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转载]北京晚报专访刘建位(二):天上下金子要用大桶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7caecf0100jjpk.html


 

价值投资适合中国股市

  《财道》:投资界一个始终存在的声音是,巴菲特不适 合中国内地股市。很多人始终宣称在中国无法进行价值投资,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刘建位:适合不适合,用数据说话。我用一个简单的指标来 说明巴菲特投资策略对中国是否适合。

  巴菲特认为衡量公司价值增值能力的最佳指标是股东权益收益率。“对公司经营管理业绩的最佳衡量标 准,是能否取得较高的经营性净资产收益率,而不是每股收益的增加。”他曾用1988年《财富》杂志的数据证明,持续盈利能力是优秀企业的真正衡量标准。在 1977年到1986年间,总计1000家中只有25家能够达到业绩优异的双重标准:连续10年平均股东权益收益率达到20%,且没有1年低于 15%。这些超级明星企业同时也是股票市场上的超级明星,在25家中有24家的表现超越标普500指数。

  那么巴菲特的选股理念适合中国 内地股市吗?我用WIND系统筛选,只选到7家公司符合过去10年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年年不低于15%的标准。这些业绩明星同时是不是股市明星呢?分析这7 家公司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第一,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同样适合中国内地股市,如果你选择的是业绩优秀的好公司,你的投资业绩也 会超越指数。1998年到2007 年10年间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年年超过15%的业绩明星,同时也是股市明星。这7只股票1997年底到2007年底平均涨幅为964%,而同期上证指数涨幅 只有341%,平均战胜指数623%。

  第二,如果你坚持在大牛市“死了也不卖”的话,那么大熊市一来你的收益会降低很多。这7只股票如 果你持有到2008年底,从1997年底到2008年底11年平均涨幅为414%。多拿一年,收益平均减少了550%。这表明,再好的公司,严重高估时, 该卖也得卖。但是,同期上证指数涨幅只有52%,这7只明星股仍然战胜指数362%。巴菲特对可口可乐等极少数公司死了也不卖,再跌也不卖,原因是它们的 基本面没有变化,长期竞争优势没有变化,下跌只是暂时的,迟早还会涨上来,而且涨得更多。而且巴菲特是大资金,一旦卖出,很难再以低价格大量买回来。但如 果公司长期竞争优势有了重大变化,少赚了也要卖,甚至亏本也要卖。

  第三,如果你在2007年底闭着眼睛买这些好公司的话,你也会亏得很 惨。2008年这7家公司平均下跌52%。再好的公司,也不能不问价格贵贱闭着眼睛买股票,不划算再好也不买。

  结论是,学习巴菲特,真 正的长期价值投资成功之道是,只买业绩持续保持优秀的好公司股票,在严重低估时买入,尤其是低迷的熊市;在严重高估时卖出,尤其是疯狂的牛市。

  价 值投资:有识 有胆 有钱

  《财道》:在您的研究中,对巴菲特最新的认识是什么?有什么投资理念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 建位:是今年巴菲特发布的2009年度致股东的信。这封信里我个人最欣赏的一句话是:当天上下金子时,要用大桶去接。这句话道出了巴菲特投资成功的关键。

  《财 道》:这句话很多媒体都报道过,您是如何理解的呢?

  刘建位:首先,如何衡量金子的成色?每只股票都可能是一块金子,也可能是一坨金色的 狗屎。如何辨别呢?

  股价变化无常,很容易让你把狗屎错以为是黄金,因此巴菲特根本不关注过去几个月、过去一年,甚至过去几年的涨幅。他 关注的是公司的长期经营前景。过去20多年,巴菲特一直在致股东的信中公开说明他收购企业的标准,第一条就是要有良好的长期经营前景。巴菲特在2009年 度致股东的信中说:“最终在投资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你支付的价格和这个公司在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的盈利之间的差额,不管你是整体收购,还是只是在股市上买入 这家公司的一小部分股份。”

  只看短期股价,是投机。先分析长期经营前景,再等待股价大跌后出现买入机会,才是真正的投资。就像你买房、 买大家电一样,先寻找你最满意的,然后再等过年过节打折时购买。巴菲特说:“对我而言,股市如何根本不存在。股市唯一的重要意义是看看有没有人以愚蠢的价 格出售股票。”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能够耐心地等待商场打折好便宜地购买我们最喜欢的东西,却不能耐心地等待股市大跌好便宜地购买 我们最喜欢的公司股票呢?

  《财道》:那么,从您的研究来看,天上什么时候会“下金子”呢?

  刘建位:做股票投资,不同 于做企业。做企业你可以决定生产销售,但做股票你却无法决定股价是高是低,要想得到真金,又只付出很便宜的价钱,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那么什么时候天上会 掉金子,那些真金一般的好公司股票却只卖狗屎一样的价格呢?当大部分人都恐惧害怕纷纷低价抛售时。

  巴菲特说过,恐惧是股市的一种传染 病。对一个行业、一个板块甚至整个市场的恐惧担忧情绪,经常会像传染病一样迅速爆发传播,不仅其中的烂公司会大跌,即使是那些非常优秀的公司股价也会大 跌。

  他在2000年致股东的信中说:“只有资本市场极度低迷,整个企业界普遍感到悲观之时,能够获取非常丰厚回报的投资良机才会出 现。”

  《财道》:还是回到巴菲特的那句原话,天上“下金子”时如何接得多呢?

  刘建位:2009年,中国股市中信标普 300指数上涨近1倍,但是战胜指数的基金寥寥无几,308只偏股型非指数基金中只有14只战胜指数,不足5%。而散户中战胜市场的比例更低。为什么?一 个重要原因是,2008年股市大跌2/3,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爆发,恐惧气氛极为严重,尽管股价大跌,很多优秀公司股价非常便宜,就像天上下金子,但只有 极少数人有识有胆又有钱大量买入。

  巴菲特过去两年接金子的大桶有多大呢?“2008年初,我们拥有443亿美元的现金资产,之后我们还 留存了2007年度170亿美元的营业利润。然而,到2009年底,我们的现金资产减少到了306亿美元(其中80亿指定用于收购伯灵顿铁路公司)。在过 去两年金融市场一片混乱之中我们却大规模投资。”

  能够耐心等到天上下金子,而且能够分析出天上下的真的是金子,而且早就准备好了大桶, 勇敢地去接,才能真正接到大桶大桶的金子。有识,有胆,有钱,缺一不可。

  永不过时的八大预测

  《财道》:在您研究巴菲 特投资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些是“永不过时”、奉为圭臬的经典,包括投资规则或者预测?

  刘建位:在美国CNBC的巴菲特观察节目中,曾说 过巴菲特“永不过时”的八大预测,我愿意将其翻译出来并告诉大家。

  一是衰退不可能永远避免。在2007年快到年底时,巴菲特回答 Becky Quick时说,如果失业率大幅度上升,多米诺骨牌将会随之倒掉,美国经济2008年将会陷入衰退。他的预测是对的,但他并没有拉响警报。“资本主义经济 的本性是同期性发生经济衰退。人们经常反应过度。”(巴菲特告诉Becky,37岁的她还年轻,可能会遇到6到7次衰退。)

  二是我们将 会挺过现在的和未来的衰退,就像我们成功挺过历史上的多次衰退一样。

  三是衰退将会创造机会。“我的一生中至今为止最好的股票买入机会是 在1974年。那是一个极度悲观的时期,石油禁运,经济停滞不前,还有很多类似的不利事件。但这却使股票变得非常便宜。”

  四是并非所有 的股票都是便宜的。成功的投资者应该像棒球明星Ted Williams等待有利的一个击球机会一样,等待合适的股票跌到合适的价位才出手,但这样的机会并不是每天都有的。“投资最好的是,你并不需要在被迫的 情况挥棒击球。你可以观察来球高于还是低于肚脐一寸,但你并非必须挥杆击球。没有裁判会判你出局。”你应该根据你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否出手买入,不想买你可 以一直不出手。但如果你听从人群“挥棒!击球!挥棒!”就出手的话,你就会陷入大麻烦。

  五是大多数人会是错误的。巴菲特经常引用他的导 师格雷厄姆的一段名言:“你是正确的,是因为你的事实根据是正确的,你的推理是正确的,这是唯一使你正确的原因。如果你的事实根据和推理是正确,你就不用 再考虑别人是什么看法。”

  六是投资者总是错误地认为股价下跌是坏事。“如果今天麦当劳汉堡大减价,降价降到让我感到吃惊。我不会气愤地 想,昨天我吃麦当劳汉堡又多花钱了。我肯定会马上去买降价后更便宜的汉堡。任何将来你想要购买的东西,你都希望会变得更便宜。”

  七是越 是大牛市越可能导致重大错误买入决策。巴菲特2000年致股东的信中,把那些在股市很高时大量疯狂买入的投资者比喻成舞会上的灰姑娘:“他们知道,有些公 司未来能够产生的现金流量相比估值已经高估到惊人的地步,却继续投机买入这些股票,就像灰姑娘知道在庆典上停留过久,马车就会变回南瓜,马就会变回老鼠一 样。但是他们从内心根本不愿意错过这个狂欢哪怕一分钟。因此,这些头脑发晕的参加者都只想最后一刻来临之前才离开。但问题是,他们是在一个时钟根本没有指 针的房间跳舞。”

  最后一个预测是,在一段痛苦的酩酊大醉之后,人们还会在另一场疯狂的舞会跳舞狂欢。“整个世界都疯狂了。我们从历史中 学到的教训是,人们根本不会从历史中学到教训。” 本报记者 丁文亚J1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97

[轉載]劉建位:巴菲特如何融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17nsl.html

 證券分析可以分為兩大類: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

  價值投資之父格雷厄姆特別重視定量分析,而成長投資之父費雪卻特別重視定性分析。

  巴菲特早期特別重視定量分析,獨立管理投資幾年之後開始接受定性分析,逐步把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二者結合。他稱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加上15%的費雪。也許這也是巴菲特的投資成就遠遠超越兩位導師的重要原因,有大成者往往是集大成者。

  第一,巴菲特從完全的定量分析開始逐步融入更多的定性分析。

  巴菲特早期完全模仿格雷厄姆的投資策略,以定量分析為主。但隨著格雷厄姆定量分析方法的普及,巴菲特發現單純根據定量分析能夠發現的質優價廉的股票越來越少。

  巴菲特在1966年度致合夥人的信中說:「過去10年市場正在加速變化,導致以定量分析為基礎可以明顯確定的價廉質優的股票數量急劇減少。」

  巴菲特在1969年5月29日致合夥人的信中感嘆:「過去20年裡那些強調定量分析因素的分析師能夠利用的投資機會一直在持續不斷地減少,現在幾乎已經完全消失。」

  為了尋找更多更好的投資機會,巴菲特開始逐步在證券分析中融入更多的定性分析。

  第二,巴菲特獨立管理投資10年後開始嚴重偏向定性分析,因為他發現這是賺到大錢的關鍵所在。

  巴菲特在1967年10月9日致合夥人的信中對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進行了深刻的思考:

