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石油出口國的財政困境:如何走向財政崩潰(一)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344

在這篇分析中,我將闡述石油出口國會如何出現財政崩潰的問題。

從2011年以來,敘利亞、埃及和也門都出現了政治方面的危機問題,這應該算不上是金融崩潰,但是這一切都發生在這些國家石油出口減少、食品進口價格上漲的過程中。

石油出口國的金融崩潰有幾個主要的驅動力:

1)石油出口國的政府財政收入通常依賴於石油出口的收入。

2)政府項目的需求會隨著人口增長和食品價格上漲而增加。

3)在一個計算年內可萃取的石油量通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因為初始庫存下降了。

4)出口量通常比石油供應量下降得還要快,因為隨著人口增長,石油消耗量也會上漲。

通常來講,高油價對於石油出口國來講是有利的(排除其對食品價格的影響)。同時,低油價對於石油進口國是有利的。這樣一來,石油進口國與出口國之間就會形成一種價格拔河。

還有一個問題,是能源投資所能夠得到的的能源回報正在下降。這些國家可以通過在鑽探成本更高的地方增加產量,以此來減少能源回報率的下降幅度,或者通過使用改良的石油復原手段來增加能源產量。這些手段都會增加成本,進而導致石油出口國的油價上漲。

先來看一下埃及、敘利亞和也門的問題

這是三個持續受到2011年開始的「阿拉伯之春」革命行動影響的國家。這三個國家在石油生產和消費方面有許多相似之處,可以通過下面三張圖表看出。

三個國家的石油產量都是開始時上漲隨後出現下降,與此同時,石油消耗量在上漲,2011年的時候,石油產量和消耗量非常接近,意味著當時的石油出口接近零。

更糟糕的是,這三個國家都處於世界上貧窮荒瘠的不毛之地上,需要進口大量的食品,石油價格和食品價格通常會同時相伴上漲(下圖)。2011年,石油和食品價格都非常高。如今,這些國家承受著高額的食品進口,在食品價格和石油價格一齊上漲的背景下,間接地將這些石油出口國變成了進口國。

從石油出口方面得到的財政收入下降,而食品進口支出的上漲,讓這些國家處於一種永久性的入不敷出的狀態。還有一部分財政收入不足也與對貧困人口補貼等因素有關,隨著油價和食品價格上漲,補貼金額也會隨之上漲。

還有一個令情況更糟糕的因素是,人口大規模增長,以埃及為例,1980年至今,人口幾乎翻倍,而敘利亞和也門在同一期間的人口增長甚至多於一倍。

總而言之,埃及、敘利亞和也門的情況非常糟糕。這些國家的確還擁有石油以外的其它資源,比如動物牧場、糧食作物以及一些天然氣,但是石油出口下降給預算製造出了一個巨大的缺口。如果未來石油產量繼續下降,這些國家的就業和石油消耗都會受到影響。

我試著通過對比石油出口價值和國民總收入來統計出一個指數。也門該指數為30%,敘利亞和埃及都略低於10%。當然,這個指數無疑低估了石油在這幾個國家中的地位,因為沒有包含本國石油的使用情況和天然氣產業的影響。

如果埃及和敘利亞都已經因為對石油出口的依賴性而陷入崩潰之中的話,那麼很難想像沙特阿拉伯、利比亞這樣的石油依賴指數高達70%和60%的國家一旦經歷石油產量縮水會發生什麼。

(more to com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22

石油出口國的財政困境:如何走向崩潰(二)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499

在這篇分析中,我將闡述石油出口國會如何出現財政崩潰的問題。

上一篇中我們介紹了敘利亞、埃及和也門的情況(石油出口國的財政困境:如何走向崩潰(一))請參閱 ,本篇中將著重闡述石油對於前蘇聯國家經濟、財政甚至政治方面的影響。

石油出口國的金融崩潰有幾個主要的驅動力:

1)石油出口國的政府財政收入通常依賴於石油出口的收入。

2)政府項目的需求會隨著人口增長和食品價格上漲而增加。

3)在一個計算年內可萃取的石油量通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因為初始庫存下降了。

4)出口量通常比石油供應量下降得還要快,因為隨著人口增長,石油消耗量也會上漲。

前蘇聯國家的解體

曾經,在1991年前蘇聯解體之前,這曾是全球主要的石油出口聯盟,也是世界主要的一隻力量。關於前蘇聯解體的原因,至今還有許多不同觀點,其中有一個因素是上世紀80年代原油價格的下跌。

