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神秘公司在联华超市股改前夜成立 6年分红5千万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0318/00595989015.shtml


 一桩不起眼的商业纠纷,让一个遁形已久的神秘公司浮出水面——这就是上海立鼎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立鼎)。

  2001年底,联华超市服务有限公司(HK0980,联华超市)改制为股份公司的前夜,上海立鼎神秘诞生。记者查阅工商资料发现,2001年7 月24日,上海工商局青浦分局核准成立上海立鼎。如今,上海立鼎已经坐拥亿元股权,并实现分红5000多万。此间的利益不可谓不丰厚。

  而相关资料显示,上海立鼎与联华超市之间关系非同寻常。在上海立鼎的股东构成中,是三个自然人,分别是黄国钧、毛建康、许少卿,各出资1000万元。

  上海立鼎成立仅三个月后,2003年10月22日,其就进行了一轮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3000万增加至6000万,上述三名自然人股东分别增资1000万,股权比例保持不变。

  记者调查发现,上海立鼎的三名自然人股东均系联华中层管理人员。2001年,黄国钧任职联华超市审计督察部;毛建康曾任世纪联华华南区总经理, 后调回上海总部;许少卿任职联华超市关联公司上海标超。公司成立至今,上述三人均在职。但根据上海立鼎提交的工商审核资料显示,自然人股东情况并没有勾选 “在职”,而是选择“其他”一项。

  另外,上海立鼎成立时注册地为上海青浦镇青平公路5758号1—107室。该处房屋位于上海西郊,房屋面积也仅有100平方米。根据工商资料显 示,上海立鼎实际的办公地址为:上海市四川北路1666号14楼,而该地址正是联华超市的注册与办公所在地(目前已迁址)。当时上海立鼎注册时留下的联系 电话也是联华超市的总机。

  但问题是,上海立鼎究竟因何而成立,上述三名自然人股东又是否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更大的问题还在于,上海立鼎6000万的注册资本因何而来?

  “按照一般的理解,即便是企业高层,在2001年的时候一下子拿出来2000万都是很困难的事情,几乎没有可能。每年的收入才多少,怎么可能有那么多钱。”一位知情人士提醒记者说。

  “据说上海立鼎是联华超市的MBO产物,但谁也没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上海一位资深证券人士告诉记者。

  小公司大收益

  令人惊奇的是,在上海立鼎成立后的1年内,其便闪电般完成了对以下公司的投资部署。

  联华超市投资额1222万元、入股价为1元,初始投资时占股2.94%,现经过股本扩张稀释占股1.94%;截至2009年3月12日,联华超市收盘报7.8元,尽管经历金融危机联华超市股价已经距高峰时缩水一半,上海立鼎所持股权市值仍然高达9500万港元。

  上海世纪联华超市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世纪联华)投资额1206万元,占股22.09%。2005年10月,联华超市通过杭州联华以2584万元的代价收购了该笔股权,据联华超市披露,该定价以2005年7月31日世纪联华未经审核资产净值厘定。

  联华快客便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联华快客)投资额600万元。

  上海联华超市配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联华配销)投资额20万元。

  浙江联华万家福超市公司(以下简称为联华万家福)投资额100万元。

  实际上,早在2003年联华超市香港上市之初,就有人对第五大发起股东的上海立鼎存有疑问。

  2003年6月27日,联华超市在香港成功上市,招股说明书中透露,联华超市的发起人为友谊股份(11.79,0.03,0.26%)(51.00%)、上实商务(31.73%)、三菱商事(10.10%)、香港王新兴投资(4.23%)及上海立鼎(2.94%)。

  在这5家发起人中,上实商务是上海窗口公司上实控股的子公司,三菱商事及香港王新兴投资也都师出有名,早在1998年便已参股联华。但上海立鼎来历不明。

  上海立鼎既非凭空出世,其背后的利益诱惑又有多少呢?

  据记者掌握的其2001年-2007年财务报表显示,上海立鼎年均净利润接近1000万元。截至2007年12月31日,6年时间共分红5300余万元。

  2007年年末,上海立鼎净资产为6800多万元。也就是说,在保留上述投资大多数股权的情况下(仅出售了世纪联华的股权),上海立鼎在短短6年内,共实现收益近6000万。

  其中,仅上海立鼎持有的联华超市等股权市值已经高达将近1亿港元。

  在上海立鼎历年的财务报表中,记者发现,上海立鼎的主营业务占净利润的比重微乎其微,最高不过几十万元。其净利润主要来源于投资收益,即本文开头所述股权投资的分红。

  另外,上海立鼎的一些会计科目也表现得极为不正常,成立至今“长期借款”“短期借款”两项科目均无事项。但“其他应付款”一项均有异常。如 2004年12月31日,上海立鼎“其他应付款”为1.4亿。上海立鼎本身主营业务很小,并没有大额交易发生,其他应付款显然不是来自于正常的商业往来。

  转战房地产

  除了坐收分红,享受股权溢价之外,上海立鼎并没有停止淘金的步伐。

  2003年5月,上海联华兴宇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联兴)成立。该公司的两个股东是:上海立鼎20%、上海兴宇投资有限公司80%(以下简称为上海兴宇)。

  上海联兴在最初成立时,注册资本为1500万元,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物业管理,五金交电等。注册地址:崇明工业园区秀山路68号315室。

  上海兴宇是一家民营企业,其董事长为虞素慷,江苏省通州市人,早年通过建筑施工起家,现已是上海知名的建筑工程承包商。

  表面看来,上海联兴与联华并没有关系,但公司名号上“联华”二字分外耀眼,更令人意外的是,2003年5月6日,上海立鼎委派王宗南出任该公司董事,并被推举为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王宗南从2006年8月起,由上海百联集团总裁调任新光明食品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从上海立鼎的产权角度上说,上海立鼎与王宗南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由王宗南出任上海联兴董事长,与资本属性不合,与上海联兴的两方面股权比例也不合。

  其后,联华多名高管陆续出现在其董事会中。

  最初成立时,上海联兴的董事构成为,王宗南、虞素慷、虞素辉、李文康。

  2004年4月,上海联兴股东大会作出决议,选举良威、虞素慷、张增勇、张晓东、叶正欣为董事。

  良威,时任联华超市(8,0.25,3.23%)总经理。张增勇,时任联华超市党委书记。是次调整,良威代替王宗南出任上海联兴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此时,上海立鼎方面的股权仍占20%,为小股东。

  2005年7月18日,上海联兴增资扩股,增加一名自然人股东虞素慷,即上海兴宇的董事长以个人名义对上海联兴增资2800万元,上海联兴增资 至1000万,上海兴宇增资至1200万元。增资后上海立鼎仍然持有上海联兴20%股份,实际控制人虞素慷以个人和上海兴宇的名义合计持股80%,实际股 权比例与原先保持不变。

  实际投资方面,上海联兴又与上海兴宇联合成立的洛阳联华兴宇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洛阳联兴),其中上海联兴持有80%股份,而上海兴宇持股20%。

  洛阳窘境

  始料未及的是,此间公司的成立,后来发展成为联华超市与洛阳房地产开发商曹建洛之间合同纠纷的导火索。

  2005年1月,上海联兴与洛阳当地开发商曹建洛达成了一份合作合同,由曹建洛通过挂牌转让的方式,将自己手中26亩土地转至上海联兴。上海联兴拟用该地块兴建超市购物中心。洛阳联华兴宇置业有限公司(洛阳联兴)正是依此而成立的。

  至此,上海联兴以“联华”的名义正式进军洛阳商业房地产。

  曹建洛告诉记者,“双方合作之初,愉快顺利。但后来,上海联兴在取得土地之后,并没有按照双方约定进行开发。”

  双方之间的纠纷记者无从细查,但记者发现,上海联兴在发现洛阳项目搁浅后,放弃了开发计划,而是将上述土地转手出让。

  2006年8月2日,洛阳工商局资料显示,洛阳联兴已经成为世纪联华(联华超市的子公司)的独资子公司。上海联兴、上海兴宇悉数退出。联华超市高管房金萍出任法定代表人。

  在联华超市2006年中报中,记者未能够找到该笔收购记录。联华超市有一条收购事项与此项收购相似,但并不全部吻合。

  根据联华超市2006年中报显示:“2006年6月30日,本集团以现金670万元从第三方收购了洛阳兴宇置业有限公司100%的权益。”

  相似之处在于,中报的披露并无其他洛阳收购事项,公司名称也同样带有“洛阳兴宇”字样。

  不能吻合的地方在于,第一,公司名称不符。联华超市收购的公司名称为“洛阳兴宇置业有限公司”。而洛阳工商资料则显示,的确是世纪联华收购了洛阳联兴。

  根据联华超市半年报的披露,投资者并不能知晓联华超市收购了一个关联公司(商标关联)。

  第二点,收购金额也不相符。根据联华超市半年报披露,洛阳兴宇资产情况为:“预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为2112.2万元。”

  但曹建洛告诉记者,当时,土地出让金已经基本缴纳完毕,肯定不是670万元。对于曹建洛所言,记者无法在洛阳方面证实。

  “现在那里(项目所在地)长满了荒草,位置是在洛阳市中心,并不是不好,就是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开发。”曹建洛向记者抱怨。“我从来没想到,和联华这么大的企业合作会出问题。”

  令曹建洛认为上海联兴即是联华的理由是,记者获得的一份由联华超市出具给上海工商局的承诺书显示,上海联兴被允许使用“联华兴宇”作为字号。该承诺书同时有联华超市党委书记张增勇的书面同意批复,并加盖联华超市公章。时间为2003年1月18日。

  对此,上海一位律师告诉记者,上述行为属于商标使用授权。作为上市公司来说,属于重大事项,最起码应该通过董事会,上市公司也应该及时予以披露。

  但经记者查阅联华超市相关公开信息,未能发现董事会决议与信息披露。

  而种种疑问在于,如果上海立鼎是私人控制的公司,何以取得联华超市如此丰厚的利益;如果上海立鼎是联华超市高管在改制时,为实现MBO而采取的 方法,那么公众投资者不能知情的是,高管们如何实现了MBO,上海立鼎究竟由谁来出资,是否真实出资到位。三个自然人股东后面,真正的持有者又是谁。

  “上海立鼎如果是MBO公司的话,那要看有无相关主管部门的批文。”上述上海律师提醒记者说。

  “MBO是一件好事,可以激励企业高管创造更多的商业利润,但MBO并不是一定要偷偷摸摸的,也需要社会监督,鉴于高管持股的同时,又在上市公 司中具有决策权,为了防止上市公司利益受到损害,高管MBO还应该受到有效的监管。”上海一位证券界法律研究人士谈及自己对MBO的看法。

  记者就上海立鼎的问题曾数次致电其登记的电话,但均无法取得联系。记者致电联华超市总部,也未能找到负责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22

新一轮煤炭整合前夜 民企华美奥、秦发抱团取暖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19/yNMDAwMDIwNjgyNA.html

58岁的山东菏泽人马志富最终决定,将他一手带大的华美奥能源集团(下称“华美奥能源”),转让给中国秦发(0866.HK)。

11月18日,中国秦发发布公告称,其将以16亿元的作价,收购华美奥能源32%的股权。

收购完成后,中国秦发将成为华美奥能源最大单一股东,并可能进一步收购不少于19%的股权。中国秦发是中国最大的民营煤炭贸易商,“主要从中国西部和北方地区采购煤炭,通过陆路及海上运输,将煤炭运送至中国沿海地区的客户”。

“马总如果不引入中国秦发,又会怎么样呢?或许,将来难免会被国企兼并。”当日,一位山西朔州煤炭业内人士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在其看来,中国秦发也是民营企业,两个民企的结合,“或许这是华美奥能源最好的结果”。

继10月21日国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后,11月9日召开的全国煤炭工作会议确定了“十二五”期间煤炭工业的总体发展目标,两大重要事件均被业内解读为新一轮全国性煤炭大整合的前奏。

煤炭专家李朝林认为,新一轮的煤炭整合,必然将是央企的盛宴,民企仍将处于弱势。华美奥能源引入中国秦发,可在煤炭整合中避免被国企兼并;同时,又可依托中国秦发在资本市场中融资,通过并购其它民营煤炭企业得以生存。

被收编的华美奥

华美奥能源公司成立于2004年,位处山西朔州,马志富为该公司董事长。中国秦发成立于1996年,为中国最大的民营煤炭供应商,其董事长徐吉华以12亿元身家位居《2010胡润百富榜地区排名榜单》第184位。

