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和電5月分拆港澳業務 將以股息實物分派市值料逾百億

2009-03-05  AppleDaily





【本 報訊】和黃(013)持股60.4%的和電國際(2332)再獻新猷,董事會已批准以實物分派方式,將香港及澳門電訊業務分拆,並以介紹形式上市,當中不 涉發行新股;和電國際行政總裁呂博聞昨日指,希望和電香港於5月初上市,無意售股集資,屆時可視之為「高息股」;至於和電國際則屬「增長股」。記者:余志 浩

和電國際將向股東派發和電香港股份作為中期股息,屆時會由母公司和黃直接持有上市後的和電香港約60.4%股權,惟仍須待聯交所批准始作實。

和黃或獲66億特殊收益

和 電國際提供資料顯示,和電香港截至08年資產總額約186億元。而德意志曾估計,和電香港業務總值約110億元。若以實物派息,有分析指和黃持股部份將可 錄得約66.4億元特殊收益入賬。但值得注意是,和電國際去年來自港澳業務的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EBITDA)為27.42億元,佔總 EBITDA的45%,是以色列業務以外的最大盈利來源;換言之,和電國際將會失掉一塊重要瑰寶。市場質疑是次分拆和電香港未有融資,為何選擇低迷市況上 市?呂博聞強調,是項決定以和電國際整體股東利益為依歸,想將現有業務清晰分割,釋放港澳業務的潛在價值,並非補償不派末期息,也不是從和黃利益出發;而 董事會商討分拆計劃已經「係幾個月嘅事」。

拓新興巿場 短期難派息

和電國際昨收報2.12元,升1%;和黃微升0.3%至 38.8元。呂博聞進一步解釋,「好多人唔明白你喺東南亞、或者以色列各方面生意,所以我哋覺得分開(分拆)會有好處,因為香港人比較了解香港電訊業,亦 起碼畀股東多一樣嘢可以買賣。」他坦言,和電國際須大額投資拓展高增長的新興市場,短期內難望派息,反觀和電香港收入穩步增長,可提供潛在股息回報。截至 08年底,其港澳客戶人數按年升11.3%至逾270萬名,3G客佔134萬名,增24.2%;呂博聞說,目前擁有10萬名iPhone客戶,其每月每戶 收入是一般月費客的2.5倍。

和電國際08年業績概要

營業額金額:237.25億元變幅:+16.3%

EBITDA金額:61.38億元變幅:+16.8%

純利金額:18.83億元變幅:-97.2%

每股盈利金額:0.39元變幅:-97.2%

EBITDA指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

大跌97%全年賺19億符預期

缺 乏出售印度電訊業務巨額收益,和電國際(2332)截至08年底止全年純利18.83億元,大幅倒退97.2%,與市場預期的19億元相若;不派末期息。 集團預計,今年撇除香港及澳門業務的資本開支預算約70億元,高於08年總資本開支的51.5億元,主要投放於印尼及越南業務,擴大兩地基站規模。期內營 業額增16.3%至237.3億元,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EBITDA)升16.8%至61.4億元。若撇除於08年錄得的一次性項目後,營 業溢利升29.1%至20.9億元。

擬悉售泰公司股權

行政總裁呂博聞說,集團已就出售泰國流動電話業務股權與合作夥伴CAT 達成共識,不排除悉售手持股權。分析員認為,旗下港澳業務或會剝離,未來兩、三年也要依靠以色列業務支撐業績。呂博聞稱,印尼及越南人口共3億,手機滲透 率低,尚有很大發展空間,故會集中資源發展這新興市場,暫無併購計劃,也沒有其他出售資產打算。他期望,印尼業務於明年達EBITDA正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24

新加坡专访金沙掌门人艾德森:或分拆澳门资产香港上市 最高集资35亿美元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13/HTML_LQ5STSTA2CRX.html


“中国旅客带来的收入只占金沙澳门总收入的27%,澳门项目仍有70%以上的收入 来自其它地区的旅客。尽管这两年澳门赌场旅客和营业额整体都在减少,但是金沙澳门的旅客并没有减少,今年的业务反而增长了。”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主席兼 CEO萧登·艾德森(Sheldon Adelson) 在新加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沙将于年底重启在澳门的部分项目,并将在月内确定是否将澳门资产分拆上市。

“只要做对的事,财富就会像影子一样紧紧跟着你,你赶也赶不走。”艾德森说,很多人创业的策略总是受制于预算,但“这对我来说是一场豪赌,但我不做毫无把握的赌。”

滨海湾金沙延迟开业

7月8日,金沙集团掌门人萧登·艾德森在新加坡透露,原本计划在今年底开业的滨海湾金沙,将延后至明年初、接近农历新年时才开张。

艾 德森表示,滨海湾金沙开张延误的原因主要是工程开展期间的资源短缺问题。“我们不能控制用来制成水泥的沙石数量,以及钢铁和人力的供应。”他预计,滨海湾 金沙明年1-2月期间将有至少50%的总建筑楼面完成,希望工程能赶在中国春节前竣工。他透露,最先开业的有赌场和部分酒店,也会开放会议、展览与奖励旅 游业(MICE)设施,估计娱乐城有一半的零售店面也将在那时开始营业,而其他设施将在第一阶段启用之后的两三个月内,逐步开放。

2006年,金沙集团拿下新加坡滨海湾综合度假胜地(IR)经营权之后,艾德森曾表示整个IR工程将在2009年完工。

然而现在来看,开业延迟似乎已经定局。碰巧的是,马来西亚云顶集团旗下的圣淘沙名胜世界预计的开业时间,与滨海湾金沙差不多。有分析指出,滨海湾金沙可能会因此失去率先开业的市场优势。

