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招商局国际拟投10亿扩深圳前海湾保税区


每经实习记者  彭峰  

        继招商局国际(00144,HK)投资运营的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一期封关运作后,招商局国际执行董事兼副总经济师余利明日前表示,招商局计划投资10亿元人民币扩建保税区仓库二期和三期,新建仓储区在两三年后投入使用。

        目前招商局国际在前海湾保税港区一期主要由旗下的赤湾集装箱码头公司经营妈湾港区五、六、七号泊位,以及通过持股60%的深圳招商局海运物流公司经营仓储业务。

        余利明称,到今年7月止,保税港区内的码头装卸费用约为每个标准箱700至800元,仓储业务收费在每月40至80元之间。目前已投入使用的一期仓储区面积为15万平方米,等到二、三期扩建完成后,仓储面积将扩至50万平方米。

        余利明表示,目前招商局国际在前海湾保税港区的业务主要由码头收入和仓储业务组成,其中来自码头的收入占到八成,余下两成为仓库收入。已投入使用的15万平方米仓库出租率约八成。等二、三期工程完工后,仓储业务收入将大幅提高,占到总收入的一半左右。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37

前海未完成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4-20/100382353_all.html

 前海被寄予希望。這塊深圳西部僅15平方公里的區域,渴望成為新一輪經濟改革試驗的「橋頭堡」,尤以金融改革為重中之重。

  4月12日,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關於加強和改善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及將繼續推動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金融創新,即引發市場熱議。

  但打造前海,未為易事。「前海金融試點的實質內容,目前都還靜待國務院的批覆。」前海管理局局長鄭宏傑4月13日向財新記者表示。

  財新記者瞭解到,為了加快批覆進程,深圳市政府單獨草擬的關於前海金融改革創新呈報國務院的請示文件,早於2011年9月即上報國務院,由國務院辦公廳徵求中央金融監管部門意見。

  在此後的一段時間內,深圳市政府多次赴京拜會上級金融監管部門,就前海金融改革創新思路和請示事項,多方爭取上級監管部門的支持。

  不過,除在銀行高端理財客戶資金入市、發行私募債券等非獨有試點上獲得支持,推動港股組合ETF和開展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業務、開展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即人民幣FDI)和深港銀行雙向跨境人民幣貸款等獲原則支持外,前海銀行、科技銀行、商品期貨交易所、再保險交易中心、試點債權轉股權等業務,均在近期的溝通中被暫緩或否決。

  儘管毗鄰香港,前海以聯合香港在金融業突破試驗為旗號,但2010年國務院僅批覆前海具備非金融業的單列市管理權限,未能在行政職能上賦予前海金融突破的特權。

  「金融需要國家戰略統一統籌,因為金融風險是系統性的風險。」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張建森對財新記者說,前海管理局才成立兩年,前海的發展方向和管理體制建設等一系列內容都還在起步階段。

  「地方政府總希望多申請一些政策,用不用,根據實際情況再看。」一位接近中央部委的人士表示,「正是這種規劃不清晰導致批覆的不確定性。」以地方試驗區為全面金融改革探路的模式,在改革進入深水區的今日,成效幾何?打造前海的經驗,值得探討。

成敗看中央

  深圳市原副市長卓欽銳較早參與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籌備事項。他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2009年,為了給深港深入合作尋找契合點,同時為深圳經濟轉型升級尋找新的增長點,前海規劃就此誕生。

  前海位於深圳南山半島西部,伶仃洋東側,珠江口東岸。卓欽銳稱,前海合作區最初設想即推動深港兩地緊密合作和融合發展,這一設想提出,很快就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2009年5月《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上報,8月即獲批,「審批過程很快」。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切入到實質性政策方面,是需要一些時間的」。事實亦是如此。

  這塊僅15平方公里的合作區,三分之一的土地計劃用於打造金融業。「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成為基本發展方向。前海乃至深圳都希望能在金融業方面爭取更廣闊的政策支持。

  「先搭台,再要政策」,是前海謀求突破的主要路徑,正在籌備中的前海股權交易所,即是典型。所謂的前海股權交易所,基本是在原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基礎上「變個牌子」。譬如股東人數不能超過200人、股權不能拆細以及能否與券商連線交易等政策限制,以及希望採取做市商的運營模式,均需要中央層面的批准。

  不過,一位瞭解國內股權交易所歷史的律師對財新記者表示,由於2010年以來,各地主導設立各類交易所,隱憂不少,數月前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即業界所稱的「38號文」,「基本上把任何可能性都封死了」。

  一位參與申報前海要素市場的負責人指出,早在2010年,前海計劃打造20個產業的交易中心。2011年共有10個左右交易中心申報,但最終獲得審批的只有5家。

  從深圳市政府在與中央各部委的溝通情況看,前海在金融領域向中央各部委「要政策」的不確定性甚大。

  2011年底,深圳市金融辦的一份《關於前海金融政策研究與爭取問題》文件已指出,深圳市政府與各部委在2011年11月溝通時,銀監會的回覆是,前海改革創新工作必須在現有法律法規框架下推進,前海設立科技銀行與現行銀行監管法規不一致,要「斟酌慎重」,而試點債權轉股權等創新業務,建議「再做深入論證」。

  財新記者獲得的一份深圳市政府辦公廳4月10日簽發的《關於市領導赴京拜會國家有關部委的情況報告》(下稱《報告》)則進一步顯示,迄今,前海銀行、商品期貨交易所等業務,均遭暫緩或被否決。

  其中,深圳希望設立以網絡技術為核心服務手段的前海銀行,銀監會指出,國內多個省市也提出了類似申請,目前在國務院層面尚需進一步研究論證,短期內難以實質性推動。而商品期貨交易所方面,證監會的回覆是,國內部分省市亦提出相關申請,考慮其敏感性,「目前國務院不太可能批設新的期貨交易所」。

  比較明確的是,多位受訪的金融界專家均向財新記者指出,前海發展金融業的最佳路徑就是與香港配合,走國際化道路,借力人民幣國際化。這不僅與前海合作區設立的初衷吻合,亦可以從上述中央部委的表態上看出側重。

  目前各部委明確表態支持的前海金融試點中,就包括推動港股組合ETF和開展RQFII業務,及在前海開展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和深港銀行雙向跨境人民幣貸款等。

  現實條件看,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推進,2011年,深圳共辦理跨境人民幣業務3307.8億元,同比增182%。跨境人民幣業務開辦以來,深圳累計辦理4487.7億元。香港方面,已形成了離岸市場中最大的人民幣資金池,截至2011年10月底,銀行客戶存款餘額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此外,香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交易當中,超過五分之一是與廣東省包括深圳的銀行的支付往來。

  但是,正如香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說,「跟深圳金融合作,涉及金融開放和中央審批的事情。」深圳市前任副市長閆小培2011年3月曾在一份內部報告中明確提及,前海對接香港的金融服務業,關鍵前提是中央政府將支持香港成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上升為國家戰略,惟此中央才會對前海發展金融業務做戰略考量。

制度突破尚有限

  在合作區的行政管理方面,前海嘗試擺脫傳統體制,借鑑新加坡、香港等地國際慣例與規則,將前海管理局作為法定機構,試圖將政府行政管理職能和市場化運營模式結合起來,前海管理局局長鄭宏傑稱之為「企業制政府」。

  但上述深圳國資委官員指出,前海管理局核心管理層來自深圳市政府各部門的劃撥,行事做法上很難擺脫「政府機關的作風」,而作為法定機構的成員,他們又拿著高於部門同級別人員2倍的薪酬。另一方面,前海管理局也沒有獲得超然的行政地位,因此仍不免與地方各部門之間協調審批權限。

  2010年12月,國家發改委下發的批覆中曾要求「落實前海管理機構享有相當於計劃單列市管理權限的政策,積極創造條件,下放審批權限,簡化辦理程序」。這一批覆一度被看成是前海對既有行政職能障礙的突破,有望打破管理權限的尷尬境地。但國務院最終批覆僅前海具備「非金融業」的單列市管理權限,並沒有給前海行政職能尷尬帶來大的改觀。

  在移交審批權限問題上,地方部門之間頻生矛盾。有部門同意將審批權限下放到前海管理局,但不願派人進駐;有部門同意派人進駐,但提出僅作窗口收文,具體業務交易仍需原部門平台辦理;而前海方面提出共享信息系統,有些部門則以涉及信息機密給予拒絕。

  2011年12月28日,前海開發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註冊成立,正式搭建起前海開發建設領導小組——前海管理局——前海開發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管理架構。公司註冊資本金1.5億元,主要負責前海合作區土地一級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投資,集融資、建設和投資功能於一體。公司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由前海管理局局長鄭宏傑兼任。

  但是,這個法人機構,在獲取前海土地收益前,並無自有資金用於項目建設,甚至搞展示廳的資金和臨時綠化費用的幾千萬元,還要靠政府財政支援和社會捐資。前海管理局內部人士稱:「資金到現在還沒落實。」

  除了行政機制,前海也謀求在法律法規上奠定金融服務業創新的基礎。2011年6月深圳市人大通過《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條例》(下稱《前海條例》)。這一條例,在草擬階段,完全參照新加坡、香港等地國際慣例與規則設立法律框架,以保證「推行法定機構運作模式」,引進了大量香港司法元素。但在三易其稿後,最終的確定稿刪除了相關法制創新。

試驗區模式疑問

  在中國,如前海這樣的改革試驗區已不在少數,僅廣東,就有廣州南沙、珠海橫琴和前海三大國家級的改革試驗區。截至目前,全國經國務院批准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已有12家之多。國家發改委官員表示,改革進入深化階段,原則上不再接受新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申請。

