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胡翼時再下一城-建美集團(851)(完成)


記得胡翼時先生嗎?

他現時為中國管業及泰德陽光的執董,亦是和中國管業前主有關係的開源控股(1215)的大股東,他入股開源控股的過程如下: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5473

執筆十三分鐘之前,公司大股東高振順宣佈向胡翼時先生轉讓公司控股權,而收購方式和中核國際相近。


購殼公告如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2/LTN20090422837_C.pdf

(1) 高振順向胡翼時轉讓365,104,472股新股,每股作價0.1839元,共斥資6,713萬元。

(2) 高振順同時向胡翼時轉讓5,160萬,行使價0.12元,共可兌換4.3億股的可換股票據,每1元可換股票據值1.533元(即0.184(全購價)/ 0.12(兌換價)),共7,912萬元。

(3)胡翼時認購公司4,441.76萬元的可換股債券,每股行使價同為0.184元,可換取2.414億新股。

(4)高振順一方將保留兒子持有3,000萬股,攤薄後持股量不足3%。

三項收購共斥資1.907億元,可見其氣魄之大。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26/LTN20090226353_C.pdf


在停牌前一個多月,公司配售2,500萬股,每股0.125元,佔擴大後股本19.97%,集資僅300多萬,由金利豐包銷,相信看過我Blog很久的讀者知道這次的目的在於收貨,或是友好持有的股份,亦需計入成本,即買殼成本在1.94億元。


講回這家上市公司,該公司在1998年上市,主要是做電器OEM,之後大股東根本是想做莊,抵押股票作炒作之用,其進軍科網炒高後1拆10股,集資散貨,持股量大減,最後因被人斬倉,持股降至微不足道的水平,公司也陷入財困。


進軍科網其中的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19991012/LTN19991012031_C.HTM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19991203/LTN19991203036_C.HTM


大股東斬倉聲明: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19991203/LTN19991203036_C.HTM


像漢傳媒一樣,經過一輪集中股權的洗殼動作後(請善用本Blog的搜尋功能),2007年5月,高振順先生注資拯救此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517/LTN20070517047_C.pdf


注資分3部分:


(1) 認購7,000萬新股,每股0.12元,共注入840萬。


(2)認購可換股債5,160萬元,息率不少於5%。


(3)向兩位原股東收購3,308萬股,每股8.86仙,斥資220萬元,並以3,295萬收購其可換股票據,換股價33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813/LTN20070813367_C.pdf


最後只有2,510股及112,800股認股權接納收購,作價微不足道。


高先生共斥資約9,600萬購入公司,拿了兩年516萬股息,不計其他費用,成本約9,000萬,等了兩年,套現1.4億。即賺了5,000萬和賺了3,000萬股,但失了炒作機會,值不值得,還望看倌自己想想。


這股市值少,股權集中,明天必有好戲,可能會是升幅第一呢,就算明天不升,股價其後亦有一番憧憬,要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37

国药再下一城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18/HTML_88HCJMITJE4L.html


历经两个多月的等待,央企国药集团与中生集团的联合重组终于获批。

9月16日,国资委网站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实行联合重组。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36户调整为135户。

对于以医药分销业务为主的国药集团而言,此番重组完成,不仅将国内最大的疫苗和血液制品龙头企业揽入怀中,还践行了两年前通过并购加强工业板块的诺言,离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医药集团再进一步。

国药添翼

“和中生集团重组后,将弥补国药集团欠缺的血液和疫苗业务,加强工业板块的实力。”17日,国药集团新闻发言人朱京津对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以来,国药集团一直与央企序列中的医药企业多有接触。今年7月份,国药和中生集团的重组方案上报至国资委,如今重组落定,对于国药集团的战略意义不容忽视。

业内人士指出,国药集团的医药资产主要分医药商业和工业两大块,医药商业位居全国龙头地位,随着央属企业整合的加速,国药集团的最终目的是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产业链最完整,并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巨型医药产业集团。

目 前,国药集团旗下拥有两个A股上市公司平台,分别是国药股份(600511.SH)和一致药业(000028.SZ),国药控股分别以44%和38.3% 的持股比例成为两家公司的控股股东。由于两家公司分别在中国南北医药流通市场占据优势地位,业内素有“北国药、南一致”的说法。

此外,占据集团销售80%以上的国药控股(01099.HK)赴港上市也已进入最后的倒计时,预计将于本月23日挂牌上市。国药控股,是由国药集团与上海复星产业投资公司在2003年1月合资成立的一家大型医药商业流通企业,国药集团控股53%。

中生集团旗下也有一家上市平台——天坛生物(600161.SH)。此前,天坛生物先后受让了中生集团旗下的祈健生物51%股权和成都所,并从中生集团的孙公司升级为子公司,其作为中生集团整体上市平台的预期一度十分强烈。