再战澳门

全球性金融危 机对澳门博彩业的冲击非常明显。和美国拉斯维加斯面对的困难一样,澳门一方面要面对市场信心低下、消费者减少花销的现实;另一方面,内地限制居民前来澳门 旅游的政策,也让主要依靠内地客源的澳门博彩业受到影响。澳门持牌博彩运营商也只能通过各种方式节省成本,包括裁员。然而,对于艾德森来说,他的金沙帝国 去年遭遇的惨烈程度更甚。艾德森不得不在澳门启动一系列资产出售,并暂停澳门金光大道的部分项目建设。

然而,在此次与记者的面谈中,艾德森表示,尽管还没人知道金融危机何时结束,但如果资本和金融市场能够明显改善,金沙有望在年底重启澳门的停工项目。

今 年以来,澳门博彩业收入逐步回升。由1月的下跌17%缩小到5月的下跌11%;据有关部门统计,5月澳门博彩业收入88亿澳门元,环比增长6%,同比下跌 10.2%。在6月份,澳门博彩毛收入已处复苏轨道。尽管6月整体赌业收入仍按年下跌,但中场收入仍增2.6%,转码额按年跌势继续收窄。

市 场预估金沙需要大约20亿美元才能完成澳门五个酒店项目的建设。艾德森表示,金沙正在考虑通过IPO方式或出售澳门资产,来筹集大约35亿美元资金。 “IPO是公司目前正在积极考虑的筹资方案之一,IPO地点将是香港,希望筹资将在9月份完成,而被搁置的项目预计将在年底前重新动工。”艾德森透露。

不过艾德森说,上市只是其中一个方案,还会考虑出售部分澳门资产,以增加集团资金流。“我的整体商业模式是建立整个综合度假,然后把一些‘非核心’资产出售以筹集资金。"

集团营运总裁Michael Leven也在记者招待会中重申,公司计划集资约30亿至40亿美元,目前已经有5至6个集资方案,包括分拆澳门业务上市、向私募基金出售股份、为项目引 入建筑合作伙伴及发行债券等。Leven表示,考虑分拆上市的项目只有在澳门的资产,集团将于这个月内决定会否分拆澳门业务上市,并计划重新启动120亿 美元的澳门赌场度假村项目。

继续亚洲双翼战略

尽管金沙计划重启澳门项目,但是在中国政府限制内地居民到澳门旅游的政策之下,扩建中的澳门金沙的未来还会像2004-2006年这么旺吗?当艾德森向大家宣布澳门金沙将在年底继续扩建的消息后,本报记者向艾德森泼了一盆冷水。

艾 德森耸耸肩,笑着答道:“当你做IPO的时候,你需要展示(利润)增长。如果你只有一个营业点,还有什么增长可言?”他指出,中国旅客只占金沙澳门总收入 的27%,澳门项目仍有70%以上的收入来自其它地区的旅客。尽管这两年澳门赌场旅客和营业额整体都在减少,但是金沙澳门赌场的旅客并没有减少,今年的业 务反而增长了。

据澳门媒体报道称,受中国中央政府收紧内地人士游澳门的政策影响,澳门去年9月开始,旅客人数和酒店住宿率就持续下跌,随旅游团访澳门的人次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1%,其中內地及香港旅客分別下跌6.4%及1.7%,但东南亚旅客却大幅上升了八成。

“金沙在澳门不仅仅只有赌场,我们还有许多娱乐项目,比如话剧、会展等等。扩建的澳门项目将会往多元化的综合娱乐市场开拓。”艾德森表示,澳门威尼斯和新加坡滨海湾两个综合娱乐项目将相辅相成,共同牢固金沙在亚太发展的根基。

新加坡是东南亚国际旅客的集散地。金沙集团想在东南亚站稳脚步,位于新加坡精华地段的滨海湾就是金沙集团的战场。金沙和新加坡政府曾共同定下目标,到2015年新加坡要吸引1700万名观光客。双方也预计在2009年落成的滨海湾金沙,第一年将吸引60万名游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79

炒分拆 王雅媛

2009-08-04  HKHeadline






近期股市暢旺,除了很多公司趁此出來配股集資外,還有一些公司蠢蠢欲動要分拆旗下的公司上市。有些公司的分拆業務消息,從○七年已經傳出,但遇到金融海嘯後,只能暫擱計劃。投資被分拆業務的公司,要看清楚究竟分拆出來的是雞肋或是雞髀。

近日有分拆概念而又升得最厲害的,莫過於持有華南城股權約百分之十五的達成集團(126),一個星期前股價還是徘徊於一元一角左右,華南城一出要上市的新 聞,其股價便於一個星期內升了整整一倍。「華南城,世界工業原料交易之都」,我相信對於每天要以東鐵為公共交通工具的人來說,一點都不會陌生。

半年前,Victoria去過華南城一次,可能當時正值金融海嘯,人流並不多,但基本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舖都已經租了出去。那裏地方真的很大,好像放大了 幾十倍的深水埗,不過店舖卻沒有深水埗那麼亂。不同的產品被分於不同的分區,例如有皮革區、電子區、紡織業區及印刷區等。據當時的銷售人員說,華南城約有 百分之十的舖是有拿到房產證,可供出售的,而其他則是租給商戶做生意。

華南城裏有酒店,亦有住宅,但是那些住宅亦只是供租借給在那裏做生意的人,不可出售。Victoria猜想不可出售的原因,是因為當初這塊那麼大的地,是 以很便宜的價錢批給華南城發展的。而條件便是,這是一個投資項目,而不是房地產項目。因此,華南城上市究竟值多少錢,我認為應該以它每年可收回租金多少, 再以合理回報率去計它的市值。

