則意味著電視人在這場鬥爭中,輸得爪干毛淨,一無所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320

「真」不動搖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531

「沒了張屠夫還不吃黑毛豬了嗎?」

一次,任志強和馮侖一起開會,任給馮看了這條短信。短信來自一個部長級幹部,意思說,沒你任志強,中國這事還不辦了嗎?

多年來,任志強一直對政府的地產政策頗多批評,有時候並不能得到理解。相關部委的官員私下裡也說要「修理任志強」。馮侖知道,接下來有關部門就查華遠的一個項目。「任志強為了堅持他所認為的『真』,結果不僅招致直接的斥責而且公司被查、被修理,但即使是被查、被修理,任志強仍然堅持了他的『真』,他不動搖。」

在應邀為任志強回憶錄《野心優雅》作序時,馮侖記錄了這樣一段往事。他回憶,任志強在給他看了那條部長短信之後,一笑置之。

馮侖總結任志強的特點就是「真」,「真實」的「真」,真心、真話、真實、真性情、真好玩。這個「真」也表現在對朋友、對社會、對政府、對自己,總之每個方面都表現出他特別的「真」。

9、10月間,南方週末記者兩次採訪任志強,從《野心優雅》開始,談他和他這一代人的轉軌。10月29日的第二次採訪中,任的第一句話就是,「怎麼又來了?」標準的京片子,渾厚,不沖,但直接。

接受採訪時,任志強總是向左偏著臉,眼睛45度向左上方仰視著,彷彿在透過辦公室的落地窗看外面的天空。說到意見不一致的時候,才會正過臉來,眼睛瞪得很大,一副和你理論到底的樣子。

他的這種風格,當然不容易被人理解。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經商的他,和計劃經濟的大時代就有過衝突,他甚至因此坐了14個月的牢。但這仍然不足以改變他的「真」。看守所裡,他會和獄友裝病,趁女警察來檢查時偷看她們的底褲顏色。地產行業火起來以後,他在這個事關國計民生的領域所說的真話,足夠出版一本《任志強語錄》。比如,「商品房與窮人無關」,就得罪了天下未曾購房的蒼生。據說,很長一段時間裡,因為堅持房價必漲,他在全國人民最想揍的人員中位列前三。2010年,他在大連一次演講時,一隻皮鞋從觀眾席飛向他。他絲毫不以為忤,反而自嘲有了美國前總統小布什的待遇。

在不被理解的年代裡,他就像一個老頑童,嬉笑怒罵皆成文章。2010年《財經》年會地產夜話上,主持人戴小京問他,如果你是總理,如何制定地產政策。任志強放下iPad,一臉不正經卻又實實在在地回答:我要是總理,地產問題早就解決了,放開土地供給就OK。

上世紀90年代,寧高寧是任志強的商業合作夥伴。他在《野心優雅》的另一篇序中寫道:任志強嚴格來講並不是個好的商人,他之所以做生意好像是為了爭取他不斷說話的權利,買地賣樓好像對他沒有那麼重要。「有人說微博時代造就了任志強,也有人說房地產經濟的時代造就了任志強,還有人說中國進入了一個言論容忍度高的時代,給了任志強放炮的空間從而造就了他。」

事後看來,還真的是微博時代造就了任志強。「任大砲」形象的轉變,有賴於此。

採訪中,任志強回憶,兩年前的7月,他到天津出席活動,第一次談及成立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以及讀書會事宜,返京之後就做出7月13日舉辦第一次活動的決定。兩三期後,任和他的夥伴們已經清楚地意識到,書院的使命所在:喚醒獨立思考。

迄今為止,書院現場的聽眾已經超過1.7萬人。如果再考慮到他的1500萬粉絲、王巍的250萬粉絲以及到場嘉賓的號召力,書院所形成的輿論場,起碼直接影響了5000萬到1億人。

任志強自己分析,在2007年,網絡上九成民眾反對他,現在情況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兩年多的時間裡,書院聲名鵲起,模仿者眾,各地邀約無數。任志強竟然從「人民公敵」,變成了王巍口中的「微博情人」。

任志強公眾形象的轉變,並不出乎馮侖等人的意料。在馮侖等人眼中,任志強的形象幾十年如一日,「真」本色從未變質。馮侖在《野心優雅》序中評價任志強,「友直、友諒、友多聞」,符合傳統文化對朋友的定義。