一家庞大的集团,若干资本平台,国药集团将如何腾挪?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中生集团旗下仍有很多未上市资产,下一步可能会继续以天坛生物为平台发展血液和疫苗制品业务,这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业务板块运营。而国药集团北方地区也有一些分销和物流资产,未来也会逐步实现资本化。

虽 然目前重组的细化方案仍未出来,对于国药集团现有的上市公司,集团内部的确存在一些调整的思路。比如,对国药股份进行重新定位。一种思路是把国药股份置换 到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后者是国药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以科研、生产、经营和投资为主业;另一种思路则是,将国药股份打造为集团北方区的商业平台。

香港上市旗舰国药控股,则可能成为集团整体的海外整合平台。

三强格局

国药与另一家医药央企上海医工院的重组谈判也进入攻坚阶段。

知情人士透露,按照流程,两家企业首先必须对重组方案达成一致,再上报国资委,最后提交国务院审议通过。目前,国药与上海医工院的方案“暂时还没有上报”,但他认为,重组进展会“很快”。

因为,按照国资委的部署,到2010年,中央企业将从140家左右减少到80至100家。“类似国药和医工院这种,业务基础比较互补的,重组难度不大,应该都会在2009年完成。”

上海医工院是国资委下属的17家大型科研院所之一,也是医药行业惟一的中央直属研究院所,旗下拥有国家医药工业信息中心、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国家药品包装材料检测中心等几家研究机构,科研实力雄厚。

朱京津对记者表示,未来国药的并购目标也不局限在央企序列,央企体制外的企业也会进入国药的并购视野。

毕竟,并购重组,做强做大将成为未来几年医药界的关键词。按照新医改的部署,未来会鼓励大型企业发展,大型企业在政企资源上将会获得额外支持。可以预见,目前医药行业整体集中度低的状况会有所改变,药企大规模兼并重组和洗牌在所难免。

如今的“国字号”医药龙头中,华润集团、上实集团以及国药集团初步形成了三强鼎立的格局。其中,华润集团主要以三九集团作为医药业务主平台,上实集团则主要依托新上药的重组和发展,而国药也在通过充实工业板块中弥补业务短板。

医药行业内的资深人士分析指出,目前在医药行业中,如果按资产规模来看,华润规模最大,其正在整合的华源集团和三九集团的资产均超过200亿元,但上药被划割和北药的归属未定,给华润在医药版图的扩张带来不利因素。

隶属上海国资的上实集团,通过吸纳上药集团,联合原有的上实医药(包括上实控股的医药资产),也力图打造一个国内医药工业和商业一体化经营的综合性医药巨头,总市值将达到300亿元以上。但上药目前的困境在于仅在上海和华东地区优势明显。而国药集团作为医药行业内最大且负担最轻的央属企业,成为央企医药整合的平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值得一提的是,央企中同样还有一家以医药作为主业之一的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其资产规模庞大,资金充裕,外贸优势突出,并在去年并购了河南天方药业。但业界普遍认为其在医药领域的经验和人才团队较为薄弱。未来其医药业务如何定位和发展也值得关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2

收购中誉汽车 吉利国内并购再下一城


http://www.1cbn.com/s/n/000004/20100226/000000150001.shtml


CBN记者 赵奕

虽然收购沃尔沃还没下文,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下称“吉利”)国内的并购再下一城。

根据安排,中誉汽车母公司,浙江中誉控股集团(下称“中誉控股”)将于今日下午在浙江杭州签订协议,向吉利转让中誉汽车。伴随着中誉控股从汽车业务中撤出,其业务人员也纷纷转向其他产业。

目前,中誉控股旗下投资范围包括房地产、照明工程、文化传媒等,而汽车本是集团主营业务。与外界猜测的中誉汽车不赚钱,控股公司忍痛割爱的情况相左。昨日,一位中誉汽车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2009年,中誉汽车创下销售新高,但对于具体销售数字,该人士不愿透露。

中誉汽车在萧山区建设年产2.5万辆的各类专用车生产、改装及销售基地,主要车型以奔驰凌特、威霆商用车为主,其业务形态主要以改装销售为主,其豪华商务车、豪华旅居车的销售对象为私营企业主,平均售价在百万元。

据业内人士透露,改装豪华商务车市场2009年销售量在1600辆左右,其中奔驰品牌占1400辆左右,其他为GMC品牌。整个改装商务车市场2009 年增长率在200%,中誉汽车的业务增长虽慢,但十分健康。这与外界猜测中誉控股因汽车业务不赚钱,而借机剥离的说法相左。