下圖為2011年前蘇聯國家石油產量和油價走勢:

圖中可以看出,油價的下滑並沒有立即導致石油產量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保持石油產量的成本處於當時幾年內的低水平。而耗資巨大的則是開發新油田的前期投入費用。幾年之後這些費用也沒有上漲,但卻導致了產量的下降。

俄羅斯的能源數據顯示出了1991年之前金融崩潰逐漸形成的一些標誌。上世紀80年代中期,石油出口收入開始下降,因為油價在下降。從1987年開始,石油產量也開始下滑,當時正值蘇聯解體的前4年。隨後,其它種類的能源產量亞開始相繼下滑,一切就像是衰退到來了一樣,從而導致整個經濟的各個方面都開始下行。

下圖為前蘇聯國家不同能源種類的產量走勢:

1991年之前,連煤和核能源在內的各種類型的能源產量都出現了下滑,同時,人口增長也開始放緩。結果,在持續的衰退之後,政府終於解體。

後來的日子裡,前蘇聯國家再也沒有曾經作為製造業國家的那種地位,即使後來油價上漲導致石油產量回升,也沒能回到從前。製造業的低迷使得前蘇聯國家的能源消耗量一直保持在比1991年之前水平低很多的位置(下圖)。

2012年我去了俄羅斯,發現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俄羅斯能源方面成本結構相比於中國和印度的低成本結構,完全沒有競爭力。另外一個問題是,由於蘇聯解體時期的忽視,俄羅斯基礎設施建設的情況較差。在如今石油成本居高不下的日子中,要想修復這些基礎設施或者增添新的基礎設施的話,代價非常高昂。

在我計算一個國家對於石油的依賴程度的指數中,俄羅斯的石油出口占國民總收入的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22

石油出口國的財政困境:如何走向崩潰(三)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544

前兩篇中,華爾街見聞介紹了敘利亞、埃及和也門的情況(石油出口國的財政困境:如何走向崩潰(一))以及前蘇聯國家的情況(石油出口國的財政困境:如何走向崩潰(二))。

2003年至2008年期間,由於油價高漲,所以石油出口國一般都沒有因為石油出口或產量的下降而受到過多的財政威脅。從這個角度來看,阿根廷的情況最能夠突出說明問題,本篇將著重對此進行分析。

By Gail the Actuary

石油出口國的金融崩潰有幾個主要的驅動力:

1)石油出口國的政府財政收入通常依賴於石油出口的收入。

2)政府項目的需求會隨著人口增長和食品價格上漲而增加。

3)在一個計算年內可萃取的石油量通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因為初始庫存下降了。

4)出口量通常比石油供應量下降得還要快,因為隨著人口增長,石油消耗量也會上漲。

石油出口下滑的國家所遭遇的崩潰

第一章中著重描述的埃及、敘利亞、也門都是因為出口遭受重大打擊而導致嚴重財政危機的例子。但是那些石油產量還處於下滑早期的國家又是怎樣的情況呢?

從某種程度來講,在2003年至2008年期間,並沒有多大問題,因為石油出口量的下滑通常可以被高漲的油價所抵消。

然而,有一個國家的問題非常突出,就是阿根廷。阿根廷在2003年之前和2008年之後都存在比較明顯的問題。

下圖是過去30年內阿根廷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和消耗情況:

阿根廷的石油產量在1998年達到了高峰,但從1999年開始下滑。而1998年至2002年期間,油價處於非常低的水平。這個時間點很準確的與第一次金融危機重合(1999年至2002年)。

隨後來到2003年至2008年階段,這段時間由於油價飆漲,所以產量的下降對於阿根廷似乎並沒有什麼影響,阿根廷的財政問題似乎也逐漸消退了。

然而現在,阿根廷的石油出口量非常低,在2012年和2013年,阿根廷再度遭遇了較嚴重的金融問題。考慮到阿根廷的經濟比較多元化,所以很難想像石油對阿根廷來講扮演著多重要的角色(我個人計算了各國對石油出口依賴指數,2008年的阿根廷僅有2%)。

但是,石油問題會給這個國家其它的問題都帶來影響,讓其他的問題更為嚴重。如果一個國家有過度使用收入的傾向或者過多承諾補助的傾向,那麼石油收入任何形式的減少都會使得這種趨勢的負面影響擴大,從而更容易引發財政崩潰。

其實,石油收入能帶來的好處是暫時性的,但在制定計劃的時候,這一點往往容易被忽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05

石油出口國的財政困境:如何走向崩潰(四)