“中国秦发主要优势是在选配煤、运输及航运业务上,但此前,它在国内还没有一个上游煤矿。”上述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称。

据记者了解,通过此次收购,秦发将获得华美奥能源的3家全资附属公司,即兴陶煤业、冯西煤业及崇升煤业,三个煤矿总计拥具3亿吨的储备量。

2009 年4月山西煤改启动,华美奥能源与中煤、阳煤、同煤、国电、山西煤运等8家大企业及地方企业西易,成为朔州煤改的主体,并在随后吞并了三家煤企,最终达到 300万吨的产能,从而终于达到山西23号文(即《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中“煤企规模不低于300万吨/年”的规定。

作为山西煤改中幸存下来的为数不多民企,华美奥能源被视为民企成功进入的典型案例,也是山西省换发首批5家整合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获得者之一。

而收购方中国秦发,则于2009年7月3日成功在港交所挂牌。在18日的公告中,中国秦发称,华美奥公司在朔州的三个煤矿均位于该公司的大同煤炭装卸站,故并购可降低集团的整体煤炭运输成本;同时,在未来可以借助华美奥能源收购和整合其它煤矿。

中 国秦发并购上游煤企的意愿由来已久。该公司总裁徐吉华2010年年初曾表示,该公司正研究和探讨在国内及国际范围投资有潜力的煤矿,“拓展上游货源,进一 步完善一体化的煤炭供应链”。10月,中国秦发执行董事翁立即透露,该公司近来积极拓展上游业务,现有山西煤矿并购项目已进入最终洽谈阶段。

11月18日,根据中国秦发对华美奥的收购协议,华美奥下属的三个矿将扩大产能,计划年产量不低于800万吨,主要产品是长焰煤及气煤,可供发电及炼焦使用。

“中国秦发需要华美奥能源,因为随着‘十二五’的煤炭整合高潮的来临,中间商的利润会大大压缩。”李朝林分析称,未来,前五十大煤企或会占据国内煤炭生产80%以上的份额,之后,煤企多会直接与电企、建材等用煤大户谈判,留给中间商的煤炭供给空间并不太多。

整合大戏中的配角

根据“十二五”煤炭业整合目标,到2015年,中国将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

在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秘书长赵家廉看来,提高煤炭行业产业集中度,是“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煤炭行业最终会进入寡头时代,就像美国、澳大利亚一样。而民营企业即便不会最终出局,但是只能处于从属地位,是个配角。

据悉,目前进入亿吨级俱乐部的煤炭企业包括,中国神华、中煤集团、山西焦煤集团和大同煤矿集团。而站在门外的还有,陕西煤化工集团、山东省能源集团、兖矿集团、河南煤化工集团、龙煤集团、淮南矿业集团、潞安集团、晋煤集团等。

“如果再加上‘十二五’期间煤炭产能可达亿吨的五大电力集团,这个榜单还会扩大。”李朝林说。

可预见的是,“十二五”期间中国煤矿企业可能将迎来“航母”时代,央企和地方集团将在这场重组盛宴中分到大份蛋糕,而失意者仍将是民企。

对于实力有限的民营煤炭企业来说,在新一轮整合中,只有抱团取暖,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即使财大气粗的国有煤企,目前还拖欠着一些兼并民企的‘赎买费’,更何况是民企。”李朝林说,除了并购,企业还得另外安排资金进行扩产、安全投资,费用极高。

对于从事煤炭行业36年的马志富来说,让他欣慰的是,包括他本人在内的整个高管班子仍将保留,他仍可关注华美奥能源的下一步将往哪里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42

最后的晚餐——写在大崩盘前夜(大尉转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17dzl.html

  我的朋友泽逸先生提醒:对当前的经济模式写点文章,留点东西,也算作危机之前的纪念,顺便作为将来吹牛的资本。哈哈~~若不是提醒,忘了一年多没有更新博客了。 

    说 吹牛资本,是大话。经历了多年磨砺,我几乎清除了功名心。我非常清楚,世事难料,曾经的吹牛资本,一不留神就会沦为挨砖资本。对于中国的老百姓,姜文在 《让子弹飞》中评价的相当到位,他们“谁羸跟谁走”,想想当年蒋委员长、汪主席是怎样被抛弃的吧。如果还要补充一句的话:作为老百姓的共性,有奶就是娘, 有枪就是王。这样的例子不用多说。

    功名心确实害人。当年岳飞被杀,功名心重是原因之一。要不是那种“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圣”的功名心态作祟,未必招致杀身之祸。而现代人,因功名心招灾 的,更是不计其数。储安平、章伯均的悲剧皆有此原因。在股市上,大家所熟悉的老沙、时寒冰等皆属此类人。他们身边聚集了一大群“粉丝”,喜欢表现出忧国忧 民的样子,根据人群喜好堆积一些资料,搞出一些煽动性的言论,以民意领袖自居,作出一圣人的样子。而事实上,“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所谓的圣人,最终都 成了强盗;所谓的玉女,最终都成了脱女。一个中石油就让老沙成了千古笑柄,不知为何仍有那么多的老百姓相信他。 ( 同福客栈 www.tfkz.net 

)

    说到我的爱好,我喜欢历史与哲学。从历史与哲学中,能够总结出许多具有借鉴意义的根本性东西,而不必拘泥于权威与数据。

    这段时间一直在忙于保荐代表人考试,因此,对于经济的分析,对于形势的理解,反而放在其次了。这个考试,号称是白领中的金领,因此吸引了无数人“竞折 腰”。在合成谬误的逻辑下,去年这个考试的通过率居然达到了不可思议的1%!本人是俗人,为了响应“有尊严”的日子,为了家人,只有拼命了。其实说白了, 保代这个工作,也就传说中好听点,加班加点,疲于应酬,透支身体是必然结果,得失未必成配比。我经常思考:我们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可能大家都会说:为了幸 福。事实上,我们的目标也许是对的,可我们的手段却与目标完全背道而驰。当我们赚够了钱,我们可能发现,我们已经丧失了健康,失去了亲情,失去了自由。这 样的行为有意义吗?

    这种背离,我们身边几乎随处可见。比如,为了和平,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搞军备竞赛,其结果是,我们拥有了足以毁灭地球几十次的核武器,世界变的更危险了; 为了治病,我们用了过量的抗生素,结局可能会出现无法医治的超级细菌;为了发展经济,我们透支了资源、污染了环境,结果人类的危机不是消失了,而是更严重 了;为了赚钱,国家搞了股票、房地产,结局却是多数人亏本了,更买不起房了……这就涉及到一个哲学问题:人类的行为有意义吗?人类能改变自然的安排吗?( 同福客栈 www.tfkz.net 

)

    传统上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信奉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的斗争理论,所谓人定胜天。结局如何呢?除了造就无数的人为灾难,再就是愚昧、落后。很少有人思 考:为什么牛顿在完成伟大的三大定律后,晚年投身宗教,很少进行科学研究;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霍金等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在他们看来,人虽然了 解了一些貌似正确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在自然面前,远远称不上有意义,人类不可能在终极意义上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因此,信奉上帝也就是一种最为合理的归 宿。

    这就引出另一个哲学问题:认知是什么?认知是一种有意义的存在吗?

    从人类的认知历史来看,认知类似于永动机,正所谓,知识无极限。大家知道,永动机是无法存在的。如果永动机能够存在,那意味着宇宙必须无限的存在下去,这 样才可能承载永动机。而宇宙本身也是有寿命的。从这一点上来讲,认知本身是无意义的。既然不存在永恒的正确,那么否定前面的正确认知,就成为认知的终极历 史使命。而后面的认知,亦将为再后的认知所推翻。哲学上讲“否定之否”,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即使真有所谓的正确,又有谁来判断认知的对与错?标准在哪里? 即使有标准,标准亦不可能永恒。因此,认知是否有意义,根本不可能得知。有一种哲学,称为不可知论,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拒绝给任何事物下定义。 从终极的角度看,这显然是有道理的。

    现在的中国,浮躁之气甚嚣尘上。每日电视,有无数的经济学家、股评师唾沫横飞,一副天下事尽在掌握的气派。如果让我评价,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垃圾,他们的 存在毫无意义。且不谈他们造诣如何,利益取向如何,对如此巨大的经济系统,如此多的变量,他怎么可能知道其内部变化,遑论未来方向?即使将一只蚂蚁放在面 前研究,穷其一生,也未必知其一二,何况包括如此复杂个体的世界?

    道家讲“道可道、非常道”,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有些东西,你可以说出来,但只要你说出来,它可能就不再是那个东西。股市上有种理论,称为“相反理论”,也 是基于此。这种理论并不对市场的价值做出直接的判断,而是基于人类整体对市场的判断并与之采取相反的操作方法。当多方情绪高涨,高呼“黄金十年,牛市万 点”的时候,就是应该退场的时候;当多数人认为市场深不可测,甚至要推倒重来的时候,就是进场的时机。大家可回忆2005年的千点论,是何等的恐 怖;2007年的万点论,是何等疯狂,对该理论自会了然。金融市场的大鳄,对此都有相当精准的把握。想想当年巴菲特如何在中石油全身而退,大陆股民又如何 在48元高空为中石油站岗的吧。

    一、关于当前的经济形势

    关于经济形势,有许多这方面的数据,大家可以参考。有些政绩类数据可能不真实,但也有些数据是有参考意义的,比如货币发行数据。

 

 

        从2002年到2010年底,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从2002年底的18.5万亿涨到了2010年72万亿,涨了3倍,中国的高速工业化驱动着名义经济总量涨了2倍。货币供应和名义经济增长似乎不匹配,多出的货币哪里去了?土地和房产等像海绵一样吸收了溢出的货币量。

    这期间美国的货币量才增加了多少呢?

    美国的M2增长了53%,而美国的最广义货币M3从9万亿涨到当下的13万亿,增长了45%。同期美国的名义经济总量涨了36%,而自金融海啸以来美国国内资产缩水了40%以上,几乎退回到2000年的水平。

    不考虑CPI数据,仅凭直接经验,中国的通胀实际上已经失控:货币增幅将维持在16%以上,五年后将翻一番;多种要素价格长期被管制,潜在涨价因素蠢蠢欲动;农村红利消失殆尽;输入性通胀压力空前;房地产绑架全社会,已呈现“大而不能倒”之势。

    通过国内央行的货币发行数据,我们可以判断,不管本经济体曾经是何等的健康,何等的卓越,它目前已经彻底蜕变成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它的存续,几乎完 全依赖于连续的货币超发,借新还旧,它自体已经失去了自我维系的能力。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泡沫”,说的学术一点,就是其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其能够产生的 现金总流入。关于这种骗局的成局与破灭,参见前面博文。不信?你让政府将货币发行回归到与GDP同步的状态,看他敢不敢,本经济体立即崩盘。但是,货币越 发是有严重后果的,这将导致严重的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49年的GMD因此失去了大陆,日本、东南亚经历了相当惨痛的经济崩盘与衰退,日本至今仍在衰退的 泥潭中挣扎。

    正如前面所言,世界上并不存在永动机。从长期看,无论有抽象存在还是具体存在,一切都会消失,一切都会死去。至今,在通胀已如烈火般蔓延的形势下,本经济 体不敢停止货币超发,亦不敢真正的调低经济增速。也就等于,本经济体仍在执迷于永动机的存在。这样的后果,当然以大崩盘、大萧条为结局。大家或许看到阿尔 卑斯山雪崩的震撼场面,或许看到海啸吞噬一切的恐怖场景,就是那个样子。地球上的一切事物都不会脱离引力作用,向上推一样东西,你需要用很长时间,很大的 力气;让它加速落下,只需要你放手。宇宙的膨胀会经历N亿年的时间,而宇宙塌陷,回归为黑洞,可能只需瞬间。

    本经济体的“庞氏骗局”本质,不仅基于巨额的货币超发,而且在于本经济体基本上全是“硬邦邦”的资源消耗产业,而资源终究是有限的。一旦资源枯竭,本经济 体如不能顺利完成转型,则游戏崩溃不可避免。2010年,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8%,这已是历史性的高位。它不会永远膨胀下去,只要你不 主动调整,它一定会以崩溃式的局面结束。而转型这个问题,说了多少年,至今也不见动真的。说实在的,你让中国人从事美国式的设计与创意,或者搞发明创造, 真的难为了中国人。这不得不说文化基因说起。