市場上另一隻帶有相同概念,而估值更吸引的便是蜆壳電器工業(081),不知道近日它停牌是否跟分拆有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51

上海另設營運中心 郭台銘操刀分拆鴻海

2010-03-18  TNM





新奇美18日成軍,引爆全球面板 產業新一輪戰火。面對客戶出走、敵軍聯盟,鴻海大軍的最高統帥郭台銘的反應,卻出奇沉默。本刊調查,郭台銘現正悄悄啟動鴻海王國分拆大業,布局下個20 年。

根據郭台銘初步規劃,鴻海將分成中國通路、顯示器事業、創新事業等3~4個子集團,並研議分拆後上市的可行性,掛牌地點不限台灣、香港 或上海等;為因應新架構,未來鴻海也將在上海設立營運中心,與台灣形成雙營運中心的局面。

上週五,郭台銘出席 台大醫院的「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啟用活動,提到三年前弟弟郭台成血癌病逝,他含淚難掩喪弟之痛。對於十八日成軍的新奇美,已引爆全球面板產業激烈戰火, 向來有話直說的郭台銘,卻不發一語,十分不尋常。

大王國 子集團分進

本刊調查,統領全球最大電子製造廠大軍的郭台銘,沉默的 背後,與他現正操刀的鴻海分拆大業有關。

郭台銘分拆鴻海王國的想法,早在郭台成病逝、打亂鴻海接班布局時,醞釀成形。他說:「如果沒有合適 的接班人選,鴻海將走向控股公司運作,採用工業銀行模式,整個集團會拆成幾個集團,讓它繼續成長;或是按照技術切割,也許是切割成模具公司、電子公司、光 電公司等幾個子公司。」分拆時點,則訂在鴻海集團營收超過一千億美元,新台幣三兆元時。

鴻海目前組織架構,最上層為董事長、董事長室,旗下 依客戶、產品別成立了九大事業群,接著是各個子公司、轉投資公司,橫向由技術委員會串連。然群創與奇美電二大面板廠十八日合併成新奇美後,供應商、員工人 數暴增,不但衝擊鴻海現有的營運體制,合併後集團營收也正好突破三兆元大關,觸抵分拆線,新奇美反成郭台銘加速分拆鴻海的催化劑。

併 奇美 分拆重頭戲

據本刊了解,郭台銘親自操刀的分拆大業,由「董事長室」交辦,包括財務及法務人員分頭提案評估,就母集團現有九大個事業群 及醫療、光學、節能等新興事業,初步朝整合、分拆成三到四個子集團方向評估,並研議分拆後,在國內或海外掛牌集資等途徑。

本刊調查,鴻海初 步計畫,將分拆為三大塊:第一塊鴻海起家本業機殼、連接器,及先進無人工廠、軟體研發等部門,將留在土城的企業總部;第二塊為中國通路、代工生產、消費性 電子產品、網通產品等,以中國市場為主,將就近設立中心;第三塊以光電、顯示器為主,包括液晶電視組裝代工、LED等部門,先擺在台灣;第四塊則是尚未定 案的新興事業,包括綠能、醫療、生技等,不排除以創投、投資銀行或由郭台銘個人方式投資。

而郭台銘即將爭霸的液晶電視事業,則是這場組織再 造的重頭戲。本刊調查,新奇美成軍後,郭台銘計畫將原先群創的終端產品(包括電視與顯示器)的組裝業務,與原來在鴻海內部的液晶電視業務,統整為一個獨立 事業群切割出去,未來,不排除仿效當年香港富士康國際(FIH)的模式獨立上市。

大客戶 抽單投敵營

鴻海○三 年成立群創時,一反面板業傳統發展模式,從後段組裝業務做起。郭台銘策略果然奏效,三年後,群創成為僅次於冠捷的第二大液晶顯示器代工廠。一路靠購併壯大 的郭台銘,為掌握上游面板貨源,去年購併面板廠奇美電,導致群創最大的敵手、奇美電的大客戶︱冠捷,立刻出走。

過去,奇美電一直都是冠捷最 大的面板供應商,冠捷董事長宣建生與許文龍合作多年,但看到奇美電與最大對手群創合併,宣建生就直接對外宣布暫停與奇美電的合作,他對友人說:「沒必要替 別人抬轎。」「群創組裝終端產品的模式,擺明要跟客戶爭利,一合併馬上嚇走了冠捷。」業內人士觀察。

儘管鴻海旺年會上,郭台銘對本刊記者 說:「我們集團沒做品牌,所有品牌都是新奇美的客戶。」然這番攘外的信心喊話,絲毫不奏效。

新奇美成軍後,不但客戶抽單走人,還一腳投入敵 軍的陣營。上週五(十二日),友達與冠捷宣布合資成立冠智,在波蘭設立液晶電視面板後段模組廠及電視整機設計代工廠,友達持股五一%,冠捷持股四九%。此 外,第二大面板廠、韓國LGD也搶先一步,找上冠捷,強化合作關係。

郭台銘已意識到新奇美與客戶爭利的警訊,因此加速分拆,使新奇美成為純 面板廠,不再從事後段組裝業務。「未來新奇美如果繼續從事液晶電視組裝業務,勢必會跟緯創、仁寶等代工客戶有所衝突,逼著他們去找李焜耀合作。」一位資深 外資分析師說。

「畢竟新奇美完成融合後,就是一家超過十萬人的大公司,如何調整人力,就成了總經理段行建最頭疼的問題。」外資圈人士觀察。 「藉由整併群創與鴻海既有的組裝業務,一方面能疏散合併後多餘的人力資源,另一方面,也能讓郭台銘全力衝刺液晶電視組裝業務。」