  「為了投資的目的,對證券和企業進行評估,總是會牽涉到對質的因素定性分析和對量的因素定量分析兩種分析的結合。在一個極端,完全傾向於對質的因素進 行定性分析的分析師會說:"買入正確的公司(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良好的行業環境、良好的管理等等),股票早晚肯定會上漲。"在另一個極端,完全傾向於對 量的因素進行定量分析的分析師則會說:"在合適的價位買入,股票早晚肯定會上漲。"讓人高興的是,在證券投資界,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種方法中的任何 一個都能賺到錢。當然,任何一個分析師在某種程度上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進行結合,他本人究竟屬於哪一派,應該根據他在分析時賦予質的因素和量的因素的相 對不同權重,而不是根據他考慮哪一類因素而排除哪一類因素。」

  「非常有意思的是,儘管我認為我自己主要屬於定量分析那一派的(當我現在寫下這段話時,支持定量分析的投資人士都像學生課間休息出去卻一去不復返,而 我是唯一留在教室裡的傢伙),過去幾年我發現自己有一個令人非常吃驚的變化就是,在事後證明我當時擁有"高概率事件先見之明"(high- probability insight)的那些投資上,我在分析時非常嚴重地傾向於對質的因素定性分析,這是賺到大錢的關鍵所在。但是賺到大錢的機會並不常見,如同先見之明往往 並不常見一樣。但進行定量分析並不需要什麼先見之明,數字本身會說話,就像棒球球棒一樣猛擊你的腦袋。因此那些能夠做出正確的定性分析的投資者更有可能賺 到真正的大錢,但是根據顯而易見的定量分析更有可能賺到有把握的錢。」

  第三,巴菲特認為既能夠定量分析確認股價非常便宜又能夠定性分析公司質地優良的股票才是賺大錢的罕見機會。

  「過去幾年這種通過統計分析能夠找到的股價嚴重低估的便宜貨已經開始逐步消失。第一種原因可能是由於過去20多年投資者運用統計工具不停地進行梳理再 梳理,結果把便宜貨梳理得乾乾淨淨,再也無法得出類似以下的經濟結論:"20世紀30年代對於股票投資的負面偏見導致股市上出現了幾百隻新的股價嚴重低估 的便宜貨。"第二種原因可能是由於新出現的對於股票投資越來越強的社會接受度,因此那些進行要約收購上市公司的自然而然特別傾向於關注那些股價嚴重低估的 便宜貨(可能反過來也是一樣,我得讓行為主義者把這一點弄個明白)。第三種原因可能是由於證券分析師隊伍人數爆發性增長,導致現在對於證券的研究分析比前 幾年要緊密、仔細、密集得多。不管原因到底如何,結果最終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按照定量分析能夠確認的股價嚴重低估的便宜貨幾乎已經完全消失,因此我們的面 包和黃油也隨之消失。可能偶爾還會出現少數幾隻按照定量分析能夠確認的股價嚴重低估的便宜貨。但這些股票必須還是我自己真正有能力做出重要的定性分析判斷 的股票。既能夠定量分析確認股價非常便宜又能夠定性分析公司質地優良,這樣的股票肯定能夠給我們提供賺到大錢的絕好機會。但是這樣的好事非常罕見。我們過 去三年的良好投資業績很大部分來自於單一一隻這類股票。」

  如果發現定量分析很便宜而且定性分析很優質的股票,巴菲特將會高度集中投資,最高可以佔組合的40%倉位。巴菲特在1965年度致合夥人的信中特別強調了這種高度集中投資一隻股票必須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的支持:

  「顯而易見,我們只是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才會在一項投資上投入40%的組合資金。正是由於非常罕見,當我們見到這樣的機會時,我們才會如此高度集中投 資。在我們的投資合夥公司過去9年的歷史中,單項投資比例超過組合25%的情況只有5到6次而已。任何一隻這種證券都需要能夠確保其超越指數的相對業績大 幅領先於當時我們能夠得到的其他投資機會。它們也必須具有超一流的定性和(或)定量因素使其出現嚴重的永久性損失的概率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短期內什麼 事情都可能發生的證券交易價格可以部分解釋年度業績之間的差異變大的風險加大)。在選擇我能夠投入到單一一項投資佔組合的比例上限時,我試圖把單一一項投 資(或一組相互關聯的投資)產生的回報將導致整個組合落後市場指數10個百分點甚至更多的概率降低到一個非常微小的程度。」

  巴菲特對個股投資要求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的標準都必須達到,這樣兩全齊美的股票自然非常罕見。如果一時找不到怎麼辦?巴菲特的答案是等待。他在 1984年致股東的信中說:「最近十多年來和現在一樣,實在很難找得到既符合我們對公司質的標準要求又符合我們對股票的價值相對於價格的量的標準要求兩全 齊美的股票。我們儘量避免降低標準以進行妥協,儘管我們發現什麼事都不做卻是最難以做到的一件事。(有一位英國政治家將英國19世紀的偉大成就歸功於統治 者的無為而治,但這種無為而治之道,歷史學家評論起來很容易,但是參與其中的統治者做起來卻很難)」

  第四,巴菲特強調要同時進行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而且定量分析是基礎。

  巴菲特要求同時進行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他在1966年致合夥人的信中說:「對企業的各個方面進行定量和定性評估,並對比價格進行權衡,同時和其他投資機會進行絕對和相對的雙重對比。」

  而且巴菲特強調定性分析是基礎。他在1964年致合夥人的信中說:「我要再次強調,必須進行定量分析,而且定量分析是必需的最根本的分析,但同時定性 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喜歡良好的管理,我們喜歡良好的行業,我們喜歡在原來類似休眠一般昏昏沉沉的管理層或股東群體中具有一定數量的"騷動者"。但 是,我們真正要的是價值。」

  如果有人一味大談定性分析質的因素,或者有人一味大談定量分析量的因素,這些人都不是在真正學習巴菲特。因為巴菲特始終強調,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必須雙劍合璧,找到的股票才能天下無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63

劉建位:巴菲特80多歲了還在不斷與時俱進

http://xueqiu.com/1287305957/21527354

雪球今日(3月2號)邀請到國內知名巴菲特價值投資理論研究者劉建位先生,與大家交流$伯克希爾哈撒韋(BRK.A)$四季度業務及「2012致股東信」內容。以下為訪談內容整理。與劉先生交流,請直接@劉建位天天學習巴菲特 

 

1、巴菲特為什麼買IBM/英特爾 為什麼不買蘋果


提問:劉老師,如何看待巴菲特投資$IBM(IBM)$?為什麼不是十年前就投資IBM。

劉 建位:巴菲特自己也後悔投晚了:他在信中說:「和我在1988年投資可口可樂以及在2006年伯靈頓鐵路一樣,我再一次下手太晚而錯過了買入IBM公司股 票的最好機會。我已經年年持續這家公司的年報50多年了,可是直到2011年3月的一個星期六,我的思考才突然清晰而明確。正如梭羅所說:「重要的不是你 看了什麼,而是你看到了什麼。」 (It's not what you look at that matters, it's what you see)」我前一段寫了好幾篇相關的 文章,請看我的博客。

 

提問:對其轉投科技類的IBM和英特爾您怎麼看?

劉建位:投資英特爾不到3億,是 Todd Combs做的。IBM是巴菲特的大運作,也是受到兩個新經理人的啟發。我覺得巴菲特80多歲了還在不斷與時俱進,難得。他為此調研了旗下幾十 家大公司的IT 部門,感嘆IBM的客戶粘性之強大,他總結說:IBM 是一個通過服務幫助企業IT部門做得更好的公司。

 

提問:巴菲特為什麼不投資蘋果?

劉建位:因為他覺得,和別人相比,他對蘋果的瞭解不夠,並沒有很大的優勢。我記得,他說過,像蘋果這樣的公司,後來的發展,是沒有人能夠事前能夠預測到的。他喜歡投資的是未來幾十年發展可以預測的非常穩定的公司。你對比一下IBM和蘋果。


2.巴菲特為什麼投資美國銀行 不投摩根大通


提問:巴和芒好像都對摩根的吉米戴蒙讚賞有加,可為什麼不投資$摩根大通(JPM)$

劉建位:關鍵是價格。巴菲特今年的信中說過,不管資金是用於收購企業還是用於回購股票,資本配置的第一條鐵律都是,在一種價格上投資是聰明的行為,但另一種價格水平上投資則是愚蠢的行為。

 

提問:巴菲特投資50億給美國銀行,有點貸款的意味(有6%的優先股股息,)個人投資者跟著他投資美國銀行是不是合適?

劉 建位:巴菲特買的是50億美元優先股附認股權證,相當於定向發行。他說他肯定會轉成普通股,相當於以固定的價格買了50億的股票。巴菲特今年信中對美國銀 行充滿信心:至於美國銀行,以前的管理層犯下了一些重大錯誤。其現任首席執行官Brian Moynihan在清理這些錯誤方面取得了極其出色的進展,不 過要完成這個清理錯誤的過程還需要好幾年的時間。與此同時他在把美國銀行培育成一家規模巨大的、具有吸引力的、基礎堅實的大企業,在今天的問題被人們遺忘 之後,能夠持續很久。我們可以購買7億美國銀行股份的那些認購權證將在到期之前可能將會具有很高的價值。至於你個人能不能買,關鍵是你覺得價格與價值比較 值不值。


3.巴菲特為什麼投資電力企業—中美能源


提問:請問劉先生如何看老巴投資光伏發電站?從大環境來看,目前光伏行業仍處於寒冬。此外光伏好像也不屬於巴菲特能力圈範疇。

劉建位:這是巴菲特旗下中美能源的投資。不是巴菲特本人的決定,但他對這麼大的資本支出肯定是支持的。因為對於電力企業來說,尤其是美國的電力企業,這是必須做的,這是趨勢。

巴 菲特在信中說:到 2012年底,中美能源的風力發電將會達到3316兆瓦,遠遠超過美國其他任何一家受到政府管制的電力企業。我們已經投資以及承諾將會 投資的風能項目總額達到驚人的60億美元。我們能夠做出如此規模巨大的投資,是因為中美能源保留了所有的利潤,而不是像其他公用事業企業那樣把大部分的利 潤都分配給了股東。另外,2011年後期我們上馬了2個太陽能項目,一個是我們 100%持股的加州的項目,另一個我們持股49%的亞利桑那州的項目,這 兩個項目需要投入30億美元進行建設。我們未來幾乎可以肯定還會建設更多的風能和太陽能項目。


4.巴菲特投比亞迪出於什麼考慮 為何收購鐵路


提問:劉先生,巴菲特投資$比亞迪股份(01211)$那一手,也算價值投資方法使然嗎?求解釋。

劉建位:第一,巴菲特投資比亞迪不到3億美元,只佔其股票組合的千分之5。第二,巴菲特一直說這是芒格的主意。第三,這肯定是價值投資,巴菲特8港元買的,你看看現在的股價,同時你再看看這幾年公司的業績總的增幅。

 

提問:請問劉先生,如何看巴菲特巨資收購鐵路?是看好美國本土貨運未來增長?