    西方文明,是以古希腊的爱琴海文明发展而来的。古希腊文明,建立在形式逻辑的基础上,从1+1=2这样的逻辑出发,去推演世界,探索宇宙。古希腊不仅建立 了发达的数学体系,同时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如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皆为伟大的数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从宇宙演变的的基 本形态来看,确实在相当程度上遵循了逻辑运行的规则。反观中国文化,我们几乎不存在逻辑产生的土壤。我们的文字——汉字是象形文字,常用的有几千个,无法 进行由简入繁的逻辑推理,更难以在语言中训练逻辑思维。中国的死记硬背式的学习习惯或与此有关。缺乏逻辑规则,也导致了汉语成为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也是最 难捉摸的语言之一。这导致了中国人的交流障碍。相比而言,古希腊文字为抽象的符号,数量较少,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可形成各种词汇,方便了学习与推理。而 且,古希腊文字与数学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因此,可以将语言与数学结合起来。欧洲的社科理论,一开始即遵循一定的逻辑,遵循大家共守的规则,在自然 科学深耕的同时,社会科学也取得了相当的进步。反观目前中国的社会科学,绝大多数都是垃圾。因为,中国的社会科学,不遵守公认的基本范式,亦无基本的逻辑 支撑。因此,强盗理论,诡辩盛行。比如,“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代的落后是由于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结果”,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到底是先落后,还 是先挨打呢?要不要遵循基本的逻辑常识?没有人深究。

    中国语言上的特点,使得中国的语文与数学完全割裂,几乎毫无关系,数学往往成为文科学生的绝对弱项。中国语言的玄虚,也使得中国人成为世界上最擅长搞文字 游戏的民族之一。其代表作是八股文,代表人物则是遍布大小机关的各级官员。每到开人代会,往往台上人物眉飞色舞,滔滔不断;台下诸公听得心摇神荡,如醉如 痴。待曲终人散,过问会议落实,则顾盼左右,一问三不知。

    正由于中国语言文字的巨大缺陷,使中国人无法形成深入而系统的思维。文字混乱,则心智必乱。这使得中国在与西方的竞争中,先天处于劣势。即使在中国文化顶 峰的宋朝,我们基本上也是有“术”,而无逻辑。比如印刷术、医术都有相当的成就,在器物的制造工艺方面,也是相当的成熟。但没有逻辑学,无法运用逻辑,见 微知著的进行推理与描述。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对自然,对社会的研究,仍处于“混沌”的状态。其实,混沌这个东西,也未必就是坏东西。但是,若要与西方竞 争,几乎全部都要进入西方进入系统的逻辑训练。这正是中国的文化背景所不具备的。

    因此,让本土中国人与擅长逻辑的西方人进行竞争,从事设计、思想、创意这些东西,几乎不可能。实际上,日本也没有做到,日本文化基本上以中国文化为蓝本,日本人固然勤奋,但在基础研究、开拓创造方面,远在美国人之下,文化基因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

    二、关于中美国

    次债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使人们对于美国式的发展模式产生质疑,也有人怀疑美国的霸权地位是否就此终结。有一些人唱空美元,认为美元可能会崩盘,黄金将重新成为未来的世界货币。

    美国人确实不厚道。我也认为,美国推出的QE1、2之类的量化宽松政策,目标很可能是针对中国。说美国人有阴谋,我不赞同,我认为,美国是阳谋。因为美国 目前的经济形势并不稳定,它不允许美国陷入通缩状态。有一种理论认为,通缩比通胀更难治理。它要把通胀之火烧起来,而第一把火,当然要选在中国烧。大家不 妨反省一下:本经济体固守僵硬的汇率多年,有道理吗?我们是为了当雷锋吗?当然不是,我们有自己的算盘。早期是为了多出口,后来是为了防止资本的大规模流 动而导致经济崩盘。说为了美国人,人家打死也不信。国与国之间,本来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汇率问题上,大家彼此彼此,谁都不欠谁的。

    老子曰:人生之柔弱,其死坚强。万物草木生之柔脆,其死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根据老子的思想,我们不妨思考:本经济体僵硬的汇率制度是否 必须修改?这难道不是“以人为压低汇率的办法实行重商主义”吗?这样做的结果,损人不利已。搞到现在,形成了骑虎难下的局面,放开也不是,不放开也不是。 最终的结局,就是在拖延与推诿中,错失调整良机,导致不可收拾的残局出现。

    以此看,各种所谓的治国之术,多数皆属小聪明。实际上,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老子曰: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本经济体的官员们,以其小聪明、小把戏,导致了现在的结局。当好运享尽,历史也就走到了尽头。有道是,出来混,总要还的。

    目前,美国的量化宽松确实是以邻为壑的做法,让新兴经济体的通胀之火愈发的猛烈。资产市场泡沫狂飞、通胀形势覆水难收、实体经济普遍低迷、纸面繁荣成为常 态。这一切,似乎都在昭示“新泡沫拯救旧泡沫”的行动不过是重复过往。我们应该明白: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在利益面前,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美国人的幸运 之处,在于把政府这头狮子关进了笼子,虽然狮子也会为害,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它的行为是可控的,灵活的,能为美国人民做些有益的事情。本经济体呢?狮子 在哪里?正在大地上无约束的驰骋。看看膨胀的公务员数量,庞大的三公支出,垄断而蛮横的国有企业、豪华而排场的政府大楼,你就明白。我认为,美国人智商并 不高,美国政府也不高尚,美国的通胀政策,在实质上也损害了美国普通民众的利益。因此,如果你硬说美国政府是好政府,你一定中了邪。目前的中美国竞争,更 像是两个臭棋篓子下棋,虽然水平都很臭,但一定能分出胜负。关键不是看谁更聪明,而是看谁更臭,谁更愚蠢。

    三、关于集体决策

    不同于美式的决策制度,本经济体有颇具特色的集体决策制度。据说,这一制度,能集中多数人的智慧,实现1+1>2的结果;而且,能防止出现封建式的独裁。 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证明,集体决策一定优于个人决策。在缺乏委托——代理机制制衡的情况下,所谓的集体决策,几乎全部沦为少数人团体谋取私利的 工具。更有甚者,集体决策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将优秀者淘汰出局的手段。名为人人负责,实际上人人无责。每个人都可以为防止承担个人责任而逃避对公众的责 任。本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委员会,就是这样一个东西。它没有经过授权,也不需要向人大负责,它的决策程序,是不公开的。它的决策依据,过程,外人无从得知。 这样的一个的组织,在决定着中国的未来。中国13亿人的命运,一定程度上由这个组织掌握。看一看这些年央行跌宕起伏的货币政策,你有何感觉?

    四、何为金融,金融之利弊

    金融这个东西,目前炒的很火。而实际上,真正理解金融的人寥寥无几。这样的话,很多人一定不服。事实上,一个骗局的成型,所依赖的就是多数人认为容易理解而事实上很难弄明白的特性。

    说到金融,不能不提犹太人。在目前的世界上,犹太人是金融的总瓢把子,白人充当前锋打手,东亚人,包括日本人、中国人,很遗憾,充其量也就是个小喽啰。美 国华尔街至今有师傅带徒弟的传统,也就是说,金融这种东西的精髓,实际上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你可看看巴菲特、罗杰斯等人对大学金融教育的评价,你会明白 我的话。华尔街收徒,犹太人为首选,白人次之,至于中国人、日本人,也罢,人家懒得理。因为,没有培养价值。为什么?中国人不是很聪明吗?日本人不是很勤 奋吗?这不能不说文化基因的问题。除了前面所说的,先天缺乏逻辑训练,对世界缺乏本体认知之外,东亚人有喜欢扎堆的传统、附和权威的习惯,这正是金融的大 忌。

    关于金融的利弊,我们不能不提一个人:希特勒。

    一般而言,希特勒是一个被彻底否定的人物。其凶残、独裁已经盖棺定论。但是,历史是多面的。人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历史加以剪裁、 遮掩并粉饰,这一点倒是很像企业的财务数据。希特勒被控在二战中大规模杀害犹太人,据说达600万之多。而实际上,这个数字被远远夸大了。当时在欧洲,全 部犹太人加起来也不到600万人。据考证,希特勒迫害致死的犹太人真实数据在2万人左右。不管怎样,迫害犹太人,这是希特勒的罪证。希特勒为什么要迫害犹 太人呢?一个重要原因是,犹太人在欧洲历史上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犹太人最擅长的把戏之一就是金融,他们通过金融投机,制造经济的大起大落,将欧洲经济 搞的乌烟瘴气,民众苦不堪言。而他们,通过经济的一起一落,从中攫取了巨额财富。德国在一战中的失败,德国1929年的经济危机,都有犹太人活动的影子。 希特勒本人则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哲学家,他对于犹太人的金融手法,具有不同于常人的领悟能力。他的《我的奋斗》一书,对于民众心理的理解,与金融游戏 的原理几乎吻合。他的统治手法,亦与犹太人的金融哲学有相通之处。我们可以理解,他清除犹太人,乃是“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谈不上谁更正义。实际上, 当时的欧洲,所有的国家都在排斥犹太人,只是希特勒做的最大胆。当德国战败,欧洲人顺理成章地把屎盆子扣在了希特勒头上。

    限制犹太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大家可以想想本经济体今天的局面,人人搞投机,不是炒股,就是炒房,无人踏实工作,无人愿意搞实业,无人愿意搞基础研 究。这是什么局面?这正是犹太人操纵下的欧洲。从结果看,希特勒可能做过头了。但是,欧洲人应该感谢他。经过希特勒的打击,犹太人在欧洲的势力逐渐式微, 其影响力从欧洲移至美国。二战后,欧洲的经济趋于稳定,投机之风再未大规模兴起。这难道不是希特勒的功劳吗?

    所谓历史,不过是成王败寇的黑色游戏。狼和羊,谁更正义,那要看历史由谁来写,谁写谁正义。

    有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会加速经济的发展,是经济的助推器。这种观点似是而非。金融主要的基础原理有两个,一是杠杆原理,即把未来的钱拿到现在来花,提前完成投资和消费。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按揭买房。

    另一个原理很少被人提到,即使有人知道,也基本上讳言。即金融实际上是利用多数人的愚蠢和弱点赚钱。人类固有的从众心理,搭便车、沾小便宜、好逸恶劳的心 理,成为金融大鳄猎杀散户的不二秘籍。这些弱点,可以说,每个人生来俱有,包括索罗斯、巴菲特这些人。多数人会将这些弱点携带一生,对其生活也许不会有大 的影响。而到了金融市场上,这些弱点便会被成倍放大,将其完全暴露在大鳄的火力点之下,任由其屠杀而混然不知。甚者,对大鳄们感恩戴德,崇拜不已。巴菲特 最近说要捐出全部财产,我们可以理解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金融家的强盗本质,即使进了棺材也无法更改。

    大鳄们的缺点是怎样克服的呢?除了身经百战,他们需要树立超强的哲学修为。有人说,犹太人个个都是哲学家,有一定道理。只有从哲学上彻底破解了自然乃至宇宙的本质,才能在残酷的金融市场上从容不迫,大小通吃。索罗斯自创的反身理论,亦是这种哲学的代表。

    欧洲也产生了很多哲学家,17、18世纪的德意志上空,群星璀璨,康德、黑格尔、叔本华等人,成为解放人类思想的先驱。但在犹太人的金融哲学面前,欧洲人 仍然逊色太多。欧洲没能抵挡住犹太人的折腾,经济持续动荡。希特勒凭借他天才般的智慧,成功理解了犹太人的金融哲学。正是因为他成功破译了金融哲学的密码 并深知其破坏力,他果断取缔犹太人。此举使欧洲战后经济稳定,欧洲人受益至今。希特勒另两个颇具争议的行动,一是武力统一欧洲,一是进攻苏联。在希特勒去 逝后的1991年,苏联的镰刀斧子旗成功降下,国土一分十五,实现了民主化。1993年,统一的欧盟成立。可以说,在希特勒去世近半个世纪后,他的战略设 想一一实现。面对如此尴尬的事实,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个人呢?