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anno=2&depth=1&hl=en&rurl=translate.google.com.hk&sl=zh-CN&tl=en&u=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702&usg=ALkJrhhOdeHptoa4u6gUAJZRtgeb7WXGPA
前幾篇中,華爾街見聞介紹了敘利亞、埃及和也門的情況( 石油出口國的財政困境:如何走向崩潰(一) )、前蘇聯國家的情況( 石油出口國的財政困境:如何走向崩潰(二) )以及石油出口下滑的國家出現的財政崩潰。

本篇將從石油出口國為達到財政平衡所需要的油價水平之角度,來解析石油出口國所面臨的困境。

By Gail the Actuary

石油出口國的金融崩潰有幾個主要的驅動力:

1)石油出口國的政府財政收入通常依賴於石油出口的收入。

2)政府項目的需求會隨著人口增長和食品價格上漲而增加。

3)在一個計算年內可萃取的石油量通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因為初始庫存下降了。

4)出口量通常比石油供應量下降得還要快,因為隨著人口增長,石油消耗量也會上漲。

需要油價上漲,只為達到預算平衡

許多較大的石油出口國都會在年度財政預算中將石油出口收入包含在內。 這與計算鑽探開採是有的成本有很大區別。 石油出口收入是政府蒐集來支持政府項目的資金,正如稅收等等,是有協議或者約定的。 隨著人口的上漲,再伴隨著出口下滑,石油出口國就會發現他們需要油價每年都上漲,才得以支撐預算平衡。

下圖來自德意志銀行,預估了幾個主要石油出口國為達到預算平衡所需要的油價水平,下文簡稱為平衡目標價:

不妨注意一下,尼日利亞和俄羅斯所需要的平衡目標價都在如今布倫特原油價格水平之上。 據能源政策信息中心(EPIC)估計,委內瑞拉的平衡目標價要比俄羅斯還高一些,而伊朗的平衡目標價介於俄羅斯和尼日利亞之間,伊拉克的該價格為每桶80-100美元。 此外,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長今年1月曾表示,該國需要油價平均穩定在100美元每桶的水平。

這可能引發的擔憂之一是,各國的平衡目標價會不斷地上漲。 另一個擔憂是,那些所謂的邊緣國家會在達到平衡目標價的過程中遇到越來越多的困難。

令人擔憂的一個國家便是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的平衡目標價非常高,今年初又經歷了領導層變動。 而且,在石油開採出地面之前,委內瑞拉就有通過與中國的貸款項目支出石油收入的趨勢。

委內瑞拉如今的石油出口比前幾年要低,但是隨著石油價格的上漲,美元的價值也可能已經上漲,這其實要取決於與中國談判的價格水平。 由於石油的收入會在石油生產之前就被支出,委內瑞拉其實很容易讓自己陷入困境。 如果石油產量比正常水平低,或者很難提升未來計劃的產量,委內瑞拉就會非常艱難。

我計算了全球各石油出口國對石油出口的依賴指數,委內瑞拉該指數高達20%,與挪威和俄羅斯長不多。

總的來說,隨著石油產量的下滑,石油出口國面臨著非常令人擔憂的局面。 除非油價快速上漲,否則石油出口的減少會給經濟帶來巨大阻力。

如果油價不能夠持續快速上漲,那麼石油出口商就需要削減對社會事業項目的支出,這對於公民來講當然是難以接受的。

而且,增加新的產業來取代石油供給的缺口將會非常困難。 進一步講,如果這些石油出口國國內秩序混亂導致了產量的減少,這一因素的影響擴散到出口市場的話,那麼全球市場甚至都會出現可用石油供給量下降的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41

肯尼亞有望成為東非第一個石油出口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614

自外國石油公司在東非開始鑽勘石油和天然氣蘊藏以來,結果較為喜人。去年英國Tullow石油公司宣佈,繼在烏干達,坦桑尼亞和莫桑比克發現巨大天然氣蘊藏和部分石油蘊藏後,公司在肯尼亞北部圖爾卡納地區發現了石油。今年,Tullow石油公司在肯尼亞南部等地區繼續進行勘探。公司稱,該地塊含有石油蘊藏超過3億桶。預計整個肯尼亞石油蘊藏將超過同樣位於東非的烏干達;後者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約為25億桶。

Tullow石油公司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

公司的勘探人員在「嗯戈米亞1號」地區發現了厚達20米的含油層,其成分與此前在烏干達境內發現的輕質含蠟原油幾乎相同。現在,公司的勘探深度已達到井下1041米,未來將有望下降至2700米,以尋找更深含油地層的可能性。