接近中誉 汽车的人士透露,中誉控股旗下照明业务,主要为通用电气代工;同时,其文化传媒业务以户外广告牌的买断、租赁为主。这两大业务板块在2009年遭遇金融危 机的洗礼,资金链发生了严重问题。为保证现金流,已经将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汽车制造基地处置给东风集团;现在,又将位于杭州萧山的基地卖给了吉利。

吉利方面表示,将完全收购中誉汽车资产,在完全收购基础上,利用中誉汽车现有设备、技术,开发、建设吉利高端乘用车、商务车、专用车,丰富、延伸吉利产品线。

同时,中誉汽车位于杭州萧山核心区域的120亩土地,未来将迎来吉利汽车技术中心,首期投资3.5亿,员工总数达到2000人,建设国内一流的安全碰撞中心。而吉利原先位于台州临海的汽车研究院功能和机构设置保持不变。

吉利方面表示,汽车技术中心的兴建是大吉利研发体系的核心,建成后吉利技术体系将形成以杭州为中心、临海联动的大吉利研发体系。

新研发体系将确保吉利5大技术平台、15大产品平台、40余款产品的产品线发展战略。而对于海外市场,“新技术中心的建立,也将保证到2015年,在海外建成15个生产基地,实现二分之一外销的目标。使吉利汽车成为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品牌。”吉利新闻发言人杨学良表示。

至于此次吉利收购的资金来源和具体数额,吉利方面未予正面回应。

收购中誉汽车之前,李书福曾经发起过两起国内并购,分别是位于上海金山的上海华普和湖南湘潭的江南奥拓,上述资产分属李书福的弟弟李书通和哥哥李胥兵。中誉汽车是李书福第一次在国内,对亲戚关系以外的汽车资产发起收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66

王亚伟“中航系”豪赌再下一城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8/5MMDAwMDE4NTY5Mw.html


陷入华夏基金人事变局中的王亚伟,收到一份意料之中的“礼物”。

2010年7月7日,已暂停上市的*ST昌河(600372.SH) 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定向增发草案,已为上市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

根据这一重组方案,*ST昌河将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 业”)等4家公司定向增发,购买包括陕西千山航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千山航电”)100%股权在内的6家公司股权。

本次注入的资 产被评估为25.52亿元,比之前的预案降低了1.22亿元,一旦本次重组完成,*ST昌河将成为中航工业旗下核心航空电子业务的资本平台。

而 随着重组大幕徐徐拉开,王亚伟的“中航系”豪赌再下一城。*ST昌河暂停上市之前,华夏大盘精选和华夏策略精选分别持有601.06万股和300.09万 股,上述两只基金均为王亚伟掌舵,累计持有*ST昌河流通盘的4.62%。

*ST昌河转身

借 助此次定向增发,已被暂停上市的*ST昌河有望实现华丽转身。

根据增发草案,*ST昌河将以定向增发的方式,购买中航工业持有的千山航电 3.56%的股权,中航科工持有的凯天电子86.74%的股份、兰州飞控100%的股权,系统公司持有的宝成仪表100%的股权、太航仪表100%的股权 以及华燕仪表12.90%的股权,汉航集团持有的华燕仪表67.10%的股权、千山航电96.44%的股权。

本次交易的目标资产评估值合计 为25.52亿元,同口径下对应的标的资产母公司报表净资产账面值合计18.99亿元,评估增值6.53亿元,评估增值率为34.38%。

而 增发价格被定为不低于7.58 元/股,暂停上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ST昌河以接近涨停收盘,8.34元的收盘价在暂停上市的股票中,也属高价。

而 从2009年初的4.31元起步,*ST昌河的上涨行情几乎未作调整,截止到2009年4月9日停牌,短短4个月内,股价几乎翻番。

方正证 券在其报告中表示,通过本次交易,中航工业所属主要航空电子业务的经营性资产及产品业务将实现上市,从而基本实现中航工业所属航空电子板块业务的整体上 市。

“交易完成后,中航电子的资产规模、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都将得到明显提升,有利于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根 据经中瑞岳华审计的2010年1-4月和2009年备考财务报告,本次重组完成后,相比2009年4月30日的数据,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增长近500%, 净资产增长幅度超过200%,每股净资产由1.51元/股增至3.23元/股,增长113.92%;2009年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 净利润分别较合并前增长121.12%、752.48%和1000.12%。

而*ST昌河也从近乎贴身肉搏的微车领域脱身,转而主攻航空机 载电子设备制造业务,“在飞参系统、导航系统、传感器等多个细分行业中,上市公司将占据国内主导地位,从而成为国内航空电子设备全套产业链的主要供应 商”。方正证券在其报告中表示。