劉建位:巴菲特巨資收購鐵路,有兩個原因,一是他的保險資金太多了,現在賬上還有700億美元,而能夠收購的優秀公司太少了,而鐵路等公用事業儘管提供的收益不是太高,但相當高,而且規模巨大。所以他求其次。對於貨運增長,巴菲特認為這是經濟增長必須的。


提問:發現這幾個季度,巴菲特都在不斷減持$卡夫食品(KFT)$,請問背後有什麼原因嗎?

劉建位:巴菲特對卡夫收購吉百利非常不滿,請搜索相關新聞。

 

5.伯克希爾被低估了嗎 巴菲特接班人是誰

 

提問:您認為伯克希爾現在被低估了麼

劉建位:從巴菲特今年信中所說來年,巴菲特本人認為肯定是低估了,但是低估的程度,由於回購減少了。不過市場最擔心的是失去巴菲特這後這家公司還會發展這麼好嗎?巴菲特很多年以來都在解決和回答這個問題。

 

提問:伯克希爾的控股的各子公司的經理們是持有各自公司的股份的多呢,還是持有伯克希爾的股份的多?會不會將來有些經理經營的不好,其他經理會有意見呢?如果這樣難道撤換一個經理能解決嗎?

劉建位:這個沒有公開數據。巴菲特找的公司經理人都是已經管理這家公司很多年的經理人,愛這個企業如同熱愛生命。

 

提問:承認巴菲特這種方法非常成功。隨著時間流逝,經理們都老去,就比如說內布拉斯加的家具城,找不到一個B夫人的替代者,咋辦?

劉 建位:巴菲特不擔心,因為他們的兒子孫子會接班的。他今年信中說了這個問題: 我們和NFM公司以及管理NFM公司的Blumkin家族相處得都非常愉 快。1937年,Rose Blumkin(我們所有人都稱為B太太)創辦了這家企業,當時她只有用500美元和一個夢想。她89歲的時候把公司80%的 股份賣給了我,又一直工作到103歲。(她退休後僅僅一年就去世了。

我經常把這個退休的嚴重後果告訴伯克希爾公司裡面任何一個想要退休的經 理人。)B太太的兒子Louie,現在已經92歲了,他從二戰後退伍回家後幫助他的母親創辦了這家企業,他和他的妻子Fran過去55年來一直都是我的朋 友。後來,Louie的兒子Ron和Irv將公司帶到了新的高度,他們先是開辦了堪薩斯分店,現在又在全力準備開辦德州的分店。這兩個「男孩子」和我一起 度過了很多美好的時光,我把他們看作是我最好的朋友。Blumkins家族是一個非凡的家族。我從來不會讓這個家族非凡的基因浪費掉,最近Blumkin 家族第四代中有幾位已經加入了NFM公司,這讓我感到非常高興。

 

提問:請問劉老師如何看待巴菲特接班人的問題?巴菲特說他自己已經選定一名接班人,但還在賣關子。另一個問題是,巴菲特退休是否會比較嚴重影響股東對伯克希爾未來信心?謝謝

劉建位:巴菲特接受CNBC採訪說:他幾年前就選定了,一直沒有變,但並不是索科爾。而且這個選定的接班人本人都不知道。之所以不公佈,這是正常的,他反問,你知道現在蘋果CEO庫克的接班人是誰嗎?每個大公司都會選定幾個繼任人選,但並不會公開宣佈,只在需要時才宣佈。

 

6、巴菲特的投資方法與林奇有何不同


提問:我之前讀過劉先生的書,我也知道劉先生翻譯了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我想問劉先生如果看待巴菲特和彼得林奇兩人的投資?

劉 建位:巴菲特說過,投資成功不只是一條路,而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他本人的投資方法有很多地方和導師格雷厄姆並不相同,儘管基本原則相同。巴菲特與林奇最大 的不同,原因是巴菲特管理的使用期可以是很多年的保險資金,現在賬上有700億。而林奇管理的是基民投資的基金,申購贖回是經常的,期限沒有巴菲特的保險 資金長。而且巴菲特管理的是自己控股的公司,林奇管理的是基金都是別人的錢。這個差別很大,你想一想,你花你自己的錢和花別人的錢。

 

提問:請問劉老師,您研究過巴菲特當年組建合夥人公司階段的歷史嗎?他是如何與投資者分成的?自傳上對合夥人公司階段的介紹很少。

劉建位:網上有巴菲特致早期合夥人的信,介紹得非常詳細,請搜索。

提問:他以前投資的斯考特費澤公司現在怎麼樣了?

劉建位:現在做得很好,但是規模相對而言小多了,所以近年來巴菲特信中基本上不提了。請見www.berkshirehathaway.com/subs/scotfetz.html

 

7.其他相關提問


提 問:伯克希爾公司通過旗下保險機構可以十分低廉的成本利用資金,美國對保險公司的投資方向沒有約束性法律嗎?從資本成本角度,中國的保險公司或者私募投資 機構有無可能複製這個成功經驗呢?ps.最開始系統知道巴菲特就是看劉老師的視頻,現在還存著,享受跟偶像對話的感覺,真好!

劉建位:第 一,中國美國對保險公司投資方向都有法律法規約束,中國更嚴格。第二,中國保險公司可以根據中國國情學習借鑑巴菲特管理保險資金的經驗。比如現在國內保險 公司投資京滬高鐵等基礎設施項目,比如平安多元化發展。但是收購公司不是一個一學就會的投資本領,做對了收益很多,做錯了風險很大,看看平安海外收購就會 明白。第三,巴菲特是我們的共同偶像,我們一起學習吧。


 

提問:冒昧提個問題,1)劉老師的巴菲特教 你讀財報系列寫完了嗎?我一直都又在看,收穫很多。2)對於富國銀行的投資,巴菲特到底看重什麼呢?劉老師怎麼看國內的有類似的企業嗎?3)為了巴菲特一 直沒有通過伯克希爾買入沃爾瑪呢?4)北伯靈頓未來的營收有可能大漲嗎,老巴對其預期有多強?5)巴菲特持有的中美能源到底有多大規模,盈利情況如 何?6)索科爾難道真的就永不啟用了?太可惜了點吧?不好意思問題太多了,謝謝劉老師。

劉建位:1,我在中證報寫的巴菲特財報分析密碼系列,還在繼續寫。
2、巴菲特最看重是富國銀行的管理層,銀行最核心的是管理。
3、沃爾瑪是巴菲特重倉股之一。請看他的信。
4、巴菲特認為BNSF是美國經濟必須的服務,是能效最高的運輸方式。
5、中美能源在他信中有詳細數字,請看我博客中翻譯的信。
6、巴菲特說證監會正在調查索科爾,他們兩人沒有再聯繫過。


(雪球xueqiu.com獨家稿件 轉載請註明出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06

劉建位:如何估算自由現金流量 語風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249a201012zey.html

   據國外文獻記載,85%的破產倒閉企業盈利情況都非常好,破產倒閉的唯一原因是現金流量不足,而且也借不到現金。出於對現金流的重視,世界各國普遍要求企業披露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和流出的報表,目的是幫助使用報表的各方更多瞭解企業現金流量的影響因素,評價企業的支付能力、償債能力和周轉能力,預測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為其決策提供有力依據。


  巴菲特非常重視分析現金流量表,但他認為,現金流量表上的現金流量並非真正的自由現金流量,他從企業所有者角度提出新的自由現金流量概念,即所有者收益,並提供簡單的估算方法。


  自由現金流量計算方法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1986年年報中以收購ScottFetzer公司為例,說明現金流量表上按照會計準則(GAAP)計算的現金流量,並不能反映真實的長期自由現金流量。他從企業所有者角度出發,提出所有者收益才是真正的自由現金流量:


  「所有者收益包括:報告收益(a)加上折舊費用、折耗費用、攤銷費用和某些其它非現金費用(b),減去企業為維護其長期競爭地位和單位產量而用於廠房和設備的年平均資本性支出(c)等等。(如果企業需要追加流動資金維護其長期競爭地位和單位產量,那麼追加部分也必須包含在(c)中。但是,如果單位產量不變,那麼採用後進先出存貨計價方法的企業通常不需要追加流動資金。)」


  巴菲特提出的所有者收益與現金流量表中根據會計準則計算的現金流量,最大的不同是要扣減掉企業為維護長期競爭優勢地位的資本性支出:


  「由於(c)企業為維護其長期競爭地位和單位產量的年平均資本性支出只能是估計,而且有時是一種極難做出的估計,所以所有者收益公式就不會產生根據會計準則編制的現金流量表中提供的現金流量值。」


  「大多數企業經理人不得不承認,在更長的時期中,僅僅是為了保持企業目前的單位產量和競爭地位,需要在經營中投入比(b)非現金費用更多的資金。如果存在這種增加投入的必要性,也就是說如果(c)年平均資本性支出超過(b)非現金費用,那麼根據會計準則計算的現金流量收益就會大於所有者收益。」


  由於要估算資本支出,因此計算巴菲特所說的自由現金流量非常複雜。巴菲特對於那些競爭優勢未來能夠長期持續的超級明星企業,提出一個簡單的計算方法,就是淨利潤加折舊。


  「在ScottFetzer和我們擁有的其它企業中,我們認為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b),也就是不包括無形資產的攤銷和其它收購價格調整,在數額上相當接近於(c)年平均資本性支出。這是我們將攤銷費用和其它收購價格調整分列的原因,而且也是各個企業的收益而不是財務報表數值更接近於所有者收益的原因。」


  會計數字只是估值出發點


  巴菲特思考真正的自由現金流量本質時,用的不是教科書上的知識,也不是會計準則中的規定,而是生活中的常識。


  將自己看作一個企業,每年的工資收入等就是現金流入,你的消費支出就是現金流出,收支相抵剩下的現金就是當年現金淨流入。儘管手頭上有很多現金,但肯定不能全部花光吃光。因為需要扣掉相當大一部分現金,用來維護生存和發展的長期支出。除此之外,才是可以自由支出的現金。企業和個人一樣,也必須有很大一部分資本支出用於維護和發展企業長期競爭優勢,除此之外,才是可以全部分配給股東的自由現金流量。


  因此,巴菲特提醒,不要把財務報表上的會計數字看得過於神聖,這只不過是投資者對公司進行估值的基礎數據而已,只是估值的出發點。


  「懷疑財務報表數值也許看起來有些不敬。但是,會計師的工作是記錄,而不是估值,估值是投資者和經理人的工作。會計數據當然是企業的語言,而且為任何評估企業價值並跟蹤其發展的人提供巨大的幫助。它們是對自己的企業和其他企業進行估值的出發點。但是經理人和所有者要記住,會計僅僅有助於經營思考,而永遠不能代替經營思考」。


  (作者為匯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資理財師,本文僅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勸誘或投資建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30

轉載南方週末:好論文是如何煉成的 劉建位__學習巴菲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8e9ab0102e42a.html

我的實驗成果斐然,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寫成論文呢?