駐上海 貼近大中國

鴻海分拆大計的另一大重點,則是貼近中國市場。郭台銘考量中國通路及代工市場業務比重日趨攀升,因此規劃,除了現有土城企業總部 外,鴻海在上海還將成立營運中心。

而今年初,〈產創條例草案〉三十條遭刪除一事,在科技圈鬧得沸沸揚揚之際,郭台銘在鴻海旺年會上曾高分貝 說,如果在台灣設立企業總部,只有外資享受優惠,「我會馬上把鴻海企業總部遷離台灣。」郭台銘登高一呼,政府從善如流,將整個三十條拿掉,平息獨厚外資的 爭議,但郭台銘布局中國的腳步,從未停止。

本刊調查,鴻海早在三年前,即取得上海浦東陸家嘴的辦公大樓用地,占地約一萬平方公尺,計畫要蓋 鴻海中國營運中心。「當時,郭董親自參與這個開發案,還在附近弄了辦公室開會,但後來大陸實施宏觀調控,停發建案執照,這個案子拖到去年才重新啟動,目前 正在比圖。」上海台商表示。

拚績效 整合各基地

「其實鴻海在大陸與台灣的財務獨立,如果要成立雙營運中心,沒有切割的問題, 主要是近年鴻海在大陸不斷擴張,著眼管理便利,才動念要在上海成立中國營運中心。」一位鴻海主管透露:「深圳的稅率一直增加,公司往內陸各省設生產基地, 是既定的政策。」

除了深圳龍華廠,鴻海集團近幾年在松江、昆山、淮安、太原、武漢、廊坊和成都等地,投資設立生產基地。「今年,郭董會整合 鴻海在大陸的生產基地,把不具規模的單位縮編,達到最大經濟效益。」知情人士透露。

隨著大陸生產基地調整逐步完成,鴻海也將落實在地管理、 強化績效,「分析深圳龍華廠、山東煙台、四川成都等地的條件,可發現上海具有經濟、地理位置等優點,所以計畫將大陸生產管理中心設於上海。」

此 外,由鴻海旗下廣宇轉投資的賽博數碼,近年在中國發展電腦零售通路,拓店積極、業績成長快速,為方便就地管理,中國通路事業可能先行分割獨立,率先進駐上 海營運中心。

FIH 轉滬國際板

鴻海分拆後,下一步是否上市集資,仍在研議中。郭台銘認為此舉工程浩大,短期執行不易,「在 評估過程中有人提出,去年大陸工程只是更名欣陸工程,轉型控股公司案例,就鬧得滿城風雨,鴻海分拆後兩岸上市不容易。」知情人士透露,但已在香港上市的 「富士康國際(FIH)」是例外。

本刊了解,鴻海內部已在評估,將FIH轉至上海掛A股國際板、成為集團第一家到對岸掛牌的可能性及效益。 「FIH轉掛上海國際板,因不涉及台灣法令,狀況單純多了。」知情人士表示。

FIH曾是鴻海集團金雞母,後來也成了郭台銘心中的痛。○三 年,郭台銘出手收購芬蘭Nokia 藝模廠,之後又購併奇美通訊,走捷徑快速切入手機組裝市場,隔年便將手機代工業務切出去,成立FIH,○五年FIH在香港以每股港幣三˙八八元掛牌,鴻海 持有FIH七二%股權,在母公司鴻海強大光環下,股價一度大漲超過五倍。

然好景不長,金融海嘯重創傳統手機市場下,FIH的大客戶受傷不 輕,例如摩托羅拉連續二年多業績衰退,諾基亞宣布停止手機板組裝外包業務,一再衝擊FIH營運,○八年下半年FIH首次出現虧損,還越洋拖累鴻海股價。

由 於香港股市以地產跟金融服務業為主流,本益比通常都有十七、十八倍水準,科技股在香港市場相對吃虧,本益比顯少超過十倍,因此去年台商掀起回台掛牌TDR 風潮,市場一度傳出FIH也要回台掛牌,但遭嚴厲否認。原來郭台銘心中另有盤算,FIH計畫轉掛上海A股國際板。

尋接班 培育中生代

為打造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推動上海A股國際板成了三月中國人大二會期間的重點政策,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率先宣 誓,身為香港掛牌的紅籌股,將加速回上海A股國際板的掛牌作業,預料FIH也將跟進。「鴻海在大陸有很多投資,對人民幣有很大需求,到上海掛國際板很合 理。」外資法人分析。

郭台銘說:「電子業要考慮到靈活與效率。」隨著鴻海版圖擴張,切割勢在必行,也成為郭台銘延後退休這十年的重大課題。 鴻海員工透露,鴻海分切目前是「有計畫,沒有時間表,但大方向不變。」

「無論怎樣切割,郭台銘將是鴻海永遠的共主,這是不可能改變的,也不 會有所謂的接班人。只是郭台銘遲早還是要面對接班問題,當鴻海集團越來越大,人才培育更顯重要,雖然目前高階主管有郭台銘鎮住,但未來十年後,中生代如何 順利銜接上手,這不僅攸關鴻海二十年後的發展,更是鴻海目前積極要做的部分。」知情人士指出。

郭台銘小檔案

生 日:1950.10.8

現職:鴻海集團總裁

事業:鴻海集團為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代工服務廠,2009年合併營收約1.96兆 元,旗下有8家台、港掛牌公司、9大事業群。

學歷:中國海專畢業

經歷:1974年以30萬元資本創鴻海,原生產電視旋 鈕;1981年轉做連接器,為鴻海壯大關鍵;1988年赴中國設廠,後續多次併購擴張版圖;2001年起蟬連台灣首富。