  各試驗區發展模式和實施路徑存在諸多共性,大多規模大、投資大,速度快、發展快。

  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多位經濟界和學界人士也提出,這種依靠政策優惠、要素集中和投資驅動為主的開發建設模式也日益顯現出侷限性。

  前海管理局局長鄭宏傑說,前海要的政策是「先行先試」的政策,但從目前部分試驗區發展情況來看,「有些政策操作性不強,產業發展政策方面的突破比較少」。

  一位要求匿名的中央部委官員向財新記者透露,就他與各地金融辦及地方政府交流的情況來看,「並沒有成熟的方案,或者說思路並不清晰。申請的項目大多是大而全,實際操作中大多都是未知數」。

  值得一提的是,在12家綜合試驗區的發展定位上,除上海、天津、蘇州、深圳前海試驗區被國家賦予金融領域改革先行先試權外,其他也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金融改革的定位。而推動之道,亦多是向中央政府要政策,反而使「特區不特」。

  張建森在他的研究中,也提出前海應該爭取做中國的離岸金融中心,一方面,支持、配合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設;另一方面,也應發展和支持外幣業務,建立外幣離岸中心。不過,這需要在前海對外匯政策單獨「開口」。

  張建森說,金融體系的開放,更多是一個系統性的事情,因此存在「國家是否需要一個試點來探索」的問題。這一看法並不鮮見。前述中央部委官員也提出,「金融改革是趨勢,也是一種必然」,但在金融前沿改革過程中,各地都面臨著共同的困境,即金融改革創新法律體系建設較為滯後,比如不僅沒有一套完善的離岸業務管理辦法,股權投資基金、私募基金、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機制等諸多方面也存在著基礎立法空白,這些均是須全局考慮,而很難通過地方試驗解決的問題。

  發展金融對市場機制、法治環境有更高要求。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即以溫州金融改革為例指出,某些金融改革試點創新不可能在一個地方實現,金融創新也不是一個試驗區所能解決的問題。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深圳打造前海當前的困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26

分享: 前海金融改革有何不同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7-20/100413127.html

在前海金融改革中,有兩方面的具體創新尤其值得關注。

  其一,跨境雙向貸款的創新。人民幣回流渠道的缺失一直是制約其國際化的一大阻力,在境外人民幣市場尚未形成規模、缺乏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以及境外機構或個人持有的人民幣流回境內渠道不暢的情況下,境外主體持有人民幣的積極性也相對有限。作為離岸人民幣的主要市場,香港人民幣存款到今年5月末已達5539億元,但流動性不足,特別是回流管道不暢正限制著香港人民幣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支持香港金融機構向前海企業發放人民幣貸款,實際上打通了一條人民幣回流渠道,也落實了廣東一直在探討的跨境人民幣貸款回流機制問題。

  對於這一渠道的發展來說,還需關注幾方面的問題。一是跨境人民幣貸款也意味著資本項目將進一步開放,由於資本項目開放過程並不可逆,也帶來一定風險,必須注意資本項目的開放仍需循序漸進,不應該過快、全面放開。二是與跨境貿易、直接投資以及證券投資相比,跨境貸款並非是主導性的貨幣回流模式,也不應過於誇大和依靠其作用,還要充分關注其他方面的機制創新。三是要注重跨境人民幣雙向貸款同步發展,實現人民幣資產的有效流動。四是在起步階段,要避免純粹為促進人民幣回流而推動「大額」貸款,更著眼於利用境外人民幣貸款滿足內地的中小企業、創業企業的融資需求,而非都是「兩基一支」領域的貸款。

  其二,股權投資母基金、人民幣債券等金融創新業務也是業內預期較高的政策內容。一方面,發展股權投資母基金,將有助於深圳成為私募和創投中心。按照已有政策信息,深圳強調在現有信息、生物、超材料、新能源四隻國家創業投資基金的基礎上,積極推動設立前海股權投資母基金,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這不僅能夠切實服務於具體行業產業發展,而且能夠發揮母基金的引導、帶動和支持作用,進一步增強深港民間私募和創投基金的活躍度。

  另一方面,在港發人民幣債券也具有重要意義。對香港來說,近年來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斷受到挑戰,債券市場的薄弱也降低了香港金融市場的穩定性。以推進人民幣債券為契機,香港可盡快發展一套包括支付清算在內的金融基礎設施,使其債券市場發展獲得有力支撐,進而彌補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資產結構缺陷。對內地來說,這必然會增加人民幣計價資產的規模,促進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同時,以人民幣債券促進香港債券市場發展,反過來也會對內地債券市場產生激勵作用。當前內地債券市場也相對較弱,人民幣債券在港推出,將會加快內地債券市場在基礎設施、交易規則、產品和規模等方面的發展。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前海人民幣業務的創新,對於人民幣國際化有三方面作用:一是進行人民幣回流機制創新,二是建立人民幣「走出去」的新渠道,三是通過促進人民幣計價資產的跨境流動和創新,來創造人民幣的投資和儲備需求,配合併促進貿易結算需求的提升。對於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來說,一是提供了更有效的貨幣流動性支持,二是提供了機構和人民幣資產的支持,三是為香港金融業提供了更大的擴展和盈利空間,增加離岸業務積極性,四是提供了政策信心的支持,五是加快了粵港澳一體化的大背景支持。

  總的來看,前海金融政策與目前國內討論的金融改革有許多不同點。目前國內探討的金融改革,範疇和內涵都比較廣,從國家層面來看,重點還是金融政策、金融管理體制、金融機構體系、金融市場體系等大的層面。從地方來看也有幾種類型,一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其相關金融改革與國家層面的政策突破直接相關;二是溫州金融改革,重在解決民間資本、小企業融資等「草根金融」的困境;三是諸多城市的金融中心建設,重點還是在於如何集聚金融資源,服務於當地經濟增長和政府財稅。

  與內地其他地區金融改革相比,前海金融改革最大的不同點,一是開放性的,即最終目標是金融市場的內外雙向開放,金融資源流動性的提高;二是國際性的,即圍繞粵港澳金融一體化的大思路;三是邊際性的,即在不突破國家現有政策約束的前提下,在有限範圍內進行政策創新和試錯。

  目前的國內金融市場改革,最需要考慮下述問題。一是加快進行頂層設計,從中央層面創新金融管理及改革推動機制,明確多層次金融市場的內涵,掌握好金融市場分散化和集中化發展的平衡;二是金融市場的改革發展,不能過分偏重於比較優勢部門,如工業產業、基礎設施、大企業等,而對小企業、民營企業、農村領域的創新支持明顯不足;三是金融市場發展要避免為創新而創新,也就是說,創新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增加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利益,而最終是為了服務於實體經濟,服務於企業發展和居民福利的需要;四是目前自下而上的金融創新的動力最終也應該落到「草根」身上,而不是地方政府行政主導;五是政府推進的創新往往缺乏活力和效率,應該進一步放鬆管制,發揮技術等因素的促進作用,給予市場主體以合理規避管制的創新空間;六是加強國家、地方、草根三個層面的金融發展和創新的銜接和互動,避免發展脫節,努力實現共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64

前海最大化地利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7-27/100416022_all.html

 隨著6月27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支持六個方面22項先行先試政策後,位於廣東深圳西部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提速。這裡方圓15平方公里的土地如何規劃運作,隨即成為各方關注焦點。目前,前海管理局與深圳市規劃國土委已完成了關於前海合作區規劃和土地管理職能交接,由前海管理局負責前海開發建設中合作區範圍內的有關規劃土地管理等職能。

  與此同時,前海管理局作為法定機構,將行使對合作區土地支配權,或租或售。獲得的土地收入,亦由前海管理局負責徵收,並依法用於前海合作區的開發建設。前海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向財新記者表示,前海正在研究的土地運營方案,將有別於一般情況下協議和招拍掛為主的單一有償出讓方式,而將結合產業細分及升級轉型需要,根據不同產業的生命週期、企業規模和行業特點等,在供應方式、供地年限、地價標準等方面研究制定差別化供地政策,展開土地的差別化供應嘗試。



資源有限

  前海土地資源有限,按照前海合作區規劃方案,總用地面積僅為14.92平方公里。而且由於歷史原因,14.92平方公里總用地面積中的6.68平方公里屬於已出讓用地。這些已出讓土地基本按原規劃物流園區用地實施,其中包括招商局用地3.9平方公里,中集集團用地0.52平方公里及西部物流的0.38平方公里,由上述三家分別於2004年至2006年期間從政府手裡出讓獲得。

  為實現前海合作區規劃統一,前海管理局曾試圖借助政府操作平台收回招商局、中集集團、西部物流的土地使用權,然而在國家政策紅利帶來的巨大土地增值收益面前,收回實屬不易。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深圳市政府最終確定,招商局已經開發的前海地塊使用權仍歸屬於招商局,招商局、中集集團、西部物流三家企業的部分未開發地塊,在政府可允許操作平台上完成土地變性、提高容積率之後,將以補交土地出讓金或拿出一部分土地,與前海管理局合作開發。

  除去已出讓土地和已建、在建基礎設施和河道用地1.82平方公里,前海合作區可開發用地僅為6.42平方公里。怎麼做?前海當局的態度亦屬謹慎。

  早在2010年前海獲批後不久,實力雄厚的中投公司就曾主動給前海管理局提出一份合作報告,明確提出由中投出資、前海管理局以地作價入股形式,合資組建中投控股管理的前海開發有限公司,並獲取前海商務中心片區1-2平方公里土地的一級開發權,開發成熟後出讓給境內外金融機構。此後以華融為代表的央企亦爭相參與。

  但種種方案均未能塵埃落定。如何「地盡其用」,確保前海用地真正發展產業,杜絕囤地、炒地,是決策者不能不慎重考慮的。

差別化探索

  2011年年底,國土資源部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資源利用要實行總量控制,供需雙向調節、差別化管理。針對更為有效、合理利用產業建設用地的問題,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亦針對性提出,要積極探索建立差別化的土地供應管理政策。