我覺得自己的論文質量不錯,為什麼學術會議和期刊總是不收錄呢?

做實驗沒日沒夜,實驗後的論文寫作更是夜以繼日,我如何能夠從容地寫作呢?

林宙辰研究員告訴實習生們:「要寫出好論文,技巧只是錦上添花,當你理解了寫論文的必要性,用心寫作的意識便會油然而生。」

為什麼要寫論文——分享與提煉

要寫出好論文,技巧只是錦上添花,當你理解了寫論文的必要性,用心寫作的意識便會油然而生,所謂正心誠意為先,而後才能齊家治國。我們為什麼要寫論文?許多學生回答是:老師要求寫,或者寫論文才能畢業。不幸的是,以上答案很少能催生出優秀的論文。

正解是:第一,研究者有優秀的研究成果要分享,並希望在學術圈內製造自己的影響。論文極大地提升了分享的效率,文章在手,重複宣講的煩惱不再有。以前10個人向你諮詢,你要講10遍,現在只是一篇文章,輕輕點擊,發予10人的簡單操作。

第二,寫論文可以極大地幫助自己提煉想法,把粗略的想法精細化。本來思路上也許有盲點,但當你必須考慮如何讓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時,幾行論點的草稿自然是不夠的,將所有材料重新進行有機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詩句也說明了寫作對研究者的意義:聽而後忘卻(I hearand I forget)、看而後記憶(I see and I memorize)、寫而後理解(I write andI understand)。

何時開始寫論文

對這個問題的錯誤答案是:現在必須寫了,不寫不能畢業,或會議的截稿日期將近。不幸的是,匆匆趕製的論文往往質量不佳。寫文章頗耗時日,好文章不是3-5天趕出來的。正解是:當材料充分、思考清晰、實驗結果齊備時,動筆時機才成熟。

什麼是好文章——想法好、表達好、語言好

首先,文章要內容好、想法好,不能只靠包裝。所謂內行看門道,論文最終要給同行看,他們自然會把你的想法和現有的想法進行比較,你的想法要經得起推敲。

其次,想法還要語句通順、邏輯連貫地表達出來。好論文首先要結構清楚,邏輯性強,前後呼應。例如,文章靠後部分如果引用一些知識,可以先用文獻綜述在前方鋪墊好,給讀者一定的知識儲備,避免造成理解困難。其次,解釋要清晰。論文,尤其是工程類論文,要能夠讓讀者重現自己的算法,就要求必須解釋清楚每一個步驟。論證要充分翔實,要充分地向讀者展現自己想法的價值。

在向讀者展示的過程中,一些輔助手段可以讓文章中的解釋更加清晰,例如圖表、直觀的記號。例如我們學習物理學時使用的符號非常直觀:用希臘字母來表示角度、小寫字母表示矢量、大寫字母表示矩陣。記號非常有助於思維過程,阿拉伯數字系統影響巨大,而其它計數法都消亡了,那是因為這種系統對記憶、理解都有很大的幫助。當然,如果一定要用其它符號進行表示,對文章內容沒有影響,但讀者在閱讀時已經對符號所代表意義有所假定,如果改變了現有假定,會造成閱讀障礙。

第三,從語言上說,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論文一般是英文論文,我們用非母語很難做到文采飛揚,但至少可以語言平實而順暢,杜絕語病和錯別字。單詞拼寫、時態,甚至標點符號也要運用規範,尤其是數學公式裡的標點符號。

寫論文的幾大誤區——想法多、吹大牛、太複雜、過多引用自己的文章

有人認為「想法越多,論文越好」,但對於論文,特別是工程類論文,中心思想集中非常重要。一般地說,對於會議論文,由於篇幅和審稿時間的限制,一篇文章以討論一個方法、解決一個問題為好。對於雜誌論文,其篇幅可以很長,因此可以深入討論一個方法在不同問題上的應用。如果有很多種方法,建議每種方法寫一篇論文,而且後續投稿所討論的方法,要和先前所投的方法進行比較。

有人認為「吹得越牛,論文越好」,實際上要對自己的論文有正確認識,審稿人作為你的同行可以辨識出作者是否過分拔高自己。另一方面,過分的自謙也沒有必要,因為審稿人不會比作者更願意費心去挖掘論文的創新之處和貢獻。

有人認為「越複雜,越顯得我水平高」,但事實上一眼就能看懂,甚至簡單到「愚蠢」的文章反而更好,太複雜的論文很容易被拒掉(後面分析審稿人時,會仔細論述這一點)。

有人認為「引用自己越多,越說明自己是該領域的專家」,但恰恰相反,過多引用自己的文章,說服力比較差。

瞭解審稿人——志願服務、工作繁忙、潛在對手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我們要瞭解審稿人,寫論文才能有的放矢,因為是審稿人決定我們的論文的接收與否。

首先,他們是志願者,在學術圈裡做志願服務,並不因審稿而產生任何經濟收入。他們不一定與你來自同一領域,或研究相同問題,所以,不要直接進入主題,而是要講清楚問題的來龍去脈,相當於讓他在讀你的文章時,也學到了知識。大家願意做審稿人,是因為審稿是拓展視野的簡便途徑,而且有機會比其他人更早瞭解到最新的思想。如果審稿人在讀你的文章時感到有收穫,你的文章會因此得分。

第二,審稿人工作繁忙,他們用業餘時間進行服務,常常服務於多種期刊與學術會議,手頭經常會積累很多論文待審,並不是只拜讀你的一篇文章。所以,文章一定要簡明易讀,節省他們的時間與精力。

第三,審稿人經常是會議的領域主席(area chair)或雜誌的副主編(associateeditor)從你引用的論文的作者裡挑出來的。他們一般做相關領域的研究,但是經常不會和你做完全一樣的問題。所以,不要在文章中對現有工作進行過於苛刻的批評。寫論文相當於和讀者面對面地對話,你可以提出意見並進行評論,但一定要有禮貌,否則審稿人可能會相當地惱火。

瞭解了審稿人,我們來看看他們如何審稿。會議和雜誌一般會給審稿人提供評審表,提醒審稿人需要考察哪些事項,比較典型的有:第一,論文是否在本會議或雜誌的討論範圍之內,如果風馬牛不相及,論文會被立即排除。第二,實驗結果是否能被重現。第三,論文是否寫得好,一般讀者是否能讀懂。另外,引用的文獻是否太多或太少。當你們的工作和審稿人的工作相關時,審稿人很自然地會關心自己的研究是否被引用,如果不加引用,你的文章將被減分。有些人覺得不引用或少引用會顯示出文章的新穎性,但是審稿人能看出是否有未引之處。如果被指出重要的文獻有缺失,文章將很難被收錄,因此不要故意隱瞞你所知道的文獻。另外,這也是一種違反學術道德的行為。

關於審稿人,我們的認識常常存在一些誤區。有人認為審稿人會認真拜讀所審的論文。其實由於審稿人經常同時審多篇論文,如果審稿人能在一篇文章完整地花上2小時,就算非常負責了。審稿的典型的順序是:題目→作者→摘要→結論→參考文獻→導言。審稿人看參考文獻經常是看他/她的論文是否被引用。至此,正文還沒看,審稿人就已經有了是否收錄的傾向性,後續的閱讀只是為了找正面/負面的證據來支持他/她的決定。所以,要把所有重點在前面提到的幾個環節中強有力地展示清楚,使得審稿人能夠盡快正確理解你的論文的創新之處和貢獻。

論文的組成部分

論文的組成部分,大致來講,由以下構成:題目——摘要——導言——相關工作——正文——實驗結果——結論/討論/未來研究——參考文獻——附錄。

以下所列的論文組成部分,要視具體的情況取捨,比如附錄,如果沒有數學公式可推導,就可以沒有。次序也可以視具體情況調整,比如「相關工作」有時會放在最後,因為有時評論前人工作時先需要理解當前論文的工作,如果放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審稿人很難讀懂,而如果放在後面,審稿人讀懂評論和比較就會比較容易。

「題目」就是用一句話來概括自己的文章。好的題目有兩個要素。首先,不能有歧義,要能讓審稿人正確聯想出文章做了什麼。其次,要便於記憶,否則讀者日後要寫論文時,你的論文早已經不知丟在何處,如果有容易記憶的題目,他會優先想到你的文章。要做到這點,題目要短、要有關鍵的字眼。

「摘要」就是給出論文的概況,吸引讀者。在這裡要給一些適當的細節,簡略描述你的方法是如何實現的、有哪些組成部分(components)、實驗結果如何、比現有的技術提高了多少。

「導言」部分很重要,首先要講明做本研究動機,講明為什麼本文所述的研究很重要?為什麼該研究是值得做的?如果不能很好地論證,後面寫得再好也沒有用,因為大家不會浪費時間在「沒有用」的東西上。其次,本文的貢獻、創新性要明確突出,不要讓人誤認為你的研究與別人相似。第三,介紹你的方法時要比摘要詳細些,但是不要給太多的細節。