家庭:與亡妻林淑如 育有1子1女,續絃曾馨瑩,育有1女

財富:至2009年底為1,402億元

小辭典

上海證交所國際板

為 吸引海外企業到中國上市,上海證交所2009年起積極規劃推出國際板,讓目前禁止在中國掛牌的海外公司,可在上海A股上市,向中國股民集資。

國 際板的遊戲規則預計今年底前底定,為省去部門審批等行政和法令限制,將以人民幣計價。未來掛牌公司可直接對外發行A股?或只能發行存託憑證?還不明確,但 上證所現朝發行A股的方向研究。

國際板還無明確推出時程,最新的說法是2011年上路有望。業界點名,未來中資120家在香港上市的紅籌 股,將成掛牌主力﹔另外,大型國際企業如可口可樂,富士康國際、匯豐控股等在港上市的藍籌股(居產業主導地位、紅利優的股票),因中國為重點市場,已布建 龐大製造基地,人民幣需求高,也被視為掛牌先鋒。

回應

針對鴻海分拆大計,鴻海發言人丁祁安指出:「為了因應環境變化,企業進 行內部改造原本就是進行式,不會稍有片刻休息。董事長(郭台銘)日前已經宣布還要帶領集團員工再拚10年,這個大方向是不會變的。至於從經營面進行企業內 部垂直整合,還是從法人的角度進行分割,所牽涉的層面都相當廣泛,一定會從長計議。」

而就上海另設營運中心,丁祈安強調:「企業總部設在台 灣土城是不會變的,至於是否將赴上海設立營運中心,現在談還太早。」

對於FIH(富士康國際)未來是否轉赴上海交易,丁祁安說:「只要是對 企業發展有正面幫助的,都會列入考慮選項,只是在全球金融海嘯之後,現階段努力的優先重點在於如何盡快恢復成長動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66

金山分拆安全业务 抗击“免费”杀毒软件


http://www.21cbh.com/HTML/2010-4-16/4MMDAwMDE3MzA4Mg.html

“金山软件将打造更加专业、更加专一的安全软件公司。”4月15日,金山集团董事长求伯君在“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成立大会上如是说。这也是金山软件自上市以来首次分拆旗下公司。
金山软件最早于1998年开始反病毒软件研发,至今已有十二年历史。近几年,金山大力发展网游业务,给外界感觉冷落了传统软件。对于现在成立单独的安全公司,求伯君表示“成立安全软件公司将给其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据悉,金山安全软件公司于2009年11月注册,注册资本800万元,由雷军担任公司董事长。据金山安全软件公司CEO王欣透露,金山安全已经积累了近300人的专业研发团队,以及国内最大病毒库特征。分拆后,金山安全子公司将独立展开市场拓展、财务核算。“如果业务做得好,未来不排除单独上市的可能性。”
事实上,网游和安全一直是金山重要的两大利润来源。据金山软件公布的2009年财报显示,金山互联网安全业务2009年收入为2.589亿人民币,占软件业务总收入的79%,同比增长29%。但近几年随着安全杀毒产业“免费”潮流兴起,杀毒行业原有的收费模式遭受了巨大挑战。
据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360杀毒软件2010年1月份的日均覆盖人数已经达到5500万。在此基础上,今年2月份,360杀毒还向央视投放了2000万以上的广告费,以进一步大规模推广免费杀毒。对此,王欣承认,“商业模式的变化,的确给我们带来较大压力。”
但王欣同时表示,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以攫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黑色、灰色互联网产业链已经成为常态,安全对抗将越来越激烈。“安全市场也会越来越大,对安全厂商的专业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以日本市场为例,金山软件通过免费策略快速成为日本市场上占据市场第三位的杀毒软件,但是前两大杀毒软件仍然是收费软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61

金蝶并购投入上亿新业务或分拆上市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427/412328.shtml


每经记者 喻春来 发自北京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00268,HK)马上将宣布对一家办公自动化软件厂商的收购,这或将是该公司今年内 完成的第3笔收购交易。日前,金蝶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陈登坤在出席一个产业论坛时向 《每日经济新闻》透露,该公司今年并购的力度将超过去年,用于并购的资金至少1亿元,金蝶集团正着力培育一些新兴业务,或采取分拆或单独上市的方式在内地 主板和创业板上市。
“经历了去年的金融危机,一些行业和软件企业也正在寻找和我们公司合作的机会。”陈登坤说道,“今年公司的并购力度将超过 去年。”
今年1月22日,金蝶集团斥资2000万并购国内房地产行业专业软件厂商深圳市嘉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以加速拓展地产行业信息化市 场;3月2日,该公司又斥资2100万元,并购国内PLM专业软件厂商广州普维科技有限公司。
陈登坤称,今年用于并购的1亿资金可以随时动 用,有很多并购商机正在洽谈,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都会有并购案例能够达成协议。对于今年并购重点,陈登坤透露,主要目标对象是行业软件厂商和大型规模性的 管理软件厂商。
陈登坤预计,今年公司销售增长速度会比去年更快,将达到20%;净利润增长至少会在30%以上,利润增长都大于收入增长。
对于金蝶集团回归A股,陈登坤说,公司一直有这个想法,但由于相关政策还没有放开,短期内很难实现。不过,他表示,公司正在构建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平 台。
“现在,公司着力培育一些新兴业务,能在内地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这涉及到新业务的领域、架构和上市公司的分拆,目前还不能对外具体透露, 因为涉及到上市限制的问题。”陈登坤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44

分拆上市,盛宴还是泡沫


http://www.xincaijing.com/html/ziben/682756057222.html

编者按 证监会推出“分拆上市”举措,受到了一些企业的称赞,但从管 理层规范分拆上市的“六个条件”看,与创业板设立的初衷却有所违背。按照这“六个条件”,一些上市公司会依据其先天优势,争先恐后挤入创业板。照此下去, 一大批真正需要资本支持的企业,将很难获得上市资源,创业板“中小企业孵化器”的定位,也可能因此而改变。
分拆上市,盛宴还是泡沫