  所謂差別化土地出讓政策,即按照產業或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經產業主管部門確認的產業項目,給予差別化的供地方式。今年5月份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的《深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總體設計方案》(下稱《總體方案》)中,即明確將以前海合作區為試點,實行差別化土地供應和地價管理標準,對產業用地的供地方式和供地年限探索實行差別化管理。

  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秘書處黨委書記詹有力分析指出,在政策上,前海差別化土地供給具體表現即是「在出讓、轉讓、租賃、回購方面充分考慮土地使用權人的狀態」。其中主要包括:為提高土地循環利用效率,對現代產業用地的出讓年期不再統一採用最高年期,而是採用彈性年期制度,根據不同產業週期推行不同年期,「如10年-20年,或先5年,再到一個更長年期,這樣分階段,並與企業業績相掛鉤,根據不同業績,來實行不同用地週期」。

  另外,改變原有統一按照最高年限、一年內全部支付、單一來源等的地價繳交方式,採取各類年期,多種交納模式,多種途徑的地價收取方式,即可以分期付款和試行共有產權。以後者為例,即企業和前海管理局共同擁有土地產權,未來企業可通過補繳地價及利息方式購買前海管理局擁有的部分土地產權。對前海管理局而言,首先明確的是,並非所有入駐企業都能夠獲得土地使用權。

  深圳市前海開發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舒東告訴財新記者,進駐前海三類企業中:一類可入區,但不享受稅收優惠;一類屬於產業引導目錄扶持企業,入區即可享受前海稅收優惠。上述兩類企業在前海合作區還享受不到獲取土地使用權的待遇。只有最高資質類別的,也就是第三類別,可以有此待遇。

  「從一到三,對企業的要求逐次提高。促進金融為核心的產業發展是最高原則」舒東說,獲取土地使用權資格的第三類企業也有區分,體現在企業產業增加值和稅收要求上,且前海還會對其進行產業限制、自用比例限制、可銷售住宅開發限制等限制要求。

  除了對招拍掛出讓方式在年限、用途等方面作差別化處理,代建模式、作價入股出資合作、統一規劃設計方案打包等出讓方式,都會在前海土地管理中呈現。「這相當於政府管理機構拿出一個菜單,讓你選。」舒東說。

  前海也將考慮國有土地使用權租賃。2003年以前,上海浦東新區就已經有國有土地使用權租賃的探索,作為差別化供地的嘗試。但由於融資和期限界定不能被企業認可,轉而以土地出讓模式為主。一位前海管理局內部人士透露,如何結合產業生命週期、企業的經營期限以及國家對土地使用權規定期限,來確定土地使用權的租賃期,是急需破解的難點。

  而原深圳市規劃局規劃處副處長賀承軍認為,國有土地租賃的主體、期限、收益管理都是難題,探索尚須時日。

突破不易

  北京大學國土研究所所長顧正江表示,政府通過差別化管理,一定年期把土地收回來,轉入下一輪土地供應,對於土地資源有限的地方而言,能更高效地將推進產業升級,值得提倡,但「產業週期和企業生命週期都很難被確定,如何避免一刀切」,是其中最大難題。

  一位不願具名的國土資源部相關部門負責人向財新記者表示,土地差別化供應(管理)就是土地精細化管理。根據不同產業進行甄別,前提條件是土地供給方——也即政府,要瞭解行業,以根據土地供應下端產業項目的情況採取更為靈活政策。

  前海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王錦俠告訴財新記者,前海合作區內的土地、房屋租售對象,均需符合前海產業導向且經前海管理局審查,並確定以前海為註冊地;建成後商業辦公及住宅租售對象,也必須限定為在前海註冊公司和在前海合作區工作服務的高端人才。

  上述國土資源部人士指出,土地差別化管理更需要行業部門、國土部門及投資管理部門來聯合把控,並建立聯合把控的機制。

  但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小映認為,「對職能部門提出更高更專業的要求,這其實並不符合土地市場化運作方向」。在這個意義上,即將著手落實的前海範本,將更具有實驗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61

獲批兩週年,「特區中的特區」擔當探路尖兵 前海改革有多「前」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228

「如果深圳還希望像改革初期那樣,一下子就得到非常到位的政策,和其他地區拉開好大的政策差距,也不太現實。給多了,萬一遇到不可控因素怎麼辦?」

對前海改革,許多人將目光投向了中央政府。「從嚴格意義上說,前海改革是中央政府主導的。」

站在北緯22.53度、東經113.90度附近,你手機中的地圖可能會提示:你已經置身大海中。但實際上,你腳下是結實的土地,身邊是忙碌的工程車和飛揚的塵土。

這裡是前海,深圳西部一塊填海而成的「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這裡被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稱為「深圳的未來」,被冀望擔當中國下一步改革的探路尖兵。

2012年8月26日,前海迎來兩歲生日,一系列基礎建設項目開工,約2725億元的擬投資總額已經敲定。8月初,規格頗高的前海合作區諮詢委員會成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受聘主任委員。

前海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不過和一兩年前相比,這一次輿論鮮有提及「體制創新」、「制度改革」。熱議的話題包括前海附近的房地產項目前景、「前海概念」股票的大漲,以及前海如果實行免稅政策,是不是不用跑到那一頭的香港去買化妝品了。

呱呱墜地之初,被稱為「特區中的特區」的前海曾因「體制創新」、「制度改革」備受關注。兩年過去,前海管理局的內部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坦承:「前海的改革實踐現在還沒有更多的特色」。

授權不夠,政策法規對改革創新的支撐不夠,被一些人認為是前海改革躑躅不前的主要因素。但也有人針鋒相對地提出:指望一步到位獲得極為超前的改革政策,既不現實,又有「等靠要」的嫌疑。

一塊面積僅僅15平方公里的土地,究竟應該如何承載改革遐想?與曾經「殺出一條血路」的深圳改革相比,深圳前海所代表的這一輪改革拓荒與制度創新,面臨著截然不同的環境,挑戰更為複雜。

法律權威,還是行政權威?

2012年8月22日,深圳市市長許勤在香港設宴幾十桌,招待企業家和金融人士,目的只有一個:推介前海。

前海合作區規劃獲國務院批覆兩年來,許勤頻頻組織或參與類似活動,不遺餘力地利用一切機會向各方人士推介前海。2012年兩會,前海開發也是許勤進京重點談及的問題。

「前海工作是許勤市長直接抓,各部門都非常積極地配合。」前海管理局經營發展處處長王錦俠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王錦俠很感謝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但他又有些擔心:這是不是走回了與其他開發區相同的老路上?

為了體現政府的重視並更有效地推進工作,將領導職位「高配」是中國大多數開發區的共同特徵。以同在珠三角的兩個開發區為例,廣州南沙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由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直接兼任;珠海橫琴新區的管委會書記,身份也是市委常委。

但前海不同,它想走出一條靠法律權威、不靠行政權威的新路子。承載這一變化的,是前海管理局「法定機構」的特殊身份——這種介於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機構,如其名稱所示,首先對法律而非上級負責。

「法定機構」是前海最重要的體制創新之一。按照局長鄭宏傑的說法,法定機構意味著企業化運作的政府,講究投入和產出,講究效益和效率。

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玉浦曾表示,「如果想把這個地方搞得活躍一點,搞得創新一點,就不能搞一個純政府機關在裡頭,但如果由純企業來開發前海,將來下一步很嚴重的問題就出來了,將來它的社會管理誰來承擔?」深圳發展前海合作區的設想,正是在他擔任深圳市委書記的任內提出的。

「設立法定機構,主要是為了強調它有更多的自主權,強調它的依法運作,減少行政行為的隨意性。」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吳思康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前海合作區和南方科技大學,都是深圳法定機構的改革試驗田。眼下,這兩家機構都面臨著改革困惑。由於登記註冊時可以選擇的類別依然只有「黨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選項,找不到「法定機構」這一類型,前海管理局仍然登記為事業單位。

前海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大多來自市委市政府各部門。他們放棄了公務員身份,但因為登記屬性的緣故,依然擁有事業單位編制。管理局現有8個處,編制56人。人員的辦公用品、出差標準等,也都必須遵照事業單位的「標配」。

在現實運行中,前海開發處處可見政府的影子。深圳市金融辦、發改委、交通運輸委、規劃國土委、監察局等十多家部門均負責了前海建設的一項或多項任務。

前海管理局要想獨立提供公共服務、整合各部門資源,單靠法定機構的定位,顯得力不從心。「我們對傳統體制內部門的動員能力很弱,只能找市政府領導,否則『玩不轉』,沒辦法協調工作。」王錦俠說。

「改革環境已經變了」

前海要想憑藉一己之力而不是市領導的權威「玩轉」各項工作,就必須由政府各部門移交一部分權力。但是,法定機構究竟可以擁有多大的權力,與政府部門如何對接,這些問題目前仍存在爭議。

深圳市人大代表、綜合開發研究院研究員劉魯魚全程參與了被稱為「基本法」的前海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審議工作。他透露,條例第一稿中的不少內容都在申請獲得各種授權和政府部門事權移交,但這些條款後來基本均被刪去。

「各方權力邊界沒有釐清,討論中沒有形成共識。」劉魯魚對南方週末記者解釋說。

前海最初想要的授權,並不止一部分事權。「我們在制定前海條例時,預想是能夠像迪拜那樣。第一稿裡提出:現有的法律法規制度可以不適用於前海——不是說『不適用』,而是『可以不適用』。」王錦俠說。