「相關工作」是為了證明你的工作的新穎性的。因此對前人的研究的引用要完整,並且一定要尊重相關文獻的作者,可以指出其缺點,但一定要禮貌,要以建設性的方式提出。

「正文」用來介紹技術上的細節,終極目的是要讓人理解你的方法並能重現實驗結果。首先,邏輯要清晰,其次,技術上的細節不能缺失。但是,如果細節可能喧賓奪主,則要適當刪減或挪到附錄甚至補充材料裡,以免干擾正常的閱讀節奏。如果文章比較複雜,可以敘述一下方法的組成部分,畫出框圖,展示方法、內容及其關係。文章的實驗結果要證明「我的方法的確比現有最好的方法還要好」。有一個細節需要注意:有些同學在文中用紅、綠、藍色來指示對象,但經常圖片打印出來都是灰色的,對象難以區分,所以最好不要用顏色來指示圖片裡的對象,而要儘量用不同樣式的線型、填充模式等,再打印出來確認不同對象的確是可以區分的。另外,對於所有的圖、表,要在正文裡加以說明,對於反常規的結果尤其要突出地論述其原因。

「結論」部分是給讀者留下印象的最後機會,要進一步突出自己的貢獻。

你還可以開誠布公地承認自己的缺點,其實這會讓審稿人留下好印象,並且給其它讀者以提升空間,讓他們沿著你的方向繼續前行。

有一個很不好的做法,就是將摘要、導言裡對方法的介紹和結論用同樣的話進行表述,甚至互相拷貝。文章的摘要、介紹、結論,要在不同的細節層次上介紹你的方法、強調你的貢獻。

文章末的「參考文獻」要完整、相關性要強。當敘述到與本文相關的最新技術或不常用的技術時,一定要頻繁地引用相關文獻,不然審稿人有可能會誤以為你把這些工作聲明成你的貢獻,最終對你的文章產生負面影響。

「附錄」不常有。如果細節特別長,放在正文中影響正常的閱讀節奏,導致讀者讀完細節就已經忘記了前文,則可以放在附錄裡,當讀者希望看細節時再參考這一部分。

如何寫論文——日積月累的好習慣

寫論文這個過程,要經歷幾個階段。首先要準備材料,其次,在進行思考和實驗的過程中要書寫並保存一些草稿,之後再把細節填充進去。等材料收集齊備,就可以進行修改。修改有兩種,「大修改」是revise,意思是可以把段落順序進行調換,可以大篇幅地進行刪除、增補,而「小修改」是edit,即「編輯」,例如對於用詞和標點符號的修改。修改論文時,最重要一點,就是要從一個做相關工作、但不和你做完全一樣的問題的人的角度來審視你的論文,只有這樣才能最佳地組織文章結構、確定需要介紹多少相關知識和技術細節。

寫作順序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完全遵從自己的習慣。你可以從頭寫到尾,可以先寫技術細節再寫導言,也可以先搭框架,再填充細節。但是,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寫論文的功夫在平時,要注意積累材料,注意記錄平時讀文獻時的主要想法、作者、文章題目、頁碼、與其它文章的區別等,另外,實驗結果也要及時記錄。隨時進行記錄的好習慣,會把你的寫作時間分散到平時,讓寫作更「輕鬆」。如果平時只是拚命做實驗,最後三天熬夜寫文章,結果一般都不盡如人意,因為這樣容易丟三落四,且常常會出現問題,例如有時會發現實驗參數不對,但此時為時已晚。

在修改過程中,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薦的技巧。

要注意,一定不要依賴別人,如果你只會做實驗,希望讓他人代寫論文,你的文章永遠要掛他人之名,你永遠沒有獨立的作品。平時要多積累,可以多摘抄一些好詞好句。要記錄下自己的錯誤,同樣的錯誤儘量避免犯兩次。請別人幫你改過的版本最好保留下來,多跟幫你改文章的人交流,瞭解他們做這些改動的原因。字處理軟件提示可能拼寫錯誤的詞要重點審查一遍。如果有餘力,申請去幫忙審稿,這樣就可以通過審稿人的角度來看稿件,從而反思自己的論文。

寫作不僅需要結構嚴謹、內容充實,語言也要順暢可讀。我們可以通過遵循以下寫作注意事項,來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如果總是先寫中文再譯成英文,英語很難提高。直接用英語寫作,剛開始可能很困難,可能寫完5行字,就已經花了一小時,但是萬事開頭難,邁出第一步,路會越走越順。對於我的學生,我一般會認真指導他們完成第一篇,從第二篇開始,就基本上不用太費心。其次,要用自己最熟悉的、確定不會產生歧義的單詞。不要用金山詞霸等軟件直接查詞,選擇自己沒有使用過的詞,這樣很容易產生歧義。第三,每段只講一個要點,並且要明確。第四,畢竟是在進行科技文獻寫作,注意語言要正式,要進行提煉,用語不要過於瑣碎家常。第五,要避免「毫無疑問」(nodoubt)、「絕對」(absolutely)、「顯然」(obviously)這類絕對化的用詞。第六,不要使用複雜的語句,要儘量簡單明晰,便於讀者理解。另外,要注意銜接過渡,選擇正確的過渡詞與聯接詞,還要注意轉折,注意連貫性,避免行文跳躍。最後,現在很多字處理軟件都提供拼寫檢查功能,對於軟件提示可能出錯的字,一定要仔細再檢查。

結論

首先,寫作不是為了應付任務,而是為了讓你對問題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完整。寫作的目的不應該是為了趕「deadline」,而是因為有思索、有內容,想要進行分享。其次,一篇好的論文,是好的內容與好的寫作的結合。第三,決定論文「生死」的審稿人,工作繁忙,沒有時間仔細推敲你的文章,因而一定要讓文章重點突出、邏輯清晰、用語簡明,從而減輕他們的工作量。第四,要養成經常用文檔進行記錄的習慣,將寫作時間分散到平時,寫文章的過程才會順利。最後,要自己首先修改、修改、再修改,而不要想著依賴他人。所謂的「依賴」,就是在自己還沒修改到無法改得更好時,就交給別人。只有對自己的文章負100%的責任,才能最快速地提高。

以上要點,我們唯有以認真負責之心、多次實踐之行,才能真正掌握,才能寫出好論文。

(本文作者林宙辰博士是微軟亞洲研究院視覺計算組的主管研究員,現在是北京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東南大學的客座教授、中科院計算所的客座研究員和IEEE的高級會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80

清明節,聽巴菲特十大笑談死亡 劉建位__學習巴菲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8e9ab0102e3xj.html
核心提示:對待你的身心,應該和對待這輛車一模一樣。你只有唯一的一顆心,只有唯一的一個身體,你得用上一輩子。

清明節,我們緬懷逝去的親友,同時也會多多少少思考一下自己必然面對的這個人生結局——死亡。

研究巴菲特十多年,我發現巴菲特始終笑對死亡,經常笑談死亡。

1、巴菲特死了也要繼續管理公司。

有人問巴菲特有什麼退休計劃,巴菲特回答說:「退休計劃?等我死了 5 年到10 年之後再說吧。」

1994年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說:「我曾經公開宣佈:我打算一直管理伯克希爾公司直到我死後 5 年或10年。伯克希爾公司實在太容易管理了。」

1985年,有一篇文章談到伯克希爾公司與其收購的公司簽訂了長期協議,巴菲特特別說明:「企業經理人有一份與伯克希爾公司簽訂的協議,因此沒有必須擔心我個人可能過早停止管理伯克希爾公司事務(我給自己制訂的管理年限至少是三位數)。」

2、巴菲特死了也不賣自己公司的股票:

1986年,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說自己死了也不會賣出一股伯克希爾公司股票:「眾所周知,每年股東大會上都會有人問我這個「卡車問題」。如果我今天突然被一輛大卡車撞了,芒格將會接管伯克希爾公司,我持有的公司股票一股也不會賣出。所有投資繼續照常運作。」

巴 菲特在1993年致股東的信中公開宣佈自己死了也不賣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我死之後,如果我太太蘇茜比我長壽,我所擁有的所有伯克希爾公司股份將會交給她擁有,萬一她在我之前去世,我所擁有的全部股份就交給一家基金會。不管任何一種情況,都不會發生由於遺產和遺產稅而必須賣出相當多股份的問題。」

巴菲特如此推測伯克希爾未來股價:「我離開人世的那一天,伯克希爾的股價將會上升 4 分之1到半個百分點。如果我死那天公司股價大漲,我會非常傷心的。」

3、巴菲特死了也要給自己的保險公司省錢:

每年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都會有投資者問巴菲特卡車問題:如果巴菲特被一輛卡車撞了,會對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巴菲特每年會給出不同的機智回答。

1996年股東大會上,一位投資者問:如果巴菲特被一輛卡車撞了,會對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股東們經常提出類似的問題。巴菲特有時會用一句俏皮話回應:「我經常會回答說我為那輛卡車感到難過。」

2000年股東大會上又有人問,巴菲特說他可不希望被汽車撞,除非……「只有不是我們旗下 GEICO汽車保險公司保險的汽車就行。」

1995年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有位股東說:「我正在考慮買入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但是我非常擔心你會發生什麼意外,我可受不了你出現重大意外事件的風險。」巴菲特回答:「我也受不了。」

4、巴菲特死了也要打牌。

橋牌是巴菲特一生最愛的遊戲。他甚至專門找了一個世界冠軍專業教練指導,讓他的橋牌技術上升到了新的水平。他如此酷愛橋牌,以至於他說:「任何一個年輕人,不會玩橋牌,就是犯了一個大錯。」

巴 菲特酷愛橋牌到死了也玩的程度。他的牌友《福布斯》雜誌的出版人馬爾科姆·福布斯( Malcolm Forbes)是一位生活奢華喜歡炫耀的大亨,就在他死於心臟病的前一天晚上,他還在和巴菲特等牌友們一起打橋牌。牌局安排在福布斯在倫敦的豪宅裡,由美國對陣英國國會議員代表隊。美國隊成員包括:巴菲特,福布斯,貝爾斯登公司的董事會主席阿倫·格林伯格( Alan 「Ace 」 Greenberg,)CBS 的董事會主席勞倫斯·( LaurenceTisch),以及其他幾個美國人。他們從上午一直打到下午,美國隊先是輸給了英國上議院隊,後來雙輸給了英國下議院隊。

巴菲特說:「我打橋牌時專心致志,其他什麼事也不會想。」「我經常說:如果關在同一間牢房的三個犯人都會打橋牌,就是和他們一起坐牢,我也心甘情願。」

5、巴菲特死了也要吃美食。

巴菲特最喜歡點的一道菜是一種名為「 Dusty Sunday」的菜。他在香草冰琪淋上倒上很多好時巧克力槳,然後又在上面撒上麥芽奶粉。他用數學計算飲食的卡路里,以此作為他合理飲食的依據:

「我 這樣混合調製出來的食物所產生的卡路里數量多少並不重要。假設你的基礎代謝是每天消耗 2800卡路里。簡單的數學運算表明,你能夠,事實上你必須每年至少吃下具有 100萬卡路里的食物,才能避免由於飢餓而過早死亡。這意味著,如果再活上 25 年左右,我就需要至少吃下約 2500萬卡路里的食物。既然我需要吃下這麼多,為什麼我不能享用只有這樣一頓只有這麼一點卡路里的美食呢?」

6、巴菲特死了也要私人飛機和可口可樂陪葬。

巴 菲特曾經買下一架公務機,起名為「無可辯解」(「 The Indefensible.」)號的公務機。他曾經考慮把飛機命名為「查理•芒格」號,以向芒格致敬,因為這個傢伙每次坐飛機時堅決只坐經濟艙。巴菲特說:「我已經深深愛上了這架飛機。我死的時候要用這架飛機來陪葬。」

巴菲特說:他的死亡甚至會為伯克希爾的一些企業部門帶來很多好處:「可口可樂的銷量將會短期大漲,因為我要把我的公務機裝滿可口可樂給我陪葬。」可口可樂的銷量大漲,飛機的銷量也會提高:「只要我一死,伯克希爾公司的利潤馬上會增加 100萬美元。因為芒格這傢伙肯定不顧我要讓我的公務機無可辯解號陪葬的願望,我死的第二天他就會把飛機賣掉。」

但是,再深的愛有時也會終止。 1995 年巴菲特收購的NetJets公司之後,他就把自己的私人飛機賣掉了。他和芒格都開始使用這家公司提供的公務機分享產權分時使用服務。現在巴菲特經常高聲讚美這家公司,肯定不會再用公務機陪葬了。

不過,可口可樂,巴菲特肯定是死了也要喝的,陪葬越多越好。

7、巴菲特死也不願意去的地方。

巴 菲特在2010年致股東的信中說:「很久以前芒格立下了自己最大的願望:「我唯一想知道的是我將會死在什麼地方,一旦知道後我就永遠不去那個地方。」芒格這番話是受到了偉大的德國數學家雅各比 (Jacobi)的智慧啟發,雅各比將『逆向逆向總是逆向』作為解決難題的方法。在伯克希爾公司,我們運用了芒格的這個思想。」

8、巴菲特死了也不願意霸佔住領導位置做蠢事。

巴菲特提前和董事會安排好自己的繼任管理者繼任問題,這不僅僅是預防自己突發意外離開人世,還要預防自己儘管還在人世由於年紀衰老思維和精力衰退得無法正常管理公司,他寧願死也不願意自己明明沒有能力管理公司卻還霸佔住領導位置做蠢事。我們來看看巴菲特在2005年致股東的信中首次公開對自己繼任者作出妥善安排:

「作為伯克希爾公司的所有者,你們自然會十分關心,如果我的精力開始日漸衰退之後是否會繼續堅持擔任 CEO,以及如果果真如此,董事會將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你們也想知道如果我今晚突然與世長辭公司將會如何?」

「第二個問題十分容易回答。我們旗下絕大多數公司擁有強大的市場地位、強勁的發展動力、非常傑出的經理人。伯克希爾獨特的企業文化已經深植於下屬每個企業之中,即使我去世這些公司的業務經營也不會半點差錯。」

「此 外,在伯克希爾我們擁有三個相當年輕而且完全勝任 CEO的經理人。這三位經理人中的任何一位在我的工作範圍之內的某一管理方面都要遠勝於我,但是不利的一面是,他們之中沒有一人具備我所獨有的交叉性經驗(crossover experience),這種經驗使我在商業和投資領域都能從容地做出正確決策。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要組織內部指定另一位人士專門負責有價證券的投資工作。在伯克希爾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工作,新的 CEO 毫無問題將會選擇出一位聰明能幹的人士來負責這項投資工作。實際上,這正和我們過去 26 年在GEICO公司所做的完全一模一樣,我們這樣做的結果簡直好極了。」

「伯克希爾董事會已經充分討論過這三位 CEO候選人中的每一位,而且就在如果現在必須接替那麼接替我的最終人選已經全體一致達到決議。董事們就此問題繼續根據最新情況對決議進行更新,如果情況變化可能將會改變他們的看法,新的管理明星可能會升起,原來的管理明星則會衰落。重要的一點是董事們現在完全知道,而且未來也總是會完全知道,如果需要的話他們應該做什麼。」

「另一個需要處理的問題是,如果更換 CEO的需要不是由於我的去世而是由於我的衰退,尤其是與這種衰退隨之而來的是我虛妄地認為我正處於個人管理才華的一個新的高峰時,董事會是否將會準備好做出變化。在伯克希爾下屬企業中,我和查理一次又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人老化的速度差別非常大,但或早或晚他們的智力和精力都會衰減。有些經理人在進入80 高齡之後仍然生龍活虎 ----查理本人就是一個 82 歲的神奇經理人 ----但其他經理人剛剛年滿 60歲之後就明顯衰退。當他們的能力衰退之時,他們自我評估的能力也往往相應衰退。有些經常還需要在其耳邊鳴笛警告。」

「當這種情況出現在我的身上之時,我們的董事會將不得不出面接替我的工作。從財務的觀點來看,董事會成員很少有此動機如此行動。據我所知在整個美國沒有其他任何一家公司董事會中的董事與股東們的財務利益如此完全緊密地結盟在一起。少數董事甚至關係更為緊密。可是在私人關係層面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要告訴別人尤其是一個朋友他( 她) 已經能力不濟實在是特別難以啟齒。」

「如果我開始成為得知這一信息的候選人,我們的董事會將善意地實言相告。我所擁有的每一股股票都已經事先指定捐贈給慈善事業。我希望整個社會能夠從這些生前贈予和死後遺贈收穫最大限度的好處。如果由於我的合作夥伴們逃避責任沒有告訴我應該離開了 ( 我希望他們說得溫和一些 ),那將是一場悲劇。但不必為此擔心。我們擁有一群非常傑出的董事,他們總是能夠做出對於股東來說最為正確之事。」

「當我們談及此事時,我感覺好極了。」

讀到這裡,我們中國人會緬懷鄧小平身體力行帶頭退居二線多麼難能可貴!

9、巴菲特死了也要愛

我們日日夜夜和金錢打交道,非常容易為錢所迷,過不了金錢關,一生難以真正幸福。很多人痴迷到死了也要錢。

巴菲特的投資工作全部是和金錢打交道,他過去追逐的成功目標也是賺錢、賺更多的錢。但他選擇投資工作並不只是為了錢,更是為了自由:「吸引我從事證券投資工作的原因之一是,你能夠自由自在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你不用天天為了成功而打扮。」

巴菲特確實非常喜歡錢,但他比賺錢更喜歡的是不斷戰勝市場的快樂:「並非是因為我只想得到錢,而是因為我覺得賺到錢並且看到錢生出更多的錢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每天早上去辦公室時,我就感覺我要去西斯廷大教堂畫壁畫一樣。」

巴菲特只做自己愛做的事,前提是自己喜歡,而不是為了別人喜歡:「我有一個內部的記分牌。如果我做了什麼事,別人不喜歡,但我自己很喜歡,我會感到高興。如果我做的事,別人紛紛誇獎,但我自己並不滿意,我不會感到高興。」

巴菲特年輕時確實非常重視金錢,但後來受到他的妻子蘇珊的影響,他開始轉變:「金錢在某種程度上有時會讓你的處境更好一些。但金錢既不能改變別人對你的愛,也不能改變你自己的健康。」

2003年他妻子重病手術後兩個星期, 73歲的巴菲特到喬治亞州理工學院演講時說:「等你們到了我這個年紀,就會明白,衡量你的人生是否成功的真正標準,是看看你希望愛你的人中到底有多少人真的愛你。」

「我認識一些非常有錢的富人,有人為紀念他們舉辦盛大的宴會,有人在醫院大樓的外牆上刻上他們的大名,但是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沒有什麼人真正愛他們。如果你活到我這把年紀,卻沒有人發自內心地說你好,不管你銀行賬戶裡的錢再多,你這輩子都活得太失敗了。」

「愛,這個東西,最麻煩的是你有錢也買不到。你可以用錢買到性,買到宴會,買到媒體對你的讚美和宣傳。但是得到愛的唯一方式是讓你自己值得被愛。擁有很多錢是很令人討厭的事。你總以為自己可以隨時拿出一大把金錢:我要買幾百萬元的愛。但事情根本不是這樣的:你付出的愛越多,你得到的愛越多。」

正 因為愛,巴菲特才會在 2006 年宣佈,把自己 99%的個人財富全部捐獻給慈善事業。所以他才會在 2010年和比爾蓋茨公開號召所有富人生前捐獻出一半的財產給慈善事業。他希望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世人,要想心理健康,就一定要明白,最重要的不是金錢,而是愛:「所謂成功,就是得到你想要的人的愛。」

很多人死了還要錢,巴菲特卻活明白了,死了也要愛。

10、巴菲特死前最大的願望

在1995 年伯克希爾公司股東大會上,有位股東問巴菲特:「現在你已經是美國最富有的人,你下一個目標是什麼?」

巴菲特回答:「我的下一個目標是成為美國最長壽的人。」

看來這是巴菲特有生之年最後一個也是最大一個目標。

2010年 8 月30 日,巴菲特 80歲大壽,不但不言退休,還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說:「我打算工作到超過 100歲。」

你有沒有想過,巴菲特 1930年出生,現在 82 歲了,還在第一線管理總資產超過 2 萬億人民幣下屬公司幾百家員工總數超過 27萬人的伯克希爾公司,為什麼他的身體和大腦還如此健康呢?原因有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是,巴菲特非常重視保持身體健康。

巴菲特給大學生演講時,經常用一個比喻:

假如我只能擁有唯一一輛車,我要用上一輩子,那麼我會如何對待這一輩子唯一的一輛車?

