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越秀房產(405)前無去路,後有追兵,點算!?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2/07/22/%E8%B6%8A%E7%A7%80%E6%88%BF%E7%94%A2%E5%89%8D%E7%84%A1%E5%8E%BB%E8%B7%AF%E5%BE%8C%E6%9C%89%E8%BF%BD%E5%85%B5/

本來沒有想過寫越秀房產廣州國際金融中心(廣州IFC)的收購,但近日一些新聞令筆者由感而發。
1.Adidas蘇州生產基地:美資企業爭相撤華,有部分撤資回美國生產、有部分計畫到緬甸等廉價地區投資;
2.廣東騰籠換鳥在加快中:深圳造聖誕燈等十餘家傳統製造業台商被要求撤出;
3.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廣東工廠開工率下降,空置廠房率持續上升;
4. “十二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指出,2015年服務業產值佔GDP的比重要從目前的42.6%提高到47%,提高4個百分點。十二五期間第三產業複合增長率將達到8.9%,明顯高於同期預期GDP的 7%增長率或農業第二產業5.5%增長率。

前無去路
根據2011年年報,越秀房產的只有5項物業,即白馬大廈財富廣場城建大廈維多利廣場新都會大廈。其中白馬大廈為最重要的物業,於2011年白馬大廈佔越秀房產總經營收入和總物業估值分別為58.7%和56.4%。越秀房產2011年總經營收入增長7.8%到約人民幣5.223億元,其中白馬大廈增長11.0%較其它物業高出3.2%,成績相當不錯。

白馬大廈的實地觀察
鄰近廣州火車站的白馬大廈(又稱為廣州白馬服裝市場,www.baima.com)由4層商場、5層寫字樓、1層地下停車場組成。在越秀房產5項物業中白馬大廈的租客數目最多達1,105,但白馬大廈的租客單一,租客主要是服裝批發商/廠家,零售商或服裝相關的公司。根據筆者去年一次短暫實地的觀察(逛了1~7樓),租客主要為中少商戶。服裝市場的人流很旺,有散客買衫,有買手看貨辦,筆者的個人感覺是服裝市場經營得不錯。由於逛到下班時間(好像是5:30pm),筆者看到一個頗為有趣的場面,差不多下班時間,很多商店自動收拾貨品及關燈,商場走廊大部分燈被關掉,連大部分的電梯也停運,目的只有一個:關門了,所有人快撤離啊。員工和顧客撤離的速度跟彎仔政府大樓下班的速度有過之而無不及,轉眼間人流已逼滿旁邊的流花車站(以此推斷很多服裝市場員工是來自廣州以外的地方)和附近的地鐵站,而白馬大廈附近一帶(註:附近的商廈也是批發市場)也開始人去樓空,沒有其它的商業活動了。

筆者以上的觀察發覺白馬大廈是一個成功的服裝批發市場,但同時由於它的市場定位和所在位置不能輕易改變作為其它用途,它對服裝批發市場依存度極大。因此如果日後廣東省服裝製造/出口走下坡,白馬大廈的經驗將會間接受影響。而現實是在廣東省騰籠換鳥的大政策下如服裝製造等勞工密集、高污染、高消耗的行業快將被換出去。

從以上幾點長遠來說,白馬大廈將來能否持續推動越秀房產的增長將成為疑問。這點越秀房產管理層是非常明白的。

收購廣州IFC
越秀房產管理層相信通過收購廣州IFC何以達致一系列好處,包括:
-組合多元化和減少對白馬大廈的依賴
-增加基金規模
-提升基金的質素及增長潛能

筆者認同以上的好處,但覺得管理層嚴重低估該項收購的風險,特別是競爭對手的風險。筆者沒有詳細閱讀490頁的通函,但有以下個人觀點。

1.出租率
根據2012年6月29日通函,越秀房產預期該物業甲級寫字樓於2012年12月31日的出租率約為70%。但預測與實際有以下的分別:

管理層預測實際情況
根據媒體2011年9月26日報導,“廣州國際金融中心已開幕,管理層料全年出租率達85%”[1]

1

根據2012年5月28日通告第60頁 “截至二○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出租率約52%,已承諾出租率約54%”。