在接受南方週末專訪時,任志強回憶,其形象轉變的基礎,來自自己的兩段覺醒,一段發生於「文革」期間,那是「懷疑」的發端;另一段則源自合資、上市、路演,體驗不同國家、地區的文明。

一般人知易行難,他正好相反。在經過30年的懷疑、徬徨之後,一旦領悟,他立即身體力行。如今,他積極參與阿拉善生態保護協會的環保活動,和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的思想傳遞,每年都要付出巨大的時間和精力。

9月22日的回憶錄新書發佈會上,任志強最好的朋友、地產商潘石屹抖了一個段子。

「前不久我得到一個名單,標題是中國的意見領袖,任志強上了,我很緊張,趕緊給他打電話,我說任總,你上名單了,可得要小心了。他就問我,他前面的是誰?我跟他說,你前面有誰、誰、誰。任總沒有任何的畏懼,任總說,憑什麼誰誰誰,要排在我前面呢?他對社會有什麼貢獻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14

職場點滴(15) :既得利益者動搖不了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p=3086

大家如有留意新聞,或者曾經讀過大學,都會發現有一類人存在:他們的「願景」很理想化,陳義甚高,更企圖親手建立「理想新世界」,畢業後或在政團中由助理做起,或加入一些理想化組織,繼續他們的使命。

個人有理想是一件好事,始終在自己能夠控制的範圍內找到了可行的目標;但如果理想卻以改變社會為目標,未免自視過高──自己都改變不了,又怎樣去改變千千萬萬的人?

以筆者的社會經驗,既得利益者是動搖不了的(除非大洗牌)。想社會上的下層人仕得到更多,而希望從既得利益者的口袋中拿出來,結果多數都是「拉豬賠狗」──乾脆從其他人口袋中拿出來。據說有組織認為一件100元售價的產品只有5元是工人收益是不合理的,筆者的計算是現時做輕工業品出口,邊際利潤可能只有10%左右,即是100元售價的產品只有10蚊是企業收益,但企業對於業務的投入與所冒的風險,恐怕要比工人多何止十倍?想從企業的10元再擠出來補貼5元,如何?

既然生產企業動不了,可不可以在其他人身上打主意呢?近年筆者從傳媒看到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在加工出口業的利潤大部份被出口商、人口商、分銷商、零售商、知識產權擁有者等瓜分,廠商及工人只有丁點的利潤,是不合理的。筆者只知道,凡存在必合理,只是其「存在之理」與我們口中的「合理」是兩回事。在全球化之下,你不幹別人幹,接受不了丁點利潤,便一無所有。

在消費者口袋中拿又如何?筆者想發問一下:「在學校飯堂食飯,肯唔肯比貼士?」如果答肯,那麼在每一個購物環節中均要收取5%附加費又如何?答案是以前政府希望收銷售稅,連具體方案都未出就眾情洶湧了!叫他們試下以「韓農很慘」、「內地工人慘被剝削」之類的理由要求消費者接受加價,可以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300

「禿鷲」基金狠搶一六○○%報酬率 驚動百位經濟學家 阿根廷倒債事件 動搖全球金融秩序

2014-08-11  TWM
 
 

 

哪有這種國家?欠了錢不還,還有百名經濟學家、多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幫它喊冤?國家破產,股市還是今年以來全球漲幅最高,引來一堆投資人搶進買便宜?別小看阿根廷倒債,它的影響,可能比你看到的更深遠!

撰文‧楊卓翰

才在世足賽飲恨,屈居亞軍,引發上千球迷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暴動,阿根廷這個南美洲第三大經濟體,如今又面臨另一次國際屈辱。

阿根廷總統費南德茲七月三十一日舉辦公開電視演說,向全國人民解釋,政府因無法支付五.三九億美元的國債利息,正式違約。隔天,國際互換與衍生品協會(ISDA)正式裁定阿根廷對國債違約,承作CDS(信用違約交換)的機構必須理賠。

這是繼歐債風暴後,第一個啟動CDS理賠的國家,正常來說,這代表阿根廷已無力償還債務,上千億美元的國債可能變成廢紙,所有政府擔保品也都失效。這對已連續二季經濟負成長、擁有四○%的超高通膨、面臨貿易和財政雙赤字的阿根廷來說,無異敲響喪鐘。

隨之而來的,應該是股市跳水、債券拋售、匯率崩跌、民眾擠兌。詭異的是,這些都沒有發生,沒有暴動,甚至連抗議的人都沒有。

這次不一樣!