王亚伟再下一城

而王亚伟在*ST昌河历时超过1年的潜 伏,也到了收获时刻。

2009年一季度,华夏大盘精选和华夏策略精选分别持有*ST昌河340.96万股和277.69万股,分列第二和第 四大流通股股东。

至*ST昌河停牌前,王亚伟掌控的两只基金已经将持仓累积到了901.15万股。

相比停牌前的收盘价 8.34元,完成重组的股价也有望一飞冲天。

方正证券在其报告中表示,本次交易完成之后,“公司2010-2011EPS 可达到0.39元和0.42元,给予公司36-40倍PE估值,对应合理价值中枢为14.8元,公司停牌前股价为8.34元”。

以此推 断,*ST昌河股价尚有60%以上的上涨空间。

而除了*ST昌河外,王亚伟还压中了中航系另一家公司中航地产的重组。

中航地 产2009年一季报显示,王亚伟掌管的华夏大盘精选出现在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的行列。同时出现的还有华夏优势增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和华夏策略精选灵活 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一季报显示,华夏大盘精选持有中航地产370.19万股,占比2.67%;华夏优势增长持有中航地产379.31 万股,占比2.73%;华夏策略精选持有中航地产237.31万股,占比1.71%。

此后不到一个季度的时间,2009年5月6日,中航地 产下午开市后就开始停牌,一个月后,向控股股东定向增发的方案被和盘托出,中航地产随即迎来两个涨停。

但2010年以后,地产股在政策调控 下风声鹤唳,中航地产也于2009年11月底的最高19.97元一路滑落至7月7日的收盘价9.87元。

但中航地产一季报显示,华夏系并未 及时脱身,除华夏优势增长在2009年4季度减仓130.73万股外,其余华夏系基金并未减仓,华夏大盘精选更是在2010年一季度加仓30万股。

相比2009年一季度华夏系建仓时的交易均价9.27元,目前华夏系在中航地产既无利润可言,而逆势加仓的华夏大盘精选或许已 经浮亏其中。

此外,中航精机也有王亚伟身影闪现。

截至2010年一季报,5只华夏系基金出现在该股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累 计持股1121.96万股,持仓市值超过1.22亿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7

外资日化品牌再下一城丁家宜“外嫁”法国科蒂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07/2094930.shtml

  每经记者 陈时俊 发自上海
继小护士“外嫁”欧莱雅、大宝“联姻”强生(中国)后,国内化妆品行业又一收购案尘埃落定。
昨日(12月6日),全球最大香水公司科蒂集团(CotyInc.)与中国本土护肤品公司丁家宜正式公告宣布:双方已达成了股份购买协议。根据协议,科蒂将获得丁家宜控股公司的大多数股份,预计交易将于2011年1月完成。
丁家宜媒介部负责人杨恒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确认,“目前双方已达成框架性协议,具体收购金额以及股份份额不便对外透露。”
品牌“外卖”尘埃落定
据悉,目前法国科蒂集团旗下共有科蒂高档化妆品与科蒂美容两个部门,丁家宜将在收购完成后并入科蒂美容部门。
“双方已经正式签订了收购协议,根据协议的规定,收购的具体数字此次不会向外界透露。现阶段还需要政府的报批以及一些后续的收购手续”,科蒂集团执行丁 家宜收购案的公关负责人傅晔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目前这份声明已是正式的公告,若无意外的话,不会再有进一步的声明。”
据傅晔透露,在收购完成后,丁家宜公司也将会并入科蒂集团整个运营轨道中,并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牌运营下去。丁家宜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庄文阳除了留任丁家宜的负责人外,将同时兼任科蒂中国区美容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事实上,双方早在今年8月便传出 “绯闻”——法国科蒂集团先期注资10亿元,占丁家宜51%股份,剩下的8亿元将在三年预期增长实现后分批追加。当时,丁家宜方面曾否认上述并购传言,并 指双方仍处于协商阶段。2个月后(10月28日),丁家宜宣布与科蒂集团合作推出全新 “植物纯萃”品牌,挤入日化专营店渠道。
渠道优势成核心资本
科蒂为何“看上”丁家宜?
有业内人士表示,丁家宜可以视作科蒂在中国市场一个很好的补充。丁家宜在国内具有完整分销渠道,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的一些地域拥有一定竞争优势。同时,丁家宜本身的产品研发能力也是原因之一。
庄文阳也曾表示,通过此次交易,丁家宜能够依托科蒂的全球网络和营销专长获得更快速的增长。
有资料显示,收购前丁家宜的销售情况不容乐观,2009年比2008年的销售额下滑了近10%,被指利润增长乏力。2010年,丁家宜内部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
科蒂集团近期则在美容业务频频发力。11月23日,科蒂宣布收购美容公司Philosophy;11月29日,科蒂又收购指甲护理产品生产商OPIProducts公司。
傅晔表示:“与科蒂集团美容部门的其他品牌相比,丁家宜与之并没有孰轻孰重的关系。从长远来看,加盟科蒂会对丁家宜品牌走向全球有所帮助。而就产品线上来说,除了前一阵推出的新品牌外,目前还没有新品的具体信息可以披露。”
“此次科蒂收购丁家宜,其实是一个正常的跨国商业行为。毕竟现在是资本时代、品牌时代了,单靠原来简单的营销网络已经很难坚持下去了。”全国工商业联合 会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杨志刚表示,“现阶段,我国对于日化行业民族品牌的培育力度正在逐渐加大,但是很多品牌都熬不到那一天。虽然有些也通过 上市或者别的渠道在尝试,但是效果都不算特别理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58