2

根據2012年6月29日通函第69頁“出租率約60% (截至二○一二年六月十五日)”。

根據媒體2011年10月25日報導,“越秀地產(00123)副總經理朱晨於記者會表示,集團旗下「廣州國際金融中心」,現時整個項目招租情況理想,整體出租率達75%,而寫字樓出租率有50%,已出租樓面有50%屬外資企業,目前仍與其他企業商談,外企佔比較多。
他預料,年底廣告IFC寫字樓出租率將超過60%,並期望明年可出租大部分。”[2]

管理層出租率逾估逾低,但成績不是怎麼樣。

2.再看看十大租戶是誰

租戶建築面積所佔比例
1. 廣州越秀及附屬公司26.09%
2. 廣州友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0.68%
3. 雅居樂地產控股有限公司9.10%
4. 廣州市合生元生物製品有限公司2.38%
5. 北京市金杜(廣州)律師事務所2.14%
6.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廣東分公司2.37%
7. 潤都集團2.32%
8. 廣州高登達品牌經營管理有限公司1.31%
9. 廣州仲量聯行物業服務有限公司1.16%
10. 創光有限公司0.94%
總計78.49%

第一大租戶廣州越秀及其附屬公司廣州市政府的資產,而第二大租戶廣州友誼集團第一大股東是廣州市政府(佔51.89%股權),換句話說,以56.77%出租建築面積計算,廣州市政府間接成為最大的租戶。也許廣州IFC快正名為廣州MAC (Municipal Asset Center,市政資產中心)了。筆者絕無反對廣州市政府附屬公司租用廣州IFC之意,不過只是覺得為何不勞力掙街外錢,而是自己掙自己錢。特別在十大租戶中只有北京市金杜(廣州)律師事務所廣州仲量聯行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為國際公司,但他們也不是真正的金融公司。沒有知名的金融公司進場那配叫廣州國際金融中心。

筆者估計由於廣東是靠製造業起家所以廣州IFC引進跨國金融公司有困難,因為該等公司已紮根於上海北京深圳等地。

3. 後有追兵—其它物業的競爭
內地的高樓真的可以用 “一山還有一山高”來形容。廣州國際金融中心其實是雙子塔的西塔,在建中的東塔內地傳媒用“東塔妹妹高出西塔姐姐90米”來表達它的高度。

東塔(地下5層,地上111層,總建築面積為507,681平方米)提供零售、餐飲、辦公樓、酒店、酒店式公寓,其中負2層至5層為商業區,7層至67層為辦公區,69層至92層為酒店式公寓區,94層至108層為酒店區,109層至111層為設備層,项目總投資約100億元

廣州東塔亦稱為周大福中心鄭裕彤私人周大福企業有限公司所擁有,據羊城晚報報告,周大福中心預計2015年3月竣工並投入使用, 而鄭裕彤之孫、新世界地產太子爺鄭志剛(Adrian)所打造的高端購物中心品牌“K11”(www.k11concepts.com)亦有可能進駐。預計到時除了優質甲級寫字樓大廈出租大戰外同時上演廣州百貨業大混戰。鹿死誰手,三年後大家拭目以待。

其實,在2015/2016年後有機會上演自己人打自己人互相競爭的一幕,因為比廣州國際金融中心更高檔次的財富中心(建築面積210,000平方米,其中寫字樓佔157,000平方米)將會在附近落成,到時亦是廣州國際金融中心現有租戶的續租期。

競爭每時每刻都在,不用等三、四年。廣州國金中心附近的空置率不少,一街之隔的高德置地廣場(G.T. Land Plaza)一期A塔在2012年第一季度就新增4萬平方米甲級寫字樓供應, 高德置地廣場在2011年第四季度成功引進了IBM租賃4,400平方米。高德置地廣場由寫字樓、商場、酒店及服務式公寓。以筆者今年4月實地觀察,高德置地廣場的商場以港式經營,商店組合多樣化、食肆林立,有吉之島,不過可能有於是新發展地段,人流只屬一般不如天河城正佳廣場那麼旺,但已經遠勝廣州IFC的友誼商店(今年4月就說過友誼商店的冷氣系統一陣up味,人流冷清)。