    基于金融与基础经济的联动机制,金融杠杆的原理决定了,在金融周期的顶峰,只要金融业稍有风吹草动,便可能对基础经济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大家可以回忆当年 雷曼兄弟倒台,美国经济的恐慌局面。当时造成了实体经济中现金流突然中断,由人人不差钱,变成了人人缺钱,实体经济由此停摆。这就是金融的倒杠杆原理,与 物理上的杠杆原理完全一致。

    金融对散户的猎杀机制,也使得多数人在金融游戏中吃尽苦头,甚至倾家荡产。大家可以思考股市里的一赚二平七赔的原理,也可以想想为什么大家虽然可以贷款, 却越来越买不起房。这正是金融对老百姓的猎杀机制。可以说,只要你允许金融横行,这样的结局就不可避免。人类竞争的本质,就是以多数人失败为代价,换取少 数人的成功。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大家可以总结一下,自己在上学、工作、升迁过程中淘汰别人和被人淘汰的经历,何等的残酷,也是这个原理,所有的竞争 机制都是如此。大家都知道林彪能打,如果没有那么多士兵冲锋陷阵,能成就林彪功名吗?所有的成功者,都是踩着失败者的鲜血和尸体一路走来,都是赤裸裸的强 盗。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据说,刘伯承元帅晚年从不提自己当年领兵打仗的事,他认为死了那么多同胞,本身即是悲剧,哪有夸口可言。至于职位,他认为是建立 于同志们巨大的牺牲之上,哪里有什么炫耀之处。这是一个过来人的良心之见。

    对于各种争权夺利的人类游戏,老子同样看的相当的透。他认为这会将人类引向万劫不复的自我毁灭。他提出: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 可欲,使心不乱。又提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他反对那种偏袒一方的执政策略,主张平等对待所有人,让百姓自己解决自己的问 题。这显然也是对的。2009年,为挽救经济危机,本经济体推出了10+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给那些腐朽而过剩的硬邦邦的产业又打了一针兴奋剂,使他们 在本来错误的道路上继续飞奔。到现在,通胀上来了,经济停滞了,民怨沸腾了。这些看似亲民的措施,最终肥了谁?

    金融本质上是哲学,属于不可知论范畴。这个结论似乎很难理解。道理其实也很简单,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股评师们滔滔不断,而他们自己却赔的一塌糊涂。我们 可以看到很多基金经理,他们只会收钱,不会赚钱,这都是很正常的。巴菲特讲“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恰好说明了这个道理。股票的 价值取决于众人的认知。并与众人的认知相反。这其实也体现了老子“万物阴阳相生、阴阳相克,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道理。

    五、经济是什么

    不论经济曾经为人类的生存解决了多少问题,做出了多大贡献,目前经济已经确定无疑地演变为一种邪教。

    这个说法够哗众取宠,也够骇人听闻。

    经济的邪恶之处,在于它藐视自然,无休止的放大欲望,妄图以人的意愿改变一切,对自然万物的存在构成毁灭性的威胁。大家可以看到遍地的山川疮痍、河流皆污、尘沙满天、冰川融化、荒漠漫延;吃到的毒奶、毒菜、毒馒头;人类道德沦丧,见利忘义、穷奢极侈、笑贫不笑娼。

    本国的基本国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听来怎么就像永动机?以宇宙之浩瀚,边界在哪里尚且不知,哪有什么中心?我只知道有些顽皮的孩子喜欢以自己为中心,一个复杂而不断扩张的系统,有中心吗?

    道家认为,世间万物,负阴而抱阳,相生相克,互相依存。霍金认为:在未来的两百年里,人类面临的危机次数可能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也就是说,人类的存在时间 可能仅有200年的时间。他把这一切归结为人类天生“具有自私和侵略性的本能”。霍金的推断基于常识与哲学。在道德经里,老子亦有相同的思想。老子主张: 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的高明之处,在于把复杂的事物一眼看透。基于对立统一的认知,他认为,任何所谓的折腾都是空无意义。这与佛家的思想亦具有统一性:佛家认为,万事皆 空,亦是此道理。既然任何事物,都有自我膨胀,自我强化的本能,而任何强大的系统,最终的结局不免崩溃,从而对整体系统形成毁灭性的破坏,那么最好的办 法,就是不让他发生,使人们回归自然的蒙昧混沌状态,与大自然同生同灭。应该说,老子是正确的。目前人类对于经济的崇拜,已近于永动机般的痴迷。当永动机 的幻觉破灭,人类的灾难亦将不可避免。如果站在世界的角度,中国是一个大家争相逃离的地方;而站在宇宙的角度,地球则人类企图逃离的世界。美国的星球殖民 探险,毫无疑义的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在自私与贪婪的本质上,中国人与美国人半斤八两,不分伯仲。

    六、关于房价的走势

    关于房价,有许多关于房价租售比、房价收入比、空置率之类的数据。这些数据,足以佐证泡沫之大。

    这里只澄清几种流行观点:

    ※ 房价永远上涨。

    你见过长到天上的树吗?

    ※政府不会让房价下跌。

    你当政府是耶稣吗?从政府的本质来看,政府只是一伙野心家组成的强盗组织,古今中外皆是如此。政府只会败事,不能成事。文革刚过去三十多年,就把政府对社会的强大破坏力给忘了。唉……

    ※ 中国房子还很短缺。

    曾有媒体报道,中国电力部门报告,2010年上半年,6450万城市住户的电表读数为零。据此推测,中国现有闲置房可供2亿人居住。另有媒体说,电力部门 否认了这一数据。大致推测,现有存量住房供13亿中国人居住绰绰有余。目前,包括城市与农村,中国的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日本、韩国,与欧洲大体相当。谢国 忠先生推算,中国城市住房总量约为170亿平方米,因此不存在绝对住房短缺的情况。如果采用日本的标准,中国城市住房足以安置所有的中国人,所有农村人口 迁到城市都足够。如果算上在建项、规划项目,中国的住房面积总体已经过剩。

    ※房子能升值。

    我从没搞懂何为升值,在我看来这似乎跟天上掉馅饼差不多。从常识讲,除极少数仅有的、不可再生物品,如名人字画之外,绝大多数资产的价格取决于其未来内部现金总流入。此外的炒作,均可归为庞氏骗局,终有崩盘的一天。

    ※只要还清贷款,就能剩套房子,租房什么也剩不下。

    不一定。绝大多数人从没考虑过房产的折旧问题。按照法律规定,中国的房子只有70年的使用权(有的是50年),所以每年约有2%的折旧率。中国房子的质 量,几乎是世界上最差的,据说只有30年,折旧率有可能达到3%。所以,根据目前大致的租金回报率2%-3%,基本上等于零回报。如果再加上6%左右的贷 款利息,买房成本大的惊人。更恐怖的是,在你还清30年贷款后,你的房子价值可能清零,这不仅是折旧之后的无残值问题,政府可能随时将你的房子无偿收回, 你将为此惶惶而不可终日。

    ※香港的房价不掉,大陆也不会掉。

    事实上香港房价1998年一年掉了50%,相当的恐怖。但香港很不争气,如果不是中央政府的支持,香港恐怕早已沦落为内地二流城市水准。香港目前产业实际 只剩下两下:一是金融,二是房地产。经过1997年的泡沫破灭,香港应当学习日本,吸取教训,永远戒掉对房地产的痴迷。然而事实相反,香港人的梦想,似乎 永远在等待大陆的暴发户上门买房。香港的沦落,可归因于它对房地产的迷恋。将来如果大陆沦落,也将由此面生。

    ※ 钞票越发越多,流动性过剩。

    截至目前,这仍是事实。马克思说,通胀是对人民赤裸裸的掠夺,这话千真万确。现在的问题是,你跟他讲法律,他跟你讲政策;你跟他讲通胀,他跟你讲道德。窃 钩者诸,窃国者侯。按既定的每年递增16%的货币增长率,五年后广义货币(M2)将达到150万亿之巨,他们真的要裸奔了。不过很遗憾,他们可能等不到那 一天,外资才不会等坐以待毙。只要风向有变,外资会在顷刻间撤出,泛滥的流动性将瞬间枯竭,当年东南亚就是这样崩盘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只是悲剧的一再上演而已。相同的是剧本,不同的是角色。

    还记得抢盐吗?盐属于遍地皆是的东西,典型的流动性过剩。恐慌的情绪导致了合成谬误,即使最过剩的东西也被一扫而光。抢盐闹剧,即是未来经济危机的绝佳预演。

    ※  大家都买房了,跟多数人走最安全。

    金融的本质,正是少数人猎杀多数人。

    ※ 买房爱国。

    白痴。

    ※  我就愿意买,你管的着吗?

    &%☆◇*^#*&^$%#@%!……

    关于房价,各方论战不休,好不热闹。代表人物中,我认为时寒冰虚伪,牛刀稍显浅薄。而任志强是条汉子,不论他是否邪恶,至少他敢讲实话。中国房价终局的出 现,不依赖牛刀、时寒冰,而赖于任志强这样的人。老子曰,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如果一个系统不能变好,不如让它 早点崩溃,大家早点解脱也是好事。能够让一个邪恶的系统灰飞烟灭,则类似于圣人。中国的地产泡沫,目前看是无解的,因为任何一方都不会放弃自己的利益。既 然大家都拒绝让步,那就让它以一个永动机的概念运行下去,等大家都明白了概念只是传说,一切自会现出原形。这之前,任何寄望于加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 想法都是扯淡。与虎谋皮,你以为老虎是病猫吗?我们最大的指望,就是这一切早点结束。而要结束,前提就是“上涨、上涨、再上涨”,直到它涨不动了,它自会 崩盘。解这个局,任志强是最好的鼓手。

    七、关于市场操作

    对于目前金融市场的操作,我认为应该以谨慎为主。事实上,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宁可错过,不可做错的原则。本经济体的大劫不可避免,时间点已经渐行渐近。 中美国的各项信号共振已经密集出现,2011年极可能成为中国历史性的转折点。在具体操作上,建议回避所有的主流市场品种。所有与所谓中国奇迹有关的品 种,包括地产、银行、钢铁、建材、汽车等等,最好回避。对于消费潜力较稳定的医药类,可在大势稳定后,择优介入,在大势未明之前,以回避为主。基于人类对 于工业的迷恋,以及对于农业的漠视,长期压制农业导致的农业比价回归的机会将到来,对于农业类企业,建议密切关注。A股的农业类公司多不务正业,注意区分 质地。基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作为石油能源替代的煤炭,未来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亦应重点关注。

    八、关于中国的历史、未来

    国学泰斗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对此我深表认同。华夏文明,确实在两宋之后,出现戛然而止的局面。由于蒙元和满清 的入侵,以及野蛮残暴的统治,导致华夏文明被迫中断。今天,我们只能在日本见到两宋文化的影子。日本人的细腻、整洁、礼仪、自强,是两宋华夏人的真实特 征。事实上,日本历史上侵华,也多以“大中华衣钵”的心态为动力。日本人认为,日本才是华夏文化的正宗传人,只有他能承担起光复华夏文明的重任。而中国大 陆,已经呈现“华夷变异”的状态,在当时已经腐朽不堪。除去民族自尊心不谈,日本人的认知并非全无道理。20世纪早期日本的扩张,也并非全部针对中国,更 主要的,是针对英、美、俄这些“白人蛮夷”。所以,总有日本人说,大东亚战争是“圣战”,是黄种人为打破白人围剿而不得已发动的正义战争。而中日战争,更 多的也是两国间的误解与东亚式的窝里斗。事实上,八年抗战,也是某些不怀好意的中国人,替苏俄把屎盆子抢来扣到老蒋头上。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参考近年 发掘的史料。

    如果把中国历史比作股市,两宋乃是是中国历史的6000点。之后,中国历经了蒙元的种族灭绝、朱明的极权式禁锢、满清腐朽愚昧的自我封闭,而后又经历了无 数次的革命与折腾,中国人一路颠簸走来,宝贵的资源、优秀的传统,已经基本上丧失殆尽。现在我们不仅没有了文化,连物质、环境也基本上挥霍一空。我们不仅 无颜面对祖先,亦基本无能力养育后代。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一代人,是最愚昧、最堕落的的一代,我们不仅无能力应对美国的挑战,我们甚至会遭天谴。我们的发 展模式是断子绝孙式的。抗战前夕,汪先生说:中国要复兴,至少需要百年。如今,百年将过,我们面临的是更为复杂、更困顿的烂摊子。如果给现在的中国标个点 位,我至多给出千点。

    有人显然不同意我的说法,他们认为当今为旷古盛世。问题是:你见过人人逃离的盛世吗?中国富人27%已经完成了移民;查查高干,有几个没有子女移民?现在 的局面,看空者云中国将彻底崩盘,推倒重来;看多者说中国将完成历史大逆转,涅磐重生。不论结局如何,中国将在剧烈的变革下完成重构,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 预期。