加多寶再下注「王老吉」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6/3NMDAwMDIzNjg3Nw.html

王老吉商標使用權紛爭未了,加多寶卻再次擴張王老吉產品線。

5月5日,加多寶市場部一位人士表示,該公司即將推出紅色瓶裝王老吉涼茶,以適應涼茶市場的擴容,並稱,此新產品已獲得商標權所有者廣藥集團的授權。

早在2009年,紅罐王老吉涼茶攀向市場巔峰,加多寶雄心勃勃推進業績翻倍計劃,曾試圖推出瓶裝王老吉清涼茶,並一度在河南等地大規模招商。但據知情人士透露,該計劃因未能獲得廣藥集團商標授權而流產。

此前,加多寶與廣藥集團曾因「商標使用期限」一度矛盾公開化。加多寶聲稱,其紅罐王老吉商標使用權至2020年,而廣藥集團則聲稱,授權已於去年5月到期。顯然,在商標使用期限尚未釐定前,加多寶推出瓶裝王老吉具有相當高的商標使用風險。

不過,上述加多寶市場部人士表示,此次瓶裝王老吉是得到廣藥集團授權使用的。

這是否意味著,加多寶與廣藥集團在王老吉商標使用權問題上,已經達成了一定的和解。不過,雙方對「和解之事」皆避而不談。加多寶僅稱,其將堅定不移地繼續做大王老吉涼茶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即將上市的瓶裝王老吉推出略顯倉促。加多寶甚至沒有建立瓶裝生產線,而是由加多寶集團子公司北京北方永通飲料公司運作,並授權匯源公司灌裝生產,並率先在河南等重點市場上市,並計劃逐步全國推廣。

據王老吉某經銷商透露,瓶裝王老吉涼茶500ml規格裝,批發價55元一箱,終端零售價4.5元/瓶。在其看來,相對紅罐王老吉來說,瓶裝王老吉渠道利潤空間巨大。

這 位經銷商透露,24瓶裝的紅罐王老吉賣給經銷商折扣價為66至67元,經銷商賣給批發商是70.2元一箱,批發商賣給終端是72元每箱。在其看來,雖然瓶 裝王老吉的批發出廠價比罐裝王老吉便宜近20%,但淨利潤不會低於罐裝。該人士表示,一瓶紅罐王老吉的成本中,罐和包裝盒約8毛,飲料約5毛,「罐裝的包 裝成本非常高」。

加多寶此次再度推出瓶裝王老吉是因為,「和其正的瓶裝涼茶對王老吉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衝擊,瓶裝涼茶可以彌補紅罐王老吉不便攜帶和保存的缺點,且對於消費者來說,瓶裝王老吉要實惠很多,和其正瓶裝涼茶一定程度上擠壓了紅罐王老吉的市場。」該經銷商說。

此外,今年3月,廣藥集團旗下的白雲山和記黃埔亦推出白雲山涼茶,除了罐裝,還有瓶裝與盒裝。

廣藥集團一度欲將白雲山涼茶與王老吉綠盒裝涼茶渠道整合,與紅罐王老吉直面競爭。

但截至目前,就加多寶推出瓶裝王老吉是否獲得廣藥集團授權,廣藥集團方面尚未證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87

取消貸款利率下限 中國利率市場化再下一城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720.html

雖然取消貸款利率下限象徵重於實際,短期效果有限。但利率市場化再進一步。

7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其中涉及到的貸款利率下限、票據貼現利率限制、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上限等限制一律取消。

對此,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李迅雷稱,貸款利率下限取消,象徵重於實際:因對個人住房貸款利率7折下限不作調整。短期效果有限:因1季度銀行90%貸款仍執行基準以上利率。且存款利率未放開,看來要分步走,最後一步才是驚險一躍,估計還早。目前市場資金仍偏緊情況下,對銀行負面影響有限。市場利率也難降。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認為取消貸款利率管制,並不意味著企業獲得貸款容易。譚雅玲表示,央行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這樣金融機構就可以自主的決定貸款的去向和貸款的利率,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貸款利率方面的主動性增強。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企業得到貸款就變得容易,這是銀行和企業的雙向選擇,品質好的企業、能力強的企業可以得到貸款,反之則不一定。