继整体上市成为上市公司融资新路之后,分拆子公司或将部分资产拿到境外市场上市,又将成为上市公司看好的一条融资新渠道。

日前,中 国证监会召开创业板发行监管会,允许境内符合条件的主板上市公司,可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此消息一出,即在境内资本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热浪,激活了相关 分拆上市板块,一些有“分拆上市”概念的个股表现强劲。  企业热情高涨

分拆上市,是指一个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 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分拆上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分拆,包括已上市公司 或者未上市公司,将部分业务从母公司独立出来单独上市;狭义的分拆,指的是已上市的公司,将其部分业务或某个子公司独立出来,另行公开招股上市。

目前,境内第一代企业通过多年多元化发展,有的企业已创建了多个“潜在盈利点”,并在某一两个细分领域建立了核心优势。因此,这些企业急需借助“分拆上 市”这个融资渠道,踏上高速成长的“快车道”,以突出其核心业务价值,并吸纳更多的资金,促发其他主营业务并行,并加快发展。

具备分 拆上市条件的企业,一部分是拥有多项成熟主业的上市公司,希望通过业务分拆,使主业更加鲜明,也有利于公司在二级市场的估值;另一部分,是拥有完整下属业 务的上市公司,希望分拆下属公司上市,以便对下属公司进行有效激励,使分拆出来的业务在获得资本助力后,加快发展速度。

从这个角度 说,分拆上市让境内企业多了一条资本融资通道。而A股主板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在境内外已有先例。早在?000年,联想集团就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 规模的战略调整,对其核心业务进行分拆,分别成立新的“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分拆后的神州数码,2001年6月在香港成功上市。随后又有托普软件、 TCL集团、新疆天业、海王生物、同仁堂等8家公司,将控股子公司拆分出来,登陆香港创业板市场。

据报道,在香港上市的金山软件,近 期也要将其毒霸业务分拆出来,并成立“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目标是“单独上市”。金蝶软件也透露,其中间件业务有从总公司分拆后在境内上市的计 划,目标锁定创业板。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知名IT企业,如巨人网络、完美时空、网易、九城等,都有意将旗下业务分拆出来单独上市。

从目 前监管层给出的条件看,分拆上市条件较为严格,需要同时满足六个条件才能有可能获得放行:上市公司公开募集资金未投向发行人业务;上市公司最近三年盈利, 业务经营正常;上市公司与发行人不存在同业竞争,且出具未来不竞争承诺,上市公司及发行人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与发行人之间,不存在严重关联交易;发行人净 利润占上市公司净利润不超过50%;发行人净资产占上市公司净资产不超过30%;上市公司及下属企业董、监、高及亲属持有发行人发行前的股份不超过 10%。

要充分满足上述六个条件,对一些看好分拆上市的境内的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能否“拆”出大金矿
境内 具备分拆上市条件和资源的上市公司,更多分布在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软件行业内,符合六个基本条件,能分拆到在创业板上市的主板上市公司,估计有二三 十家。存在着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的IT上市公司,估计有10家左右。

湘财证券研究所将满足分拆上市条件、具有分拆概念的公司分为 三类:一是高校概念公司,分别有浙大网新、同方股份、华工科技、紫光股份等;二是综合类公司,如用友软件、金山软件、鹏博士、深鸿基、泰达股份、厦门信达 等;三是与新兴产业相关的公司,分别有振华科技、长春高新、深圳华强、东方电子、思达高科、中核科技、中信国安等。

在创投人士看来, 一些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孵化器功能,本身又具备创投子公司或者创投概念的公司,其前景会受到市场充分关注。近期,这些公司受分拆上市概念驱动,在二级市场大 多表现突出。

专家分析,分拆上市将是中国企业做大之后的一条必由之路,今后中国企业包括互联网、软件、电子、新能源等行业,将形成一 股分拆上市潮。分拆上市将从单纯的概念炒作逐渐成为现实,将成为中国产业经济的一大特色,并将影响整个中国产业经济格局。

不过,市场 人士对分拆上市也存在异议。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由于受益的公司数量有限、审批标准提高等原因,分拆上市实际上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有限,目前仅停留在概念炒 作阶段,具体会对上市公司带来多大的影响尚未可知。

分拆上市概念股是否具有投资机会?华安证券分析师张兆伟认为,应从三方面予以把握:首先,那些业务涉猎广泛,子公司业务具备较强盈利前景的上市公司;其次,业务比较庞杂的综合类公司,可供剥离的业务与上市公司现有主业不存在同业竞 争关系,相关业务剥离后,利于上市公司改善主业结构;第三,可供剥离的业务属于软件、IT、医药、消费、新兴产业,分拆上市后具备高估值预期。  谨防分拆后的“陷阱”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分拆能给母公司带来平均2~3个百分点的超额收益。在我国,这种超额收益率可能更高。长江 证券分析师李毅认为,汉前国内主板公司的静态市盈率约为20倍,而创业板市场的市盈率高达75倍。超过3倍的估值差异,意味着有超过3倍的价值膨胀区间。 也就是说,同样1元的每股净收益,主板只有25元,到了创业板可能就有85元的股价。对那些在境内主板上市的公司而言,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可以带来 巨大的股权投资收益,可以创造出更高的市值。但如果监管不严,或吹起资本泡沫,也会引发负面效应。