專業人士認為,

發現原油並不等同於產油,烏干達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烏干達2006年首次發現石油,但至今仍未能大規模開採。真正成規模地開發,還需要大量資金、人員投入,以及技術的支持;同時有發展的石油產區都是需要經過持續開發才能確認其是否蘊含商業價值。

Tullow石油公司CEO Paul McDade認為,

相比烏干達,肯尼亞石油開採速度將會快於預期。公司對肯尼亞成為東非第一個石油出口地區非常期待。

分析師認為,

雖然Tullow石油公司與烏干達政府在2007年簽訂了「早期石油生產計劃」,但由於多種因素公司未能與烏政府達成一致,導致開採計劃一再推遲。烏干達政府自身沒有資金和能力投入開發,且對外國公司企業權益給予諸多限制,石油收益分配方案仍未確定等因素,無一不影響烏干達石油開採的前景。相比之下,肯尼亞擁有在該地區國家中罕有的海港和煉油廠,並計劃新建更多此類基礎設施。肯尼亞還是地區性的金融和交通樞紐,加上較為豐富的石油蘊藏,肯尼亞更具備條件吸引國際石油勘探公司在其國內設立地區性總部,更多的投資將會進入到該國的石油勘探中。這無疑加速了肯尼亞成為東非第一個石油出口國家的可能。

據悉,加拿大explorer Africa石油公司近日宣佈,已開始在肯尼亞南洛基查爾盆地與Tullow石油公司一起鑽探新井,預計兩個月後對肯尼亞 Ekales-1區塊開採前景進行評估。explorer Africa公司CEO對該項目非常有信心,他表示,

「Ekales項目可能是我們參予過的風險最低的項目之一。該區塊地質結構與此前在肯尼亞北部圖爾卡納等地相似。這給予我們極大的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12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武器出口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1524

根據最新的軍事研究報告,中國已成為全球第四大軍火出口國。過去五年,中國武器出口比上一個五年增長了212%。 中國的軍事實力日益增長。來自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最新數據表明,從銷售情況來看,中國當前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武器出口國,緊隨美國、俄羅斯和德國,並領先於法國和英國。 2012年,中國首次步入全球前五大武器出口國之列。過去5年,中國軍火出口量同比增長了212%,中國在全球武器出口總量中的占比也從原來的2%提高到了6%。 SIPRI以5年作為調查周期,以消除某一年簽署的大訂單引發的數據波動。該所在收集和分析戰略均衡、軍備競賽和裁軍情報方面,被西方認為是國際上最有權威的科研中心之一。2009年,SIPRI在非美國外交政策智庫指數中排名第三。 圖 1:2009年至2013年間,全球前十大軍火出口國及其主要客戶 在亞洲及其他地區出售武器是中國擴大國際影響力的途徑之一。盡管以全球武器銷售份額來計算,中國僅僅占據6%左右,但中國武器銷售增速卻遠比其他四大武器出口國要快得多。 圖 2:2009年至2013年主要軍火出口國累計出口增速 作為主要的軍火出口國,中國也開始同諸如美國和俄羅斯之類的傳統軍火商展開競爭,尤其是在生產小型武器裝備方面已展現出了優勢,比如制造軍機和戰艦。去年,北約組織成員國之一的土耳其,就購買了中國的HQ-9/FD-2000地對空導彈系統。 中國軍火銷往全球約35個國家和地區,多數是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國家。相比之下,美國的武器則出口到全球90個國家。 圖 3:2009年至2013年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進口中國武器的增速變動,中國出口武器的3/4都流向了這三個國家 2014年我國國防費預算約為8082.3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2.2%。這是我國國防費連續第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也是國防費用總額首次突破8000億元。 不過,中國軍事科學院大校單秀發表示,支持中國軍事工業蓬勃發展的因素,主要是中國武器出口價格相對低廉,並非是其核心軍事技術。由於缺乏武器方面的自主知識產權,中國軍工業只能被視為全球二線水平,與美國等一線國家還有距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87

美國將取代沙特成最大液體石油出口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77

美國正在逐漸趕超沙特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態石油生產國。這意味著石油的產能過剩可能會改變世界能源格局。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7月及8月美國原油及相關的乙烷和丙烷產量和沙特不相上下。而隨著產能的進一步擴大,美國有望在近期取代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態石油產出國。這是自1991年以來的首次。