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回顧

3
央行推動利率市場化硬骨頭還在後面

從實際意義而言,貸款已經實現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的主要關卡是存款利率放開。從國際例子來看,放開存款利率管制是市場利率化進程的驚險一躍,最為關鍵、風險也最大。借鑑國際經驗,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盡快建立顯性的存款保險制度,配套金融機構退出機制;二是啟動大額長期存款的利率市場化,引入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

存款利率市場化所要求的條件很高,但是管制導致金融脫媒,銀行資產表外資產不透明、監管難,反而容易導致金融風險。截至今年6月底,銀行理財產品規模已經達到9.85萬億,同比增長64.2%,絕對額接近銀行存款的10%。某種意義上,銀行理財產品作為定價市場化的存款,將倒逼銀行存款定價市場化,應本著穩妥的原則有步驟地加快推進,否則風險將跟隨銀行表外資產膨脹。
為什麼要推動利率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的實施,因此也有利於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在管制利率下,由於價格機制被嚴重扭曲,信貸資源被「低價」配置給壟斷企業和政府,因此造成了信貸資源的浪費。而利率市場化的實施,則要求各市場實體面對自身實際的融資需求和成本來競爭金融機構的信貸資源,在市場充分競爭的條件下,市場資源也能被更有效率地配置,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

而從整個貨幣政策的角度考慮,利率市場化也有利於貨幣政策的有效執行,在管制利率下,利率並不能反映經濟的實際需求,因此對利率政策的調整,其作用和效果也就存在很大的疑問。而在利率市場化的條件下,貨幣管理當局不僅可以通過自身的政策調整來配置市場資源,更重要的是,市場也能夠通過對政策的反應,來對貨幣當局的貨幣政策形成有效的反饋,如此一來,貨幣政策才能夠被有效地執行,其政策效果也才能夠被準確地評估。

從中國的現狀來看,長期的利率非市場化已經造成了金融資源的配置向壟斷企業和政府扶持項目傾斜,而中小型企業和民營企業卻難以從金融機構獲得足夠的信貸資金。即使這些企業願意提供更高的利率,銀行資金卻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流向這些企業。同時,由於存款利率被壓制,存款者也事實上為貸款者提供著隱形的補貼,這樣一種補貼的存在,也造成了一種變相的不公平。從貨幣政策執行的角度來考慮,發號施令式的利率調整不僅容易導致信息的不對稱,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銀行主動尋找市場機會的動力不足。實施利率市場化後,銀行則需要按照信貸供求和市場環境來決定自身的利率水平,這樣一來,增強銀行的競爭動力將提高,在市場競爭的條件下,金融體系的改革也將加速。

(綜合鳳凰財經、FT中文網報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283

【大買家】藍色光標1.85億收購英國社會化媒體公司 海外並購再下一城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7/57207.html

關於“大買家聯盟”2013年,創業家傳媒和華興資本、百度、藍色光標、浙報傳媒、盛大集團、奇虎360、掌趣科技、漢能投資、人人公司、數碼視訊、沃森生物、學大教育等大買家機構一起,發起了中國第一個大買家聯盟。成立大買家聯盟的目的是,為了使天使和VC投資人/機構、中小創業者找到一個有別於證券交易系統的資本退出渠道和平臺,這是中國最大的“退出板”。並購巨鱷 藍標再下一城藍色光標(聯盟成員)12月17日晚間布公告稱,以1871萬英鎊收購英國媒體傳播公司We Are Social 83%的股權。交易具體協議為,藍色光標在香港註冊的全資子公司藍色光標國際傳播有限公司簽訂《藍色光標國際傳播有限公司與We Are Social股權轉讓協議》,藍標國際將以債務融資的方式收購We Are Social 7512普通股及16224優先股,收購完成後,藍標國際持有We Are Social 82.84%股權。根據評估,該公司目前估值為2508萬英鎊。We Are Social成立於2008年6月,總部位於英國倫敦,並在全球範圍內先後設立8家子公司。We Are Social將社交媒體服務與數字營銷、公共關系、營銷技巧相結合,提供的主要服務包括:市場研究、市場營銷策劃、數字媒體營銷、品牌咨詢、社會化客戶關系管理、危機公關、創意策劃、社會活動管理、社交媒體應用與平臺研發等。“藍色光標是一個異數。創業板公司業績普遍低迷,它卻高歌猛進。僅僅三年時間,其營收就從上市前的3.68億元躍升到2012年的21.75億,上漲近六倍;利潤從4845萬跳升到2.36億,上漲近五倍。2.36億贏利中,一半來自並購,藍標出手之頻繁令整個中國資本市場側目。”2013年中,《創業家》雜誌對大買家藍色光標的並購“內幕”,進行了詳細報道,翻頁為精彩全文《大買家之“並購機器”藍色光標:還能並多少?》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liyanglin | 編輯:liyanglin | 責編:李陽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219