另外與廣州IFC相連的有富力盈凱廣場(根據富力地產(2777)2011年中文和英文年報富力盈凱廣場英文名稱為R&F Yingkai Plaza,但越秀房產2012年6月29日通函就用R&F Park Hyatt,其實根據富力地產2011年年報第18頁Park Hyatt的中文名稱是栢悅酒店。),當時所見地盤正在興建中。富力盈凱廣場由地下5層、地上65層組成,建築高度為286米,4-51層為超甲級寫字樓,53-65層是Park Hyatt酒店,廣場總建築面積10.4萬平方米,交樓日期為2013年12月31日。

筆者在本網誌特意提及高德置地廣場富力盈凱廣場是想帶出珠江新城商務區甲級寫字樓競爭非常激烈。越秀房產2012年6月29日通函的主文只輕輕帶過競爭情況,反而附錄部分有較多的提及。

總結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是物業投資的重要指標,香港IFC的高出租率和專貴物業估值除了是因為其世界級的物業管理外,就是因為它的location非常罕有。由於土地供應及市民對維港的保護在中環臨海地段將不會再有土地供應興建類似香港IFC的物業。但同樣的情況就很難在廣州IFC身上出現,筆者覺得雖然富力盈凱廣場或高德置地廣場的名氣明顯不及廣州IFC但它們無論地點和性質皆的非常類似和可以互相代替(根據越秀房產2012年6月29日通函,廣州IFC的估值某種程度是基於富力盈凱廣場的買賣交易計算出來的,所以筆者有理由說它們是非常類似和可以互相代替的。)。再者,周大福中心預計2015年3月竣工,到2014年末市場目光必放在周大福中心及其高端購物商場身上。換言之,投資者不要用投資香港IFC的角度去評估廣州IFC的價值,因為實質上就有差別

從白馬大廈對總資產比重(56.4%)、總經營收入貢獻(58.7%)、和總經營收入增長(11%)角度看,如其說越秀房地產是一家投資信託基金,更貼切的說法是一家服裝批發市場信託基金。對此,越秀房產需要建立一個更合理的物業組合是不爭的事實,而越秀房產無可避免的要去收購越秀地產(123)的物業。問題是究竟越秀地產或越秀房產有沒有能力管理這麼大型的物業。從出租率、租戶組成看,筆者真有點懷疑。而當天友誼商店冷氣系統一陣up味(雖然不太明顯)是個別事件或是持久的情況呢?見微知著。

越秀房產真是前無去路(不改變物業組合只會坐以待斃),後有追兵(如果收購廣州IFC,華南最高樓只可維持多二、三年,而現在附近的商廈皆追逐相似的潛在租客群,而在環球衰退陰影下潛在租客群沒有增多;長遠依靠廣州市政只會做廣州MAC) ,點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833

新浪微博:前無金礦 後有騰訊 已無路可走?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1/07/234868.html

從2011年年初的80美元一路攀升至當年4月的135美元,之後一路下跌至50美元——新浪微博的發展是影響新浪股價的最重要因素。

微博,曾經讓新浪這家老牌門戶網站看到了重生的曙光,堅實的用戶基礎和活躍度也為資本市場提供了充分的想像空間。在問世三年之後,背負著沉重業績壓力的新浪來到了一個尷尬的節點:用戶增長速度持續下降,第二季度運營利潤僅20萬美元,同比下降98%。

前有業績壓力,後有對手緊逼。新浪微博,如何賺錢?

如何賺錢?

新浪是一家缺錢的公司。

與其他3家門戶網站不同,新浪長久以來的主要收入來源僅有廣告業務。而網易有網絡遊戲,搜狐有搜索、輸入法等業務集群,這些產品均能帶來大量利潤,騰訊則依靠QQ,成為了全球最賺錢的互聯網公司。

微博讓新浪打了一個翻身仗,2009年8月,新浪在四大門戶中率先推出了微博,這款產品成了新浪的救命草。當時中國的微博產品還處在青黃不接時期,新浪則通過長期積累的名人資源和運營經驗把握住了這次難得的市場空白期。舉全公司之力,新浪微博迅速成為了中國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社交媒體平台,用戶基礎較2010年擴大了25倍多,龐大的用戶基數和當時FACEBOOK(臉譜)高達600億美元的估值也激發了投資者對新浪的熱情,股價也一度攀升至135 美元的高位。