作為中東地區的經濟和金融中心,迪拜在伊斯蘭教法規方面放鬆管制,甚至聘請英國前首席大法官為上訴大法官,整體移植普通法體制。

在王錦俠看來,如果得到改革充分授權,體制機制的創新就沒有包袱。「什麼機制能夠適應、推動、發展現代服務業,就實行『拿來主義』,吸收借鑑世界各國最合理、最先進的制度,經過本土化,建立一個全新的制度框架體系。」

迪拜之夢不是憑空而來。「前海立足於現代服務業,而現代服務業的開放發展,就必然帶來體制機制的改革和再造。」參與了前海相關政策研究的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吳思康說。

在2010年底由深圳市人大舉行的立法研討會上,曾出現觀點的激烈交鋒。有人支持前海在白紙上「另起爐灶」進行創新,但也有一些專家認為,前海「不能全部推倒內地的東西,而應該在本身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框架內進行創新」。

經過與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溝通及反覆討論,前海條例一稿中提出的授權設想,在不斷地「往回收」,直至三審稿和最終出台的條例中,「迪拜夢」消失了。「先邁了些步子,後來又被扯回來了。」一位見證了前海條例審議出台過程的記者說。

深圳市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周榮生對於條例改動的解釋是:「刪除或取消了原來的一些制度設計,是因為時機和條件尚不成熟,或者是為了與現行法律法規更有效銜接,使條例更具操作性。」

在劉國宏看來,「改革環境已經變了。如果深圳還希望像改革初期那樣,一下子就得到非常到位的政策,和其他地區拉開很大的政策差距,不太現實。給多了,萬一遇到不可控因素怎麼辦?」

「更重視接軌現有的體制」

條例第一稿中曾提出法定機構運行的機制設計,包括:前海管理局設立理事會作為決策機構;再如,仿照香港的廉政公署,設立獨立的監督專員公署。此外,官員財產公開方面亦有突破——草案規定,前海管理局理事會理事、局長、副局長、高級管理人員以及監督專員和助理監督專員應當公開其收入以及與其決策有關聯的利益情況。

但在人大的立法討論中,這些細節設計被一一否決,代之以「宜粗不宜細」的大原則。劉魯魚透露,這一原則是在市人大召開的第一次立法研討會上就被確定了的。

吳思康不認為這是「退步」。「事實上是給了更大的空間,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通過制定具體事項的實施細則來推進,一事一報、一事一議地解決問題。」

劉魯魚也支持「宜粗不宜細」的原則。他覺得:既然現代服務業的合作區是新鮮事物,怎麼可能現在就把未來所有情況都預測了並做出規定?

他還直言:指望政策上的突破不是改革應有的態度,成功的改革都是在制度之前進行嘗試,而不是「等靠要」。「沒有任何一場改革不冒風險,改革就意味著風險。如果已經有框框了,還叫改革嗎?那就是正常行使職能了。」

正式通過的前海條例,還將前海管理局的職能由「負責經濟、社會和環境事務的管理」調整為「著重經濟建設」。周榮生說,這是因為前海正處於招商引資和開發建設任務艱巨的起步階段,管理局不宜承擔過多的經濟開發之外的事務。

然而,也有人持不同意見。

「前海的價值不在於增加多少經濟總量,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體制、機制和法治環境的創新方面,體現在能否先行先試走出一條與國際接軌的路子。」王錦俠說。

作為條例第一稿的主要起草者之一,王錦俠認為,這份於2011年7月通過的條例「正面作用是主要的,但它更重視接軌現有的體制,顯得穩健,存在可以改進的地方」。

他坦言,這一年多來,因為立法支撐不夠,以及既有行政體制的束縛,前海管理局的改革實踐上「現在還沒有更多的特色」。

「前海改革是中央政府主導的」

儘管一些改革設想一時未能落實,但前海依然顯示出了一些特殊之處。

「計劃單列市權限」便是其中之一。經過國務院批覆,前海管理局擁有了與深圳市平級的權限,進入前海的企業不再需要到深圳市和廣東省各個部門去解決自身發展所需要的各種服務,而可以在前海合作區就地解決。此外,需要進一步支持時,還能直接跟部委掛上鉤。

與部委的互動,有另一項獨創的專門制度予以保證,即「部際聯席會議」。2011年9月,第一次聯席會議在京舉行時,共有包括交通運輸部、稅務總局等在內的27家成員單位以及國務院法制辦、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參加。

「前海不是深圳自己搞的一個很特殊的發展區域,它是中國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的一個試點,遇到問題需要各個部委來研究決策。」吳思康說,「這種聯席會議也便於他們總結經驗和問題,為其他地方的發展提供借鑑。」

此外,鄭宏傑還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一口氣列出了許多個「第一」,以證明國務院批准的前海政策「特中之特」和「先行先試」的特點:第一次明確支持前海實行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試政策而不是優惠政策,第一次明確將前海建設成為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第一次明確前海要構建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第一次明確將個人所得稅優惠範圍擴展到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而不僅限於港澳居民,第一次在區域發展法律政策中要求探索香港仲裁機構在前海設立分支機構,第一次明確支持前海建設深港人才特區。

但這些「第一」,都難掩前海在體制改革上遭遇的困惑。「前海機制還沒有理順,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劉魯魚說。他所言的問題包括:作為「事業單位」的前海如何處理與下屬企業的關係?前海管理局如何處理與其他政府部門的關係?前海控股公司與市場又是怎樣的關係?前海是否要遵循其屬地南山區的政策……

王錦俠期待,前海可以獲得更多的改革授權。「過去,改革主要是勇氣問題;現在,改革主要是智慧問題。面對錯綜複雜的格局,怎樣一步步朝著目標邁進,需要大智慧。」

「從嚴格意義上說,前海改革是中央政府主導的。它首先不是深圳市的事情,而是中央政府的事情。」深圳市政協委員金心異說,「深圳需要結合中央的考慮部署節奏。」

但劉魯魚卻有不同的建議:讓企業唱起主角。他說,應該像當年蛇口改革交給招商局一樣,將前海改革也交給企業,特別是港資企業,而不是像現在由政府推進為主。「前海合作區和其他開發區最大的區別在於市場化程度最高,深圳在這一點上有最好的基礎,但這個最大的優勢卻被漏掉了。」

無論設計中的改革路徑如何,各方都期待著前海更大的改革動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03

去前海淘「人民幣」 「在資本管制之牆上鑽開幾個洞」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427

緊鄰香港的深圳前海「特區」,正設法在資本管制的前提下,安全打通人民幣出入通道。

拿著國務院批覆的政策,各路資本在這個小舞台裡倒騰著人民幣國際化的大乾坤。

接待從早飯開始:2012年9月21日早上8點,鄭宏傑對面坐的是國際版權交易中心一位副總。

鄭是前海管理局局長。雖已過了知天命的年紀,但從來前海起,他的生活節奏就徹底改變了。這裡人人都有一種緊迫感,快一點,再快一點!最好一年能做完5年的事。

前海,是深圳西部一塊15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填海而成。因為國務院2012年7月批覆前海「先行先試22條」,而成為「特區中的特區」,金融改革的先鋒。

接下來的上午,如同馬不停蹄的陀螺,鄭宏傑接待了中冶集團、粵海證券等七撥客人,從這間會議室談到那間會議室——整個前海管理局找不到一個空會議室。

下班後,鄭宏傑還有幾個場子要去。趕場間隙,坐上車,一分鐘不到,他睡著了。

不只是局長,經貿處處長王錦俠的生活也變了樣。多年未見的朋友來約請吃飯,他推開包廂門,霎時掌聲雷動,圓桌圍坐的有三十多人。各報家門後,他才知道,有懷揣幾十億閒錢無處可投的老闆,有金融機構的高層,也有朋友的朋友一聽說前海就來探消息的。


就像一塊充滿魔力的磁鐵,前海吸引著各路資本。

距離國務院批覆已過去了81天。81天中,前海管理局接觸的企業不下千家,境內境外各半。而這千家企業,超過半數直奔金融主題。

國務院22條批覆中,有關金融的佔了8條,在主政者和機構眼裡,幾乎字字千金,最富含金量的包括,「允許前海探索拓寬境外人民幣資金回流渠道;前海與香港之間的雙向人民幣貸款;在前海註冊、符合條件的企業與金融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

前海的政策緊扣人民幣國際化,隨著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設,香港沉澱了大量人民幣,但回流管道不暢,限制了市場的發展。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打了一個形象比喻,「前海要在資本管制之牆上鑽開幾個洞」。

搶著入閘

覬覦香港廉價資金和豐富金融產品的各路資本,提前在這塊相當於一個倫敦金融城、四個香港中環的處女地上下注,希望能收穫座座金山。

前海是迄今為止國務院批覆的最小的一塊戰略發展區域,但它恰恰位於「香港-深圳-廣州」這條「脊樑」的中心位置,正處於中國的資本管制之牆與外界接觸的著力點上。

在前海管理局接觸的數千家企業裡,能真正得到管理局上下青睞的並不多見,聯想弘毅資本是他們頗為重視的一家。

2012年7月16日下午,深圳市政府在香港舉行了一場前海招商推介會。當天,簽約的有37家企業,合作協議總額超過2200億元。金融相關企業佔了18家,包括匯豐、東亞、恆生、惠理、三井住友、寶澤等多家金融巨頭,佔總簽約金額的78%。

弘毅資本是其中的重要合作者。這家以聯想為背景的股權投資及管理公司,2011年底,被投企業資產總額11200億元,整體銷售額3300億元,在PE界頗有聲名。

對弘毅來說,前海意味著一種新的可能性,香港能變成他們取之不竭的優質資金募集地。從香港而來的人民幣如果能突破現在《外商投資目錄》的限制,前海將有成為全球PE中心的潛力。

附:1.2004年總計從2月算起 2.2012年計算至7月份結束。數據來源:香港金管局 (何籽/圖)