二度違約,被避險基金盯上七月三十一日,阿根廷MERVAL指數從前一日的高點八九○○多點跌了九%,至八一○○多點,但八月一日收盤隨即反彈一.七%。儘管震盪,但阿根廷今年以來的漲幅仍有五二%,仍是全球之冠。

而違約的主角:二十年期公債,價格雖然從違約前的九十六美分跌到九十美分,卻仍比一月的六十五美分還要高,殖利率甚至從一○.四三%微幅下跌到一○.三六%。比起二○一二年引起歐債風暴的希臘違約事件中,希臘公債價格一夕跌到三十美分,阿根廷這次違約,簡直跟沒事一樣。

不只如此,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包括索羅斯家族理財室(George Soros's family office)、DE Shaw、Third Point和Renaissance Technologies等全世界最大的避險基金,反而開始大買阿根廷的石油、電信和金融股。為什麼國家破產,投資人不但不為所動,反而大買股票?

阿根廷素有倒債之國的惡名,早在一八二四年,阿根廷發行第一筆公債,結果不到四年就跳票。這次是近十三年來的第二次違約,也是立國以來第八次倒債。

不過,這次違約的結構和過去不同;就連寫《這次不一樣》一書、暗諷人們忽視倒債危機的美國知名經濟學家羅格夫(Kenneth Rogoff),都指出,阿根廷這次倒債「真的不一樣」。

「阿根廷絕對不會對這些『禿鷲基金』低頭!」阿根廷財政部長柯西洛夫(Axel Kicillof)在七月三十日於紐約召開的記者會中大聲宣示。要聽懂這句宣示,必須先回到十三年前的一段歷史。

一紙法院判決

讓主權債務重整成空

二○○一年,阿根廷遇到了史上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無力償還當初在紐約發行的大量債務,造成了上一次的國債違約。阿根廷八一○億美元的債務契約,一夜之間變得不值錢。不過,仍有少數不怕血本無歸的投資人,會買下這些極便宜的不良債券,希望有一天債主能夠償還。

○二年,買下其中七%債權的,就是以NML Capital為首的紐約避險基金團,他們正是柯西洛夫口中專買違約債券並以訴訟手段爭取高額利潤的「禿鷲基金」,也是他們掀起了如今這場違約風暴。

在IMF(國際貨幣基金)的幫助下,阿根廷在○五及一○年提出債務重整,藉由發行價值只有四分之一的新債券,來取代舊債券,減輕債務量。有九三%的債權人同意,畢竟,這些撈便宜的債權人,早就計算過重整後仍會獲利。

但這時候,有七%的債權人拒絕債務重整:NML Capital像是「釘子戶債權人」一般地緊咬不放,堅持阿根廷要用原本的全額支付利息。原來,NML Capital並不簡單,他們專門瞄準破產公司,克萊斯勒、通用汽車破產事件,都可以看到他們透過這種方式獲利。據歐洲債務及發展協會計算,如果讓阿根廷屈服,他們的報酬率將高達一六○○%。

雖然這群禿鷲的債權僅約十三.三億美元,以阿根廷二九○億美元的外匯存底,應付起來應是綽綽有餘,但債務重整中有一條「未來發行權利條款」(RUFO):未來不論發行多少新債,所有債權人的權益必須相同。也就是說,阿根廷不能只付給NML全額,而必須付給剩下九三%的債權人全額利息,總金額將超過二千億美元。這相當於阿根廷一半的GDP(國內生產毛額),阿根廷自然無法消化。但NML據理力爭,兩造去年一月告上紐約法院,展開一年半的鬥法。

今年七月十八日,紐約法院判NML有理,而在七月三十日大限前夕,雙方談判又破裂,紐約法院下令將阿根廷已經存進銀行,原本要付給九三%債權人的五.三九億美元利息凍結。阿根廷只有兩條路:宣佈違約,或是支付這當初簽下的巨額負債。最後,阿根廷只得選擇「技術性違約」。

解決這場鬧劇,仍有一絲微薄希望,阿根廷現在仍有機會和第三方銀行團達成協議。市場傳言,數家阿根廷的私人銀行正在計畫向NML買下十三億美元的債權,打算在RUFO失效後,再和阿根廷政府談一個較好的條件。如此一來,就可以避過法律規定,阿根廷也只會短期違約。