被掌門人曹國偉形容為「一個長得蠻高大的小學生」的新浪微博,一方面似乎已成氣候,讓人對它的未來有巨大的想像空間;另一方面,又尚未實現外界對它的巨大預期。在商業化問題上,曹國偉曾一度宣稱不著急贏利,只公佈了微博可能存在的六大商業模式:互動精準廣告、社交遊戲、實時搜索、無限增值服務、電子商務平台以及數字內容收費。

然而,微博這只新浪舉全公司之力養大的奶牛卻不產奶。

龐大的流量就像一座難以開採的「金礦」,最短平快的贏利方式仍是新浪最擅長的賺錢方法——廣告。新浪微博也致力於吸引更多廣告客戶。在最新的微博 V5版本發佈之後,新浪又出台了一種新型的廣告方式,商業賬戶可以在粉絲時間線中置頂微博,以保證廣告信息被用戶看到。這個模式是新浪微博從 Twitter(推特)上借鑑過來的,雖然有利於廣告客戶,卻犧牲了一定的用戶體驗。

新浪已經意識到了自己面臨的贏利難題,在2011年年報的風險提示中新浪稱:「如果我們的貨幣化努力不成功,對新浪微博的投資將會明顯降低我們的贏利能力。」前車之鑑是新浪博客,這款人氣產品曾經也為新浪帶來大量流量,但並未給帶來任何實際收益。

但新浪沒有別的選擇。2011年,新浪已經為微博砸下1.1億~1.2億美元的投入。隨著用戶數量持續增長,新浪還在不斷增加基礎架構、網絡設備等投入,預計今年的投入將超過1.6億美元。這些投入並未給新浪帶來想像中的利潤,新浪仍未擺脫3年前只依靠廣告收入的困境,新浪二季度財報首次公佈了微博營業收入的數據,其中微博廣告收入為1000萬美元,佔新浪集團廣告收入的10%。據曹國偉在財報會議上介紹,新浪微博的80家廣告客戶,其中75%~80%都是原有客戶,即在門戶和微博都有投放,這意味著微博的新廣告客戶實際上只有15家。

過分倚重廣告贏利的風險在於廣告大客戶的數量和廣告展示位本身都是有限的,如果流量和用戶數不能持續增長,廣告收入必將遭遇天花板。但曹國偉則樂觀得多,據媒體報導,他認為微博廣告收入的增速會加快,並幫助新浪提高下半年整體的廣告業務收入增長率。

微博的用戶體驗也始終原地踏步,殭屍粉和垃圾信息橫行讓用戶對新浪微博的熱情正在消逝。隨著新增用戶的下降和來自贏利的壓力,今年以來,新浪加速了貨幣化的試水嘗試。

不過,從微博會員制到微任務官方平台,由於沒有準確把握用戶和廣告客戶的心理,獲得的反應並不積極。在大洋彼岸,新浪一直試圖效仿的Facebook和Twitter面臨著和新浪相似的困境——儘管規模在不斷壯大,但這兩家公司的贏利狀況同樣無法讓投資人滿意。

在海銀孵化器合夥人王煜全看來,新浪微博已經積累了大量用戶,贏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現在的商業化舉動,不是太慢,而是太快了,「社交網絡商業模式探索是全球性的,新浪微博不宜做商業模式首發的試探者,而更適合做跟隨者」。

媒體還是社交?

「隨時隨地分享身邊的新鮮事兒。」

儘管新浪微博從誕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一個「社會化媒體」,它依靠名人明星效應打響品牌,吸引用戶,但這句出現頻率極高的廣告詞,暗含了新浪微博對自己的定位:社交網絡。

互聯網觀察人士陳華榮告訴記者:「社交網絡的魅力在於其中蘊藏著巨大的廣告商業價值:與Twitter的『信息流』廣告模式相比,Facebook 基於真實社交關係的廣告收入更多;管理中國網民社交網絡的騰訊,其2012年二季度網絡廣告收入同比增長超過70%,主要收入就來自社交平台上。」

新浪微博正在一步步向Facebook和Google+(谷歌的一項社交服務項目)靠近。今年10月15日,新浪就正式上線了社交化屬性很強的V5版微博,通過發佈「定向發佈」、「密友」等功能,以增強平台的社交功能,進一步完成從媒體到社交方向的轉型。