執行長交出首張成績單 翻身計畫再下一城 宏碁陳俊聖上任105天自評:做得不錯

2014-04-28  TWM
 
 

 

在陳俊聖出任宏碁執行長的過去三個月裡,他馬不停蹄進行組織調整,並展開全球巡迴鞏固通路夥伴,完成宏碁翻身計畫的第一章。接下來,以四月十五日在台灣主持首場新品發表會為起點,他將正式領兵出擊,迎向更大的挑戰。

撰文‧何佩珊

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宏碁董事會宣佈延攬陳俊聖擔任執行長,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各界都想看,陳俊聖究竟要如何帶領連三年虧損的宏碁谷底翻身?今年上任以來,除了一月的媒體見面會,及新春團拜短暫亮相,他沉潛了一○五天,在宏碁內部進行了一場整頓計畫。

首先,陳俊聖在汐止總部舉辦了一場認識CEO的活動,與員工面對面,一一回答他們對自己,和對宏碁未來的疑慮。早在陳俊聖到任前,他就已經對宏碁做過一番研究,到職還不滿一個月,就為宏碁開出第一張組織改革的藥方。

對此,有業界人士解讀為陳俊聖的肅清異己行動,加上財務長何一華,以及大中華區總經理林顯郎、宏碁技術長暨筆電事業群共同主管李傳威等幾位老臣,接連離職或退休,更引發外界討論。

老臣出走軍心不慌

新組織凝聚員工共識

不過宏碁內部對於這波變革倒是有不同的聲音。宏碁一名高階主管就認為:「新的組織比以前更加精準,誰要負責什麼都很清楚,而且才不過一、兩個月的時間,他(指陳俊聖)就已經凝聚了大家的共識。」經常要負責部門間協調工作的中階主管的感受更深刻:「相較於過去部門間各自為政,連要借調一個人都很困難,現在完全不一樣了,大家是真的在為同一個目標而努力。」雖然是以空降身份進入宏碁,陳俊聖的個人魅力和開放的美式作風讓他很快就融入團隊。「就像他在記者會現場的表現一樣,他是一個充滿活力的人,在會議中他經常也是這樣走來走去跟大家互動。」這也是為什麼宏碁設計總監彭學致會說:「未來宏碁產品的設計會更大膽、更活潑。」

市場給面子

宏碁股價上漲近一五%

「但如果你吹牛,他是會挑戰你的。」宏碁高階主管指出,陳俊聖把過去在台積電的紀律帶進宏碁,現在宏碁的運作比之前更敏銳,也更有效率。以開會為例,不只是高層會議的密度從月會變成週會,他還特意將會議時間挪到週一召開。「盡快確認有什麼情況,接下來還有四天可以做事。」陳俊聖說。

改變不只發生在台灣總部,過去三個多月裡,他也完成了第一輪的全球巡迴之旅。畢竟行銷出身的他,深知市場和通路的重要性,親自走這一趟,目的不只安定軍心,更重要是穩固樁腳。他也預告:「未來每一個區域,每一個季度至少要去一次以上。」對這項任務的重視,就連宏碁爆發內線交易的醜聞,都不能影響他的出訪計畫。

「我覺得我們做得不錯。」面對外界的檢視,陳俊聖頗有自信,因為攤開各家第一季營收成績,宏碁季減一一.四%,比起華碩季減一六%,「我們明顯較好。」這樣說來有些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畢竟基準不同,但對於近年壞消息頻傳的宏碁來說,打從陳俊聖確定接任執行長後,市場信心已經反映在股價上,上漲了近一五%,「宏碁算是有穩下來了。」

下一步:主動出擊

紐約新品發表,將秀成果宏碁董事長施振榮也不吝稱讚:「找了跳火坑的Jason(陳俊聖的英文名)之後,我們的業績已經止血了。」不過就如陳俊聖自己說的:「公司在經過一個turnaround(虧轉盈)的過程,我們面臨的內部、外部挑戰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用一百天的時間完成內部整頓對宏碁還是不夠,營運要想真正翻轉,他必須要站出來帶領宏碁主動出擊。

宏碁內部透露,原本陳俊聖的目標是要在六月對外一舉展示宏碁初步整頓的成果,然而,隨著初步整頓結束,他已經決定要將部分成果提前到四月底的紐約全球新品發表會上曝光。

陳俊聖很清楚,過去這麼長時間以來,在全球成功翻身的企業個案少之又少,宏碁的情況不論對他或對任何人都是大挑戰。特別就像國際數據資訊(IDC)分析師嚴蘭欣所說,相比於智慧型手機這類終端硬體只要滑一滑,高下立見,現在宏碁主打自建雲(Build Your Own Cloud,BYOC),要往軟體和服務轉型,需要有更長時間的觀察和發酵。