    中国的治国方式,到现在为止,仍然是投机式的。除了“上下交征利”,就是典型的群体无意识。中国是个大国,对于大国的治理,除了美国式的联邦制,世界上还 没有成功的先例。无论是德国的欧洲大陆式治理方式,还是日本的儒家式统治方式,均无法有效去统治大国。至于中国式的极权式,很遗憾,自出生即携带了崩溃基 因。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不停往复,没有进步,正基于此。世间万物,绝无一成不变之理,当一个人、一件事物、一个团体、它拒绝自我更新,失去了自我更新的能 力,将它淘汰,乃是历史必然。中国要复兴,有赖于三个前提:一是确立足以超越人类物欲的宗教信仰,二是对国人从小进行严格的逻辑训练,形成逻辑思维的习 惯;三是彻底反思儒家思想,革除人情社会的传统,确立平等、普世的价值观,从文化上清除腐败的土壤。

    以上三个前提,可以参考日本、台湾的经验。蒋氏父子在台湾的成功,除历史大环境因素之外,其二人均为虔诚的基督徒,深知内省、自持,懂得人与自然和平共处 之道。而蒋介石,还是王阳明道学文化的崇拜者。蒋经国的继承人李登辉,亦是虔诚的基督徒。宗教对他们的治国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有助于其内心摆脱“以搞钱 为中心”、“再活五百年”之类的庸俗政治传统。亦使民众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于环境、未来怀有深刻的敬畏,防止了全局式的崩溃。

    对于中国大陆,清除沉疴的政治传统,不妨从普及道家文化开始。道家思想,可称为中国本土唯一的哲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它揭示了自然基本的存在形式和自然演变的基本逻辑规律。看似肤浅,实为深厚;看似简单,深为系统;看似柔弱,实为强大。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与西方的“最小政府”、“将权力关进笼子”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与民休养,超然利益纷争,亦有利于割断权力与金钱的关系。如此,可保社会之太平安定。中国历 史几千年,史家公认的太平盛世,有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四朝,几乎都是推崇黄老之学、遵行无为而治的典范。

    九、结语

    时间所限,本文仓促草就。结构散乱,论证过程粗糙,不当之处难免。我并不指望成为预言家,只为尽量还原真相,尽管真相异常残酷。

    不必奢谈以人为本。从宇宙的长河来看,人类只是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孰本孰末,从何处算起?即使真有所谓的本与末,也应以自然为本、宇宙为本,毕竟是自然养育了人类,而不是人类养育了自然。

    不必迷信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在庞杂万变的系统面前,所有的认知都值得怀疑,所有的结论都如同盲人摸象般残缺片面。正如笛卡尔所言:一切皆可质疑,只有我的质疑不可质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34

清理整頓前夜 山寨交易所瘋狂依舊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17/1MMDcwXzQwMjY1Mw.html

21世紀網 2月2日,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工作會議暨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這也是去年國務院決心清理整頓各種交易所之後,召開的一次最高規格的會議。

作為聯席會議召集人、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提出,不能變相搞均等份額,不能變相搞股票交易,不能變相搞期貨、金融衍生品交易。他要求盡快啟動方案實施,確保在6月30日前完成各項工作。這也意味著,全國大小上萬家各類交易平台生死大限逼近。

一邊面臨清理整頓的危險,一邊卻在大肆擴張,開出各種誘人的條件招收代理商與客戶。風暴中的各類山寨交易所目前很是淡定,甚至仍有條不紊的發展下線。

「我 們不會被清理的,因為我們是國企,我們老闆已經和省政府溝通好了,要不了幾天就可以拿到批文。而且我們交易所的3年規劃是做中國最大的貴金屬交易所。」廣 東安源貴金屬交易所招商部一位負責人向21世紀網表示。「目前我們正在招各地的代理商,你要是想做的話就趕緊,現在很多地方的代理資格已經沒有了,你要做 的那個省份有好幾個人正在搶。」

雖然廣東安源貴金屬交易所對外表現出強大的實力與正規,但21世紀網調查發現,事實並非如上述招商部負責人說得那麼穩妥,與期貨、證券相比,其中存在眾多亂像和風險。

代理商的誘惑

目前國內很多山寨交易所都在招收區域代理商,一些山寨交易所的網站一級頁面的頂部都掛著熱烈慶祝XX省省級代理簽約的條幅。

「這很正常。」一位熟悉內情的期貨行業分析師張海濤(化名)告訴21世紀網,他這一年多經常接到這些山寨交易所拉他做會員、找他做區域代理商的電話。

據悉,這些交易所給代理商開出的條件很是誘惑。

21 世紀網拿到的廣東安源貴金屬交易所的「廣源銀」交易費用收取明細顯示:5千克的廣源銀保證金為8000元,交易手續費為80元;10千克廣源銀保證金為 8000元,手續費為160元;50千克廣源銀保證金為8000元,手續費為800元,80千克的廣源銀,保證金仍為8000元,交易手續費達到1000 元。

一位廣源銀的省級代理商告訴21世紀網,你要是做我們的代理商的話,客戶交易成功後,我們將對你進行佣金返還。具體是客戶要是做成了 5千克一手「廣源銀」單子,交易所獲得的80元手續費將返還代理商38元,做成50千克和1000千克的單子,交易所收取的800塊和1000快的手續 費,將返還代理商380元。

事實上,上述4-5成的返傭數還是少的。

手續費7成當做佣金

21世紀網隨後聯繫了廣東安源貴金屬交易公司總部,該交易所招商部負責人表示:「如果你做了省級代理,我們將客戶交易的手續費7成當做佣金返還給你。」

這意味著如果做成了重為5千克一手「廣源銀」,代理商將獲得56元收益,做成80千克的「廣源銀」,交易所收取的1000元手續費,代理商將從中分得700元。

為了顯示正規,廣源貴金屬交易所的省級代表稱:對代理商的佣金現在是每天晚上21.00—22.00結算,每月一次返還。

電話中廣東安源貴金屬交易所招商部負責人頗想促成這筆生意成功,他稱:只要有足夠的交易額,返還佣金比率這塊我們還能再商量。「浙江區域的總代你知道去年賺了多少錢嗎,8000萬。」

上 述招商部負責人甚至還給記者出了個招:「你拿到省級代理權後,沒有必要自己去找客戶,那樣太累。你可以在省裡發展下線,發展渠道,讓市縣級的渠道商去開拓 客戶。比如交易所給你返傭是7個點,你可以給你的市級代理商5個點或者4個點,讓他們去發展客戶。這樣你就可以自己在家躺著收錢了。我們給的省代是獨家 的,所以給市級的返傭點數,你可以隨便談。」

何吸個人客戶前來開戶並多做交易,進而增加代理商的收益。廣東安源貴金屬交易所的省級代表還 給出了別的建議:「代理公司需要一些分析師技術派的員工,給客戶給一些操作建議;要多招人才,尤其是網絡營銷和電話營銷人才;代理商可以多辦業績宣講會, 吸引個人投資者開戶交易。這三板斧下去,效果應該不錯。」

啥事不用干,年入近億元。如此天下掉餡餅的美事,在記者的想像中不是啥人都可以干的,這肯定需要一定的資質,需要嚴格的審查。

對此,上述那位廣東安源貴金屬交易所的省級代理告訴21世紀網,省代需要200平的辦公場所,30個工作人員,還有100萬的註冊資本。此外還得向交易所付50萬元的加盟費。而市級代理商,註冊資本、場地、人員都沒有特別要求。

當記者表示,我想做省級代理商但註冊資本沒有那麼多時,上述省級代表表示,註冊資本這些都可以商量,但加盟費沒有辦法便宜。隨後,記者在招商部負責人處也證實了上述說法。

張 海濤向21世紀網表示:這些所謂的代理商扮演的類似於期貨行業中的期貨公司的角色,目前國內對期貨公司註冊資本等資質要求極其嚴格。我國的期貨公司最低註 冊資本金為3000萬元,而這些山寨交易所的地區公司只需要一百萬元的註冊資本,一旦出現事故,代理商捲起鋪蓋走人,最後只有所在地的政府進行兜底,金融 風險極大。」

據悉,目前廣東安源貴金屬交易所加盟商約有28家,主要集中在廣東、福建、浙江等省市。(21世紀網 沈晨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88

李錦記發力保健概念:復合多糖或處爆發前夜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8/zMNDE4XzQyOTIzMQ.html

21世紀網訊 李錦記,一家醬油老字號企業開始摸索中草藥健康產品和傳統食品『兩條腿走路』的產業道路,與安利、玫琳凱、完美等老牌外資直銷企業展開正面競爭。

成立於1992年的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是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成員之一。近日,無限極在全球首發PolysacTM復合多糖研究成果,依靠復合多糖的增健系列保健產品為李錦記集團的跨產業版圖畫下了半壁江山。當前保健品市場仍享受著快速高成長性,這讓眾多企業為搶灘商機煞費苦心。

有關保健專家分析認為,在林立和良莠不齊的保健產品中,如何找到適合人體免疫能力、具有差異化競爭和獲得消費者長期信任的保健產品面臨著老大難的問題。

而對抗生活壓力、工作緊張等因素影響造成亞健康隱患,活性多糖,特別是復合多糖產業在健康產業十二五的政策下迎來了發展的利好。據中國保健品協會數據,2015年我國健康產業產值有望向萬億產值大關邁進,作為重要分支的復合多糖產業,或處於集中爆發的前夜。

糖生物學已成為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和新熱點。在國際上,自上世紀60年代起,日本科學家Chihara率先在國際頂級科學期刊《Nature》上發表論文分析香菇多糖的抗腫瘤作用,此後,世界多個科普雜誌均開展對活性多糖產業的研究。

縱觀國內,近年對於結構多糖與其免疫調節作用關係的科研成果幾近空白,而復合多糖產品市場上的王者也為數不多。從70年代起,南方醫科大學(原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在國內率先開展多糖研究。90年代,李錦記集團旗下的無限極公司聯合南方醫科大學成為多糖產業研發的首個吃螃蟹者,直至2011年,無限極向世界證實中草藥多糖口服產品的保健功效。

究竟復合多糖對人體保健有何作用?消費者在保健產品的迷局下容易掉入莫衷一是的怪圈。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周聯分析指出,「多糖生物活性包括促進免疫、抗腫瘤、抗突變、抗病毒、抗輻射、抗氧化、抗凝血、降血糖、降血脂和延緩衰老等,涉及到人類健康的各個方面。多糖適合於對以上功能有需求的人群」。

據瞭解,單糖是糖的基本組成單位,2~10個單糖組成寡糖,10個以上則組成多糖。而復合多糖是篩選出科學、有效的多糖組合,以最佳比例進行的組合搭配,有著「1+1﹥2」的效果。

事實上,隨著傳統中藥企業製造利潤不斷被壓縮,不僅品牌中藥企業,如同仁堂藥業、華潤醫藥、哈藥集團和江中藥業等,連食品企業也開始涉水保健食品的「亞健康生意」,這儼然成為眾多商家眼中的必爭黃金之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83

紅星美凱龍上市前夜資金鏈告急 車建興22天融資15億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32723/

幾度盛傳上市進程的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紅星美凱龍),已然按捺不住,開始了新一輪的間接融資。

短短22天內,紅星美凱龍已連發兩期中期票據,合計融資15億元,公司資金鏈緊繃局面已不言自明。

9月18日,紅星美凱龍 公佈2012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擬發行金額為9億元,期限5年,發行時間為9月21日。而就在今年8月30日,該公司剛剛發行了今年第一期中期票據,募資6億元,期限3年。

儘管一度否認上市,但15億元的債務融資,已盡顯紅星美凱龍目前的資金飢渴程度,而遠遠超過淨資產的有息債務,亦隱現出該公司目前緊張的現金流。

資金鏈隱患暗藏

發展迅猛的同時,紅星美凱龍的運營成本也在突飛猛進。

數據顯示,公司2009-2011年度營業成本分別為6.68億元、10.89億元和18.70億元,年化增長率超過50%,2011年度每季度運營資金投入超過3.8億元,其中員工工資及廣告企劃支出約1.8億元、稅金支出約2億元。

據預測,紅星美凱龍今年三、四季度僅上述員工工資、廣告企劃支出、稅金支出在內的運營資金投入將超過7億元。此外,其今年每季平均利息支出規模預計也在2億元以上。

因此,第二期中期票據募集的9億元中的1.12億元,將被用於補充運營資金需求,其中集團本部0.97億元、濟南紅星美凱龍世博家居生活廣場有限公司(下稱濟南紅星)1000萬元、上海山海藝術家具有限公司(下稱山海家具)500萬元。

剩餘的7.88億元擬用於紅星美凱龍及部分子公司歸還銀行貸款及利息,其中公司本部5.18億元、上海虹欣歐凱家居有限公司0.84億元、上海新偉置業有限公司0.67億元、山海家具0.55億元、天津紅星美凱龍國際家居廣場有限公司(下稱天津家居)0.29億元、濟南紅星0.29億元和南京名都家居廣場有限公司558萬元。

記者注意到,紅星美凱龍此前募集的6億元中期票據中的0.42億元被用於補充運營資金,其中集團本部2850萬元、南京名都500萬元、天津家居400萬元和濟南紅星450萬元。

另外的5.58億元同樣被用於歸還銀行貸款及利息,其中公司本部3.85億元、南京名都1.56億元、天津家居228萬元和濟南紅星1500萬元。

頻繁募資用於補充運營資金或歸還銀行貸款背後,紅星美凱龍的資金狀況究竟如何?