社交平台更開放、更草根,需要強大的數據挖掘能力,通過對用戶關係、行為數據、傳播路徑的挖掘,才能更好地做到廣告和用戶的匹配。但新浪這家帶有強大媒體基因的公司,將如何完成產品轉型?新浪內部似乎並未形成統一認識,記者就此一系列相關問題聯繫了新浪公司公關部,但截至記者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在陳華榮看來,應用的品種太雜是微博的最大問題,而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源就在於新浪沒想清楚微博到底是媒體還是社交網絡。定位的混亂也帶來了微博各自為政的產品功能亂戰:商業化層面的微博會員、微號、微幣,社區化功能的微吧、微博V4以及V5改版等,媒體化功能的微刊等。新浪內部員工告訴《新財經》記者,目前的每一個微博產品均處於投入階段,帶來的營業收入微乎其微。在互聯網分析人士魏武揮看來,什麼都干,是四處試探看看哪裡能贏利的做法。

低效的管理

與Twitter、Facebook都不完全相同的新浪微博,當務之急似乎是找到一個清晰的產品方向,但低效的內部管理此時成了新浪突圍的另一塊短板。

由於股權極其分散,新浪與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不同,一直以來缺乏一位靈魂人物。王志東時代的新浪一度7年之內更換了五任CEO,直到2006年曹國偉上台方休。CFO出身的曹國偉在治理新浪期間,公司治理逐步走向穩定,他極具魄力地將微博定義為和新浪門戶網站一樣重要的戰略級地位,成功地吸引了海量互聯網用戶,也帶領新浪完成了中國互聯網的首例MBO(管理者收購),使新浪管理層真正在董事會掌握話語權。不過,儘管被稱為中國互聯網界最成功的職業經理人,曹國偉並沒有及時對新浪內部整體架構和管理流程進行清晰的梳理和改進。

曾在新浪微博工作的一名工程師告訴記者,「新浪沒有研發傳統,在公司內部,運營是更強勢的部門。新浪的高層雖然兢兢業業,每天加班到很晚,但中層卻只能用一個『混』字來形容,工作不催沒有人會做。」離開新浪幾個月,在他任上未完成的工作和產品開發至今仍處於無人接手的停滯狀態。新浪另一名產品經理則告訴記者,「新浪內部晉陞憑資歷,而不憑能力,這使得一些產品開發由不懂產品的老員工領導。」

這一現象也印證了兩年前IT觀察家程苓峰的判斷:「現在可能是新浪歷史上相對士氣最高、內部最團結的階段。」當新浪微博的地位初步奠定後,管理上的矛盾開始凸顯。作為財務運營高手,曹國偉缺乏對新浪微博戰略上的整體思考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果不能從管理、產品研發、激勵機制等角度對新浪進行繼續改革,未來的新浪將更難與對手拉開距?離。

追兵騰訊

在KPCB(凱鵬華盈風險投資基金)管理合夥人周煒眼裡,新浪微博活躍度正在嚴重下降,不但是質量下降,數量也在嚴重下降。

新浪的財報似乎並不支持這一判斷,數據顯示:第二季度活躍用戶佔比達10%,共3650萬人。不過這一數據並不驚人,反觀騰訊,早在2011年第三季度,其微博活躍用戶就超過了5500萬人。依靠QQ這一天然的社交關係鏈,騰訊微博始終重視熟人關係與社交,其品牌號召力雖然不如新浪,卻賺取了更多的真金白銀。此外,騰訊在遊戲、電子商務等方面有很豐富的運營經驗,可以與騰訊微博直接對接。新浪既缺乏成熟的遊戲和電子商務資源,也沒有完善的支付體系,基於社交關係上的商業模式探索,並不被外界看?好。

王煜全認為新浪最強大的對手正是騰訊:「新浪就像羸弱的宋朝,只有新浪微博這一道關卡,萬一失守,很可能徹底喪失互聯網第一陣營的地位。騰訊則是驍勇的金兵,坐擁遊戲等贏利奶牛,隨時可以回到大草原休養生息。」手握QQ、微信、微博等多款殺手級應用,騰訊正在等待新浪犯錯的機會。