從市場的反應來看,大家也都預期這場茶壺裡的風暴很快就會落幕;知名避險基金操盤人羅布(Dan Loeb)也在寫給投資人的信中信誓旦旦地強調,阿根廷一定會走出陰霾,當債務危機最高峰時,就是買進點。

看來微不足道,違約金額、牽涉範圍都小,甚至是進場的好時機,但阿根廷倒債隱藏的影響,卻比你看到的都要大。

超過一百名經濟學家,包括諾貝爾獎得主羅伯特.索洛(Robert Solow)、曾任世界銀行經濟學家的布蘭科.米拉諾維奇(Branko Milanovic)等知名經濟學家,在法院判決後當天,就連署一封公開信,要求美國國會介入這場阿根廷與避險基金的戰爭。他們認為,紐約法院的判決「不公平地阻礙阿根廷償還九三%的債權人」,「不但會重創經濟,也將傷害全球金融體系」。

牽連逾十個背債國命運

特別是新興市場 發展中國家「這些禿鷲基金對於國家的利益一點興趣都沒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蒂格里茲在《紐約時報》專欄指出:「他們低價買進主權債務,然後就希望遇上一個搞不清楚狀況的法官,讓他們從中獲利。」他還嚴厲批評:「這是純粹的貪婪。他們為違約保險,甚至可能從違約中搞到更多錢。這些禿鷲讓債務重整變得不可能,但債務重整在經濟運行中是必要的。」可以想見,如果在歐債危機中,歐豬五國無法債務重整,以投資人同意的減記債務解決,勢必會引發更大的金融風暴。「我們可能會陪上整個世界。」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指出,判決會讓債務國和投資人都陷入兩難,可能使現有的金融危機擴大。

阿根廷的上訴敗陣,結果可能不只是像輸了世足賽一樣,勢必衝擊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信評機構穆迪週一發出警告,除了阿根廷,全球還有十個國家深陷信用危機,包括烏克蘭、希臘、埃及等國,幾乎都處在債務重整的階段。這些國家的命運,勢必受波及。

「IMF必須要建立起一個主權債市場的監理系統和國際法庭,」史蒂格里茲指出:「否則,禿鷲會摧毀我們好不容易建立起的金融穩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尤其危險。」「這不是零和遊戲,」史蒂格里茲補充,「而是一個負和遊戲。無論如何,全世界輸掉的,一定遠遠多過那些禿鷲所掙到的利益。」—阿根廷MERVAL指數近半年走勢4/21違約案在紐約法院開庭7/18阿根廷敗訴,須支付全額債務利息7/31和NML談判破裂,阿根廷正式違約要小心!穆迪警示信債危機11國

希臘

牙買加

賽普勒斯

埃及

貝里斯

巴基斯坦

阿根廷

委內瑞拉

厄瓜多

註:古巴與烏克蘭未提供數據,但信評皆低於Caa2,比垃圾債券等級還低。

資料來源:穆迪(Moody'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69

全球資本格局大變革:“石油美元”體系動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233

法國巴黎銀行在其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受到油價持續走低的影響,原油出口國的“石油美元”將首次出現逆流。這是近二十年以來的首次,同時也意味著全球流動性將因此降低。

北海布倫特原油2014年已經下跌23%,2002年以來第二次出現年線收跌的情況已經難以避免。

包括俄羅斯、安哥拉、沙特和尼日利亞在內的主要產油國曾經在高油價時代獲得了大量的石油美元資金。這些資金很多會流入金融市場,並通過石油美元循環提高資產價格並壓低融資成本。但是2014年石油國家實際進口資本達到了76億美元。與2012年和2013年出口資本2480億美元和600億美元相比,顯然是出現了實質性的逆轉。

petrodollar chart_0

石油美元(Petro-dollar)是指上世紀70年代中期石油輸出國由於石油價格大幅提高後增加的石油收入,在扣除用於發展本國經濟和國內其他支出後的盈余資金。由於石油在國際市場上是以美元計價和結算的,也有人把產油國的全部石油收入統稱為石油美元。石油美元是一種流動性的資金,大量投放在歐洲貨幣市場,成為歐洲美元的組成部分。石油美元在美國紐約市場上也十分活躍。90 年代以來,大量的阿拉伯石油美元流入東京市場和新加坡亞洲美元市場進行各種存放和投資。石油美元是目前國際金融市場上舉足輕重的一支力量,對當前國際經濟、國際金融的發展影響較大。根據法國巴黎銀行的統計,2006年是石油美元最高峰時刻,當時的石油出口資本達到了5110億美元,其中5000億美元回流至金融市場。