相關招募說明書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公司包括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等在內的各項有息債務合計已達104.60億元,相當於公司同期淨資產的164.15%。

另據記者得到的紅星美凱龍2012年半年報顯示,公司的各項有息債務合計已達111.48億元,相當於同期淨資產的166.16%。

其上半年合併報表中總資產為235.37億元,總負債為168.28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1.50%。

紅星美凱龍2009、2010和2011年末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5.91%、75.54%和73.37%,其負債中長期借款佔比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紅星美凱龍的高資產負債率使得其可能面臨包括資金周轉困難、籌資能力不足、綜合償債能力下降等諸多風險。

另外,2009年至今年3月末,紅星美凱龍的其他應付款分別為19.97億元、34.81億元、28.38億元和27.61億元,佔當期流動負債比例在35%-55%,短期資金支付壓力頗大。

那麼,紅星美凱龍究竟還有多少錢呢?

其半年報顯示,公司當期貨幣資金為25.95億元,與之相比,同期短期借款為14.21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13.57億元,兩者累計達27.78億元。

費用增長吞噬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紅星美凱龍兩次中期票據均未設擔保,能否按期足額兌付完全取決於其信用。但支撐還款或保證其信用的公司業績,上半年已出現同比下滑。

半年報顯示,紅星美凱龍上半年實現營收27.61億元,比去年同期27.42億元僅增長0.19億元;淨利潤6.32億元,則同比下滑18.35%。

紅星美凱龍2012年一季報顯示,其當期淨利潤為3.59億元,較去年同期1.48億元增長了142.57%;但與去年二季度6.26億的淨利潤相比,其今年二季度淨利潤僅為2.73億元。

這意味著,紅星美凱龍業績下滑主要出現在今年二季度,同比、環比雙雙下滑。

對比其一季報和半年報可以發現,紅星美凱龍一季度末的銷售費用為1.33億元、管理費用為1.67億元、財務費用為1.16億元,合計4.16億元。但二季度末,其三項數據分別達3.12億元、4.03億元和1.92億元,合計為9.07億元。

二季度一舉增加的4.91億元費用,無疑是吞噬利潤的罪魁禍首。

在費用增長、業績下滑的情況下,紅星美凱龍緣何繼續融資?其招募說明書解釋,是因公司在建及儲備項目後續投入超過50億元。

資料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紅星美凱龍主要在建項目5個,總投資46.2億元,已投入30.1億元,合計建築面積約64萬平米;另有擬建項目7個,合計總投資58.1億元,合計建築面積約119.5萬平米。

顯然,以紅星美凱龍目前的資金狀況,很難如期完成上述項目。在IPO遲遲不能實現的情況下,紅星美凱龍只能通過票據融資來應對窘迫的資金狀況。

股東資料首度曝光

頻繁傳出IPO消息的同時,紅星美凱龍的股東方信息一直撲朔迷離,此前就有包括華平投資集團、中信產業基金、渤海產業基金等資本大鱷聯合向其注資的傳言。

隨著上述招募書的披露,隱藏其中的股東身份也浮出水面。

資料顯示,紅星美凱龍是2007年6月由紅星家具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紅星家具)與上海紅星美凱龍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美凱龍投資)共同出資1.2億元設立。紅星家具佔比90%,實際控制人為車建興。

當年11月,紅星家具將所持的紅星美凱龍全部股權轉讓給美凱龍投資。

2008年12月,紅星美凱龍迎來的首輪融資,美國最大私募投資基金之一的華平投資集團旗下Candlewood Investment和Springwood Investment,以相當於人民幣5億元的美元現匯注資,注資完成後,二者分獲10.73%和6.27%的股份,美凱龍投資持股比例降至83%。

2010年3月,紅星美凱龍進行第二輪融資,新增註冊資本由新股東北京瑞邦、萬好萬家、北京亞祥、天津錦凱、連云港至高、綿陽產業投資基金、北京百年、上海寅平、上海筠怡、上海平安和南通乾駿,聯袂以18.5億元認繳。

第三次增資則發生在2010年6月,新增註冊資本由新股東上海美龍、上海興凱和上海紅美以9759.83萬元認繳。

今年2月27日,美凱龍投資將所持3540萬股權以2.01億元轉讓給綿陽產業投資基金。同日,上海美龍與上海晶海、上海紅美與上海弘美、上海興凱與上海凱星分別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將各自所持紅星美凱龍的5685萬、1266萬、759萬股權,以7374萬元、1642萬元、984萬元進行轉讓。

截至本募集說明書籤署日,紅星美凱龍註冊資本30億元,美凱龍投資持股70.25%,而車建興與車建芳分持美凱龍投資92%和8%的股權。

儘管幾度否認上市,但紅星美凱龍的種種現狀與動作已映射出IPO的臨近。

2011年,考慮到房企IPO遇阻,紅星美凱龍果斷剝離房地產業務,包括向美凱龍投資出售上海企發51%股權、與上海企發子公司星凱眾程進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向上海企發等公司出售昆明置業等12家公司股權、回購家居商場資產等。

「在房地產業務剝離後,發行人現有主體可以更專注經營家居商場業務,為企業後續進一步成長上市提供一定的支持。」紅星美凱龍對此亦直言不諱。

但是,身處資金窘迫和業績下滑困局的紅星美凱龍,能否順利展開IPO之旅尚未可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75

微信5.0全體驗:O2O革命前夜?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388.html

導讀:微信正在成為線下的入口,巨大流量開始有了十分明確的商業性導向

神秘的微信5.0在昨天突然又掀起軒然大波,幾個新特色在@青龍老賊 的筆下令人眼前一亮再亮。淼叔不久前在深圳騰訊大廈旁邊的海岸城吃大排檔,正好撿到一部iPhone手機,裡面居然就裝著微信5.0內測版。在尋原主人未果之下,淼叔冒著生命危險實際探索了一下微信5.0新功能的方方面面,在這個版本正式上線一個月之前,讓廣大用戶、開發者與運營者先睹為快。淼叔不能也不想面面俱到地描述微信5.0的每個功能,如果您對哪個功能的有無和操作更為關心,可以在評論中表達出來,我會挑比較典型和集中的進行進一步測試與解答。

O2O革命前兆:掃一掃街景,消費全囊括

微信每個大版本更新,最主推的功能都會在啟動頁上顯示,5.0的啟動頁以醒目的字體標明「掃一掃,掃出新世界!」意味著此前單純的二維碼掃瞄功能得到了全面強化。點開主界面右上角的魔棒圖標選擇掃一掃,可以看到,新版微信除二維碼外,還支持條形碼、書或CD封面掃瞄,以及由騰訊SOSO地圖支持的街景掃瞄。

當北京、深圳乃至西藏拉薩等地的用戶使用街景掃瞄功能時,只需要把手機攝像頭對準附近的建築,微信即自動調用SOSO街景地圖,識別出所在地的名稱和主要建築佈局。

這個功能看似只是一個導航功能,但隨著微信和SOSO街景的升級,卻極有可能真正成為「溝通虛擬與現實的入口」。此前有人把這個名譽給予了二維碼,其實想起來總是怪怪的,現實社會建築、物體千變萬化,每個東西都要打印個二維碼貼上去,怎麼想怎麼覺得笨重。以街景為代表的「實物掃瞄識別」思路就自然得多,見到什麼東西拍下來自動識別就對了,這也更符合人腦的認知過程。

再往前一步就更精彩了,實物掃瞄的升級版叫做「增強實境」(AR),就是把更為豐富的信息疊加在現實實體上:當我用手機掃瞄一台電視時,屏幕上會實時跳出來它的性能參數、操作指南;攝像頭對準朝陽大悅城一層大廳,屏幕上會顯示整個大悅城內部的店舖分佈、路線導航(這就是很多路痴夢寐以求的室內導航功能啊);攝像頭對準一家星巴克時,屏幕上會顯示今天中杯優惠、還有限量版北京城市杯供應。後面這個場景很熟悉了吧?這不就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O2O麼。

我們可以把以團購、電商等形態為代表的O2O稱為「遠O2O」,就是這類O2O一般遠離消費場景,需要消費者僅僅憑著文字和圖片介紹決定是否下單購買;而街景代表的就是「近O2O」或「實境O2O」,在消費場景附近,就可以查看各類消費介紹與優惠,決定之後可以馬上進行消費。雖然遠近兩種O2O各有適用場景,但很明顯近O2O在各類日常消費中佔據大宗,因為它更符合女性的消費習慣……

說了這麼多,看似跟微信5.0沒多大關係,但實際上,帶上了街景掃瞄功能的微信,已經可以說獲得了移動互聯網的坐票;至於是否坐得穩,則跟微信團隊關係不大了,主要要看SOSO街景團隊和生活電商團隊了。街景越全面地數字化各類著名消費場所,生活電商團隊越快捷地談下各家店舖接入街景,微信就會成為越強大的O2O神器。

除了街景掃瞄外,新增的條形碼掃瞄和封面掃瞄,則明顯是衝著電商渠道去的,受到最大威脅的將是淘寶無線。在此之前,淘寶移動客戶端已經初步培養起了手機用戶們線下掃瞄、在線下單的消費習慣,而裝機量第一的微信也推出這一功能時,無疑是一種「劫和(hu)」行為。

實際使用這種條碼掃瞄和封面掃瞄時,淼叔發現,微信會在識別出商品後列出亞馬遜、噹噹、京東等B2C類商家的價格和購買鏈接,有些商品還會列出QQ網購的鏈接——唯獨沒有淘寶和天貓哦。而對於書籍類商品,則可以使用條碼、封面掃瞄兩種方式,並且還會鏈接到豆瓣評論頁面,作為消費決策參考。

已經擁有3億多裝機量(也有比較靠譜的信息源說已經過了4億)的微信,等於掌握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入口。而在微信5.0中,這個入口的巨大流量終於開始有了十分明確的商業性導向。騰訊自己擁有的以易迅為主體的騰訊電商和以網購為主體的開放平台,其實在價格、服務和招商方面已經做了不少工作,但最大的苦惱總是用戶認知度不夠,大家還是會下意識地奔著京東、噹噹而去。同門兄弟微信介入電商領域,其實都不用排他性使用騰訊電商鏈接,只需要在每個商品下的比價購買鏈接都把易迅顯示出來,再偶爾顯示個「當日送達」字樣,就足以截留巨大的流量了。

另外補充一句,封面掃瞄這種技術看似神奇,其實騰訊內部的技術文章顯示,他們最晚在2010年就已經開發出了這種技術,即搜搜中的「以圖搜圖」。具體技術原理並不複雜,對流量的消耗其實更是微乎其微,因為它並不需要上傳整張圖片與服務器比對,只需要上傳一串數字特徵碼即可。這個技術延展到最大其實就是街景掃瞄,而在Google等企業的願景中,可以被掃瞄、識別的將是一切生活中常見的商品。那時候就真不需要條形碼了。

附上一張掃一掃功能中的最後一個功能,掃一掃翻譯。詞典類APP也要顫抖了。

公眾號變革:精品才能生存

很多有話語權的人與普通用戶不同,更為關注公眾號的變化,因為這涉及到大量媒體、自媒體和營銷公司的未來。也有不少人對前兩天微信官方提出的「微信不是營銷工具」頗有怨言,甚至認為5.0升級意味著微信在打壓自媒體和營銷行為,打算另起爐灶什麼的。我們先來看一下微信5.0的公眾號變化,然後再分析上述看法的不靠譜之處。