如何壓制競爭對手?在新浪內部,員工們被告知,新浪必須開放,打造一個互聯網生態圈,完成從門戶網站向平台型公司的轉型。這就意味著新浪微博不能只是一款簡單的互聯網產品,而應成為眾多產品的平台基礎。分別和新浪、騰訊打過交道的王煜全表示,對開發者而言,新浪是一個足夠開放的平台,騰訊則是假開放、真封閉。實力並不強大的新浪必須倚重開發者,在曹國偉的計劃裡,他希望通過微博用戶平台建立一個強勢的生態系統。如果成功,新浪微博會成為將眾多互聯網應用維繫在一起的核心,並借此打造一個用戶、廣告客戶、新浪共同參與的商業體系,衍生出更多商業模式。

但平台不是一天建成的。開放平台計劃推出至今,鮮有讓人驚豔的應用問世。新浪內部工程師告訴記者,「平台的建設是放長線、釣大魚,短期內不可能為新浪帶來大量收入。」與此同時,微博和平台之間沒有建立起必然的聯繫,新浪宣稱開放平台上的應用數量已超過20萬個,但記者在新浪微博應用廣場上看到,首頁顯示的一站到底等第三方熱門應用參與人數不到12萬人次,相對於新浪微博的3億用戶,用戶比例不到0.04%。

開放平台的開發者也並未真正受益。開發了第三方新浪微博客戶端Weico,並積累了200萬活躍用戶的eico公司創意總監張卷益告訴《新財經》記者,「Weico已經獲得了風險投資,短期內並不著急贏利,但產品本身從新浪開放平台並未獲得任何收?入。」

流量變現的方式不清晰,使各大投行對新浪的估值評估爭議也很大。10月10日,瑞信將新浪股票評級評定為「跑贏大盤」,目標股價從81美元調整至78美元。大摩則授予新浪持股觀望評級,目標股價60美元,與一年半前新浪股價最高峰相比,下跌超過一?半。

面對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將公司前途命運押注在微博上的新浪如今已沒有回頭路可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74

七成人投資前無預留足夠應急錢

1 : GS(14)@2011-08-29 21:39:3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829/News/ec_ghc1.htm
明愛向晴軒與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合作,於去年3月至今年5月,訪問了99名受雷曼事件影響的投資者及154名借貸投資失利者,了解他們的財務及投資習慣。調查發現,不少雷曼事主在金融海嘯後理財趨向審慎,不過其他投資者仍忽略風險管理,當中近四成借貸投資失利者,從不檢視月結單;有逾七成人沒足夠金錢應急。
2 : GS(14)@2011-08-29 21:39:58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bb1ca0ef184b-268859
明愛向晴軒深入財困輔導計劃督導主任郭志英指,投資失利的求助者會出現焦慮、徬徨、內疚等情緒,特別是退休人士,本打算靠投資繼續生活,而毋須子女供養。

此外,求助者往往會減少興趣活動或參與重要事情(64%),又或自責容易被哄或被騙(61%),甚至產生「人是不可信」的想法,久而久之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容易受驚,在日常或夢境中再次出現困擾片段。

撰文:杜潔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844

反駁《大公報》 黃台仰:本民前無金主

1 : GS(14)@2016-08-16 06:21:01

■《大公報》昨頭版報道跟蹤梁天琦「成果」,遭本民前斥嚴重失實。



【本報訊】本土民主前線成員梁天琦,近月遭左報派員跟蹤,上周六更與中共喉舌報章《大公報》姓盧男記者衝突。《大公報》昨再發功,頭版報道跟蹤「成果」,質疑目前待業的梁天琦獨居港島東服務式住宅;本民前發言人黃台仰亦購買歐洲車代步,背後獲金主支持。黃台仰斥《大公報》嚴重失實,他澄清上月購買的二手車花費僅3萬元,報道所指的服務式住宅也非梁寓所,強調本民前背後並無金主。