對此,沙特政府認為美國的崛起並不會影響沙特在石油市場中的重要地位。該國表示,如果需要增加供應以滿足需求,該國有能力將日產量增加250萬桶。本月早些時候,沙特石油副部長Abdulaziz親王強調沙特是地球上唯一一個大幅增加產能的國家。

不過無論沙特是是否願意承認,美國產能的大幅提升對原油市場已經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盡管過去兩年中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俄羅斯與烏克不斷爆發地緣沖突,原油價格仍然不斷走低。上周,布倫特原油刷新2年新低至95.6美元/桶。遠遠低於2012年初125美元/桶的峰值。

頁巖氣革命是美國產能大幅提升的關鍵。水力壓裂技術及水平鉆井技術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幫助美國能夠開采原本那些原先沒有商業開采價值的油田,比如位於德克薩斯和北達科他的油田。

不過如果近10年前或更早以前的標準來看,原油價格依然處於相對高位。這使得運用頁巖氣采油的利潤更加豐厚。本月早些時候,美國原油日產量達到887萬桶,比2008年的500萬桶大大增加。預計到今年底,美國原油日產量將突破900萬桶。

原油和天然氣產能提高使得美國在能源領域的貿易赤字開始收窄,中國正在取代美國成為中東最大的原油出口對象。

從現有的趨勢來看,美國最終成為最大的原油生產國將只是時間問題。(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00

匯豐全線下調石油出口國經濟增長預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54

考慮到國際油價大跌會導致產油國政府支出減少,進而影響國內經濟,匯豐下調了今年13個全球原油出口國的經濟增長預期,這些國家遍布中東、中歐和東歐。

匯豐昨日發布報告預計,今年上述13個國家整體經濟增長1.8%,增速明顯低於去年10月匯豐預計的2.6%。其中:

   · 今年俄羅斯GDP增長可能下滑3.5%,而去年10月匯豐預計的縮減幅度為1%。
   · 今年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特GDP可能增長2.8%,為2009年以來最低增速。而且全年財政預算赤字與GDP之比將達到11%。去年10月匯豐預計沙特全年會有財政盈余。
   · 今年阿拉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阿聯酋GDP增長預計為3.1%,同樣低於4.9%的預計去年GDP增速。

據彭博報道,匯豐駐倫敦的中東歐、中東與非洲地區首席經濟學家Simon Williams接受電話采訪時表示,國際油價下跌會影響所有石油出口國,石油支持的公共支出速度會放慢,公共與私人部門的投資增速也會減慢,消費者會因為信心下滑減少消費。這些國家的政府會變成借款人,而不是債權人,這樣的轉變也會給他們的流動性施壓。

在全球經濟複蘇乏力時,頁巖油技術革命推動美國產油量創三十多年來新高,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又始終抵制下調產量目標,去年國際油價跌幅接近50%。自去年11月27日OPEC會議出乎市場意料決定不減產以來,國際油價跌幅約為30%。本月初,國際油價一度跌破每桶45美元。

華爾街見聞本月分享的下圖展示了油價對以下45個國家地區GDP增長的影響。牛津大學商學院成立的經濟顧問機構Oxford Economics預計,和油價在每桶84美元時的GDP增長相比,若油價跌至每桶40美元,沙特和俄羅斯的GDP增長都會下降超過3.5個百分點。

油價,石油,GDP,俄羅斯,沙特,OPEC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162

俄糧食出口創紀錄 首次成小麥最大出口國

俄羅斯農業部5日表示,俄糧食出口在去年7月至今年6月的12個月達到創紀錄的3390萬噸,並計劃到2030年達到4500萬噸。

2015年,俄糧食產量達1.05億噸,其中小麥產量增長4%,達到6200萬噸。今年,俄預計糧食產量達1.1億噸,其中,小麥產量預計達6400萬噸,小麥出口量將保持在2500萬噸左右。

去年7月至今年6月,俄小麥出口量達2460萬噸,超過加拿大和美國,成為小麥的最大出口國。俄農業市場研究院院長雷利科表示,這是俄在現代歷史上首次成為小麥最大出口國,俄有望在下一農業年度繼續保持這一地位。

俄農業部說,播種面積擴大、無機肥料增加以及技術現代化,有助於提高土壤肥力和糧食產量,俄計劃到2020年將糧食產量增至1.2億噸。

由於一段時間以來西方國家對俄發起多輪制裁,作為回應,俄決定禁止或限制從部分西方國家進口農產品,並大力在農業領域推行“進口替代”政策。俄政府高層多次表示,俄在糧食生產領域不僅可以完全滿足國內需求,而且可以成為世界糧食生產大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0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