微信5.0的確實現了此前廣為流傳的「公眾號摺疊」功能,即設立了兩個文件夾,「訂閱號」和「企業號」,將龐大的訂閱公眾號納入到這兩個摺疊文件夾之中。儘管淼叔訂閱了大悅城、小米等企業帳號,但目前「企業號」這個文件夾中仍然是空白,企業帳號仍然與資訊類帳號一起擠在「訂閱號」文件夾中,無法遷移,在企業號文件夾中添加新的企業號,也會跑到訂閱號中去。微信團隊本來要在本月升級公眾平台後台,以配合這種「公眾號摺疊」功能,但後來這個升級被推遲,估計將與微信5.0同步上線。後台升級後,可能企業號和訂閱號就會各歸其類了。

 

@青龍老賊 在其文章說,訂閱號以後每日可更新一條,企業號則是一月才可更新一條,這個改變得到了內部人士的證實。這意味著企業直接使用微信公眾號做營銷的可能性越來愈小——一月一次群發消息推送,其轉化率再高,所能帶來的成交量攤到30天上也非常有限。這將直接改變小米等微信玩兒得比較好的商家的行為模式,他們必須通過微博、論壇等外部渠道進行活動廣播,再利用微信的高互動性和精準性進行服務與後續活動,而無法直接向這一群體廣播消息、獲得反饋。

有些人說那以後我把企業號也註冊成訂閱號,不就能每天一條繼續騷擾用戶了麼。且慢,既然企業號付出了一月只有一條的代價,當然也會獲得補償。目前這種補償的具體措施還不知道,但估計應該是在互動性、用戶管理便捷性和服務可定製性上,企業號將可以獲得更大的權限。

廣大自媒體最為關注的應該是訂閱號。這個功能其實是個半成品,雖然現在訂閱號和群聊天都不再計入未讀數字,但點擊進入訂閱號二級菜單後,仍然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未讀數字。此前大家預想的「一鍵設為已讀」功能並未出現。淼叔為了試驗能否一鍵消除所有公號未讀標誌,直接把訂閱號文件夾刪了,算是解決了這個問題,但裡面公號此前接受到的歷史消息也沒了……當然,微信5.0也推出了收藏功能,所以以後看到好文章、聽到迷人聲音就趕緊長按之後收藏吧……

既然所有公號都擠在訂閱號裡,那麼大家是怎麼個顯示順序呢?誰最後、最近更新,誰就排在最上面。而在主界面中,訂閱號界面顯示的也是最後一條更新的公號的內容。所以,什麼時候更新公眾號內容,將成為廣大自媒體的下一個研究熱點。

現在來說說微信官方的表態和5.0的變化邏輯。很多人認為微信官方在打壓營銷行為,認為這是破壞生態、減少用戶選擇的舉動。但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淼叔對微信的行事邏輯倒是比較理解:在中國,文字實在太不值錢了,任何一個營銷號可以靠著大量複製甚至剽竊別人的內容,以常人難以追趕的更新速度「刷」掉原創者獲得的注意力。這種情境已經在微博上上演。所以,開放所有功能、用戶自由選擇的前提是有一個足夠有力的法治環境,保障基本的競爭格局,這個前提在中國是不存在的。微信官方因此只能採用限制一些常見的營銷、灌水行為的方式,來倒逼精品意識、原創意識。這可能會傷及一小部分高產、優質的原創作者,但在大環境上,確實有強制企業、自媒體號製作精品、增強互動、在服務上動腦筋的積極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01

創業故事:等待VC前夜的心理鬥爭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1/144300.html
週三的時候我跟這位風險投資人談過一次。他說他做決定就是「快」。他稱他的風險投資公司(而不是那些「其他」的公司)最棒的一點就是做出快速決定絕對沒問題。

「我們的律師都時刻準備著。交易都是有模板的。我們可以立刻把錢打給你。」

現在是星期五了。「有沒有人打來電話?」我會這麼問,但實際上我已經問了五、六遍甚至是十遍了。再有就是昨天。他的確說過「快」對不對?我聽到他這麼說了。

「我們投資的正是這種類型的公司,」他走進電梯時說。他信心十足,把他的外衣搭在他的公文包上。面帶微笑的他那時很高興。他是哈佛高材生並且很高興。

「我們做到了!」我那時心想。終於我們要拿到資金了。我們有一個很好的產品。我們有想要買它的客戶。我們只需要這第一筆投資。

我的意思是:ABC公司得到了500萬元而他們的產品比我們的差遠了。他們的產品跟我們的簡直不能相提並論。如果他們的客戶知道我們的存在,那麼我們就會有100%的市場份額。我們就沒有競爭了。

他打電話來了嗎?如果我給他打電話是不是不太好?他的確說過「快」的?也許他拿到的號碼不對。

我隨身攜帶我的手機,但也許他想打的是辦公室電話。也許是因為我們沒有那種「如果你想找詹姆斯請按1,如果你想找辦公室管理員請按2等等」的這一套東西。我不知道。從來沒有人打那個電話。

而我反正也是辦公室管理員。同時我也是銷售、客戶服務代表。不管他按的是哪一個數字鍵,電話都會轉給我。我真應該把所有的電話都轉入我的手機。

如果我給他打電話是不是不好呢?他會不會覺得我很急迫?他說過「快」,而且那已經是48小時之前的事了。48小時=慢。

好吧。我會在五分鐘後打給他。給他打個電話並且「只是問問後續情況」應該沒有那麼糟糕。

或者可以發電子郵件!我可以寫「只是問一下」。這樣就不會顯得太急切,是吧?這又不是在他正要與他的團隊決定投資的時候,然後就收到我的電子郵件,接著他會說:「等一下,夥計們。他剛剛發了封電子郵件。我們要提高對他的估值。」

那又怎麼樣?如果他真的提高估值了呢?你知道那句老話的:「聊勝於無」。

那這事兒就大了。如果其他公司賣了10億,我們公司就可以賣100億美元。

為什麼其他人在獲取投資時就沒有任何麻煩?風險投資人給他們打電話,然後他們說需求很多,所以估值得有所上升。

但事實上我是有一個還不錯的產品的。而且我有客戶,他們不僅想買,他們還給我打電話問我,「你預計什麼時候會完工?」我是真的有利可圖的。

如果我發郵件給他,他可能不會回我。或者他可能收的電子郵件太多了。手機通話是唯一行得通的辦法,對不對?

我前些天聽過關於讓生產力最大化的行動:去做。在這裡就是撥打電話。你只要拿起手機,問一下那個傢伙,在三秒鐘內就能大功告成了。

但是如果他還沒有和他的合作夥伴見面呢?如果他們中的一個生病了或是死了怎麼辦?如果是那樣,我真得給他打電話。

你知道的,我甚至不知道我是否願意和這個人做生意,他說很快會給我電話然後做出潛在投資,接著就讓我等了48小時。現在已經有50個小時了。他是週三中午離開的,現在是下午2點。

如果他說過「快」,而現在是夏令時的週五下午2點,他可能出發去漢普頓了,難道他真的要我等到下星期一?

他真的要讓我等過週六和週日,看看我是否會照常工作?

我應該給他打電話。但這會不會顯得有點急切?他說過「我們愛這個空間」。他用了「愛」這個詞。你會這樣對待你愛的人嗎?讓他們一直等到下星期一?現在是星期五下午2點,這一週差不多要結束了。已經是週一了。這就是說「快」意味著從星期三直到星期一。

也許「快」對他來說只是跟你說「下周」的一種表達方式。但在什麼國度裡「快」代表著「下星期」的意思啊?就算是時間的主人都不會在星期三的時候說「快」就是「星期一」。我原以為到現在我們應該至少開始準備文件了。

也許「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也許他們得到將所有文件整理到一起。他說「交易是有模板的,我們只需要把空填上。」

也許他們在填寫這些空白。

好吧,我不能再等了。我應該給他打電話。在過一分鐘,他可能就在去漢普頓的直升飛機上了。也許他甚至想要邀請我一同前往。也許如果我現在打電話給他,他會邀請我一起去,然後我們就可以談談「廣闊藍圖」。在之後我們如何把公司賣給谷歌或是Facebook,甚至是上市銷售。

我可能因此發一筆大財!這可能會改變遊戲規則。這可能是我的家族的起點。

他的確說了「快」。我不希望表現得很急切。但也許他一直在打那個該死的辦公電話系統!我討厭那個東西!反正我們每個人都有手機。

我最好打電話給他。我可以迅速跑回家,收拾衣服去漢普頓。我在某個地方還放著一套泳衣。我敢肯定當他拿起電話聽到是我的聲音之後會特別高興。

稍後我們會開玩笑說我做了這個決定是多麼棒的一件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43

招聘網站大掃瞄:新模式正在爆發的前夜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7/144769.html

一、在線招聘的市場規模、盈利模式、行業挑戰

在對行業進行分析時候,我們首先應該應該知道的是這個行業的市場規模到底有多大,在這個行業中,有哪些稍微成熟的盈利模式,以及未來這個行業所面臨的挑戰。我們就一起按著著這個思路來分析在線招聘行業。

1、市場規模

根據前程無憂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3月,全國網上發佈職位數逾320萬個,同比上漲31.6%。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網上發佈職位數超過150萬個,幾乎佔據全國人才招聘市場五成的比例。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漸拋棄舊有的招聘渠道,轉而投身在線招聘渠道。相比於在線視頻、旅遊、電商和房地產等領域,招聘行業的規模仍然較小,按照艾瑞諮詢此前的統計,到2015年整個在線招聘市場規模大概在50億元左右,所以在線招聘未來市場前景是非常可觀的。

2、盈利模式

既然市場前景如此可觀,那麼在線招聘的盈利模式有哪些呢?目前的在線招聘行業盈利模式可以梳理為以下幾類:

傳統的模式:它是以流量換廣告,並從大基數用戶中爭取小比例付費用戶。企業客戶購買的服務包括,基於平台上發佈招聘職位和展示廣告,以及在數據庫總下載完整簡歷的數量。

獵聘網模式:這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模式,它的營收主要來源於B(企業方)、C(求職者)兩方面。而針對H(獵頭),獵聘網是免費的,因為它的收入主要來自企業的付費和增值業務收入。

針對B(企業方)和C(求職者)的收費模式:針對於B(企業方),有職位發佈、簡歷下載、僱主品牌(廣告),根據服務內容、週期(月度、季度、半年、一年)組合推出了不同的套餐。而針對於C(求職者),推出了增值服務收費,比如簡歷置頂、群發簡歷、可以主動電話、私信聯繫獵頭、HR等,有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等4鐘套餐。

3、行業挑戰

儘管在線招聘市場前景廣闊,但也面臨很多的挑戰,因為很多傳統招聘網站人口紅利在逐漸消失,但大多依然在用「廣告」模式做招聘,服務意識和用戶體驗較差。與此同時,在美國,最早最大的招聘網站Monster股價也從最高點跌去904,和LinkedIn相比,市值相差了30倍(Monster是6億美金,LinkedIn是180億美金)。

首先,在線招聘行業,信息依然存在不對稱,簡歷得不到反饋,企業難以找到想要的人才的情況。海量的簡曆數據庫既是優勢也是負擔,由於缺乏好的數據挖掘技術支持,簡歷的精準篩選和實時更新都存在問題。

其次,在線招聘披著互聯網外衣的傳統思維依然佔據主流,儘管在線招聘網站和更新興的獵頭網站和社交招聘平台,都已互聯網模式自居,但除了利用互聯網作為簡歷投放和對接的平台,在整個行業的信息處理和溝通中,依然更依賴於「人」的參與。儘管有包括利用微博關係鏈的純技術類招聘產品出現,但並未得到太多的認可——整個行業的思維依然較為傳統,需要找到能讓用戶求職需求和企業用工需求迅速匹配的更好方式。

智聯招聘等傳統網站的營收增長依賴於全國性的銷售和客戶服務網絡的支持,需要維持龐大的銷售和客戶服務團隊。這樣的企業架構雖然有利於線下業務拓展,但相比於互聯網更擅長的輕模式,這樣的規模依然顯得較為沉重。

二、在線招聘的前世今生

在線招聘行業的歷史軌跡到底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 根據相關資料梳理,把在線招聘行業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電子公告階段

從1997年到1999年短短兩年的時間,中華英才網、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在線招聘網站相繼成立。這一階段是我國在線招聘的萌芽與起步時期。在當時,在線招聘的形式僅僅是依靠電子公告在網上的發布,但是個人並不能主動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求職信息。

2001年以前,在線招聘處於市場發展初期階段。這一階段在線招聘的使用者數量非常少,人們找工作的渠道仍然以招聘會等傳統形式為主,同時提供在線招聘服務的網站數量也比較少。在這一時期是在線招聘服務提供商屬於是培養用戶的基礎和準備階段,主要是用來市場培育。