■《點新聞》上載涉事記者傷勢。《點新聞》片段截圖

三萬元購二手房車


《大公報》昨以頭兩版刊出有關梁天琦的報道,頭版以〈住酒店公寓Audi代步『雙失』梁天琦豪出奇〉為題,稱經過該報記者深入跟蹤調查,梁獨居港島東月租至少2.4萬元的服務式住宅,黃台仰日常代步的銀色Audi房車,車價近30萬元的,質疑二人背後有金主。黃台仰昨回應本報查詢時指,報道內提及的房車是二人共同持有的公司「Channel i(HK)Limited」名下資產,上月從二手市場花約3萬元購入,本來為支援選舉工作。黃續稱,本民前背後沒有金主,一直靠網台的月費資助支撐運作,「我哋係好窮嘅政黨,唔明點解話我哋有金主同豪使」。但鑑於梁近日遇挑釁,有支持者建議出資為梁聘請保鑣。報道又披露,上周六晚《大公報》男記者先於銅鑼灣追訪梁不果。3個小時後,已下班的男記者與家人晚膳後,遭梁反跟蹤在太古站相遇,雙方以粗言互罵並有肢體衝突。該記者報稱被打至左面扭傷。據網上流傳片段,梁在扭打時也曾被狂扯至倒地。網媒《點新聞》前晚在fb專頁,上載涉事記者展示傷勢片段,姓盧記者在片中稱因遭起底「真係好擔心」。有網民隨即對《點新聞》起底,發現其IP地址與《文匯報》相同,《大公報》與《文匯報》則在今年初合併。記者昨午嘗試搜尋《點新聞》網域註冊資料,但對方已聘網絡保安公司隱藏資料,約於昨晨9時左右更新。本報昨分別致電《大公報》及《文匯報》查詢,但未獲回覆。警方將衝突事件列為「公眾地方打架」案處理,暫無人被捕。香港記者協會發聲明,指昨日收到大量電郵及電話,投訴大公報記者毆打梁天琦;同時亦有電郵、電話稱,記者安全遭受威脅。由於未獲梁天琦及大公報回覆,無法評論有關糾紛。■記者鄭啟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816/197381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011

安裝前無諮詢學生 恐侵私隱停用 嶺大天眼讀卡機嘥740萬公帑

1 : GS(14)@2016-10-22 22:21:52

【本報訊】被發泡膠碗套住鏡頭的閉路電視,未啟用的智能讀卡機,嶺南大學兩大怪系統豪花公帑740萬,原來事前未諮詢學生,結果甫安裝便難產,宿舍樓層安裝的閉路電視至今荒廢,遍佈全校園的智能讀卡機亦停用至今。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校方輕視學生意見,結果把公帑「倒落鹹水海」,認為「管治文化要改」。記者:陳建平



有讀者近日向本報投訴,稱嶺大多間宿舍的樓層雖設有閉路電視,但絕大部份都被遮蓋,憂慮造成保安漏洞。記者親身到其中3棟宿舍林護堂、黃浩川堂及伍絜宜堂觀察,發現各樓層都安裝了3至4個閉路電視,部份位於浴室外,但幾乎全部都被黑色膠紙或發泡膠遮蓋;另外多個煙霧感應器亦遭遮蓋。據2008年嶺大學生報報道,當年校方未與宿生達成共識前就安裝大量閉路電視,結果宿生基於私隱強烈反對,校方讓步擱置啟用。


羅冠聰:管治有問題


至2011年,嶺大再次在未諮詢學生的情況下,突然增設250多部智能讀卡機,原定由會議室到課室,甚至洗手間均要「拍卡」才能進入,引來學生反對,憂慮校方以保安理由監控學生行蹤,結果嶺大同樣擱置啟用,至今多部讀卡機如同擺設,並無實質用途。嶺大回覆時承認相關工程涉公帑,校方當年分別向教資會及賽馬會申請約220萬元及40萬元撥款,於6座宿舍加裝閉路電視系統及其他保安設施;讀卡機系統則動用教資會約520萬元撥款。嶺大解釋,明白宿生關注私隱問題,因此已交由各座宿舍的舍監和宿生討論決定是否啟用閉路電視,又指目前全校已有61%的鏡頭正在啟用。對於讀卡機,發言人強調部份已投入使用,但承認洗手間等位置的讀卡機仍然停用。本身是嶺大學生的立法會議員羅冠聰稱,入校3年多來未曾使用過讀卡機,其宿舍樓層閉路電視一直封閉。他批評校方浪費公帑,認為嶺大的管治文化有問題,推出政策前沒充份諮詢學生意見,「學生係大學好重要嘅持份者,但校方做唔到『員生共治』」。學生會會長鄭沛倫認為校方錯配資源,「宿舍本身已有保安員,又要拍卡先可入閘,但反而可以自出自入的校園範圍,反而較少閉路電視」。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22/198087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084

【七評689】發律師信前無古人蘋果老總贈梁特:安心退休!