附:2012年總計從1月算起6月份結束。數據來源:香港金管局 (何籽/圖)

日後人民幣透過香港及前海的回流與流出機制。 (何籽/圖)

國務院批覆中有一條正是針對外資股權投資基金的——包括香港在內的外資股權投資基金在前海創新發展,探索外資股權投資企業在資本金結匯、投資、基金管理等方面的新模式。

和弘毅同時做夢的還有凱雷、KKR、JP摩根等國際私募股權巨頭。在推介會第二天,他們又開了一次閉門會議,主題就是商討前海私募股權政策和股權投資中心的建設規劃。

7月16日推介會的火爆出乎澳洲寶澤金融集團總裁王人慶的預期。當天,寶澤成為首家簽約前海的澳洲金融機構。

上一次這樣的熱潮,還是2008年天津濱海新區開張之時。一位跟蹤前海多年的記者透露,簽約前海的企業有不少是從天津濱海新區過來的。

濱海新區的簽約名單中也有寶澤。憶起天津市主管領導對寶澤的重視,王人慶言猶在耳,但四年了,寶澤始終未能如期開展業務。在澳洲,寶澤的業務集中在資產證券化和REITS(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這兩項業務在西方國家已是非常成熟的產品,但在中國要想獲得批准,卻幾乎是唐吉訶德式的行動——在天津,他們最終沒能收穫一單。

但前海又讓他們燃起了希望。2008年,寶澤全資收購了澳洲太平洋交易所,改名為亞太證券交易所,王人慶甚至規劃把交易所亞洲總部放在前海。這裡毗鄰深圳、香港、新加坡三個證交所,並且能夠輻射東盟,區位優勢讓他心動,他希望以後能吸引內地和東南亞的企業到亞太交易所上市,而在前海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審批手續。

相比這些外來的和尚,深圳市以及廣東省內企業行動更為迅速。在前海即將開演的這場大戲中,民營企業香江集團已經站在舞台旁邊,爭取著屬於自己的角色。

香江集團高層位列深圳市政協委員,先人一步的信息優勢使得其早早佈局——8月6日,全資子公司前海香江金融控股集團開業。這家以家居、房地產、鋁業為主業的民營企業,參股了包括廣發銀行、天津銀行、湛江銀行在內的9家金融機構,他們的終極夢想是擠入「金融這個不存在產能過剩」的行業。

其實從2008年開始,他們就開始押寶前海,這從一個細節就能看到:2009年,助理總裁黃齊軍在離前海開車不到5分鐘的地方買了套房子。幾乎同時,前海的層級也從深圳市上升為國家戰略。那套當時價格為7500元/平方米的房子,現在已經漲到了4萬元/平方米。

在香江的規劃中,金融牌照是多多益善,他們期待能將保險、小額貸款、擔保、資產管理、私募股權等所有時下流行的金融門類牌照都收入囊中。

黃齊軍的盤算是,小額貸款公司可以轉成村鎮銀行,之後還能轉成類似私人銀行的財富管理公司。

而眼下的好處顯而易見,小額貸款公司如果可以在香港用人民幣貸款,利差驚人——香港人民幣貸款年利率在3.5%左右,內地銀行一年期貸款利率在6.5%左右浮動,實際操作中,還要再上浮3%,小額貸款的年利率20%都算是中等水平。一來一去,他們最少可以節省6%的資金成本。

目前,香江正在積極爭取做人民幣跨境貸款的試點機構。黃齊軍說:「這就好比跑馬比賽,我們要站到閘口邊上佔個位置,門一開才有機會衝出去。要是等到大家都看明白了,你再跑也就晚了。」

站在兩米開外

如果說已經跟前海管理局簽約或在前海註冊的企業是站在馬場閘門外的第一軍團,那麼更多的機構是站在兩米開外靜觀其變。

「目前的狀況和期望值還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還不小。」熱鬧之中,韓惠源坦言。

韓惠源是硅谷天堂資產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硅谷天堂)的高級合夥人,前海管理局的副局長兩次邀請他去前海註冊,但韓仍心有疑慮,在細則沒有落地前,註冊並不產生任何收益。

目前,外商投資首先要符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並且要帶著項目,錢進來馬上要用人民幣結匯。這對於基金管理公司來說,非常被動。

「比如,境外十億美金想進來,前海能不能給我們額度?境內五個億人民幣要出去,能不能從前海出去?」這些韓惠源關心的問題恰恰是現有體制給他出的難題。

前海能解決這些?韓惠源不敢奢望。他說,「這麼一個龐大的行政體系,不可能按照我們的需求改變。」上個月,硅谷天堂收購奧地利一家公司股權項目終於獲得了發改委的批覆——這個流程無比漫長,從發改委到商務部再到外管局,程序一走就是半年,比鄰國印度還要慢。

韓惠源發現,同行們雖然關注前海,但多數還是和他一樣,只有少數冒險進入。前海是未來,但眼下很難和生計、業務發展有直接聯繫。

若非2012年6月前海概念股瘋漲了一輪,招商證券的辦公室副總裁張曉凌還沒想過仔細研究前海的政策。

到了9月,中信、國信、安信三家深圳券商有望參股前海股權交易中心,共佔股75%。苦於所在機構的淨資本不寬裕,張曉凌只有眼紅。

正是前海,讓他寄希望於打通招商證券與其香港子公司的資金通道。他分析道:「內地跟香港的經濟週期並不完全一致,如果能跟香港的子公司資金相互支援,就能很好地調劑餘缺。」

香港的券商可以從事過橋貸款業務——企業在上市之前,需要融資用於收購資產,扮靚資產負債表,券商作為保薦人就可以把錢貸給企業,以股權作為抵押,上市後返還。「我們在香港的子公司做過橋貸款業務,如果資金不夠,我們可以直接支援它。」

至於能否在前海直接使用香港的金融產品,也是銀行和券商當下熱議的話題。長期以來,由於內地金融產品線狹窄,財富管理業務很難做起來。但張曉凌對此並不樂觀,「頂多是允許前海的金融機構購買香港的金融產品,再打包由內地的投資者認購。」

不少投資者也來問過他,前海能給券商帶來多少收益,張曉凌的回答頗為坦誠:「最多是長遠期的邊際收益。」

政策敲門磚

發行50億人民幣債券和500億股權投資母基金是敲開政策大門的核心方案。

依照前海藍圖設計,將來GDP產值驚人:到2020年,這裡的GDP產值將達到1500億元。也就是說,前海將成為每平方公里GDP產值達100億元的「東方曼哈頓」。

而眼下,資本的力量仍在集聚之中,如果遲遲沒有明確的細則,缺乏可操作性的思路,這些難題隨時可能嚇退逐利善變的資本。

前海管理局及其全資子公司前海開發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前海控股),天天在琢磨著突破之道。

對他們來說,有一點是不言自明的,先行先試的要點在於有了試點後,做出幾個成功的案例,有了案例再去上面要政策。

前海開發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高層管理者王永權(化名)曾在房地產行業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現在,他來前海開始人生的二次創業。

前海控股承擔著前海一級開發、二級開發以及產業戰略投資等職能,也就是「城投+開發商」。王永權估算,近三年,前海的建設投資需要300億-500億元。顯然,找錢成為王永權的首要任務。事實上,前海控股並不缺錢——2012年8月以來,國開行、平安銀行、建設銀行總計給予前海控股950億元的銀行授信。

但王永權更希望借助前海人民幣跨境政策優勢,設計出一些新型的土地融資模式。眼下,王永權是深圳金融機構眼裡的「紅人」,大大小小的機構都爭著搶著要幫他設計產品。

王首先想到的就是去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這類俗稱「點心債」的債券,以人民幣計價,在香港發行,成為香港資本市場上的新寵。2011年的發行規模已經達到1700億元。多家銀行都有發「點心債」的經驗,相對來說,這也是最不存在政策障礙的一種融資渠道。

南方週末記者從前海管理局獲悉:前海控股初步考慮赴港發債50億元,國開行香港分行為前海控股在港發債提供擔保。

王永權的另一項冒險是利用國務院22條批文中最短的那條——支持設立前海股權投資母基金。母基金是指以股權投資企業為投資對象的基金,也就是說母基金可以為子基金提供資金支持。而前海控股也在謀劃著做一隻母基金,來打通募資通道。

前海管理局的內部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前海控股已經和國開行就成立前海股權投資母基金一事早已商討多時。初步考慮,母基金總規模500億元,首期規模120億元。前海控股主要在香港募資,渠道包括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境外私募發行基金份額、境外私募發行信託產品等。

這些都會觸碰到現有的金融管制之牆,難點包括:首先,要允許境外募集的人民幣能夠調回境內;其次,允許募集多種幣種,在一定的額度內,這些外幣可以在前海兌換成人民幣;再次,母基金在境外募集的資金注入子基金,如果不超過10%,子基金可以視為內資。

現在,前海控股的兩個方案已上報多時,正在等待中央批覆。而前海十分期待這類批覆能成為今後「拿著案例要政策」的樣板。

「腳趾」的試驗

「北京是大腦,上海是心臟,前海就是腳趾。出了問題,直接關掉了事。」

一有問題跑中央,已經成為前海管理局的工作常態。

一個星期總會有那麼幾天,前海管理局經貿處處長王錦俠不是在香港,就是在北京。而幾乎每個月,都會有國家部委的領導來前海視察工作。2011年9月,國務院24個部委和廣東省、香港特區、深圳市組成的前海建設部級聯席會議制度,有87名官員參加,此舉更被視為「國務院領導下統籌前海開發開放的國家平台」。

「前海向中央要政策,必須拉上香港。單憑深圳很難要到政策。」深圳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廖明中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前海管理局與中央和香港頻繁互動的另一個原因,也是希望改革的成果能夠固化和上升到法制的框架下。前海正在著手制定以《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為基礎的民商法體系。