就目前而言,分拆上市遇到的问题与 挑战也不小,犹如一把“双刃剑”,将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和难以意料的影响。一是破坏企业内产业链的完整性,使得公司治理结构更为复杂,导致上市公司会更 “不务正业”,主营业务混乱、不突出的比例增多;二是将削弱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三是如果上市公司一味追求分拆上市融资,纷纷将盈利能力较强的资 产分出去,会降低母公司的资产营运质量和运营效率。

一个值得业界思考的现象是:中国企业热衷于分拆上市,而绝大多数美国本土企业对 “分拆上市”却无动于衷。比如,微软的互联网业务、亚马逊的数字阅读业务、谷歌炙手可热的手机业务,甚至连多元化发展的楷模通用电气,也没有把旗下任何一 个早就足够分拆上市的业务分拆出去。

国内外的一热一冷,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著名
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了这样的观点: “主板母公司为什么要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其最大的目的就是创业板估值高、资产溢价,在创业板发股可以更好地‘圈钱’。”

这样的 先例其实早就有。当年,托普软件分拆上市后,以软件做幌子疯狂圈地,最后导致资金链断裂,软件帝国分崩离析;创业板上市公司乐普医疗,则拿着超募资金大肆 买房、买车,遭到市场和投资者的唾弃。

中信证券分析师认为,分拆上市可能引发不当关联交易,损害资本市场,其表现为:一、关联购销, 被分拆公司和分拆上市公司之间进行利益输送;二、集团公司与股份公司之间的资产买卖,进行内幕交易和市场炒作等;三、资金占用的关联交易,可能发生新申请 上市公司的资产被掏空;四、股份公司为集团公司提供担保,转嫁费用负担;五、集团公司的债务与股份公司的债权充抵,增加三角债风险。

从另一角度分析,一些在主板上市的公司,其下属子公司分拆到创业板上市,显然会与融资难的中小企业争抢上市渠道,这与当初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为加速中 小企业发展壮大设立创业板的初衷,更是背道而驰。

因此,专家建议:为了避免分拆上市掉入“圈钱”怪圈,加剧股市风险,在创业板不能有 效解决新股“三高”发行问题之前,分拆上市缓行为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23

2.2亿美元并购大陆两厂 和硕再现分拆效应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7/wMMDAwMDE5NDUwMw.html

被扯进苹果“回扣门”的台湾地区代工企业和硕(4938.TW),近期仍好消息频传。继拿下宏碁、索尼笔记本电脑新订单之后,又有消息称和硕已经成功从苹果手上拿到iPhone4 CDMA版的订单。

而在大收订单的同时,华硕亦着手产能扩张。8月25日,和硕公布,将以不超过2.2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位于中国大陆的两家电子零部件制造商“日腾电脑配件”和“日贵精密模具”。

8月26日,和硕财务长、新闻发言人林秋炭在电话中告诉本报记者,目前这两起并购案已经获得和硕董事会的通过,正在等台湾地区相关机构的最后审批通过。

“代 工和品牌往往难以兼顾。”台湾地区一位代工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和硕与华硕(2357.TW)的案例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代工厂商往往做不好自主品牌,到 最后品牌和代工部门多以分拆收场”。今年6月24日,华硕与和硕分拆后正式在台湾地区同时挂牌,这在股市上被称作“连体婴儿”分割。

分拆致订单大增

“和硕并购的这两家公司都是做金属外观的,股东都是海外架构的企业。”林秋炭告诉记者,和硕过去在塑胶件领域扎根较深,日腾与日贵则专精金属机构件,合并后将产生互补效果,是和硕在机构件垂直整合布局的重要布局。

IDC台湾地区个人运算事业部研究经理江芳韵指出,和硕在台湾地区一直以垂直整合而著称,这和鸿海有着十分相似的策略。这次和硕斥资2.2亿美元并购2家零件厂,再次体现了和硕的垂直整合策略。

和硕此次扩张行动背后,则是其与华硕分拆后订单丰收的一个隐喻。目前,和硕收获的2011年出货订单包括惠普台式电脑、索尼3游戏机组装代工、苹果iPhone4 CDMA手机,以及联想、宏碁和华硕的笔记本电脑订单,这些订单足以让和硕与鸿海进行一番较量。

和硕今年上半年笔记本电脑出货量780万到790万台,主板预估出货量达到1000万到1100万片,预估全年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约1600万到1700万台,主板出货量达到2200万片至2300万片。

另外,和硕新切入的液晶电视组装市场,估计今年出货量约200万至250万台,明年出货量将倍数成长,挑战400万到600万台。至于在平板电脑方面,和硕5英寸到11英寸的平板电脑开始出货,但是量并不大。

这些数据表明,和硕的代工业务目前前景看好。正如和硕执行长程建中在8月19日的股东说明会上指出,和硕与华硕分家的效益将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显现。

品牌与代工难以兼得

这又是一个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故事。

中国台湾地区的电子企业,多是由代工起家,为国际大客户提供制造服务,在代工业务壮大之后,便开始打造自主品牌,近年来宏碁、华硕、明基等企业,都经历了这一过程。但问题很快显现,代工企业做不好自主品牌业务,似乎成了一个不成文的魔咒。

“早先苹果、索尼把一部分订单交给和硕来做,那时它和华硕还没有分家,大家就会发现,华硕的一些产品出来和苹果的很像。”江芳韵指出,这些涉嫌泄密行为让国际品牌厂商十分担心,代工企业会将客户的数据泄露给自己的自有品牌,从而壮大自己的竞争对手,这在代工业十分忌讳。

相比之下,广达、仁宝等台湾地区代工厂商则放弃了打造自主品牌的尝试,更加专心地定位于笔记本电脑的代工业务,这些厂商相比起分拆前的华硕(和硕)让国际大客户更加放心。

此后一段时间,全球排名前10位的笔记本开始对华硕(和硕)进行大规模的抽单,这一下子让华硕(和硕)的日子很难过,因此华硕、和硕的分拆大计,也就此提上日程。

“双方的分拆,对于和硕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江芳韵分析道,从华硕分拆出来后,和硕不再受到国际大客户的猜疑,顿时在短期内接到了大量新订单。