1 : GS(14)@2017-06-10 12:47:04

離特首梁振英卸任不足一個月,傳媒陪伴港人經歷「梁治年代」。《蘋果日報》總編輯陳沛敏以「前無古人」形容梁振英,首次有特首發律師信予傳媒、在其任內首次有人公然圍堵傳媒機構,阻止報紙發行,種種事件在昔日「英治年代」未曾發生。她憂慮本港越來越多言論禁忌,強調傳媒有責任提供平台讓不同聲音發聲。陳沛敏在1992年入行,時值港督彭定康上任,她形容那些年記者易做,政府提倡開放問責和透明度,印刷版政府電話簿直至2001年均列出三司、局長和首長級官員官邸寓所的電話,記者可嘗試致電查詢,「譬如晚上11點臨截稿有單嘢要打去問,有時真係會問到,佢又肯答。」傳媒的Good old days自九七後起變化。陳沛敏在2015年接任總編輯一職,她觀察梁振英任內眾多怪現象,政府有時午夜出新聞稿、個別網媒「獨家」採訪特首活動、閉門吹風會成為常態,《蘋果》被排除在政府的「放料」名單。此外,《蘋果》廣告遭政治封殺情況至今未變,「我聽聞會有啲受到壓力,落咗廣告會影響內地業務。有啲人未收到消息,驚嘅啫,就費事(落廣告)啦。」去年9月《蘋果》社論要求追究梁振英UGL事件,特首悍然發律師信,今年2月梁振英因《蘋果》UGL報道再發律師信。陳沛敏指雖然時事評論員練乙錚早已收過特首的律師信,但仍感意外,「可以話係前無古人,我未試過係有特首或者港督發律師信,威脅話採取法律行動。」她認為特首對報道或評論有異議,可發聲明或向傳媒解釋,發律師信是想傳媒「收聲」,做法不可取。另一件「前無古人」是雨傘運動期間發生「圍蘋」事件,過百人夜以繼日圍堵壹傳媒大樓,阻止報紙發行,事件持續逾一周。陳沛敏指當時行政部和發行部被逼用吊臂車在後巷運走報紙,發行報紙竟然像走私般。當時公司內外交困,電腦系統遭攻擊、自己在內多名記者手提電話連續幾日被不明來電騷擾,「訓醒覺打開(手機)已經有幾十個、百幾個(未接)電話。」她慨嘆文明社會不應阻止新聞發佈和流通,若同類事件發生在左報傳媒機構,自己亦會同樣重視。梁振英任內香港新聞自由排名屢創新低,香港記者協會指雨傘運動期間有30名記者受傷,《明報》前總編劉進圖亦在2014年當街被砍。陳沛敏承認自己都多了注意人身安全,「我好認真諗過點解唔揸車,就係去停車場攞車,停車場係最容易畀人伏(擊)你。」經歷「梁治五年」,陳沛敏認為香港社會越來越多言論禁區,最明顯例子是港獨,「越嚟越多嘢啲人覺得唔可以提,譬如港獨,我會覺得有個氣氛呢啲嘢成為社會禁忌,若連討論都唔能夠講,香港就好恐怖。」她舉例台灣社會確實存在台獨意見,當傳媒報道台灣選舉時,是否要全完迴避獨立議題?她強調傳媒除了報道新聞,亦是一個平台讓不同人表達不同意見。《蘋果》請受訪者回答三條問題,送別梁振英:一)梁振英有乜優點?「佢落一次區可以搞到社團衝突,其他特首唔會有呢啲嘢出現!好多事件都匪夷所思,行李門啊。站係做新聞角度,真係帶咗好多題材畀我哋。」二)如果100分為滿分,梁振英有幾多分﹖「20分。因為《蘋果日報》仍然生存囉,未去到封我哋報館。」三)對梁振英有何臨別贈言?「7月起好好退休,唔好理咁多世事,畀香港人抖吓。」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07/200477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7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