巴 菲特給大學生演講時經常講這樣一個故事 : 「16歲時,我只關心兩件事:女孩子和車子。和女孩子交往不是我的強項,於是我把心思都放在車子上。 16歲那年,一天晚上,一個神仙出現在我面前,對我說:『不管你想要什麼樣的車,我都會給你。明天一大早,這輛車就會紮上紅綢綵帶送到你家裡。』聽了神仙的話,我謹慎地問:『會有這樣的好事,有什麼條件嗎?』神仙回答:『只有一個條件。這是你這一輩子能夠得到的唯一一輛車,你要用上一輩子。』」

「要是真的發生這種事,我會像照顧嬰兒一樣細心照顧這輛車,因為這是我這輩子唯一的一輛車,我得用上一輩子。對待你的身心,應該和對待這輛車一模一樣。你只有唯一的一顆心,只有唯一的一個身體,你得用上一輩子。如果你好好對待自己的身心,很容易會用上很多年。」

「我會把操作指南仔仔細細研究五六遍,我絕對會老老實實把這輛車停在車庫裡,決不會隨便把它停在外面風吹日曬。哪怕稍微碰了一點點小坑,或者稍微有一條細細的刮痕,我都會馬上去修補好,因為我擔心會進一步生鏽腐蝕。我會像照顧嬰兒一樣細心照顧這輛車,因為這是我這輩子唯一的一輛車,我得用上一輩子。」

「對待你的身心,應該和對待這輛車一模一樣。你只有唯一的一顆心,只有唯一的一個身體,你得用上一輩子。如果你好好對待自己的身心,很容易會用上很多年。但是如果你不好好照料自己的身心,過了 40 歲之後,你的身心就會成為破銅爛鐵千瘡百孔,就像一輛開了 40年卻沒有好好保養的老爺車一樣。」

最後,劉建位要「胡說巴道」一下:我們都知道自己必然會死亡,但我們卻很少思考這個必然的問題,總是只關心如何生存生活的問題,好像我們會永遠活下去一樣。但是巴菲特卻能理性地看待死亡,妥善地應對死亡,樂觀地面對死亡,讓我們一起學習巴菲特,好好保持身體健康,儘可能長久地戰勝死亡。死亡,必然的,但是金錢、快樂和愛,必須的。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6/3OMTI1XzQxNTc3OQ.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81

轉載:科學研究在於探明問題的本質 劉建位__學習巴菲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8e9ab0102e3ww.html

轉載:科學研究在於探明問題的本質

來源:infzm.com

作者: 李航最後更新:2012-04-04 11:03:43
http://www.infzm.com/content/73693

1.「這是問題的本質嗎?」

我是在日本京都大學讀的本科和碩士,從大四開始接觸研究,導師是長尾真(MakotoNagao)教授,方向是自然語言處理。長尾先生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做了一系列開創性的工作,在學術界很有影響。他後來成為京都大學校長,現在是日本國會圖書館館長。長尾先生是我的啟蒙導師,我從他身上學到許多東西,讓我印象深的是他經常強調做本質研究的重要性。在研究例會上,我們向他介紹研究的進展,他經常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這是問題的本質嗎?」當時,我對這一點理解並不很深。後來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越來越體會到它的重要,對問題本質的探索其實是做科學研究的精髓!

2.什麼是本質的研究

真正的科學研究是探明問題本質的研究,其成果應該有以下幾個特點:

(1)經得起實踐檢驗;

(2)有堅實的理論基礎;

(3)簡單明了;

(4)實用的(僅限於工學)。

因為如此,本質的研究才是有生命力的。

波普爾(KarlPopper)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之一,他的「可證偽性(falsifiability)」理論在西方產生了巨大影響。波普爾認為任何學說要成為科學理論,其必要條件是它必須是可證偽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反例來驗證其真偽。「天鵝是白的」這個命題是可證偽的。如果找到一隻黑色的天鵝,這個命題就會被證明是錯的。「如果我從小開始學鋼琴,現在一定能夠成為一名鋼琴家」,這個命題是不可證偽的,現在的「我」無法重新走一遍人生,也就無法驗證其真偽。只有經過無數次驗證,不能被推翻的理論才能成為科學。即使是成為科學的理論,某種意義上仍然是假說。萬有引力定律也好,相對論也好,只是目前沒有被推翻的、現在暫時被大家承認的「假說」。亞里士多德的學說被人們當作真理達一千多年,後來發現它是錯的。誰能保證我們現在堅信的學說將來不被證偽?科學家的正確態度應該是,不斷試圖推翻自己建立的學說,尋求對自己學說的批評,探究更正確的學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接近真理。波普爾的哲學因此被稱為批判的理性主義。

我們現在談到科學,往往意味著真理。好像科學就是真理,真理就是科學。其實,十八世紀產生於歐洲的科學,即所謂的science,是狹義的科學,僅指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科學是數學化的自然學,工學是數學化的技術學。科學的目的在於探求自然的奧秘,工學的目的在於改變人類的生活。但是,兩者都需要抽象,都需要建立數學模型。中國歷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工匠,完成了長城、大運河、故宮等偉大工程,但是缺的是把技術總結上升為理論的想法。工匠們死了,他們的手藝也就失傳了。

科學與工學需要抽象,就是說把最核心的概念提取出來,忽略其它要素。在考慮物體運動時,我們把物體看作「質點」,因為這時物體的其它特性都是不重要的。抽象也意味著一定的近似。做萬有引力實驗的時候,是不可能造出一個只有兩個物體相互吸引,而沒有其它物體干擾的實驗環境的。如果我們要精確地驗證萬有引力定律,往往發現實驗結果與理論並不完全相符。因為世界錯綜複雜,研究中的近似總是必要的。同時,科學與工學需要數學模型化,只有建立在數學理論基礎上的科學、工學才具有普遍意義,因為數學是系統的、嚴格的。

本質的東西往往是簡單的。所謂奧卡姆剃刀原理,主張在所有可能解釋現象的理論或模型中簡單的理論或模型是最好的。

愛因斯坦說:「Make everything as simple as possible, but notsimpler」(儘量把所有事情變得簡單,以致不能更簡單)。他的 E = m c^2公式是個典型的例子。為什麼會有奧卡姆剃刀這樣的普遍原理存在,不得而知。從統計機器學習的角度來看,是可以解釋的。複雜模型往往會對已有數據進行很好的預測,但對未知數據的預則就會有很大誤差,相反,簡單模型對已有數據的預則並不那麼好,但往往擁有更好的推廣能力,對未知數據的預測會更準。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研究不需要考慮實用,但是工學研究是要考慮實用的。這裡有一個笑話:一個醉鬼天黑時在路燈下找東西,別人問他:「你在找什麼?」他說:「我在找鑰匙。」問:「你在哪裡丟的鑰匙?」答:「那邊。」問:「那為什麼在這邊找?」答:「因為這邊比較亮。」實用研究切忌「在已有的燈光下找東西」,它必須是因所要解決的問題而驅動的。

抓住本質的研究是有生命力的。波爾茲曼提出了熵的概念,闡明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統計特性,是熱力學的奠基人。但是,最初他提出這個理論的時候,得到的卻是同行們的猛烈抨擊;大家並不認同他的學說。波爾茲曼晚年憂鬱沮喪,用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波爾茲曼長眠於維也納,墓誌銘非常簡單,僅寫著熵的定義式:S = k log W;但這是對他一生最好的總結。波爾茲曼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他的理論卻是永恆的。

3.如何做本質的研究?

怎樣才能做本質的研究呢?前輩們曾分享過他們的觀點。

胡適提出: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這句話很好地概括了研究的兩個基本步驟。首先要能標新立異,不斷提出新的問題、新的想法。之後,要能對提出的假說做嚴格的論證或實驗,去偽存真。曾在博文《科學家的小故事》中談到科學家的基本素質,其中包括想像豐富,思想深刻。這兩點是科研工作者必備的,也是科研工作有別於其他工作的地方,因為只有想像豐富,思想深刻,才能去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卡耐基·梅隆大學金出武雄(TakeoKanade)教授著書《像外行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實踐》,提出同樣的想法,並給出很多具體實施方案。

笛卡爾提出:懷疑一切。在他的《方法論》中,笛卡爾說: 「我相信的第一個法則是,如果不是確信如此,不承認任何事情為真」(Thefirst law I believed was never to accept anything for true which Idid not clearly know to be such.)不能因為是權威人士說的,大家公認的,就一定正確,並不加思索地接受。懷疑一切的態度在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

有一位日本教授總結了做研究的三階段:守、破、離。對科研工作者,特別是研究生有很好的啟迪作用。研究在於創新,但是上來就否定已有的理論、方法,多半會走彎路,因為你對已有的科研成果理解不夠。應該採取的策略是:

1.守,先假設已有的理論、方法是正確的,謙虛地學習並掌握它們;

2.破,發現已有理論、方法的問題缺點;

3.離,建立自己的新理論、新方法,甚至是全新的理論、方法。

另外,功底紮實也是做好研究的必要條件。

可以看到:做研究不難,做好的研究難!正如開發產品一樣:做產品不難,做好的產品難。

(作者介紹:李航博士,微軟亞洲研究院互聯網搜索與挖掘組高級研究員及主任研究員。日本京都大學電氣工程系畢業,日本東京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研究方向包括信息檢索,自然語言處理,統計機器學習,及數據挖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82

巴菲特財報分析密碼:格雷厄姆簡單估值法投資超值股 劉建位__學習巴菲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8e9ab0102e4y5.html

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一書中提出極其簡單的估值方法,就是用流動資產扣除所有負債即淨流動資產作為公司最保守估值,每股股價低於每股淨流動資產的股票就是真正的廉價超值股:「如果能夠以分散方式買進一組普通股,股票價格低於每股淨流動資產,即流動資產扣除全部負債的同時,將固定資產與其它資產的價值視為零,那麼投資結果應該會比較理想,只是這種做法看起來非常簡單。」

很多人會懷疑格雷厄姆所說的「廉價超值股」投資業績如何,是否真的能夠賺到錢又不用冒嚴重的風險?格雷厄姆給出的數據是:「按照投資經驗來說,30多年來情況確實是如此,比如從1923年到1957年的期間。不過唯一例外是1930年到1932年的大蕭條市場行情。」但格雷厄姆表示需要注意兩個條件:「一是股票數量必須足夠多,足以組成分散的投資組合;二是投資者必須有足夠耐心。」

格雷厄姆最得意的弟子巴菲特26歲獨立創業,親戚朋友湊10萬美元成立一家投資合夥公司。他投資組合中最主要就是按照格雷厄姆的估值,尋找公司絕對價值過於低估的股票。

「第一類投資由過於低估類的股票組成,多年來,這類投資一直是我們組合中佔比最大的投資。過去在這類低估類股票上賺的錢,要比其它兩類投資多得多。通常,我們會在5到6只低估類股票上建立相當大的倉位(大約佔合夥基金資產總額的5%到10%),在其餘10-15只低估類股票上建立相對較小的倉位。」

巴菲特認為這類投資組合的成功,正好滿足格雷厄姆所說的兩個條件,個股具有足夠安全邊際,組合股票數量較多,足夠分散化:「每次股票交易中,大幅超過市場價格的股票價值,都能創造出足夠的安全邊際。分散投資於多只股票,這樣構建的投資組合既有安全性的保證,又有升值性的潛力,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組合。多年來,我們對買入時機的選擇要遠遠強於對賣出時機的選擇。買入這些低估類股票,並不是一開始就想賺到最後一分錢,股價不漲到估算的價值水平就不賣出。」