没有分拆之前,华硕的笔记本电脑百分之百都由和硕进行代工,而在两硕分拆之后,华硕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惠普等大型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厂商,每一家都至少有4家左右的ODM代工厂商为他们制造,那么这些品牌厂商的议价能力都是非常强。”江芳韵分析道,分拆之前的华硕由于仅指定和硕一家代工,因此选择余地很小,这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影响了华硕的议价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台湾地区的IT代工厂商和自主品牌厂商的分拆现象,时有发生。其中比较知名的案例包括宏碁与明基及纬创、明基与佳世达的分拆。

2001年年初,宏碁董事长施振荣决意让明基和纬创单独发展,宏碁集团一分为三:新宏碁、明基电通、纬创。其中新宏碁专注于打造笔记本电脑的自主品牌,而纬创则继续笔记本电脑的OEM代工业务,明基电通则转型于电脑外设产品业务。

在分拆后,三家企业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宏碁的自主品牌销量目前超过戴尔,占据世界笔记本电脑厂商第二的位置,纬创则成为台湾地区第三大ODM笔记本电脑代工厂商,明基一度收购了西门子的移动电话业务。

台 湾大学EMBA前任执行长李吉仁教授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台湾地区IT自主品牌近年来的发展并不算成功,其最主要原因就是台湾地区的代工业过于发 达,反而对自主品牌的打造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包括鸿海在内的代工大厂都曾经尝试过打造自主品牌,但最终往往在国际大客户的撤单威胁下不了了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87

分拆大錳如火如荼忽然踩入小西灣中環在線:中信高層為yogurt來港 李華華

2010-9-17  AD




 

北京中信搞乳酪 (yogurt)?正當香港就快成街成巷都係yogurt店嘅時候,一間嚟自美國、號稱全個地球最大嘅乳酪連鎖店Tutti Frutti,噚日靜靜雞喺小西灣藍灣半島開業,對跑開財經新聞嘅華華嚟講,最吸引嘅地方唔係yogurt,而係張傳媒邀請上面寫住「出席嘉賓:中國中信 集團公司董事邱毅勇」。中信集團邱總出席yogurt店開張?!華華山長水遠都要去『目及』『目及』,問下搞開資源嘅邱總同呢檔嘢有咩關係﹗

真 係不問尤自可,一問就有啲把火﹗計劃由中信資源(1205)分拆上市的中信大錳,身兼其董事長嘅邱總好認真咁話,佢老遠走嚟做開幕嘉賓,原因就係「貪吃﹗ 如果您(華華)有嘢食,我都來!」答案真係有誠意到爆,幾驚佢話咁啱行過呀﹗既然邱總自稱為食,華華惟有睇睇佢食力有幾強﹗一大杯乳酪加上十幾種生果 toppings,唔使10分鐘就食晒,直逼大胃王小林川﹗

同個代理係老友

聽公關姐姐講,Tutti Frutti請到邱總撐場,皆因佢哋個香港及中國代理富迪食品董事總經理陳蔡滿蓉,同邱總係老友﹗人哋咁有誠意問你,點解要"hea"答話自己為食呢?中資阿總,有時真係令人摸不着頭腦﹗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39

分拆iPod成本 左丁山

2010-10-01 AD





 

以前左丁山講 過,睇富士康業績報告,知道佢嘅毛利率與純利率甚低,生意大只係表面風光。富士康為蘋果製造iPhone、iPod,以軍事方式管理工廠,規模大得驚人, 此係香港工廠、廠家望塵莫及之處,但睇上市公司股票,最緊要睇盈利率、每股盈利、增長率與管理層,並非睇佢生意有幾大。GM(通用汽車)破產重組前,生意 夠大咯,股東咪一殼眼淚!

蘋果以低價向富士康買入iPhone、iPod,賺到笑,成為世界上最大市值嘅科技公司,係美國的驕傲!蘋果之市 值及股價,建基於創意及善於利用中國低成本工廠。溫家寶最近在美國會見友好團體,借用美國加州大學嘅研究結果,指出一部iPod有457件零件,美國售價 為二百九十九美元,其中蘋果得76元,分銷商零售商得75美元,零件製造商得7元,美國人共得158元,佔零售價52.8%。此外,日本製造不少iPod 零件,得27元,台灣零件得4元,南韓零件得一元,以上合共190元,佔零售價63.5%,剩下嘅就係直接勞工成本與各種各類零件費雜費,加加埋埋應該係 109元,溫家寶話所有零件送到中國裝配,中國實際所得嘅附加值只有6元,但因為iPod由中國出口往美國,在國際貿易統計上,中國輸出148元(即 299減去蘋果及分銷零售商所得),表面上中國嘅出口數字好大,但實際得益只係出口值嘅4%。

(參考網上資料:Capturing Value in a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 Comparing the iPod and Notebook PC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Oct 3, 2007)。

從以上所知,富士康作為加工 廠,只係得個做字,每件賺雞碎咁多,故此美國議員口口聲話中美貿易不平衡,中國順差過大,要逼人民幣升值,令中國輸美產品喪失一啲競爭力,以保護美國工人 嘅工作職位等等,真係大大笑話,假如一間美國工廠聘請一百萬工人在美國裝配iPod,以美國工人嘅薪水,美國工廠肯只受附加值6美元咩,發訂單嘅主動權在 Steve Jobs,奧巴馬不妨召佢入白宮訓斥一番,要佢愛國,將iPod訂單發畀美國工廠就得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