這也與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給予前海的建議相一致,他說:「進入前海的企業不應該再搞審批制,國家制定產業准入目錄和地方制定稅收優惠目錄,凡是符合條件的,都可以開放註冊和享受稅收優惠。規則有了,接下來就交給市場選擇。」

在中科院世經政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看來,前海金融試驗區一個很重要的想法就是通過在小的區域內放鬆資本賬戶管制,提供多樣化的投融資工具,看一看它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怎麼樣,看一看有什麼潛在的風險。

一位深圳金融人士如此評價:「北京是大腦,上海是心臟,前海就是腳趾。出了問題,直接關掉了事。」

連日來,鄭宏傑被問得最多,卻最無法回答的就是細則出台的時間。這與四個月前的情景如出一轍,當時,鄭宏傑被追著問國務院批文的落地時間。

批文趕著香港回歸15週年慶典如期而至。至於細則,也需要等待一個時間點。鄭宏傑給了前海管理局一個標準答案:細則已經報上去了,出台時間應該就在年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76

前海籌謀「創業板」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1-04/100479365.html
三板市場尚未成熟,四板市場已箭在弦上。

  2013年新年伊始,具有全新股權結構的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正在加緊籌備。「股東大會已開過,目前正在進行股權登記。」一名深圳政府官員說。

  華泰證券一份報告顯示,廣州股權交易中心的控股股東廣州國際控股集團同時也是萬聯證券的控股股東,而浙商證券和財通證券則分別持有浙江股權中心10%股權,廣發證券、海通證券、長江證券等都參與了當地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建設及籌備櫃檯交易市場。按照「一省一家」的原則,未來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有望逾31家,「券商主導區域市場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在眾多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中,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是「第一家以券商為主導、並以券商為主體來運作的交易所,具有探索意義。」深圳證監局一名官員向財新記者表示。

  目前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成立一年,但尚未正式開業,籌備各方言辭謹慎。

券商主導

  2012年5月以來,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得以正名,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為區域性中小企業提供股權和債券轉讓和融資服務的私募市場。

  2012年8月,為瞭解決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管理不夠規範、專業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中國證監會出台《關於規範證券公司參與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指導意見(試行)》,開啟了券商走馬圈地的新一幕。

  前海股權交易中心的前身是深圳新產業技術產權交易所,成立於 2011年11月15日。最早的股東只有兩個,即國信弘盛投資和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後者佔80%。

  2012年4月27日,在前海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圳新產業技術產權交易所更名為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註冊資本由1千萬元增加至1億元,股東新增深圳市中小企業信用融資擔保集團、深圳市前海開發投資控股、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和深圳市遠致投資。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佔股30%,是單一最大股東。

  財新記者獲悉的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最新股權結構是:中信證券、國信證券和安信證券分別持有27% 、22%和18%的股權,同時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持股10%、前海開發投資控股持股4%,其餘股權持有者則均為深圳國資委下面的企業,包括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深圳市遠致投資和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等。其最新的註冊資本也將由1億元增加至5億多元。

  由此,三家券商佔據絕大多數的股權,並形成了以券商為主導的新局面。

  「深圳政府的想法很明確,心態也很開放,希望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能做到國際化、專業化和市場化,所以將中信證券等高端券商拉進來。」深圳市一名官員向財新記者指出其股權變化的內在邏輯。

  國信證券總裁胡繼之將會擔任董事長和總裁職務。「雖然沒有正式發文,但基本上已經確定。」不過,據上述深圳市官員透露,未來總裁一職還可能全球招聘,因為前海交易所未來還是要走國際化道路。

  某深圳市政府官員告訴財新記者,對於前海股權交易中心今後的運作,將完全採取市場化的方式,「股東結構已經明確,深圳政府基本上不會再介入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日常管理,一切都由交易中心的管理層負責。除非他們有事需要我們協助」。

  儘管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被市場寄望,希望其能成為區域股權交易所市場化的先驅,但目前該股權交易中心的實際控制人還是深圳國資委。「約40%的股權是由國資委控制」,政府的持股關係,是市場化的陰影。「廣東省領導剛換屆,接下來就是深圳市領導的換屆,未來還會有變數。」一名證券監管人士說。

  各地政府基本上對其區域性股權交易所均有一定期待。比如重慶市金融辦副主任阮路曾表示,重慶OTC力爭在「十四五」末實現掛牌企業300家,總市值1000億元;而廣州市副市長歐陽衛民則表示,爭取2012年底在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的企業達到100家,2013年達到300家。

  對此,深圳有關官員明確向財新記者指出,「我們不會給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指定目標和任務。」關於交易中心的具體運作和制度設計,「會不會設置標準,取決於主導券商的商業驅動。如果交易中心能把全國的資源都吸引過來參與,有活力,那都可以」。

  中信證券的一名高管告訴財新記者,「目前主要是國信證券操作具體業務,包括人員和制度設計。」

制度紅線

  值得注意的是,前海股權交易中心在2011年就已掛牌成立,但至今為止,尚未真正開展業務。一名早期參與籌備的人士向財新記者指出,前海股權交易中心的制度設計無先例可以借鑑,因此難點重重。

  對於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股東們充滿期待。一位中信證券高管認為其將成為真正的「創業板」,將比三板市場更寬鬆,創新力度更大。

  目前,前海股權交易中心的交易模式和制度設計究竟如何仍未明確。據安信證券在2012年8月的一份宣傳材料,其交易中心的功能大致有股權掛牌轉讓、定向融資、轉板上市等。其中對掛牌企業無硬性財務指標要求,主營業務明顯,具有一年持續經營記錄即可。其掛牌條件均低於新三板和創業板。

  但上述參與籌備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交易中心對掛牌的企業有一定的財務指標要求。「中小企業本來資質就良莠不齊,在交易中心掛牌的企業都是沒有辦法直接在主板上市的企業,資質相對較低,沒有要求肯定不行。」

  據中信證券一名高管透露,前海股權交易中心一項未來將允許投行自主配售,賦予主承銷商更多的權力。目前發行人和主承銷商自主選擇投資者進行股票配售是國際市場的通行做法,但A股市場尚未進行這種嘗試,投行在投資人和發行人之間很難平衡利益。

  雖然在前海金融改革的政策紅利下,前海股權交易中心的創新空間或許值得期待。但事實上,前海股權交易中心的創新也面臨一些不能觸碰的紅線。

  「場外市場只能是面向機構投資者的批發市場。」接近中國證監會的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必須要嚴格區分公募和私募基金。不能做公募,也不能損害投資者利益。」

  據財新記者瞭解,目前證監會對投資者適當性制度非常重視。「目前,陸家嘴金融交易所允許個人投資者進入,這樣做風險非常大。」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跟中國證監會關係密切,中國證監會主動提出要限制個人進入。」

  是否允許個人投資者進場,一名券商場外市場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財新記者,可能每個地方不一樣。但「重慶允許個人投資者,資產在50萬元以上即可」。

  此外,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37號和38號文也是前海股權交易所的一道緊箍咒。

  「38號文從兩個方面直接抑制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發展。一是交易制度,不得採取集中競價、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二是股東人數限制。」華泰證券報告認為,這將導致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交投清淡,步過往新三板後塵,很可能轟轟烈烈之後一潭死水。

  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自最初籌備時便有意引入做市商制度,以解決場外市場不活躍的難題。

  面對國務院38號文的相關限制,前海股權交易中心制度如何設計無疑是個難題。「應該會有個變通的做法。」證券行業一名監管人士說。

  天津股權交易改採取的做法是混合型交易定價模式,即「集合競價+報價商雙向報價+協商報價」,據安信證券的一份宣傳材料,前海股權交易中心的交易方式是協議交易,即活躍交易商採取雙向報價的方式。

  對於38號文的限制,華泰證券分析認為,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繁榮,取決於能否突破38號文。「我們謹慎樂觀,一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成為社會頑疾,亟待解決;二是券商主導業務下將不斷規範,風險處於可控範疇。」

前景未卜

  華泰證券預測,未來五年,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企業數量接近8000家,總市值約萬億元,累計私募股權融資近1000億元。而券商受益全業務鏈參與其中,投行業務、經紀業務和股東權益貢獻直接收益,自營、資管、直投等業務貢獻間接收益。未來五年,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累積將為券商貢獻直接收益97.5億元。

  一名券商場外市場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財新記者,場外市場認可度低,很多人不熟悉,同時企業信息不對稱。「有錢人不敢買,企業也存在惜售的情況。」

  他拜訪過很多企業,幾乎清一色存在財務稅收問題。一旦掛牌,財務數據將公開。這令企業面臨兩難的選擇。「如果財務完全整改,很可能要補交一大筆稅;而場外市場無法帶給企業馬上看得到的收益,因此很少有企業願去整改。」目前不少企業為了掛牌,只是簡單調整財務數據,「埋下了地雷」。

  而在中國當下的環境裡,企業的造假問題很難根治。比如,一家在天津股權交易所(下稱天交所)掛牌的企業,財務報告說有七條生產線,但財新記者實地考察,只看到四條,一條在開工,其餘三條全部停機。

  對於券商入股區域性股權交易所,前述券商場外市場部人士報以樂觀態度。「如果券商作為保薦人出現的話,企業的財務信息可信度就高;但如果只是財務顧問,就沒保障了。」但規範與否並非場外市場面臨的最大問題。由於場外市場融資功能較弱,並不太受企業待見。以天交所為例,目前其累計掛牌企業已達247家,總市值230億元。

  有觀點擔心,券商作為交易所的主導和主體,為了快速活躍市場,可能會包庇企業財務造假。

  一名投資pre-IPO企業的PE告訴財新記者,投資的企業最終上不了市,後來想去天交所,「聽說(天交所)又要排隊,就在打聽前海的情況。但企業考慮是要有市場有交易有流動性才去,而不僅僅是象徵性地掛牌。」