巴菲特使用絕對估值方法以評估資產價值。巴菲特在1963年致合夥人的信中介紹,對登普斯特公司用的就是格雷厄姆提出的淨流動資產估值方法。

「從定性分析來看,這家公司不值得買入,行業競爭激烈,管理層能力並無過人之處。但從定量分析來看,這只股票絕對具有投資吸引力。經驗表明,可以買入100只類似的公司股票,其中70到80只股票會在未來1-3年賺到相當不錯的盈利。」巴菲特平均購買成本為每股28.34美元,1961年下半年持股比例達到70%。直到1963年底賣出,不到兩年半期間的投資收益率高達280%。

巴菲特和格雷厄姆一樣特別強調,採用這種最簡單的估值方法投資廉價超值股必須有極大的耐心:「對登普斯特公司的投資經歷體現如下投資理念:投資操作要求極大的耐心。我們的投資組合與那些看似前景無限美好的成長股組成的投資組合完全不同。在這些成長股受到市場追捧時,我們會顯得非常遲鈍笨拙。當我們正在買入股票時,這些股票幾個月甚至幾年沒有好的股價表現,這反而是件好事。這一點表明,衡量投資業績需要足夠長的時間,建議3年為最短的業績衡量期。」

(作者為匯添富基金首席投資理財師,本文僅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勸誘或投資建議。)
http://finance.ifeng.com/stock/gmxx/20120428/6391795.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03

巴菲特選股委曲求全與「市」無爭反而無人能爭 劉建位__學習巴菲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8e9ab0102e56e.html
一、巴菲特小故事

  1999年,巴菲特管理伯克希爾公司只取得了0.5%的收益率,遠遠落後於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21%的漲幅。這時網絡股最熱門,巴菲特卻一股網絡股也不買,依舊繼續重倉可口可樂、吉列刀片等傳統行業股票。很多人批評巴菲特的投資策略過時了,巴菲特卻不為所動。

  「我可以理性地預期投資可口可樂的現金流量。但是誰能夠準確預期10大網絡公司未來25年裡的現金流量呢?如果你說你不能準確預期,你就不可能知道這些網絡公司的價值,那麼你就是在嗐猜而不是在投資。對於網絡企業,我知道自己不太瞭解,一旦我們不能瞭解,我們就不會隨便投資。」

  2000年網絡股泡沫破裂,三年股市暴跌50%。而巴菲特不與市場爭搶熱門的網絡,卻能三年盈利10%,相當於領先市場60%。這正如《道德經》所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二、《道德經》大智慧

  《道德經》第22章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我理解大意是:生活中我們常說委曲求全,忍受一時的委曲,反而能夠得到最完整最全面的好結果。生活中我們常說矯枉過正,其實生活中的事不能做過頭,過猶不及。不嚴格要求一板一眼,不過於講求規規矩矩,反而能夠長期正常進行,就好像我們騎自行車一樣,你不可能永遠走一條直線,但在車子小幅的左右搖晃中,反而能不斷快速前進。看看大地上低窪的地方,反而能夠把水聚得滿盈盈的。

  中國人常說做人要低調,反而能夠得到更多的好處更多人人的稱讚。舊的東西,反而更能適應新的情況,比如老馬識途,在迷途中老馬反而容易找到正確的路,在迷惑中我們往往找老人指點,儘管他從來沒有遇到我們這樣的新問題。在碰到新的大困難大問題時,我們反而最依賴我們的老朋友。我們的慾望越少,我們追求的越少,反而容易得到。我們想要一次得到太多的東西,反而會一無所得,所以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吃得太多會消化不良。

  電影《讓子彈飛》中師爺說的好: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步子太大了蛋痛,容易摔跤。想要同時實現太多的願望,反而一事無成,所以一次只做一件事。選擇越多越容易迷惑,到超市幾十種牙膏幾十種洗髮水會讓你不知挑什麼好。所以聖人教育我們要用一個全面系統整體的眼光來看事物和問題,不能只看事物的一時一面一點。不過於自我表現,反而能夠讓更多人注意你。不過於自以為是,反而讓更多認可你。不要過於自己誇耀自己,反而會讓更多人把功勞歸於你。不過於自大自滿,反而能夠長盛不衰。正是因為你不爭強好勝,反而天下沒有人能夠和你相爭。

  古人所說委曲求全,可不是什麼空虛的大道理,真的是,忍一時的委曲,最終全部的好處都會歸到你這裡。其實說來說去,就是一個矛盾問題,事物都是矛盾,相反相成,必須從相反的兩個方面來看問題,尤其是要學會從相反的角度來看問題。

  三、劉建位「胡說巴道」

  分析巴菲特的股票投資策略,核心可以歸納為兩個字:不爭。

  第一,曲則全:巴菲特從不爭搶那些熱門股,反而委曲求全,買入那些低估的冷門股:「大部分人都是對大家都感興趣的股票有興趣。無人對股票感興趣之日,正是你應對股票感興趣之時。熱門股票很難賺到錢。」

  第二,枉則直:市場總是爭搶那些股價穩定波動性小的股票,巴菲特總是願意接受那些股價波動性巨大的股票,以追求長期更高的收益率:「我寧要波動巨大的15%年收益率,也不要平平穩穩的10%的年收益率。」

  第三,窪則盈:巴菲特總是在股市非常低迷時,沒有人要時從容出手:「我總是在一片恐懼中開始尋找。」「只有資本市場極度低迷,整個企業界普遍感到悲觀之時,獲取非常豐厚回報的投資良機才會出現。」

  第四,敝則新:巴菲特從不爭搶那些新潮的新興產業新公司,更喜歡那些歷史悠久經營穩定的百年老店:「你會注意到我們重倉持股的美國運通公司和富國銀行都是由HenryWells和WilliamFargo兩個人共同創建的,美國運通創建於1850年,富國銀行創建於1852年。寶潔公司創建於1837年,可口可樂公司創建於1886年。創業投資並不是我們玩的遊戲。」「研究我們過去對子公司和普通股的投資時,你會看到我們偏愛那些不太可能發生重大變化的公司和產業。」

  大多數人總是願意遵循傳統的做法,追隨大眾的主流,爭搶最熱門的股票,巴菲特卻不與大眾相爭,總是從相反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總是逆向投資,選擇沒有人爭的公司股票,從容地低價買入這些冷門股,忍受一時的股價低迷,獲得更高的長期回報。在你羨慕巴菲特過去47年5131倍的投資收益率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天天在市場裡爭來搶去的你,什麼業績遠遠不如與市無爭的巴菲特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88

巴菲特2012年股東大會再傳「投資十招」劉建位__學習巴菲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8e9ab0102e56f.html
巴菲特再傳「投資十招」
作者:劉建位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為普通股票投資者,最想從股神那裡學的是投資成功之道。我發現,巴菲特今年回答問題時,又傳授了投資10招:

  風險第一

  巴菲特談到繼任者時說:「我是伯克希爾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也是首席風險官,我要負責在任何情況下公司不會以任何方式陷入任何巨大的災難性風險之中。我的繼任者也要擔負同樣的責任。我們絕對不會選擇任何一個不具有這些巨災風險控制能力的人來做這個職位。」巴菲特投資,風險第一,盈利第二。

  關鍵是耐心

  巴菲特說:「耐心是投資成功的關鍵要素。那些明白市場只是一個工具而不是一個顧問的人,長期而言投資將會做得很好。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市場經常是錯的。那些能夠牢記這一點的人就能充分利用股票市場的優點,比如,透明的價格和很高的流動性。」

  利用市場

  巴菲特說:「我們管理伯克希爾公司47年了,曾經有過四五次我們認為伯克希爾股價明顯過於低估了。股市的美妙之處在於愚蠢的過於低估的價格會一次又一次出現。我和芒格正是利用這樣的機會投資致富的。」巴菲特對付市場先生的名言是:「要利用市場,而不是被市場利用。」

  別迷信理論

  巴菲特批評商學院說:「讓我非常吃驚的是,商學院總是關注一個又一個風行一時的潮流。有時是金融理論,有時是別的東西。但是一旦這些理論進入大腦之中形成定勢思維,就非常難以改變」。巴菲特說:「投資只需要學習兩門課程就可以了,一門是如何評估企業價值,一門是如何看待股市波動。」

  不懂不買

  巴菲特說:「我們努力迴避開那些我們不明白的公司。我在買入之前需要確定未來5年或10年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剔除掉那些你不能理解的公司,最後你會發現你需要關注很少一些公司就夠了。」

  不提供管理建議

  巴菲特說:「你看看我們的前四大重倉股,我們和這四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每年交流次數平均不超過兩次。我們做的事情不是給公司高管提供建議。如果我們認為,對一家公司投資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我們給公司高管提供建議,我們會遠離這些公司。」

  不要過多後悔

  有人問:如何把錯誤減少到最小程度?巴菲特回答說:「我們過去犯過很多錯誤,我們將來還會犯下很多錯誤。我從來不會過於擔心犯錯,我不會坐在那裡不斷反思我的錯誤,不斷思考將來我會採取什麼不同的做法。」巴菲特說過,投資最重要的是避免出現重大錯誤。他這裡的意思是,要把精力用在避免犯錯上,而不是反思錯誤上。總結一句話,事先不要怕,事後不要悔。

  遠離失敗者

  有人問:如何投資那些正在衰退的企業?巴菲特回答說:「我從來不會花費很多時間,努力讓一個衰退的企業重新復甦。把同樣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其它企業豈不是更好。」巴菲特以前說他的投資秘訣是投資業務一流、管理一流、業績一流的超級明星企業。有好的,何必再要那些不好的呢?

  投資只為價值

  在回答關於伯克希爾回購股票的問題時,巴菲特談了公司之所以回購股票的幾個理由,最後他總結成一句話:「我們將來回購股票只有一個理由,就是我們回購股票之後能夠提高我們公司的內在價值。」你買股票時想過沒有,這家公司股票大幅低估了嗎,你長期持有公司能夠不斷增值嗎?

  不穩不買

  有人問巴菲特為什麼不投資谷歌和蘋果,這兩家企業和他投資的IBM有什麼不同?

  巴菲特回答說:「簡單地說,投資IBM最終出錯的可能性要比投資蘋果或谷歌更小一些。我根本不知道如何評估谷歌和蘋果的價值。」看來,巴菲特最看重的是公司發展的穩定性,而不是成長性。

  (作者為匯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資理財師,本文僅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勸誘或投資建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