換而言之,石油出口國家正因為低油價而不得不從市場抽離流動性,以滿足本國財政或者債務的需求。金融市場的整體流動性則因此減弱。法巴的Spegel認為雖然這種資金抽離整體規模相對較低,但是如果油價一直處於低位的話,這些國家的資金壓力就會得到體現。其中受歐美制裁的俄羅斯和前蘇聯國家壓力最為明顯,它們總計從世界市場帶走了570億美元資金。

除了油價走低這個因素之外,美元的走強也是石油國家所要面臨的大挑戰之一。以俄羅斯為例,該國央行今年以來已經兩度加息並數次幹預外匯市場,但是盧布的貶值壓力依然有增無減。

石油美元循環的減弱意味著受影響國家的財政收入以及GDP增長都將受到負面影響。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的話,全球市場的流動性以及隨之而來的信貸評級問題都有可能浮出水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701

劉士余回憶去年股災:市場化和法制化不能動搖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3-12/990699.html

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全國兩會新聞發布上談及去年股災時稱,市場化和法制化是根本,既然是根本,就不能動搖。

3_-___.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張雯

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全國兩會新聞發布上談及去年股災時稱,市場化和法制化是根本,既然是根本,就不能動搖。

去年6月15日,股災開始時,劉士余尚擔任農行董事長。他稱,全社會都在關註都在股災。好比一輛油罐車,在下坡路剎車失靈,重則車毀人亡,輕者造成森林火災,傷及無辜.

劉士余稱,當時市場面臨多重性風險,流動性面臨枯竭。“我也焦虛,關註農行股價。因為農行是大盤權重股,影響了股指,證監會問責我。我擔心客戶,也擔心資產質量。

劉士余說,我深知老百姓賺錢不容易,政府不果斷出手還得了嗎。必然引發更大規模的恐慌。

劉士余稱,證監會將深刻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加快改革,轉變職能,加快資本市場發展。

  • 每經網
  • 杜宇
  • 張雯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98

“薩德”部署在韓國遭抗議 樸槿惠稱不會因反對就動搖

樸槿惠21日在韓國總統府青瓦臺主持召開了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據韓聯社報道,針對最近部署“薩德”在韓國國內遭遇的反對,韓國總統樸槿惠稱,如果因抵抗和責難就使自己動搖的話,那麽國家也會變得不安。

樸槿惠21日主持召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

會上她表示:“我們不應該屈服於任何責難,不要因為責難的兇猛就避開它。我們要為國家盡最大努力,詳細耐心地向國民解釋說明,以獲得他們的認同和協助。我最近也飽受責難和反對,現在如果在反對聲中動搖,國家就會變得不安。”

樸槿惠是在探討“薩德”問題時說出這番話的。她在會上還叮囑與會的參謀人員:“希望在你們任內,把困難當成朋友,按照你們的內心信念,一直做下去。”她強調,會為了國家和國民安全,“發揮好我作為軍方最高責任者的作用,為保護國民盡最大努力”。

此前,薩德系統位於韓國的部署地星州郡爆發激烈抗議,還有民眾寫血書“決死抗議”薩德在當地的部署。

(綜合國際在線、韓聯社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341

安倍重申推進TPP批準手續不動搖 ,將繼續說服美國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8日在參院全體會議上就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宣布將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一事表示,“不應受他國影響或跟從他國,而是作為日本應提出理念並堅持信念。現在不應動搖”,重申將在本屆國會推進批準手續。

報道稱,安倍強調,“在獲得國會批準並向世界展現日本的強烈決心的同時,繼續堅持不懈地向美國強調TPP的意義。”

他還指出,“TPP的規則將成為今後貿易談判中的範本。”

安倍就TPP協定表示,不應受他國影響或跟從他國

安倍的上述發言是針對民進黨參議員石上俊雄批評將TPP視作本屆國會最優先課題的政府和執政黨“嚴重失敗”所作出的答辯。

11月初日本眾議院批準了TPP協定,目前面臨參議院的審議,而特朗普早前承諾在其2017年1月20日就職後,就立刻開始退出該協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2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