  多名受訪對象告訴財新記者,場外市場走向成熟,一是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如VC、PE等要認可,二是產品線要豐富。

  上述早期參與籌備的人士亦有相同顧慮。「交易品種太少,政策上如不放開個股期權,交易中心很難活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506

前海專題: 點解香港樓市升極唔停?(上)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857

深圳前海有不少人聽過,但到過既人未必好多。因此諗樣貼出圖一幅,等大家了解一下。其實深圳有前海同後海。後海同我地香港既後海灣勉強相通,總之就係你由天水圍隔離既深圳灣大橋出發,到深圳一方為後海。而後海再向西行,即地圖之左上角處,即為前海。你由地圖上觀察屯門到元朗之距離,大概就係後海到前海之距離。再加上由屯門經深圳灣大橋到大陸一方,巴士行都係十五分鐘。換言之,由前海到屯門,只不過屯門去荃灣之距離,大車行都係半小時必達之地。

 

咁前海攪乜春呢? 前海係塊平地,暫時只有住宅,但中央已指令前海將為深圳特區之中既特區,該處開業銀行可將人民幣貸款比大陸企業。昨日(28/1/2013)香港有十幾間銀行已同上面簽約,落實此協定。咁關你咩事呢? 第一,可以將錢借比大陸公司係一門好吸引既生意,「藍海」黎既,之前未可以合法做,大把香港銀行會仆上去開分行做生意,費事再賺香港人既艱難錢,前海會旺起來。第二,香港銀行更有誘因收納你袋中之人民幣,上面借比人平都收7厘年息,香港定期只不過2-3厘,筆者所見,香港人仔定存利率會上調。第三,前海為香港帶來更多跨境工作機會,前進前進進。

 

講返老本行,即樓市。你有冇收過風而家前海樓房賣幾錢呢?即寶安區一帶。你預舊一些星海名城做緊100平方米賣緊300餘萬,新樓80平方米索價400萬人仔。轉換成香港用之呎價,即100平方米約為1000呎,咁即係舊樓HK$3800蚊呎,新樓HK$6250一呎,同天水圍比,邊個平D?

 

留意比價必須用香港之實用呎價同大陸比,因大陸賣樓係100%實用率,不時更有120%實用率。係香港既你同我即時變哂青蛙,見到120%實用率同老李之66下實用率相比,彷彿當火星人去到水星咁,完全唔很明。原因係大陸你間400呎樓,你係收樓時係搵到400個(1 X 1呎)地磚的,冇花假,冇呃呎。友人同我閒談時提及,佢朋友買樓時搵人度呎收樓,發覺只度上398個地磚,但佢就比左400呎價錢。我問? 點先? 係咪補返兩格單車泊位佢? 結果係發展商即退返2呎既錢比佢,所以你話大陸買野唔均真? 睇下你買乜? 香港都唔好成日話自己高水平啦,食水深有時確實辦到。

 

前海現時都未發展,他日升番三到四成,不足為奇。大陸發展有佢一套,你唔使擔心佢發唔起。擔心既係前海已經等於「深圳之九龍灣」,即係樓價已是三線,都去到至少三千幾蚊港銀水平,你話佢落到黎香港,其實佢買間樓真係唔奇。講到呢度你又話:「咪就係大陸大炒貴哂D樓囉!!! 至少佢有份!」諗樣當然收到,就算1%都算有份,但香港樓市全面走高不只是大陸人來港買貴哂一句咁簡單解釋哂,亦唔係乜X野「剛性需求」可解釋,要理解此問題應回基本步,就係兩地(香港及深圳)漸漸融合,深圳平均樓價已達港元7000一呎,那麼富有自由經濟特別既香港,用$7000蚊做起步再叫價又何奇呢?

 

當然,大部份年青人到此都好心傷,認定自己一世都買唔到樓。但樓市不是長升長有的,大陸既股市同樓市,跌下來比誰也兇! 但此時你把深圳樓市行情了解一下,你自然知道點解香港既樓升極都未停。

 

下午更深入去探討樓市與深圳發展之影響。可留言作亙動討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590

前海專題: 點解香港樓市升極唔停?(下)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866

上回提及深圳發展如何影響香港,前海發展更推高兩地樓價。

 

當然政府加左15%BSD係有效抑止內地人買樓的,深圳人現到港買棲已沒有匯水優惠了。不過發展商係推新樓時估計會有對策,化15%BSD為無形。

 

再講國情,現時深圳請一個大學生已經要12000-15000蚊(人仔),比香港仲高。比你係大陸,都會黎香港買正貨啦。朋友係大陸招大學畢業生,有應徵者是搵轉工糟,開價達兩萬(人仔)。此乃有深圳戶藉之居民賺到既價錢,賺幾千蚊一個月只係外省黎既民工,須量大但香港可以唔理佢地。只要一批賺到錢既深圳原居民,已可浸死本港了。諗樣不是在此引發中港矛盾,而係想你了解國情,為港之變數深思一下,就會發覺人地講到咁驚嚇,其他係時代區輪促使之事,不足為怪。有時間返去行個圈,了解一下。

 

當你一出深圳到「二線」,價錢係會下跌的。野食由38人仔午飯跌至15。樓價也平一半。「二線」你當係龍崗再向北之地方。龍崗即富士康之工廠附近。所以電視成日映富士康既工人有幾慘,做十個鐘只得一百幾千,你緊係覺得深圳人工低同困苦啦! 但係班工人唔係深圳人,地方嚴格黎講唔係深圳,所以你我又要再了解一些了。

 

再講深圳人,其實佢地都係覺得樓價太貴,會搬出市中心,搬到世界之窗站或龍崗一帶地方的。地方一係平左,一係住大左。所以每一個城市,均會出現低收入一群,或不願為房付出者,或想住平而大屋者,由市中心搬出偏遠區域之事。由核心地區版迫出偏遠地方居住,不只是香港人。想比平租而又住係方便地方者,係大城市根本係天方夜譚。當然現時樓價已和香港人收入脫節,諗樣同意。所以有此網為大家出謀獻策! 係不合理之商人環伺,民生正被另一城市之掘起大受影響,你我可以自求多福,多由不同渠通收風求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591

跨境人民幣貸款開閘 前海「鑿壁偷光」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415

前海跨境貸款的啟動,意味著在資本管制之牆上鑿出了一個洞,打通了香港人民幣資金回流支持內地實體經濟發展的新渠道,也意味著利率市場化將進入新時代。

2013年上半年包括前海股權投資母基金、產業准入目錄和優惠目錄在內的8項政策有望全部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的到來,讓前海再一次提速。

2012年12月7日,習近平履新南巡的第一站便是前海。在場的地方官員們因為總書記的一句話而激動不已——「落實好國家給予的『比特區還要特』的先行先試政策。既然授權給你們了,就要大膽地往前走!」

二十天後,醞釀了半年之久的《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稱《暫行辦法》)呱呱墜地。

2013年1月7日,各家銀行已經將《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以下稱《實施細則》)拿在手裡,人民幣跨境貸款正式起航。

香港客戶經理的普通話很棒

如果按5個億計算,跨境人民幣貸款至少能節省1000萬元。

就在《實施細則》下發的當週,建行深圳分行帶著建行香港分行的客戶經理坐在了華訊方舟副總裁孫榮軍的辦公室。

華訊方舟是深圳本土的一家生產和銷售移動寬帶網絡設備的高科技企業。2012年10月,他們在前海註冊了一家全資子公司,從事高頻及超高頻通訊系統、半導體器材的研發和銷售。

截至2013年2月初,前海批准入區的企業有363家,註冊企業161家。金融企業佔註冊企業的80%左右。

根據《暫行辦法》的規定,在前海註冊成立並在前海實際經營或投資的企業可以從香港經營人民幣業務的銀行借入人民幣資金,並通過深圳市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辦理資金結算。貸款期限和貸款利率由借貸雙方按照貸款實際用途在合理範圍內自主確定。

而《實施細則》更是明確要求,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用途應符合前海產業發展目錄要求,優先支持用於進口及其他對外支付的貸款需求。但是對於佔比較大、從事金融或相關服務業的企業能否進行跨境人民幣貸款,規定尚不明晰。

各家銀行經過第一輪的篩選後發現符合要求的企業不到三十家。而像華訊方舟這類已經在前海註冊且從事實體經濟的企業,無疑是各家銀行的必爭客戶。

急著向孫榮軍推介這項新業務的,不僅有招商、中信、光大、興業等中資銀行,還有從香港趕來的渣打和匯豐。更讓孫榮軍訝異的是,香港銀行客戶經理們的普通話都說得很棒,溝通起來毫不費力。

與數家銀行溝通後,孫榮軍摸清了香港的人民幣行情。

香港銀行一般會給出4個點的人民幣貸款利率,加上利息預提稅和境內銀行的結算服務費,要到5個點。但比起內地人民幣7到8個點的銀行融資成本,如果按照5個億計算,跨境人民幣貸款至少能節省1000萬-1500萬元的真金白銀。

但由於此前曾與建行深圳分行簽訂了20億元的綜合授信,華訊方舟把第一次跨境合作的機會給了建行香港分行,簽了2億元跨境人民幣貸款合作框架協議。

在2013年1月28日舉行的簽約儀式上,前海控股、騰訊、康佳、中興、順豐等15家企業首嘗跨境人民幣貸款「頭啖湯」。

它們與8家中資銀行的香港分支機構及7家外資銀行,簽訂了26.2億元跨境人民幣貸款協議。加之深圳石油化工交易所與農行香港分行簽約60億元的意向貸款,總計86.2億元。