因此過去三個多月來,施振榮的回鍋和陳俊聖的加盟雖然讓宏碁股價止跌,卻還看不到回升。但陳俊聖也不願輕易畫下大餅,對於外界的關心,他只能賣個關子說:「拭目以待」。

宏碁今年以來組織調整

名稱 異動

筆電事業群 一月新成立

固定運算暨顯示事業群 一月新成立自建雲暨平板產品事業群 原雲端技術事業群,新增平板業務電子化服務事業群擴大管理伺服器業務商用市場全球運籌中心裁撤。伺服器、商用桌機和商用筆電分別歸入電子化產品、固定運算暨顯示產品、筆電產品事業群全球策略規畫暨運籌中心原電腦產品全球運籌中心,電腦行銷及產品規畫業務改歸入筆電產品事業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63

花樣年商業加速“輕資產”擴張 資產管理輸出再下一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632.html

花樣年商業加速“輕資產”擴張 資產管理輸出再下一城

一財網 吳斯丹 2015-05-15 21:54:00

花樣年董事局主席潘軍表示:“中國地產行業經歷十年黃金期之後開始進入後期時代,傳統的重資產商業地產開發運營模式日益受到挑戰,專業化的輕資產運營方式才是商業地產轉型的根本出路。”

花樣年董事局主席潘軍

越來越多的開發商青睞“輕資產”模式。

萬達、萬科兩巨頭剛剛牽手,輕資產成為一個重要合作領域。而花樣年(01777.HK)從去年開始也加快了輕資產規模擴張。

5月15日,深圳花樣年商業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花樣年商管公司”)與贛州地產開發商中創置業簽訂了全程商業資產管理服務合作協議,前者將以托管的方式為項目定位、招商策劃、管理運營等提供強大品牌支撐和服務保障。

中創國際城位於贛州未來商務商業中心章江新區最核心位置,周邊政府機構林立,與萬象城、水遊城、寶能城等項目咫尺之遙。

根據規劃,中創國際項目用地面積3.5萬平米,總建面24萬平米,其中商業5.4萬平米。項目由3棟150米和一棟135米超高層建築群和6棟獨棟商業及三層地下室組成。未來,中創國際城將成為贛州市的地標性城市綜合體。

此次花樣年與中創置業合作是花樣年商管公司在江西的首個合作項目。此舉也意味著花樣年商管公司的輕資產管理模式輸出再下一城,並以平均每月1.5個項目的驚人速度實現極速擴張和複制。

此前,花樣年商管公司已經實現在北京、深圳、成都、南寧、長沙、合肥、南京、揚州、桂林等國內十幾個省市的戰略布局。

商業資產管理輸出模式是指受開發商委托,完成一個商業項目從前期調研、定位、策劃、工程建設、招商、運營、推廣及團隊建設培訓、財務及信息系統管理的整個過程。其中,可以導入自身的管理技術和客戶資源。目前,花樣年商管簽約的受托項目就是以這種形式進行資產管理輸出。

花樣年董事局主席潘軍表示:“中國地產行業經歷十年黃金期之後開始進入後期時代,傳統的重資產商業地產開發運營模式日益受到挑戰,專業化的輕資產運營方式才是商業地產轉型的根本出路。”

以彩生活模式為樣本,花樣年商業管理板塊從去年上半年開始籌備的商業管理輸出,到去年10月首個商業資產受托管理服務簽約,再到目前揚州、成都、長沙、長春、贛州等近10個項目40多萬平方米管理面積的進度,花樣年商管公司成為了該集團輕資產轉型的又一枚引擎。

據了解,自主開發運營和輕資產管理模式輸出已經成為花樣年商業擴張的兩大路徑。在自有商業方面,目前花樣年已經形成花生唐、紅唐兩大商業產品線,分布在南京、成都、桂林、北京等地,覆蓋了京津都市圈、長江三角洲、成渝經濟區、珠江三角洲等中國核心經濟區域。

目前,國內商業資產管理輸出的競爭開始加劇,而專業的商業運營能力成為商業資產管理輸出的關鍵。

此外,花樣年商管還正在研究推出“投資+管理”的新模式,即與商業項目的開發商合作參股,小比例投入資金並代為管理。

預計至2015年底,花樣年商業的資產管理受托服務面積目標將達到100萬平方米,在3年之內將達到300-400萬平方米。

潘軍透露,目前,花樣年超過85%的營收來自傳統的地產開發,5年後,希望這個比例下降到30%以下,而輕資產模式能為花樣年貢獻30%的營收。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