2、數據庫階段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與不斷普及,在線招聘從電子公告階段也慢慢發展到數據庫階段了。在這一時期,主動搜索的方式在在線招聘上得到廣泛運用,在線招聘網站開始擁有龐大的個人簡曆數據庫,實行Monster的商業模式,即個人免費註冊簡歷,免費查詢招聘信息。根據單位發佈的招聘信息,查詢簡歷,按照時間段、發佈職位數、查詢簡歷級別和數量收取一定的費用。在這一階段,前程無憂、中華英才網、智聯招聘三大霸主開始牢牢佔住了自己的市場份額,在線招聘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3、社區化階段

今天,互聯網已經成為不可或缺工具了,人們更希望網絡能對自己的工作、個人發展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支撐和幫助。因此,在SNS已經建立起的誠信平台上,其商務價值逐漸展現出來。

隨著SNS在網絡各領域的不斷滲透,在線招聘行業也出現了SNS的趨勢,人人網在SNS領域率先進軍在線招聘行業。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人人網進駐在線招聘有巨大的用戶資源優勢。來自艾瑞諮詢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相對於傳統的簡歷式招聘,通過人際網絡(即通過私人關係尋找合適的人選或是崗位空缺)實現的對接,其成功率更高,兩者的比例在2︰8左右甚至更高。SNS招聘的優勢是通過關聯人、關聯事來展現和驗證應聘者的經歷、才智和性格秉性,從而使得企業HR們更有效率的篩選目標應聘者。同時它還能通過推送的方式,把招聘信息和應聘者自動匹配,解決了企業HR與應聘者之間單向溝通以及效率不足的弊端,為供求雙方深度交流架起多維度通道。這時候的在線招聘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與傳統的在線招聘相比,將更講求精準、細分與互動。

4、細分階段

我們都知道每個行業都需要細分,只有細分,才能專業,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從艾瑞最新發佈的《2009年第三季度中國在線招聘市場監測報告》研究顯示,三大綜合招聘網站的在線招聘業務市場份額略有下降,各細分類招聘網站第三季度呈現較快增長,市場營收份額增至38.8%,招聘類網站的專業化、細分化方向仍在加強,市場細分是未來在線招聘主方向。

與傳統的綜合型招聘網站不同,細分招聘網站以行業為劃分對在線招聘市場進行差異化細分,旗下百家行業人才網站以所屬行業為平台,依據不同行業的人力資源特點,整合行業內的人才資源,滿足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在避免招聘網站同質化競爭的同時又創新性的開闢了在線招聘藍海,其基於行業的專業服務也越來越受到更多用戶青睞。

細分招聘網站以細分行業平台為集合點,無論是求職者還是企業,都能夠在這個平台內實現快速有效的對接,更重要的是,可以團隊作戰,流程接力,將市場、招聘顧問、客服等部門協同為客戶提供服務,解決客戶招聘的「流程化」管理難題。這種「平台化」的設計,使得細分招聘網站可以將招聘的每個環節標準化,跟蹤到位,每個獨立的行業平台又可以專注於細分行業板塊的精細化,由此也將「行業招聘」規模化,將某一行業經驗推廣到其他行業,帶動所有行業平台的齊頭並進。

三、在線招聘的分類

1. 傳統在線招聘公司:前程無憂、智聯招聘

經過10多年發展,前程無憂和智聯招聘的平台規模效應顯現,廣告收入和付費用戶都在不斷增長。智聯招聘近日發佈的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註冊用戶總數達到7410萬,數據庫總的擁有大約5440萬份完整簡歷。

智聯招聘提供的服務包括:在線招聘(分類的招聘職位、顯示廣告、簡歷使用權服務和其它在線服務)、校園招聘(選擇大學、組織招聘活動、收集和管理簡歷、指導面試和測評)、在線和線下測評服務、其它與人力資源相關服務(獵頭服務)。

相比新的網絡招聘公司,傳統招聘公司的優勢在於,隨著時間積累,留存用戶越來越多,通過規模化效應獲得廣告收入和付費收入。

前程無憂2014第一季度總營收達到4.372億元人民幣,智聯招聘2013年下半年的總營收5億元。

2. 新型在線招聘公司:獵聘網、拉勾網、智聯卓聘

(1)獵聘網目前有註冊用戶1100萬,獵頭10萬(700通過認證,採用分級管理模式),預計今年20萬家企業使用,目前11個分公司,每年營收超過3倍增長。獵聘網定位於服務中高端人才,主要有三種用戶:獵頭、人才和企業。目前的營收主要來源於B(企業方)、C(求職者)兩方面,針對H(獵頭),獵聘網是免費的。

(2)拉勾網是垂直於IT行業的招聘網站,模仿國外的Dice.com。前程無憂、智聯招聘和國外Monster的模式類似。Dice.com在國外正在不斷侵蝕Monster在IT領域市場份額。

(3)智聯卓聘是智聯招聘2013年11月推出的獨立網站,以電商模式來做中高端招聘,把「評價、信用、交易信息等」展示到招聘平台中,形成 「3D簡歷」讓求職者和獵頭雙方提高彼此溝通和判斷的效率。智聯卓聘推出半年以來,就已有25000個獵頭入駐,當前職位量9萬。「3D候選人」已達 到100萬,未來還會引入企業端入駐。

3. 職業和商務社交在線招聘網站:Linkedln、大街網、天際、人和、優士、若鄰

根據數據顯示,2013年11月,大街網日均覆蓋人數為92.6萬,月度覆蓋人數為1565.4萬。除涉及基礎平台、招聘之外,大街網還推出了人脈、圈子、技能等商務社交功能。大街網正在整體向移動化轉型,推出了基於微信系統架構、去除部分中介化、招聘遊戲化的產品。它是基於熟人關係介紹,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轉發招聘模板到朋友圈,靠公司內部員工推薦人才。

而作為全球最大的職業社交網站,Linkedln在中國有約400萬用戶,主要定位於高端市場。Linkedln推出本土化的產品和功能,比如跟微信深度的集成,Linkedln的賬號可以和微信賬號進行深度綁定。Linkedln的名片在微信上,用戶可以保存、分享自己的領英名片。它是採用B2C和B2B的雙模式結合,B2C模式業務主要為用戶提供職業身份、工作機會和商業機會;B2B模式業務主要提供招聘、市場、銷售的整套解決方案。

4. 分類信息網站的在線招聘:趕集網、58同城

(1)分類信息網站趕集網年初將重心轉移到招聘,稱目標是兩年內實現15億營收,超越前程無憂。在趕集網的收入排名中,招聘、房產與分類服務佔據前三,而且招聘類收入已經超過房產廣告。2013年全年有10.9億人次通過趕集找工作,日均300萬人,趕集網瞄準的正是中基層人群的低端招聘,主要以鮮花店、餐飲店等微型企業或個人為主,招聘信息則主要是保安、銷售、前台等。

(2)58同城和趕集網類似,都是定位中低端人才招聘。在此之前,保安、服務員、小工這樣的工作顯然不是在線招聘的主流,因為他們的受眾互聯網化的程度並不高。但是移動互聯網卻改變了這樣一種局面,越來越多的中低收入者開始接觸到網絡,從互聯網獲取免費的高價值服務的意識逐漸增強,而趕集、58這樣的跨界者也開始努力地將這些人從邊緣拉入在線招聘的市場當中,並根據現實情況對在線招聘本身的做出修正。

5. 在線招聘的潛在競爭者:在線教育公司

教育和招聘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概念,而恰好互聯網給這個關聯提供了平台,隨著在線教育和在線招聘的催熱,在線教育公司也需要不斷擴展關聯業務來讓自己更豐滿,而在線招聘正是一個強相關的領域。未來在線教育會影響到整個在線招聘行業,企業很可能加強和在線教育培訓機構的合作,找到一個能夠源源不斷培養出人才的平台,而且企業內部的每個部分都能夠進行劃分,可以與不同類型的在線教育平台合作,所以未來在線招聘要警惕在線教育的介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25

寫在一嗨租車上市前夜:買還是不買 點拾Deepinsight

來源: http://xueqiu.com/3915115654/33003655

今晚我們就會看到中概股的大家庭又多了一個新朋友:一嗨租車。買還是不買,筆者也和大家簡單分析一下這個公司,希望能給朋友們帶來幫助。

首先從行業和商業模式的角度看,租車是一個重資產的行業,需要不斷去購買新車以擴充自己的“產品”。所以一嗨租車在一出生,就面臨基因的左右互搏。一方面是屬於垂直類的互聯網租車行業,應該有著天生輕資產的思維。另一方面,租車模式天生就是重資產,需要不斷的資本投入。我們可以把租車從某種意義上看成一種制造業,這家公司需要不斷投入資本,打造新的生產線。一嗨租車目前有1.5萬輛車,雖然遠遠低於老大哥神州租車的5萬輛,但還是屬於不斷資本投入的行業。

而從行業地位看,一嗨租車雖然在租車是排名老二,但在租車服務是細分行業的龍頭。什麽是租車服務呢?就是提供帶有司機的服務。事實上,海外的租車龍頭企業AVIS, Hertz有很大一塊業務是Car Service服務。這種模式是一種B2B的模式。甚至許多國內的外資企業依然需要使用他們的服務,因為是全球簽署協議。從長期看,這一塊Car Service服務的增長空間很大。中國經濟在進入消費結構的升級階段後,越來越多的人看重服務需求,也會為服務買單。比如說我去廣州出差,可能不僅僅是機場租車去酒店,而是希望有司機能看我去酒店,同時又不用排隊等出租車。

從滲透率的角度看,國內租車行業滲透率還很低,在2012年僅僅有0.4%,而同期日本是2.5%,美國是1.6%,韓國是1.4%,巴西是1.3%。此外,中國市場的集中度也很低,美國前五名租車公司壟斷了95%的租車市場,德國有90%,中國租車市場前五名的占有率僅僅為14%。當然,集中度的故事幾乎可以在中國所有行業說一遍,包括啤酒,汽車,調味品,家電等等。這背後的原因還是中國經濟模式和美國的不同,導致有很多長期存活下來的地方性企業。

從一嗨租車的護城河看,畢竟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他們在大數據的挖掘和雲端服務上還是有別於傳統企業的。一嗨租車的使用效率是行業內最高的一嗨租車打造了企業商務租車和個人短租雙向服務模式,使車輛資源可以在不同時期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內部調撥。憑借兩種需求的錯峰交替,進一步提升車輛資源的周轉率和使用率。這也是為什麽那麽多年一嗨租車的利用率一直在70%的水平。而公司的另一大護城河來自於其“幹爹”攜程。其實中國租車和美國對比中,最大的亮點就是中國旅遊租車的需求還很低,未來的空間很大。如果去Priceline上預訂出遊計劃,會看到大量關於租車的信息。在美國,租車是旅遊的一部分。而中國這一塊需求才剛剛開始。這點和中國人均收入提高後,旅遊需求越來越個性化相關。從原來的跟團遊,作為入門級的旅遊,到今天的個性化旅遊行程安排。在美國幾乎所有的機場里面都有租車服務,國內目前還很少。這一塊未來將具有非常大的空間。從這兩點看,一嗨租車的前景還是比較光明的。

互聯網企業是不是老二必死?事實上神州租車在香港成功上市後,筆者就曾擔心過一嗨租車。租車行業由於是重資產模式,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來“燒護城河”。等你的護城河燒起來了,競爭對手又死了,那麽龍頭老大的地位就很穩固了。神州租車香港成功上市後,已經確保未來公司有足夠的現金流對應汽車的更新。這原本對於一嗨租車是很大的威脅。好在公司也要在今晚登陸紐交所。當年土豆被優酷拉大差距的悲劇不會重演。對於消費者來說,其核心還是價格。兩家龍頭紛紛上市,未來跑馬圈地的節奏會越來越快。短期內,筆者並不認為這些公司會盈利。但他們會培養起消費者習慣,也拉大和其他企業的差距。市場集中度必然會提高。

回到結論,一嗨租車,買還是不買?筆者認為公司中長期面臨不錯的行業前景,短期會持續虧損,難以拜托“重資產”模式的基因。然而過去一段時間中概股都有新股必炒的傳統,結合一嗨的幹爹攜程,短期股價出現比較大幅上漲的可能性很大。

個人思考,希望給您帶來幫助。

歡迎關註微信號:deepinsight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