不到20分鐘的簽約儀式簡短利落,沒有領導致辭,沒有招待宴會。領導們站在後排見證簽約儀式,並充當合影的背景牆。

前海控股與10家香港銀行簽署了信貸合作協議,一舉成為首批簽約最多的前海企業。前海控股主要承擔前海一級開發、二級開發以及產業戰略投資等職能。

南方週末記者此前從前海控股獲得的內部資料顯示,未來三年(2013年-2015年)基建類工程投資預算總計約為220億元,在2013年就需要投入74億元。

前海控股希望使用香港低成本的資金進行前海的基礎設施建設。但目前,前海控股並不缺少資金,因此尚未啟用跨境人民幣貸款。

南方週末記者查詢簽約企業的工商資料發現,這些企業絕大多數曾在香港設立子公司或其母公司即在香港。也就是說,其與香港銀行早有淵源,也可能為香港銀行和內地分行的共有客戶。

2013年3月份,華訊方舟就要享受跨境人民幣貸款的紅利。第一筆貸款預計為3億元,用於預付貨款和生產準備。

孫榮軍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跨境人民幣貸款不僅可以用於前海的基礎設施建設,凡是註冊在前海的企業進行研發、生產、經營都是可以的。」

華訊方舟還打算投資1億元建生產基地,同樣是以前海公司的名義從香港找貸款。

在孫榮軍看來,其在前海註冊的公司更像是業務的承載體,用它進行跨境人民幣貸款,還可以享受前海的稅收優惠。

境內外聯動

前海是一個新戰場。

對於嗅覺敏銳的銀行家來說,新的業務,意味著一個新的戰場,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早在《管理辦法》出台前,銀行家們已集中優勢兵力,積極綢繆運作。

蘇丹是中國銀行深圳分行公司業務部的中級經理,如今,她的工作重心完全轉移到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由於從事多年的跨境融資,她在回答跨境外管政策和稅率問題時,思路清晰。

早在2012年4月,中國銀行深圳分行就成立了前海工作小組,由結算部牽頭,會同公司部、金融機構部以及各支行骨幹。其中,結算部進行政策解讀,公司部負責設計方案和開發客戶。

但當時,由於前海政策還沒有落地,境內外銀行都在觀望之中。

2012年12月底,《管理辦法》出台後,各家銀行果斷展開行動。

中銀香港幾次拜訪前海管理局和深圳分行,探討跨境人民幣貸款如何在系統內落地。

建行則是由投行部牽頭,國際部負責產品創新和與香港分行的接洽。每逢內部的前海問題會議,投行部、國際部、香港分行、建銀國際,悉數到齊。

作為結算行的各銀行深圳分行也在積極配合。

《實施細則》明確了境內銀行的管理職能,即境內結算銀行對借款企業跨境人民幣貸款的備案、資金使用、還本付息等環節進行真實性審核,並按規定向深圳人行報送相關信息和資料。

境內銀行作為結算行,可以收取人民幣跨境結算費用。沉澱在結算賬戶的跨境人民幣貸款亦可作為該行存款。

2013年1月中旬,中國銀行深圳分行組織了一次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的培訓,要求全轄區重點關注前海入區企業的營銷,並開始了第一輪的篩選客戶。

接下來,蘇丹在準備著更為細緻的培訓,比如香港人民幣的價格分析、計稅方式、貸款流程等等。

中行甚至向各地分支行印發了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的小冊子。就在二月中旬,深圳分行還接待了一家山東分行陪同而來,想要在前海註冊的當地企業。

雖然,各家銀行對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爭搶甚歡,但產品近乎同質。

目前,跨境人民幣貸款的模式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香港銀行直接認可,香港銀行直接發放貸款,並承擔風險,內地銀行只做結算行。

第二種是內地銀行進行盡職調查、貸前貸後管理,風險由內地銀行承擔並收取服務費用。香港銀行直接放款,也就是「內保外貸」。

至於選擇哪種方式,決定權在香港銀行。「如果他們認為能夠承擔風險就直接貸款,看不清楚的才需要我們來徵信。」中國銀行深圳分行公司業務部副總經理方侃說。

孫榮軍觀察發現,中資行多數以深圳分行為主導,外資行則由香港方面主導。

近日,東亞銀行給予前海廣大物流的跨境人民幣貸款已經獲得深圳人行批覆,並成功提款。

東亞銀行主席兼行政總裁李國寶也表示:隨著深圳人行公佈有關向前海企業貸款的實施細則,我們將會專注擴展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並投放更多資源,支持內地企業客戶在前海拓展業務。

資本項目開放路徑

系統內循環,做到風險可控。

從國務院批覆到《暫行辦法》落地,歷時半年有餘。作為前海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之一的香港中文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認為,這是由於監管機構對風險在反覆斟酌。

央行一貫奉行嚴格的外匯管制,更是對外債有本能的排斥。外資可通過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及FDI(對外直接投資)進入國內,極少採用貸款渠道。

央行及外管局也擔心企業拿到香港銀行貸款後轉貸,從中賺取息差,擾亂內地信貸市場。

近一年來,央行曾召集相關業務銀行多次調研人民幣跨境貸款試點。焦點集中在:部分放開還是全部放開;試點機構的劃定是以企業為範圍還是以區域為範圍;是否劃定幾家金融機構為試點;客戶的界定以及資金的來源。

隨著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政策的落地,外界得以一窺監管層實現資本項目安全有序開放的路徑。

深圳人行對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實行餘額管理。香港銀行界人士預計,配額會採用與QFII和RQFII相似的機制,即先試行一定額度,然後再逐步擴容。試點的額度將控制在上述人民幣規模的10%之內,首次試點額度不高於500億元。

實行跨境賬戶與境內賬戶分離管理,即開立賬戶,專門用於存放從香港匯入的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資金,不得辦理現金收付業務。

借款企業使用貸款資金前,當向境內結算銀行提交相關資金用途證明材料。每季度,銀行需將借款企業名稱、借款期限、利率、金額、用途等信息向深圳人行報備,從而保證對資金流向的跟蹤監管。

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資金還需要遵循「四不原則」:不得用於投資有價證券和金融衍生品,不得用於委託貸款,不得用於購買理財產品,不得用於購買非自用房產等。

上述種種規定,讓跨境貸款在有限的系統裡循環,從而實現風險可控。

此外,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也將是利率市場化的試驗田。參照香港和國際慣例,不受「三個辦法一個指引」的限制,利率是供求雙方談判的結果。銀行的競爭力在於提供的服務質量和能幫企業找到海外資金的價格。

不僅僅是前海,橫琴也在謀求區域內實現資本項目的開放。

「深圳前海有什麼,我們就有什麼。」橫琴管委會主任牛敬說,「人民幣離岸結算、外幣結算、資本可兌換、跨境貸款流動等具體條目,橫琴已與央行、廣東省政府多次溝通,多項金融細則有望今年出台。」

僅僅是開始

為人民幣流出開闢新渠道。

雖然國務院22條批覆提及前海與香港之間的雙向人民幣貸款,但《暫行辦法》僅以香港對前海單向貸款拓路。

然而,也有內地銀行打了一個「擦邊球」,在2013年1月28日的簽約儀式上,建行深圳分行和交行深圳分行分別和三家公司的境外項目簽署了6.2億元人民幣貸款協議,他們是聯富國際、華孚貿易、寶能國際。境內銀行向境外發放人民幣貸款?這也讓外界迷惑不解。

事實上,2012年3月,央行已經下發《關於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的指導意見》,境內銀行向境外發放貸款,執行央行的利率政策並受央行監管,不需要向香港金管局報備。

建行深圳分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助理田英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當天的簽約儀式算是水到渠成。」

2012年9月,建行總行出台全球授信管理辦法,打通了內部跨境供應鏈融資的受理、審批、發放等內部流程和通道。建行深圳分行剛好在跨境人民幣貸款政策出台前後完成了客戶篩選工作。

田英透露,簽約的兩家企業是深圳公司在香港的境外採購機構,但因自身經營特點不宜在香港直接貸款。在此之前,主要通過融資性保函。香港的貸款利息加上開立融資性保函的成本,算下來並不比直接從境內發放一筆人民幣貸款的成本低。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研究發現:最近一年以來,人民幣升值預期大幅減弱,進出口的增長速度也比高增長年份明顯減緩,離岸市場依靠人民幣貿易結算業務來積累人民幣流動性的空間越來越小。而資本項目下的人民幣流出除了FDI(對外直接投資)之外基本沒有其他有效渠道。

另一方面,人民幣流回內地卻已經明顯多樣化,包括人民幣出口結算、國內機構香港發債、人民幣FDI、三類機構投資於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RQFII等。這就形成了一個回流內地容易但流入到離岸市場相對困難的「不對稱」政策環境。

境內金融機構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無疑為人民幣流出開闢了新渠道。多家中資銀行也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了對此項業務的興趣。

對於深圳的金融機構而言,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僅僅是一個開始。永隆銀行助理總經理黃睿也預測,內地銀行的貸款利率可以下浮30%,最低可達4.2%,未來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的利率也會逐步上升。

中國銀行深圳分行公司業務部副總經理方侃說:「銀行對前海企業的服務不僅僅是貸款,有可能是發債業務、現金管理。我們也希望從傳統的現金結算的服務擴展到全方位的服務。」

招行行長馬蔚華在參加深圳市兩會時也談及前海,他表示,前海承載著改革開放歷史新起點的重大使命,要創造性地構思一些機制,圍繞金融創新,開展更多創新型人民幣跨境業務,推動深港金融一體化、探索銀行金融機構綜合化經營等多項具體建議。

而剛剛結束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部際聯席第二次會議,也釋放了2013年上半年包括前海股權投資母基金、產業准入目錄和優惠目錄在內的8項政策也有望全部落實的訊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0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